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09:5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管理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project management special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construction. Combining with teaching practic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The course construction;Teaching reform
1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现状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很多专业的选修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该课程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可行性研究与评价、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信息管理与项目管理支持系统,以及组织级项目管理等内容。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不仅涉及工程技术、管理等专业的内容,而且与国家的方针政策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然而,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得本门课程与众多课程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使得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困难重重。比如费用管理一章内容,与《工程经济学》课程存在较大程度的交叉;时间管理一章内容,与《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存在较大程度的交叉。因此,课程内容如何设计,才能既有效避免授课内容的重复,又能够涵盖所有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需要进行一定的统筹规划和科学的设计。
另外,由于本门课程属于管理类课程,文字性内容较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枯燥乏味,授课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因此,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授课教师面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再者,随着整个社会对工程的要求提高,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必须紧扣时代特点,响应国家政策,了解行业需求,掌握科技发展。沿用固有的知识、照本宣科,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学生步入工作后也会感到迷茫。为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将国家政策、行业需求,以及项目管理的科研成果融入到工程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实践,用实践成果促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
2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定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2.1 课程内容设计问题
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与各门课程授课内容交叉问题,必须站在专业建设的较多,召集各门课程授课教师,进行集体讨论。从专业培养计划、课程大纲,到授课计划,进行统一制定和科学的规划。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详细规划每门课程要讲授的内容,以及先导课程及后续课程设置问题,科学划各门课程的授课先后顺序,保证各门课程讲授过程中所需要的合理铺垫,以及学生学习过程的连续性,使整个专业建设具有连续性,保证知识的融会贯通。
2.2 教学设计问题
授课中的枯燥乏味,是很多教师曾经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难题,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如何有效避免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一定的难度。以往的教学研究已经提出了众多的授课手段及方法,结合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特点,更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把握。第一,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在授课过程中的作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践性较强,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案例众多,应通过科学的设计,将这些经典案例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之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其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第二,充分发挥工程项目管理科研成果促进教学的作用。科研成果,尤其是科研论文,提供了很好的对具体知识点的应用案例。因此,科学合理的引入较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必将使学生清晰了解所学知识点的具体应用,以及应用后能够得到的结论。
2.3 课程建设与时俱进问题
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与时俱进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研成果促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一是以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为基础、依托注册资格考试,工程管理专业系列课程习题库建设研究与实践。在科研成果促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应注意收集经典的科研成果,使学生了解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方法,并用最新的科研理论提高课程授课效果。随着国家对执业资格的重视,工程管理相关专业的注册执业资格考试每年都在进行,这为工程管理专业相关课程的考核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同时,注册执业资格考试的考试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行业实践中,对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的需求,以及具体知识的应用方法。因此,依托注册资格考试加强工程管理专业相关课程习题库建设,能够更好的贴近工程管理专业实际需求,并且使学生对工程管理专业产生更深的理解,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提出了“反转课堂”等众多新的理念,为相关课程习题库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结语
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内容多、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特点,本文总结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与各门课程授课内容交叉问题,提出了系统科学的设计各门课程授课各环节的解决方案;针对授课中的枯燥乏味问题,强调了案例教学及科研成果促进教学的作用;针对课程建设与时俱进问题,提出了科研成果促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以及依托注册资格考试,加强工程管理专业系列课程习题库建设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的科学实施,必将有效促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建坤,成虎.对工程管理专业地位和学科体系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7,7:5-7.
篇2
关 键 词:软件项目管理;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软件系统的学科,软件项目管理是软件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工程概论、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蓬勃发展,计算机软件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即掌握软件工程理论知识又具有软件工程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这就对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建设思路出发,介绍了本校软件工程专业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建设情况,讨论了提高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1 课程建设思路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讲授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技术和工具。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了解每一环节的管理要点;掌握软件项目管理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技术和工具,并且能够灵活地使用这些方法、技术和工具进行软件项目的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为从事实际软件项目开发工作和软件工程理论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以“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将课程的培养目标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及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从事软件项目研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紧密衔接,课程建设以人才需求为根本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建设教学资源。
2 构建“层次化”的教学内容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因此我们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目标,采用自底向上的层次化方式组织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标,以理论为基础,以方法、技术为支撑,以工具为手段,逐层推进,逐步求精,构建知识模块,形成了“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层次化教学内容。
软件工程学科主要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内容,软件项目管理是软件工程专业中唯一的一门讲授软件工程管理的专业课程,因此在组织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将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强调塑造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的职业素质;将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过程管理和资源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作为课程的基础内容,注重夯实理论基础;将软件项目管理各种具体方法、技术以及工具的应用作为拓展内容,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这种层次化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理论性与工程性特征,即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又注重工程实践的教学。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任务、方法、过程与技术,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完成实际软件项目的过程管理、质量管理、资源管理和风险管理。教学难点是在对项目管理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项目管理的方法与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具体的软件项目中。针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课程讲授中,综合运用了以下多种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与原理演示相结合
将“问题驱动”的思想应用于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课教学中,在各教学主题都设立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技术与应用技巧。
(2)案例驱动与项目实战并行
依据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知识结构将讲授内容划分成模块,并组织相应的案例,将“案例驱动”的思想应用于每个模块的教学中,通过案例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每一个知识模块学习完毕,均以小组方式开展软件项目管理研究,将课堂所学应用于项目实践,为学生提供了即时的动手实践机会,使学生建立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工程化思维模式。
(3)启发教学与讨论教学并用
对教学重点讲解先从启发式教学开始,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引入教学内容,做到教与学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并应用,避免一言堂的僵化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4)课内教学与课外自学和辅导相补充
建设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网站,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层次、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条件,通过网络课堂、原理演示、案例评析等形式,使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掌握应用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困难,增加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 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软件项目管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依据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特点,探索和实施了多种教学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板书与CAI课件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以板书为主,通过CAI课件恰当引入图解或视频的方式展现软件项目管理的过程,以及各管理活动的彼此依赖关系,使学生领会项目管理精髓,掌握软件项目管理具体方法。
(2)软件平台与项目实践相结合
搭建软件项目管理教学平台环境,提供经过裁剪的来源于实际项目素材,采用项目实战形式进行课后的实践教学,使学生亲身体验软件项目管理全过程,提升学生的软件项目管理实战能力。
(3)纸介质与电子文档相结合
改变作业提交与批改方式,课堂作业以纸介质形式提交,手工批改,重在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情况,课后作业利用网络以电子版形式提交,网上批改,重在考察学生的理论和技术的应用能力。
(4)网络与面对面相结合
辅导答疑采用网络与面对面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定期的面对面答疑和随时的E-mail交流以及约定时间的QQ在线指导,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打破了传统教学固有的时空局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
5 建设“立体化”的教学资源
构建由教材、电子课件、教学辅导资料、课程教学网站组成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在建设好第一课堂的同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课上、课下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实现了单一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主体)向双重教学主体(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拓展了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效地解决了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内容与学时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6 结束语
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首先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了课程的教学目标,从组织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及建设教学资源等几个环节入手,结合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工程实践性特点,提出了教学内容“层次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资源“立体化”的课程建设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丽娟,李万龙,郑山红,赵辉. 基于三维立体交叉渗透的软件工程课程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11(13):54-57.
[2] 覃征,杨利英等. 软件项目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30.
篇3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教学考核;案例教学法
作者简介:门小静(1981-),女,河南南阳人,嘉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助教;赵全振(1964-),男,河南平项山人,嘉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副教授。(浙江嘉兴314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嘉兴学院校级一般教改项目“案例教学法在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70111066)的研究成果。
中国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074-02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19世纪20年代末英国学者贝雷斯率先将案例教学法适用于法律教学中。19世纪70年代时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朗德尔教授,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在法律教育中的应用,他因此被誉为哈佛法学院的改革者。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该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在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完整系统地讲授理论知识,学生习惯性地、被动地接受和记忆这些理论。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同,它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让学生在案例实践中练习与学习的目的,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理解、自我学习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思考创新能力上能得到提高,因而案例教学法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2]
二、在“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建设工程领域从事建设项目的论证、评估、决策、实施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的复合型、应用高级管理人才。“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刚踏入建筑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不单单是要给他们传授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工程项目具体案例中来,这样既能讲解基本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体验到将理论应用到实例中的成就感,从而做到深入理解工程项目管理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该课程需要将理论与实践体验相结合,除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外,还需要培养项目管理的思维方式和实际动手能力。
鉴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如果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还是采用那种只讲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就会出现以下现象:学生的成绩非常优秀,理论知识掌握得非常棒,但遇到实际问题却不知如何解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脱离具体工程实际,只是干巴巴地讲理论,不能够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采用这种工程事例和理论结合的教学方法也即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在用案例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设计合适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对案例的实际思考和操作中,学习和演练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所以,笔者决定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索。
三、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不同于常规教学的组织过程,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选择案例
案例的获取一般来源于企业、书本、资料或是互联网。因为这样得来的案例即不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也不需要很大的成本。案例教学法不单单是教学方法的改变,它需要教师在很多方面做出调整。比如教师自身的知识系统的完善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一名合格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师,不但要理论知识扎实,而且要知识面广博,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深入工地进行工程实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案的撰写及BB网络平台建设
制作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果。教案采用案例形式进行撰写,在满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与生产应用的结合;同时做好“工程项目管理”BB网络平台建设,包含课程介绍、教师介绍、教材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计划、PPT课件及教案、作业、习题等。
3.教学的实施
“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网络、PPT、文本文件发放等)将相关理论知识的案例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接下来教师上课要讲述的理论知识;教师为学生讲解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方法,并设计一些丰富的作业来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和最新学习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对案例开展自觉学习和讨论,激发其解决问题的兴趣。案例讨论过程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讨论过程,教师要善于在讨论的过程中启发和引导;教师对学生在案例中的表现做简短总结,不宜对案例本身下定论,要给学生留一些思考和钻研的余地;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一份案例书面报告,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他们归纳、总结和表达问题的能力。
四、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的选取要有典型性
案例的选取需要教师根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和编写。选取的案例要强调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合,在内容上应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案例本身应与课程体系及课堂教学规律相吻合,内容及授课顺序应与课堂教学同步,在案例的选择上应注意三个关键点,一是相关性,案例要与相应章节的教学内容相关;二是简单明确性,案例自身要简单,要有明确的主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与进一步发挥;三是时间性,案例讲解中应注意控制时间,要在有限时间内把背景资料和关注的焦点问题讲解清楚。
2.案例的教学形式可以多样
同样都是案例教学法,可以根据案例内容的不同,从而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总的来说案例教学的形式主要有这样三种:[3]一种是讲解式,这种形式要求学生提前在课下就案例背景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完成相应问题的分析报告,然后在课堂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同时接受其他人的咨询,例如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要求学生结合案例背景要求自行编制风险应对方法,并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风险应对方法;另一种是辩论式,这形式通常适用于争议较大的案例,教师可结合案例背景提出一个中心议题让学生展开辩论,例如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关于风险的应对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出多种不同的方法展开辩论;再一种是角色体验式,这种方式是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不同角色(如项目经理、经营经理、采购经理、财务经理、生产经理等),解决案例背景中所提出的问题,例如我校有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验室,学生可以通过扮演不同角色来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当然案例教学的形式也不仅限于这些,可行的教学形式还有很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案例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3.教师的分析总结工作
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是案例式教学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应高度重视,缺少这一步的案例教学法在教学效果上会大打折扣。总结归纳的内容一般应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发言给予总结,应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二是提出自己对该案例的分析意见,语言上切忌用肯定性的语句,语句要有启发性;三是给学生布置案例分析报告,根据分析讨论和总结归纳的情况,让学生写书面的案例分析报告,或者让学生结合实践撰写小论文,以便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4]
五、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考试大都以知识性卷面考试为主,我校也不例外,这种机械的考核方式有很多弊端。比如它只强调对基本的知识点和基本的原理的掌握,而不注重对这些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考核。在这种考核模式下,大部分学生都采用考试前突击背书,最终可能会得到一个不低的分数,但这种方法得来的知识非常死板,不能灵活应用。要想顺利推行案例教学法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上的应用,必须同时改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构建以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考查主体的成绩评判与考核机制,根据学生在平时案例讨论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打分。[3]比如可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将平时成绩所占比例提升到40%,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降到60%,以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动力。平时成绩的考核可以由学生的到课情况、课堂发言情况、案例讨论的表现情况、作业及报告的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期末考试也要以能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题目为主,除了考查纯理论知识外,还要考查学生的论述能力、案例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等。[5]
六、小结
在“工程项目管理”教学中,选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设计组织案例,以能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案例法教学要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不单是编制一两个好的案例就可以做到的,它还需要一系列的措施,多方合作建立较全面的案例资料库并随时更新补充、改变师生比例、改进考核方式等。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Merseth K K.Case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M].New York:Addison Wesley Publisher,1997.
[3]李明.案例教学法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篇4
关键词:高等教育;工程管理;合同管理;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TU7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4009904
随着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工程项目国际化、市场化的趋势,招投标已成为中国建筑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合同管理也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1]。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各类标准合同文本的应用普及,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已成为工程管理人员必备的知识和能力,更是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对其进行案例教学改革探索,对于推进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北京市特色专业,该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一直是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重点,并成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子课程。“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围绕既定教学目标,将经过处理、提炼后的实践案例展示给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讨论的教学模式[2]。将案例式教学应用于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既是课程内容特点的客观要求和专业能力建设的需要,又可弥补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帮助学生体验在工程管理实际工作中如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经验的积累,内化为对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工具的切身体会和实际把握[3]。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重点对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案例式教学的案例准备、教学实施、考核测评工作进行探讨。
一、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案例式教学概述
关于案例式教学法,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但通常的概念描述包含以下要点:一是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二是重视情景建设、环境模拟;三是借助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形式;四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一般而言,教师首先针对课程教学目标选取具有典型性、实效性的案例进行案例背景和问题情境的构建,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在模拟情境中结合理论知识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或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与传统的填鸭式、讲授式、演示式等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一方面活跃了以往略显呆板沉闷的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气氛、增加授课吸引力;另一方面,可改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增强知识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大纲,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是学生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其它专业学生辅修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之一。目前,该课程在本科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共40个学时,采用中英双语教学,授课班级学生数一般为50~65人。通过学习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学生应对建设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的基本内容有系统掌握,同时获得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把握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中的各方责任、各项工作流程、风险分析,清楚如何研读、分析合同,如何以合同指导实际工作。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对工程施工合同、委托监理合同等的系统学习,具备分析其它如委托设计、物资采购合同的能力。学生还应熟练阅读并理解英文工程建设招投标文件和合同范本。
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帮助本专业学生将大学前三年所学主要专业课程,如工程项目管理、建设法规、工程质量管理、施工组织、施工技术等课程联系起来,建立工程管理专业所需的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四个维度的知识架构,达到专业知识及应用的融会贯通。
二、案例教学准备工作
案例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与学生分享实践经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思辨能力。案例的编写和案例库的构建是顺利组织实施案例式教学并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此项工作也是教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教学基础材料的丰富性、适用性和针对性。教师通常需要针对所教授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内容,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感悟,进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实际事例和事件的搜集,编写案例教案,形成实用性和质量性并重的案例库。
近年来,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等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调研相关企业的实际操作和经验,精选加工公开发表的典型案例,编制了该课程的教学案例库。案例库注重体现四个特点:(1)专题性,按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知识体系的不同设置不同专题,选取的案例涵盖合同管理各个理论模块和方法体系,有较强的针对性。(2)实用性,案例选取来自工程实际,多选取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案例,并注重方法的实用性和先进性。(3)简洁性,在充分、清楚的前提下力求案情描述文字精炼、简明扼要,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花尽少的时间了解案例内容。(4)趣味性,案例力求内容生动、有启发性和趣味性,通过案例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对该专业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涉及的案例大致可分为操作型案例、描述型案例和分析判断型案例三种类型。
操作型案例是指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案例基本背景内容、文本或图表信息和相关材料,并且提出具体的分析操作要求,包括案例分析的内容、结果呈现形式等。例如,在工程招投标管理教学模块中,根据招标和投标流程知识点所使用的案例,要求学生通过对某实际工程施工招标文件的研读和交流,根据招标文件分组编制投标文件,通过投标书制作和投标模拟,掌握如何响应招标文件,如何进行投标书的文件准备、内容组织、文本编写和签署封装等。
描述型案例通常是将实际工程项目运作中关于合同管理和招投标管理部分的典型做法(如要约和承诺的期限、项目承发包模式选择、不平衡报价等案例)抽取出来,编制成文字论述的PPT课件,供学生学习和讨论,并总结经验和教训,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运行和合同管理的要领。
分析判断型案例是在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和具体问题描述的基础上,针对有关案例(如招投标违规操作、合同条款争议、国际工程索赔等案例)明确提出需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各自的判断见解和建设性意见,实现理论知识的巩固。
在编制案例库的同时,还需要对教学案例进行形式上的完善,即形成案例教案,以帮助教师把握好案例内容及课堂教学的过程控制。案例教案需要围绕一个预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明确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和难易程度。案例教案通常可包括:教学目标、相关理论知识点、案例标题(便于案例分类和识别)、案例正文(包括案例的时间、地点、事件起因、具体内容和争端问题等背景,帮助学生对案例内容及案情有概括性了解)、对案例思维角度的提示(鼓励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开放式思考和不同视角的分析)、教学实施计划、附加的阅读材料、参考分析及评述等。对于较为简单的案例,教师只需向学生展示基本案情和主要数据资料,将大量的问题探索、综合分析工作留给学生;而对较为综合复杂的案例,教师则应提供较为详细的信息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重点问题的判断和分析[4]。
三、案例教学过程设计
案例教学是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一项考验。考虑到本科生大都缺乏工程实务和管理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的案例教学组织中,明确教学各阶段的重点和难点,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基于案例库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模块整合,案例教学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案例教学计划和组织工作。首先,需要教师根据课时计划和目标,选取案例库中相关案例,熟悉案例教案。其次,在人员组织方面,受班级学生数量的限制,结合案例教学的可行性,一般可采用小组演示法,这样既有利于个人观点的表达又方便进行分析总结;教师规定6~10人为一组,学生自由分组、搭配并选出联系人,课程中小组成员不允许变动。
(2)课堂案例展示。首先,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案例,考虑到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需要阐释案例深层内涵,补充可能用到的相关信息。然后,教师需要提出案例分析讨论的问题和具体要求,包含涉及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案例分析的形式、内容、准备时间等,适当引导学生思考。通常学生会在课后进行有关案例参考资料的查询和分析讨论。
(3)案例分析展示。学生经过课后充分准备,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成果展示。对不同的案例类型,教师可采用不同的讨论方式。如对于操作型案例,学生课后需要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分析,按教师要求形成文本或实物,再在课堂上呈现,宜采用小组演示法。小组演示法可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头脑风暴、思维碰撞以消减他们实践经验缺乏的影响,但缺点是存在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锻炼。而对于描述型和分析判断型的案例,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在课堂上则可以采用单独回答的形式进行问题的阐述和分析。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把控好课堂讨论的进度、深度和范围,创造积极的讨论氛围,并及时给予提示和引导。
(4)案例分析总结和评价。教师针对学生们的案例分析情况进行问题及结论的归纳和总结,评价学生表现,提出改进意见。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侧重与理论知识的联系,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点的回顾以提升学生理论学习的深度和效果。教师可采用分类图、流程图、归纳图等形式理清知识脉络,将内容系统化,使学生既见树木亦见森林[5]。
(5)案例教学总结。对于难度较大、综合性强或可进一步深化的案例,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堂讨论之后,上交书面总结。教师还应注意对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以及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改进,并进一步完善案例教学。
四、案例教学课程考核测评
根据案例教学课程特点,笔者对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考核和评价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将案例分析考核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主要从理论学习状况、案例分析质量和课堂展示表现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如表1。
例如,在招投标管理案例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某水电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文件编制
投标文件。首先考察各小组学生对招投标范围、文件、程序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然后具体考察案例讨论分析的成果,如编制的投标文件是否齐全,是否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文件袋封条和签章是否合格等;在课堂上模拟实际开标过程,教师担当主持人,学生担当投标人和评标委员会,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重点考察学生模拟投标和评标时的表现。又如,在FIDIC合同国际工程索赔的案例中,重点考察学生对实际问题发现、分析、解决和对知识点的反向捕捉能力,以及清晰表达自我想法的能力。
状况考察学生对于案例涉及知识点的学习是否到位,如能否运用正确适合的理论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和应用,能否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对案例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分析。40
分析
质量考察学生对案例问题的分析效果,如能否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并提出有建设性的结论或对策建议,能否就案例问题给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40
课堂
展示考察学生的现场表现水平及口头表达能力,如能否将问题和分析论述清晰并重点突出,能否借助多种表现形式(PPT,视频,现场模拟等)进行充分展示并吸引听众。20
五、结语
将案例式教学法引入工程建设合同管理课程是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案例库的建立、案例教学的过程设计以及对学生的考核测评是做好案例教学的三个重要方面。案例编写和案例库建设重在适用性和针对性,并通过教案为教师提供辅助支持。对于不同类型的案例教学,应科学合理地设计案例过程,充分挖掘授课技巧,使教师更好掌控课堂,保证案例教学启发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改进学生成绩考核方式,将学生案例分析的理论学习状况、案例分析质量和课堂展示表现情况计入成绩,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考文献:
[1]李启明.建设工程合同管理[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方光秀.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315-318.
[3]赵振宇.项目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篇5
关键词:项目管理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58-01
1 项目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纷纷开设项目管理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创低撤治龅哪芰?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教学中取得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缺乏良好的课堂互动,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使生源数量大幅度增加,从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项目管理学通常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这样就增加了师生互动的困难,减少了互动的频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消化的程度也偏低;[2]第二,教学内容偏向于理论教学,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单向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是配角,被动的接受知识,对解决项目管理中实际问题的系统方法不够重视,也很少将知识与案例结合起来分析,导致课程比较枯燥;第三,整齐划一的教学进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项目管理课程的内容难度较高,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高,无法在课上掌握知识的学生在课下自学时难度也很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 优化教学模式
要想优化项目管理的教学,就需要将传统的“拉式”教学转化为“合作型”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是一种既有实效性又有创造性的教学理论,这种理论将教学目标指定在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合作型教学的评价是以团体成绩为依据,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积极配合、减少学生间的消极竞争。将合作学习引入到项目管理的教学中,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
合作学习具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可以通过安排学生参与预设的项目,将学生安排在一个模拟的项目团队中,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个项目的组织、策划、分析和实施。先将学生随机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由小组成员自行选出能力较强的项目组长,每个小组选定一个模拟项目,这样在授课时就可以以课程内容为主线,围绕项目的五个过程和九大知识领域,组织开展项目小组的活动,这样在每一部分知识讲授后都伴随有实战演练,按照课程讲授的先后顺序,学生们可以接触到的演练包括:项目章程和计划的制定、项目开启前的动员、项目分解结构的创建、项目进度的制定、项目成本的控制、项目的验收等等。另外,在每节课的演练之后还要安排项目经理对模拟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和汇报,这样有利于各项目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合作型”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注重团队合作和平时表现,再加上考核方式的灵活多样,增强了小组内的积极合作和小组间的健康竞争,强化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3 改进教学方法
3.1 情景教学法
项目管理本身不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很多内容更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但是项目管理又是整个项目实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项目沟通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方面,就要求项目经理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这一软技能。[4]这样才能使沟通工作多层次、全方位的贯穿项目始终。沟通效果的好与坏决定着整个项目的成败。要想让学生充分体会和理解沟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单凭教师的讲授是难以实现的,而情景教学法正能够弥补讲授法的不足,是针对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的有效方法。情景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以真实案例为背景,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组织学生在指定的情景下表演或操作。情景教学法在项目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项创新,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借助一些典型的案例,精心设计一些情景,组织学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演绎好项目中的角色,并适时总结学生们的表现,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3.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师生间、学生间形成多向的互动,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分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准备好与课程相关的案例,并在课堂上将案例展示给学生,学生要对案例作出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得以应用,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拓展。另外,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讨论环节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聆听、劝说、语言表达等团队合作能力。由于项目管理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是想领略项目管理的精髓,就一定要实际体验、亲身参与。教师如果想在课程的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广博的理论作为基础,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对项目管理方法的掌握和对项目管理理论理论的深刻认知。因此,案例教学法是项目管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法。
为了在项目管理教学中有效利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选取相关的案例,供学生讨论、分析和撰写分析报告;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协助和启发学生设计或寻找相关项目案例,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开展对项目的管理。
学生在项目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由项目的综合性、独特性、一致性所决定。[5]因此,教师在项目管理的教学中应该有所侧重,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教师还应该自身角色的转变,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是,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扮演好聆听者、协调者等多重角色。师生角色的转变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4 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项目为中心的组织结构更加能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继而各企业对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的提高。高校虽然开设了项目管理课程,但是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教学中引进合作型教学模式和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项目管理的理念,从而为学生日后从事项目管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翟宁.项目管理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世纪桥,2008(7):29-31.
[2] 骆殉.项目管理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2-114.
[3] 戚安邦.项目管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56-58.
篇6
1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时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越来越符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发展。而学生学习完成后,对知识和技能的考查方法,却基本沿用着应试教育的考核方法与方式[1],形成了教学过程和考查设计不匹配的现状。由于这样的考查过程考试内容简单[2]、题型单一[2-3]、形式死板[3-4],无法和当前较为先进的教学深度融合[5],不能良好的分析与总结目前的素质教育过程,难于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合适的导向和调整教育过程。高职院校具有更为特殊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技能的灵活与实际运用。
2 问题分析
考试的初衷是检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或者为某种人才选拔。考查的方面分两类,客观题型和主观题型。客观题型主要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主观题主要分为计算题和分析题。客观题侧重知识点的记忆,主观题侧重综合技能的应用。但它们具有一个共性,答案都具有唯一确定性。即使个别题目可能存在近似答案,也只是顺序变换和同义替换,仍然凸显出题型答案结构简单。由于答案有这样的特点,题型也就自然保留了单一的特性。形式上,模式固化,所有课程都是用同样的考题题型,显得十分死板。事实上,并不是每门课程的试卷都适用于以上题型,例如高职IT项目管理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更多是在于发散性综合分析,很多现实案例场景的分析思路、方法、途径和解决方案通常是不唯一的。
试题的内容上,比较侧重知识点识记。从分数值设置上看,综合分析的部分,限制到很小的考查范??。然而这与当下主流提倡的素质教育有所偏离。教学过程中,授课者运用各种心理学、教育学,甚至管理学的技术与方法,希望培养出具备社会所需的各种综合能力的学生。但是在培养期结束阶段,却大多沿用以往的考查方案,使得教学上的先进性,无法良好地得到延展。
3 设计
以高职IT项目管理课程为例,进行如下考试设计。
本门课程的定位是,希望计算机类的学生,能够胜任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岗位。那么,学生需要在具备常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习适用于计算机系统开发的管理知识。素质方面,学生需要具备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两类。人文素质包含团队协作、沟通交流、文档撰写、语言表达等;专业技能素质包含需求分析技能、管理过程技能、监理技能、过程文档管理技能等。
为了使得考查内容和教学核心内容一致。将考试设计如下:
论述题(100分)
IT项目管理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必要保证,那么能够运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对实际场景进行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分析角度通常包含: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变更控制、合同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沟通协调。
请根据自己的学号末尾数对5进行取余,利用余数选取对应编号的分析场景:0.校园网信息系统;1)咖啡厅网络系统;2)写字楼网络系统;3)电影院票务系统;4)运动会信息系统。
分析场景确定后,尝试从不同的分析角度挑选2个自己擅长分析的角度,进行IT项目管理分析,描述系统管理应如何展开。每个分析角度不少于400字。
考试时间安排是3小时。0~0.5小时内,学生可结合学号关联的分析场景自由组队,人数上限3人,内部讨论每个IT系统管理的环节所关注的内容,自行记录重要信息点。组内分配每人不同的两个分析角度。第0.5-1.5小时内,学生运用计算机和管理学知识技能,独立设计自己的分析场景和分析角度对应的选题方案。1.5~2时,小组内汇总每个成员的设计方案,指定1位主讲人。2~3小时,主讲人在5分钟内汇报小组的核心报告。
篇7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实务;教学改革设计
1课程总体设计
1.1课程概况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实务”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它是与岗位对接(提升)的核心课程,课时一般为64学时,授课对象是高职阶段的三年级学生。一般而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初次就业岗位为建筑员,二次就业岗位为技术负责人、主管工长、各部门经理或部长,未来发展为项目部总经理,项目部总工。高职阶段第三学年上学期集中开设的综合性课程,对接的是学生的未来发展岗位。该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即综合素质的要求高于专业知识的要求。
1.2课程教学设计理念
工程管理课程涵盖技术类、管理类、经济类、法律类知识体系,实践性很强,方法+亲身经历,是最好的授课途径。然而建筑工程具有不可逆、不可重现、技术复杂、物资设备种类繁多,露天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安全隐患较多等特点,真实环境下的亲身经历在校园实训中很难实现,这也是施工管理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将抽象的认知转化为真实环境下的认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
2课程目标与内容
2.1教学目标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实务》是建筑工程专业从业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必考的科目。该课程的教学定位是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还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胜任多个岗位。工程项目管理典型工作任务及其流程为:签订合同———制定计划———组建项目部———收集资料———进行项目管理工作———进行现场管理工作———竣工验收———项目结算———归档。因此,与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相衔接,我们对就业岗位的7个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培养定位,与发展岗位工作能力相衔接,确定该课程教学目标。
2.2教学内容
结合岗位工作的需要,对知识模块进行重构分析,设计课程主要教学情境,包括组织结构设立、员工岗位制度订立、策划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表制定、施工内容及任务确定、工程材料采购管理、工程施工工序方案制定、质量指标控制、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工程财务评价等。
3教学设计
3.1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的创新点是把课程基本知识、能力模块进行情境项目和工作任务的重构,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工程过程”进行,其中包括工程项目启动、工程项目建设、工程项目策划、工程项目改进、理论提高等。
3.2教学活动设计
(1)工程项目启动1—4教学周为工程项目启动环节。该环节教学重点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资料准备等。教学内容为工程资料技术交底、三控知识的学习。按照岗位划分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通过团队建设,完成组织准备工作。课程开始时,给每个小组发一张大白纸,要求每个小组组建项目活动小组。在项目经理带领下,将成果写在纸上并作以展示。确定其余角色分工、项目团队名称、给自己团队设计LOGO、给自己一个激励口号。岗位成员对老师布置的技术资料进行学习,并进行技术准备、进度安排、领取岗位工作牌及工作单据,熟悉工作岗位职责,完成安全教育,签订工程建设合同,进入工程建设环节。(2)工程项目建设通过模拟组建的项目部,来模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5—9周教学阶段依托广联达模拟沙盘,从工程中标到工程竣工进行全过程模拟。课程工程项目选取凯旋门工程、世纪大桥、中国馆工程项目。以业务练习为时间线,重在培养学生对业务知识的思考能力。老师讲解施工操作,学生实训,并提问答疑。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内容。以三个月工期的凯旋门为例,第一个月主要包括公司借款、临时搭建、材料采购、安全投入、机械进场。(3)工程项目策划与改进通过一个项目的学习,让学生在第10周进行业务流程、管理技巧方法总结。同时,汇报市场资源(资金、劳动队伍、机械、材料、临时设施)等学习成果,并进行工程收尾。该课程在11—14周第二阶段的教学中,要求项目经理带领团队将所学的课程技巧与方法在世纪大桥工程中进行应用,使得学生团队整体能力有所提升。(4)理论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实务》是建筑工程专业从业资格证、职业资格证中必考的科目,专科生毕业2年后可以考取。在11—14周的第二阶段的教学中平行增设了二建知识学习与提高环节。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实务包括建筑施工164个知识点、建筑构造132个知识点、施工组织39个知识点、工程造价140个知识点,工程项目实务部分涉及面广,在本次教学改革中应用了建筑云课,分小组进行教学。教学识图小组进行课后练习,以掌握课堂所学知识。打造智慧工地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因此课程最后一次课,讲授施工平面图布设以及施工现场管理在“三维场地布置”模型的应用。(5)考核竞赛对于学习评价应既注重过程考核又注重竞赛,平时成绩占20%,工程模拟实验成绩占50%,期末竞赛成绩占30%。学生平时成绩占20%:纪律考勤占10%,作业笔记占10%;实验成绩占50%:具体项目执行占20%,规范性10%,完整性10%,参与度10%;期末竞赛成绩占30%:包括三维场布模型、项目总结汇报、用所学知识来策划和组织施工、工程竞赛展示。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工程过程”,教学过程由组建项目部、工程资料和施工计划交底的工程启动、凯旋门工程的工程建设、工程收尾、世纪大桥工程改进、二级建造师理论提高、新技术应用提高、竞赛组成。“做、学、教”一体化教学,达到该课程“三控”、“三管”的教学知识目标,高效施工、利润最大的能力目标,以及合作共赢的素质目标。
4教学对象分析与采取的对策
4.1教学对象分析
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目前高职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对知识要点的定义、体系、表达方式没兴趣,对于计算公式、符号,又觉得太难学会不。在这种学情下,只有进行教学设计与改革才能改变课堂抬头率低(学生玩手机、睡觉)的现象,才能保证有效教学,保证教学标准不降低。
4.2采取的对策
(1)基于沙盘模拟工作任务,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沙盘模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沙盘过程模拟有一个操作平台,也就是盘面,已经铺在每个小组课桌上,所有的操作将在其上进行。(2)让学生有岗位,有事情做。要求各岗位角色站好自己的位置,拿好属于自己负责的单据,变被动为主动。增强学生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赢取利润与控制项目风险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项目管理知识的理解,促进交流与学习。(3)设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复学习。举个例子,按照工程进度学生们会在每月末进行一次工程结算,这样按照课程设计,第一个工程总工期三个月,可以进行三次工程结算。第一次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工程结算,教学生填写项目现金流量表,计算材料耗料表,进行经营核算、利润计算等。第二个月学生可以自己进行工程结算,第三个月可以想办法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工程策划。这样重复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4)加强团队合作和训练。建筑工程体积庞大,生产者也往往是一支队伍。通过团队合作,让学生体验到团队的重要性,培养竞争和协作的意识,增强岗位责任感。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在五年制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课程作业中主动思考,积极总结管理经验与知识技巧,随着课程的进展得到了明显进步。
5结语
5.1课程改革举措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一般时间周期较长,且工程有一定的危险性,非专业人员一般不允许参与,这为相关专业学生的现场动手能力培养造成了较大的障碍。而通过此次课程改革,无法开展一个项目的跟踪体验、体验性差的实际困难得到了解决。我们将课本知识、职业能力建设融合到沙盘教学中,并进行了以下尝试:(1)教学过程整合工作岗位进行能力培养。教学突破以往按知识点传授的方式,实现从项目中来到项目中去。基于工作任务传达教学知识,将教学知识点整合、融入到学习情境中,要求知识点够用即可,不能过多。在教学模拟过程中培养工作能力,有助于与岗位对接,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2)教学模式改革,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烧脑”。传统的备、教、练、考、评,完成基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最方便也最好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参考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思考如何提高利润,然后根据第一个月的结果,策划第二个月,并逐渐提高利润。先思考后行动,在学会了基本能力后,将传统的被动的接收过程,变成主动思考、主动“烧脑”的过程,并作为一个创业者、领导者的角色进行学习。
5.2改革成效
篇8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技术文件;建筑信息模型(BIM)
0引言
工程项目管理课几乎每个大学都开设,在工程管理以及土木、建技、道桥等相关专业中都处于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地位[1]。这门课程来源于实践并作用于实践,因此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由此可见,此课程在教学中应紧密联系工程实际案例,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甚者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以便能胜任日后的工作。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对管理人员能力要求涉及项目投资前期与建设期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与协调等方面,在应用型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层面,已基本形成共识的是按照“七大模块”展开教学活动,即进度控制、费用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与协调。然而,具体到《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课程的知识体系比较庞杂,且综合性很强,而先修课程一般为单一模块如《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或少数模块组合如《施工技术与组织》、《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因此与其他课程相比,应用型高校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往往会出现以下困难[2]:①工科类学生习惯于公式推导,这在学习本专业其他课程中不影响学习效果,但该课程都是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几乎没有数学公式理论推导。②书中很多条文都是对国家相关法律、部门规章制度、项目实践经验的凝练和总结,实践性强。③学生上课普遍感觉字面意思简单,但应用于实际案例却无从下手,深入掌握很难。④该课程教学效果差也是由于普遍高校学生都缺乏实践锻炼,导致很难深刻认识项目管理理论体系以及各种制度的设定。本文在分析论文传统教学模式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案例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BIM技术和工程技术文件引入课堂教学,基于4D模型构建项目管理串并联式知识结构,并基于4D模型与工程技术文件重新设计模块化案例体系,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及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
1传统教学模式分析
1.1课程教学目的
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层级包括:专业技能、迁移能力、创造能力,其中专业技能的核心是独立编制及有效执行相关工程技术文件的能力,即在工程实施中能够正确合理地执行相应政策与规范,且应在入行阶段具备,因此《项目管理》教学的基本目标可认为是掌握基于工程技术文件的编制与执行方法[3]。
1.2传统知识结构
当前《项目管理》课程知识体系主要有两种:即PMBOK体系和C-CPMBOK体系,均有较强的理论与学术属性。国际项目管理协会提出的PMBOK体系[4],把项目管理划分为五个阶段:启动、计划、实施、控制、收尾;以及九个可分成不同数量管理过程的知识领域:集成、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和采购。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CPMBOK)[5],其知识体系框架的主线是工程服务过程,内容是各管理模块,分别是项目与工程项目管理、生命周期等概念,策划、设计、实施、竣工等各生命周期阶段的主要项目管理模块内容。
1.3传统教学手段
由于传统工程教育的巨大惯性,当前的工程项目管理仍是基于2D图纸的技术与模型,其突出问题是即使采用案例式教学,由于工程实体的综合复杂性及缺乏直观性,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案例背景并提炼工程参数,故而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有效的互动效果,仍然是教师的“一言堂”。由《项目工程》课程知识体系和2D工程技术的双重叠合现状,最终导致了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在进入工程实践时,“毕业不等于就业,上班不等于上岗”。因此,为了更能适应普通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改变以往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手段。
24D模型简介
目前国家住建部正大力推广实施BIM技术,其内容涉及项目的设计、施工进度、造价以及其他各方面。BIM模型是一种可视化的数据模型,是以工程制图和AutoCAD构建3D模型为基础,赋予项目几何、物理、空间和功能等信息,最终以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实体与功能进行数字化展示[6]。为了使3D静态模型可以随时间轴的变化而进行动态运行,以便能更深入具体模拟动态的施工过程,需要在3D模型基础上增加时间维度构建BIM-4D模型。4D虚拟模型不仅可以用于检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施工计划安排的合理性、施工场地的布置以及各专业的施工顺序等是否合理,还能可视化模拟项目施工阶段工程中进度、人力、材料、设备、成本和场地布置的动态集成管理[7]。根据建模的目的需求与表达深度,BIM-4D模型可分为精细化模型与概念化模型,前者多用于复杂工程的技术难题处理与交底,后者则用于方案演示、目标控制及工程教学等。
3串并联式知识结构体系设计
3.14D模型及案例设计
4D进度模型即动态演示工程虚拟建造的过程,可由如下三种方式建立:收集典型工程实施中阶段各层级的模型;教师主导、学生辅助设计完成;学生独立设计完成。收集或设计4D进度模型不仅将《项目管理》与先修课程有效关联,且表达出对工程技术文件编制与执行的要求,相对于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知识体系与2D模型的教学客体,4D进度模型成果还兼具直观性、可视化与专业性,在寓教于乐中充分体现了课程教学设计的参与度与互动性,模型质量还可以作为教学考核评价的参考指标。基于4D进度模型成果,将进度控制模块按照知识单元进行案例设计,案例体系包括进度计划、进度检查、进度纠偏等,以突出关键问题为原则设计参数化案例,即将综合复杂的工程问题演变成具体可控的典型参数化问题,教师设计出参数系统后,可引导学生按照分组模式开展进度控制模块案例的参数对比及实施效果评价。通过在学生小组中设置不同角色(即组织因素),基于角色在各典型案例设计与分析中的重要性(即技术因素),可有效结合组织因素和技术因素,于是案例分析的过程还可以与教学考核评价紧密关联。
3.25D模型与X-5D模型
基于4D进度模型,可增加费用维度以建构BIM-5D模型[8],结合进度模块的案例体系设计方法,将费用控制模块按照知识单元设计成参数化案例系统,形成基准5D模型,包括:施工成本构成与控制、工程造价构成和控制、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合同价款、预付款及进度款、工程竣工结算等。参照基准5D模型的参数化案例系统设计方法,在4D进度模型上增加质量维度、安全维度、合同维度等模块,形成衍生式X-5D模型,每一个衍生5D模型均由各知识单元的参数化案例体系构成。
3.3串并联式知识结构
基于各阶段模型与案例体系的设计形成过程,《项目管理》课程知识体系可改造为串并联式知识结构,即4D模型(进度模块)基准5D模型(费用模块)衍生X-5D模型(质量模块、安全模块、合同模块、信息模块、协调模块)。各模块中案例体系的构成包括完全工程式案例(以介绍工程背景及模块任务为目的)、工程问题式案例(以突出关键问题及模块参数为目的),通过背景分析及问题设置将各模块知识点设计成“模块学习准备问题分析与参数提炼工程技术文件”的渐近过程。
4结语
随着BIM技术发展,工程领域正在进行着3D模型的变革[5],为从根本上提高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本文针对传统的《项目管理》课程进行了与工程技术文件相接轨的大刀阔斧式改革:即基于各参与方的项目管理,通过案例式教学,将BIM技术引入课程教学,先建立3D模型,然后与虚拟建造过程结合构建4D模型,形成可视化立体式项目管理的基本模型,并以进度控制模块为主线,进一步构建基准5D和衍生X-5D模型,进而可推行案例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互动式教学评价模式。于是,基于4D模型与工程技术文件的《项目管理》串并联式知识结构开展案例式教学与评价,既可把行业前沿技术引入课堂,又契合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成虎,陈群.工程项目管理[M].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董新平,蔡迎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57-60.
[3]吴阿林.应用型人才的层次结构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122-124
[4]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PMBOK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蒋时节.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在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增):73-75.
[6]吴吉明.建筑信息模型系统(BIM)的本土化策略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1(3):45-52.
篇9
关键词:索赔原则 索赔计算 案例教学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与实践紧密联系,决定了该学科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应重视实践教学。本文以“索赔管理”章节的讲授,进行案例教学的应用设计。
1.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
以“索赔管理”的讲授为例,内容主要包括:索赔概述、索赔的原则、索赔报告与索赔计算、索赔报告的编写以及索赔计算。教学使学生达到能够理解工程项目索赔的处理原则、了解索赔报告的基本内容和编写要求和掌握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的计算方法的目的。
2.教学方法的选取
在课程讲授中主要运用案例教学法,并辅助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和研讨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中以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项目索赔案例的分析与计算来讲解索赔的基本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布置“发射塔试验基地项目”的索赔案例,解决索赔的相关问题。研讨问题教学法体现在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安排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发言,实现了教学中的良好互动。
3.教学组织及实施
3.1教学组织安排
首先,复习及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通过简单的索赔案例的介绍,引发学生对索赔原则和索赔计算的思考,提出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能够解决的问题。
其次,提出项目索赔解决的任务。利用“发射塔试验基地项目”的索赔案例,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索赔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习,目的更明确,态度更积极。
再次,主要内容的理论讲解。讲解索赔的处理原则、索赔报告和索赔证据及索赔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辅以案例讲解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第四,任务的完成。任务的完成要求以研讨问题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汇报任务的完成情况。
最后,总结。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纠正在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2教学流程设计
4.教学实施过程
4.1教师引导为主进行复习,内容包括:索赔的含义、起因及分类;索赔管理的几个方面;索赔的程序。
4.2以索赔案例导入课程。案例背景:某汽车制造厂建设施工土方工程中,承包商在合同标明有松软石的地方没有遇到松软石因此工期提前1个月。但是在合同中另一未标明有坚硬岩石的地方遇到更多的坚硬岩石,开挖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因此造成了实际生产率比原计划低的多,经测算影响工期3个月。由于施工速度减慢,使得部分施工任务拖到雨季进行,按一般公认标准推算,又影响工期2个月。通过案例引出所要教学的内容:索赔的处理原则和索赔的证据要求及索赔的计算。
4.3给学生布置任务,对发射塔实验基地项目进行索赔处理。任务要求:确定可以向甲方提出工期补偿和费用补偿要求的事件;计算工期补偿的天数;计算费用补偿的金额。
4.4索赔的处理与计算的讲解。
4.5任务的研讨。将全班同学分成七个小组进行讨论和计算。讨论和计算完成后,由每组选择一名同学汇报任务完成后的结果。每小组上交一份作业,记录成员的分工及任务完成的过程及结果,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4.6总结。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公布正确的答案,强调难点和重点,进行课程的总结。重点问题归纳:首先,对于索赔的处理,首先要明确责任,即是承包商、业主还是客观的原因。其次,第一种原因不补偿,第二种原因工期和费用补偿,第三种原因工期补偿。再次,工期补偿的计算中,重点掌握网络图的方法。最后,费用补偿额的计算是难点,要掌握费用索赔的分项计算法。
5.教学效果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了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之间对于知识的沟通和交流,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将课堂表现计入平时成绩,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
总之,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从大量理论知识升华到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课程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同时易于学生掌握相关理论,能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职业教育强调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要向着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根本”的教学目标转变,为此,需要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于是笔者在课程中尝试使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美国职业教育专家弗雷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它融入项目管理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从而使学生能够了解项目工作的分配、员工的职责、产品验收的标准,即项目教学法。
例如,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网站建设与管理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它的课程内容主要有网站、服务器、Internet基本原理、网页设计、HTML、CSS、JavaScript、动态网页、程序设计、数据库等,是一门实践性强、门槛高的课程,需要学生掌握色彩搭配、结构设计、页面布局等基本知识储备。
改革前,网站建设与管理课程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方法,课程的教学是按传统的学科教学法进行讲授,以教学大纲为根本,教材为基础,课程内容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过深,容量过大,课程还是以讲授为主,实践为辅,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完成后很难把知识转化成能力。因此,必须对现有的教材、教法进行改革。
但是,教师所面对的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学习兴趣,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随着课程的深入,更多的学生感到课程枯燥难懂,所学的东西联系不到实际,于是开始出现干扰课堂秩序的行为,影响了教师的授课效果,所以为了能够改变这种状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对原先“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
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确立以企业项目案例为主的教学内容,脱离原先的教材章节体系,依托教材但不遵从于教材。教学所用的项目案例来源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种是通过校企合作由企业项目转化的项目案例,另外一种就是教师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为教学而设计出的项目案例。在这两种项目案例中,笔者往往更倾向于前者,前者带有企业工作痕迹,对学生的吸引最大,且要求学生综合素质也最高,最能体现项目教学的成效。
在教学中把项目案例融入到课程。例如把网站建设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空泛、深奥、缺乏联系性的知识变成为在现实中可以遇到的案例、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与课堂的有效性,例如网站是如何运营的,数据库是如何规划的,出现了问题如何备份等。很多学生已经表露出了自觉求知的欲望,能否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索呢?笔者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提出项目案例,与学生一起讨论解决该案例的思路。学生自己去了解网站的基本知识,设计规划数据库的合理性,然后根据自己的方案和设计去模拟实践。遇到困难,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解决。学生看到自己对于维护网站的想法变成了现实,更激发了对网站建设的学习兴趣。这一试验,改变了以往教师的推测,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宝贵经验。结论是:只要教学方法正确,通过适当的鼓励,职业学校学生也能学到自己的技能,这就是网站建设与管理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特别是在职业学校教学、职业教育方面有其独特的效果。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优点
通过网站建设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笔者体会到网站建设与管理课程项目教学法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或要求。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在每个项目开始时,首先要明确分工,合理分配工作内容及要求,引导学生进入工作状态,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要求以职业岗位的方式来进行思考,如可以通过小组互助、技术指导等带有目的导向性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帮助,让学生形成职业思考的习惯。学生带着问题开展项目工作,遇到问题先自行进行问题解决。这一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的教学就是生产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可以看成是在企业中的实习,通过对项目案例进行任务分解,转变学生的角色,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项目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知识掌握程度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3.R悼纬棠谌萦胫耙当曜级越樱分层次进行教学
在以往学科教学法中,网站建设与管理课程只有到教材即将学完的时候才能进入计算机服务器的规划、设计、维护阶段,前面主要进行的是系统的基本设置,由于涉及的知识内容还未讲到,因而无法进行实际的部署规划,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能够连贯起来。但项目教学法每进行一个项目,就能进行相应的测试调整。如果教学时数多或学生掌握得好,就学完全部项目;如果课时短或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就进行几个项目,但每一个项目都有相应的收获。某些知识内容在不同的项目中出现,更加深了对其的理解和认识。在传统教法中,教学时数少时,还未讲完所需的全部知识,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学生不实践,理解记忆就不深刻,可以说也没有什么用处,时间一长等于没有学,而且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不能联系实际,对于就业也是很大的挑战。
4.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帮助学生掌握项目教学的真谛
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学习在于应用,而考察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知识,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是一种很客观的评价方式。这种考评方式可以用来检查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每完成一个项目内容,都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整门课程讲完后,则必须掌握全部操作技能,而且操作技能都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以适应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