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8 04:2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版式设计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版式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门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说它传统是因为这门课程在我国上个世纪七八十年就已经存在。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国多数高校目前的版式设计课程还依然采用简单的理论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所学到的只有课本上的版式设计的基本理论。没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机会,在工作后不能真正将理论运用到设计中,无法真正进行版式设计工作。版式设计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如何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使用项目教学法成为版式设计教学的主流,完成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操作能力的转换是我们需要思考的。笔者在担任了7年的版式设计教学工作中得出了一点体会和经验希望可以与大家分享。
1项目教学法的发展背景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凯兹博士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博士共同创制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继而由德国教育学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将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欧美等国加以推广。欧美等国都纷纷倡导这种以“行动导向”与“项目设计”的教学活动。我国对项目教学法的理论研究时间较晚,普及率和实施率和国外比起来有一定的差距。现在,主要由以清华大学为首的一些著名高校将其作为教学改革项目,应用于本科技术型课程和实践教学中。我们通过下面的表格可以对项目教学法的优势一目了然。
传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教学目的传授知识和技能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完成项目
学习方式以老师教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课堂主导学生听从老师的指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选择
学生动力外在动力十分重要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得以调动
授课内容老师挖掘学生的不足点以补充授课内容老师利用学生的优点开展活动
2将项目教学法引入版式设计课堂上的可行性
在我国的整个艺术设计教学的课程体系中,版式设计课一直有着特定的地位。大部分学校会将设计课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版式设计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在版式设计之前设有基础课程,这个环节是对各种设计元素,如形态的种类、构成和变化,色彩的基本现象与规律,肌理的生成与形式组合,各种构图、构成的方法以及形式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和了解,为版式设计课程奠定了基础。版式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起着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现行的版式设计教学中,对于版式设计教学目标有些模糊不清。版式设计课程与其他设计课程之间的也缺少联系,忽视版式设计形式上创造。这些不仅导致了学生作品形式与风格流于单一,使得形式大于内容,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而现在的学生很少有直接凭着学校学习的设计知识就能胜任市场上的设计工作的。这说明版式设计教学缺乏针对性,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版式设计课程教学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醒目教学法无疑是很好的尝试。在版式设计的课堂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就是指将企业的商业项目作为研究课题,大多为企业的型录设计、DM手册设计等,教师指导学生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商业项目进行结合,完成一项真实的排版任务。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实战性学习能力,体现了版式设计课程很强的实践性特征。学生可以了解真实的企业商业项目的整个设计流程,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随时和客户进行交流了解客户的需求,针对性得到很大的加强。学生的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引导其自主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构建。因此项目教学法的优点也是它的目标即学生高度实践性垮学科知识的形成,和自主监控能力的培养和完善。
3项目教学法在版式设计课堂上的实施过程
下面以项目“武汉亚洲贸易广场十周年店庆32P DM手册设计”为例进行项目教学法在版式设计课堂上的实施过程的论述。
(1)选定项目。项目的来源可以是教师引进项目,也可以是校企合作引进的项目,另外一些有针对性的设计竞赛也可以导入。项目的选定和教学计划是分不开的。首先笔者考虑到版式设计课程学时为48个课内学时,不宜安排过大的项目进行项目教学法教学。项目“武汉亚洲贸易广场十周年店庆32P DM手册设计”正好在时间上和版式设计上课的时间吻合,工作量中等适合作为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施项目。再来选取的项目既要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又要能覆盖课程的主要知识结构。
(2)制定计划。在明确了任务后,由学生自由分组,制定工作计划。学生可以5~6人分为一组,组成项目小组,由组长根据每人所长负责分配任务,并把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计划交给教师,学生换位为设计师,教师换位为设计总监,共同完成项目。这个环节需要让学生事先知道版式设计的整个工作流程,每个小组的学生便依此来制定整个计划。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笔者一直从旁指导,调整每个小组计划中安排的不合理的时间或者工作顺序和重点。学生深刻体会到成功的作品和科学详实的计划是息息相关的。项目“武汉亚洲贸易广场十周年店庆32P DM手册设计”分几个步骤完成。拍摄、选图、修图、设计样稿P、排版、反馈调整、打样、定稿、印刷。学生将这些内容按照工作量的多少进行时间上的规划。
(3)实施计划。在整个项目的执行中学生遇到了很多现实的问题,这些是在传统的版式设计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例如:在商场专柜进行拍照时,由于商场的服装展示多用聚光灯进行照射,学生拍照的时候只是觉得效果还不错,可是没有想到是要用在DM手册里的图片,是需要柔光灯拍照的,聚光灯照射出来的服装光感和对比效果太强,服装的阴影导致很多地方都是黑的,服装的细节、材质效果反映不出来,还有偏色问题,所有照片又重新拍了一遍。在进行内页排版时,学生为了方便将所有图片导入到AI里进行制作,结果导致文件过大,后期修改花费大量存盘的时间,还不能转存PDF格式在印刷时出了很多的麻烦。这些都是学生在执行的时候碰到的惨痛经历,让他们记忆深刻,在以后的项目有了这些实战经验就会更加得心应手。教师在项目教学法中主要起到提供建议和方法咨询的作用,学生有问题可以同教师讨论,让教师给予建议,而不是请教师直接告知,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潜能,也可以让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考核评价。项目教学法的考核评价注重学生学习制作的各阶段的实时评价,对完成项目进程中的每个阶段,如项目实施的计划、资料收集整理、市场调研、创意构思、版式设计等阶段进行实时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评价方法采用小组成员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两种方式按照一定比例相结合。学生自己也有了打分的权利,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5)反馈总结。最后,教师应对项目的整个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收集客户对于项目“武汉亚洲贸易广场十周年店庆32PDM手册设计”的反馈情况,例如对于哪个P面的关注时间最长,封面的风格是否喜欢等。在项目总结方面主要包括普遍存在的问题、知识的学习应用情况、难点和重点、以及今后注意事项等。学生根据教师反馈的客户内容与教学总结,反思整个项目过程中的得与失,写一份项目的总结报告,这样也培养了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能力。
4总结
通过研究实施项目化教学法,笔者认识到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科学的结合起来,在实践的项目中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创造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对于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模式的突破,强调实用技能,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向主动吸取知识的这一过程的转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整体专业素质得以提高,实现学校到社会得合理过渡;有助于促进专业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与知识结构的调整,使教师能真正胜任现代视觉传达涉及教学工作,与时代同步;也有助于从教学观念、模式等多个方面对过去传统教学中落后的状况进行改革,通过建立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系统的项目化教学体系,达到实现学科整体优化的目的,充分展示了现代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
参考文献:
[1] 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篇2
关键词:平面构成;广告设计;版式;形式美法则
平面构成课程是艺术院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指在二维空间内,将视觉要素按照形式美法则分解、组合,最终形成理想的形态。它为专业设计提供了方法和途径。在广告设计课程建设中作为设计基础课程的平面构成如何与广告设计相联系,在这次平面构成的课程中结合平面构成基础知识,通过主题性实训教学,为广告设计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就平面构成如何围绕广告设计进行教学的做出具体分析。
一、平面构成与广告设计版式设计
平面构成知识为广告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尤其在广告设计中版式的设计上,平面构成广告设计的版式,指在版面上,将所需的视觉元素有目的的排列组合,最终将表现出一种具有个性和艺术魅力的视觉形式。版式设计是广告设计的重要环节,广告设计中信息的传达和艺术美感都与版式设计密不可分。广告设计中的版式设计主要靠图形、文字元素之间的编排表现,而平面构成中点、线、面之间的疏密对比、形状对比、大小对比成为广告设计中图文编排的重要依据。平面构成的构成形式主要有: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特异构成、等等,这些构成形式也常常被广告设计的编排设计所借鉴。
重复构成形式是广告设计中最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给人稳定、和谐的视觉效果。在广告设计中,重复构成主要体现为图形的反复出现,这种图形的重复出现不但具有视觉的秩序美感,同时起到突出强调主题的作用。在广告设计中在突出某产品时,很多广告设计在图形编排上采用重复的表现手法。为了得到更丰富的画面效果,会在重复产品图形的基础上有大小、颜色、角度上的变化。例如,同款手机广告设计,画面一般体现出很多不同颜色同款手机的编排设计。最终能起到突出主题的效果。
在平面构成艺术中,渐变构成具有一种循序渐进的视觉美感。在广告设计的编排中渐变应用和广泛。主要表现为两种渐变形式,一种是形象的渐变,一种是空间位置的渐变。形象的渐变在广告设计中指的是主体图形的渐变,这种渐变效果可以起到强化主题、形成视觉趣味性的作用;空间位置的渐变能够形成具有节奏、韵律的视觉美感。比如,宣传一种运动服饰的平面广告设计中,运用穿着本品牌运动服装的人跑步的渐变效果,很好地表达出“运动”这一主题。
发射构成突出的是一种视觉张力,而这种视觉冲击张力正是广告设计中所需要的。广告设计通过发射的编排形式所表现出的张力,可以释放出强大的视觉冲击性,这种视觉上的冲击性会强有力地抓住观者的视线和注意力,充分起到广告设计传递信息和广而告之的作用。例如,可口可乐平面广告设计,可口可乐瓶中放射出许多不同颜色的气泡,整个画面的放射效果配合深色背景,产生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能突出“快乐”主题。
在平面构成艺术中,特异构成是在重复构成基础上的突变,它寻求一种出其不意的视觉美感,体现一种不寻常的视觉感受。在广告设计中,特异的编排效果再次强化了特异点的视觉冲击性,使主题得到强化与加深。比如,麦当劳的平面广告是在满嘴白牙中间去掉两颗牙齿形成“m”的形状,深刻的突出了主题。
二、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与广告设计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平面构成课程把形式美法则归纳出来,为广告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主归纳为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形式美法则适合于一切的造型领域,因此在广告设计中我们也会遵循形式美法则。现代广告设计的目的不仅在于产品的销售,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还在于通过广告的表现形式体现广告的娱乐性,起到缓解生活压力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广告设计时我们要在表现产品特色的同时,也要提高广告的整体创作艺术美感,广告设计的艺术美感依据的就是客观存在的美的法则,也就是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等。这些形式美的法则,就是平面构成中将各个构成要素组构成全新的形态必须遵循的规律。
篇3
版式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版式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图文编排,也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的空间中,根据设计的主题内容要求,结合美学的知识和原理,设计出美观实用的版面。当人们开始在岩壁、兽骨或器物上记录文字和图形的时候,就已经具有了最初的图文编排意识。印刷和造纸术的发明让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同时也为现代版式设计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 世纪初,由俄国艺术家发起的构成主义运动,是一场对艺术和设计进行探索的活动。倡导设计简单明确,以理性的、简洁的几何形态构成图形。探索纯粹几何形态的抽象表现力,旨在寻求一种结构美感。所以此时各类版面中的字体全都使用无装饰线体,着重于表现形体美、节奏美和抽象美。俄国构成主义运动为版式设计与平面构成的交汇提供了可能。
与俄国构成主义运动并驾齐驱的是荷兰“风格派”运动,“风格派”一词源于又凡·杜斯伯格和蒙德里安创办的《De Stijl》(译为《风格》)杂志。“风格派”主张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排除一切表现成分而致力于探索一种人类共通的纯精神性表达,即纯粹抽象。《风格》杂志本身的封面版式设计就颇具特色,完全采用黑白色,颠覆了传统的对称式结构,文字部分完全摒弃了装饰效果较重的花体字,采用简洁无修饰的线体字。为了使整个版面保持均衡,直线条和矩形等几何元素成为了唯一的“装饰”。
而谈到构成思维与设计的结合则源于1919 年德国魏玛创立的包豪斯(Bauhaus)设计学院。包豪斯学院开设了设计基础课程,主张设计中摒弃附加的装饰,注重设计结构的形式美,鼓励学生们对色彩、形式、想象力等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实验,平面构成理论在此时期已经初具雏形。教员们结合教学中的经验以及理论研究成果,将构成思维推向更成熟和更具艺术价值的新阶段。包豪斯学院的探索使现代设计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设计方法上、思维上和形式上对其后的设计,包括版式设计都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
二、版式设计中的要素与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研究点、线、面的关系,而版式设计则关注文字、图形、图片等元素的布局与安排。看似联系不大,但是通过对比,我们便可将二者的要素一一联系起来。版面中一个单独的文字和字母,一个小的图形或者图片都可以被当作是一个点;一行文字或一列文字,以及装饰线条可被理解为平面构成中的线;而密集排列的一段文字和较大的图形、图案,以及空白则可被当作是面。
要掌握版面设计中的构成关系,我们必须把复杂的设计要素都简化为点、线和面。只有这样,我们在排版的时候才不会受到其它附加因素的干扰,而直接研究版面中点、线、面的组合规律。如此看来,如何处理好版面中文字、图形和图片等各元素的构成关系,其实就是如何经营好版面中点、线、面的关系。
三、版面布局与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在平面构成中,点、线、面元素的安排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目的是体现出一种秩序感和美感,我们也可将之称为形式美。形式美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深刻的启示,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后,对视觉经验的一种总结,它揭示了任何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如果想要创造美的形态就要遵守一定的造型法则。同样的道理,无论是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封面设计还是其他形式的排版,每一个布局合理的版面,都需要把各要素按照美的法则进行整合与排列。因为只有通过完美的设计和编排,版面才能吸引受众,才能把设计意图完整的体现出来。
为了让版面的整体布局更合理,我们必须要处理好这些“点、线、面”的关系。这时,适用于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都将同样适用于版式设计:对称与均衡的原则体现在版面整体效果上,是一种构图原则,有赖于各要素位置的摆放和大小关系的协调;变化和统一的原则可被看作是版面布局的总的指导原则,既可当作是版面中色彩搭配的原则,也可理解为版面中文字大小和文字字体的使用准则。变化强调个性,而统一的目的则是和谐。无论是变化太多或者过分统一都会让整个版面的设计陷入一种极端;另外,图形、图片在版面中的安排也应遵循一定的比例和分割原理;而文字、图形或图片连续的有规律的变化则体现出一种视觉上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增强了版面感染力。可以说,在我们进行图文编排的时候,其实已经不知不觉地用到了这些形式美的法则。
四、版式设计中的视觉流程与平面构成
当我们在观看一幅设计作品时,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视觉流动顺序,首先我们会纵观全幅作品,接着视线会跟随画面中各要素的强弱变化作有序的流动,对画面形成一种大体的认识,而后视线会停留在某一感兴趣的点上,最后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获取信息。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
合理的布局和色彩搭配不仅仅可以美化版面,更可以对受众做视觉上的引导。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人们的视觉流程简单地说是“从上到下”“从左至右”,所以版面的上方、左方、左上和中部最容易引起注意,也可将其称为“最佳视域”。视觉流程的建立不仅仅是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同样可以用平面构成的原理来分析。在最佳视域中,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和形式的合理安排,可以创造出一个引人注目的“点”,从而捕捉受众的目光,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构成要素的空间定位。
在视觉流程的设计中,点、线的方向位置,不同形式的点、线给人的心理感受等都影响了视觉运动中的空间定位。在版面中,点的位置可以形成视觉中心点,而线的方向则决定了视觉流动的连续性。例如,当点(这里的点可大可小,可以是文字、图形或图案)位于版面中心时,给人以稳定感,且引人注目。而当画面中出现两个点时,就会产生一种张力,视线往往由其中一个点移向另一个点,形成一种视觉的流动,其中点的大小、色彩、肌理等因素都会影响视线的移动方向。线本身就具有导向性,而且线的种类繁多(这里的线可以是文字的排列或线条等),不同的线对人们视觉的引导性也大不相同。水平线给人平静和安定感,会引导人们的视线依照视觉习惯从左到右进行移动。垂直线给人一种或向上延伸或向下落的感觉,所以我们的视线也会在画面中随之做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运动。而当斜线出现的时候,打破了画面原本的平静,给人不稳定和运动的感觉,因此视线会跟随斜线的倾斜方向移动。
总结
篇4
关键词:好看簿;任务驱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13/15-0089-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Web 2.0的概念诞生至今已十年有余,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可读、可写、社会化”的互联网时代,一个以“交互”为核心的网络时代。面对如此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教育是否可以利用其中的优势来提高教学效果?学科教学是否可与Web2.0有效结合呢?本文将开展基于参与式教育环境“好看薄”和参与式教学方式“任务驱动式”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
一、初识“好看薄”
“好看簿”是一个社会网站,它给用户提供了一个用照片、文字、声音分享自己故事的平台,以易操作性、强交互性和大容量等特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大家用它分享生活的美好瞬间、孩子的成长历程等,同时,也吸引了诸多敏锐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充分利用“好看簿”的优势,积极探索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
作为“好看簿”的新用户,首先,需要注册账号并对自己的“好看簿”页面进行简单的设置,逐步熟悉“好看簿”的基本功能(如何添加其他用户为联系人、怎样发送小纸条、如何进行评论等功能)。通过实践操作笔者体会到,“好看簿”虽功能十分强大,但使用起来却并不复杂。尤其在体验了它强大的交互功能和支持大图片上传等特点后,笔者认为“好看簿”特别适合用于任务驱动式教学。
二、介绍“好看簿”的使用
笔者选定高二信息技术课程“《幻灯片制作》――介绍自己的家乡”一节作为教学实验的内容。该课程内容计划2课时完成:第一节课向学生介绍“好看薄”,了解它的界面和基本功能;第二节课利用“好看薄”进行训练。
笔者首先带领学生创建了班级的“好看薄”,并创建六个网上学习小组。学生注册后分别加入到自己的小组中,开始动手熟悉“好看薄”的各个功能。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学生很快熟练掌握了如何显示全部成员的名字,如何加他人为联系人,如何对联系人进行分组等基本操作。此外,学生对“好看簿”的交互功能更为感兴趣并进行了初步尝试,查看自己的小纸条,留意自己的故事有没有别人的留言,对留言的人进行跟踪,加为联系人,查看“好看簿”的邮件提醒……
在此基础上,笔者发起了“好看簿”教学的第一个活动――“我最喜爱的……”,让学生利用“好看簿”平台写故事,并加入到教师发起的活动中来。通过活动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继续学习所必备的条件:能够成功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能够独立编写小故事、能够评价其他用户的故事、能够进行交流互动。
三、将“好看簿”应用于信息技术主题教学
大部分学生熟悉了“好看薄”的操作后,教师发起第二个活动――“介绍自己的家乡”。总体设计理念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PowerPoint设计制作一个介绍自己家乡的幻灯片,并参与到教师发起的主题活动中;借助“好看簿”交互功能,安排学生对其他同学作品进行互相点评、交流,在对比中发现自己作品的优点或不足,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某些旅游景点的幻灯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同学们,刚才的景色好看吗?
生:好看。
师:你们想不想介绍些自己美丽的家乡呢?
生:想!
师:好,今天老师让你们做一次小导游介绍自己的家乡。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好看簿”,熟悉了它的基本功能和操作,这节课我们需要学会制作精美的幻灯片来介绍我们的家乡,并把自己的作品分享到“好看簿”上!
制作演示文稿的工具,你准备好了么?请启动幻灯片程序。
(二)讲授新课
1.激趣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制作幻灯片的两种技巧――模板与版式,它们会让你的幻灯片又快又好地完成。
2.模板的使用
(任务1:探究制作方法,用不同的版式编辑演示文稿)
教师演示:在幻灯片制作过程中应用设计模板。
师:不知道有没有同学学会了(点名学生操作,如遇困难,教师补充演示)?
师:现在你能为自己的演示文稿选择一个适当的模板了吗?请同学们尝试一下。
学生进入操练环节。
师(提问):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模板。
学生各小组展开讨论。
师(小结):模板的选择,要与演示文稿主题风格相一致,合适的模板会让你的演示文稿更精彩,否则,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3.幻灯片板式的应用
模板可以让幻灯片更美观,若掌握了下面这个技巧,那么,你在后期修改幻灯片时,会更加快捷方便,这就是幻灯片版式的应用。
(任务2:利用已有版式,制作第一张标题幻灯片)
教师演示、讲解:
(1)打开幻灯片版式侧边栏。
(2)读懂版式:你看明白了么(标题与文本框的使用,说说这些框与我们平时直接插入的文本框有什么不同)?
(3)现在第一张幻灯片的素材已经在这里了,你觉得应该怎样安排这些素材?
(4)请尝试利用已有版式,来制作第一张标题幻灯片。
学生进入操练环节。
(任务3:组内成员相互讨论,美化自己的幻灯片)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作品,并美化修改,使其完善。
(三)操练与练习
师:刚才大家尝试了用两个新的技巧来制作幻灯片,你学会了吗?接下来我们就要好好练习一下了。
(任务4: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1)各小组利用模板和版式,制作“内蒙古风景”、“内蒙古特色小吃”、“内蒙古民族风情”等分类幻灯片,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好看簿,并参与到教师发起的活动中去。
(3)学生之间互相浏览“好看薄”,发表各自的意见。请同学们当小导游介绍自己的家乡。
(四)课堂小结
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及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和总结。
四、总结与反思
虽然,基于“好看簿”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实践中具有诸多优势,然而,作为一种教学平台而言,因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及具体需求等因素有所差异,“好看簿”也不可能满足一堂课的所有教学需求。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信息的组织和管理的意识及相关技能还很欠缺,另外,还有部分学生的作品还差强人意(如幻灯片不够美观,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等),而这些缺憾仅凭“好看簿”这种平台的训练很难短时间内弥补过来。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具体需要,发起适合自己教学需求的活动,对“好看簿”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应用,以扬长避短,发挥其最大的教学优势。
参考文献
[1] 闫秀卿.好看薄:不仅只是分享图片[J].信息技术教育,2008,(1).
[2] 王万清,庄秀丽.“好看薄”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教育,2008,(2).
篇5
关键词:网页设计;教学模式;师生互动
一、当下网页设计课堂的不足
1.网页虽然是个简单的名词,但是涉及到的知识种类繁多,不仅包含文字、图形、色彩、版式设计、还有动画、音视频以及编程等,对于艺术专业学生来讲,基本的平面设计能力和审美素养是具备的,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创意的平面广告。但是设计出一套优秀的网页还是不容易的。网页设计需要运用到photoShop、flash、以及DreamWeaver等设计软件,而专业老师需要具备熟练运用这三个软件的能力,并具有较好的设计能力,才能指导学生的网页作业和学习过程。因为学生在作业途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只有教师熟练掌握软件操作才能找到病因,除掉病根。无论课堂还是课下,学生都会在设计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烦恼,教师稍微指点迷津,学生便豁然开朗。
2.如今的软件教学课堂大部分是案例教学,老师做一个案例,每个步骤学生跟着做,虽然学生能比着葫芦画瓢,但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用这些工具做,不出课堂就忘记了如何塑造自己想要的作品,对于这种教授方法不仅不能让学生完全掌握设计方法和能力,也不能熟练软件工具,并且在未来长时间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慢慢降低,面对编程等问题更加懈怠,这样也会让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慢慢丧失。导致了学生累,教师累,让学生做设计根本无从下手不会做的状态,所以必须要有一个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教学模式的改进
1.加强师生互动。在课程的开始部分需要教师来引导,必须选择适合的教材和实训内容,通过演示软件的菜单和工具使用,让学生对软件使用进行初步的了解。第一步,教师需要案例演示,在演示中积极互动调动学生思维,如提问,接下来怎么做呢,用什么工具呢,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会有很多优秀同学回答问题,也会带动全班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醒学生把所学的版式设计和色彩搭配以及构图的知识运用到网页设计中。第二步,讲解部分内容后,观察一下学生学习程度和能力,根据学生状况调整学习进度,讲解速度等。第三步,加强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里动向,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和当下流行趋势透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极为重要。
2.循循善诱,由浅入深。在案例讲解的第一课,教师提问学生知道哪些网站类型,然后做一个关于校园首页、专业介绍、校园景色、访问留言等几个页面,页面内容简单大气,包含导航、字体版式、图片、动画、音乐等。学生初次完成第一张页面后,教师再举一反三,拿出刚才制作过程中的重点,比如表单的多种应用,列举文字字段使用后,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复选框、单选按钮和按钮组、添加列表和跳转菜单、添加按钮等等。再如链接的几种方式,讲解完比较难的锚点链接后,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空连接、文本和图像链接、电子邮件链接等。开始就学习这些比较简单的网页元素,不能学生在开始就啃骨头,不然就知难而退了。第二个案例讲解制作一些具有版式创意和内容丰富的页面,增加页面的Flash媒体元素,比如Flash按钮、视频等。在讲解第二个案例前必须重新复习网站开发流程,收集资料素材草图——规划站点——网页制作——测试。对于艺术专业学生学习的网页基本以静态网页为主。
3.任务导向,团队出击。在课程后期课堂给学生留出两节课时间,将学生分组,并布置关于手机界面设计的任务,给学生打印三至四份手机界面设计样稿,让学生传阅了解设计规范和说明。这次任务结果将是结课成绩,得出的最高分是获胜的团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专业教师负责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完善。作品展示: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完成了网页设计任务后,将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过程演示给大家,其它组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设计的不足提出问题,要求设计组根据问题给予解答或更正不足。教师最后根据学生的作品评出优秀,并给较差的团队鼓励并指正问题,争取各团队在以后的设计比赛中得到提升。
4.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娇生惯养比较懒惰,独立自主能力差,更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对于学生来说自己多做练习才有助于提高专业能力,网页设计需要更多的设计思路,并付诸实践才能学到真本领。加强作业布置的具体要求,并设定主题,严格要求作业的设计稿,不断的让学生思考修改,只有在不断的修改中才能得到提升。改变老师讲课为主变学生练习为主,让学生主动找老师辅导作业,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设计比赛,如果老师讲的很多,不但老师累,学生也学不到东西,学习网页设计重在练习,在辅导作业的同时学生才能记住并领会到老师讲的知识点。总之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5.举一反三,与时俱进。同样对于图形图像处理等类似的课程,学生希望的是能够学完这门课程后真正的做出作品,甚至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奖。所以在授课中应该多以典型的案例讲解,并提炼案例中的知识点来让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其它相关知识点。建议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知识,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法,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常的黑板教学和PPT多媒体是常用的,加上CAI课件、教案与网页文件、视频动画等形式,可以说种类非常丰富,教师可以两种或者多种相互穿插的手法进行立体化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热情,教师的应变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条理性、疑难性、重点性是教师授课的三大法宝,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而不仅是“优秀”这两个字所能代替的。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的进步,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总结
在课堂上学生是抱着很大的期望学习的,如果一个教师让学生失望了,估计再重新提起学习的热情是很难的。能够让学生喜爱自己的课才是真正的成功,而不是强迫学生上课学习,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是充满很高的热情氛围的。希望在未来的教学路上,笔者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并寻找先进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小燕,谢强,丁秋林.浅谈项目式教学在网页设计与制作中的应用[J].电脑学习第1期,2010(2).
[2]吴俊荣.基于行动导向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2(3).
篇6
关键词:书籍设计课程 项目化教学 思路 实践路径
项目化教学在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书籍设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刚刚起步,教学思路和教学实践都处于探索与调整阶段。项目化教学是将各类项目,例如企业项目、比赛项目等,根据项目要求和蕴含的设计理论进行有的放矢地授课。改变了传统书籍设计课程教学中师生互动少、实践少的局面,将完全遵循课本内容的教学创新为适应项目的教学,将学生被动的听转变为主动参与项目实践的学。提升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开拓了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更加契合社会、市场需求,指向性和针对性更强。笔者经过几个学期的项目化教学实践,探索出了适合我国高校书籍设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思路和实践路径,下以论述和探讨。
一.书籍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思路构建
书籍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不是脱离书本内容的,而是结合实际项目,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排,突出重点,讲求书籍设计的规范性和实践性。其教学思路从项目选定、项目分解、结合项目授课和考评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项目选定。高校、院系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市场化项目引入高校书籍设计中。这些项目有些适合书籍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有些适合其他课程教学。所以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项目目标综合考量,不可为了争取项目或者实现项目化教学而选择不切实际的书籍设计项目。
其次,项目分解。书籍设计项目从文字、色彩、图形图象、装帧、开本等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项目,将项目分解为若干环节和阶段,有理论化程度较多的小项目,再到综合化程度高的大项目。分解后的项目可以将学生分组或者分层安排,采取负责制的模式开始项目分析、调研等一系列活动。
再次,结合项目授课。传统的授课是根据教材章节顺序进行,理论化、程式化痕迹很重。结合实际项目授课是在分解项目后,对重点环节进行重点讲授,一方面通过项目本身提出解决方案和思路,另一方面结合项目实例进行设计理论讲述。让学生在实际处理问题中应用理论。其他基础环节的讲授,可以采取翻转课堂、微课堂和MOOC等形式展开,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主动学习完成项目。
最后,考评。项目化教学的考评不再是闭卷考试结合虚拟项目完成后由教师评判。而是教师结合项目完成情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态度和对书籍设计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而给出评价,同时学生结合自己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两方面的评价作为最终的考评分数。同时,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邀请企业资深书籍设计师参与评价,对项目进行市场化标准的考评。
二.书籍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路径
书籍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路径由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情况而定,笔者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总结出的实践路径如下:。可以将书籍设计课程与项目整体结合,完成整体实践。主要由主项目统领全局。在主项目之下,进行学生分组、调研、分析、设计、制作和汇报展览等一系列活动。同时结合一些小项目进行穿插教学。小项目主要是在基础理论阶段的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应用理论,为之后参与大项目奠定基础。具体应用如下:
1.理论基础教学与小项目导入。理论基础基础教学是书籍设计课程的前期准备阶段,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相关字体设计、色彩设计、图形设计、版式设计的理论,介绍书籍设计的发展史和作用意义,另一方面整合多种设计理念,向学生传递书籍设计大一统的设计思想。在这一阶段上,导论部分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互动式、交流式授课方式进行授课,使学生对书籍设计的形式、内容等有初始概念和轮廓。在具体书籍设计理论阶段,可以采取“引进来”的方式,在主项目的基础上,引入小项目,同时可以邀请出版社、期刊社的美编、设计师进行授课,以小项目为依托,对教材中中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传授,另一方面将项目要求、目标告知学生。进入这一阶段,通过参观出版社、期刊社、印刷厂等让学生实地了解书籍设计的步骤,掌握书籍设计的构成、书籍设计材料的选择、书籍造型和版式设计等多个环节。在实地观摩后,对小项目进行分析分解、重构,将小组教学和分层教学应用其中,例如某出版社要求对即将出版的中学教材进行装帧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装帧材料、色彩构成、图形设计、设计思路和整体装帧形式进行逐步落实完成,以装帧这一小项目,带动色彩、字体、版式等多方面理论教学。同时在教学中能够发现学生对书籍设计理论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团队合作情况等,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了调整基础。
2.主项目导入和针对性教学。进入主项目的项目阶段,首先传达对该项目的设计要求。然后是学生分组,各组讨论并撰写项目策划方案。在前期资料都整理好的基础上,进入了实际的设计阶段。首先是书籍设计方案的提出与可行性分析,接下来是书籍设计方案讨论,形成初步方案。接下来是设计方案的深入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书籍设计风格、装帧形式以及书籍封面与编排形式的修改与完善。进而定稿,进行书籍的输出与印刷,以及后期制作装订,最后完成书籍的成型。
主项目实践教学的步骤确定后,与之配套的教学模式也要确定。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教学模式。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引进来”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上,通过企业项目、比赛项目等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实训教学成为完成项目的主战场,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项目分析重构,由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期望进行分组,划分项目责任。例如前期的调研阶段,需要学生去书店、图书馆等对相关书籍的设计风格、设计形式和主流设计思想进行调查汇总,确定设计思路。而设计方案是根据书籍内容、文化、类别等要素确定适合项目书籍自身的设计方案。这时教师在书籍设计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各种类型书籍的设计方法进行讲授,帮助学生理论、辨别与选择,使书籍设计方案进入到可行性分析阶段。在进入到深入设计阶段,教师的授课方式是将多种设计元素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这一阶段,教师应重点关注,尤其是对分层教学中程度较差的学生应多给予辅导。最后,在定稿与印刷输入阶段,做出样本后先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法进行讨论,对设计瑕疵和不满意的地方进行调整,进而完成书籍设计过程。这种“引进来”的项目化教学主阵地在高校,能够借助高校丰富的学术资源进行教学,学生也能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习。另一种是“走出去”的项目化教学,即安排多组学生进入到出版社、期刊社、杂志社等进行社会化教学,这时高校教师不可能跟随学生全程,就需要通过电子邮件、微博、微信等推送项目注意事项、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等,让学生跟随课外教师进行项目完成,这种方式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很快,让学生能迅速融入企业化管理中,具备一整天完善的书籍设计技能。但这种方单一项目的学习与系统知识的训练之间无法形成紧密有效的整体,这也是限制项目教学法发展的瓶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项目教学法教学环节的推进方面研究非常少,如何在推进过程中把它和其他方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也是面临的问题。
3.项目结束。项目结束基本代表了课程的结束。教师根据汇报、作品对学生进行评价,在结合学生自评和校外专家评价为书籍设计课程进行点评,完成课程。三、结语
书籍设计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开展、实践过程繁琐,程序多,不仅要完成教材内容的讲授,还要实现项目目标。所以教师需要进行缜密的思路规划,在选择项目、结合项目授课时不仅要突出重点,还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这样才能实现项目化教学的初衷,将项目化教学的优势发挥最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丛志强.情境设定在书籍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观察,2017(01):90-92.
[2]王洪瑞.书籍设计项目教学[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篇7
关键词:设计概论;艺术设计;有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
奥苏泊尔认为学生能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有意义的接受新知识,并主动建立新旧知识的实质性联结,就是有意义接受学习。原有认知结构对后续学习的有益推动,形成新的更丰满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需要引导性材料,而这种在新学习之前给出的先导性材料,可以为学生联结新旧知识结构,使其在知识结构的破裂之间寻求最佳状态,我们称这种先导性材料为先行组织者。笔者在高职院校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老师和学校只重视技能课程,设计类技能课程的学习缺乏理论支撑,使艺术类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热情欠佳。究其本源是因为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建立起设计类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实质性联结。
近年来更多的艺术设计类教师积极探索理论与技能的联结,引入先行组织者的概念进课堂。奥苏泊尔认为先行组织者在概括水平上高于新的学习材料,认为在新的学习开展之前,应该让这样的概括水平更高一级的先导性材料先呈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新旧知识的实质性联结,才能对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打破及重组,从而成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所以,在实际教学经验总结过程中,先导性材料的呈现顺序应视实际教学需要而定,尤其是在同一专业内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的教学操作中,更应灵活的安排好先行组织者的教学顺序,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理论的良性教学效果。
“设计概论”作为一门艺术设计课程,是集设计艺术源流、风格和发展规律为一体的设计理论基础课程,详述了设计艺术的内涵和外延、特征和本质、源流和趋势、演变和脉络,对于学生了解设计本源。该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设计艺术在内涵、形态、界面、文化、创新等基本问题上的问题和发展态势,为“三大构成”、“图形创意”、“版式设计”等设计基础技能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换言之,设计概论是打开学生设计艺术审美、素养、境界的理论窗口,把设计操作中的感性创意思维以系统化理论知识呈现给学生,并使其灵活运用到设计技能练习中去。设计理论课程建立的初步认知结构,能在先行组织者的帮助下,联结新的设计技能知识,形成设计理论知识结构与设计技能知识结构的有意义性相促相成。如何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成为新时期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设计概论这类基础理论课程应作为先导性材料,与设计基础技能课程的教学相互贯穿、相辅相成,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三大构成”、“图形创意”等设计基础技能课程的时候往往不能自主发散思维,此时就需要教师呈现概括性水平更高一级的理论知识作为先导性材料,帮助学生将感性的创意思维转换成笔下抽象的视觉符号。例如,笔者在教授设计概论课程中陶瓷设计知识点时,针对学生平面构成学习过程中抽象能力较弱的问题,特设立中国古代装饰纹样专题一讲,着重讲解中国古代陶瓷设计中的纹样派别级演变。通过解读半坡型彩陶的“人面鱼身”纹(如图1)、庙底沟型的几何纹、马家窑型的螺旋纹,让学生了解古人如何发散创造性思维将具象创作事物抽象简化为视觉符号,重点解析中国古代先人将“寓人于鱼”的意义赋予在图形设计中,将人面和鱼形合体为花纹,整个装饰纹样将两条以上的鱼纹抽象化、集合化、样式化,形成横式的直边三角形组成的装饰图案。学生在视觉符号的抽象转化理论学习后,逐渐将几何图形运用到平面构成的创作中,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以猫为创作原型,创作出了系列平面作品(如图2)。在几何抽象思维的练习成熟之后,笔者将平面设计的教学目标推进为几何抽象化,使学生能更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富创意的作品。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进行了诸多尝试,最后发现学生在创作中难以梳理自己感性的创作思维,究其本源是其设计艺术理论知识薄弱。在此认识基础上,笔者结合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家具设计中器以载道的宗旨,详述中国古代传统器具设计是如何将宇宙万物的形态法则通过模拟的方法运用到器物设计中,并通过对形态的直接模拟实现“观象制器”。举例说明,中国古代器物设计的代表图案“龙”,就是人们自我思想意识对外在自然形态的抽象和升华,笔者呈现了与龙相关的图案。例如,“龙马精神”、“龙凤呈祥”、“二龙戏珠”、“云龙风虎”、“鲤鱼跳龙门”等。中国器具设计中的“龙”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意识领域里“龙”的文化,也成就了古老的东方神秘,中国传统图案的神奇的质感肌理,诗情画意的意境,在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同时,更加提升了学生的创作水平。通过这样的纹样图案理论学习,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创作思维发散,创作出了以狮子为原型的创意图形。
参考文献:
[1] 林从德.学习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8
[关键词]版面设计 视觉语言 风格 艺术审美
说到版面设计,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这并不陌生,在大学四年的课程当中作为一门基础而核心的课程。而对于热爱设计的设计师来讲是他们一生为之努力付出所追求的艺术目标。因此,从另一个层面上我们与其说版面设计是一门基础课,不如说它更像是一门真正意义的设计艺术。
版面设计它研究的是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语言和艺术风格,独立性是版面设计中最突出的特点,当它在注重创新的同时,也在不断探寻编排的表现手段与形式风格,为的是避免盲目性质的设计模式。因此,编排设计通过对版面形式基础的全面掌握,来加强版面设计的功能性和目的性。同时也是更好的培养在校学生在学习版面设计时,注意设计的盲目以及对版面审美的不断提高,加强学生的设计技能,为日后设计打好基础。
当然,版面设计所体现的不仅是一种理性的知识,也是理性分析与感性审美的统一。从设计层面上来讲,它是富有一定理论色彩的,如果说一个好的版面设计我们不遵循设计的规律,盲目地进行设计,所产生出的效果也是差强人意的。而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如果有一定的版面设计理论为基础,那么设计师对于版式的把握就能得心应手。
在遵循了版面设计的基本规律的同时,因更加注重对视觉表现形式所形成的思维观念进行进一步研究与探索,就像国内与国外在设计版式时略显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国外,他们更注重编排本身的创意,他们认为创意是设计的本质,如果一个设计缺乏创意的融入,再好的设计内容也是无意义的创造。因此和国内更多强调编排实质性内容有所不同,这也许与我们的研究和设计的重视程度是息息相关的。每一次艺术思想的碰撞都对设计的风格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哪一种设计都不能脱离思想观念和风格,它是与建筑,绘画,文学等一系列不同领域的艺术思想精神完全一致的,因此我们在研究版式艺术的同时,应以开拓的思维头脑,独到的审美眼光去诠释我们所要表达的独特的设计艺术。
但真正要做到既符合编排原则又符合审美,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首先设计者必须先掌握好版面编排的组织原则,既有鲜明的主题诱导,又有形式内容的统一,以及对整体页面设计风格的连贯性都要在设计中考虑周全,然后才是对版面设计的编排构成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加强版面设计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使得设计出的版面更加精彩动人。
那么如何设计出具有独特版面设计的视觉效果呢?设计者们也在不断的尝试和总结,其中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们不约而同的找寻了一种共同的点,那就是把我们所有世间万物中的空间形态都归属成一种点,线,面的形式,让他们彼此交织,相互补充,相互衬托,有序的构成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形式,因此,点线面便成为了构成版面空间的基本要素,在进行版面设计时,不同的元素搭配可以产生千变万化的效果,版面安排不会受到任何模式的固定,而是通过形与形的组合,通过改变比例关系,位置关系以及不同颜色,文字的搭配的合理运用,甚至是摄影等影视资料的合理利用,乃至各种组成要素的和谐搭配来创造出不同空间层次赋予版面一定的情感和意义。
篇9
校本课程的独特性
不少学校设置了信息技术方面的校本课程,内容方面针对计算机文化、程序设计、机器人等都有,针对目标方面开展比赛、特长教育的也都有。但是,如果作为校本课程就需要在独特性方面有一定的考虑,是面向部分人的还是面向大众学生的,但无论怎样都没有必要委曲求全。例如,引入物理或化学实验平台进行校本课程设计,初级阶段就是针对物理或化学偏弱的学生进行技术支持下的学习优化,而不是针对物理化学能够在普通课堂就学得会的学生。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就是解决普通实验的设计、实践、练习等内容。如果针对物理或化学爱好者,那么在内容设计上就要有实验的灵活性和创新性。由此不难理解,如果我们把机器人作为校本课程,内容定位也要如此考虑。如果对大众就是常识,可以讲基本装配与控制,如果是针对创新教育就要侧重于自我的设计与开发。校本课程重在有特色的实质,从教材到教法都要避免与国家普及性课程的简单重复,若只是范例或软件的不同,那么价值就小了。
校本课程的问题性
在设计校本课程时由于受到指导纲要、教材开发、课程设计等元素完备要求的影响,一些好的内容很容易走向形式化,因为内容多了就存在“拼凑”。因此,对于新技术采取问题式学习非常好。举一个简单的版式例子,如我们去用Word或者WPS创建文档模板就能很好地体会技术与问题的关系:技术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而不是问题为技术设计。尤其是英文模板,如简历就填写一定的情况询问项目,而非我们中文简历中那么多“费话”。就算数据库这么难的内容,如果作为校本就是要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学那些结构、主键的名词理论。让学生共享自己的图书数据库作为校本项目,那么数据结构的兼容、数据的组织、查询与表单的作用都能在实际的应用中得到有效梳理与深刻阐明。问题解决却必须是在应用中发现、探索、思考,是在对这些问题与技术的切合体验后进行总结,这是校本课程的核心价值体现。当然,做了就做了,不做总结与反思那只是工匠实践,仍然不是课程。
校本课程的继承性
校本课程是不是可以率性而为,就为实现自己的地方需求就行?不是的,那只是教学不是课程。课程可以创新,但更要有继承性,继承本学科已有的一些教育理念与模式,继承其他学科的经验与得失,继承是一种借力与支撑。例如,现在软件操作式的教育已经被广泛质疑了,一方面是因为其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是因为其可变性差,更重要的是不容易形成一种规律认识和能力迁移。在这样的问题上,既然在本学科的其他内容如文字、数据等教学已经改革,增加了新兴的物联网等内容,如果再只是设计成“知识+操作规则”式的教条课程,必然只是常识普及,甚至比不上科普来得通俗易懂。如何跳出操作本身,提高对技术的规律把握、本质检验等,这是校本课程采用新技术要考虑的一大因素。
篇10
[关键词]平面设计;版面设计;教学方法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68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2
1 版面设计教学的重要意义
版面设计作为平面设计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直以来是平面设计师在设计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的重点。在平面设计教育领域,版面设计一直是受到人们重视的教育环节,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专业能力,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视觉传达设计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之一。版面设计是平面设计的专业基础课,在平面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把一个平面设计作品比喻成一个桌子,那么文字、图形、色彩、版面就是支撑桌面的四条腿。作为支撑桌面的四大元素之一的版面设计不仅担负着传递信息的功能同时也是整个平面设计专业作品得以完成的基础。因此版面设计在各大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本人在高校担任版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已经六年,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实验和大量的资料查阅比较研究后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是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想法。上课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教学上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以致用达到行业的专业要求,那么教师必须首先明确课程的教学目的,定好教学计划,然后通过大量的专题专项训练,利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的学习为主动、快乐的学习。本文是笔者根据自身在版面设计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亲身体会与研究来撰写的。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通过课程结构和主题专项练习的调整以及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版面设计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版面设计实际应用的能力。
2 认识版面设计
版面设计又称为版式设计,在预先设定好的有限版面内,运用造型要素和形式原则,根据特定主题与内容的需要,将文字、图片(图形)及色彩等视觉传达信息要素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组合排列的设计行为与过程。简单来说版面设计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内把视觉元素进行编排位置,更好传递信息为目的的一种设计。
版面设计与视觉传达息息相关,是整个平面设计的灵魂。无论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包装还是广告招贴或海报宣传网页设计等,只要跟信息传递有关都离不开版面做承载。课程的教学通过对版面设计理论概念、形式规律法则的认知,训练掌握版面设计的基本能力,对图形、文字、色彩的处理能力,版面编排的形式能力,以及版面设计制作能力。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是一个快节奏的网络时代。人们需要迅速准确的获得大量的信息、提高阅读的快捷性。这就需要人们的版面设计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增强阅读的可视性,并让读者在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得到美的艺术享受。这就需要人们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既要注重版面的形式又要兼顾实际的运用。
3 版面设计教学现状
虽然版面教学在人们艺术设计教育中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且一些高校也在一些教学方法和内容上有过一定的探索和改进,像南京艺术学院和清华美院就曾经在版面内容训练方面以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以版面编排的形式训练为主,一种是以主题编排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尝试。以训练版面编排形式为主的版面编排,虽然学生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出形式感很强的版面视觉效果,但因为欠缺主题内容的训练,致使学生的学习很盲目。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如果有图片文字限制时,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相反的第二种教学方式虽然避免了第一种教学方式的弊端,但这比较依赖于学生的个人能力,是学生自身理解能力与审美能力的体现,而缺乏设计方法论和普遍设计规律方面的探讨,在教学上面不容易把握。由于教学目的不明确以及教学方法不灵活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最终教学效果不理想。
4 版面计教学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把两种训练方式取长补短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合理地应用课程教学的每一个部分。版面设计课程教学结构基本上是按版面设计的概述、版面设计的基本原则(思想性与单一性、艺术性与装饰性、趣味性与独创性、整体性与协调性是版面设计的四大原则)版面设计的基本造型要素、版面设计的形式原理、版面设计的应用六大部分来进行教授的。在进行每一单元的学习时,笔者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针对性的专题练习。比如在讲完版面的基本原则的时候,针对学生对版面还是比较懵懂的状态,直接进行专题训练他们会比较吃力,甚至做不好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对后面内容的学习也会失去兴趣。因此,笔者会安排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课题去做,没有过多条框的限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比如笔者会出一个他们感兴趣的题目“生活中发现美”。他们会把生活中自己认为美的东西以视觉的形式展示给你。学生们奇思妙想、创意新颖,版面排版灵活有创意。如图1是她们宿舍一角,图2是做处理之后的效果。
通过这样的训练提起了学生的兴趣,并能自主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和老师在后续的教学中有很好的互动沟通。
再例如讲到版面设计的构成要素之一点的内容的:①当点居于几何中心时,上下左右空间对称视觉张力均等,即庄重、又呆板;②当居于视觉中心时,有视觉心理的平衡与舒适感;③当点偏左或偏右,产生向心移动趋势,但过于边置也产生离心之动感;④点做上、下边置,有上升、下沉的心理感受。针对所讲授的理论,笔者会让大家做一个“我的大学”这样一个主题版面排版练习,在作业当中既要体现所教内容又要有主题思想。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版面排版的形式感得到了训练,深刻体会相类似元素摆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的原理又因为有主题限制,这样必然会迫使学生不能单纯的去做形式必须考虑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某学生的主题训练作业,如图3所示。
“我的大学”这样的主题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学生对这个主题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诠释这个主题,正常都可以找到感兴趣的点入手,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发的去深入完成这个课题在实践中深刻体会理论。图3中,笔者通过点在版面不同位置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借助灵活的版面排版和色彩的情感运用,很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在大学期间孤独、寂寞、快乐、活力、宁静、高贵、永恒、严肃的多变情感。
后面的课程每一版块的学习基本上都是按以上模式进行教学。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中学生受益匪浅,教师的最终教学效果显著,同学们受益匪浅。版面排版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问,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 更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目的是通过排版使主题突出,信息明确,以艺术美的形式付诸与观者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多彩多姿的形式感在美的形式原理的规范下,通过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和点、线、面的构成来规划版面。它将理性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来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觉传达方式。在课程教学最后的综合训练阶段,笔者还是会从与他们密切的“我的名片”设计主题入手,由浅入深,由点到面来训练。同学们要在视觉美里传递出名片的功效。让大家在这个小题目中去深深体会版面设计的内涵,以及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版面本身不是目的,重要的还是传递信息,方便阅读。
5 结 语
只要人们能够灵活运用版面设计原理和创作方法,在教学的实践中,根据实际的情况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借鉴现代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设计出视觉冲击力强、主题突出、主体明确形式多变的版面设计作品是不难的。笔者相信通过人们不断的实践和总结规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将会极大提高版面设计的速度和质量。每一个教师只要认真教授,都会有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的总结。相信未来的版面设计课程教学一定会有大的突破和创新,使版面设计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雯.论点、线、面在版面构成中的表现[J].包装与设计,2012(6).
[2]赵一东.试谈平面设计[J].内蒙古艺术,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