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22:45: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管理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对拥有一定专业技术知识基础又懂管理基本原理的应用型管理人才的需求增加。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很多学校在理工类等非管理类专业中开设企业管理课程,培养既懂专业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市场需求。
我校是一所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院校,为适应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除管理类之外的全部其他专业开设企业管理必修课。由于企业管理课程是在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大四学生中开设,与学生的专业课内容及学习思路存在差距;面临毕业和找工作等压力,学生心态浮躁,平时不听课,考试前集中突击现象严重;同时课程本身在开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真正为学生今后从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导向性不明确
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强调系统知识体系的构建,强调对管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等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管理潜力的激发和引导,没有真正践行学生能力、思维培养的目标。
受教学目标引导,企业管理教学中存在重理论知识灌输、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教师在授课中也基本局限于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企业管理实务分析。由于缺乏与企业管理实践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一些学生平时不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一些基本的管理概念、管理原理和方法,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未能形成管理思维,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了课程学习的效果。
2.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企业管理课只有32学时,但涉及的内容却几乎涵盖了企业管理理论的各个方面。在如此短的课时内,要在构建系统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只能选取最为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缺乏创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课程的理论性过强,无法与管理实践结合起来,这与学生要求结合企业管理实践,学习一些实践性更强知识的要求相距较远。
为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教师按照教学日历的安排,在涵盖大纲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单纯的课堂讲授完成理论知识的传授,未能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兴趣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也没有给学生留下独立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如何针对学生特点,结合时代对企业管理的要求,因地制宜的采用一些新的素材,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点。
3.教学方法创新不足
目前,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授课方法和手段单一,基本拘泥于单一的理论讲授,以“教师讲,学生听、记”的形式进行。教师习惯于对理论知识从头讲到尾,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况,教与学分离。
在企业管理教学中,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运用较少,即使运用案例分析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案例的介绍、分析、总结等工作也是由教师一个人来完成,没有吸纳学生参与,课堂缺乏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营造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当前企业管理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4.考核手段不够科学
我校的企业管理课程考核采用统一考试形式进行,卷面成绩占最终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20%。其中卷面考试题型以简答题、计算题为主,侧重对学生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考核,缺乏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平时成绩的计算依据主要是学生的出勤率,标准单一。
这种以卷面为主、以理论掌握为主的考核方式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为了保证考试效果,就必须在课堂上抓紧时间讲授,没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学生也没有机会及时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别谈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和见解了,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企业管理课程改革的途径和措施
1.强化教学目标引导
企业管理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课程学习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系统掌握管理理论,而是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培育他们的管理能力。
在教学中,要强化企业管理课程学习的应用性目的,遵从“以从业为导向,以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目标,使理工类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头脑中对企业、企业运行模式和企业管理有感性的认识,形成企业管理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大四毕业生的学习特点,使学生将原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潜力,使其具备成为一名合格员工的基本素养,为将来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科学设置课程内容
科学选取课程内容事关教学效果提升和教学目的实现,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要求,结合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实际,基于理工类专业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和思维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的组织整合。
要处理好课程内容“全面”与“深入”的关系,在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教学章节设计,按照企业运行的实际流程,将企业管理实践涉及的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实行模块化教学。在每一模块中,将知识分为基础模块和应用模块,基础模块主要介绍企业管理相关理论,是企业管理课程的基础,应用模块主要介绍一些企业管理实践,是企业管理课程的核心内容。在课程内容学习中,可以通过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对企业的实际运作流程有所认识,为学生今后能够尽快熟悉和适应工作奠定基础。
为了更好满足学生对实践性知识内容的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还要有意识的结合企业管理的最新发展实践,选择一些实用性强、价值大的书籍作为参考书,将最新的管理理念融入理论学习,扩大学生知识面,调动学习兴趣。
3.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要想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就要打破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真正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施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营造互动性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改变一言堂式的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引导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单一的理论知识讲授,而是要结合管理类知识的学习特点,鼓励学生打破固有的专业课学习思维,通过尽力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精彩的设疑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并给学生留下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时间,引领学生掌握管理的思维方式和技巧。对一些简单的,学生能够理解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可采用教师给出提纲,学生归纳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由教师通过提问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并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启发和引导学生掌握管理的理念和精髓。
第二,加大案例教学比例,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案例教学是“行为导向”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强调在教学中应将教与学视为一种社会交往情境,它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决策分析,培养创造性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在采用案例教学时,要注重案例的使用形式,避免由教师一个人谈,要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
在每一章开篇时,教师可以以精心组织和编排、与企业管理联系较为紧密的案例引出教学内容,但不一定对案例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解决,而是设置悬念,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形成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引入的基础上,进入模块基础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管理理念,并引导学生对待解决问题进行思考,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能力。
第三,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目前我校企业管理课程已经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手段的使用使得课堂教学生动、直观、活泼,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频率较快,没有给学生留下时间回味、消化和思考。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应注意节奏,在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地方,尤其是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和使用,例题的讲解和演示,可采用结合板书的形式,给学生留下一定的间歇,既是对重点内容的强化,又便于学生了解掌握。同时,可利用课程与管理实践联系较为紧密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在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第四,改变讲课的固定位置,使用体态语言感染学生。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使我们能够从黑板前解脱出来,因此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拘泥于在计算机旁操作鼠标,而是要深入到学生中,在教室中的不同位置进行讲解,尽可能的与学生融为一体,在严肃课堂纪律的同时,增进与学生的接触。
4.优化课程考核形式
改变传统企业管理课程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全面、准确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将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与考查学生学习态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结合起来,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指标。
适当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将原来的20%扩大到40%,其成绩构成为出勤占20%,课程论文占20%,增设课程论文部分主要是为解决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分组自由选择学习专题,开展研究式学习,并以课程论文的形式提交学习结果。缩小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由原来占总成绩的80%缩小到60%,改变以理论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减少纯理论性以背诵为主的试题,适当加大计算、案例分析等类题型的比重,变注重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为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以及考前集中突击的现象。
三、结束语
作为开设专业面较广的一门课程,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受到诸多关注,提升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为焦点。我们要针对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大企业管理课程改革的力度,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善、考核手段变革等方面着手,推动企业管理课程创新,以使我校几乎面向全部非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得到不断改进,发挥其在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和提升职业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真正发挥此门课程的应有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彤彦. 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经济师,2004(3):97
[2]彭鸿广,刘云霞,庞海云,彭建良.理工科类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7(9):229~232
[3]王利民,彭定新.面向21世纪的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甘肃科技,2008(3):72~74
篇2
(一)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行为导向型教学方法。“项目”是相对完整和相对独立的事件,但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施,需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来源于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经营活动有直接关系。二是能将理论知识和岗位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具有综合性。三是具有一定难度,结合项目实施必须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新的实际问题。四是学生为完成项目,需要独立或合作制订任务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评估,在实践中探究学习。五是关于项目评价,有明确而具体的工作成果,可以评判优劣,师生共同评价。
(二)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项目教学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以多样化的解决任务的策略展示学习成果,在教学中融“教、学、做”为一体,把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为主体的局面,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
二、项目教学法在连锁企业管理课程中开设的重要意义
(一)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对于连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作为主要教学平台,教学理念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要任务,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创业精神以及个性的发展,而连锁企业管理课程采用项目教学后,较多的是通过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操纵者、控制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推进者和辅导者,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
(二)更好地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
由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特殊性较强,其实习基地一般都是规模化、规范化及标准化的大型连锁企业,组织大规模学生到连锁经营企业实践有一定难度,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自身实力有限,难以构建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然而项目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按照连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将教学任务分解成相互独立而自成体系的教学单元,把某些典型的教学项目,从企业管理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作业流程,深入认识和体验企业员工角色,掌握企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实现专业与职业的紧密结合、知识与技能的高效转化,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行动过程;从连锁企业的设立到构建连锁企业MIS和POS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连锁企业的商品采购到具体连锁门店的日常管理,学生经历连锁企业由开设到正式运营的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老师只是项目教学的指导人员、参与人员和学生交流的对象。
三、连锁企业管理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示例
连锁企业管理是目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连锁经营的本质、基本特征、连锁经营的开发及设立,构建连锁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连锁企业的采购与配送管理,连锁企业的商品管理、连锁门店的顾客服务,以连锁企业的营运管理、连锁经营活动的工作流程为主线,使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连锁经营管理基层管理人才的需求。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技
能要求,依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形成若干教学项目和教学任务从职业方向看,笔者根据连锁企业管理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如何实施及评价等方面的教学指导性文件的规定,制定了课程标准。通过研究认为,具体教学内容按90学时(理论+实践)设计。本课程标准将连锁企业管理课程内容分三个模块:连锁经营基础知识篇、连锁企业技能管理篇、连锁门店营运管理篇,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三个模块将本课程划分为项目,每个各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单元,在任务驱动下,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二)项目教学设计示例下面以理货服务管理的教学项目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1、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确定该项目教学目标。
2、项目教学法的前期准备。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各连锁门店观察理货员的理货行为,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查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理货员职业标准。
3、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理货作业这一教学项目的总体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准确的规范的及快速的理货具体任务:(1)营业前:打扫责任区域内的卫生;检查劳动工具;查阅交接班记录。(2)营业中:巡视责任区域内的货架,了解销售动态;根据销售动态及时做好领货、标价补货上架、货架整理、保洁等工作;方便顾客购货,回答顾客询问,接受友善的批评和建议等;协助其他部门做好销售服务工作,如,协助收银、排除设备用故障;注意卖场内顾客的行为,用温和的方式提防或中止顾客的不良行为,以确保卖场内的良好氛围和商品的安全。(3)营业后:打扫责任区内卫生;整理、劳动工具;整理商品单据,填写交接班记录。教学过程中学生按照自愿的原则分组,两名学生一组,完成以上三个任务。然后,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总结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规范的地方,并且进行改进,教师进行总结点评,根据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情况进行重点总结,指出学生理货操作中做得好及需要完善的地方。
4、项目教学法的考核与评价。项目教学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创造活动,项目考核既要评价学生的工作成果,也要评价项目完成过程的表现,笔者将项目教学的评价内容量化,具体见34页表4。
四、小结
篇3
关键词:双创 创业项目 财务管理 课程改革 ERP沙盘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意见》中明确了作为高职院校要重点抓好诸如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等重要的任务。进一步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随后《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又强调各地各高校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国家多次发文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双创”上升到国策高度的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更应该迎头赶上,调整和修订专业教学标准,积极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企业处于哪一发展阶段,财务管理都是为投资者服务的,因此,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太低,教学效果不理想。由于财务管理课程的特殊性,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很难身临其境感受企业真实的财务管理环境。另外,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但是财务管理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也很难单独地将财务管理案例融入到课堂上,进而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致使教学效果较差。
(二)强调理论教学,疏于实践环节。财务管理是资金的管理,授课教师从资金筹集到资金投放、资金运营最后到资金的分配,结合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及评价考核等财务管理环节,完整地完成财务管理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财务管理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以及资本成本、资本结构等概念的体现和运用,完全是一套理论体系,最多结合财务个案分析某一财务管理的知识点,即便是财务管理课程结束,学生还是一头雾水,至于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如何结合其他的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将大学生创业融入到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中,突出财务管理教学的实践已经迫在眉睫。
(三)课程设置相对独立,与其他课程融合度低。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一般是设置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即属于基础会计的后续课程或基础会计及财务会计的后续课程,也就是说财务管理课程的设置仅仅考虑了财务知识而忽略了管理知识,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讲授的过程中,一旦教师将管理基础、经济学、市场营销、金融理论等相关知识融入到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时,由于这些课程要么学校不开设,要么开设滞后于财务管理,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知老师所云,一片茫然。因此,解决其他相关课程有机地融入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显著提高财务管理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势在必然。
二、“双创”形势下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措施
(一)结合创业大赛,提升学生参与度,以实践反刍理论。在全国各省市、各高校每年举办各层级的大学生创业大赛如火如荼进行的情况下,在创业者群体大众化的当下,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主体的可能性明显增大,因此,将创新创业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创业项目与相关课程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非常关键且必要的。
结合创业大赛,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可进行如下改革:第一,教学之初,以任务驱动教和学课程开始阶段,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形式、内容、成果等向学生予以介绍,布置寻找创业项目的任务。在这一阶段,财务管理课程上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明确了企业的目标及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再结合已经掌握的经济法的相关知识,经过社会调查及调研,确定创业团队及创业项目,这个过程大概需要2―3周的时间。第二,教学深入,将项目融入教和学。随着财务管理课程的不断深入,创业项目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比如,讲到筹资管理时,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业项目筹资的形式及筹资渠道在课堂上予以介绍,并让其他同学参与讨论。第三,教学终结,展示创业计划书。在不断的过程考核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积累之后,在课程终结时,课堂即模拟创业大赛现场,每一创业团队将自己的创业项目以PPT的形式予以汇报,所有的任课教师及相关的专家对项目予以评价。
学生在实施创业计划的过程中,从原来单纯的“教室模式”的学习逐渐转变为“依据教室(课堂)――走出教室(课堂)――回归教室(课堂)”的三段式模式。也就是,理论依据在教室学习,创业项目计划实施必须走出教室付诸实际行动,进行社会调研,寻求利润增长点,最后将较为成熟的创业计划书及精心制作的PPT再回归到教室,向所有的师生予以展示。在这个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学习可谓是颠覆式的,即,由实践入手,理论贯穿实践,再由实践反刍理论。
可见,将创业项目融入财务管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全员全程参与到教学中,既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有效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二)有效利用“ERP”沙盘,整合财务管理课程资源。ERP沙盘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是针对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ERP设计的角色体验的实验平台。模拟沙盘按照制造企业的职能部门划分了职能中心,包括营销与规划中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财务中心。各职能中心涵盖了企业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资采购、设备投资与改造、财务核算与管理等几个部分为设计主线,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由受训者组成六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模拟企业5―6年的经营,通过学生参与沙盘载体模拟经营对抗演练讲师评析学生感悟等一系列的实验环节,其融合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的设计思想,使受训者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参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培养团队精神,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同时也对企业资源的管理过程有一个实际的体验。
目前,各高职院校均开设“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建议各高校将该课程与财务管理课程在同一学期开设,这样有助于学生将自己的创业项目计划运用到“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中去,在课堂上就实现了财务管理理论学习与实践环境的有机结合。学生运用“ERP”沙盘这个工具完成了由专业知识到应用能力的有效转换。
“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揭示了企业内部研发、生产、市场营销和销售之间的关系,理解任何一个部门的行动对整个公司全局的影响,实现企业整体产供销平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模拟中深刻全面理解企业管理中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策略、生产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管理、现金流预测与财务管理及对企业全面经营管理的重要性。明确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深刻领会了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对财务报表的了解与分析,学习调动资金、控制成本及效益,认识变现计划与部门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对成本进行准确计算及良好管理,学会节约资金使用成本。让学生学习掌握企业最佳采购模式、企业合理库存的管理,配合市场需求与产能从事全盘生产流程规划及策划生产的产能与弹性。通过“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学习,学生也了解如何构建有效的市场营销体系与销售体系,准确把握最佳赢利机会,更好地服务于内外部客户。鉴于“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上述功能,建议各学校开设该课程时,强化教师的培训,同时本着术业有专攻的原则,适当安排市场营销、金融理论等相关课程的专业教师举办适量讲座,以便于沙盘模拟企业能够在资金流顺畅的情况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因此,通过创业项目在“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中的运用,将财务管理课程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
以资金流管理为主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所在,过去的经验和历史表明,许多中小企业乃至部分大中型企业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企业发展、风险管理、收益管理、公司治理等多个层面的掌控能力较弱,最终导致这些企业发展停滞甚至破产倒闭。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熟悉财务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之间的关系及内在联系,且从企业成立之初就得以运用。这就要求各高校对财务管理课程实施全方位的改革。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当今的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创新创业优惠政策的扶植下,各高校应不断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课程改革,为大学生创新创意和自主创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X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S].[2015]36号.
[2]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S].教学[2015]12号.
篇4
《企业管理》课程是我院高职数控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管理能力与素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在数控加工制造领域中的设备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黄冈地区比较缺乏拥有该技能的高水平人才,而且,在黄冈市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汽配、农用机械、钢构、窑炉等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数控技术一线操作及管理人才,而现代企业的发展与竞争的关键也是人才,但由于黄冈工业基础薄弱,城市建设滞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所以需要地方高校有针对性的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人才。为此我院数控专业及时修正了人才培养方案,对相关课程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尤其是企业管理课程从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具体内容如下。
2更新教学内容
从黄冈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原来的企业管理课程教材注重理论,内容枯燥,缺少针对数控专业所需的管理知识与实例,为此,本教研组教师通过对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并与企业专家进行积极沟通,适当增加了数控设备管理、机加工生产管理、物资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并编写了取材于本地企业的系列管理案例分析,因为事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与其专业非常相近,学生很感兴趣,也易于被学生接受,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另外,为使学生更扎实的学到相关管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还适当延长了企业管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时。
3改革教学方法
3.1课堂讨论与学生角色转换
在上有些企业管理的案例分析课程时,可根据课程内容需要,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10人,把这10人分别按董事长,总经理、车间主任、技术员、班组长、普通员工代表等分配角色(这其中包含了企业高层、中层与基层),让学生各自按自己角色并根据工作职责要求对案例进行分析,最终形成研讨会分析总结报告、会议纪要、问题处理意见等形式的书面文件。而且,因为有多个不同案例,所以还要及时重新分配角色。在上市场营销相关内容时,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提前准备出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分别作为买家与卖家做市场调研,然后根据品牌、技术参数等指标谈判价格、合同交期等内容,并按正规格式签署合同。事实证明,虽然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因缺乏经验与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会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但该方法使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兴趣,甚至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意愿,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企业名人进课堂
学院往届毕业生中有很多已成为企业老板,这是我院一个有利的资源,在合适的时机适当为学生安排一些讲座,由这些企业家来亲自谈谈自己如何创业以及如何对自己的企业进行管理等内容,可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深受学生欢迎。
3.3改革考试方法
在开始上这门课程时,就把学生分成组,然后每组布置一道源自当地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作业题,课程快结束时写成企业管理问题分析报告或管理类论文并按比例记入课程成绩,使得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充分利用实训资源,强化实训效果
为提高企业管理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管理技能,只靠理论课是难以奏效的,必须对管理课程实习充分重视起来,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有效利用学院内部实训资源
学院内部有“校中厂”-黄冈飞翔模具有限公司,还有金工实训中心、数控实训中心等资源,是学生进行企业管理实践的良好场所,可进行模拟车间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比如车间布局分析,可让同学们首先画出数控实训中心的平面布置图,然后分析当前这种布置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在飞翔模具厂可进行订单管理的实习,让学生分组对订单进行跟踪,并写出保证订单按期交货的方法。
4.2参观本地机械加工类企业分别组织学生到本地的管理
优良与一般的机械类企业参观,尤其那些管理优良的企业,往往在建厂前就已对平面布局做了充分的论证,而且在现场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在学生参观前布置任务,找出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点,参观过程中请参观企业基层或中层领导用实例讲解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做法,并尽可能安排学生与领导互动的时间。
4.3充分利用企业管理实习软件
学院仿真实验室已购买市场营销、设备故障维修、数控编程等模拟软件,在学生进行管理实习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软件,提升实习效果。
5注重培养工程意识
在进行企业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团体意识、市场意识等等。这些是构成工程意识的基础,也包含了管理的思想,例如安全意识,企业的安全管理是管理其他事物的基础,只有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等才能使员工安心、高效的工作,生产设备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能,安全管理需要管理人员与所有员工都要有安全意识,而且需要时刻牢记于心中,所以从本质上说,要想使人员与设备安全,就要对自己的行为、对设备按一定的规则进行管理。对于质量管理来说也同样如此,质量管理也需要所有员工都要有质量意识,现在比较成熟的企业大多都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需要全体员工参与、全过程控制,这也对企业员工的素质与管理意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在授课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灌输工程意识,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有企业优秀员工的思想,也更容易与企业接轨。
6结语
篇5
关键词: 教学改革;课程教学;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182-01
0 引言
生产管理课程是管理类和工程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在日常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都存在着课内实验课时偏少、实践环节重视不足、教学方式单一的现状,本文以这三个方面为切入点来探索该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途径。生产管理伴随着生产活动而出现的,由于生产活动的组织过程日益复杂,对生产管理的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生产管理课程的教学实施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是围绕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而进行的探索。
1 实施生产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生产管理是管理类和工程类专业的必修课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设有经济管理类专业和工程类专业,其中必修的一门课就是生产管理课程,具体课程名称如《生产管理学》、《生产管理与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运作管理》、《经营管理》、《企业管理》等等。该课程一般是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必修课,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生产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
1.2 生产管理课程本身的实践属性是教学改革的内在需求 实践属性是生产管理课程的内在属性,加强培养体系中实践环节的教育是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生产管理学是一门以实践和应用为特色的交叉学科,涉及到生产制造、工艺流程、工程技术、信息技术、行为科学、系统科学、控制论等等,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对生产一线有个基本的了解。
1.3 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是生产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动力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本科专业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针对生产管理课程的具体特点与属性,不断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完善相关专业的培养体系,是生产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同时也是生产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出发点,更是生产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动力和基本要求。
2 生产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探索
2.1 注重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生产管理课程本身就是一个交叉学科,牵涉面很广,课程性质也是侧重于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在理论课堂教学中应特别注重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例如,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视频教学和现场模拟相结合,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相结合,老师讲授和学生互动相结合,理论知识讲授和亲身经历相结合等等。其中尤其值得提倡和可行的是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模式。
2.2 加强生产管理课程的课内实验环节 生产管理课程的实践培养体系包括两大部分,即课内实验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课内实验环节,主要针对书本上讲授的原理、理论、知识进行一种演示、验证、分析、设计等等。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实验有:MRPⅡ(制造资源规划)实验、ERP(企业资源规划)实验、JIT(准时生产)实验、BPR(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实验、CIMS(计算机集成管理信息系统)实验、生产线平衡(Line balance, LB)实验、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实验、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质量控制与可靠性实验、项目管理实验、库存管理实验、设施布置与分析实验等等。加强生产管理课程的课内实验环节,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大课内实验课时量,完善专业培养计划;二是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课时,建立科学而可行的课内实验体系,严格完成预定的课内实验教学任务,充实实验教学内容。
2.3 完善生产管理课程的课外实践环节 生产管理课程的课外实践环节,是生产管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课内实验环节同等重要的一个实践环节。课外实践环节是与课内实验环节有所不同的一种教育模式,是更加贴近生产管理企业实际的一种生动教育模式。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或多或少的构建了这个环节,该环节采取的具体教学形式主要有:生产管理类企业参观、生产管理类企业实习、聘请企业有经验的生产管理专家现场教学、学生到企业生产管理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学生有条件地参与解决企业内存在的实际问题、部分学生参加到生产管理类的科研项目等等形式。本文着重提倡的一种课外实践教学形式是借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教高函[2010]7号”文件提出的一种创新教育培养模式,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莫玲娜.知识经济与生产管理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思考[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1:18-19.
[2]陈志祥.本科层次生产管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05:62-63.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注册招生首届毕业生的社会评价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2014SJD684);炎黄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研究课题“高职院校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教学研究”(项目编号:YH201400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经营管理日趋复杂。传统的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是高职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技能课,它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企业培养掌握基础管理知识和具备相应管理技能的基层管理者。
企业管理源于生产实践,又用来指导生产实践,是一门理论性与实际性都很强的课程,这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新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要围绕培养学生“理论够用”与“技能熟练”这两个目标展开。实践性教学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尤为重要。沙盘演练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是继传统教学之后的一种教学创新,很多高职院校已相继将企管沙盘引入到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
一、企业管理沙盘模拟体系介绍
沙盘模拟教学以沙盘教学用具为载体,以制造企业为背景,模拟企业的产品研发、采购、生产、仓存、市场、销售、财务等业务操作流程及运营管理过程。教师将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5―6人,分别扮演CEO(总裁,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CSO(营销总监,负责开拓市场)、COO(生产总监,负责企业生产管理工作)、CFO(财务总监,筹集和管理资金)和CSO(采购主管,负责采购)等管理角色。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履行各自角色的岗位责任,参与企业的模拟经营管理。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学生集职业角色与岗位实训于一身,在游戏般的训练中完成从课程理论知识到实际技能应用的转化,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运作过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
二、高职院校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教学的现状
(一)沙盘模拟教学的实施形式
各高职院校在引入企管沙盘模拟教学时,基本上是两种形式:一是将沙盘作为企管课程的一部分,一是将沙盘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企管之后开设。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培养起到了极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脱节的弊端、解决了管理类课程理论讲解多、实践环节少或没有的困境。
(二)沙盘模拟教学的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分组,讲解各个角色的职责、沙盘的推演规则和操作步骤。
2.实施阶段。沙盘模拟是按照企业经营的年度来展开的,在详细讲解了沙盘的推演规则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为期6年的模拟经营。通过教师市场信息,各小组成员在CEO的领导下通力协作、共同协商,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竞争对手的状况进行分析,预测企业发展的趋势,做出经营决策,完成1―6年的模拟经营过程。
3.评价阶段。一是学生自我评价。通过一系列的沙盘对抗演练,学生体验了完整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会企业管理的精髓,通过撰写实训心得、实训报告来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
二是老师对各组的运营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在实训过程中以及实训结束后,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引领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做出正确决策,找出大家的困惑,解决各种疑难。
三、企业管理沙盘模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专门的实训室
目前,我校已购买了中教畅享的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软件,并已投入使用,教学效果明显。但是没有专门的企管沙盘模拟实训室,每学期只是在沙盘集中实训时在机房的电脑上安装模拟软件供使用,集中实训结束时该软件就拆卸掉,机房留给其他课程实训使用。
(二)课程安排不合理
我校的沙盘模拟实训是作为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实训环节存在的,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每周6课时,在学期即将结束时集中实训2周。时间安排过早,沙盘模拟所涉及的相关科目还没来得急学习或正在学习,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使得在沙盘模拟实训中,当老师讲解到有关理论知识时,学生一片茫然。周课时安排过多,每周6课时的理论课,师生易疲劳,教学效果不好。
(三)应用范围狭窄
我校企管沙盘实训仅供经贸系的学生使用,应用范围狭窄。
(四)重软件操作轻指导、引导
在沙盘实训过程中,教师普遍重视沙盘规则的讲解而忽略对学生企业经营管理行为本身的指导,导致学生知道怎么去推演物理沙盘,但往往不知道如何决策,或是做出错误的决策之后,却不能很清晰地知道这些后果产生的原因。出现这种重规则灌输轻管理指导的情况,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一是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在实际的沙盘模拟演练中,操作热情高,但由于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往往不知道如何去总结自己经营的成败得失。二是教师能力有限,缺乏对相关知识的整体把握和驾驭能力。指导学生管理经营好企业对老师而言难度比较大。若要对学生的模拟经营管理进行恰当点评与引导,需要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多门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五)对实训教师的培养重视不够
学校没有配备专门的沙盘教师,是在有教学任务时,临时选派教师直接承担沙盘实训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是在实训室共同摸索完成实训任务的。对实训教师的培养不重视,没有选派教师参加沙盘师资队伍培训。
四、优化企业管理沙盘模拟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完善实训室建设
沙盘模拟实训不仅需要专用的实训室,还要求配备实训所需的各种硬件。如沙盘教具、投影仪、计算机、网络设备、沙盘专用桌、黑板或白板、打印机以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在使用时要对实训室进行合理布局,创造良好的实训环境,增强受训者的体验感。
(二)构建合理的教学计划
建议将企业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安排在二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在学生学习了市场营销、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等相关课程之后开设,这样可以强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大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可依然作为企业管理的实训部分开出,缩短每周的教学学时,由6节改为4节,延长集中实训学时,由2周变为3周。实训周数的延长,可以使得师生在进行为期6年的模拟经营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就相关经营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沙盘实训
凡是开设管理类课程的专业都可以引入沙盘实训。我校为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在经贸系以外的各专业开设了《中小企业管理》课程,可以把沙盘作为该课程的实训部分,让其他系科的学生也能体会到体验式沙盘学习。或者将企管沙盘实训课程作为全校的公共选修课,打破专业界限,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由此深化素质教育。
(四)加强对学生经营管理行为本身的指导
企管沙盘的最大特点就是模拟仿真的企业运作环境,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和老师的指导、点评,让学生切身感受经营企业的酸甜苦辣。因此,在沙盘推演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决策,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总结。在每一个经营年度结束后,要留时间给学生交流讨论,让他们去自我总结、自我摸索、自我感悟。
(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ERP沙盘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求教师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物流管理等多专业多学科的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和运用,还要求教师做好实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实训过程中的指导工作,实训结束后的点评工作。
(六)参加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验证自己所学知识提高专业素养的最好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性教学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决策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同时指导学生参加沙盘模拟大赛,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翠.ERP沙盘模拟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01,27:293-294
[2]ITMC编写组.企业经营管理实训教程之一――沙盘对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7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i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major. Referring to some of the author about th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we use the technology of informatization for teaching reform. Then according to industri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we design the curriculum content system and build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house of project management.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the scheme of teaching reform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 of informatization. Practic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effect are all improved.
P键词: 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教学研究;工业工程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informatization;teaching reform;industrial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0-0181-05
1 概述
工业工程是关于系统设计和改善的学科,是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制造科学等学科的综合交叉学科。在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工业工程学科对世界的经济建设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大师朱兰认为美国正是由于工业工程才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领头羊地位。工业工程学科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对于培养我国高素质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对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对于促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具体实施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业工程专业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制造系统相关的基本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而且要注重管理理念及技能的培养,力求使学生成为具备工程实际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项目管理课程是工业工程学科教育的骨干课程,主要关注项目的有效规划管理、执行与控制等内容。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对项目的管控有较为全面的理解,掌握应用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帮助企业实施项目时达成Q(质量)、D(时间)、C(成本)等多维相互制约且矛盾的目标。目前,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中小企业的管理运营改善等工作。据统计[1],国内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99.3%,吸纳了75.5% 的就业人口,创造40.3%的利税。而企业的项目管控工作,对于企业新产品的开发,生产系统的新建、扩建、改善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做好项目管理,可有效实现降低库存,缩短订单交货期,控制产品研发成本、生产成本,最终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的争力。因此,有效引导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学好项目管理课程,让学生具备应用相关理念方法解决企业实际生产中的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该课程的课程建设工作也被大多数院校列为工业工程专业建设的主要环节之一。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觉得课程理论性太强,学起来有些枯燥,兴趣不浓。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往往停留在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由于实验教学设施和手段的限制致使教师偏重理论的讲解,从而使得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都难以发挥;此外大多数学生对项目没有感性确切的认知,难以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论实际的联系,这也导致了学生学习难度的增加。
针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好等问题,许多教师做了相应的教学改革研究。赵浩宇[2]分析了高校项目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案例和情景推演的教学方法;程敏[3]基于分布式认知视角对项目管理课程的学习活动的特质进行了分析,分别从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教学媒介三个方面探讨了项目管理课程分布式教学观的转向及教学模式创新方法。吴振华等[4]通过比较《项目管理》课程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教学方式的差异,分析了研究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生自主学习、加强案例教学和开展实践性教学三个方面提出了工业工程专业研究生《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董雄报等[5]分析了工业工程专业的特点及与项目管理的关系,总结了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运用启发式、案例式、实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楚岩枫等[6]分析讨论传统教学模式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区别,从《项目管理》课程的特点出发,在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深度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袁华[7]指出了目前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析了从教师能力,教学团队,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着手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以上教师的研究都对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进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针对工业工程专业特点和现代信息化技术两个角度出发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参照已有教师的改革研究成果,结合现代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针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对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体系及方法进行了探索实践,调查结果表明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2 项目管理课程体系分析设计及其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
2.1 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简介
信息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是指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来整合项目现有的生产、物资、技术、设备、材料、财务、管理等资源及时有效的为项目管理者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以便项目管理者对项目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反应,对干系人的需求及满意度进行及时的干预,以便最大限度地让各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得到满足,促成项目的成功,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S着科技的发展,项目管理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以人工劳动为主,现代信息技术对项目管理的传统方式造成了冲击,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引进符合自身要求的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此外,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企业实现深化改革,促进企业效益的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项目管理信息化工具进行项目管理,达到了企业简化管理流程和提高项目成功率,最终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基于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可移植性及便利性,信息化技术可以和教学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可以把具体的项目信息化模型在课堂里完整呈现给学生,让理论教学有的放矢,克服传统理论教学空对空的填鸭式传授。
2.2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项目管理课程体系设计
工业工程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体系和一般管理类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如“工程项目管理”、“会展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应做有效区分。我们认为应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对该课程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计,以使该课程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项目管理课程,最终应对项目及其管理技术形成深入认识并掌握应用计划与控制的手法改善项目管控绩效的相关技能。课程的体系设计应紧扣工业工程师的能力培养目标,应围绕工业工程师对项目的掌握、认知及管理改善相关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考虑及未来智能制造、数字化、信息化的普及等远景目标,我们设计了课程体系内容,并制定了能力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内容对应表,如表1所示。
项目管理课程就是要在企业在面临项目多维度且互相矛盾的目标抉择时,提供恰当的管控技术与手段,尽最大可能满足各个目标,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学生要想掌握这一核心能力,必须构建必要的知识脉络体系。图1中,本文给出了由各知识点构建而成的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项目管理知识脉络体系。在该体系中,我们以对项目的基本认知和对项目管理的基本认知为基石,以项目外部环境的整体把控与分析及内部组织过程资产的使用及构建为支柱,以项目启动、规划、执行、控制及收尾各过程中所涉及的子过程为各层架,构筑了工业工程专业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屋,最终追求的目标是全面达成企业的项目管理目标Q(质量)、D(交期)、C(成本)及满足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只要搭建了这样的知识体系脉络,就可以对项目管理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认知,能够对项目管控过程进行调研分析,然后本着工业工程的问题意识,用工业工程的专业手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帮助企业提高项目成功率,提升核心竞争力。
基于工业工程专业特色的教学,一定要从分析与改善着手;所以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理论一定要和分析与改善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理论知识是真正有用的知识,是能为企业创造真金白银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信息化技术为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行的路径,有了信息化技术,我们可以方便的把“项目”搬进课堂,可以对其分析,优化,改善,“实施”并确认改善效果。
2.3 信息化技术和项目管理课程的融合
信息化技术基于现代建模与仿真技术,可以快速的建立项目管控模型,可以方便的把“项目”搬进课堂,让理论教学言之有物。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学,可有效克服传统理论教学的空洞无物等缺点,让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及有效知识体系的构建。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型构建完成后,基于该环境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项目管控的关键知识点。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任意调整项目计划模型,验证改善效果,从而深化工业工程改善意识,建立工业工程意识的项目管理理念;同时可以让学生课下学习项目管理信息化软件,在实践环节中,布置具体的实践任务,让学生自己设置项目模型各环节参数,自己建模,自己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在课程设计环节中,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项目,制定计划,模拟执行,模拟改善,形成执行――模拟――改善的PDCA循环。最终形成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理论教学、实践体验与课程设计的全方位体验式学习与实践,强化、固化关键知识点,形成具有工业工程专业特色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3 结合信息化技术的教学实践案例
本节我们结合信息化技术给出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
在讲授项目管理的进度优化环节时,资源均衡一直是一个教学难点。我们结合信息化技术对该环节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设计。首先在建立简单的项目模型(如图2所示),然后基于该模型进行现场资源分配,信息化管理软件会实时绘制出资源需求曲线(如图3所示),让学生实时的看到资源在各任务之间的参与程度,理解资源需求曲线的绘制方法及逻辑。
在图3中,可以明显的看到未经优化的资源需求波动距离,非常不利于项目的有效管控。在讲解了资源平衡的基本概念后,就可以在信息化软件窗口中实时调整甘特图中的任务开始时间,资源需求曲线随之马上发生变化(如图4,图5所示),学生可实时看到资源平衡的动态过程。因为学生有了充分的感性认知,以及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兴趣激发,大部分学生在接受该部分理论知识时都会兴趣盎然,参与讨论资源平衡的基本原则,最终形成对理论知识的深入掌握。
通过对项目计划的动态调整,让学生充分对比各种进度计划下的资源需求情况,以及进一步讲解资源平衡的原则,从而让学生不仅掌握了资源均衡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掌握了相应的改善思路和方法,对进度优化中的关键概念也深入了解。
4 教学结果分析与讨论
笔者对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和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前后学习该课程的工业工程专业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92%的同学认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育方法比传统方法更容易接受,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学生普遍反应,采用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项目管理课堂,感觉言之有物,学之有用,兴趣很浓。此外,笔者也对前后两年的考试卷进行了详细分析,分别针对各知识点的得分率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到,采用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方法后学生在各知识点的得分率普遍获得提高。比较枯燥的环节各类计算部分,采用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后,各知识点的得分率大幅度提高,这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知识体系的掌握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充分扩展。
5 结论
本文基于信息化技术对工业工程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的详细设计,教学体系和内容更加贴合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方向。然后采用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理论教学研究与实践以及构建了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实践体系和课程设计体系。实践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教学改革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改善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昕,秦志辉.中国中小企业统计年签(2014)[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2:23-45.
[2]赵浩宇.高校《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优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5:35-36.
[3]程敏.基于分布式认知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6,8:27-28.
[4]吴振华,王亚蓓.工业工程专业研究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建议[J].大众科技,2015,4:82-84.
[5]董雄报,张学龙,李军.工业工程专业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研究[J].大学教育,2013,8:89-95.
篇8
1.1学习任务与其社会角色和责任密切相关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任务就是由儿童、青少年时期的以身心发展和知识累积为主转变为以完成特定的社会责任、达到一定的社会期望和完成工作的要求为主。对开放教育的学员而言,学习任务就是促使其有效完成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以此提高社会威望的一种方式,也是促进学习成为他们职业生涯或生活状态的一个转折点。因此,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而且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并且很希望有速成效果。
1.2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开放教育学员在学习方式方面具有自己的倾向和爱好,常见的学习方式有如下四种:①行动型。有些开放教育的学员倾向于“从做中学”,他们对教师详细的讲授往往会感到不耐烦,所以当教师提问的时候就会不经过思考就会给予答案。他们热心于新事物,喜欢新的体验。在集体学习活动中表现的也很积极、主动,很多情况下都处于领导者的地位。②深思型。这类学员主要表现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需要很长的考虑时间,经常犹豫不决,很难做出肯定的回答,在回答问题之前需要更多地信息。这类学员还喜欢和他人一起学习,因为这样便于收集更多的观点和信息。③理论型。这类学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喜欢先了解基本原理,然后提出假设,并采用循环渐进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他们常常用客观的、公正的和逻辑性较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且还不接受他人的主观判断和众多的不同观点,往往只看重自己的理解。④试验型。这类的学员喜欢尝试和应用新的观点。对于学习内容,一定要经过尝试后才会相信,而且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善于用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来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充满信息、精力充沛,因此就会觉得教师讲的太多,他们认为只有在新的情景下才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他们喜欢显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如果没有机会自己做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很失望。
1.3学习需要的类型多样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需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外部需要和内部需要。内部需要如个人发展与进步的需要、认知兴趣的需要以及得到认同与尊重的需要;外部需要包括社会威望、群体活动等引起的外部期望以及服务于社会组织的需要等。可以概括外:职业提高的需求、社会交往的需要、社会刺激的需要、外部期望的需要、服务于社会组织的需要、认知兴趣的需要等。还有一些学员是为了培养素质、陶冶情操、满足自己的认知需求和兴趣。这类学员以学习充实精神生活,认为学习即享受。
2开放教育《财务管理》(省开)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课程建设的普教化,忽视开放教育学员特色长时间以来,开放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学校普通教育的延伸或者补充,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上与普通教育相同或相似,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国家层面对开放教育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基本与普通教育相似,而忽视开放教育条件下的学员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习诉求。二是《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相似。基于开放教育的补充或从属地位,在教师聘任、课程内容、教材征订等方面也基本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模式。三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相似。随着学习型社会观点的提倡和深入,开放教育的形式越来越广泛多样,但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绝大多数还是沿用传统讲授的方法,学员在下面听,教师在上面讲,依然是开放教育教学的主导形式,没有的做到真正意义上开放教学。
2.2《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偏重理论,结构不够合理合理的结构是促进事物朝着预定目标发展的前提条件,如果结构不合理,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事物的发展就会偏离原来的目标。目前,《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编排基本还是注重基础的财务理论,这种编排方式强调课程的学科性和理论的系统性,求全、求广、求深,但对符合开放教育需求的实践性、职业性、技能性和参与性的课程内容呈现则比较少,甚至是没有。课程教学大纲等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实践教学环节被相应的忽视,甚至实践环节只是理论上的存在,在实际实施活动中,根本没有开设,这种课堂学习与实际运用脱节,理论学习不能指导社会生产实践,使《财务管理》课程的效用将大大地打了折扣,导致学员学非所用或用非所学,使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变成了应付考试和混文凭,真正到了企业财务管理一线,还是不能完成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
2.3《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相对落后,教材更新较慢,学员学习兴趣不高开放教育的课程内容相对落后,教材更新较慢,满足不了学员在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开放教育学员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现在不少教育管理机构对开放教育不重视,不少的人对开放不了解,有部分人甚至把开放教育当作是不正规教育形式,是在糊弄学员。由于不重视,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师资力量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根本无法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进行科学研究与创新。在我国,由于开放教育发展时间比短,理论指导实践的不足,与开放教育相关教材体系还不完善,因此在现有《财务管理》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上,很少有体现开放教育学习特点的开放教育教材,内容相对来陈旧,对于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出现的新问题,涉及很少,学生不能从《财务管理》课程中得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财务管理》课程缺失应有的感召力,再加上《财务管理》课程又有一定的难度,公式较多,计算较为复杂,而开放教育学员的基础又不是太好,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对《财务管理》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完全是为了应付毕业学分。
2.4《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资源单一,考核方式不够灵活,适应不了学员的多方位学习需求当前《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资源还主要是文字教材为主,主要是主教材、导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和期末复习资料等,充分利用网络和微信等多种媒体的移动学习资源还几乎没有。《财务管理》的仿真虚拟实践软件也比较缺乏,学员的真正实践机会很少。考核方式还是以期末的纸质试卷为主和平时形成的性考核成绩两部分理论考试组成,学员技能的考核和实践方面的考核非常少,考核只注重了死记硬背,对财务知识的灵活运用考核不多。
3基于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省开)建设模式构建
3.1根据专业需求设计财务管理课程资源财务管理是开放教育工商管理学科中所有专业学生都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课程,但是不同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课程建设方面就需要对财务管理课程分层次建设,以此满足不同专业学员的需求。目前,开放教育的财务管理课程很多使用的是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的财务管理学教材,部分学校在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物业、物流等省管课程的财务管理课程也是使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财务管理教材,在课程难度上对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明显偏大,而不同专业学员采用同一标准的教材,也不符合学员们的实际需求。因此,对于开放大学的财务管理课程建设,可以分为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和其他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对于会计专业要采用国家开放大学的统一财务管理教材,统一参加国家开放大学的考试,而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其他专业财务管理是省设课课程,要结合学员实际和需求尽量去自建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在省设课的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建设中,对工商管理、市场销售、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等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需要了解基本的理财方法和必要的理财技术即可,财务管理基础作为财务管理的入门课程就可满足需要,同时减少较深理论知识,增加好学易懂的经典案例和理财技能指导的内容,这样学员学习也较为容易,因此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会增加。
3.2实现开放教育的财务管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财务管理课程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材为基础由教师进行课堂讲授,而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即使做案例教学也无法将理论基础及应用解释得清楚明白,而开放教育的学员大多都有实际企业工作与管理经历,可能也接触过企业的财务管理实际,因此对教师理论教学感到和企业管理实际不一样,因此学习的动力就会不足,教师也缺乏感染力。此外,单纯由教师讲授的知识往往只会让学员被动接受,不去主动思考所学知识如何使用以及用于企业管理何处,只有将所学财务知识直接用于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并加以应用。本人经过多年的开放教育财务管理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从以下方面实现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学习与实践的对接是较为可行的方法,并且效果显著。
①ERP沙盘模拟和财务管理模拟实训。ERP沙盘的财务管理模块和财务管理模拟实训平台,作为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是非常有效的。ERP沙盘是模拟企业供、产、销实际中遇到的财务行为,促使学员去思考,怎样顺利完成相应的财务活动,这样结合企业实际的教学,学员容易接受,财务技能也相应的掌握。开发财务管理网上模拟实训平台,也是强化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手段,通过模拟设计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利润的分配、财务分析等财务活动,使学员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活动,并且能够独立完成相应财务管理活动。每学期都组织学员进行ERP实训比赛,学员通过实训,使实践技能得到提高。
②企业情景模拟实践教学。由于财务管理实训教学软件较少,并且真正到企业实际实践的机会更少,这给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主设计模拟实践教学的资料。做法就是将一个教学班模拟成为一个公司或者企业,然后根据公司的组织机构将学生分组担任不同的角色进行仿真扮演,通过模拟操作,促使学生熟练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活动,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③深入企业财务部门调研考查,撰写调查报告。开放教育的学员一般都有实际工作岗位,教师可以动员学员到自己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调研和考查,和企业的一线财务人员进行交流、取经,体会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异,探索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并写出相应的心得体会和调研报告。
④在岗实践。开放教育的学员大部分都是有工作的,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并且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计投资、统筹、利润分配以及流动资产管理等具体方案,通过这种方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有效结合,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然后进行总结,学员还可以在网上教学时相互交流,有时也作为教学案例在课堂上讨论解决。
⑤邀请企业一线财务人员或财务专家到学校进行具体财务管理的实践讲座,以此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每个学期可以邀请一些企业财务总监、财务经理或财务主管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录用会计和财务人员的标准,以及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这样学生也会有针对性的去提高自己的应聘能力和应对实际财务工作的能力。
⑥加强对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开放教育的多数教师都是一直从事课堂教学和研究的,很少有机会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也缺少企业实际财务工作的经验,对于财务管理课程案例的理解多来源于文献资料,因此就会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学科的现象,很难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基础,因此学校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事业单位的课题研究等方式锻炼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并且丰富教师的财务管理经验。
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一些大中型企业和会计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并将这些企业作为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以此增加学员的财务管理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由于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资金运作的方方面面,就需要学员从资金筹集、资金储备再到资金投放等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此从财务管理实务中去了解和体会,增加对财务活动的感性认识。
3.3基于开放教育学员特点建设有适应性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开放教育的学员一般都是有工作在身,有的还有家庭,大多是在工作之余,家务完成后才有时间学习,因此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很难做到去听面授课和圆满完成书面作业。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开发课程资源,把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网络化,使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够利用电脑、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利用点滴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完成作业。在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建设中,要注重学习的过程,把考核融入学习过程之中,只要完成学习任务,就算考核合格,不再采用传统的期末集中纸质的考核方式,做到随学随考,学完考过。在课程网络资源中要有学员与教师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随时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习者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4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省开)建设的成果
篇9
关键词:电子沙盘 沙盘模拟 课程教学
许多高校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实验教学的创新教育形式,以提高大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本文将探讨电子版沙盘模拟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目的在于将理论与企业经营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描述
生产运作活动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最基本活动,是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一门研究如何将各种资源要素组织成现实生产力,以便有效地创造出产品和服务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是工商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内容。作为培育企业精英人才的摇篮,我国各类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一直以来颇为重视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教学,在MBA、普研及本科生中都开设本课程。
与其他经管类课程相比,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多,包括生产运作战略与企业竞争力、需求管理与预测、生产/ 服务流程分析、生产/ 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生产运作能力与生产运作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与企业资源计划、生产系统设计与优化、库存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前沿理论等知识模块,这些知识大多来源于生产实践,是企业生产运作实践的总结,很多知识在讲授时需要结合企业生产实践进行。
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以理论教学为主
目前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比较枯燥,即使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仅仅限于介绍文字材料,无法给予学生感性认识,学生毕业后常被评价为光懂理论、不会实战,在实际操作时遇到种种意外障碍而束手无策,能力不能与学历匹配。这也是有些文科类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不高,进入企业后适应期太长的原因。
2.学生对授课内容缺乏直观的体验
学生由于没有在企业工作的实际经验,对很多内容缺乏直观的体验和感受,无法透彻理解,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
3.教师容易局限于一门课程内容
由于专业背景、授课学时等限制,教师往往容易局限于一门课程内容,很难把公司管理的全流程、全过程控制告诉学生,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和系统的公司操作实务。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理论学习,不关心也不了解企业运作实际,缺乏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训练。
4.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高
由于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相对于其他管理类课程,内容较复杂和枯燥,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往往不高,也有部分学生会受到上一届学生的影响,在还没有开课之前,已经在脑海中形成了该课程偏理论、数学模型和需要大量计算等印象,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有所降低。
5.学生对课程的教评结果偏低
由于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偏理论、数学模型和需要计算的内容偏多,尽管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案例、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本课程在许多院校开展的教评活动中仍得分偏低。有的教师同时讲授多门课程,但各门课程的评价结果差距很大,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积极性有所降低。
6.实践环节滞后于课程教学
目前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该课程在教师授课及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严重性,先后引入了对企业的实地参观、沙盘模拟实训等教学方法。但由于对企业的实地参观、沙盘模拟等均是针对实践环节的课程,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存在,对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甚微,学生们感叹如果实践环节的课程能够与理论课程穿行效果可能更好,学生会从中受益更深,体会更深刻。
三、对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基于上述的问题,有必要探索能够提高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竞争力的教学方法。目前广为使用的是沙盘模拟教学方法。
1.沙盘模拟教学方法简介
沙盘模拟源于战争中的沙盘模拟推演,指挥官在真实的模拟沙盘模具前,进行战略部署的过程,具有形象、直观、一目了然等优点。企业的经营管理犹如战场,要进行整体部署、产品的研发以及财务分析等决策,通过课堂教学展现无疑是纸上谈兵,而沙盘模拟运用独特直观的教具,结合市场变化,进行情景模拟以及角色扮演,通过老师点评,使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真实体会企业多年的经营管理过程。
沙盘模拟主要通过实战模拟演练完成体验式学习,具有互动性、真实性、挑战性、实用性等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内容进一步加强巩固,并能够将学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与运用。
2.沙盘模拟课程涉及的内容
(1)熟悉企业全面管理系统,确定企业整体经营战略。沙盘模拟课程分析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预测市场趋势,形成企业计划管理体系,确定企业具体的市场经营战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战略、财务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等。
(2)了解企业整体运作流程。通过沙盘模拟课程能制定企业新产品开发战略,安排企业的生产计划,制定市场开发决策、目标市场定位等。模拟企业在同行之间的竞标过程,调查了解同行商情,抢攻市场,正确进行市场决策。
(3)谋求企业系统效率提升,进行正确的财务决策。通过沙盘模拟的运用,学会制订企业长期、中期、短期资金计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制订投资计划,编制财务报表,运用财务指标进行正确分析,进一步评估决策效益,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
(4)提升科学管理能力。通过对企业生产能力的计算,生产线的更新调整\库存的管理,原材料采购、现金流量的计算等提升科学管理的能力。
(5)从点评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在每一次教师的点评中,学生可以深刻领会到理论中学到的知识如何真正运用到企业的运营实践中,具体应该如何进行分析,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一定基础。
(6)从总结中收获。通过参与企业模拟经营的过程以及课程结束后的实训报告,学生思考、总结得失,获得最大的收获与提高。
3.沙盘模拟的形式
在各大院校主要引进和自行开发的沙盘模拟形式有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两种。通过教学实践发现,目前的企业经营物理沙盘训练课程对抗规则复杂,容易出现误操作和不规范行为,且问题无法追溯,影响公平性;另一方面由于采用独占式教学资源,学生需要至少2天的时间完成整个物理沙盘的对抗演练,效率较低,但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性非常高。而电子沙盘采用计算机软件的对抗方式来进行教学和竞技,通过程序的设计,可以使实验完全依照对抗规则进行,防止了学生的误操作和不规范行为。电子沙盘通过记录学生的每步实验操作,可以使实验最终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自动生成。但是,这种模式直观性、体验性差,各小组缺少面对面交流,比较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教学效果不是非常理想,这与情景式教学的初衷相悖。
4.将电子沙盘引入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
基于物理沙盘与电子沙盘的优缺点,考虑在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课程结束后的实践环节仍然保留物理沙盘的模拟训练或物理沙盘与电子沙盘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长处,扬长避短,最终实现电子沙盘的便捷性和物理沙盘的真实模拟性合为一体。而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电子沙盘模拟,充分利用电子沙盘的可存储性和灵活性,在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教学阶段,使用电子沙盘模拟的不同功能。
5.电子沙盘与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结合体现出的特点
(1)生动性。传统的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改变这种高耗低效的教学局面,通过沙盘模拟实际企业环境进行教学,学生能亲自运营企业,真正体验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十分生动有趣。
(2)真实性。在课程中,通过沙盘模拟运用让学生亲自体验“做”中“学”,以实际参与的方式体验企业的运作,在模拟企业实际环境中,真正体会企业面对多变的环境,使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将来应用于实践。
(3)合作性。沙盘模拟就是让学生在每一次商业决策中感受团队智慧的价值,领会如何在立场不同的部门间沟通和协调,进一步培养不同部门人员的共同价值观与经营理念,同时建立以整体利益为导向的组织团队,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并能真正领会团队合作的优越性。
(4)基于电子沙盘的灵活性与可存储性,在引入课程教学时可以随时调用任何模块进行讲解,这是与物理沙盘相比其最大的优点。电子沙盘可以将学生分为6~18组进行模拟,而物理沙盘只能模拟6~8组,解决了物理沙盘授课的困难。同时也解决了物理沙盘必须连续的将课程进行2~3天独占资源的缺点以及物理沙盘课程与理论课程在时间上脱节的问题。
(5)可作为开设物理沙盘课程的前期准备。与之前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再上物理沙盘课程相比,学生在开课前已经对沙盘模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分组组成不同的企业后,对企业战略决策、资金运用、市场开拓、ISO认证、产品研发、厂房及生产线投资等问题会更加慎重,通过理论课程对各个决策环节会用到哪些知识点已经心中有数,会彻底改变之前的盲目决策以及部分学生的游戏心态。
(6)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沙盘模拟在企业经营管理教学系统中运用,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沙盘模拟经营使学生亲自感受到树立共赢理念、全局观念与团队合作、保持诚信、个性与职业定位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7)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沙盘模拟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业务水平,并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也能使学生学有所长,与实际贴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所学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结论
基于电子沙盘的灵活性与可存储性,将其引入课程教学体系,是继传统教学及案例教学之后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将改变多年来“教师苦教、学生死学”的传统教育教学,能够将理论与企业经营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沙盘模拟经营,使学生亲自感受到树立共赢理念、全局观念与团队合作、保持诚信、个性与职业定位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对于经管类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也可以是一个借鉴。
基金项目: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1020),(201104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沈炜,王宁宁.模拟实验课程初探.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
[2]张新婷,刘新艳.生产运营管理的三维方法论教学改革思路.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8)
篇10
【摘 要】财务管理课程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持续升温,该课程也逐渐成为很多学校开设的通识课,以满足学生了解相关财务管理知识的需求。该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采用何种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当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尝试以大学生创业活动为突破口,将其作为调整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主线,围绕当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达到逐步提高各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满足未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创业;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教学内容调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024-02
作者简介:肖晗,女,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朱民田,女,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研究”(编号:UPRP20140016)、2014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课题“辽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编号:L14AJL005)和2013年度辽宁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基于创业教育的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购置资产(投资),融通资本(筹资)和管理营运资金以及如何进行利润分配的学问。它以财经法规制度为准绳,遵循一定理财原则,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诸多方法组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活动,处理和协调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财务管理工作具有综合性强、迅速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与企业内外部联系广泛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目前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中,财务管理不仅是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经管类非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尤其是近年来很多院校基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活动、完善学生人文知识结构等角度考虑均开设了财务管理一类的通识课程,由此可以看到财务管理知识已不再只与经管类专业学生相关,其所蕴含的理财知识和管理技能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之一。
虽然财务管理课程已经为应对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才需求逐渐步入高校课堂,但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仍以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为主体,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许多理念都是基于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以上市公司为背景阐述,分析方法囊括了经济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学科。论及教材,学生普遍反映概念抽象、专业性强,术语较多,不便于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学习;同时实践教学的缺乏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果导致学生明知知识的重要性,但也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热情,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基于以上情况,很多教师、学者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课程改革的真知灼见。例如,孙艳春、郭磊等人基于案例教学提出改革建议,认为案例教学应提升至财务管理教学的核心地位,并且应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辅以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梁明提倡在财务管理教学中运用Excel系统,通过与会计手工实训对接,以此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很多教师以就业导向、业务素质培养目标为依据开发设计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在明确能力要求、职业素养的基础上,构建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如李红梅、张胜群、张爱辉等。本文在总结众多观点的基础上,认为高校的财务管理知识教育应以大学生创业活动为抓手,配以相应课程建设,包括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考核方式的改革等等内容都应围绕创业活动展开,将其作为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二、以创业活动为主线改革财务管理课程的相关依据
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最好的教学方式之一就是牢记学校教材必须与实践经验两者紧密联系,促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从而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也将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作为教育的四大支柱,并强调“学会生存”是核心。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之多创下历史新高,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2014年又被连续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年”,形势如此严峻,很多学生必然会选择自主创业作为就业途径,希望以此来实现自我价值,这对于实现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价值、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推动经济结构的演变与升级、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此外当下竞争日益激烈,必然要求人们具备更多的生存和发展技能,即使不进行自主创业,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和管理技能也是必备的生存之道,日常生活中诸多事务都离不开财务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帮助,如按揭买房买车、资金借贷、投资理财、购买保险等等。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身处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每个部门、每个职工都会通过资金的使用过程产生财务关系。从创业活动的角度来设计财务管理课程,会将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全貌具体而又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的放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因此,财务管理课程的安排围绕学生创业活动展开,这个全新的视角必将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原有课程体系设置的框架,帮助学生树立理财的理念,培养学生财务决策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创业者应具有的合理使用和管理资金的核心能力。将财务管理理论及方法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将教学目标、知识结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以学生创业活动做为突破口,围绕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总体目标,符合素质培养的要求。
三、以创业为主线进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建议
1.将成功的学生创业计划作品作为案例引入课堂,组织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至少能够从三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分别是分析问题、与他人沟通和让他人接受的能力。实施案例教学对于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来说,恰好适应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征。
案例教学是不是能够得到有效开展,案例选择的得当与否是第一步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这项工作往往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案例的选择不仅要贴近管理实践和经济生活实际,而且要尽量选择来源于我国工商企业的案例,题材要新颖有趣味,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传统财务管理教学中有很多经典案例,如戴尔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四川长虹的应收账款危机、福特汽车公司的资本重组等,这些案例篇幅较长,内容复杂,对于非财会专业学生来说理解较为困难,即使财会专业的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也并不轻松,很多学生连完整阅读的兴趣都没有,更不要说深入其中,因此并不适合在教学中使用。
以学生创业活动为中心改革原有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开展案例教学,可以尝试引入大学生创业计划中的优秀作品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创业与就业紧密相关,与当前市场需求紧密相关,这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管创业计划只是模拟的创业活动,但进行策划的整个过程,包括从创业的可行性分析到撰写完整的商业计划书都丝毫不逊色于一个真实的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因此利用这种完全以学生自主创业为背景的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学生自始就参与其中,创业团队自行选择的创业项目,拿出来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共同讨论研究解决方案,必然会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2.以创业活动为主线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在授课内容方面,教师除了讲解财务管理教材本身的内容外,还应当以个人创业为主线对课本知识进行有益的补充,适当增加一些创业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目的。通过重新拟定教学大纲,增加风险投资、创业管理等内容,适当减少理论性过强,或与实践联系不大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造性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因此,基于创业活动来安排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至少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融资计划、财务预测、风险控制、企业社会责任等几方面的内容:
(1)融资计划:主要讲授如何预测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如何安排资金的用途,制定资金的使用计划,如何确定投资者的权利,设计资金的退出方式以及制定债务性资金的偿还计划等。
(2)财务预测:讲解如何根据市场预测以及资金的安排编制未来3~5年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分析,掌握未来的收入、利润、资金流动和收益率等重要信息。
(3)风险控制:主要包括决策风险、项目可行性分析、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实施以及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措施等内容。
(4)社会责任:主要介绍如何利用社会责任体系来完善公司价值评价。企业价值,不仅应包括现有和潜在资产的市场价值,更应该包括社会价值。因为企业在注重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除此之外,调整教材的章节顺序对于根据创业活动的组织过程来改革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项目投资”是财务管理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涵盖了投、融资决策和项目营运的整个过程。学习“项目投资”需要学生对企业筹资、资金成本、营运资金管理、财务预算等很多环节有一定的了解。而实际情况是,现有的财务管理教材往往是在第一章“总论”、第二章“财务管理的价值观念”、第三章“筹资管理”后就安排“项目投资”这部分内容,而营运资金管理、财务预算、财务分析等知识都是安排在“项目投资”之后,学生还没有接触到这些知识之前就已经开始学习项目投资了,这无疑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对理解项目投资造成影响。因此,应将“流动资金管理”、“财务分析”、“财务预算”提至“项目投资”之前进行讲授。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项目投资的全过程,也有助于学生将前面所学的财务预算、财务分析和流动资金管理方面的知识运用到项目投资的分析过程中。
3.调整现有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标准,突出对能力的测定。财务管理课程的考核仅仅依靠一份试卷是不能真正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情况的。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试卷的内容通常分为客观和主观两部分,客观题通常是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主要是对一些概念和基础知识的考核,无法反映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主观题以案例分析、论述等题型为主,虽然考核的是应用能力,但是由于试卷篇幅有限,也只能考核部分知识点的应用,尤其无法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做出有效评价;二是由于考试时间有限,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学生获得高分往往不是因为具有出色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主要依靠短期内的记忆。
另外,成绩评定缺乏科学设计,期末总成绩由平时作业、课堂考勤、课堂表现等成绩构成,而事实上考勤情况只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期末卷面成绩比例过高,卷面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出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情况,对于平时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以及学习效果都无法给予有效认定。因此,这样的课程考核方式无益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为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打破以往“一张试卷定乾坤”的考核方式,这就需要在确定最终考试成绩时增加平时形成性成绩的比重,而平时成绩并不应该仅局限于考勤、回答问题等简单的形式。以创业活动作为主线调整财务管理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应能力进行考核,综合素质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提升,因此过程性评价比最终试卷更具有现实意义,所以教师可以考虑将学生在创业案例中的讨论和商业计划书的撰写情况作为评价依据,而且应赋予较大的分值比重。这样一方面可以以学生在搜集、分析资料、推理判断、得到结论的过程中以及在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作为评分标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学生在撰写的商业计划书中是否清晰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做出比较透彻的分析,是否得到有意义的结论等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当中去。
在教学中引入创业活动的思想,将其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安排的主线,在确保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创业活动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推动财务管理课程进一步改革,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比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有助于培养“知识与技能双重型人才”,适应新的形势,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璐.基于创业教育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张爱辉.基于业务素质培养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财会通讯(综合),2013,(1).
[3]华玉昆.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设置探讨[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6).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偿债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