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顶岗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6 15:51: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职生顶岗实习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 顶岗实习 中职学校 质量 效果
1.顶岗实习有利于中职学生全面提高综合职业能力。顶岗实习给学生提供了客观真实的锻炼机会,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企业的需求和企业对员工能力的要求,促进其不断反思,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获得适应环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全面提高综合能力,开启学生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2.顶岗实习可以为中职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极大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其以后顺利实现就业。目前来讲,部分学生正是通过在企业中的顶岗实习,给实习企业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最后直接被实习企业留用。
二、中职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方面。企业只注重顶岗不注重实习,只注重效益不注重指导,只注重成绩不注重考核。但是,对于实习生来说,广阔的职场前景是他们更憧憬的,如果不能给他们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职业技能问题,职场态度问题等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引导,那顶岗实习的意义也就会大打折扣。
2.学校方面。顶岗实习由于实习时间长,学生分散,学校专业教师在校内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无法全程参与管理和指导,教师的定期巡视指导多流于形式,容易导致实习生放任自流。因此,难以对学生的实际实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全面考量,考核评价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顶岗实习实践的效果和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3.学生方面。部分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实习岗位,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自我要求不严,在实习单位怕吃苦,纪律性差,对工作挑剔,出现了不请示擅自离开实习单位的现象。学生对实习要求不严格执行,不服从学校与企业的管理,导致了顶岗实习的失败。
三、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中职学校顶岗实习质量和效果
顶岗实习工作分为前期筹划准备工作、中期过程管理与监控、后期考核评价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均由多个工作环节组成。为保证顶岗实习顺利、有序地进行,必须重视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可以依托校园数据网平台,构建网络顶岗实习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可用来进行学生顶岗实习的动态全程管理监控,供学生、企业、学校管理部门及学生家长及时了解顶岗实习教学过程信息,从而科学、集中、系统地解决相关问题。该系统具体有以下功能:
1.顶岗实习前期信息服务和岗位信息。信息服务向学生、社会、教师及管理人员提供有关条例、管理制度、顶岗工作流程、实习安全教育、考评办法等。
岗位信息供校外实训基地或其他企业、学校管理人员岗位需求及岗位描述信息,也可以作为提供校外实训基地或合作企业的信息展示。
2.顶岗实习期间信息联络。信息联络使校企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之间能够进行实时沟通,对顶岗实习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出及时、完善的解决方案。同时要在系统内引入质量管理的概念,贯穿整个顶岗实习过程。
3.顶岗实习的具体实施。包括以下内容:(1)个人信息管理。在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建立实习学生、实习兼职和实习专职指导教师以及企业负责人的个人登记表和个人信息表,以便教师、学生以及企业之间随时进行联系和沟通,解决实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2)实习基本数据维护。填写实习日志,记录实习内容和进程。(3)考勤管理。(4)实习报告管理。实习结束后学生写出实习的个人总结报告,总结经验教训,如实习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进行解决的,对实习有哪些建议等等。(5)学生实习档案管理。从学生进入企业开始建立学生实习档案,内容包括学生的个人基本资料及岗位实习情况(奖励、处罚、岗位转换等),这些情况要系统存档,及时更新,动态管理。学生实习档案是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全面总结,是对学生进行实习鉴定的重要依据。
4.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与监控。实习过程管理与监控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负责人、顶岗实习教师、顶岗实习小组组长等多方参与的管理人员反馈学生顶岗信息;另一方面,学校管理部门可以监控学生的实习情况,同时能帮助教师、企业管理员在第一时间对实习安全问题作出反应,未雨绸缪、安全监控,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5.顶岗实习后期考核评价。中职学校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内容主要有实习纪律、实习内容、实习报告、实习效果四个方面。考核评价由企业负责人、顶岗实习教师、顶岗实习小组组长及学生本人等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总体评价反馈,同时对学生顶岗实体情况作出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自己的实习状况,同时也为每一位学生进行实习鉴定打好基础。
篇2
\[关键词\]中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2-0035-02\[作者简介\]李静(1985―),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顶岗实习是中职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培养的关键环节。其中,完善中职教学评价体系尤其是专业技能评价体系、构建科学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顶岗实习规范管理、保证顶岗实习质量的关键一环。中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通常会遇到实习评价难操作、评价体系难实施、评价结果难客观等难题。因此,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各方面相对来说都不如工科专业完善。基于此,完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这能对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评价起到促进作用。
一、中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缺少评价指标,考核形式过于单一
现有的顶岗实习考核形式多是以最终的用人单位的综合评价、实习报告以及企业指导师的评语作为评价依据,这造成了评价多是以学生综合整体评价进行印象评价,难以实现对学生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系统测评。
(二)缺少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人员的有效参与
在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中,现行顶岗实习评价方法往往弱化了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人员的参与程度,使得评价内容缺失了重要环节,从而使评价结果的完整性缺乏保证。实训基地的评价无法全面衡量顶岗实习成果,往往是一纸公文或寥寥几句评语。尤其是市场营销专业,实习地分布较广、较杂,进一步阻碍了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人员的参与与实施。
(三)缺乏针对性的反馈面谈
考评反馈是考评结束后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现在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在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时,往往较多地进行考勤和分数的统计,而未能对学生在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养成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认真和系统的分析,没有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反馈面谈,以致使得整个评价只是对学生一方面的鉴定。
(四)缺乏系统的指标考核体系
现有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往往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对学生顶岗实习评价缺少系统研究。尤其相对于操作性强的工科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评价体系如何体现其技能和职业素养,真正构建起与中职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相适应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仍有待研究和考量。
二、中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校企共同参与考评
针对以往的顶岗实习评价制度,考评方式通常是以学校实习教师根据主观印象进行考评为主,实习企业未参与进来。因此,校企共同参与考评,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企业应将对员工的考核方式纳入对顶岗实习的考核方式中,如用销售量、出勤率、工作态度、遵守企业管理制度等内容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考核,给定技能评估成绩。实习指导教师和用人单位明确己方职责,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实习指导教师结合学生实习期成果汇报、技能掌握情况、学校管理制度的履行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二)顶岗实习评价指标的构建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主要涉及营销、销售类岗位。在制订方案阶段依据销售类岗位性质及工作内容等确定评价指标,逐步完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指明所包含评价内容,二级指标作为具体考核内容或达到如何效果,三级指标规定权重和等级标准,确立观测点。其中一、三级指标列表如下表。构建统一标准,以求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顶岗实习评价指标构建的几点要素:
1.实习表现。实习期间的基本表现是基本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出勤情况、遵纪守法、服从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工作态度是职业品质的核心,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2.职业素质。顶岗实习是学生由“学生”向“社会人”“经济人”的身份的转化,提前进入工作状态,适应市场环境。尤其是市场营销类专业多处于第三产业服务业,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所以必须有好的职业素养。这里的职业素养包含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及最基本的良好品德。敬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要将自己看作企业的一部分,尽心尽力做到最好。此外,现有的营销体系中,团队合作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表明了作为营销人员是否具备能与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3.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顶岗实习考核的核心内容,包括实习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调、沟通表达和执行力等综合能力。学生通过顶岗实习,一方面把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的专业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另一方面,在过程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提高专业水平。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是顶岗实习的核心要求,主要表现为技能、岗位任务完成效率及效果等几个方面。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评价标准销售业绩专业技能岗位胜任能力优质、
产出率(销售业绩)高效完成岗位任务的能力,岗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值,销售业绩职业能力综合能力沟通表达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领导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表达、领悟能力
团队协助、配合精神
领导团队、决断能力
快速适应岗位,较快完成角色转换,迅速投入岗位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评价标准职业素质职业素养团队精神
敬业精神
道德品质
基本表现
出勤
遵纪在团队中,具有大局观、协作精神
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吃苦耐劳
有强烈社会道德标准,真诚待人
工作态度积极上进,认真负责,努力上进
按时参加工作和学习,不无故缺席
遵守企业纪律和制度,按规章制度行事(三)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有些企业或院校根据营销专业学生的最终销售业务量来进行实习评价,这是片面而单薄的。顶岗实习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实习过程中,自身职业素养、素质能力的体现也应该作为评价一部分。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实习是个动态的过程,将顶岗实习分为四个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总结阶段。过程管理应当对各个阶段进行监控,确认学生在各阶段的参与,实习指导教师与企业应及时填写指导周记,做到记录齐全,确保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终结性评价是实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实习日志、实习报告等做出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才能使整个评价体系更客观、更符合实际。
参考文献:
\[1\]黄崇本.岗位主导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8).
\[2\]李岩,李志宏.强化实践环节考核,提升实习教学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7(18).
\[3\]沈澄英.营销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12).第3卷 第12期
2014年4月教育观察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财会类专业 顶岗实习 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44-02
近年来,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财会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离职换岗现象严重,管理难度加大,稳定性降低。本文主要就目前中职财会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解决对策。
一、中职学校财会专业顶岗实习调查
目前绝大多数中职财会专业都将顶岗实习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实施的都是“2.5+0.5”或“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指学生前两年半或前两年在校接受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后半年或第三年由学校推荐安排或学生自行联系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从事某一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的工作,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以此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和积累工作经验。
2013年6月,我校就业办对2013届278名财会专业顶岗实习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前后的调查统计,以问卷填写和走访座谈的方式展开了跟踪调查,并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分析。80%的学生对于顶岗实习有着较高的期望值,比较看重就业前的这样一个短期学习与适应的机会;在顶岗实习岗位的安置上,80%的学生希望能够专业对口,学有所用。顶岗实习结束后的调查中,顶岗实习完成率95%,专业对口率78%,离职跳槽率52%。在实习的定位上,85%的企业把学生作为潜在员工使用;在实习时限的界定,60%的企业只是二、三个月,30%的企业实习时间为半年。对于学生岗位实习状况,企业给出的总体评价是:专业基础还可以,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合作意识和职业认同感普遍不强,有点眼高手低,冒头露尖者少。要想留在企业,需要进一步的实际工作磨练。
二、中职学校财会专业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顶岗实习中存在一些问题:1.财会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离职换岗现象严重,管理难度加大,稳定性降低,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出现不对口。2.学校在顶岗实习管理中难度大,缺乏规范统一。3.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组织管理、指导严重缺失,人才培养力度不够。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为以下几点:
学生方面原因:1.缺乏职业意识。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认识不足,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工作环境、工作特点及性质等认识不足。2.对顶岗实习的意义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这点认识不足,只注重眼前的实习薪酬,看不到技能、经验提升等潜在“薪酬”,当达不到自己的薪酬要求时,就抱怨、消极,甚至擅自离岗。3.基本职业素质欠缺,缺乏吃苦精神。4.为人处事能力较差,不会沟通。中职生年龄较小,缺乏社会阅历,另外学校生活比较单纯,与社会的接触十分有限。
学校方面原因: 顶岗实习学生和单位比较分散,不便管理。由于学生实际人数和其他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学生分布在不同的实习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有的甚至不在本市或本省,这也给学校对学生的追踪管理造成了不少困难。
企业方面原因:1.顶岗实习学生经过简单的技术适应训练,就直接安排到工作岗位,对他们生产劳动要求与正式员工一视同仁,唯一不同的就是报酬、福利等待遇比不上正式员工。2.企业的“师傅”生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也不愿把自身掌握的技巧和本领传授给“弟子”。
三、中职学校财会专业顶岗实习解决对策
(一)健全完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副校长为组长,教务处、政教处、就业办、专业学科等为成员的实习领导工作小组。提高认识,明确职责,为学生安全实习提供重要保障。
2.明确学校、企业、家庭三方在学生顶岗实习中组织和培养的义务、职责, 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学校与实习单位签定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学生与学校签定实习管理协议书、家长与学校签定学生实习管理协议书。明确顶岗实习工作操作规范,共同履行过程管理。
(二)加强对学生方面的引导
1.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要进一步实施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剖析,客观评估自我;在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自我定位,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再次,要指导学生适当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既不好高骛远,也不自暴自弃。2.加强对顶岗实习意义的宣传。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学生明白顶岗实习的目的是锻炼自我,使自己具备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能力,不要考虑现在就去赚大钱。学生进入企业后,具有双重身份,即在校学生的身份和在岗工人的身份。顶岗实习阶段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走向社会的起点,而不是终点。3.加强行为规范和纪律教育。通过主题班会进行集体教育和课下个人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把自己的日常行为与企业的要求联系起来,严格要求自己,逐步提高。平时,把强化学生组织纪律管理、抓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日常管理的首要任务。从起床、早操抓起,从课堂纪律抓起,从就餐、就寝抓起,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4.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适时教会学生一些社交礼仪和有效沟通的技巧。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主动并乐于与人交往,为走向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三)与企业共同制定并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
根据会计专业特点,充分听取企业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及财务部长的建议,根据专业技能训练和就业导向等要求制定与企业共同制定并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
1.制定校内实习指导教师职责:①结合实习单位的实习条件,制定具体的实习计划,指导学生按计划完成实习:②采用定时、定点到单位现场指导、电话指导、在线指导等指导方式;③组织学生学习实习的文件,讲明时间安排和步骤,提出实习周记、实习报告的要求:④向学生说明实习应注意的事项:根据学生的实习岗位对专业能力、专业素质要求,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⑤对学生实习进行考核,检查实习的质量;⑥不定期的到学生顶岗实习单位了解学生的情况;⑦掌握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状况信息,做好顶岗实习指导记录。
2.制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要求: ①学生必须服从实习单位领导的安排,遵守规章制度,保守用人单位的秘密,不经单位允许,不得动用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②学生在用人单位的管理由校企双方共同进行,学生要与校内、校外指导教师保持密切联系。与校内指导教师联系每周不少于一次;③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一般不准请假,如特殊情况需向校内、校外两个实习指导教师请假;④尊重指导老师,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⑤顶岗实习期间要如实填写实习周记,实习结束撰写实结;⑥顶岗实习期间不得随意更换工作岗位,如用人单位原因变动岗位要及时与系指导教师联系并由系安排实习;如因个人原因变动工作,将无顶岗实习成绩。
3.制定了顶岗实习的学生应提交的成果:①工作岗位的业务成果;②实习周记;③实结(3000字左右,主要内容有:实习单位的情况,从事工作的管理制度,从事的工作及工作的特点、性质、工作程序、岗位职责,实习的收获和不足等):④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登记表;⑤顶岗实习单位对学生项岗实习的考核登记表(加盖公章);⑥顶岗实习成绩登记表。
(四)深化校企合作 ,拓展校外实习基地
寻找信誉良好且管理规范的企业进行合作,并且是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确保企业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校企合作是顶岗实习得以顺利推行的制度保障。推动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必须寻找相互合作的基础,要让企业在合作中能获得预期的利益,包括毕业生的优先挑选权,学校资源的利用以及依法享有的补贴或税费减免等。要充分借助政策杠杆的功能,通过情感投入、规范约束、法律保障等措施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汤忠华.学生顶岗实习的实践与思考.职教论坛,2002,(24).
[2]周小红,李春光.浅谈高职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教育科学,2009.2.
篇4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外实训基地
运行 管理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
0185-03
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要求的越来越高的现实,要求中职学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以培养符合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因此,通过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改革实践教学,促进职业教育培养更多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是提高中职学校整体教学办学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实训基地分校外和校内两种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有别于实验室、实习场地,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人才培养空间,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可以直接参加产品技术的生产过程和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体验,产学结合的训练场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必须依赖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完成。校外企业事业单位可以提供给学生学习操作技能积累实践经验,达到提升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校外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对学生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外实训基地运行与管理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和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适应企业工作环境的能力;校外实训基地是提供给学生从学生到企业人的转变一个适应期,一个适应环境的机会。因此,中职学校加强对实训基地的运行制度的制定与管理,对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践型、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职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一)能够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
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专业训练的重要场所,中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必不可少的,但中职学校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和利用效果不理想,如局限于学生课本上的理论实践的场地,与企事业实际工作环境有距离,通常采用的管理形式仍是封闭式的多,没有开放到与社会、企事业相关联。另外,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地和功能有限,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和空间不足,要真正缓解这个矛盾必须依靠校外实训基地来实现。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接受一种直接在生产和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对学生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有着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实现“零距离”对接或缩短工作适应期创造一定条件
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竞争程度的加剧,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不少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通过在企业参与生产、建设、服务、生活等亲身体会现代企业文化、技术等氛围的熏陶,熟悉相关行业先进的设备、生产工艺、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对掌握相应岗位所需用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职业素质培养、岗位角色转变的提高有着直接而有效的作用。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缩短了工作适应期,甚至达到实现“零距离”对接。
(三)有利于促进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提高学校办学实力。
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要求的越来越高,促进了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同时也让中职学校越来越认识到实践教学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因此,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可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反思学校的教育教学脱离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目标的严重性。利用校外实训基地改革实践教学,把学校课堂带到企业、带到真实的实训场地去,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学生实训指导教师。通过企业实践经验指导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计划等有效的教学改革,企业技术员与教师共同编写工学结合课程和校本教材,促进职业教育培养更多更符合社会需求人才,从而提高中职学校整体教学办学实力。
二、中职学校校外实训基地的运行和管理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通过专业教师和企事业界知名人士的相互沟通联系,按照统筹规划、互利互惠,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原则建设。基地建设方式主要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本文以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产教结合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究,为中职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工学结合,校园企业化(校内校外一体化)的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是中职学校培养学生职业化素质、综合能力与就业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利用校企合作这样的一种教学环节,以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为驱动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环境这种切合实际的教学资源,有效把学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课堂有机结合在全程教学活动中,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的培养目的,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校方提供场地和部分设备,引进与学校相关的企业,利用企业提供设备和师资支持,建立起适合学校进行实训的校内校外合体实训基地。例如:学校模具产品设计室(铭杰模具厂),设计室的建立,在对本学校本专业和专业群学生开放进行教师专业上课实训基地的同时,企业老板同时参与专业教学和引进新产品设计并进行加工成品出售。在加工过程中学生在学校就能得到了真正工厂环境的锻炼,企业老板得到经营的收益,学校与企业体现了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二)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型的实训基地
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1.充分发挥知名企业的合作效应。近年来,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一直把“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以工助学、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模式作为学校制度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大方向。学校共与海尔、美的、高达等十多家知名企业开展深入合作以达共同发展和双赢的目的,其中与海尔集团、美的空调制冷集团、广东高达电子有限公司的合作成效尤为显著。2008年下半年开始,学校与海尔集团、美的空调制冷集团、广东高达电子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联合建立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提供教学服装和操作技术,学校提供场地和师资,合作培养适应企业的各种岗位的技术人员。
2.充分发挥体现校企文化的重要作用。认同企业文化,实现角色转换毕业学生要实现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角色转化,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要认同企业文化,自己的价值观要同企业的价值观相吻合,行为规范要同企业的行为规范相一致,这是顺利实现角色转换的重要前提条件。
通过合作引进以上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让学生在学校就开始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与要求,尽快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提供了保障。平时学校很注重加强学生企业文化的学习,通过深入企业文化定期把课堂教学搬进企业,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熟练了解企业、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确保了教学质量和满足了企业要求。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3.加强办学模式“2+1”中“1”的实施与管理。办学模式“2+1”中“1”是学生的实践实习要求时间,中职学校通常做法是通过学生到企业实习来完成。这种实习叫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技术人才以满足各种职业对熟练劳动力的需要为目的一种重要教学途径。学生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这使学生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专长,学以致用,更好地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低于1年,符合教学大纲教学安排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方面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和提高顶岗实习效果是中职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举措。
为充分利用好校外实训基地,体现校企合作的运行与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学校制定并完善了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近几年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对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工作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方面强调校外实训基地实习的集中性,由学校统一安排到与学校签订有合作协议的大型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另一个方面是把教学任务中规定的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时间分成两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在第五个学期实施,主要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以锻炼学生职业精神,体验企业生活,尽快适应社会为主的顶岗体验实习。第二阶段在第六个学期实施,主要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以专业技能为主的,培养对口职业能力为主的顶岗实训实习。学生实习结束,即可直接上岗就业,顶岗实习整个过程实现了适应社会工作环境到专业技能对口实践的过度。在实训期间,学校管理与企事业管理密切配合,给学生在适应企业管理一个适应期,安排教师驻厂跟踪学生整个顶岗实习过程。
4.反思校企合作的效果,促进校外实训基地更健康发展。校外实训基地实训期间学生的管理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校企之间的长期合作。总结近几年来顶岗实习一线反馈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学生实习稳定性不高,学生中途有“逃跑”现象。实习时间太长和专业不对口是主要原因,作为学校一方,应该针对这些情况,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
“90后”学生多数是从小就没有参与过生产劳动,顶岗实习让他们突然走向企业,企业严格的管理和强度较大的劳动,会让他们难以适应,为期一年的实习时间对他们而言显得太长,往往有部分同学丧失信心,于是选择中途退出。现在,学校已经在这个方面作了改进,把实习时间改为分成两阶段实行,每一个阶段为半个学期,学生从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感觉到比较容易坚持。
至于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实习,是许多中职学校遇到的一大难题。目前很多企业生产一线对专业性要求较低,学生到企业后经过短期培训一般都能胜任岗位工作,顶岗实习的专业不对口情况极其普遍,约占41%。从专业角度看,电子类专业的学生市场上需求量大,对口实习与就业容易,其他专业要么用工量少,要么劳动强度过大,或者学生专业水平不够,很难大范围实现对口实习就业。在稳定性上,对口程度高的学生因感觉自己能学以致用,更易体验到成功感,找到专业发展的新方向,稳定率要高于非对口实习的学生。针对这样的问题,分阶段实习更加显示出了它的必要性。第一阶段组织学生主要到对专业性要求较低的企业生产一线实习,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刻苦耐劳、灵活应变的优良品质,以及让学生适应企业的工作、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实习工资待遇,解决了基本的生活费用,这是一种鼓舞和鞭策,它使学生不断自觉的加强自身素质, 也直接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第一阶段的实习结束之后,(下转第188页)(上接第186页)学生体验到了工作的辛苦,了解到了社会需要怎么样的人才。带着这样的收获,让学生再回到学校参加技能学习,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会更强,学习主动性也会更高,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了一定的变化。
这样,到最后一个学期(第六学期)再组织学生进行第二个阶段的对口专业的实习,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实习,社会适应能力等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许多要求较严的企业对他们打开了大门,并且实习时间只是半年,这样学校安排学生对口专业实习降低了难度。顶岗实习中,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毕业后所要从事的相关管理、技术等工作岗位的实习。这种真正的“在岗位上工作”的实习模式,切实营造了职业氛围,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使学生也真实的了解到了具体工作的内容、职责。在顶岗教师的指导下观摩学习进而掌握职业技能的同时,也领略到了技术专业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职场上各种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学生实践多了,在技术方面更加自信,加强了独立从事生产的能力,工作起来更加积极主动认真,在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实习中熟悉企业管理模式、运作机制,深刻体验企业文化,树立管理意识,有利于缩短未来的就业磨合期。
总之,中职学校应努力构建校外实训基地,深化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校企之间稳定组织,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互惠互赢的良性循环,加强学校渗透校企文化力度,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有效提高中职学校整体办学实力。
【参考文献】
[1]李坚利.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3(22)
[2]鲁亚云,梁婧,单东明.浅论高职院校汽车应用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2)
[3]叶翠安,吴志平.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篇5
【关键词】新课程;家庭;学校;企业;中职教育;发展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首先,校企合作对学生来说,收获是不言而喻的,如果用学生自己的话来总结就是:我们感觉自己突然长大了,成熟了,面对将来的就业,我们的承受能力大了,适应性变强了。比方说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对他们的培养目标特别强调的是实际操作能里,因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特别需要实践的教学,虽然说学生在校其间也有实训课,但课堂可实训的项目及内容较少,不够丰富,形式也不够多样化,而且活动都是虚拟的、静态的,学生没有压力,许多实训都停留在形式上。虽然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但学生对实训的总体积极性不高,参与人数较少,难以持续进行,效果非常不明显。而学生如果到企业顶岗实习,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面对的是真实的企业,是规模大、层次高、业务范围广的市场。因此,学生顶岗实习实习其间,一方面深感自己的知识及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能感到自己实习岗位的工作的重要性,从实习中学生才能得到很好的体验和锻炼。
二、校企合作的新措施
1.明确校企合作的目标
校企合作的中心目标是一切为教学服务、一切为学生服务、一切为家长负责任。这一目标是绝对不能偏离的,这就要求校企合作的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吻合,实践的形式必须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延续。校企合作目标一定要明确,合作的内容要具体,合作形式要详细,既要让学生有机会到实践中去锻炼,又不能汤学生去做廉价劳动力,或者是使学生实习处于“放羊”状态,这也是家长所期盼的,因而,我校与企业的合作项目都必须经过可行性分析和效果分析。校企合作项目要让学生受益,必须要有校企合作之名,又要有校企合作之实,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有良好的、完善的管理机制,安排学生实习要考虑到实习的内容、形式、层次、深度,让学生在经受社会实践的锻炼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习惯的同时,又培养自己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用于接受和面对社会的挑战,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这样才能达到家校企合作的目的,使学生、学校、家长、企业达到共赢的目的。
2.根据校企合作目标,优先选择合适对象
我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必须进行分析评估,制定选择合作对象的标准。标准包括该企业的经营性质,经营规模的大小,经营管理的规范程度,学生在实习中的可操作性程度,以上这些内容及标准必须与市场营销专业及教学内容关联程度密切。其次,要求合作企业严格遵守国家《劳动法》。最后,要求企业实习中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指导和培训。我校通过对企业就以上的内容及标准进行详细严格的考评,从中选择优秀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3.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学生顶岗实习往往从基层的岗位做起,这些道理作为成年人都明白清楚,但学生往往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个人定位也不清晰,认为中专生苦读三年,毕业要从事这些基层工作不能接受。也许是望子成龙的原因,不仅是学生不能接受,有些家长也不接受,因而,有小部分学生不愿参加顶岗实习或消极参加,或者家长不同意学生参加,如果这种现象普遍存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学校及企业的管理都造成很大的困扰,校企合作的目标就难以实现,甚至顶岗实习也难以进行下去。因此,我校在组织学生实习前,就通过实习指导老师、班主任向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方面举行校领导、教务处、实习就业办、学部领导出席的,全体学生参加的实习誓师大会,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明确培养目标,顶岗实习是整个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的部分,是学校理论教学的延伸;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顶岗实习的内涵。
4.每个班由两名以上教师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篇6
【关键词】班主任 中职 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200-02
顶岗实习是增强中职生实践操作能力, 促进中职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1]。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完全走出学校,在社会的大熔炉中继续学习,然而对于学校和班主任来说,这段时期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可是对于学生来说,实习期是他们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一个过渡期。那么,班主任在这段时期怎样才能继续管理好学生,做好学生角色转变的领路人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浅谈一下班主任工作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的作用发挥。
1.精心谋划,用心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1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
作为一个班主任,一定要了解班上的每一个学生,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学生顶岗实习之前,班主任应采取找学生个别谈心、悉心观察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为接下来的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学生到企业实习的第一个星期,班主任应及时前往学生的实习点探望,了解学生的实习适应情况,并给予指导。接下来,将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点、实习情况、思想动态整理成表,后续的实习中不断调整、完善此表。
1.2做好实习前的思想动员
实习是一个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工作岗位、从纵向知识传授转向横向知识联系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提高实践技能的最佳时机,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实习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整个教育质量和教学评估的成败及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所以,实习前首先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其次,加强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和遵守劳动纪律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教育。笔者主要以往届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困难为例,告诉同学们实习需要信心、恒心、耐心。
2.细心观察,用爱心、耐心帮助学生渡过实习过渡期
实践证明,学生顶岗实习的第一个月是管理的第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月内,用心观察学生,通过走访、谈心、电话联系等方式方法,了解学生实习的适应情况尤为重要,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尽快渡过实习过渡期。
2.1角色的转变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具有双重身份。因此,对他们要进行特殊的管理。一律按学校或企业的管理模式都不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学生角色的转变,必须从对目前所从事的岗位或职业有好感开始。为此,笔者利用班级QQ群、电话、短信等方式,介绍专业的发展前景、专业热点新闻,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很有前途。
2.2心态的转变
学生刚刚走出校门缺少社会经验,如何让学生们端正心态平稳过渡,是每个班主任最关注的事。比如,对于闹情绪的学生要正确对待,笔者尽量不生气,主动和她亲切交谈,了解情况,认真分析,站在她的立场上为她考虑问题,多鼓励少批评,以心换心,赢得她的信任、理解和支持,真正解决思想问题。同时,笔者对生病学生会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陪护她们,送她们去医院看病,帮她们挂号拿药,叮嘱她们吃药休息。天变冷时,笔者会短信提醒她们添衣等等。笔者的关心终于使学生顺利的渡过了实习中最难的一关——心态过渡。
3.渠道畅通,用专业、智慧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
3.1加强实习管理,建立实习管理平台
作为班主任加强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特殊的原因,实习生管理成了我们的管理难点,例如笔者班20名学生被分散在12个实习点实习,实习地点相对分散、难于集中。为了便于学生与班主任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本班特设立了QQ群,通过QQ群这一平台,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联系非常方便,不受时空限制,有事可留言,谈心得、交流工作体会,在这个空间里,大家无话不说,师生交流反而更融洽。由于信息畅通,班主任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顺利完成实习奠定基础。
3.2加强与企业实习指导老师、校内专业教师的联系,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
顶岗实习是在真实环境中进行训练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2]。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不可避免地会碰到知识和操作上的各类问题,因此需要企业实习指导老师和校内专业教师的业务指导,为学生答疑解难,提高顶岗实习质量[3]。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管理者,就必须加强与企业实习指导老师、校内专业教师的联系,定期与其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做好基础工作。
3.3运用智慧,及时解决学生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一是做好学生的“心理医生”。实习中,有的学生缺乏顽强的毅力,面对琐碎的工作,感觉枯燥无味、没有价值,最终选择逃避的办法。这个时候班主任就要承担起“心理医生”的角色,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所在。二是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班主任应注重收集表现优秀和表现较差的学生情况。当学生思想出现波动时,表现优秀的学生的事例可以激发学生奋进的势头,稳定思想。表现较差的学生的事例也是一面警钟,可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三是分组管理,及时掌握最新信息。班主任可采用就近分组的制度,每组指定一名组长,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学生的最新情况,尽量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3.4注重家庭影响,联合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
学生参与实习的一年,与学校的联系少了,基本上是单位——家里两头跑。家长的观念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也很重要。所以,实习期间班主任还要做好家长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家长认识到,或许实习比起在学校上课,学生是辛苦的多,但是对于学生,那是另外一种学习,让学生在未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快的融入社会,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人生目标。为了和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及时将学生在单位的点滴进步,乃至心态上的点滴转变反映给家长,激发家长对孩子的信心,同时,借助家长不断激励、鼓励学生,使其顺利完成顶岗实习。
参考文献:
[1]王琴.中职生顶岗实习情况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08,18: 57-59
篇7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医药本科和大专生的数量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便是医院药剂科的门槛不断增高,药房人员也接近饱和状态。但中国的医药连锁也飞速发展,大大小小的药店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因此具有药剂专业知识的药品营销人员的缺口很大,这就给中职的药剂专业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怎样才能使中职的药剂专业学生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以及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是中职药剂专业工作者面临的问题,笔者从大学毕业就进入中职学校担任药剂专业的教学工作,在数年的工作经历中,总结出几点经验,可供其他的老师加以参考。
一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中职生正处于性格形成期,相较于成人不够理性,不够成熟,不够稳定,缺乏前瞻性。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对未来缺乏科学的规划。因此,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让学生对药剂这个专业有个初步的认识。从入学就制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且分阶段实施。例如刚入学,我就向学生介绍药剂专业的就业方向有药厂、药店、医院的药房,药厂侧重的是制药,而药店侧重的是药品的营销,医院的药房就是取药拿药,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个初步的认识,对哪个方向感兴趣,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二年级专业课时,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方向的专业课,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设置是课程内容和进程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特定形式或课程要素特定的时空组合方式。在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用人需要、具有专业职业能力的人才目标的基础上,必须设置科学而合理的课程设计。笔者认为,在中职药剂专业学生的课程中,可以适当的减少文化课程的设置,而增加例如药品市场营销、药品经营与管理、人际沟通这些课程。因为中职药剂专业的学生日后的就业方向大多是药店,这些专业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学生日后上岗能够更快的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而中职学生的语数英这些文化课程的基础本来就很薄弱,如果再花很多的学时在上面,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未来的就业也没有很多实质的用处。 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积极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动起来,练起来,讨论起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能够较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三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学生日后就业主要是以连锁药店或医药超市的销售为主,这就需要学生对药品的性能充分地了解,这样才能正确指导顾客用药,在向顾客介绍时,能够熟练地说出药品的相关知识,保证用药安全。在学习专业基础理论时,让学生到学校的模拟医药超市,充分接触药品,记住每种药品的成分,用法用量,禁忌症,适用范围,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用足够的时间去掌握并且记忆下来,为将来的上岗就业储备更多的知识能量。
四掌握熟练的市场营销技能
纵使精通药品的专业知识,但是没有熟练的销售技能与之配合,一切都只是零。药店存在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多的销售出药品,获得最大的收益。所以学生在校应该上好药品营销这门课程,要想在销售领域做出一番成绩,就必须掌握熟练的销售技巧。可以自己去书店购买营销类的专业书籍,扩充课外知识,也可以向已经毕业的学姐学长取经,向他们请教工作的经验,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让自己将来少走弯路。
五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有开设《人际沟通》这么课程,就是要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同样一句话,不同的表达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意思。在班级内开展模拟的销售练习,沟通也是一门艺术,让学生掌握与顾客沟通的技巧。而销售需要团队之间的配合,没有一个互帮互助的销售团队,是无法让销售业绩达到极致的。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合作开设一家药店,对药店的选址、药品的品种分类、柜台的陈列、药品的保养和养护、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等内容进行商讨研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校企联合,让学生顶岗实习
中职药剂专业顶岗实习是在学生学完一年级基础课和二年级专业课后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中职教育普遍沿用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医药企业生产、销售、运作环节,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岗位锻炼,能增强其岗位适应性,实现学校和社会的零距离接触,提高药剂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评价体系;课程类型;参与方式
1打造评价体系的背景和指导思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中等职业学校主要为企业提供从事计算机基础操作的人才,这类人才要求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事实上,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主要是“理论+实训”的培养模式,评价主体单一、内容单一、方法单一,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忽略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评价,社会、企业、学生几乎没有参与到评价当中,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行业和社会脱节,不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中职教育需要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学生评价体系。
2评价目标
依据职业岗位的规范与标准,构建学校、企业多方参与的“能力本位,多元考核”评价体系,主要从地方经济发展、企业需求、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定位等方面考虑,围绕校内、校外两个专业教学环节,科学制定评价范围、评价标准及评价方式,完善学生学业评价组织机构及相关制度,重点针对学生技能考核、实习评价、技能考证等教学环节开展多元化考核评价,实施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突出技能考核学生的学习,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为地方经济发展储备和输送了大批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
3评价模式体系构建
评价体系是对课程体系实施的框架,是对教学各环节实施考核的标准。一个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的建立直接影响到整个课程的实施和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多方参与,打造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评价体系。3.1评价体系结构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等应用性技能人才。联合企业,探索适合本专业教学特点的教学评价制度,改革主体单一、内容单一、方法单一的传统教学评价模式,构建行业企业、学校、学生、家长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模式。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按照企业人才岗位能力需求的标准,以能力为核心,综合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注重学生学习情感、健康心态和理性价值观等内在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综合职业素养。本专业的评价体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1)评价形式:分为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两方面。(2)课程类型/教学阶段:公共基础课、专业课、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考证、校外顶岗实习。(3)评价主体:学生、教师、企业、行业、学校。(4)参与方式: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考评,企业考评,校企共同制定评价标准,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制定评价标准。3.2评价内容及方式课程评价不能由教师一人决定,应该采用“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相结合的“能力本位,多元考核”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评价”能够增强学生主体意识;锻炼学生评价能力、自信心理;能够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增强责任、不断提升。课程评价内容及方式对应表。评价内容及方式如下:(一)公共基础课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以及期考成绩,其中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即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期考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评价方式实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考评等方式。(二)专业课评价内容包括:对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的评价,采取学生自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等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方式,实行学校、企业于一体的课程评价模式进行评价。过程性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终结性考核占总评成绩的60%。评价方式实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考评。(三)职业技能大赛评价内容包括:校内技能竞赛、市技能竞赛、全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比赛、全国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1)校内技能竞赛:凡参加校内技能竞赛获奖的学生,除了获得学校给予的奖励之外,其参加的项目代替所属的课程平时成绩加10-20分。(2)市级、区级技能竞赛:凡参加市级或区级技能竞赛的学生,除了获得相应奖励之外,其参加的项目所属的课程期末考核成绩评为优秀。(3)国家级技能大赛:凡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学生,除了获得相应奖励之外,其参加的项目所属的课程期末考核成绩评为优秀,总评成绩加5-20分。评价方式实行学校考评、行业、企业考评。(四)职业技能考证响应国家对中职学生双证毕业的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应参加相应的技能等级考试,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职业资格鉴定为标准,通过培训考试获得相应证书。考试工种包括:全国一级或者二级考试、平面制作员、网络管理员等。在学生考取证书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评价方式有学校考评、行业企业考评。(五)顶岗实习评价内容:校外顶岗实习是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实习岗位,进行顶岗实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时间为一个学年即第三学年。校企共同制定实习内容及考核标准;在实习期间,企业根据学生的工作表现进行过程考核,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行自评;实习结束后,学校根据学生实际表现与考勤等相关记录、总结进行校方终结性评价。(1)考核内容①出勤情况、劳动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心理素质等职业素养的情况。②考核学生利用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2)考核要求①过程考核:针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协作能力、创新意识与心理素质等情况,由企业考核。②提交实训总结报告,由学校教师进行考核。(3)成绩评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的实习过程控制和考核,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方考核制度。考核分两部分:一是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占总成绩的50%。学生的顶岗实习可以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不同部门或岗位进行,企业要对学生在每一部门或岗位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填写《学生顶岗实习评价表》,并签字确认,加盖单位公章。学生每更换一个单位要再填一份此表;二是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日志、周报告及时进行批改、检查,给出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50%。顶岗实习综合成绩考核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合格五个等次。评价方式为校企共同制定评价标准,进行学生自评、互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
4评价体系改革组织与实施
我们将建立计算机应用专业组、学校教学部、招生就业部三个层次的管理机构,形成“组织实施”——“监督运行”——“信息反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管理与运行链,确保其正常有效运行。计算机应用专业组主要组织各课程团队制定多元化考核评价评价标准,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有序高效运行。学校教学部将组建教学督导室,通过检查制、听课制、评教评学制等方式,负责对各课程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的运行进行监督,发现并反馈这种新型考核评价方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督促相关管理部门予以解决。招生就业部负责联系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组织相关企业对实习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评价,通过调研评估制、跟踪调查制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在企业工作中的表现及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等内容。
5评价体系改革保障措施
5.1机制保障由于实施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涉及部门多,有计算机应用专业组、教学部、招生就业部等,涉及面广,有教师,也有管理人员,需要一个建立在学校层面的机构进行总体组织和实施,制定相关的运行、监控、反馈管理办法,才能确保其正常有效运行。5.2人员保障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在我校是一项新事物,很多工作开展都是一边试验,一边实施。学校除建立一支教学督导等专职管理队伍外,还应建立相关的课程教学团队,通过聘请职教专家到校举办专题讲座、教师外出培训、教师自学等形式,组织教师对多元智能及其评价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正确理解多元评价模式的真正内涵,最后通过试点,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在整个计算机应用专业各课程中的实施。5.3激励措施建立一套与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相配的激励措施,奖惩并举,促进这种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顶岗实习 管理模式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
一、顶岗实习的必要性及现状
从国家层面看,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2+1”的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1]《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职业教育部分)》指出: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2]
从学校层面看,顶岗实习是学校、教师、学生的任务。每个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都规定了顶岗实习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顶岗实习既是学生应该完成的不可缺少的学习任务,又是学校应该负责的重要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圆满完成顶岗实习,实际是没有完成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对于学校而言,不能算实现了培养目标,对于专业教师而言,没有指导学生实习,就失去了一个了解行业和学生的机会,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对于学生的职业指导,对于“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是纸上谈兵。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每个学校对顶岗实习重视的程度不一,管理的力度不一,完成的程度不一,取得的效果不一。总体上来说,对于顶岗实习是口头上重视,行动上不够重视,至少不像对待学校教学那样重视;有一些管理制度,但执行起来不一定按制度办;实习是否按质按量完成也不会那么较真;学生的实习成绩的评价也不是那么有凭有据,以至于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顶岗实习只是一个过场,甚至误认为顶岗实习就是就业,甚至有的学生干脆回家休息挨过这段时间。
二、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实际管理与访问调查,发现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难以坚持完成实习任务:有的不愿意在酒店实习,有的认为实习时间太长,有的完成不了岗位任务,有的认为太累而逃避,有的感觉欺生而心生抱怨,有的认为别人的岗位比自己好而不满,有的认为学不到东西而放弃……学生提的问题集中在:可不可以不实习?可不可以不到酒店实习?可不可以自己找单位实习?可不可以实习时间短一点?把顶岗实习看成可有可无、能省则省的过程。这种心态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就业的不稳定性,碰到问题就逃避,碰到困难就辞职。
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学生本身的原因
1.中职学生年龄偏小。
不够成熟,做事不考虑后果,动不动就不干了。
2.对酒店行业心存偏见。
不愿做端盘子、刷马桶的服务工作。
3.吃苦耐劳精神差。
平时在家、在校基本没做什么体力劳动,到生产一线顶岗实习,压力骤增,一下子难以承受。
4.理想与现实反差大。
在学校时觉得约束太多,盼着快点毕业、早点就业,但一到岗位,才发现上班一点不比学校受到的约束少。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1.学校有关顶岗实习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例如,对于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处理缺乏依据;对指导教师的责、权、利没有合理设置,特别是相关待遇问题不太明确,教师只能凭自己的责任心做事,凭奉献精神做事。
2.过程管理不到位。
有些学校由招生就业科统一管理,而一个学校那么多专业、学生、实习点,招生就业科几个人为学生找到实习单位就不错了,根本没有时间去实习点进行指导。
3.指导教师的时间、精力不够。
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都是兼职的,本身有较繁重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或其他行政工作,不可能长期进入企业指导实习。只能巡视和发生问题了去处理。
(三)企业方面的原因。
目前酒店行业由于用工紧缺,它们非常需要和欢迎顶岗实习的学生,这使得酒店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较之其他专业更容易安排,而且酒店方面(主要是人力资源部)在组织、管理、沟通上都比较重视学校的意见,有利于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但存在以下问题:
1.有些老员工“欺生”。有些对实习生颐指气使,有些对实习生讥笑讽刺,有些把自己的工作指派给实习生做,使实习生感觉憋屈不想待下去。
2.工作时间有时超过8小时又没有安排补休,学生感觉过于劳累难以坚持。
(四)家长方面的原因。
1.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小孩比较溺爱,认为自己孩子还小,一听孩子说太累了、受委屈了、不想干了,就依孩子的意愿,要么回家,反正养得起;要么给孩子安排到熟人的单位,希望得到照顾。
2.有些家长本来就不怎么管得住自己的孩子,只好随孩子自己决定。
三、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框架设计及重点
在顶岗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少,我们虽然不可能一下子百分之百地全部得到解决,但是我们通过对问题的原因分析,完全可以找到一些相应的措施应对。在这里,笔者提出一个针对以上问题、比较好操作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旨在使顶岗实习管理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其中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参与顶岗实习的各方都能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看到顶岗实习给自己带来的实际意义,从而积极主动地参加顶岗实习。
(一)制度上的设计。
学校要像重视课程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一样重视实习,建立一整套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包括《顶岗实习教学大纲》、《顶岗实习计划》、《顶岗实习指导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顶岗实习成绩考核制度》等,并且和激励制度相结合。举例如下:
1.制定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考核制度。
对于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实习优秀的学生,从学分上给予奖励;无故不参加顶岗实习或顶岗实习不合格,不能颁发毕业证。实习不合格的学生,如果重新实习并合格,可以补发毕业证。
2.制定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制度。
建立一支以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为主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每个专业课教师都要轮流下点指导实习,有条件的话,可以驻点指导,并填写指导实习日志。对于指导实习可以折算成相应的课时或给予相应的补助,同时可以视同完成了教师的下企业实践。
3.利用好国家已出台的相关制度、政策。
2006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其明确指出:“凡与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签订三年以上期限合作协议的企业,支付给学生实习期间的报酬,准予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3]为接受实习生的企业提供了税收优惠的政策依据。由于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可能不知道,学校可以提示、配合企业获得税收优惠。
(二)程序上的设计。
1.准备阶段。
(1)遴选顶岗实习单位。尽量在校企合作单位中选择。学生实习前,一定要去实习单位实地考察,确定企业在实习场地、实习内容、安全保护、生活设施等方面都比较适合学生。
(2)组织学生学习顶岗实习有关制度,填写《顶岗实习承诺书》(其中包括家长签字)。
(3)顶岗实习动员会。
2.实施阶段。
(1)实习开始,班主任和相关实习指导要到实习点了解学生岗位安排、住宿、生活安排情况。
(2)实习期间,指导老师定时或不定时到实习点指导学生实习,如果有可能最后和学生一起实习,及时处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3)平时通过电话、QQ等方式多和学生保持联系、沟通,做好学生的安抚、鼓励、教育等工作。
(4)因为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提醒企业妥善安排实习生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购买学生实习责任险。[4]
3.总结交流和表彰阶段。
(1)实习结束时,学生上交实习周记、顶岗实习鉴定表(打印稿)、实习报告。
(2)实习指导教师到实习企业统一拿回顶岗实习鉴定表。要求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填写评语、实习成绩,人力资源部加盖公章。
(3)回校召开实习经验交流会暨优秀实习生表彰大会,隆重表彰优秀实习生,颁发奖品和奖励证书。低年级的同学参加,为他们以后的实习预热。
(三)思想教育上的设计。
学生顶岗实习不适应发生“在校外、在企业”,根子却是“在校内、在教育”。
如果在顶岗实习之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比较到位,那么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较少,出现了问题自我克服的可能性就大。思想教育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可能会碰到哪些困难与不适?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态?做企业喜欢的新人。
1.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学校要积极引入企业文化,形成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职业意识,将企业的管理理念、规章制度等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让学生尽早熟悉企业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劳动安全。
2.结合专业教育,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专业教师要把“职业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正确引导学生对待“服务”观念的看法。
3.顶岗实习体验。
在学生一、二年级学习期间,依托校企合作单位的平台,在节假日安排学生分批进行短期实习。既帮助企业解决了暂时性的人手紧缺,又帮助学生提前认识了岗位及岗位职责。对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得到的收获都可以作为案例运用于教学,这种教育更生动更有效。
四、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及意义
(一)建立与专业相适应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二)学校设立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机构,校长是实习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以教学科室、教研室和班主任联合组成实习指导小组,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管理。
(三)建设一批较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或企业。
学校和企业充分沟通,认识双方的目标和意图,做到互利双赢,可持续发展。
(四)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
不管是学校的实习指导老师还是企业的“师傅”(企业实习指导老师)都应该具备思想品德优秀、关心学生、能力强等品质,胜任指导老师的角色,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保障措施,能够较好地解决顶岗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保障顶岗实习效果,提高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几率。顶岗实习管理实践也为完善教育部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
[2]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职业教育部分).2012.
[3]教育部、财政部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险的通知.2009.
篇10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学现状对策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情况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并为学生提供了以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具体行动的指南。因此,为了深入了解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施情况,笔者对顶岗实习后的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来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该课程内容的调整提供现实依据。
一、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目的和意义
目前,广州市中职生采取“2+1”的培养方案,即第一二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到对口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角色的转变。中职德育课程体系中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准备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个人简历制作、面试指导、就业权益保护和职场适应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及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了更好地发挥《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作用,现通过对顶岗实习一年后的我校2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目的在于一是通过了解现行课程内容对学生就业是否具有指导作用;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应该进行哪些调整,以期达到更好地指导作用。
二、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调查中发现,95%的学生认为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简历制作和顺利通过面试,85%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在掌握求职技巧(制作简历、面试准备等)有帮助;这说明现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对于学生求职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从简历制作、模拟面试和职业生涯的规划都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作用。但是在课程的设置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生的需求之间还存在一些差距,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于职业生涯发展较模糊,缺乏清晰定位和具体可行的措施
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职业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认识还较模糊:经过一年的顶岗实习,20%的学生选择不会改变职业方向,会继续在现岗位工作下去;28.2%的学生选择会改变原工作方向;21.8%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职业方向,会去另外找其他工作;30%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职业方向,暂时还会留在原有工作岗位。许多学生步入职场顶岗实习一年以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认识不清,缺乏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出现频繁跳槽和换工作的现象,显得迷惘。这与学生对自身和行业发展形势缺乏深刻的了解有关,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虽然有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但由于缺乏针对性,学生制定的规划流于形式,未深入挖掘出学生的个性特长,以及对行业和职业发展方向做足够多的研究,致使职业生涯规划很难与学生的个人实际结合起来。
2.学生对于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与行业要求等缺乏全面的了解
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认知还停留在书面上的认知,缺乏深入的了解。75%的学生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要求知道一点;20%的学生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要求比较了解;5%的学生对于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要求很清楚。导致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出现不适应工作环境、心理情绪波动比较大,在工作中出现违反规章制度、职业素质不高等现象。甚至出现个别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于不遵守职业道德而出现违纪违法教育。究其原因,主要是作为德育教师,对于相关行业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道德与行业要求等缺乏深入而全面了解。
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实践参与性和针对性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帮助学生实现成功求职,加深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调查发现,学生认为现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缺乏实践参与性和针对性,教学方法还是沿用传统的模式,教学内容还是主要依赖于教科书,未能结合每个专业的特点来实施教学,教学有点脱离学生专业实际。25%的学生认为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应采取课堂教学和各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为主的教学方式,85%的学生认为应采取课堂教学、各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到相关企业或实习基地学习和专家讲座为主的教学方式。
三、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实施有效教学的对策
1.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和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
正确而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的职业成长和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来说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了解到专业特点、行业发展形势和职业方向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自我,给自己正确定位和确定职业目标,将自己在校学习、顶岗实习和出外工作结合起来。并且,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评估体系,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具体方案,使职业生涯规划真正成为帮助学生职业成长发展的方向盘。
2.加强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调查发现,学生对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等都还是停留在较为肤浅的认知上。作为指导老师,一方面,可以搜集一些本校毕业生实习和工作的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总结,以身边的事例来加深学生对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认识,形成整体的理论认识;另一方面,各专业老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渗透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到行业要求,在校内实训课程中加以训练,内化为学生自觉遵守的职业素养,为以后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把自己每个专业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以及本校的一些优秀实习生、毕业生的典型案例和反面案例,整理成册,并印刷下发到新生,纳入到专业认知学习中,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3.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实践参与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