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队消防演练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2 16:50: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救援队消防演练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救援队消防演练总结

篇1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意见》(〔〕号)和《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意见》(藏政办发〔〕号)精神,年8月3日,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依托消防支队挂牌成立,全面提升了全市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初步形成了有警必出、有灾必救、有难必帮的救援工作机制。但是,由于市有关单位及部分县对此项工作认识不够到位,行动不够迅速,使得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开展缓慢,队伍管理模式、组训方法、响应体系和保障机制仍不健全,部分县还未按照有关要求成立综合应急救援支队。为此,为尽快改变这一现状,进一步加快推进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全市基层应急救援水平,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全面加强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初步形成全市应急救援体系

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所有市(地)级城市,已全部依托公安消防部队挂牌成立了应急救援总队和支队,90%的县(市、区、旗)依托消防队伍成立了应急救援队伍。然而,当前市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严重滞后,除依托当地公安消防大队成立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其他县还未成立。按照《萨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案》(政办发〔〕172号)相关要求,“年,全市各县(区)必须成立以公安消防大队为依托的县级应急救援队伍,并根据当地实际不断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配套政策保障。”为此,各县(区)人民政府必须对此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按照国务院有关部委及区、市有关要求,务必于今年年底前成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确保全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基本形成全市应急救援体系,此项工作将列入市政府年底工作目标综合考评体系。

二、加强联动,明确职责,建立协作机制

一年来,全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先后参加了抗洪抢险、交通事故救援、危化品泄漏处置、火灾扑救、自治区十运会、和平解放60周年消防安全保卫等急难险重任务236次,营救被困群众584人,挽回财产损失共计2560万元,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但是,从实际救援过程来看,主要是消防部门单方作战,应急救援队伍各成员单位缺乏联动机制,全市应急救援联动体系作用不明显。因此,市直各成员单位一定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综合应急救援保障方案,公布主要负责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保证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到达现场并开展救援工作。消防部门要及时完善灾害事故处置预案和跨区域协同作战预案,明确公安消防部队和社会应急救援联动单位的职责任务,在最短时间内启动救援方案的实施,做好相应联动、组织指挥、通信联络、战斗编程、处置程序、行动要求和应急保障工作,并尽快报政府批准实行,确保救援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三、建立健全指挥平台,实现应急救援指挥调度规范化

各县(区)、市直有关单位要加强协调沟通,加强灾害事故的预警预测、实现应急救援信息共享,达到统一指挥、科学调度目的。充分发挥119通信指挥系统的资源优势,实现与地震、交通、民政、人防、卫生等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立包括道路、交通、水源、救援力量、专家人员、保障物资在内的基础信息数据库、灾害事故预案库并定期更新信息、研判情报和分析案例,及时预警预测本地区灾害事故。在全面调查、科学评估重大危险源的基础上,制订完善本地区应急救援总体预案和类型预案。通过预警预测,增强应对灾害事故的主动性,提高处置的针对性。各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与110、120、122报警救助系统和水、电、燃气、防汛抗旱、地震、森林防火、防空等应急救助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实现指挥调度扁平化,确保各应急救援队伍快速反应、快速出动、高效处置,同时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建立应急救援管理机制。按照灾害事故类型和等级,实行分级响应,明确每个等级的响应主体、出动程序、出动力量和时限要求,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四、积极探索综合应急救援模式,实现应急救援资源整合效益最大化

各县(区)人民政府要立足基层应急救援现实需要,按照“边建设、边完善,边总结”的方法,不断推进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根据“不增设机构、不重复建设”的原则和“一支队伍、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在年底前,完成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挂牌任务,并加大队站建设和装备建设投入,加强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加快推动以消防为主体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突出资源整合、力量动员、救援范围、救援效益的最大化,建立健全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专业应急力量的社会应急响应联动体制机制,确保指挥统一、行动协调、反应灵敏、处置专业、保障系统。同时围绕消防部队承担的应急救援任务,加强和改进人员编配、装备配备、预案编制、快速响应、组织指挥等工作,规范灾害事故处置和反恐处突程序,加快部队专业化、职业化进程。

五、推行“三训合一”,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各县(区)要适时开展以消防为主,公安、卫生、安监、环保、气象等多部门联动的联合演练,整合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协同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岗位培训、消防支队集训与演练合训相结合的方法,使每一名队员做到“三懂一会”:即懂得应急救援一般规程、懂得应急队员行为规则、懂得相应专业常识,会操作使用综合应急救援装备。

六、立足实战,建立坚强长效的应急保障网络

篇2

8月23日,第二届全国危险化学品救援技术竞赛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拉开帷幕,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相关中央企业的30支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代表队,共240名队员参加了八个大项、为期3天的激烈角逐。

“技术攻关为抓手,

提升智能化水平”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孙华山在闭幕式中对这次竞赛进行了点评。孙华山指出,本次竞赛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救援理念,紧紧围绕救援实战,综合演练中使用了高喷消防车、无人侦察机、灭火机器人、灭火泡沫等一批国内外领先的装备技术,其中部分装备是第一次使用,反映了应急装备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产业发展的新成果。充分展示了救援队伍实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开拓了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国际交流与合作。

孙华山要求,下一步,要以能力建设为抓手,确保应急处置科学有效;以技术攻关为抓手,大力提升应急救援智能化水平。各有关单位要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尽快与正在改造建设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应急平台和指挥大厅实现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国家、省、市、县和重点企业、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要充分运用新兴技术手段,特别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提升应急平台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要针对事故预警及响应、灾区侦测与灾害处置等应急救援关键技术和装备难题开展集中攻关,力争形成一批研发成果,适时开展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工作。

他要求,以基地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应急救援保障水平。同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相比,我国的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体系的队伍规模、建设机制、保障能力、基地布局等方面还比较薄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从2016年起计划在全国先期建设11个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3个油气管道应急救援基地和2个危险化学品实训演练基地。各有关地区和单位要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标准,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本单位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需要的建设模式,充实专业人员、配套救援装备、完善基础设施、健全规章制度、展开训练演练,按照要求抓紧推进基地建设,尽快形成区域应急救援能力和培训保障能力。

以完善联动机制为抓手,全面增强协同实战能力。要借鉴京津冀联动机制建设的成功经验,通过信息共享、技术支持、联合行动、共同处置等有效合作,加强跨地区、跨行业应急救援工作,使各类应急救援资源进一步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并适时组织开展有实际内容的联动活动,提高协同应对生产安全事故能力。

应急演练 高新技术装备集结

在开幕式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庆油田)举行了石油化工火灾事故处置综合演练。演练主要内容为化工装置泄漏、起火、爆炸,引燃邻近的原油储罐,形成立体式燃烧后,地企联动处置的全过程。

本次大型储罐和石油化工火灾扑救突出了“四新”:一是新理念,不搞大兵团作战、不搞人海战术,推行科技换人,走精兵战法;二是新装备,演练采用了三相射流消防车、智能灭火侦测机器人、消防无人侦察机、电控中低倍泡沫复合炮等新装备;三是新技术,采用大数据、云平台辅助决策指挥;四是新战法,坚持以人为本,发挥高科技优势,实现危化品装置火灾现场灭火抢险主攻作战无人化、智能机器人现场作战编成化(作战力量编成属于作战计划的子部分,指的是参战力量的构成及编配组合)。

大庆油田消防支队战训部主任刘伟向记者介绍了本次演练中使用的新技术、新装备。

履带车式消防机器人

主要用于危险装置的灭火任务。原来需要十几台车辆救援的工作,现在只需几台机器人即可完成。机器人射程可达65~70 m。原来移动消防炮台是靠人抬到火场附近,而机器人可由拖车运到附近安全区域后,由无线遥控进入火场,不需要人再冒险进入火场危险地区,保障救援人员人身安全。机器人本体采用防爆、防水设计,能够在易燃易爆环境下工作,涉水深度可达350 mm。在高温环境作业时,通过双层自动调整水幕可以对消防机器人本体进行主动降温。本次演练中机器人距离着火的塔体仅15 m。

三相射流消防车

主要用于油罐灭火,可以有效控制火情,避免次生事故。“三相”指的是“水、抗复燃灭火剂、超细干粉”三种灭火剂。其中,超细干粉颗粒直径仅有5 μm,可起到抑制火势的作用。一般的干粉灭火剂容易受潮结块失去效应,而这种超细干粉不仅不会吸水受潮,且靠水的负压带出去射程更远。而抗复燃灭火剂灭火效率极高,打到2 300℃的火焰上,瞬间可降至38℃,而且非常环保,可自然降解。

新型灭火剂

采用环保材料的新型灭火剂既可降解,还大大提高了灭火效率,对火情实现“秒杀”。

大流量消防炮

主要用于10万m3以上油罐火灾处置。利用“水着粉”技术,使原来最大40 m的灭火炮射程增大到六七十米。此次演练中参与冷却的移动式自摆电控消防水炮,是我国首款突破80 L大流量移动式自摆电控消防炮,采用分体式结构,便携底座,在安装车载连接法兰后可作车载炮使用,可实现355°任意设置自摆角度,俯仰旋转角度35°到85°,使用车载法兰时,在炮头进口压力达到10.5 kg时射程可达约90 m。

无人机

主要负责空中侦查。火情侦察是灭火作战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现场力量部署、战术响应、作战程序开展和作战安全防范等,将直接影响到灭火作战的效率和成败。此外,在救援后期,由无人机到油罐上方侦查确定火全部扑灭后,人员再靠近,能够保障人员安全。

大庆油田消防支队副支队长、本次演练副总指挥盖明永还告诉记者:“本次演练是国内首次将消防机器人作为主攻力量,也是运用无线设备最多的一次消防演练。在演练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摸索总结出了一些利用新装备、新技术的消防作战经验。”例如在预演中,曾发生两种消防机器人、无人机、移动式遥控消防炮等几台无线设备信号互相干扰的现象。后来经过与几家设备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协商,对各自的信号频段进行了调整,避免了互相干扰,为今后将多种无线信号设备运用到消防实战中提供了经验。关于消防机器人的部署作战方法,刘伟介绍说,要考虑到现场着火罐和邻近罐的实际储量及罐体表面积,科学设置机器人和遥控水炮阵地。

救援竞赛 更加贴近实战

本届竞赛在项目设计上吸收了上届竞赛成果,并进行了大胆创新,做到贴近实战、突出实用、设计合理、难度提升,强化了危险化学品救援专业性和实战性。项目设置既保留了理论考试、体能测试、带压堵漏、火灾扑救等经典项目,又增加了单兵破拆救人、槽车泄漏处置等个人和团体新项目,基本涵盖了危险化学品救援的类型种类和重点难点。

经过为期3天的激烈角逐,竞赛最终决出了个人综合体能、单兵破拆救人、带压快速堵漏、理论考试等个人项目一二三等奖及大流量移动炮储罐火灾扑救、化工装置初期火灾处置、危险化学品工艺管线带压堵漏等集体项目一二三等奖。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北京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6支代表队获得团体优胜奖。

科目设置更科学

竞赛分裁判长马磊向记者介绍了个人项目中的带压快速堵漏科目:“我们在日常救援中经常遇到危化品槽车、管线装置泄漏等。这一科目就是模拟危化品管线泄漏以后进行堵漏,2015年这个科目是集体项目,我们今年增设了单人项目,意义就在于提高单人作战能力。因为危化品事故发生之后,一般不能有大批量的救援人员进入,只有精兵强将能够承担这一重任进入现场操作,重点突出个人攻坚克难的能力。所以我们设置了单人科目,在漏点多人员少的情况下,使得少量人员单独作战成为可能。”马磊也介绍说,这一项目的难度就在于队员需要快速穿着重型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上到二层平台处,利用金属套管堵漏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堵漏。且模拟的泄漏介质由去年的气体改为了今年的水,从视线上到操作上难度都大大增加,但这种情形与实战中遇到的情况完全一致,对于增加队员们的实战经验是非常有帮助的。

广东省代表队领队余勇告诉记者,本届竞赛与上一届相比科目更多,更突出了危险化学品救援的专业性、技能型。“例如针对危化品堵漏的科目就有好几个,其中集体项目中的危险化学品工艺管线带压堵漏,两个漏点一个是直管的、一个是法兰的,与我们日常救援中经常遇到的情况相符,比较贴近实战。”他指出:“本届竞赛在赛制上也有变化,去年是个人项目比赛结束之后,总分进入前6名的队伍才有资格参加集体项目,而今年每位参赛队员都可以参加所有的八个项目,让大家训练了这么久,都有机会上场摸一下,更能够起到锻炼队伍的作用。”

宁夏自治区代表队领队王廷文认为:“救援队员的基本功一个是体能、一个是技能、一个是智能,‘三能’是一个合格的应急救援队伍必须具备的素质。而这次竞赛中所有科目都是我们实战当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恰恰考验了救援队员的这‘三能’。比赛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交流、学习、开眼界。让队员们互相看到差距,今后的干劲儿更足,训练起来就有目标了,他们将成为企业救援队中的骨干。而这参赛的8名队员回去之后,也会把竞赛场上的情况反馈给其他救援队员们,这也是竞赛的成果。”

“希望危化品专业消防队员年龄不再受限”

湖北省代表队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消防大队长郎军提出:我国还没有建立成熟的专职危化品应急救援队伍,企业救援队通常需要通过第三方劳务派遣开展应急训练。危化品救援队伍的正规化,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另外,《中国石化消防达标管理规定》中有明确规定,消防员不得超过35岁,驾驶员不得超过45岁。就我消防大队来说,队伍平均年龄在22~23岁,但实际上危化品专业应急救援需要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与实战经验,队伍偏年轻化,流动性大,对于应急工作并不是十分有利。在这一点上,美国建立了比较完善、成熟的专职消防员体系,他们主要在于消防应急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不规定和限制年龄,这对我们是个不错的借鉴。”郎军建议。

“跟部队训练比,还是这个更苦些”

此次竞赛中荣获个人综合体能第一名的中国石油大庆油田代表队队员王东东是一位退伍的三级士官,曾当兵12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感慨说:“跟部队训练比,还是这个更苦些,非常考验人的意志,到训练后期我都有点挺不住了,精神压力特别大。”王东东从接到参赛任务起,接受训练105天,平均每天训练8 h以上。“几个星期都没有回过家了,几个月就放了4天假,相当于封闭式训练。”但是说起比赛的收获,王东东觉得付出都是值得的:“参加这个比赛对我帮助挺大的,因为我是去年退伍之后刚来到救援队的,接触业务比较少,通过参加比赛,学习了很多危险化学品救援专业知识,训练了很多专业技能,对我今后工作有很大帮助。”

篇3

应急预案 新阶段 新要求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信息管理部预案处张明和大家交流了应急预案工作的经验与思考,并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8号)(以下简称“88号令”)进行了解读。

应急预案“从有到优”新阶段

2003―2013年,是我国应急预案“从无到有”的阶段;2013年以后,工作的重心逐渐调整,应急预案步入“从有到优”的阶段,“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的努力,应急预案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是应急预案编制出来以后,大家都把它放在文件柜里,预案不好用、不实用,大家也不去看、不去用。”交流中提到,“从有到优”就是将应急预案管理进一步优化。“这里的优化不仅仅是指预案文本的优化,更强调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持续改进,并通过应急预案各个环节的落实(如培训和演练)来实现应急能力的提升。”

新《安全生产法》中重申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关于组织编制和实施应急预案的职责。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对四大类应急预案作出了统一规定,对应急预案的定义、分类、编制过程、报备等都作出了新的要求,是88号令修订的主要思想和依据。

应急预案的普遍问题

近几年一些重特大事故的应急处置教训暴露出了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如天津港“8・12”事故,暴露了企业和救援队伍之间信息不告知、应急预案不衔接的问题;宝源丰“6・3”事故,暴露了企业应急预案流于形式、不培训不演练的问题等。

交流中还提到了在应急管理执法检查中,发现企业和政府应急预案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在企业层面,用者不编、编者不用,上下一般粗、内容繁杂,针对性、操作性不强,培训、演练不到位;在政府层面,衔接要求不具体、备案主体不清等问题。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功能定位上,重预防、轻准备,概念目的、作用认识有偏差;在层设计上,将应急预案与救援方案、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混淆;在预案编制上,成立小组、风险评估、资源调查等程序不落实;在预案衔接上,政企衔接要求不具体、多头备案管理;在预案实施上,执法检备案、轻培训演练;在主体责任上,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行业部门监管责任有待强化。

应急预案管理新要求

修订后的88号令,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强化了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如在第五条中进一步明确了主要负责人和各分管负责人组织编制和实施应急预案的工作职责;在备案申请表中增加了企业对真实性承诺负责的内容。

针对应急预案功能定位不明确,不好用、不管用的问题,第七条明确了预案编制原则必须符合实际、注重实效,以应急处置为核心;第十二、十四条明确了预案编制必须基于风险评估,结合企业实际,决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合理确立应急预案体系;第十九条强调必须编制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

针对预案编制程序不规范的问题,第九条明确应急预案编制前必须成立工作小组,并由相关负责人担任组长;第十条明确成立工作组后,必须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针对预案之间衔接不到位、风险告知不落实的问题,第十一条明确安监部门预案应明确信息报告、响应分级、指挥权限转移、警戒疏散等衔接要求,企业落实;第十七、十八条明确了企业预案编制应当征求有关单位意见,与政府、救援队伍和相关单位预案衔接,并要求企业应当将相关事故风险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措施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

针对主体责任不清的问题,第二十二条删除了评审时应邀请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参与的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第二十六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的备案责任;第二十八条明确告知性备案,仅作材料核对,杜绝变相审批,明确受理时限,逾期不予核对又不说明理由的视为已经备案,避免行政不作为;第三十七条明晰应急预案修订后需重新备案的条件,简化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程序。

针对修订不及时、培训演练等实施工作弱化的问题,第三十三条要求企业制定应急演练计划,针对风险定期开展相应类别的演练;第三十四条强调必须对演练进行评估,撰写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第三十五条废除三年强制修订要求,改为三年至少对预案评估一次,并对是否修订作出结论,更加科学合理;第四十条明确事故后的应急预案实施情况总结评估要求,其中也应对预案是否修订作出结论。

针对检查缺位、处罚范围较窄、额度偏低等问题,第四十一条将企业预案实施和落实情况作为执法的内容之一,纳入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执法计划,规范并强化日常执法检查;第四十四、四十五条依据新安法,细化处罚内容,提高罚款额度,将编制、演练、风险评估、评审、备案、告知、评估、修订和保障措施落实作为处罚重点,实现预案工作全过程监管。

应急管理与演练新探索

莫特森 应急响应的实操培训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消防服务培训学院院长莫特森介绍了如何通过实操培训和教育课程来应对21世纪应急人员面临的挑战和需求。

该学院摸索出了5步训练模式:独立自学,课堂讲座和模拟,教官指导讲解,全程、全速现场实战训练/练习,验证检查。其中实操培训主要侧重于战术、技巧的培养和应急流程的规范。实操培训分为多个模块,如:轨道消防及危害、汽车救援、农业救援、高层建筑及城市挑战等。并开设多项特殊救援技能培训课程,如:壕沟救援、高空救援、塌陷救援、绳索救援、封闭空间救援、结构坍塌救援、危化品培训等。莫特森认为,不论哪个专业(灭火、技术救援、危化品或者事件指挥),应急响应只能通过实操培训和教育来进行充分准备。实操培训能够安全有效地重塑现实环境及所需的技能,被国际标准认为是最佳的培训方式。

有参会人员向莫特森提问:2015年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由于对事发地危化品种类和数量不了解,造成了很多消防人员的伤亡。当发生类似事故,美国消防人员如何应对?莫特森回答说,在美国,企业和公共救援队伍应当分享信息,消防人员应当在平时就了解当地社区和企业存在的危险因素,如果事故发生后再进行了解则为时已晚。

石程涛 实战型灭火救援演练

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作战训练处参谋石程涛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了新时期实战型灭火救援演练。

2015年福建漳州“4・6”古雷石化腾龙芳烃有限公司二甲苯装置爆炸事故,福建省公安消防总队第一时间调集9个公安消防支队和4个企业专职消防队的284辆消防车、1 239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处置。公安部消防局紧急调集广东消防总队42辆消防车、289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增援。经过参战官兵68 h艰苦奋战,将大火扑灭,保住了毗邻的72个储罐和大量油气管线及整个古雷半岛的安全。

他指出,这起事故救援后,消防队改变了原有的培训演练模式。如2015年海南、V东、广西“9・17”跨海石油化工灭火救援演练、2016年辽宁、吉林、黑龙江“7・19”跨区域石油化工灭火救援演练等。这类演练打破了原来的“脚本式”,超过48 h连续作战,立足“最大、最难、最不利”设置灾情;建立“工艺加员工、专职队加现役队”的联合作战模式;贯彻“工艺处置与消防技战术相结合”作战理念;采取“随机导调、分段推演、现场研讨”的形式,不限时间、注重程序。

大木 澳大利亚应急指挥系统(ICS)

德尔格安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技术专家大木向大家介绍了澳大利亚应急指挥系统(Incidence Culture System,以下简称“ICS”)。他强调了ICS的指挥官体系,即在一场事故救援中,担任不同角色的人分工明确,并穿有相应醒目标志的背心。通过统一培训,澳大利亚小到每一个社区,大到国家层面都使用同一体系,因此来自不同领域和部门的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都可以迅速认识到每个人的角色和功能,自动理解各种指令和标志,能够保证救援高效进行。

郭全瑞 通过演练发现问题更重要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壳牌”)安全应急主任郭全瑞分享了中海壳牌的应急管理实践经验。中海壳牌的应急响应团队由危机管理组、事故响应指挥组、现场应急响应队伍组成。危机管理组:负责指导和支持事故响应指挥组,专注于公司从事故中全面恢复的战略问题,以及事故产生的可能影响公司未来运作、盈利和声誉的其他后果;事故响应指挥组:负责制定战略和战术计划,指挥现场应急响应队伍,全面控制应急响应全过程;现场应急响应队伍:执行事故响应中常规的急救、生命救援、工艺隔离、灭火、堵漏等。

在对应急值班人员的管理方面,所有应急值班人员的名单在公司内网可查询,并且开发了紧急呼叫软件,1 min内可对所有的紧急值班人员进行呼叫。

在应急能力管理方面,对岗位人员进行应急培训后,还要对其进行应急能力评估,存在差距的要建立个人差距弥合计划,按计划达到应急能力的要求。

在应急预案的培训方面,强调演练也是培训。演练的关注点:强调操作人员第一响应的重要性、优先启动现场固定的消防和应急设施。并且强调演练要总结――通过演练发现问题更为重要。

刘博图 石化园区应急管理新模式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QHSE部代表、惠州炼化分公司应急经理刘博图与大家探讨了石化园区应急管理新模式。刘博图介绍说,惠州大亚湾石化园区的应急队伍,由最初的政企联动,到企业互助,到企办政助和企需政办,再到政企合建,地企合作在提升企业应急能力的同时使石化园区整体应急能力也逐步提高。

在企业互助方面,园区企业专职救援队间签订了互助协议,解决了现场指挥混乱、信息传递不畅、应急设施接口不统一等问题,加强了彼此间沟通和协调。在资金补偿方面,设备和人员费用由提供救援的企业自行承担;可消耗的物资,如灭火泡沫等,则由事故企业向提供救援的企业进行补偿。

篇4

组织周密,指挥得当,各参战单位精心准备、密切配合方1案8范.文库4欢迎您采,这次炼化生产装置模拟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集,达到预期效果。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市安监局、炼化公司领导,对这次演练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各相关部门对演练方案进行认真研究部署。炼化公司为搞好这次演练进行了多次预演,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二是各相关部门、有关单位积极配合方1案8范.文库4欢迎您采,集、协调有序。市安监局、炼化公司、卫生局、环保局、气象局、公安局、交警支队,油田公司消防支队等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方1案8范.文库4欢迎您采,集,积极参与,使演练真正做到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为建立政府与企业应急联动机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胜利的经验。

三是方案科学、规范、适用。这次演练从实战角度动身,选择在炼化公司聚合物二厂丙烯腈罐区这一高危地点进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演练设计了启动预案、阀门堵漏、医疗救护、人员疏散、警戒与交通管制、消防灭火、地面清污、环境和气象监测等处置科目,方案设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救援队伍实战素质较高能打硬仗。演练中,各救援队伍、救援人员训练有素、基本功扎实、动作规范、处置灵活,具有较高的实战能力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不只是对—地区应急救援工作的检验,通过这次演练。而且也将是对全省平安生产应急救援工作的促进。市安监局、炼化公司及相关单位要对演练进行认真总结,尽快形成评估演讲。省平安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要将这次演练过程中的胜利经验及时向全省推广。

篇5

历时3年的建设,大亚湾应急管理创新试点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2014年9月,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建成投用。2015年4月15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惠州大亚湾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创新试点现场会上,对大亚湾化工园区应急管理创新试点建设经验进行了总结。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孙华山在会上指出:“目前,全国有大大小小的各类园区3 300余个,这些园区集中度高、经济总量大,是各地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但同时也是重特大事故的‘高发区’。加强园区应急管理是现实所需、职责所在。大亚湾化工园区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好经验,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孙华山强调,大亚湾化工园区应急管理创新试点达到预期目标,在园区建设规划、体制机制、资源整合、队伍建设、规章标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形成了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新模式。他要求,各地区要通过学习借鉴,理清管理思路,健全责任体系,加强统一管理,整合应急资源,强化应急力量,完善体系制度,真正形成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应急管理机制。

规划园区与创新制度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牵头成立了创新试点工作小组,通过组织前往国内外化工园区调研,举办研讨会、座谈会,最终孵化出以“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参与、共建共享”为原则,以“企办政助”模式、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保障能力建设为重点,科学化整合应急资源为途径的试点思路,确立了将大亚湾化工园区建立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示范区的目标。

为什么选中大亚湾化工园区作为试点呢?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协调部副主任周卓军在采访中说道:“大亚湾是一个正起步、发展中的化工园区。2011年,我们到大亚湾调研考察时发现,大亚湾化工园区没有专业的危化品救援队,只有普通的消防救援队。而其他比较成熟的化工园区,比如上海、宁波等,已有成型的危化品救援制度,与我们现在推行的‘企办政助’的模式并不相同。那些已经形成规模的管理模式,理念很难转变,因此很难再进行改造。而大亚湾化工园区还是一张白纸,更具有可塑性,一个新的应急管理模式更容易在这里‘生根’‘发芽’。”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大亚湾管委会”)连续多年组织资深专家对石化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掌握石化区存在的安全隐患,还编制了区域安全评估报告,对石化区的土地利用、整体布局、功能分区、区域风险等潜在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对现有危化品提出了应急处置措施。大亚湾管委会在国内率先制定了《石化区安全生产应急准备能力评估标准》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中长期规划》,明确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纳入园区管理总体规划,与园区开发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在体制机制方面,大亚湾管委会成立了石化区应急救援联动委员会,统一领导园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建立了石化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方面的问题;组建了石化区业主委员会和石化区专家咨询委员会,有效发挥政企之间专业资源共享互惠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园区企业与园区应急救援队伍、周边企业建立互救互助机制,共同参与园区应急联动,协同应战。

为提高园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软实力,试点工作以制度创新为切入点,先后印发了《石化区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准则》《应急物资装备储备管理制度》《危化品应急救援基地专业队管理办法》《危化品应急救援有偿服务暂行办法》等8个文件,填补了化工园区应急管理规章制度的空白。

建设应急基地

加强大亚湾化工园区应急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石化区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按照“统一规划、功能完善、配套适应”的要求,大亚湾管委会拓宽融资渠道,筹措近10亿元,完成了2个村庄的整体搬迁,推行石化区封闭管理,对消防管网进行了改扩建,加强了公共应急池、海陆消防站等21项应急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惠州基地,是创新试点工作的核心内容。基地由国家、省、市、区4级财政及驻园企业共同投入1.8亿元,经过1年多的紧张施工,于2014年9月建成投用。

基地还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可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应急指挥平台互联互通的石化区综合性集成化应急平台,既满足了基地日常应急管理、事故预防、值守监控、培训演练的需要,又实现了应急处置时的快速响应、科学决策、有序调度、远程会商和协调联动等功能要求。

整合应急资源

为全面提升石化区综合救援能力,大亚湾创造性整合了园区应急救援力量。国内第一支由安监系统主导,政企共建的专职危化品应急救援专业队在这里组建。目前已具备以危化品侦检、分析、堵漏、洗消、转输和专业灭火等为特长的应急处置能力。

大亚湾管委会同时组建了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应急志愿服务大队,并整合园区企业、科研院校的专业技术力量,建立了突发事故应急处置专家库,加上原有的1支公安现役消防大队,7支企业专职消防队,全区已形成以企业兼职队伍为基础、专职队伍为骨干、社会志愿者队伍为补充、实战型专家队伍为支撑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为实现战斗力的最大化,大亚湾管委会专门成立了石化消防指导中心,按照统一管理、统一训练、统一考核、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的“五统一”要求,对全区应急队伍实施联勤联训,各队伍的训练设施、师资教材,以及装备物资等资源,实现共享。不同队伍、不同领域的救援队伍在协同作战中,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出“1+1>2”的效应。

周卓军告诉记者:“危化品救援与一般消防救援不一样,需要非常强的专业知识。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危化品救援队就有很多40岁以上的危化品专家。而我们的公安消防队都是现役制,救援队员都是20岁左右的小伙子,两年就换一批,根本谈不上专业性。因此建立专业的危化品救援专职队伍是我国化工园区未来发展的一个思路。”

着眼重大事故救援处置需求,在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下,大亚湾购进了72 m和56 m举高喷射消防车、涡喷消防车、大流量泡沫抢险救援车等10辆国际先进的特种抢险救援车,一大批具有领先科技水平的事故救援侦检、破拆等救援装备也已配齐到位。全区现有各类消防车68辆,海上救援船舶27艘,应急救援装备6 200多件(套)。

对此,周卓军介绍:“当初园区内各家企业都配备了救援装备,时任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的李万春同志曾形象地说,都是‘手枪’,就是没有‘机关枪’。比如普通的泡沫消防车,每家都有1~2辆,但是一些先进的大型救援装备,比如高喷消防车,谁家都没有。一旦发生了如漳州‘4・6’芳烃二甲苯装置燃爆这样的大事故,再多的普通装备也应付不了。所以这次国家投入5 000多万元,为惠州基地配备了先进救援装备,保障了大事故的应急处置需求。”

“企办政助” 服务救援

大亚湾管委会坚持市场化为导向,积极探索应急救援有偿服务新模式,以“企办政助”模式组建了国内第一家以应急处置和应急培训为主要业务的实体企业――惠州大亚湾石化应急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行主体,依托危化救援基地,以立足大亚湾、服务粤东区、辐射华南地区为定位,为企业提供预防性检查、培训演练及应急救援等有偿服务。同时,借助危化救援基地和模拟化工实训场,以及区内大型企业配套的安全设施资源,面向全国,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业务,全力打造具有危化品行业领域特色的安全应急基地。

此外,大亚湾管委会积极扩大应急救援服务试点工作,并按照填平普及、差异配置、统一调度、资源共享的原则,通过以仓代储的方式创新推进园区物资储备市场化,确保在紧急状态下应急资源跨部门的协调调动,为应急救援现场快速提供物资、人才、技术保障。

篇6

一、安全生产应急机构和应急体系建设情况

按照《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项执法检查实施方案》(x安监发〔XX〕x号)统一安排,我局成立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市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综合管理工作。还组建了局长亲自挂帅的应急管理专项执法检查小组,小组成员由业务科室主管领导和科室人员组成。

二、救援队伍建设情况

我局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根据我市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基本建立了应急专家库和应急救援队伍:一是通过建立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在安全生产事故中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等方面的作用;二是针对全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形成了依托消防大队为主要力量的专业应急救援队。

三、预案编制、执行及演练情况

按照《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项执法检查实施方案》(x安监发〔XX〕9号),我局应急管理办公室对全市企业制订的应急预案进行了全面整理,对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审查和备案工作清理,截止5月10日,我市共检查企业44家,其中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10家、烟花爆竹批发企业2家、商贸企业30家。上述企业均完成了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备案工作。今年,我局按要求对各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演练工作进行了督查。截止目前,已有17家重点企业开展应急演练。通过举行应急演练,达到了锻炼队伍、提高技能、熟悉预案、教育宣传的目的。

四、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环境,更好的预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我局对全市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了普查和登记。普查登记危险化学品类重大危险源共14处,并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将危险源的管理情况及时上报至隐患排查治理“两化”系统,对重大危险源实行动态监管。目前,全市14处重大危险源均处于可控状态。

篇7

(一)基本原则。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结合,着力提高全区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度;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完善应急队伍,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应急队伍体系。

(二)工作目标。至年底,区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建成,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得到全面加强;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应急志愿服务进一步规范,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队伍体系,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全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为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全区应急队伍建设

(一)区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以区消防大队以主体,以其它专业救援队伍为依托,组建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主要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危险化学品事故、环境污染、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

(二)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综合性应急队伍建设。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要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基层警务人员、保安员、医务人员等具有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的作用,在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环境突发事件、等突发事件时发挥就近优势,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转移安置人员、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

(三)各类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在全面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建设专业应急队伍,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队伍的建设:区水利局(水务局)负责防汛抢险应急队伍、供排水应急队伍建设;区安监局负责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区卫生局负责医疗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区农业局负责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区环保局负责环境应急队伍建设;区交通运输局负责道路抢通和运输保障应急队伍建设;区气象局负责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区国土分局、区地震局负责地质地震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各支专业应急队伍的人数按照实际需要确定,名称为“区××专业应急(救援)队”。

区政府会同区人武部组建民兵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军地联合指挥机制。其他行业、有关部门也应结合实际,组建专业应急队伍。鼓励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志愿者应急队伍。

(四)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区政府建立由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以及综合管理等领域专家学者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的应急管理专家组,积极参与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对,提出对策建议。各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建立关领域的应急专家队伍。

(五)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建设。区政府及关部门组织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志愿者等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及时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协助做好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和调查评估等工作,参与隐患排查整改以及本地应急预案制订、应急处置和应急知识科普宣传。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单位和个人应立即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或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三、应急队伍工作职责

应急队伍要坚持“险时救援,平时防范”的工作方针,贯彻“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应急工作原则。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关部门有关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救援的规定;承担本单位和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指派的应急救援任务。

(二)全面掌握救援工作所涉及的各种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熟悉所担负任务区域内的环境、设施条件和应急物资储备等情况,熟练掌握应急知识、救援技能和使用救援工具及装备,组织和参加业务训练,定期进行演练。

(三)积极做好应急准备,维护和保养好应急救援装备、设备,及时补充更新救援器材和物资,确保其性能良好,满足应急救援需要。

(四)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本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领导机构和专项指挥机构的指令,迅速集结、快速反应,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安全有序、科学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

(五)处置突发事件后,应急队伍负责人应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实战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六)依法履行的其他职责。

四、强化应急队伍管理

(一)健全应急队伍管理机制。区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各类应急队伍的训练和业务指导。各主管部门负责做好应急队伍的日常教育、培训和管理。紧急状况下,应急队伍应按照区政府或应急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第一时间集结到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强化应急队伍日常管理,各组建单位应指定1名负责同志担任队长,明确联络人员,名单报区政府备案。

(二)加强应急队伍教育培训。各主管部门每年都要制定应急队伍培训和演练计划,通过邀请关专家、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应急人员,进行集中讲授和现场培训,开展关应急管理知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应急队伍素质。各级政府要依托现有的设施和条件,建立或确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采用实战演练、桌面推演、跨区联合演练等方式,积极开展多种应急队伍参加、多部门协同配合的综合性应急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能力。

(三)强化应急队伍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应急队伍内部管理的各项制度,如值班制度、学习制度、培训演练制度、内务管理制度、装备维护保养制度、安全保密制度,奖惩制度等,不断推进应急队伍的规范化建设。

五、落实应急队伍建设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是推进应急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要求,全力推进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引导、扶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

(二)建立保障机制。加大应急队伍经费保障力度,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有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工作经费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按照政府补助、组建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结合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的应急救援队伍经费渠道。要加强应急队伍装备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篇8

关键词 灭火救援 联合演练

一、紧扣任务设好灾情

从各地演练时的灾情设计看,普遍存在“规模偏小、曲度偏低”现象,锤炼队伍的复杂性不高,为演练先期埋下了“秀”的成分。为使演练贴近任务实际,在开展灭火救援演练的总体设计时,应紧扣消防部队能力需求,积极与有关力量沟通协调,搞好演练的顶层设计,科学设置演练课题和内容,切实提高演练效益,避免演练成“做秀”。

(一)依据预案设置好课题和内容。灭火救援预案是处置灾害事故的基本依据,其灾情设置、处置办法、力量部署、战术措施是否符合需要,演练是评估的有效手段。所以,演练课题和内容应根据地方政府救援总体预案和部队类型预案、个性预案予以科学设置,针对预案中任务,积极提出既合理又可行的意见,使课题和内容既注重对部队处置能力的检验,又突出与地方政府、公安机关,以及各救援力量之间的联合协调,以期达到最佳的演练效果。

(二)以战例为参考想定演练课题和内容。“练战结合,以练促战”是训练的核心要求,战例是检验训练与实战之间紧密度的最佳中介和基本标尺。以战例为参考,将实战中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在演练的规划设计中得到体现,在演练行动中加以磨合,才能真正做到把灾情描像、把行动搞实、把战法练活,使演练与实战紧密结合。如在处置地震倒塌演练上,可借鉴汶川地震救援中的得失设置演练内容。在反恐演练上,可以借鉴吸收日本东京“沙林”事件的成败得失,设置处置大规模恐怖袭击等演练内容。

(三)着眼职能拓展设置演练课题和内容。新《消防法》将抢险救援纳人到消防部队的法定勤务之中。同时,国务院又专门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把消防部队作为地方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加以建设,从而为消防部队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消防部队救援面临的新课题日益增多,灭火救援的演练就应当紧紧抓住事关应急救援中的重大问题,结合现有装备,立足辖区特点,认真设置演练课题和内容,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相关参与力量进行联合实地演练。

二、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

(一)注重指挥效能提高。联合演练动用的力量多且分属多家,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十分重要。因此,在组织联合演练时,应构建贴近实战的指挥关系,按照任务的实际需要,编成指挥机构。同时,在演练中,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消防部队内部应实行垂直指挥,统一导调参演部队行动,进一步理顺对上、平行和对下接口,有效协调各方面的处置力量,增强协调控制力,尤其要把握好处于重点方向的部队行动能力,注意发挥整体效能,增强联合指挥意识,确保演练情况与实际处置行动相一致。

(二)确保演练力量快速投放。灾害事故发生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确定灾害事发地,在迅速启动地方应急机制的基础上,各参与力量必须力争在最短时间内集结、开进和投放到位。各保障部门和专业保障力量要为救援队伍开进、投放,做好相关运输、后勤、物资等工作。消防部队在实施跨区域联合演练中,应按照“五个第一”的要求,组织部队进行全员额、全装备、全要素、全建制出动。重点要研究演练如何在复杂区域,与公安、交通等当地相关部门的联动联勤,确保部队顺利快速到位。演练中,尤其要将异地远程投送兵力和物资装备作为演练的重要课题,具体研究如何组织有关部门和力量搞好空地接转和道路保障,有效提高部队远程快速到位能力。这一点在汶川地震救援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突出战法这个研练重点。消防部队作为一支灭火救援的专业力量,在灭火救援联合演练中,要以提高“能力”为核心,区分对象、任务、环境等情况,重点研究解决关键问题的战法手段。如在建筑坍塌救援中,部队应紧密结合各自任务,加强战法研究,探寻有效的处置对策。同时,主动与地方有关部门研究解决社会可用资源的利用、调配等问题;针对核生化救援的实际,突出研究个人防护、侦查检测、洗消输转、堵漏措施、疏散转移等战法;针对大空间大跨度建筑火灾,突出研究内攻近战、外围轰击、攻放结合、疏散救人、倒塌搜救等战法;针对易燃易爆场所火灾,重点研练

侦查防护、冷却保护、稀释排毒、工艺配合等战法。

三、任务引领创新方法

(一)建立适应任务需求的组训形式。 灾害事故类型宽泛,个性差异,各政府部门和相关救援力量,都应当以“联合式”作战行动的需求为指导,注重警地力量的联动联勤,探索适合体制特点、兼顾共同需求的组训形式。(1)强化基础理论探讨。组织相关力量分析灾害事故特点和规律,明确联合救援行动的范围和要求,深入研究联合行动的组织领导、运行机制、指挥协同、力量调集与运用等重点难点问题,在理论上夯实联合演练的基础。(2)强化协同指挥训练。大规模灾害事故救援中,任务分工涉及多部门的协作。所以,在联合救援作战预案中,要搞好各相关救援力量的预案对接,依据预案,组织各方指挥员,重点对联合救援行动的指挥原则、力量编组、指挥方法、协同手段、行动程序、联合保障等内容进行研练,进一步理顺关系、提高联合行动的指挥效率。(3)强化专勤专项训练。针对灾害事故中不同专业处置力量和保障力量的任务和特点,围绕行动要素,有针对性地组织参演力量开展专项训练,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实地演练奠定坚实基础。(4)抓好联合演练。针对演练课题,组织相关部门和力量认真设置好演练内容,合理编设演练情况,不断完善联合处置的力量编成、指挥编组、行动保障体系,有效提高各方完成任务的能力。

(二)完善近似实战的基地化演练方式。多年来各总队训练基地初具规模,功能逐步完备,为开展近似实战的基地化模拟演练奠定了良好的条件。但从开展情况看,还存在着“走形式、简单化、走走秀”的现象,为“表演而练”、“为宣传而练”、“为领导而练”的比重较大,为“实战而练”、“为能力而练”的成分不够,演练效果不够明显。为有效发挥训练基地的作用,体现作战行动的难点重点,各地要在转变练兵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地化演练的新路径,丰富和完善演练的方式方法,提高演练成效。同时,继续采取模拟实战的方式,创设近似实战的练兵环境,按照不同类型灾害事故处置的进程和要求,组织参演力量开展全程演练,切实把各专业处置力量置于实战的氛围中,增加难度,练活战法,锤炼素质,提高能力。整个演练过程中,导调组要全程做好伴随评估,随时控制演练节奏,随机设计假设情况,以增强演练的时效性,提高指挥部谋划全局、把握进程和部队的实战处置能力。(三)创新联合演练的方法手段。除了要开展重点目标实地演练、基地化模拟演练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互联网和部队内部信息化建设成果,将网络和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延伸到基层和训练场,实现部局与总队、支队首长机关及基层部队视频音频互通的功能,并以此为平台,构建一个网上练兵的信息化系统。同时,利用卫星通信、微波传输系统将演练现场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在搞好信息化练兵平台的基础上,可结合各方的不同任务,确定演练课题,采取异地同步、一导多演的方式,打破单位之间的界限,突破地域区分,实现演练信息实时传输、演练现场全程监控、演练过程实时指导、演练效果综合评估、演练全程交流互动,达到一次演练、多家受益的目的,探索出一条依托网络组织演练的新路子。

四、理顺关系构建机制

(一)建立联合演练领导机制。近年来我国安徽、四川等地为增强部队“救大灾、抢大险”整体能力,制定了《跨区域灭火救援规定》,突出了政府应急机制建设,规范了多元化力量实施救援的联动联勤职责、内容和要求,为应对本地的突发灾害事故提供了保证。可见,依据国家《消防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建立消防联合演练领导机制是必要的、可行的。(1)要建立全局性的联合演练领导机制。根据职能分工,区分任务类别,组织灭火救援等课题的联合演练可由公安部消防局主导,成立由各相关力量共同参加的联合演练领导机构,负责对演练进行统筹和规划,顺畅联合演练领导关系。(2)建立区域性的联合演练领导机制。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各省(市、区)相关力量组建联合演练领导机构,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赋予的任务,具体承担本地区联合演练的组织和协调保障工作。(3)建立专项性的联合演练领导机制。结合大型活动、灾害事故,明确各方应承担的职责,组织协调有关力量开展专项演练。

(二)建立联合演练管理机制。(1)完善相关规范。认真总结梳理联合演练的经验做法,抓紧制定完

相应的政策规定,明确职责分工、组织实施方法等。(2)抓好任务统筹。围绕联合演练统筹各方训练任务,通过规范内容和方法,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训练部门管理职能,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加强工作协调、宏观监督和检查调控,促进各层次、各力量联合演练的有效落实。(3)定期联系协调。根据形势和演练任务,定期召开协商会议,集中分析研究形势,布置工作、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明确细则,及时协调处理有关联训联勤实施和保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三)建立联合演练保障机制。(1)发挥各自优势,统筹各类资源。消防部队按照整体规划、分层建设的要求,积极构建满足自身需要的训练保障配套体系。要充分发挥消防部队与地方有关部门联系紧密的优势,科学调配训练资源,形成消防部队与有关部门之间相互衔接、系统配套、开放共享、集约高效的训练保障体系,提高保障能力和效益。(2)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各救援力量相互融合的联保模式。建立强有力的社会化物资、经费、装备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利用部队和社会资源,实现集约化、精确化、实时化保障。

参考文献:

[1]朱力平.动态立体灭火救援圈[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7.

篇9

一、上半年总结评估

(一)基本情况

2013年上半年我街道未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无安全生产伤亡事故,无突发性食品安全事故,无消防安全事故。

1、安全生产和重大事故

2013年2月16日中信实业内一出租区域发生火灾事故,没有人员伤亡。为深刻吸取“2.16”开关厂火灾事故教训,街道安委会召集14个集中出租区域负责人、属地社区主任、安全员以及消防大队、两个派出所、城管、安监等部门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下发整治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牵头责任单位。同时,街道组织召开专项整治推进会。针对出租区重大消防隐患问题,安委办专门协调公安、消防等部门召开了现场协调会,推进整治落实,目前,各区域整改推进情况良好。

2、防汛工作

共发生居民受淹2起,分别是:5月16日16:45,桃源社区上蒋巷29至37号,共9户人家受淹。原因是进行轨道建设过程中,造成梁溪路北侧雨水管道堵塞。解决方法:轨道办孙经理组织区市政工程公司人员进行路面障碍物清理及管道清淤。目前已经清除路面障碍物并且已经摸清楚具体堵塞方位,等水位下降、管道压力减小后,组织人员下去进行管道清淤。5月16日17:30,荣巷社区荣巷东浜有6住户受淹。原因是城司进行荣巷老街改造时,老百姓住宅周围雨污管道没有与梁清路上的污水总管道线沟通。解决方法:①临时措施加两台2吋水泵进行排水。②城司承诺,下周将受淹住户雨污管道与梁清路上的污水总管道线沟通。

3、森林防火

共发生6起山林火灾,过火总面积为102平方米。其中3起事件的起因是在清明节期间上坟烧纸所致,另3起是上山吸烟乱扔烟头所致,6起事情均未有人员及财产损失。分析火灾原因主要还是上山人员防火意识不强,加之清明期间林间枯枝残叶较多,天气干燥极易引发山火。所以在清明节重要期间需要加强山林防火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民防火意识。

4、防疫

今春全国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农办召开疫情紧急排查会议,要求各社区重点针对农贸市场及活禽交易市场开展排查,重点排查家禽有无批量死亡、突发死亡、临床症状异常等情况。边检查、边登记,不漏过一个养殖场户、不遗留一个死角盲点,活禽填埋处理鸡75只、鸭5只。街道社区服务卫生中心成立防控领导小组、储备应急物资、开设发热门诊、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社区宣传等各项防控工作。禽流感事件发生至今,街道很好的完成了疫情排查、处理等一系列工作,街道范围内未发生一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

5、卫生应急

上半年辖区内某幼儿园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2起,某小学发生腮腺炎聚集性病例一起。荣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到以上传染病病例报告后,第一时间向中心领导、街道分管领导、卫生局相关部门汇报。迅速启动应急方案,组织医务人员对发病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学校及家庭的日常消毒、指导并督促学校卫生老师加强晨检,对患病学生采取居家隔离措施,要求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对发生腮腺炎的学校学生采取应急接种麻风腮疫苗,共免费为393名学生接种了麻风腮疫苗,起到了应急预防的效果。

(二)主要特点

1、强化领导,完善预案,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

我们在应急管理体制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三个结合”原则,即夯实基础工作与注重创新创特相结合,强化危机意识与提高处置能力相结合,加强日常管理与完善体制机制相结合的原则。一是健全机构。成立了街道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充实了街道突发事件处置指挥部和应急救援队伍,各社区、各单位均成立了相应的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小组,并在民兵巡防队的基础上建立了应急救援小组。二是完善应急预案。目前街道制定了《市区荣巷街道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个,专项应急预案10个,部门应急预案2个,社区总体应急预案8个。三是完善机制。建立社区、企业联动机制,形成沟通协作、密切配合、合作联动的工作合力。

2、强化投入,健全体系,应急管理基础进一步加强。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街道和社区配备必要的紧急救援避险物资和装备,是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一是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充实完善各种应急救援队伍人员,配齐装备,目前,全街道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救援人员共129人,应急咨询专家4人。二是抓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储备布局和方式,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全面推进社区储备体系建设,加强指导,提高街道整体应急保障水平。三是抓好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形成互联互通、覆盖辖区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

3、强化培训,广泛宣传,应急管理意识进一步深化。

应急管理责任重大、涉及面广,街道从增强应急队伍素质入手,着力提升全员应急管理意识和水平。一是致力于建设一支过硬的应急管理和处置队伍,积极开展各类应急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和水平,为应急预案的执行和应急处置打牢良好的基础。二是全面开展应急管理宣传,街道宣传科、妇联、团工委和各社区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在街道上下营造氛围,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应急知识,着力提高居民避险自救意识。

4、强化创新,有效整合,民防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

今年以来街道根据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的新形式,在上级的指导下,将民防工作和应急管理工作创新整合,不断开拓应急管理工作新途径。一是健全民防组织。在荣巷社区建立了社区民防工作站,实行机构兼设、人员兼职,由社区党委书记兼民防工作站站长,社居委主任兼副站长,下设组织疏散组、宣传教育组、维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消防救灾组等6个工作小组。二是细化工作职责。根据市、区下发的社区民防规范化建设工作标准,明确工作站主要职能是承担社区民防知识宣传和民防技能培训,制定民防应急救援方案,负责人防设施维护,建立应急救援分队,战时负责社区人员防空疏散工作。三是配置专用器材。根据上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器材室,添置了指挥通信、消防、卫生、供电、供水等应急器材,明确专人负责。同时,为部分居民配备民防应急包,组织志愿者对居民进行器材使用培训。四是完善工作制度。根据实际,制定了民防工作计划制度、宣传教育制度、训练演练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和装备管理使用制度,将社区民防工作与应急管理工作有机结合。

5、强化责任,突出重点,应急管理措施进一步落实。

应急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街道立足自身特点,着力抓好责任落实、应急演练、信息预防等工作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一是落实责任,确保应急管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实行统一调度、责任分解的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各社区、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在集中力量突出抓好重点隐患治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同时,将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人,做到既分工又协作。二是经常性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形成“统一指挥、反映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运作机制,通过开展演练,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预案的内容和操作步骤。针对街道是森林火灾的多发区域,重点开展了《荣巷街道森林火灾应急专项预案》的演练,近年来街道范围内发生森林火警多起,但过火面积一般都在300平方米以下,可以说是预案的演练和完善起到了关键作用。三是注重预防,及时搜集和上报信息,扎实抓好值班备勤。各社区信息员充分发挥作用,及时发现各类突发事件苗头,定期组织隐患排查,严格按照值班巡查制度落实轮流值班和重点时期、重点部位巡查。

(三)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今年以来,街道应急工作总体形势平稳,无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重大事故发生。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资金压力大。主要体现在各类设施到位和物资储备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二是护林防火任务繁重。火源管理难度大。起火原因主要是由游客吸烟、故意纵火、上坟祭扫、军队打靶、夜间用火等。而我街道森林面积大,开放景点多,客流量大,山间枯枝残叶清理不到位,一遇火种变如干柴烈火,难以控制。同时散坟、私坟周围杂草丛生也加大了火灾隐患。

三是人员配备不到位。护林员队伍年龄偏高。现在虽然有一支定编39人的护林员队伍,但是人员普遍年龄较高,最大的近65岁高龄,这些年老的同志在实际护林中很难起到主动、积极的作用。

四是“厂中厂”难以预防。企业自主租给其他企业,但是不会上报,造成信息不对称,街道很难及时检查、整治到位。

五是要加强宣传。营造各方联动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使得各部门进一步中式应急管理工作。

(四)主要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资金投入。建强硬件设施和加大物资储备。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配足应急队伍,提升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

三是继续完善预案。进一步细化各项预案,完善各项政策机制。

四是加强责任考核。加强考核,调动各方工作积极性。

五是加强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和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契机,督促各社区、工业园区组织开展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按计划开展企业法人和安全员的培训工作,进一步增强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自觉性、有效性。

六是加大检查力度。加强组织开展集中整治,切实指导和督促企业搞好自查自改工作,街道、社区两级增大执法检查和抽查频次,重点抽查安全生产重点企业、场所和零隐患单位。

七是积极开展打非治违。以食品、消防、特种设备安全和危化品经营为重点,采取联合执法的形式,依法打击和取缔无证无照生产经营行为。

篇10

汛期即将来临,为了加强现场组织管理,认真落实抢险准备工作,以对付突发性自然灾害事故的发生,特根据休息xx社区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组织了一次演练。

时间:2021年5月15日上午

地点:XXXXX社区文化广场

出席人员:XX社区两委成员、应急救援队员、退役军人

一、宣布防汛防台风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1、组织机构及职责

由后营社区成立应急响应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及协调工作。

组长:

成员:

2、预案演练假设:假设今接强台风警报,预计将于中午至明天中午影响我市,由于昨晚狂风大暴雨造成我社区大面积积水,积水达到10公分左右,并考虑到社区商铺和地下室的安全性,现急需数台应急水泵和组织人员进行撤离,请救援人员进行抢险、撤离工作。启动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指挥调配应急水泵,组织受灾人员撤离组并织抢险工作。

4、险情排除及演练结束后,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并指挥人员对现场进行清扫。

具体分工如下:

l、XXX任务是了解掌握险情,组织现场抢救指挥。

2、XXX任务是根据指挥组指令,及时布置现场抢险,保持与街道防台、防汛部门、应急救援主管部门的沟通。

3、XXX任务是维护现场秩序、做好周围人员的问讯记录、保持与当地上级部门的沟通。

4、XXX负责妥善处理好善后工作,按职能归口负责保持与街道相关部门保持联系。

二、演练目标:

1、检验指挥小组成员及应急救援人员明确各自防汛防台风的职责以及对应急预案掌握情况。

2、检验防汛防台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及操作性。

三、防台风防汛事故应急要求

l、现场人员应立即上报社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

2、现场下水道疏通。

3、居民小区、社区内平房危房的后勤生活保障、救护。

4、辖区内居民小区的电力电线的检查与检修。

5、各小区内各部位配电箱、高空照明灯及架空线路的检查、加固及抢修。

6、如遇人员受伤,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与医院联系或拨打“110、119”救助,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及本社区的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事故调查报告,并上报街道及有关上级机关。

四、演练情况及组织活动

XXXX后营市民安全教育活动记录

主题:XX社区消防防汛防台风应急知识学习

参加(人)单位

社区两委成员、退役军人、社区居民

参与人数

16人

活 动 内 容

5月15日,XX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XX同志组织召开了防汛防台风宣讲活动会议。为全面完善应对防汛防台风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宣讲的主要内容是台风来的前、中、后的注意事项应急措施以及如何提高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XXXX社区安全教育活动记录

主题:XX社区防汛防台风应急演练活动

参加(人)单位

退役军人、应急救援队员、社区居民

参与人数

30人

活 动 内 容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防汛防台风应对能力,提高人员紧急疏散工作效率,增强广大居民防台风安全意识,5月15日上午,XX社区开展防汛防台风演练。防汛防台风不仅需要有一定的人员投入,物资投入做保障,而且要有充分的组织管理做后盾,要维护社区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把防汛防台风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成立防汛防台风领导小组,建立24小时抢险值班室。如遇闲情,各部人员要立即按照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进行处置。演习中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及各自的职责,确保行动的及时性。

五、演练总结:

通过本次防汛防台风的应急演练,使我社区应急救援人员明确了自己在发生突况下应如何应对,也让我们对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演练有了一定的认识,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以后各种突发事件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此次演练,可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应对突发强台风大暴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分析这次演练的经验和不足,我们认为首先要加强社区工作人员自身的认识,只有自身认识提高,才能提高团队意识确保在突况发生的时候不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