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0 21:3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色彩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色彩课程总结

篇1

课。由于二者既有内容重叠之处,又各有侧重,

并且从物象创意表达到色彩关系的配置互为作

用。两门课程分开来讲,难免有重复与割裂之

感。若是在教学实践中把两门课程融合在一起,

既可以避免重复,又可以科学、灵活地安排两

门课程内容的顺序,并且相互作用。笔者经过

三年实践,不断总结,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充分

融合了两门课程的优势,高效地达到了设计基

础课的目的要求。本文展示了两门课程融合式

教学环节,以期能进一步深入研讨,深化设计

基础教学。

设计色彩与色彩构成的关系

目前国内已出版的《设计色彩》与《色彩

构成》教材及相关书籍多达百余种,但鱼龙混

杂,良莠不齐。真正有价值的教材及书籍也就

十多本。由于教材与相关书籍的混乱,造成许

多学生对设计色彩及其与色彩构成的关系疑惑

重重。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及教学实践的分析

和总结,二者既有重叠又各有侧重。从课程内

容上说,设计色彩包括色彩基础知识、色彩写

生、物象形色的创意表达及在设计专业中的应

用,是所有产品色彩设计的共同规律。色彩

构成则是对色彩规律系统、完整、科学、理性

地深入研究。从课题作业形式上看,除色彩写

生与设计色彩在设计专业中的应用外,由于创

意表达与色彩构成作为形与色的相互补充与作

用,二者几乎融为一体,画面形式基本相同。

也即是说,设计色彩在创意表达课程中提供了

一系列富有创意、独具特色的形象,进行色彩

配置时,要完全运用色彩构成的相关理论;而

色彩构成在研究色彩规律时,除了几何抽象的

形象之外,总是要运用一些富有创意的形象来

界定色彩的轮廓。作为一门课程,设计色彩为

色彩构成与设计专业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正是由于设计色彩与色彩构成这种互为独

立又相互交融的关系,因此,把这两门课程放

到一个阶段进行融合式教学,根据实际情况把

握两门课程穿插的环节与顺序,为设计专业学

生打好色彩的基础。

设计色彩与色彩构成融合式教学实践

贯穿课程始终的主题研究训练是设计色彩

与色彩构成融合式教学的显著特点。主要分为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色彩基础知识与色彩写生,包

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理论主要系统阐述

色彩构成中有关色彩的分类、要素、属性等基

础知识,同样也是色彩写生的基础;实践则是

主题性静物写生。对这组主题的研究训练将贯

穿写生、创意及应用整个课程的始终。目的是

通过深入研究的实践过程,感受、理解来源于

生活的设计理念。对于色彩写生,本文不再赘

述。

第二阶段:设计色彩与色彩构成融合式教

学实践的关键环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教

学过程中分为物象创意表达和色彩构成两个环

节进行训练。

一、物象创意表达。对前一阶段的主题静

物,进行由写生向设计转化的物象创意表达

训练。既是创意表达,就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体

经验下的心智感受与表现,同时,又不能放任

自流,以至于学生面对新的课题迷茫、困惑而

无从下手。这时,教师要明白自己的角色,站

在静物与学生之间,教师架起的是一座思维的

桥梁。我们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启发、引导学

生从客观表现物象为主的写生思维习惯中走出

来,用自己的心智去感受物象,表现或设计出

富有创意的物象。

1. 现实形态的解析变体。首先,通过课件

展示名家优秀作品、其他院校优秀作品及本校

往届优秀作品,配以教师在“艺术来源于生活”

的设计理念下的客观阐述,让学生对从客观表

现到创意表达的过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

面对前阶段写生的静物,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直

觉判断,自主选择具象的罐子或苹果进行自由、

主动的组合,在罐子或苹果之间的关系以及形

态与空间的关系中寻找可以深化的切入点,开

始进行画面的整体调整和解构分析,打破现实

物体的轮廓束缚,重新建构起新的画面秩序,

完成由具象形态向创意物象形式的转化、形态

结构向画面结构的转化。[1]( 图1)

2. 视觉方式的转变。通过课件《苹果的启

示》展示中外名家作品中对苹果的不同表达方

法及视觉艺术效果,如:林风眠、塞尚、马蒂

斯、毕加索、安迪·沃霍尔、费尔南多·波

特罗等。使同学们打开视野,改变传统的观看

方式, 突破习惯性思维方式,尝试画面的多种

可能性。面对随意摆放在桌子上各式各样的罐

子或苹果,改变视点、视角,重新观看,通过

具象、抽象、意象、变形、夸张、联想、拟人

等途径寻找自己的思绪入口,体味自己的灵感

所在,寻找到自己独特而富有创意的表达方式。

( 图2)

3. 电脑图形软件的运用。以学生自己拍摄

的静物图片或在生活中拍摄的图片为素材,运

用P S 或制图软件按自己的理解和需求裁切并解构画面,然后,把裁切好的图片再按形式美

的原理重构为全新的具有抽象意味的画面,感

受从具象走向抽象的过程及形式感,并作为下

一步色彩构成训练的图形元素。[2] (图3)

在具象罐子或苹果的叠置之间,我们看到

了学生们从迷茫、困惑到逐渐清晰的变化,传

递出思考、选择、剖析、取舍、重构的信息。

我们从学生的画面中体会到的是摆脱现实物象

束缚之后的轻松愉悦;体验到的是在线条相交

的结点中忽隐忽现的珍贵“心象”,里面已渗透

着饱满的个人感受。这种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伴随着他们将来的设计之

路。

二、色彩构成。概括提炼物象色彩与物象

创意融合,训练对完整、系统、理性的色彩规

律的把握。为产品色彩设计打好色彩规律及创

意的基础。

前面通过三种途径训练的物象创意表达,

只是完成了图形的创意,还没有完成设计色彩

的训练,这时安排色彩构成的训练可谓是最恰

当的时机。同学们为自己富有创意的图形配置

理想的色彩,既成为一种渴求,也成为一种必

须,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言而喻。这部分课程要

求学生分析总结上一阶段的创意表达,并选择

一幅最满意的图形完成色彩构成课程中关于色

彩的类别、色彩的视知觉、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色调及色彩配置规律等全部的训练。当完整系

统的色彩构成训练结束时,同学们也为自己的

创意图形按照色彩规律配置了理性又理想的色

彩。至此这种融合式教学已环环相扣,图形与

色彩互为作用,教学效果呈现在同学们一幅幅

富有创意的设计色彩的作品中。(图4-7 )

第三阶段:设计色彩在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以

致用永远是学习的原则。在课时有限的课程最

后安排一次设计色彩在设计专业中的应用,既

是对前面所掌握知识与能力的检验,又是基础

课同专业课的紧密结合。这个阶段多采用小组

的方式进行训练。既集思广益达到设计的任务

要求,又锻炼了团队的配合能力。需要说明的

是,像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

服装设计等专业,在学生还没有学习专业知识

和技能的情况下,可提供黑白稿,重点让学生

设计色彩关系;或者创作某个主题的装饰色彩,

如装饰画、面具等。通过实践练习,充分激

发学生对设计中色彩因素运用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图8)

课程的训练过程中,开放的教学评价同样

重要。每个训练阶段作业总结时,都采用师生

参评式教学。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作画

体会、技法经验等进行讲解,然后同学互评,

方式灵活,有时会转化为同学或师生之间的讨

论,最后教师总结,提出建议。这样没有标准

答案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

意识。学生在自述、评论和讨论的过程中,仪

表仪态、思维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语言表达

能力等都同时得到锻炼,促进了知识、能力、

素质的协调发展。

总之,设计色彩与色彩构成融合式教学,

既避免了课程之间的重复又在形与色之间互为

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做到

以学生为本,重点开发学生的分析、理解、创

造的心智思维;把理论知识与创意思维有机结

合,强化实践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色

彩观察方法,掌握基本的色彩造型及构成规律;

篇2

从过去以知识、技能、技法等形式的单元设计的教学次序中通过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模块,规划设计拟定的能力、知识、素质目标、教学方法、形成性成果的项目目标,对《服装美术》的课程计划完成目标的课时总量重新进行课时的分配。将《服装美术》课程共分为四个教学模块,模块可以明确的为学生学习素描、色彩及图案的每个阶段进行定位,这是一种尝试性的将结构素描的学习过程进行分级与项目化结合的教学规划。

本课程采用分级教学,利用项目目标,以单元形式设计教学训练要求,为教师进行课程组织教学提供参考性的指导。在课程终结时,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的项目基础上,用素描、色彩及图案的表现形式语言与技法、方法完成相应的课内外项目任务练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学的项目由浅入深,逐步学习完成各项目需要的知识点,并在课程结束时完成各项目目标要求。项目的完成情况作为本课程考核评分的主要依据。

以色彩教学第一章为例,对一些项目分析如下:

1. 认识色彩。

(1) 知识目标。认识色彩的产生原理;色彩的混合;色彩的三属性;色调;色彩的种类和色立体。

(2) 教学方法。色彩与设计;了解色彩心理的方法;色彩三属性的表现;理解色彩调和方法;理解色彩对比方法;色彩搭配的方法。

(3) 项目成果。① 讲述法。引导学生了解色彩与设计的关系;② 问题法。通过提问、设问帮助学生了解色彩的设计的意义;③ 演示法。通过对实物进行示范性演示,提高学生掌握色彩搭配能力。

(4) 认识服装色彩与设计。根据色彩的视觉心理特征进行不同心理的表现作业;色彩搭配的综合运用作业;色彩的错觉作业。

2. 服装色彩与视觉心理。

(1) 知识目标。运用各种服装图片提高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分析的能力;掌握服装色彩的心理要素;达到剖析色彩的冷暖、进退、轻重、软硬、沉静等心理感觉的能力。

(2) 教学方法。色彩心理的概括方法;服装色彩心理理解与剖析方法;

(3) 项目成果。讲述法。通过分析、归纳、演绎式的讲述,帮助学生理解色彩的分析方法;讨论法。通过小组的讨论与集体总结,集思广益地提高学生对色彩构成的理解;实验法。以探索性实验增强学生对色彩的表现能力。

(4) 认识服装色彩与服装设计的关系。写生概括表现实物色彩作业;运用色彩写生表现自然形态的各类物体,要求搭配准确、形象生动;色彩在体现一定心理的前提下,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作业。

3. 色彩搭配基础。

篇3

关键词:色彩构成;艺术设计;高等学校;教学改革;MOOC;慕课

随着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Coursera、Udacity、edX等在线教育平台备受瞩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弗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也开始认同MOOC的理念与实践,网络课程已经开始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作为高校教师,面临着“狼来了”的教学改革冲击和一种物竞天择的进化,如何将传统课程同MOOC结合的起来,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面临的机遇。

一、“慕课”特点

从高校学生的角度,慕课的特点:1)时空的任意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慕课成为一种可以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时间地点完全由学生自主决定。2)进度的个性化。传统课堂总是在提及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课程的掌握能力都是不同的,慕课将学习进度由老师转交学生本体,让学生可以做到因材施学。3)选择的多样性。“将世界上最优秀的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的角落”学生可以横向选择感兴趣的学科,也可以选择对国家、学校、教授进行纵向选择。

二、艺术设计课程特点

艺术设计包含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艺设计、工艺美术、信息设计等二级学科。整体课程体系中三大构成是所有学科的公共性基础必修课程,本文结合三大构成中的色彩构成来探究艺术设计课程的慕课化教学改革方式。色彩构成是研究色彩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用科学的方式总结人们对于色彩的不同心理感受以及色彩的搭配方式,将色彩概念化、元素化。探究色彩元素的组合规律,从而让学生以理性的角度创造新的色彩效果。课程需要学生对色彩对比、色彩调和及色彩心理进行手动操作练习,传统色彩构成课是进行纸质化色彩调和填涂练习。

三、艺术设计课程计算机化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的发展、无纸化成为一种大的趋势。在设计公司中已经渐渐的淘汰掉纸质化的设计方式,电脑软件、手绘板等科技的发展也在促成这一趋势。而现今的教育中,虽然也有教授计算机软件类课程,但只是在这类课程中会用到计算机。这种教育模式并不是完全因为学校的不懂变革,资金、场地的缺失才是计算机房无法普及化的主要原因。想将艺术设计课堂计算机化,不同的课程因其本身课程特点所对应的方式也不同。色彩构成相对应的是对色彩的规律组合,而这种课程形式可以使用计算机填图进行。

四、艺术设计课程网络教学模式

如同其他世界名校相比较,我们的师资可能有所不及,所以我们的课程相对应的更应展现我们本身的优势,而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同学生的可交流性。色彩构成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下授课同时练习搭配线上作业、作业互查以及讨论。总课程三周中42%的课时为线上时间。课程成绩:线下*60%+线上*40%=100分1)学生需分5次在线上完成46张电子版作业,线下授课决定了作业进度的。作业采用电子版《秘密花园》上填色的形式,按照特定要求如:使用色环上120°颜色为主进行低中调填色。2)每位学生需对460张其他同学作业进行认真评分,该评分不计入成绩,但教师会对评分学生评分时显示的色彩感进行打分。3)教师每隔一天一个讨论问题,学生参与讨论,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在网络论坛上对课程相关问题进行发问及探讨。4)由教师搜集课程相关资源如:图片、视频、配色网站、辨色游戏等并到色彩构成课程资源中,学生可自主自觉学习,该项不做强制要求。同时学生也可以上传相关资源,互相学习。

五、艺术设计课程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

通过三周MOOC平台的教学改革实践,详细的改革成果如下:1)作业量的增加:在传统的三周课堂中,可以进行8张纸质版作业的练习,而在慕课教学改革模式下相同时间中可以完成4张纸质版作业+46张电子版作业。2)学生色彩感觉的培养:在做作业的同时,每个学生在作业互评模式中需要评价460张作业,这些作业需要学生仔细观看,认真评价。增加了学生品鉴作品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觉。3)软件的练习使用:传统教学中计算机软件往往在教学体系的某一段时间里集中教授,而其他课程缺少使用软件的机会,部分需要软件来配合的课程往往是在学科体系的后半部分也就是学生大三、大四的时期,软件的遗忘周期却很短,所以经常导致学生再次使用软件的时候已然忘掉大半。本次色彩构成课程加大了软件的练习率,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软件的衔接性学习。同时当今设计行业已是近无纸化设计,增加软件的使用,也能更好的同社会相接轨。4)线上讨论以及资源整合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增加学生相关知识储备。

六、结语

MOOC慕课是否是“狼来了”中的“狼”还有待争议,但传统的授课方式期待着变革,也终将变革。跟多的课程模式等待着我们去探究,更新的教学方法等待着我们去创造,更好的人才等待着我们去培养。

作者:潘维 高月斌 单位:大连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蒋卓轩.基于MOOC数据的学习行为分析与预测[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4).

篇4

艺术设计专业色彩基础教学现状

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已有二三十年,尽管与欧美日本等国家有不小的差距,但近年来已有很大的提高,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但由于竞争的因素,市场需求由以往的技术性人才逐渐转向创新性设计人才,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也是在这个过程不断的补充和更新并逐渐完善,但人们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性质和内涵的研讨却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在高职高专院校里,以高职高专设计专业的色彩课程来说,学生基本功先天不足和课时量被大幅度压缩的情况比较常见,在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又一直沿用美术学院或绘画类专业的的训练方法,以写实为主,具象表现为手段的教学方法,虽然也是视觉艺术造型的基础,但这样的方式似乎更侧重于绘画基本造型规律的认识,前提是课时量的充足与学生进校前的基础。所以,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教学改革,摸索出比较适用于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色彩课程来,课程怎么上?其训练目的和要求是什么?怎样才能最大化的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如何解决学生既要打基础,又尽可能带给学生多的创造性思维?是摆在艺术基础课程教师面前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

设计色彩与传统色彩的异同及其功能性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课程怎么上,应该尊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那么就是培养具有一定造型能力和艺术修养的设计师。以此来看,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需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夯实基础和培养创造性思维。一方面,传统写实色彩课程更多的服务于绘画专业(国画,油画,版画,壁画)学生,通过长期的练习锻炼学生的色彩表现,笔法和技法的运用等问题,人才培养的异同性决定了课程设置导向。设计专业大多是在传统绘画学科的基础上,为适应现代商业需求而分离出来的专业,课程的训练方式却并没有根据现代设计专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改革,所以经常出现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课程的脱节,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专业中并不会涉及到写实的绘画创作,专业课程老师又会在学生进入专业课程的时候再次从专业的方向上重新进行色彩理论知识的讲述,从而造成时间的浪费。另一方面设计色彩又跟以前的装饰色彩又有区别,装饰色彩一般是通过脱离写生过程临摹或通过运用色彩关系学原理和形式构成法则做理性化的色彩训练,这种训练模式又缺乏写生过程和思维方式,缺乏感性认识,常常表现出创造和想象力的匮乏。所以说在设计色彩课程中,通过色彩课程的学习,不但需要掌握描绘形态的表现能力,还要了解色彩造型的基本原理以及对形式美感的认知和装饰表现的方法和规律等内容。设计色彩是以写生的方式入手,以新的方式观察,分析和表现物体,重思维,重设计,重归纳是其核心。所以说色彩课程的改革是紧紧围绕当代设计的大方向的,改革不是不打基础,恰恰是重基础的表现,是将其进行外延,创意和创新能力也是基础。在众多的色彩教学摸索中,设计色彩从概念上更加符合设计专业,既结合对象写生,描绘过程有感性认识,又不被动摹写,要求理性概括,训练由浅到深,简洁的色彩关系更接近设计色彩理性配色的本质。可以看出设计色彩不仅仅是研究如何在再现对象上的基础上扩大到研究自然形态到人工形态的转化,演变的方法和规律上,还让学生通过写生的手段,协调专业的方向,达到拓宽创造性思维能力,主动研究和探索视觉造型的更多可能性上。

设计色彩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

设计色彩的训练方式不外乎是静物写生,风景写生和人物写生,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是前面两种。静物写生是比较传统的训练手段,具有摆放自由,组合丰富,描绘对象相对静止稳定,入手难度低等优点。风景写生让人视野开阔,色彩变化微妙,新鲜感强等优点。在视觉传达专业中,训练内容多以静物写生为主,方式大致分为写实性,平面性和设计性三个方面。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训练内容多以风景写生为重要内容,训练方式以非写实性色彩归纳练习为主。以视觉传达专业的写实性色彩归纳写生来分析,写实性色彩归纳是介于具象绘画和平面装饰绘画之间的一种独立形式,是建立在一般色彩写生基础上的一种新探索,通过训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装饰色彩造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既不等同于传统的具象绘画,又不是传统的装饰色彩,而是运用色彩的美学原理和形式造型规则,作以色彩构成般的理性化抽象色彩训练。下面就以写实性静物写生的构图,构型,构色,表现手段这几点阐述其特点:

1.构图

静物色彩写生时色彩写生的常见课题,首先教师在摆放静物时尽可能灵活多样,摆放效果甚至可以是杂乱无章,告之学生自己的画面自己做主,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的选取自己画面所需的各种元素,从作画的开始阶段就要对画面的每个局部进行全局考虑,挑选完画面元素后还需要对各元素的位置进行精心经营,让学生思考因构图带来的正负形所形成的骨架,以及骨架带来的视觉感受。骨架是画面全局结构的基本形状,是若干个单独形象分组布置于画面上所形成的在面积,方向,力点上总的趋势。西方绘画多以S,X,L,V,Z,T等基本形式出现,课堂教学中多采用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静态骨架有水平线和垂直线构图,给人平和,宁静,安详,挺拔,肃穆的感觉,动态骨架有斜线,曲线,S形线,螺旋线等构图,打破了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稳定性,产生了一种动的,变化丰富的视觉效果,使画面具有优美,柔和,轻盈,自由和运动变化的感觉。骨架在写实性绘画里要藏规律于生动,含蓄而自然,但在设计色彩里,却要表现出明显的条理,整齐和规范。在构图上要经过明显的组织,安排,提炼和选择,以突出骨架感,以骨架的作用来主宰画面,表现出构图中的势态和趋向,这一步对形象和色彩的处理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说骨架是对画面大框架的经营,那么位置则是对画面每个形体和色块的确定,需要着重经营每个个体形象的远近前后和主次轻重,要让每个物体在画面中相互依存,相互呼应。通过构图的训练,总结出的对称式,均衡式,散点式等构图样式可直接运用于后面的专业设计中。

2.构形

写实性的设计色彩的形象要在忠实自然物体的基础上进行取舍和修剪,在写生的过程中要忠实于自然物体的基本面貌,保持立体的空间形态,但忠实物体的基本面貌并不是一般意义的看到什么画什么,而是采用加减法和艺术加工等手段把杂乱无章的东西归类。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可以采用立体化的形象转化为立体化的形态,然后过渡到立体化的形象转化为平面化的形态。在这一阶段,学生不能像在高中阶段的那样随意起稿,随意上色,而是在认真的研究和推敲后,先画出白描稿来,描绘出特定光线下物体的自然结构,根据结构分析出每个物体的色块关系,对每一色块的范围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描绘,要善于抓住静物自身材质和形状的特征以及特定的光线关系和周围色彩关系所带来的暗示对物体的处理进行再设计。

3.构色

对设计色彩来说,最为核心的莫过于对色彩配置的学习。在画一张作品的开始阶段要先清晰的以小色稿的形式表达出画面的色调来,这一过程要明白色彩的美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体现在各物象之间的组合搭配关系中,单个色彩无所谓美丑,如何确定色调,选择色彩,搭配色彩才是键。色调在绘画中指所有色彩组合的基本倾向,是由不同色相,明度,纯度的色彩附于各个形体上形成的。在色调的区分上,明度可以分为亮调子,灰调子,暗调子;从色相上可以分为黄调子,蓝调子,红调子;从色性上可以分为冷调子和暖调子;从纯度上可以分为鲜调子和灰调子。画面的色调是以一种综合的形式出现的,一副画可以是亮调子,同时又是冷调子和蓝色调子。在写生中色调确定后,画面上的所有色彩均应服从这一主调,并向其靠拢,在构图和构形过程中,应为了让画面色调更清晰和明确,可主观性扩大画面主色调的的面积和缩小主色调对比色的面积。写实性设计色彩的构色也不是机械的照抄和模仿自然色彩,而是在准确把握其色彩关系的前提下,用有限的颜色去表达丰富的色彩变化,一般在具体绘画中会使用分阶法和限色法,在表现手法上多采用平涂的方式,依靠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对比来呈现画面效果。

结语

篇5

关键词:色彩构成 课程教学 教学内容 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030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之一,它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并称为三大构成,这些课程的发祥地在德国的包豪斯学院。据说,《色彩构成》作为理论研究教育的开始是由著名的艺术理论家琼斯・伊登首次提出的。伊登在1961年出版了有关色彩学的著名书籍《色彩的艺术》,对后世的色彩教育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国内,最早把包豪斯学院的三大构成理论引入艺术设计教学的是广州美院。当时是20世纪80年代,艺术设计专业刚刚在国内兴起,相关理论匮乏,在无经验的状态之下,理论教学基本是照搬国外,通过实践发现三大构成较适用于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因此这些课程至今仍旧沿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艺术院校也提出对三大构成理论进行改革,特别是在《色彩构成》上,比如课程名称、形式与教学内容上都有着诸多的尝试,这些个性化的举措掀起艺术院校课程改革发展的思潮,艺术设计人才非同质化的教学培养方向成为主流趋势。

在《色彩构成》教学内容的研究当中,我们发现,原有的内容在时代背景之下已不适宜,我们有必要对旧有的理论进行革新,并增添新的内容。因此通过考察调研各大艺术院校对该课程的改革结论,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的课程内容的改革建议:

1 保留经典

对于原《色彩构成》中的经典理论内容予以保留,比如物理科学家的物理实验结果、心理学家的探索试验结论、色彩理论学家的论断等等。这些经典内容至今仍然是世界公认的色彩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目前有关色彩学的研究也都是从这些理论开始研发的,因此,这些结论与成果仍然具有重要的学习意义。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应保持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对科学家们的试验,也应自我实验,进一步验证其结果。

2 新添理论

在原有的《色彩构成》教学中加入目前市场上推广的新型色彩学理论,比如时下流行的四季色彩法则,这种理论是由1998年于西蔓从日本引入中国。这种理论不是单纯的对色彩个体进行研究,而是着重于对多种色彩互相搭配来满足日常商业需求,其特点在于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目的性明显。这种新理论的添加不仅丰富了《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且做到了与时俱进。四季色彩法则理论偏重于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该理论培养的色彩专家们促成了一种职业,即色彩咨询师,这也是市场需求催生的结果。由此看来,《色彩构成》教学内容增添新理论,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新知识与新技能,同时也为学生带来新的就业方向。

3 重视实践

《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应重视实践能力与技能的培养,比如引入计算机教学内容。在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内容当中,手绘占主导地位,但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需求则是把计算机技能娴熟作为评价标准之一,所以,当下手绘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同等重要。《色彩构成》教学内容当中应加入计算机实践教学环节,另外,计算机色彩系统能够更直观地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有关知识,计算机实践教学内容的引入还可以尝试对学生进行较为复杂的色彩概念化实验教学,为《色彩构成》的教学增添乐趣。

在《色彩构成》教学内容的研究当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艺术设计课程中都含有色彩的教学内容,因此,《色彩构成》可以发展专为高年级设置的《色彩构成2》,主要是综合学习如何把色彩更好地应用于创意设计流程中。建议把《色彩构成》课程分为初级与高级两个阶段进行分别授课,以满足艺术设计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知识和技能需求。

4 课外教学

大学生的课内时间不足以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课下的互动学习是补充教学内容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色彩构成》课外教学改革方向就是发展网络互动平台教学,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4.1 线上互联网教学交流

通过学院与各方的支持与帮助,在《色彩构成》课程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建立了《色彩构成》的重点课程网站。网站教学的好处在于不仅能让学生在课下巩固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获得适应市场的应用能力和边缘资讯,以此丰富课上的教学内容。重点是,我们可以为自学爱好者提供学习互动平台,还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到课程改革和建设中来。网络教学内容的建立,可实时更新,不受时空限制,资源共享,是时下课程教学内容建设与改革的新趋势。

4.2 线下面对面学术交流

《色彩构成》网络教学平台也需要定期进行反馈,譬如:开展相关的现下答疑、线下头脑风暴、线下色彩讲座等等,让互联网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和人性化。线下面对面教学互动环节目的在于扩展教学内容与形式,丰富教学内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定期开展线下活动,可以与学生课下互动,也有利于教师了解网络教学中的不足,激发他们对互联网教学的创意与设计,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总结来讲,在这个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世纪里,艺术设计课程网络化,扁平化是顺应时代需求和与时俱进的趋势。换言之,完善《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应根据时展需要,不应拘泥于形式。艺术设计课程的研究还很年轻,在实践教学与网络教学内容上,前面并没有太多的借鉴和参考,一切还需不断探索和大胆创新。在全球一体化的格局背景之下,《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发展应从市场出发,以经济为导向,以科技发展为指引,有效的应用互联网手段,扩展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日)朝仓直巳.艺术・设计的色彩构成[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篇6

摘要:设计色彩是设计专业学生从色彩走向设计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开阔学生眼界和拓展学生色彩表现手段的重要课程。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必须掌握的设计基础课程之一,是设计专业从客观认识与表现到主观组合与应用转变的基础课程。本文主要通过对《设计色彩》、《色彩构成》这两门课程教学目的、开课顺序、专业性质与本课程功能等的分析,从而设计出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思路,从而让装潢专业这两门课程专业知识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内容更加丰富合理,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设计色彩;色彩构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设计色彩、色彩构成两门课程都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两者间既有很大的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然而在现实上课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有意无意的忽略两者间的差别,比如在上课过程中两门课的老师没有就相关的教学内容做深入的沟通就很有可能会再教授的过程中忽略某部分的内容,也有可能会重复的教学内容,这不仅是教学资源的浪费,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更是对教育事业的亵渎。

设计色彩和色彩构成都是现今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程,设计色彩在于提高学生的色彩造型能力,并且要通过本课程使学生能够从原有写生色彩思维过度到设计色彩思维,更为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色彩构成在于从科学的角度研究色彩,旨在让学生从感性色彩到理性色彩的转变,如色彩的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和心理感受等,重在能够在设计中熟练的运用色彩。两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很容易产生混淆与误差,致使两门课程没有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以下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一、教学目标不同

设计色彩是设计者主观意识的产物,作为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能够从具象写生色彩、客观写实色彩等自然色彩过渡到意象色彩、情感色彩、装饰色彩等主观色彩、表现色彩的应用和表现。1它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色彩造型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从色彩到设计色彩观念的转换。它的具体实施要从培养学生色彩理论知识到色彩形式美表现;从培养组织画面能力到画面点线面形式的组织,从色彩的写实造型能力到色彩设计的应用能力。

设计色彩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客观认识自然色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色彩的空间表达能力和对色彩的艺术思维能力,注重理性的分析和主观的表达;是通过理性分析客观事物表象色彩达到能动、灵活地表现主观色彩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从传统色彩课程到设计课程的过度阶段,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桥梁。设计色彩是一个从认识、掌握到应用色彩的过程,此过程是循序渐进、不断深化、逐步掌握色彩知识和色彩运用。

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必须掌握的设计基础课程之一,是设计专业从客观认识与表现到主观组合与应用转变的基础课程。三大构成课程重在将不同形态的若干元素或单体重新组合成为一个全新单元或形象,色彩构成是将人们对色彩应用的思维定势总结出来,这种定势是在人们长期形成的对色彩的感觉,色彩间的不同搭配与组合,能够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

色彩构成是设计者对色彩理性的认识和自己主观认识等知识的相结合产物,与设计色彩相比是更复杂、更理性、更具实用性的知识。色彩构成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深入学习色彩知识,灵活表现主观色彩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综合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直接运用到以后的设计课程中去。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别

首先是教学内容,两者都包含有色彩学原理,如:色彩物理、色彩心理;也包括色彩的分类,如:无彩色和有彩色,色立体等;还有色彩的混合,如: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中性混合等。但两者也有很大的区别,设计色彩注重写生色彩和色彩的分段练习,如色彩三要素的掌握,分别针对色相、明度、纯度来展开,然而色彩构成是在掌握了这部分的内容后直接把所掌握的三要素知识用到构成要件当中;同时设计色彩还注重造型问题,造型塑造问题是它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要根据所学的色彩原理结合素描知识通过色彩表现和塑造对象,色彩构成在塑造物象方面并没有要求;设计色彩还注重主观意象和塑造相结合表现想象的场景或景物,而色彩构成注重色彩间直观的搭配;同时,色彩构成涉及到色彩心理的内容较为明显,并把色彩心理做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而设计色彩在色彩心理方面要求的不太明显。

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区别,设计色彩主要以写生色彩和色彩表现为主要手段,他有具体的表现对象,如针对所表现对象的明度、纯度、冷暖等怎样能够用更准确的色彩去表现对象。同时,针对色彩塑造方面的训练,可以进行单色塑造训练。针对色彩意象表现可以选取质感差别很大的静物进行组合训练。色彩构成由于教学内容的差别练习方法和方式主要采用色块组合、平面构成中色彩的拓展运用,还有色彩心理的表现。当然色彩构成的训练也可以针对特定对象来展开,如色彩构成表象一组静物或者是人物表情,或者针对同一个静物进行着色训练。

尽管设计色彩和色彩构成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着较大的区别,在教学过程当中还是要注意两者相互衔接,倘若开课过程中两者有重复的内容,既浪费了教学资源,也给学生造成了心理上的厌倦,最终只能是以损耗教学效果为代价。如果开课过程中有内容没有涉及,那是学生被动的损失和教学的失误。

设计色彩和色彩构成两门课程有很大的共通之处,也有很大的区别,在教学中很容易造成疏忽,特别是两门课程分给不同教师来上,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的整体安排上要让两者形成一个很大的色彩知识与构成知识的和集,如:色彩学原理、色彩物理、色彩心理、色彩分类、写生色彩、意象色彩、情感色彩、装饰色彩、表现色彩等等知识。两门课程不论怎样安排,必须要把色彩知识与构成知识的和集内容教授完整,这样才能有最佳的教学效果。现在有很多教材把色彩构成归入设计色彩中,追求系统的、有逻辑的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色彩知识的掌握。

色彩构成不仅要跟设计色彩相结合,使色彩知识能够形成和集,让两门课程各自发挥出自身作用的同时,保证和集内容能够被学生接受,不能有遗漏,而且色彩构成还是要跟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相结合,培养学生在设计中熟练应用色彩知识进行形象思维和设计创意。

总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在现今变化节奏很快的环境下,不仅要继承原有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相邻门类的知识,更要把关系紧凑的相关知识有条理、有逻辑、有衔接、有节奏的传授给学生。设计色彩和色彩构成两门课程联系紧凑、关系密切,把握好两者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间的关系,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整理好两门课程的相互关系,分别做好每门课程的教学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不断研究两门课程的相互关系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篇7

关键词 产品色彩设计;课题研究型整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8-0078-02

1 引言

色彩、形态、材质被称作产品的三要素,色彩设计在整个产品设计环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与产品的功能实现、宜人性、易用性、生产成本控制等有关,产品色彩设计能力成为工业设计师设计能力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这部分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正经历从三大构成中的色彩构成设计色彩产品色彩设计的蜕变,更加注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更加突出对设计实践能力和设计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求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都要相应做出改变。不同于色彩构成和设计色彩的设计基础课程特征,它更具备设计课程初步的特点。

2 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的确定和理论知识体系的架构是课程建设的基础,至于该教些什么,不妨从教学目的和目前设计领域存在的问题研究入手。

明确教学目的 产品色彩设计课程要教授学生掌握设计色彩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产品色彩设计的相关原理、原则、设计流程、设计表现方法、设计管理等相关知识,教会学生正确进行产品色彩设计相关市场调查分析、用户研究、课题研究等活动,并能熟练运用工具进行设计实践。

分析目前国内产品色彩设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产品色彩设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对设计对象研究的缺失,漠视色彩与产品功能的关系,忽视材质对色彩的影响,忽视工艺与色彩的关系,特别是缺乏对先进工艺产生的色彩效果的了解;对用户情感和文化需求的忽视或非正确满足,色彩意象的模糊表达和对色彩用户认知方面知识的缺乏,对色彩文化属性的知识储备不足,对符号的简单复制性应用;感性设计大于理性分析,大多数设计师没掌握感性工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仅凭经验和“行情趋势”简单草率设计;缺少产品色彩管理的意识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不知道如何通过色彩设计成就产品的家族化、品牌形象,通过色彩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更不了解人工智能在产品色彩设计领域的相关应用等。这既表现出产品设计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中色彩设计模块部分知识和能力的缺失,同样也是教育的缺失和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构建课程理论知识体系 在明确了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目前教学体系下存在的问题之后,综合考虑课程的性质、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作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课程自身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强调实用务实、理论与实践兼顾、反映学科前沿又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构建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

整个体系内容分为两个大的模块:基础理论部分和设计与管理部分。

1)基础理论部分分为概论、色彩的自然属性与色彩体系、色彩的心理属性、产品色彩设计的美学基础、产品色彩的实现方法五个单元,分别讲述了课程由来(从构成到产品色彩设计)、课程目的与要求、色彩与产品的关系(与功能、形态、人机、形象等的关系);色彩的自然属性、色彩体系;色彩与知觉、色彩与行为、色彩与情感、色彩与文化、影响色彩认知体验的因素;产品色彩设计的创造法则、形式美原理、产品色彩与流行色;设计阶段的色彩实现、生产阶段的色彩实现。

2)设计与管理部分分为产品色彩设计流程、产品色彩设计原则与方法、产品色彩计划与管理三个单元,分别讲述了产品色彩设计调研、定位、设计、表达、评价;产品色彩设计原则、具体设计方法、色彩意象与用户需求关系;产品色彩战略、产品色彩计划、产品色彩管理以及其与产品和企业的发展战略、计划、管理的关系。

3 教学方法改革

从最初对感性主观的绘画色彩的沿袭,发展到理性严谨的色彩构成,再逐步演变到融科学性、社会性于一身的设计色彩和产品色彩设计[1],知识体系和研究应用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上教育界逐渐认识到教学科学性的重要性,因此,产品色彩设计课程的教学组织也要相应进行改革。本课程最终的教学目的还是以设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主,因此,课程中应坚持实践课题研究型整合教学模式[2]。这种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学习主观能动作用,以课题训练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研究与设计实践的能力,并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交叉。

课题设置 课题的选择与设置是课题研究型整合教学模式的关键和前提,课题的设置与组织要遵循五大原则:

1)知识点覆盖全面,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

2)课题具有连续性、递进性与差异性;

3)单人课题与团队课题相结合;

4)难易结合,应用与研究兼顾,包涵创新因素;

5)注重研究和设计实践。

本着突出以课题为中心的研究与设计结合式教学的特点,产品色彩设计课程的课题内容确立如下。

1)产品色彩的采集与重构。相似的环境和生活经验使得人们对色彩产生情感共鸣,这是知觉系统综合体验的结果,于是色彩拥有了冷暖感、进退感、轻重感、软硬感、华丽与朴素感、兴奋或冷静感、低俗或优雅感、积极或消极感等情感属性,这些跟色彩的联想和象征密不可分。久而久之,色彩就具有了特定的意象。该课题的训练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现有产品色彩进行分类归纳与总结,进而能够正确运用色彩情感属性实现色彩意象的表达。

2)商务产品色彩设计。商务产品主要指跟商务活动相关的产品,包括办公电器、办公文具、办公家具、商旅用品、商务信息产品等。这类产品的设计通常以无名性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为主,造型简洁,色彩以无彩色和中性灰色调为主。但是最近也出现时尚化、个性化的倾向,色彩设计方面体现为性别感、有彩色运用的增强,同时会尝试使用较为炫丽的材质和肌理。该课题要求学生按照产品大类进行分组,每组学生设计产品关联性强,可以在共同调研的基础上实现个人设计与小组交流的结合。

3)时尚产品色彩设计。时尚产品主要是个人消费品,包括生活日用品、家具产品、个人交通工具、个人消费电子产品等。这个课题针对消费主要群体――时尚年轻人群进行设计,在对目标用户群体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男性、女性分别展开产品色彩设计。同样延续小组集体调研和设计讨论加个人独立设计创意的形式。

4)文化型产品色彩设计。色彩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色彩喜好和特征不同,色彩认知和表达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并发展着文化。该课题要求学生分组选择不同的地域色彩文化或者民族色彩文化进行研究,并选择有代表性的产品进行色彩设计。需要强调的是文化型产品色彩设计往往不仅仅局限于色彩和材质的应用,还表现为特有符号和纹样的应用,因此,该课题要引导学生进行该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5)基于品牌形象的产品色彩设计。产品色彩设计是产品品牌形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业界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学生往往只是针对眼前的一个单件产品进行色彩设计,没有站在产品系列化、家族化、品牌形象的高度考虑产品色彩设计问题,更不要谈基于此的色彩管理、人工智能配色了。该课题要求每组学生选定一个成功品牌,基于此进行延伸产品的色彩设计。

6)儿童和老年人产品色彩设计。儿童和老年人群体规模庞大,消费潜力巨大,针对他们的专用产品设计层出不穷。因此,该课题要求学生在分组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产品进行色彩设计。这里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色彩与年龄、心理的关系,还要注意色彩指示功能等功能性和人性化设计方面的意义。

教学组织 通过课题研究的深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转化为可以综合应用、开展设计的能力,是教学改革的目标和课题研究型整合教学模式的意义,而教学环节的有效组织是教学效果的直接保障。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课堂教师讲授、学生集体研讨、课下分组研究、研究和设计成果汇报交流、师生灵活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围绕设计课题,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目标清晰、任务明确、形式灵活多样、学习和实践结合、设计和交流兼顾、重点突出、特色鲜明。需要指出的是,考虑课题的特点,应大力推动实验室的配套建设,利用信息化辅助设计手段和激光烧结、三维扫描、三维打印等科技手段开启产品色彩设计教学的新纪元。

考查方式 考虑课程特点,推荐以考查形式给出课程成绩。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考查与评价。平时成绩由平时出勤情况、平时研究与设计开展情况、平时设计交流参与情况等评定给出,占总成绩的60%;期末成绩依据设计报告册给出,占总成绩的40%。设计报告册中要反映课题研究和设计实践的过程和结果。

参考文献

[1]王雯.20世纪产品色彩设计简述[J].创意与设计,

篇8

色彩在高职艺术设计的各专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色彩的相关课程的学习,主要是训练学生认识色彩、有效地组织色彩、有效地在设计中应用色彩,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审美能力。在适应高职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的基础上,配合设计造型从立体到平面,从传统色彩向设计色彩转换的思路,提出色彩的“简化”。

一、色彩的“简化”在相关艺术形式中的体现和重要作用

“简化”,作为一种设计主流风格登上设计舞台,是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在设计作品中渴望追求造型、色彩的宁静与秩序,希望通过简单的色彩搭配,来更加直接地传达设计意图和理念。色彩的“简化”在相关艺术形式中都有着很显著的表现和作用。例如,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它不满足于追求事物外在的模拟和形似,要尽力表达出某种内在的风神,这种风神要建立在对自然景物、对象的真实而又概括的观察、把握和描绘的基础之上,中国画的用色简练、精准,对造型和色彩本质的提炼,是“简化”的集中体现,并能通过这种形式很好地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

在其它画种中,例如,油画、水彩、版画等等,都是画家的相由心生,对观察和感受到的客观色彩进行提炼,表达自身的情感。同时,色彩的“简化”在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二、色彩的“简化”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一)色彩的秩序化是色彩“简化”的核心

在对基本设计元素进行造型的简化之后,我们开始对色彩进行“简化”。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视觉对于纷繁凌乱的色彩有本能的抵制心理,会让人心烦、不安。尤其在艺术设计领域,简明扼要的色彩,标志性色彩的提取,可以快速吸引眼球。而对色彩的梳理,也就是秩序化,是色彩“简化”的基础。如何使复杂的色彩变得有秩序,达到简化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尝试如下方法:

1.分阶法对色彩明度进行简化。对需要简化的物象色彩进行明度上的整理,分为黑、白;黑、白、灰;黑、深灰、中灰、浅灰、白等,来简化画面色彩,符合设计需要。2.限色法对色相和纯度进行简化。对需要简化的素材,先从多色相开始,逐步简化到较少色相,通过对色彩明度的简化找到与明度对应的色彩关系,在符合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把握整体基调,选择代表性的色相和纯度进行简化。

(二)色彩的采集与重构是色彩“简化”的基本手段

色彩的采集与重构,在色彩理论与色彩实践中架起了一座桥梁,也为色彩的“简化”提供了有效的实践途径。在采集与重构中可以使用简化后的造型,把色彩简化的分阶法、限色法应用到色彩的采集与重构中,并且可以向生活学习,向大自然学习,从优秀的绘画作品、设计作品中学习色彩的搭配,发现、归纳、总结色彩简化的方法。

所谓采集,就是从色彩搭配和谐的色彩实体,例如:自然色彩、人工色彩各类艺术作品等素材中获取搭配信息,包括该作品中所用的主要色相、各搭配色的明度、纯度、面积、位置等因素,以及该素材的色彩基调与色彩情感。

篇9

论文摘要:设计色彩教学是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它的重要性无需置疑,近年来很多为工业设计专业进行的基础课程改革也不断地进行,确定了设计色彩为产品设计服务的中心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提出了以产品设计为出发点,从调查分析到实践,应用多介质材料表达,以主题性课题表现个性色彩的教学模式,凸显色彩教学与产品设计的铺陈关系,体现色彩教学为产品设计服务的教学特点。  

一、设计色彩对工业产品设计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基础作用 

 我国工业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的过程中受工业发达国家的影响较大,因而总是跟着别人走,山寨的现象比较严重。21世纪初的经济危机带给我国工业比较大的冲击,发展本土的工业设计,培养工业设计人才更是迫在眉睫。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多年来不断进行教育改革,教育模式也不断优化,但是色彩基础教育明显的只注重已有的理论成果分析,而不注重色彩的感性表达,色彩表达介质也都是传统的纸和颜料,对只有80个课时的教学来说,不仅做不好色彩造型训练,也不能够实现工业设计色彩教学质的飞跃。 

 设计色彩教学不能仅仅只是画几幅色彩画就完了。从第一层次来说它与色彩构成、手绘表现方法联系最紧密,前者从科学理论到色彩抽象表现对色彩进行研究,后者从结构造型与和谐的色彩关系进行研究,设计色彩教学的目的是打下色彩造型和审美基础。而从更深层次来讲设计色彩与材料的选择应用及产品定位也有密切关系。基于设计色彩与产品设计如此重要的基础地位,何不将两种层次的要求都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让不懂工业设计的学生更加明白学习色彩的重要意义。 

二、为了更好地将设计色彩服务于工业设计专业,我们 

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探讨 

 1、以产品设计为出发点,应用“调查—讨论—实践—讨论”的色彩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认识色彩,了解产品设计中色彩定位的问题。 

 工业设计是比较理性化的学科,从严谨的结构造型变化到抽象造型,都在追求毫厘之间的差别。在学生课堂设计习作训练前,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进行有目的的色彩设计调查,并以市场为背景进行色彩调查分析,与工业设计专业的市场实践性特点正好吻合,有利于学生更了解专业。这类实践调查可以安排在课后进行,在课堂讨论,并以此为第一次习作练习,完成之后进行总结讨论,形成“调查—讨论—实践—讨论”的色彩教学模式。工业设计的严谨和理性,教学中往往学生更需要放松的对待,而实践性调查分析和讨论正好可以两者结合,不仅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自由的联想,也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求证。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可行的。 

 例如将调查对象定位为某一产品,让学生分析它的色彩结构,定位的目标人群,在货架上是怎样的识别方式,与同类产品比较有没有独特性等等。并在课堂讨论这样色彩的产品有怎样的一些共性,与人产生怎样的心理反映,与环境的色彩关系怎样是最好的,甚至可以形成一种怎样的风格,最后可以尝试以此为基础进行色彩表达。运用这种联想衍生的方式,即教给了学生基本的色彩理论认识,培养审美的情趣,同时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勇气和表达自己的个性色彩,也让他们明白产品设计的结果就是市场中的商品,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色彩在工业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对产品的色彩定位也有简单的了解。并且在整个课堂设计习作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课堂讨论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相互学习和沟通。 

 2、展开色彩基础造型训练,进行研究性教学,采用多样化的色彩表达,并增强对产品设计材料的特性认识。 

 设计色彩基础造型训练课题的设计可分为a两个方面:色彩写生和色彩的归纳创意表现。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及课题训练,能有效地避免基础造型的训练与专业课程设计的脱节,将色彩基础、色彩构成和色彩应用三者有机的联系起来,达到灵活运用色彩的目的。但这些教学内容对一般艺术设计类教学来讲只是基本通识,并不能展示出工业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因而探讨新的色彩教学训练方式:在进行色彩教学的同时,融入对设计材料的特性研究。一般色彩教学中,学生常用的材料工具是纸和水粉水彩颜料,这种表达方式在初学阶段是非常有利的,但对工业设计来说,色彩依赖于设计材料这种物质载体,材料的选择及加工工艺对色彩效果的表现影响非常大,比如同一颜料在纸板和木板上着色,效果会迥然不同,因此加强材料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色彩表达方式,强调对材料的变化和应用研究,增强对材料的特性认识。比如纸材料的应用:一般的素描纸和水粉纸,使用时可以采用折叠、揉皱、卷曲,剪切,拉伸,燃烧等等手段改变它的性状,另外还可以选用特殊纸材进行表现,比如底纹纸,塑膜纸、纸板、纸浆等等,在表现时形成比较对比关系,着色的色彩介质也可以是各种水性颜料。这种研究式的教学因为材料好找,制作方式完全可以手工完成,对于学生来说只要设计好表现的内容,结合材料的一些特性就可以形成一副有创意的色彩作品。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尝试对塑料、木材、金属等常用材料的色彩研究。因此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对于材料的特性以及着色效果有比较多的认识,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更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研究性,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和思考、促进总结经验和交流。 

 3、有目的地进行主题性设计创作训练,培养个性化设计和有目的设计的思维习惯。 

 因为当代产业设计的国际化,工业设计教学上往往关注的是材料和技术的更新,提供给学生的信息也是要跟上时尚和品味,比如电子产品,工业设计学生没有人不知道ipond4的,但对于中国的工业技术水平却了解较少,明显信息失衡。目前国内工业设人才短缺,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这种现象其实不是中国工业设计专业教育人数培养不足,而是在人才培养上与市场需求有一定的脱节。几十年我们看到的是,工业设计发展借鉴了国外经验,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借鉴国外经验,尽管不断的进行着教学改革,但对本土文化和实际需求研究还是有待深入,可喜的是中国有五千年文化历史,有五十六个民族,这些特点在国内工业设计发展上已经逐步重视起来,专题产品设计教学研究已经广泛的开始涉入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课题,那对于基础课程的色彩教学,除了与当代时尚设计联系,也应该与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相联系。 

 有目的地进行主题性设计创作训练课程,可以结合当代设计发展的现象和风格,了解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充分融合设计的时尚感,同时还应当结合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进行主题性色彩研究创作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个性表现能力,最主要的是还能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及民族特色的关注力度,增强对中国艺术的审美能力和理解,完善设计修养。例如在教学中以敦煌壁画文化为主题进行设计色彩创作,学生很容易的会借用敦煌壁画的线条和色彩进行表现,还有应用已有的飞天形态结合现代背景进行创意设计,能够明确的体会到设计目的,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创新思路,主动的完成对信息认知——整合——表现的学习过程,从而达到设计画面,最终设计作品的目的。教师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分析认识,还应当对学生的认识保持客观态度,并引导学生保持个人见解,发挥个性化的创作特点,表现独特性,这对于学生的设计能力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工业设计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之一,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不仅是要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更应该但当起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责任。工业设计色彩教学作为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应当联系工业设计应用性强的特点,立足为产品设计服务的目的,从理论分析,到操作实践,紧密的结合设计发展需求,结合中国民族文化和地域特点进行课程设计,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较好的中国艺术审美修养的新一代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旭东.工业设计教育现状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1). 

篇10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服装设计

“课程教学改革、工学结合”已成为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工学结合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探讨课程教学改革。本文以《服装设计项目课》课程教学改革为例,进行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课程设计思路

《服装设计项目课》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将服装成衣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等课程进行综合训练的课程。通过服装设计项目或主题设计项目的学习,对服装整体设计进行认识和研究,使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内在规律,培养用专业的眼光,独特的视觉角度观察与判断事物的能力,同时具有服装创意设计、打样、制作“三位一体”的综合能力,为未来的设计师助理角色做好准备。项目的确立、制定和实施,需由主讲教师针对企业要求及相关部门的建议,提出整体思路,并与教学小组内的教师共同商议后,由教研室讨论通过。教师上课以指导性和引导性教学方式为主。指导学生认真分析该企业产品面向的消费群体,找出该消费群体消费需求特征,进行产品款式设计,并完成结构设计,完成样品制作,提高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任务设计

1.2013年春夏童装产品开发方案案例简介

1)设计主题

通过对流行趋势和童装市场的调研分析,进行设计主题的确定,包含灵感来源、色彩流行趋势、设计流行元素、标杆品牌市场调研。

2)品牌命名

通过对企业品牌的了解,对品牌文化进行诠释;了解儿童心理,以儿童作为主人翁来设计品牌的主题说明。借鉴标杆品牌把握品牌风格,根据品牌的目标市场确立品牌定位。

3)产品分析

根据流行趋势,注重不同质地面料的搭配,增加服装的层次感。产品分析内容包括色彩定位、面料定位、设计方向、系列商品构成等

4)设计人员及时间安排

1.每个小组设立组长、设计总监、技术总监和营销总监,各自负责不同的职责。

2 .根据企业要求,制定详细的时间规划,确保按时交货。

2.开发思路

1)色彩定位:对2013年青青果春夏童装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说明,根据国家权威机构流行色发表信息和去年的流行色彩情况,定出今年产品的主色调,进行色彩定位。

2)面料定位:从生理特点看,儿童的皮肤稚嫩,易受不良物质的刺激。这就要求服装面料吸水性能好,能够充分吸收汗水而不会产生不舒适感。现在棉织物的功能开发越来越细,各种风格的面料性能都可以仿制,比如说仿真丝、仿化纤等棉织物。本方案选择绿色环保的棉类面料作为主要选择。

3)设计方向:根据面料流行趋势、色彩流行趋势,确定设计方向,结合成人服装的款式细节流行趋势,比如今年流行的肩部夸张造型等,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去,打造产品特色。图案装饰方面运用一些机绣、贴图、印染、立体化等工艺手段,要多注意图案的时代感、民族性、卡通感、立体感等。

三、教学设计

1.以能力目标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分五个模块进行教学:

模块一、项目任务分析,内容包括企业品牌特色分析、、企业2012年产品策划书案分析。模块二、服装流行趋势分析和市场调研报告。模块三、产品开发方案,内容包括消费对象定位、色彩定位、面料定位、设计方向(面料流行趋势、色彩流行趋势和款式细节流行趋势)、系列商品构成、款式设计和系列拓展。模块四、产品的设计与制作。模块五、产品及评价。

2.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和角色演练法,根据企业的真实项目进行设计,过程全部模拟企业产品开发流程,并按照企业要求设置相应岗位。人员组织: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设立小组长、设计总监、技术总监、市场经理四个岗位,由学生竞争上岗。每个人拿出自己的专业特长,充分显示自己的组织才能,竞选合适的岗位。由辅导老师团队进行考核打分录用。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企业招聘员工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自我推荐能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展示方式的改革

1)面向学生和辅导老师的成果:学生进行资料整理,文本资料(包括设计主题、产品开发方案、款式设计、面料选择、样板工艺设计、产品照片、个人总结等)。学生准备ppt进行自己的产品设计制作过程的讲解,回答提问,作品介绍,由指导老师打分。锻炼学生的资料整理和表达能力。

2)时装模特秀展示,邀请专家企业媒体人士参加,由企业技术人员负责评分。模特秀由学生负责全过程的筹划,包括一些形象设计店家的广告赞助等。锻炼学生的展示项目筹划实施能力。

3)静态样品展示,要求合作企业有关人员参加,进行作品选择,根据企业的需求选择合适开发的产品。由各学生小组长负责进行产品陈列,检验学生对陈列营销课程的知识掌握水平。

4)由各小组的市场经理根据自己的设计报价和企业洽谈资金投入问题。学生从面辅料成本、设计价格、样板提供价格、样衣制作费用等方面做出自己的报价单。此环节锻炼学生的商务洽谈水平和交际能力。

四、课程改革的意义

1、深化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本项目课程为企业提供了4个系列共34套童装,款式结合流行时尚元素,色彩搭配协调,结构合理,面料选用纯天然的棉印花布和针织卫衣面料,透气性好,属于绿色环保产品,充分考虑了儿童好动的特性。表现手法上延续青青果的特点,设计各类卡通图案,并结合口袋等功能性设计,较好的体现了品牌特色。

2、以能力本位教学为主导,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项目的确立、制定和实施,完全按照企业产品开发流程进行。教师上课以指导性和引导性教学方式为主。指导学生认真分析该企业产品面向的消费群体,找出该消费群体消费需求特征,进行产品款式设计,并完成结构设计,完成样品制作,提高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从选题(任务书或主题内涵分析)、调研分析、(对材料、色彩、款式造型及各种装饰方法)进行设计研究、打板到完成工艺操作的综合性训练过程,深化女装产品外形、技术图、放样、编制技术卡、预算表等方面的知识。

服装项目课程教学的开展,使学生更容易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从面料、配色的选择开始,到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和样衣制作,每个环节的实施由具体的学生负责和指导老师及企业专家交流沟通,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可以使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创新理念得到很好的展现,检验了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