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05:30: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科技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科技论文

篇1

(一)用人单位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

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首先要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要满足企业的要求。现代企业在选人用人上,不仅强调入职员工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显性素质,更重视正直、诚信、忠实、敬业等隐性素质。可以说只有拥有相当数量的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人才,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提升竞争力,求得生存和发展。

(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是改革创新的需要

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院校的声誉,影响院校的招生和培养计划,关乎院校的生存发展。作为高职院校,改革职业指导模式,创新职业指导工作方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根本方法和手段就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其竞争力。只有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合格学生,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学生自身内在的需要

学生毕业后能否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立足、生存、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其自身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正所谓适者生存。通过学习、就业来改变自身命运和改善家庭状况是高职生最重要的人生诉求。高职学校往往是他们走向社会的最后训练基地。

二、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北京市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是国家首批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单位,多年来,为北京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学校汽车工程学院依托和服务于北京汽车产业链,职业指导工作紧紧围绕企业文化精髓及发展趋势,尤其关注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逐步形成了一套体系完善、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一)职业素质培养以用人单位满意为标准

职业素质培养包括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教育与培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近年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围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创新职业指导工作,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上力求突破,进行了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积极围绕“校企融合,深度合作”的办学理念,在与众多知名企业的“校企合作实验班”“、订单班”的建设过程中,拓宽职业指导工作领域,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形成了奔驰试验班的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实践特色。学院与企业就学院的发展规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习教学、教学评价、研究开发、招生就业、学生管理等多环节开展了深度合作。2012年9月,在政府支持下,戴姆勒中国学院在学校成立。

(二)强化学生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诚信与敬业是从业者最基本的品质要求。结合学院“为北京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牢牢把握“汽车职业人”素质教育理念,将诚信与敬业意识养成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

第一,以渐进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塑造“汽车职业人”。

从学生入学开始,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专业构建系统、科学、可操作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做到全方位、全程化。在一年级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请企业专家、培训师讲授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礼仪等课程,将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和标准做为校企合作班学生思想政治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守时就是诚信、学习就是敬业”的理念,把企业文化与学校教育要求融入学生各学期的养成教育计划之中。

第二,以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提升“汽车职业人”。

使教育培养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社会进行专业调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企业员工规范的生产动作、职业化的微笑、严谨的工作态度、统一标准的着装、码放有序的工具、干净整洁的工作台,甚至吃完饭后自觉收拾好的餐桌,让学生从中体会什么是职业行为,如何养成职业习惯,怎样树立职业意识。组织丰富的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注重个性化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了“汽车拆装与调试”、“装焊机器人编程与控制”、“一升油节能车研发”等小组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北京市和全国技能大赛,对培养学生的汽车情结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也使得职业指导工作丰富、有趣,易于学生接受。

第三,以严谨的法制法规和企业制度规范“汽车职业人”。

把企业的规章制度与学校的校规校纪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各具特色的班规班约,将规范的员工勤记要求做为对学生行为养成考核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加强职业行为规范训练,实施职业规范管理教育。在教学、管理、实训等过程中引入企业车间的工作流程,明确考核操作标准,使职业标准意识深入人心,培养学生养成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办事的职业习惯。

第四,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陶冶“汽车职业人”。

学校注意吸纳企业的核心价值,与学校文化有机结合,将学生的思想教育也融入企业实习、实践中,切实做到“企业文化进班级,思想教育进车间”。分阶段开展团队合作、守时守信、质量第一、责任意识等主题文化活动,让学生了解企业、行业与职业,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育良好的、特色鲜明的职业文化氛围。

三、结语

篇2

1.2整合现有农技服务资源

提中技术支撑农业科技服务网将传统农技服务与互联网手段融合,采用O2O的方式开展农技服务的推广和派送,可以实现跨地域、及时性的信息沟通。一方面对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等已有农技服务资源的整合优化,建立分类专家信息库,,以网上查询预约的方式进行服务,方便有需求的用户与专家进行线上交流和线下对接;另一方面,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提供种植、养殖、育种等方面的免费远程视频培训,延伸了线下培训的广度,释放了各类培训资源的潜在效力;此外,针对手机移动终端的普及,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农资农情的实时推送和在线交流互动。

1.3完善电子商务平台

提后销售服务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在注重传统农技服务的同时,依托建立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打通从生产到销售的服务链条,解决农产品产后销售“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在电子商务领域,主要推出面向批发的大宗交易市场,面向高端消费群体的绿色商城和一村一品土特产商城等。在大宗商品交易方面,与杨凌区合作建设了电子商务平台———中国杨凌农交所,以带动苹果、大枣、猕猴桃等陕西特色农产品及其苗木的销售;针对当前高端群体的健康管理需求,将陕西及周边地区获得绿色有机认证的农产品集中起来,形成绿色商城,并进一步细化开发了“一村一品”系列特产,以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

2“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的运行模式分析

2.1集成农业服务资源

构建完整服务体系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通过整合农技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资采购流通等方面的服务资源,为用户提供集成化、多元化的创新服务。一是整合已有的农技服务资源,针对专家大院、农业科技特派员、12396农业服务热线、农业合作社等农技服务体系相对独立运行、分散服务现状,平台对这些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和分类集成,并通过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方式,加强各服务体系的衔接,提高了服务效率。二是整合各类农业创新成果,通过免费申报、在线测评、入围的方式,建立陕西省农业科技成果目录,并通过市场点评形成人气榜单和热评榜单。在平台的专业推动下,进一步实施优质农业科技成果的采购流通和转移转化。三是整合优质农资农检资源。与农资检测、农资连锁机构等市场化企业进行合作,提供优质的农资检验、供应、配送等服务,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2.2构建产前、产中、产后的闭环服务

陕西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网的建立,旨在进一步深化原有服务体系的功能,以O2O的服务模式,加大对产后流通销售的服务,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服务。在技术服务方面,通过对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培训等资源的整合集成,形成专家人才、科技成果等各类信息资源库,方便用户检索、分享和有效对接。如在线专家大院涵盖多个行业领域的专家、教授,用户借助网络或手机可即时进行咨询和联系;而免费远程培训视频有大量的种植、养殖方面的内容,且实时进行更新,个体用户在家便可免费学习,也可以村、合作社为单位组织学习,既方便,又高效。在电子商务方面,基于目前陕西农业投入产出失衡、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的现状,在完善农资采购渠道、降低农业投入成本的同时,应注重对产后市场销售的开拓。因此,平台搭建起O2O的电子商务模式,为农业开拓新的营销途径,形成农户从农资选择、采购到农产品销售的全程网络服务。既方便了农户与上下游企业的直接联系,也为双方创造了更多的机会。针对许多农户对电子商务不熟悉的情况,平合中国互联网协会电子商务委员会联合打造培训课程,采用目前最有效的实战项目模拟训练形式,进行全省巡回培训,帮助涉农企业级农户提高“触网”意愿和能力。此外,结合地域农产品的特点,分别推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绿色商城和一村一品土特产商城,并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推广宣传活动。

2.3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信息交互服务

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采用了先进的云推广模型。平台引入百度、谷歌、360搜索、搜狗、搜搜等各大搜索引擎资源,并通过与阿里巴巴、慧聪网等专业的电子商务门户网站互联互通,使普通农户的产品信息可以及时传递到全国各地。优质的农产品会吸引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来洽谈和采购,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同时,平台通过建立农户需求信息库,对农户的各类需求进行分类搜集和整理,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农技人员的技术优势,以互联网与移动终端相结合方式,免费为广大农民朋友农业科技方面的政策法规、新闻快讯、市场供求、农事气象、防汛减灾等方面的信息,满足农民对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农产品产供销等信息需求。目前,该平台受众包括各村负责人、科技示范户、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农业科技示范园负责人等各类受益群体。

3“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的效果极其反思据调查

“陕西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网”目前已覆盖省内55个地区性网站,手机微信推送服务已覆盖900多家涉农企业,收录农业技术培训视频2700部,年阅读量超过30万次;已有245项科技成果被收入陕西农业科技成果目录。为涉农企业和农户提供农业电子商务巡回培训53场次,涉及17个区县,带动网络批发苹果3000多吨、大枣23吨、猕猴桃苗木订单27万多株。由此可见,该平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不俗的效果。但从当前O2O专业运营的发展趋势来看,陕西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网的平台建设和运行模式均处于探索阶段,仍有许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3.1发挥政策引导,不能依赖政府主导

目前农业服务体系主要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由于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是基础工程,“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不可或缺。在市场力量解决不了的、需要统筹的,我们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但从平台本身运行来讲,应该在政策引导下充分确立市场主导的作用。因为采用O2O的互联网模式,就要以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来进行资源配置,以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涉农企业和农户进驻平台来交易,着力实现功能服务的专业化和平台建设的品牌化。这就要求平台从前期的政策引导逐步过渡到市场主导、市场化运作阶段,如果过度依靠行政权力的强大指挥作用,容易产生对政府部门的长久依赖,不利于平台的可持续成长。

3.2引入市场化主体来参与服务平台的建设

目前,陕西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网的运作主要依赖于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等政府相关机构的技术和力量,从运作机制和运作能力来讲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从未来发展来看,强化市场的主导地位,形成有利于发展的运营机制至关重要。这就有必要引入农资农技、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市场化企业参与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发挥企业在拓展客户规模、在线支付清算、精准客户匹配等方面的优势。这样更有利于平台以市场规律开展服务,真正实现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科技资源与市场资源相衔接,提升平台服务农户和涉农企业的能力。同时,在引入市场化主体时,特别要“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树立服务意识,对整个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指导和监控”,打造一批具有实力的农资农产品旗舰店,带动整个平台的服务,提升平台在行业的影响力。

3.3运用互联网思维深化服务能力

对陕西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网的运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虽形成农科资讯、全程服务、互动分享三大主体服务体系,整合了农技服务、科技成果、农资农产品等方面的服务资源,但仍处于简单粗放的初级阶段。从网站整体架构和内容来看,信息的内容较多,市场交易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实现;在O2O线上线下对接方面,内容繁杂、板块重复建设,缺乏科学有机的规划。

4总结

篇3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框架还是以所选教材为基础,但在具体内容上应当以让学生认识该课程的用途与重要性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紧扣行业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首先,注意开好头,要重视绪论课的教学,如在介绍“1.3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时应将重点侧重到交通运输和电子这一领域中,重点介绍电力电子技术在汽车与轨道车辆上的应用。针对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可举例介绍车辆能源系统的“骨架结构”,如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能量系统的基本结构图与基本工作原理;针对城市轨道车辆专业学生介绍地铁车辆的电源系统结构图等等,紧紧抓住行业应用为起始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另外针对电子装置用电源可从大家时刻不离身的手机充电器说起,让学生认识到电力电子技术无处不在,实用性很强,提高学生积极性。其次,随着课程内容教学的深入,应继续围绕专业行业应用,将原来的“骨架结构”补充上“血肉”,即实际具体电路,进行内容的丰富。如介绍DC/DC变换时,可以将原先介绍的地铁车辆电源系统中DC/DC的变流电路具体化,在知识认知的体系结构中进一步具体化,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最后为提高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关注度,提高学生资料收集与自学能力,一方面对部分内容调整为课后自学内容,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条件完成学习,如器件中IGCT、功率集成电路、脉宽调节电路等的相关内容将由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并选择部分主题由学生在课堂上给大家进行介绍,提高学习的相关性。另外一方面提供一些已经完成的电源板,让有兴趣的同学进行实际调试,在实践中体会电能的变换与控制,实现“自主行走”。这些同学能在今后相关的实践设计中有较好的基础,且能帮助并带动其他同学提高实践能力。

2“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改革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应用性强,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课程开设了6个学时的实验,对学生来说实践时间较少。因此率先在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专业方向开设了“汽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课题,时间为一周,精选了“太阳能电动车SPWM控制逆变电路设计”、“车载逆变电源—推挽式直流变换电路设计”、“车载逆变电源—工频逆变电路设计”等设计课题,要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充分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以及应用设计,要求学生“脚踏实地”进行电路方案论证比较,完成电力电子电路的参数计算、器件的选型、绘制电路原理图等过程,掌握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并能够掌握电力电子器件常用的驱动电路设计,合理设计保护电路。同时对于电路原理图要求采用EDA(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软件进行绘图,将学生所学的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EDA技术等几门课程在汽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进行融合,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对multisim实践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指导其采用仿真手段(Matlab或者Multisim)进行仿真实习,论证设计结果。通过紧张而充实的课程设计,大部分的同学对电力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所学的相关课程进行贯通融合,充分了解所学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了对自身所学专业知识架构的认识,能够熟练利用相关课程、相关技术手段进行电路设计,实现在专业知识架构中的“自由天地”。

3总结

篇4

一、教学体系改革

修改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缩减“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授课学时,由64学时改为48学时。在教学内容上要紧跟科技发展,结合实际工作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保证基础知识讲透彻,减少冗余知识点,摒弃陈旧内容,增加前沿科技,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学习。对本科生教学要注重基本电路原理分析,将简单器件的原理解释清楚。将该课程分解为“数字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两门课,增加实验课时,增加对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开放实验室,建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室自主学习。

二、教学方法改革

1.探究式教学

在理论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增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首先由老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采用新方法解决问题。例如,由具有逻辑相邻性的最小项相加可以合并为一项,并消去一个不同因子,启发学生是否可以利用图形的方式,使逻辑相邻的最小项在几何位置上也相邻,由此引出卡诺图化简。在CMOS门电路讲解中,可以由普通CMOS反相器输出端直接连接引起的短路问题,引出OD门来解决输出端线与的功能。

2.计算机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CAI)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大大丰富课程的内容、增强其理解性。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对PPT进行全面改进,增加电路板、集成芯片等实物照片,对复杂的工作原理和物理现象增加动画演示。在传统PPT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对电路工作过程进行模拟仿真。该软件提供了一个丰富强大的元件库及虚拟仪器,可对复杂的电路原理图进行仿真分析。例如,教学过程中,理论分析之后,用该软件对CMOS和TTL门电路进行仿真,通过仿真软件可以测量出门电路各部分原件的电压、电流值,与理论分析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CMOS和TTL门电路的基本原理。受到实验设备、经费、课时等条件的影响,理论知识有很大一部分不能在实验课当中得到验证,因此借助Multisim软件对数字电路进行仿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改革

1.实验教学

实验是工科类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适当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验教学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其实验过程只是机械的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步骤进行操作,而并不思考其原理,也不会通过理论分析来判断实验结果的正误。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如下改进:首先要求进行实验预习,提前复习相关理论课程,并通过分析得出实验内容的理论数据。其次在实验之前对实验原理进行讲解,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最后在实验结束后进行总结,将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对比并分析误差原因。

2课程设计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完成《数字电子技术》、《Multisim仿真分析》《DXP电路设计》等课程之后,独立完成一个电路系统的设计,例如多路抢答器、电子闹钟的设计等。以往的选题由教师决定,导致部分学生对指定选题没有兴趣,设计积极性不高。我们做了如下改进,由教师对已有固定选题进行难易评估,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选择不同难易程度的题目,对于创新性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自主选择题目,由教师对其复杂程度进行控制。选题完成之后,要求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确定设计方案,并通过Multisim对电路进行仿真,仿真实现之后,通过DXP绘制电路PCB,完成电路板的制作,最后对电路进行安装和调试,以达到设计要求。

四、考核方式改革

将课程总考核成绩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占30%、期中考试占10%、期末考试占60%。其中平时成绩分为到课率、作业、课堂提问、课堂笔记几部分。增加平时成绩比重,并细化平时成绩考核内容,更有利用督促学生重视日常学习。传统闭卷考试形式,学生需要识记内容较多、负担较大,很多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应付考点,而开卷考试又不适合主干课程的考试。因此我们创新式的改变传统期末考试形式,采用半开卷考试方式。提前要求学生在复习时对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并总结在一张A4纸上,期末考试时允许且仅允许携带该一张A4纸。通过自己完整的归纳总结一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在不知不加深了记忆。这种方式在近几次的期末考试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既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也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五、结束语

科技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工程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课程改革中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水平,才能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教学中逐步引入双语教学,引导学生查阅外文文献资料,与国际接轨。此外,对电子技术兴趣较为浓厚的学生,要组织他们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总之,只有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作者:郑丽媛 李如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机电学院 河南科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任希,侯建军,李赵红,路勇,曾涛.研究性教学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08

[2]赵航.“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4

[3]陆冰,魏芸,闾燕,张琛.“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08

篇5

气垫船又叫“腾空船”,是一种利用空气的支撑力升离水面的船。这种船一出现立即受到全世界造船界的关注。

老师在三天前也叫我们制作气垫船,我兴致勃勃地拿出了制作气垫船的材料:光碟、101胶水、气球、瓶盖、吸管,开始准备做气垫船了。我一开始不会做,可是我们班的同学有很多都做好了,于是我决定试一试。

我班的同学做的样子都一样,可为什么有的跑远,有的跑近,有的跑快,还有的跑慢呢?我就一边思考着这些问题,一边开始操作,可是一开始不大顺利,连瓶盖都粘不到光碟上,我就请妈妈帮忙。瓶盖终于粘好了,刚好粘在光碟的正中央,我看起来很满意。下一步工作是用针把瓶盖钻一个小洞,可是我不会用力,一下子把手都扎破了,但是我忍着疼痛继续干下去,小洞终于扎好了。然后我把气球放在上面,大功终于告成了,虽然样子不是太好看,但是我现在兴奋不已,因为这是我自己完成的手工制作。接下来我很紧张,因为要开始试了,能否成功呢?不管怎么说还是试一试吧!我就用吸管向瓶盖眼里吹气,然后把吸管拿开,把它放在桌面上,一松手,气垫船跑起来了,终于成功了,我的气垫船虽不及真正的气垫船,但是,它也是形式上的气垫船,所以我很自豪。

通过这一次气垫船的科技小制作,我更加喜欢上了科学,所以我以后要加倍的努力学习,将来的一个成功的科学家。

篇6

第一,就网络的特点来看,首先大量的广泛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得,然后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人们对所需要信息的快速浏览。人们可以利用电子邮箱等相关途径,来无拘无束的传达自己的意见看法,从而实现人们之间的交流达到互动和反馈的作用,最后可以打破地域上的界限,让人们实现没有任何距离的交谈。其次,网络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共享性,能够让海量的的网络信息实现传输、存储和共享的特点。最后,网络和传统的报纸、杂志等信息传播载体相比,网络上的信息传播的更为迅速,同时也具有很好地时效性,信息的与事情发生的时间几乎没有很大的误差,也可以说是同时进行的,而且网络也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很多纸张,近而节省了很多成本费用,也实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

第二,就网络的应用优势来看,网络可以对信息进行调理和整理,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对信息进行综合的处理,网络的信息传播不仅只是文字和图片还可以通过视频和音乐的方式等进行传播,让信息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浏览者可以全方位的更加清楚的理解网络上所传播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的了解相关的其他信息。目前网络技术发展越来越好,用户也可以一边浏览一边下载相关信息,非常方便,大大节省了下载所花费的时间,使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完成自己要做的事。综上所述,网络信息可以来自任何地方,而且传播的方式是也是多样性的,广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和反馈相关信息。并且由于数字电子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使得信息在网络上的互动交流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了。

二、数字电子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意义

第一,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信号的数字通信,而且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很好,没有其他声音的干扰,除此之外它的储存和交换都是相当的方便和快捷,因此可以大大减小设备的占地空间并让设备变得更加集成,比较宽的信道频带可以进一步促使综合数字网的构成。然而就数字信号来看,计算机使用的是二进制而数字信号也是使用二进制所以这是二者之间的一个相同点,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其实是一样地,并且这个相同点也同时让计算机和数字信号的联网变得更加紧密,让计算机对数字信号的储存、交换和处理等步骤变得更加便捷,近而让通信网管理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进一步靠近。

第二,因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很好,所以比较适合传输距离较长和质量较好的信息,还可以用数字交换来进行相应的处理,然后让信号在网络信息的加密方面可以更加有效和更加的便捷,这是因为有简单的数学逻辑运算,可以对加密和解密进行比较简单的整理。在数字电路的应用上数字电子技术有很广泛的优势性,比如相对较低的功率和相对较小的体积,让网络设备的形成可以更加容易的原因就是由于有越来越多的集成电路的进入使用。目前在应用科学中被应用最多的就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了,其他方面的应用还只是占有较小的地位。而且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方式都受到了网络的很大改变,让人们愈来愈依靠网络,几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它。信息处理的速度大大加快和海量信息及时并且更加快捷的传播到用户那里等进步,都和数字电子在网络中的应用是分不开的。

三、网络中数字电子的应用表现

数字电子技术是进行集成物件和电路的应用以及重要意义的相关研究、进行对芯片各个功能方面的集成以及进行对逻辑门电路和时序电路组合的研究分析和设计的一门学科。想要实现设计集成芯片和电路组合的想法以及对各种电路和集成元件的研究和分析就离不开数字电子技术。由于现在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所以在信号的处理的方面上让数字电子技术突显的很是强势。数字电子技术也同时丰富了网络的内容,所以把数字电子技术应用到网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并且很实际的作用,所以这双方是互利互惠的关系。数字电子技术能够很好地利用适当的比例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信号,然后利用数字电路对这些数字信号进行相应的整理,最后向外传播出所需要信息转换成的模拟信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数字电路对信号处理的强势,并且让网络信息的传达速度和效果得到了相当显著的提升。编码、量化和抽样是信息数字化处理的三种方式,首先编码是根据相应的定律对已经量化的值进行二进制的表现然后将单值的信号流转换成多值的信号流,其次量化是将原本不间断的幅度值通过适当限度的幅度转变成类似的,让模拟信号不间断的程度被有一定不连续的离散值换掉,最后抽样则是把原本拥有不间断的信号转换成信号样值序列,并且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的,然后在这段时间里进行离散模拟信号。

想要让网络信息的发展速度得到显著的提高就离不开数字电子技术的参与,我们把数字信号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的方式叫做数字通信。数字通信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信息传输的速度,而且信息传输的容量也得到了显著的加大,还形成了高速信息电子网络即一个较为系统的网络体系。

四、结论

篇7

1.1提高了国际贸易交易各环节的效率电子商务是一种以电子数据交换和互联网交易为主的全新贸易运作方式。它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整合为一体,突破了空间距离,缩短了信息交流的时间,有效解除了交易的时空限制,使生产和交易更为便捷,同时降低了物流、信息及资金的运行成本,是对传统贸易方式的一次彻底的变革。传统国际贸易中的经销、和寄售业务大大减少,中间商成本大幅降低,直接贸易成为重要贸易方式。电子商务的多种优势为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创造了机会。同时,使用电子商务可以更有效地服务客户,增加了新的贸易机会,使国际贸易收益有所增加。电子商务推动了生产者、消费者和监管者的变革。国际贸易的“无纸化”发展,使生产者、消费者直接通过网络平台交易,效率大幅提高。同时,促使政府改变对国际贸易的监管方式。在进出口通关、出口退税、外汇核销、申领发放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出口商品配额招标和进出口海关统计等方面实现了电子化,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政府监管部门“贸自通”平台的开通,将税务、外汇、海关、商检和银行等部门与外贸公司联系起来,实现了对国际贸易的动态监管。

1.2促进了国际贸易经营主体变化随着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广泛应用,大量电子虚拟企业不断涌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将单个外贸公司联合形成合作体———电子虚拟公司,它们分工细化、优势互补、利益资源共享,可以完成单个外贸公司无法实现的综合功能。这种虚拟经营的方式揭开了新形势下公司运营方式变革的序幕。这些公司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来寻找资源和合作对象,使得这些公司能更加适应多变的竞争环境以及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电子商务简化了国际贸易的流程,降低了从事国际贸易的门槛,为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使国际贸易经营主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主体,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体制下,受进出口经营权限制,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贸易的经营主体,中小企业只能位居其后的状况,众多中小型民营外贸公司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直接参与国际贸易,促使国际贸易的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发展。传统国际贸易体制下贸易中介机构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使中介型外贸公司大量减少。电子商务环境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接触,对中介型外贸公司的主体地位造成了冲击,而新型中间商“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涌现,为国际电子商务的普及创造了条件。

1.3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国际分工全球化、虚拟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国际分工的基础从物质资源转向信息资源,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实现了帕累托改进。世界市场成为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虚拟全球电子市场。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新变化引起了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国际货物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商品由工业制成品转向信息产品;服务贸易不断发展,尤其是包括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和法律服务等在内的国际信息服务贸易迅猛发展;国际技术贸易向知识密集型和信息密集型方向发展,信息技术贸易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各国引进技术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总之,电子商务使国际贸易呈现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三分天下、齐头并进的格局。

2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2.1加剧了国际贸易中的“马太效应”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有赖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以及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在电子商务竞争中占据了先机。发展中国家的电子商务发展进程落后于发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的门槛,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对等的地位。此外全球电子商务统一的框架、协议或标准已由发达国家制定,他们在新的国际贸易竞争中抢占了制高点,很容易利用电子商务构筑新的贸易壁垒,加剧了国际贸易中的“马太效应”。

2.2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存在安全隐患

(1)电子商务这种新兴的贸易手段和活动,目前还没有成熟完善的法律和规范,导致在电子商务的活动中缺乏完善的法律保护,这让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存在很多的法律空子。电子商务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包括在电子商务过程中的资金、流通、物流等相关问题。

(2)电子商务是一种虚拟的商务活动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买卖双方的信誉程度。在电子商务交易中,有关电子付款、电子版权管理系统等相关标准的缺失,使电子商务在交易中还存在着被欺骗和被网络盗取等问题。

2.3造成国际贸易中税款流失与传统贸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企业国际避税提供了便利。由于贸易双方的经营地点、国籍、收入来源地和课税对象不易确定,增大了税务机关获取税收证据的难度,也难以确定国际税收管辖权,易造成国际间的税收冲突,国际避税、骗取出口退税的现象时有发生。税收征管手段的改进明显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出现了税收征管的缺位,导致应征的税款大量流失。税款的流失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尽管世界各国已经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但真正解决贸易电子化产生的税款流失问题却非常困难。它不仅有赖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海关、外汇管理和银行等部门无缝衔接,还要加强国际间税收立法、征管和稽查等方面的合作,难度可想而知。

2.4对策

(1)完善立法,健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电子商务、交易规则、电子交易、电子合同的订立、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立法。积极参与国际性的电子商务交流,接轨国际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同时加强对国内外相关违法案例的研究,在发展中完善,在实践中健全相关的法律和标准。重拳打击国内外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国内良好的电子贸易秩序。

(2)加强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国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明显不足,网络带宽和速度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电子商务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因而完备的网络基础设施有利于促进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上网费用高、网速慢以及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滞后等问题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因而加强我国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电子商务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发展尤为重要。

(3)加强相关人才培养。电子商务是一种集商务管理与技术于一体的新型模式,因而需要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熟知现代商务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国家应该加强电子商务教育资源的投入和政策扶持。高校应该与企业联合,培养企业急需的既懂电子商务技术又懂运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现有员工业务技能和计算机技能的培训,以便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国际贸易发展。

3结束语

篇8

内容摘要:饭店资源的配置属性决定了它的增值性和竞争力级别,本文提出了饭店资源的配置性分类方式,并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对饭店资源的配置层次和分类配置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饭店资源配置性分类配置层次配置方式

饭店拥有各种经营管理资源,饭店正是利用这些资源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环境效益。可配置性是饭店资源所具有的基本特点,通过特定的配置和管理行为,饭店资源会发生形态的改变,并聚合成满足顾客需要的饭店产品。因此,科学认识饭店资源的配置属性,是正确进行饭店竞争力管理的基础。

1饭店资源的配置性分类

对饭店资源进行配置,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不同饭店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使用来提高单体资源的增值能力,并通过资源之间的结合来积聚综合利用优势和过程优势,从而提高饭店的效益水平。

饭店资源都蕴涵有程度不同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一个较短的时期之内,技术水平如果没有较大的改善,资源的自然性越高,其增值能力的固化度就越高,它通过人为组合和调配所能产生的增值效果也就越低,比如低值易耗品,由于其使用的广泛性和获取的随意性,它的获取成本和使用成本均可以进行理性的控制,在饭店产品的价值链结构中,它的价值扩散能力是较低的,饭店只能从低值易耗品中得到一般的资金投入回报。

社会性高的资源的增值能力通常不受技术水平的限制,而受管理水平或者说资源配置水平的限制。资源的社会性越高,它通过不同的配置组合产生的增值效果的差异性也就越大。比如顾客偏好信息,同样的顾客偏好信息对不同的饭店有不同的增值效果,饭店对顾客偏好信息理解地越准确,所生产的产品与顾客偏好就越吻合,其增值效应和市场效应就越大,越能给饭店带来超出一般资金回报率的利润水平。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将饭店资源分为三类,即弱配置性资源、中度配置性资源和强配置性资源。

如图1所示,弱配置性资源通常是自然属性较高的设施和物品资源,它们虽然也经过人为的加工,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但比起财力资源、人力资源等中度配置资源来说,其社会属性显然要低得多。设施和物品资源的质量是比较容易测定的,它们的增值能力也比较容易预测,对它们进行配置组合所能够产生的综合效益和过程效益是比较低的。

财力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这里通常是指新兴技术)、市场信息等资源的增值潜能则难以预测,不同的配置组合能够产生不同的综合效益和过程效益,其配置性是较高的。相比而言,组织惯例、饭店文化等组织资源是软性程度更高的资源,它们超越了饭店组织实体,并依赖于内在的社会心理和饭店规范而连接在一起,其社会性比弱配置性资源和中度配置性资源要高。相应地,对这些资源进行配置组合能够带来的增值效果更加难以确定,因此其可配置性要高于前两者,我们称其为强配置性资源。

2饭店资源的竞争力层次及其动态转化

(一)饭店资源的竞争力层次

资源配置的目的是营造饭店的竞争优势,为饭店的利润获取提供竞争基础。饭店资源本身就是竞争的基础因素之一。或者说,饭店内的各种资源本身就有竞争力的层级区别。从竞争力角度而言,饭店资源包括核心资源层、优势资源层、基础资源层和劣势资源层等四个层级:

饭店核心资源层。饭店核心资源是与饭店核心竞争力紧密度较高的相关因素之一,它是指在饭店的资源体系中,具有较强的价值增值能力、较为稀缺而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资源种类。核心资源层对应于强配置性资源,饭店通过对这种资源的开发和维护能够获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保持饭店的竞争地位。饭店文化、组织资源等强配置性资源通常属于饭店的核心资源。

饭店优势资源层。优势资源是指有一定的价值增值能力、具有稀缺性但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复制的资源种类,它对应于中度配置性资源。饭店优势资源能为饭店提供一定的竞争力,但这种竞争力容易被竞争对手赶超,因此不具备可持续性。像饭店的菜肴制作技术、客户资源等中度配置性资源与饭店的优势资源存在较大程度的关联性。

饭店基础资源层。基础资源指具有一定的价值增值能力,但不具备稀缺性的饭店资源种类,它对应于弱配置性资源。这种资源能够提供一定的价值,没有它们饭店会处于竞争的劣势,但是其它饭店也很容易取得同样或类似的资源,因此它不能成为形成饭店竞争优势的资源。饭店的水、电、设施设备等弱配置性资源种类都属于基础性资源。

饭店劣势资源层。饭店劣势资源是指没有价值增值能力的资源种类,它没有明确的配置层次指向。这种资源不能为饭店提供竞争优势,它往往是饭店的负担。像不适应岗位发展需要的员工就属于饭店劣势资源,摒弃这种资源可以降低饭店的经营管理成本,提高饭店的相对竞争力。

(二)饭店资源竞争力层次的动态转化

如图2所示,在饭店资源的分层系统中,饭店的核心资源是饭店所独有的,市场上不具备同类资源,饭店正是凭借这种资源营造出自己有别于其它饭店的竞争优势,由于这种资源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因此其竞争优势是持续的。

饭店优势资源也是构成饭店竞争优势的资源种类之一,但由于它可以被其它饭店所模仿,因此这种资源所营造的竞争优势有一个逐渐式微的过程,或者说,这种资源会逐步退化为饭店的基础资源。

劣势资源的存在是饭店中一个难以避免的配置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饭店难以完全了解市场中的资源情况,因此资源交易行为蕴涵着和劣势资源发生契约关系的可能性。同时,饭店内部的资源在使用过程中有一个自我老化过程,设施设备、员工的技能、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都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背离资源基本要求的情况,如果这些得不到及时的修复,相应的资源就会转化为劣势资源。

饭店资源还会与外部市场资源进行动态交流,内部转化和外部转化往往交织在一起,互为推动。

3饭店资源的分类配置策略

在饭店的资源构成体系中,物品设施等弱配置性资源自然属性高,它在空间上具备较强的可流动性,可替代性也高;技术资源、客户资源等中度配置性资源依赖于人的识别和管理,它的扩散通常受整体环境的限制,因此其可流动性和替代性要低于弱配置性资源;而饭店文化等强配置性资源具备更强的内隐性和社会性,它更多的表现为隐性的规范和价值理念,它是饭店行为长期积淀和延续的结果,它的可流动性和替代性最弱。但这也使这种资源难以被模仿,由此它也具备更强的增值性。因此,弱配置性资源、中度配置性资源和强配置性资源分别对应于强替代性、一般替代性和弱替代性。对资源流动性和替代性的判断有助于更好把握资源配置的时间决策点,采用反应速度不同的配置模式。

如表1所示,基础性的弱配置性资源流动性强,饭店需要对资源的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和调整,其配置手法是迅捷反映型的配置模式。

中度配置性资源流动性较强,但其发展脉络较为缓和,具有相当程度的可预见性,因此一般采用常规、例行的配置流程。比如,人力资源需要饭店进行持续的更新、培训和结构调整,它的配置行为有其常规性和延续性。强配置性资源可替代性低,它的改变需要较长的时间,其配置行为通常是中远期的战略性规划调整。比如,良好的饭店文化、成熟的组织惯例等强配置性资源的形成是饭店员工在长期的工作中逐步形成的,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需要饭店有长期的战略发展规划。

饭店的资源随着其配置性由弱到强的变化,它的增值性也逐步增强,增值性越强的资源与饭店核心优势的关联度越大,饭店由此所能维持的竞争优势也越长久。

参考文献:

1.Barney,J.B.FirmResourcesandSustainedCompetitiveAdvantage[J].JournalofManagement,1991

篇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电科大)是西北地区最早开设“编译原理”课程的高校之一,由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开设的“编译原理”分别于2003年、2004年被评为校级、省级精品课程,并获2005年度“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立项支持。

课程创新点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西电科大“编译原理”课程组已建立起了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包括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反映本课程水平的自编教材及先进的教学实践环境,其特色和创新点概述如下:

1)坚持教学科研并重,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课程组成员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十几年来先后主持与承担国防预研、国防预研基金、横向科研课题等十余项,发表学术与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这些课题所研究内容大部分是编译领域的核心技术,科研成果水平在国内高校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丰富的科研积累为教学的实施与改革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课程组能够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到本课程的教学中,同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提高了“编译原理”课程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同时,通过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形成了一支学术造诣高、知识与年龄结构合理、勇于改革且团结协作的课程梯队。

2)重视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素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而“编译原理”是本专业中对软件设计实验环节要求更高的课程。“编译原理”开设了独立的综合实验“函数绘图语言解释器构造”,其中的三个实验子系统“词法分析器构造”、“语法分析器构造”、“语法制导翻译图形绘制”有机连为一体,反映了“编译原理”课程的核心技术和实验水平,充实了理论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科研素质。

我们还根据国内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在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工作基础上,于1993年自主研制开发了在微机和DOS/Windows环境下的词法分析器生成器XDFLEX和语法分析器生成器XDYACC(它们是与编译器构造领域中最具影响且被广泛使用的、Unix环境下的词法分析器生成器Lex和语法分析器生成器Yacc兼容的软件,其中XD是我校英文缩写),当时在国内是首创。1996年,我们又对XDFLEX进行了改造,增加了汉字识别的自动生成,并重新命名为XDCFLEX。至此,XDCFLEX/ XDYACC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与科研兼顾的编译器编写工具(放在我校网站上供自由下载)。此工具不但提高了我校学生的上机实习水平和“编译原理”课程实验室建设的水平,同时也被国内多所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以及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使用,提高了我校“编译原理”课程在国内的地位。

课程建设的实施办法

1)明确目标,合理安排。根据课程组的现有条件,制定合理的建设目标和课程质量标准,提出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及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依靠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明确职责,分级建设,责任到人。

2)树立课程整体优化的观念。在明确课程建设目标的前提下,解决相关课程之间的配合和衔接问题,推进“模块课程”或“系列课程”的整体优化,将课程建设放在专业建设和培养模式中进行优化设计。

3)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课程建设应形成合理、优化的专业教师梯队,以高层次、高学历教师为主体,教师队伍中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合适,课程负责人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课程组有计划地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保证每年有一定的教学改革项目或教研项目立项和教学改革成果。

4)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手段。一方面采用国内现有的先进教材和精品教材,另一方面根据学院自身的现有条件和专业特点组织教师自编部分具有一定创新性和特色的教材。同时制作、收集和整理电子教材、课件以及教辅材料,逐步形成立体化教材体系。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建立教学网站,实现网上教学辅导。

5)建立健全学生评价、教师同行听课和教学督导组听课机制,逐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确保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6)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承担精品课程建设任务并作出突出贡献的课程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在评奖、评优、晋职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教材介绍

课程组曾经选用陈火旺院士的《编译原理》(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编译原理和技术》,经过长期积累,在总结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科研与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由刘坚教授主编了《编译原理基础》教材。该教材及与其配套的教学辅助指导书《编译原理基础-习题与上机题解答》全面体现编译原理的教学规律,内容新颖先进,独创性、实用性好,教学适用性强。自2002年出版以来,已发行万余册,被若干高校选用,在相关科研技术人员中亦被广泛使用。2005年《编译原理基础》被评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教材,同年,荣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课程组教师

目前,“编译原理”课程组由4名主讲和3名专职辅导教师组成。

刘坚:1982年2月起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教,教授。主讲本科生“编译原理”、研究生“编译原理与技术”等课程,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理论与技术。主持“Ada软件开发平台技术”、“软件系统安全故障模式分析”、“软件安全模式”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龚杰民:1973年5月起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教,教授,研究方向为人机交互技术和软件开发工具。主讲“编译原理”、“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C程序设计”、“PROLOG程序设计”、“人机交互技术与可靠性工程”等课程。长期从事编译原理、形式语言与自动机、人机交互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发表教学研究及学术论文多篇,著有《C语言程序设计及其应用》、《标准C语言程序设计及应用》、《人机交互技术及可视化技术》、《人-计算机界面设计》(译)等。主持的多项科研课题获得省部级奖励,其中,“触摸屏电子笔”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主持的“液晶显示器和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工效研究”课题成果已在日本使用。

方敏:1989年起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教,博士,教授。主讲“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参加“联合作战态势评估辅助决策模型研究”、“智能化多源数据融合”等课题的研究工作;编著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撰写论文多篇。

张淑平:1995年起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教,在读博士生,副教授。主讲“编译原理”、“数据结构”等课程,西电科大 ACM/ICPC竞赛基地教练, 参加“宽带无线IP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基于算法的容忍入侵检测系统”等科研项目,著有“程序员教程”一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撰写论文多篇。

张立勇:2001年起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教,在读博士生,讲师。主讲“编译原理”、“分布对象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课程,参加“计算机软件安全模式分析”等课题研究,担任西电科大ACM/ICPC竞赛队教练。

胡圣明:2003年起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教,在读博士生,讲师。辅导“编译原理”课程,主讲“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参加《编译原理基础-习题与上机题解答》的编写工作。参加“程序理解征挖掘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面向对象逆向工程工具研究”、“系统应用软件逆向工程工具研究”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撰写论文多篇。

王小兵:2004年起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任教,在读博士生,讲师。辅导“编译原理”课程,主讲“数据库系统”课程。

篇10

英文名称:Video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信息产业部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8692

国内刊号:11-2123/TN

邮发代号:2-354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77

期刊收录: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

中科双百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