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3 14:2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商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准确理解、充分认识、转变观念,进行课程改革的大讨论
所谓“整合”,就是强调系统的整体协调,发挥综合优势,这是以的认识论和现代科学的系统论为依据的。而“课程整合”译自英文“curriculum integration”,也有人译为“课程统合”、“课程综合化”,是指将原来自成体系的各门课程或各教学环节中有关的教学内容,通过新的组合方式进行整理与合并,使相关课程(环节)能够形成内容冗余度少、结构性好、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环节,做到优势集成,亮点聚合,以发挥其综合优势。
实施课程整合的实质,在于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门类过多,内容交叉重复,缺乏整体优化,既造成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又有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但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增加学科“课程”,以叠加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即把课程整合看作是“课程拼盘”。为此,通过课程整合,可以淡化每门学科之间的界线,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衔接以及科学和社会系统的联系。改变按学科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强调以学习者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整合。在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科建设的今天,加大课程整合的研究及实施力度很有其现实意义。因为课程整合代表了当代课程改革的趋势,反映了人类知识发展综合化对课程的要求,也反映了全面发展教育和21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
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受到旧有观念和势力的自然排斥,实施课程整合遇到的最大障碍来自“学科本位”。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分科教学阶段,老一套的东西早已在其头脑中根深蒂固,各学科教师之间往往是“泾渭分明,各司其职”,教师只关注本学科内部体系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少关注学科之间教学内容的相互交叉、衔接和沟通,对学科之间综合的、整体作用的发挥重视不够。据此,为推进课程整合的改革,首先要做的工作便是要求教师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打破系科界线,有意识地加强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联系,由以往各门学科的“独自作战”转向学科之间互相协作的“立体作战”。
在实施课程整合的起步阶段,我们教研室进行了多次关于课程改革的讨论,比如说,“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电子商务概论应掌握哪些计算机网络知识”等问题。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就应该是“最重要而且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就此类问题达成共识是不难的。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高职院校建立一套整合的课程体系并不难,而这种课程体系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不断进行更新,因为“整合”是一个过程,而非一劳永逸的结果。另外,科学的、理想的、全面的课程整合一时难以达成,是否可以先降低一些要求?是否可以首先进行局部的整合?假若这样做可行的话,我们可以积累经验,为实现理想的课程整合打基础。
二、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设置,进行课程整合实践
课程设置是指根据特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组织和编排课程的系统化过程,它受一定的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的决定和制约。因此,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调整能否到位,直接影响着课程整合的实施。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还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课程设置常借鉴本科院校,没有形成高职特色和学院特色。加之,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较新的复合性学科,许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往往都是“课程的拼盘”。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角色一旦确定,不少学生就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由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狭小,导致课程设置目标定位过窄,内部结构极不合理。这种在课程设置上较大地倾向于按学科专业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过分强调学生对未来所教学科领域知识全面、系统、精深的掌握,而授课教师又一味强调本门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与其他课程长期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严重背离了体现“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中心的思想,其结局只能是传授学生一部分理论,而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经验。这种课程设置的弊端还表现在:由于学科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强调系统、精深,专业课程设置向纵深分化,造成门类多、科目杂、体系散,主干课不突出,课程之间缺乏横向联系、贯通,致使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欠佳。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上,要一改传统的非此即彼的一元选择,也不再置学生与社会的需求于不顾,单纯地追求学科体系的严谨和完整,而是要充分考虑课程的整体功能,追求学生、社会、学科之间最大限度的统一,寻求其整体价值的融合。具体落实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出,优化组织各类课程,使之相互补充,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并突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其中,课程整合无疑适应了这一迫切需要。共2页,当前第1页1
二、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设置,进行课程整合实践1.对于《网上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整合
《网上贸易实务》是电子商务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也是全国助理电子商师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从事电子商务及网上贸易业务尤为重要。本课程整合后包括网络营销和电子交易两大模块,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理解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整合,熟识网络商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的相关常识和具体做法,了解网上单证流程的设计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电子合同的签订过程和电子合同的签订中身份认证的重要意义以及电子交易过程中电子信用卡、电子钱包等的相关常识和基本运用方法。为此,我们整合教学内容,编写了教学讲义,并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加强教学效果。
在具体讲授中,以助理电子商务师的考证大纲为主要依据,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我们在讲授过程中,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将教学内容与相关的网站、网页挂钩,比如:在讲授网络商务信息搜集中搜索引擎的应用,直接登录目前流行的搜索引擎网站百度和google;在讲授网上单证流程的时候,登录电子商务网站当当网,让学生直接观看当当网的模拟单证流程,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我们结合教学内容详细讲解电子商务实验室的模拟操作。该软件不但是本课程的教学模拟软件,也是助理电子商务师实践能力考核软件,所以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操作演示和学生练习,强化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
通过此门课程的整合,有如下收获。
(1)减少了原来枯燥无味或无用的知识,增加了实际有用的系统知识,如商务信息的收集、整理与的方法;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培养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结合全国助理电子商务考试,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电子商务概论》的内容与《网络技术应用》课程的整合
《电子商务概论》和《网络技术应用》均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课程。两门课程虽侧重点不同(《电子商务概论》介绍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网络技术应用》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lan技术、wan技术、网络互联设备等内容),但有些内容也有重复现象,况且两者有密切联系,在《电子商务概论》中的网络基础设施中有相当大的篇幅是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教学效果不好。在整合中将这部分内容删掉。同时将原《电子商务概论》中的计算机网络的商务应用融合到《网络技术应用》中,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增加了windowsXX server的常用操作部分内容,可使学生通过学习,在掌握windowsXX server的常用操作的实践操作。删除了简单枯燥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的介绍。通过这两门课程的整合,有如下收获。
(1)在保证了必需的内容的同时,把一些重复的教学内容合并,删繁就简,更新教学内容,用新的方法和新的理念重新组合知识;
(2)增加了实践环节,尤其增加了电子商务技术的实际应用和网络技术中windowsXX server的常用操作应用知识;
(3)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应用面。
3.课程结构的优化整合
课程结构改革实质就是要优化课程结构,获得课程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展现强有力的课程功能。但优化的标准、优化的突破口、怎么优化一直是历次课程结构改革的迷茫之处。要优化课程结构,就是要使其往好的方面发展,但好在哪呢?用什么确定好的标准呢?可用两个方面来概括:一是课程的有序性和序变能力。课程结构有序性就是让课程要素之间搭配得更加合理,提高教育的效率,充分发挥育人价值。课程结构是在开放的环境中受到来自社会、个人要求的影响,能否及时作出反应,充分地满足其要求,表现为课程结构的序变能力。这些是一个好的形式结构标准。在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多次邀请计算机系和基础部的教师参加计划调整的讨论,对课程的开设的先后顺序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于部分课程的开设学期和课时进行了微调;二是课程结构的合目的性,即从实质结构的分析入手研究是否符合育人目标。
篇2
关键词 2015年度 国际商务 跨境电商方向 调研分析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90
20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ross-border Business Direction)
Profession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Report
WU Yiqun
(Hu'na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201)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were special investigation analysis, offered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ross-border) the feasibility and course offering advice, to prepare for the opening of the profess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Year 20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ross-border business directi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加之受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外贸行业遭受打击,进出口增速下跌,2015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出现了自2009年以后的又一个“双降”年份,仅为24.58万亿人民币,同比下降7%;而与此同时,跨境电子商务却发展迅猛,其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不断攀升,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总交易额约为6.8万亿人民币,同比增加30%以上。良好的发展态势使得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相应增加,尤其是服务于中小型外贸或电商企业的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和跨境电商平台操作,且有良好的商务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线跨境电商技术技能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为深入了解行业形势和市场动态,获取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状况,进一步明确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根据调研方案,国际商务学院国际贸易教研室组织5名专业教师分成2个调研小组对长沙地区及深圳地区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项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1 调研目的
(1)了解跨境电子商务在中小型外贸货电商企业中的业务比重及相关岗位设置;(2)掌握企业中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岗位结构和能力要求;(3)分析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4)洽谈跨境电商校企合作事宜;(5)探讨跨境电商类专业课程设置。
2 调研内容(表1)
3 调研途径和方法
(1)对跨境电商企业及相关培训机构进行实地走访,切实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人员结构及岗位需求等信息;(2)发放跨境电商专项调研问卷,了解相关企业对该类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要求计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3)召开毕业生座谈会,了解毕业生对传统外贸业务和跨境电商业务在操作上的区别和看法,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4)征求企业和培训机构对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开设的意见和建议,以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4 调研结果分析
4.1 调研企业跨境电商相关岗位分析(表2)
4.2 跨境电商及相关从业人员在企业员工中的占比分析(图1)
4.3 跨境电商核心专业技能所占比重分析(图2)
4.4 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结合跨境电商人才培训中心及调研企业建议,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的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应分为四大模块:(1)专业基础课程:电子商务实务、国贸实务、网络营销、外贸业务英语等,该阶段课程一般应在第一、二学期开设完毕。(2)专业核心课程: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图形图像处理综合应用、网络信息编辑、跨境电商数据分析、外贸单证、外贸函电、国际物流等。该阶段课程一般应在第三、第四学期开设完毕。(3)专业方向课程:国际市场调查与预测、跨境电商客户关系管理、跨境电商平台维护与优化、国际商务谈判、进出口业务综合操作等课程。该阶段课程一般应于第五学期及其他学期穿插开设。(4)专业课程实训与毕业顶岗实习:其中专业课程实训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由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指导完成;毕业顶岗实习则集中安排赴校企合作企业由企业导师指导完成。
5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此次专项调研,总体来说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方向)的前景较为乐观,这是一个有活力的、创新的且符合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专业,专业课程设置也客观可行。但要长远发展还存在一些局限和问题丞待解决。
5.1 主要问题
(1)跨境电商并不适用所有的外贸企业和产品。调研显示,很多大型外贸企业主要通过展会发展市场和新客户,跨境电商的发展较为缓慢;一些技术含量较低且产品更新速度较慢的产品发展跨境电商的速度也较慢,这就使得跨境电商人才在这些企业和领域的需求有一定局限性。(2)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与现行的专业设置极不匹配。目前与之相关的专业主要以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两个专业为主,并没有专门针对跨境电商的专业设置,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课借鉴的经验极少。(3)跨境电商师资力量较为缺乏。除了少数在企业有电商平台操作经验的兼职教师和部分参加了跨境电商业务培训的专业教师以外,能承担专业课教学的老师明显不足,具有“双师”素质的老师更是缺乏。(4)跨境电商作为单独的专业方向开设在广大的家长和考生眼里认可度还不高,存在一定的招生压力。相对于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大部分的家长和考生对跨境电商还较为陌生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这也将影响该专业的进一步宣传和招生工作的开展。
篇3
[关键词]中职;电子商务;项目教学;B2B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6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2
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商务课程理论知识较多,还包含大量的技能操作,教学难度较大,提高学生的电子商务基础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是教学的根本任务。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理论课程的教学,由于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落后,课堂教学难以满足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电子商务理论课程教学对中职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动机,因此教学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导致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能力明显不足。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的不断改革,项目教学被人们引进了职业教育领域。《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工学相互结合,进一步增强教学、学习、实训等相融合的教学活动,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本文将项目教学设计理念和方法应用到电子商务B2B网上交易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实践能力。
1 教学内容及特征
1.1 项目教学内容
在B2B平台上,经销商与企业之间的交易流程。
1.2 项目教学特征
第一,本项目教学是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实训的结合,借助电子商务考证实践平台,通过两个角色互换的方式,使学生体验到通过网络,企业间可快速、方便地进行交易,使课本上的知识得到充分体现,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第二,电子商务活动繁杂性强,分类较多,分工也比较细,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加之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全面开展教学活动,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可以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并安排一定教学任务,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及操作思路,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本项目的设计主要是基于小项目更便于学生学习的思想。
2 教学对象分析
2.1 认知水平
电子商务原理与实务这门课程对中职学生来说比较难懂,可尝试从网络教学入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电子商务知识的理解。
2.2 学习能力
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模仿能力,而自主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需要教师具体明确地指导,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2.3 学习态度
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对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的教学来说有一定难度。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使学生在互联网情景下学习,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
3 教学目标
3.1 认知目标
掌握B2B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在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进行操作,熟练掌握B2B模式各个环节的操作技巧。
3.2 能力目标
通过项目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教学平台中熟悉B2B模式的操作流程,深入了解各操作流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3.3 情感目标
使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互联网进行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的了解,为实践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 项目流程及具体步骤
4.1 确定交易方式和常见流程
确定B2B网上交易的方式和常见流程,见图1。
4.2 确定不同“角色”间的操作流程
确定B2B模式网上交易中不同“角色”间的操作流程,见图2。
4.3 确定项目内容
分别要求学生扮演“经销商”与“企业”两个角色,并完成以下任务:第一,经销商订货;第二,企业订单处理。
4.4 教学对象分组
学生可按要求自由组合,每小组2个人,担任“经销商”与“企业”的角色,在交易过程中承担“订货”与“订单处理”的任务。之后,两个角色交换,重新交易,以明确交易双方的任务和交易流程。
4.5 项目教学必备的知识及准备
第一,按照交易对象分类,可分为B2C、B2B、B2A、C2A 4种。其中,B2B是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交易活动。
第二,B2B电子商务模式的参与方一般主要是:供货商(企业)、经销商(客户)、配送方、交易中心以及网上银行。
第三,在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时,主要由网上订购、网上支付、执行交易等3个基本流程,而本次项目教学的任务就是实现企业间网上订购与确认的交易实操流程。
4.6 实验过程
在实验平台上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步骤1:根据不同的角色,在平台上的交易中心进行“注册”,获取“登录”账号及密码。
步骤2:在网上银行的操作平台上,申请“网上银行账号”,为网上支付做好准备。
步骤3:完成项目(工作)具体任务。
“经销商”角色:进入交易中心选购商品(“××××电脑软件”);到收银台结算;分别选择两种付款方式付款(A传统方式,包括银行汇款和现金;B自动付款方式,包括额度和网上支付方式)。
“企业”角色:掌握企业业务处理内容与技能。包括受理新订单、给经销商发送信息、向配送点发备货单以及银行进账查询等。
(1)经销商的订货情况见图3。
步骤说明:
第一,登录。用预先申请的账号、密码登录“网上交易”-->“B2B模式”-->“前台”-->“经销商登录”。
第二,A:银行汇款。点击“××××电脑软件”右侧的“我要订购”;选购数量为“3”;点击“选购”按钮;点击“到收银台”;选择方式三,银行汇款;点击“结算”按钮;点击“返回经销商管理区”。B1:额度支付。点击“××××电脑软件”右侧的“我要订购”;选购数量为“3”;点击“选购”按钮;点击“到收银台”;选择方式二,额度支付;点击“结算”;点击“返回经销商管理区”。B2:网上支付。点击“××××电脑软件”右侧的“我要订购”;选购数量为“3”;点击“选购”按钮;点击“到收银台”;选择方式一,网上支付;点击“结算”;点击“虚拟银行借记卡”支付,输入帐号和密码,点击“确认”按钮。
第三,等待审批结果,点击“订单处理查询”按钮,查看结果。
(2)企业的订单处理情况见图4。
步骤说明:
第一,登录。使用预先申请的账号、密码登录“B2B”后台-->“订单处理”。
第二,A:经销商以“银行汇款和现金”方式支付的订单。点击“标记”为“NEW”的订单;点击“受理该订单”;输入“二次确认消息”:确认购买吗?点击“确定”。B1:查询经销商以“额度支付”方式支付的订单。点击“订单查询”;选择“状态”为“已付款”;点击“订单号”;点击“返回订单查询”。B2:查询经销商以“网上支付”方式支付的订单。点击“重新查询”;选择“状态”为“已付款”;点击“订单号”;点击“注销身份”。
4.7 项目活动总结
第一阶段:每个项目小组的2位成员都完成角色互换后,向老师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并归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和完成情况。指导教师按问题分类,进行总结。
第二阶段:指导教师总结项目完成情况并解答遗留的问题,指导小组成员共同归纳在电子商务B2B交易中,企业间的订货与订单审批流程需要运用到的理论知识以及具体操作流程的注意事项,让学生能够在后续学习和实践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5 项目教学的评价
这个项目有利于学生掌握B2B网上交易流程,在项目设计实施过程中,通过互换角色,进一步使学生体验感知企业订货与订单处理的流程,项目完成后,细化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加深学生对电子商务B2B流程的理解。
按照项目教学要求,把一个大项目划分成很多子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论结合实践,一步步了解和掌握企业交易间的运作和流程,学生自己参与实践,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和评价本项目的成果,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6 结 语
网络环境下的项目教学,结合课程内容,并联系社会实践,按项目教学步骤:项目选择、项目实施、项目展示与评价等,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要根据细节逐步展开,也可结合热点如“互联网+”的应用等进一步影响所涉及的行业。B2B网上交易有很多平台,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灵活应用这些知识。项目教学能充分发掘学生各种潜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充分体现了中职学校教学“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主要参考文献
[1]任英杰,戴心来.网络环境下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12).
篇4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教学方法
[DOI]10.13939/ki.zgsc.2016.41.131
1 课程目标
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跨境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以提升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教育部建议在电子商务、国际商务专业中可增设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由此“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应运而生。高等职业院校“跨境电子商务”课定性为外贸类专业技能课,培养适应外贸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型外贸电商人才。其前导课程是“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国际货运实务”,后续课程是“国际互联网营销”“跨境电商物流”“图片设计”“广告策划”“客户关系管理”和“ERP系统”等,职业岗位主要面向:跨境电商运营专员、物流专员、国际销售客服、网店美工。
经过课程教学,应该达到以下能力、素质和知识目标:学生掌握跨境店铺注册操作、跨境物流与海外仓操作、海外市场调研操作、跨境选品和产品信息化操作、跨境产品定价、刊登和操作、跨境店铺优化及推广操作、接订单、发货、出境报检报关操作、收款、售后服务及客户维护操作等业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以及善于沟通和团队合作的工作品质,为学生走上跨境电商工作岗位和跨境电商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内容设置
为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建议课程内容设置为:跨境电商发展趋势与主流平台及平台规则介绍,让学生了解跨境电商的现状和主流平台的发展与特色,之后通过课程综合实践,发展自己利用多平台、多站点扩展全球海外市场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主流平台招商政策,账号申请资料和账号注册流程、日常操作的风险防范。
学习如何进行市场调研与产品开发,针对地区优势产品进行跨境电商市场分析,分析跨境电商之于当地的机会,同时通过课程综合实践以市场热销产品为导向,学会以市场跟随的策略进行产品开发。
了解与掌握跨境电商主要的物流类型有哪些,如何选择物流,如何核算物流成本。
掌握跨境电商如何产品,产品刊登信息模板分析,如何进行产品分类和定价、如何设置物流和销售条款,如何制定产品标题和做好产品描述,教师先讲解,然后让学生通过课程综合实践,掌握跨境电商产品刊登的全流程。
跨境电商如何进行订单处理与发货,掌握跨境电商订单处理的一般流程和技巧。
最后,课程内容还可以灵活设置一些机动的部分,例如将系列传统相关课程通过整合后,形成全新的实用化课程,并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个性成长及学习时间等需要引入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内容,如为传统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路径选择与分析建议、跨境电商物流及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商国际知识产权案例分析等。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建议开设64课时,32课时教师进行引导性讲解,32课时学生进行课程综合实践。
3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教学团队:本课程建议采用校内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共同组建“双师结构”课程教学团队,行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比例达到1∶1;建议校内专任教师到跨境电商企业相关部门开展挂职锻炼,提升业务操作能力,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建议行业兼职教师来源应包括跨境电商企业、知名跨境物流公司、商检局、海关、外贸企业等部门;建议“双师结构”课程教学团队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备课、共同授课、共同命题,全程参与课程建设。
教学场所:本课程建议全部都放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上课和考试,实现教学场所与职业场所的一体化,使其非常容易找到强烈的职业归属感,以提高学习效率。建议本课程应配套至少1个实训室和多个校外实习基地,采用与跨境电商企业合作的方式,引进真实的跨境电商产品开展实训,确保有较多数量的产品能满足实施开店和学生实习的需要。
教材的选用与编写:本课程教材编写人员应由学校专任教师和跨境电商行业企业一线业务专家共同组成,教材编写模式建议打破以知识体系为线索的传统编写模式,采用以跨境电商专员工作过程为线索,体现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项目教材编写模式:教材编写内容建议依据本课程标准,包括跨境店铺注册操作、跨境物流与海外仓操作、海外市场调研操作、跨境选品和产品信息化操作、跨境产品定价、刊登和操作、跨境店铺优化及推广操作、订单处理、发货、报检报关操作、收款、售后服务及客户维护操作等工作项目,强调各环节对跨境电商操作能力的训练,仅仅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取理论知识。
课程资源:积极利用跨境电商第三方平台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的渠道,使教学内容呈现多元性、多样性,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注重建设和开发本课程的电子教材、项目活动载体、教学单元设计等教学文件和资料、多媒体课件、实训实习项目库、实训指导书、学习指导材料及学习参考书、习题集、案例集、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并上传教学平台,使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教学平台有效的开展高效和灵活的教与学的活动。
4 教学方法建议
“跨境电子商务”课程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认识和熟悉跨境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并通过组建若干团队模拟该商业模式在第三方平台上实践课程内容,因此本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主线,任务驱动,融“教、学、做、创业”为一体的项目教学法。教学通过项目导入、学生操作、教师示范、归纳总结、能力实训等五个环节循序渐进,让学生以职业人身份进行业务操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深入学习跨境电子商务的每一个环节,并鼓励学生积极课外实践,相互交流沟通,实现课堂与实践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习与创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让教师在做中教,融“教、学、做、创业”为一体,为跨境电子商务培养预备人才。
5 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建议开设64课时,32课时理论部分适合综合评价成绩,平时成绩占50%~60%,包括课堂出勤、发言、讨论、作业、报告,考试成绩可分为期中、期末成绩,占比40%~50%。32课时实践部分可以考核学生单项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适宜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一组4人,分别对应跨境电商运营、物流、客服、美工四个岗位,考核以下指标:GMV店铺分(Gross Merchandise Volume,一定时间段内成交总额)包括搜索曝光量、店铺浏览量、店铺访客数、浏览下单转化率;店铺绩效分包括店铺数量、店铺销量、店铺销售金额、支付订单数、客户服务能力;团队合作分包括店铺平均数量、店铺平均绩效、合作默契度;组员互评分;教师评分;考勤分等。
总之,“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应该是在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模式的指导下,首先校企合作分析跨境电商专员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共同开发岗位职业标准;然后依据职业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开发课程标准,设计项目活动载体,编写项目教材;同时,建设双师主体的课程教学团队,在校内理实一体化工作室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融“教、学、做、考、创业”为一体、以工作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最后,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业绩考核相结合的多样化课程评价体系;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是校企紧密合作。
参考文献:
[1]戴卓.高校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市场,2015(50):85-86.
篇5
语商教育:关注语商,构建语商文化体系
第二十中学语商教育的办学特色,启发我们去关注现代教育中一个崭新的领域:语商。语商(LQ),即语言商数,是一个人语言运用能力的总和,包括语言的论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在语言交流中的应变能力,是智商、情商的外在体现。高语商将给人们带来新的生存机遇和生存质量的全方位提升。语商教育,就是从学生的自身发展条件和未来需求出发,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言商数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培训及实践教育活动。第二十中学的语商教育紧紧围绕“语言表达文化”、“语言表达技巧”、“语言表达状态”、“语言表达层次”等多个维度,开发校本课程,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其教育目标主要不是培养演说家和雄辩家,而是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使语商教育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具体而言,语商教育就是在建设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和丰富主题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公德力、学习力、意志力、合作力、创造力、组织力,构建以“读、写、说、辩”为支点、以课内和课外为途径、以“读书知理,讲辩明理,处事懂礼,行止有礼”为特征的语商文化体系。从核心价值、文化内涵、文化载体、文化体系、文化途径、内容方法等层面构建体系框架,通过科研引领、项目推进,促进学校科研、研修、师训一体化建设,逐步让特色文化的内化和外显表现出明显的效益,做到:课堂有渗透,课程有讲授,活动有训练,环境有呈现。
创建“一二三四五”语商教育实践体系
“一”:提炼语商教育的一个核心价值观――语商培育文化
语商培育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统领全校师生的精神动力,是落实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第二十中学的语商教育,并非只专注于知识层面和技能层面,而是着重于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它集合学校所有文化元素,产生一种学校文化力,而这种文化力又具有强大的导向力和凝聚力,体现了学校的愿景和目标选择,体现了学校领导者、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的最高理想和追求。
“二”:开拓语商教育的两个途径――课内、课外
第二十中学通过课堂途径做足文章,抓好表达训练,对学生表达状态、表达技巧、表达文化进行过程性评价,探索语商教育模式,渗透语商教育理念,体现语商教育风貌,让课堂呈现出鲜明的语商教育特色。
组织各学科任课教师统一认识,根据本学科特点,制定课堂教学的语商教育计划与标准,从学生的听、说、读、写到举止,提出明确的要求,并作为学分评价的重要依据。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少讲、精讲,把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语商教育角度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重点推动语文和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深入挖掘语商教育的潜力。增设语商选修课,跟进学分评价机制。
课外包括语商教育校本课程的构建、主题活动的开展、行为习惯的培养。
语商教育校本课程从文化底蕴、情商训练、思维方法、语言修辞、文明礼仪等具体方面进行开发、创建,并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征求学生意见,根据实际效果不断修改、调整、完善。语商教育校本课程的培训实行走班制,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做到培训有效果、学习有收获。主题活动的开展做到有计划、有论证、有总结、有实效。行为习惯的培养做到全员管理、动态管理,做好宣传引领工作。
“三”:构建语商教育的三大支持体系――校本研修、活动修习、多元评价
构建以语商教育的课堂渗透和校本课程开发为抓手的校本研修体系。这个体系由学校教务处牵头,集合所有任课教师的智慧逐步形成。一是纵向开发由低而高的校本课程:从低标到高标,围绕语言表达的清楚度、准确度、悦服力、生动力,建设培训与案例课程;二是将科研、教研、师训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一体化策略,在课题研究、课堂渗透、课程讲授中不断内化和外显语商教育特色。
构建以语商教育课程为架构的活动修习体系。由学校德育处牵头,班主任密切配合,建设由小而大的修习平台。通过三种方式:课堂渗透式、课程培训式、主题实践式,将培训、修习贯穿其中。充分挖掘中国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的文化内涵,通过主题庆祝活动、展板、广播、电视、网络、校园环境等载体,传播文化信息。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拓宽社团活动范围,加强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生社团持续稳定发展。通过组建师生结对、以共同兴趣为基础的师生联合社团等形式,促进“良师益友”型师生关系的确立,并通过专题活动营造浓郁的师生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扩大英语角活动规模,吸引学生参与,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
构建以语商教育为内容的多元评价体系。遵循教育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形成梯次,多元评价。评价包括课堂上的常态评价、学科中可量化的指标评价、发展中自我成长的质性评价,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认可度评价。在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四”:夯实语商教育的四个支点――读、写、说、辩
“读”是说的基础。学校做好课内、课外阅读两方面的工作。课内抓朗读、背诵、精确阅读,课外阅读做到有计划、有要求、有落实。一方面改进教学模式,为课外阅读留出充裕的时间;另一方面在读的内容、方法、应用、测评等方面提出完整的方案,成立读书会,开办读书大赛,并做好指导和落实。
“写”是书面表达形式,是对读的强化,是对说的有效准备。通过写,可以培养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简洁性、流畅性,也为说与辩做好内容和思维的储备。学校充分发挥校报、黑板报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行之有效的写作课程培训和竞赛,鼓励并指导学生养成写发言稿的习惯,在速度和质量上不断改进;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后作业中对学生的写提出明确要求。
“说”是口头表达形式,是提升语商的关键。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说的权利和时间留给学生;对学生发言中的声调、语气、情态等方面随时提出要求;课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说”的活动,如成语接龙、课前三分钟演讲、课本剧表演等;借助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突出语商方面的训练等。
“辩”是说的最高形式,是提升语商的最有效途径。学校通过辩论活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反应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亲和力等。让辩论赛成为一种高密度、高效率的校级常态活动,力求让所有学生都得到体验、锻炼、提高;辩论赛评比从表达状态、表达艺术、表达文化等层次进行多元评价,并及时分析与反思。
“五”:抓好五个保障――组织、制度、硬件、培训、宣传
组织保障。成立语商培育文化核心小组,内部设置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小组和活动修习开发实施小组,小组成员兼顾特长,分工合作,全校上下一盘棋,形成文化合力。文、理科兼顾,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经验策略,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创建工作。
制度保障。建立过程性评价制度和指标评估体系,对可量化的部分,如读、写等,制定量化指标;拟定切实可行的语商教育管理制度、语商教育评价制度、语商教育研修制度及各种奖励制度,并在学校其他制度中予以体现,规范并促进语商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具体实施原则是:从一般性育人活动向特色性育人活动转变,从权力约束型管理向学习激励型管理转变。
硬件保障。建设交流中心,将心理辅导活动、校本研修活动、课例录播活动纳入其中;有专门的演讲厅、辩论厅供学生活动。优先保障语商教育的硬件建设,各种活动场所、多媒体设备、环境布景等有专人负责,做到保障准时、及时、充足。
培训保障。将高端培训活动与校本研修活动相结合。校内培训包括常态观摩课和经验交流会,校领导和教师结合自身的实践畅所欲言,在反思、交流、总结中探索语商教育的方法;加强对外交流与学习,邀请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传授知识和经验,派出教师参加校外培训、观摩,学习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模式、昌乐二中的海量阅读等,深入研究,多方借鉴。
篇6
第一学期,我同时兼任了17秋5班的《电子商务概论》、《电商物流》两门课的教学工作,两个课头的备课工作,工作忙任务重,但领导的安排就是我的工作目标,在教学工作中,我潜心学习,积极认真学习新大纲、新教材,将教材、教法、学法进可能完美的结合,积极、认真备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尽可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积极学习钻研名师、专家的教育、教学理论,探索适合班级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与此同时,向身边的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同时在业务上精益求精,积极探索多媒体、网络教学,拓宽教学新思路;与此同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例如分小组讨论,模拟上课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7秋5班的《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虽是本班课程,从学情上来分析,他们对电商专业的社会导向、经济地位与用途,了解不多,也不透彻,造成了对本课程无学习兴趣的局面。通过对他们的调研及各个学生的知识摸底排查,我就专业角度,从基础抓起,从历史的转变,从改革开放、货物流通,从马帮送货、上门销售,一直讲到电商在当今社会的经济地位及快捷、无中间商、利润回收、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需要,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一步步地认识这个专业,这门课程。
《电商物流》是电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对物流一点半解,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可接触到物流,故而在授课时,往往能收到学生不以为然的反馈。他们觉得在生活中轻易就能看到、做到的事情,不必在课堂上细细琢磨。因此,课堂学习氛围极其不好。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四两拨千斤,反从生活借用案例引发学生思考,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
《客户关系管理》是一门很枯燥的课程,里面涉及电商及物流客户资源的整理与管理,实操很难实现。因此,课堂上我尽量引用学生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来举例,引导学生从身边案例思考。
第二学期,我的任课科目主要集中在18春和18秋电商班的《电商物流》、《客户关系管理》,虽然上着同样的科目,学生基础却不一样,春季学生较秋季学生在德育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同时加该班在课堂管理上一直处于松散状态,如此特殊的学情,我只得潜心学习,积极认真学习新大纲、新教材,将教材、教法、学法进可能完美的结合,积极、认真备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节课,尽可能地协调好两个年级的冲突,让老生带领新生,和谐教学。
总结过去一年教学,我注重与学生的课后相处,不断与同学增进关系,了解他们的兴趣,从他们的聊天中去挖掘他们对自己所传授的知识点的掌握,让自己能反省一下自己所教的内容是否能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同时了解学生的内心,对学生进一步了解,可以从他们的角度去反思自己所教的课的内容是否合理,是否可以从其他角度去思考知识点,从而选择新的讲授方式。
再者,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让自己可以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己的内涵,在学生面前可以展示更有才的自己。从物流专业的技能方面,和对电子商务、配送方面的知识都需要进行不定时的提高,让自己成为一个越来越优秀的人。同时也能完成自己想要的那种教育高度。与此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这个可以通过参加多种培训和听多一些教育专家的建议。再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
教育行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教学方式和模式都会有所改变,更何况是对于技校的学生来讲,他们更加需要打破墨守成规的教育方式。想要学生能在三年期间选好技术,而且能把理论课结合技能变成自己的能力。需要的而不仅仅是一个合理的课程安排,还需要一个班级的氛围,上课教师的魅力和吸引力。因此,技校不得不打破以往的教育方式,重新换一个新的教育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让自己与技校的同学一样与时俱进。先争取有共同的话题,才可以相互探讨知识。从而更加容易找到可以突破的口子,让学生不再厌烦课堂,让学生主动喜欢所授课的老师,同时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教学质量。
篇7
一、“互联网+”时代下物流的新发展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物流行业也在着力推进新发展,需求新突破,尤其是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尤为关键。同时在“互联网+”的助推下,信息化的大数据是今后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2015年8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实施现代物流重大工程的通知》,要求多方面推动现代物流发展,重点引领企业开展包括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农产品物流、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资源型产品物流、城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物流、物流标准化、物流信息平台和应急物流等在内的10个领域项目建设。其中,有多个项目与互联网消费有关,如农产品物流、城乡配送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分别涉及到生鲜、020配送、快递等多个互联网消费领域,而未来围绕互联网消费的物流工程很有可能成为企业关注焦点。
可以看到,今后物流企业本身的智能化、互联网化的新发展是大趋势。而中国物流业转型的契机将在“互联网+”助力下,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实现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运用,以及提高物流仓储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转效率,实现降低总体物流成本的时代即将全面到来。事实上,例如京东等电商互联网巨头早已瞄准了物流业,并在物流投资上的巨大成功和效应,巳经展现出了越来越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国内的一些知名物流企业也已瞄准了互联网电商市场,可以说中国物流与电商企业已然进人了跨界融合的“互联网+”时代,开始了新的发展之路。
二、“互联网+”时代下物流人才新要求
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是流通活动中的核心要素,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早已实现了互联网化和智慧化,而恰恰物流这一环节,依然一直摆脱不了集中复杂的人力、物力市场的相互作用。目前,物流企业向“互联网+”转型过程中,其中一大难题是专业人才的缺少。在“互联网+”时代下,新兴物流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要求更高,人才供应与行业发展需求衔接不畅,已对“互联网+”物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构成挑战,而物流企业和相关企业对需要的专业物流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物流人才缺口达600万,管理人才缺口约50万。然而,与此同时,高校的物流人才输送,不仅从数量还是人才供需契合度上却明显没有跟上行业发展。在“互联网+”和“一带一路”的背景下,物流的未来最需要技能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更需要专业化、国际化、互联网化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能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减少库存及仓储时间,降低仓储保管费用,优化物流资源配置,优化运输方式分工与衔接,降低综合运输成本,实现全网采购、调度、监控服务,进而达到提高运输效率、去除过剩产能、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真正的物流人才不仅仅要懂物流,更要懂电子商务、懂信息技术、懂金融、懂财务以及具备沟通合作及创新精神。
三、“互联网+”时代下物流专业教学中的新问题
(一)教学中重物流,轻电商
近几年中国快递业高速发展,年均快递增长量超过50%,如今中国的日均快递量位居世界第一。如今中国虽有庞大的物流市场,但基础设施、物流能力、通关效率等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加上“互联网+”这一媒介的影响,以及各种创新模式都迫使物流行业必须与电商跨界融合。
而很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仅设置了一门电子商务相关的课程。而在很多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物流专业教师因自身业务水平,不能很好将所应具体电商的知识技能融入到物流课程内容。使得学生只懂物流,而对电商中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缺少具体社会及企业方面的现实认知。“互联网+”时代下物流与电商跨界融合,同样要求物流专业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电商与物流的跨界融合。
(二)教学中重知识,轻引导
“互联网+”时代,很多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培养方面,都在积极做着各类尝试,无论是校企合作、还是以竞赛促技能,取得了一定成绩功效,但在课堂上“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仍占 据主流。过去,人们获取知识必须要去图书馆査阅书籍资料,学习知识必须去学校;如今,在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只要打开电脑和手机通过搜索就能获取各类知识信息。加上今后网上公开课、慕课(MOOC)的普及,想要获取知识技能变得更加容易。
而新时代下,教师在课堂中的定位也不在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要侧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知识和使用技能。如今课堂上很多物流相关知识,学生网上都能找到,而作为物流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更要能在教学过程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和正确认知知识。面对互联网中各类信息,老师教学过程更主要职责是教会学生如何筛选和识别有用的、正确的、及时的信息知识为自身所用,真正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教学中重专业课程,轻“工具”课程
“互联网+”时代物流国际化趋势下,社会各行业对物流人才的紧缺,实质是对物流髙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而不是对物流人力的紧缺。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化操作,及扎实的英语交流功底是物流高级专门人才必须所具备的基本工具,是高层次物流相关企业真正看重的。
而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计算机、英语课程往往在第一学年开设后就不在设置,完成要求的课时时数,后面学年就不在开设,而是以专业课程为主。而在专业课程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却很少涉及对计算机、英语类基础工具课程的内容。等些缺少主动性的学生毕业时发现自己工作中自己计算机应用并不熟练,英语交流并不扎实。企业也很难找到真正具备基础工具知识的物流专门人才。
四、“互联网+”时代下物流专业教学设计举例
新时代下,物流高级专门人才的紧缺,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同时也是质量上的。如何把新时代下企业真正对物流人才的要求融入到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每一位物流专业教师所要真正思考的。以下我就物流专业《供应链管理》课程中对供应链相关知识的教学内容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目标
将学生安排在能上网的计算机信息中心,多媒体、网络教室。围绕供应链的基本知识,设置是“什么是供应链”和“供应链结构认知”二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的教学过程都要用到计算机。
知识目标:①正确理解什么是供应链;②了解供应链的类型;③熟悉供应链的一般结构模型。技能目标:①熟悉解一般产品的物流通路、营销渠道及供应链结构;②掌握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步骤;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扩大思考的范围,了解生产、流通企业不同角色之间的物流、商流、信息流关系。
(二)教学任务要求
根据提供的任务资料,基于供应链网状模型用网络图形方法设计出资料中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结构模型图。在完成相关产品供应链结构图后,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在对该产品供应链结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步骤策略的学习。通过该任务的学习使学员达到以下目标:①了解一般产品的物流通路、营销渠道及供应链结构;②理清构建一个供应链需要涉及的范围;③掌握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步骤;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扩大思考的范围,了解生产、流通企业不同角色之间的物流、商流、信息流关系。
(三)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步,背景资料准备。任务指导教师选择一种常见消费产品(如:服装、电子产品等),据此收集资料,设置具体任务所需资料信息。具体所需资料信息如下(如以手机产品为样例):①具体某-产品品牌资料,比如某品牌手机产品为例;②品牌制造商合作伙伴资料;③产品物流、商流通路、销售渠道等资料;(如该品牌产品全国、大卖场、运营商、省级、区域强势经销商等营销渠道情况)④产品市场销情况资料(以所在地区、城市为主)。
第二步,指导画出供应链网络结构图。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可降低难度,简化供应链成员间的业务流程,如实际中产品品种规格较多时,可适当缩减产品种类、或规格。
第三步,由授课教师主持,让学生依据所选行业或产品分组讨论,并选出对“供应链结构”进行阐述陈述和答辩。发言人在答辩过程中,本小组成员可对发言人的回答进行补充。
第四步,各小组对“供应链结构”陈述答辩结束后,由授课教师对各小组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五步,学习任务小结。引导学习环节结束后,要求学生可以小组形式及时总结,以won!电子文档作业形式将任务完成过程进行整理记录,形成书面作业。各小组书面作业内容需完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小组对所选产品供应链结构进行介绍;第二部分:小组对“供应链结构”的陈述、答辩纪要;第三部分:说明小组本次任务各成员分工及分工完成情况进行自评。
五、结语
“互联网+”时代下物流企业巳开始了新变革,实现与电商、金融等行业的跨界融合,这形势下企业对所需的物流高级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高校不仅要做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为物流相关企业提供升级版的“高级物流人才”提供教育上的软硬支持?’更要从物流专业教师角度出发,让新知识、新技能、新能力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
篇8
从人才目标上看,与本科的学历教育不同的是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与技能应用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特点。所以在教学目标上,高职教育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据调查发现许多高职经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与本科专业相似度很高,使得教学过程与培养目标相脱节,最终导致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与职位需求不匹配,造成求职的时候学历不占优势,职业技能也没有掌握牢靠,应聘道路上频频碰壁,最终只能放弃所学专业改作他行,这无疑是高职教育失败的表现。
二 高职经管类专业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核心课程的必要性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服务对象通常是人,相比较研究机械设备的理工科学生,经管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无法直接参与企业的工作,更不要说积累实际的工作经验。因此,加宽他们的职业技能范围对就业而言很有帮助。所以,日益兴盛的跨境电商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学生学习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核心课程无疑为今后的就业开拓更宽的渠道。
三 高职经管类专业国际贸易课程现状
(一)课程体系较为陈旧
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跨境电商的迅速崛起带动了现代国际贸易的变革。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的相关课程还是按照《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商务单证》《报关实务》等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所设计的,没有对课程体系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没有将跨境电商的增长,单一窗口的推广,税收、进出口贸易管理政策的变化考虑到课程体系中去。
(二)缺少跨境电商实训教学平台
随着跨境电商的不断发展,使得跨境电商人才的实践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并不具备或者不重视跨境电商的实训教学,多以《电子商务》或者《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为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对跨境电商的各个环节理解透彻,缺少操作练习就无法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导致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认知并不全面,影响未来的就业发展。
(三)师资建设投入不足
高职教育以培养综合型高级技能人才为目标,但是许多教师并没有企业一线工作经验,所以对于实践教学环节本身就无法联系到工作实际,只能以理论教学为主。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工作,或者聘请校外专家或企业骨干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演讲与交流,只有教师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有的放矢的培养出企业所需之才。
四 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经管类专业国贸核心课程改革模式
(一)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建设课程体系
为了符合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在设计课程体系的同时就要明确跨境电商人才的实际需求,特别是中小企业考虑到雇佣成本,并不会把岗位职责分工明确。所以随着中小企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提高,培养思想道德过硬,创新意识增强,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比如学生不仅要学习掌握基本的进出口业务内容,还要学习跨境电商的基本理论知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图片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自媒体软件应用等相关专业技术核心课程的运用。
(二)以“岗课证赛”四位一体模式建设跨境电商实训教学平台
1.课证融合
“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双证书制度的实施体现了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自2014年国家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进行调整,各行业协会逐渐承担起职业技能考证的组织和实施。如国贸专业中,中国报关协会颁发的报关水平测试证书、中国国际贸易学会颁发的POCIB证书、中国国际货运协会颁发的国际货运员证书等,其实也是企业对人才需求的风向标。在校期间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证书是大多高职院校对于毕业生的基本毕业要求。职业资格证书是企业招聘人才重要的录用依据。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为了适应跨境电商人才市场的需求,学历上并不占优势,经验上也是初出茅庐的毕业生,所以高职院校可以改变传统模式,以“课证融合”为抓手解决这一问题。从本质上将国贸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与课程内容直接相关联。比如开设《国际商务单证》课程,对于英语水平不好的学生可以剔除英语函电部分,调整课程内容,依旧是可以获得较高通过率的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证书。随着单一窗口的推广应用,单一窗口高级操作员技能证书也逐渐受到企业的认可,结合跨境电商的背景,这些都是针对企业需要人才的必备技能。
2.课赛融合
“课赛融合”是把课程内容与竞赛内容相结合的模式。比如经管类专业可以通过参加全国国际贸易职业技能竞赛、单一窗口技能竞赛、跨境电商等全国性技能竞赛,有针对性的在课程内容中加入竞赛练习内容,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职业技能,获得奖项的机率也会得到提高,增加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并且通过大赛平台各个学校之间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学习最新的政策理念,不仅能够开阔眼界,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发现不足之处,还能与企业精英进行交流,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素质能力。
3.课岗融合
“课岗融合”就是将工作岗位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校企合作是实现双赢的长期规划,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形成模拟产业链教学模式,以此作为实训平台,共享电商、生产工厂、进出口公司、货运公司、报关行等企业资源,以跨境电商为业务主线模拟业务流程,通过完成跨境电商全套业务流程来巩固学生对国贸核心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并且对跨境电商行业有了整体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如果有长期密切合作的企业可以就此开展订单式培养,可以安排学生在企业相关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聘请企业专员为辅导教师,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所需专业技能,也能让企业获得所需人才。比如让学生在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实习,通过企业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来学习网站的建设、图片与文字的编辑处理、客服售前营销与售后服务的区别、进出口成本核算、单一窗口报关操作、采购与发货、订舱与运费核算等相应的跨境电商业务。通过实际操作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跨境电商业务流程,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人际关系相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商务礼仪等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企业也在实习期间对学生有了深入观察,提高了日后的聘用工作效率和节约了岗前培训时间,节省人力资源成本。
(三)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跨境电商的兴起并没有引起过多高职院校领导的重视。甚至许多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对于跨境电商也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对于跨境电商更是没有任何实战经验。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师资力量亟需补充进来顺应时代的发展。首先,教师自身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学校要全力支持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到企业中进行挂职,以工代教,以学期或学年为期限,并定期回到学校开讲座或集中授课与学生及时交流,传授当下实用信息技术,有效的利用校企合作优势实现双赢。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相应的专家来到学校进行交流,将当前发展所涉及到的新技术、新理论传授给教师。另外还可以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师生组建自己的工作网点,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运营团队,独立自主的投入到跨境电商的实战中。
篇9
关键词:外贸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2013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项目《基于区域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的外贸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SCG338),主持人:刘记。
构建基于区域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的外贸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是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文化经济学院外贸电商专业群[1]建设的核心,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基于专业群的外贸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上,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思路是在引入外贸电子商务行业、企业的岗位要求和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外贸电商课程体系。
一、外贸电子商务企业人才岗位调查研究
通过企业调查,了解外贸电子商务岗位群,进行岗位技能分析,获得外贸电子商务人才岗位要求。选取义乌外贸电子商务协会里500家外贸电子商务企业作为调查的样本,进行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调研,获得外贸电商企业人才需求岗位及要求。外贸电商企业人才需求岗位及要求:商务类有运营经理、推广经理、文案人员、销售人员、客服人员等外贸电子商务要求有较好的商务英语基础和国际贸易知识。技术类:网络技术、摄影等。设计类:网点设计、网店装修等,要求要具有外贸营销意识和客户意识的美工人员需与运营经理共同工作。
二、课程体系建设
创新外贸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需要打破目前各专业各自为阵、分散建设的现状,进行重新整合,搭建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整合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的专业群建设框架,探索与行业协会、企业深度合作,建立合作共享的实训平台,进行复合型外贸电商人才培养。根据外贸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文化经济学院的外贸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是从浙中、义乌地区的外贸电子商务行业、企业提出岗位需求出发,然后结合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国际贸易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等专业领域培养的要求,并对现有各个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与重组,建立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专业,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为对象的专业群平台,搭建“公共平台课程(组)+专业群(大类)平台课程(组)+专业课程(组)+专业方向课程(组)+任意选修课程(组)”的课程体系[2]。
三、平台课程设置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设计的专业特色是需要课程来支撑的,尤其需要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核心课程,因此构建具有忠于专业培养目标的、突出核心课程的、实施成效的、有利于实施的课程体系非常重要[3]。
通过对外贸电子商务企业调研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我们遵循“外贸电子商务岗位群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设计课程”的逻辑顺序,根据“宽基础-精技能-可转型-利拓展”的综合培养原则,构建忠于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打破原有专业限制,将电子商务专业、国际贸易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等课程打算,按照外贸电子商务的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公共平台课程、专业群(大类)平台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任意选修课程五大平台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操作性强,突出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完成项目,并取得项目成果;整个课程体系分平台设置课程有利于课程的教学。
总结:外贸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在电子商务交易领域扩了,从而涉及到很多专业领域的知识,构建基于外贸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外贸电商专业课程体系,是符合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符合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和使命的,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沈凤池,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商;创业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5月6日
一、前言
在中国经济的转型时期,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各地政府纷纷响应,相继推出了各种支持社会民众进行创业的活动和政策。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高职院校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充分整合自身特有的资源为社会民众创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面向社会开展创业培训服务,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高职院校的职责所在。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经济和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深入渗透,带来了电商在中国的快速发展,而2015年12月16日在浙江乌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意味着中国电商创业的来临。为了能够帮助更多有志于进行电商创业的社会人士抓住这次机遇,本文在归纳总结2015年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举办四届面向社会的电商创业培训班的经验基础上,探索适合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开展电商创业培训的模式,以期得到应用推广。
二、高职院校面向社会电商创业培训的组织方式
2015年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举办的四届面向社会的电商创业培训班全部采取与各类单位机构合作的方式进行,未直接面向社会由个人报名。原因在于高职院校的特长在教学,而社会单位机构擅长人员组织,较好地解决参训人员的教育背景、社会阅历、年龄等方面参差不齐的问题,使学员尽可能地处于同一层次,便于高职院校安排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高职院校提供教学人员和相应场地设施,单位机构为项目的运作提供相应经费。这样,运作方式达到了互补的效用,既能保障培训项目开展的教学资源和经费配套,还能使参加学员获得一次免费的培训机会。
三、培训项目的服务内容
面向社会的短期培训班不可能像在校大学生那样进行系统的电商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学员的所有问题,不能照搬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开设。短期培训需要根据每次参训学员的层次和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再结合各高职院校自身所具备的教学资源,双方协商每次培训班的具体服务内容。根据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四届培训班的服务内容安排,总结归纳出一些共性的服务项目,包括:信息服务、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以及后期跟踪咨询与指导。
(一)信息服务。很多参加电商创业培训班的社会人士是第一次进行创业,对国家各级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各行业的市场需求情况以及创业融资方面的信息所知甚少,所以在创业培训内容上,应该安排相应的信息服务,帮助参加创业培训班的学员快速地掌握相关信息,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资源的优化整合。
1、各级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自从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之后,从国务院的各个部委,到地方政府的各个部门都相继出台了形式各样的创业扶持政策,但是这些扶持政策分布于各个部门,且不同地区的具体政策也不尽相同,所以对于初次创业者而言,为他们提供相关政策的宣讲就变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其中的各种优惠待遇和补贴项目的申请条件和程序的解读就变得极为迫切。
2、行业市场信息。初次创业者往往是根据自己生活的经历或朋友的创业介绍,而产生了某种创业的想法或冲动,但是对所处行业的市场情况了解甚少,等到真正实施创业项目,接触市场的真实情况时,会发现自己最初的创业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往往措手不及。而高职院校中有不少教师长期从事某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并且对一些行业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对行业的市场情况了解比较深入。如果在创业培训过程中相关教师能够将自己对行业的长期跟踪研究成果与学员进行分享,将帮助学员修正他们的创业想法,使其创业思路更加切合实际,提高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3、创业融资信息。通过分析培训班学员的创业资金来源情况,发现绝大部分学员的创业初始资金来源于自己的工作积累,或从亲戚朋友借贷而来,资金来源渠道少,资金不足的现象很普遍。所以,在创业培训内容上有必要向学员介绍社会现有的不同融资渠道,以及不同融资渠道的成本和风险,帮助学员解决创业初期启动资金不足的现象。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参加电商创业培训班的学员就是冲着电商而来的,所以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和训练是主要的培训内容;但是他们与电商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所处的知识层次不同,而且培训时间也不允许,不可能照搬电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议电商创业培训班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门课程:
1、电商运营管理。该门课程主要向学员传授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中国电商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介绍新形势下的电商操作思路和方式;二是具体的电商运营操作技巧和方法。前者向学员传授电商的理念,向学员的大脑植入电商思想,转变学员的企业运营管理理念,帮助学员掌握电商的大趋势;后者是传授学员具体的电商创业操作方法,给学员一些能够拿来就能用的具体技巧。
2、企业模拟经营沙盘实训对抗。虽说是电商创业,但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为了让学员能够对企业运营管理有一个全面的整体认识,短期的企业模拟经营沙盘对抗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该课程可以使学员在虚拟的企业运营管理和市场竞争对抗中切身地体验到企业运营管理的精髓。而且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式远比纯粹的企业管理理论讲授的效果要好。
3、团队建设管理。整个培训过程从始至终一直贯穿着学员组建团队,团队协作的管理训练。在培训的一开始,就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将学员进行分组,每组以一个虚拟公司的方式参与到培训中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学员以组为单位参与学习讨论和企业模拟经营沙盘对抗,而且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员的团队合作精神。
4、参观电商企业交流学习。除了安排学员在学校内部进行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外,最好能够安排学员到一些电商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和交流学习。现在高职院校都和一些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具备一定的企业资源。所以,电商创业培训服务内容中可以根据学员的创业类型,安排学员到一些与其创业类型相同或相似的电商企业参观学习,并且安排这些电商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与学员进行面对面的经验交流。通过与电商企业相关人员的交流学习,可以帮助学员解决一些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同时也给学员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电商创业样板,让学员具有真实的感性体验和认识。
(三)后期咨询与指导。由于这类电商创业培训项目都是短期班,时间短任务重,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学员在创业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所以必须为学员提供后期的跟踪咨询指导服务。参照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的操作经验,是从培训开始就为每个班配备一名班主任,这名班主任全程为学员服务,建立每个培训班的QQ群、微信群以及整理出一份包含全班学员和授课教师的通讯录,甚至进行课程讲授,为后期的跟踪咨询指导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有了方便快捷的在线联系方式,一方面学员之间可以在培训结束之后,相互进行交流和帮忙解决问题,班主任就成为了学员与高职院校之间后期跟踪咨询指导服务的桥梁,为学员提供源源不断的不同专业问题的咨询服务,为学员的创业活动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邓平安,蔡琼.略论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内涵及意义[J].现代企业教育,2010.1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电商平台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