测量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22:08: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测量员顶岗实习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测量员顶岗实习总结

篇1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按岗位轮训

“按岗位轮训”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关于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是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

1“按岗位轮训”的必要性

所谓的“按岗位轮训”是指以学生在毕业后可能会从事的职业为基础,在校内模拟响应的真实工作环境,然后让学生按照不同岗位来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亲身处理该岗位的工作内容等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我国目前高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实训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顶岗实习和认识实习,但是从认识实习直接跨越到顶岗实习难度很大,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能适应并且良好的完成顶岗实习的工作,导致很多学生对于顶岗实习中自己需要做的工作很迷茫。一些建筑类的高校对部分的建筑岗位开展了校内实训,例如监理员、造价员、施工员以及测量员等岗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学生工作经验的积累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来进行岗位实训室的建设、师资力量配置以及学生管理等。

2 建筑工技术专业实训岗位的确定

我们通过分析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同时结合了建筑行业目前的人才需求情况,根据学科特点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划分以便能更好的进行“分岗位实训”,同时说明了每个岗位所必需的知识以及技能,具体情况如表一所示。

3分岗位实训基地的具体建设情况

3.1建筑施工能力综合实训基地

根据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测量员等不同的岗位对于能力的要求,来模拟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保证岗位能力综合实训中的工程性以及仿真性,可以具体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习基地、砌筑工程实训基地、砖混结构工程实习基地、钢结构工程实习基地、末班工程实训车间、钢筋加工实训车间、屋面工程实训基地以及基础工程实训场等八个是实训场所。学生在这些实训场所中掌握各种工程施工例如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屋面工程、抹灰工程等的具体流程以及质量方面的标准;掌握一些基础的施工工艺比如如何进行混过凝土浇筑振捣、脚手架如何搭拆、模板安装流程等;数量掌握控制垂直度、对建筑物进行定位以及抄平放线等的方法;了解如何进行建筑变形观测,对于钢网架、钢绗架等其他的钢结构构件的拆装技术有所掌握,真正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工艺操作能力和具体的专项技术能力。

3.2建筑材料综合检测实训基地

根据市场上对于材料员等岗位的要求来制定相应的生产性教学标准等,通过建筑材料综合检测实训基地在生产实训中来培养学生的材料检测能力,具体可分为水泥检测室、混凝土检测室、钢筋检测室、砂浆检测室以及块材检测室等几个部分。学生在这个实训基地可以更多地接触到那些常用的建筑,并且了解它们的性能、质量标准以及适用范围等,同时还可以培养建筑材料的存放保管能力,熟悉这些常见的建筑材料相应的技术指标,掌握建筑材料检验报告单审查技能等。

3.3建筑质量综合检验检测实训基地

这一方面的实训主要是针对于质检员等相关的岗位来进行的,根据其岗位能力要求来进行生产性教学,建立起完善的建筑质量检验检测实训基地,具体可以分为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室、钢筋工程质量检测室、桩基础工程检测室、石材质量检测室、防水工程质量检测室以及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等。学生在这里可以对自身的建筑质量检测检验能力进行培养,了解到土建工程施工中相应的质量标准以及检测手段,熟悉主要的公众检验程序以及对于一般的质量缺陷如何处理,明白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表格怎么填写等。

3.4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基地

工程管理方面涉及的岗位比较广泛,造价员、测量员、施工员以及制图员等的岗位要求都需要考虑,然后建立起工程管理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生产实训以满足对外服务的标准。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基地包括工程管理实训室、模拟招投标实训室、制图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等,基地中的计算机上装有各项相关的辅助和造价软件等,例如鲁班造价软件、CASS测绘软件、神机妙算造价软件、PKPM建筑结构设计软件、建筑的CAD软件以及广年达造价软件等。通过这方面的岗位实训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和竣工图的识读以及绘制技能,学会使用计算机来对施工管理工作进行辅助;熟练应用各种建筑CAD软件、工程造价团建和南方CASS软件数字绘图等来辅助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4 “按岗位轮训”的开展

4.1将学生进行分组

将同学们按照30人一组进行分组模拟一个建筑公司,并进行详细的岗位分工,包括建筑技术方面(混凝土工人、钢筋工、砌筑工、模板工、抹灰工)、施工人员、测量人员、制图人员、材料人员、造价人员、质检人员,岗位之间每天进行轮换。

4.2实训项目实施

学生每天根据自身分配到的岗位进行实训,在单项的实训结束以后提交作品给老师,在实训的过程中监事可以在现场巡视并且指导学生操作。

4.3技术交流过程

在进行“按岗位轮训”实训期间,每天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一个交流会,通过大家彼此交流心得来更好地帮助学生吸取他人经验、取长补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实训行为进行点评,好的地方予以表扬和肯定,不足之处要指出来及时解决。对于每一个建筑小组在实训中遇到的困难可以挤出来大家一起进行解决,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岗位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EB/OL].http://.cn/y- jyjs/sxjd/12320.shtml,2006- 10- 23.

[2]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篇2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工程测量 教学改革

前言

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其最大的特点是注重测绘仪器的使用,同时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测绘技术大力发展的今天 ,随着3S技术、4D技术的应用,对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许多中职学校包括高校依然采用以前的教学大纲、教材模式,其教学内容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为了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建设对测量专业人员的技术需求,非常有必要对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素质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只要集中在农村,其中85%以上的学生都是来自于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或者偏远山区。这些学生远离家乡来到城市学习,受周围环境的变化,其思想意识、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背离了来学校学习专业技能的初衷。

目前中职的学生都属于90后,更注重自身需要和个性追求,在家中受长辈过分溺爱,一旦离开父母就没有了自律能力,很难专心学习。另外,目前就业形势越来越严竣,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越来越明显,而身为中职生的他们也有了只要不被开除,能顺利拿到毕业证随便找个工作就行的想法,从而产生了在校混日子拿毕业证的行为。

1.2 师资力量的问题

中职学校的教师存在着两极分化的态势,或老或少,中间的很少。以我所在学校为例,45岁以上的老教师占到30%左右,25-30岁的年轻教师占到50%左右,而30-45岁的教师只占到20%左右。早期从事中职教育的老教师如今也已步入退休年龄,他们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理论教学知识技术过硬,但是因为长期的繁重工作使他们与社会联系脱节,对专业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掌握的比较少,因此无法应对新时期测量专业对学生的新要求[2]。而学校新引进的年轻老师,专业知识扎实,能掌握专业领域的新发展新技术,但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与学生沟通能力比较薄弱,无法将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完整的传授给学生。

1.3 仪器设备的问题

对于中职学校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教育资金短缺,由于资金的受限,许多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较少,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实习工作。许多学校还依然以老三样入[1](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进行教学工作,电子仪器少之又少,更不用说高精度的电子仪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普遍滞后于生产建设单位,学生就业时,面对新仪器无从下手或者不能熟练使用,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声誉。同时很多学校没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测量实习场地,实习时教师通常在校园里随便指定一个地方让学生进行实验,而校园里地形、地物通常比较简单,没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实验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2.1 教学方法、学生学习

对于中职生的教学要与高校有所区别,中职学生应以基本理论概念为基础、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技能。对于那些在施工中应用最广泛的内容应进行重点精讲,对教材上那些已经过时不用的内容则可以作为课外阅读资料,用于补充学生的课外知识。授课过程中对于比较抽象的仪器设备、操作步骤,可以采用录像,视频,图像,包括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工作,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掌握能力。

授课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思考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对于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补充课本以外的新知识,提高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比赛,增强学生的操作实践性;引导学生合理正确的对待网络,防止沉迷于网络世界。

2.2 教材选用、师资力量

目前工程测量的教材非常多,但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的问题比较突出。未能将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及时引入[2]。陈旧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高精度的测量要求,比如坐标系,很少有2000坐标系统的介绍和使用。工程测量并不仅是测绘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地质类、水利类、土建类等一些学科里也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所以作为一门专业课,对于不同的专业要选择不同版本的教材,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教授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要区别对待。

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以老带新 、以新促老"的方法,老教师要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做到"带德"、"带教"、"带研",毫无保留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老师,年轻教师要虚心学习,多看、多问、多学,善于学习老教师的优点,同时将自己所掌握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观念同老教师交流沟通。同时要进行"双师型"队伍建设,对于年轻教师尽量安排课余时间到生产单位进行生产学习,提高自己的生产实践经验,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3 实践教学、仪器设备

工程测量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其实践性、操作性远重于理论性。学校要组织和安排好实验和实习教学,在课程结束后合理安排好学生实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2+1"或"1+1"的教学实习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课程第3年外出到生产单位参加顶岗实习或在校学习1年第2年到单位顶岗实习,这样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有实力的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实习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到基地实习。

学校应增加资金投入,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解决测量仪器相对滞后的问题理[1]。比如购买电子经纬仪,电子水准仪,全站仪,GPS等高精度仪器,以取代老三样。同时学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对新仪器、新技术、新设备的操作生疏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打下一定基础。

2.4 成绩评定、职业资格

工程测量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非常紧密,对于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以不在适用于今天对学生的全面评定。简单的试卷形式其忽略了学生的操作与实践能力,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真实成绩,因此需要采取试卷考试与其他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可以按3:2:3:2比例组成,对于试卷成绩只占总成绩的30%,其课程中间的实验占20%,课程结束后的实习占30%,剩下的20%由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其他证书及奖励构成。这样既可以全面反应学生的真实成绩,也可以鼓励学生去全面发展自己。

职业资格证目前已经是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上岗的必须证件之一[4]。因此,对于学校而言,要积极与相关的劳动技能鉴定机构沟通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测量员证的申请和考取,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持双证上岗。

3.结束语

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能急也不能怠慢。 随着测绘科技的进步,我们要面对新形势、新技术、新要求,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一线骨干为目标,积极探索更加合理、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出更多综合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肖鸾,陈凤年等.工程测量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J]株洲: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22)

[2]刘小阳 孙广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10

[3]武丹,宫建.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初探[J].沈阳: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3)

篇3

关键词:中职技术教育;建筑施工实训;教学改革

2011年随着我校实训大楼的建成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更好的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以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施工技术为主线,与行业、企业专家联合按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开展教学内容的改革。根据建筑工程基层管理岗位工作任务,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用4(中专)到5(大专)个学期完成职业基础课程领域、职业能力课程领域、职业素质拓展课程领域的知识及技能培养,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包括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第二阶段用2(中专)到3(大专)个学期的时间到校外进行下工地顶岗实习。

一、建筑施工实训课的现状

1.建筑施工实训课的内容

目前,建筑施工实训课是学生于第三个学期测量放线中级工考核,第四学期末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为期三周的实践操作实训,主要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模板工、架子工、砌筑工、抹灰工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测方法,为今后从事施工员等岗位的工作打下基础,学生按小组分别进行各工种的实训操作。

2.建筑施工实训课的不足之处

通过往届学生的实训,我们感受到当学生穿着工作服在实训场的氛围中操作时是充满了热情,但没过多久由于工作的艰苦、单调学生中就反应出一些情绪,借口这些工种实训不是他们今后的工作,实训工作有所懈怠,最后经过指导教师的分析帮助,学生们还是按要求完成了实训工作任务,但是通过这种情况我们认为对于下一级的学生来讲如果不认识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作用就不能认真完成该项工作任务,今后对现场施工工艺开展、施工工艺操作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就没有相应的经验,在下工地顶岗实习时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指导教师的分析观察,发现了产生消极情绪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按照各工种实训要求开展工作,属于被动型完成任务,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二是各工种独立开展实训,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在一起,因此学生积极性不高。

二.建筑施工实训课的改革

1. 建筑施工实训课的方案改进

针对以上暴露出的不足之处,我们教研组成员经过企业调研及与企业指导教师的探讨,制定了新的实训方案,方案能促进学生运用知识能力提高,主要内容是据实训指导给出模拟工程概况,综合运用所学的《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预算》、《工程测量》等科目的知识,分组进行模拟施工项目施工图设计、制定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因实训时间限制故模拟工程是简单化的一间房间)、工程量计算,各班实训小组成员根据建筑施工模拟实训指导书的要求独立完成相应的资料并合作完成实训操作,小组长俨然项目经理,小组成员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技术负责人、施工员、材料员、监理员、预算员、安全员、测量员,他们的工作既有独立考核的部分又有合作完成的内容。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按照指导思路自己主导组织开展实训工作。最后成果由指导教师现场分析评比,建筑施工模拟实训项目由单一的工种实训转换为综合实训。

2.建筑施工实训课的方案实施

学生从接到任务开始就充满了热情和想象,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模拟项目但是都要完成相当于一个单项工程所开展的设计、施工、验收程序,从学生对人员的精心组织安排、设计方案的反复讨论制定、实际操作的互相比较竞赛、验收时认真听取讲评及合理的争论,我们欣喜地发现这种施工模拟实训方式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阅读学生施工日记、施工总结及实训过程的指导,学生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具备了一定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相当高,对其中的设计问题、计算问题不厌其烦的查资料、讨论、咨询,对施工的开展更是你追我赶不甘人后,对操作工艺精益求精,有的主动对某些操作项目重新返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综合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图纸的绘制不规范;图纸识读不熟练;设计规范不清楚;施工工艺、工种交接、施工规范不明确;操作不正确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既反应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同时也反应了教学过程的弱点,面对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实践教学改革,相关专业课程也应思考教学改进思路。

三. 建筑施工实训课的进一步改革――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这种方案目前得到了认可,但通过实训反应出的问题应得到进一步解决,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综合了各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怎么让学生把这些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实训中得到应用,教师除了根据教学大纲讲授理论知识,同时还应结合建筑施工模拟实训的要求把对应的实训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这样在今后的建筑施工模拟实训中学生才能熟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实训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建筑工程技术的专业教师在熟悉各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要加强课程之间联系,认真制定理论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对于理论教学中实践教学安排要引起重视,做好安排确实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使学生在建筑施工模拟实训中能把专业知识融汇贯通获得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实际能力,为后面的下工地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如《建筑制图》课程中通过实训练习要求学生掌握制图规范、表达方法及绘图技巧;《建筑材料》课程应使学生掌握材料的性能及选用、施工现场施工配合比的确定;《房屋建筑学》通过现场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的要求、通过课程设计掌握施工图的设计、《建筑结构》通过参观、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结构施工图的设计及计算;《建筑施工技术》通过视频教学、实训场边教边学、现场观摩使学生掌握施工质量规范、操作方法、工艺流程;《施工组织设计》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步骤,根据模拟工程概况及设计图纸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建筑工程预算》课程在教学中使学生能熟练计算出各种材料的工程用量,并能将工程量汇总编制成计算书(手工或软件计算);《工程测量》能熟练计算和掌握现场定点的精度。

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际就是加强课程技能训练,主要是学生在学校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重点内容、特色内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有基本技能、职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实践教学,形成“以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工学交替为途径,理论教学与职场训练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任务驱动与顶岗实习相结合、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四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卢秀梅.《建筑施工综合实训》.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4

【关键词】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 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016-02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成功与否,是工学结合能否得以实现的基础,是能否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随着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推行,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势在必行。

我院建筑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包括力学、建材、土工实验室,以及测量、建筑技术、建筑装饰等实训室。自2006年被立为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以来,经过实训场地扩建、实训装置建设、新设备扩建,以及实训环境建设等实训基地已初具规模。

一、基地建设思路与实践

1.根据职业能力需要整合实验实训室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首创了具有高职建设类特色的以培养建设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以职业能力为支撑,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仿真模拟和工学交替为途径,以实现就业即能顶岗为目标的“41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试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课程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科学设计出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出合理的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推行,完全颠覆了围绕理论课程进行实验实训室建设的模式。

实训基地建设要突破只限于感性认识和动作技能训练的旧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模式。[2]根据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411”人才培养模式中专项能力培养阶段的课程重构要求,我们将先前分属力学、建筑材料、地基基础等课程的实验室整合成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一方面,按照学习工作任务和项目要求调整实训场地的布局和实训设备的配置。比如,压缩了验证脆性、韧性材料的应力应变的实验场所,用于增加钢筋取样与性能检测设备的台数,将演示、验证型实验项目改革为应用型、综合型实验项目。另一方面,实验室整合的同时进行了建筑材料检测室的计量认证工作,根据实验室计量认证的要求建设实训场地。在检测设备、检测环境等方面按照检测标准要求配备,同时在检测程序、检测报告等方面都按照计量认证的要求设置。还结合工程实际需要配置了技术水平高、操控性能好的仪器设备。如增加了数字回弹仪、钢筋扫描仪、混凝土超声仪等用于建筑实体检测的先进仪器。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职业能力训练。

2.按照“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的要求创建实训环境

我们在测量实训室扩建过程中,结合建筑测量技术和高端测量仪器的使用,启动了5000m2仿真测量实训场地建设,利用校园及周边区域布设四等级以下测量控制点位200多个,并进行数字化成图。又购置了先进的GPS定位系统、智能全站仪等先进的工程测量仪器。学生可以在实训场地边学边练,完成集测量技术、测量仪器应用、计算机应用和绘图训练等内容的学习训练,包括工程涉及到的导线测量、高程测量、地形测绘、工程放样等项目。实训场地还可供学生完成四等以下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为地形图测绘、数据采集和定位放线提供了可靠的检核依据。我们还在各实训室设置了配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学区域,自制了仿真的节点展示、检测构件、钢筋绑扎、砌筑抹灰等多种实训装置,提供了相关的规范、标准、图集等资料,使学生的“学”与“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3]

3.按照互惠多赢原则校企共建实训室

例如,由我院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组建的“喜利得建筑紧固技术实训中心”。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各自在教学、人才培养、技术等资源的优势,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和工学结合的特点,使实训基地增强实训效果,强化岗位技能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用性培养。

喜利得公司是一家在建筑及建筑维护领域内为专业客户提供高质量及高附加价值产品的全球知名企业,“喜利得建筑紧固技术培训中心”将喜利得(中国)有限公司的紧固、防火封堵等先进技术和钻孔凿破、射钉固定、测量定位等尖端设备引入到我院的实践教学中来,既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训条件和技术培训,又根据喜利得公司产品的需要,通过现场演示和讲解,在中心开展产品推介和技术培训。同时,培训中心还为相关院系的师资培训、为科研以及社会服务搭设一个高水准的平台。

再如,我院与德国萨克森州建设协会、德国凯莱国际公司下属的长兴伊通公司合作,增加了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实训的校内实训项目,考核合格的学生可取得由德国萨克森州建业促进协会及长兴伊通公司颁发的合格证书。学生实训所用的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全部由长兴伊通公司免费提供,学生学到了新技术新工艺、企业的新产品也得到了推广,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4.建设装备水平高、教科研共享的实训基地

在实训基地的设备配备上,既加强与课程建设的联系,更新、添置、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仪器设备。同时也注重创造教科研条件,增加高、精、尖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建设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

例如,我院配置的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动三轴试验机,它可以比较灵活地改变和控制试样应力状态直接模拟各种动力作用,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固结度和孔隙水压力的消长,较好地模拟不同排水条件下饱和土的动态应力应变关系。它既可用于岩石、砂土、岩浆的轴向压力和侧向压力的强度试验、土动力学试验,也可用于测定细粒土抗剪强度和有效抗剪强度参数,是目前室内土的动力特性试验先进的试验设备。然而,由于设备投入大,运行成本高,我们在为我院教师顺利开展科研项目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还向周边企业和院校开放,提供技术服务,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二、基地建设的成效与问题

在基地建设中,我院注重跟踪技术前沿,优化实训设施,营造真实的岗位环境,努力将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既是建设类专业培养应用性人才实践教学基地,又是具教科研项目开发、行业技能培训鉴定、行业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功能的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

1.基地建设的成效

(1)促进了“41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近年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411”人才培养模式专项能力培养阶段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将专项能力培养阶段的课程进行了重构,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更好的贯彻了工学结合的要求。依托基地的实训条件建设,完善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各专项能力培养所需的实训条件,突出了专项能力训练的重点,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专项能力训练体系。在2007级、2008级的教学计划中开设了如建筑材料检测训练、建筑识图与构造基本训练、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建筑结构基本训练等多门独立的专项职业能力训练课,不仅与理论课程构成了良好的对应补充关系,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项职业能力,也是工学结合的有益尝试。同时,实训基地建设中注重真实情景的布置,强调完整工程的体现,在提供了完整的专项能力训练条件的同时,也提供了用于感性认知、参观学习、工艺流程等多方面实训的设施。实训基地使“41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认知实践、校内实训、跟踪实践、仿真模拟、顶岗实践”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认知实践、校内实训、仿真模拟三个环节能在校内实训基地得以完成。

(2)促进了专业课程建设和教研教改的开展

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等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整体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依托完善的实训基地,专业开发了基于工作课程体系,开设了多门尝试工学结合的实践课程。另外,实训基地还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年轻教师到实训基地进行轮岗训练,迅速提高了年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对于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掌握,为从事专业课程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促进了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完善了实训条件,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专业对于能力培养和能力评价的重视。完善的实训条件为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能力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个人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景。

实训基地建设使学生获得了更广泛的培训机会,培训的内容和专业有较大突破。学生除获得各种如测量放线工、钢筋工、施工员、质检员等职业技能证书、岗位证书外,还可获得校企合作开办的各类如建筑节能技术、建筑紧固技术等培训证书,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4)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促进了基地资源共享。

建成的实训基地为我院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市政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技术、建筑经济管理等专业承担了实训教学,校内共享专业达13个。为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实验场所和技术服务,有多项省厅级教科研项目和精品课程在基地进行。同时,还为我院周边院校开设相关的实训课程,以及开展了材料检验检测、测量放线、钢筋绑扎、砌筑等工种的技术培训和鉴定;为浙江省中职师资、全国高职师资开展了高技能教学能力培训;为农民工开展了钢筋、抹灰工等技术培训;还相继举办了省高校学生“天地杯”工程测量员技能竞赛和省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大赛等。

2.基地建设的问题

我院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虽然已注重基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但如何保持实训基地科学、有序的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1)要建立基地的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基地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推进基地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绩效评价是将资金支出与效益产出挂钩,应结合专业做好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调查、研究与论证工作,应包括项目建设工程预算表、工程进度计划的详实的建设实施方案,验收合格后应对新建实训基地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教研结合,提高设备利用率,确保实训基地建设发挥应有效能。

(2)要建立与企业长期合作机制

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学院应主动与企业沟通联络,本着互惠互利实现多赢的原则,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4]在政策、经费、组织和人员等方面提供充分保证,在人员培训、技术服务、横向课题研发等方面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3)要加强基地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引进校外专家和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授课,要注重选拔既有丰富教学经验又有企业或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参加实践教学,改善现有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引进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逐步建成一支能保证完成实践教学、科研和开发任务的业务优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的教学管理队伍。

总之,学院要总结以往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广泛调研,勇于创新,形成实训基地整体建设、评价考核方案,推出适合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要求的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

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0

篇5

关键词 课证岗赛融合;工程造价专业;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项目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1-0016-04

课证岗赛融合是指结合学生未来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能竞赛要求,注重“课程体系与内容―职业资格考证能力要求―岗位能力―专业技能竞赛能力要求”的相互融合,使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高度契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过程中,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解析岗位能力,引入广东省工程造价员考证要求与内容,借鉴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算量大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工程造价专业技能竞赛内容,开展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一、基于课证岗赛融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学校工程造价专业明确了以“培养精通建筑、路桥业,熟悉轨道交通业,具有‘铺路石品格’的工程造价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定位,基于课证岗赛融合划分了三大专业技能,即工程预结算编制与审核技能(核心技能)、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技能(核心技能),以及工程施工、监理、资料整理及测绘综合技能(相关技能),构建了以培养“三大技能”为目标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一)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1. 解析工作岗位技能,融入工程造价考证、技能竞赛等综合任务,形成专项能力

深入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施工企业、招投标()公司等进行工作岗位调研,工程造价专业可从事的工作岗位有:造价员(主要核心岗位),招投标(或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核心岗位),工程施工员、监理员、资料员、测量员(相关岗位)。造价员这一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包括:工程计量,工程计价,编制和审核建设工程(概)预(结)算或最终清算;编制招标控制价(或标底)、投标报价、合同管理(工程变更、签证、索赔)、设计成本和施工成本控制、项目的投资决策与经营管理、项目评估等。基于这些具体的工作内容,融入工程造价考证、技能竞赛综合任务等,归纳出工程造价专业核心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核心技能和相关技能,总结出对应岗位所需的能力和具备的素质并形成专项能力,见表1。

2. 依据教学规律,形成学习领域的专项能力,确定三大技能对应的学习课程和实践环节

将工作岗位的相同或类似专项能力进行合并,如造价员工作岗位、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作岗位均有“编制招标(底)控制价”、“合同管理(工程变更、签证、索赔)”等专项能力,可以进行合并,形成学习领域的专项能力,从而确定三大技能对应的学习课程和实践环节,见表2。

(二)改革专业课程内容

1. 专业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分析

在工作岗位调研基础上,对工程造价三大技能所需专项能力进行分析,结合造价员资格考试大纲、造价技能竞赛指南对上岗能力的要求,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确定学习领域的专项能力,从而建构工程造价专业技能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直接对应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建设工程领域的造价员、施工员、资料员等工作岗位及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同时将最新的国家(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如最新颁布的《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广东省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引(2013)》等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将职业资格考试大纲、造价技能竞赛指南与现行课程标准相融合,使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相吻合。

2. 课程内容组织

以一个单位工程(如一栋楼的建筑装饰工程)作为一个项目,整合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紧紧围绕项目导向,逐步分解成几个学习任务来组织展开。将一个项目分解成“量―价―费”三个主要任务。

“量”即工程量,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计算方法(包括工程计量、建筑构造和混凝土结构等课程),按建设项目施工顺序(包括建筑施工课程等)这根主线进行组织教学。

“价”,主要是人、材、机价格确定,定额基价和综合单价等概念及组成(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经济及概预算等课程)。

“费”就是量与价结合,主要讲解建设项目费用构成及定额应用和换算,招投标艺术、合同管理等,最后形成工程造价(包括计价与控制、招投标及合同管理、施工项目管理、造价专业软件应用等课程)。

3. 任务分解与核心课程内容构筑

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有六门:《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及算量软件应用》《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与套价软件应用》《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公路计量、计价与造价软件应用》。对应的实训或实践教学有四个环节:《工程计量课程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课程设计》《招投标文件编制课程设计》《造价软件综合应用课程设计》。

以《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及算量软件应用》的“土石方”一章为例,引入行业标准,结合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造价员资格证考试大纲,造价技能大赛竞赛指南等确定这门课的学习内容,见表3。

(三)编制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服务大土木行业决策、施工、经营、招投标及竣工决算,掌握工程预结算编制与审核技能为核心的“三大技能”,胜任造价员岗位、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等核心岗位,以及工程施工员、监理员、资料员等相关岗位。引入最新国家(行业)标准,再融入造价员资格证书、造价员等岗位能力要求,嵌入模拟真实工作任务的造价技能竞赛指南,建立课证岗赛融合的、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即6门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对应的4个实践教学课程标准。

二、加强专业实践课程建设,突出技术技能培养

(一)专业实践课程内容设计理念

专业实践课程内容设计理念见图1。

(二)开设全方位校内外实践课程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融入造价员资格考试和技能竞赛关键能力的培养要素,改革课内实践、综合项目实训、专项技能训练、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等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做法包括:设定专业实践课程;选择真实工程来设置综合实训工程项目(案例),表现形式一般为图纸,也可开发设计三维仿真项目模型;将设置的一个或几个综合项目(案例)融入多门课程的教学,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并安排3~4周综合项目实训,从而改变原有针对单一课程进行项目实训的做法;根据行业发展、企业需求动态设计专项技能训练项目,通过实操半年实训(校内实训),实战半年实际项目(校外10周顶岗实习),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等。

(三)强化校内实训

工程造价专业须突出“概预算编制与审核”核心技能培养,学校工程造价专业设计了五大校内实训项目来强化专业核心技能培养,见表4。

(四)积极参加全国算量与造价软件应用大赛

学校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算量大赛和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造价技能竞赛,在学生中形成了争优参赛的良好氛围。学生为了代表学校前去参赛,往往自己先组成团队,带头学习技能知识。近年学校参赛学生获得了众多优秀成绩。

三、建立“项目课堂”,实施行动导向教学

(一)“项目课堂”教学体现基于行业标准的课证岗赛融合

在教材的选择上,如专业核心课程《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采用笔者主编的教材,教材通篇以真实的某中型建筑工程为项目任务,还要求学生购买使用最新国家(行业)标准作为教材,如《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广东省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引(2013)》《广东省建筑与装饰工程综合定额(2010)》,以供课堂使用。

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特点,选择一个或几个真实工程项目作为工程案例,实施项目教学法,将大的项目分解成若干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践中,有效融合岗位能力要求、考证内容、技能竞赛关键能力要求等,并在课堂上查阅最新行业标准,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使得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落地,也体现了基于行业标准的课证岗赛有效融合。

(二)“全真”项目、“仿真”项目相结合,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相结合

推行教学做一体化、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教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对工程造价专业而言,计量、套价、算费是基本的三大课程内容,也是需要完成的项目任务。为此开展课程教学项目、仿真实训项目、真实工程项目等各类综合项目的训练,将“全真”和“仿真”的建筑装饰项目融入课程教学。在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上参照企业生产模式,以项目组作为开发团队,学生体验不同项目角色,培养学生协作、沟通、项目管理、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等职场必备的关键能力。

四、课程教学改革成效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课证岗赛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在广东省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考试中,近年学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考试通过率排名均保持在广州高校的前三名,如2013年,广东省通过率近20%,而学校通过率为58%,在广东高校列第一。2008年以来参加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举办的全国造价算量大赛,每年都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在2013年、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第一、第二届造价技能大赛中,学校均取得省一等奖。2005年第一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以后逐年攀升至99%以上。

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属性,注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1]。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颁布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GJT250-2011)》,涉及了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等8个岗位职业标准,但尚缺少造价员职业标准。该标准“适用于建筑业企业、教育培训机构、行业组织、行业主管部门进行人才队伍规划、教育培训、评价、使用”,“为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相关专业人员规定了所应履行的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2]。所幸施工员职业标准的岗位职责里有“参与现场经济技术签证、成本控制及成本核算”等造价管理的描述,弥补了缺少造价员职业标准的缺憾。下一步,学校工程造价专业将参考该标准,进一步探索实践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的融合对接,深入开展课证岗赛融合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促进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和市场化之路。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院校教研课题“凸显核心能力培养与课证岗赛融合的工程造价专业综合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编号:2013-Y-12,主持人,李茂英)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