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1 02:4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官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经过资格考试才能执法
我们知道在绩效考核当中,考核员工或各级经理的应该是他的直接上司,公司每一次的考核都是在企业内的执法,如果法官误判,一方面可能给员工造成利益的损失,影响到一个员工对公司整体上的认同,而且更严重的是不公正的执法将给以后的企业管理埋下隐患。
因此考核者的训练手册非常重要。考核者往往处于一个法官或裁判的位置,法官和裁判都要持证上岗,只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上岗,他才能做出比较公正的、专业的判断。
而现在我们的经理人当他处在考核者的位置上的时候,很多人是没有经过训练,就匆匆忙忙去对别人进行考核和评判的,这样的法官和裁判不出错才叫怪事!
考核者不光意味着权力还意味着责任。怎么担当这个责任?就是要对考核者进行训练,一般来讲有5个环节,这5个环节正好构成了我们平常所说的“绩效循环”。
第一个环节,设定绩效标准
考核者一定要按照指挥链为他的下属设定考核标准,否则就会出现混乱。考核标准怎么设定这个问题我们上一期已经讲过了。
第二个环节,绩效观察
设定了绩效的考核标准以后,就要对员工进行绩效观察,以便做出准确的判断。但现在很多的经理是凭感觉、凭印象在评判,主观随意性比较大,极易造成下属不服。怎么克服这个问题呢?
1、合理安排考核期。有两种情况很容易造成绩效观察的失败:一种是考核时间过长,比如按年度考核,这样很容易造成你只记得你感兴趣的或者你印象最深的事情。一种是考核太频繁,使考核流于形式。
比较合理的安排是,普通的员工按月度考核,中层按照季度,高层按照年度。高层主要是看整个年度组织目标的达成,中层主要是看阶段性目标的达成,执行层的员工要么是关注目标,要么就关注过程。
2、先设定关键事件,再观察关键事件。比如创新能力怎么考核呢?可以先设定关键事件:假定你能够在考核期内提出三条以上新的建议并且获得采纳了,这就算你有创新能力。因为工作过程当中会发生很多事情,我们一定要抓住主要的,否则,员工不知道朝什么方向努力,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来判断。
第二个关键要点就是,所谓的关键事件一定要在设定考核标准的时候就要让员工也知道。你不能把员工蒙在鼓里,到时候你就拿自己设定的这几条来评判他,这种考核就毫无意义了。
3、避免在工作过程当中对下属喋喋不休、指手划脚。对下属的执行能力不放心,老是叫他这么干叫他那么干,这样在评判的时候,很容易着眼于一些很细节的事情上,而对于下属来说,你的评判也往往是捡了芝麻漏了西瓜,事先设定的关键事件忘了,把下属要补的短板也给忘了,所以我们要对考核者进行训练。
第三个环节,绩效考评
对于绩效考核,企业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打分有越来越集中的趋势,给大家打的分都差不多,特别好的没有,特别差的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也比较好办,有几种思路。
1、强制性分配。所谓的强制性分配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一定的样本量里面按比例分配,比如5%优秀,10%良好,60%一般,20%较差,5%最差,不过这要在部门比较大、人数比较多的企业才好操作,如果只有3个人就没法分啦。
2、按职类考核。就是在公司分若干个职级,比如M级代表的是管理者(manager)、S级代表的是文员(secretary)、W级代表的是职工(worker),然后把相同的职级放在一起考核,比如说所有文秘的薪酬都处于同一个等级,这样就可以避免集中的趋势。这也是我在很多企业里都倡导的。
3、绝对考核法。绝对考核法有很多地方在做,年薪制是最常见的形式,它主要是按照你阶段性的目标达成了没有,来付薪,至于公司亏损不亏损,这和你没关系,你只要把这个目标达成,我就承诺你多少年薪,这就是绝对标准。
部门里的绝对标准就是我给你设定目标,然后看你达到没有。我是拿你和给你事先设定的目标达到没有来比,而不是拿你和别人比,别人是否完成任务都不影响最后给你的薪酬(包括奖励)。
第四个环节,绩效面谈
谈到绩效面谈大家都觉得流于形式,主要的原因有这么几个,一个是没有从绩效面谈中尝到甜头,一个是整个公司的管理水平比较低,你要谈绩效面谈,他觉得你在瞎扯,或者就把它当作一个玩笑。再一个就是对绩效面谈的技巧和方法还不太掌握。
由于中国企业绩效面谈的方法很多时候是学的国外的,国外的绩效面谈一般和绩效评估结合在一起,而我们更多的是和考核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我们以打分为主,一打分就牵扯到钱上去了。如果打的分高,你我都高兴不就完了吗,还有什么好谈的?打的分低了的话,大家心理都不痛快,还提什么改进啊,心里很有情绪。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想第一项就是做好面谈的准备工作,最有效的不是面谈的时间,地点的准备,而是先写好个人总结和述职报告。这个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员工的自我评价,如果他自己的评价与我们的评价接近的话,那我们跟他做绩效面谈的时候,沟通就相对容易些。
个人总结或述职报告写法关键还是要符合绩效考核的基本原理,原理很简单,就是先设立一把尺子放在这里,再拿这个尺子来衡量工作表现。一般而言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来写:
第一步,回顾绩效。先回顾一下那个尺子是什么,因为时间一长,尺子长什么样他都忘了,他忘了你也忘了,双方都按照各自的理解去评判,这样不出错才怪!
第二步,对应着绩效标准描述工作表现。凡是绩效标准里没有写没有要求的东西,在这里都没有必要去描述,有的人写什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你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和我有什么关系?我没有要求你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这也不是我的考核目标呀。
第三步,自我评价。如果他回顾的这把尺子和我们的是一致的,它对应的这把尺子描述的工作表现和我们又是接近的,双方就有了一定的基础进行面谈和交流,否则就都是一些扯不清楚的事情。
第四步,提出改进的计划。
第五个环节,绩效改进计划
通过前面四个环节,我们帮助下属找到他的短板,然后把它作为下次考核的标准。这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篇2
第一条为保障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执业,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是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执业条件,经核准执业登记,领取《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在基层法律服务所中执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
第三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责是依据司法部规定的业务范围和执业要求,开展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执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四条司法行政机关依照本办法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管理和指导。
第二章执业资格
第五条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应当具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
具备律师资格、公证员资格或者企业法律顾问资格的人员,也可以申请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第六条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经考试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
(一)拥护宪法,遵守法律,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具有高中或者中等专业以上的学历;
(三)品行良好;
(四)身体健康。
第七条全国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考试,由司法部统一组织,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承办。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考试合格标准,由司法部确定;考试合格人员,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确认。
第八条符合本办法第六条(一)、(三)、(四)项条件,能够专职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下列人员,可以申请按考核程序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
(一)具有高等院校法学本科以上学历的;
(二)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从事审判、检察业务,司法行政业务工作或者人大、政府法制工作已满五年的。
第九条对申请考核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的,由地级司法行政机关考核提出意见,报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
第十条经考试或者考核合格的人员,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报请司法部颁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证书》。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名考试或者申请考核:
(一)受过刑事处罚的(过失犯罪的除外);
(二)被开除公职的;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第十二条参加考试或者考核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考试成绩或者考核结果无效,已经作出的授予执业资格决定应予撤销,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予以收回,并在二年内不允许参加考试或者考核:
(一)提供虚假、伪造的证明文件或者以其他欺诈手段骗取参加考试或者考核的;
(二)考试作弊或者由他人冒名顶替参加考试的;
(三)其他严重违反考试、考核纪律的。
第三章执业登记
第十三条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或者具有本办法第五条所列其他执业资格的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登记,领取《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一)在基层法律服务所实习满六个月,被该所鉴定合格;
(二)基层法律服务所决定聘用;
(三)申请执业登记时符合本办法第六条(一)、(三)、(四)项条件。
申请执业登记前从事过律师、公证和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审判、检察业务工作,司法行政业务工作和其他法律业务工作二年以上的,可以不经实习,直接申请执业登记。
第十四条申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登记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作出不准予执业登记的决定:
(一)具有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情形之一的;
(二)曾被基层法律服务所给予开除处分的;
(三)曾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或者受到停止执业处罚期限未满的;
(四)具有律师或者公证员资格、并已在律师事务所或者公证机构执业的。
第十五条省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经其授权的下一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登记,颁发《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第十六条申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登记,应当填写《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申请执业登记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人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证书》,或者律师、公证员、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证书;
(二)基层法律服务所对申请人实习表现的鉴定意见;
(三)基层法律服务所出具的同意聘用申请人的证明;
(四)健康状况证明;
(五)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七条申请执业登记材料,由拟聘用申请人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提交住所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查,由其出具审查意见后逐级上报执业登记机关。
县级、地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查的时间均不得超过十五日。
第十八条执业登记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完成审核,以书面形式作出准予执业登记或者不准予执业登记的决定。不准予执业登记的,应当说明理由。
对准予执业登记的申请人,由执业登记机关颁发《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申请人对不准予执业登记决定如有异议,可以按照《行政复议法》和司法部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
第十九条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或者本办法第五条所列其他执业资格,在教育科研部门工作、乡镇企业工作或者务农的人员,经基层法律服务所聘用,可以兼职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申请兼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登记,依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办理。
基层法律服务所聘用兼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人数,不得超过专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人数。
兼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变更执业机构的,持原所在的基层法律服务所终止聘用关系的证明和拟应聘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同意聘用的证明,依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申请更换《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第二十一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收回其《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报请执业登记机关予以执业注销:
(一)因调离、辞职而停止执业的;
(二)因被辞退、开除而停止执业的;
(三)因所在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停办而停止执业的;
(四)因其他原因停止执业的。
第二十二条《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不得伪造、涂改、抵押、出借、出租。
《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遗失或者损坏无法使用的,持证人应当立即向所在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申请办理补发或更换手续。
第四章聘用管理
第二十三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实行聘用制。
第二十四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与被聘用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订立聘用合同。
聘用合同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聘方名称和应聘方姓名;
(二)聘应双方的权利、义务;
(三)聘用期限以及届满续聘的办法;
(四)聘用期间解除双方聘应关系的条件和办法;
(五)违约责任;
(六)聘用争议的解决办法。
第二十五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教育和业务培训,加强对其执业活动的检查、监督,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定期考核、奖励处分、辞职辞退等各项管理制度。
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维护其在执业活动和所务管理工作中应享有的合法权利,保障其在应聘期间应享有的劳动报酬、保险和福利待遇。
第二十六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建立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实绩和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情况的年度考核制度。
年度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年度考核结果应当作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奖励、处分、辞退以及办理执业证年度注册的依据。
年度考核结果,应当报住所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
第二十七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对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或者在平时执业中有突出事迹或者显著贡献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给予奖励。奖励应当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
对事迹特别突出的,可以同时报请司法行政机关给予表彰或者记功嘉奖。
第二十八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违反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违反司法行政机关管理规定和本所章程、制度的行为或者其他违法行为,应当根据其情节轻重,按照责罚相当的原则,给予处分。
处分分为:警告、记过、撤职、留所察看、开除。
实施处分,由基层法律服务所主任建议,或者本所半数以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提议,由本所所务会议审议决定,并报住所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给予开除处分的,应当按规定程序办理执业注销。
对基层法律服务所主任给予撤职处分的,由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决定。
第二十九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提出辞职,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准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辞职申请人须在有关因素消除后,方可离职:
(一)本人承办的业务或者工作交接手续尚未办结的;
(二)本人与所在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债权债务关系尚未清结的;
(三)本人被发现有违反执业纪律的行为,正在查处的。
第三十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的基层法律服务所予以辞退:
(一)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不称职的;
(二)不履行聘用合同规定的义务,经多次教育仍不改正的;
(三)无正当理由连续停止执业满三个月的;
(四)因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
辞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报住所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并按规定程序办理执业注销。
第三十一条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依据聘用合同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方面发生争议的,任何一方可以提请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给予调处。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基层法律服务所作出涉及本人的处分、人事处理决定不服的,对基层法律服务所损害或者侵犯本人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所在地的县级或者县级以上的司法行政机关申诉或者控告。接到申诉或者控告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受理,对经查证确属基层法律服务所处理错误、不当的或者侵权事实成立的,应当责令该所予以纠正。
第五章执业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二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持基层法律服务所出具的介绍信、当事人的委托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调查、收集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证据材料;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查阅有关的案卷或者庭审材料。
第三十三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坚持非法要求、故意隐瞒重大事实、提供虚假证据或者严重违反委托合同约定义务的当事人,可以拒绝为其或者解除委托关系。
第三十四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执业中发现本地区政府机关、村民(居民)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方面存在问题的,可以向其提出法律建议。
第三十五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应聘执业期间,有权获得执业所需的工作条件,有权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有权参与所务民主管理,有权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
第三十六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侵犯其执业权利的行为,可以请求司法行政机关、有关司法机关或者基层法律服务行业协会组织依法予以保障。
第三十七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与社会正义。
第三十八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尽职尽责,努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的监督。
第三十九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遵守由基层法律服务所统一收案、统一委派、统一收费的规定。
第四十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
第四十一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遵守司法、仲裁和行政执法活动的有关制度,尊重司法、仲裁和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曾担任法官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离任后二年内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审理的诉讼案件的人。
第四十二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尊重同行和其他法律服务工作人员,同业互助,公平竞争,共同提高执业水平。
第四十三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四十四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爱岗敬业、坚持原则、诚实守信、举止文明、廉洁自律,自觉维护执业声誉和社会形象。
第四十五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勤奋学习,加强职业修养,积极参加司法行政机关组织的业务培训和进修,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技能。
第六章检查监督
第四十六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每年向司法行政机关申请办理《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年度注册。
未经年度注册的,不得继续执业。
第四十七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证年度注册工作,由负责执业登记的司法行政机关于每年3月31日前组织进行。
第四十八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申请办理执业证年度注册,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上年度执业情况和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情况的个人总结;
(二)基层法律服务所出具的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表现年度考核意见;
(三)《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第四十九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申请执业证年度注册的材料,由其所在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按规定的时间上报住所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查,由其出具审查意见后逐级上报注册机关。
第五十条注册机关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上年度工作完成情况、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情况进行审核,对于符合继续执业条件的,准予办理执业证年度注册。
对准予年度注册的,由注册机关在其《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上加盖年度注册印章。
第五十一条注册机关经审核,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暂缓执业证年度注册:
(一)因违反执业纪律或者有关管理规定,正在接受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基层法律服务所查处的;
(二)有犯罪嫌疑被立案查处的;
(三)采用弄虚作假手段企图骗取通过年度注册的;
(四)因患病或者其他原因已连续停止执业六个月的。
对暂缓办理执业证年度注册的,应当通知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所在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并暂不发还其《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第五十二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被暂缓办理执业证年度注册的因素消除后,对于符合继续执业条件的,经住所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查同意,报请注册机关补办执业证年度注册。
第五十三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日常执业活动和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情况,由所在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所在乡镇、街道司法所负责检查和监督。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街道司法所可以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情况进行检查或者发现问题随时进行检查,可以要求有关人员报告工作、说明情况、提交有关材料。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及其所在的基层法律服务所不得拒绝。
第五十四条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对有突出事迹或者显著贡献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定期或者适时给予表彰奖励。对事迹特别突出的,应当依照规定程序,报请省级司法行政机关或者司法部给予记功嘉奖。
第五十五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并由地级司法行政机关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但罚款数额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
(一)以贬损他人、抬高自己、虚假承诺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争揽业务的;
(二)曾担任法官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离任不满二年内担任原任职法院审理的诉讼案件的人的;
(三)冒用律师名义执业的;
(四)同时在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或者公证机构执业,或者同时在两个以上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的;
(五)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
(六)明知委托人的要求是非法的、欺诈性的,仍为其提供帮助的;
(七)在活动中超越权限或者滥用权,侵犯被人合法利益的;
(八)在同一诉讼、仲裁、行政裁决中,为双方当事人或者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的;
(九)不遵守与当事人订立的委托合同,拒绝或者疏怠履行法律服务义务,损害委托人合法权益的;
(十)在调解、、法律顾问等执业活动中压制、侮辱、报复当事人,造成恶劣影响的;
(十一)故意泄露当事人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十二)以影响案件审判、仲裁或者行政裁定结果为目的,违反规定会见有关司法、仲裁或者行政执法人员,或者向其请客送礼的;
(十三)私自接受委托承办法律事务,或者私自收取费用,或者向委托人索要额外报酬的;
(十四)在活动中收受对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财物或者与其恶意串通,损害委托人合法权益的;
(十五)违反司法、仲裁、行政执法工作有关制度规定,干扰或者阻碍司法、仲裁、行政执法工作正常进行的;
(十六)泄露在执业中知悉的国家秘密的;
(十七)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故意协助委托人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
(十八)向有关司法人员、仲裁人员或者行政执法人员行贿,或者指使、诱导委托人向其行贿的;
(十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予处罚的其他行为。
司法行政机关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实施上述行政处罚的同时,应当责令其改正。
第五十六条司法行政机关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依照《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进行。
第五十七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按照《行政复议法》和司法部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
第五十八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给予开除处分:
(一)有本办法第五十五条第(十一)至第(十五)项规定行为,情节或者后果严重的;
(二)有本办法第五十五条第(十六)、(十七)、(十八)项规定行为之一的;
(三)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篇3
[关键词] 学术创新 “有闲”学者 培养
高校教师除教学外,尚有科研工作的需求与压力。“高等院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发展我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双重任务,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高校教师长期奔波于课堂,疲于授课,完成课时任务。教学与科研容易互相制肘,难以形成良性互动,存在着教学和科研的突出矛盾。何兆武先生认为:“人类的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就看有多少人是从这里面解放出来,从事艺术和学术活动。”[2]笔者以为,要实现高等院校学术创新必须培养“有闲”学者。所谓“有闲”是指有相对富裕的时间从事教学以外的调研工作及科研工作。笔者以为,高等院校特别是法学类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培养“有闲”学者。
区分教学型人才与科研型人才
就高等院校而言,尽管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学,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每一个教师的个人素质及喜好各有不同,有的教师热心教学工作,而不愿意从事科研工作,或怠于科研。有的教师热心科研却难以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此诸种,不一而足。笔者以为,不应对所有的教师做一刀切式的统一要求。应根据不同情况,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开发,能够使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对热心教学工作,怠于科研的教师可适当提高课时标准,在职称评定时相应向教学能力倾斜,对科研能力相对放宽标准。另外,高校脱产在读博士,在读期间通常不承担教学任务。可在其毕业后,补上在读期间的课时量。一方面平衡与在职教师之间的教学工作量,实现公平、公正原则,也为学校的教学工作补充能量,因为在读博士大多年富力强。学校为其脱产读书提供了便利,毕业后他们理应回报学校,补上在读期间的工作量。对于热心科研,有学术创新之强烈愿望的教师可适当降低课时标准,而对其科研能力做较高要求,可以对科研成果做量化规定。在职称评定时,相应向科研能力倾斜,降低对教学能力的要求。区分教学型与科研型人才,能够使热心科研且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一校科研创新的主力军与中流砥柱,为科研强校奠定基础。
学术休假制度的推行
曾经指出,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3] 高校教师学习、生活于相对封闭的环境,许多高校教师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没有离开过学校,也未有社会实践的经历。由于长期脱离社会实践,难以实现既有知识结构的更新,固有的知识结构日趋老化。以至于目光短浅,难以洞知社会变迁对科研的要求,缺乏社会关怀与科研创新的潜力。从而使自己的知识在象牙塔里低位循环,反映在学术领域主要表现为:学术创作缺乏前瞻性、创新性。使一校难以产生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学者和学术论著。学术论著,难以出精品,上台阶。学术研究一旦脱离社会需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特别是法学院校的教师,如果不能把握法律发展的方向,便无法为法学发展注入活力,也无法通过学术创新解决司法实践中的理论难题。正因为此,各高等院校应根据自身情况,推行以学术休假制度为核心的相关制度,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笔者所谓学术休假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休息、疗养。而是高等院校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作出的附加实践环节工作任务的理性选择,是针对一定职称和年龄群的教师推行的带薪休假制度,时间从数月到半年、一年不等,学术休假期间减免课时工作量。教师在学术休假期间应完成相应的目标任务,例如,在其他校院从事的学术交流、学术合作工作。在实践部门从事的实践工作,法学院校教师主要是在公、检、法部门从事的学术调研与实践工作等。通过学术休假制度的实施,拉动校际之间的横向交流与合作。推动高校与实践部门,法学院校主要是与公、检、法机关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术成果的现实转化,贯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教学、科研新思路。我校自2008年起,已连续向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派出四批青年法官助理,青年教师在法院从事为期一年的法官助理工作。青年教师通过列席审判委员会全面了解目前我国基层法院存在着的疑难案件及疑难案件的解决机制,通过与法官工作上的合作及案情的相互沟通,全面接触司法实践。有助于形成全新的法学理念,加快法学理论知识与司法实践的链接,加快科研创新的步伐。
学术休假制度的推行能够为贯彻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的宗旨作出贡献。也使享受学术休假待遇的高校教师在学术休假期间作为“有闲”学者,重新审视自身的缺欠与不足,加快知识结构的更新,思维模式的转变,实现创新学术的目标。对在教学一线奋斗多年的教师特别是副教授、教授。规定五年或十年享受一次学术休假,期限可根据各校情况自行确定,可以是数月或半年。学术休假期间减免课时量,并要求学术休假教师完成目标科研任务,例如,在研项目结项,或在CSSCI来源期刊等。
奖惩结合培养“有闲”教授群体,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目前各高等院校,职称评定是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积极撰写学术论文的动因之一,一旦职称评定目标任务完成,特别是教授资格评审通过后,原有的科研积极性消怠,许多教师在一夜间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认为教授职称已过,可以好好放松放松。怠惰心理既起,生活便失去了航向。许多教授在三年,甚至更长时间里没有科研成果(包括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等)。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授评审节奏加快,各高等院校新任教授出现低龄化趋势,许多教师四十岁左右就已通过评审获得教授资格。这部分教授年富力强、思维活跃,是各高等院校不可多得的人才资源。如何发挥其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一校的科研工作出成绩,上台阶。笔者以为奖惩相合的制度是教授群体发挥科研创新能力的保障。
首先,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教授成为“有闲”学者。每年对贡献卓越的教授提供免费体检和疗养的待遇,为教授家庭解决后顾之忧。针对部分教授教学任务重,特别是除了本科教学外,尚有研究生授课任务的情况,在教授群体中也可划分教学型、科研型人才。教学型教授侧重于从事教学工作,侧重于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工作。探讨教学新路径,总结教学经验。开展教学示范活动,积极培养教学梯队。科研型教授可以减少研究生及本科生教学工作量的承担,专心于科研工作,保证在研项目及时结项。各高校每年从教授层面评出一定数量的科研能手进行奖励,可根据自身情况评出学术带头人,加快以教授为轴心的科研团队建设,高校应当为科研团队提供必要的资金与物质条件支持。我校近几年来加大科研扶助力度,学校为每位教授,每两位副教授及博士学位获得者安排一间专用办公室,使全校副教授、教授的科研条件大为改善;为每位需发表专著的教师提供专用基金,以加快科研创新能力。
其次,采用相应的惩罚措施。确保教授群体充分利用“有闲”时间,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从目前看,尽管各高校为本校的科研工作作出了努力,采用一系列的鼓励措施。但仅有鼓励措施尚不足以发挥教师特别是教授群体的科研创新意识,必须辅以相应的惩罚措施,奖惩结合,方能充分发挥教授群体的科研创新能力。笔者以为,目前高校惩罚措施不足是教授群体科研创新能力差的重要原因。首先,将科研目标任务完成的情况作为教授年度考核的依据,没有科研成果的教授采用扣除津贴的惩罚措施。连续几年没有科研成果的教授,可采用低位聘任的处罚措施。例如,不再聘为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对担任硕士生、博士生指导任务的教授,规定目标科研任务。对难以完成目标任务的导师聘任期结束后暂缓聘任或不再聘任,对科研工作成绩突出的可实现高位聘任,加大工作条件及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体现公平竞争、奖优罚劣的科研工作原则。
培养“有闲”退休教授群体
高校退休教授是高等院校振兴科研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退休教授,没有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压力,有较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和在职教师相比较处于“有闲”状态。加上退休教授在漫长的岁月里,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有深厚的知识积累。这些资源对学校来讲,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国内各高校教授退休年龄大致为六十岁。从学术创新的角度看,这个年龄段的教授正处于收获季节,有较多空闲时间总结学术经验。国内许多知名学者多是在晚年大有作为。例如,著名哲学家何兆武先生,在八十岁高龄完成《西方哲学精神》一书的写作。著名法学家张晋藩先生年近七旬完成《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一书的写作。著名刑法学家蔡叔衡先生,用二十年时间,年近八旬完成《中国刑法史》写作任务。从学者一生的成长情况看,晚年常常是学术成果丰硕、学术造诣升华的时期。如果能够充分发掘高校“有闲”退休教授的学术潜力,将为学校科研工作上新台阶作出重要贡献。使退休教授退而不休,充分利用自己“有闲”的优势,总结学术经验,实现学术创新。
为此,各高校可采取相应措施,充分调动退休教授学术创新的积极性。例如在退休教授中聘请资深教授(我校已有聘请资深教授的人才整合计划)。 给予聘任人员相应的待遇,并规定目标科研任务。聘任期内的退休教授可以积极参与高校的学术团队建设,提供科研工作的意见、建议;充任学术带头人,通过传、帮、带,帮助高校科研后备力量的迅速崛起;组织学术讲座,介绍学术创新经验,充当学校的学术顾问,为学校的学术工作献计献策;为年青学者的科研论文进行指导,提出修改意见;学校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帮助退休教授的学术论文、专著等出版发表;鼓励退休教授申报各类项目,并为项目完成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费支持;鼓励退休教师进行学术调研活动,参与学校的学术资料整理工作等。此外,还可实行返聘制,聘请退休教师从事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工作。
李岚清指出:“为了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教育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显得至关重要。”[4]高等院校,为实现科研创新目标,必须采取种种措施,解决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冲突。努力培养“有闲”学者,推动一校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一校的学术品位,为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沈亚东.关于高校科研工作的几点思考[J].兰州: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4,(2):1―4.
[2]何兆武.西方哲学精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7.
[3].改造我们的学习[Z].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756.
篇4
一、人民调解工作
一是组织完善了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协调健全了乡村两级人民调解组织。进一步完善了乡镇人民调解厅工作制度和基础设施。二是注重强化各级调解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按照年度培训计划,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开展了人民调解员的培训活动。三是完善了人民调解工作制度。落实了人民调文秘杂烩网解工作乡级“六有”、“四规范”、“六上墙”,村级“五有”、“四落实”标准。四是认真组织开展了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制定了矛盾纠纷排调百日活动实施细则,结合“奥运安保”、“冬季亮剑”严打等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民间矛盾纠纷排调百日活动”,主动安排了三次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解活动。五是认真组织民间矛盾纠纷的日常排查调处工作,健全了排查调处工作台帐。截止目前,全县共排查各类民间矛盾纠纷82件。其中,婚姻家庭纠纷31件;邻里纠纷19件;合同纠纷3件;赔偿纠纷1件;劳动纠纷5件;征地拆迁1件;宅基纠纷3件;其他纠纷19件。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100。
二、法律服务工作
按照规范化建设要求,不断加强督导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促进了法律服务工作的开展。组织指导法律服务人员,积极参与纠纷调解和处理涉法涉诉上访工作。结合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认真安排律师接访值班,引导全县律师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较好的保障了我县接待工作的正常进行;县法援中心紧紧围绕“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活动主题,指导各乡镇法援工作站,对法律援助程序等相关内容、公证有关事项进行了上墙公示。在此基础上,指导公证、律师、司法医学鉴定机构,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质量,积极为城区拆迁改造提供法律服务,较好地推动了全县法律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截止目前,办理公证事项103件,各类法律案件256件,开展司法医学鉴定62例,解答法律咨询172人次,办理法律援助事项28件。
三、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及时制定了全县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针对接待形势,组织了六名司法所长参与全县奥运期间人员法制培训班工作,结合“法律八进”活动,组织制定了我县开展奥运法制百日集中宣传活动的实施方案,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印发了全县关于开展劳动法律宣传活动的通知,围绕“四法一条例”的普及,积极为全县企业和广大职工学法、用法搭建了有效平台。采取张贴标语、发放法律明白纸、开辟法律援助宣传栏、流动宣传车广播等形式,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法律援助知识宣传。县法援中心协调法宣办、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局、计生局、局等部门在雄州集贸市场现场悬挂横幅集中组织开展了法律援助咨询,发放了《法律援助条例》、《河北省法律援助条例》及法律援助受理程序、事项等基本知识及《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禁止使用童工决定》、《条例》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常 用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法律宣传资料,发放了维权联系卡,现场解答了法律咨询、接受法律援助申请。活动中张贴法律宣传标语200张,发放法律宣传资料万余份,接受法律咨询30余人次,开辟法律援助宣传栏9个。选派普法骨干深入乡村开展了法律进村宣传活动。解答法律咨询230余人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3800余份。六月份,积极组织对“五五”普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自查活动。12月4日,认真组织了全县“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为使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我局对“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做出了具体安排。一是积极打造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声势。协调雄县政法报、县电视台、通讯机构及时了活动信息。协调19个县行政执法部门制作悬挂了法制宣传横(条)幅58条,制作法制宣传展板28块。二是设立11个法律咨询站点,开展了法制宣传咨询活动。发放法律宣传资料2万余份,现场解答法律咨询1360余人次。三是出动了法律宣传车18辆次。四是协调组织了秧歌队、腰鼓队等法制文艺演出。五是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增良、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温占芳、县人大副主任刘玉峰、政协副主席常福山等县级领导出席了活动现场,李增良书记并做了重要讲话。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开展了依法治理活动。
四、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工作
按照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要求,积极组织完善组织网络建设。一是协调乡镇和有关部门,健全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组织,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法委常委副书记、司法局局长任副组长,团县委、县综治办、公、检、法、司、民政、工商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安置帮教及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协调乡镇、村,分别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截止目前,全县共建安置帮教组织238个,参与帮教工作人员达980余人。三是对五种犯罪人员情况进行了摸底,对23名社区矫正人员,按照“五书”“十表”“一案”“一录”的要求落实了监管措施。在落实社区矫正工作的同时,认真抓了安置帮教工作。健全了县乡村“两劳释解”人员安置帮教领导组织,完善了工作措施,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度;对今年两劳释解的64人,完善了跟踪帮教措施;依托安置帮教基地,主动为刑释解教人员提供致富信息、协调落实了帮教措施,防止了重新犯罪。
五、奥运安保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努力增强做好奥运安保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把奥运安保工作作为了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奥运安保期间,认真贯彻各级关于做好奥运安保工作的指示精神,积极引导干警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奥运安保的重要性;为抓好奥运安保工作落实,组织局机关股室负责人及本文乡镇司法所长会议。着重就奥运期间人员法制培训工作、敏感期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组织制定了奥运安保实施方案,健全完善了应急分队,对奥运安保各项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明确了责任、任务和标准、完善了档案资料,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度,促进了奥运安保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突出重点,扎实抓好奥运安保各项工作。紧紧围绕上级的工作目标,坚持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注重抓了重点人员的稳控工作,采取积极措施,落实了重点人员稳控责任制,奥运期间无一例越级案件,确保了我局奥运期间的安全稳定;严格落实值班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通讯、信息的畅通。
六、优化发展环境,激活市场主体活动工作
全县“优化发展环境、激活市场主体”会议后,我局按照全县的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副科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县“优化发展环境、激活市场主体”动员会议精神,并组织局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就如何落实县动员会议精神,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局职能和实际情况,积极与企业进行了沟通联系,拟订了工作计划,分别深入到所包企业进行了座谈活动。为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引导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参与服务此项活动,严格办事程序,依法维护企业、法人和消费者利益,较好的发挥了法律服务作用。
七、配合中心工作和队伍建设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年度工作安排,积极组织司法干警服务大局,围绕中心工作开展,认真组织对滨河新区五个拆迁户进行了耐心深入的说服工作,及时完成了县委县政府赋予的工作任务。结合抗震救灾活动,组织开展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干警服务大局,组织开展献爱心、做贡献活动,全局共捐款近6000余元,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为民、务实、清廉”活动,组织全局干警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有效促进了队伍全面建设。
20__年司法行政工作总体思路
一、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市关于司法行政工作的具体部署,紧紧围绕推进雄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及队伍建 设,加强司法行政业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务实创新,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司法行政任务目标,努力为中国温泉之乡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司法行政工作的任务目标
一是强化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基层司法所、律师所规范化建设;二是强化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司法为民水平;三是强化司法行政业务工作培训,创造性的抓好工作落实。
(一)拓展基层工作领域
1、按照“三位一体”机制建设要求,积极协调探索建立人民调解联席会制度、聘请法官担任人民调解指导员制度,人民调解中协助或参与法院调解制度等机制。积极建立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公安派出所、土地所、工商所等基层行政机构的联合调解工作制度。
2、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在做好婚姻家庭邻里等民间纠纷调解的同时,主动参与化解企业改制、劳动关系、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拖欠职工工资等多发性、易激化纠纷。及时研究、准确掌握矛盾纠纷发生、变化的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基层,严防“民转刑”案件、和越级上访案件发生。突出做好重大节日和敏感期集中排调工作,建立领导责任追究制。
3、全面加强组织建设,夯实人民调解工作基础。及时充实完善乡村基层调解组织,健全乡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员队伍。努力发展区域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协调在集贸市场等建立调解组织。积极推进调解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做好调解员选任工作,努力提高司法所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水平。
4、加强安置帮教工作。继续抓好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工作,协调相关部门,抓好安置帮教措施落实。
5、抓好社区矫正工作落实。积极探索工作规律和经验,加强与公安、法院等部门的配合,确保工作成效。
(二)、拓展法律服务领域
1、继续做好律师参与接待和处理工作,进一步抓好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做好刑事辩护工作。
2、拓展企业法律顾问工作、诉讼工作和公证工作。
3、积极为项目建设提供法律服务。
4、引导律师、公证员,为三农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
5、强化法律援助机构建设,充分发挥法律服务人员法律援助作用;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法律援助,努力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需求。
6、加强司法鉴定机构建设,健全机构资质、鉴定质量评估制度,提高司法鉴定管理水平和司法鉴定质量。
(三)、拓展法制宣传领域
1、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研究制定年度普法规划,增强普法工作针对性。
2、丰富法制宣传内容、形式和载体。积极组织宣传与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公民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努力搭建法制宣传教育平台。
3、落实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制度。完善法律知识考试制度。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培训,学习时间不少于40课时;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法制讲座制度,年内举办讲座不少于2次。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对全县公务员普遍培训一遍。
4、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农村法律宣传阵地建设,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完善法律进校园机制,继续推进学校法制课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组织引导学校开展依法治理活动;加强企业法制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法律素质;继续组织开展依法治企活动;推进法律进社区工作落实。协调建立社区居民学法制度,完善社区法制宣传队伍,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和“民主法治社会”创建活动。
5、开展好“12.4”法制宣传日等集中法制宣传活动。
6、深入开展依法治县和专项依法治理工作。
7、完善普法工作责任制。将普法工作纳入各级、各单位年度考核目标。
(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配齐配强基层司法所人员。
2、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解决基层交通、通讯、办公设施差、经费紧张等问题。
3、加强基层业务建设。健全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
(五)、强化班子和队伍建设
1、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强化班子和干部作风建设,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政治责任心和事业感。
2、加强干警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认真落实省厅“六条禁令”和市县有关规定;继续开展服务质量检查活动;坚持从优待警,帮助干警和法律服务人员,解决实际困难。
3、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内部审计,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4、大力培养树立先进典型。组织参加市县政法系统开展的评选活动,积极总结推选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 上一篇:事业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 下一篇:林业个人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