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2 08:2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思维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思维课程总结

篇1

关键词:实践教学 平面设计 创新思维

一、平面设计的创新思维研究属性

平面设计的创新思维方法以平面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为载体,通过思维拓展、多面思维、思维收缩、创意集结及制作加工为实践应用媒介,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中,不断总结经验上升到理论指导,并不断更新和完善。平面设计的创新思维研究,目的在于不断创新设计作品,提升设计质量,提升教学效率,对于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提升设计作品价值美和艺术美、永葆设计生命力具有现实意义。

二、平面设计创新思维的多样化方法研究

(一)学科的交叉产生创意新思维

1.拓展未知领域和已知领域的结合。平面设计是服务和探索的行业,做任何设计都是对未知领域的探讨和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要建立在对广大未知领域及相关学科、事物、行业交叉的创意把握,会不断产生新的理念和思维。

2.善于发现新事物与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创新思维立足于客观现实,通过创新设计巧妙地提出解决事物的新方案并引入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

(二)研究创新思维的拓展方法

1.思维发散。通过联想、想象拓展思维的发散,鼓励创造性思维拓展,具体包括以下四种实践方法:第一,造型语言的推导;第二,视觉语意的推导;第三,意识流语言的推导;第四,文字地图的推导。这些创新思维的拓展方式分别从造形、语意、有意识、无意识的主客观方面来把握创意,大大增加思维拓展的空间。

2.案例库、创意库。这是收集原创性思维和快速提升审美的有效途径。案例库的积累,有助于把握成功作品的思维动向及价值取向;创意库的积累,捕捉创意灵感的瞬间,有助于创意思维的原创性、多样性和广泛性。

3.沟通与合作。创意信息沟通、共享能促进创新思维能力共同提升,达到1+1>2的效果。在实践教学中,将学生交叉分组,调研、创意与后期配合制作,发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4.正向思维与非正向思维结合。教学中鼓励正向思维、侧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不同对比研究,把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析事物的常理习惯、事物情理之中的联系和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结合研究,往往有出奇制胜的收效。

(三)准确创新思维的把握方法

好的设计不需要辩护,反之却能为人说话,设计作品的准确性产生震撼的视觉效果。以下把握准确性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得以证明,能大大提升作品的质量。

1.求新求异。主张创意要新颖、巧妙、奇特,要引人入胜、脱颖而出,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2.求准。创意必须准确生动,坚决反对模棱两可,不断对比、推敲和改进,准确反映主题。

3.现实意义及实用性。设计服务于人,课程设计选题来源于社会现实、实践项目,具有社会现实意义和实用性原则,提升大众审美。

(四)实践教学的创新体验

1.换位体验教学。把握课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让主体的学生充分挖掘深入思考的空间,在课程的中期,安排学生轮流讲课体验教学,留给学生更广的思考、探讨、互动的空间,设计知识掌握得更加稳固和扎实。

2.经验体验教学。教学中引入优秀和成功的设计经验,配合课程邀请设计公司、优秀毕业生讲座和交流。

3.引导、鼓励和督促教学。定期给予压力、鼓励和动力,浓缩教学环节,提升教学效率。

4.项目实践体验教学。在教学中融入社会问题、现实现象、实践项目、真题真做,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并体现现实性和实用的特点。

5.初评、中评与终评结合教学。将教学过程细化和量化,定期总结观摩评定,强化教学环节紧密逻辑关系。

(五)教学环节及授课方式量化

教学采用三级式紧凑环节:一级为草图评审阶段(数量不封顶)占课程30%;二级为正稿互评及加工阶段(正稿数量不封顶,数量与质量并列考核)占50%;三级终评展览综合评估阶段(作业效果)占10%;加之积极性与出勤分数占10%。鼓励学生提升草图和正稿的数量与质量,酌情加分,绩效评比。

(六)学生心理研究

在创新思维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研究,着重研究学生自信心、进取心以及设计能力的考察、激励机制的效率、师生互动等。

(七)全面教学质量体系研究

在创新思维中狠抓作品质量研究、课程设计研究、课程环节研究,体现为创新激励机制与质量关系;专业衔接处理及与相关专业的关系研究;教学环节的紧凑性问题;教学设计问题。教学中以衡量设计过程、要求紧凑课程环节、规范作品要求、浓缩设计时间、明确设计任务,狠抓教学环节和教学

设计。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与论证,笔者认为,平面设计创新思维方法的研究,可以打造设计精品,促进实践教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1.促进实践教学的拓展。强化创新思维与实践结合,一方面狠抓动手实践能力,完善创意表达过程;另一方面不断强化成功经验上升到理论的完善过程,指导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创新研究。

2.教学环节的整合。教学三阶段环节(草图初评总结、创意制作过程中评总结、终评观摩总结与展览评述)中,融入紧凑性的时控效率法、人性激励法与细化量化法,强化创新思维的课程管理与课程环节设计。

3.深化设计的美学意义。创新思维研究着重对真、善、美的理念融入和表达,注重观察美、探索美、发现美、研究美、追求美、创造美、分享美;注重发现丑、研究丑、改造丑,提出多样化观察事物,体现了美学的辩证关系。

4.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创新思维方法的研究,不断分析与总结各种促进设计创新的方式,对设计语言精准的把握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平面设计就是在这种方法研究中,不断提升审美和引导大众审美,提升用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霍楷.广告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教程[M].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2]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创新思维;教学培养

随着国民教育观念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视。尤其在不断推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学生的教学目标都产生了新的变化,不同程度向着创新要求靠拢。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内容相对较难,往往不会在生活中过多接触,同样加重了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1.1利于满足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需求

现阶段,创新发展成为了国家和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各种思想观念的创新、各种科学技术的创新、各种生产方式的创新,无疑不再体现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也同时体现了时代和社会对拥有创新思维的人才的需求。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更需要重视对不同自然学科的强化教学和训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侧重加强创新思维培养,正是对传统陈旧地“唯分数论”观念的摒弃。教学创新的做法就是具有整体系统性地把握知识框架,强化师生互动,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只有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在枯燥的知识中得到更多地理性思考,抓准学问的本质,从而自信地面对不同的难题,社会也会因这样的人才变得更有发展动力。

1.2促进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提升

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不断的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作为未来时展的主力军,学生自身必然希望能够以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作为竞争的资本,迎接不同的挑战。学生积极向上的个体要求,必然离不开自身的创新潜能的激发。在课程教学中,能够时刻将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性学习,根据自我缺陷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将生活中的点滴经验不断填充到自己的思维认识到,在遇到不同问题时能够冷静地发现其中的关键,选用更有效率的方法来解决,自然而然就得到了锻炼。因此,学生个体能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时刻保持探索之心,保持创新思维,必然有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满足未来的时代需求。

2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培养创新思维的具体策略

2.1保持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有很多内容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章节内容时,应该对其中的内容在大体浏览上基础上,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如,北师大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课《分子与细胞》中,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内容中讲到了无机盐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生活中生病时会接触到盐水,那么就会产生好奇心,思考盐水是否就是无机盐,细胞与无机盐之间有哪些必然的联系等内容。同时会留有一定的疑问,等待课堂上教师的讲解。高中生物课的很多微观级别知识都无法用具体的现象来表示,教师一旦开始新内容讲解,就应该将所有的背景知识加以总结,让学生既有好奇心,又有强烈的求知欲,促进相关知识点的创新性思考。

2.2灵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之一应该是指路人,指引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指引的重要方式就是设置灵活合理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都应该对学生保持认可和互动的关系,鼓励学生的创新性问答,并在不断的论证中获得正确而稳固的知识。例如:北师大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课《分子与细胞》第一章内容中,并没有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间的区别展开详尽的罗列,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怎样才能说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是不一样的”让大家积极发言,可以从不同课本章节中总结,也可以对已有知识进行概括。学生在开放式的问题引导下,能够积极地代入到思考中,积极主动寻找并完善答案,激励创新思维的培养。

2.3强化实验效果,提高创新意识

高中生物学科既注重理论体系的完善,也重视实践教学的效果。能够将不同的理论知识点在具体的实验中加以体现,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最好体现。例如,北师大版高中生物教材《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细胞的物质代谢”内容中,会组织学生进行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物质的观察实验。在这样的实验中,观察叶绿体的结构和活动是实验的演示重点。但是,教师可以补充必要的实验内容,例如,向细胞添加适量的健那绿活体染色剂,可以看到线粒体将变为蓝绿色。这样的实验说明,在添加染色剂染色后,细胞并未死亡,而是仍在进行有氧呼吸,所有线粒体才能吸入染色剂变色。通过这样的附加实验内容,学生的知识点进一步得到补充,同时头脑中也会形成一系列的细胞动作想象,这样有助于在后期的学习中加深对不同知识的学习。

2.4扩大教学资源,提高新效率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月异,借助网络技术的多媒体应用已经在学校得到了普及推广。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这些先进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论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结合大量的声音、图片、动画、图表等内容;还是教师共享的互联网中的经典生物实验,都能够为生物教学带来更为优越的教学资源。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能够将很多抽象地生物概念转变为更容易接受的信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无形中也开启了更多的创新思维模式。例如,播放一则国际优秀实验室展出的基因图谱分析影像,能够让学生明白DNA染色体的结构特点以及特殊属性,同时能够对螺旋形结构等内容进行一定的开发,加强了对相关知识的认识。

3结束语

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和学生个体的素质发展都意义重大。教师应该灵活掌握培养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出益于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素红.浅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都市家教月刊,2014(6):17-17.

[2]刘丽佳,吴汉文,张琦.新课程新理念新思维系列丛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陈岩邦.浅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3).

篇3

关键词:创新思维 物理教学 培养 能力

许多教育专家认为:“中小学的创新,其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发明发现什么人类尚未发明发现的东西,而是为了培养创新精神、能力和人格。”因此创新思维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呼唤,而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适应时代的呼唤,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任呢?

一、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要巧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课时,演示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把实验小车分别放在毛巾上、在较光滑的木板上、在平滑的玻璃板上,小车运动的路程越来越远,让学生大胆猜想,假若在理想情况下,在没有阻力下,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即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通过想象,突破了现实条件下不能进行实验的难点,通过想象更有利于潜能的开发,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2.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必须有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我们必须利用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以达到“量”的积累,实现“质”飞跃,培养思维的集中性。在教学物理概念、规律、结论的时候,我们应将现象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小结、分析、讨论,然后“升华”成一种结论,对结论进行多个侧面以及应用上的分析,总结出概念或规律的所有内含和外延,体会物理思维方法的严谨性,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集中性、逻辑性。

二、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创新思维教育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例如“判定感生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的教学,课前可先留给学生一个思考题:如何判定感生电流方向?怎样通过实验加以归纳得出?从而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带到实验室,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共同设计一个用线圈、电流表、条形磁铁组成的实验线路。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线路,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并根据实验记录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从中得出感生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原来磁场的变化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将磁铁换成通电螺线管再做实验,或把通电螺线管放在线圈中,改变通电螺线管电流的大小,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归纳得出上述不同情况下的电磁感应现象所产生的感生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来磁场的变化的结论,即楞次定律。通过启发诱导,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应用楞次定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综合性熏陶,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课堂环境是创新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在民主的氛围当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会有创新潜能的迸发。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教师不要约束学生的思维,不该规范地方不要规范,让学生感到一种自由,才能畅想联想。教师不要以权威的身份阻碍学生的言论,延缓评价是给学生“安全感”的好办法,为了民主氛围,教师要改一言堂、满堂灌的习惯为师生平等交流、一同讨论。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的成功时就认为: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轻松地展开想象的翅膀,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会充分显示出来。如:纸盒为什么能烧水?冬天玻璃上为什么能出现各式各样的窗花?孔明灯为什么会飞上天?磁悬浮列车为什么速度快?这类有探索性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此外还可以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科技新发现、身边的物理现象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教育是新时期对教育的挑战和呼唤,而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师的责任。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过程,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廖伯琴《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培训教材》。

[2]冯容士《革新实验手段,贯彻课改理念》。

[3]国家教育部 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篇4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新思维;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067-01语文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升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高小学生的创新素养,促进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最终归宿和教学目标。小学教育是小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小学以后的学习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小学生对创新活动的兴趣,点燃小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促进小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素养的提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浅析了低年级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的几点思考。

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营造学习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当其冲的是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打破传统守旧的"应试教育"教学理念,摒弃"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性格特征出发,有效的引到小学生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是教学活动的教学气氛和学习环境,是启发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因素。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有利于小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还有利于发挥小学生的学习潜力,丰富想象力,提高记忆力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融入到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和小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小学生的人格尊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打造轻松愉快地课堂氛围。

2.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又叫自觉能动性,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能力。发挥小学生主观能动性是培养小学生思维创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前提,也是我国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历程。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发挥小学生主观能动性,这需要教师紧密结合小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好动、争强好胜等等心理特点,发挥小学教学主体的地位,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比如说,对于拼音课程教学,教师在声母、韵母两部分拼音基础教学内容完成后,在接下来的拼读音节教学中,应当启发小学生思考,让学生摸索。例如,一个声母结合一个韵母的发音,就是拼音拼读,不同的声母、韵母及其声调的组合,也就是不同汉字的发音。小学生就会切身体会到拼音教学如同做游戏一样有趣,具有一定的规律、节奏。这样有助于激发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小学生创新能力。

3.启迪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是人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突破知识的限制,打破传统方法的束缚,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的思考问题。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性、开放性的思维模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启迪学生思考问题,留给学生活动的空间,培养学生扩散性的思维。比如在口语交际《我会拼图》的活动中,老师可以借助七巧板、图片等模板,打破传统的"包办式手把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形状特征,自主进行拼图活动。这样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想法等有趣的拼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创新意识、创新素养的培养。又比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也不应当采用一字一句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应当有效的引导小学生观察汉子所具有的结构特征。例如,草字头的字都与植物相关,提手旁的字多于动作有关等等。通过将具有逻辑联系的汉字组合一起教学,采用归纳总结,或者举一反三等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4.发挥学生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创新思维是以感知力、思考力、联想力和想象力等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的心理活动。创新思维的活动过程离不开推理、想象、直觉等等思维活动。想象力是学生在头脑中创建思想、画面的一种能力。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保障。小学生天马行空,习惯模仿和玩真,乐于想象。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当有效的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说,在《乌鸦喝水》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活动。乌鸦口渴了喝不到瓶子里的水,就衔来石子填瓶子,水位因此升高,乌鸦喝到了水。那么,同学们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能让乌鸦喝到水呢?小学生这是就会结合生活实践经验,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活跃学生思维,扩宽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小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应当加强自我专业知识和教学素养的提高,立足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心理特征,积极投身于我国小学教学活动的改革和发展的潮流中。参考文献:

[1]刘省群.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 学生之友(初中版). 2011(01)

[2]刘亚南. 从兴趣出发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 黑河教育. 2007(03)

[3]杨天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 考试周刊. 2009(51)

篇5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创新思维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1创新思维与数学创新思维

1.1创新思维的含义

创新思维是一种求新的、立体的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这种思维不囿于已有秩序和见解,努力寻求多角度、多方位,开拓新的领域、新的思路,以便找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等,创新思维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辩证综合,是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有机结合,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巧妙互补,是右脑和左脑的协同配合,在创造过程中处于中心和关键地位。

1.2数学创新思维含义

数学创新思维既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它是创新思维在数学中的体现。数学创新思维,也直接从属数学思维,它是人脑对数学对象相互作用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事物的过程,是数学思维中最积极、最有价值的一种形式。数学创新思维不同于一般数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潜意识活动能力,发挥了数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审美的作用,因而能按最优化的数学方法和思维,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内容的具体细节,完整地把握数与形有关知识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体现出数学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敏捷性、批判性等品质。

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前人创新的产物,数学知识源于创新,又能促使人们进行新的创新,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这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2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对策与应用探究

2.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思维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他们彼此靠近,更为自然,才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挥。

创新意识是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发现,对发现的问题积极解决的心理取向。学生只有在轻松、民主的氛围,在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提提下才会去积极探求问题,提出问题,只有在互动教学的氛围下,学生才会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增强学习的兴趣,只有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中去,他们的想象力才能得以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才能得以发掘,在这样一种教育氛围中,学生的 “创新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口号。

2.2加强发散性思维训练,归纳总结,拓展创新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是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加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散性思维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散性对象,二是发散性方式。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发散性对象是各式各样的,如对数学概念的推广,对数学公式、法则的变形与派生等等。发散性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就数学命题而言,可以是替换命题的条件或结论,还可以是减弱条件从而加强命题的结论。

数学史上许多重大数学发现均来自于直觉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如笛卡尔坐标系、费尔马大定理、歌德巴赫猜想等等,应当说它们不是任何逻辑思维的产物,而是数学家通过观察、比较、领悟以及突发灵感发现的。通过数学教学,能够使学生有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和独到的见解,如善于发现问题、探究各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等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核心。

2.3注重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常常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发现问题的机会,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了推理外,还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的情境,提供想象材料,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归纳、类比等。

通过这样的变题训练,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从开始求直线交点个数到求园的交点的个数,再到求把平面割成的部分数,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然进行大胆的想象,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起到了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效果。

3总结

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以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以要加大发散思维的训练,对问题不断的归纳总结;以加大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前提和方式。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成红艳.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2] 杜向兵.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2(8).

[3] 郭岁平.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

篇6

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新思维 内容 必要性 措施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时展的动力。创新思维也可以理解为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是一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学方式与社会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尤其是培养创新思维最具成效学科之一的美术。小学生阶段是学生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非常重要。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了一些看法,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以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创新思维能力在这一培养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方面。小学美术教育创新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及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1)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教育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可因学生的问题较为“异类”而批评、指责,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的才能发展;2)创新思维。作为创新思维能力的核心,创新思维偏向于思维的独创性;3)创新技能。创新技能的培养偏向于学生的实践性,通过自主参与,从而在学习中获得技能。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学生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4)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只限于短期表现出来的思维、技能的培养,还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只有得到这些创新情感的支持,才能走的更长远。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1 从宏观上看

21 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我国在教育中也努力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而做出实施创新教育这一国策来。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向喜爱质疑、认真探究、努力创新的方向发展。作为小学开设的一门基本学科教育,美术教育由于自身特点,能够很好的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并在绘画过程中,开发智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在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同时,还应关注知识创新时代的需要,随时调整教学方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2 从微观上看

近年来,我国各个学校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推进课程改革步伐。然而实际做到位的学校不多,这是因为受到传统美术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理性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将利用知觉促动美术创作的现象抛之脑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压迫,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天马行空、自由活跃的天性被扼杀,压抑了视、知觉的认识作用。

三、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1注意给予学生创新动力

小学生的天性单纯,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点,给予学生创新动力,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究、创新,从而培养创新兴趣。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是给予学生创新动力的方法之一。在评价中,教师在指出学生作品不足时还应积极挖掘作品中的闪亮点,给予学生鼓励,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完善自己。除了教师评价还可进行组员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学生自己对组员的作品进行评价,可在增加知识的同时重新认识自己的作品,在下一次创作时会更加完善。当然在组员之间评价时,教师应在旁边进行引导,防止学生之间因评价问题而出现矛盾。

2注重师生互动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将会影响学生的作为,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先从自身开始进行创新。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不管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还是课堂气氛,教师都会直接与学生接触,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若教师具有很强的创新思维,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师的做法进行模仿,这就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了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来主导教学课堂,而教师退居引导地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转变角色能够让学生做好功课,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3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小学生的心性较为单纯,会因为教师的肯定而开心,也会因为教师的否定而沮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自己对学生的评价,经常给予学生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合理的评价需要教师认真琢磨,以往单一的、陈旧的评价机制必须淘汰,应针对学生的天性而制定出适合学生的评价机制,考虑不同天分、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取得的进步情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竞争机制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经常表扬优秀学生,以此激励其他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创新。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应当把握好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创新,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还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在遇到问题时能及时提出有效方案。

参考文献:

[1]曾雪媚.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自由创造力[J].基础教育研究,2006,11:48-49.

[2]曹建林.在现代艺术和民间艺术的结合点上探求儿童创新能力的发展[J].前沿论坛,2003,3.

篇7

1.正确认识物理创新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品质,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创新技能是关键,创新品质是保证。初中物理创新内容广泛而丰富,如对学习物理的新认识,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别具一格的解决技巧,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焕然一新的描述等等。

初中生物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的培养,需要教师挖掘教材,高效驾驭教材,寻找物理与生活的结合点,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与时展相适应的物理新知识、新问题引入教学,与教材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掌握物理思想方法,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多层面探究,逐步开成创新技能:①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达;③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2.营造物理创新氛围

学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潜能,要把潜能转化为创新能力,需要教师营造创新思维情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竞争合作、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发扬教学民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训练创新思维,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或辩论,修正他人想法或将几个想法优化组合为一个更佳想法,最大限度挖掘潜能,促进创新能力健康发展。

轻松活泼的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土壤”和“气候”。教师过多发挥主导作用,会限制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主导作用是精深掌握内容,优化分层教学;而学生主体作用是主动参与,掌握方法和知识,学会思维和创新,体现“两主”,需要教师留给学生探索与思考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对待学生平等、宽容和友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做学习的主人。师生间和学生间广泛交流,形成多元合作,集思广益,相得益彰。

3.鼓励发现物理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师应创设鼓励学生发现和探索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打破定势思维,从独特角度大胆提出质疑,敢于质疑教材和教师讲解内容,以及同学的观点,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质疑和解疑,培养学生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氛。

4.培养物理总结能力

总结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体现,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总结的机会,如总结一堂课、总结章节内容等,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准确、灵活地掌握物理知识,并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成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求异思维的广度和新颖度。善于总结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一般问题具体化,融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有效调动学生攻克难点、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思维效率。

5.利用生活实践引发创新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他们所熟悉的物理情景,让学生感知这些情景,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继而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物理知识引发创新兴趣。如:校运会上进行班级拔河比赛,为了赢得胜利学生们就在如何增大摩擦力方面开始动脑筋了。

6.利用课余、假期兴趣小组,开展小实验、小创造、小发明

课余假期是学生休闲搞小实验、小创造、小发明最好的时期,教师在课余、假期中可对学生布置创新和动手能力的作业,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完成一些小实验、小创造、小发明、小论文,内容不限,只要求就地取材,自己动手,自由发挥,开学时上交评比。参考内容如下:

(1)保护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2)关于周围噪声污染调查。

(3)收集生活和生产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实例。

(4)制作潜望镜、照相机。

(5)设计安装知识竞赛抢答器。

篇8

关键词:创新思维;高中数学;教育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但是国家稀缺的不是信息化的高新技术,而是创造信息化技术的珍贵人才。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人才的鲜明特征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创新思维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关注。创新能力往往标志着国家的综合实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这句格言同样适用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高中是学生时代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养成的关键时期,而数学恰恰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良好媒介,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抓住数学这一工具,并以此为契机,探究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措施。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价值

对创新思维做一个准确的定义,所谓创新思维即在学习或者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不同的、带有创见性见解的思维,这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将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综合的一种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领会与数学有关的思想,从中锻炼自身思维的灵敏度,继而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但是如果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仅仅是感兴趣,而没有深入地探求数学的知识体系,没有领悟深层次的数学思想,那么学生只是停留在数学大门之外盲目地徘徊。因此,要想真正学好数学,兴趣是一方面,除此之外学生还要通过创新思维能力来深入学习数学。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引导,通过数学问题的导入或是数学方法的教授等途径来深入浅出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只要学生进行思维创新能力的锻炼,它会是陪伴学生终生的宝贵财富。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经济迅猛发展,社会无论是从制度上还是结构上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为适应时展的趋势,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我国的高中数学教育模式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以现今的数学教学环境而言,教师的课堂教学依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各个行业除了要看学生的专业素质之外,其中重中之重的要看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数学教师要更新自身的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

1.营造自由的数学教学氛围

环境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要素,作为数学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数学教学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没有制度、纪律的约束,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更加积极,从而为思维创新能力的锻炼创造必要的条件。数学的最大特点之一在于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即同一数学问题可以尝试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每个角度、每种方法都是创新思维在发挥着作用,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和辅导数学问题时,要十分留意学生的想法。高中生思维极其活跃,他们对数学问题有时会有独到的见解,教师不要轻易去否认,而应去正确地引导,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2.设置教学情境,找到学生的兴趣点

数学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尽管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在抽象性和难度上都有所增加,但是许多数学问题仍会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应的模型。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而不能按着讲义按部就班,这会让课程的创新性大打折扣,也会让学生感到厌倦,从而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的潜能时,教师可以有效地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多彩的教学情境中,充分挖掘自身创新思维的潜能。

3.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

数学问题的出现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这也是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以往灌输数学知识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主动思考的环节,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教师要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尝试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势必会绞尽脑汁去思考,去发现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问题,在问题的探索中建立“问题意识”。

数学是高中阶段重要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媒介。作为学生重要人生导师的数学教师要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总结,探索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篇9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创新思维 探讨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式”转向为“自主学习式”,努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及自主探究的意识。当然,就物理学科而言,其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教师更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要以物理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而在物理教学中,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备条件。 

一、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在当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早已不是人多力量大了,而是有智慧的人才能抢占商机,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正是“商机”这个词引发了很多话题,到底怎样才能抢占商机呢?经过各类人士的不断总结与思考,得出一条“创新思维决定命运”的真谛。由此可见,在现代,只有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能够从容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抢占商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从每个人的求学之初就注重这方面的锻炼与培养。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相对于初中的其他课程,这门学科是比较抽象的。而抽象的东西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因为人的潜力总是会在无形的事物中被激发出来。因此,在中学时代,怎样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培养起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师应该注意的事情,更是国家和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 

二、目前我国初中物理关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生活实践中大家已经发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我国固有的教学模式,目前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其一,几千年来,我国固有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被动听课。从上学的第一天起,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给学生灌输了一个“教师是永远不会错,一切都要听教师”的片面观点。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对教师过度依赖,也会从某种程度上滋生他们的惰性,让他们觉得只要教师说的就是对的,他们不用也不需要去思考这其中的细节,以及教师所说到底是错,是对。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就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变成了书本和教师的“傀儡”。 

其二,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地改善,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不乏有的地区仍然处于经济条件非常差的状态。对于这一群体来讲,多数地方的办学条件差,有的甚至没有办学能力,生计已经成为他们最大的负担,学习与思考已是天方夜谭。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讲,物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如果在一开始就因教师素质不高、硬件条件太差等原因而导致他们对于物理没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只是纸上谈兵。 

最后,在物理教学上,教师通常会通过实验来演示说明某个物理现象的形成或是某个公式的诞生,且大多数教师在授课时都是按自己事前拟定好的教案来进行教学的。其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互动极少,缺乏学生参与性,这就导致整个课堂变得死板、僵硬,少活力,易演变成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如果说一个教学过程没有了最基本的参与性,即便只是让他们消化所学知识都是非常难,更不要谈培养创新能力了。 

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学习和思考,进而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关于培养创新思维的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培养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是关键,而兴趣对意识又有着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归根到底是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还要在课堂上注重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当然,对于课堂的实验也要进行改革,杜绝独角戏,要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且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就可以自行思考解决,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注重课外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事实证明,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就必须充分

体现出实践的魅力。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在课堂之外,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安排地各种物理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极其丰富,且与现代生活、科学技术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为建立认识概念规律奠定一定的基础,为他们巩固、深化和灵活运用知识创设新的学习阵地,还能从各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虽然课外活动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但又不完全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它要求面向大多数学生,却不要求每个学生从事一样的活动,而是从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创造的机会,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活动,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能动性,创造出新的产品,如科技小论文、科技作品、小发明等,使他们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创新思维也能得到更进一步锻炼。 

(三)鼓励学生发散推测,大胆联想 

对于任何事物来讲,联想都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在原有事物上发散思维,大胆推测才能开阔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的所有的脑力劳动则是创新思维的最好体现。所以,就初中物理教师而言,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直视问题,开阔思路,广泛联想,以己有的知识经验及感知到的问题信息为依据,由研究对象的部分信息推测它所具有的全部信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不仅要重视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探索性和发现性,还要重视直觉猜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因此,作为教师来讲,这是需要好好把握的一点,其必须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发生联想,使他们进入丰富的现象思维活动之中,进行大胆的联想与推测。 

综上,要培养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要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提问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启发他们大脑思维。此外,不仅在课堂上,在课外也应该培养学生自我实践、自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创新思维的好处,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各项关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活动中来。 

四、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力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在自我发现中找到各个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其创新思维得到有力发展。当然,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只有通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才能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芳.初中物理创新思维培养探微[j].中学理科:综合,2008(7). 

篇10

1语言交流艺术课程介绍

语言交流艺术课程是我校一门旨在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基础课程。主要安排在高职一年级第二学期授课,现涉及我校护理、助产、药学、视光、口腔技术等多个专业。我校是一所卫生类高职院校,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高素质、技能型的医药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为主。无论是护理工作还是医药营销等工作都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职学生除了掌握专业技能更应该能灵活运用语言交流技术,以期日后踏上社会后能更好地适应岗位。本着这一宗旨,本课程除讲授课程外,为学生安排了课堂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开口讲,组织学生自我介绍、场景问答、公开演讲、分组辩论等。希望能帮助学生在公众面前树立自信心,提高语言沟通水平,促进相互交流,同时在“切磋、琢磨”中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创新思维。同志指出:“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由此可见,促进个体创造性能量的释放、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何所谓创新思维?其基本含义为:在已有的经验和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以及新获取信息的基础上,统摄各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利用大脑有意识的悟性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思维的敏捷转换和灵活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获取的信息,以具有超前性和预测能力的新的认知模式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及规律,并进一步提出具有独特见解的具有主动性和独特性的复杂的思维过程。尽管某些脑功能遗传因素也为创新思维的发生发展奠定了优劣不同的基础,但总的来说,个体的创新思维是通过后天的社会实践、日常的思维训练,才逐步形成的。要有创新思维就要有创新教育作为基础。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格,亦即开发个体自身潜能、提高个体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就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

2授课方法与效果

在语言交流艺术授课过程中,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课堂气氛,倡导民主讨论,培养学生各类创新思维。

2.1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主要将语言交流能力的训练和学生习后工作环境实际要求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性、实践性,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情景教学”法在语言交流艺术课程中的运用,实际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埘各种不同专业不同工作场景,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生基础知识,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学生在实际生活和今后丁作中将会遇到或可能会遇到的场景,进行交流的“仿真”训练,以促使学牛南“被动交流”向“主动交流”转变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实践,情景教学法在课堂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提高学生联想思维、想象思维方面。如:在课堂中,我们通过假设病人人院的场景,表演护士向病人做好介绍工作。同学们边看表演,边想介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同学提出介绍时护士可以说自己的全名,然后说自己的呢称,这样容易称呼也拉近了病人和护:L之间的关系。这一提议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称赞。“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挥想象力,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在语言交流艺术课堂引入辩论是一种很好的模拟社会活动的情景创设方式。在辩论中双方需各持己见,仿佛置身于实际场景,训练学生准确、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表达观点的逆向思维能力、集中思维能力等。如:在论辩“是否应该推行安乐死合法化”的辩题时,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正方认为:安乐死是一种解脱方式,能减少病痛折磨。有些不治之症不虚该耗费精力和财力。但反方认为安乐死合法的标准很难规定,如果病人意识不清,家属是否会利用安乐死来逃避应付的责任呢?或者,病人如拥有房产等资产,子女是否会借安乐死的名义获得不正当利益?反方还认为:人与病魔作斗争本来就是一种崇高人格精神体现。

2.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其着眼点在于培育提高学生创造性使用原理、原则、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促使思维的不断深化,在力图对一个现实问题寻找多种解答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语言交流艺术课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描述的是一些交流的境,没有答案,只有事实;案例讨论的结果,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目的就是让学生置身于社会的角色中,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情况,做出自己的决定;且案例教学多采用讨论法,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创造环境,学生有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自由度大。如:演讲训练中,给学生阅读材料,学生看问题角度不同会得出全然不同的演讲主题,而通过课堂演讲形式,学生之间互相听讲,互相点评,加由老师总结,形成了思想的交流,相互促进。又如:在让学生观摩《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武汉大学对香港大学辩论赛》(辩题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否可能并行)视频后,请同学分析香港大学队战败原因,同学们通过思考得出了多个不同的结论。有同学指出反方准备不够充分,思维缺少逻辑性。有同学指出反方辩手理论演说过多事实依据,不够形象,缺乏吸引力。有同学指出正方二辩辩词中语气词太多,抒情性强,说服力不够,辩驳气势不足等等。这些结论的得出能看出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类比思维能力等创新思维方面有较强优势。

3调查结果与课程建设方向

语言交流艺术课程是我校一门新兴的课程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个长期的综合的培养过程。针对这一课程的建设方向,我们聆听了相关专家的指导意见,并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3.1访谈调查

我们主要安排对上海新华医院带教老师的访谈。访谈主要内容如下:①作为带教老师,您认为现在学生最缺乏的能力是什么?院方: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不够。在与病患、带教老师、同事的交流方面都存在问题。学生刚人社会常常不知道要说什么,或者怎么说。让她们去问病人病史,她们常把病人所说的记下来,结果发现根本没问到点子上。提问时引导性、目的性不强。②您认为现在的学生是否缺乏创新能力?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院方:非常缺乏,比如只会按带教老师说的去做,而不知道变通。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差,说一步做一步。而且往往遇到突发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③对于我们的课程,您有什么更好的意见或建议?院方:我觉得这门课程开设得很有必要。特别是你提到的教学方法,我们医院职业培训当中也采用了。比如情景教学,我们在2010年《护理杂志》上也发表过论文《传统教学结合情景分析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案例教学我们也用,如会给学生一系列差错案例,让大家讨论分析。对于课程建议,我希望加强校企合作,多搜集临床或实践中的案例,这样能更快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3.2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