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4 10:02: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据库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据库课程总结

篇1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课程;数学资源;建设

“数据库原理课程”是计算机课程之一,教学包括数据库理论、数据库技术与数据库的应用实践三个部分,可全面提高学生对数据库的了解以及应用水平。就目前来看,教W过程中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对教学效率的提高阻碍较大。因此,建设教学资源成为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改革的重点。

一、“数据库原理”课程简介

1.“数据库原理”课程内容

“数据库原理”课程是计算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技术性较强,理论知识无法通过语言详细讲解,因此教师通常采用PPT进行教学,这样效率相对较高,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直观,理解也更加深入。除理论教学外,该课程还包括实践部分,实践教学通常采用上机操作的方法完成,教师要求学生亲自对数据库加以维护,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的教学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但却具有对教学资源以及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力度不足的问题。微课及网络教学是信息化技术下两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用于多种类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优势显著。当前“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课下学生的学习途径较少,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因为缺乏练习,影响学习效果。在社会及市场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对上述教学模式加以改革,已经变得极为必要。

二、“数据库原理”课程数学资源建设

1.数学资源的整合

(1)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内容以数据库理论知识为主,教学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教师需将教学内容以电子教案的形式,到互联网上供学生学习。以“数据库原理”第一章为例,电子教案中需包括数据库管理的发展、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发展形式三项内容,教师需将每一项教学内容细化,系统地展现给学生,使其能够参照电子教案自学知识。

(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库管理能力,以学生的上机操作为主。对此,学校可建立相应练习平台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QL Server等,使学生的操作水平在系统中得到提升。与传统的机房上机操作相比,上述方法拓展了练习的空间与时间,提高了练习的有效性。

(3)视频资源的制作与。教师可综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制作视频资源,并将其到互联网平台中,使学生可通过对视频资源的观看,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并了解操作过程,降低学习难度。视频资源可采用微课模式下视频的制作方法加以制作,要控制每一段视频的时间,避免视频内容冗长繁杂,影响学生的观看兴趣。

2.教学资源的建设

(1)软件与硬件支持。由于教学资源需要以视频的方式,因此需具有录像及录音设备,硬件应包括摄像头、话筒、电脑等。软件可以以Camtasia Studio系列为主。

(2)具体建设过程。①启动Camtasia Studio软件,进入到教学资源录制程序中。②打开PPT课件并播放,根据需求,调整显示区域大小。③点击Camera,进入视频录制状态。④点击Audio按钮,完成声音测试。⑤点击REC,正式录制。⑥录制完成后,保存文件。⑦可点击屏幕右上角预览键,观看效果。⑧如视频资源不存在问题,则可以。

3.教学资源多样化水平的提高

(1)课程介绍。教师需在制作每一个教学视频前,做好课程介绍,使学生不必长时间观看视频,便能够马上了解此视频中所包含的内容。不同学生对不同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同,因此视频观看需求也不同,将课程介绍置于教学前,可使学生及时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程介绍应包括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多方面内容,使学生可全面了解视频的概况。

(2)视频讲座。教师可对答疑解惑过程中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加以总结,选择学生学习难度最大的环节,作为视频讲座的主要内容。在视频讲座开始前,教师应搜集大量资源,以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为目的展开讲座,确保学生通过讲座获得更大的进步。

(3)教学内容总结。教师以一章节为一阶段,对教学内容加以总结。以第二章“数据模型”为例,教学内容总结应包括数据模型种类总结、关系代数运算的总结、关系实体及参照完整性的总结等。教学内容总结应本着简洁明了的原则展开,避免赘述,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整个章节的脉络及基础知识内容,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

三、结语

综上,教师应在利用相应教学软件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内容的教学整合为视频资源,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并通过测试及总结教学内容的方法,为学生理清学习脉络,使其充分了解自身存在的弱点与缺陷,使教学水平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全面的提高与改善。

篇2

关键词:数据库;教学实践;案例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6-0032-03

作为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数据处理的最新技术,数据库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个国家的数据库建设规模、数据库信息量的大小及其使用频度已成为衡量该国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数据库技术也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目前,数据库技术在互连网技术、多媒体技术、气象预报、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信息统计与管理、医疗影像处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成了高等院校系列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主干课,它不仅是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许多非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作为介绍数据库相关原理、理论、方法与设计的数据库课程是应用类理工科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既可以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数据库管理能力以及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数据库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数据库还有不同的版本。现在使用最普遍的是FoxPro、Access、SQL、PowerBuilder、Oracle等数据库平台。但无论哪一种数据库,他们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是一致的,只不过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各有千秋。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日益普及以及面向对象可视化编程技术的发展,拥有功能强大的可视化程序设计工具的数据库系统,已成为社会生活诸多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工具,是诸多应用领域首选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软件,应用前景广阔。

数据库对信息的完整性、唯一性和安全性提供了一套完整而有效的管理手段,要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学好数据库,就要选用适合他们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进行卓有成效的课程设计,才能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如何有效地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信息时代的人才需求,这是近年来我国高教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为此,我们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探索。笔者多年从事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现将一些体会和做法归纳如下。

1关于教材

目前,数据库课程方面的教材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数据库原理为主题,侧重于理论研究,应用方法与技术介绍得很少,这类教材主要适用于理论研究的人员如重点高校本科生、研究生使用,也可供从事数据库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教师与科研工作者参考,如李建中编著的教材属于这一类教材;另一类是以数据库技术为主题,侧重于对某一具体数据库软件产品及其开发技术的介绍,数据库理论知识方面较少,教材的写作风格有点类似于技术使用说明书,这类教材主要适用于广大非计算机、非信息管理类专业的本、专科生使用,如由陈恭和编著的教材属于这一类教材。显然,以上两类教材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应用性专业的本、专科学生的数据库课程教学均有一定程度的欠缺,由于太注重于原理及理论知识,再加之各个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也不同,直接使用第一类教材用于教学显然有一定困难。而若采用第2类教材,由于理论方面的内容较少,势必造成学生理论 基础薄弱。所以,根据本校对学生所开设的前导课程(如离散数学、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等)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专业发展及教学需要的教材,较好地将抽象理论与应用实际相结合,力求知识阐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采用大量应用实例,强调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将“数据库原理”和“数据库应用技术”两部分内容有机结合的教材,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类专业数据库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当务之急,而该类教材就是介于以上两类教材之间的适合于学生使用的第3类教材,例如由靳学辉编著的教材及由萨师煊、王珊编著的教材是这一类教材的典型代表。目前国外也有许多数据库教材,虽然其内容较为新颖、能及时反映当前数据库领域的先进技术,但其选材、内容组织、讲述方式等往往与我国学生的思维习惯有一定差距。面对当前数据库教材名目、版本较多的现状,教材的选用,将直接影响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因此,针对一定的培养目标,授课教师在选用教材之前一定要作全方位综合考虑。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可以自己编写适合具体学生状况的教材。

2关于教学内容和方法

数据库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数据库的管理及各项基本操作,还要掌握一定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技术。根据教学大纲,找出课程的重点内容,然后根据各部分的特点,认真取舍,讲好讲透,做到深入浅出,对课程教学的实例作精心的筛选和修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 在基本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组织顺序进行调整,采取以“案例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或“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作为课堂实验的实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更具有真实感和表现力,它综合各种手法,形象、生动地显示教学内容,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是:创设案例教学环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的环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课前,先创作两个功能简单、内容不同但学生比较熟悉的管理系统实例――例如“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和“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开始上课时,由笔者采用多媒体演示系统功能,并告诉学生,在学完这门课后,他们也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完整的系统。学生平时都用惯了Windows图形界面,早就对其中的原理感到好奇,现在一听自己也能做出这样的界面,一个个兴趣高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样,良好的开端就为学生以后学习这门课打下基础。

3如何设计案例

教学案例的重点应贴近实际应用,以应用为出发,并以应用为目的。精细、周密地安排和优化教学过程,使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衔接,紧密配合,交叉进行。加强技能训练的改革实践,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新的应用软件和具备开发本专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更使他们确立了计算机应用意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愿望。关于案例设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 精选能够贯穿课程学习全程的综合示例。

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理论的案例。精选案例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不仅要弄懂教材的每个概念、原理,而且要弄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知识结构体系,这是精选案例的基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的正面与反面的典型案例,寓所教理论于案例之中。

我们结合科研中的应用开发,选择有应用背景的系统示例,并对其中的一些模块进行增删,以适合于教学使用。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兴趣有较好的培养,许多学生学完后就加入了应用系统开发的行列,得到了双赢的效果。

(2) 认真分析案例的设计思路

这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一步。搞好此项工作要求:精心设计所提问题。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关系到能否总结归纳出要学的理论,因此要求教师一方面在完全理解教材和案例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针对案例所提出具有相应逻辑结构的问题,使师生双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一步步地得出所学的理论。问题要一个一个地提出,并引导学生渐次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相应的理论,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理论是如何来自于实践,要充分发挥分析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各种回答做恰当的评价,以保证分析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逐步接近案例所包含的理论实质,使理论的提炼自然贴切,切忌强拉硬扯,牵强附会。

(3) 做好总结

案例教学起始于实践,这样它得出的理论往往是独立的。因此每个教学阶段结束时,教必须归纳总结,结合案例,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归纳总结可由教师进行,也可引导学生来进行。

(4) 教学手段的改进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把实用性的几个综合案例的设计过程制作成了多媒体课件,录制过程主要通过电脑的实际操作录像加口头讲解。这些课件对学生学好本课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另外在讲课过程中,采用制作精美的PPT,并辅以当场操作演示,使学生学起来感到直观、简单、易于理解。

读书是学生的课后第一作业;必要的操作练习是第二作业;网络练习题是第三作业。通过这三种作业,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效果非常明显。

4注重课程设计和知识拓展

从开始上课,我们就给学生提出了要求。首先演示一个综合的示例,并告诉学生,每个同学在课程结束时必须能够做出一个类似的系统,题目可以根据具体实际进行选择,最好结合具体的用户进行设计。教师也将一些用户的需求提供给学生。学生的系统可以采取逐步改进的方式进行设计。

经过实践,许多同学的设计经过修改后,可以直接让用户使用,并且有些学生还申请到了一些项目,使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大大提高,效果明显。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许多知识课程内是无法讲到的,知识拓展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建立了课程平台,并在其上面放了许多数据库有关的参考资料或网站,并将同学们在网上发现的一些资料也及时地放上去。还开发了基础知识练习题库,供学生平时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张莉. 数据库教学的思考与探讨[J]. 丹东师专学报,2000,22(4).

[2] 李霞林.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Access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06,(11).

[3] 陈建平,潘李宜基. 数据库教学选材与教学策略[J]. 肇庆学院学报,2006,26(2).

作者简介:李华,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篇3

【关键词】 方法学 教学改革 数据库 系统课程

1.方法学的重要性。方法学又称方法论,在哲学意义上,它是一门学问采用的方法、规则与公理,或者定义为一门学问采用的一种特定的做法或一套做法。大多数科学学问都有它们各自的特定方法,学问的方法学包括能够支持这些方法的准确性的原理。在一个行业发展初期,技术突破相对处于重要地位,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一个行业发展趋于稳定和成熟之后,技术应用和生产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另一动力。在这一时期,企业规模扩大,随之出现大量的行业标准、规范以及工艺等应用过程控制措施,即方法学将起到重要作用。

软件行业相对于传统工业行业仍然是一个新兴的、不够成熟的行业,但是软件行业发展迅速也无毋庸置疑。根据《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在整个“十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稳步上升,持续以两倍于GDP的速度高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根据《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在“十一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将实现整体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因此,随着软件行业发展的日趋成熟,软件方法学势必将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2.数据库系统课程现状。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它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数据库概论》课程自1983年就被教育部列为高等学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必修课程。根据《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数据库系统课程被列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及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

国外不同大学根据其自身特点和目标,所开设的数据库系统类课程门数和内容各不相同,卡内基・梅隆和斯坦福大学是两类典型的代表。卡内基,梅隆大学针对本科生开设了一门《数据库系统》课程,主要强调工程化和应用,其中软件工程思想体现非常明显。它把数据库设计方法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总结成了明确的步骤,纳入课程之中。在并发控制和事务等内容中,同样强调实际应用和方法学,通过把这些内容纳入具体案例,从而形象论述并发控制作用与效果、事务设计原则等内容。斯坦福大学的数据库技术实力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该校计算机系所开设的数据库系统系列课程多达七门次,其中针对本科生的课程有两门,分别为数据库简介(CSl45)和数据库系统原理(CS245),这两门课程涵盖了数据库系统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且这两门课程之中增加了一些与数据库相关的最新技术,内容教全面,难度也较大。

同时,国外各大学数据库类课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课程主要针对应用,强调实践和方法学,重视和数据库相关的系统整体设计与应用。斯坦福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数据库类课程中都有大量的练习和实验需要学生自主动手完成。

国内数据库系统相关课程设置目前没有明确的层次和体系,特别是研究生阶段课程,各学校开设情况不尽相同。对于本科阶段,各大专院校开设的数据库系统相关课程相对一致,主要是《数据库系统概论》一门课程,该课程的参考教材也比较单一,主要为萨师煊和王珊编写的《数据库系统概论》,不同的是各院校在课程开设中讲述的内容重点有所区别,或者各自补充一些内容。在内容上,该课程涵盖了国外大学本科生数据库相关课程中理论和技术的主要部分,但是对于应用性和方法学部分内容,欠缺比较明显。

国内数据库系统课程在内容讲解形式上,主要以概念、技术和理论阐述为主线,辅助一些应用说明。而以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数据库系统课程为代表的国外课程则是以系统分析、设计、应用实现过程为主线,并把软件工程思想引入其中。

因此,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数据库系统课程,可以发现,当前国内数据库系统课程在方法学部分的内容明显不足,实践性不强,内容安排和讲解形式不符合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不够强。近两年来,国内各大专院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在课程内容中加强实践。例如,支希哲等人在“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中,指出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并由此提出了实践改革的一系列创新。薛素铎等人在“深化改革加强研究切实落实”质量工程中,指出了当前国内高等教育必须国际化的观点。这些思想和观点都反映出当前国内对实践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并开始了逐步教育改革。为此,本文提出将方法学贯穿于数据库系统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实践的作用。

3.方法学在数据库系统课程中的贯穿。

3.1 增加方法学论述。方法学目标是寻求解决问题的规范化的过程和步骤,一般说来,软件工程方法学包括三个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其中,方法是完成软件开发的各项任务的技术方法,回答“如何做”的问题;工具是为方法的运用提供自动的或半自动的软件支撑环境;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

当前国内数据库系统课程在内容安排上仅仅涉及了方法学中的方法,即重点解决“如何做”的问题,而忽略了工具和过程两部分内容。例如,对于数据库设计内容,当前课程中重点对数据库设计理论和数据库设计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课程详细论述了规范化以及模式分解理论,讲解了数据库概念设计中的实体联系建模技术等,但这只涉及了方法学中的第一个方_血,即方法,缺乏对过程的总结和论述,没有对企业在生产中使用的工具进行介绍。学生在掌握了数据库设计理论知识和技术之后,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由于缺乏解决问题的规范化的过程,常常无从下手,对于简单的问题,或许可以拼凑出结果,但是对于与实际比较接近的较复杂系统,就会陷入泥潭,导致设计混乱,达不到要求。这足因为课程中缺乏对明确设计思路和规范求解过程的描述。此外,对于数据库设计,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也会应用一些工具,比如PowerDesigner和ERwin等,当前国内课程中没有加以介绍,即使只用一页篇幅的内容对数据库设计常用工具进行介绍,也能够给学生以引导,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自学提供方向。除了以上提及的两部分内容,课程中的每部分内容都有相应的方法、工具和过程,就像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应该有支持的方法,借助的工具,以及规范的

过程一样。

因此,针对当前以应用为主的本科生课程,应该补充数据库方法学的论述,加强方法学在课程中的地位,特别是方法学中的过程和工具两个方面。对于过程方面的内容,应该按照当前软件工程规范,结合当前企业开发过程进行总结,以明确的步骤方式进行论述。这一点可以参照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课程内容。

3.2 按照工程化原则增加实践,重视过程。国外大学本科课程向来比较重视实践。在斯坦福大学的数据库简介课程中,共有八次作业,每次作业有基本练习2道题,挑战性的问题2道题,其中基本练习容易一些,是最基本的要求,而挑战性的问题难度比较大,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动手完成项目,每个项目共分6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如何完成的详细指导和完成步骤,项目内容涉及到的和数据库系统相关的知识,学生需要自学完成。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数据库系统课程中,设有十次练习,每次练习都有项目实践内容,对于项目实践,每部分内容也都有详细指导和完成步骤。这两所大学的课程作业中有三个非常明显的共性,一是重视实践,这反映在课程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数量上;二是重视过程,这反映在每个项目实践都有非常详细的指导和完成步骤,这隐含地引入了工程化指导原则和对过程的重视;三是对作业的要求重点不是结果,而是结果的产生过程和形式。特别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数据库系统课程中的练习,对练习的评判非常严格,作业的中间结果、代码的风格、命名、甚至注释等我们课程中忽略的内容,在他们课程练习中都是重要的评判依据。

国内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传统上重理论、轻实践,近年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越来越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逐步采取措施加强实践。但是,当前该课程的实践内容仍然有悖工程化原则,这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方面,作业综合性不强;练习主要以考察所讲解的知识点为目标,每部分内容之后的练习围绕这部分内容,没有整体的概念。二是对作业完成指导和步骤以及过程要求不够严格和规范,即练习本身没有从工程化原则方面进行设计。三足仍然存在“纸上谈兵”的现象,对于数据库设计、实现,事务设计,并发控制以及应用系统部分的实践内容缺乏,学生没有机会上机体验这些内容。

总而言之,当前国内数据库系统课程对实践的地位仍然不够重视,即使部分院校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但是对实践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上机实验和动手能力培养阶段,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过程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实践需要方法学的指导,实践的效果取决于实践的过程控制。

现代企业的数据库应用基本上是工程化的合作开发,其基本特征是按软件工程学的原则进行组织,将方法学和软件工程学的基本方法融入数据库系统课程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尽早建立起工程化的概念,是培养企业需要人才的必要措施。因此,加强方法学在数据库系统课程中的贯穿具有重要意义。

篇4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高新技术手段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使得计算机专业逐渐发展成最受欢迎的专业课程。在这种条件下必须对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革,确保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与社会需求全面衔接。理论上来说,采取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继而实现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提升的目的。

1高校计算机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理论上来说,在实施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相关知识的了解,对于减少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导致高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大大提升。

1.1认识程度不高

数据库课程作为高校计算机专业重点课程,其对于提升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了解,推进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顺利实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数据库课程发展的时间不长,而且该课程仅体现在考查课程上,导致众多计算机专业学生对数据库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数据库课程综合考核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没有按照规定对相应实验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只是依靠书本进行知识点摘抄,直接影响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的了解。加上数课程本身属于一项综合课程,其中涉及多方面专业知识,不仅仅包括数据库相关知识,还涉及软件开发相关知识点,这就需要加强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的了解程度,借以保证学生计算机专业学习水平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的认识程度不高,直接影响学生计算机专业素质涵养,对计算机专业发展也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1.2设计选题不合理

在进行数据库课程教学之前,需要按照规定进行数据库选题,借以提升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的兴趣。但是目前在实施数据库课程之前,并没有按照规定实施数据库选题,造成数据库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这不仅仅影响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兴趣,还会造成高校计算机专业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1.3课程考核管理存在问题

在进行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按照数据库教学内容制定有效的考核制度,但是由于数据库课程考核管理存在问题,导致数据库考核管理制度不完善,直接影响学生数据库课程考核效果。与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相比较,数据库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设置数据库课程考核管理体系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的考核系统,避免在数据库课程考核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但是目前在实施数据库课程考核管理时,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导致数据库课程考核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影响课程考核管理制度与实际要求的贴合性,而且传统的数据库考核只是对学生进行提问,不能发挥学生主观性特点,造成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的了解不足,对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也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2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

2.1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科技发展的栋梁,且肩负着科技兴国的重任,为此应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数据库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付了事反映了学生浮躁的学习态度,也体现了此学校当前的学习风气,暴露了学科教师不严谨的科研态度。为此,学校应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研与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这种严谨科学的态度会为其将来的工作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规范课程管理

在进行数据库课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数据库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根据相应了解制定针对性课程管理措施。除此之外,在进行数据库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教学内容向学生布置任务,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解决相关问题,这不仅仅能够保证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相关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保证数据库课程管理的规范性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阶段性数据库设计来说,需要教师度学生阶段性数据库设计成果进行验收,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处理,并按照更新结果组织学生答辩。学生在完成相应答辩后,需要教师按照学生答辩结果进行综合评定,在提升教学对学生知识素养了解程度的同时,提升学生自身对数据库知识点的描述能力。从数据库课程规范管理过程中,了解到按照规定的顺序实施数据库课程规范管理,不仅仅能够减少学生在学习数据库课程专业知识时的问题,对于提升学生对数据库专业知识的了解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3构建科学的考核方式

理论上来说,每个学生在进行数据库课程考核过程中,所选取的考核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必须按照学生所选取的题目制定考核内容,避免在数据库课程考核过程中出现问题,从根本的角度上提升数据库课程考核效果。在进行数据库课程考核之前,需要按照学生对该课程所掌握的知识点制定考核目标。为保证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相关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可以制定分级别考核制度,并按照考核制度流程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明确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知识点掌握程度。除此之外,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数据库课程知识点提问,确保学生对数据库课程相关知识点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3结语

高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在规范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注重学科的严谨性与创新性,这样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进而也可以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随着数据库课程的开展,人们已经总结了很多经验,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部分亟待完善的问题,为此,教师应采取适当策略,并不断提升教学的质量水平,以更好地实现数据库的规范化教学,以便为其他的课程设计也提供更多的经验与方法。

参考文献:

[1]蒋志强.独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VF)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06).

篇5

关键词:数据库;实验方法;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1研究背景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一般包含数据库原理与数据库应用开发两个部分的内容。原理部分以数据库设计方法为目标,重点讲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技术;应用部分以现实需求为基础,应用数据库设计方法,在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下,采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应用系统的详细过程。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同时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但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原理为核心,较少涉及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教学过程较为抽象,缺乏直观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深入理解这些原理。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数据库应用实践教学,使“原理”与“应用”并重,用“应用”带动和强化“原理”内容,用“原理”指导“应用”的教学效果。

结合我院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我们已经建立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教材体系[1],并建设了相应的实验体系、考试体系以及网络课程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适应新的教学需求,改变重原理轻实践的状况,我们不断对实验体系进行改进,并应用于实践教学中,不断改革数据库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2课程特点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兼有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堂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结合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利用程序设计语言,设计出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基于这样的要求,该课程就不仅仅是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而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集理论教学和实践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图1列举了课程的内容体系。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内容体系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数据库原理、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因此,数据库课程教学必须与这3部分内容相适应,将基础知识讲授、上机操作等方式作为课程内容的支撑系统。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理论方法,在某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下,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完成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

可见,在数据库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课与实践课必须齐头并进。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来贯彻,而实践课又要建立在理论课的基础之上,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已经不能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数据库原理的理论课讲授中,我们采用了多层次、多环节的案例驱动导学模式,促使学生结合案例理解数据库设计的思想。并通过搭建内容合理、与课程内容相配套的实验体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3实践教学改革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对实践的要求不断加强。结合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任务,我们对数据库课程的实践教学也进行了相应改革。从过去的附属式实验课到与课程内容相配合的跟随式实验,再到结构化实验,我们在实践教学的要求、方法及手段上都进行了大力改进。

3.1附属式实践教学

附属式实践教学就是将实践课作为理论课的附属,在理论课结束后,集中安排一部分课时上机,进行数据库的实践[2]。对于本科60学时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通常安排课内上机10学时,课外上机10学时。上机课一般选用Access或Visual Foxpro这两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因为其简单易用,上手快,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去摸索复杂的软件系统。上机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独立上机,并进行小组内讨论,以每个小组选定的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的课题为内容,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环境下,进行数据库设计、表设计、SQL查询设计以及应用程序的表单报表等设计。通常将20学时的上机课统一安排,2个学时一次课,一次课完成一个目标,最后每个小组分别完成一个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应用项目的开发,并提交一份实验报告,描述整个系统设计实现的过程。

附属式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在短时间内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设计。但由于其不能主动结合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上实验课时,对数据库管理系统较为陌生,对实验课的总体要求感觉难度较大,也没有编程语言的前序学习基础。因此,除少数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按时按要求完成实验课程,并通过实验课进一步掌握了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效果外,大多数学生没有深刻理解和掌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要求。

3.2跟随式实践教学

跟随式实验指实验课紧紧跟随着理论课的进度而开设,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SQL Server 2005。在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中,用一个学生容易熟悉的大案例――教学管理系统开展,有顺序地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代数、SQL语言、关系数据库模式设计方法、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以及数据库的保护技术等内容[3]。我们选用由李俊山教授等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的教材《数据库原理及应用(SQL Server)》[1]及配套教材《数据库原理及应用(SQL Server 2005)教学指导与习题解答》。通过深入理解数据库课程的特点,制定了数据库实践课程的内容,分成5个实验,如表1所示。

表1中列举的实验内容跟随着理论课的进度开设。当学完相应的理论课内容后,就立刻安排一次实验课,以利于知识的保鲜和巩固。在学习完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后,安排一次集中上机操作,内容是“认识SQL Server”,教师通过演示SQL Server的安装过程以及软件模块,并结合科研成果,展示一个在SQL Server下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让学生对数据库有一个感性认识,结合理论内容,初步了解数据库的概念含义。在学习了关系模型后,学生就可以进行“数据库的基础操作”的实验了。数据库的基础操作实验包括建立数据库、建表等内容,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关系模型的二维表格形式表示的形态和建立方法。交互式SQL语言实验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关系数据库语言SQL的理论知识后进行的,通过交互式方式,在SQL Server中完成表和视图的定义、数据的查询以及数据更新操作。完整性控制和恢复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SQL Server中表的完整性和数据恢复有直观感受,能够独立地根据需要设置数据库完整性控制,并理解数据库恢复的重要性。最后,在理论课结束后,再进行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大实验,相当于课程设计。

跟随式实验是对附属性实验的改革,它解决了附属性实验理论与实践容易脱节和遗漏的缺点,使学生对知识现学现用,容易理解,兴趣较高。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采用跟随式实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跟随式实验没有考虑到学生运用程序设计语言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困难,在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大实验中,往往完成得较粗糙。

3.3结构化实践教学

结构化实践教学是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分成3个部分,分别为数据库原理40学时的理论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20学时和数据库课程设计20学时,如表2所示。

其中,数据库原理为理论课,讲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理论。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课为实践课,通常安排在机房上课,一人一机。考虑到开发数据库的支持性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通用性,选择PowerBuilder程序设计语言作为编程语言。课程设计课也是在机房上课,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为学习SQL Server或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第二为课程设计。教师准备8~10个数据库课程设计课题,一般选择较为实用、贴近生活、学生容易理解的课题,比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学生分成3~4人的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课题。学生从数据库设计规划、系统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再到物理结构设计,最后结合程序设计语言完成数据库应用行为设计。

结构化实验教学与数据库课程内容体系模式相一致,能够较好地解决在数据库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学习中的脱节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采用数据库设计思想,结合程序设计语言进行数据库开发的能力。通常在学习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结构化教学内容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深刻理解数据库的设计过程,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

4考核方法与教学效果分析

按照结构化实践教学的过程,我们对学生成绩考核方法也进行了相应改革。考核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数据库原理的笔试考核、程序设计能力考核以及课程设计考核。在原理的笔试考核中,并不单纯以期末理论考试为评分依据,还融入了平时成绩以及课堂实践的考核。成绩标准为笔试成绩(50%)+单元测试成绩(40%)+平时表现成绩(10%)。程序设计课程用考查方法检验成绩,即上机考试,按照完成的既定程序设计科目给分。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也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程序演示(50%)+课程设计报告(30%)+答辩(20%),按小组评定成绩。通过多角度全方面考核,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和实际付出的努力情况进行成绩评定,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熟练应用程度,还可以正确反映学生实际学习情况。

通过结构化实践教学,该课的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在近3个学期的数据库课程教学中,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三个阶段的课程成绩中,综合成绩在80分以上的人数比例占到了35%,较之过去的20%有了大幅度提高。成绩在70~80分之间的人数比例占到45%,较过去的30%也提高了很多。不及格率由过去的10%下降到了3%左右。学生在学习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结构化课程体系后,在毕业设计以及程序设计比赛中都体现出了较强的能力。

5结语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只有加强实践教学的训练,理论知识才能得到有效巩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对实践环节进行改革与探索,加强实践教学,通过专门开设课程设计这门课,让学生在完成一个有分量的课题作业的过程中,多练习、自己学,在做中学。实践表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使用数据库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设计和编程的能力,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以及研究创新能力。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数据库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我们除了在教材建设方面下功夫,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因此,我们将根据学生情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方法,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注意教学节奏,结构化分阶段地进行实践教学,使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整个实践教学更加合理、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俊山,罗蓉,赵方舟.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SQL Server 2005)[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23-147.

[2] 李雁翎.“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6(1):75-77.

[3] 薛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09(11):129-131.

Innov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on Databas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YE Xia, LI Junshan, LI Hailong

(The Second Artillery Engineering College, Xi’an 710025, China)

篇6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系统运维;校企合作

1专业教育教学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成为绝大部分院校都开设的第一大工科专业,“人才”几乎是按相同或相近的模式进行培养。各个院校非均衡发展,每年几十万毕业生的求职历程、竞争的激烈程度便可想而知。就学生的应用能力而言,“眼高手低”的现象普遍存在。从数据库课程教学来看,数据库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数据操作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作机制讲解较多,但却没有设置与数据库设计、开发、系统运维相关的实训环节,也没有现成的设计规范可循,而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开发和运维是数据库工作者主要工作之一。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也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进行总结和提升。

2教学体系与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2.1明确培养目标,完善教学体系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完善教学质量控制过程,以达到课内课外教学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将专业课程分群组、能力培养分方向来优化课程体系。

2.1.1构建模块化的知识体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程序设计课程群、计算机硬件课程群、操作系统课程群、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群、网络技术模块、软件工程与开发技术模块等。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应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英语能力;专业基础课程中,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是重点建设课程;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以C/C++程序设计语言为主线,以C语言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为必修课程,以Java语言程序开发和.Net程序开发为两个选修方向。计算机硬件技术模块以数字逻辑、汇编语言与计算机组成原理为核心,接口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等为选修并以嵌入式程序开发为方向。操作系统课程群重点讲解操作系统原理,并以Linux/Unix操作系统为选修方向。数据库应用技术模块以数据库原理为主体,以提升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管理与应用能力为具体实践训练目标,并与相关课程的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应用系统开发的能力。网络技术模块除网络原理外,实践操作内容以华为网络体系和思科网络体系为主。软件工程与开发技术模块以软件工程为核心,综合所学的计算机软硬件理论,利用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网络原理、程序设计语言及方法等计算机专业知识开发某一领域的应用系统软件。

2.1.2强化实践技能训练。以上课程群除课程包含的实验/上机之外,至少都单独设置一门相关的实践环节,详见表1。

表1 课程独立设置实践环节

2.2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应以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严格质量控制过程管理,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专业化的技能培养,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2.2.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数据库应用技术是软件开发人员必备的一项技能。设计一个数据库容易,设计一个好的数据库难。数据库原理课程以当前主流数据库技术和应用为背景,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核心,以数据模型为线索,重点讲授关系数据库的理论与应用,使学生了解数据库领域的知识体系,熟悉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掌握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步骤和常用方法,能熟练地运用数据库SQL语言进行数据操纵,有效地维护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运行,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具有开发实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

2.2.2理论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际需求。数据库技术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技术。数据库原理课程必须以关系数据模型及其理论为重点,以数据库设计、数据操纵语言及数据库程序设计为难点,同时应注意分析实际应用系统设计、开发、运维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如数据库设计常用的规范、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各项指标的设定、数据库备份的常规策略、数据库监控的主要对象等。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很难见到,但实际工作中却极为常见,因此教师必须做必要的讲解。

2.2.3案例教学,强化实践能力。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既有数据库结构设计,又有应用系统程序设计,一个好的数据库结构是应用系统的基础。为了强化学生设计、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我增加了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课。课程以实际应用系统需求为案例,运用常用的CASE工具(如PowerDesigner),从系统需求分析的数据流图、业务流图、数据字典的绘制,到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的建立,严格按照给定的数据库设计规范进行数据库设计,并撰写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文档。同时以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为工具进行系统功能开发,实现一个实用的应用系统。

2.2.4优秀的师资队伍。数据库类课程由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或企业中的开发人员讲授,提倡校企合作。在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据库结构设计的重要性,能更深入地理解数据库设计理论、方法和经验,同时学生程序设计能力也进一步提升,这门课程是保证学生在校四年程序设计不断线的重要环节。

3结束语

针对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多、就业难的现状,作者分析了实践工作中数据库人员的技能需求,结合多年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提出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教学模式、提倡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数据库应用;教学质量;教学探索;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1-7054-03

1 概述

目前大学的教学特别强调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应用技术,我们学校除了要求学生学学计算机基础课之外,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已所学的专业特点必修一门计算机程序设计应用技术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既熟悉专业知识又能把计算机技术同本专业需要紧密结合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采用计算机等级考试方式可以迫使学生加强计算机基础学习,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数据库应用基础课时仍然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够、逻辑概念不清、实践灵活性和综合应用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笔者在Access2010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教学中尝试采取了一些方法,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库应用技术,从而可以培养学生数据库综合应用能力,并提高教学质量。

2 联系实际,因材施教,鼓励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兴趣是成绩优秀的先决条件,是学习的动力所在,是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目前,在普通高校中,特别是地方普通高校大多数学生普遍对计算机基础课学习重视不够,很多同学认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课不是他们的专业课,混过去就是了;甚至有的同学认为中学都学习过了,觉得是重复,在学习上不重视,没有动力。从学生学习过程看,很多是表面化,似懂非懂,尤其是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由于对学习数据库这门课程缺乏兴趣,所以对该门课程的知识接受能力低,对概念理解不清。随着教学的深入,问题越来越多,上理论课听不进去,总觉得概念太深奥,难理解,导致上实验课时出现很多问题,甚至无从下手操作,布置的实验无法完成,实验报告不知从何写起。针对这些问题,教学时必须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我的做法是联系实际,因材施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对学习数据库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例如,我给金融学专业学生讲课时,演示股票管理系统、财政管理系统;给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讲课时,演示旅游查询管理系统;给英语专业学生讲课时,演示自己开发的英语学习管理系统等。上实践教学时,通过了解和观察,我把学生分为三类,操作能力较好的为A类,一般的为B类,较差的为C类,要求A类与C类学生座在一起实验,同时要求C类学生多问A类学生,A类学生多帮助C类学生,教师尽量多关注C类学生,辅导C类学生一定要耐心,以鼓励为主,重点抓基础实验,对A类学生要加大实验难度,让他们有探索知识欲望,对B类学生要求中等。这样的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数据库应用技术的巨大魅力及广泛用途,从而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

当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会碰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刚开始接触时,多数学生的信心还是可以,随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入,理论概念越来越抽象、函数及命令越来越多,加上同学们数学、英语基础不够好,若课堂上仍按常规去教学,那是行不通的,学生会越来越感到难学,理论课教学像听天书一样,失去信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从而会有很多学生放弃该课程的学习。因此,上课时,我经常注意根据学生课堂上的表情来把握教学的难易度、深广度,有耐心地从各个角度通俗解释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和定义,广泛联系数学函数、英语单词,加深学生对数据库函数及命令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同时穿插些与该课程内容有关的课外知识。多鼓励学生,是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精神粮食,课堂上(理论课或实践课)解释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时,不管是容易的问题或较难的问题,都要记住“耐心”二字,绝不能错伤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要善于与他们勾通。课外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思想动态,听他们对每堂课教学的评价,以此来把握教学进度、广度、深度,克服不足、发扬长处,鼓励学生除了掌握课本知识外,还要多看些有关数据库应用技术方面的书,了解有关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动态,感受计算机科技的发展成果,这样就会慢慢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践课是理论课知识的应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上实践课前必须设计好实验的目的、内容、要求,让每位学生上实验课有事做,实验内容必须与上课内容保持一致。例如,我们自编实验教材,以案例为中心,把案例分为多个模块,通过模块做实验,这样做实验效果很好,每做完一个模块,成功了,学生会感到有成就感,失败了,鼓励学生并帮助他们查找原因。通过多次引导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对数据库课程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上实验课就会专心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掌握规律,多维联想,灵活引导,培养学生记忆能力和思考能力

记忆是积累知识、增加智慧、创新能力的基本条件。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规律,只有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规律,把它们之间融合起来,建立多方面联系,这样才能记得牢。学生在学习数据库知识时,碰到许多数学函数、英语缩写,语法结构,程序结构等等,还有概念逻辑性较强,比较抽象,难理解,多数学生感到难记,掌握不了规律,今天学习,明天就忘记了一大半,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引导学生掌握规律,多维联想,学生肯定难于掌握学好该课程,甚至厌学,这样的教学质量肯定达不到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我的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掌握规律,多维联想,灵活引导,变抽象为自然、通俗,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数据库应用基础SQL查询教学时,由于学生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SQL语法结构和命令含义,导致应用时出现很多错误,于是我在教学时采取引导学生分解知识的方法,把SELECT-SQL语法结构分解成下面几步来理解:

SELECT (选择什么?)F0RM (从哪里选?) INTO (选到哪里去?) WHERE (符合条件选择吗?) GROUP BY (由什么来分组?) ORDER BY (由什么来排序?) HAVING (筛选怎样条件?) UNI0N (如何联合?) NOWAIT (不用等待继续执行)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分析思考问题,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知识规律,也很容易抓住知识内在联系,对提高知识记忆力很有帮助。对教材主要知识点上,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掌握知识规律,尽量减少机械记忆,并且把必要的机械记忆转化为推理记忆或者联想记忆,同时引导学生对所识记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做到纲举目张,便于记忆。除此之外,还要强调记忆通过运用来强化、拓展,即通过实践操作把知识固定在记忆里,直接接触事物,在可能范围内,尽量通过感官去认识,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引导学生善于多种感官统一调动,尤其是实践课,要求学生必须真正操作,接受来自不同感官的信息,对知识进行“立体”加工,同时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作业,这对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很重要的。所以上实验课时,我会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实验模块,如果难度比较大的模块,允许几个同学合作完成,但必须要求每个同学独立完成某一部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立性,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4 加强归纳总结,掌握知识系统性,培养学生自觉和概括能力

因受高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大一学生缺乏自觉和概括能力,依赖思想严重,对学过的知识不知如何归纳总结。由于数据库应用基础学习遇到的函数及命令较多,理论性、抽象性、实用性、实践性都比较强,因此,理论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系统掌握数据库知识,有效地提高本门课程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应用水平,而且可以依次贯通,掌握一种学习通用方法,所以在学完每部分知识时都要做好小结,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将知识浓缩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再把点串成线,把线变成面,使“形散而神不散”,达到全面掌握知识效果,巩固和提高学生自觉和概括能力。

例如:在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中,给窗体添加控件类型,为了防止混淆,我直接用归纳总结法把什么是控件类,什么是容器类分开记忆,这样就不会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教学时给学生分类归纳总结,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具体分类归纳如下:

另外,由于数据库知识点较多,而且比较分散,所以教学时对每一章节知识要点用图表结构表达,这样学生就便于学习,当然不要每一章节都帮学生总结,而是先做示范,然后引导学生自己用图表结构表达所学的每一章节,期末时要求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图表结构表示,这样学生就容易全面掌握知识的要点,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5 加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应用能力

在当前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以往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以讲课为主、学生动手为辅”,这种教学方法是学生被动接受“灌来”的知识,缺乏灵活性、实践性,学生动手能力差,适应社会能力不强,最终阻碍了学生自我创新意识,这与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谋职为趋向,以学科专业教学为中心,注重培养“对口型”、“适应型”人才”违背。因此,我尝试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例如,实践教学时,我课前准备好实验素材,设计好实验内容,课堂上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有关实验内容,做到人人动手并全程参与,使其能够更深地理解课本理论描述,除了教学实践课之外,课外还布置小量实验项目,让学生业余时间去思考并完成。计算机应用技术是辅助本专业的一种工具,注重的是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不是“囿于书本”。我认为教学留给学生的是一个问号而不是句号,传授知识而不是终结知识;应该提供给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使用理论的途径,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例如,我将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1)教师引导性的传授数据库基本概念和理论;(2)根据数据库教材的理论,由学生自己动手编写一些简单的实用程序并上机调试;(3)选一个与学生专业或生活接近的小课题,让学生分组完成;(4)比较结果、讨论,再完善、总结,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使不同意见得以充分发表,最后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道理,并从正确的解决办法中选出最优解,给学生创造复查、整理、运用知识的机会。这样就可以真正把学生从学的被动角色转化为既学又用的主动地位,培养他们的创新应用能力。

6 加强实践训练,掌握编程技巧,做到一题多编,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数据库应用基础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消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因此要大力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激励学生实践探索意识。在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中程序设计是教学重点的重点,教学时要注重选择典型例题来讲解,对于每项实例首先分析结构,抓住中心,然后再编写,尽量做到一题多编的讲解, 这样主要是开阔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中选出最优程序,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讲解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善于比较讲解,要求学生掌握方法,学会技巧,善于优化,编出最优的程序,出练习题时,也要体现这些特点。

例如,上实验课时,我非常注意巡视学生的实验过程及情况,做到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巡视中,发现个别学生操作不正确,马上指出并立即指导改正,对于实验中存在普遍性问题当堂详细分析原因和讲解。每一次实验课准备结束时,用5分钟来总结,指出本实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引导他们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加强实践课训练,在练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掌握技巧,对于要解决的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探索,尽量做到一题多编,逐步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但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所学专业特点与数据库应用基础这门应用性强的计算机技术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是值得探讨的。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实践证明,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习能力,拓宽了新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独立钻研、掌握了新技术;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营造相互探讨、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后续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珊,李盛恩.数据库基础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1.

[2]黄甫.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篇8

的选取、课程的实施方法、课程考核方式和教学环境几个方面探讨了高职《网络数据库技术实训》课程建设的方案。

关键词:网络户数据库技术 实训 教学研究

一、引言

数据库技术是一项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网络数据库技术实训》课程是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建立在《数据库技术基础》和《网络数据库技术》两门前导课程的基础之上。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把前导课程中学到的数据库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一次综合运用,通过对前导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进一步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的数据库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数据库开发、应用、管理与维护能力,积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运用各种数据库对象的经验,培养其职业化能力,实现教学与职业的无缝对接。

二、课程建设原则与思路

针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及课程本身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依据专业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从事数据库管理与维护工作所需的岗位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重构教学内容。

2、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时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教学内容任务化、组织管理企业化、评价考核体系职业标准化。

3、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4、改变教学环境,课程全程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模拟规范的职业环境。

三、课程建设方案

1、课程内容的选取

经调研,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相关岗位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有:精通关系数据库原理;精通一种或多种大型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熟练运用SQL进行各种业务逻辑的开发;掌握各种备份方法,了解性能优化技术;熟练使用数据库管理、分析、设计工具。这里涉及的关系数据库原理、常用SQL语句的基本语法与应用以及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的操作方法在《数据库技术基础》和《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中已经进行过学习。本课程将设计一个真实的项目――一个电子商务系统,对其后台数据库进行开发、管理和维护。按工作流程及知识结构分解成八个学习情境,对每个学习情境提出具体的工作任务。

通过一个完整项目的实现,使学生能将以前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网络数据库管理和维护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积累实践经验。

2、课程的实施方法

课程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当前市场上主流的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开发平台,由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真实的电子商务系统,学生通过分阶段、分任务的阶段性项目实施,最终完成对该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创建、管理与维护、性能优化及程序开发工作。

按工作流程及知识结构分解成八个子任务,循序渐进、逐步完成,符合学习规律。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详细如下:

(1)软件安装:安装和部署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服务器、并对其进行网络配置。

(2)需求分析:分析该电子商务系统要完成的功能。

(3)逻辑设计:将需求分析得到的实际需求转换成数据库的逻辑模型――E-R模型(实体-联系)。

(4)物理实现:开始创建数据库、表和其他数据库对象。

(5)数据完整性:为确保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一致性,强制对数据库实施数据完整性。

(6)安全管理:登陆管理、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

(7)日常管理与维护:数据查询、数据管理、性能优化。

(8)程序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般步骤。

每个子任务的具体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示范项目任务的演示。第二,下达训练项目的工作任务。第三,训练项目的完成过程。第四,项目验收。

3、多元化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方法设计要求,教学评价采取了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把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技能考核相结合。

(1)评价内容:分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种形式。

(2)主要评价指标

过程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情况。

结果考核:每次任务完成情况、综合运用SQL Server2005中的SSMS进行数据管理的能力、编写T-SQL脚本能力、数据库程序开发能力以及文档的书写能力。

4、教学环境

课程全程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模拟规范的职业环境。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下一步将会把实训基地实验室资源彻底向学生开放,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

四、结束语

经过对两届学生的教学实践表明,本文所设计的《网络数据库技术实训》课改方案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数据库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方法,还增强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意识,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根据学生网上评教结果看,90%学生对实训评价高,对自己学习状况满意。

参考文献:

[1]王彦辉,张昆,潘军.基于工作过程的《SQL数据库系统管理》课程设计[J].

[2]柴梦竹.基于任务驱动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课程改革与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5).

篇9

1 CDIO模式简介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 ,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2 基于CDIO的教学模式中《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内容的优化

要在课堂上贯彻实施CDIO的教学组织模式,有必要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和优化整合,在明确人才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突出本课程岗位职业技能能力和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尝试将课程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设计成教学项目,通过教学项目的实施与实现,达到课程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数据库进行设计、管理、维护、使用的能力。根据CDIO教学组织模式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目标,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和优化成若干个教学任务,具体分配如表1所示:

3 CDIO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中的实施

为顺利推进基于CDIO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学期初,精心挑选了学院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这一真实项目为任务载体,在学生对这一项目有所认知和接触的前提下,将项目引进课堂,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做”一体化课堂,进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及时有效的引导学生对具体项目进行需求分析,任务分解,按照项目建设过程来进行任务实施和相应知识的讲解和学习、期末考核以上机操作完成项目任务为主体,对完整项目进行实施和综合训练。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强调学习最终目的是能独立完成数据库建设与管理等岗位能力的构建出发,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课堂教学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能力构建情境开始,紧紧围绕岗位能力构建这个中心而展开。每项工作任务完成后,由各小组提交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和完整的工作文档。

CDIO教学模式以工程项目为载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岗位情景学习,从原来的课堂教学转化为现实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具体工作组织、设计、实施、检验的动态与尝试教学,使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原来课本学习转化为解决实际工程项目问题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职业行为能力,从而达到相关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目标。

课程教学组织过程中结合实际学生人数、课程的发展情况,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形成小团队认领任务,规定每组同学必须选定两种典型工作情景开展以达到职业技能及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以图书信息管理系统项目为例, CDIO教学模式实施步骤如下:

(1)拿到任务、通过现场体验及调查总结,进行可行性探讨及需求分析(Conceive阶段);

(2)根据构思方案展开相关数据库及数据表的设计、优化、实现(Design阶段);

(3)针对设计好的数据库及数据表录入数据、进行数据操作及管理维护(Implement阶段);

(4)对开发好的数据库系统进行测试运行、展开性能分析、同类系统对比,再次验证系统的可行性(Operate阶段)。

以真实工程项目情境为CDIO课堂教学模式的载体,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从事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维护岗位群中多项职业技能,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完成的教学项目任务,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一味对照课本进行理论学习转变为围绕实际工程项目动手进行实践操作。为了完成项目相关任务,学生能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能积极主动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参考相关文献。这个过程由原来学生被迫接受知识,转变为勤于发现问题并解决而主动学习,学习动力的根本性转变,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均得到大幅提升。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协调能力等。从而有效达到能力培养目标。

4 总结

将CDIO教学模式引入到实践性强的专业科目课程教学,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践动手能力,有效解决了学生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不能有效灵活的迁移到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缩短了学校培养与企业人才对接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节省了企业对新进员工的培训周期和成本,提升了应届毕业生尽早胜任数据库管理与维护这一职业岗位的能力,达到了校企双赢的效果。

通过对本系2011、2012级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及电子商务专业《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两个学期的教学改革的课程实施,期末考核结果证明,学生通过进行CDIO教学模式的课程学习,学习态度及兴趣发生明显转变,学生查找资料、撰写相关专业报告的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得到拓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综上所述,CDIO教学模式对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学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值得其他类似科目进行借鉴和推广。具备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数据库原理 课程教学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63

0 前言

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诸多领域中,并取得了相应的显著成就。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由于其软件系统需要有强大的数据库作为有力的支持,因此数据库应用开发人员必须具备较为专业的数据库知识,以确保计算机数据库能够有效运行,促进不同行业的共同发展。如此“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是“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数据库原理”是教学中属于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诸多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和理论教学惯性思维的影响等,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容易采用原理简介、列举实例以及开展数据习题训练的三步走教学方式,而此种教学方式的结构将致使所学习到的“数据库原理”知识与社会中对数据库实际需求缺乏紧密的联系,学生也无法将课程中所学到的“数据库原理”课程知识与系统开发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①而目前社会中对数据库技术人的要求较高,普遍要求具有实际操作数据库的能力,因此“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严重限制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发展。

1.2 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在“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部分重要的数据库理论知识点教学和具体实践操作教学,若单纯靠黑板板书或是多媒体教学,无法生动形象地将全部知识点内容呈现给学生,致使学生无法有效理解和掌握所学新知识,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挫败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②另外,由于大学阶段的师生接触时间较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进行了解,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便无从谈起。③

1.3 “数据库原理”的课程考核缺乏科学的方式

“数据库原理”的课程考核缺乏科学的方式是“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在大学教学中,课程考核是能够反映最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课程考核在教学过程中类似于学习指挥棒,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所采取的课程考核制度仍受过去传统考核模式影响,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此种考核模式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将会起到限制学生学习的作用。④该考核模式的存在,致使部分学生以及格为学习目标,对自身能力是否提高并不过多地关心,甚至部分学生在课堂中不注意听讲,只在考试前临时背题以求及格,如此显然违背了数据库教学的初衷。而针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过程,部分教师则依据学生所提交的实验报告对其进行评价,该两种考核方式不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也无法对学生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2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2.1 科学合理地设计“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学到实际有用的知识,限制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有效发展与实际应用,因此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目标主要在于通过数据库教学,是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对数据库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效掌握,熟悉计算机软件工程思想,掌握基本的设计能力和开发能力,因此“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涵盖于数据库基本原理、数据库设计方法以及数据库应用开发等三方面。对数据库基本原理知识如数据理论和数据库标准语言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数据库设计方法如数据库恢复技术以及软件工程设计思想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数据库应用开发知识如数据库管理和编程开发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⑤

2.2 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缺乏导致学生无法将老师讲授的知识完全吸收,并且容易在遇到困难时产生抵触的心理,打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在“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数据库教学课程中不同章节内容的不同特点,不断更新课堂中的教学手段,例如将数据教学过程中的文字、图形图像、演示录像以及动画等多种教学载体和多媒体进行有效的结合,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能够极大的改善教学效果。另外,“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有部分内容需要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才能够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收集和设计较为典型的教学案例,通过在课堂中对案例的剖析,使学生能够直观深入对相关问题进行理解,提高教学效率。⑥

2.3 建立培养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缺乏科学的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建立培养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由于“数据库原理”课程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对课程的理论性学习与实践性学习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对该课程的考核过程中,要分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两部分对学生进行考核,同时要加强对实践能力的考核,以避免通过传统的考核方式将学生错误地引到死记硬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道路上。对于实践能力考核,需要建立具有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将从各实验中提取的关键性实验步骤放入到该系统中,在每次实验课程教学结束后留出小部分时间,使学生通过该系统随机抽取实验题目并进行作答,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科学客观地对学生实验情况进行评价。

3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的研究

3.1 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学习网站

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学习网站是“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的主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但是由于其种类数量繁多,缺乏相应的系统性,学生无法去伪存真地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在“数据库原理”课程学习中的导航,根据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对网上的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数据库原理”课程学习的相关学习网站,其中主要包括数据库原理学习的资源库、数据库原理知识辅导答疑系统以及数据库原理作业习题批改系统等;同时,学习资源库通过对数据库原理知识相关信息的收集,也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料,例如数据库原理课程大纲以及数据库原理课程学习方法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教学效率。⑦

3.2 改进“数据库原理”教学的辅导答疑方式

改进“数据库原理”教学的辅导答疑方式是“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的重要手段。在以往传统式的被动教学过程中,课程辅导答疑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因此致使诸多学生存有疑问而无法马上得到有效的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将会逐渐失去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传统固定时间辅导答疑的基础上,需要建立相应的辅导答疑系统,学生若对所学知识有疑问,可以在辅导答疑系统中所存问题,教师将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有效提高“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效率。⑧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缺乏科学的考核方式。随后提出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如: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立培养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并着重对该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进行了深入分析,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注释

① 韩存鸽,李玲瑞.应用型本科“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3(6):108-110.

② 王乐球,周文琼,路永和.“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软件导刊,2014.5(2):168-171.

③ 郭媛,滕艳平,王海珍,等.高校数据库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3.7(1):84-86.

④ 刘梅彦,徐英慧.基于计算思维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软件导刊,2015.9(3):194-196.

⑤ 祝振欣.高校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20):165-166.

⑥ 李竹林,武忠远,王文发.基于计算思维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10(20):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