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年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2 22:34: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易云年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易云年度总结

篇1

1、打开网易云音乐软件,在其首页点击上方的活动轮播图,第一张轮播图就是【2021年度听歌报告】点击就可以进入到活动中;

2、在活动中,根据活动的的步骤,进行每一步的操作,点击开启下方的活动,进入到活动中;

3、然后在活动中,点击选择自己的形象,这个形象会出现在后续的年度报告中,作为我们的虚拟形象;

4、在报告中,我们经过五张活动分析报告之后,就可以看到我们的【灵魂年龄】,后面还有更多内容等你探索;

5、后续还有二十张左右的分析报告会从多维度的呈现我们的网易云音乐年度报告,帮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年度听歌报告。

篇2

3月15日,新浪微博终于向美国SEC提出了独立IPO的申请,估值约为50亿美元。

新浪在招股说明书中提供了一组还不错的数字: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29亿,年度增长达到33.5%,年收入也达到了1.883亿美元——以上都高于2012年同期的数字。

如果这事发生在一两年前,可能会更好。

门户网站不行了,这已不是秘密。

从2013年开始,在中国热闹的互联网行业,不断进行收购、投资,移动互联网和o2o领域也是动作不断,但这都早已与门户没有任何关系。

“三五年前,门户在广告主的预算比例里面会占到40%到60%,现在20%到30%都算多的了。”突破传播兼移动营销总经理刘宇表示。“投入大多都转向了社交、视频、垂直网站上面。”

在艾瑞咨询的一份报告中,2013年,搜索、视频及社区类网站获得的广告份额超过了70%,而门户网站只有11.8%。与此同时,中国网络广告整体增速正在下降,PC的衰落,用户阅读向移动终端的转移,也加速了这一变化。

更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各大门户都早已断定自己的未来不在这里。在过去的一年,它们或是以其他业务分流门户所占公司应收比例,或试图通过重新改版首页让门户焕发活力,同时,还从门户部门抽走了最优秀的人才全面转型移动端的部署,这也导致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的流失。

门户衰落已经成为无需掩盖的事实。“无论是我们还是我们的同行,PC端都是走平,甚至有下滑的趋势。”腾讯网副总编辑马立说。

新浪早在2009年就意识到了这一趋势。

微博就是CEO曹国伟打算用来延续未来的一项核心业务,但它反过来也革了门户的命。

这个被称为中国的Twitter的产品由“新浪朋友”改版而来,员工大多是新浪网内部转岗过来,团队持有股票,2009年9月28日,新浪CEO曹国伟也通过微博宣布了新浪管理团队MBO的消息。

当时门户网站已经面临了第一次冲击,社交媒体火热一时。开心网和人人网这种社交媒体的出现,让广告主发现,广告可以更精准地投放给特定的人群,而且如果广告足够精彩,这些人还愿意进行自发传播。此外,QQ弹窗也分走了不少广告。

在四大门户网站中,新浪在面对社交媒体的侵袭时,是最焦急的一家。网易、搜狐有游戏等其他业务的收入支撑,体量庞大的腾讯更是不倚重门户的收入。只有新浪,是一家纯靠媒体业务吃饭的公司。

此外,优酷、土豆、搜狐高清、腾讯视频的出现,又分走了一大块广告主的预算。观看视频的人数不仅多,而且视频广告的表现力比传统的门户Banner广告更强。到2010年时,视频业联合起来,形成了一套评价其广告效果的成熟体系,使得广告主能对照电视媒体来为视频网站投放广告。

新浪几乎发动了全公司拉人上微博的力度,在所有门户稿件中都安插微博链接、把门户流量导向微博的做法,也非网易、搜狐这样的公司可比。网易也曾提了这些要求,其实并未强力执行。

搜狐及网易由于一直在首页竞争上弱于新浪,把公司精力分散在各个领域。

搜狐在门户品牌广告上的收入只占其总收入的30.64%,它同时还在搜索、在线游戏、无线及视频等业务上多方布局。这些业务也促进了它的广告业务在2012年的收入增长。

网易则一直把在线游戏业务列为发展核心,大约占据公司总营收80%以上的份额。

2009年,网易新闻中心要从广州迁往更中心的北京时,由于员工对这家公司和这个行业的认同,不少员工不惜卖掉广州的房子、说服伴侣,也迁往北京。

迁来后,当时工资较低的网易成为了被其他门户挖角的重点。财力最足的是挤进门户阵营不久的腾讯,通常能开出高40%左右的工资,对个别那些它特别想挖的人,甚至能开出3倍工资。

在微博出现之前,门户在内容上相互比拼的,还是发稿速度。“独家首发、领先对手3分钟”这种就能拿业务奖,因为这常常意味着能多几百万PV(页面浏览量)。

PV就是盈利模式,流量代表一切,门户网站把流量变现的方式一度很像传统媒体——靠品牌广告谋生。

在门户如日中天的时代,对于内容团队的考核,主要看访问人数(UV)、页面浏览量(PV),以及话题的跟帖量。从2005年就进入门户网站网易工作的郎小辉记得,当时在定下季度业绩目标时,一个首页的PV定为10万。“当时我们都觉得,怎么可能达到?!”但实际上下个季度的PV是50万。

他们每天都看PV、UV的数字,每天它们都在涨。“到后来,我们就有一种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的感觉,”郎小辉说。为了让不断增多的用户有内容可看,门户网站开始不断增加频道和页面。

发稿速度,也是当时门户网站相较于传统媒体最明显的优势。

而新浪微博首先在速度上对门户造成冲击。当一条新闻出现时,生产方式决定了微博上发消息的速度要快得多。夏樱花曾是网易新闻中心的编辑,她记得当时她处理的头条新闻,门户获得100万点击量,新浪微博则可以有400万。

在内容的独家性上,微博也对门户造成了冲击,很多新闻当事人首先会在微博上发帖。“做快是很有成就感的,做深也是很有成就感的,”夏樱花说,但跟微博比,门户的内容既不快、也不深,长处只是没那么多假消息而已。

网易的论坛和跟帖质量向来是它的一大优势,网易做论坛、博客和微博的UGC中心也是其除了新闻中心外,网易门户投入最大的一个中心。但在微博一日千里的时期,网易论坛的发帖量和回帖量不仅没有增长,人还变少了。

当时管网易微博的总编辑张锐曾经非常焦虑,他对下属说:“门户的末日提前到来了,你们虽然现在还没发现数据的变化,等你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晚了。”

不过,大量资本进入互联网其他领域还是让门户意外地得到了一个短暂的喘息时期。

在2010年下半年和2011年,门户网站的广告还是经历了一轮增长。当时中国大批电商网站获得了风险投资,开始在门户上打广告。

“它们最开始不懂行,”从传统媒体转做门户广告销售的牛鸣说。这些电商网站看到门户的流量高,觉得可以造声势、打品牌,愿意投品牌广告,并不计算实际效果,但过了一段时间后,电商网站们开始要点击率甚至实际销售时,它们就发现,“一个Banner广告一年要几百万元,但一天只能产生几十个点击。怎么门户网站的转化这么低、数字那么难看?你的真面目就暴露了。”

马化腾和曹国伟对待门户的态度截然不同

电商网站们明白此中奥秘之后,要求按点击收费,曾有一家电商网站跟门户网站要求,广告投入不设上线,但1亿元要产生10亿元的销量,而这家门户计算后发现没法保证,最后没有接单。

与此同时,除了新闻、财经这样的频道不跟业绩挂钩之外,大部分的时尚、旅游等软性频道在门户网站进入颓势的时候,频道内容人员的收入都跟业绩挂钩了。例如,新浪就在2013年把频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商业频道,比如旅游、汽车等;第二类是综合频道,比如科技、财经等;第三类是媒体频道,比如新闻中心等。第一二类承担销售任务,第三类则不承担。主编与总监会背广告任务。内容部门需要做专题软文活动、收费的评选等,这些都会被写进广告的销售方案里。

这种合作的确能提升广告的销售量。牛鸣说,在其广告团队开始提交更复杂的方案给广告客户后,有的团队业绩能从之前的几百万元上涨到上千万元。不过“我的很多做内容的朋友都觉得很愤怒,他们其实还是有点理想和情怀的,最后就走掉了。”

这些从门户离职的人,不少都选择了一个做垂直领域的资讯服务。例如,原网易副总编辑方三文创办了雪球财经,前网易门户副总编辑陈萌沧做了美食资讯App饭本,原网易副总编辑张锐做了手机医生问答App春雨掌上医生,网易前汽车频道主编程李做了服务发烧友和业内人士的车云网,搜狐汽车频道前主编俞清木川办了车语传媒……

在这些离职发生之前,门户网站的市场原本就在被垂直网站蚕食。例如,2011年6月,虎扑网历史上首次单周用户访问量超过新浪体育,成为中国最大的体育在线媒体。2012年,虎扑网营收超过亿元,而且每年增长率均超过50%。汽车之家、易车网这样的垂直网站,员工数更多,能做更深入的测评报告,也渐渐吸引到了更多的用户,在广告主眼里,它们已经从最初只算第二梯队,变为收入已经超过了门户网站汽车频道的专业媒体。

真正对门户的盈利模式造成威胁的,是移动时代的到来。

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许多内容是通过社交渠道来分享的,这实际上是弱化了门户首页的概念。

新闻客户端是很多公司选择的改变方式。

2011年3月,网易的手机新闻客户端上线。它是四大门户网站中第一家做出成型的新闻客户端的。虽然搜狐更早在手机端做过手机早晚报这样的产品,但跟新闻客户端产品的形态还不太相同。

在网易的内部招聘里,新媒体部门招的岗位是最多的,而且拉走了最好的编辑、主编甚至是总监。而大家也都很愿意转岗过去,因为“觉得是潮流所趋”。“网易新闻App是网易现在最前端的部门,有最好的人才,最大的资源配置。”郎小辉说。

阅读,一直是用户用智能手机最常干的事情之一。门户网站们原本就有手机Wap站业务,这些公司里也不乏早早开始玩智能手机的人,比如后来出任网易移动互联网部总经理的徐诗。

2011年,网易新闻App的渠道人员去深圳跑刷机市场,请手机商们预装网易新闻App时,大受欢迎。“手机厂商当时觉得你是大品牌,软件做得也好,是能为手机加分的,不仅不收钱,还恨不得给你钱。”郎小辉说。

但希望寻找出路的门户网站不止网易一家。

搜狐发现,网易新闻客户端“直接起来了,很多人用”,搜狐新媒体中心总经理岳建雄说,搜狐也决定做新闻客户端,并首先从抢占渠道入手,“我在2012年的时候发现了机会,切入手机厂商”。

他尝试跟运营商合作。最开始跟电信谈定在中兴一款型号为880的千元智能机上装搜狐新闻,结果这款手机大卖,“我们一下子有了100万用户”。之后,他开始继续跟国有手机厂商谈预装。

当网易2012年再去跟手机商谈预装时,对方“口气就变了”。由于搜狐这样的对手付费给渠道,之前免费的这些渠道,已经需要付费安装了。

“2011年是布局,2012年是PK,2013年就是烧钱了。”徐诗说。除了手机预装渠道外,应用分发市场也很需要花钱。

新浪把重点放在微博客户端上,其他三大门户则都把手机新闻客户端当作了战略重点。

根据应用分发平台豌豆荚今年3月的公开数据,该平台上,腾讯新闻的下载量约为3500万人次,搜狐新闻为3100万,网易新闻为1900万,网易云阅读为600多万,新浪新闻为700多万。

但在手机端,门户的格局与PC时代大为不同。

“我们在新闻客户端上的投入不会比任何同行少。”马立对《第一财经周刊》说,2013年腾讯新闻App做外部渠道推广时,“打着打着发现钱不够了,要在预算外增加投资,马老板大笔一挥就批了。”

除了正常的渠道投入外,腾讯新闻还通过微信、手机QQ等同集团的产品推送腾讯新闻,尤其是微信每天推送腾讯新闻这件事,效果“非常非常强”。“去掉重复用户后,我们用户覆盖6.3亿人,日活跃1.4亿人,无论从覆盖量还是日活跃度看,我们2014年上半年跑马圈地的任务都已经完成。”

2011年12月,腾讯网正式立项做新闻客户端。当时腾讯整个集团都在强调向移动转移。“腾讯网也是全面向移动转型。”马立说。

虽然腾讯新闻App的内容跟门户是重合的,但他们要求新闻要优先在移动端更新,因为“用户向手机转移这事太明显了”。

而在用户的阅读时间有限的条件下,向移动端转移也就意味着每家公司在快速推进移动端的同时,也在进一步削弱门户的流量和影响力。

但大趋势如此,这些公司如果不推进移动客户端也许就意味着在新的竞争中失去更多的用户。

网易新闻客户端最早做了一个叫“轻松一刻”的栏目,这个偏搞笑、比较轻短的栏目,浏览量居然出人意料的高。这个做法迅速被对手模仿。这家公司也是最早做离线阅读、夜间模式、用户系统、交互功能的一家。但移动互联网同样是个很容易被同行模仿的行业。“我们觉得还是要创新。”徐诗说。

徐诗所说的创新,并非单指产品细节。在做网易新闻客户端的同时,网易还尝试了不同方向的产品,比如应用分发市场;它学习Flipboard这样的产品,做了网易云阅读;还有细分方向上的,如时尚杂志、看游戏这样的应用。徐诗这个部门旗下的移动产品有十几个。而用“网易”两个字能搜出几十个产品。

腾讯网认为,除了拉用户、推新闻的渠道外,产品上也要形成矩阵。腾讯门户旗下还有自选股、看比赛这样的移动产品。

但搜狐的想法并不相同。岳建雄首先认为,由于用户在手机上频繁打开的App数量其实很少,因此不宜分散兵力,而是应该先集中力量推一个。

此外,“无论搜狐做再牛的专题,都不会为你增加再多用户的。这不是一个强内容驱动的东西。”岳建雄说,因此,搜狐新闻客户端不仅是谈第三方媒体合作最多的一家门户,多达6000家,还着意把流量引向第三方合作媒体的内容,可用第三方内容时就用第三方的,这使得目前其第三方浏览量占比达56%。搜狐新闻客户端打算未来跟第三方媒体分账,“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做出新的生态和方向。”网易、腾讯也在做第三方合作,打通了分账的支付流程,腾讯的策略是跟优质媒体合作,目前接入了360家。仅有新浪新闻客户端没有这项内容。

不过,由于微信开放公众账号,媒体也可入驻,这意味着微信也可能成为一个媒体平台,起到代替新闻客户端、满足用户资讯阅读的作用。而所有的新闻客户端、微博和微信在分享新闻时的共同点就是,用户不会再去浏览门户首页,而是直接点入单独的页面阅读新闻。而“首页”对于门户来说无论广告还是内容都是重中之重。

弱化首页、引入更多的合作媒体内容,这些改变还让门户网站迎来了更多竞争对手——那些依靠技术、不做内容的新闻创业团队。

在搜狐新闻客户端2013年的总结会上,搜狐特意提到了一个叫做“今日头条”的新对手。这家小公司的创始人张一鸣此前在酷讯等公司工作过,技术出身,而今日头条的思路,是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新闻,并能学习每个用户的行为特点,越往后越能推荐更精准的内容。这家公司想要招募的都是做搜索、数据挖掘、机器学习背景的技术人员。今日头条称,这家公司仅有一个做内容的人,来自新华社,帮这家公司把握一下敏感内容。

2013年时,创业不久的今日头条获得1亿元投资,根据这家公司公布的数据,当时它拥有1000万用户,而现在已经拥有9000万用户,每天都有1000万日活跃用户。“去年这个时候,如果说我们还是手机新闻新秀的话,现在已经是毫无疑问的四大门户之一了。”张一鸣今年2月对媒体称。当然,他说的门户是指在手机端。

岳建雄称,搜狐在利用搜狗的技术力量,也在做个性化。腾讯新闻称自己也在这个方向上做开发。但与此同时,在搜索、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上技术力量最强的百度,也做了百度新闻这样的新闻客户端。而且,百度手中还有资金和分发应用平台。

个性化可能是打破手机端窘境的突破口。腾讯和搜狐都表示,其手机端的浏览量已经超过了自己PC门户的浏览量。而且,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广告主们开始愿意在移动端上投广告。网易销售运营中心总经理高超称,网易新闻移动端广告的售出比例比门户的要更高。

但是,“对所有的新闻App都有一个问题:广告量和流量不成正比。”马立说。

目前,新闻客户端上的广告方式,主要是开机画面广告和文章底部的广告,屏幕小,这使得新闻客户端上可出售的广告位少。此外,虽然现在手机端广告比PC上单价要贵,奢侈品也很愿意投手机端开机画面广告,但高超觉得,目前手机新闻客户端广告售卖的掣肘还在于,尚未建立起成熟的广告衡量标准。

但更个性化,意味着手机端上可能能售出更精准的广告。门户网站上只有cookie,没有阅读者的位置、行为、社交账号信息。但新闻App上不仅有位置、手机型号、使用时段等信息,而且能使用搜索推荐引擎的技术,也就有可能像搜索引擎那样卖广告。

不过,即便移动是大方向,也并不代表新闻资讯类App就能顺理成章地大有作为。“城市用户在手机上主要有三种行为:看资讯用微信;看剧;玩游戏,”一名门户客户端的负责人说,“所有新闻类App,只要不推广,表现都很糟糕,没有能进前200名的,而视频类的不推都天然能进前100。”

新浪在移动端的战略也几乎全部寄托在微博上。

曹国伟差一点就成功了。2011年,新浪的股价凭借微博的概念一度上涨至125美元,而即便如今美股市场行情不错,其股价也只有65美元。2013年阿里购入新浪微博股份时,微博市值约占新浪总市值的九成——门户在新浪已经退位。

但新浪微博最终在与腾讯微信的竞争中败下阵来,2012年成为它发展的拐点,微博到达顶峰并急速下滑。据市场研究机构GlobalWebIndex提供的数据:新浪微博用户活跃度在2012年第四季度对比第二季度下降了近40%。而2012年9月,微信宣布用户突破2亿——一年之后,这一数字变为6亿。

微博整体势头在走下坡路,几乎每个普通用户都能感受得到:在微信的朋友圈中信息,好友会有大量的回复和点赞。而在微博上,普通用户所发的信息很少有人愿意去回复。

在2013年,由于政府加强对微博的管理,一些大V账号的活跃度下降,更使得这个平台的状况雪上加霜。根据CNNIC的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微博用户规模为2.81亿,较2012年底减少2783万,下降9%,网民中微博使用率为45.5%,较上年底降低9.2个百分点。

2013年春节时,曹国伟宣布,新浪微博要走移动战略,新浪开始进行大规模内部改造,集团被划分成门户、微博两个事业部,门户的发展更多地为微博让路。例如,门户网站顶端搜索对于任何网站都是重要的入口。搜索指向哪里,流量导向哪里。新浪将这一搜索默认为微博搜索,在不手动改变设置的情况下,搜索流量都导入了微博。

这期间,微博也在不断地尝试各种产品,但大多变成“尝试”。比如模仿百度贴吧的“微吧”,以及模仿Pinterest的“微刊”等等,很多产品立项之后,就开始招兵买马闭关做上一两个月,在人气和收入上都没有实现好的回报之后,大多被放弃。郎小辉在新浪的几个朋友,曾一度都被调入微博部门工作。但之后,由于微博收缩得厉害,又全部都离开了。

篇3

从“苹果”到苹果,潘军总结说,他这么几年一直在做一件事。但作为上市房企花样年集团的总裁,他在做的这“一件事”却不是卖房子。而是先免掉物业费,用增值服务赚钱,典型的“先圈用户再赚钱的互联网思维”。

“我在研究如何实现房子像‘存话费送手机’一样,不要钱,免费送。”潘军说,新时代他的玩法就是做“轻”资产,做一个包含房地产的“社区服务产业”。

搭网的“彩生活”

当记者介绍着某房企的一款社区APP时,对面的南航碧花园业主阿松显然有些不屑。

“缴物业费、车费、报修,订餐,晒贴…这些真只算初级功能了。”阿松打开他所在小区的社区APP,打的、租房、洗衣服、买彩票、订机票车票酒店、学驾校、金融理财…

这款叫“彩之云”的APP让人感觉,恨不得装下用户的全部生活。

不过阿松直言,目前除了缴费、报修等基础的物业需求,其他功能其实很少使用,打的、订票等更多时候会用已习惯的几款专门的APP。

从国内主流的几家三方市场上,记者统计看到,“彩之云APP”在百度移动应用下载500多次;腾讯应用宝平台下载1000次;豌豆荚6757人安装;安卓市场热度小于1千。

这款去年6月1日正式上线的社区APP显然还得跟业主磨合。

“用户接受程度不同,以及不同小区商铺评定程序的差异,都会使成本的回收具有不确定性。”某电商平台创始人甘小明就指出,开发和运营APP这一整合资源的过程,前期投入不小,成本回收漫长。

开发了社区生活黄页应用(小区通)的小众信息科技CEO何海瑛也认为,目前市场上社区类APP非常多,而且处在跑马圈地的野蛮生长时期,还没有能单靠它盈利的。

不过,就“彩之云”而言,与其说是一款APP,不如说是一个系列。

彩生活物业集团(下简称“彩生活”)副总裁董东告诉记者,在“彩之云”业主APP上线之后,物管APP、商户APP也相继上线,物管能在线上察看投诉、处理报修、管理小区,商户能推广信息、察看经营数据等。

实际上,APP也仅是“彩之云”的一个载体。业主通过手机、Pad、PC、服务终端、POS机,能接触的除了APP,还有网站和微信。如果业主在这些平台看中商品和服务,则可通过“彩付卡”支付购买,然后到线下直接消费。而这些东西统统被称为“彩之云”。

“彩生活”在搭网,“彩之云”只是其中一面。

“我的这个买卖太大了,比房地产大多了。”潘军说,他现在搭建的是一个围绕社区服务,发散出“金融服务、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地产开发、商业管理、酒店管理、文化旅游、养生养老”八项业务八个平台的网络,而每个平台又都能形成强大的募资能力。

围绕“社区服务”展开,也使得八项业务变得和以往有所不同。以养老产业为例,潘军称,花样年的养老产业项目将全部用于租赁,与台湾和美国的养老机构合作运营。盈利方式基本是靠运营社区。

轻社区的“赚钱术”

运营社区到底如何盈利?谈到这个问题,潘军略显兴奋。

“以‘彩之云’商品服务里的水果团购为例,我们每个月做一款用远低于市场的价格的水果推送给业主,这些水果都是从产地直销,我们全部承包了,联合国内顶级电商给我们的业主做团购。推一个产品,就是上百万的利润。”

潘军指出,盈利就基于此。并且全国45个城市已有“彩生活”的团队,完全可以满足配送。剔除中介环节,便意味着节省了流通环节50%以上的成本。

未来盈利怎么算?潘军给出一串数据:花样年的目标是2020年让“彩生活”遍布100个千万级人口的城市,若每个城市服务人口约40万(1000万/80㎡=12万户,12万* 3.1中国人均家庭人口=40万),服务就达到4000万人。如果人均年消费2万,每年就有8000亿从“彩生活”门口流过,公司只需收取1%的费就有80亿的利润,而且是已剔除员工工资的纯利。

除了通过社区的消费创造盈利,潘军指出,提升效率依然是第一位因素。例如,所有的水电、保安全部专业化、标准化,减少人员提高效率;绿化、清洁、水电等都采用外包节省成本。

不过,所有赚钱的因素里,潘军依然最看重他的“轻资产”。

“所谓‘轻资产’就是少投钱、多办事。”潘军毫不掩饰自豪的说:“彩生活”去年利润差不多一个亿,但从2002年至今一共投50万。第一年略赔,第二年保平,第三年已经回本,历史上分红2700万,形成了9000万的现金资产。

据介绍,目前花样年的八个业务中,除房地产和金融两个板块是重资产,其他都是轻资产,不需要再投钱。

不过,潘军直言:“现在还是在用房地产来养我的轻资产。”

但花样年在传统房地产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去年以101亿的业绩擦边完成年度销售目标,上半年多个主力城市推盘量和去化率不足。今年1月则受到节日影响销售1.6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80%。

“花样年确实是比较早用互联网思维来重组和发展业务的房地产公司。像互联网经常提到的海量、免费、大数据这些词,花样年已经引入了社区管理。‘零管理费’通过整合业主的大量消费来实现利润,这种模式听起来也很诱人。”有接近花样年的分析人士指出。

但他认为,整体来说,花样年的轻资产和彩生活的盈利模式都还在探索阶段。虽然去年“彩生活”收入1.85亿,毛利率超过40%,但它在花样年的占比还不到一成。投入过大如果销售跟不上,产品结构就不合理,会影响公司现金流。

不过,一切质疑在潘军这里,被他一笑带过:“我2006年就提出了‘零物业管理费’这种模式,当时更不讨好。”

“在互联网时代,房地产也必须去适应。”潘军说,他相信靠房地产挣钱的时代一定会过去,彩生活物业将和金融一起,成为未来花样年的利润重要来源。

后记:

潘军的确是少有的装备着“互联网思维”的房地产商。在他看来,传统的住宅“没意思”,商业地产“非常难”,不过吸引他的“大社区服务产业”这条路,也并非坦途。

篇4

这是网络娱乐明星在线下封王封后的大会。今年出场的视频直播先行者――MC利哥,据YY官方公布有402万粉丝(名为“利家军团”),有粉丝为他刷出过200万元的虚拟礼物。另一位主播沈曼能由一名小护士变身主播女神,靠的是每天在电脑前看她表演的人达到6位数――成千上万的网络明星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走上舞台,支撑他们的是粉丝数量和经济实力。

不过今年的盛典上,1992年出生的著名女主播童话没有出现。童话曾是YY平台上极有名气的主播,后来选择了加盟酷狗繁星网。酷狗为她取了新艺名童可可,找来专业制作人包装她,提升她的歌唱水平。很快,童可可便以《多莉宝贝》和《一个人也能好好过》走红,2013年10月在酷狗举行个人首场网络演唱会,2014年又首张专辑,完成由YY主播到歌手和艺人的蜕变。

2007年,欢聚时代公司开发了一款即时聊天工具YY,并凭借它迅速崛起于中国互联网界,用户数量达到5亿,仅次于QQ。有海量用户为基础,创始人李学凌将网络草根娱乐演艺业务引入了YY。凭借火爆的网络秀场和演播室,2012年11月欢聚时代在美国上市,两年之后的今天,市值高达40亿美元,是BAT之后中国互联网公司第二梯队的佼佼者。现在,YY娱乐已经是YY的主营业务,年收入超过20亿元人民币。

有令人眼红的利益在前,YY的上市当然没能让新老对手退却。2014年,9158也上市巩固实力;酷狗繁星大力发展线下,甚至把一些艺人和团体送去韩国培训;6间房、网易BoBo等各展其能,一场争夺艺人资源的大剧开播,YY被裹挟其中。因为自家平台的郝艾妮、毒娘被网易BoBo挖角,YY甚至准备。

但面对不断升级的竞争,静候法律裁决肯定被动,帮助更多艺人实现自己的明星梦想才能拴住人心。YY创始人李学凌深明此理。

今年的年度盛典上,YY将自己打造的首个女子团体1931推上舞台。它由18名清一色美少女组成,脸蛋青春,衣装靓丽,露出光洁的,唱着轻快的歌曲。“这是YY打造的一个样板。”YY娱乐负责人陈洲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这个团体借鉴的对象是风靡日本的团体AKB48。AKB48创造了日本歌坛的奇迹,现在年营业收入达到300亿日元,此外还有周边收入。如果能够在中国复制一个AKB48,显然是有利可图的。

YY计划为1931项目陆续投资5个亿。简单计算一下,每位成员的投入超过2000万元。1931首次亮相的专属剧场大约有300个座位,YY为此投入了3000万元。

1931出道会现场,李学凌说,“如果一辈子没有过让人嘲笑的梦想,这是多么悲哀啊。”这位曾经的媒体人、现在的成功创业者信奉“正合奇胜”,1931是YY娱乐主动迎接挑战的一支美女奇兵。 陈洲原本认为互动是区别互联网娱乐和传统娱乐的重要指标,后来他发现原来线下互动也可以玩得很好。

“打怪升级”的养成类偶像

在YY高调宣布做1931女子团体之前3年,其网络秀场业务主要竞争对手9158曾经尝试推团体AK48,在北京找了一些艺人,租了专用场地,后来觉得投入大、市场不火作罢。“模仿日本的AKB48,要有日本文化才能做这个生意。”9158创始人傅政军接受《财经天下》周刊采访时坦言。

尽管如此,YY还是决定赌一把。2013年下半年的一天,陈洲专程去上海观看了SNH48的出道演出。SNH48是上海久尚传媒运作的一个女子偶像团体。久尚传媒早期日本偶像团体AKB48在中国的一些业务,包括广告和宣传等,后来自己投钱成立了AKB48在中国的姊妹团SNH48。

陈洲在上海一连看了3场SNH48的演出,首次近距离接触给他很深感受的并不是演出,而是SNH48“不依托于互联网构建类似互联网社区”的可能性,在他看来“非常有意思”。

演出场地是一个叫星梦剧场的地方。这是久尚借鉴AKB48的做法,专门用于团体表演与粉丝互动的地方(后来被陈洲略作改进照搬到广州。今年的YY娱乐年度盛典就在1931专属剧场中举行)。

看到第3场时,陈洲发现,来观看SNH48表演的人相互认识,见了面会打招呼。陈洲就请一些粉丝去喝茶,问他们不同场次的演出并不会有很大区别,为什么会连续买票去看。粉丝们说重点不仅仅是歌曲,不同场次歌曲之间串场词不一样。这些细微差别外人认为不值一提,但SNH48的粉丝很看重。

他们看重的还有每次来了之后可以在粉丝专有的护照上盖一个戳。陈洲曾经看到一个小女孩在那里求盖章的人把前两次的章补上。盖章的人说补不了,因为印章盖完之后就销毁了。女孩当场哭了起来。

弥补缺憾的方法也是有的,就是拿自己积攒的东西去和别人交换。AKB48玩这套已经很成熟。比如发行方会在新出的唱片里随机放入一套成员写真里的不同照片,鼓励粉丝收集齐全。但因为是随机发放,粉丝们很难集齐,需要拿重复的与别人交换。

在YY上,陈洲经常能看到艺人和粉丝互动,并认为互动是区别互联网娱乐和传统娱乐的重要指标之一。但近距离接触SNH48和AKB48,使他发现原来线下互动也可以玩得这么好。

尽管做了许多功课,陈洲一度还是搞不清楚AKB48为什么如此之火。在他看来,她们唱的歌并不是特别动听,电影也没有那么传奇,为什么这群年轻妹子能引爆粉丝?他边看边想,几次想放弃观看AKB48的视频。枯燥的感觉直到有一天看到AKB48的纪录片之后才终结。

那部纪录片完整地纪录了AKB48的成员如何辛苦地训练、演出,把光鲜背后的一连串琐碎展现出来。陈洲受到触动,“立马由路人转为粉丝”。随后他开始理解日本的AKB48团队与韩国明星完全不同的内核,甚至拉着李学凌以及一些高管飞到日本,拜见了AKB48缔造者秋元康。

AKB48成员有等级之分,一个成员要先从B队升到K队,最后成功了才能进A队,而A队还按照不同位置分级。凭实力通过总选举站在C位的会获得最多资源支持,比如新发一张唱片。这种类似电子游戏的“打怪升级”在韩国式的偶像团体里不存在――在韩国团体里,总是最漂亮、最有名气的成员站在核心位置。

成员奋斗的经历中有一股能量非常吸引粉丝。粉丝可以和偶像面对面,并和偶像一起成长,经历其偶像由草根到明星的变化过程,感觉到自己出了一份力。这种参与感带来的情感纽带,是偶像与粉丝在网络时代的全新关系――明星不再需要崇拜乃至供奉。在日本,AKB48成员的握手见面会独特而深具吸引力。

中国娱乐市场见证过参与感带来的热潮。10年前,短信投票的形式,迅速捧红了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超女”。10年后,互联网时代参与感升级之后没准可以再次引爆娱乐行业。但需要顾虑的是,现在的年轻人与10年前的年轻人相比受韩流影响更深,喜欢快歌劲舞,注重颜值(英俊或靓丽的数值),源自日本的养成类较为小众,需要突围。

当时,SNH48已经做了一年多时间,成员增加到了68人,开销越来越大。这个团体参加汽车新品,代言一些产品,帮助游戏公司宣传造势,收入始终难以覆盖成本。粉丝的确有一些,但远远没有达到AKB48粉丝的量级。

当下,男女团越来越多。比如重庆的TFBOYS,出道两年粉丝已经超过600万。推出过《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的天娱公司,也在推出自己的男女偶像团体。YY必须加快行动。

2014年初,陈洲为1931项目找的人陆续到位。1931总制作人陈耀川是华语乐坛传奇人物之一,曾和天王刘德华、郭富城合作,代表作有《忘情水》、《女人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等。陈洲找他之前百度了一下,发现他写的歌自己会唱的超过20首,都是在上学时听的,想不到有一天会和他一起打造1931。

搞定制作团队之后,是海选艺人、筛选、培训、养成。艺人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原先YY平台上的,另一个是全国海选。

陈耀川面试艺人时,陈洲习惯于坐在后排观看。他自称任何电视剧都能看上瘾,曾狂追《甄传》,觉得人生最大乐趣是躺在卧室床上刷剧。

在公会和经纪公司之间摇摆

2014年三四月份,陈洲忙着海选时,青菜(网名)去了牡丹江市,筹建养成类偶像培训基地。这个计划青菜和YY商谈过三四次,陈洲鼓励他行动起来。“我们是最早有这个想法的。”青菜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青菜是YY平台上粉丝人数最多的“80年代”公会的OW。公会的概念源自游戏,是玩家因共同爱好慢慢形成的松散性组织。在公会中有角色分工,老大被叫做OW,此外还有管理者、会员等,身份不同权限不同。就像在现实生活中艺人签约经纪公司一样,在YY上成为歌手、艺人也要先找一家公会落脚。

YY娱乐探索出一套演艺打赏模式――粉丝可以花钱购买网上的虚拟鲜花、汽车、飞机等礼物送给自己喜欢的偶像。艺人带来的收入,按一定比例分给公会,其中一部分用于各项开支,剩余部分归OW。换句话说,公会也是一个经纪中介机构。

YY平台上活跃着数以万计的公会。80年代公会伴随着YY一起成长,一度是明星公会,年收入达到2亿元,其中一部分是会员会费,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妹妹团和音乐团的演出,然后就是别人赠送艺人礼物的分成。

一开始妹妹团很受宅男欢迎。看到青春可爱的妹子,不少男人直接付钱刷礼物。有人建议加大妹妹团的比重,但青菜固执地认为做音乐团更好。曾任“80年代”管理员的情丝认为,现在YY做1931女团是融合了这两种元素。

网上娱乐主流逐渐由音频主播变为视频主播,这对艺人和公会挑战都更大。艺人不再只戴着一个耳麦就表演,服装、化妆、道具等全都准备好,才有利于传播。最近几年视频演播爆发,青菜开始感受到来自更商业化的公会亿人、娱+的挑战。

“早期我靠脸面能拉些活动,但时间长了谁也不傻,还是奔着钱去。”情丝告诉记者。“这个时代你不进步,别人就会超越你。”年岁渐长,理想、兴趣让位于骨感、现实。说起这个,她有些痛心。后来她也离开了公会。

很多公会意识到,必须把艺人带到更多平台甚至YY的竞争对手那里实现价值,才能有更多钱赚。青菜一直不敢在商业化上搞大突破。他妻子香瓜主管的520公会,以及转让给苏三的181公会与YY周旋,商业化上反而更成功。

眼下,整个网络娱乐生态由原始的自发组织向传统经纪公司转型,YY上的公会都在朝实体化方向发展,招募新人、培训艺人、交流和输出艺人等都需要投入。但YY并不希望公会向经纪公司转型的同时,把平台上的艺人带走,削弱平台上的活跃度。公会和平台间存在博弈。

陈洲为此推出了针对性措施――星级公会(又称金牌公会)和金牌会员。不过,前期整整三个月,公会们怕麻烦和利益受损没有参加。而艺人签约金牌会员后,就得遵守YY、公会和艺人之间的三方协定。YY为推动金牌会员制度,允诺提供金牌会员一些资源支持,约束条件则是不去其他平台演出。

陈洲告诉《财经天下》周刊,目前金牌会员已有4000名。不过,还是有一些资深主播和艺人没有签约。

YY官方政策明朗后,青菜也想找一些有潜力的歌手和艺人,集中培养然后推出,提升专业程度和吸引力。这个想法酝酿了近两年。半年前,青菜和几个朋友一起成立建业传媒公司,招了近30位新人,清一色十八九岁。为了节省成本,他在牡丹江市租了1000平方米的培训基地,加上装修,建化妆室、训练室,招人,目前差不多花了500多万元。

有些艺人已经被青菜糅进公会艺人群里,在YY平台上表演,等待合适时机再以团体的形式向外界推送。青菜打算先推出一个三男二女的混合团,“1931走的是高大上,我们走的是草根。1931是全民路线,我们是农村包围城市,未来会先做三四线城市。”

对艺人加大投入以获取更大成功当然是一种冒险。陈洲希望1931能成功,能让更多青菜起而效仿,最好能有一家公会成长为YY平台上的海蝶(华语音乐新锐公司,集音乐制作、发行和经纪于一体)。“未来1931如果做成功,我们也会跟进。”青菜说。

他的对手――大公会亿人、娱+更激进。和青菜从不送花砸钱捧自己公会的艺人不同,他们舍得砸钱捧自己的艺人,以期吸引更多艺人。今年YY年度盛典之前,青菜终于明白此中要害,也想花钱捧自家艺人时,YY网络因为太多人同时使用出现堵塞。

无论如何,年度盛典的举办者YY都是赢家。艺人收到的礼物转换成钱后,会有一定比例转到YY的账上。有一段时间,YY对这一类办会收钱的盛典有些沉迷,尝试过举办一些小的盛典,后来意识到维持生态的重要性,停止了“过度捕捞”。

整合传统娱乐公司的可能性

1931的出道见面会在2014年11月27日举行,差不多是YY上市两周年的时候。离YY总部只有数百米的羊城创业园内,专属剧场已经建成。进入剧场时,1931的妹子们站在门口笑脸相迎,随意找些话题与观众寒暄。

现场坐满了粉丝和媒体,有些粉丝晃动着荧光棒。1931的18名成员,穿着红白为主色调的衣服,一起唱了一曲《欢聚时刻1931》。这是专为她们而写的歌,主题是梦想成真,旋律简单,欢乐轻快。18位女孩在台上边唱边跳,白队队长闫莉(花名“女王”)穿梭其间,并不突出――18位成员没人获得更多发言或独自表演的机会。

SNH48号称是日本AKB48的姊妹团,团里有两名AKB48的成员,多多少少顺带着把国内喜欢AKB48的粉丝吸引了一部分过来。而1931只能从头做起。陈洲目前并不打算动用特殊资源给1931加粉丝,他希望1931凭实力去拉粉丝。这也可以测试1931这个产品的魅力够不够。

线下表演之外,湖北女孩闫莉每周五主持线上节目,这让她“时间更不够用”。进入1931之前她在淘宝上开一家服装店,看到1931征集广告后报名参加,通过面试之后才知道1931有几个意思,其中一个是19点31分开始网上演出,此外还是YY上一个频道的名字。

她擅长跳街舞、爵士舞和啦啦操,偶像是美国流行天后碧昂斯。

YY第一批录取了30个人,随机分成4个组培训,随即进行演艺考核,每组表演一个节目。闫莉所在组扬长避短,跳了S.H.E的《SUPER STAR》顺利过关。后来性格开朗的闫莉领导小组参加文艺汇演,得了奖,得到大家认可,成为白队队长。她挺开心。不过伤心事很快来到,同屋的另一个湖北女孩被淘汰了。

进团之后,有许多任务需要闫莉去完成。一开始做主播,只有七八百粉丝。前段时间流行小鸡哔哔舞,她自己买了道具和衣服学着去跳,主动和导演交流,总结经验,后来直播时观众涨到了七八千人。

尽管如此,她还是时时感到压力。1931的成员都在使出浑身解数吸引更多注意。会跳舞的菟子琳,有个粉丝剪辑了她跳舞的视频放到网上,点击量达到100多万。还有一个“范剑二人组”,开通直播后,基本能保持有7000名观众。

总体而言,1931成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闫莉新浪微博的粉丝数只有3000多,1931官方微信每篇文章的平均点击量也还是3位数。 YY娱乐广州总部。现在,YY娱乐已经是YY的主营业务,年收入超过20亿元人民币。

相比学习对象AKB48,1931要幸运得多。她们背靠YY没有散团危机,这种危机AKB48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多次。

为了搏出位,AKB48在单曲《水手制服》成功之后,推出《裙摆摇摇一首歌》,表演时把裙子掀起来(穿着安全底裤),这个动作大大突破常规,引来行业内部的激烈批评――“底裤军团”之名由此而来。而且,《裙摆摇摇》的销量创纪录地低,AKB48几乎被打回原形。

早期,AKB48只在秋叶原卖唱片,别的地方买不到。秋叶原的消费力总共只有两万张,而AKB48成员却越来越多,预算也越来越高,唱片公司实在吃不消,最后和AKB48解约。AKB48赔了26亿日元,拓展不出去的结果是差点困死。

解约了怎么办?AKB48以一招起死回生。它把主力团员全部签约给日本各大经纪公司,唱歌好的签给唱片公司,长相好的签给模特公司,还有一些直接签给别的经纪公司。结果,全日本的人都可以看到AKB48了。重要的是,几起几落的经历成为AKB48后来吸引粉丝的精神力量。

这是YY组建1931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即便以后所有团员散出去,只要能像AKB48那样把1931的品牌带出去,对YY平台而言也有利可图。

1931出道见面会结束后,《财经天下》周刊记者来到陈洲的办公室,他的西装革履被T恤拖鞋替换。尽管已是公司副总裁,全权负责娱乐业务,他还是更喜欢早年做宅男程序员时的随意穿着。

此时的陈洲比较放松。他说,YY刚开始做娱乐时尝试过很多稍纵即逝的新玩法,现在他们是从废墟里发掘有用的东西。

接着他开始分享案例。上海一家传统经纪公司入驻YY,带来一名原先的艺人,又新招募了两名艺人。这3名艺人利用YY给予的资源,不过3个月观众量涨到了平均每天三四千人,月收入达到50万元。

陈洲希望有更多这样的传统经纪公司来与YY合作――目前他们已和15家公司有合作。不过,他也有点担忧。他们曾经邀请歌手黄小琥(代表作《没那么简单》《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在YY平台上表演,拉来了两万粉丝。因为担心黄小琥不满意演播间观众习以为常的“乱喷”,YY管理员过滤了所有负面评价。尽管如此,黄小琥对这场演唱会的评价只是中性――当天同一时刻一位网络明星过生日开网络PARTY,一下子去了12万人。

“都想要拥抱互联网,知道趋势起来了会淘汰你,但真正下决心、有意愿和能力从即将死去的行业里转型出来的,只有百分之一。”陈洲说。

无论如何,如果能成功运作1931,将更多传统经纪公司吸引到这个平台上来,YY有可能实现线上线下通吃。这将是一门前景广阔的大生意。“传统唱片公司、经纪公司不熟悉互联网,互联网公司不熟悉娱乐,我们想做一个成功样板让两边的人都能看到。”当传统娱乐公司没有能力整合互联网娱乐时,YY的雄心是反过来整合传统娱乐业。

篇5

此后两年,新三板挂牌公司突破万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璀璨的明珠;而百合网也在新三板市场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

根据3月22日,百合网的2016年年度财报,百合网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745.68万元,同比增加1.16%,与2015年收入水平基本相当。值得一提的是,百合网2016年刚刚起步的婚礼业务和情感咨询业务,已经在去年为其贡献了近400万的营收,占公司营收的2.35%。

纵观2016年百合网的全年运营状况,随着婚恋全产业链构架的推进,尽管公司仍处于战略性亏损状态,但不难发现,许多业务亮点也在纷纷浮出水面,好的态势正在显现。

“媒婆”背后的男人

知道百合网董事长“田范江”这个名字的人并不多。很难想到,这位颇具绅士风度的中年男人,将中国最古老的职业―“媒婆”从线下搬到了线上,颠覆了人们对“媒人”的认知。

一定程度上,百合网这三个字就等于互联网婚恋。但让大多数人意外的是,它背后的男人竟是一个纯粹的工科男。

1991年,田范江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00年,获得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带着这样的履历,田范江没有选择去国企,而是选择了创业这条路。

经过短暂的创业,田范江认识到自己需要一些磨砺,随即加入全球著名咨询公司埃森哲担任咨询经理。三年后,田范江结束了正处于上升期的打工生涯,并于2005年创立百合网。

这一年,中关村的刘强东正式开始京东商城的创业,马云在杭州创建了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这一年也是中国互联网盈利的元年,新浪、搜狐、网易相继了其上一年实现盈利的消息。

也是这一年,手机服务供应商掌上灵通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此后,TOM互联网集团、盛大网络、腾讯、空中网、前程无忧网和第九城市等公司陆续在海外上市,中国互联网公司第二轮境外上市热潮开启。

这一年开启创业人生的田范江,则一直深耕互联网婚恋市场;10年之后的2015年,百合网挂牌新三板,随即宣布参股公司完成与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同行世纪佳缘的合并,并正式完全确定行业地位,成为中国互联网婚恋的绝对龙头。

在变化的世界中进化

“百合网首先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田范江说。

互联网早期的公司,简单来说都是基于流量的生意。基于流量的生意模式,往往“很轻”,但是大部分“轻”的互联网模式,往往不可持续。因为中国是一个很特殊的市场,BAT控制了中国的互联网核心流量分发,如果依托流量有一门好生意,BAT一定会进来搅局,纯粹的流量公司很容易被剿灭。所以,依托流量的“轻模式”生意,往往都有深深的危机感,而这也倒逼公司不断升级产品与服务,以此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增加BAT或者其他竞争对手进入的难度。

随着越来越多互联网公司开启线下重模式运营,在互联网行业闯荡十余载,深刻感知市场、行业脉动的田范江认识到,在BAT垄断流量资源的背景下,单纯轻模式的运营很难做强做大,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必不可少。

同时,重新梳理百合等婚恋网站的核心资源之后,百合网发现自己拥有一个90%的人知道的品牌“百合”,但实际上每年只有1%到2%的人会成为其目标客户,“这是对公司核心资产的巨大浪费”,而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提出延伸服务的需求―百合是否能够提供婚礼或其他情感咨询方面的服务。

“客户在认可了一家品牌之后,也有了更高的诉求,我们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升级。”田范江说。

百合网影响的主流人群希望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帮他们策划婚礼,推荐最适合他们的婚纱摄影机构,还能帮他们提供情感咨询。百合网决定顺势进入婚礼产业,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万亿风口;站在市场的角度,这确实是很自然的延伸。

于是,2015年下半年,田范江决定带领百合网杀入婚礼行业。

大时代面前不做投机者

婚恋交友市场规模在100亿元以下,而婚礼行业的市场规模1万亿以上,“这意味着我们的生存空间会很大,在100倍的市场里面拿到1%份额,就等于原来市场的100%占有。百合网的目标是未来能拿下婚礼市场的3%?5%。”田范江对婚礼市场充满期待。

万亿的婚礼市场是一门怎么样的生意呢?

在田范江看来,婚礼行业是一座沉睡的宝藏。

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基本上是先从用户的高频需求、数字化需求开始的,比如旅游、外卖、餐饮。因为互联网是高效触达用户的工具,直接可以转换成利益。

高频、数字化行业基本都被开发完,接下来就是低频行业,婚礼这样的低频且线下程度较高的行业,因为其足够巨大的市场空间,对各路资本有足够的吸引力。

那么百合网如何来挖掘这座沉睡的宝藏呢?

田范江认为,婚礼行业是一个行业集群,由很多不同的行业组成。比如,婚礼策划是服务,婚纱礼服重在设计和生产,婚宴会馆则和房地产关联。

基于这个判断,百合网的战略是打造产业生态圈;而正是因为新三板,百合网有机会借助资本的方式去连接这个生态圈。

婚礼行业的现状非常分散,没有一家龙头企业。大家都知道结婚要去找婚庆公司,去找婚纱影楼,但不知道去找哪个品牌,婚礼行业只有品类名而没有品牌名。“我们恰恰拥有最核心的品牌,这对我们是一个机会,我们希望在非常分散且品牌缺失的婚礼行业树立一个大的品牌。”田范江说。

田范江认为,婚礼行业在品牌汇聚方面的发展,滞后婚恋交友行业10年,“十年前,整个婚恋交友市场也是只有品类没有品牌,但现在不一样了,人们说要找对象,想起来的是要上百合网、上世纪佳缘,可以说婚恋交友品牌已成为了品类的代名词。”

过去百合网是单纯的线上运营,后来通过加盟的方式,将线下的众多区域性婚姻介绍所收编,让它们在百合网的统一管理下成长为规模更大的服务机构,“我们认为这项运营经验是有可能移植到婚礼领域的。”田范江说。

现在婚礼领域也有很多区域性领导品牌,百合网希望通过输出验和资源,让它们能够在统一的品牌、信息系统、工作流程之下,联合成一个非常庞大的婚礼服务机构。在这里,百合可以输出一项重要的资源―运营经验。

“过去两年我们一直在整合,5年后百合的概念会和之前大家理解的完全不同。”田范江介绍,其实从2015年挂牌新三板以来,基于公司的新战略,百合网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变革。

“百合网在新的跑道上,面临着历史性机遇。大时代面前,百合网不做投机主义者。”田范江总结道。

新使命:中国幸福产业的领导者

过去几年,在田范江的带领下,百合一直在搭建婚礼生态系统平台,不停引入物种,加以资本灌溉;未来几年,田范江还会带领百合继续这一进程。他希望这个生态最终形成群集效应,为所有参与者创造越来越大的价值。

“可以说婚礼行业的‘风’是百合带起来的,未来线上线下肯定都会遇到一些竞争对手。”但田范江并不担心。他表示,现在婚礼行业的很多线下机构体量较小,没有足够能力影响整个产业链条,而百合的品牌、流量是产业链里最有价值、竞争力的部分;其次,线上竞争对手分两级,其他婚恋平台可能也想进入婚礼行业,但百合的品牌、资本优势明显,已提前布局并且还在加快布局,“后来者可能还处于研究阶段”。

另一级对手可能来自于BAT及团购网等生活服务流量平台,“它们应该是我们的上游,我们需要从它们那里获客导流,它们不可能在婚礼线下领域耕耘过深,所以百合与所有从互联网领域杀过来的平台都应该是合作关系”,田范江说,因为百合网会是一个深度整合的服务商,通过“B to C”的模式,整合资源对接多方客户。

篇6

一、竞品分析

二、产品定位

三、推广方案

四、推广预算

五、推广目标

六、团队构架

七、绩效考核

八、团队管理

小伙伴们,你们准备好了么,下面就让我为你分享我多年来的推广运营经验,告诉你如何制定一份完整地运营推广方案。

一、竞品分析

1、选择竞品,做好定位

①百度搜索类似产品关键词,假设你的产品是一款旅游分享类APP,你可以输入主要关键词”旅游app”,一般排在自然排名前面,百度竞价推广前面的产品都是竞品。

②各大移动应用市场上用关键词查找,如91应用市场,应用宝,豌豆荚等。

③行业网站上查找最新信息,比如旅游APP,你可以到专业旅游资讯网,如欣欣旅游网,环球旅讯,劲旅网等搜索APP相关信息。

④咨询类网站如艾瑞、DCCI、Alexa等是相对靠谱渠道。

还有其他的方法,如通过参加行业展会,同行交流等渠道获取竞争对手信息,这里不一一介绍了。竞品分析选择两个产品最好,最多三个。

2、竞品分析,得出结论

一般来说,比较全面的竞品分析要从用户,市场趋势,功能设计,运营推广策略等方面来展开。这里我们把它细化成以下几个维度,

①市场趋势、业界现状;

②竞争对手的企业愿景、产品定位及发展策略;

③目标用户;

④市场数据;

⑤核心功能;

⑥交互设计;

⑦产品优缺点;

⑧运营及推广策略;

⑨总结&行动点。

对于移动互联网部门市场推广总监来讲,可以只关心市场部分,功能及设计这块可以忽略,如从1,2,3,4,7,8这几部分对竞品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市场数据及运营推广策略。这里拿一款移动旅游APP来说,运营数据可从下载量、用户数、留存率、转化率、活跃用户数、活跃时长等来进行竞品分析。运营及推广策略可从竞品的渠道管理来分析,如应用市场投放,移动论坛,市场活动,软文投放,社交化媒体表现等。

3、根据结论,得出建议

通过对上述竞品分析,可以大致得出一个比较有市场商业价值的结论。

二、产品定位

将产品定位单独一个篇幅来讨论可见其重要性.清晰的产品定位,目标用户群定位是运营推广的基石。目标用户群分析的越透彻,越清晰,对于后期产品推广起关键性助推作用。

1、产品定位

一句话清晰描述你的产品,用什么样的产品满足用户或者用户市场。

如:陌陌: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社交工具。

QQ空间:一个异步信息分享和交流的平台,是QQ即时通讯工具的补充。

91运营网:分享互联网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干货

2、产品核心目标

产品目标往往表现为解决目标用户市场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分析的越透彻,产品核心目标越准确。如:

360安全卫士解决用户使用电脑的安全问题。

微信为用户提供流畅语音沟通的移动应用。

3、目标用户定位

一般按照年龄段,收入,学历,地区几个维度来定位目标用户群体。

4、目标用户特征

常用用户特征:年龄,性别,出生日期,收入,职业,居住地,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用户技能:熟练电脑办公,外语能力强

与产品相关特征:

①电子商务类:购物习惯,年度消费预算等

②**类:是否单身,择偶标准

③游戏类:是否喜欢3D游戏,是否有同类型游戏经验

5、用户角色卡片

根据目标用户群体围绕目标用户特征建立用户角色卡片。这里以一款比价APP为例,建立用户角色卡片:

张三,30岁,互联网运营总监,年薪20万,已婚,居住地北京,喜欢电影,篮球,唱歌,游戏等,性格开朗,阳光,文艺青年、电脑操作熟练,精通英文与产品相关特征:

①喜欢网购,喜欢上的购物网站:淘宝,京东

②网购年消费额在2万左右,使用信用卡购物。

③在家用ipad购物,在外用手机购物

6、用户使用场景

用户使用场景是指将目标用户群投放到实际的使用场景中,

还是以上述比价APP为例,张三每天来到了万达商场某体育用品店,看到了科比二代球鞋售价1400元,顿时心动想入手,他用比价APP进行二维码扫描发现京东售价800,淘宝售价810,APP主动提示建议在京东购买,张三迅速浏览了商品的高清图片和产品说明,因为店家可以包邮,所以张三放弃了在线下购买。

三、推广方案

移动互联网行业,创业公司市场则适合多面出击,把能够想到的各种途径方式都去尝试,用最小的投入把品牌效果最大化。在想到的100种方法里,不断测试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剔除掉其中99个,集中火力把手里的资源集中在一个可能爆发的点上,不断放大,不断分析,等待爆发。最终吸引更多的注册用户,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

1、渠道推广

线上渠道

①基础上线——各大下载市场、应用商店、大平台、下载站的覆盖Android版本渠道:推广的第一步是要上线,这是最基础的。无需砸钱,只需最大范围的覆盖。

下载市场:安卓、机锋、安智、应用汇、91、木蚂蚁、N多、优亿、安机、飞流等;

应用商店:geogle商店、HTC商城、历趣、十字猫、开奇、爱米、我查查、魅族商店、联想开发者社区、oppo应用商店等;

大平台:MM社区、沃商店、天翼空间、华为智汇云、腾讯应用中心等;

客户端:豌豆荚手机精灵、91手机助手、360软件管家等;

wap站:泡椒、天网、乐讯、宜搜等。

web下载站:天空、华军、非凡、绿软等

iOS版本渠道:AppStore、91助手、pp助手、网易应用中心、同步推、快用苹果助手、itools、限时免费大全。

②运营商渠道推广: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用户基数较大,可以将产品预装到运营商商店,借力于第三方没有的能力,如果是好的产品,还可以得到其补助和扶植。

市场部门要有专门的渠道专员负责与运营商沟通合作,出方案进行项目跟踪。

③三方商店:上述A类都属于第三方商店

由于进入早,用户积累多,第三方商店成为了很多APP流量入口,全国有近百家第三方应用商店。渠道专员要准备大量素材,测试等与应用市场对接。各应用市场规则不一,如何与应用市场负责人沟通,积累经验与技巧至关重要。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投放一些广告位及推荐等。

④手机厂商商店

大厂家都在自己品牌的手机里预装商店,如联想乐商店,HTC市场,oppo nearme,魅族市场,moto智件园等。渠道部门需要较多运营专员来跟手机厂商商店接触。

⑤积分墙推广

“积分墙”是在一个应用内展示各种积分任务(下载安装推荐的优质应用、注册、填表等),以供用户完成任务获得积分的页面。用户在嵌入积分墙的应用内完成任务,该应用的开发者就能得到相应的收入。

积分墙起量快,效果显而易见。大部分是采用CPA形式,价格1-3元不等。但以活跃用户等综合成本考量,成本偏高,用户留存率低。

业内公司有tapjoy,微云,有米,万普等。

积分墙适合大型有资金,需要尽快发展用户的团队。

⑥刷榜推广:

这种推广乃非正规手段,但是在国内非常的受欢迎,毕竟绝大部分苹果手机用户都会实用APP Store去下载APP。如果你的APP直接都在前几名的位置,当然可以快速获得用户的关注,同时获得较高的真实下载量。

不过,刷榜的价格是比较高的,国内榜top25名的价格在每天1万元左右,top5的价格每天需要两万多。由于这种推广成本比较高,所以一般会配合新闻炒作一起搞,这样容易快速的出名。

⑦社交平台推广:

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社交平台,潜在用户明确,能很快的推广产品。这类推广基本采用合作分成方式,合作方法多样。业内公司有微云,九城,腾讯,新浪等。

如2010年6月非诚勿扰的**软件,在微云社交平台上自传播自推广,上线第一个月用户达到32万。

⑧广告平台:

起量快,效果显而易见。成本较高,以目前主流平台为例,CPC价格在0.3-0.8元,CPA在1.5元-3元之间。

不利于创业融资前的团队推广使用。

业内公司有admob,多盟,微云,有米,亿动等。

⑨换量

换量主要有两种方式:

1.应用内互相推荐。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流量,增加曝光度和下载量,量级不大,但曝光度不错,有内置推荐位的应用可以相互进行换量,但这需要以一定的用户量作为基础。2.买量换量。如果自身无法给某一应用带量或者量很小,可以找网盟跑量,以换取应用商店优质的资源位或者折算成钱进行推广。这种方式也是比较实用的方式,包括应用宝、小米等在内的商店都可以换量,通过某些,还能跟360等进行换量,可能会比直接在360做CPT有更好的效果,商店:CP一般以2:1的方式进行换量。

线下渠道

①手机厂商预装

出厂就存在,用户转化率高,最直接发展用户的一种方式。

用户起量周期长,从提交测试包测试-过测试-试产-量产-销售到用户手中需要3-5个月时间。

推广成本:应用类产品预装量付费价格在0.5-1元不等,CPA方式价格在1.5-4元不等。游戏类产品,采取免费预装,后续分成模式,CPA价格在2-3元之间。

业内公司:华为,中兴,酷派,TCL,波导,OPPO,魅族,海信等。

操作难点:品牌众多,人员层级多,产品项目多,需要有专业的团队进行针对性的推荐与维护关系。

②水货刷机

起量快,基本上2-4天就可以看到刷机用户,数量大,基本上一天可以刷几万台。

重刷现象严重,基本上一部手机从总批到渠道到店面会被刷3-5次,推广成本剧增,用户质量差,不好监控。

基本上刷机单一软件CPA在1-2元,包机一部机器价格在5-10元之间。

业内公司:XDA,酷乐,乐酷,刷机精灵。

③行货店面

用户质量高,粘度高,用户付费转化率高,见用户速度快。

店面多,店员培训复杂,需要完善的考核及奖励机制。

基本上CPA价格在1.5-3元之间,预装价格在0.5-1元之间。

业内公司:乐语,中复,天音,中邮,苏宁等。

案例:2010底微云与国内知名连锁手机卖场进行合作试点,将合作的光盘放到店面进行打包销售给用户,8万套光盘激活用户达到了一半。

2、新媒体推广

①内容策划

内容策划前需做好受众定位,分析得出核心用户特征。

坚持原创内容的产出,在内容更新上保持一天三条左右有趣的内容。

抓住当周或当天的热点跟进。

创意,还是创意,让你的产品讲故事,拟人化。

②品牌基础推广

百科类推广:在百度百科,360百科建立品牌词条

问答类推广:在百度知道,搜搜问答,新浪爱问,知乎等网站建立问答。

③论坛,贴吧推广

机锋、安卓、安智。。。在手机相关网站的底端都可以看到很多的行业内论坛。建议推广者以官方贴、用户贴两种方式发帖推广,同时可联系论坛管理员做一些活动推广。发完贴后,应当定期维护好自己的帖子,及时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搜集用户反馈的信息,以便下个版本更新改进。

第一阵容:机锋论坛、安卓论坛、安智论坛!

第二阵容:魔趣网、安卓论坛、魅族论坛!

第三阵容:风暴论坛、木蚂蚁论坛、DOSPY论坛!

④微博推广

内容:将产品拟人化,讲故事,定位微博特性,坚持原创内容的产出。在微博上抓住当周或当天的热点跟进,保持一定的持续创新力。这里可以参考同行业运营比较成功的微博大号,借鉴他们的经验。

互动:关注业内相关微博账号,保持互动,提高品牌曝光率。

活动:必要时候可以策划活动,微博转发等。

⑤微信推广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推广需要一定时间沉淀,这里可以参考几步曲:

内容定位:结合产品做内容聚合推荐,内容不一定要多,但是一定要精并且符合微信号的定位。

种子用户积累:初期可以给定个KPI指标,500个粉丝一个门槛,种子用户可以通过同事好友,合作伙伴推荐,微博引流,官网引流等。

小号积累:开通微信小号,每天导入目标客户群。

小号导大号:通过小号的粉丝积累推荐微信公众号,将粉丝导入到微信公众号。

微信互推:当粉丝量达到一定预期后,可以加入一些微信互推群。关于微信推广经验分享,这里不再展开讨论了,可以加入我的微信公众号yunying-91交流。

⑥PR传播

PR不是硬广告,学会在对的途径讲一个动人的故事非常重要。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传播源,无论微博Kol、微信公众号、媒体网站的专栏或各大社交网站,我得去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平台来讲述一个好的品牌的故事,反之,这些平台也会是用户对品牌产生UGC的最好渠道。在初创公司,作为PR需要把公司每一个阶段的方向都了解透彻,然后学会向市场、投资人、用户传递一个有力的声音,这个声音并不是生硬的广而告之,而是抛出一个话题让大家对你的故事所感兴趣,并带动大家如何把兴趣引到你的产品上来,最好形成行业的热议话题。

以下有几个策略:

A、用日常稿件保持稳定的曝光。我们会定期做一张传播规划表,每个月要根据公司和产品的变化来决定该向外界传递什么声音,恰当的表达和持续的内容产出会让公司的曝光度及行业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维护好已有的媒体资源,积极扩展新资源。对于自己原来熟识的记者和媒体,我仍会保持续的沟通和交流,告诉他们,我们的团队在做怎么样的一件事。深信只有反复的沟通,才会把故事的闪光点打磨得抓住人心。而作为PR也更能及时嗅到媒体关注的兴趣点,为下一次的报道梳理做好充分准备。在创业公司对PR的经费并不是非常充足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仔细去分析,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和进度,需要利用的什么样的途径和资源去支撑公司的发声和观点。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周都有计划的去拓展一些新的媒体资源,这样能为之后做事件输出时能有合适的渠道的进行支撑。

B、选择的渠道决定了传播的效果。说什么故事,用哪种方式呈现传播效果会最佳,这对于渠道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对于公司创始人的一些采访,我们可能更倾向于行业及财经相关的权重高的纸媒,有利于大面积的带动传播;对于产品的发声,我们更倾向于科技类的新媒体,在行业内能引起更快速的关注力;而对于事件话题性的新闻,我们更青睐于选择大型门户类网站。对于自媒体这领域,实力参差不齐,选择有中立观点和实力派的自媒体发声,不失为好的选择。但是成本对创业公司来说,并不是性价比最高的。而对于电视媒体,选择对和你潜在用户相吻合的节目,是一个能快速让产品呈爆发式增长的途径.

C、最后,要记得做好对营销传播效果的评估。这些可能包括人群的覆盖率、点击量、阅读量,点赞量等。每一次的数据,都会告诉你下一次的内容应该怎样做得更赞。而PR作为连接内外的桥梁,最好也要藏身于用户中间,在深度沟通中突出品牌的个性。⑦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绝对是个体力活和脑力活,这需要整个团队保持敏锐的市场嗅觉,此外还需要有强大的执行力,配合一定的媒体资源,事件才得以在最快的速度推出去。事件营销的前提必须是团队成员需要每天接触大量新鲜的资讯,把这些信息整合,也需要养成随时记录下一些闪现的灵感创意并和成员们及时分享碰撞。对于能贴上产品的创意点结合点,我们会马上进行头脑风暴,对事件的始终进行推理,若确定方案可行,那么马上做出与之匹配的传播计划,开始做项目预算并一边准备好渠道资源。

⑧数据分析

每周花一些时间去认真分析每一条微博、微信、每一个渠道背后的数据,你一定会发现传播度高的内容背后的契合点和关联性。这样非常有利于自己官方微博、微信内容质量的提升,运营起来也更接地气。

3、线下推广

利用宣传经费印制纸质宣传单和各种海报,做宣传。

1、介绍海报

在人流量多且可免费宣传的地方张贴海报宣传

2、宣传单

与合作商家商议,将宣传单曝光于商家跟用户接触的地方。

3、地推卡传单

制作精美传单,在办公区域相对集中的地方、商场传单。

四、推广预算

根据以上推广方案对各渠道做预算配比,与老板敲定最后的第一期投放预算。

五、制定目标

一款APP,应该关注的两方面的指标

1、产品运营阶段

A、种子期:主要目的在于收集用户行为数据,与产品设计时的用户模型做对比,有目的性调优。主要关注数据有:页面路径转化,按钮点击,启动次数,启动时间段,停留时长等。这个阶段数据量不求大,但求真实。用户来源的话,可以先做免费渠道,如果能有一些首发资源更好了。

B、推广期:主要目的在于扩大影响,吸收用户。主要关注数据有:新增,活跃,留存以及渠道数据。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够配合各种资源多管齐下,用户量能有爆发是最好的了。

C、营收期: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活动运营、增值服务创造营收。主要关注的找数据有:付费用户数、付费金额、付费路径转化、ARPU等。

2产品类型

如工具类,启动次数很重要;社区类,活跃用户和UGC很重要;游戏,在线人数和arpu值是关键;移动电商主要关注成交转化率,包括订单转化率和金额转化率。根据APP产品类型及所处运营阶段,制定APP数据指标考核表,如下图显示:

这里有一张整理过的图来说明一下吧,很早以前在网上收集的一些数据指标,感觉比较实用,制作方案的时候可以参考。

关于数据指标分析:

1、留存用户和留存率

留存用户和留存率通常反映了不同时期获得的用户流失的情况,分析这个结果往往是为了找到用户流失的具体原因。

APP获得一定用户以后,刚开始用户会比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有用户流失,留存率随时间推移逐步下降,一般在3~5个月后达到稳定。其中阅读资讯、社交沟通、系统工具是留存率最高的三类应用,在4个月以后的留存率稳定在10%左右。留存率提高了,才会有更多的用户留下来,真正使用APP的用户才会越来越多。

次日留存:因为都是新用户,所以结合产品的新手引导设计和新用户转化路径来分析用户的流失原因,通过不断的修改和调整来降低用户流失,提升次日留存率,通常这个数字如果达到了40%就表示产品非常优秀了。

周留存:在这个时间段里,用户通常会经历一个完整的使用和体验周期,如果在这个阶段用户能够留下来,就有可能成为忠诚度较高的用户。

月留存:通常移动APP的迭代周期为2-4周一个版本,所以月留存是能够反映出一个版本的用户留存情况,一个版本的更新,总是会或多或少的影响用户的体验,所以通过比较月留存率能够判断出每个版本更新是否对用户有影响。

渠道留存:因为渠道来源不一,用户质量也会有差别,所以有必要针对渠道用户进行留存率分析。而且排除用户差别的因素以后,再去比较次日,周留存,可以更准确的判断产品上的问题。

2、活跃用户

用户每天既会不断新增,也会不断流失,如果单独只看每日活跃用户数,是很难发现问题的本质的,所以通常会结合活跃率和整个APP的生命周期来看。活跃率是指活跃用户/总用户,通过这个比值可以了解你的用户的整体活跃度,但随着时间周期的加长,用户活跃率总是在逐渐下降的,所以经过一个长生命周期(3个月或半年)的沉淀,用户的活跃率还能稳定保持到5%-10%,则是一个非常好的用户活跃的表现,当然也不能完全套用,得视产品特点来看。

六、团队构架

这个篇幅简单介绍移动互联网运营推广团队的组织架构及成员工作职责,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总体概括来说,这个市场运营部门架构大概是:一个带头的,一个做渠道和流量,一个玩社交媒体的,一个天马星空写文案的,再辅助一些打杂的。

1、市场运营总监

工作职责

1、负责公司开发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内容整体规划和运营策略的制定及执行。

2、负责制定每季度、月运营计划。

3、整理各产品运营渠道数据报表,并定期收集分析同类竞品情报。完成活动的策划执行,并做好跟踪记录。

4、构建和完善App推广和分销渠道,促进App的下载和使用。

5、网络媒体、网站联盟、博客、论坛、社区营销、SNS等各种互联网营销渠道的拓展和维护;

6、负责和移动互联网领域各传播媒体有效沟通,调动各种资源,促进公司互联网产品和相关渠道及媒体的联合推广,以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知名度。

7、负责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推广方式,开展公司自有产品的运营和推广活动,收集相关营销成功案例并进行分析。

8、负责制作内容及话题,能够结合热点事件开展推广活动,及时监控和处理产品运营活动过程中的各类正负面事件。

9、跟踪运营推广效果,分析数据并反馈,分享推广经验;挖掘和分析目标用户使用习惯、情感及体验感受,即时掌握新闻热点。

10、策划、组织、评估和优化推广计划。

11、分析App运营数据,根据分析结果不断优化运营方案。

岗位点评:从工作职责要点来说,市场总监应该是负责内容规划,运营策略及计划制定,渠道构建和监督,新媒体推广实施跟踪,app运营数据分析,团队建设和管理.

2、文案策划

工作职责

1、清晰项目目标,快速了解客户需求,并密切与相关协同部门合作,提供快速、精准、精彩的案头支持;

2、负责宣传推广文案及宣传资料文案的撰写;

3、负责创意内容撰写,为线上活动、广告传播、线上公关稿件撰写相关文案内容;

4、沉淀创意产出和内容撰写的经验,形成知识管理,供其他项目借鉴。

岗位点评:文案策划岗位是文字输出岗位,需要文字功底好,有创意,对热点有嗅觉,最好在事件营销传播方面有成功案例。

3、渠道经理(BD拓展)

工作职责

1、深入研究公司产品与所属行业,制定适应公司发展战略的拓展计划;

2、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需求,寻找、挖掘有利于公司的合作资源;

3、负责商务拓展及合作,与其他客户端及推广渠道(各大市场)建立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

4、对推广数据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调整推广策略,提高下载量、安装量及活跃度等

5、辅助APP产品的运营和推广,整体规划和专题策划

岗位点评:渠道经理(BD拓展)顾名思义就是拓展各互联网流量渠道,一切有助于APP流量提升的渠道合作都属于工作范畴,渠道经理的工作职责就是制定渠道拓展计划,带领BD专员拓展各市场,分析数据,完成运营总监制定的流量指标。

4、新媒体推广经理

工作职责

1、有互联网信仰,最好是重度使用者,制定新媒体推广计划,执行力强。

2、熟悉新媒体,对微博、微信如数家珍,熟悉大号,运营过微博草根号、微信公众号更好!

3、有判断力,对热点事件能分析,知道如何借势,有自嘲精神,可以黑人兼适度自黑;

4、有战斗经验,没混过论坛没耍过微博刷过微信的就算了。不管明骚闷骚,永不放弃!岗位点评:这个岗位要求”离了手机就不能活并且认为它比性更重要”那种,能配合文案玩转各社交媒体渠道。在事件营销及热点引爆有嗅觉和实操经验.

七、绩效考核

每个公司绩效考核指标不同,对于移动互联网公司市场部门来说,各个岗位指标也不尽相同,这里只罗列出有共性的一些考核点。

1、市场运营总监

这个岗位背负团队整体KPI指标,如APP运营数据指标,销售指标等,如何将团队指标有效分解到每周,每天,每个人,这是市场运营总监每天都要思考问题。

2、文案策划

①文案撰写能力:写作功底深厚,表达能力强、思维逻辑清晰、具有独特敏捷的创意思维。

②创意能力:能根据公司品牌定位,完成有创意的文案策划,为产品销售及运营推广带来很大飞跃。

③对接能力:与渠道部门,设计部门,推广部门,客户等沟通协调及分配工作能力。

④工作态度:纪律性,团队协作意识,工作责任感

根据这几个考核指标做分数配比,适当提高AB两项指标分数。

3、渠道经理

渠道考核指标直接跟APP运营数据挂钩,这个数据指标可参考上篇中app运营目标中数据。下载量每日新增用户数留存率活跃用户数平均用户收益(ARPU)使用时间

4、新媒体推广经理

新媒体推广由于渠道不同考核指标也不同,微博,微信,豆瓣,知乎,其他软文推广渠道等,运营总监可以根据渠道设立不同考核指标.这里以微博和微信为案例:

①微博考核指标:微博营销涉及的数据大致有微博信息数、粉丝数、关注数、转发数、回复数、平均转发数、平均评论数.

A、微博信息数:每日的微博数量,条/天。

B、平均转发数:每条信息的转发数之和/信息总数量,一般计算日平均转发数或月平均转发数,次/条,平均回复数原理类似。平均转发数(评论数)与粉丝总数和微博内容质量相关,粉丝总数越高,微博内容越符合用户需求,转发数和评论数就会越高。所以这个数据可以反应粉丝总数、内容和粉丝质量的好坏。粉丝基数越大,理论上转发会提高,内容越契合用户,或者粉丝中你的目标人群越多,这个数据都会上升。

以A公司品牌微博为例,4月1日只有1.4万左右,5月结束有2.6万!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到4、5月的增长情况,两个月的粉丝增量差不多,微博信息数量5月增加36%,但是转发总数增长近100%倍,评论增长了64%,搜索结果数也是增加了。应该说针对4月的微博内容分析之后,5月份作了一些调整,更加注重用户需求,所以在总量增加的同时微博的平均转发数和回复数都上升了,可以说明该微博5月份比4月份是有进步的,而且搜索结果数直接增加曝光率,说明了营销效果。

总结:1)平均转发数和评论数可以衡量自身微博运营状态好坏2)搜索结果数可以作为品牌传播的考核,3)只有综合所有数据来看才可以指导微博营销.

②微信考核指标:

文章考核指标:送达率,图文阅读率,原文页阅读率,转发率,收藏率

A、订阅粉丝量:有三个指标:新关注数、取消关注数以及净增关注数。

刚开微信的企业,我们可以用1个月的时间,设定目标完成500个用户的订阅,接下来的每个月,逐步增长。每天订阅粉丝超过20个,1月就是600个。

B、用户互动量:该用户在微信上和你的互动。我指的是有意义的互动,比如91运营网(微信号yunying-91),当你添加微信时,自动回复写的是:输入1获取移动互联网干货,输入2获取电子商务运营干货,输入3获取产品策划干货。这其实就是很好的一个规则。

C、用户转化量:该用户最后通过你的规则输入相关词后,我们的跟进情况,以及成交情况。

八、团队管理

这个篇幅侧重于团队运营管理,不只是针对移动互联网,同样适合互联网公司团队管理。以个人经验分享来说,互联网团队运营管理应重点关注三方面:

执行力,目标管理,团队凝聚力。

1、执行力

关于执行力的案例,腾讯是很多互联网公司学习榜样.马化腾凌晨4点发出邮件,运营团队下午就能给出实现计划。很多创业型互联网小公司发展速度快,因为执行力强,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变态的层层审批机制阻碍了项目的实施。笔者原来在一家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的公司呆过,深有体会,一个很简单的推广页面,本来当天就可以决策通过,还要经过总监-副总-老板几个层级审核,一周过去了,才通过,结果好好的项目被时间给拖死了。所以再大的公司,个人还是比较推崇项目负责制,扁平化管理。

2、目标管理

运营总监从拿到KPI那天起,脑海里都是数据化管理,从年目标,季度目标,月目标,周目标层层分解,一个没有数据量化目标的运营团队会跟无头苍蝇一样乱窜.运营总监团队管理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目标管理流程。

3、团队凝聚力

保持一个高效,快乐,有活力的工作环境,让整个运营团队保持凝聚力,是每个运营总监职责所在。团队成员频繁跳槽,稳定性差将不利于项目的进展,所以如何保持项目核心成员稳定性至关重要。

以下分享几个运营团队管理小技巧:

1、年度目标,季度目标,月目标,周工作任务表

将这些目标数据表贴于显眼地方,让自己心中有数。制定团队每周工作任务表。

2、周一早会

每周一定期开早会,分配本周各团队成员工作任务,并记录项目运营过程中问题。

3、周三培训

每周组织相对于各个岗位培训课程,提高团队成员的业务能力.

篇7

年12月19日,民间组织COG(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创始人龚蔚(goodwell)了一条微博称,互联网信任危机一触即发。

这条微博似乎成了中国互联网2011年度的预言――48小时后,中国互联网泄密事件发生。

自12月21日开始,在不到10天的时间中,由技术网站CSDN、知名论坛天涯开始,大量网站被爆存在用户数据泄露,据CNCERT(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公布的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9日,被外界怀疑泄露的数据库已达26个,涉及账号、密码2.78亿条。

12月27日晚,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广州分会(下称“CCF广州”)召开了 “互联网用户资料泄露事件紧急会议”。16名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次事件是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信息泄露事件。”

当天,工信部通信管理局和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也在北京紧急召集多家互联网企业、信息安全企业和多位网络安全专家,了解核实事件情况,评估事件影响和危害,研究提出应对措施。据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透露,公安部门也已对此次事件立案侦查。

在业界看来,此次恐慌事件后,互联网信息安全可能由一个甚至不受行业重视的技术问题,变成如同药品、食品、教育一般受到社会广泛重视的问题。

破而后立,这或将成为中国信息安全生态进化的宝贵契机。

网站利益局中局

此次泄露风暴最终影响了多少中国网民,目前无法确切统计。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的通报认为,此前能够确认数据泄露的只有CSDN与天涯两个网站,其他的数据库被公布的“泄露信息”只有部分属实,部分数据则被证伪。

“在业内看来,类似的事情早已多到近乎麻木。”信息安全公司启明星辰(001439.SZ)首席战略官潘柱廷说,其实每年都有多起重大的用户数据库被盗事件(黑客们习惯称为刷库或拖库),国外类似事件的规模更大,且因涉及信用卡账号等关键信息,危害普遍大于国内的泄露事件。比如,2011年已被证实的遭遇入侵、并导致关键数据被窃或者被泄露的公司,就包括索尼、世嘉等大型游戏设备厂商、花旗银行等金融机构及RSA等安全厂商巨头,仅日本索尼4月被黑客窃取的客户信息就高达7700万,其中还包括信用卡账号。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次事件之所以影响大,是利益驱动下“搅浑水”的互联网江湖众生百态。

“关于密码泄密后的事情:1、某上市公司忙着造假库往外扔。栽赃其他公司,想摆脱被曝明文库的证据;2、有网站通知所有用户修改密码,乘机激活用户;3、还有网站把这些公开库的数据直接导入自己用户库,也发通知给用户改密码;4、钓鱼的、垃圾邮件的也都活跃起来。”12月27日,CSDN创始人蒋涛微博说。

“其实,很多用户根本就记不清自己在哪些网站注册过用户名与密码,”一位网站负责人说,以前,他们发展用户需要花钱做广告、群发邮件,而且效果并不理想,但这一次有现成的用户资料,而且这些已经泄露密码的网民非常恐慌,收到邮件后会积极的“改密码”,这让很多中小网站一夜之间就发展了大量“老用户”。

“这反过来又加剧了公众的恐慌,因为有越来越多的网站说数据泄露了,快来改密码吧,一夜之间仿佛整个互联网都变得不可信任。”该负责人说。

一位黑客说,与之对应的是,也有发现数据库泄露的网站不动声色,悄悄地给用户发邮件,让用户“防患于未然,避免受到其他网站数据库泄露影响”。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泄露事件对网民造成的直接损失其实小于外界想象。

“破而后立,从长远来看,对中国互联网来说,这或许反而是一件好事。”一位安全厂商负责人认为,经过恐慌的放大效应,事件虽然没有带来重大的经济或社会损失,但却让互联网企业和公众意识到信息安全面临的风险,这有助于中国互联网的安全生态得以进化。

或转化产业契机

“网络安全其实可以分成两个层次。”潘柱廷说,一个层次是政府、军事乃至电力、通信、金融等事关国家安全的关键基础网络,在这个层次上,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有相对严格的安全保护机制,此次事件中也没有受到影响;另一个层次则是以商业、社会公用为主的互联网络,这一层次则相对脆弱,比如大量的中小网站,就普遍缺乏信息安全的意识及投入。

潘柱廷同时也表示,这一问题全球皆然。

“用户的安全防范能力永远滞后于黑客的技术能力,因此仅靠用户自己的话,数据泄露问题是‘无解’的。”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杜跃进说,如同世界上总会有小偷一样,数据泄密事件在互联网领域也无法杜绝。杜跃进认为,互联网的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其实一直在不断提高,比如现在攻击一个网站的难度,已经远大于以前,只是因为互联网不断发展,应用更加深入,吸引攻击者的“有价值目标”不断增长,需求产生市场,导致了黑客等地下产业链日益繁荣。

在2011年6月的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特别论坛上,中科院软件所副研究员蒋建春就曾对互联网的攻击演变进行回顾总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网络攻击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八十年代出现了学术攻击;九十年代出现非利益性攻击;二十一世纪则演变为面向价值攻击。

“不过,目前国内地下产业中相对更多的还是信息倒卖,真正直接在网上损失财产的还相对较少。”陈睿说,“就目前而言,中国自行车被偷的人,还比在互联网上丢了东西的人多。”

不过,也有一些安全厂商负责人认为,中国过去的网络安全风险不可小视。

“中国互联网的竞争相对更加激烈,中小网站可能有100个原因死亡,其中最小的可能就是安全问题,所以安全意识一直相对淡薄。”该负责人说,在成本一定的前提下,安全与方便性是矛盾的,比如增加验证码手段,在提升安全性同时,却会影响用户体验的方便性,可能会流失部分潜在用户,所以网站经营者往往先把安全放一边,投入先集中在吸引和发展用户。

甚至一些大中型网站也并不重视网站安全。“比如每年的互联网行业会议,安全分论坛都放到最后,而且到开会时网站的老总甚至CTO(首席技术官)都全走光了,只留下一堆没有决策权的技术员。”该负责人说,在此之前,我国信息安全占IT投资的比例只有1%,而西方发达国家是8%到12%。

此次泄露事件的爆发,则让很多网站开始反省安全问题。

潘柱廷说,最近已经有很多网站开始主动联络安全厂商讨论提高网站安全防护能力,“对整个中国互联网来说,这是一个良好的信号。”

陈睿表示,在网络技术到了一定层次后,个人的力量将越来越弱化,网络信息安全的对抗更多将趋向投入的对比、资源的对比、设备的对比。

业内人士认为,经过此次事件之后,无论是信息安全投入、还是信息安全的行业自律和流程规范,都将得到强化。像以前网站使用明文存放密码、用户使用简单密码等安全业屡次提醒、互联网站和公众一直未予重视的问题有望缓解,这些都将有助于互联网络的信息安全提高。

催生政策与商业模式变革

信息安全业界认为,此次事件的深远影响将在2012年以后逐渐显现,将可能在立法、政策、商业模式及格局等环节带来变革。

杜跃进说,其实中国的信息安全的很多领域在国际上并不落后,甚至领先,比如中国是最早出台国家层面的信息安全协调机制、国家级网络应急响应组织的国家,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从2003年就开始了对互联网络的病毒与木马全面监测,而在此次事件后,公众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或许还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2008年以前,中国针对网络犯罪的立法曾相对滞后,但在过去两三年,尤其是2010年以来的法律修订过程中,已经有较大的完善,比如对制作病毒、木马,盗窃虚拟资产等行为,都已经有执法依据,此前也已有犯罪分子因为涉及触犯条例被刑事处罚。”陈睿说,“但在公民的网络信息安全、网络财产等权益保障环节,立法仍有一定空白,这在此次事件后可能会有所加速。”

很多安全人士则呼吁政府,对涉及用户信息保存与使用的网站,出台新的规范,以相对硬性的规定,约束网站达到一定的安全规范。

一位政府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未来政府可能会对互联网企业进行评估,社会影响较大的网站或服务将会进行强制性的安全要求,“增值电信领域的尝试近期就将开始。”

与此同时,互联网自身的市场竞争,也正在催生提高用户信息安全的新商业模式出现。

比如OPEN ID(通用账号)。互联网企业人士透露,目前新浪、腾讯、支付宝等大网站都已经在各自联合大量合作伙伴推广OPEN ID。通过这一服务,用户只需要记住一个统一的账号和密码,就可以同时登陆多家网站,而其账号、密码等信息,只存储于核心企业数据库中,这既减少了用户记忆密码的难度,也因为可以集中保护,减低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而在2011年8月,金山网络也推出了新的业务“网购敢赔”,承诺只要金山毒霸2012用户开启网购“敢赔模式”,如果网购仍感染木马或登录钓鱼网站遭遇财产被盗,金山网络将进行上限500元的现金赔付。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目前中国仍未出现虚拟财产保险的情况下,这一商业模式也正是迎合了信息安全风险不断加大的网络生态,在增加用户安全保障同时为企业吸引用户。

潘柱廷则认为,未来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安全防护业务也可能得到迅速发展。因为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单独进行大量的信息安全投入,但地方政府、数据中心、运营商、云计算服务商等平台可能在服务中整合信息安全功能,在自身获得业务增值同时,也让整个互联网产业的信息安全也得以提升。

网络保护的法理求解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雍忠玮

用户数据库泄密事件之后,无论是数据库已经泄密的CSDN和天涯等社区网站,还是被用户担心和疑虑的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无一例外地采取了“低调”或“沉默”的应对方式,而数以亿计的用户此时发现,保护自身信息安全,除了修改密码之外几乎无计可施。

还没有单独立法

在CSDN和天涯用户数据库泄密之后,大量的普通互联网用户在担忧自己的注册信息是否泄密的同时,也参与到泄密数据库的下载和转发过程中。

“需要提醒的是,普通用户得到这些数据库密码信息,再进行传播,也是违法的。”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法律专家赵占领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他进一步提出,“政府和法律界应更为重视类似事件的处理,从法理和法规上,对互联网信息安全进行政策和法律的制定。”

根据赵占领的介绍,围绕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中国当前的主要参照依据,仍然是刑法的相关规定,“相关的判例也有,但那些都是涉及到明确的主体、明确的资金,在民事赔偿和行政处罚领域,仍然缺乏明确依据。”

由此不难理解,为何CSDN和天涯两大泄密网站一方面分别在北京和海南向公安机关报案,而另一方面绝口不提对用户的任何赔偿方案,仅以道歉作为终结事件的底线。

CSDN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公司内部对于如何处理此次注册用户数据库泄密事件已有结论,“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和其他网站合作,通知用户修改密码;另一方面我们也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用户,进行临时的密码锁定,敦促用户在登录过程中修改密码。”

该人士多次强调,CSDN早于2009年4月开始,就已经使用加密密码保存用户数据库,“已泄密数据属于早前数据,甚至相当一部分密码用户已经修改过,但业界媒体和很多用户对此并不了解。”在谈及是否已有对涉及泄密的用户提供赔偿方案或者弥补措施时,该人士表示,通知密码修改和临时锁定就是弥补措施,对于赔偿方案,对方拒绝讨论,并称“这个事情甚至不是我们公司所能决定。”

天涯网站一位副总裁则私下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国内在用户赔偿方面,还没有什么具体可依据的标准,而且用户的损失究竟如何界定,也不是很清楚。”该人士透露,天涯内部证据显示,有些用户数据库泄密,其原因并不是因为天涯网站,而在于用户在其他网站使用了同样的ID和密码,“那些网站发生泄密后,我们发现了极少数用户在天涯也使用了同样的ID和密码。这种泄密,天涯根本无法预防。”同样,该副总裁也对记者表示,虽然并不具体负责技术部门,但也明确知晓公司至2009年以来,就一直采用的是非明文密码数据库。

包括CSDN、天涯、网易等网站在内的超过2亿个账户及密码泄密事件,所涉及的金额数量目前仍然难以估计。在《财经国家周刊》调查过程中,无论是网站主体,还是普通用户,都认为大部分网站注册用户的相关数据“是免费的,没有太多实际资金的损失。”

“其实从法律的角度,虽然没有单独立法,但从多个法律条款已经对用户信息保障有所规定,难点仍然是在执法上,这个问题从全球看都是一样的,就如同美国和欧洲也有黑客盗取信息。”互联网领域的知名律师于国富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例如中国的法律就规定了,对于非法入侵他人电脑获取信息,可以判处三年或以下拘役徒刑,但年轻的黑客们甚至都不知道这个法律条文,他们精通互联网技术,却在法律方面面临大片的盲区。”

同样,发生于2011年底的互联网用户数据库泄密事件,并非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规模性安全事件。2005年底,中国互联网曾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个人信息泄密事件,即“9000万人信息泄露”事件,该次事件将“优库网Ucloo”和“中国同学录”直接推至浪尖。

立法纠结之处

1994年由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但这一条例更多的是从计算机病毒和国家信息安全的角度,对计算机信息领域安全进行了规范,而这之后,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多年来一直是让法律界和政府主管部门纠结的环节之一。

2002年,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联合中国社科院,开始了“个人数据法律法规比较课题”的研究,并于2005年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研究报告》。此后没有更进一步立法进展。

在过去近十年中,试图牵头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立法工作的部委,分别包括了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原信息产业部(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多个部委,然而,缺乏统一的牵头单位,成为中国个人信息领域尤其是互联网个人信息领域立法推进缓慢的核心原因。

“就目前而言,中国政府目前甚至没有专门的信息资源主管部门。如果无法从源头厘清这一现状,制定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就无从谈起,即便制定出这一法律,也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和规范。”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法律专家谢明敦对《财经国家周刊》说。

作为中国互联网业务上的主管部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1年2月曾《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但由于该文件仅属于建议性和规范性范畴,因此并没有对互联网信息泄露有任何可执行的规范和处罚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