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4 13:4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检测顶岗实习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检测顶岗实习个人总结

篇1

关键词: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 顶岗实习 教学模式

一、引言

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范型式的教学结构,或者说是教学要素的一种相对固定的联系。这些教学要素包括: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角色、教学策略、评价。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往往采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大多以课堂为中心,形式单调,已明显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高职汽车专业学生的要求。

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又称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它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把整个学习过程分离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实习交替进行的两部分,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精通、能力较强、综合素质高,且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级专业技能型人才。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各教学要素存在于校企二元环境中,来自校企双方。在工学交替具体实施阶段,工作的时间应安排在企业用工需求的高峰期,专业学习的时间和假期安排在企业用工的淡季。

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专业,但它却有着相当蓬勃的朝气。该专业系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其所属教学团队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为了适应现代汽车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近几年来,本专业积极筹措并运作“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采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时,需要合理安排企业教学时间和学校教学时间,将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穿插在整个人才培养的工程中,图1为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总体安排。

图1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总体安排

近几年,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常发集团、黄海客车等企业及常州的汽修厂、武进汽车城的4S店进行“工学交替”实习,并不断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拓展“工学交替”实习企业的种类和数量,对“工学交替”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此模式遵循了高职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实施过程中,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专业课程采用贴近企业实际的施工现场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岗位相结合,学中干,干中学,边讲边练,突出了学生顶岗能力的培养;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重构了课程体系,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密切了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顶岗”能力,实现了“零距离”上岗。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而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可以用图2表示:

图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图具体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把教学分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段。在实践教学这个阶段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然后自然地过渡到理论教学阶段。首先,把要学的“知识技能”放在任务中,以任务为“诱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其次,解决任务前要使用一些必需的知识技能,学生使用这些技能来完成任务;最后,面对圆满的任务结果,自然要想一想为什么,明白了为什么,理论教学也基本完成了。这是一个先明确要学的知识技能,再掌握所需理论的一个“探究性”学习过程,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过程。

该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采用时,以《汽车空调实习》课程的教学为例,实习教师设计的工作任务为:一台桑塔纳3000轿车,由于年代长久,空调系统问题较多,经检查后,需要全面检修和保养。学生从工作任务中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同时制定工作计划,确定报告方式,成立工作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规程。学生在小组内协作完成工作计划中涉及的工作任务,并进行记录。工作任务完成后需要写出工作报告,检查空调系统中的问题是否解决,故障是否清除。最后,指导教师进行知识的拓展讲解,主要介绍其他空调系统类型及今后空调系统的发展方向。

四、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是指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理论基础指导下,遵循“做中学”教学原则,以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学生、项目及教学媒体这四个教学系统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图3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示意图

此模式中,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第一步的工作是项目的选择。对于汽车检修与维修专业而言,进行“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这一内容的讲授时,针对某一特定车型,打开点火开关,发动机不能起动;第二步的工作是查阅该车型相关资料,根据故障诊断过程中先查油路、再查点火、最后测电路的总体思路拟定总项目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案;第三步的工作是分解项目并制定各子项相应的工作计划。例如,油路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分别检查油箱、油泵、供油管路、喷油器等;第四步是根据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情况进行项目总结,并撰写项目报告。在项目完成的每个步骤中,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采用“发现问题文献查阅与思考拟订解决办法尝试解决办法”四步循环法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与项目组指导教师讨论,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导项目组自主解决出现的问题。图3给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实施过程示意图。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对汽车检修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使用,使得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会”与“会学”,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精神。

五、顶岗实习教学模式

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不同于其他教学模式的地方,在于学生被置于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挡一面,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职业能力锻炼起了很大作用。我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岗位特点,熟悉企业环境,认同企业文化,获取就业信息;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用人要求,实施“无间隙”教育教学。

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顶岗实习的教学目的,同时进行全新的教学设计;其次,要根据社会需要科学合理的设置顶岗实习内容;第三,要把握好校外顶岗实习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工作流程。这当中,在顶岗实习开始时,使学生清楚了解顶岗实习内容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难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顶岗实习内容的安排情况,具体包括新员工培训、汽车维修工实习、汽车维修电工实习、汽车检测实习、汽车维修前台接待实习、汽车美容维修工实习、汽车维修材料仓管实习、汽车保险与理赔实习、汽车维修班组长管理实习。主要使学生了解企业历史与现状,学习企业规章制度和岗位的职责;熟悉发动机和底盘维修的常用工具、量具和设备,零件检验方法、汽车总成装配、大修竣工验收标准、维修作业的工艺过程、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处理等;熟悉汽车电气设备的线路,汽车音响、空调和防盗装置升级、安装及检修方法;学会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检测项目并对检测结果分析;了解汽车维修前台接待的程序,与客户进行沟通与谈判,掌握汽车的外观检验与判断汽车的维修项目,掌握汽车维修前台与维修车间衔接流程,做好售后跟踪服务;掌握汽车美容的项目,常用汽车美容护理用品的性能和特点,各个汽车美容项目的工艺规程以及常用汽车护理设备的使用;掌握仓库的管理程序、配件的进出货与登记检验;掌握车辆保险的承保实务及理赔程序与方法,学习汽车消费贷款及信用保险实务和车辆置换的相关业务等;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模式,掌握所在车间与班组的工作流程,学习车间与班组的生产管理、技术质量管理、配件管理的方法。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参考实行“三导师”制,即专业导师、职业导师和企业导师。专业导师负责下达顶岗实习任务书,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评定,并负责与企业导师沟通与联系;职业导师由辅导员或班主任担任,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和就业过程中进行思想指导和职业指导,负责维持实习纪律、生活、安全等;企业导师由学生实习单位主管或技术骨干担任,负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日常工作与学习,对学生在工作和技术上进行指导。

通过顶岗实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汽车检测与维修企业的组织及整体运作模式,掌握运用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从事汽车行业单位的业务管理、技术服务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团队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适应汽车行业需要的汽车检测与维修生产第一线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高职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零距离地接触实际工作岗位,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岗位技能,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因而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因此,探索一套科学合理,着眼于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全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职院校加强顶岗实习管理,保证实习质量,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构建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

顶岗实习以其实际的企业工作岗位,复杂的工作环境,综合的工作经历与体验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顶岗实习规范管理,保证顶岗实习质量。

第一、顶岗实习过程主要包括计划、组织与动员、实施、考核、总结与表彰五个阶段,其中考核既是对实习计划、组织与实施效果各环节的检测与反馈,也是实习工作进行总结与表彰的重要依据,在实习工作中起到重要桥梁作用;

第二、对顶岗实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不仅可以对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起到监督和激励作用,而且可以了解学生顶岗实习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判断它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以利于指导今后实习工作质量稳步提高;

第三、顶岗实习考核具有检查、评估、监督控制、导向等多方面的作用,通过考核可以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也可以间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管理者更可据此制定相应政策,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现状

顶岗实习作为锻炼高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其综合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受到了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但是就课题组针对石家庄市的六所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顶岗实习的调研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水平考核评价普遍重视不够,对顶岗实习教学过程的管理监控不到位,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方法形式单一,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导致评价结果不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习效果,考核评价形式主要表现在:

1.缺乏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大多数学校均没有给出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实习成绩主多以学生的实习报告,指导教师和企业的评语鉴定为依据,而教师和企业的评价仅凭自己的印象和理解给予评价,结果没有定量考核,对专业建设而言,不能真正了解学生在企业实习的不足,对学生而言,可能会产生实习的盲目性和敷衍性。

2.集中于最终评价而缺乏过程考核

由于商贸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地点实习单位比较分散,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仅限于定期巡查或远程指导,缺乏对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和考核,仅仅凭借是否参加了实习,或依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实习报告、答辩等给出实习成绩,而缺乏对学生整个实习过程的考核和评价。

三、构建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是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具体化和规范化,具有很强的导向性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实习标准科学制定

(2)系统性原则。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包括顶岗实习筹划顶岗实习实施和顶岗实结三个阶段由于顶岗实习过程的时间较长,管理难度较大,因此,要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客观评价,首先必须对顶岗实习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评价结果要充分结合过程考核,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紧密结合过程性考核可以从顶岗实习的三个阶段把握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从各个环节控制顶岗实习的质量终结性考核可以从总体上把握学生顶岗实习的成效及其职业技能的提升情况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能使整个评价结果更趋客观公正。

(3)多元性原则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考核评价,应采取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共同评价的办法学校侧重考核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任务完成情况,主要从学生的实习成果及报告等方面进行了解;企业侧重考核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包括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等方面

(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体系的建立要体现可操作性原则各项指标定义要明确,不能含糊,指标数据要易于采集和相对真实可靠,能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进行有效可信地度量,计算公式要科学合理,评价过程力求简单,便于掌握和操作

四、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1.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指标

(1)工作态度。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包括工作的认真度责任度努力程度等由于这些因素较为抽象,因此通常只能通过主观性评价来考评。

(2)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指出:要丰富学生实习内容,把提高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等人文素养融入实习全过程。

(3)专业技能。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把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的专业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可见,提高业务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是顶岗实习的核心目的,所以专业技能是顶岗实习考核必不可少的内容。

(4)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

(5)创新意识。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5)实习报告。实习日志与实结在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实习工作中的收获和教训都会体现在实习日志与实结中。对学校而言,实习日志与实结所反馈的信息也为学校提高顶岗实习管理水平提供一手材料,为实习模式的不断完善提供依据。

2.考核成绩的评定办法

(1)考核主体。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院和实习单位的双重指导,实行以实习单位为主学院为辅的校企双方考核制度,共同填写考核评定表。

(2)成绩评定。考核分两部分:一是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占总成绩的60%;二是学院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40%。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实习单位应对学生在每一岗位的表现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内容包括工作态度、职业素养、协作能力、专业技能、创新意识等五个方面,并填写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表,指导教师签字确认后加盖单位公章,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校内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总体表现进行考核,考核的重点是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及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内容包括学生的实习报告、实习材料提交情况等,然后综合评定成绩。采取等级制评定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1~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五、结语

篇3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检测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实施

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培养具备食品营养、食品分析、食品检测基本理论,掌握食品营养、食品检测专业技能,能够从事食品膳食营养研究、食品检测、食品质量控制、食品安全管理等现代食品生产一线岗位工作,具有行业品质优、专业能力强、职业道德好、敬业精神高、协作能力强、岗位适应快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不仅需要具有必备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和素质只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构建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使课程教学与职业需求无缝对接,成为河套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育改革的重点。

一、原有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项目多年不变,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项目建设不全,滞后于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发展,导致实践教学更新不能紧随企业生产实践发展。

(二)传统实践教学内容以单一性、章节性教学为主,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各课程实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学生难以系统地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有些相近的专业课实验内容部分交叉重复,但由于教师工作量分配及课酬的原因,还保存着各自的实验课,存在“小而全”的现象,实验内容相似或相同,只是由不同的教师上课,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在实验实训教学方式上,规定实验的具体内容和步骤、规定实验使用仪器以及规定实验完成时间的“三规定”制度尤为普遍。从实验效果上看,学生虽然做了不少实验,但不会设计实验、不会观察和分析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种被动式的实验教学方式,学生感到枯燥无激情,也激发不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新欲望。

(五)课外实验内容非常少,形式比较简单,没有服务性学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职业训练型实验。

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根据食品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趋势及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在进行充分的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学生就业岗位群的分析和在行业企业专家的要求倡议下,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及专业建设,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根据分析检测技术自成体系,相对独立、标准化以及检验项目操作独立性强的特点,构建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以食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为专业核心能力的项目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根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专业核心技能的要求,本专业确定了四个核心模块:食品理化检测技术类课程模块、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类课程模块、食品感官检测技术类课程模块和食品营养检测技术类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均采用项目式教学,由于我国食品检验的方法、使用的仪器、结果评价已经标准化,并成为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的考核标准,所以,各课程项目的设置及选取以国家食品检验工的考试大纲作为参照,各个项目的检测均使用国标法,并将食品检验技能鉴定纳入课程考核,达到了“课证一体”的教学目的。

在项目操作过程中包括了各检测项目应用的专业理论知识、标准的检测操作、数据处理与统计、检测报告编写、产品检测训练、检测人员道德要求等。并依据认知规律,项目安排由简单到复杂,采用项目导入、操作示范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现场教学,实行“教既做,学亦做”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规范学生操作技能。

为保证项目任务的顺利实施,需将学生按照3~4人一组分为若干项目小组,小组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情况、动手操作能力等进行分组。然后根据项目任务和教学目标,合理分配组员的工作任务,让他们搜集项目所需资料,确定实施项目需要的检测手段、试剂、检测仪器等。最后按照项目任务展开项目教学,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感受学习的过程。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适时穿插讲授项目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规范操作过程,并帮助和引导学生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配合和鼓励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后,每个小组针对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二)食品检测真实工作任务一体,综合能力集成的校内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以前学生只是按照课程安排一门课接一门课进行实训,学生的学习缺乏系统性。通过改革,我们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校内综合实训由原来的各单项检测改为对各种食品的综合检测,并将检测内容分为食品营养成分检测、食品理化检测、食品微生物检测和食品感官检测四大模块,每个模块由两位教师负责。教研室通过调研、讨论确定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食品用于四大模块的检测。

首先将学生按照3~4人一组分为若干项目小组,然后向各项目小组下达检测通知单(以小麦粉检测通知单为例见表),学生按照通知单要求查阅资料,在教师指导下确定检测方案并在实验室完成检测任务,最后由学生撰写完整的检测报告。这样不仅增强了综合实训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提高了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企业的检测模式,使综合实训更接近企业的生产实际。综合实训时间安排在第5学期的9~11月进行。

(三)校企合作教学平台的构建

企业顶岗实训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工学结合、校企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要环节,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继续和延伸,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性实践教学环节。

企业顶岗实训就是让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生产过程,感受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检验和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企业顶岗实训过程中,学生按照顶岗实训要求,结合课题及就业方向、个人专长与兴趣爱好,选定合适的顶岗实训单位,确定顶岗实训内容,制定实训计划,自我管理、独立解决实训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技术问题,完成实训任务。企业顶岗实训时间安排在第5学期的11月至第六学期的5月进行。

河套学院农学系与内蒙古中粮番茄制品有限公司、内蒙古恒丰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内蒙古泰盛兴业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佳格食品有限公司、万野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河套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巴彦淖尔市北辰食品有限公司、巴彦淖尔市小肥羊肉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本专业学生企业顶岗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实训环境。

通过企业顶岗实训,学生开始正式步入职业生涯的实践阶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和认识,看到了企业的发展和对大学生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就业方向、就业岗位,进一步增强职业意识和岗位责任感,进而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达到优秀员工的基本要求,实现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通过校企联动,本专业教师掌握了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的最新动态变化,行业、企业的最新要求以及课程内容与企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保证内容的实时性、先进性。

我们的顶岗实训得到实训企业的肯定和好评,既提升学校的声誉,又鼓舞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实习学生、实习企业、实习学校”三方共赢的目的。

三、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

(一)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近三年来,在构建和实施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本专业教师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改革,促进实验课程建设,截至目前,已经建设了5门校级优质课、1 门校级精品课;编撰校本实训教材2本;申请高等教育研究课题1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同时,与巴彦淖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恒旭人力资源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欣欣心理培训基地等单位联合进行检验师、营养师等职业认证的培训工作,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近三年来,本专业的学生在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工的考核中过关率均达到99%以上。2012年12月,尚文婷等四名同学参加第六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荣获优秀奖。

本专业的毕业生有71%从事食品检测和食品质量控制工作,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培养起来的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勤奋的工作态度、富于合作与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四、结束语

构建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动手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充分利用我院实验条件,构建出项目式课程体系、校内综合实训体系、校企合作教学平台3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具有食品营养指导和产品开发、食品安全检测和监管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海燕,陈亮,马艳梅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考试周刊,2012(62):15~16

篇4

1.1实习岗位所属领域行业与常见企事业单位

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岗位主要集中在传统中医药产业领域与中药医药产业链延伸领域,包含九种行业,其常见企事业单位。见表1。

1.2实习岗位的类型与常见的具体实习岗位名称

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具体工作实习岗位的名称多样,按岗位工作内容的相似度可分为七种类型。实习岗位的类型与常见的具体实习岗位名称如表2。

1.3实习岗位的技能要求

调研结果表明: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岗位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同类型但名称不同的实习岗位在主要技能要求的偏重上有所不同,但同一类型的岗位,其主要技能要求基本相同。七种不同类型实习岗位与其对应的主要岗位技能要求如下。

(1)药品生产工艺类:①了解药品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②熟悉原料药、中间品及成品的常用检验方法及分析技术;③正确进行制剂操作和设计;④熟悉药品生产工艺、制备方法及其主要特点;⑤熟悉制药设备,了解生产设备选型与维修;⑥熟悉GMP的相关法规与技术要求;⑦了解原材料的选购途径与处理方法;⑧熟悉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⑨熟悉所产药品的功效与适用范围。

(2)中药质量检测与分析类:①掌握常见药品的检验方法和操作技术规范;②熟悉常用药品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③掌握常用成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程序和常用方法;④正确使用检验与分析测量仪器;⑤正确对不合格药品进行控制性管理;⑥了解药品质量档案与收集质量标准建立。

(3)药品研究与开发类:①掌握常用药品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技术;②掌握药品研究常用的药理、毒理学研究技术;③了解新药申报过程中申报、实施、注册、跟踪程序;④独立开展有一定深度的科研实验选题与设计,并撰写实验报告;⑤掌握常用分析、检测及实验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⑥熟悉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技术要求;⑦掌握药品生产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标准、稳定性试验、生物药剂学等技术。

(4)中药鉴定、炮制与养护类:①了解常用中药材资源的形成、分布及保护;②熟悉常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品种,能对其进行真、伪、优、劣鉴定;③熟悉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质及疗效的影响;④掌握中药材(饮片)的炮制方法;⑤熟悉常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仓贮养护的常用方法;⑥熟悉GSP对药品仓储与配送的相关法规及验收标准。

(5)药品调剂类:①掌握GSP实施要求及药品分类管理办法;②掌握中成药(西药)的调配及中药饮片斗谱设计的规定;③熟悉各类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等,能判断处方的组成与应用是否合理;④熟练掌握药事管理相关知识及国家医药相关政策法规;⑤熟悉贵重药、毒性药、等特殊药物的管理与调剂规定;⑥熟悉药房工作规律、医院药房的工作性质和内容。

(6)药品市场营销类:①掌握药品分类管理办法及GSP规范实施要求;②掌握医院购销药品(材)的规定;③熟悉药品的批发、零售、市场拓展、终端开发等业务知识;④熟悉药品流通渠道及商业常规;⑤熟悉产品的区域推广与反馈客户产品使用信息工作;⑥掌握药品市场调研与分析、营销策划与执行的方法。

(7)中药资源调查研究和开发利用类:①掌握中药品种鉴定、品质评价等知识和技能;②掌握道地药材的形成,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③按标准操作规程对药用动植物的生产过程进行文件管理;④掌握药用植物的采收、贮藏运输和保存方法;⑤熟悉中药材栽培与养殖技术;⑥了解环境对药用植物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和遗传特性等的影响;⑦熟悉GAP基本条例,掌握中药材的规范化种养及其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要求。

1.4实习的考核内容

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的考核主要是对毕业生在实习岗位实践过程中所掌握岗位技能的水平与实习生个人品质两部分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岗位技能考核的具体内容已如上述,个人品质评价的内容通常包含: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带教老师管理、关心他人与集体、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能吃苦耐劳、工作积极主动,有责任心、善于沟通合作、工作效率与质量等方面。

2结论与意义

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岗位调查研究表明,新时期中药学本科毕业生实习岗位所在领域与行业分布广,类型多样,具体的实习岗位更是众多。各实习岗位的工作内容有共性也有个性,据此差异可将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岗位总结归纳为七大类型,每种类型的实习岗位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岗位技能要求。实习考核与评价包含岗位技能的水平与实习生个人品质两部分。

篇5

[关键词]校企文化共融 高职生 职业道德教育 顶岗实习

[作者简介]周秀芝(1980- ),女,满族,河北秦皇岛人,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旅游教育。(河北 秦皇岛 066100)郑海武(1979- ),男,满族,河北秦皇岛人,燕山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杨文华(1970- ),女,满族,河北秦皇岛人,燕山大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坚持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研究”(项目批准号:11BKS056)、2012年度河北省科学研究与发展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产业融合视角下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456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和2013年度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校企文化共融视角内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系统设计”(课题编号:Sz201303)的最终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2-0066-02

党的“十”更加明确了敬业、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教育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对个人而言,职业道德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在职业金字塔的层级,并影响个人的生活条件和幸福生活指数。对国家而言,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人们的素质越高,越有助于形成文明有序的社会。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办学模式下,校企文化共融的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建构,注重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注重学生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价值认同。为“学生族”向“准职业人”的转变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一、校企文化共融与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办学模式诠释了高等职业教育新的价值目标,突破单一的学校课堂教育,走向真实的职业岗位;突破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新模式提高了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增加了让学生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的机会。在工学结合实践中,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办学是必然之举,二者互利双赢。企业瞄准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人才。同时企业是学生实岗实做、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实践的重要基地,学生可以学习到新的行业理念,触摸到新技术前沿。高职院校要以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基本参照点,遵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教学,高职院校培养适需对路的人才是生存的根本。

伦理学研究表明,道德教育是经过他律―自律―价值目标认同的过程。整个过程来看,道德本质上是一种来之于外、内得于己、又见之于外的实践精神,最后变成他们的自觉行为。道德教育过程不是单纯地树立起道德形象的大旗,更不是深厚的理论倡导和阐释。因此,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是一门课或者若干位专业主讲老师就能够解决的课题,必须有道德实践平台,让学生进入企业实践,也让企业文化“走进来”。约翰・杜威说过,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是活动化的场景,应该创造性的设计合宜的道德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让道德教育实现立体化、互动化。本文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为实证研究对象,以顶岗实习为道德教育实践的载体,遵循道德教育的规律,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系统设计,调整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

二、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一个载体,三个阶段

(一)载体:顶岗实习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必须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能够创设一种立体式、互动式的教育情境。该过程强调从“知”到“信”的提升。列宁强调过,没有人会相信与沸腾的实际生活相脱离而将学习、教育和训练只限于学校以内的教育方式的。没有真实的职业劳动过程,就会影响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效能,甚至无效。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合作企业去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不可替代的一种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是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实岗实做,学生有真实的职业角色、真实的岗位、清晰的职业权责。学生顶岗实习的成果不是简单的纸质答卷,而是岗位任务下自己创造的有形的或者无形的劳动产品。这种教育活动是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检测和评价,也是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的升华。

教育家强调,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随时随地,抱着试验的态度。在顶岗实习的劳动实践中,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得到明确,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得到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意志得到锻炼。

(二)三个阶段

1.岗前――职业道德认知教育。岗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属于道德认知阶段,其目标是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减少他们对社会和企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认识。教学内容选择:剔除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教条化内容,将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企业文化对接,引入现代企业文化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如酒店管理中的金钥匙服务理念,精细化服务理念;亦可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实现高校与企业联合,辐射企业文化,呈现企业文化。师资队伍组成:组成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专业教师指的是本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主要是道德理论的引导和价值观的明晰。兼职教师队伍包括知名企业文化研究学者、企业一线管理人员、优秀校友、高一年级顶岗实习中优秀实习生。兼职教师主要以企业视角,以亲身企业管理经历和从业经历为课堂注入企业文化,宣传企业伦理。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入校入行,新生入校后进行两周的认识性实践,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军训后,进入当地知名的酒店进行观摩,从感性上了解所从事的职业,学生将认识、感触写成报告。教师结合学生了解的行业现状,企业文化,设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思想政治课教学打破举大旗的说教式模式,定期邀请兼职教师来做讲座,特别邀请优秀实习生做报告。搜集专业代表性人物的典型事迹和优秀学生的案例,以案说理,以案论道。学生从典型的实例中汲取诚信、敬业、责任、团结协作的品行。

2.岗中――职业道德体验教育。高职学生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停留在认知阶段,效能低下,知行脱节,没有体验过程,不能形成对职业道德的信仰。岗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属于道德实践,重在与企业文化的交融,接受企业文化的浸润,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不断明晰职业理想,锻炼职业道德意志。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强调过,人的美德的养成和其他技术学习是一样的,人们必须先进行实践活动,才能积累成这些德行。在顶岗实习的工作实践中,他们会遇到矛盾,在矛盾中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锻炼职业道德意志。当然,职业道德作用发挥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评价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没有职业道德评价,职业道德就是一句毫无意义的空话。建立三元(“立交桥”式)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和学生自己评价。学校评价主要以引导为主,可以利用校园媒体宣传典型,鞭笞后进。企业评价主要发挥企业指导教师的作用,企业评价采取的是行业道德评价标准,引入企业考核评比论分的方式,进行真实的职业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注重学生自我教育,书写实习日志、书写实习阶段性总结、出现的职场难题及处理记录。师资队伍:校内教师工作从学校前移至企业,校内教师和学生一起下厂实践,学习企业文化,发挥导师作用。每个实习点成立职业道德教育导师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系部领导、辅导员、政治教师和专业教师,教师们分工合作,以座谈会和个别谈话等方式,协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困难。教师也利用该机会进行顶岗实践,增加行业企业经历,提高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对学生在校学习与校外实践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疏导,使其更快实现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不断践行敬业、友善的职业道德理念。

3.岗后――职业道德再教育。岗后职业道德教育旨在职业道德的内化和升华,重在引导学生将顶岗实习的经历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和方向,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教学内容选择:三方交流,企业教师、校内教师、实习学生一起分析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针对学生职场状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将社会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案例相结合,提升课程的实践指导作用。建立奖惩机制:奖惩机制上升到顶层设计,与学生的奖学金评定、优秀毕业生评选、升学、入党等挂钩。教学方式选择:以赛促教,锻炼职业道德意志。发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机制的力量,举办校企联合的技能大赛,企业员工和实习归来的学生走进一个比赛平台,让企业文化走进来。职业技能大赛中锻炼学生认真做事、竞争创新的道德意志。

三、结束语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仅仅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顶岗实习给道德教育提供了具体的职业情境,提供了道德实践平台,他们在平台上的感悟,有助于他们在未来职场中进行客观的定位和憧憬,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正确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球化以及多元文化环境下,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绝不仅仅意味着强制和灌输,应该以顶岗实习为载体,以“分子”渗透的方式,将职业道德教育播散于岗前、岗中和岗后。

[参考文献]

[1]苗力田.亚里士多德选集:伦理学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马燕.演讲集[M].石家庄: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杨文华,周秀芝.大学劳动文化的凋敝及其重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

[5]杨文华.人力资本与社会发展研究[DB/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DFD&QueryID=0&CurRec=2&dbname=CDFD9908&filename=2005081831.nh&uid=WEEvREcwSlJHSldTTEYyQ2kzc2JwczV6eEF4RSsv

SWpuS25XK1JqLzRpYmxkUzBncUtjZDFaTWtkU3JaR2RzPQ==&v=MTc0MjFIaz

篇6

关键词:督导层人才培养 酒店管理专业 高职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低,其酒店职业生涯的离职率、流失率却较高[1]。学界对此关注较少,且现有研究多定性研究而少数据调查分析的定量研究。温州民营经济发达,高星级酒店投资热度持续不减,截至2015年底全市拥有四星以上酒店31家(含喜来登、铂尔曼、香格里拉等国际品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大,以温州最早的华侨饭店为例,其岗位编制为636名(含实习生73人),2014全年缺编比例为14%[2]。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温州地区最早设立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2011年与温州市旅游局合作设立温州酒店管理学院,专业培养酒店人才17年,与市区主要星级酒店均有密切合作。但学院2011―2013年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显示[3],酒店管理专业连续三年的毕业生失业率为9%,列全院33个专业第13位,排名相对靠前,反映了专业毕业生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和专业培养具备较好质量,但从专业对口率来看,酒店管理专业连续三年仅为30%,位列倒数第一,换言之就是有七成的毕业生没有选择酒店行业就业,或者说毕业生酒店企业的离职率累计达到70%。

持续的较低专业对口率与温州发达的酒店产业及高数量的专业酒店管理人才需求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一现象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办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也引发了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旧有培养模式的反思。

二、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2011―2013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对接现代服务业、依托温州酒店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较强的中、英文语言表达能力和扎实的酒店经营管理与服务所需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适应从事高星级酒店基层管理或酒店高级服务员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4]。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对“酒店基层管理工作”和“酒店高级服务员”进行了基于管理与服务课程区别的分层次分方向的培养。但由于职业能力定位的差异性较小,酒店初次招聘以提供基层服务岗位为主等现实问题,绝大多数毕业生仍以服务员身份入职酒店企业。薪资低、职位低、发展前景暗淡成为这三届学生高离职率的基本原因。

(一)能力需求与培养层次定位

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两大主要问题,一为低水平的高就业率,具体表现为“两低一高”,即低工资、低专业对口率,高跳槽率;二为高流失率,表现为学生退学率高和新生的报到率低[5],对于酒店管理专业而言高流失率还表现在酒店就业方面,2012年温州喜来登大酒店大学毕业生实习就业一年后的流失率高达54%[6]。要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的目标,不仅在于学校培养,还在于校企合作共同努力,为专业毕业生创造良好的成才、成长环境。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就是要实现人才培养的不可替代。人才培养的不可替代,关键要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清晰与准确。

如果我们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在酒店领班、主管、经理这一层次,不仅为毕业生实现了高位就业,也能输送高素质的酒店基层管理队伍。对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而言,“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可替代性”就是首先应该找准应该培养哪个层级的人才。众所周知,酒店的人力资源构成包括决策层、管理层、督导层和执行层四部分,其对应能力需求与培养层次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重心应为督导层,所谓督导管理(supervision management)是指饭店的主管、领班等基层管理人员对饭店的资源通过以监督、指导为主的一系列管理职能进行饭店现场的管理[7]。督导层就是酒店从事督导管理的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等基层管理者,面对员工,督导层代表上层管理者;面对高层管理者,他们又代表普通员工的利益。因此,整个饭店业中,督导是一个关键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沟通作用。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应为“本专业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接温州大旅游产业、依托酒店行业,与温州高星级酒店合作,培养高星级酒店企业从事酒店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等督导层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决定其必须树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心,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进,其建立的是体现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8]依据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对接督导层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及管理能力,课程体系应该由酒店操作技能、语言表达和管理能力三大模块组成,突出培养学生在酒店服务技能训练基础上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和基层管理能力培养。找准了酒店“督导层人才”所需的岗位及能力需求,培养相关能力和技能的课程体系就可以得到构建。如表2所示:

(三)教学方法或手段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完成酒店管理“督导层”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制定,都是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奠定基础。如何才能发挥好人才培养方案在酒店“督导层”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教学方法或手段的改革和创新必不可少。“酒店督导层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高星级酒店基层部门操作娴熟、待客及处理投诉语言表达恰当合理、能领导管理小团队的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级别人才。

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或手段上就必须进行革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传统教学中以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让课堂动起来。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课堂知识吸收和课堂技能训练的效能。要实现这一转变,核心是教师首先要完成教学观念的转变,从“授以鱼”到“授以渔”。具体方法是通过项目化模式以问题、案例模式导入课堂教学,引发学生兴趣、思考与讨论,教师由课堂的“主演”转化为“导演”,学生由“观众”转化为“主演”。

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角度来看,课程种类较多,课程属性也不尽相同,课堂动起来的具体模式和方法也都存在差异。整个方案中,操作技能模块的课程本身就包含技能训练的内容,教学环境也需要在实训室进行,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动起来的过程;语言表达能力模块的课程则需要“板块化”的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动起来,通用能力模块的课程由于知识性、理论性较强,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六个一”即通过一个案例、一个提问、一个视频、一个讨论、一个练习、一个总结等融入课堂教学,让沉静的课堂活起来,让被动学习的学生主动起来。

三、考核方法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督导层”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分为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实践两个部分,校内教学实施完成课程进程表的设计,校外教学实施是要实现“督导层带薪实习方案”。

(一)“督导层”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进程表

“督导层”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由酒店操作技能、语言沟通技能和通用管理能力三大模块的课程体系构成,对三大模块中具体课程的属性进一步细分,可以将酒店操作技能模块的课程分为:酒店基础知识(如菜点与酒水知识、酒店用品操作与管理等)、酒店技能训练(如酒店形体与礼仪、酒店技能考证等)和酒店职业素养(如食品营养与卫生,旅游概论等)三个课程组。依据技能训练的基础性,语言表达习得的长期性和管理能力的实践性特点,将授课顺序科学安排。

考虑到酒店“督导层”工作所需技能和知识较多,课堂教学受固定课时限制等问题,“督导层”人才培养方案还设置了校内实训内容,为学生在课余时间训练自己的餐饮服务技能、客房服务技能、前厅服务技能、酒店英语听说能力、演讲与口才表达能力等提供专门实训室以供平时训练和提高。

(二)高星级酒店“督导层带薪实习方案”的校外实习实践

酒店企业督导层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基层岗位的实时操作与训练,全球知名的瑞士酒店管理学院的2年制大专培养就是通过“学习+实践(基层岗位)+再学习+再实践(督导管理岗位)”的模式进行,不应回避的是,目前国内高职酒店管理的暑期社会实践或毕业综合顶岗实习安排都相对粗放,基层服务岗位的长期、反复操作不仅有“血汗工厂”之嫌,而且高职学生的沟通表达、管理能力锻炼机会被压缩。

在酒店督导层人才培养的实施实践中,为了实现与“督导层人才”的目标,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改变原有与酒店企业合作的机制。制定实施督导层带薪顶岗实习方案,以毕业顶岗实习6个月以上为例:实习第2月起,10%表现优异学生以“见习领班”身份顶岗;实习第4个月起,20%表现优异学生以“见习领班”身份顶岗(累计);实习第5个月起,30%表现优异学生以“见习领班”身份顶岗(累计);实习第6个月起,5%的见习领班以“见习主管”身份顶岗(累计)。表现优异同学选拔由酒店企业制定,见习领班选拔依据个人意志、综合表现、职业素养等,见习领班顶岗时间为每月1星期,第5个月仍未实现督导层顶岗机会的同学实行酒店轮岗,到不同部门工作、锻炼。

(三)“督导层”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考核方法

与之前的人才培养方案相比,“督导层”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岗位-能力-课程”的逻辑关系,培养方案的落点在于学生第六学期的高星级酒店“督导层带薪实习”。学生知识学习、技能掌握与管理能力训练成效都通过毕业综合实践实施和检测。

2013年以来,酒店管理专业共与温州6家高星级酒店的3个年级段(2011级、2012级和2013级)实施“督导层带薪”实习合作。从2012级和2013级实习的成果来看,已经有超过35%的毕业生实现了高星级酒店领班及以上的高位就业。“督导层带薪实习”的实施不仅有效改变了长期反复操作于同一岗位、同一层级的问题,而且方便酒店做长远人才储备和培养安排,改变实习生单一身份;将学校学习的“技能模块”、“语言模块”、“管理模块”都得到机会实践和锻炼,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增强了学生职业信心和职业忠诚度。

四、结语

酒店督导层人才培养厘清了本科、高职、中职的培养方向与培养目标,对应了酒店管理运营层级的人才梯队要求,符合高职酒店管理及区域酒店行业发展的实际。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如下问题仍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其一酒店企业与高职院校联合开发课程深度不够,联合培养的耦合度有待提高,院校开始课程一定程度上滞后于酒店行业创新更新的速度,企业导师在任职资格和任职时间上都存在问题;其二,督导层需要较长的实习时间,期间因学生双重身份引发的人身安全事故的责任归属仍需仔细思考,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游富相.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对口就业率提升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5(10)

[2]刘小方.温州华侨饭店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战略 温州华侨饭店有限公司[Z].温州华侨饭店内部资料

[3]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院2011―2013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及失业率[Z].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内部资料

[4]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11,

2012,2013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Z].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2013内部资料

[5]丁金昌.高职人才培养不可替代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6)

[6]温州喜来登大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及实习生数量调查分析[Z].温州喜来登大酒店内部资料

[7]刘纯.饭店督导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8]陈维忠.高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2(5)

篇7

关键词:建筑材料 CDIO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a)-0199-02

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现状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它包括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常用的工程材料,如水泥、石灰、石膏等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建筑砂浆、建筑钢材、防水材料及其他功能材料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日新月异,《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在现今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很多课程都已进行课程改革,包括本课程。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加入了大量实验,一边讲课一边做实验,这样很好,确实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但这仅限于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仅从本门课程上去了解什么是材料,但没有将材料考虑到它是房屋上的、是道路上的,还是桥梁、隧道上的,或者它是地上的还是水下的等等。所以学生对建筑材料的用途,以及取样检验等概念模糊,并没有将其与本专业相联系,并没有从本专业的角度去考虑本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还好一些,而对于不喜欢做实验、大帮哄的学生,在学校后期上建筑工程专业课时,将材料课上的内容忘的一干二净。归结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没有和本专业衔接,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笔者认为,对上述问题的影响有两方面。其一,教学内容仅注意实验,但没有对实验的指标标准进行整体的案例构思和应用。例如混凝土,隧道内锚喷联合支护时喷射的混凝土与多层建筑的砌块混凝土指标标准一定是不一样的,它与其他专业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其二,专业老师专业技能水平不齐,教育出身的老师基本上没有企业实践经验,部分学校很少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专业技能水平培训不够。

因此,本文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CDIO引建筑材料的教学改革中,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培养出满足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2 CDIO教育模式的基本理论

2.1 CDIO简介

CDIO是近年来工程教育领域教育模式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从2000年起,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会出资2000万美元资助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国际知名大学组成跨国研究,组织进行工程教育改革探索,该组织经过4年的研究,提出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是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行)四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词,它基本包括从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全生命周期,并以此作为载体,通过主动、实践、有机联系课程之间关系等方式让学生来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科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2.2 CDIO目标

以CDIO总体培养目标为指导,制定更详细而合理的CDIO教学大纲,实现一体化教育的核心目标。

基于《建筑材料》课程研究,CDIO有三个总体目标即让学生能够:(1)熟练掌握建筑材料基础知识;(2)引导本课程与本专业行业的联接与运行;(3)了解建筑材料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建筑行业及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

根据CDIO培养大纲将工科毕业生能力分成的四个能力层面,制定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更好地实现以上三个课程目标。

3 CDIO模式下的建筑材料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CDIO的核心是一体化教育,构造假定的工程职业氛围,对教学模式进行项目式、情境式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尝试。建筑材料课程改革主要是结合建筑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规律和特点,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理论实践一体化,实现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以过程监控实现项目考核等等。通过项目的CDIO过程,即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实现完整的课程中的做中学、做中教。

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评三个部分入手,使之紧密结合。

3.1 合理设置CDIO课程内容

首先,加强教师团队对CDIO理念的理解与深化。教师团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 是教学改革实施成功与否的根本保证。只有教师对CDIO有了准确把握,才能将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然后,团队设置CDIO课程内容,主要是理论基础和校内实训环节。

根据建筑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本课程重难点内容;按照建筑用途及部位的不同,通过理论与实训教学,教师教会学生怎样合理选择原材料,怎样检测混合料的标号、性能等并进行分析改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成本意识和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为提高职业能力打下基础。例如混凝土,房屋建筑中基础、墙、柱、板等混凝土标号及性能是不同的,那么它的配合比如何设计;选择原材料,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怎样选择;如何拌制,怎样控制等等。然后在校内实训车间进行现场分组,完成试验内容。最后,培养学生能自己组织试验,自己选料,通过试验所得数据自己处理数据得出结果,并自己完成所针对的项目或任务。当然此过程需在实训车间完成,学生组成独立完成,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将理论基础和校内实训这两大类互相结合,交替进行,无限提高学生能力,带给学生启发。

(1)动手操作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团体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需要全体对实训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合理分工,协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对理论知识的解理能力和协作能力,并且培养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整理维护、对实验室环境的保护保持能力。

(2)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首先,由教师进行一个简单实验案例的全程操作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着重讲授处理的方法,例如可以从正面推导即实验目的、实验数据的得来、所要数据的结果,也可逆向思维即实验最终结果可由哪些实验数据推导而来(根据建材公式)。然后让学生自主实训处理数据,编写报告。如此,由初期的演示项目多、自主实训项目少,过渡到演示项目少、自主实训项目多,甚至于全部自主实训。这样,学生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2 注重社会实践教学

以CDIO教育目标、培养大纲内容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将课程计划、工程引导和实施实践一体化。在CDIO教学大纲指导下,组织教学实践,以实验和工程项目为核心。本环节主要体现在校外实训即学生的顶岗实习上,也是让学生能把课程与本专业更好联接的更要环节。要求学生能顶岗,企业实行准员工管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得到一定的报酬,提高学生对本课程本专业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通过电话、QQ、课程网站等形式,与其他同学或老师交流。学生可做材料员,并考取材料员证,从事建筑工程材料的生产、装配与质量检验等工作。

3.3 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是CDIO教学模式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奖罚分明的好的评价制度,将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拓宽学习思路。

理论基础和校内实训环节结束后,指导教师从学生实验报告、小组自评互评及教师讲评、师生交流讨论三方面总结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过程。并且,分小组进行答辩考核,促进学生间互相学习交流,增强成员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社会实践教学后,校企共同评价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我们主动了解企业技术及培训需求,拓宽实习岗位渠道,把顶岗实习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密切结合,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

4 结论

《建筑材料》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修专业基础课,应用CDIO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实践,对于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并且对于建立校企合作双赢长效机制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颖,孙凌,武鹤.基于CDIO模式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探索与实践[J].林区教学,2013(8):84-86.

[2] 张江林,邓昌建.CDIO模式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改革[C]//Proceedings of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Talents Cultivation of Digital Media,Scientific Research,2011.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模拟公司;实习实训

高职教育一直是以培养适应社会生产、管理、服务等的高技能应用人才为目标。这一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环境必须处于真实的职业氛围中。以商丘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专门设置实验实训中心这一个机构。然而实验实训中心更多的是对生产技术和经营的模拟,虽然能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却很难模拟真实的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虽然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顶岗实习,但是许多校外实习单位却有自身的局限性:一方面,校外企业对实践教学不感兴趣;另一方面,其与我院在实习时间的安排上也不能协调一致。因此,怎样更好地解决实习实训问题一直是我院近阶段发展的关键。

模拟公司的创立为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平台。我院业根据模拟公司的特点进行相应改变。比如由学院牵头在学校内部成立公司,而公司的成员则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虽然公司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但是公司内部组成与社会企业一样,营业部、销售部、生产部、财务部一应齐全。这样就打破了只有本专业学生才能参加公司的惯例,学院各系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个人所学专业选择在哪个部门就职,当然也可全程参与各个部门的运行发展。

我院也根据实际情况和各系各专业特点,先从食品加工和汽车检测维修、建筑工程等专业的实习实训教学入手,成立“品尚食品公司”“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建筑工程中心”等校内模拟实训公司,以解决我院实习时许发展的瓶颈。下面就这两个模拟公司的模式、功能及存在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模拟公司实训模式

模拟公司实训模式与实训课模式差别较大,主要是教学环境上选择真实的公司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以此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下面以我院园林加工系“品尚食品公司”为例介绍其运营模式:

1.制度建立。“品尚食品公司”模拟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公司章程,严格各项日常工作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

2.明确奖惩机制。“品尚食品公司”实行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从生产到管理做到与市场接轨,由学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首先,指导教师定期安排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指导和评价;二是要做到公司员工利益激励,“品尚食品公司”参照企业盈亏制度给予员工一定的奖励,按利润进行分配。同时,如果出现亏损情况,公司就需要对员工公开,以便于员工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

二、模拟公司的功能

通过在校内建立模拟公司,使教师和学生在实践环节上都得到真正的锻炼,下面以我院模拟公司为例介绍一些功能作用:

1.实习实训功能。根据我院各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以社会真实场景开展专业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增强专业教学的效果。例如“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利用企业生产运营开展学生专业实训活动,比如“检测”“钣金”等实训项目,具有目标性强、实践性强、仿真性强、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一个公司的基本工作过程。

2.提高“双师”素质的功能。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要以教师素质能力为先。“汽车维修服务中心”的运作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要会讲授理论知识,更要有实践操作的能力。在“汽车维修服务中心”的实习实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达到了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目的。

3.与校外企业联系的功能。由于我院许多模拟公司都和社会企业进行全方面联系合作。比如我院建筑专业韩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完全以公司运营方式进行实地测量、开工建设,通过与本行业有资深经验的技工合作交流,既增长个人实践知识,又为学校打开了一个对外交流的窗口,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4.招生与就业功能。通过在校内“品尚食品公司”和“汽车维修服务中心”等的实习实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与企业的联系,间接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例如,我院食品加工及检测专业与郑州三全食品、商丘诚实人面粉加工厂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因为食品专业学生在企业里的实训锻炼,他们已经掌握了食品生产的基本技能,因此参与加工公司实践的学生到企业工作可以无需培训直接上岗。上述两家企业每年从我院录用100名以上学生,这成为较稳定的就业渠道之一。

5.“以实训养实训”功能。利用模拟公司可以“以实训养实训”,以商资学。据统计,我院汽车维修专业每年的实训费用10万元,成立汽车维修中心后,每年为学院节约实训费用达7万元。可以说,模拟公司的创立大大节约了实训教学成本。

三、模拟公司存在的问题

成立模拟公司,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实践技能都大大提高了,真正做到了与社会并轨,师生都受益匪浅。但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我院模拟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我们继续改进。

1.模拟性差。虽然有相应的职业氛围,但这些环境仍然是虚拟的,学生还是很难进入角色,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规范性差。模拟公司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在机构设置、运作规则等方面较为随意,缺乏系统性与延展性。

3.局限性较大。模拟公司毕竟不是真实的企业,在很多方面较为简单,公司的运作也不是常年展开,节假日也照常休息,设施设备利用率低。

4.动手能力差。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实践经验都有待提高。很多学生动手能力尤其差劲,一些基本的技能操作如计算机基础、车床硬件配置等都不能熟练掌握。这些都是我院学生的一个通病,急需解决。

5.交流性差。由于各个模拟公司都是由各系教师担任指导,所以不同专业的学生都或多或少选择跟着各自的教师参加模拟公司,这样就造成相同专业的学生凑在一起,他们与不同专业的学生交流较少,这样就容易造成思维限制。

总之,模拟公司的建立,一方面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模拟公司实习更是经历了一次全新的职业教育洗礼,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提高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群祥.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教学模式的创新[J].高教探索,2006(5).

[2]王娜玲.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公司模式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7(1).

篇9

关键词: 旺工淡学 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 市场营销专业

一、引言

2014年6月23至24日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主席对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要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总理在会上强调职业教育要走校企结合、产结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

由此可知,国家要积极营建一个以企业需求为主导、以教育管理改革为目标的教育新局面。作为尚未成熟的应用型高等教育市场营销专业“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不仅契合党和国家的大针方针政策,还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二、“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原因

近年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多为“2+1”,即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年企业实践一年。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海南省社会环境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由于我省旅游行业“夏淡冬旺”的地域特点决定了企业在淡季对人才的需求量减少,接收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学生校外实习基地资源不足,实习学生权益缺乏保障等诸多问题。第二,学生由于前两年一直学习理论,缺乏感性化学习,很难及时适应现代企业实际的需要。

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正是指根据海南省旅游行业“夏淡冬旺”的特点,结合企业岗位需求,采取柔性化教学安排与管理,校企共同育人,实施“岗位体验-轮岗实训-顶岗实习”不间断的企业实践,学校与企业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实习与仿真模拟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施安排

“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具体实施如下: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在学校学习公共课和专业课,对未来实践岗位有一个认知:实现“学中做,手把手”;在12月份至第二年三月份的旅游旺季开展第三学期实践教学,学生成为现代学徒,既满足雇主的基本需求,又在实践中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实现“做中学,放开手”;为期三个月的实践教学结束后返回学校进行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的理论课学习;第二年寒假再次参加第三学期实践教学,学生成为现代师傅,解决“为什么做”的问题,实现“学会做,育巧手”;为期三个月的实践教学结束后返回学校进行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的学习,在理论知识上进行提升;大三下学期进入企业进行为期六个月的社会实践,学生经过前两次的第三学期实践,现在已经可以进行基层管理、包岗,此时学生的能力可以超越雇主的需求,懂得基层的经营管理,解决“更好做”的问题,实现“学做合一,手脑并用”。

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职业生涯为主线、培养企业预备队的目标,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同时解决了学生毕业就业难和企业旺季用工荒等问题,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缓解了就业压力。

图 市场营销专业“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二)“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实施考核

传统“2+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学生外出实践过长,学校难以监督和跟踪评价实践过程和检测实践效果等,学生发现问题再无法回校进行查漏补缺,企业满意度较低等问题。“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按照“小步伐,高频率,快反馈”的原则,实行“每周一交流”(即指导教师随学生进入企业每周开展一次交流会,反馈实践中的收获及问题,形成会议记录,并完成周记和周项目作业),“两周一考核”(指每两周指导教师和企业部门领导共同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填写平时成绩登记表,评选“实习之星”和“进步之星”)、“每月一评估”(即指导教师和企业部门领导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选优秀实习生的评价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督导)。学院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在学院微信公共账号和学院官网宣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故事,营造氛围,树立典型。

在学生实践结束后要根据实践岗位填写实践总结与反思,提交实践报告,按照专业班级组织总结反思会,分享个人成长。学院及用人单位在实习结束后共同评比出优秀实习团队、优秀实习队长、优秀实习生和优秀指导教师。

(三)“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1.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该种培养模式将全体师生的思想统一到“实践第一”的观点上,学生经历过三次第三学期实践教学后,深入真实工作环境,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返校后更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知识,达到理实化一的目的。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顶岗实习,学生已经了解企业的工作要求,为未来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真学真做,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和实践经验返回学校学习,这对于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已经深入实践岗位,真实经历过,才能解答学生的问题。这就激发了教师教学改革和企业实践的内在动力,加强了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解决企业旺季用工荒问题。海南省每年冬季槁糜瓮季,企业人才需求量大,但夏季为游淡季,人才需求量减少,如果企业在淡季仍然雇佣大量人员就势必增加企业成本。学院培养了大批学生在旅游旺季深入企业解决企业用工荒的问题,培养了大批的企业预备队,弥补了企业招聘困难等不足。

4.缓解政府的就业形势。学生在工作环境中获得了工作经验,提高了专业能力,组建了企业后备队,学校人才培养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势必减轻了政府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四)“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存在抵触心理。由于学生参加第三学期实践教学在寒假,占用传统放寒假时间,因此学生存在抵触情绪。第三学期开始的第一个月学生处于波动期,新环境的适应困难,出现多名学生更换企业,情绪有波动,虽然通过沟通辅导坚持完成了三个月的实践教学,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第三学期开始前的动员不够彻底,没有使学生认识到实习的艰辛。

2.学生与指导教师不熟悉给沟通带来困难。有些第三学期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之前没有给所带学生上过课,学生与教师之间不熟悉,没有打好感情基础,学生出现问题时没有第一时间和指导教师沟通,会影响指导教师了解学生情况的时效性。

3.专业导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第三学期指导教师团队存在年纪轻、经验少、人员少等问题,处理学生问题时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教师团队缺乏经验和人手缺乏对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影响巨大,会影响学生情况的及时反馈及处理的时效性。

4.实践课程设计有待加强。因为学生分布在各行各业,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同时不同的企业导师的水平参差不齐致使学生之间学到的知R相差大,因此,指导教师有必要通过课程设计改善学生的情况,制订具体方案,把学生的工作岗位和所学专业结合起来。

(五)“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1.做好前期动员工作。教师应该在入学之初和平时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实践教学的目的与意义,运用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真实案例进行教学,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使学生接受并乐于参加实践教学,从而发自内心地认真完成三学期实践教学。

2.教师加强与学生沟通。由于学院师资队伍较为年轻,教学管理经验缺乏,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在实习期间多与企业人员保持联系,争取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情绪问题。同时,指导教师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及时传递学生实践期间的成果及问题。学校、企业和家长共同努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完成实践教学。

3.积极进行实践课程建设。目前已经采集大量的第三学期实践教学的一手资料,包括视频、图片、案例等,将其运用在校内教学活动中,并将实践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多结合所学专业,多总结,多反思。

四、取得的成效

(一)学生就业率提高

经过对参加过三年的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就业率高达99%,其中32%的学生在就业之初担任企业中层干部职位。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壮大

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深入企业了解情况,为教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积累教学案例提供机会,激发教师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

(三)校企合作企业队伍壮大

由于“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用人旺季时输入了大量人才,降低企业招聘成本,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同时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把最新的教学成果带入企业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行业竞争力。

(四)学生收获颇丰

学生在三个月的实践教学中平均工资在5000元~6000元,2015年在实践教学中最高工资高达21000元,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缓解了生活压力,更重要的是认清了个人职业发展路线,明确了职业发展规划,为未来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综上,“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对教学改革的尝试与创新,同时是未来高职高专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实现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共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静,张振笋,容振英,陈卉,高振.应用型高等教育下校企合一,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J].文教资料,2015(12):106-107.

[2]蒋晓聪.高职高专旺工淡学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4):291-292.

篇10

1 求真务实,扎实推进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主导者是教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必须根据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遵循其年龄、心理、人格的发展规律,综合课程特点、实践教学条件以及教师的专业特长等因素,选择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教学手段,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之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突出“教学做”一体化,在继承优良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更新启发式、探究式、实践式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进“教、学、做”为一体的情景化教学方法,通过校内核心课程理实一体化学习、基础技能实践和专业技能实践,使学生具备专业技能;通过校外企业参观学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手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通过编写并正式出版集标准、案例为一体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程》等手段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系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就业直接上岗工作,实现学校与企业、教学与生产、顶岗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积极探索实施个性化、多样化的开放式教学,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实际效果。

1.1 对于理论性、政策性较强的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能力,例如:《形势政策》、《军事理论》、《概论》等课程,重点采用案例分析、热点评析、小组讨论、问题抢答等教学方式,通过读书报告、综述演讲、完成个性化的课程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考察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的理解,对军事政策和理论的了解,对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认识。

1.2 对于注重实践、操作性的教学内容,重点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引领法实施教学,例如:《居住建筑装饰设计》课程,将授课设计内容转化为实践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贯穿于项目教学的始终,以工作任务为基础驱动项目教学的整个过程。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学习课程的专业知识。利用工作任务,学用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操作中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最终通过项目的成功制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1.3 对于突出工作场景的教学课程和内容,采用虚拟、仿真或角色扮演法实施教学,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及虚拟、仿真等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之中,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例如:化工专业石油化工实体仿真实训室,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在学习《实体仿真实训》课程中,了解掌握石油炼制规程中常减压和催化裂化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置于实训现场进行,教学过程中融“教学做”于一体,集教、学、评、训相结合,体现职场氛围,强调技能综合训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4 对于教学任务与企业岗位工作联系紧密的内容,应用企业真实工作案例实施教学,明确学习任务和工作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机修专业《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课程,依据企业真实的故障案例,在故障(案情)的发生、发现、分析、判断和排除的整个过程,不断制造悬念,设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5 对于注重学、练结合的课程内容,采用现场教学实际亲身实践的方式组织教学。例如:商务英语专业《外事实务》课程,在实施陪同外宾参观工厂的教学内容时,在学院机械实习工厂实施现场情景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练习如何克服现场干扰因素,灵活处理随机事件,完成陪同外宾参观的相关工作任务。例如:文秘专业《秘书实务》课程,以学生扮演秘书角色,编演小品的方式,设计场景,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学生了解掌握秘书工作要点,根据工作对象和内容选择工作方式,培养学生办事、办会、办文的能力。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肯定。

1.6 对于侧重设计方案类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分组分工合作,查阅资料、确定方案,小组选代表介绍本组方案,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最后老师做总结归纳,点评各方案的优劣。例如:化工专业《化工产品合成》课程,在产品合成路线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工作任务,学生分组查阅资料,课堂上学生讨论、互评,教师主导答疑、解惑、评议,确定最佳方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学生的肯定。

2 改革方向及措施

2.1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重点是教师,教师的学识和师德是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关键。教师需要总结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实施经验,弘扬教书育人的崇高职业精神,苦练基本功,淡泊名利、孜孜以求、钻研业务、努力探索、不断创新。通过教学论坛、教学基本功技能竞赛、公开课、督导听课、教师听课、评课等教学研讨活动,分析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劣、特点和适用性,根据教师个人风格和特长及授课内容,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积极配合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益,终身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