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4 11:1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实习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数学实习个人总结

篇1

一、自身学习

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2015年元月14日至17日,参加了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辅导教师培训班的学习。

二、教学工作

我是学校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这学年担任了学校三、四年级共8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要求自己做到:课前精心准备、课堂认真教学、课后细细反思,并结合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备课笔记、教学反思、教研活动全部实现电子化。

三、其他工作

本学期,我还负责学校学生电子学籍的管理工作。能做到一人一籍,生籍一致,变动数据的及时更新。另还负责学校机房电脑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机器运行正常。

四、教育教学及教研成绩

1、辅导学生参加区第六届小学生汉字录入竞赛获区一等奖。

2、教学设计《目录制作要先行》作为参考教案,拟入选XX省小学信息技术教参(第七册)出版发行。

五、本人今后的努力方向:

1、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课堂管理,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篇2

  教师实习心得个人感悟1

  今天心情很不美丽,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评讲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教的班级,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没一个及格的,最高分8分,上五十分的才五个。实习了一个多月,就上了14班一个多月的物理,在这段时间,我自己问心无愧,我很认真的备上,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后辅导学生,我很认真地对待每一节。可是学生并不会认真的听,每次看到趴到一片我就心好凉,不过还是有部分是想听的,所以我都会耐心地认真地把上好。我自知自己在教学上还有很多的不足,我也在不断地学习中,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在挫折中提升自我,当然希望通过自己的用心让学生真正的爱上物理,从而认真的学习物理。

  以前看书都是说作为老师,不能把情绪带到堂上。是的,实习之后我一直记着这句话,直到今天,即使很难过,也要认真地评讲试卷,评讲的过程中有些题讲得学生很难懂,我问他们听懂了吗?学生一脸茫然,我又讲了一遍,讲到懂为止。有些题目讲讲去都是哪些知识点,他们自己都不记,讲了就完了,自己后都不会动脑筋思考弄懂它,这让我好无奈,学生不思考不做题我实在找不到方法让他们学会了,难道要我逼着他们去学吗?这样会有用吗?真的不知道怎么去教他们了,到底要怎样才能让他们觉得物理并不是那么难?还有一点,他们的基础太差了,八年级学过的就像没学过一样,所以只要涉及到以前的基本都是不会的。我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给他们补回,只能靠他们自己了,我真的是好像把他们教好,可是时间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啊!目前我只能把后面的知识讲得清楚些,尽量让想听想学的听得懂,真的是学到知识的。加油吧,无论学生怎样,成绩怎样,只要还有人听,我就要认真把上好。这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教师实习心得个人感悟2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们的实习生活已经过去两个月了,回顾过往,到实习学校的那天仍历历在目。在短暂的时间里不仅磨练了我的意志,也让我对今后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顶岗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锻炼的机会。它让我第一次离自己向往的职业那么近,也让我知道现实与幻想是不一样的。第一次登上讲台时,我真的很紧张,好几次都说错了,但还好有学生们安慰我说“老师,别紧张!”也是这一次让我觉得教师是一个让人感到幸福的职业。

  在这两个月里,我也认识到了教师是一个辛苦的职业。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等,每一件事都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以前作为学生,我认为老师一天就上几节课,好轻松呀!但当自己做的时候,才知道在看似轻松的事背后要付出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一个合格的教师,只有拥有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地接过这副重担,否则只会误人子弟。有些时候我感到自己的知识太浅薄了。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职位,我只能加倍努力,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广泛阅读,多思考,多钻研。

  实习期间,真的是悲喜交加。有时会因学生的不懂事而生气,但也会因为他们暖心的话语而欢喜。但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学会了感恩,感谢我的所有老师,谢谢他们在我不懂事那几年里的付出与教导。

  我相信,顶岗实习的半年,会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

  教师实习心得个人感悟3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 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 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情境,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篇3

[关键词]高专;师范生;从教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5 — 0158 — 02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和本领。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在师范生教学专业技能训练中一直采用“毕业前一门学科教法课(或教学论),几个月教育实习”的单一教学模式,导致高师学生从教素质与入职前技能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和提高。为探讨如何在高师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通过主持教职委课题《数学教育专业教学实践中“二元四次”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获得了初步成果。为寻求提高高师生职前从教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一、专科师范生执教能力现状的分析

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深刻地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教队伍呢?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一项根本性举。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小学教育,小学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小学教师,高师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部门,关系到基础教育质量。笔者结合教育见习、实习对专科学校一至三年级共135名数学教育专业学生从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中的基本教学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和执教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存在基本教学能力欠缺,专业教学技能水平低,基本执教能力不足三个方面的问题。这一测试结果反映出高职高专在职业能力培养上课改步伐滞后于小学教育的现状,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观点成为了制约高师院校培养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因素。了解目前专科层次师范生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找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二元四次”教学模式的构建

美国教育家斯金纳提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操作反应的强化过程,而要使教学或者训练获得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很精确地分析强化效果,并设计操纵这个过程的技术,建立一个特定的强化系列。依据这一理论,笔者提出了以模块式训练为主的“二元四次”教学模式,并完成构建过程。“二元”,即实践课教学要以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目标,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数学学科教师提出的综合素质要求为目标,实现二元化教学标准。“四次”即按照“二元”中目标要求整合数教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确定将职业技能分成基本教学技能、专业教学技能和执教能力三个大的方面,并按逻辑顺序分成一系列若干小的问题系统的排列起来。把两年作为一个培训周期,按训练内容划分为四个训练阶段,实现“四次”技能训练。“一次”是一年级第一学期,结合数学教育专业专业基础课程开展教师基本技能训练。“二次”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结合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教育学、心理学,为学生进行从教的理论知识储备,进行分析教材、备课训练。“三次” 是二年级第一学期,利用模块化教学,结合案例分析、微格课,按步骤对学生上课、听课、评课、说课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四次” 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结合见习、实习走进小学课堂,完成分步训练综合考核的实践教学,实现“二元四次”教学模式的全过程。

三、利用“四结合”实现“四次”教学模式实施

1.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与基本技能训练结合实现“一次”步骤,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

为了渗透入学即从教的职业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法+教学实习”的教育培养模式,课题组依据“二元四次”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结合高职专科教学实际对数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围绕学生职业能力训练设置课程。转变授课教师教学理念,由单一教法课老师负责培养学生执教能力变为全体专业课教师共同承担培养、培训的责任,按课程性质分别赋予任课教师不同项目的执教技能训练任务。学生入学后即进行基本教学能力、专业能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使班级内各组的课题解决能力具有可比性或竞争性,对学生进行学生学习、实践内容与过程,采用评练结合、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开展基本技能训练。实现专业基础课教学与基本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通过数分、高代、解析几何等基础课教学辅助进行钢楷、粉笔字、数学符号书写、数学图形绘制、数学思想方法的练习。按2:8比例对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进行课上时间分配,按:3:7比例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练习内容进行课下时间分配,实现全方位、全员指导训练学生执教能力的目标。

2.案例分析与教法课结合实现“二次”步骤,进行备课等教学能力训练。

为学生进行从教的理论知识储备,利用案例分析手段与教法课结合进行备课、分析教材训练。通过对一个个具体教学环节的教育情境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一特殊情境进行讨论,采用案例分析与教法课相结合学习法培养师范生小学课堂教学的分析教材、备课技能。具体做法是: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展示典型案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老师从实践环节入手,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资源,并对资源进行周密的分析思考和科学取舍,以小学实际教学环境为背景,选取具有典型性、创新性、启发性的案例,供学生观看、分析、交流。案例中,力求做到既有符合教育教学原理、实际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案例,让学生学习、模仿;也可以选取因违背教学原理而导致不良效果的案例,以便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经验、方法,并以失败的教训为戒,避免在学习教学技能中走弯路。第二,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法课教学中,利用案例教学法教学,采用观看、研讨、分析等几个教学过程进行,活动中强调教学目标,注意引导学生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范围,要求学生采取客观的态度对阶段性材料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学习有价值的东西,感觉特色的教学行为特征。第三,教育理论与教学活动相互印证。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教师运用的教学原理,师生互动的形式,从教育理念、教学理论、教学效果等角度剖析案例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合理性。第四,以评带练、总结收获。点评中,教师在表述本人对案例的看法时,结合相关教学理论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对案例分析中的重点、难点做补充和升华行的阐述,了解学生的见解,由案例引申出教育教学理论的现实意义,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和训练的热情与主动性,实现技能模式的形成。

3.大课教学与微格课实践结合实现“三次”步骤,开展课堂教学实验。

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阿伦教授第一个将摄像机带入课堂,用于师资培训,创立了微格教学。它是一种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利用大课教学与微格课教学结合开展课堂教学实验是实现“三次”步骤的关键,也是是否能够完成“二元四次”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步骤。实验中我课题组利用大课教学进行集体辅导,利用微格教学进行分块练习,分阶段对二年级学生进行听课、评课、试教、说课的教学技能训练。以师范生在试讲中真实出现的问题为教学案例,对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采取解析的方法,把数学课堂教学技能分解成课堂导入艺术、讲授艺术、过渡艺术、设问艺术、课堂评价艺术等模块进行训练。通过大课讲解教育学、心理学与教学论内容为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如,课堂导入艺术一节课中大课教学上通过讲解使全体学生掌握了“课堂导入导入技能是指在上课开始或学习新课程进入新单元新段落的教学的时间之内采用某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用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兴趣,或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教学技术。”这一概念,了解了课堂导入不同方法存在的优点及不足。之后,通过微格教学中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实验不同课堂导入方法,体会他们之间的差异,发现自身试教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这样大课教学与微格课实践结合使教育教学理论得到具体的贯彻和体现,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有利于使被培训者明确学习目的,把精力集中放在重点上。大课教学与微格课教学结合开展课堂教学实验是行之有效的师资培训方法,不能不断提高学生适用现代科学术的能力, 帮助学生加强、改进教学技能和方法,减少失误,并使学生尽快地建立信心。大课与微格课相辅助的教学能力训练形式,虽然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改变师范生的个人基本素质素养,不能把一个普通师范生变成一个合格的教师,但可以把他变成一个好一点的教师。”为他们以后走教师岗位打下雄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4.实习与评价结合实现“四次”步骤,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二元四次”教学模式依据“二元”目标,分步骤、分层次对学生的执教能力进行培养,前三步完成了分块练习,“四次”要利用小学教学的现实环境对学生的教学能力进行综合测试、评价,通过小学教师示范课指导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技巧,使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技术,能够把课堂教学中的不同模块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达到培养合格小学数学教师的目的,完成“二元四次”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要为执教学生提供真实的场所,为执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让学生在实战组合模块,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改进教学法。更要为评价提供场所,让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认知、实践、再实践的指导,达到分块指导、综合考核的培训效果。指导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一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调控和激励的功能,根据“二元四次”教学模式中制定的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数学教学评价标准进行教学评价。二要根据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分阶段进行形成性教学评价,不进行终结性评价。三要做到指导教师个人评价与学生小组评价有机结合,科学的对实习学生要评价的内容作“质”的分析,对评价的资料作“量”的评价。

四、“二元四次”教学模式构建中的困惑

1.构建“二元四次”教学模式周期较长,存在被测试学生基础素质之间的差异性影响到测试结果的可能。

2.实习与评价环节中,由于指导教师在教学素养,数学教学能力上的差异导致评价结果有差异性。

3.校内教法老师,必须通过录像课进行补充评价,但由于条件限制,个别学生不能提供教育实习期间的教学录像材料。

〔参 考 文 献〕

〔1〕张荣锋.关于高师数学教育专业教法课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07).

〔2〕张荣锋.基于从教能力的高专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测试调查报告〔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2).

篇4

1.值得认真体味的教学目标。

说到教学方向或教学目标,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知识性目标或知识导向型目标,一类是能力性目标或能力导向型目标。二者在数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一般都是共用同一个知识载体。知识性目标着眼于载体的事实性、陈述性,一般要通过“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行为达成。能力性目标则着眼于对载体本身的理解与认知,一般要通过“经历、体验、探索”等学习过程来实现。

单从知识性目标来看,“平行四边形面积”确实没什么好教的。毕竟它在现实生活里不大好找,连教材都难以为其恰当举例。在学生未来的学习(初中、高中、大学……)中平行四边形露脸的机会也不多。老师讲讲、学生练练,估计也就行了。长期以来的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看成“算学”题材,好像不无道理。但显然潘老师没有这么想。

潘老师把能力性目标设置为本次课教学的基本目标,把通过“经历、体验、探索”发现规律,设定为这节课教学的主题。让“平行四边形面积”作为载体,同时承载掌握知识与培育能力的双重任务。这是一个“重过程”的目标考量。

从过程看,他把平行四边形面积看成是学生自主作出发现的载体,在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的教学过程中,他把“面积”教学处理成一个使小学生有机会寻找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契机。正因如此,这节课从一连串“为什么”开始,把一个与面积有关的数学内容纳入小学生认识世界的轨道,让课堂里的数学走上了一段“经历、体验、探索”的过程,凸显了独有的教育价值。从效果看,既达成了认识一个几何事实的目的,又帮助学生体验了规律是如何发现的,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考和活动空间,也赋予一个经典的计算问题以新的教育活力。

长期以来,知识的实用性往往被一再放大,而实用性之外的独特教育价值则往往容易被忽略。这里所说的“独特”教育价值指的是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关系更大,且可以普遍迁移的一般性能力的获得。在“应试教育”一再泛滥的今天,潘老师的教学目标值得我们认真体味。

从某种程度上说,目标就是教师自身对教学对象的理解与把握。而目标的恰当定位,与学生未来数学知识观的形成息息相关,由此导出的以学习过程为重心的数学教学,差不多可以决定孩子们一生在数学的道路上能走多远。

潘老师这节课用事实告诉我们: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有多重要。

2.如何引导学生“找规律”?

“找规律”是小学数学课程的具体内容目标。大概因为规律都是隐性的、潜在的,所以在一个特别注重知识点的教学环境中,常常被忽视。实际上,“规律”即“通性通法”,是个数学教学的硬指标。但不少人觉得规律似有若无,找起来很费事也很耗时,所以找规律有点难。

找规律很难吗?看看潘老师的引导:

一个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潘老师马上找出一个可以折叠的平行四边形教具,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延展成长方形,看上去,似乎学生的结论对了。随之,他又慢慢地把这个长方形压缩成接近一条边,边长还是刚才的边长,可面积都快变成零了。学生的面孔开始变得认真起来,似乎能感觉到他们大脑的剧烈活动,每个人的独立思考,开始汇聚成大家共同的结论。

表面上看,潘老师引导学生发现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实际上他引导学生发现的是支撑这一公式成立的基本依据,即发现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对面积做基本的几何变换(平移、对称、旋转),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割补”,能保持图形的面积不变。这是一个与面积有关的基本规律,通常称作“面积守恒定律”或“面积不变性”。看起来挺直观,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结合律、交换律。因为除“割补”之外,对面积所做的任何几何变换,如压缩、延展(即数学上说的拓扑变换)都可能带来面积的变化,或者说破坏面积的“不变性”。唯有“割补”能导出面积的计算公式。

让学生去发现这一规律极其可贵。实际上,新课程的“新”就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设定为数学课程的基本任务。可时至今日,仍有人对数学教学是否能培育出创新意识和能力存疑。他们认为,在成人的社会里自主创新还是那样艰难坎坷、遥不可及,同小孩子谈创新是多么不切实际。确实,我们带领小学生探索的内容,在数学上都是已知的、成熟的,一点都不“新”。但对学生而言,他们探索的却是一个全新的未知领域,他们在其中经历的发现,实际上是一个“再发现”的过程,也就是对他们来说,发现的是一个全新的“已知”结果。在他们心灵里埋下的,是发现的种子。小学数学教学肯定能、而且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收获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点毋庸置疑。数学课程的目标并不是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发明家,而是必须服务于这样一个目的:当国家面临自主创新的挑战时,数学课程要有助于培养能站出来迎接挑战的人!

道理虽然清楚,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值得思考和探讨的空间仍然很大。现实往往是,无论“四位一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目标喊得有多响,知识的难度和数量仍然是教学目标的主体,固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量的多寡还在被用作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标识,真正拓展出供学生自己自由想象、思考和互动的空间依旧要假以时日。虽然人人都意识到了兴趣和好奇确实重要,但面对该如何“经历、体验、探索”时,又都多少有些举步维艰。正因如此,潘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颇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这节课问题是学生提出来的,结论是学生做的,而那个折叠的平行四边形教具的出现,则是属于教师的恰当切入和及时引导。一切都很自然,有真正科学意义上研讨的味道,又是再平常不过的一次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而不可或缺的,一是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二是教师自身对数学规律和教学规律的把握。这两点就是使“找规律”从难到易、从隐到显、从生硬到自然的基本要义。

3.什么是活生生的数学?

什么是活生生的数学,几句话肯定说不清楚,但什么不是“活生生”的一句话就能说清:只能通过“灌输”传输的知识就不是“活生生”的。“活生生”的数学肯定是蕴含和孕育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经验的数学。公式和算法可以灌输,但灌输思想和经验万万不能。所以,“活生生”的数学不仅指数学知识本身,也包括知识的传输方式。

总的来看,除最后的归纳总结,这节课潘老师讲得少,但有些话重复率很高,如“请大家自己想”、“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说说看”等。他用这样的简单话语把一个与面积计算有关内容的教学,导向了从直观出发,到包括观察、操作、思考、互动等一系列教学行为和谐有序的铺陈、延伸。潘老师在互动过程中的及时切入,丰富了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和确认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的过程。这节课得出的结论显然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一个合作交流过程中由学生自己“体验”和领悟的结果。得出结论的过程同时是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掌握数学语言,认识和探索简单的关系、规则的过程。

有的教师喜欢把数学的思想方法具体化,常常会听到有的老师在课堂总结时这么说:“这节课我们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了………的问题”,等等。其实,像“数形结合”、“转化”这样的提法准确与否都值得推敲,而说给学生就更让他们云里雾里了。潘老师的这节课让我们明显感受到数学思想和经验的存在,但他并没有在课堂上使用到那些与数学思想、方法相关的专业名词,而是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获得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存在和力量。尽管这节课“归纳”、“比较”的思想和经验比比皆是,体现得十分充分,潘老师也没有让它们显性化。他的处理是睿智的,因为思想和经验只有通过心灵的持续积淀,才会成长为活生生的数学,而挂在嘴边上的思想和经验只能用来唬人。

篇5

二,支教期间的各项制度和计划

1,木垒县支教学生管理办法

为了切实加强实习支教工作管理,确保实习支教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具体内容如下:

(1)支教学生应服从实习学校的生活及教学安排,完成教学工作量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认真备课、上课,及时辅导,认真批改作业等。

(2)支教学生应虚心向实习指导教师学习,每周听课不少于两节,主动争取教学指导,并积极参加支教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

(3)支教学生要严格遵守支教学校的校纪校规,按时上下班,不得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晚上10点前必须返回宿舍。外出须向小组长请假,不得无故单独外出,不得私自参加外出旅游等活动。

(4)支教期间如因特殊原因需请假时,必须履行严格的请假手续。请假一天以内的,由实习学校领导批准;请假三天以上,需报教育局及学院带队老师备案。

(5)支教学生作风上要谦虚谨慎,言行举止文明大方,符合教师身份。不在校内吸烟、酗酒、寻衅滋事。

(6)支教学生要爱护学校公物,节约水电。

(7)支教学生在实习期间,要积极主动打扫办公室、宿舍卫生。

(8)支教学生不准体罚,辱骂甚至殴打学生。

(8)支教学生如有违反上述管理制度者,学院有关管理办法予以处理。

2,天水师范学院赴木垒县顶岗支教实习工作和教学指导计划

(1)工作计划

①了解各支教小组日常情况:每周五向各个支教小组打电话了解各小组该周的教学生活情况。

②听课并检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周记和三字两话(画):到每个支教小组至少四次,检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周记和三字两话(画)的情况;每个同学听课不少于3次;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

③补助发放:每月月末发放补助。

④每月举行一次总结大会:总结大会上对上一阶段教学和生活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对下一阶段的相关事务进行安排。

⑤节假日安排:节假日前,打电话了解各个小组放假的情况,以及节假日期间小组同学的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根据具体情况安排集体活动。

⑥汇报:每2个星期向学院主管领导汇报支教情况,特殊事件及时汇报;每周和木垒县教育局主管领导沟通,交流支教学生近期的各项情况。

⑦网站建设和更新:及时更新网站内容,特别是与教学相关的备课资料。

(2)教学指导计划

天水师范学院赴木垒县顶岗支教实习学生总计37人,顶岗支教实习所教学科有: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小学体育,小学美术,小学心理健康,小学科学,小学新疆,小学信息技术,初中英语,初中生物,初中历史,初中地理,初中信息技术,初中美术,其中有5位同学所教学科与自己专业不符,但基本上都与所学专业相关。根据各个实习支教点人员分配和教学科目的情况,制定以下指导计划:

①指导次数:每位同学每人至少听课3次,个别指导3次,个别同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每个支教学校集体指导3次;阶段总结会集体指导3次。

②指导形式:个别指导,集体指导。

③指导内容:备课方法,听课方法,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相关问题,教学基本功的练习(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

④指导时间安排:个别指导在听课完成之后,根据具体授课情况进行。集体指导一方面通过到各个实习学校听课后,针对突出集中的问题,小组内进行;每次阶段总结会对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集中指导。具体时间按照工作计划表中进行。

3,小组长汇报制度

为了方便支教期间各项工作的展开,每个支教学校推选一名同学做为小组组长,负责支教期间小组内日常工作和生活。

(1)各小组组长:木垒县第一小学:成雄;木垒县第三小学:邓义平;木垒县哈族中学:张斌;照壁山乡中心学校:张娟;西吉尔镇中心学校:张永胜;英格堡乡中心学校:石洪鹏;东城乡初级中学:王伦;白杨河乡中心学校:常国祥;博斯坦乡中心学校:赵宏图;雀任乡中心学校:武荣;新户中心学校:王金鹏。

(2)小组长的主要工作:全面负责小组同学的日常安全、教学和生活;每周向带队老师汇报小组的各项情况,特殊事件及时汇报;收集教学资料(照片,视频);小组同学补助的发放;和支教学校领导老师沟通。

三,学生支教期间教学生活情况

1,教学情况

(1)教学任务的安排

根据教育局要求和安排,各支教学校基本上都给支教学生安排相对独立的一个班一门学科的教学任务,个别同学负责同一学科不同班级的教学任务,李艳红同学还担任班主任工作。(2)教学指导

各支教学校给支教学生安排了骨干教师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制定相应的实习指导计划,并不定期的互相听课,互相交流学习,使实习支教学生得到较快的成长。实习支教学生根据学校安排,每人每学期至少要上一次公开课,各学校在组织骨干教师听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评课、指导教学设计、交流教学反思等,使实习支教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得到较快的提高。另外,教育局将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一项内容,将对各学校大学生实习支教工作进行检查,在此期间,教育局将组织教研员针对支教大学生的课堂教学开展一次听课和现场指导活动,教研员走进实习支教大学生的课堂听课、评课。通过教研员的现场指导,使实习支教学生们得到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帮助。

(3)日常教学情况

根据工作计划和教学指导计划,对每个同学的教学设计、听课记录、教学反思、周记和三字两(话)画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数量如下:根据检查的情况,大部分同学都能备课,完成教学设计,课后及时反思;听课方面,总体而言,大部分同学没有完成每周至少2节的基本任务;周记方面,部分同学并没有按时完成,甚至有些同学是补写;课堂教学方面,除刚负责教学任务的第一个月,部分同学有不适应的表现,大多数同学都能很快转换角色,投入到日常的教学中,特别是担任体音美三科的教学任务的同学,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的相对突出。体音美的同学课后还担任兴趣小组的指导工作,各学校兴趣小组每周都有训练和指导,他们在这些工作中任劳任怨,发扬了师院精神。

2,生活方面

木垒县教育局及各个学校为支教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环境。在教育局的安排下,各实习学校提前将生活、学习、教学条件准备妥当,并安排专人负责照顾实习支教大学生的生活。各种生活用品(被褥、水瓶、脸盆、衣柜等)全部是崭新的,住宿全部安排在有暖气的房间,以保障住宿安全。在各乡镇学校和县一小、县哈中实习支教的大学生同其他教师一起在教职工食堂用餐,县三小因为没有教工食堂,实习支教大学生集中在县哈中的学生餐厅用餐。在生活费用的补助方面,部分有教职工食堂的学校采取免去伙食费的方式,部分学校采取为实习支教学生发放200元—4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费的方式。周末和节假日期间,教育局经及各学校常安排支教学生进行活动并聚餐,使得学生在支教期间能够安心工作;教育局领导还专门安排了2间宿舍供支教学生周末和节假日休息。

、班级管理方面

作为一名班主任,管好一个班是最基本的任务。这学期,在班级管理方面,我做了如下工作:

(一)、继续抓好对学生各项常规的培养。

经过了一个暑假,学生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他们渐渐地有了自我意识,做事情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搞“个人主义”。这虽是学生个性的体现,却不利于整个班集体的发展。因此,继续抓好对学生各项常规的培养,仍然是班务工作的重头戏。

二年级的孩子,自觉性还是相对较低,早上来得早,很少有人自觉读书、打扫卫生,需要老师在旁边不停地督促、提醒。针对这一情况,我先在班上选出五名责任心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同学,将她们两人一组搭配起来,每天一组轮换,一个领读,一个组织纪律,早晨一到校就组织同学进入早读,并配合“争星评比台”用小红花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一个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到校后都能在领读小组的组织下自觉进入早读。

进入二年级,学校分配了室外清洁区。经过一年级一年的锻炼,大部分孩子已经能比较好地完成教室的清扫任务。但是,打扫室外清洁区需要用大扫把。学生人小力微,用起大扫把来力不从心。再加上秋天落叶很多,学生扫起来简直是人仰马翻,“岂一个乱字了得”。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坚持每天早到校,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他们不会用大扫把,我就手把手地教他们使用诀窃。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终于慢慢地进入了状况。现在,即使我不在场,学生们也会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任务,把清洁区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学期,学校更加严格了对集会时路队的要求。虽然我们班过去集会时的站队状况一直良好,但并不代表我们可以躺在成绩薄上睡大觉。结合学校的要求,根据我们班在路队方面的现状,我在班上召开了一次“雁群飞行我站队,都是守纪小模范”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想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反省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并以身作则,在每一次集会时首先按要求站好,为学生作出好的榜样。一学期下来,我们班的路队又有了不小的进步。

(二)配合学校安排,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

这学期学校组织的活动较多,每一项活动我都认真对待,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力求使学生从每一次的活动中得到锻炼。这学期我组织学生参加的活动有:

九月份:结合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召开以“中国骄傲”为题的主题队会,鼓励学生学习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以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他们的爱国主义情绪;教师节,组织学生开展“上好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的尊师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老师的谆谆教诲;中秋节,号召学生开展“一个水果一颗心”的慰问解放军活动,使他们了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和学生一起动手布置教室,美化自己的学习环境,积极参加“最佳教室”的评比;组织学生分析本班特点,申报“安全”特色中队,并针对这一特色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十月份:利用“十。一”长假在学生中开展了“我为祖国拍新照”或“写新诗”或“画新貌”的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眼中的祖国记录下来,并选送作品参加学校的爱国摄影展;在中国载人飞船升上太空一周年之际,在班上召开以“航天知识知多少”为主题的班会,激发学生对航天知识的兴趣,引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美好愿望。

篇6

【关键词】口算研究口算能力培养方法小学数学数感

口算是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市场交易等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口算还有利于思维训练、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在小学,低年级是口算发展的重要阶段,打好口算基础不仅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因此,影响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潜在因素及培养措施研究成为当前口算能力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寻找内在因素的研究

什么决定着口算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口算能力的高低的因素是什么?为了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我在指导师的指导下对所实习的的101位学生作了一次口算研究,以期能为这一问题的解答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研究方法:研究以龙湾区永中第二小学六年制二年级两个平行班的101位学生为被试,在他们学完六六三十六之前的表内乘除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之后对他们使用笔者自己编制的四种运算混合的前测试卷,在完成前测后对试卷进行分析,对其优秀率和不达标率进行统计,并针对试卷分析的结果对口算能力差的同学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口算训练,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辅导。在完成辅导后对101位学生使用类似前测卷的后测卷,再根据后测结果的分析对这次研究进行结论。在研究中使用如下口算能力评价方案。

口算能力评价方案

考试时间:10分钟 考察要求:读题,算出得数

考察内容:124道四种运算混合的饿口算题,涉及表内六六三十六之前的乘除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及1―2道超纲题。

评价等级标准:

错题数0---2 3---5 6---1011以上等级优良达标待达标

研究结果:

二(3)班前后测口算能力的比较

实验组对照组人数平均分最大跨度人数平均分最大跨度前测1272.167+30 3896.132+7后测1286.5无-3896.184-6(以前测中待达标的12位同学为实验组,其余为对照组)

二(5)班前后测口算能力的比较

实验组对照组人数平均分最大跨度人数平均分最大跨度前测1270.417+603496.412+4后测1286.083无-3495.882-4(以前测中待达标的12位同学为实验组,其余为对照组)

二(3)班前后测各个等级分布的比较

优良达标待达标前测15人12人11人12人后测13人22人6人9人二(5)班前后测各个等级分布的比较

优良达标待达标前测11人17人6人12人后测12人19人9人5人

结果分析:

从研究的前测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两个班级的口算能力有所不同,二(3)班各个等级分布比较平均,这说明他们的原始个体差异存在但是不是十分明显,而二(5)班的同学则较不平衡,优差相差较大,个体差异显著。在这两个班级中口算能力较好的同学都已经达到了十分钟内完成测卷,并且速度和准确度都很高,能够自己根据所学的算理解决8×3和59+48这两个超纲题,这些都说明他们已经十分深刻地理解了算理了,并且能够合理地运用合适的方法去迅速解决不同的题目,同时保持这种口算能力的相对稳定,可以说这一部分学生,他们的口算能力已经达到了成人水准。那么差的同学呢?他们无法在十分钟内完成四分之一的测卷,完成的那一部分的准确性也无法得到保证,面对超纲题束手无策。这两类学生的口算能力很显然存在差距,而且是不小的差距。但是这是些刚刚被教授了口算的二年级学生,在口算这方面他们身上的后天培养和影响的痕迹极少甚至可以忽略,所以我推测一定存在着一些先天因素,这些先天因素使得学生们的口算能力在形成之初就存在差异,并影响着口算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根据对学生们的观察我推测这些先天因素应有以下几种:先天的认识能力(包括感知)、先天的数学感觉(也称数感)、意志强弱程度、儿童生理因素等。

于是,针对这些预测的因素我对待达标的24位学生进行了口算训练,每天踌躇十分钟对他们进行训练,试着所推测的因素的不良影响,帮他们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重申算理,训练熟练度。在完成辅导后,我对101位学生实施后测。而后测的结果十分明显:受过辅导的同学的口算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的大部分进步相当惊人,仅有少数进步不大。这明我的推测成立了,这些因素确实存在影响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它们存在先天性,但是它们也不是不可改变,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后天培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它们的影响。这些先天因素在口算能力形成之初发挥的影响作用,也会在后天培养中影响学生获得培养,但是前者影响作用较大,后者仅能起较小作用。这些先天因素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得到改变,但是这样的后天培养必须是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有针对性的、适于个人的,而且这种改变前期很易见但到达一定程度后会变得缓慢甚至难以再见。

二、主要思维因素――数感

为了更加系统地了解这些先天因素及其关系,我又翻阅了一些资料,并大致将这些先天因素分为两大类:教育心理方面和思维方面。教育心理方面包括思维定势影响、感知觉分化水平等,这些可以通过教育心理方面的有效方法得到解决和改善。我这里重点讲的是思维方面的主要因素――数感。

NCTM(1989)提到数感是数的直觉,而具备数感的学生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他们了解数的大小和数运算的效果,并能发展出量与测量的参照物。有数感的人可以产生出多种解法,在判断及解释上有其精致性;并具备多重标准。比如刚教了8÷8=1后,在教9÷9数感好的同学便能先他人一步得出得数1,他们对于数字的敏感性对数的关系的敏感性都较普通同学要强。

那么数感可以培养提高吗?答案是肯定的。数感可以通过长期培养得以训练提高,比如数学专业中常有这种情况:一个原本不太喜欢数学在数学上并没有太多天赋的数科生在完成数科专业课程后被看到对数学十分热爱并有较强的解决数学的能力,这其中数感被培养提高了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数感也可称为是一种主动地、自主地理解数,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Marshall(1989)建议数感和估算必须由连结数学知识网的中心点而来,不必教数感,而应在教学时注重数的知识的各种感念间的连结发展,并要求找出测量这种连结强度的方法。他提到要教学生拥有数学直觉就必须提供他们已知的概念、表示法、迁移规则等高弹性应用的基础,避免依赖固定的算法,允许他们发明程序,建构数学知识。若能鼓励及允许算法的发明,促进质疑数学的分析合成,允许多种答案和程序,要求反映合理性,就能培养学生量的直觉。比如教算29+22这个口算题时,教师要允许并学生存在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并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方法的合理性,像这个题目学生完全可以有以下多种想法:29+1=30,30+20=50,50+1=51;8+2=10,20+20=40,40+10=50,50+1=51;9+2=11,11+40=51……学生的思维多样化后,教师可以顺势而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算理的合理性,这样算理教学更加深刻而数感也得到了锻炼提高。

三、提高口算能力的几点想法

从数感这一影响口算的先天思维因素的饿分析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口算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看到了文前所提许多学校和老师的解决之道的原因。根据这个原因再反过来看这些解决之道我觉得清晰许多,也有了自己的对于提高口算能力的几点想法:

(一)要重视算理教学这个环节,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

口算方法都是从实际运用中总结出来的,要想达到口算的正确和高速,不仅要掌握口算的方法,还必须懂得算理和思路。事实上,许多方法都是学生在深刻明白算理的基础上自创的。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多种不同的方法,并通过比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师必须在这一环节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己思考算理,使算理深入人心。若没有完成这一目标之前不要过早地让学生练习速度。

(二)更新观念,对于简单算题用“认”的。

成人和小孩的口算速度差在于成人对于口算试题已经非常熟悉,他们在计算是是用“认”的,而儿童则每个算题都要过脑算一遍,这样速度自然慢了。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可以在确定学生已经掌握算理后要求学生对一些简单的算题如2+3等进行反复训练,达到一看到题目马上就会认出得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三)要长期坚持。

篇7

论文关键词:职业中学;学生;数学观;数量关系 

 

在职业中学数学教学中,常有学生向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来到职业中学是学专业课的,为什么还要学数学呢?我们学了这些数学公式、数学定理、数学概念有用吗?数学有那么多公式定理,又是解析式,又是图形的,它到底讲什么啊?我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已是很多了,为何还是考不好啊?学习数学就是要解数学题目吗?其他还有什么?我也曾经做过不少数学题,现在还是都忘记了…… 

诸如此类的问题,虽然问得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类:数学是什么,学了数学能做什么,数学要学什么。其实是对数学的基本认识,是一个关于数学观的问题。学生存在这些问题是很正常的现象,表明学生的数学观正在逐步形成,但还不完善;对一些问题曾做过一些思考或正在思考,但还没有得到较为完善的正确的答案。首先我们不能回避学生的问题,其次我们要用恰当的方法给予正确的引导。 

在教学中,应通过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互动,由学生通过自己思考,通过自己查阅资料,通过学生间的讨论来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只在恰当的时候做一些引导,归纳和总结,使学生逐步形成更为科学的数学观,激励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是什么 

职业中学学生都有10年以上学习数学的经历,对数学是什么应该有自己的观点,不妨给点时间让学生们交流一下,一方面可以让每个学生把自己零碎的观点在表达中进行总结概括,形成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学生间的不同观点可以相互比较,相互促进,产生群体思维。 

有学生说:数学主要是计算,如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求对数、求导数等;有学生说:数学是对图形的研究,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有学生说:数学是对数量和图形的研究;也有学生说:数学是给出问题让人们从数量和图形的角度去推理论证;还有学生说:数学是一种符号语言;更有学生说:所有的思维活动都是数学。 

对学生们的发言,我们首先给予肯定,肯定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借鉴其他同学的意见,敢于思考。但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让学生把争论延续到课后,延续到生活中,引导学生查资料,上网查找: 

恩格斯认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吴文俊认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 

方延明认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与形之间各种形式模型的结构的一门科学。 

徐利治认为数学是实在世界的最一般的量与空间形式的科学,同时又作为实在世界中最具有特殊性、实践性及多样性的量与空间形式的科学。 

对比上述观点,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数学是研究我们身边的数量和图形的学科。离我们并不远,就是我们学的几何与代数。在这些大师、大家面前我们的学生一个个显得很虔诚,我们的观点与他们的观点近在咫尺,我们的疑问也曾是他们的疑惑,我们间的争论也曾是他们间的论战,是否我们也有数学家的潜能,是否我们也能在数学的王国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否……这不是夜郎自大,不是白日做梦,这是唤醒,是思维的乐趣,是发现的快乐,是踩着伟人足迹的兴奋……许多数学家曾经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不懈地研究,是什么吸引着他们,支撑着他们?不就是这份乐趣吗。通过学生间的互动,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思考,是表达自己,是情感的交流,是乐趣。 

时代在发展,文化有差别,古代和现代的观点有区别,中外学者的观点也有区别。 

西方的数学家也有各自的看法,例如,林恩·阿瑟·斯蒂恩认为传统上把数学描述为数与形的科学,但是随着数学家开发的领域扩展到群论、统计学、最优化和控制理论之中,数学历史的边界已经完全消失,同样数学应用的边界也没有了:它不再只是物理学和工程的语言,现在数学已经成为银行、制造业、社会科学以及医药业必可不少的工具,如果从这个广泛的背景来观察,我们看到数学不只是讨论数与形,还是讨论各种类型的模式和次序。数与形——算术和几何只是数学家在其中研究的诸多媒体中的两个。对数学还有一些更加广义的理解。如“数学是一种文化体系”,“数学是一种语言”,教师此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通俗的数学读物,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学数学做什么 

职业中学学生来校的目的都很明确,为学有用的知识而来,对于数学在哪些方面有什么用处,每个人都能举出若干种,不妨听听学生的回答:我们在学习专业课程时用到数学知识;我们在安排学生做值日工作时用到数学知识;我们在银行存钱取钱时用到数学知识;我们在组织做操和组织文体活动时用到数学知识;在天文航海航天科学中用到数学知识;在数控机床编程中用到数学知识;在服装设计、裁剪、加工过程中用到数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像这类问题,只要有人开了头,新奇的答案必然像断了线的珍珠,对数学即使没有任何基础,没有一点兴趣的学生也都能列举若干。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使学生认识发生互补作用,以实现对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进一步的认识,初步打消学生学数学无用的观点,形成无以辩驳、无须争论的观点——学好数学有用。 

那么,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处呢?“数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钱学森)“数学处于人类智能的中心领域。”“数学方法渗透进支配着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分支。”(冯·诺伊曼)“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宇宙就像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一本大书,如果不掌握数学的符号语言就像在黑暗的迷宫里游荡,什么也认不清。”(伽利略)“一门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地发展了。”(马克思) 

职业中学的数学真有那么多的用处吗?有的!正如学生所说的,从日常生活到专业学习,从生产实习到将来的工作就业,无处不用数学,数学无处不在,但也有学生会提出:对我们职业中学学生而言,小学数学就够用了,职业中学的数学又不足以用于专业学习,更不足以用于科学发明,更主要的是我们是职中生,觉得没必要学习。这确实成为不少学生不学数学的理由,就是普通中学学生,如果不为高考,又有多少人肯置身于数学之中?更何况职业中学学生呢。 

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求我们将教学内容、形式尽量贴近生活外,更主要的还是要求我们改变这种“学以急用”的观点。其实,学习数学除了可以直接当工具应用之外,还有其他的目的,就是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一名合格的中等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修养。柏拉图认为,数学是启迪智慧,探索自然,寻求真理,认识自我的一门艺术。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学习数学也不能纯粹为了应用,数学的学习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和能力,更要通过学习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职业中学学生学习数学,也不全是为了从事专业和工作,也是为了通过数学的学习使自身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集体智慧得到体现,再通过师生间的互动,科学的数学观就会在学生心中形成。 

数学学什么 

职业中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是数学学习的困难户,其中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是原因之一。在教学中,我们曾多次请数学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介绍他们的学习方法,当然,我们也让数学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谈谈他们是怎么学习数学的,在交流之中,学生总结出了很多的学习方法,例如:多做练习;熟记公式;认真听课;勤做课堂笔记;及时复习;多问教师;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做作业等等。但学生一直把学好数学等同于提高考试分数,其实提高数学考分仅是其中一部分,学好数学还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是注重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及应用,掌握系统化知识。 

职业中学学生数学基础差,差在数学知识不系统,零碎,有缺漏。职业中学学生数学接受能力差,差在不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职业中学学生数学知识遗忘率高,原因在于只满足于记忆公式定理,要改变这些缺点,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更要知道“怎么用”。这就要求在学习中注重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使数学知识系统化。 

二是注重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不是满足于特殊的解题技巧。 

在职业中学数学学习中,有些数学思想贯穿了数学学习的始终,在学习中应有意识地进行应用,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向量思想、三角代换思想等等,对某个问题来讲或许只是一种解题技巧,但掌握了这些数学思想,并有意识的应用,往往会带给我们惊喜。如数形结合思想,它的学习与应用,如果我们仅仅当它是一种解题技巧,用图形解决问题,当然会使问题变得直观,但时过境迁,在另一场合,学生就未必能想到这一技巧,离开了解题,学生也就忘记了数形结合。如果我们能理解数形结合的机理:以数定形,以形论数,数形结合;理解数和形是事物的两个方面,是表达事物的两种形式;理解数形结合是认识事物的有效途径,那么数形结合不仅能巧妙解题,更有助于对数学的理解,有助于认识事物能力的提高。使知识上升为能力,使数学得以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就不仅仅是数学思想,更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正确方法,也改变了数学学而无用,学后即忘的现象。 

三是培养数学情感,不是单纯为考而学,为用而学。 

篇8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教师年龄年轻化,新手型教师数量的增加,如何实现由新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过渡,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教学内容设计的比较,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从差异当中寻求新手型教师的需要,从而为帮助新手型教师过渡到专家型教师提供有效的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经验的积累,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美国学者富南曾感慨:教学改革决定于教师的所作所为。也意味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充分说明了教师是决定教育改革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之一。据统计,2007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1052万人,35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分别占了44.1%, 55.8%和58%,中小学教师半数以上不满35岁,足见青年教师在学校教育当中占有很大的席位。川当越来越多的新教师进人到教师这一行业时,也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将面临“成长的烦恼”。那么,如何帮助教师们实现教育生涯成长中的过渡,从一个新手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讨论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内涵讨论

对于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内涵界定的研究,学者们主要注重教师在知识结构、经验积累和认知技能的发展,而其中理论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当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Sternberg (1997 )提出的专家型教师教学专长的原型观。而在Sternberg的《教育心理学妒第一章从新手与专家在知识、效率和洞察力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差异,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简而言之,专家型教师是指在学科教学或学术研究领域的某一方面有专长的教师,他们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高效的工作效率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而所谓的新手型教师,是指刚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或参加实习准备从事教育的师范生或其他专业的学生。他们所共有的特征是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或对专业知识只停留在表面上的理解,在工作当中不能高效地设讨一、监督和修改问题解决的方法,缺乏洞察力,即不能对问题进行深人透彻的分析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对于专家型教师来说,新手型教师主要指刚走上工作岗位1-2年的新教师或是在中学实习的师范大学毕业生。但在此值得指出的是,有教学经验并不就等于是专家型教师。Sternberg指出,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就是指成为有教学专长的教师,要将擅长教学的教师和仅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区分开来,也就是说,教师的教龄并不熊够判断其是否为新手或专家,也许有的教师当了一辈子教师却还有可能是一个新手。总之,专家型教师是一个综合指标的集合。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专长是没有一个严格定义的,即没有所有专家型教师都符合或都不符合的标准来确定的。与此相反,专家型教师在教学当中能自如地表现出自身的个性特点,换句话说,他们彼此之间只具有相似性,正是这一相似性构成了专家型教师这一群体,因而这一群体是多样性的。

三、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教学设计差异比较

教学设计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军需人员的培训,于20世纪七十年代初随着系统方法的应用研究而成为一门正式学科。教学设计可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教学开发”、“教学技术与设计”、“学习系统设计”,等等,其通过对教学当中将要出现的现象的一种预设,旨在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系统,实现减负增效等功能。教学设计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第一类是宏观教学设计,实际上也是属于“教育系统设计”;第二类是中观教学设计,其主要是在学科或者若干单元的层面上进行,实际上等同于“课程设计或者课程开发”;第三类是微观教学设计,微观教学设计主要面对某一门学科中的单元、模块和课时,甚至还可以包括教学片段设计。微观教学设计的面最广,应用也最普遍,也是教学设计真正用武之地,本文是采用的对教学设计微观意义上的运用。

为了使比较更具客观性、直观化以及本土化,笔者在以下比较当中选用了上海市青浦实验研究所以朱连云为组长的研究小组在2007年5-9月专门对该校教师所进行的一个研究。(4]他们考虑对象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从青浦区教龄为0-3年及本地区公认的小学数学名优教师教龄为10-巧年的对象当中选取了两位三年级的任课教师,其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2是两位教师关于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数学第六册整理与提高单元“数学广场—谁围的面积最大”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的明确。射箭要有靶标,行车要有方向,教学目标就是教学活动的“靶标”和“方向”,它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起着指示方向、引导轨迹、规定结果的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教学设计活动的起始点、归宿点。特别是在对具体的课程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应注意要有明确的对象、恰当的动词、适宜的条件和清晰的标准。

从动词的使用上来讲,新手型教师的设计中仍然有含糊不清的词语“知道”,而专家型更提出了目标的未来性如“发展……能力”;从结构上来讲,新手型教师似乎层次分明,有知识(第一、二条)、能力(第三条)、情感(第四条),而专家型教师却利用“活动”把知识、能力、情感都寓于一体。也就是说,两者都关注到了三维目标落实的重要性,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新手性教师却显得相对机械,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影响目标的达成,易出现机械化。而专家型教师却通过“步步为营”的活动方式,以认知目标的落实为主,情感、能力、过程作渗透,把学生的实际和学科知识前后的联系,在探索中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本质上讲,新手型教师的设计更像是“骨架”,而专家型教师能在正确地估计学生的学习经验,充分考虑知识在教学中前后联系的基础之上,将各种子目标融会贯通并加以灵活运用;从字里行间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新手型教师对自己课堂所要达到的目标有怀疑不坚定态度。如此,所定下的目标虽然有实现的可能,但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可能性”而非“必然性”,而专家型教师却能很肯定地明白自己将通过哪些方式获得哪些技能或者目标的达成,因此目标具有可达成和清晰性。但仍然值得一提的是,新教师在教学当中把握了现实所提倡的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并对其具有良好的认知,如通过动手对能力的发展和重视,通过活动对学生成功的体验获得的认识,都不失为与传统教师相比有所进步的地方。

2.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同样必须紧扣教学的目标,来考察学科的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厘清学科逻辑,即是说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时应当注意重点不在教学目标之外。当然,分析内容重点时也不应该游离于教学的全部要求。对于重点内容在教学时间精力的学内容也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应尽可能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需要。

明白了这一点后,再来看新手与专家的教学设计的差异就一目了然了。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都把握住了教学的重点。在确定内容上,新手和专家型教师都能把握住教学重点。但前者在进行任务分析时却忽略了重点在课程中的意义,很容易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而专家型教师以重点与难点的分析作为起点和中心对教材进行分析和理解,同时也注意到了引导学生如何有效获得知识、能力,并发展教学以外的能力,这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学对象的研究。对教学对象的研究,主要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要。这种需要的分析是建立在课堂中对学习者现有的状态,包括对已有的知识状态、心理状态等的正确认知把握与教学设计中所预设的想要学习者将要达到状态的差距的基础之上。在对象的“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差距实现时,难点无疑是其中的一个“瓶颈”。教学难点并不一定就是重点,而是学科逻辑与学习者的心理逻辑不相一致时,致使学习者在心理意义上难以理解。所以,对教学难点的分析要对学习者的状态与需要有透彻的认知。

实际上,在教学当中真正的难点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对学科知识内在逻辑的认识。难怪未来学家托夫勒会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右学会学习的人。”所以,在对教学难点进行分析时,就更当注重从知识表面去看到内在的东西,因此,教学归根到底不是知识的灌输而在于能力的培养。在难点分析时,专家型教师能看得更远,不仅仅把课堂限定在一节课、一个知识点当中,而更是从全局观的思想上去分析、对待问题,新手型教师却只注重对当前知识的把握。

4.教学策略的适配。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列行为,阎它规定了教学活动的总体风格和特征。总的来说,教学策略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一般教学策略,它适用于不同学科、专业或学习者;第二类是“学科或专业教学策略”,适用于学科教师,教研人员、学科研究专家和专业人士;第三教学策略是“任务领域教学策略”,它超越了不同的学科界限,专注于学科内容背后的学习任务领域。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都能从新课改理念出发选择教学策略、方法,强调课堂联系生活,注重学生动手操作。但新手型教师缺乏对课堂实际的思考及学科本身的独特性来选择教学策略,只是按课例的标准按部就班,更多地停留在一般教学策略。专家型教师一直坚持目标的引导,在分析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铺垫”,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注重从学科性质出发来对教学策略加以选择。比如,数学因为自身的抽象性,所以需要用例证的方法来加以说明,而不仅仅停留在不断地练习当中。这种教学策略强调在有效指导基础上学生有意义的探索,注重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实际所得。

5.从总体上看。以上我们分别对两位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各个部分的分析进行了比较,现在再一起来从整体上把握一下这两者的差异。从总体上看,专家型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程内容紧密相连,足见其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之深,而同时其又不局限于课本当中,将课程内外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而新手型教师的教学设计内容就相对简单,甚至有“大纲”的嫌疑。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其虽然将课程内外知识的联系,但相比起来就要机械得多,不曾给人以“有机”之感。同时,在专家型教师的教学设计当中,时刻都有一种全局观念在支配着他的行为,而新手型教师则只是就课而论课,很少有外在知识的扩展。

篇9

一、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大气压强”这堂课是初中物理的难点和重点。一位仅有四年教龄的青年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在一节课内就轻松自如地完成了原来需要两课时的内容,学生对基木概念掌握的牢固程度以及运用的灵活性, 都远远超过了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效果。测试表明,教学质量比用传统方法授课提高了一倍以上。一般 来说,教师讲授马德堡半球实验时,把两个马德堡半球合在一起,抽掉里面的空气后叫一个学生拉一下,拉不 开,就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但是,究竟大气压强有多大?学生没有感受,印象不深。采用多媒体,可以在课 堂里模拟300多年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分拉两个半球的马匹从2匹增加到4匹、8匹,直到16匹,再配以紧张而 有节奏的马赛进行曲伴奏,直到“啪”的一声,把两个半球拉开,声像并茂,把学生带入了现场实验情景,所 有学生都十分投入。采用多媒体对马德堡半球进行剖析讲解,强化了学生对大气从四面八方施压给半球的基本 概念的理解。以往教师做测量大气压强量值的托里拆利演示实验时,由于无法改变教室里的大气压强,只能凭 嘴讲:随着大气压强的变化,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而运用多媒体后,就能模拟这一过程。运 用大气压强原理制成的活塞式抽水机及离心式抽水机,不少教师因为这部分不作考试内容,往往就略去不讲, 即使讲,也只能在挂图上讲解,学生往往一知半解,无法看到抽水机的动态工作过程。而多媒体却方便地解决 了这一问题。以讲解活塞式抽水机工作原理为例,当活塞提起时,圆桶内形成一个低压区,下边大气压强将阀 门冲开,使整个圆桶内形成低压区,外面的大气压就把水压入桶内。这一动态过程是在一瞬间完成的,而运用 多媒体教学即可视学生理解程度,随时停顿或放慢速度,以便讲解清楚。这样,就化难为易,使所有的学生都 能一目了然地掌握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24时记时法”是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然而,一个仅有两年教龄的青年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辅助 教学,配以动画、录像、声音、文字、计算机随机出题,12时与24时计时法的互换算,时钟转动与线段计时同 步延伸运动等等,将这堂课上得有声有色。一道综合应用题要求学生计算坐火车从上海出发,途经苏州、南京 、泰安等地到达北京所花的时间,计算机屏幕上同时展示了火车运行的动态过程以及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苏 州虎丘山、南京长江大桥、泰山南天门和北京天安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进入。

以上两堂课于1996年5月16日向江苏省全省展示后,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新 华日报》以及香港和美国的报纸都及时地报导了这一科研成果。目前,已有上千个由教师和学生自己开发的多 媒体课件广泛地运用于中小学和幼儿园。来自苏州市一中的实验报告表明,他们开发的40多个多媒体课件应用 于课堂教学后,普遍提高教学质量40%,节省时间50%,总计能提高效益一倍左右。民治路幼儿园采用多媒体讲 授“准点和准点半”,只用了一课时就完成了原本需要两课时的内容。苏州市聋哑学校教会学生在计算机上画 图以后,聋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得到充分显示,他们采用计算机设计的彩色图案精美绝伦,不仅超越了自我, 也超越了正常的健康儿童。

学生参与多媒体创作既开发了自身的潜能,也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苏州中学一位学生设计制作的智能 化围棋比赛软件获江苏省OEH多媒体创作一等奖。另一位学生为了形象地表达功和能的转换与守恒关系,自学了 大学《普通物理学》教材的相关部分,用力和距离相乘的“面积”形象地展示了功能转换和能量守恒定律,深 入浅出地阐述了这一内容。一位初中学生用不到半天时间制成了船闸工作示意图,通过二维动画生动形象地展 示了船过水闸的运作过程。教学相长,学生创作的多媒体课件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且提高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为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了用武之地。

二、苏州市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历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上生产工具的革新往往会引发一场生产力革命,蒸汽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引发 了工业革命,计算机的发明引发了信息革命。可是,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引发的革命却姗姗来迟。其中有许多 原因,最重要的是受计算机发展水平的制约。多媒体进入教学领域,国际上也是近三四年的事。美国克林顿总 统1996年才宣布要在每所中小学推广多媒体教学,法国政府计划从1995年到1998年在高中重点发展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处于世界前沿的新加坡1997年计划在全国试验,1998年在全国推广。1995年,当江苏省教科所为 苏州市展示了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及介绍了国际上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背景后,我们立即意识到,一个新的机遇 已经展现在眼前。在多媒体教学上,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凭着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奉献精神 ,我们有希望走在这场革命的前列。苏州市教科所主动请缨,省教科所把多媒体教学的攻关任务作为课题下达 我所。从1995年10月18日开始,苏州市的多媒体教学大体经历了科研攻关、扩大实验和普及推广三个阶段。

(一)科研攻关阶段。从1995年10月至1996年5月为科研攻关阶段。我所与市教研室通力合作,组建了“初 中物理”和“小学数学”两个课题组。课题组经多次观摩研讨,了解熟悉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然后编写“创 意流程书”。在编写“创意流程书”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有分歧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要将整堂课的内容 全部用多媒体来教学,另一种意见认为多媒体不能包揽一切,应该解决重点难点。我们支持了第二种意见,并 取得了共识。在省教科所的及时指导下,开发制作了一批中学物理和小学数学的课件。其间,进行了反复的试 验和修改。为了检验高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大胆起用了青年教师,于江苏省 首届OEH多媒体课件展示会上开出公开课,一举成功。

(二)扩大实验阶段。从1996年7月至1997年7月为扩大实验阶段。为了迅速推广多媒体教学的成果,在市 教委的统一部署下,我所在一年时间内共组织了八次培训班。全市各学校派出一至二名骨干教师接受培训。入 学水平是通过计算机市民初级考试的教师。培训内容有四项: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背景、创意流程书的设计原则 与优秀多媒体课件介绍;动画制作;交互软件;独立创作简单课件。不少学员通过学习消除了多媒体课件制作 的恐惧感和神秘感,他们说,在计算机上画图比制作幻灯片还容易。原来要十几个人合作几天才完成的行程问 题课件,现在几分钟就可以制作出来了。一位小学教师深有感触地说,原来编了三个月才完成的课件,学了多 媒体制作技术后,三天就完成了。一位教师进学习班时连怎么开关计算机都不懂,结业时已能制作漂亮的二维 动画……谁先接受培训,谁就能先出成果。市聋哑学校在全国聋哑教育中成为第一所采用多媒体进行教育的学 校。全市地理教研活动,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而引起一场“小小的地震”。学员们回到学校后,在中小学各门 学科中都开发出多媒体课件,并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对比实验,在实践中检验、完 善和修订多媒体课件。全国各地同行们慕名而来,并要求参加培训和邀请到当地去讲学。在1997年上半年江苏 省教委组织的首次优秀多媒体课件评奖中,共评出一、二、三等奖189个,其中,苏州获82个,占43.4%;评出 一等奖28个中,苏州获14个,占50%。

(三)普及提高阶段。从1997年8月开始,进入普及提高阶段。昆山市长江路小学、苏州市民治路幼儿园、 吴江市北厍中心小学、苏州市三中、苏州中学、苏州高级工业学校、吴江市实验小学、常熟市元和小学等等一 大批学校的校长们认识到,多媒体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相继对教师组织全员培训。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我所组织力量及时开发出质优价廉的为多媒体教学服务的双向传 输网络。市场上一个拥有32台计算机的教室,安装一个传输多媒体的网络要8万元左右,而我们开发的才不足3 万元。这一技术突破,及时满足了学校全员培训的需要。许多学校为了支持、鼓励和组织教师参与多媒体教学 的开发和实验,还制订了相应的激励措施。教师们要想开发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学习现 代教学理论,掌握教育科研方法。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成为提高教师素质的契机和抓手。

三、创作多媒体课件的原则

实践是推动理论发展的原动力。总结三年多来我市多媒体教学的经验,我们归纳出创作多媒体课件要坚持 的七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首先,课件设计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不能把错误的概念和原理教授给学生,这一点 似乎是人所共知的常识。然而,市面上出售的许多光盘恰恰在这一点上就没有过关。我们在开发多媒体课件中 也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比如,我们在旋转的地球外制作了一层厚厚的大气,作为《大气压强》这一课件的开头 。在试验时谁也没有发现,地球的旋转是从东往西的,开出公开课前方有教师指出,地球旋转方向不对,才及 时纠正。多媒体课件作为固化的宜于普遍推广的科研成果,一旦出现科学性错误,则造成的损害远远不是一个 教师的失误所可比拟的,因此,在这一点上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其次,要充分运用多种媒体,按照学生的认识 规律,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同时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形成良性刺激。最后,要充分运用现代课堂教学论 的已有成果,优化组织课堂教学,按照教学规律实施教学。

(二)辅原则。十年来我国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始终存在两种不同的设计思想。一种观念认为,选择优 秀教师设计教案,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制作出课件。这种一加一的开发模式固然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能很快地出 产品,出经济效益,但是,再好的教师,再好的教学方法,不可能面对所有的学生都那么高效。况且,不经过 教学实践的检验就匆匆忙忙地投向市场,是对教师和学生不负责任。难怪教师普遍反应,市场上购买的教学光 盘好看不适用。以巨人集团(已破产)生产的光盘为例,完全成了教材的翻版,它把教师排挤到边上,用机器 取代教师,对学生实施目中无人的教学。这种设计思想,既违背了教学规律,也忘记了国情。因此,我们始终 坚持计算机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水平,它始终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只能辅助教 师的教,辅助学生的学。为此,我们设计多种课件,供教师和学生选择,使教师把课教活,学生学得主动。

(三)悦纳性原则。一般来讲,每个教师创作的课件都是蔽帚自珍,然而,如果不能做到使大部分教师和 学生愉快地接纳的话,其应用价值就非常有限。多媒体课件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接受市场的检验。“大气压强 ”这个课件,二年多来,凡是教授到这项内容,学校都用多媒体上课,连实习教师都争着使用。

(四)交互性原则。交互性是多媒体的一大特性和优势。多媒体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 和交互式处理。人机之间缺少“友好”的交往,严格来说还称不上多媒体。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大体表现在以 下四个方面:一是检索方便。无论你需要哪一个课件,哪一部分内容,只要一按鼠标,计算机就会把你需要的 内容推送到你的面前。二是控制速度。实际过程发生在瞬间,然而,为了讲清原理,必须分解动作,多媒体能 够完全受控地适宜于不同的教师与学生,可以放慢运动速度,也可以加快,可以分解动作,也可连续运作。三 是分步提示。学生采用多媒体课件自学或解答某些难题时,计算机能分步提示学生,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 进度,循序渐进,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四是自动批阅试题。计算机能随机出题,对于学生的解答能立即批阅 ,给学生及时反馈,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为个 别化教学和因材施教提供了条件。

(五)简约性原则。现代教育非常注重思维的敏捷性,注重学生感悟和直觉的培养。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必 须重视这一原则。要把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基本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以最简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所谓名师出高徒。名师的高明之处正在于此。现实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对于复杂问题束手无策,画蛇添足地引出结论以及低估学生的理解能力把似是而非的证明教给学生等问题。在用常规方法的教学中 ,其负面影响尚不算大。若是作为固化的科研成果,在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则实为不宜。比如,圆面积的计算 ,是小学六年级教学中的难点。教科书上一般将圆分割成16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为了使学生相信,还需把一边切去一个“三角形”补到另一边上,这样似乎拼成一个长方形,然后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 式。有的教师甚至画蛇添足,要学生把16个扇形堆放成一个大三角形及梯形,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在这一课件的设计上,先将圆分成二个半圆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然后将每个半圆平均成四分之一个圆, 并将其镶嵌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时候,这一图形并不显示什么特征,随着将圆分成8份、16份、32份和64份 ,按上法而成的图形越来越趋近于一个长方形,教师在这里把极限的思想直观地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想象 ,如果把圆按照这一办法无限细分的话,将十分精确地变成一个长方形。这个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了十分明 显的效果,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多媒体课件创作一等奖。

(六)艺术性原则。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都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在可能的条件下,应尽量把课件 制作得精美一点。一般来讲,采用二维动画用于教学已经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当然,采用三维动画立体感更强 ,教学效果会更好。由于制作三维动画技术要求和计算机要求都较高,所以,我们不过份地提倡和强调。

(七)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是多媒体课件创作中必须坚持的最重要的原则,是多媒体课件创作的出发 点和归宿。现代教育技术既可以强化素质教育,也可以强化应试教育,创作多媒体课件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为了 提高素质教育的效益。搞错了方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课件做得再精美也是一个失败的课件。效益是质量 和效率的乘积。课件的好坏最终要受课堂教学实践效果的检验。只有被课堂教学实践反复证明和广为证明,相 对于传统教育手段来讲,能明显提高效益的课件才是值得保留、肯定和推广的课件。效益性原则也是自然淘汰 法则。凡是违背这一原则的多媒体课件迟早要被淘汰。

四、多媒体教学将引发教育革命

教育革命是极大地变革传统教育模式以明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过程。教育革命往往是先进的教育 思想和教育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后,已经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 、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评价等等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世世代代被压抑的教育生产力奇迹般地 被解放出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凡是亲身参加了这一实践的人都能深切感受到多媒体进课堂引起的革命性 变化。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 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的交互性特征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极大地提 高了学生的兴趣。测试表明,多媒体教学还明显地缩小了学生学习成效的差距。成功的多媒体课件实现了其他 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教学效果,体现了“不可替代性”原则。多媒体教学的诞生使许多基于传统的粉笔和黑板这 一“小生产”基础上产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面临冲击和考验、反思和革新。不少传统教学手段条件下产生 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理论,由于较多的依赖于教师自身的素养,造成了成果推广的局限性。而多媒体教学则强化 了先进教学方法的可传播性,每一位合格的青年教师采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都能上出精彩的课来。这就为解放 教育生产力揭示出可喜的前景。目前,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结合,广泛深入到教育领域,必 将促使教育产生革命性变化。

苏州的多媒体教学从实验室走向大众化体现出以下四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多媒体教学的科学性。多媒体教 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益,一般都是在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钻研教材和研究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集体攻 关的成果。因此,立意高,观念新,开发出的课件科研含量比较高。二是有广泛牢固的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标准,只有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检验的才能保留下来。三是领导认识的前瞻性。各级领导以抢先实现教育现 代化为己任,全力支持和领导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推广工作,在舆论导向、力量配备、资金投入、教师培训、推 广应用以及建立相关的导向激励机制上增强工作力度,以敏锐的目光领导了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四是教师和学 生的广泛参与性。广大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应用,形成了这场课堂教学革命的广泛的群众 基础。十多年来,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在苏州也进行了不少,鲜有重大突破,基本上是低层次重复的多 ,推广验证性实验多,开拓创新的实验成果少,然而,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种有准备的头脑,抓住了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这一机遇。教师一旦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思想和技术,蕴育长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象 高峡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遏制。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师中的普及应用,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教学相长,有些学生创造的课件,充满了新意,令教师都感到十分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