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供电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8 06:5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厂供电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厂供电课程总结

篇1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厂供电;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王筱珍(1963-),女,江西吉安人,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李一峰(1966-),男,山西孝义人,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广东 湛江 52408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045-0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融电气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宽口径应用型专业,在广东海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工厂供电”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是十分重要的。笔者从事“工厂供电”课程教学多年,一直坚持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至今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借本文把多年来的教学方法总结出来,仅供同行参考。

一、上好首次课

要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课程的目的、意义以及实用性。课程的首次课是课程的开篇课,是激发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的最佳时机。我们在首次课中不急于讲授课程的具体内容,而是向学生介绍课程的内容构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学习课程的目的和意义。紧接着布置课程设计任务——某机械厂供配电系统的初步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中的设计内容应按设计顺序列写详细,它们与教材目录中的顺序大致一致,例如:工厂的负荷计算;变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的确定;短路计算;一次设备的选择;继电保护方案的确定及其整定计算;防雷保护及接地装置设计。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内容的解读,可进一步体会课程内容构架及其相互间的关联关系,并初步了解课程内容在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二、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

传统的课程设计是在课程的理论教学完成之后进行的,其缺点是:学生在理论学习时对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的认识。“工厂供电”课程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一边学习一边练习。以前我们只要求学生做每章后的习题,但习题都是小题,且各章习题的练习内容之间没有关联,学生只是做些离散的习题。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学生学到相关的知识内容就可进行课程设计中的相应内容的设计,学生就能及时地把理论知识与工程设计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以课程设计为纲,把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同时,课程学完之时,课程设计也基本完成,不需专门一周时间做课程设计,节约了学生的时间。有些好学或自学能力强的学生甚至提前通过自学来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达到创造性学习之目的。

三、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工厂供电”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而且工程实践性强,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对负荷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电气设备选择与校验、导线截面选择、继电保护原理、无功补偿等内容,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讲授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让学生课后通过课程设计去消化和扩展。

(2)对工厂变配电所及其一次系统、高低压供电线路与敷设、防雷接地、变电所结构与布置等内容,则先在课堂上讲授基本理论、重点、难点,然后把学生带到学校的主变电房、图书馆变电房及工程训练中心(金工实习厂)变电房参观见习。

(3)对变压器、高低压电气设备的结构、原理等内容,则主要在湛江变压器厂和湛江高压电器公司以实物教学为主,教师根据现场的电气设备,介绍其结构、工作原理;通过参观变压器的制造生产线,学生对变压器的制造工艺、材料、内部结构、出厂试验等有较深刻的了解。

(4)通过广东华德力电气有限公司的现场教学,学生对工厂高低压开关柜的种类、柜内设备配置及其接线方式、继电保护的配置及自动装置等有比较好的认识,同时,学生可见习工厂供配电系统中的多种一次设备。

采用课堂讲授、实物教学、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优点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感性化,可使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较完整地建立起供电系统的概念;有利于充实“工厂供电”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布置文献查阅性的作业

由于学时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上把课程所涵盖的内容都一一讲清,特别是新设备、新技术发展很快,涉及面也很广,很难在课堂上讲得全面,只能是简单介绍,而要求学生课后有一定的相关文献资料阅读量。为了监督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一般要求学生撰写相关的小论文,比如:论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论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工厂高低压开关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浅谈环网供电技术的发展;论非金合金变压器的发展。

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或对某一专题理解得较深,或对供配电系统的新设备、最新技术及发展前沿有较全面的了解。例如,通过做“论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小论文,学生对电力系统中性点各种运行方式的特点及其使用范围、目前10kV城市环网的中性点运行方式等就有较深的理解,其掌握的知识大大超过教材的内容;通过做“工厂高低压开关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综述”小论文,学生对工厂高低压开关目前技术及未来的技术发展就有较全面的了解。

五、抓住实验教学环节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培养“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的“三能”型人才。“能安心”是指扎根基层一线、热爱本职工作的敬业奉献精神;“能吃苦”是指能经受艰苦环境、艰苦岗位和各种困难的磨练,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能创业”是指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善于灵活运用于工作实践的开拓创新能力。

“工厂供电”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工程性很强的课程,有很多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必须在实验中得到学习和提高。因此“工厂供电”的教学,不仅要进行理论教学的改革,而且必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寻求知识。

目前,我校开设的工厂供电实验有:继电器特性实验;10kV线路过电流保护综合实验;电力变压器差动保护实验。此外,还有两个拆装实验:继电器拆装,让学生拆装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和中间继电器等常见继电器,使学生掌握常见继电器的实际结构、工作原理;高压断路器、变压器、PT、CT、低压空开的拆装,这些电气设备中有的是从学校变电房退役下来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10kV线路过电流保护综合实验和电力变压器差动保护实验,我们只给出实验内容和实验目的,提供实验设备,要求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接线及步骤,经实验指导教师审阅后,学生完成接线。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提出见解、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解决方案,并对这些学生给予表扬。这样的实验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实验课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有兴趣的学生,实验室在正常上班时间之内都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上或者自己查阅的资料作实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尽管拆装实验既累又脏,但在了解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方面,其他教学方法难以替代,同时也是符合我校“三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

六、抓好课程设计,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正如前述,在本课程的首次课中就下达课程设计任务,设计工作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边学边练。课程设计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及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而且是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围绕“工厂供电”课程内容所做的综合训练。在课程设计中,着重让学生掌握工业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步骤和基本工程设计方法,锻炼学生的工程计算和设计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方法;培养学生遵守电气设计相应规范的意识。总之,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电气设计工程师的初步训练。

课程设计环节中,教师只下达设计任务书,给出题目、原始资料、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教师的指导重点是抓总体方案制定,抓进度,抓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和图纸的绘制,对学生设计中错误或不规范处加以引导,由学生自己纠正或改进。并且鼓励学生多查阅文献资料、设计规范,鼓励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引导学生对不同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为保障课程设计的顺利实施,在课程设计中安排学生到我校的主变电房、图书馆变电房及工程训练中心(金工实习厂)变电房现场参观见习,并看其设计图纸。

七、结语

“工厂供电”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而且工程实践性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很难保证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坚持“理论+实践”的指导思想,在“工厂供电”课程教学方法上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努力,学生的“工厂供电”课程学得扎实,基础牢靠,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了电气设计工程师的初步训练。这些都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业企业供配电系统设计及维护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左右,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由于微课程具有“位微不卑”、“课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等优势,近些年在高校掀起了微课程的研究之风。但是,目前高校的微课程研究多集中于基础类课程教学,而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用甚少。基于此,笔者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电气工程类专业课程“工厂供电”的微课程设计探索,并将微课设计过程中的体会分享给大家。

二、微课选题

工厂供电是我校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以企业供配电系统的一次部分为主,使学生初步掌握一般企业供配电系统和电气照明运行维护和设计计算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较紧密的课程。笔者从事工厂供电的课堂教学已经十余年,具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经验,现将该课程制作成微课的形式,既服务于电气专业学生,又可以为非电气专业的学生敞开学习第二专业知识的大门。受微课自身特点的限制,一个微课中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有限的,因而在微课中重点和难点不应设置太多,重点、难点解析应尽可能简洁明了,从而达到10分钟就能掌握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的目的。基于此,微课选题应偏重基本知识点。应用到本课程,变电站的各种主接线方式、负荷统计的方法、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等都可以做成微课的形式。本文选择变电站电气主接线中的一个基本知识点———“桥形接线”作为微课设计的案例,探讨电气专业课程该如何进行微课设计。

三、微课制作过程

(一)选题背景

“工厂供电”是我校自动化专业唯一的一门强电课程,设置于第七学期,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电机与拖动基础”。该专业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未接触电力系统的任何专业知识,因此,在进行微课设计的时候,应尽量使微课构思设计巧妙、有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本次微课选择的内容为该课程第1章“供电系统基本概念”中的第二小节。在第一小节中,已经对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压等级、供电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供电系统的主接线方式等基本概念做了一定的介绍。本次微课,承接上堂课的教学内容,介绍工厂供电系统中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形式。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是由各种电气设备及其连接线所组成的,用以接受和分配电能,是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设备的布置及运行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因此是变电站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整个课程体系来看,本节内容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掌握桥形接线的适用场合、桥形接线的类型,理解桥形接线的特点。要求:识别和绘制桥形电气主接线图,结合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实例理解其适用场合。其中桥形接线的类型为本次课重点,桥形接线的特点为本次课难点。

(三)教学方式

授课形式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比较法、列举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四)教学设计

1.桥形接线适用场合。首先从企业变电所的设计现状出发,分析企业变电所为了保证对重要的一、二级负荷可靠供电,广泛采用由两回电源线路受电、企业内部装设两部变压器的情况,从而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出桥形接线的适用场合:桥形接线适用于企业变电所中只有两台变压器和两条线路的情况。

2.桥形接线图。指出“根据桥连断路器的位置不同”,桥形接线分为两种类型,即内桥和外桥,让同学们以此识别内桥和外桥接线图,如图1、图2所示。

3.桥形接线的特点。此处重点以内桥接线为例,分析该接线形式的优缺点。(1)内桥接线的优点:①线路投、切灵活,不影响其他回路的工作。结合多媒体上的电气主接线图,以动画的形式展现线路投切时的操作顺序。此处涉及到投切线路时隔离开关和断路器的操作顺序务必正确的问题,顺序错误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笔者在此处插入一个视频短片,描述在工作现场发生实际的误操作而导致严重的人身和设备危害问题,让学生对误操作的后果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象,从而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也就是说,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共同冲击,增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感受。②布置简单,占地面积小,可发展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此处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如何由内桥接线发展为单母线分段接线的过程。(2)内桥接线的缺点:接着从内桥接线的优点出发,相应地引出与此对应的内桥接线的缺点,即:变压器投切操作复杂,故障检修影响其他回路。此时亦以动画的形式描述变压器投入和切除时的操作步骤,让同学们对高压开关的操作顺序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4.内桥接线的适用场合。从内桥接线的优缺点出发,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同学们总结出内桥接线的适用场合:适用于受电线路较长(即线路故障多),而主变年负荷利用小时数高(即主变不经常切换)且无穿越功率的场合。

5.外桥接线的适用场合。由于外桥接线的优缺点恰恰与内桥接线相反,借此机会,利用翻转课堂理念,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利用“比较法”,自己分析外桥接线的特点。此时任课教师可以略讲此环节。

6.全桥接线。从前面的讲述出发,可以很自然地延伸出全桥接线图,如图3所示。此时学生很容易识别该接线图,理解该接线形式的优点:对变压器和线路的操作均方便,运行灵活,适应性强;缺点:所需设备多,投资大,变电所占地面积大;适用场合:适用于少数用电量很大且非常重要的大型企业的总降压变电所。

7.案例分析。采用“案例法”,以学校35kV总降压变电站桥形接线电气主接线图为例,让同学们把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有效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8.布置作业。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身份,布置学生课外收集相关企业变电站的桥形电气主接线图,结合现场实际进行桥形接线的具体分析。

四、总结

篇3

在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研究课题,探索将真实企业环境引入校园的电力工程技术教学工厂建设思路,总结了“教学工厂”的建设成果和运行特色。

关键词:

教学工厂;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教学工厂”(TeachingFactory),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Polytechnic)所创造的在学校的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践环境,并将二者紧密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根据校长林晋东的解释,“教学工厂”就是将工厂的工作环境、工作技术尽可能多地摸仿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去,学生在课堂就能体验到未来的工作氛围,学到先进实用的工作技能,课堂即工厂,学校即社会,以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模拟、模仿、融合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教学工厂的内涵所在[1]。

1“教学工厂”模式的实施背景和特点

“教学工厂”教学模式在现有的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将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在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工厂,解决了如何将学院教学与企业环境紧密结合的普遍难题,使学校的实践教学工作不依赖于企业界,在校内即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教学工厂”不是在学校之下、教学之外再办一个工厂,也不是让学生在学校学完理论课后再到工厂进行技能训练。“教学工厂”既不同于学校的实验室,也不是企业的车间,而是企业的生产设备、工作场景在学校的再现。“教学工厂”的精髓在于推行“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合作”,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建,把工厂按学校模式办,给学生一个工厂的学习环境。“教学工厂”是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中(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课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设立的,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环境的办学理念。它是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的教学的有机结合。这个“教学工厂”理念在南洋理工学院得到了非常成功的实践,并且为学校开拓了极具生命力的发展空间[2]。近年来国内已经有机械制造类专业、汽车修理服务类专业、导游专业、法律实务专业等借鉴教学工厂理念初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实例,但电力技术类专业借鉴教学工厂理念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则尚未见到案例报道。

2电力专业的特点以及专业技能训练的突破方向

现代电力系统是由大量发电、输电、配电和控制设备组成的巨型复杂网络系统。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具有重要性、快速性、同时性的特点。由于电力行业的发电、输电、供电、配电、用电完全同步、影响面广、自动化控制水平高的特点,对技术工人的操作能力与水平有较高要求,电力系统企业概不接受学生在电力生产岗位进行顶岗实习,高职高专电力类专业学生所谓到电力企业实习,实际上只能看、不能动,根本无法参与实际操控,往往最终演变成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完全不可能在电力生产的真实环境中开展综合实训,这一点与各种制造类或设计类专业完全不同。近年来电力类高职院校逐步强化建设自己的实训基地,但由于场地、经费以及技术的限制,多数学校倾向于采取纯软件的仿真培训系统,或者是分散的单个操作实训装置,学生难以熟悉电力行业全环节的生产过程,缺乏在电力系统背景下的操作训练。如何在电力企业的真实系统设备装置上进行专业综合实训和生产实习,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是电力类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面临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一现状,不少开办有电力类专业的学校进一步加大了校内实验实训设施的投入,但仍缺乏与企业情境一致的生产性实训场地,难以满足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地要求。这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高。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又要克服无法在电力企业进行岗位操作培训的弊端,亟须探索在校内建设一个具有电力行业完整生产过程、真实职场氛围、真实企业文化的教学工厂,以培养能够熟练进行企业实际生产操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电力工程技术教学工厂建设与运行

3.1总体思路

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教学理念,突出“能力为本、实践领先、学练交替”的改革思想,依托2011~2015年我院国家骨干高职院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所获的软硬件支持,校政企联动,整合资源,采用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结合新校区建设,与广西水利电业集团等多家企业合作,按照南方电网标准与规范要求,改扩建原有功能较单一的电力技术实训场所,在校内设计建成了包括电力系统发供电企业“运行、检修、试验”的三种工作模式的电力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其中所有实训设备均为电力企业生产的真实、先进的设备来源于合作企业捐赠、学院自筹资金、国家骨干校建设专项资金购置、毕业校友捐赠等。对综合实训基地展开综合应用形成教学工厂,以突破无法开展生产性实训的瓶颈。

3.2建设方法与成果

在实训基地建设期间,通过聘请企业专家顾问,项目组成员反复深入电力企业调研,与企业的实践专家讨论企业所设置的工作岗位,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整理得到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学习领域,以校内综合实训基地作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实施平台,编制出具有行业特色课程并予以实施,形成实训基地功能综合化、实训教学过程职场化、实训教学情境现场化、实训教学资源共享化浑然一体的建设模式,最终建成集“技能与创新训练、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技术服务与科研攻关”于一体的电力工程技术“教学工厂”。该教学工厂的电力实训平台就是涵盖“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及电力调度的全环节多功能电力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其中包含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工业网络与电气控制实训室、全物理仿真发电厂、220kV物理仿真变电站变及其综合自动化系统、电力调度实训室、电力仿真中心、电力营销实训室、电力设备检修实训车间、高压输电线路测量与巡线实训场、高压试验车间、保护装置调试车间、新能源发电系统及微电网技术应用实训室、配电自动化技术研究实验及实训室、远程视频教学系统等52个实验实训场所,建筑面积达15000余平米,设备数量达1700余台套,设备总价值达3000余万元人民币,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了校企互联的远程教学平台,构建了校内外一体化实习实训体系。实训平整支持了基于“校企一体,分阶段,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的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实施。该教学工厂具有“工厂环境与企业环境一样,工厂设备与企业设备一致,工厂教师与企业师傅一致,工厂课程与企业需求一体”的形式特征,利于加强和提升学生职业综合技能,由此突破了电力行业实践性教学条件的瓶颈,满足了培养专业服务产业的电力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以此教学工厂作为校企合作的平台,实现与广西电网下属公司、广西水利电业集团等相关企业深度融合,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技术革新及项目研发、学生就业、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构建教学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每年培训电力企业员工达1000余人次以上。

3.3电力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主要是在对广西区内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部分的发电企业、电网及供电企业、电气设备生产企业及其它工矿企业,如大唐集团平班电站、广西电网武鸣供电公司、广西恒都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湛江)、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检修与试验等主要就业岗位群。依据职业岗位群的主要工作任务,分析了若干典型工作任务及所对应的岗位能力,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工作任务性质一致性和工作内容相关性等原则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归纳,获得相应的行动领域能力,提炼相对应的学习领域专业课程,结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构建适应岗位职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见图2所示。在专业课程标准中,从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三个方面描述了课程的培养目标。按照项目载体的实施需要,设计了教学项目,如项目任务、教学实施的步骤等。

3.4运行特色

(1)利用教学工厂对不同年级学生分别创设专业认知体验课程、基于精益“5S”管理的实训课程和专业素质拓展课程。从电工基础技能培训到电气运行、线路巡视和维护、设备检修、高低压开关柜检修等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及电力企业岗位综合素质课程中,按照电力企业文化管理、岗位要素知识,开发具有显著行业特色的技能课程,在培养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实现电力企业职业素质养成和创新意识的强化。(2)教学工厂集成了大量前沿IT技术以提升教学与实训效果,依托电力综合技术实训基地和校企互联的远程教学平台(“互联网+”教学平台),实现了校园与某水电站和某县级电力公司的网络互联,两类电力生产现场监控视频和运行状态数据均能实时传送到电力实训基地电力调度实训室,实现课堂直通电力企业生产现场。与重庆新世纪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共建,开发混合仿真软件,使教学工厂能够更全面模拟真实生产过程。(3)电力综合实训基地具有真设备、真管理、仿真运行的特点,通过互联网技术集合校外多方资源,将企业的真实工作现场、工作过程、班组管理等引入到校内实训基地,使得校内实训基地具有企业生产现场的真实情境,给学生营造身临职场的职业氛围,了解电力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完成以往只有在工地或生产现场才能完成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同时,实现了企业兼职教师和学院专任教师一起,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实施现场教学、共同评价学生能力,并将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

4结束语

电力工程技术教学工厂从建设到运行至今近五年时间,创设了大量真实工作任务、真实运行工况、真实生产安装的教学现场,通过角色扮演、角色轮换等促进团队协作、班前会班后会、真实操作等教学方法,成功解决了诸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难题,为同类学校开展教改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借鉴的样本。

参考文献:

[1]虚秀维.教学工厂模式与工学结合模式对比[J].中国成人教育,2010(4):17-18.

[2]王振朋.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下的课程模式及其引鉴[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10,4(1):5-9.

篇4

[关键词]理论 技能 教学 分析

概述

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同步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试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床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该教学法在专业课教学中加以运用,可以打破传统“学科型”教学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弊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溶于一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提高学习效率。

专业理论教学是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特点的体现。专业理论课因专业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课程,但不管什么课程都要合理地安排课时;要有针对性,服务于应用;要有实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它以文化课为基础,又是专业技能课的基础,如果没有专业理论课作为技能课的基础是学不好本专业的,即使学好本专业的技能,也仅仅是掌握了操作而异,如同师傅带徒弟,不利于未来所从事专业的发展,

专业技能教学也是职业教育特色的体现,是学校质量和生存力的表现,过硬的专业技能是学生高素质的重要标志。专业技能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提高的保证,学生技能训练的过程是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过程,技能的操作易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技能课也因专业的不同而不同,是专业理论课在实践中的应用环节。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的一线的技术工人即高素质的劳动者,就得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走出校门可以顶岗操作,不用再培训和重新定级。

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建立理论教学体系,以专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实训基地为基础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线并行,既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又通过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实践教学以生产项目为载体,以生产实际为主线编排教学内容。

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性质的专业课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实践“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双向同步教学法”教学模式,努力贯彻“按需施教,学用一体”的原则,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新路子,不断研究和尝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 自动化教学方法分析

1.1 启发式教学

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我们把它归纳为由浅入深式启发、思考性启发、实践性启发、总结式启发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举出浅显的例子启发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采用提问的方式巧妙地引入新课;在课内实训中,由实际现象启发学生去理解课堂教学中的理论问题;而课堂小结、阶段总结总能启发学生进行温故知新的回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融合式教学

融合式教学是融“理论、演示、练习、反馈”于一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比如

1.3 行为导向式教学

行为导向式教学就是通过规范的实训,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专业技能。比如

利用教学电梯进行案例教学,为提高学生对PLC技术的应用能力,专门编制了3层3站简易教学电梯的实训课题,结合电梯生产厂家的实际生产图纸,培养学生对PLC课题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对照教学电梯,学生很容易了解电梯的控制原IN,明白控制要求,能够按要求编制控制电路梯形图,提高了学生学习PLC的兴趣和系统调试能力。 运用机床电气排障柜进行案例式教学,为了使学生能在模拟的实践环境中练习机床电气控制线路中常见故障的排除,以实际机床控制线路为例,进行故障排除的分析和练习。例如,采用N7120平面磨床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以及照明电路和信号电路、c650-2车床电气原理图等实际控制电路进行分析,并在实训柜上进行配线,实现相应控制,使学生能结合实际直观地进行演练。

在工厂供电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在介绍完基本的供配电系统设计和计算知识以后崴们以我校新实训楼供配电系统为实例,借用学校档案室的图纸,让同学了解实训楼的供配电系统组成,相关设备,如:变压器、母线等的选型办法,供电线路等。并结合对工厂配电站现场的参观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2,1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

2,2在

2,3在《工厂供电》课程中讲解发电内容时,放映录像片,让学生了解从发电到用电的整个过程,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4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课堂教学、课内实验、课外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小结

篇5

关键词:实践;电化教学;校企合作;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302-02

《企业供电系统及运行》课程是技工学校电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内外线电工的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电力系统基本知识、工业企业供电系统和变配电所的电气设备及运行等。劳动版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电力生产过程和电力系统的有关知识、工厂企业供电方式及特点;掌握变配电所主要电器设备的结构、原理、运行和检修方法;掌握电力线路的结构、运行和检修知识;了解节约用电的意义和措施。为学生毕业后从、配电所运行、检修工作和电力线路维护工作打下必要的技术基础。本文就实践技能培养、电化教学工具的应用、补充新知

识、校企合作等几方面作以下的思考和探讨。

1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能力为本,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技校电工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电气线路和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日常工作包括运行设备的监视、运行状态的记录、设备定时巡视检查、倒闸操作、频率和电压的调整、发生事故后的紧急恢复及一些维修工作,基本上不涉及设计和复杂的计算。根据实际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对大部分内容强化定性分析,弱化定量分析计算。运用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对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衔接、配合做好准备,按课时比例安排好理论和生产实习课,用实物教学。我在讲授供电系统时,以广东省某水泥厂的供电系统为例,与学生分析供电方式、高压配电网络、工厂电力线路的结构等,结合教材上的基本理论,总结归纳供电系统的优缺点,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在讲授变、配电所的电气设备及运行时,分析各种高低压电器结构和工作原理,我找来各种相应的电器,例如:SN10-10型少油断路器、LN2-10/1250型SF6断路器、ZN4-10型真空断路器、高压负荷开关、GN19-10/1000C型隔离开关、RW4-6型跌落式熔断器、电力变压器、母线、绝缘子、各种低压电器及避雷器等,让学生动手拆装,了解电器的结构,讲解其工作原理,然后带学生到一些事先联系好的变电所参观这些电器的位置和连线方式,查看型号规格,现场进行变、配电所的倒闸操作,判断处理一般的停电事故,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又锻炼了操作能力和维修能力,尽可能用较短的时间把学生培养成操作能力强、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

2 电化教学工具的应用

现代科学日新月异,学习的知识日益增多,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技工学校的学生中,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好,大部分学习基础较差。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学习到更多、更实用的知识呢?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科学手段,采用电化教学法。电化教学好处在于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能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能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得到充分的感知;能把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东西,便于理解和记忆;能兼顾不同基础和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并把它应用到教学上。电力系统及生产过程等内容都可用教学VCD、自制的幻灯片、图片等配合讲解,某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如:高压开关的灭弧等类似问题,用幻灯、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模拟显示出来,使学生亲眼看到,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掌握难懂又抽象的内容。教材上变、配电所的电气设备所配备的结构图都是平面的,不够直观。教师可利用数码相机对各种型号的高压设备从多方位多角度拍照,然后用在课堂教学,可根据学生的需要,放大某些元器件加以讲解。也可用摄象机把某些操作的动作要领拍下来,用投映机放给学生看,更直观清楚,且没有时间和次数的限制,学生一时听不懂或看不懂,可以重放,也可以作辅导,不怕学生基础差,又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学得更好,学得更深,收效明显。

3 补充新知识 、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不断加强国际交往,同许多国家在各个领域都有交流与合作。国外的新技术大批引进,国内的新技术也层出不穷,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各方面。教师自身应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水平,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经常参加行业的各种研讨活动,及时了解最新的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在课堂教学注入新知识、新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在讲授电力生产过程和电力系统时,我会以深圳大亚湾核电站的配套工程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介绍该电站采用高参数机组、500KV超高压电气设备、计算机监失系统等先进设备、工程设计中应用多项国内外领先的技术,该电站以500KV出线接入广东电网,一期出线两回,二期出线三回,其中一回作两期联络,对外共三回出线纳入电网,主接线为四角形。所有机组均可在广州、香港两地遥控启动、停机、按需调节功率,既介绍了新技术、新设备,又为课程后面的倒闸操作埋下伏笔。又如真空断路器在生产实际中已广泛应用,教材上有关真空断路器的内容只讲基本结构、灭弧原理和特点,这是不够的。教师应补充真空断路器的使用注意问题,如真空度的检查、测试、灭弧室的更换等。近年发展起来的超高电压远距离大功率的直流输电技术、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等新技术、新设备都应该介绍给学生,开阔他们的视野。

4 校企合作

电力线路及设备价钱贵,学校要完善实训设备和场地建设,投资就很大。如何达到既保证教学需要,学生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又能减少投资的最好的办法是实行校企合作。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使用企业目前所生产制造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劳动的方式进行。减少了费用,提高了学习目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后随时可以投入工作。例如广东电网公司自主开发的300MW仿真机可精确仿真电厂全工况动、静态特性,真实再现实际电厂监控环境、500KV变电站及电网仿真系统等。我校与其合作,充分利用其设备训练学生。

篇6

关键词:中职教育;电子线路教学;模式创新

目前,一些中职电子线路教学教师只一味使用课本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无法实现中职学校培训实用技术人才的目标,学生培养的有效性也很不理想。本文针对中职学校电子线路教学存在的不足,简要分析了改革创新的措施。

一、当前电子线路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

一些教师在进行电子线路教学时,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他们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墨守成规,永远不尝试改变,甚至有教学人员严格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教学,未能将电子线路产业发展的实际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教学过程呈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情况。

2.教学方式单一化

在我国中职电子线路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忽略学生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充分吸收知识后,实践能力却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而且很多教师在进行电子线路教学时,将电子线路教学内容进行分割,学生学习的时候,无法将这些被分割的内容联系起来,增加了学生学习电子线路知识的难度。

3.实验教学缺乏自主性

在电子线路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实验都是验证实验,许多学生进行实验只是完全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师指导来进行操作,自己并没有进行创新思考。每次实验之后,也只是总结实验结果,并没有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造成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不足。

4.教学实践操作不足

电子线路教学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单纯使用书本理论来进行教学,就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影响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有些教师注重理论教学,未能给学生搭建一个有效的运作平台,使许多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能平衡发展。

二、电子线路教学模式的创新

1.在教学内容上要实现结构更新

适当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突出实验教学的概念,专注于行业领先的技术知识,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课程内容和系统能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教学。目前,电子信息技术正向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所以,中职学校的电子线路课程也必须适应目前电子技术革命发展的现实,专注于电子技术的应用。例如:中职电子线路教师在讲授单管单调谐放大器的时候,需要逐步从讲解晶体管的功能和高频电路模型入手,画好晶体管等电路模型。为使输出幅度最大,需要有选频网络,即谐振回路,此外,为减弱晶体管输出导纳对谐振回路的影响,回路与本级晶体管采用自耦变压器耦合方式,为隔断前后级直流供电,并提供晶体管的工作偏压,采用耦合电容可实现这种功能和目的,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电路设计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在教学方式上要进行创新

教学方式上的创新就是要冲破传统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实现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满足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客观需要。创新既是社会上对人才需求的衡量标准,也是学校对电子线路教学模式内容的发展需要。在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知识经济和技术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知识主导地位,所以,在这个大环境下,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中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课堂的内容搬入实际工厂之中,为学生讲解工厂实际情况,这样能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沉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紧跟电子技术的发展,建立科学的体系结构

一个好的课程系统,不仅能满足初学者对知识的需求,而且还要注意经典理论与先进技术相结合。从20世纪60年代起,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与集成电路的问世,使得模拟IC块的功能越来越强,许多电子设备已经改变了组装电子线路采用分立元件的传统做法,给电子技师培训带来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确保电子线路课程正常运行的基础上,适应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以集成电路作为新课程的主体,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健,刘祥楼,吕秀丽,牟海维,张勇.电子类实习基地建设与创新性人才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8).

篇7

关键词:维修电工;仪表;传感器;故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021-02

维修电工对于每一个单位来说都非常重要,维修电工担负着单位巨大的电力安全责任。掌握有效的故障排除方法,对于维修电工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做好工作的关键。为此,作为维修电工,必须掌握故障排除的具体方法,并针对自己单位的具体电力设备,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故障排除步骤,这对于其在遇到故障时,快速解决电力问题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故本文从维修电工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故障排除的具体方法以及故障排除的步骤,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了维修电工进行故障排除的具体过程。

一、故障排除的具体方法

故障排除的具体方法都是基于具有一定的电气理论基础前提下的。基本的电气理论基础不用多说,我们的维修电工都是学习电气本专业的,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故障排除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电阻法,电压法,电流法,替换法,短接法,直接检查法,仪器测试法,逐步排除法,调整参数法,比较、分析、判断法等等。

其中电阻法,电压法,电流法都是基于万用表的基本用途,来进行的,都是直接的办法,这儿不再细说。而替换法是电气维修过程中比较直接,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比较有效的。也就是在怀疑某个器件有故障、但不能确定,且有代用件时,可替换试验,看故障是否恢复。

短路法,直接检测法,仪器测试法也是常用的单一方法,我们在平时经常用到,大部分维修电工都能熟练掌握,这儿也不在详述。重点说一下比较、分析、判断法。它是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各种逻辑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减少测量和检查等环节,迅速判断故障范围。

二、故障排除的步骤

作为维修电工,掌握故障排除的正确步骤非常重要。具体的故障排除步骤如下:第一,首先要充分了解故障发生时的具体情况;第二,分析故障,确定故障范围;第三,通过检测、分析和判断,缩小故障范围。

同时在排除的过程中药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先动脑、后动手;第二,一般情况下,以设备的动作顺序为排除故障进行分析、检测的次序。

在掌握了正确的步骤,并遵循了正确的原则后,可以有效的快速排除故障,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维修电工故障排除实例分析

本文以特种设备上电器设备为例进行分析故障排除的具体过程。下图是特种车辆设备上的一个压力显示电路。二次仪表在控制室内,传感器在外部设备设备上,通过二次仪表来检测各部分的压力。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二次仪表不显示或显示错误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的维修电工要进行有效的故障排除。

排除的过程可以从二次仪表入手。如果在正常送电情况下,二次仪表无显示值,首先用万用表测量给二次仪表和传感器的送电,假如供电不正常,先解决供电问题,解决后,二次仪表若能正常显示,说明故障排除。

如果此时,外部供电正常,就要检查线路,如果线路不通,那么更换线路,更换好线路后,如果二次仪表正常显示,说明故障排除。

如果外部供电正常,线路也完好,那就要查看传感器的情况,最简单快速的方式就是更换同等型号的传感器进行实验,如果更换完传感器,二次仪表能够正常显示,那么问题解决。

如果外部供电、线路、传感器都正常,那么就要考虑二次仪表自身的问题,更换同等型号的二次仪表尝试,如果问题解决,说明二次仪表存在问题,最快的方式就是更换新的同等型号的二次仪表。

此实例可能存在的问题点主要是:外部供电、线路、传感器以及二次仪表。维修电工在排除问题的时候,对问题点进行逐步排除,就能较快的解决问题。

再比如,特种设备上的控制电路部分,如下图。通过电位计调节阀控制器,阀控制器的输出来操作电磁阀的开关。在该部分电路遇到故障时,可以从阀控制器着手。因为阀控制器是数显的,有相应的数值比例输出,在正常操作中,如果阀控制器能够正常显示数值,那么故障肯定是出在阀控制器以下,如果阀控制器不能正常显示,那么问题就是出在阀控制器上部电路。这样通过中部切断的方式,就可以很方便的判断是哪一部分存在问题。再针对具体存在问题的部分一一进行排查,问题就会很快解决。

综上所述,要想在工厂企业中更好地将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各类故障得到解决,处理要求维修技术人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外,还应有扎实的电工理论知识。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排除故障的正确步骤。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电工自身的维修技术也得到了较高要求。同时,故障排除能力的提升方法也在不断研究、实践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业金.浅谈故障排除在电工维修技能中的重要意义[J].科技致富向导. 2014(21)

[2] 段文群.高职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鉴定考前培训之拙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11)

[3] 杨春华.故障排除在电工维修技能中的重要意义[J]. 科技创新导报.2014(03) [4] 高大宏,孟会君.浅谈维修电工的故障排除技能[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17)

篇8

关键词:理论类课程 吸引力 绪论 教学方法 教材

笔者发觉,现在技校的电工理论课越来越难教了,学生对电工理论课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出现睡觉、玩手机、甚至旷课的现象。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进入技校的学生大多数只有初中学历,他们的物理和数学基础较差,而电工类理论与数学、物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学起来感到非常吃力;二是学生来技校的目的是学一技之长,以为学会了电工、钳工、汽修工等的操作就可以了,不肯动脑学习理论课;三是电工理论课抽象、深奥,学生学起来枯燥、费劲。作为一名电工专业理论课教师,笔者一直在摸索如何提高电工理论课吸引力的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提高电工理论课的吸引力。

一、利用绪论课,快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奇心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信心是学好的保证,三者都是学好该门课程的关键。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及学习方法等及时传达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笔者非常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

如在上电机与变压器的第一堂课,笔者会让学生明白电机和变压器在电能的产生、传输和使用中的重要性。首先提出三个与我们生活有关的问题:“电从哪里来?”“电是怎样从遥远的发电厂送到我们身边来的?”“我们的衣食住行是靠什么生产出来的?”。一番热烈的讨论下来,再加上笔者的点拨,学生们就会明白,电是发电机发出来的,电的输送离不开变压器,我们的衣食住行甚至国防科技都离不开电动机。于是学生就明白了电动机与变压器的重要性,有了学习该门课程的欲望,迫不及待要想知道电动机和变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笔者再趁热打铁,告诉学生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有了兴趣又有信心,何愁学不好呢?

事实上,学生们一方面渴望了解电气化知识,一方面对电又感到害怕。所以笔者在电工仪表与测量的绪论课上,以身边频发的触电事故为例,告诉学生,其实电对于不懂它的人来说是“老虎”,而对于懂它的人来说是“绵羊”。所以我们只要学好了电工仪表与测量课,学会了各种电工仪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就能对电能的质量及负载的运行情况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就可以保证供电、用电设备和线路安全、可靠、经济地运行,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笔者再告诉他们一些学习方法,如电工仪表其实主要就是由测量机构和测量线路构成,测量机构是整个仪表的核心,多种仪表的测量机构是相同的,首先要掌握各种测量机构的构造、工作原理和特性,然后在其基础上配合适当的测量线路,就可以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工仪表。一堂课下来,学生既明白了学好《电工仪表与测量》课程的重要性,也知道了该如何去学。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如果把“利用绪论课,快速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比喻成让学生们“尝鲜”,那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就是提高课堂吸引力的必不可少的 “保鲜”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讲授,直接地、系统地学习前人总结的知识点和规律。但由于电工课概念相对抽象、难懂,学生基础又差,如果一味地采取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就会显得很枯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听不懂的内容越积越多,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甚至放弃这门课程。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合现在的技校生。电工类理论课教师要想让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主要采取了如下几种方式:

1.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学生带着一个个问题去学习,有了目的,有了求知欲,才会开动脑筋,去听、去看、去思考。大家或独自思考,或互相讨论,或听老师分析总结,课堂气氛自然而然也就活跃了。当一个一个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就会产生较强的成就感。如我们在学习电工基础课时,电磁感应是一个难学的章节,为了讲清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笔者设计了一个简易的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看到了什么现象?(2)感应电流从哪里来?(3)感应电流有多大?学生们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就会认真观察与思考,然后得到答案:(1)条形磁铁快速地插入或拔出线圈,线圈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电磁感应现象;(2)感应电流产生的磁通总是阻碍原磁通的变化——楞次定律;(3)感生电动势的大小为e=N——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了这三个问题,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也就学懂了。所以课堂上教师应注重课堂提问,鼓励和启发学生去思考、讨论、总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也就不会感到那么枯燥与无聊,课堂显得轻松愉快。当然,教师提问要有水平,一定要围绕本节内容的重点设问,切忌过多、过难、过易、不切主题与不切实际,否则只会招来学生的反感,学生们也会感到疲于应付。

2.尽可能多地利用各种教具,采用直观教学法

电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在电工类课程教学中借助各种模型、实物、挂图、实验电路,甚至是实际应用,对深奥、抽象的理论的理解与记忆是很有帮助的。笔者尽可能找出相应的教具,如教电工基础之前,笔者准备了电阻、电感、电容、磁铁、线圈、检流计、万用表等;教电机与变压器之前,笔者准备了三相变压器、仪用互感器、三相笼型电动机、三相绕线型电动机、单相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等实物、模型和挂图;教电工仪表与测量之前,笔者准备了交、直流电压表、电流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模拟万用表、数字万用表、单臂电桥、双臂电桥、兆欧表、接地电阻测量仪、功率表、电能表等仪器仪表与挂图,这些教具都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内容,使教学更生动、更直观,学习效果更佳。

3.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多媒体能实现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的结合,使原来抽象、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更容易吸引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电机与变压器教学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原理是比较难懂的,笔者就制作了动画课件,用彩色动画一步一步演示电动机转动的整个过程,结果学生很快就明白并记住了电动机旋转的原理。又如在电力拖动与控制线路教学中,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也是一个难点,为了帮助学生们理解与记忆控制线路和工作原理,笔者也制作了动画课件,每按一个按钮,相应的电路的电流就像人体的血液一样流动起来,各种触头也是该断开的断开,该闭合的闭合,让它们全都动起来,非常形象地将这个复杂的电路分解成几部分,这样分析起来就容易多了,学生们也不再感到难以驾驭,不再惧怕。彩色动画效果,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学起来容易多了。

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们今天坐在教室里学习理论知识,就是为明天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实际是相辅相成的,实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所以笔者平时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比如在电机与变压器教学中,笔者会带学生实地观察学校内的变压器和各种电动机;在电工仪表和测量教学中笔者会采用一体化教学,带领学生一个一个仪表地学习如何使用;在学习接地电阻测量仪时,笔者还带着学生们将学校教学楼、实训楼和男生宿舍的接地电阻进行了测量和数据分析;在教电力拖动与控制线路时,笔者带学生们到附近工厂参观厂里面的实际控制线路和电柜,使学生们更直观地学习相关知识。

三、根据实际,优化组合教材

篇9

Abstract: With the design of talents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s the key to establish a overall design of course teaching in conformity with the design of talents cultivation. Taking fundamental theory of electrician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ourse orientation,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model, evaluation system and so on, realizes the overall design of fundamental theory of electrician course teaching, aims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urse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高职教育;电工基础;整体设计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fundamental theory of electrician;overall design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17-02

1 课程的定位

《电工基础》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平台。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交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交直流电路常用的分析方法,理解电路的动态过程和磁路的有关知识,具备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仪器的使用能力,具备基本的电工作业能力,具备低压电器选用能力,以及使用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手册的能力。

2 教学设计思路

2.1 突出高职教育理实一体的特点 根据“理论够用,技能强化,重在应用”的教学理念,构建《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模块,设定各模块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工作任务,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及学法指导,做好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职业基础通用能力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根据职业岗位和电工考证要求等设置知识点、技能点及教学要求。从简单到复杂,基于学生认知过程安排课程教学内容,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通过讲解、练习、深化、归纳、训练等步骤,使学生真正掌握电工基础的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认知、归纳分析、迁移的能力。

实践性教学设置为三个层次: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仪表的使用;基本电路实训;综合实训。在项目任务设定时,选用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项目,同时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步性。

2.2 正确处理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核心,素质是关键。知识职业发展的基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交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能力。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利用各模块的技能训练项目为线索,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实训使学生具备电工作业的基本操作能力,包括电工工具使用能力,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能力,电路及电路图的分析能力,电路安装测试能力,以及电工综合实训等能力。素质培养是学生职业发展的关键,教学中要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息息相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学生对知识理解得越深刻,掌握得越牢固,相应的技能越熟练,职业能力就越强。能力是理论知识的深化应用,是知识发挥作用的实践应用。素质是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内在升华,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具体呈现。

3 课程教学目标

3.1 总体目标 通过《电工基础》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电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电路分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宽基础、强技能的基本目标。初步具备解决家庭照明电路安装和工厂供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职业技能基础。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职业道德意识。

3.2 具体目标

3.2.1 专业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定理、基本理论;熟悉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一般方法;熟悉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基本作用;能对较复杂的典型电路进行分析;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认识常用的低压电器;熟悉常用电工仪表和电工作业的操作规程;能够分析计算简单的应用电路。

3.2.2 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熟悉一般电路的分析测试方法;具备常用仪表和常用工具的操作能力;熟悉电路的连接方式;会设计安装家用照明电路;会操作常用电力供电系统,并能进行简单电路的检修;能应用电路理论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2.3 职业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具有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的职业意识;养成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职业习惯;培养吃苦耐劳、团体协作的职业精神。

4 教学模块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将教学内容模块化,构建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体系。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构建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形式,结合课程特点,通过听课、思考、记忆、练习、应用等五个环节进行教学,解决学什么、怎么学、怎么记、怎么用的问题,全面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的主要模块有:电路基础、直流电阻电路、动态电路、正弦交流稳态电路、互感电路。内容基础实用,重点突出,叙述简单明了,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于每个模块,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明确,理论与实践融合,对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最终达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模块1 电路基础。工作任务:电压表、电流表量程扩大改装;导线连接;电阻的选用。知识目标:了解电路和电路模型以及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的特点以及两种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掌握电阻的连接方式、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运用;了解独立源、受控源的联系和区别;熟悉万用表的使用;验证基尔霍夫定律。能力目标:能根据要求正确连接电路;能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流和电压;能识别和选用色环电阻;熟练应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分析计算电路;了解家用电路。

模块2 直流电路。工作任务:用万用表测试直流电路;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测定。知识目标:理解等效概念,熟练掌握无源网络和有源网络的等效变换方法;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特别是节点电压法和回路电流法;熟练应用戴维南定理分析计算电路;加深理解含受控源电路分析方法。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计算直流电路;能够正确搭建直流电路;能够使用万用表对直流电路进行测试;能够对二端网络等效参数进行测定。

模块3 动态电路。工作任务:一阶动态电路的测量。知识目标:掌握电容和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理解换路定律;掌握RC电路的充放电过程;熟练掌握一阶动态电路的三要素法。能力目标:能熟练分析一阶电路的动态响应;怎样正确分析实际电路,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些什么;换路定律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模块4 正弦交流电路。工作任务:交流电的测量;功率因数提高与日光灯电路安装;三相电路的连接与设计。知识目标:了解正弦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单一元件在电路中的特性和RLC电路的特点;掌握阻抗的连接方式、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运用;谐振电路;了解三相电源的基本概念;掌握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连接方式;三相电路分析方法。能力目标:能够使用示波器测量交流电路;能根据要求正确设计和连接照明电路,熟悉家装;怎样正确分析实际电路,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些什么;具备分析计算交流电路的能力;能根据要求正确设计、连接三相电路;怎样正确分析实际电路,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些什么。

模块5互感耦合电路。工作任务:单相变压器测试。知识目标:了解互感和互感电压;掌握同名端及其判定;掌握理想变压器、空心变压器。能力目标:能正确判断同名端;应用理想变压器解题。

5 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课程评价体系,既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职业倾向和个性化发展。

5.1 课程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检验课程学习效果,同时,也是测试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依据,这就需要制定课程的理论考试大纲和实践考核大纲。理论考试全面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考点分布广泛,提出了前后递进等级四个层次要求:“了解”―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定律、原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二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实践考核依托项目进程分别考查学生在安全用电、电工工具及仪表使用、电器元件选用、实践操作、检测调试等方面的能力,借鉴职业技能鉴定评分细则进行考核,要突出过程考核,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电工基础课程的综合成绩按照理论与实践各占50%合成。

5.2 建立习题库 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建立习题库。按模块划分,条目有:内容提要、基本要求和学习指导、典型例题解析、习题解答和自我检测题。通过对课程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地分析总结,帮助学生把握课程的基本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和习题解答,加深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结语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并完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如何建立和完善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做好课程教学工作,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陈玉华,李学锋,黄清源.富有高职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2]郭婺,周洪江.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建立[J].职业教育研究,2010(9).

[3]武友德.产学结合,校企互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篇10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14-01

机电工程专业是大专业,职业技术学院在立足于学校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为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内容,为本专业的学生开展了机械制造技术、电机拖动与控制、工厂供电、单片机原理、机床数控技术、机电设备故障分析与维修等相关课程,以此希望学生在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能力切实培养自己的技能,为走入社会奠定良好的技能基础。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的培养目标。因此,机电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实践能力操作水平的提高,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能力和技能,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机电专业的教师应该如何有效的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呢?

一、增强教学内容的有趣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机电专业相关课程内容都非常的枯燥,如果教师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恰当,那么会使本来已经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事实上,应用型学科毕业的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必须依靠自身的理论知识开展工作,因此,理论知识的牢固掌握是学生技能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机电专业的教师在开展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应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说,教师在针对某一理论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实践实例告知学生,让学生在实例中切实感受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生活中,不乏某些安全事故是因为机械操作者的错误操作由此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因此,生活实例的列举能够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此外,教师的举例也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为学生知识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在授课中应该积极备课,丰富教学形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

二、重视并关注学校实训室的建设

机电工程专业一般都需要学校为其配备实训室以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事实上,部分学校为节省开支,缩减实训室建设的经费,导致实训室成为了摆设,从而使得学生在接受完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后毫无机会进行实践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面对这种情况,机电专业的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人翁的精神,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积极向学校相关负责人进行反馈,督促其进一步落实实训室的建设和完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缺少责任感,不能积极的为学生奔走呼号,即使意识到教学条件的落后和教学设施的欠缺,教师仍无动于衷,消极对待。可以说,这样的教学现状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每一位机电专业的教师都应该认真担负自己的责任,积极向学校领导反映教学情况,为学生的学习谋福利,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和实践环境,促进学生学习进步。

三、完善评价体系

在职业技术学院的测评体系中仍然以考试测验作为主要的测评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形式,机电工程专业亦是如此。前文已经说过,机电专业毕业的学生一旦走入工作岗位就需要依靠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而其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可能再去翻阅资料。因此,虽然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特别重要,教师在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测评中采取考试测验的方式是正确的。但是,机电专业毕竟属于应用型专业,学生学习能力不能紧紧围绕在理论知识的测评上,还需要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综合测评。所以,机电专业教师必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将社会实践作为主要的测评依据并对学生的实践给予严格的测评标准,这样的话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原因何在?一方面,实践测评比重的增加无形中会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保障学生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严格的测评标准能够避免学生敷衍应付。事实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让学生和教师都越来越重视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因此,学校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也增加了教学实习这一环节。但是,部分学生的教学实习仍然属于应付了事的状态,比如说,教师在教学实习中不给于学生实习指导,学生在教学实习期间不去真正的实习,等到实习报告上交的时候随便网上复制一份作业应付了事,因此,这样的教学实习没有任何意义可言。所以,教师应该加强测评标准,增加测评难度,这样的话能够从反面激发学生的实践动力,从而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校企联系,为学生技能的发展提供更多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