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设计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19:0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字体设计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字体设计课程总结

篇1

关键词:字体设计;项目化;共赢模式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国内高职院校的学制普遍是3年制,生源大致可以分为普高生和中职生两类。普高生经过高考阶段的系统学习,大部分思想活跃,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但自控能力较差。中职生在中职阶段有一定的技能基础,动手能力较强,但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相对于本科院校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而言,高职院校教育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生源的多样化和高职院校的定位确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调,即通过三年的学习,获得一技之长,能够走上技术类或者专业相关的岗位工作。

二、字体设计课程现状分析

字体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类院校、科系常见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艺术设计专业之初而产生,悠久的历史和积淀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选择越多,越容易造成教学问题。目前,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课程概念化。一些教师在讲授字体设计课程的时候,教学设计和内容过于概念化,形式单一。例如,花费过多课时讲解文字的起源、演变、发展历程等内容,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再如,过于强调手绘临摹字体的重要性,花费较多课时进行手绘设计,忽略字体思路的拓展训练和软件操作技巧的讲授,针对不同专业类别,采用相同的教学设计和讲授案例,模糊不同专业对字体设计课程的诉求,同类化现象严重。2.市场脱节化。传统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注重传统手绘练习,忽略练习的终端是灵活运用字体设计表现手法与形式。当下设计软件的使用必不可少,很多毕业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遇到创意想法输出难的困境。因此企业不得不开展内部培训,引导毕业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研发。对企业方而言,这降低了企业运营的效率,提高了企业运营的成本。

三、项目化导向课程体系的特点

1.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学习获得一技之长,能够走上技术类或者专业相关的岗位工作。通过在日常教学中导入企业项目,学校以课程为单位,进行小任务,大项目的衔接,让学生在学习中练习,在练习中实践。此外,学生可以在项目化教学中熟悉未来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岗位所需技能。学生经过大学3年的精心培养,能迅速进入企业,完成角色转变,展示优秀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这是校企双方的一致诉求,符合学生、企业、高职院校三方共赢的意愿。2.丰富课程体系。传统字体设计课程授课方式和内容过于枯燥、乏味,基于项目化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具有很多优势。首先,项目化导向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比例加重,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有所帮助。其次,基于项目化的课程教学,会使学生充满好奇。当学生看到自己独立完成的项目被企业采用时 会激发学习的能动性与自豪感。再次,基于项目化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在课程之初会先给学生一个项目的总体展示,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让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精确。

四、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为例:1.教学内容改革。基于多家数字媒体企业实地调研,学校分析目前国内艺术设计产业现状,以项目化导向为依据,确定《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内容。根据字体设计在企业项目类别中的比重,学校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在企业实际项目中,针对字体设计的项目可以分为标志字体设计、影视字体设计、包装书法字体设计、电商字体设计,共4大门类,每一个门类都各有侧重点。例如,标志字体设计,主要是掌握字体间/内连接的规律,能运用字体顺位连接变形技巧,掌握字体意义和图形形式的表现方式,能运用代替法、图形化设计等技巧。学校通过引入“奶茶店”logo字体设计、“主题餐厅”logo字体设计和logo设计比赛等项目讲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真实项目限时作为期末考核内容,增加课程进度的节奏感。同时,教师在授课期间采取“游走式”的指导模式,围绕在学生周围,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分类指导。2.教学评价改革。转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综合测评学生能力。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通常以授课教师一人来决定学生的作品成绩。随着多元化设计技术的发展,字体设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包括教师在内,个人的知识储备与技能很难涵盖整个设计产业领域。基于这些因素,学校加入学生互评和企业专家点评的制度,使学生作品得到更多层面、更多角度的点评与反馈。通过作品汇报与展览的形式,学生有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企业专家的点评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企业岗位需求的认识,同时有助于学生找准自己职业规划的方向与定位。

五、结束语

课堂是教师的职业舞台,上好每一门课是为人师表的使命。基于项目化导向的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对现行字体设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基于项目化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在日常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张薛梅.论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有效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3

篇2

关键词:字体设计;课程改革;新媒体

一、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焦点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轻视市场调研、案例探究不深入

学生对于课程前期的市场调研环节较为轻视,难以深入理解字体设计市场调研的深刻意义,因此忽视了调研的必要性、重要性。字体设计作为基础专业知识,与日后众多种设计形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版式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平面海报设计、包装设计等。由于字体运用的领域范畴之多,对于字体设计的要求侧重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调研过程中往往只是将字形与视觉美感、视觉位置进行表面现象的分析,分析往往止步于字体的选择、字体颜色与字号等基本知识的调研分析。对于此类现象,指导学生如何将每个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比单求调研案例数量更有效。学生在调研之前,应针对字体应用的不同范围进行相应的不同针对侧重的市场调研与分析。选取几个常用的字体设计应用范围,在不同范畴的案例中,了解其对于字体设计的不同功能、不同要求,结合其不同的适用背景,进行深入研究,深入解析、反推各大知名品牌下字体设计的演变过程及效果展示方案。深入探究不同案例在基本字体上细微调整后的个性化展示的过程及原因,在反推过程中结合学生自身弱点及忽视问题进行改正。

(二)盲目追崇潮流、“创意”体验不充分

当今字体设计受主流设计潮流趋势强有力的影响,许多风格中的字体设计往往十分简约但视觉效果事半功倍。由于学生对于设计流行趋势以及相应风格了解不够深入,同时对于设计潮流的盲目追崇,使得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盲目效仿的情况。在字体设计的实践运用上,常表现为选用一种风格中立的字体并将其运用于不同练习作业之中。创意过程探究得不够深入,使得东施效颦的错误频出,简单地效仿不同案例中的字体设计方法,进行效仿而不深究其背后的字体创意过程,在学生自己的作品中并不能使效果达到预期且发现问题后仍找不到改进方案。强化字体设计的作用以及意义,明确标题、内容与不同的应用载体之间的关系。深入理解不同设计风格特点以及命题风格,选择相应的元素和特点,根据文字造型,进行个性化的字体设计。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反复试验和演示,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字体设计是一种直接体现文字气质的设计表达手法。将设计字体的识别性、视觉性、传播性作为三维标准,从不同视角考量作品的设计成效。引导学生深入感知字体背后所具有的气质,力求将其提炼符号之后,与字形结构巧妙相结合,对基础字体样式进行再设计。

(三)理论消化不良、作品不够接地气

在理论讲解过程中,学生初步对于字体设计的认识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对于字体设计理解的局限性和抽象性。过多的抽象理论概念与专业名词很难让刚接触专业知识的学生完全消化。导致对于课程只是的混淆和迷茫,理解的不到位致使完成作业的热情被削弱,没有好奇心和动力趋势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设计。不够深入的设计作业与作品,往往导致作品雷同、创意撞车等现象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运用新媒体优势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利用新媒体渠道搜索当今设计趋势和实时案例资源分享,深入解析、反推设计原理和设计流程。让学生结合案例与理论知识进行深入认识。借助新媒体传播、搜索、大数据共享等优势,进行发散思维的养成和素材的积累。结合相应设计方法论,引导学生仿照成功案例进行深入思考与设计思路的挖掘,因地制宜进行个性化字体设计风格理念的培养。在课程中,适当加入实题案例的作业布置,提供更真实的实践机会与奖励机制。让学生在真实的作业环境中,结合真实的案例命题,进行有效的前期调研。结合课上所学相关方法论与字体设计当下趋势展开有效、深入的创意过程。在真实的命题环境中进行字体设计,不仅可以明确命题的关键诉求,也可以体会实体中遇到的限制条件,让字体设计作品更“接地气”更具有实用价值。

二、字体设计课程体系优化与学生设计能力训练

(一)打破专业课程壁垒,延展字体设计的训练广度

对于字体造型与字体风格的把控能力,不仅在字体设计课程中得以培养与运用,同时也涉及视觉传达专业其他多门专业课程,如:版式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1]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对于字体设计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需要对学生加强字体设计能力的广度训练。在新模式的课程体系下,旨在打破课程间的壁垒,字体设计的应用更贯穿于每一门专业课程的训练之中。针对不同课程的侧重方向,字体设计的相应要求也从单一的字体造型风格设计转变为字体与字体之间的视觉流程、字体与图片之间的视觉节奏、中英文字体搭配的整合设计、字体在空间内的应用展示等多方位、多角度的实践运用。在不同的课程上,不同侧重的强调该设计门类对于字体设计的要求和规范。结合字体设计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知识,结合不同的应用环境进一步设计字体。例如,同为标题性的字体,运用于平面海报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之中的手段不尽相同。根据字体设计基本的设计技巧,打破其课程间的壁垒,以相似或相同的命题,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字体设计创意表达,在将字体设计运用于不同载体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自我感知和对比,深入挖掘字体设计根据应用环境不同而得到的改变。学生在不断的对比、尝试过程中,配合教师的指导与点评得到个性化的提高与感悟。在相似命题的条件下,使学生更专注地比较字体设计在不同课程之间的应用特点,更直观、更准确地把握字体设计的应用方式。

(二)链接基础与专业课程,挖掘字体设计的训练深度

加强字体设计课程与相关基础课程的联系与结合,力求从字体设计创意模式上进行适用于新媒体平台的创新思维。在基础课程的设置环节,将手工、手绘的环节与当今新媒体的表现形式、特点进行穿插与结合。根据表现形式确定创意手段,将新媒体中动态、多维的表现形式结合立体构成、建模等表现技法,进行基础性自体造型设计训练。[2]例如,解构文字笔画与单词字母,在现实环境中绘制草图、制作模型模拟新媒体动态形势下字体的动态展示形式的创意过程。利用基础课程,从根本上打造学生动态、互动、立体的创意思维模式,不再将设计手段局限于草图的绘制,不再将设计的成果局限于静态的字体平面造型。将字体设计的创意过程扩展到多维化、动态化的环境中,其相应产生的字体设计成果必将更为完整。扩展后的创意模式与创意思维,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更好地将已有的二维字体设计展开其应用于新媒体平台下的新衍生形式的创意创作。同时新媒体工具参与字体设计创意过程,可以使字体草图及时数字化,方便预览生成动态字体效果。[3]例如在色彩学基础课程中,加入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字体设计环节,引导学生体验字体造型、颜色的动态设计过程。在字体颜色选定过程中,感受不同位移、不同角度、不同维度中,不同的颜色在不同的动态效果下,其信息视觉传播的有效性影响。此外,伴随新媒体多感官的表现形式,将字体设计结合声、光等其他表现手法,进行多感官下的动态延伸的相关设计,充分利用新媒体形式将字体的美感与信息传播效果最大化。[4]

(三)鼓励小组作业形式,激发团队创意潜能

相比于传统媒体形势下的字体设计流程与创意模式,新媒体提供了更为丰富、更为多元的展示平台,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新媒体形势下,字体设计的创意模式更为丰富,不再拘泥于传统媒体平面、静态的创意形式。面对多方面的创意需求,以小组合作形式作为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练习新模式尤为重要。将不同特长的学生集中一组,鼓励学生发挥其不同长处针对字体设计的不同环节与不同方面进行重点引导。[5]在鼓励小组协作的同时,合作间的互相讨论、互相学习,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通过小组内观摩、讨论等合作形式的设计流程,在合作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开放性的小组合作形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特长与潜力,还可通过对比与反思,促进学生对于不同创意思维的深入探究。针对新媒体强调动态、交互的字体表现功能要求,团队合作的形式使学生各有分工、各显特长,在分工与合作中锻炼其对信息传递与设计美学的整合能力,并以小组作业呈现聚汇团队智慧的作品,较之个人创意必将更具完整性及创意性。

三、构建适应新媒体需求的字体设计教学模式

(一)强化课程调研,做实课前导入环节

在新媒体日益成熟的今日,受众对于字体的要求不再止步于有效的传达信息。集合字体的艺术气质与字体造型美感于一体,美化受众的信息交流过程、最大化进行视觉传播是新媒体视域下字体设计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字体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坚持字体设计的基本原理,更要结合新媒体技术演示、倒推成功案例的设计思路,分析新媒体的表现特征,开创更全面的设计思路与创意模式。在课前导入环节,加入字体设计课程所涉及应用范围的列举,细化字体设计在不同环境下的作用与意义。结合字体的不同使用情况,提供相应的市场调研报告大纲。引导学生根据调研大纲的要求,针对字体的设计展开深入的调研活动。树立其强烈的字体设计意识,强调化学生对字体设计在不同阶段所体现内在含义的认知,以调研做实课前导入环节,为课程中设计的创意表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案例分析,促进知识点的整合与贯通

在课程讲解过程中,结合不同案例,解析当今流行趋势下字体设计在细节处所作的演变及创意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大致风格相同的字体如何在细节之处体现相互区别、展示相互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对于潮流字体的深入解析。在解析过程中,感受相似字体之间风格的差异化,将创新思维方式、创意方法论贯穿于课程之中,鼓励学生深入思考,避免简单创意的雷同现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将字体设计的基础性创新设计思维理念渗透到基础课程中,从根源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字体设计思维模式。同时,打破该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界限,将不同应用形式的字体分类探究、综合比对,形成内在连贯、各具特色的字体设计课程体系。学生可以利用在各门课程中所获得的感悟,整合知识点,表达出更成熟、更接地气的创意。

(三)改善作用模式,提升学生创意能力

新媒体要求字体设计不再是单一的平面静态展示[6],多维、细化的表现必然地要求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由注重个体指导而转向构建团队互助的模式。通过课程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新媒体的特性,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优势组建设计小组的教学模式,将字体设计多维化、动态化的全面要求,以小组作业的形式予以展示,促进学生自学与互助学习能力的提升。课程设置力求做到既灵活形式又完善内容,既保留字体设计的精髓,又不完全拘泥于传统的教学与设计模式,课程考核旨在评价学生字体设计作品的创意深度与完整呈现的能力水平。

总结

本文针对当下字体设计课程难以适应新媒体表现形式需求的现状及在新媒体视域下字体设计需要进行的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进行论述,对现有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焦点问题及成因深入分析,通过整合问题及任务要求,根据课程开展流程,在课前准备、课程讲授过程以及课后作业三个环节提出相应的教改创新点。力求对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整体优化与提升,以使学生丰富感知、深刻领悟、激活创意,适应新媒体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朱元吉.试析字体设计在新媒体环境中的运用[J].中国艺术,2016,(03):142-143.

[2].新媒体语境下字体设计的教学实践创新[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02):136-138

[3]王立荣.字体设计教学内容融合新媒体技术改革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21):123.

[4]朱元吉.试析字体设计在新媒体环境中的运用[J].中国艺术,2016,(03):142-143.

[5]刘宗红.基于模块化教学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小组教学法实施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03):189-190

[6]陈嵘.字体设计课程的复兴与改革尝试[J].设计,2014,(06):77-78.

篇3

[关键词]流行语 字体设计 学习兴趣

在一次浏览网页的时候,笔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近年来流行的语汇“超女”“粉丝”等已被写进了百科全书。在最新出版的《中国中学生百科全书》第四卷文体新天地,流行追星一栏,“超女”条目不仅收录了超级女声主题曲《想唱就唱》的歌词,还详细阐释了“超女”的来源――是一个“电视选秀节目”,而历届超女冠军的名字也赫然在目。

联想起来,现代生活中使用的一些词语并不是我们以前接触过的,那些词就象一夜成名的明星一样突然间被全社会的人所熟知并运用。比如“酷毙了”“牛”“美眉”等词,似乎是大多数人的口头禅了。这些词语的大量流行,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名称叫“流行语”。流行语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时期,在较大范围内广泛流传的公众使用频率较高的语言。很多流行语在社会上流行一段时间后,就固定下来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通用语言,那些生命力强的流行语会最终会成为新词语而进入现代汉语词典中。

流行语可以涉及到社会的重大事件、焦点问题甚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每个年代的流行语都反映出这个年代的社会面貌和人的文化心态的变化。万元户、炒股、彩信、网上购物、与时俱进等流行语的变迁记录了人们物质生活和观念变化过程,折射出观念的更新,也记载了人们对世界的全新认识。

现代大学生应该说是流行语的“粉丝”,他们在流行语出现时,较早地接触到;在流行语流行时,频繁地运用到。如何很好地把流行语运用到艺术教育的字体设计课程中去,是我们今天探讨的主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一、字体设计教学现状

字体设计课程作为我国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之一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领域,字体设计广泛运用于海报、书籍、封面、企业标识、产品包装等形式中。我国的字体设计概念一直处于较为模糊的状态,并反映在各个时期人们对它不同的称呼和叫法上,最为常见的如“美术字体”“装饰字体”或“变形字”等。它们分别反映了人们对字体设计不同时期的不同认识与理解,甚至还出现一种较为片面的观点,认为字体设计就是对字形进行笔画上的装饰变形或美化。导致在这门课程中,很长一段时间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字形本身的变化、装饰而进行。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没有创作的欲望和自觉性,因此,作品也多出现雷同和照抄现象。近十几年来,由于国际文化交流的频繁以及信息传播的加速,新的艺术思潮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体制,使得字体设计教学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在许多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新的尝试性的成果。比如把流行语引进字体设计教学就是一种新的尝试,但总的来看,还没有被大多数院校所了解,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系,只有经过我们高校教师的不断实践才能够不断完善。

二、文化与字体设计和流行语的关系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多少文化精华,并且诞生了表音的汉语和表意的汉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汉语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汉字发展的历史也是字体设计的历史,在文字结构定型以后,字体设计开始以基本字体为依据,采用多样的视觉表现手法来创新文字的形式,以体现不同时期的文化、经济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字体设计在技术与观念上的改进,人们开始讲究艺术效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强调色彩、形态、调子及质感的运用。使得汉字的形式美有了更深层次的变化,新时代的汉字应运而生出更多的字体设计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任何好的字体设计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造出来的,它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就是这个字体设计作品的文化情境。

文化情境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体设计作品的涵义,二是帮助学生通过字体设计作品更好地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特征。这两方面的作用体现为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要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字体的特征、字体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字体设计对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样,流行语作为语言的先行者,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由于受到社会变革和文化潮流的影响,因而具有比较深刻的社会文化价值和语言学价值。字体设计是具有表现力的汉字,流行语是具有时代性的汉语。用字体设计表现流行语是即符合共同文化的出发点,又可以更好的发扬中国的文化特点。因此我们在利用流行语进行字体设计教学时,要以文化作为设计的根基和源泉。

三、利用流行语提高学生学习字体设计的兴趣

高校艺术教育专业太过于强调学科的专业性,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困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正如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

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现代艺术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校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字体设计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适应不同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使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活泼多样,并强调字体设计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对搞好教学要非常重要的联系。

随着媒体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电影、文学艺术作品,特别是书报杂志,为流行语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学生接触流行语提供了一个很宽阔的平台。因为流行语具有新鲜性、生动性、简约性、时尚性、流变性等特征,从特定的角度表达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再加上网络、娱乐场所、宿舍、教室这些互动性强气氛轻松的地方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主要场所,所以流行语已经成为大学生表达生活感受与自身需要的一种重要符号。我们高校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流行语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字体设计的学习兴趣。例如,把一些“886”“伊妹儿”“美眉”“哇噻”等流行语作为字体设计教学的素材让学生进行字体设计,调动学生兴趣,能使学生对这些流行文字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萌生更多更好的创意,搞出优秀的字体设计作品。但是,教师也要把握好流行语的运用,因为许多流行语也有消极一面,在内容和形式上不健康,还包括着大量糟粕,它们污染语言,传播低级趣味,散布封建迷信甚至黄毒思想,需要我们教师给予正确引导。

四、利用流行语与字体设计的结合体丰富教学资料

有些词语在没发展成为流行语之前是某个电视节目、网站、商品的名称,随着人们与它们接触的频繁、知名度的提高,使得这些词汇成为这一时期的流行语。例如“超级女声”这一类的选秀节目更是掀起了全国的一个选秀狂潮,被各个电视台所效仿,各种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特别为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所喜爱。这些节目都有自己固定的字体设计形式,而且这些字体设计中也不乏优秀的字体设计作品。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类有固定字体设计形式的流行语,作为字体设计教学的范本,相信会被广大学生所喜爱的。

具体我们以几个选秀节目作为范例:

1.“超级女声”

粉红、粉紫的色彩,俏皮图案的装饰,表现出这一年龄阶段女生的气质和爱好。背景图案的装饰,表现出这个舞台梦幻般的光芒。(图1)

2.“梦想中国”

红与黄的搭配是中国的典型色彩,没有什么颜色比红、黄更能代表中国。梦想两字的笔画延长就象一双翅膀,载着这些年轻人的梦想起飞。(图2)

3.“我型我SHOW”

这一节目突出的是选手的个性表现,越有自己的特点就越能够脱颖而出。字体选用了中英文的结合体,突出青年一代的时尚感;字体很怪异,甚至有些笨拙的效果,说明青年一代的叛逆感;“SHOW”这一词所占用的面积最大,说明在这个舞台上“秀”自己才是最关键的。(图3)

4.“好男儿”

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字体形式,搭配金属质感的字体效果,加上立体空间感的修饰,犹如一块烧红的钢铁。表现出男儿的刚强与拼搏精神,很符合专门为男生打造的选秀节目。(图4)

从以上几个选秀节目的字体设计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都是以本身节目特点为出发点,突出节目的特色和差异性,是优秀的字体设计作品。从我们教学的角度上来说,如果利用这些作为教学资料展示给学生们,相信会比拿一个同学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字体设计,要更容易被同学们所接受、熟知、记忆。等于我们给他们上课之前,他们进行了预习,这比老师强迫他们预习要强的多了。

流行语与字体设计一个是语言,一个是汉字,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时尚,他们都有创意,他们都给人以其他普通语言所达不到的效果。让我们利用流行语在字体设计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更多更好的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基础美术教育改革正在进行时.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改革综述.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着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4

21世纪以来,信息的字眼的出现平率越来越高,信息传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信息图形设计的研究,也直接影响着我们是否能够快速、准确地传播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字体设计作为信息图形设计中的一种重要部分,它起到了关健性的解读作用。我们怎样才能将汉字合理的运用到信息图形设计当中,信息才能够清晰高效的传达给信息接收者。文中总结文字在信息图形设计里应用的规律。再尝试性的分析信息图形设计的文字设计方法。

关键词:

信息图形;汉字;设计;传播

一、信息图形设计的基本概述

信息设计是什么?信息图形设计又是什么?信息设计从广义的角度而言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无时无刻被人们作为一种文化和信息的语言被人们设计再加以传播。信息设计覆盖了很大的领域,同样也运用在科学计算和信息数据中,包括医学、地理、物理等很多领域。所以,信息设计泛指是一种有效地传播信息的行为的设计被称为信息设计。信息设计这一概念在很早前就有了,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杂乱无章,无作用的信息传达频繁,导致人们生活中由于错误的信息所带来的不便,令人心烦,错误的信息也给各个领域带来了很严重的损失,因此信息设计的重要性尤为的突出。就信息图形设计是指:“从视觉着眼,从信息着手”。设计的本意和功能就是一种视觉信息的传达,以信息传达为目地去进行设计。所以,不懂得传达、不了解信息就不能做好信息设计。那么汉字在信息图形设计里不能够传达信息本质的内容,那么就不能够将信息正确的传达给他人。图形信息设计实则是研究一种传达方法,利用图形、图像、文字等媒介将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传播,它是信息-----信息组织-----信息传播的一个过程,需要准确的面对受众群体,建立在大小、色彩、形状、位置、方向、纹理、灰度等系统上才能够得以实施的学科。设计者在设计字体的形式、大小、疏密和编排设计等方面尤为注意,我们通过文字设计进行传播同时要给人美的享受,也要合理的设计给人以正确,醒目的信息设计。通过文字图形的空间组合,表达出和谐与美。色彩也是艺术表现的重要的要素之一,根据色彩对人们心里的影响,合理的加以运用。由于国家、种族、宗教和信仰的不同,以及生活的地理位置、文化修养的差异等,不同的人群对色彩的喜恶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异。

二、分析文字在信息图形设计中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是要研究信息图形设计中文字设计部分。虽然是信息图形设计,并不是说就只对图形进行编排设计,文字也是信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可以单独的成为图形作为信息传播,也可以在图形难以表达的时候,文字可以起到解说作用。也可以在为了强调图形的某个功能时,用上文字,起到强调作用。文字设计在信息图形设计中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文字的编排设计,一种是文字本身的设计。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分析,总结文字在信息图形设计。

1、文字在信息图形设计的编排

在信息图形中,快速、有效、正确地传播所要表达的信息是非常关键的,如果要想达到这样的传播。那么文字的编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想使接受者在众多的信息中有效地接收信息,那么编排的层次是非常关键的。比如说让一个人快速注意和记住图片上的信息,图形的大小,内容直接决定了阅读者选择性。大的图片信息更加被人们所注意,并且留下印象。首先在编排上我们必须先分析要传播的信息,再将文字根据传播的轻重性进行有归类总结编排。文字的编排方式多种多样,通过颜色将文字分类编排。从色彩上快速让人们区分,并且能够强烈有效地出传播,引起人们的注意力。用大量的的文字置于整个画面中,将文字组成一幅画面也是一种不错的编排方式,这种形式能产生一种强烈地视觉效果。

2、文字本身字体的设计

字体在设计中已经成为了一科非常重要的课程。英文字体因为起本身的性质有关,比较好变形设计,而中国的方块结构字,量多达有几万字设计起来非常费工夫。抛开字体设计的本身,我们来谈,字体在信息图形设计中的运用。根据信息图形设计要素中最为重要的传播性,字的虚实、大小的对比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种对比图形设计才会有层次感。它的传播要素才会起到作用。一定要有选择性的将文字进行大小、和虚实编排。在以上论述的字体设计大小、虚实设计以外,我们还要根据编排的内容将字体怎样进行变形设计。要与主体突出物的要素相吻合。让信息接受者可以图文并茂的快速接受主要信息,使其记忆,储存在大脑中形成潜在意识。另外,可以根据信息接收者文化的不同进行设计。例如:在面对中国的信息接收者是,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水墨的形式来体现文字。这样有一种文化认同感。让信息接收者更为亲切。

三、尝试性总结文字编排在信息图形设计中的方法

前面我们都分析了一些现有的文字在信息图形设计里的运用,本段总结上文对文字在信息图形设计里的运用,并归纳其方法。首先是字体大小对比法,可以将设计具有层次感,将最为重要的信息,有选择性的快速传播。第二,用图形表达文字,将图形拼凑成为文字,可以突出鲜明的主题。集中视点。第三,将文字的排列组合成为要表达的主要信息,增加其趣味性,使得整个画面整体,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趣味性。第四,文字本身的字体设计也在文字的编排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不同的字体设计,所要体现的信息要素对信息接收者的感受也有所不同。虽然以上我们尝试性的总结了几个文字编排方式。但是还有很多以传播为导向的很多的设计形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大量的信息不断出现。怎样正确、快速的传播有效信息在当今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怎样传达给信息给接收者,也是商业市场中强劲的竞争手段。怎样方便于人们的生活,也是信息图形的关键性作用。而信息图形设计中文字的编排和文字本身的设计是我们作为视觉传达的设计人员必须深度挖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大量的编排方式和字体设计等待着我们去开发。一些更有趣味性的设计,更为合理的设计等待着我们。结合科学技术信息的大力的发展,信息图形设计的需求越发重要,这也给当代的设计师们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作者:邓羲乔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篇5

【关键词】数字媒体 字体动态 创意设计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数字媒体是现阶段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现代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其主要是通过对数字技术的应用,通过屏幕向人们展现相应的内容。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积极对动态字体的设计进行创新才能推动数字内体的持续发展。

课题--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数字媒体语境下字体设计的互动式研究与应用》。

一、数字媒体对字体设计的要求分析

在传统字体的设计过程中,字体设计一般都是以静止面作为基础,无论是时海报还好一些包装的设计,文字都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并且也处于静止状态。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技术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并且相应的传播方式多样化,使得传统字体设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数字媒体发展的需求,因此,只有积极对数字媒体的字体设计进行创新,才能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文字是人们情感交流以及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也是数字媒体字体设计的重点以及核心,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展现其美观性,而且还要展现其独特性,才能保证字体设计在媒体传播过程中作用最大化。同时,在新时代下,人们对于文字信息的传播的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综合化, 注重参与性和沉浸感,希望能够实现从被动接受转变围主动参与,从而使得字体设计都是依据视觉设计的规律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的、有艺术性的精心设计;另外,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媒介技术的发展声像主导的文字传播方式已经渐行渐远,新技术的发展为字体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主要通过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终端等全新的媒体所衍生出来的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等一些全新的传播形态,实现了数字设计的重大变革。

二、数字媒体和数字媒体动态字体

数字媒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的信息载体,其主要包括了:文字以及图像等。文字是一种传播方式,并且应用发的较为广泛。数字媒体的动态数字中的数字都是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并且其字体形式、色彩、、方位等都是可以通过相应地方变化而变化,同时,还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对其细节进行调节,从而给人们营造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三、数字媒体中字体的动态设计分析

1.从文字的构成部分入手

汉字在我国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主要是由读音、笔画、字形、结构、含义等各个部分概括而成。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依据文字的不同发音将其设计成为不同的造型,将文字设计活,并且,还可以依据文字的笔画特征,对其进行合理布置,能够保证文字具有良好的装饰感以及视觉感。设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文字进行拉伸,将其转化成为不同的文字形状,从而能够提高文字的画面感;可以从汉字的结构入手,将一些汉字特有的符号采用其他形式代替,就能够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将文字的整体结构进行拆分,再用线条将其进行连接,使得人们能够通过动态联想到文字背后的内容。并且,工作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还可以将文字的自身作为切入点,将文字的意义展现出来,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

2.从字体的背景以及速度节奏入手

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可以积极对字体添加除了字体自身颜色的其他颜色,也可以通过对背景色彩的搭配,提高整个设计。不同文字所表示含义不同,其背景颜色也各不相同的,能够充展示出文字的美观性,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还可以为文字设计一定的动画,不仅能够烘托整个动态文字的美感,也能使得整个动态字体的设计具有表象感和画面感。另外,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动态字体的运动速度以及节奏也都占据着重要作用,如果字体动的过快,就回导致人们难以看清楚动态字体的内容,动的过慢会使人等的心烦,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该依据动态字体重要性和目的性来合理精确的设定字体的运行速度和节奏,并且,还可以为动态字体配上音乐,使得人们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阅读。

四、动态字体设计在数字媒体平台中的应用

在科技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动态字体设计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 能够将声音、文本、图形、视频、动画融入动态字体设计中, 并且通过相应的影像合成、结构成组、拼贴透叠或方向旋转、移动变化等形式使其构成一个多维空间的版面, 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平面的、纯粹的构图关系,是构成了多视点、矛盾性空间层次的立体化。通常来说,其主要应用在网页编排、影视片头等方面。网页设计是一种良好的视觉语言,十分注重字体的编排设计和布局,设计人员通过对文字的自合,展现出一定的美感,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动态文字在网页设计过程中,其传播呈现多元化和交互式,能够有效的表达动态字体的运行特征,另外Flash、Dream - weaver、Photoshop 等数字化技术软件的有效应用,一定程度上使得动态文字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动态字体设计在影视片头的应用, 一方面能够使得文字元素和片头元素进行有效结合,会使得映像合成效果更加明显。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都采用“视觉质感” 的手法,能够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在影片片头设计中,视觉质感的表现方式有很多,例如:立体金属质感、图案文字、光效文字、特效字体等,这样才能使得影视作品更具震撼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五、总结

综上所述,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了数字媒体的发展应用,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度。在数字媒体发展应用过程中,动态字体的出现,推动了数字媒体的发展,工作人员只有积极的从实际状况出发,加入一些新元素,不断对其进行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动态字体在数字媒体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丽丽.浅谈数字媒体中字体的动态设计与研究[J].文学

教育(中),2015,(8):138-138.

[2]彭娅菲.字体与版式在数字媒体中的应用[J].大观,2016,

(4):55-55.

[3]雷蕾.数字媒体时代的字体设计课程研究[J].文艺生活.

文艺理论,2015,(9):237.

篇6

本课选自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15 课,课型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的文字设计部分。“联想”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最快乐的一件事!“联想”可以是天马行空、多姿多彩的。本课要求对我们常用的文字进行“联想”设计,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将大自然的物与文字有趣结合。

二、学情分析

不同的班级我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第1次课堂中用了直接导入法,效果不好,学生只是单调地跟着老师的思维(同学们的 想象空间被局限了,我感到很遗憾)。第2次课我加进了大量关于文字设计图片,看着色彩鲜艳夸张的变体字,那节课哄笑声不断,孩子们的思维空间是打开了,但是一节课就这样被讨论和欣赏给占满了,同学们自己动手设计的时间不够充分。第3次我根据 前面的学情又重新设计教学,每个教学环节在选材用时上做了仔细的比较。第4次课堂教学感觉各环节紧凑些了,时间运用与学生实践基本顺利。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字的发展历史!欣赏字体装饰艺术特点,学习字体设计的方法,对字进行丰富联想,合理搭配字的色彩。

2.过程与方法:由小组配合完成单字设计,各人独立完成选字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设计字的联想过程中,体会自然、感受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简单解释文字的来历,掌握美术字体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方法,能够结合本课所学对给出文字进行新奇的联想装饰。

教学难点:体悟自然、感受生活,根据文字的形、义、结构基本特征,进行丰富联想,合理运用色彩对创新设计作品加以装饰。

五、教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动画设计、范作、针对选择设计独特的广告宣传、海报字体。

学生:马培德彩铅、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六、教学方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实际学情进行课堂教学,欣赏有选择性的字体设计图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相互交融使用。在学生作业纸的设计中我做了归纳尝试,学生直接明白设计任务,作业纸的底部有关评价性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 准将评价的方式丰富起来,同学们可以在小星星中涂涂色,写上一句话……自我赏识、自我肯定!老师和同学也可以结合实际教学适时加以点评!)

七、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甲骨文”导入

师简述:“图片上的这些文字就像画一样,有的和大自然中的物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象形字。我国出土的最早的象形文字发现于河南安阳一处名叫殷墟的地方,在那儿出土了大量的乌龟及兽类的骨头,这些甲骨上面就刻着古人遗留的象形文字,也因此,象形字又被称为甲骨文。”如今的文字在经过几千年的演化之后,已经变得更加抽象简练了。

2.连连看

(教师给出课件动画请同学到前台展示下,下面的象形文字都是我们今天常用的哪些汉字呢?同学在连连看的过程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3.师小结:“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一回古人,将文字进行联想,让这些我们常用的文字变成有趣、好玩的变体美术字!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第15课。”

4.出示课题:《字的联想》

5.肢体语言小调节(此环节让同学们用肢体语言来感受变体美术字)

出示变体美术字“冰天雪地”学生欣赏,教师用语言适时引导,同学用动作表现你看到这组字的感受,结合设计及色彩来说一说。

教师此环节过渡语言:“同学们感受的好形象啊,都把我带入了大雪纷飞的冬季了哦!”我们知道,冬天来了,春天就不远了……春天是花的季节!

6.展开联想,小组配合练练笔

①教师出示课件“花”字,“看到这个字,你联想到了些什么?可以小组成员讨论”

(通过字形、字义、结构开始联想)

师:“看同学们讨论得很认真,老师都不愿意打断大家,换个方法吧,请将你们讨论的结果快速地设计在小组作业纸上……”

②小组合作在一定时间内尝试练习花字的联想设计

7.教师课件单字动画示范

①出示“火”字

在展示台上利用投影,在作业纸上直接用记号笔写出“火”字,联系生活对“火”字进行形和义的联想。

②教师示范字形装饰法装饰“火”

勾勒着色(将撇、捺划加以装饰)

③教师小结

根据“火”字,结合其字意、字形夸张变形联想设计,结合生活中的感受着色。

8.学生作业

①要求:书写摆满、联想丰富、装饰易变、配色恰当。

②提供文字:大、小、风、雨、雷、电、胖、瘦、高、矮、田、地、叶、尺、草。

9.出示:《超级变变变》展示学生作品,教师总结点评。

八、课后拓展

1.课后可尝试用多种物质材料表现作品,对自己的姓名进行联想设计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班级设计一张主题班报!体现学以致用

九、教学随笔

篇7

关键词:PPT 课件 制作 规律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O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08

大学授课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已经非常普遍了,笔者主讲的课程《兽医基础》、《细胞生物学》和《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也都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这几门课程都是以形态为主,非常适合用多媒体手段来表示。在制作和使用课件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其他课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改进完善。总结了PPT课件的制作规律与原则,供大家参考。

教学用的多媒体课件类型很多,常用的有:PPT课件,PDF课件,Authorware课件,FLASH课件等。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PPT课件,笔者所制作的教学课件也是采用了PPT形式。下面就介绍一下我的课件制作过程以及几点体会。

1 模板的设计

1.1 版式

一般采用的是1标题栏,1文本框。

1.2 背景

一般采用的是黑底白字,模拟黑板,增加对比度(也有很多人喜欢白底黑字)。

1.3 文本

1.3.1 标题框

笔者采用了填充色、文字色的不同对比,也可以不用填充色。

1.3.2 文本框

白字,一般不加填充色,使画面比较有层次感,不呆板。

1.4 字体字号

标题:一般黑体、32号字;文本框:一般宋体或楷体、28号字(电脑字库不同,有的少,有的多),字号不宜过小,否则后排同学可能看不清,并且视觉效果上显得臃肿。

2 内容的设计制作

2.1 素材的选取(图、表、视频、音频、动画、文本等)

选取合适的表现素材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重点,一般从以下途径来获取素材,并从中优中选优。其他课件(网上、索取他人)、书籍扫描(翻拍)、网上下载(视频)、自己制作(表格用EXCEL\WORD制作,文本直接输入编辑)。

2.2 素材的加工

选取了合适的表现素材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主要的加工方式有以下几种。

2.2.1 图片加工

有些可以直接用PPT自带的图片格式编辑功能,还可以用一些图片编辑软件,如:Photoshop,iSee等。笔者习惯使用iSee,该软件界面简洁,功能全面,易上手;而Photoshop就过于专业,不易学。

文本内容可以通过输入法直接输入,也可以通过复制粘贴输入。输入后常见的编辑加工形式有:删减、字号、字体、加粗、颜色、对齐(标题框、文本框)等几种。

2.2.3 视频加工

常见的视频加工形式有剪辑和合成,这方面的软件较少,特别是免费的笔者没找到,只好付费得到一款软件:视频分割专家)。加工后的视频不能在PPT上直接显示,需要用超链接方式间接显示。

2.2.4 表格

PPT本身有表格编辑功能,也可以先在EXCEL或WORD上编辑好表格再复制到PPT上。

2.3 制作流程

①确定内容;

②制作(选取)模板;

③根据内容选取素材;

④素材加工、组合;

⑤其他加工手段:自定义动画(检查顺序)、超链接(检查超链接的前后衔接);

⑥检查整体内容和效果。

注意事项:随时保存,避免文件丢失。

3 课件制作总原则

PPT课件由于易学易懂,普及性高,目前采用率是最高的。有些课件制作的非常优秀,图文并茂,用恰当的形式和素材很好地展示了教学内容,大大加强了教学效果。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课件制作得非常粗糙,甚至只是简单将教材的内容复制到PPT上,给学生的印象就是教师在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何能够制作出适合自己所教课程的课件,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3.1 创新性原则

制作课件不是简单把教材内容搬上电脑,然后照本宣科。也不是简单把别人的课件拿来直接使用,而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审美,在对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把每一部分内容用最恰当的多媒体手段表现出来,使学生能更直观、更容易地理解。

笔者在制作时,都是针对每部分具体文字内容去寻找素材和恰当的表现形式。

制作课件的过程是对教材的再创作,是课件制作好坏的关键,也是与别人课件的区别,与照本宣科的区别。好的课件应该有自己的风格。

3.2 科学性、先进性原则

不能有科学性、逻辑性错误;教材中的错误应指出。

3.3 必要性和适宜性原则

所有的手段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使学生能更直观、更容易地理解。课件中选用的素材应该是画龙点睛,而不能是画蛇添足。

3.4 美观性原则

图片要美观大方;文字简洁精炼,避免大段叙述性文字,一般只要标题、关键词、数据;字体颜色和背景色要清晰可辨。

为宣示著作权,有些课件在每一页都使用了徽标,笔者认为在对外交流,网上公开等可以使用徽标,但教学过程中不必使用。

参考文献:

[1]莫晓宇.PPT教学课件的背景类型和制作方法[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3).

[2]郭泽平.PPT教学课件的常见问题与制作步骤[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

[3]赵倩倩.大学课堂PPT教学应用现状调查研究——以三峡大学为例[J].教学研究,2012,(5).

[4]张明泉,温玲丽.大学理工科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及其效果调查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8,(5).

篇8

关键词:文字图形;情感;阅读性;观赏性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065-01

图形创意是艺术设计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核心内容凌驾于其他设计之上,同时揭示了设计的本质,被广泛贯穿于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根据我们的设计任务,在明确自己的设计目的和要求后,就要对图形主题内容所关联的许多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思考,发掘图形主题思想。主题是图形的灵魂,图形是主题的躯体。主题思想通过图形来表现,而图形的使命就是传递主题思想,主题具有总结的性能和启示的性能,我们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圈定收集、储备相关的图形元素范围后,找出问题的核心,为酝酿联想开创条件。

图形创意的基本组织方法主要有:异影图形的组织,在阳光下,影子随处可见。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对应双方的变化,产生异常的变化,呈现出的影子会有与原物不同的对应物:双关图形的组织,双关图形的组织是借用文学上的修辞手法。图形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其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图形组织通过两种物形之间的视觉特征联系,产生意义转移,传递视觉信息。这里隐藏着的另一个意思是图形表现的目的与意义所在,起到言在此、意在彼的作用。此类图形较为含蓄、幽默、生动:文字图形的组织等。了解图形创意,由感性意识向理性意识的思维过程,进而掌握图形创意的规律。因此,设计者应懂得打破单一的司空见惯的表现手法,创造新颖、独特的表现手法,在图形风格中展露头角,并且追求形式的美感,这样设计的图形作品必定能表现思想原创性的美。

汉字的设计与创意属于视觉传达设计的一种,除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外,更重要的是向广大的消费者传达一种信息、一种理念。因此,在汉字设计中不单只是注重视觉上的美观,而更应该考虑信息的传达。汉字设计的功能是信息传递与视觉审美,也就是表现其应用性和艺术性,特别体现在现代汉字设计的实际应用中。在汉字的设计中,要遵循汉字设计的原则、规律,设计出的字体既要符合视觉审美规律,又应具有鲜明的视觉形象。因此,字体设计中的汉字设计与创意的成功与否对信息的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汉字的创意与设计的原则主要有:一、 汉字的创意与设计的准确性。二、 汉字的创意与设计的个性。三、汉字的创意与设计的美感。四、 汉字的创意与设计的装饰性。

汉字是以图形、象形文字为基础,进而发展成为音、形、意三位一体的文字系统,它在图形化及表意性方面有着概括、提炼意念及美学方面的优势,而成为非常有效的设计元素,是设计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汉字的装饰形式装饰字是在已以汉字的基本字形(如黑体、宋体)为基础进行装饰、变化加工而成。它的特征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印刷字体的字形和笔划的约束,利用汉字“象形”“会意”的特点 ,将字形的结构转化为图形的意象,或加入其他图像点出主题,它往往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夸张、增减笔划形象、变体装饰等手法,重新构成字形,并通过文字本身的点画和字形结构去反映形体美,体现用笔美、结构美、意境美,也就是“以形写意”。装饰字体在视觉识别系统中,具有美观大方,便于阅读和识别,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装饰字体其笔划本身也有较强的感彩。

篇9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界面的视觉要素、交互及功能模块、反馈信息和安全性(容错性)设计等方面对国家精品课程部分文理科教学课件界面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析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界面设计的特点及不足,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推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深入发展。

【关键词】 教学课件;精品课程;界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1―0087―05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多媒体教学课件以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组合展示教学内容,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应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总能带来好的学习效果,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学界面设计的优 劣。[1]金燕所做调查表明,课件制作内容、表现形式与教学效果之间存在着极高的正相关。课件所采用的外观形式如字形搭配、色彩搭配、图像搭配和教学效果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国家精品课程被定位为“五个一流”,即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一流教学内容”需要通过一流的教学课件来表现。对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界面设计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以为后续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的界面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研究的资料来源于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笔者通过“课程中心”按条件进行搜索,检索时间为2011年6月,其中搜索条件为:教育层次“本科”,课程级别“国家级精品课程”,起止年份为2007-2010年,共搜索到1697门课,这些国家级精品课程涉及文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13个学科类别。本研究确定样本时,按照搜索页面的排列顺序逐一链接课程并下载其中的教学课件,限于网络速度及响应时间的影响,共下载了220门课程328个教学课件作为研究样本,其中文科类的课件128个,约占总数的39%;理科类的课件200个,约占61%。研究样本的学科类别及时间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家精品课程的教学课件界面设计进行统计分析,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研究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笔者通过大量阅读课件界面设计的相关文献,总结界面设计的各个因素并制定用于分析的类目表,包括界面的视觉要素、交互及功能模块、反馈信息设计和安全性(容错性)设计。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中运用了哪些视觉要素,视觉要素的设计和运用情况如何,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在交互及功能模块设计方面主要运用了哪些交互形式,主要功能模块有哪些,具有什么特点,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在反馈信息设计和安全性设计方面如何等。

三、研究资料统计与分析

(一)授课课件类型概况

制作多媒体课件常用软件有PowerPoint、Flash、Dreamweaver、Frontpage、Authorware等。PowerPoint是一种专门用于制作演示用的多媒体投影片/幻灯片的工具,它以页为单位制作演示文稿,然后将制作好的页集成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课件。其制作简单,不需要计算机专业知识,适用于制作教师自行演示的课件。Flash、Authorware、Dreamweaver等属于专业性较强的制作软件,可制作出具备较强交互性能的教学课件,但较难熟练掌握并使用。

在本文所采用的328个多媒体教学课件研究样本中,PPT格式的样本约占68.6%,PDF格式的样本约占18.9%,而且这些PDF格式的样本本质上是由PPT格式转换而来的,因此本质上使用PowerPoint制作的样本占总数的87.5%,而Flash、Authorware、网页格式的课件则分别为9.5%、1.2%和1.8%,具体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这表明精品课程教学课件多数选择PowerPoint作为制作软件,只有少数课件的制作采用了专业性较强的制作软件。这也在一定程度反映出PowerPoint为多数授课教师所掌握并运用,且是最为普遍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

(二)视觉要素统计情况与分析

不论采用何种工具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其视觉效果都应该遵循让用户感觉舒适、生机与活力的原则。通过视觉感官的刺激,增加对用户的亲和力,适应不同学习者的不同心理特征。下面分别从文字设计、图片/图表/视频动画使用、界面总体色调、背景及过渡效果设计等4个方面对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的视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

1. 文字设计方面

计算机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其一大优势。但在进行多媒体文本的设计时,应该用尽量少的文字来表明事实的含义。[3]文本的设计包括了文字的字体、字体的颜色、字体背景颜色、每页文字表达的概念以及每页文字的内容多少等。根据这几个方面对328个研究样本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有研究认为,界面设计的用色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控制在三种色彩以内,故在调查字体颜色数时以字体颜色数大于3为界进行统计。[4]人机工程学研究表明,字符的最小可视高度=视距/250,据此算一个页面的文字不宜超过12行,否则文字的字间距、行距会影响文字内容的可读性,并易使学习者产生视觉疲劳。[5]认知心理学家Miller(1956)已经证实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只有7±2个组块,在如此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下,如果同时进行几种认知活动的话,就会出现资源分配的问题。[6]故为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一个页面中所表达的概念不宜超过7个。王优等(2009)研究表明,字体是影响汉字辨认的因素之一,倾斜或过于艺术化的字体影响汉字的辨认。[7]而从统计中发现,在被调查对象中,字体颜色数大于3的教学课件比例高达11.3%,字体的背景颜色数大于3的也达到了9.1%。约1.5%的教学课件每页的概念数大于7个,约8.8%的教学课件每页正文超过了12行,约4.6%的教学课件使用了斜体字或艺术字。

2. 图片/图表/视频动画使用方面

图片/图表具有迅速传达信息、直接专注重点、更突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使信息表达更加鲜明生动的作用。视频、动画具有从属性,能再现和补充文字语言所表达的视觉形象,使学习者更易理解所传达内容的思想内涵,而且还具有独立性,能够突出页面形式之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认知理论的多重表征原则和接近性原则指出,如果词和相应的图同时呈现,学习者就容易在它们之间建立联系,即整合信息,这就提高了有意义学习。如果动画和叙述在时间上是协调的,学习者就更可能同时把相应的视觉和语言表征保持在工作记忆中。[4]

通过对研究样本的统计发现,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中图表的应用相当广泛,其中概念图表和数字图表的使用分别达到了80.2%和85.1%。使用图片的样本有31个,约占总数的9.5%,具体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统计结果还表明视频、动画的使用率偏低,有30个样本使用了视频动画,占9.1%。

3. 界面总体色调设计方面

主色调指的是教学课件中使用得最多的色调。人们会因心理作用而对色彩产生寒冷或温暖的感觉,红、橙、黄使人联想到旭日和火焰,有温暖感;蓝青色使人联想到大海、阴影,因此有寒冷感。带红、橙、黄的色调都带暖感,带蓝、青的色调都带冷 感。[5]色彩的冷暖与明度、纯度也有关,高明度的色一般有冷感,低明度的色一般有暖感。高纯度的色一般有暖感,低纯度的色一般有冷感。无彩色系中白色有冷感,黑色有暖感,灰色属于中性。[6]教学课件应该有一个主色调,并且拥有一个整体的布局风格,这对于保持学习者稳定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研究样本界面总体色调的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采用冷色系和中性色系的课件占总数的84.4%。这表明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采用的主色调多数是冷色调或中间色调。这两种色调给人稳定、规范、简洁明晰的感觉和视觉效果,因此多数课件采用了冷色系和中性色系作为课件的主色调。

4. 背景及过渡效果设计方面

恰当使用课件背景可以起到渲染和营造出主体信息呈现所需要的环境、气氛的作用,同时可以将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主体信息上,实现主体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因此,背景的设计应按照一定的整体风格,并依据主题信息的呈现要求,给主体信息提供一个特定场景。界面转换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要使学习者的注意力从这一界面自然过渡到下一界面,中间没有明显的视觉间断感和跳跃感。

研究样本使用的背景的类型包括动画背景、颜色背景和图案背景。使用图案背景的课件是指其在课件框架或背景中加入了底图,教学内容呈现在底图上。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颜色背景占56.7%,图案背景占42.1%,这两种背景是当前精品课程教学课件背景设计采用的主要形式。研究样本统计还显示,背景不一致的课件达到了10.4%,背景颜色数大于3的课件达到了6.4%。

在过渡效果设计方面,统计结果显示,设置了画面过渡与图片文字缓出的教学课件占总数的84.1%,共276个课件,这表明多数教学课件在设计时考虑了学习者注意力的自然过渡,但也有15.9%的课件并没有处理画面过渡与图片文字的缓出。如图3所示。

(三)交互设计及功能模块统计情况与分析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多媒体课件强大的交互功能。在进行课件界面设计时,一个完整的课件应该包括各种交互功能,良好的交互功能有利于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多媒体课件中适当合理地使用菜单、按钮、热字、热区、动画、切换、链接等功能,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研究样本统计结果表明,热字是精品课程课件中采用最多的交互形式,约65.85%的样本采用;其次是按钮形式和菜单形式,分别为13.41%和7.93%;使用图形图片作为交互的占7.01%,而使用热区交互的样本只有3个,占0.91%。还有16个样本仅提供了结束的交互功能,占4.88%,具体结果如表5所示。

常见的多媒体课件分为四大模块:教学内容、导航(目录)、课程说明、思考练习。一般教育性的课件都应该包含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每个多媒体课件的核心。灵活的导航系统可以帮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或者更加方便地转入任一章节的学习,或者在任何地点都能回到总目录或退出整个课件等。课程说明可以为有需要的学习者提供信息,例如这个课件的学习需要哪些知识基础、适合哪些人群、学习课件的方法提示等。思考练习环节帮助学习者巩固知识,查漏补缺。

从表6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大多数的精品课程教学课件功能模块并不完善,具有导航(目录)功能的样本很少,只占5.5%;具有课程说明功能的样本和思考练习功能的样本所占比例偏低,分别占10.1%和25.9%。

这一现象与精品课程教学课件以演示型课件为主有关。例如调查显示,仅有44个样本设计了按钮交互功能,其中约一半的按钮只是用于上下翻页,约三分之一的按钮用于退出,其余6个样本的按钮用于提供帮助。

(四)反馈信息设计和安全性(容错性)设计统计情况与分析

一个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应具备反馈信息的设计,以便于学习者操作使用。例如对于学习者的回答,要及时予以反馈评价。形式可设计成文字(正确或错误)、声音(“答错了,别灰心”或“答对了,请继续”或欢呼声、掌声等)、图片(笑脸/哭脸),还可插入一段动画,这样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而安全性主要是指课件的容错性。即在进行课件界面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误操作,控制出错几率,并尽量在出现错误时给出补救措施。如设置询问,告诉使用者这样的操作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确认是否进行该操作等询问,让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选择做出正确反应等。

研究样本统计显示,仅有3个样本涉及安全性方面的设计,仅占0.9%。而反馈信息设计方面同样仅有3个样本具备反馈信息,占0.9%,其中1个样本采用了文字作为反馈信息,2个样本采用了图片声音作为反馈信息,约99.1%的教学课件没有此方面设计。具体统计结果如表7所示。可见,绝大多数教学课件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课件的反馈信息设计及容错性设计。

四、研究结论与评价

教学课件界面是直接面向学习者的人机交互信息传递和导航中介,优秀的界面设计是教学课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研究样本的统计分析,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界面在文字图表设计、背景设计、交互设计以及反馈与容错设计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提高。

(一)教学课件制作工具单一,工具运用水平有待提高

样本研究表明,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的制作工具以PowerPoint为主,可见PowerPoint是广大教师自主制作课件的首选工具。调查发现,87.5%的教学课件是采用PowerPoint制作的,且这些课件多数是演示型课件,缺乏交互。即使是课堂使用的演示型课件,也需要交互功能。例如,制作单项选择题或者是非判断题,然后根据学习者的选择在课件中做出相应的反应。这类交互其实都可以通过PowerPoint的控件快速制作完成,但统计显示具备这些功能的课件非常少。这反映出多数教师掌握了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对一些深层次功能的掌握则相对欠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在今后的培训方面,不仅要让教师熟练掌握工具的基本功能,还需进一步提高其开发应用能力。

(二)文字设计仍存在色彩繁复、信息过量的问题;图表运用广泛,但视频、动画使用率偏低

调查表明,教学信息设计方面,部分精品课程教学课件存在使用过多的字体颜色和背景颜色、在颜色的使用方面未做到协调统一的问题。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的本意是要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获取。课件设计得繁复叠套,眼花缭乱,颜色太过于丰富多彩,反而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在文字设计方面,少数课件把相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导致信息过多,增加了学习者的认知负荷。

视频和动画可以对现实中不易接触到或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视频动画模拟,有利于学习者了解事物内部之间的联系。[7]图表在精品课程教学课件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视频和动画使用率偏低。视频动画要占用较大的存储空间,播放时需特定的播放软件,专门的视频和动画不容易获得,独立制作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这些都是导致视频和动画使用率偏低的原因。

(三)课件主色调设计以冷色调为主,存在背景设计前后不一致、背景色彩过多的现象

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主色调多采用冷色调和中性色调,目的在于稳定学习者的学习情绪。但也应适当运用暖色调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强调和刺激学习者的学习。对具有相似功能的内容设计的模块、提示框和按钮,应使用同一种颜色或相近的颜色,保持整体风格和色彩前后运用的一致性,给学习者稳定、规范、简洁明晰的感觉和视觉效果。调查发现,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的背景设计以颜色背景和图案背景为主。但是使用图案背景时,课件底图的颜色较深或底图画面较为突出,喧宾夺主,致使学习者阅读困难。部分课件的设计忽视了背景设计的整体风格,繁杂的颜色分散了学习者的注意力,影响主体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课件缺乏完善的交互功能,功能模块设计不完整

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课件多采用适于单向授课的演示型课件,仍然以教为中心,教学内容与流程相对固定,课件的交互功能较弱。此外,这些教学课件多是授课教师课堂使用的堂件,普遍没有设计完整的功能模块,尤其是导航的缺乏易致使学习者产生迷航,不利于资源的利用。国家精品课程应具备一流的教学方法,而教学课件功能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精品课程教学课件在设计上并未以学习者为中心,偏重于教师的教,忽视了学习者的学。

反馈与容错设计欠缺,说明设计者并未考虑教学课件的共享以及学习者课后的自学应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优质课程的共建共享,教学课件不仅仅是原授课教师的课堂演示课件,也是各地教师的教学资源、各地学习者的学习资源,良好的反馈信息设计和容错性设计有助于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

五、结束语

篇10

作者简介:乔永明,男,中学一级教师,山东省威海环翠国际中学,邮编:264200。

教材分析

《变体美术字创意设计》一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中的第2课《创意美术字》,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变体美术字千姿百态,妙趣万千,是一种艺术的创新,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节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创作、体验等活动,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和变化方法,并能根据字体的变化规律进行创意表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五四制初一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探究创新意识。他们在小学阶段接触过变体美术字,在生活中也见过不少,并且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黑体、宋体美术字的基本特征和书写方法。这些都为本课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紧扣“创意”,突出趣味性。教师在设计时,为了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游戏、动画融人教学环节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说创意”“想创意”“画创意”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复习巩固、联想构思和创作实践的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总结归纳变体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和变化方法,并创作出富有含义和趣味性的美术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创作、体验等活动,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增强设计意识,提高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变体美术字的创作,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并总结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及变化方法,试着自己创作变体美术字。

难点:根据字体的变化规律进行变体美术字的创意表现。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卡纸、铅笔、彩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片头,引导学生观察片头文字,并提问:这个片头文字和我们学过的黑体字(图1),你更喜欢哪一个?

学生齐答:片头文字。

教师追问:为什么?

学生甲:色彩艳丽。学生乙:形态生动。……

教师小结并导出课题:这种在宋体字和黑体字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变化的、带有装饰性的字体,就是变体美术字。正如同学们所说,它具有生动有趣、新颖活泼等特点,视觉冲击力很强。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块儿了解变体美术字,共同体验它的创意设计。这里,我着重强调了创意,是希望大家通过奇思妙想,让我们设计的美术字更有趣、更有意义。

【设计意图】《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动画片了,片头文字创意十足,好玩又有趣,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联系上一节课所学的黑体字、宋体字进行比较,以引出课题。

二、变体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并提问:在生活中,变体美术字随处可见,你们都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学生甲:海报。学生乙:广告。……

教师总结:看来变体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小游戏,去看一看身边的变体美术字。

2猜猜看

教师课件出示四幅图片,每幅图片只露出一小部分,引导学生试着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猜一猜它们是什么。(图2)

学生回答:可口可乐、梦幻西游……

接着,教师将重点放在第四幅图片上,一边一点点地擦除被遮住的部分,一边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听到学生的各种回答,教师但笑不语,这渐渐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向更高处,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最后,当图片完整呈现时,教师总结:这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标,它把汉字“世”抽象概括为由“你、我、他”组成的全人类,表达出世博会“欢聚、合作”的理念,同时也传达了“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全人类的和平盛会”这样一个内涵。变体美术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动有趣,也传达了令人回味无穷的含义。

【设计意图】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并把重点放在世博会标志上,点出变体美术字不仅有趣,还有深层次的含义,从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变体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

1.教师课件出示一些文字,并提问:对比一下这些字的原形,能发现这些美术字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图3)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笔画和结构,并总结出字形的变化、笔画的变化和结构的变化,让学生了解这些变化就是变体美术字最基本的变化规律。

2.教师课件依次展示“歪”(结构变化)、“点”(笔画变化)、“高”(字形变化)这3个字的动画视频片段(图4),让学生复习刚才学过的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自查掌握知识的程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找出变体美术字最基本的变化规律,然后通过三个小动画的演示,不仅巩固了刚刚学过的知识,而且能调动起学生的创作欲望,为下面的实践练习做铺垫。

四、实践练习

教师出示“胖”“瘦”“电”“花”“裂”“震”等6个字。并给出练习要求:请根据字形.笔画、结构变化,从这些文字中任选一个进行设计(时间3分钟)。让学生尝试用三种变化规律来进行字体的初步设计,以巩固刚学过的基本知识。

学生完成练习后,展示作品。

教师选择其中3位学生的作品,一一进行点评,然后小结:我们刚才所学到的字形、笔画、结构这3种变化是变体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也可以称为原形变化或母形变化。而如果还想把它变化得更加生动有趣,就需要通过我们丰富的联想来设计。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几种常见的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变化规律进行简单的创意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让学生找出小练习中的美术字与之前欣赏的美术字之间的不同之处;紧扣“创意”,自然地引出对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的归纳。

五、变体美术字常见的变化方法

1.象形变化

教师出示图片“水煮鱼”(图5)和“寿”(图6),引导学生观察:首先我们看看这两组字,谁能说说这两组字是怎么变化的啊?

学生甲:水是流动的、透明的,所以用蓝色的曲线来表示;“煮”字中间的“日”变成了一口锅,下面的四点底变成了火;“鱼”字变成了一条鱼的图形。

学生乙:“寿”字用了仙鹤,因为仙鹤有延年益寿的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字体变化的第一种方法:巧妙地把图形穿插在字形之中,使主题之意表达得更加明确,这就叫“象形变化”。

教师课件展示“雪”,让学生试着用象形变化的方法去创意字体,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甲:把“雪”中的四个点变化成雪花的图形。

学生乙:把“雨”字下面的部分变成雪人的图形

教师接着启发:大家想到的都是与雪有直接关系的图形(图7),那你们想不想看看我的创意?

教师出示图8,一边讲解自己的创意想法:当圣诞的钟声敲响时,漫天雪花飞舞,大地银装素裹。圣诞老人背着礼物,坐着雪橇,从烟囱上悄悄地下来,把礼物送到每个孩子的身边。

教师提示学生,不仅可以用与文字有直接关系的图形去创作,也可以用与文字相关的物品图形去组合,进行情景式创作。

2.装饰变化

教师出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我们再来看这一组图,图中是什么字?它们是怎么变化的?(图9)

学生讨论回答:字形变化了,并填充了相应的颜色。“春”让人感觉到了生机勃勃,“夏”让人感觉到植物的茂盛和茁壮成长,“秋”让人联想到丰收的喜悦,“冬”让人感觉到下雪时银装素裹的场景。

教师归纳:这是在宋体字上添加了花纹和图案,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装饰变化”;再通过色彩的变化,让人感受到不同季节的特点。

教师接着播放“福、禄、寿、喜”动画短片(图10),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这四个字的装饰,并提问:你更钟情于哪一种变化?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剪纸。因为剪纸的红色有喜庆的感觉,用来表现福禄寿喜比较恰当。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提示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美观,还应该契合字的含义。

3.立体阴影变化

教师展示“土”字图片,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这个字的变化方法与上面两种有什么不同?(图11)

学生齐答:变得立体了。

教师:这是借用了绘画中的平行透视原理,体现出这个字的空间感、立体感和厚重感。以上这些就是变体美术字几种最基本的变化方法——象形变化、装饰变化和立体变化。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还有很多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要遵循它基本的变化规律,通过丰富的想象,借用常用的变化方法,才能把美术字变化得生动有趣,更有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看动画片和图片、师生问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使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和变化方法。

六、创意空间

1.说创意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飞”字的四种变化(图12),并说出这些创意的巧妙之处。

学生甲:第二个“飞”字就像腾云驾雾一样。它像天使,在云中飞翔。

学生乙:第四个“飞”字倒过来看,就像一只被射中后从天空中掉下来的小鸟。这种设计提醒人们要保护鸟类。

教师总结:同学们比较准确地捕捉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了这四种变化的创意。

2.想创意

教师引导学生看“面”这个字,让学生尝试用本节课所学的一种变化方法去进行自主创意。

师生互动交流关于“面”字的创意,如面粉、面条等,提示学生还可以考虑人的“面子”,等等,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意想象。(图13)

3画创意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作业的布置,并给出相应的作业要求:(1)既可以选择在第一次作业的基础上继续设计,也可以选择重新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字或者词组。(2)要求字的形体明确、结构合理,变化要有依据。

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学生的设计情况,适时地提出合理的建议。

4.点评作业

教师展示学生作业,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作业进行点评。

学生甲:我的创意是“爱”。“爱”的上面是一团云,下面是几个心形,还有两个手牵手的小女孩,这使得“爱”字更加生动。(图14)

教师点评:这幅作品通过爱心的图形,很好地传达出“爱”这个字所表达的含义。

学生乙:我把“雨”字上面的一长横变成了一朵乌云,下面有小雨滴。(图15)

教师点评:很有童真的创意。你可以将它装入画框,装饰自己的房间。

教师小结:我们是一节创意课,有些同学画完了,有些同学还未完成。但是只要你们表达出了自己的创意,就是成功的。

【设计意图】通过“说创意”“想创意”“画创意”等小环节,为学生下一步的创作打开思路,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在作业评价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从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教师总结:大家都用心创作了自己的作品,并且创意飞扬。只要我们发挥想象,就能为本来毫无表情的汉字注入鲜活的生命力,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变体美术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生动有趣,它所具有的丰富含义也能引发我们更深的思考。最后,让我们一起体验变体美术字为我们所带来的心灵震撼吧。

教师课件展示一些具有一定含义、能触动心灵的变体美术字(图16),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