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设计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8 00:0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ui设计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45
Abstract In the objective angl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hina University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specialty teaching reform mode of this topic; the innovation influence the UI interface design of the Interne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development;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to explore the UI interface design i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in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promotion body; the UI interface design curriculum teaching to summarize personal experience,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ing reform attempt.
Keywords internet; UI interface desig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UI界面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与数字媒体专业相结合的新领域,专业院校需要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融入新的APP界面设计、网页界面设计、游戏视觉设计等新的课程,对传统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培养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具有一定UI界面设计基础的创新型、综合型设计人才。现阶段,国内的艺术设计专业院校在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始不断摸索适应社会发展的改革之路。例如广州美术学院在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中开设了针对网络和移动平台的UI界面设计课程;江南大学对工业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两个专业进行创新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课程设置,增设了UI界面设计课程;燕京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将人才培养分为两个方向:新媒介艺术设计方向和品牌与传播设计方向,以此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1 UI界面设计的创新影响力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当今手机互联网的三大主流系统:ios系统、Android系统、windows系统,都会相应进行各种应用程序和软件的设计推广。一种被称为UI界面设计的新的视觉传达设计表现形式开始在互联网中越来越多的提到。各种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数码产品,例如平板电脑、在线手游以及其它人机交互技术产品的盛行,都需要UI界面设计师这一新的职业对产品进行整体优化,因此UI界面设计的影响力不可小觑。针对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来说,UI界面设计则主要是指GUI,GUI即“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也就是“图形用户界面”,是对屏幕产品的视觉效果和互动操作进行设计,是一种结合美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学科,并且结合市场需求,强调人、机、环境三者合并为一个系统进行总体设计。我们众所周知的苹果公司推出的智能电子产品iPhone、iPad,三星公司的Galaxy系列手机、Galaxy Tab平板电脑,都赢得了巨大的受众群体,成为革命性科技产品的标杆。究其原因,不仅仅是体现在其优秀的软硬件产品设计上,美观且操作流畅的UI界面设计也是吸引众多消费者购买的原因。以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为例,App应用程序市场中有多达50万个不同种类的程序可供下载,每个程序都过ios系统规范化的设计,通过卓越的UI界面设计,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而流畅的操作体验,是人机交互时代界面设计的优秀案例。国产品牌诸如小米、联想、华为以及近些年涌现的应用软件设计公司同样也在移动互联时代尝到了交互设计的甜头,积极拓展UI界面设计的业务,成立专业的UI设计部门。由此可以看出,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优秀的UI界面设计是产品和企业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的法宝。
2 UI界面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推广方案探索
2.1 优化传统课程设计,融入UI界面设计的方法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重新构建、整合原有的传统课程体系,将UI界面设计巧妙地融入传统课程设计中。例如在传统的“标志设计”、“版式设计”主干专业课程中,增加适应互联网发展需求的数字设计课程,以此延展和优化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例如在“标志设计”课程中,融入icon图标设计的内容,icon图标设计是UI界面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标志设计的课程中加入先导性的课程,有利于后期学生对整体界面的设计把控。Icon图标是指的界面图标,是狭义上的图标概念,是在特定媒介上的图标设计。界面图标分为软件图标、网页图标、手机端图标三个大的类别。便于用户在多次使用过程中的记忆,并形成习惯。icon图标设计的趋势大可分为拟物化设计和扁平化设计,在标志设计的课程中,可以设置icon图标设计专项练习,针对不同的设计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拓展原有的标志设计课程思路,打破原有标志设计课程的二维局限,例如校园主题icon图标创作, 针对不同节日主题的icon图标创作等。在标志设计的课程中,可以设置icon图标设计专项练习,针对不同的设计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拓展原有的标志设计课程思路,打破原有标志设计课程的二维局限。以下是在课堂上icon图标的专项练习成果(图1):八个校园主题icon图标创作(内容包含P教学楼,Q宿舍楼,R图书馆,S体育场,T食堂,U澡堂,V银行,W超市)。
2.2 将真实的UI项目引入课堂
把真实的UI设计项目引入到课堂当中,借鉴UI设计公司的运作流程,建立针对UI界面设课程的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标准。在具体的项目实践过程中,将学生分为若干个设计团队,分别负责项目经理、客户经理、UI设计师、GUI设计师等不同成员职责,在具体的项目实践中进行立项、市场调研、头脑风暴、视觉设计方案制作等,使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营造同UI设计公司或其它互联网设计公司对等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学习能力,这也是成为一名优秀的UI设计师所必备的素质。
2.3 充分进行多学科交融
创建以视觉传达专业为核心,利用其它专业的资源,尽可能多的进行其它相关课程的多样化融合,例如开设“摄影基础”、“影视后期合成”、“展示设计”、“flas”等课程,不但能够加强视觉传达专业的基础知识,也能扩展该专业学生的设计思路,为有意向从事视觉传达专业相关工作的学生拓展更广阔的就业机会,例如在当今数字媒体背景下非常热门的“电视节目包装设计”,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视觉传达设计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媒体应用能力。
2.4 提升传统文化艺术修养
在数字媒体时代与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传统文化的艺术内涵培养,将民族文化更加深刻地融入在现代教学体系中,将东方的和西方的、传统的和现代的、主流的和大众的等知识更加丰富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追求西方科学技术,而没有自我文化特色的艺术教育是失败的。为创建具有文化本源性的艺术设计教育方法、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复合型设计人才,建议在必修课设计史的基础上,开设“中国画基础”、“民俗学”、“版画”、“书法”、“陶艺”等选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艺术修养,构建多元思维方式。
3 UI界面设计课程教学总结
UI界面设计是一门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极高的课程,关联到设计艺术学、计算机技术、人机工程、心理学等众多学科,要求学生必须要有较强的综合学习能力、开阔的设计思维、熟练的软件操作、良好的视觉分析、全面的团队合作能力等,是一门要求较高的的新兴综合课程。要想开展好此类课程教学,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与时俱进,在原有传统课程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观摩学习兄弟院校的经验,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在摸索中不断进步。
(1)将UI界面设计在企业中所需要掌握的能力细化为相关的专业课程,设置出新的相关课程体系,以便课程能够顺利进行,使课程体系能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2)UI界面设计大多数是针对屏幕的设计,对设计规范的要求较高,学生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这方面的要求,往往有好的创意却没有一定的规范约束。需要在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课程中加强学习,例如CI设计、版式设计、字体设计等专业基础课,需要更加重视课程中基础规范的学习,也可以适当引入UI界面设计的相关知识规范作为先导内容。
(3)借鉴一线城市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加大校企合作,同时可以邀请水晶石、火星时代等数字媒体培训机构到学校中进行交流学习,开展短期workshop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架构和社会平台的无缝链接。
(4)如今借助网络平台呈现的设计资源众多,涌现出大量的设计抄袭现象,很多同学为了应付作业抄袭网上的作品草草了事,针对这一现象,应当加强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参观各类艺术展览、民俗文化艺术活动,加大对“艺术史”、“民俗学”等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设计视野。
参考文献
[1] 李洪海.石爽.李霞.交互界面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篇2
关键词 翻转课堂 Android应用开发 双元 小组 分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45
1 翻转课堂简介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一种混合使用技术和亲自动手活动的教学环境。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利用自己录制的教学视频为学生辅导功课的过程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翻转课堂”最早便起源于此。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真正对传统课堂进行了“翻转”的尝试,他们将实时讲解与PPT演示结合成视频,并将其上传至网络,要求学生在课下观看,把课堂时间节省出来进行讨论和实践,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取得积极成效。“翻转课堂”逐渐掀起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
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知识传授是由教师在课堂完成,通过布置作业和实践活动来使学生在课下完成知识内化。“翻转课堂”模式则与之相反,知识传授由学生课前通过网络视频资源完成,知识内化则是在课堂和教师的帮助下由学生通过实践来完成。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方便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2 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课程
2.1 课程特点
Android(安卓)是一种基于Linux内核的综合操作环境。Android与iOS,Windows共同形成当今三大主流手机系统。Android技术不仅引导了当前智能手机平台,而且代表了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开发人员提供了自由的开发平台。
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课程需要学生熟悉Android基础知识和Java编程。如:UI布局设计,程序结构,Android系统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等。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全面掌握Android系统各个层次的调试技术,更高效,快速地实现Android界面;正确完成程序不同部分的通信;了解影响应用程序性能的要素并掌握其优化方法;关注兼容性和安全性等。总的来说,该课程是一种开发实践性强的课程。
2.2 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在课堂上,通过讲解一个或多个应用开发的案例来实践所要讲到的知识点,讲解之后下发教学PPT,通过布置课下作业由学生自行消化吸收。教师的讲解通常会用到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实践练习,无法充分锻炼项目开发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上也无法做到将所有知识点都完全理解,课下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长此以往问题会越积越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老师也没有了教学激情。
2.3 亟需解决的问题
学生需要一个开放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涉及到先修课里模糊的地方可以及时查找资料,遇到感兴趣的部分也可以拓展学习,而不是课堂上仅仅听从教师的讲解。
学生在课下学习时遇到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尽管大部分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者上网搜索来解决,但仍存在个别特殊的问题需要同教师一起探讨。
课堂时间不能充分利用,实践应用需要团队协作来完成。相对于课堂上讨论协作而言,学生课下时间比较零碎,合作的效率不高,无法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项目开发能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要求比较全面,不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优势和劣势,无法充分做到因材施教。为此,我们尝试将翻转课堂应用于Android开发课程当中。
3 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
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课程需要模拟一个真实的项目开发过程。为解决上述问题,在这里,我们基于翻转课堂,使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分组”,“双元”,“分层”。首先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6-8人,并选出一名学习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助教即组长。教师和助教构成“双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优势,再对组员进行不同的层次划分,结合Android应用开发的实际情况,将组员分为:助教,代码,UI设计和文档这四种不同的角色。有的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占优势并且对UI界面设计感兴趣,他就可以专攻UI设计方向,着力解决项目的前台设计所遇到的问题;有的学生逻辑思维比较活跃并且Ρ喑痰眯挠κ郑他就可以专攻项目的后台功能的实现。采用“分层”这样的学习和实践方法,其好处在于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具体关系及工作如表1:
3.1 课前预习准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前将教学视频和教学文本资料,如ppt和word文档等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Sakai教学平台自主研发的远程教学系统,系统采用“引领式在线学习”的设计理念,通过课程大纲,课程资源,作业测试,论坛等功能在教师,学生以及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多元化的交互渠道,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为真实的虚拟课堂体验环境。每个教学视频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方便,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不至于感到厌烦。学习资源上传完毕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果涉及到先修课的内容也可以及时复习,遇到的问题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发论坛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解决,未能解决的问题由助教汇总提交给老师。
3.2 n堂实践答疑
课堂上的环节分为两部分,首先教师会对汇总的问题进行一个大概的讲解,引导学生该查阅哪方面的资料或者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锻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某位同学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法也可以在课堂上或者论坛上与大家及时分享。之后教师会分配一个项目任务让学生加以实践,此时各组助教(即组长)会根据不同成员的角色划分来分配任务,各个小组利用上课时间讨论项目方案并进行开发,在此期间,如果个别学生还存在疑问,老师可以进行单独的解答。
3.3 课后复结
经过课堂上的实战演练,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课下应该趁热打铁。学生借助Sakai平成课后测试和总结。课堂时间可能会不够用,对于课堂上未完成的项目工作可以放在课后完成,对于所遇到的问题,学生同样可以发论坛,个别难解决的问题汇总留待下节课老师集中讲解。
4 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4.1 实践方案
为了实际检验上述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我们以“手机记事本APP开发”教学内容为例,来展开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翻转课堂模式的实践。实践结束后,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来总结评估该教学模式。
4.2 实践过程
我们选取河南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2班作为实验对象,首先将班级的60名同学平均分成10个小组,每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即助教。
在课前老师将自己录制的教学视频和文本上传至Sakai教学平台,内容包括一个“手机记事本APP开发”所用到的知识点的详解视频(时长为13分钟)和word文本文档,一个关于APP的界面及功能介绍的视频(时长为2分钟)。每个学生登录到网络空间进行学习资料的下载。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在网络空间的论坛上讨论所遇到的问题,未能解决的问题通过组长汇报给老师。
在课堂上老师首先对同学们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个引导式的讲解,留给学生一个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最后还是没有解决,老师会对其进行单独的讲解。问题解决后,每个组长会根据组员的优势和兴趣对组员进行分工,分别是UI设计,后台代码,文档。在开放的课堂环境下进行小组讨论和开发。
课后小组先对项目进行总结,组长将项目作业上传给老师。之后所有学生通过网络空间的课后测试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3 评估总结
在这次的实验性教学过后,我们对实验班同学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如表2:
5 结语
文章通过对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课程特点的研究,对传统教学模式弊端以及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特点的分析,提出了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下转第137页)(上接第94页)计,并通过实验教学进行实践,初步验证了该教学模式的实用性,但还需进一步进行检验。随着教学模式改革新浪潮的推进,如何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是每个学生将要面临的考验;如何将知识浅显易懂的通过视频进行表达并且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教师们所面对的挑战。由于时间战线拉得比较长,学生需要调整原来的学习方法,克服懒惰的心理,课前做到充分的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课堂上也应该与团队多沟通,善于发现和创新,课下要及时复结。教师也要做到及时引导。当前已有很多例如慕课网,极客学院,网易公开课等学习网站,为“翻转课堂”的实行提供了很多的资源,《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 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相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会不断普及。
河南大学第十五批教学改革重点项目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组双元分层教学研究与应用 项目编号:HDXJJG2015-36
参考文献
[1] 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61.
[2]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篇3
关键词:Multisim;虚拟仿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1.9;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706(2020)07-0183-04
ApplicationofVirtualSimulationSoftwareintheTeaching
ofElectronicTechnologyinUniversities
CAOHaiyan1,ZHANGDawei2
(1.SchoolofCommunicationTechnology,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NanguangCollege,Nanjing211172,China;
2.AcademicDepartmentof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NanguangCollege,Nanjing211172,China)
Abstract:Conformtothetransformationanddevelopmentofthemainelementsofteaching,teachingresourcesandteachingmediainthe“internetplus”era,mostteachersareexploringonlineandofflinehybridteachingmethodsthatmeettheneedsoftheirownuniversities.Inviewofthecurrentteachingsituationandproblemsofelectronictechnologycoursesinourschool,thispaperpresentsamethodologytoapplyMultisimvirtualsimulationsoftwareintoexperimentalteaching.TheapplicationandadvantagesofMultisimvirtualsimulationsoftwareinpracticalteachingareillustratedbyspecificexamples.Itisappliedinthenetworkteachingprocessof“nostopteaching,nostoplearning”,Italsoprovidesakindofteachingthoughtandmethodforthefollowingteachingreform.
Keywords:Multisim;virtualsimulation;electronictechnology;experimentalteaching
0引言
我校現有电子信息类广播电视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共计6个专业,电子技术课程是上述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学生硬件类课程的基础,为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毕业设计、创新创业大赛、各类计算机设计竞赛以及从事硬件类工作、科研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长期以来,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强调电路的分析方法与设计研究,尤其是注重学生掌握电子电路器件的外部特性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紧跟电子技术的发展,搞好课程教育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师一直研究的内容文章文结合学校的实际,提出在电子电路课程的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软件,辅助理论教学、补充实验设备不足,进一步引导学生应用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电子设计竞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虚拟仿真软件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可行及必要性
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由于该课程工程实践性强,需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教师既需要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也需要让学生课后实际动手实验实践。因此,在工科教学过程中实验环境或不可缺。传统的课程教学采取课程实验定制电子技术实验箱,并需要配备相应的信号源和测量仪器等多个仪器。但是定制实验箱的电路元器件参数被限定了,更换不同参数的元器件不方便,对于一些扩展实验,综合设计类实验实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由于我校为传媒类院校,对工科专业实验室的投入资金有限,不可能购买所有能用到的实验箱和仪器仪表;而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够完全掌握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在实验验证过程中会发生元件参数错误、电路连线错误、仪器仪表使用错误等,导致仪器仪表损坏;由于不可避免的情况,无法正常线下授课学习,只能网络学习的情况下,师生均采购实验设备是不切实际的事情。综合上面几点考虑,如果能有一种虚拟仿真软件,有丰富的元器件库和仪表资源、能够方便修改元器件参数进行电路分析等相关功能的软件,可以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而Multisim软件能够满足以上实验教学和实验设计需求。
2Multisim软件主要功能和优点
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推出的电子电路仿真软件,它用软件的方法虚拟电子元器件以及各类电子电工仪表,通过软件将元器件和仪器融为一体,能满足中小规模的模拟、数字逻辑以及混合电路的仿真需要,软件的主要特点如下。
2.1图形界面直观易用
该软件的操作界面延续了EWB软件的实验工作台的特点,可以像在纸上绘制电路图一样,利用鼠标直接拖拽电路元件和测试仪器放置在界面上,并可以直接用鼠标划线构成导线连接元件。
2.2丰富的元器件和测试仪器
该软件元件和仪表资源非常齐全,提供了当前国际主流元件商提供的一万多种元件,并且可以通过设置修改元件的基本参数,甚至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创建自己需要的新的元器件。测试仪器库的测试仪器也很齐全,涵盖目前市面常用的测量仪器,并且面板设置跟真实仪器非常相似,使用方法一样。
2.3强大的仿真和电路分析功能
该软件具有较强的电路仿真和分析功能,可以提供电路的瞬态分析和稳态分析、时域和频域分析、线性和非线性分析等多种电路分析方法;还可以设计、测试和演示各类电子电路,包括电路基础、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高频电子电路及部分微机接口电路等。
基于该软件的上述特点,在高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仿真软件检测设计电路的正确与否,及时排查错误。相对于利用实际硬件验证,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避免了实际原材料的消耗和浪费,节约成本。并且在仿真的过程中,可以快速修改参数,及时观察出电路的输出情况,理解不同元件、不同参数对整个电路的影响,加深对实验实训内容的理解,掌握理论知识。[2]
3Multisim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Multisim软件在电子技术课程中采用虚拟仿真教学法,不仅可以及时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还可以将一些学习方法等以动态方式体现出来,降低了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拉近了课程教学目标与市场需求的距离;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控制,使實验结果反复重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动手得到实验结果,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和提高。
3.1基于Multisim软件的实验方法
学生在电子技术的学习和实验过程中,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来验证和设计实验实训,需要遵循如下的步骤,如图1所示。
首先分析实验目的和实验任务需求,根据电路功能确定实验方案并选合适的元件,设计电路原理图。然后在Multisim仿真软件中搭建好电路模型,设置好元件参数并仿真。如果仿真结果不正确,则需要分析错误结果,找出电路设计的问题,修改设计电路图重新仿真完善。如果结果正确,则可以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数据、整理实验报告册。同时还可以通过修改电路中元件的参数,来分析总结参数的变化对电路的影响。
3.2Multisim软件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负反馈放大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中比较典型的基础验证性实验,在实验室中,需要进行基本放大电路和负反馈放大电路两种电路的连接和改接。学生在连线和仪器使用方面还比较生疏,很难在有限的实验时间熟练达到实验并验证的目的。可先用Multisim仿真该实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有条件的情况下再进行实验箱实物操作连接验证。既保护了实验仪器,也提高了学生电路设计的能力,也在特殊情况下解决了没有实验设备的缺点。
本例中建立的负反馈放大电路是一个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极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如图2所示。
将图2电路图改接,将Rf断开后分别并在Rf1和RL上,其他连接不动,构成不含负反馈的基本放大电路,如图3所示。
3.2.1放大电路输出失真的观察
将上述电路图的输入信号的幅度提高10倍,使负反馈放大电路Ui=100mV,基本放大电路Ui=10mV。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如图4、图5所示。由输出波形图可以看出,如果输入信号的幅度设置过大,超出了放大器的放大区,输出波形将产生失真。图5的基本放大电路产生了饱和(削底)失真,图4的负反馈放大电路顶部和底部都产生了失真。
3.2.2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测量
调整输入信号幅度,在保证示波器监视下的输出波形Uo不失真的情况下,分别测量上述两幅图的中频电压放大倍数AV、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
计算公式为AV=Uo/Ui;Ri=R1*Ui/(Us-Ui);Ro=(Uo/UL-1)RL,其中R1=5.1kΩ,RL=2.4kΩ。测量及计算后的数据如表1所示。
根据表1的计算数据分析,可以验证到:
(1)与无任何反馈的基本放大电路相比较,此带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两极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输入电阻,降低了输出电阻,降低了放大倍数。
(2)将输入信号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放大后的输出波形均保持为不失真的状态,如图6、图7所示。
在实验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直流电压表测量三极管三个极的静态电压参数;试着改变一些元器件的参数,看看输出和静态工作点有什么变化;分别增大两个电路信号源的输出幅度至产生输出失真,观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情况等等。而这些在没有电路箱的时候也很容易实现,甚至操作上比有电路箱更方便实现。学生亲自动手画图,改动电路,亲眼看到示波器值的变化,然后启发他们用理论知识去解释所发生的现象,就能引起他们对理论学习的兴趣,激发动手实验的乐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自行设计电路的信心。[3]
4结论
总而言之,在高校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虚拟仿真Multisim软件到理论和实验的教学中去。Multisim软件界面清晰,使用简单,元器件和仪器等电子资源丰富,且可以定期更新下载较新的元器件库和仪器仪表。在线上、线下的理论、实验教学过程中均可以进行使用,并可以先进行预先仿真设计和分析,排查问题后再结合硬件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俞志英.Multisim仿真软件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4):113-114+117.
[2] 豆玉杰,张霞.Ewb在电子电路教学中的作用 [J].农业网络信息,2007(2):109-110.
[3] 刘景艳,李玉东.Multisim仿真软件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9):36-39.
篇4
一、理论基础
(一)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是通过构造一个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将每一层次的各因素两两比较,按照标度理论,得到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标度并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得到各层次要素对上层次要素的重要性次序,从而确定权重向量。此方法的基本步骤包括:①构造比较判断矩阵A。②将A的各列归一化处理。③求A各行元素之和Wi。④对Wj归一化处理。⑤根据A・W=λmax・W,求出最大特征根。⑥一致性检验。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应用模糊理论和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进行深入和客观地描述。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模糊评价模型的设计可分为七个步骤:①定义指标集U。②根据层次分析法定义权重集W。③定义评语集V。④定义合成算子・为矩阵间的乘运算。⑤定义模糊关系矩阵R。⑥定义确定评语的原则。⑦根据定义计算评价结果S=W・R,确定评语。
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实践教学工作是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因此构建实践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应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的评价进行整体设计,以形成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实践教学评价系统。根据系统工程的原理可以把实践教学系统分成受动、驱动、保障三个评价层次,因此可以把实践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分成学生学习绩效、教师教学绩效和实践教学管理三个一级指标。立足于对当前实践教学绩效现状的认识和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总结,笔者构建出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特征的实践教学绩效评价指标。(见表1)
三、实证研究
(一)定义评价指标集U
首先,定义一级指标层评价指标U=(U1,U2,U3),其中U1为学生学习绩效;U2为教师教学绩效;U3为实践教学管理绩效。然后,定义二级指标层评价指标集Ui=(Ui1,Ui2,…,Uik),(i=1,2,3)。例如U1=(U11,U12,U13)其中,U11=学习态度;U12=学习纪律;U13=学习效果。
(二)定义权重集W
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间权重。首先根据调查访谈,综合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和实践课程任课教师的意见,获得指标间重要性比较数据,采用1-9标度法构造一级指标层的判断矩阵。(见表2)
然后对判断矩阵作归一化处理,求其各行元素之和,再作归一化处理得到Wi={0.681,0.201,0.118},即一级指标层评价指标U1,U2,U3的权重系数依次为0.681、0.201和0.118。根据A・W=λmax・W计算得到最大特征值λmax=3.026,CI=λmax-N/N-1=0.0128,CR=CI/RI=0.0247。由于CR〈0.1,符合一致性检验的要求,说明指标权重系数是可以接受的。同样按照以上步骤,计算得出其它各二级指标的权重:学生学习绩效的权重集为(0.229,0.353,0.418);教师教学绩效的权重集为(0.104,0.327,0.289,0.280);教学管理绩效的权重集为(0.336,0.302,0.362)。(见表1)
(三)定义评语集V
笔者将评价等级分为五级,定义评语集V=(V1,V2,V3,V4,V5)。其中V1,V2,V3,V4,V5分别表示实践教学绩效水平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和很差。
(四)实践教学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分别向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50份。调查的内容主要是统计各指标在评价等级V上的数量所占比例,从而确定模糊关系评价矩阵R。例如在“学习态度”这一指标的统计中,选择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和很差的分别有5人、18人、20人、5人和2人,则该项指标的模糊统计结果为(0.10,0.36,0.40,0.10,0.04)。同样获得其余各二级指标的模糊统计结果,并将这三个指标汇总,得到学生学习绩效模糊评价矩阵。
运用评价模型S=W・R,计算得到学生学习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S1=(0.134,0.315,0.331,0.185,0.035)。同样获得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结果S2和教学管理绩效评价结果S3。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级指标模糊综合评价:首先确定一级指标模糊评价矩阵。
然后根据评价模S=W・R,由已知的一级指标权重集Wi=(0.681,0.201,0.118),计算得到该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S=[0.132,0.314,0.319,0.203,0.032]。由于S向量中第三项数值最高,因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该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绩效评价结果为一般。按加权平均的原则,如果对评语集赋值V=(90,80,70,60,50),则由C=S・VT可以算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绩效的评分:C=90×0.132+80×0.314+70×0.319+60×0.203+50×0.032=73.03
四、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绩效的对策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案。因此,依据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实践教学管理各维度的评价结果,对该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绩效进行具体和深入地分析,提出提高绩效水平的对策。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在学生学习绩效这个维度上,对“学习纪律”的评价为较好,而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均为一般。由此可以看出,该专业学生能按要求完成实践课程的相关内容,但是学习情感与学习效率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学院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
(二)努力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教师教学绩效这个维度上,除了“教学氛围”的评价是一般以外,其余指标的评价均为较好。这表明该课程教师授课准备比较充分,具备较好的工作责任心,需要改进的方向是如何培养良好的教学氛围。今后老师应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多花工夫,因材施教,努力创设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三)合理设置实践教学课程
在实践教学管理这个维度上,对“管理流程”和“教学条件”这两个指标的评价较好,对“课程设置”这个指标的评价为一般。表明该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条件已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而“课程设置”这个指标则有待改进。今后应结合旅游专业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邀请专家过来现场指导和派遣教师出去学习访问的方式,积极开展学科建设,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实践课程教学计划,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篇5
关键词:说专业;多媒体专业;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205-02
一、“说专业”的内涵
“说专业”是高职院校的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专业剖析的基础上,通过口头讲述与幻演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介绍本专业的建设经验和改革思路,分享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它以专业建设为中心,围绕专业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实践条件、专业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专业建设成效、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等八个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全面展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通过开展“说专业”活动,极大地推动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内涵建设。
二、“说专业”的目的
通过开展说专业活动,全面总结专业建设的经验和成绩,找出存在问题与不足,为学院进行专业设置、建设、改造与整合等提供科学依据。提升专业带头人把握专业建设的能力,提升专业、课程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交流专业建设经验,提高专业带头人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说专业”的思路
“说专业”的基本思路是:首先,从产业行业分析和人才需求分析出发,剖析专业设置的背景,针对就业岗位(群)所需技能,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进行专业定位。其次,通过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课程体系、课程开发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融合、教学组织模式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通过团队结构、师资培养确保“双师”结构教师团队。
四、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
1.专业设置。我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共设置了平面设计、影视制作和家装与建筑表现等三个艺术设计方向。目前平面设计尤其是传统媒体设计人才的需求已趋于饱和,但对“高、精、尖”的创意类人才则是供不应求。随着网络、IP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不断涌现,这给数字影视制作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理论、人文素养和美术基础知识,掌握图形图像处理、影视编辑、室内设计和虚拟现实制作技术。同时具有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并能够胜任平面设计、影视制作、UI设计、室内外效果图设计、虚拟现实制作等岗位。(2)职业岗位设置。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坚持依托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立足四川,面向政府、IT、传媒等企事业单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该专业秉承“平台+方向”的理念,共有三个方向,四个职业岗位,即平面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建筑表现师、影视后期师。(3)课程体系与开发。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以就业为指向,以开放为动力,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创新为核心,是我专业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的根本策略。其目的在于使课程体系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基础课程够用、适用,专业课程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结构合理,科学可行。①三方向模块设置。三方向模块设置,即将专业的培养体系按照专业方向的一致性分别设置为平面模块、影视模块、家装模块。围绕每个模块设计学生的层次性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阶段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平面设计模块课程包括:图像处理、平面排版软件、构成、幻演制作、版式设计基础、平面设计基础实训、广告设计与制作、VI设计、UI设计等。重点掌握文案写作、创意策划、版式设计、图像处理等技术。②双证书条件式培养。“双证书条件式培养”,即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获取职业资格类证书或行业证书,并将此列为毕业条件之一。同时,设立渠道,可以采用“以证代课、以证代学分”的形式进行课程置换和学分置换。如表1所示。
③纵条式课程组合。“纵条式课程组合”是指设计课程体系时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整个课程体系由若干纵穿阶段学期的平行课程线构成,每一条线的教学目标都体现了其职业特性与要求,每个方向的专业课程也形成了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纵深排列发展体系。
3.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1)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性很强,往往很多用人单位不看毕业生文凭,直接分配工作任务并限时完成,完成任务即可上岗。针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我们改革的思路是:先后与成都以及周边市的多家企业建立稳定、运行良好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2)校企融合。多媒体专业目前与力方国际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力方国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建筑可视化表现、数字城市、虚拟现实、三维动漫、影视后期、视觉创意、多媒体、软件开发和建筑方案设计等业务,以数字视觉技术为核心,以文化产业为背景的综合服务型国际化企业。我们将在多媒体15级成立订单班,为多媒体专业定向培养人才。(3)教学组织形式。由于多媒体专业课程的特殊性,教学组织形式多样。软件类课程如图像处理、平面排版软件、三维建模、建筑CAD、影片剪辑等,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能够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我们采用班级授课的形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4.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一直被列为我系重点建设工程之一。近年来,我们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建成了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多媒体教学团队现共有15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8人,校内兼职教师3人,企业兼职教师4人;副教授以上4人,讲师或工程师9人;专业带头人1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
5.实践条件。为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实训,我们建成了三类实训室:(1)校内实训室。现有演播室、影视制作实训室和校园电视台,在建的有项目教学情景机房等,主要满足专业技能实训。(2)工作室。现有数码影像项目工作室、平面设计项目工作室、空间与建筑表现项目工作室,主要满足项目实训。(3)校外合作企业。目前已签协议的有力方国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我们还将准备与成都等地影视传媒机构和大型门户网站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主要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实训。
6.专业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体系。本专业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了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对学生实行学分制管理、项目考核和双证考核等;对教师实行量化考核、教学情况通报和奖励等。对教学质量评价模式也进行了改革,考核模式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综合考核,各占课程总评成绩的50%。
7.专业建设特色。(1)正确定位,面向IT、数字科技、文化传媒行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数字艺术系基于我院的信息行业特点,培养集艺术审美与计算机处理能力于一体,有广泛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理论知识,有CG制作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建筑表现、影视制作、平面媒体、室内设计、UI设计等岗位技术技能型人才。(2)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优化。根据多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科学设计了与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方向模块、技术平台模块、素质平台模块三个课程板块。在全部134学分中,专业方向模块有20门,学分40个学分,占总学分的30%;技术平台模块有14门,学分49.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38%;素质平台模块有11门,学分44.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32%。(3)社会服务能力较强。我系教师曾多次为广元市企事业单位进行对口服务。如:广元市利州区芸香社区文化建设视觉创意设计;广元市利州区“中华孝悌文化园”创意设计;广元市昭化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视觉项目创意设计;广元旅游宣传片《剑门蜀道女皇故里》;省交通厅专题片《建智慧交通保道路平安》等。
8.问题与思考。与四川省内其他兄弟院校相比,我们还存在不足:第一,由于我院地处川北,师资引进较为困难;第二,教学团队在社会服务中的团队能力还有待提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专业建设: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专业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企业生产实习基地;加大师资培训及师资引进力度;加强教学考核督察;积极推行工作室制;适时优化专业结构与专业方向。
五、小结
高校办学重点在于办专业,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是办学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说专业”的重点就是汇报围绕该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进行顶层设计思考的表述。同时,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对专业进行深度剖析,确定专业改革思路和措施,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萍.高职院校“说专业”活动解析[J].湖北三峡职业术学院学报,2011,8(1).
[2]卢兵.基于职业技术领域专业群的高职课程体系的建构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9):76-78.
篇6
【关键词】 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评价体系;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 G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2―0021―05
引 言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学习也日新月异,但与之相配套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却一直滞后,对于网络学习的效果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有效的评价手段。
目前,国外主要有三个较受公认的网络教育认证标准,E-learning Certification Standards,Evaluation of a Web-Based Course,以及“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不过它们对于网络学习的评价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学习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等方面则较少涉及[1]。
国外对网络学习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早,但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远程协作学习评价上,都以案例的形式对自我评价、伙伴评价和小组评价进行研究。最早提出交互分析模型的是Henri,他从交互言论的视角分析了交互特征,提出了理解在线交互文本的分析模型,将交互分为五个维度:Partioipative、互动(Interaotive)、社交(Social)、元认知(Metacognitive)和认知(Cognitive)[2]。后来学者不断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西班牙研究者Fatos Xhafa等用案例研究法对自我评价、伙伴评价和小组评价作了详细介绍,并就远程网络学习协作评价给出了具体的评价量表,此表包涵四个维度,task performance,group functioning,social support和help service,权重分别为50%、20%、15%、15%[3]。国外研究者在网络学习评价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协作学习评价上。另外,大部分研究者都是以自我评价、伙伴评价或小组评价中的一项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执行这种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给出具体评价指标的很少。国外的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是协作评价,如,澳大利亚的 Moodle教学平台在评价教学效果方面做得比较全面,包含了作业、考试的定性定量评价与管理,但在如何处理评价指标权重方面和定性评价向定量转化方面显得有些不足。
国内对网络学习评价的研究开展相对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较快。以中国期刊网(CNKI)作为信息源,以“学习评价系统”和“网络”为关键词,以论文“题名”为检索项,检索 1994 年至2011 年 9 月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得到近百篇文献。
张萍选取了认知、态度、应用技能以及人际协作作为一级评价指标,以知识建构、高阶思维、学习态度、协作态度、信息技能、工具技能、人际沟通能力作为二级评价指标[4]。覃美珍选取了学习态度、交流与协作和资源利用等三个维度作为一级评价指标[5]。张京彬等选取了学习态度、相互交流与协作、资源利用和总评等四个维度作为一级评价指标[6]。
这些研究主要延续了国外的研究成果,以远程网络学习或网络协作学习为研究对象,网络学习的评价指标选取上存在较大差异。国内外现有的网络教学评价方案不足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最大的问题是国际上没有统一的网络教学评价标准,研究人员只是根据自己的研究实际制定评价体系;② 国内外的网络学习评价多数只针对某些局部范畴,如协作评价或只是关于远程教学中网上学习的过程性评价;③ 评价指标的选取上存在较大随意性和差异性;④ 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型还没有受到关注,没有文章对其作为一个单独领域进行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研究,没有系统的解决方案。
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属于混合式学习模式,既有教师课堂授课,又有学生网上自主学习。为了解决大学英语网络学习效果评价的困局,本文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和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参考Henri的交互分析模型,对国内外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梳理,结合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实际,构建大学英语网络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再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设计了一套适合大学英语网络学习特点的综合评价模型。
构建大学英语网络学习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确定评价维度。参考Henri的交互分析模型,对国内外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梳理,结合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实际和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自身特点,本文选取学习态度、交互程度、资源利用和试卷成绩作为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四个评价维度,试卷的设计是参照国内四级机考题型[7],制定了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评价指标体系量表,如表1所示。表中将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协作与交流和资源利用四个方面作为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又包含3到9个二级指标。Ui表示一级评价指标(i=1, 2, 3, 4, 5);uij表示二级评价指标(i=1, 2, 3, 4, 5, j=1,2,…, 9)。
其次,确定指标体系权重。目前,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主要方法有专家会议法、特尔裴法和层次分析法(AHP)[8]。鉴于层次分析法采用多因素分级处理思想来确定各因素权重,这与上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相吻合,因此,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
第三,评价指标模糊集。根据大学英语网络学习系统的特点和要求,需要用模糊数来代表教师评分所使用的等级,这里采用目前学习评价中常用的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级评价方式[9][10]。
大学英语网络学习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1. 建立评价指标因子集和评价集
设评价指标集合为U,则有:U=(u1, u2, …,un),式中ui为各评价指标。
(1)定义一级指标集为U=(u1, u2, u3, u4)= (资源利用,学习态度,交流与协作,学习成绩),相应的权重集为A=(a1, a2, a3, a4),其中ai (i= 1, 2, 3, 4)表示指标ui在学生总成绩U中的权重,且∑ai=1。
(2)定义二级指标为Ui=(ui1, ui2, ……)=(按教师预定的课程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地参加教师组织的网上教学活动,……),相应的权重集为ai=(ai1, ai2, ……),其中aij(i = 1, 2, 3, 4), 表示指标uij在学生总成绩ui中的权重。
(3)定义评价模糊集V=(v1, v2, v3, v4, v5), 该模糊集中的每一参数均用评定的分数等级表示。
2. 确定模糊评判矩阵隶属函数
学生排名与真实水平的关系假设满足正态分布,这种分布在教育评定实际应用中也被广泛应用[11]。针对大学英语对某班全部学生进行排名,把该课程的学生排名序列分为五档:(0% ~ 10%],(10% ~ 30%],(30% ~ 60%],(60% ~ 90%],(90% ~ 100%]。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的概念,由专家经验值确定一个学生的排名在(10% ~30% ]内,则该学生的真实水平落在(10% ~ 30%] 的可能性定为0.6,而落在(0% ~ 10%] 和(30% ~ 60%] 的可能性各为0.2。这样,该学生在班级排名的真实水平可用向量r=[0.2 0.6 0.2 0 0]表示。则指标U的模糊评价矩阵R=[r1,r2,……,rn]T,n是U评价指标的数量。
教学评价模型的实例分析
在网上学生学习评价调查表,有30位师生对学生K进行综合评价,经处理后得到的大学英语网络学习评价调查统计表如表2 所示(评价指标对应表1)。
1. 确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
(1)确定一级指标U1、U2、U3、U4权重系数
根据上述AHP方法的思路,通过专家会议法,制定网络学习行为各评价因素的两两比较矩阵。对网络学习评价的一级指标中的各指标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得到一组判断矩B(1),如表3所示。
同理,经一致性检验,对比较矩阵进行修正得各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权重和CR,分别由表4至表7给出。
2. 隶属度的确定
以u11为例计算uij (i=1,2,3,4, j=1,2,…,9) 的隶属度。
评价指标u11的积分=(95×v1+85×v2+75×v3+ 65×v4+50×v5)/评价人数
=(95×5+85×10+75×10+65×4+50×1)/30
=80
此学生的u11成绩在班级30人中排在第12位,其分布率=12/30=40%,故u11的隶属度为(0,0.2,0.6,0.2,0)。二级评价指标uij的计算方法以此类推,得到的uij隶属度,见表2。
3.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R
由表4可得各二级指标的评价矩阵分别为R1、R2、R3和R4。
这表示该学生在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成绩为优秀的成分为0%,良好的成分为14%,中等的成分为48%,及格的成分为32%,不及格的成分为6%。根据等级分数矩阵,则该学生大学英语的学习成绩为
U4=[0 0.166 0.533 0.267 0.034]×9585756550=73.152
其所属等级为良。
同理可得学习态度U1、交流与协作U2、资源利用U3的成绩分别为:把二级指标所得的成绩在所有人数中重新排名得到如表8所示成绩。
该生总评价等级属于中等。
大学英语网络学习评价模型综合验证
以参加大学英语网络学习教改实验的90名学生的学习参数为样本点,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及鲁棒性。对90名学生的学习状况动态跟踪采集,分析后得到学习数据。使用调查问卷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85%的学生认为数据较准确地反映自己的学习状况,10%学生认为数据有部分项没有准确反映自己的学习状况,5%学生认为数据完全没有准确反映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查数据表明: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合理,能较好地表示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系统的处理机制得到的数据能较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习状况。
以这90名学生2010-2011年第一学期课程的数据为依据,对该年级90名学生进行评价,其正确率-错误率曲线如图1所示,正确率达90%。
这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指导作用,大学英语网络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比较合理,经系统得到的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能较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经系统得到的评价结果和理论结果一致性较好,学生对于使用该系统给出的评价结果和指导学习的信息认可度在中等偏上。因此,提出的评价方案总体可行,可以考虑在更大范围使用。
此评价模型可以进行计算机编程,使用起来更加简便,可操作性更强,在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模型的评价指标系数可以按照专家和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其仅适用于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量化与非量化混合的综合评价。此模型把过程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希望能解决我国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评价的难题。
?眼参考文献?演
[1] Charles F. Saxon G. Reasons,Online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for Distance Education: A Perfect Match? The Journal of Educators Online,Volume 2,Number1,January,2005.
[2] 张润芝. CSCL评价技术的新趋势[J]. 中国电化教学,2009,(5):35.
[3] Tim S. Roberts, Self, Peer, Group Assessment in E-learning, Information Science Publishing, 2006.
[4] 张萍.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评价模型的探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4):101-103.
[5] 覃美珍. 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D]. 南宁:广西大学,2005:31-33.
[6] 张京彬,余胜泉,何克抗. 网络教学的非量化评价[J]. 中国远程教育,2000,(10):48-52.
[7]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机考样卷. [2011-12]. .
[8] 彭祖赠,孙韫玉. 模糊数学及其应用[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90-94.
[9] 张吉军.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J]. 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14(2):80-88.
[10] 张阳,王东,杨贯. 基于模糊AHP理论的网络学习评价模型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30(2):71-75.
[11]张磊. 教育统计分析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55-256.
收稿日期: 2011-11-15
作者简介:惠兆阳;梅树美。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外语系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1 背 景
Linux系统管理与配置是高校针对信息化时代开设的一门工程实践类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Linux系统管理基础,熟悉Linux服务器管理技能。目前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Linux系统实践课程教学,特别是大数据集群服务器应用所需要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相互沟通等能力的培养。如何让学生掌握企业所需的任职能力并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脱颖而出,是我们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最关心的问题。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 inverted classroom)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它兴起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把课堂的时间节省出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作业,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1]。随着慕课与微视频的广泛应用,翻转课堂更加适用于现代计算机软件编程的实践教学。迈阿密大学计算机科学和系统分析系的3位教师在他们所教授的软件工程、数据结构和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中将“教师上课教授,学生课下作业”的教学方式进行反转,通过65段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教学视频、带声过滤的PPT演示文稿、各种软件工程工具的截屏等素材变为引导者,学生也从接收者变为研究者[2]。课堂上学生可以组成团队通过相互协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直接提供指导、回答问题或观察学生的决策过程[3]。翻转课堂的实施,带来了课堂时间的增加,教师与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增强性的课堂活动,如讨论、实验、互动和基于项目的学习[4]。
翻转课堂广泛采用的研讨式、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与软件开发类课程的强实践性要求极为吻合,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软件开发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根据Linux系统管理与配置教学特点,开展深入的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课上、课下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我们针对现有教学模式做进一步改革。
2 基于小组分层双元的翻转课堂模型设计
2.1 小组分层双元学习模式
小组分层是根据班级中学生的认知程度、知识基础、 学习兴趣等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开展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立足于课程实践项目案例,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点,让他们承担软件项目案例开发中不同的学习实践任务,使他们依据自己的特长充分挖掘潜力,对应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最终达到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双元模式是翻转课堂教学改进的关键,根据翻转课堂的课上与课下两个阶段,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主导元素,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网络空间+微视频),合理安排双元(学生助教+教师)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如图1所示,学生助教成为整个教学模式的核心与关键节点,课上不再“以教师为主”,而是 “以学生为主”,由“教中学”变为“学中教”,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翻转课堂的小组双元分层模式中,学生成为焦点,整体的教学计划按照学生的项目学习进度灵活进行。教师负责整体的教学目标并在课上安排布置,学生助教协调小组成员在组长约定的时间内完成课下学习任务,并将课下学习与实践产生的问题通过网络与教师交流,教师汇总学生的薄弱知识点并通过课堂统一解答,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与技能。
2.2 小组分层双元学习设计
早在2011年,杰姬?格斯丁构建了一个环形的翻转课堂4阶段模型,包括体验参与(experiential engagement)、概念探索(concept 3xploration)、意义建构(meaning making)和展示应用(demonstration& application)。随后,美国富兰克林学院学者罗伯特?陶伯特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转课堂的系统结构,将教学实践环节概括为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课前,学生学习课程视频,然后完成有导向性的作业练习;课中,学生首先完成少量的测验,然后通过解决问题来完成知识的内化,最后进行总结和反馈[5]。我们在借鉴众多学者构建的学习模型基础上,根据翻转课堂的特点,结合传统课程积累的教学经验,将小组分层的双元学习归结为3个阶段和3个节点,具体如图2所示。
3个阶段如下:
(1)课前阶段。在此阶段中,教师的主要工作为安排教学计划、规划教学任务、准备教学素材并上传到网络学习空间。此外,由于教师不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所以需要联系教务处选出学生助教。学生助教的主要职责是提前与教师沟通、了解开课内容和要求,并及时向学生传达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内容、授课计划、教学形式。学生可以与助教联系,提前了解学习内容,调整学习状态,在网络学习空间查看教学任务、大纲等信息,通过咨询平台与教师进行沟通。
(2)课上阶段。这个阶段需要组员、组长与助教、教师共同参与。学生首先进行分组分层,然后按照教学安排案例实践探究方式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内部进行具体分工。这样,教师与学生可以按照教学案例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活动,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课上的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课下阶段。在此阶段中,学生的时间是自由的,受自己支配,可以跳跃式学习,也可以反复学习。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与小组成员讨论项目进程,教师和组长通过引导和答疑,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强化知识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个节点为:
(1)课前预习。所谓“温故而知新”,学生结合网络学习空间上的学习视频与复习题进行上节课的复习工作,回顾知识点,同时提前预习下一章节的内容,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把握学习重点。网络学习空间可以充分地体现翻转课堂中课下学习的创新性,提高学生在课下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大学中学习的个性化,还可以通过学习空间上的学习与答题情况来改进和优化之后的教学进程。
(2)课堂学习。课上的分层分组学习主要以探究式研讨为主,每次上课教师都会布置一个新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同时,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教师主导的小组学习参与积极性低、小组内部协作与沟通意识差等问题,引入小组双元分层模式,以学生组长为第二学习主导元素,组长配合教师负责小组成员的学习程度和进度。组长整体进行项目划分,根据小组成员的不同学习情况进行分层并明确分工,如代码、文档、UI界面。每个分小组都有自己的任务,代码组主要负责项目的功能??现,UI组负责美工设计,文档组负责整体项目进度与流程。
(3)课下复习。在课下,组长灵活安排小组的学习时间,通过网络学习空间的讨论室,学生可以在宿舍和老师或组长进行问题讨论,以求及时解决问题并提高学习效率。此外,通过教师定期留下的对应阶段测试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掌握所有基础知识后,可以继续通过扩充知识学习视频与练习,进行相关知识的深入学习与实践。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先在小组内或小组间解决,如无法解决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空间上的留言板对疑难问题进行描述,由教师来留言解答或在之后的课上进行统一解答。
通过3个阶段的3个节点,学生在课下学习教师准备的在线视频资源并进行在线测试,合理运用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案例和素材源码等资源进行实践练习,最后通过网络答疑室进行互动讨论。教师合理设计实验题目,将总体的任务分配到每节课,根据学生的在线总体学习情况反馈,由助教和小组共同完成每次课上的任务。针对学生在开始阶段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些薄弱的问题,可根据整体教学安排,分阶段、持续地实施教学计划,最终完成课堂上的知识拓展与项目案例的小组协作式深入学习,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6]。
3 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效果
3.1 教学改革的实施重点
1)教学视频与资源制作。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需突出教学微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且每一个视频要针对不同的特定问题[6]。首先,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重要性和教学目标;其次,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不同学生和班级的差异,这是个性化教学的要求;最后,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特别是通过网络的视频,应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由学生自由控制,有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同时应配套对应的练习题和拓展训练。
2)助教选择与效果监控。
在翻转课堂的小组双元分层教学中,学生助教的选择对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因为随着学生对课程的不断深入了解,助教要进行不同阶段的教学视频和教学安排,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与教师沟通,同时在课下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监控,以便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安排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因此,需要选取有责任心且有组织、沟通能力的同学担任助教,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从实践经验来看,助教可以从班干部中选取,他们的沟通、协商与解决问题能力一般比较好。我们在教学中使用了河南大学的Blackboard网络学习空间,通过其中的在线答疑模块与测试模块进行阶段性测试,及时掌控学生的学习状况,实现效果监控。
3)任务划分与交流讨论。
由于翻转课堂的小组双元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而学生之前接受的都是被动的讲授式教学,这导致在上课初期有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并融入学习,所以要尽快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在学期开始的第一次课,需要详细地给学生阐述清楚翻转课堂的小组双元分层教学的教学目的与开展方式,然后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选择出助教与组长并进行各自的任务划分,让助教与组长协助学生了解并逐步接受新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效果。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主要采用小组间讨论的方式来解决。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思维都不同,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就不一样。我们会定期组织一次小组交流,小组中的成员在课上相互交流、沟通经验,各小组在课下进行问题交流,以求来解决组内无法解决的操作问题。
4)项目协作与考核。
随着课程教学的进展,特别是课程中期开始开展项目案例实践,依据每个任务组不同的进度与难度,开展小组协作式教学[7]。如编程实践类课程,可以选取小组中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负责具体的代码实现,其他同学进行文档与UI界面辅助工作。到课程后期,随着项目实践知识体系的扩大,学习进度可以变慢,以便开展对项目总结与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交流。在整个项目协作过程中,助教与组长辅助教师进行过程性考核。
5)评价考核机制。
鉴于过去以上机或期末卷面成绩为主的应试教育评价机制不能有效地评测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沟通能力的弊端,我们采用3级评测方法,具体为期末综合考核(40%)、平时成绩(40%,包括课堂作业、课堂案例、阶段性测试、小组作业)、课堂参与(20%,包括课堂讨论、教学实践活动、考勤)3部分。
3.2 教学改革的评价效果
为了调研此次教学改革的评价效果,我们对实验班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在课前预习花费的时间在1小时之内,有超过93%的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表示认可,且大多数学生能够快速地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出勤率基本上达到全勤,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最终考核的综合成绩全部在及格以上,其中94.5%的学生的成绩集中在70~90分之间,成绩段分布具体见表2。
以上数据显示,基于翻转课堂的小组双元分层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在课下通过视频主动学习课程知识点,在助教和组长的协助下积极参与课下讨论,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显著提升,教师能把更多精力放在课堂教学设计与探究式引导学习讨论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篇8
一、探究物理规律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欧姆定律是电学的基础和重点,处于电学的核心位置。学生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掌握了电学的3个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安排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涵盖了探究的3个要素。其中重点是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整个实验,明确用什么方法保证什么物理量不变,用什么方法改变什么物理量。
1.控制电阻r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电压u,探究电流i与电压u之间的关系
(1)固定电阻值,可保证定值电阻r的阻值不变。
(2)影响导体两端的电压值的改变,可用两种办法:1.改变电源两端的电压,即可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u。用这个电路,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2.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r两端的电压。要使学生明确研究对象是定值电阻这部分电路,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为了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改变。
2.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u不变,改变电阻r,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用不同的定值电阻可改变电阻r的值。
(2)变动电阻r的同时必须保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改变,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使用同一个电源,即可保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本文由收集整理变,更换不同的电阻,可直接得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降低了探究的难度。但如果实验中使用的是干电池,电池有内阻,外接电阻r变化时,电阻r两端的电压也会随之变化,给实验带来误差。换用阻值不同的电阻r时,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不动,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会发生变化。电压、电阻都改变,就不能确定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了电流。这一点学生在实验中容易忽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电压表,使其示数保持不变。
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的探究,学生得出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便水到渠成了。
二、电学习题中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1.在比较物理量的大小时用控制变量的思路
例1:已知甲导体的电阻比乙导体的电阻大,把它们并联在电路中,比较甲的电功率和乙的电功率。简析:求解电功率的公式比较多:p=ui,p=u2/r,p=i2r,学生分析起来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电功率与两个因素有关。可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根据题目意思找到起相同作用的因素,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再分析电功率与另一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并联时,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所以我们可以选择p=u2/r或p=ui。已知r甲>r乙,可根据p=u2r直接得出p甲<p乙。 <br="">
也可用另一方法:已知r甲>r乙,由并联电路可知i甲<i乙,可根据p=ui直接得出p甲<p乙。 <br="">
2.在突破动态电路的难点中运用控制变量的思路
例2:如图3所示电路,试分析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何变化?
简析:引导学生从u=ir入手,电压与电流和电阻两个因素有关,当i、r都发生变化时(r变小,i变大),很难判定u如何变化。此时最好运用控制变量的思路,保证i、r其中一个因素不变,只改变另一个因素。电路中的电流i肯定要发生改变,所以从定值电阻r入手。电路中的电流i变大,r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r两端的电压ur变大。电源电压不变,ur变大,则uc变小。此电路是电学中的一个典型的电路,很多中考题都是由此题衍生出来的。在分析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准确率低。学生对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电阻rc的变化和电路中电流i的变化比较
容易判断。但对于ur、uc的变化就感到无从下手。学生明白了这样分析的原因,就会正确地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突破难点了。
三、用控制变量法来学习电阻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掌握了电路的两个基本部分:电流及电压;紧接着学习电阻,学生的压力不会很大,但这时学生对科学探究物理的方法还没什么概念。这时教师会根据课程的要求授完这节课,然后引入“控制变量法”安排一节课,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些典型例题。
例3:在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将一根粗细均匀的导体截成两段后分别接入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这是用来探究( )。
a、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b、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c、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d、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解析:从题中所给的条件看,两段导体是同一段导体按不同的长度截取的,即它们的材料、横截面积及温度是相同的,但是长度不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答案c。
但学生要掌握的是:本题由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演化而来,这是中考试题常出现的命题来源,更重要的是,本题中涉及了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在学习电学实验中利用控制变量法
在总结“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我们会用到如下图所示的例题:
例4,如图所示,这是小明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装置图。它由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带铁芯的螺线管和自制的针式刻度板组成。小明在探究过程中发现:
篇9
关键词:统计教学 离散选择模型 教学效果
一、引言
目前财经院校国贸专业统计教学一般开设《概率率与数理统计》、《统计学原理》两门课程。这两门课程存在着联系不紧密,有些内容过时,与实践衔接不够等情况。目前的统计教学现状与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急需改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1)教学内容不科学。目前统计教学内容既脱离了前苏联侧重于指标设计与统计管理的职能,与目前西方培养学生实证分析能力主流也有较大差距,教学内容长期没有实质性的更新,远远落后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2)教材建设落后于教学实践需要。目前,可以说没有一本公认的统计学教材。许多统编教材在体系、内容、表述方式等方面基本一致。(3)教学方法落后。由于呆板的考核制度,教学中循规蹈矩,缺乏灵活性与创造性。(4)师资素质有待提高。目前统计教师中存在着数理基础薄弱,计量理论方法与软件技术单调甚至于不懂常用统计软件使用的现象。针对经济中的热点问题,不善于捕捉,不能够适时地丰富到日常统计教学中,使得原本贴近实践,应用性、启发性很强的统计教学变得乏味。
针对这一现状,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对此展开研究[2-3]:杨丽(2011)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国近30多年来教学改革中存在若干问题在于体制弊端的约束;滕清秀(2011)的研究指明高校教师教学中的创新动力严重不足,高校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理论的创新等。可见,根据现实的情况与实践的发展,积极探索与革新教学方法与模式是我国教育领域中长期存在的一项艰巨任务。
浙江财经大学自2000年以来,积极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立足于把统计教学改革直接与国际主流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对接,达到切实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上来。本文以浙江省某高校国贸研究生统计教学改革前后班级期末考试成绩为研究对象,尝试对多年来的教学改革效果进行一次客观公正的评价,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离散选择模型
方法上,相对于一般经济模型以因变量的连续性为条件,实际中,我们经常面临许多非连续的问题。例如,当人们在可供选择的多个方案中进行取舍时,相应变量呈现出非连续的特点,是离散的。在经济建模中,对这类问题的计量研究我们称为离散选择模型(discrete choice model, DCM)。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评价的结果等随机变量明显是离散的,非连续的。因此,本文认为运用离散选择模型来展开研究是适宜的,也是可行方法。
在离散选择模型中,最简单的情形是在两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其一,此时,因变量只有两个值,称为二元选择模型(binary choice model),而二元选择模型又以线性概率模型最简单。线性概率回归模型形式为:
Yi=β1x1i+β2x2i+…βkxki+ui,i=1,2,…,N
式中:N是样本容量;k是解释变量个数;xi是第j变量的取值;ui为相互独立且均值为0的随机扰动项,因变量yi表示取值为0和1的离散型随机变量,这样的回归可以看成满足如下回归模型条件均值的一种回归:yi=1-F(xi)+ui式中分布函数的类型决定了离散选择模型的类型。
三、实证及分析
根据研究目的,本文从某高校教务处数据库中,对教学改革前数据随机抽取了18个样本,改革后的班级成绩抽取了14个,共32个数据作为分析对象。每一个班级成绩选取了4个分析变量:教学效果变量(eff),由于统计学是全校性的公共必修基础课,因此,班级统计学成绩的及格率在当年全校前30%的,界定为教学效果显著改善,此时取eff=1,否则取eff=0,教学效果变量为二元的离散变量,为被解释变量。统计教学新方法(meth),采用统计学教学改革新方法的取meth=1,否则取meth=0;班级平均成绩(av);案例分析成绩(pr)为解释变量。
运用eviews6.0,就分布函数分别为Probit模型,Logit模型,Extreme模型情形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当分布函数分别为Probit模型、Logit模型、Extreme模型时,它们的似然比率指标分别为3.684、3.365、3.734,这说明选用什么分布函数对分析结果没有显著性影响;从回归系数看,新教学方法的系数分别为1.410、2.340、1.591,相比较而言,新教学方法(meth)的取值对被解释变量(eff)的影响极其重要;另外,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皆为正数,说明解释变量更大时,教学效果更好,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不懈地探索与完善。
经计算案例分析成绩(pr)的均值为65.34375,这样,根据回归结果,以Probit模型为例,我们可以按如下的公式求出新教学方法对教学改革效果影响的概率:
当meth=0时:
P(eff=1)=Φ(-7.41+0.082×αv+0.016×65.34375)
当meth=1时:
P(eff=1)=Φ(-7.41+0.082×αv+0.016×65.34375+1.41)
式中αv是按照从小到大重新排序后的序列。从测算结果可知,教学方法(meth)的改革对教学效果(eff)在概率上的影响是显著的,教学方法(meth)的边际效果是这两个函数的差分值,范围从meth=41.2的5.56%上升到meth=80的36.31%。这说明使用统计教学新方法的教学效果要比未使用的效果好得多,新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改善具有显著性作用。当av=60.9时,meth对eff的边际概率影响达到42.91%。
关于教学方法革新,围绕教育部关于财经类院校本科生培养目标,这些年我们的具体措施是:首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近十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统计领域的应用,统计计量技术突飞猛进,我们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原理》、《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计量经济学》等理论课程内容综合考虑,统编成统计分析技术基础理论上下册,使学生掌握基本计量分析理论与方法。其次,配套系列教材的编写。财经院校统计教学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教学的任务主要是传授知识,教学的方法主要是教师讲授和在一定范围内的课堂讨论。实践教学主要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进行各种验证性、设计性实验和各种课程、专业及综合性的社会实践。实践教学又包括实验教学和在教师指导下的社会实践两个部分。实验教学是以实验室为基地、封闭或半封闭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教学,社会实践是在实习基地、在开放或有条件开放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教学。经验表明,开展实验教学,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方面条件:一是实验室建设;二是实验教学体系的确立。二者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实验教学体系的确立,必须以实验室的建设为前提。没有实验室的建设,实验教学体系的确立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流为空谈。离开了实验教学体系的要求,实验室的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标准。根据对统计教学内容的取舍与理论教学体系的要求,各个环节的配套教材必须逐步编写好,规范好,这是统计教学改革的关键。再次,教学方法改革。在规范理论教学、验证性实验教学前提下,大力提倡设计性、研究型的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社会实习为背景,以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问题与难点问题为对象,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专业领域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统计课程的兴趣,活跃统计教学实验。最后,加强师资建设。教学改革的好坏与深度很大程度上与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密切联系。在引进一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对统计软件的掌握运用,紧跟形势发展,把握统计计量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动态更新统计分析技术。
四、结论及建议
根据实证结果,得到如下结论:(1)国贸专业统计教学改革是有成效的,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方法的革新对教学效果的改善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3)各解释变量对教学效果的改善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议:(1)改革教学管理制度,赋予教师课堂教学与教学方法的自限,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2)大胆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大力开展验证性,设计性的案例教学,面向社会经济的热点问题与难点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志强.创新双语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问题探讨[J].教育与现代化,2011(5)
[2]杨丽,温恒福.近30年来我国教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分析[J].教育研究,2011(3)
篇10
关键词:低段语文课堂 教学有效性 教学效益 教学质量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所谓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进步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教学的效益,不是看老师的教学任务有没有完成,而是看学生一节课后有没有收获,有没有主动去学习。通过学习,以及在平时语文课堂教学中摸索,对于如何提高低段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我总结了四点:
一、对学情的把握和对教材的深入理解
学情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依据。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教育应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接受学习前,并不是一张白纸。就连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进入小学之前已有六七年的生活经验。所以,学生的层次高低不同,又特别在一年级这种差距表现的尤为明显。对于老师来说,正确的把握学情,才能设计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才能调动起绝大多数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认真学习《课标》,更加深入地了解各学段的要求。深入阅读文本,了解教材编写目的,这样才能制定出准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二、注重情境教学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情绪色彩明显,特别是低段的孩子只注意那些直接感兴趣的东西,特别是能引起他们惊奇的东西。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时的给学生一种惊奇,引起他们的欢欣、兴奋和激动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紧紧融入课堂学习当中。如,《ɑi ei ui》一课,简单、枯燥的拼音字母,我设计以“小白兔取大衣”这一童话故事贯穿本课的学习。整节课,全部的学生都融入到了童话故事当中,注意力集中,参与面大,气氛活跃。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意愿,所以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保持学生持续的新鲜感和良好的学习状态。
三、追求艺术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倾听
儿童的思维是直观的、形象的,他们的注意常常指向那些能引起兴趣的对象。教师的语言音韵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讲课如果注意充分利用这些美的因素去组织自己的讲授语言,使之节奏鲜明,富有抑扬顿挫的声音美和语言简洁、生动、活泼的语义美,必然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的理性思维,使他们在自己知觉经验的基础上引起相应的表象和想象,主动、积极地去理解、消化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拓宽自己的思想。在小学低段教学,老师就要特别注意使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学生交流,用高低起伏的声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追求艺术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倾听,以保证课堂学习效率。
四、落实课堂常规,培养学生倾听习惯,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