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06:43: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书法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书法课程总结

篇1

关键词:国际结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255-03

国际结算课程是高等院校金融贸易等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基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相关学科知识,研究由国际贸易及其他方面的交往所产生的跨国货币收付,是一门外向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对外经贸活动及其他方面的交往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在不断地扩展,由此产生的对国际结算的需求不断地增加,对国际结算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掌握国际结算基本原理和具体业务流程,熟悉业务操作中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各种业务操作的娴熟技巧的国际结算人才。但由于国际结算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同时又具有与国际惯例紧密相连、与多学科交叉等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国际结算课程的时候感觉内容枯燥、又多又细,不仅难以掌握,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真正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模式

课程的教学模式根据围绕中心的不同,可分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新型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施教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参与者,是知识的灌输对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课堂讲授。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主要来自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

目前高校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模式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上课讲概念、讲流程、讲操作、讲例题,学生被动地听讲、记笔记。这种单凭教师的讲解或简单的多媒体教学,对于国际结算课程,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国际结算课程是一门多边交叉学科,内容繁杂,既有理论层面的,又有实务层面的。对于从未涉足于具体业务操作的学生而言,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下,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实务层面如单据、结算方式方面的内容;对于理论层面的内容,由于条文众多,内容显得空洞又难以把握。虽然绝大多数院校都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仍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践课程,学生对于如何将书本知识及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缺乏感性认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鉴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创新,探索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改传统模式下的TTT(Teacher Talk Time)为STT(Student Talk Time),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再是片面的知识灌输,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对于国际结算课程的新型教育模式,没有统一的范式。王学惠、张丽琼(2008)提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校和教育者都要更新教育观念,彻底转变“以师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育者自身要做到终身学习,紧跟国际结算的新变化;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侯方淼等(2011)提出了“国际结算课程多层互动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基本框架包含四个互动层次:老师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知识能力互动以及课内课外互动。通过这四个层次的互动来实现以学生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建构理念。赵璋等(2009)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到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中,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TCSP”教学模式。具体包括理论教学(Theoretical teaching)、案例教学(Case teaching)、情景教学(Situational teaching)、实践教学(Practical teaching)四个环节,即“TCSP”教学模式。运用“TCSP”模式在进行教学时,将课堂作为共同体,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调研、课内与课外、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动态与静态五个结合,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了对学生知识、能力及综合技能的培养目标。张才杰(2010)提出了“国际结算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大学与商业银行、进出口公司和企业联合的方法来实现国际结算人才的培养直接与国际结算的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些新型的国际结算教学模式,虽然形式不同,实质都是在探索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

二、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方法

根据国际结算课程的特点,为了提高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许多教师通过不断的探索,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多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模拟实验法,双语教学法等。

篇2

一、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是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

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缺少文化色彩,教师的书法达标率普遍较低。为此,教育部加大了对教师编制的扶持,有些高校还主动承担能培养这部分师资。像北京的某大学自几年前起就开始对教师进行一系列书法的培训,在经过长期的教学指导、实际书法演练还有总结研讨,使这些受到培训的教师在专业素养、专业知识方面都取得很大进步。另外,其他同类院校也纷纷开展类似的活动,均取得良好成效,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但从另一角度来说,由于教育政策的急迫与专业人才不相符合,目前教师资源缺失这一现象仍旧存在,这有待教育部的进一步解决。

(二)主要是课程标准不明确

教学《指导纲要》在对语文还有其他科目的参展下[2],对于书法这门课程的理念、教学内容、实施做了相关规定。上述的纲要,在中小学书法课程的开展当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与语文教学不同,书法教学无论是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以及设施的构建方面均不成熟。当然,这个具有指导性质的纲要还不能作为正式的课标。想达到标准,就必须全力以赴,动员相关力量,制定出合理的目标,丰富的内容。但由于其他各种问题的干扰,这些组织规划完备的方案也得不到很好的实施。想要明确的标准,就必须在各个方面进行完善,通过所有努力,达到目标准则,才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

(三)书法教学研究需要加强

从哪里进行书法教育,又该怎么加深书法研究,书法课程怎么与教学有效结合,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在中小学书法课程中,教师教什么以及如何教是书法教育研究的重点;书法课程教育怎样开展,书法教育怎么评价,还有如何处理好书法与语文课之间的关系,以及书法教学课内课外教学的关系都是在书法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小学书法教育解决策略

(一)加大培养师资力度

各高校要加强对老师书法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书法专业知识能力。在中小学教育中,语文老师也要不断学习书法技能,帮助学生提高书法写作能力。而对于学校而言,要引导具备书法专业知识的教师发挥其专长,和学生一起进行学习,或者给相关的书法爱好者进行讲学,发挥其作用,营造全校共同学书法的氛围。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聘请专业的教师人员、书法家等,让其以导师的身份对学生进行书法传教。

(二)加快出台课程标准的步伐

书法课程的确立需要时间以及实践的共同作用,书法课程才能让教研部门认识到这一课程的重要性,才能让其将书法课程当作考究的对象,才能使书法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获得相应的地位。有关调查显示,有些较发达城市的教师,虽然在进行书法授课,但其自身并未完全掌握与书法相关的技法,能力也十分有限,由于从前书法教学人才有限,只能大范围寻找师资人员,但是现在想真正做出点什么对于这些教师来讲就有些难度。也因此书法课程很难进行下去。

(三)编写适合书法特色的教材

在加强书法课程研究的基础上,最终编写出符合书法这门课程的教材。指导大纲中要求在进行学生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其内容一定要符合课程标准及相关课程要求,有序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设计与教学相关的活动,落实目标,展现书法这门课程的特性。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材编写,并且满足在教学形式、书法美感等方面做出例子典范,做出符合中小学生发展并要与教学相符合的教材。

三、中小学书法教育基本模式

(一)小学阶段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自身认知有限,老师可以逐步分段对书法教学的开展,例如,在小学最初的两年将书写硬笔汉字作为学生的主要任务[3]。在课堂教学上,老师可以将重点放在书写美观汉字的基础上,然后通过不同的例子进行详细讲解;再过两年,学生已经掌握了硬笔的书写,这时候老师可以教学生用毛笔进行临摹,老师帮助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楷体范本进行临摹,在初始阶段学生要注重共性,而非个性;最后两年,学生应从毛笔的临摹,转移到自行书写创作。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素材,培养学生书法意识,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二)中学阶段

篇3

关键词:中职;书法;开放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039-02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中等专业人才。高素质包括职业技能与专业素质,还包括人文素养。而能够书写一手规范、整齐、美观的汉字,便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良好体现。因此,近些年来书法课程已成为中职学校公共素质教育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在现代教育观念和立场之下,审视中职学校书法课程的实施不难发现,当下中职书法教育存在诸多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地方。比如,由于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和中职学生的总体素质较低,导致书法教学方法失当和学生学习效果欠佳;教学中普遍存在偏重讲解理论和强化练字,学生难以把教师的讲解、示范和自己的练习有机结合,练了很长时间却进步不大,从而对学习书法丧失了信心,甚至产生了厌恶感;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忽视了书法教学的美育功能、忽视了书法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优化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中职学校书法教育的效能。基于笔者多年从事书法教学工作的经验,现就书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学生的训练与评价等谈几点浅见。

针对职教专业的性质,

开放性地整合教学内容

传统的书法教育都是依靠口传手授进行的,而现代教学主要依据教材。目前,中职书法课程并没有统一的教材,大多数书法教师都借助于各种字帖授课。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思想和目标还是站在“写字”的立场上,要求学生临摹一本字帖或一种字体,以临摹的“像”为宗旨,学生的模仿力虽然得到了训练,但个性和创造力却受到了禁锢,同时,也没有体现出书法的美育特点、实用性质和时代特征。因此,中职书法课程内容应关注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关注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更新,使之针对性、实效性更强,这样才能与时俱进,符合现代书法教育要求。

面对中职学生,书法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职业方向和专业要求来整合,应力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书法教学时,就可以将“一二三……”、“壹贰叁……”、“123……”、“元角分……”、“合计、现金、支票……”等各类数字的规范书写和会计专业使用频率较高的汉字整合到日常教学内容中,并且设置情境教学,着重指导与练习,要求学生人人过关;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书法教学时,就可以将书法的字体演变和风格特点、书法的审美、各种书法形式的赏评等内容整合到教学内容中,渗透该专业学生在艺术设计实践中能迁移的相关书法知识;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可增加求职应聘应用文书写的内容介绍,并进行求职简历书写的模块指导与练习,令学生在制作简历时体会到练字的重要性;对教育专业的学生可增加小学课本的课题与教学内容的书写指导内容……这样,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和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书写需求,增加相关的学习内容并进行整合,可以使学生在书法课中学习目的明确,充分感受到书法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书法教育提高实效性。

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

开放性地进行实践训练

中职学生多是因初中毕业后未能升入普通高中而选择中职学校的,学习成绩一般处于中下等水平,普遍基础知识储备不足,文化底子较薄,领悟能力偏弱,缺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容易灰心和自暴自弃。但是他们又具有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等特点。所以,要想保证书法课程的课堂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特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枯燥而艰苦的书法练习变得不令学生反感甚至对之产生兴趣。

(一)因材施教,分组要求,分层训练

书法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心态、书法功底等进行分组,一般可以3~4人一组,选择有责任心、学习积极、书写水平在中上等的学生作组长,这样易于形成“互助式小组”,有利于发挥学生之间的良性影响,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训练、分组考核、布置不同作业等方式,进行隐性或显性的分层次教学。比如,对有的小组节节课都检查其练习作业,对有的小组的练习量适度加大,对有的小组侧重于书写结构的训练,对有的小组侧重于书写态度的关注……同时,在检查和指导的过程中,偏重于小组群体互助情况与共同进步结果的评价,积极肯定小组长的“小老师”工作和组员的点滴进步,充分发挥“互助小组”的作用。如此一来,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有了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练习中就少了畏难情绪,容易获得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从而大大增强学习和练习书法的信心。

(二)结合生活,注重应用,多样练习

书法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练习很重要。但师生都很容易走入“字是靠练出来的”误区,过分强调“多临帖”、“反复练”,同时,学用脱节,使学生在练习中感受不到书法给自己带来的益处,久而久之就对书法学习和练习失去了兴趣。

因此,在练习中要加强学以致用的指导和引导。比如,在阶段学习后的创作练习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喜好,让学生以“我喜欢的歌”为创作内容进行练习。学生书写自己喜欢的歌词内容,不仅兴致勃勃,而且自觉地提高了练字要求,感到练字有意思,有收获。还可以在训练中不局限于传统的章法训练,让学生通过制作书签、书写贺年卡和邀请函进行创作训练,增加练字兴趣;可以结合校园的文化活动,通过辅导学生书写宣传标语和通知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还可以在春节前指导学生学习春联的书写……如此的多元化训练,能使学生在学以致用中获取成就感,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产生更大的学习书法的动力和热情,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基于教育改革的要求,

开放性地实现多元评价

书法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书法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做出客观的价值判断,评价的结果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反馈,也体现出对学生学习的肯定和期望。目前,学校书法考核与评价的方式多为“期末一张纸,一分定乾坤”的状况,不利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表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综合评价,也不利于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和激励作用。因此,书法课考评机制要进一步科学化、多元化,要注重日常考查和隐性考查,注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查。

在考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不囿于书法作业或书法作品的完成质量,而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多元评价。一是采取“考查+考试”形式,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在期末进行传统的结业考试,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灵活多样的考查,按照百分比给出书法课程的综合成绩。二是改革考试的试卷形式,通过书法书写活动对学生的书写素养进行综合评价。例如,在评价学生的硬笔书法学习时,就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出一本手写的“硬笔书法作品集”,根据学生“作品集”的质量对“合作”和“分工”进行评分。这种形式在多次实践中都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他们兴致盎然,合作编出了一本令人惊喜的“作品集”。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他们给“作品集”起了时尚而又主题鲜明的名称,如《字也疯狂——某某组合硬笔书法》、《面子?面子!——字如其人》等等。学生们还颇有创意地在“作品集”中展现了他们自己查找的书法理论常识,一笔一画地抄录其中,增加了“作品集”内容的丰富性。他们有的参照市面的出版格式,所出“作品集”不仅设计美观,还绘制了条形码且订出了价格;有的是创新设计,做出了书卷等形式各异的“作品集”。在完成“作品集”的过程中,他们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分工,有的负责左右结构范字的书写,有的负责上下结构范字的书写,有的负责书写硬笔书法作品,有的负责整个作品的装帧设计等等,每个人都各尽其责,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优势,在组内达到了资源和优势的互补……这样的评价为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某个字书写是否合格,更体现出学生综合书法素养与团队合作意识,比传统的考试更有意义。三是要加强学生的互评和自我评价。多年的教育改革一直在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不仅要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让学生自己也参与到对同学和对自身的评价中来,通过学生的互评和自评来认识自我,这既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标志,也是其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有效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督导、自我评价的主动学习潜能,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以上仅是笔者通过实践的一管之见,希望与同仁共同探讨,得到指正。

参考文献:

[1]沈鹏.书法的“教”与“学”[J].中国书法,200l,(1).

[2]陈元龙.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2,(2).

[3]许建新.从写字到书法,与时俱进的“全人教育”[J].中国钢笔书法,2003,(7).

[4]俞芳.教师效能与书法教学的有效性[J].艺术百家,2005,(2).

[5]胡宇晴.书法分层教学的原则和措施[J].青少年书法,2004,(23).

[6]郭东兵.书法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现状分析与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7]何晓云.书法课型模式郗视[J].绥化学院学报,2007,(2).

篇4

关键词:选择性;中职;书法教育;思考

一、中职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必要性

1.中职学生的书写能力薄弱笔者曾对本校的中职学生做过汉字书写能力的问卷,经调查发现:一个班级里接触过毛笔书法的同学只有1—2个,这1、2个同学也只是小时候学过1、2天,八成以上的学生毛笔执笔方式不正确,毛笔字基本不会写,书写能力低下。很大一部分同学连水笔字也写得歪歪扭扭,无行无列乱成一堆,难以辨认,临近毕业书写的水平还是不尽人意。2.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中职学校开展书法教育,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历史,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踏实稳重、坚韧耐心的良好品质;更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对就业和发展的一种技术技能、文化素养的体现。

3.中职学校的书法教育缺位严重今年,笔者在开设书法公开课之前,了解了一下本地区中职学校开设书法课的情况:中职学校开设书法课的情况不乐观,很多学校在工艺美术、广告设计等专业课程中也没有开设书法课,连专业需求要开设的书法教育都没有开展,更谈不上对全体学生进行书写能力的训练。有的学校虽以社团的形式开设了书法课,但常常因为学校、教师、场地等原因,没有科学安排和系统教学。今年教育系统举办的教职工书画大赛,在书法类获奖得17件作品中,中职学校只有两所学校的3位教师榜上有名,中职学校书法教师的获奖比例低,也体现了中职书法师资的薄弱。

二、中职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背景

2011年8月,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不过从本地中职学校的现状来看,情况不容乐观,课程设置没有到位,师资力量存在较大缺口,教材没有配套和到位等等,诸多困难导致学校开展书法教育较冷谈。但相上的一些书法培训班倒是搞得红红火火,这个现象反映出社会有需求,家长有愿望,学生有热情。在选择性课改的背景下开展书法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推动中职层面的书法教育工作急需我们教育相关部门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宁波作为浙江省职业教育走在前列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对书法教育非常重视。近几年,宁波开展了中职书法教育试点学校评选,举办了宁波市书法教育论文评选活动,在市技能(才艺)比赛中设立书法比赛项目,对书法试点学校的典型经验汇编成书并正式出版等等。大大推动了中职学校书法教育的开展,掀起了中职学校开设书法教育,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良好氛围。宁波镇海职教中心成立政协书画院传承基地和书法创作教育基地,多年来坚持书法特色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校良好的书法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平台,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书法人才,"以书怡情,以书铸品,以书立信",也使得这些爱好书法的中职生全面地发展,成为社会优秀的建设人才。四明职高——《带领学生走进书法艺术的殿堂》,古林职高——《以人为本,构建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职高书法教学体系》,象山职高——《职业高中进行书法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宁波水产学校——《立足书法教学,培养审美情趣》,宁波经贸学校——《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书法教育的思考和尝试》等等一批成果脱颖而出。

三、中职学校开展书法教学的思考

选择性课改正呈现出全面、积极推进的良好态势,学校的课程整合和学生的课程选择全面开展,书法教育可以借机登上舞台,让那些有需求有愿望学习书法的学生来选择书法教育,走进书法课堂。在具体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为使学生获得书法知识和书写技能,需要我们从事书法教育的工作者加强教学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开展职业体验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办法,举办书法教育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各级各类书画展览,欣赏书法家的现场表演,走进社区书写春联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激发兴趣,让学生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作为书法教师,要利用一切手段加以引导,把枯燥无味的书法课变成寓教于乐的“兴趣”课,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建立多元选择,实行因材施教。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开展书法教育,给学生提供选教师、选班级、选书体、选程度的机会,既满足学生学习的愿望,又能进行因材施教。让对书法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使他们成为书法的骨干,让他们在班级中起到带头作用。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首先肯定他们的选择,鼓励他们增强自信心,从基础抓起,用心去关注他们,帮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他们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耐心指导,提出改进方法,使们不断进步。

3.安排科学合理的课程计划。根据中职学生的具体实际,作为非专业性、普及性的中职书法教学,应将中职书法课的教学内容分块化、系统化,使每个年级有各自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并将每个教学内容细化到每一堂课。中职一年级,重点讲授书写的基本知识,包括“文房四宝”、执笔方法和基本笔画的写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基本笔法和间架结构,达到运笔自如;中职二年级在正确书写楷书的基础上,重点学习行楷字的基本规律,掌握行楷字的基本笔画和间架结构,使学生书写正确,线条流畅,结构合理;中职三年级重点是书写技能的训练和提高,要不断地临摹和创作,达到字形美观,结构合理,章法正确。这样分模块、分阶段、有计划的教学,不仅便于教师操作,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教学效果的实现。

4.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倡导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体现参与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在实际的书法教学中,可以采取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同步的教学方法,同讲同练,相辅相成,使毛笔字和硬笔字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学生在临摹字帖的过程中,要把握对字帖用笔、结体、风格的理解,提高对字帖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帮助、引导学生总结书写的规律,通过规律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书体的认识,把握不同书体的不同特点和规律,有利于书写水平的提高和进步,学习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书法教学要精讲多练,积极示范,对新授的知识点,先给学生做整体示范,或在黑板上集体示范,或以小组为单位示范,把书写的技巧展现给学生看。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并对学生进行巡回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练习存在的不同问题,及时地指出并给予个别辅导。通过这种示范和指导,学生便能更好地理解、消化所学内容,并自觉地在实践中练习,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优化评价机制。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积极进取、全面提高。作业批改和点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书法教师精炼、中肯、形象的作业批改,不仅能把作业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对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通过沟通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中职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教学是中职改革育人模式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激发学生自身潜能、搭建健康成长的重要平台。培养中职学生书写基本技能和书法艺术欣赏水平是有效提升综合职业素养、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探索,可以进一步树立并牢固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认同和传承的执着信仰。

作者:徐飞波 单位:嘉兴市秀水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茂虎.关于中职书法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的思考.科学咨询,2015,第20期:6-6.

[2]王炳维.关于中职生硬笔书法教学的思考.速读旬刊,2014.

[3]郭东兵.书法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现状分析与研究.

篇5

关键词: 书法教学 弊病 解决方法

书法是一种极富美感的艺术,现在重新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重视,开设书法课的小学比比皆是,但学习书法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要想学好它并非易事。有些学校的书法教学虽然备受重视,但收效并不明显,笔者在这方面略作分析,罗列以下一些书法教学中存在的弊病,并指出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弊病

(一)认识不深

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书法课,但把书法与写字混淆,随便安排几位语文老师代教,殊不知,许多老师自己的字也是让人不敢恭维,虽不说东倒西歪,但也只算得上认真工整而已,与书法要求相差甚远。时间一长,这些老师往往发几本字帖临摹了事,一旦临近考试或者上课任务紧张,还是分数要紧,书法课也就名存实亡了。

(二)兴趣不高

现在的学生,对可以玩的东西兴趣很高,对需要坚持且不好玩的东西很难有持续高涨的兴趣。书法的学习往往要从简单的基本笔画开始临习,枯燥乏味,非常辛苦。有些学生刚开始时还有点兴趣,但时间一长就会很难坚持,要么坐不住,要么乱写一气、敷衍了事,在第一阶段就败下阵来,很难再有发展。

(三)习惯不好

现在有许多学生受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误导,过早接触写字,但没有接受规范的指导,一切顺其自然,使这些学生在无形中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写字习惯。“习惯成自然”,一旦不良的习惯养成,就很难改正。例如有些学生临习碑帖时,要么把整个身子趴在桌子上,要么把毛笔当硬笔执,或是刚开始还可以,没过多久就乱套了……要纠正这些不良的习惯,对刚刚接触书法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四)毅力不足

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都不持久,有些学生练字时间稍微一长,纪律就很难保证,精神无法集中;有些学生临帖挑三拣四,专找简单的;有些学生临帖写不了几个,浅尝辄止,随后就乱涂乱画,这样是很难把字练好的。

(五)观察不力

对于初练的小学生来说,读帖是一件难事。有些学生抓起笔就写,根本就没读帖,好像在抄写生字一样;有些学生看一笔写一笔,比较关注起笔收笔,关注笔画的粗细,至于结构,就视而不见了,或者只关注了结构,至于怎么运笔也不知道。这些都是学生不会观察的表现,时间一长,学生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学习书法的兴趣也就随之下降。

二、解决方法

(一)提高师资水平

学校既然开设了书法课,就得有专门的书法老师,就得认真地执行好课程计划,就得好好地进行评价。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这个道理最浅显不过了。书法是一门艺术,书法老师的水平的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提高的,但是需要老师能不断地学习与提高。有的学校的师资确实有困难的,有专家建议,到社会上聘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老师进行执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学生不单乐学乐写,而且能够克服注意力不够持久的问题,也为克服一些不良习惯奠定了基础。在书法课中,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很多方法,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也是因人而异的。这些方法不妨尝试,一是故事激励法,就是用一些跟书法有关的、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觉得练好书法非常有意义,是一种美的享受。二是环境熏陶法,布置有着浓厚书法氛围的书法教室,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徜徉其中,倍感温馨和自信。三是平台搭建法,可以举办小型展览、临帖比赛、小小书法家等活动,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成就感,也可以让一些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四是语言激励法,老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语言,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要给予及时肯定和鼓励,哪怕是一个极小的点。

(三)讲练结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书法更是如此,因此,在书法教学中,不宜追求短平快,不宜追求立竿见影,而要做到少而精,从一点一滴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实效。书法训练是一门技能训练,书法课不能光讲不练,应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在练习中暴露问题。特别是一些不好的习惯,老师一旦发现,要及时纠正,哪怕是一点极小的问题。讲练结合,可以让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鼓励,进一步增强学生练习的动力。

(四)重视读帖

读帖虽然难,但老师必须重视。学生在动笔临帖之前,一定要先对所临的字进行详细观察,在心里默记后再临写,写完后将自己所写的字与碑帖中的范字进行细致比较,找出优点和缺点,再临第二遍。读帖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找出帖中字的主要共同特点;2.观察并说出字形结构的主要规律;3.找出帖中字的相同笔画之区别所在;4.对每一笔画的起笔、行笔、转折、收笔作仔细观察;5.对笔画的行笔快慢进行分析概括,等等。但是,读帖的要求跟年级的高低有关,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这样读帖,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五)提笔即练字

篇6

一些中职学校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在培养学生人文综合素质方面作出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譬如书法课程的开设,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探索。书法教学与教学管理从缺少经验到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教学体系,经过“摸石过河”的体验、琢磨、改进,终于由最初的困惑茫然、无从下手到如今的比较自如流畅、系统完备的阶段。

中职学校开设书法基础课程,一方面是顺应了社会市场的需求,对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陶冶情操有引导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培养学生做事沉稳认真、坚韧耐心、持之以恒良好品性的作用,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

对于财经类职业学校的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掌握好专业知识,为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对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一些技能的熟练掌握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从小范围讲,它关系到一个学校教育教学长远发展,建设特色学校的总体发展问题,同时也关系到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教育的落实程度问题;从大范围讲,学习书法,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进行广泛的学习交流都能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中职财经类学校提出的“打一手好算盘,写一手漂亮字,点一手好钞券,写一手好文章,应用好计算机”这“五个一工程”计划,就是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生存现状提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其中的“写一手好字”既是贯彻国家素质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又是修身养性,培养平心静气、脚踏实地、认真做事,磨炼内功的课堂具体实践。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欢迎和好评。

当前,在保障主修课程(即专业课程)绝对课时量的前提下,开设书法基础课程,从最初的每周两课时,削减到如今每周一课时,这对于书法基础知识几乎为零的学生形成了棘手的教与学的矛盾。学校在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根据教学对象实际情况,对现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比如,制定的书法教育教学目标要求中明确规定,汉族学生毕业时,软硬笔书法水平要达到四段,民族学生毕业时要达到三段。根据这一教学目标要求,学校将学习软硬笔书法以及书法欣赏和美术字的时间贯穿到整个学年。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书法教育教学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注重课堂引导,向45分钟要质量

针对学时少、任务重、要求高的课堂教学现状,应该将理论部分进行调整和压缩,立足“管用”就行,即不求书法理论知识的高深,只求书写技能和一般常识知识的掌握。在这个指导思想下,书法教学提出“注重课堂引导,精讲多练巧练,向45分钟要质量”的口号;在操作上,因为没有现成的案例,怎么教?怎样做最好?只有靠教师摸石头过河,一边工作一边探索总结,多跑图书馆向“前辈大家”请教;熟练掌握写空心字,先把教师自己的“一桶水”解决好,再重点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教学中稍不注意或放任自流,就有可能使书法课变成自习课而达不到理想效果,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于筹划安排。教师应当在学期初的第一堂课就将本学期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考察方式方法告知学生,做到双方明白互为督查,为学生主动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在此前提下,有几种可行办法以供教学参考。第一种方法是教师在上课前,检查“五项”(笔墨纸帖洗笔水)准备情况(两三分钟时间);同时学生开始书写,教师巡查及时发现练笔中存在的问题(五六分钟时间);然后教师小结给学生作品打分,接下来转入教学新内容(八至十五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学习,师生互动边讲边练;随后学生集中精力当堂练习消化,教师则适时巡查考核计分;最后教师或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

第二种方法是开学初布置本学期小论文,宣布积分比例;随后的课堂教学,开课前要么复习上节课知识,教师指出作业中(或练笔)存在的问题,要么教师引出本堂课教学重点,通过几个典型字例分析讲解,达到释疑解惑目的。随后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开始课堂新一轮练笔,教师则巡视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而后针对课堂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并作小结;最后布置作业。

篇7

2012年3月,南昌市西湖区在全省率先启动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并提出力争用3~5年时间,使全区学生书写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然而,仅仅过去1年多的时间,西湖区的师生在省市举办的书法活动中捷报频传,8名书法教师成为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2013年“人教杯”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上,南昌市西湖区9幅学生书法作品从全国2万多幅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奖人数居全省第一,西湖区教育科技体育局也成为荣获全国“书法教育推广奖”的三个基层教育部门之一。

试点:从政府推动到学校主动

过去,由于中小学课业繁重,教师教法单一,导致书法课难在学校落地生根,书法教育形同虚设。”西湖区教育科技体育局局长陈木林对记者说,教育部一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西湖区就提出了要将“以书道育人为导向,练就一手好字”作为全区教育发展五大重点工程之一强力推进,把扎实推进书法教育与提升全区教育内涵、打造教育品牌、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2012年3月,西湖区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方案》,拨出专款30万元,为全区学生免费配发了书法区本教材、书法练习纸和书法家庭练习册。按照“专家引领、试点先行、确立模式、全面实施”的总体部署,在启动阶段,西湖区教育科技体育局选取了两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试点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广南学校,正在着力打造的品牌校――铁路一小。这两所学校的试点,拉开了全区书法教育试点工作帷幕。

“刚开始,没有专用的书法器材,我们就将2张普通课桌拼在一起,铺上一层毛毡,改造为书法专用课桌,并为学生购买毛笔、笔洗、笔架、砚台和纸墨等书法用具和材料。”作为西湖区书法教育第一批试点单位,铁路一小校长胡超英感触良多,“我们学校开展书法教育一个学期,学生的作业和考试试卷的整洁度就有了明显提高,同时还发现,原本上课铃响后教室要十分钟才能安静下来,现在学生一进教室就端正地坐在位子上,安静下来。”

“在试点初期,我们还担心学校敷衍了事,认为书法教育会影响学校正常的课程设置,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西湖区教育督导室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道。然而,书法教育进课堂的试点效果却超出了他们的预料。试点仅仅开展了一个学年,就有很多学校主动开设书法课。在小升初的时候,有几个中学的优秀班主任指定要书法教育试点学校的学生。因为老师们发现,接受过书法训练的学生更加懂事乖巧,没有浮躁的气息,学习也非常认真。

“虚能引和,静能生悟。”陈木林说,“毛笔是软的,学生必须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才能写好字。我们的书法教育进课堂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书写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修身养性,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从而影响他们的一生。”

翰墨沁心,搅“活”了西湖区书法教育的一潭春水。很快,西湖区“书法教育进课堂”就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欢迎,迅速地从南昌市铁路一小、广南学校扩展到西湖区20多所学校,数万名学生拿起了毛笔。2012年秋季开学,西湖区50%以上学校开设书法教育课。2013年初,开设书法教育课的学校达到100%,实现全区书法教育进课堂全覆盖。

“从2所学校试点到全区20多所学校推广开来,原本我希望要有个3到5年的时间来探索、总结经验,可没想到只试点1年,‘书法教育进课堂’就从政府试点推动转变成各个学校主动开展。”陈木林对记者感慨地说道。

推广:破解三大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从试点到全面铺开,“书法教育进课堂”的推进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没有前人经验借鉴,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不少瓶颈问题,陈木林总结为“教师、教材、教学”。

参与对教师培训的西湖区少儿活动中心副主任张明介绍说,在教育部下发“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后,全国各省提交教育部审核的书法教材就有800多套,最后推荐下来的教材也有近百套,而且每套教材都是各成体系,这对于初学书法的中小学生来说,就非常不适合。

张明一边向记者展示西湖区的区本书法教材,一边向记者介绍说,为了编写一套适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教材,西湖区教育科技体育局聘请有关专家并抽调在书法教育方面有专长的同志组成教材编写组,在广泛搜集各地书法教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上一课编一课、编一课上一课,边修改边积累。记者从西湖区独立编写的书法教材中看到,教材中不仅包括了“基本笔画”训练、“课文临写”、“作品训练”等内容,还对每个字都配了典故介绍,让学生在看故事的同时牢记字形笔画,最终达到书法能力的提高和书法文化的熏陶。

“有了教材还只是基础,要实现书法教育进课堂关键还在于教师。”张明告诉记者,“其他地方都是请专业老师或者志愿者来教学生,西湖区是先培养好老师,让他们先练好字,养好性,再去教学生。”西湖区采取内培和外聘结合的办法,开展全区书法骨干教师培训班和试点学校全员性培训,选拔有书法特长的教师任教,同时聘请书法界知名人士到校讲学。从2012年春季开设书法教师培训班以来,培训书法骨干教师近60名,培训语文和美术教育教师200多人,全区24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

为了给学生提供最优的书写环境,西湖区强化了书法教学的硬件建设,制定《西湖区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实施操作建议》,从环境布置、工具准备、教学设施的配备等方面开展书法教室的专项建设工作。截至目前,西湖区的23所小学中有19所设立了专门的书法教室,4所因场地受限而采取了与其他活动室合用的方式设立书法教学场所。站前路小学根据学生数配备了两间专用教室;珠市小学将书法教育与学校国学教育相融合,打造了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正心堂”;松柏巷小学利用班级博客,将学生的作品公布在网上,获得家长的一致好评。

“目前,西湖区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已基本实现书法教室配置到位、书法课程设置到位、书法教师教学到位、书写习惯养成到位、书法评价督促到位的‘五个到位’。2014年,西湖区书法教育将步入发展提升阶段,要实现教师书法教学水平的提升,书法教室格局的提升,学生的书写水平的提升。未来,我希望西湖区也能够成为‘书法之乡’。”陈木林对书法教育的未来信心满满。

成果:书道育人,尽现西湖教育的魅力

近日,记者来到羊子巷小学孺子亭校区,正好遇到了该校在为南昌市“2014年美之春艺术节――翰墨书香大赛”进行选拔。推开书法教室的门,一股幽幽墨香扑鼻而来,墙壁上挂满了书法作品。教师和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写着毛笔字,挥毫泼墨,行云流水。该校校长熊瑜指着墙上的书法作品对记者介绍说:“这些挂在墙上的书法作品都是教师业余时间写的。他们之中不仅有书法教师,还有很多是数学、英语、音乐的任课教师,都对书法充满热爱。”

参加书法比赛选拔的章燕老师就是数学课任教师,他告诉记者,原本只是看着语文教师培训书法觉得很好奇,就想自己也试着学点书法,将来好教自己的孩子。“参加两次培训我就爱上了书法,它不仅改变了我生活中的一些坏习惯,让我安静下来思考问题和钻研教学,还让我学会了倾听,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提升教学能力。”章燕非常自豪地告诉记者。

书法教育不仅提升了教师的素养,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信。站前路小学的吴洋是该区小有名气的“书法家”,年仅10岁的他成为江西省唯一一位获得“人教杯”全国中小学书法大赛“小小书法家”称号的人。

每周一次的书法课,老师布置练两张纸的字,而吴洋交给老师至少十张。“当吴洋学会写单幅作品时,哪个亲戚过生日或者来家里玩,他都会亲手写一幅作品送给他们。”吴洋妈妈眉飞色舞地说,亲戚拿到孩子的作品,都非常高兴,特别是孩子的爷爷,每次都会把作品装裱起来,贴在墙上。吴洋也因此自信心大增。由于对书法的喜爱,吴洋把原来的珠心算、跆拳道、游泳等爱好都放弃了。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书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79-01

小学生学习书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对于传承、传播中华书法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清楚的认识书法教学的重要意义及教学现状,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教学浅见:

一、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书法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书法教学,说白了也就是写字教学,教学生如何写好汉字。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应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但在目前的教学中,学生书写能力很差的现状一直是教师头疼的问题。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渐渐转变,更是加深了这一现象,现阶段的很多小学生,先不说要求写的好,即使把字写对都很成问题,最让人头疼的是“不认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其应归根与以下几点:

1、.书法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自实行考试制度以来,书法教学就渐渐的走出人们的视线,在应试教育的大潮中,“分数、考学决定着命运”,于是,学生、教师、家长都十分注重孩子的成绩,像书法课这样的副课,学校、教师和家长普遍不重视。因而,现阶段的书法教育及书法艺术的发展已陷入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这些无不引发人深思、令人焦虑。有些学校及教师受教育成果功利性的影响,不是把初学书法以认识、接受、尝试为主,学会用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点画为主要内容教学,而是把书法教学改为学生自主的写写课文中的生字,抄写一些句子就完成任务了,导致许多学生不知道怎样书写美观的汉字,许多学生容易写错别字,不懂汉字结构,不知笔顺规则,字体缺乏美感。

2、师资资源缺乏,无法给学生正确的指导

近年来,教育部门已经把中小学生书法教学列入素质教育中基本技能训练的一个方面,学校已把写字列入课表,并开展课外书法艺术活动,为尽快使中小学写字教学走上轨道,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但是,现阶段的小学教师多是特钢转正等,真正在书法上有造诣的教师越来越少,师资资源缺乏,没有专业的教师指导,使得书法课教学极不规范,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小学语文书法教学一直处于不利地位。

二、提高小学语文书法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正视小学书法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共同提高。规范写字是小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实现素质教育以培养、提高、优化人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的基本保证,小学语文书法教学,应引起广大教育界的重视。在小学语文书法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书法教学的重要意义,正视小学语文书法教学,对学生的写字进行有效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在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学校及相关部门还应加大书法教学的经费投入,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并不断的壮大,为小学语文书法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2、激发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调动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真理至今颠扑不破。实践证明,兴趣越是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在小学语文书法教学中,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教师应积极的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加大学生书写汉字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书写汉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为激发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有关书法家的趣事;引导学生了解汉字历史,感受文字乐趣;引导学生编写写字儿歌等,激发学生爱书法、爱学习书法的兴趣。

3、注重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我们要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掌握执笔、运笔方法,逐步做到字写得正确、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学生写好汉字的关键,只有学生书写的习惯良好,学生的书写速度才会提得上来,书写也才会整洁、可观。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写字的姿势等,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头要正,身要直,臂放松, 脚放平。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记住顺口溜:头正,肩平,臂张,脚分开;“三个一”要求记心上。这里的“三个一”是指笔尖离手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子离桌子一拳。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除了教师有针对性的培养外,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在学习成长中,难免定力不够,还需要家长共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培养。

4、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书法练习,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更适用于小学语文书法教学。在小学语文书法教学中,教师在做好相关工作的同时,教师应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书法书写练习,使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进步、提高。在小学阶段的书法练习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进行汉字的基本组成:横、竖、撇、捺、折、点、钩的练习。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摹写:将透明纸蒙在字贴上书写,临写:对照字帖,写出该字)等之类的书写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总结: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门独特艺术,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密切相关。在小学语文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的总结教学经验,不断的探究创新教学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书法教育;兴趣;课堂内容;课堂方式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238-01

一、课堂内容的转换

书法的学习是一门艺术的学习。书法的课堂有别于一般文化课的课堂,它应该是充满欢乐又安静的气氛。然而,当下的许多书法课程的安排上是有许多欠缺和不合理之处。中小学将书法的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副业,不够重视书法课程的重要性,由此使得学生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不仅这样,上课程式化的临摹字帖,一成不变的上课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烦腻的心态。

书法的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内容上可以有多种。书法的历史悠久,它见证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的发展。从先秦的粗放古朴的大篆,到秦大一统之后的细劲得小篆,接着是朴拙无华的隶书,笔画连带的章草,行书,最后又有工致严谨的楷书。字体字形的发展经过的这些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都可以有所体现,这也是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学校的书法教育,不一定完全依照某种字体,谋家书风的学习。穿插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字体之间自主进行比较,从而更加深刻的领悟各种字体的特征和它内在的文化。

二、课堂方式的多样

书法的学习不应该只有技法的学习。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用多种方式。多种上课方式的转换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使他们对书法产生兴趣。由于现代电脑和硬笔的发展,毛笔和宣纸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初学者对于材料的属性和用法不是很熟悉,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经常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老师的用笔,每一个笔画动作是如何完成的。老师也可以一边做示范一边讲解其中的要点,示范的过程也是老师回忆的过程。通过老师的示范,学生可以从中领悟书法的一些要领。

除了上课要有示范以外,书法的欣赏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展览馆现场赏析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分析书法章法,行笔风格,解析其优点,甚至是不足。学生与老师互动,现场提出欣赏之后的感受,这样的感受往往是最直接,最清晰的。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获得灵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从而有所进步。

学习的方式多样化,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新鲜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也让老师的知识水平逐渐提高,教学有了新鲜感。因此经常转换教学方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帮助的。

三、理论知识的补充

提到理论知识,很多人都觉得这很枯燥,乏味枯涩。但是对于书法的学习必须掌握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体会古人的书法内在精神。

学习书法的理论知识包括对于书法历史的学习,历朝历代都有代表性的书法大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了解这些历史才能让学生了解字体的转变,以及古人是如何承接与创新的,从而更加明确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继承那些优秀传统,以及如何改革创新。

历代书法大家通常不单书法写得好更有自己的书法理论。他们将自己的书法创作心得,书法学习心得写成书论。例如秦汉时期有李斯的《用笔法》,蔡邕的《九势》;魏晋时期有卫夫人《笔阵图》钟繇的《用笔法》;隋唐五代有欧阳询的《用笔论》,虞世南的《书旨述》,张怀《书估》;如此等等数不甚数。书论是历代大家的心血和结晶,学习书论可以看出古人对于书法的专注和执着,从而给学生做好榜样,提高学生对于书法的热情,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除了这些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深入浅出的向同学讲述一些书法小故事,以及古人生活的环境,心态,平时练习的状态。学生从这些有趣的故事中对比自己的状态与古人的状态,从中找出差距,弥补自己的不足。

四、评比与鼓励

学生的学习需要有老师的督促,正所谓“严师出高徒”。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做评比工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比较,共同进步。荣誉感可以怎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老师可以定期举办书法展览,将学生平时写的好的书法作品进行装裱,举办展览,并且请一些校内外的专家领导进行评比,用正规的严谨的方式从侧面教育学生老师对学生学习的重视。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中出现懒散,马虎的态度。提升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让学生因为自己的作品而感到自豪。书法与平时的文化课不同,在书法的课堂上即使平时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也可以学好书法这门艺术。

评比过后,老师可以适当给予奖励,小的鼓励可以换来学生巨大的热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应该拥有适当的鼓励,尤其是对于艺术的学习,更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的经验,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积极性,最终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篇10

在对学校、教师、学生需求评估的基础上,我校构建了四大项校本课程。

“12331”必修校本课程。每天1个大课间,学生人手一绳一毽;每天20分钟的硬笔书法练习;每节语文课3分钟的古诗诵读;每节数学课3分钟的口算训练;每天10分钟的英语歌曲欣赏。

应知应会校本课程。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社5个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整理,经过学科教研组的提炼,形成《应知应会》校本教材,列入学校资源库,夯实学生基础知识。

“41620”选修校本课程。每周四下午第一节课,开设6大类20门选修课程,打造书法、绘画、篆刻、花样绳毽、声乐、舞蹈等精品课程,成立学生社团。

特色化校本课程。每年9月份在4至6年级学生中开展军训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年12月份组织古诗词诵读比赛,弘扬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每学期组织一次法制教育报告会;坚持常年进行踢踏舞和校园舞的培训。

在课程实施中,我们不断思考与改进以下问题。

问题一:校本课程如何做到因需开设?在走班的过程中,如何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一,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查。“校本课程把学生个性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尽可能地满足其特殊需要与兴趣”。为此,我们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对学生需求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校本课程的研发门类。

第二,针对学校教师实际,确定校本课程。通过对学生需求调查,开设了书法、国画、篆刻、绳毽、声乐、舞蹈等校本课程,深受学生喜爱。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简笔画、足球、乒乓球等校本课程,因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我们采取学区内调剂(跨校兼课)、外聘教师等措施来解决师资问题。

第三,每学期初召开校本课程介绍会。主要采取两项措施:一是针对精品校本课程进行现场展示(书法、篆刻、花样跳绳、花样踢毽、国画等);二是对其他校本课程采取教师推介、发放课程内容简介等形式进行介绍,让全校学生了解课程设置情况,根据自身的喜爱及需求进行选择。

第四,“自主选择”和教师、家长指导与学校统一调控相结合。每学期初将《校本课程设置一览表》发放到各班,班主任指导学生进行选择,学生在选课时征求教师、班主任和家长的意见,减少选课的盲目性。学生在上课一个月以后,我们还允许其做二次调整。

第五,全员参与,保证秩序。精心编制临时教学班学生名册、课表,明确各课程的教室与上课地点,每班下发一份上课地点示意图;配备两名配班教师,负责协助任课教师组织管理学生;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较差的特点,在一、二年级范围内单独走班,上课地点尽量集中。

问题二:必修校本课程课时如何安排?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课时如何安排?

第一,合理安排必修课课时。我校的必修课为花样跳绳、花样踢毽、硬笔书法,具体课时安排如下:花样跳绳、花样踢毽两门必修的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天下午35分钟的大课间时间;每天20分钟硬笔书法课时间,与语文课、写字课整合。

第二,长短课程、长短课时的安排。针对学生们的兴趣需求,在低年级进行了短时课程的尝试。如简笔画校本课程安排课时为5课时,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在中高年级进行了长课时课程安排,如书法、绳键,坚持每天训练,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

问题三:如何构建有效的校本课程管理、评价与激励机制?

第一,制定相关管理评价制度。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校本培训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职责及教师奖励制度等,尤其加强了监控评价的力度,把校本课程的学习作为个性发展内容纳入学生评价手册中,把校本课程的教学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一,把校本课程的管理纳入学区对各校的整体评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