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19:36: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舞蹈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创业;电子商务;教学
在浙江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6所“创业型试点高校”,义乌工商学院作为唯一的一所高职院校名列其中。学院结合义乌当地发达的小商品市场及其制造业集群优势,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大学创业教育的文件和精神,以“创业型大学建设”为契机,全面支持、引导和鼓励在校大学生从事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经过几年的发展培育,电子商务已成为其在校学生创业的主要形式和亮点,学院也已成为国内高职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的一个典型代表。目前该校有从事电子商务创业的在校学生近2000人,在一大批电子商务成功创业者的带动下,形成了浓厚的电子商务创业氛围。
一、课程总体的定位和目标
大量学生从事电子商务创业活动,为义乌工商学院的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突破口。对于创业教育,有学者认为,“广义的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的教育,而狭义的创业教育则是与就业培训结合在一起,为受教育者提供急需的技能、技巧和资源的教育,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1]。另外,高职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注重对学生“开拓性素质”(即书本以外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因此以创业为导向的高职《电子商务》课程必须更加注重学生的创业实践。
针对义乌工商学院浓厚的电子商务创业氛围,学院面向大量非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开设以创业为导向《电子商务》课程,根据非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院“创业型大学”建设的目标要求,简化和缩减理论教学内容,将课程总体定位和目标确定为三点:首先是通过课程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理解和撑握有关电子商务创业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其次是通过学习、实训或实践,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义乌当地电子商务发展和应用的实际情况;最后就希望能通过课程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强化教学,促进学生对电子商务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和提高,并充分利用义乌当地电子商务创业的有利环境和条件,促进和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电子商务创业活动。
二、课程教学方法和计划
根据以上课程的目标和定位,制定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计划和方法,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各占总课时50%。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对电子商务知识点、电子商务应用和操作要点、义乌当地电子商务成功案例及最近发展和应用的前沿情况等进行讲解和演示;在实训上,根据学校内大量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和义乌当地小商品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和有利条件,结合学生的能力,适当按排和设计若干实训任务和指导书,在这些实训中,按排学生进行传统市场调查、网上信息搜索、从事电子商务创业或制定创业计划等。将传统《电子商务》的教学内容重新编排和筛选,将义乌工商学院以创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内容编排如表1所示。
三、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以上课程的6个主要单元在内容和逻辑上是连贯的,每个单元的实训环节体现了本单及前后教学单元的主要内容,可以发挥前后教学单元之间承前启后的作用。以表中所列的第2单元为例,其具体教学的开展过程为: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上单元的教学内容上进行的。上单元的授课内容是“第一部分 电子商务基础”,其主要内容是:当前电子商务的主要业务模式和盈利点;.电子商务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电子商务有关的基本技术及应用软件等。相应地上单元的实训内容是“实训任务一”,即:对近二十个不同电子商务平台网站进行浏览和分类,明确其产品特点、交易对象及主要功能等;每个同学实地考查两家或多家有所了解的传统企业,从侧面了解义乌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现状和前景等。在上单元的教学基础上,本单元课堂教学内容也主要有三个:1.义乌电子商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2.电子商务创业情况案例分析总结;3.小商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具体模式等。
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义乌传统市场经营者创业历史及商业模式进行回顾,及对传统市场经营者当前的困惑及电子商务发展应用情况进行讨论。如:鸡毛换糖、地摊市场及专业市场的小商品批发和零售等。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区别传统商务和电子商务,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发扬义乌传统创业者的艰苦创业精神。介绍专业市场庞大所引发的劣势及成本的上升,义乌开展电子商务的有利条件及良好的发展势头等。介绍这些是为了让同学能够理解和把握现在良好的电子商务创业的时代机遇。
其次就是根据以上内容,引入义乌当地的一些电子商务实际案例,并使学生对义乌电子商务情况及应用模式进行总结和思考。对于这些案例同学们平时有所耳闻但并不详细具体了解,所以可以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点。如:校内几个典型电子商务成功创业的案例,有利于总结和分析学哥学姐们的成功经验;利用义乌当地网络混批的典型案例,结合课堂讨论和互动教学,来分析义乌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另外还可以对诸多案例的讨论和总结,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义乌强大的传统市场和产业开展电子商务创业等。
最后可罗列总结义乌当前电子务应用的主要模式,对其特点和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
如:一、单纯的淘宝店铺模式;二、淘宝店铺+实体摊位模式;三、阿里巴巴+实体摊位模式;五、网上批发超市+物流配送模式;六、网络广告+传统业务模式等等。通过以上内容,引发同不思考。
如:有些同学针对淘定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缩小等现象,提出了还要不要继续进行淘宝创业问题。对义乌多数单纯淘宝网店模式进行现况和前景分析后,提出了如何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创新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讨论,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从营销和创新的角度来进一步把握电子商务。
结合本单元和上单元的教学(实训)内容,在本单元按排一个网络购物及创业体验方面的实训,任务是:
1.不同平台的网络购物体验;
2.独立完成开设网络店铺全程操作;
3.偿试完成一次真实的网络销售。
首先让学生自已浏览、注册和登录常见的电子商务平台网店,并完成一个完整网络购物体验。虽然当前网络购物已经非常普及,但还是有部分同学们从来没有在网上购物的经历。然后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如淘宝),独立开设网络店铺,选择商品并完成上架任务。要求学生完成进货并上架,以其网络截图作为证明上交作业。最后就是进一步要求学生偿试完成一笔电子商务销售,并保留销售记录,同样以其网络截图作为证明上交作业。这一点对有的学生在课程教学期内完成有点难度,那么允许其利用同学的店铺完成这项实训任务,但要求其对订单的前后跟踪情况进说明,如附带旺旺的记录等。通过这种电子商务买卖双方两个角度的真实体验,有助于学生把握电子商务交易的全程,进一步理解电子商务的优势及电子商务创业的本质。
四、教学效果评价及总结
这样通过对第每个教学单元的逐步开展,每个教学单元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重点内容进行,帮助学生解决电子商创业过程中最有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并根据每个单元前后的教学重点内容安排内容丰富并切实可行的实训任务,在强化单元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为下一单元教学的开展提供基础,最终也为整个以创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课程最后的评价环节则放弃理论化的闭卷考试,引入相对自由开放的“技能测试”,测试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体会、实践及实训过程、同学之间的电子商务创业经验、自身及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独立(或分组)制定一个符合自身及市场条件的简要电子商务创业计划书,并将各自创业计划书的主要内容到课堂上进行分享、讨论和点评,发现困难和不足后进一步完善和修改创业计划书,并以创业计划书的完整程度、可行性、关键问题的解决办法及修改的认真程度等作为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
以上以创业为导向的高职《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方法通过近几个教学年度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学生参于课堂学习和积极性有很大的提升,原先对电子商务创业不感兴趣的学生将更多的学习热性和时间投入电子商务知识的学习,从事电子商务创业的学生明显增多,一批电子商务创业业绩突出的学生也改变了以往随意缺课的作法,更愿意将其自身的创业经历和心得带到课堂来参与分享和讨论,还有不少学生提出了一些有关当前电子商务创业的尖锐的问题,相应地也有不少学生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有独到见解的创新观点,还有一批学生在国内高级别的电子商务创业比赛中获奖等。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实现了的师生之间的“传、帮、带”,从而总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电子商务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志敏,夏人青.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与逻辑[J].教育发展研究,2011(1):29-33.
[2]贾少华.创业大学生成长模式探寻——探寻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客观规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121-124.
篇2
【关键词】舞蹈编创;幼儿;技法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J7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47-01
幼儿舞蹈编创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幼儿的舞蹈编创能力可以促进幼儿对舞蹈知识的全面掌握,有利于幼儿舞蹈编创教学的开展。本文结合舞蹈教学中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幼儿舞蹈教学的技法及其运用,为幼儿舞蹈教学提供参考。
一、幼儿舞蹈编创教学的意义
幼儿舞蹈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一种方式,舞蹈编创能力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手段,是一种舞蹈创作艺术。而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想象,那么舞蹈编导就不应局限于简单的跳舞运动,更重要的是展现艺术的内在美。幼儿舞蹈编创是养成舞蹈编创技法的重要条件,编创课程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舞台表演应变能力,对幼儿舞蹈编创思维的拓展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在舞蹈编创教学中不断提高幼儿的编创思维能力,提高幼儿各方面的素养。
二、幼儿舞蹈编创的原则
(一)专业性原则。幼儿舞蹈编创者要充分掌握舞蹈知识和各种舞蹈技能,拥有丰富的舞蹈编创经验,有较好的舞蹈基础,能灵活运用不同的舞蹈动作塑造舞蹈形象,可以充分利用身体动作进行优美的舞蹈表演,创作出吸引幼儿的舞蹈作品。
(二)综合性原则。除了舞蹈专业知识,还要求舞蹈编创者了解文学、心理学、音乐、绘画、运动、游戏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在充分了解各种艺术知识的同时,会适当地将这些艺术运用到舞蹈编创中去,增强舞蹈编创的内涵,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求的舞蹈。编创者在进行舞蹈编创选材时,要充分考虑舞蹈的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以优美的律动组合和舞蹈动作展现出来。
(三)实践性原则。舞蹈编创者在整个舞蹈编创过程中要结合生活实践,从幼儿的生活特点出发,编创出适应幼儿心理特点和幼儿兴趣的舞蹈动作。体验生活中以幼儿的舞蹈动作创作的优秀作品,不断归纳总结,深化舞蹈的内涵。幼儿舞蹈编创者要结合幼儿的舞蹈需求,不断深化自己的舞蹈编创内涵,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
三、幼何璧副啻唇萄Ъ挤及其运用
(一)游戏化舞蹈编创技法及其运用。游戏化舞蹈编创技法适应幼儿的心理特征,游戏舞蹈是在教师的带领和引导下,幼儿和教师一起伴随着音乐的节拍进行的有规律的舞蹈动作。舞蹈动作的规律是根据音乐的节奏和内容的不同而设定的舞蹈游戏,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舞蹈动作的学习和表演,这种舞蹈技法符合幼儿的特点,激发了幼儿的舞蹈表演兴趣,促进了幼儿舞蹈动作学习的效果[2]。部分幼儿的身体动作意识比较薄弱,可能无法准确地支配身体动作,这时在进行游戏舞蹈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音乐的内容和节奏的选择,结合音乐的内容和节奏,做出相应的舞蹈动作,例如拍拍手、跺跺脚、摸摸头等动作,渐渐地掌握自己身体的各部位,以便日后的舞蹈编创教学的开展。游戏化舞蹈编创技法可以使幼儿熟悉舞蹈动作的身体部位,提高幼儿舞蹈表演能力。
(二)集体舞蹈编创技法及其运用。集体舞蹈的编创对幼儿的舞蹈编创能力的提高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集体舞蹈是很多幼儿一起进行的舞蹈表演,其舞蹈编创要求的就是舞蹈动作的统一、舞蹈氛围活跃、幼儿运动量适中,展现集体舞蹈的整体美[3]。集体舞蹈编创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团结互助精神。集体舞蹈的伴奏音乐一般都是比较有节奏感的、轻快的音乐,幼儿在舞蹈表演时可以根据音乐的内容调整自己的身体动作。集体舞蹈的动作编创过程中,舞蹈的动作要简单,符合幼儿的身体运动特点,展现幼儿集体间的团结等特点。例如在编创数鸭子集体舞蹈过程中,就要使幼儿进行小鸭子动作的模仿,表现出数鸭子时的欢快心情。这样的集体舞蹈的编创既表现了集体的合作意识,又展现了舞蹈的美感。
(三)律动组合舞蹈编创技法及其运用。幼儿进行舞蹈编创过程中的律动组合,是幼儿根据舞蹈伴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动作的创作,不同的舞蹈伴奏音乐、舞蹈动作、音乐的内容等都决定着不同的舞蹈律动。可能会由于幼儿没有进行专业的舞蹈训练,所以幼儿在学习舞蹈编创时,可以将简单的舞蹈律动应用到舞蹈编创过程中来。
四、结束语
通过我们对幼儿舞蹈编创教学技法及其运用的分析,舞蹈编创可以激发幼儿舞蹈编创的灵感,给幼儿带来对舞蹈学习的兴趣。舞蹈编创教学技法及其运用要结合幼儿的舞蹈运动需求和幼儿的心理特点,从实践中进行幼儿舞蹈编创,激发幼儿的舞蹈创新思维,提高幼儿舞蹈编创的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篇3
1我国体育舞蹈教学开展的现状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教育部开始重视在高中体育课中进行体育舞蹈的教学,所以很多高中都在体育教学中设置了体育舞蹈课程,为国家培养了许多的体育舞蹈人才。为了满足当前体育舞蹈教学的需求,应该提升体育舞蹈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我国的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增强了体育舞蹈爱好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大的挑战。通常表现为学生舞蹈素养良萎不齐,在表演的过程中,舞伴之间存在着默契度不够的问题,对舞蹈音乐的反应能力和舞蹈动作的表现方面表现力弱。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
2研究方法
2.1观察法
高中体育舞蹈教师应该通过对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师上课过程的观察和国内外著名的体育舞蹈视频的观看,结合当前高中生的现状进行教学,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前的教学模式,并应用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体育舞蹈素养。
2.2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国内外体育舞蹈教学理念进行比较,对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当前高中生的现状,作出了相关的评价,并制订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策略。通过对体育舞蹈信息的总结,为实现体育舞蹈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2.3归纳总结法
高中体育舞蹈教师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实地调查的方式,总结出了个性化舞蹈教学模式,并付诸于实际的教学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我国的体育舞蹈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
3体育舞蹈特征及其体现
3.1体育舞蹈的竞技性
体育舞蹈是重要的比赛项目,在国际比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其自身舞蹈的难度大和风格的独特性,成为了观众最喜爱观看的比赛项目之一。在比赛的过程中需要选手自身具备一定的专业技巧并展现规范的舞蹈动作,通过个性化的表演来获取评委的一致好评。
3.2体育舞蹈配合默契
体育舞蹈的呈现需要男女2个人共同配合来完成,因此需要舞者2人具备高强的默契度,在进行舞蹈的过程中不仅要使舞蹈动作保持一致,而在节奏、舞蹈风格和外形上要做到匹配,以此来完美地呈现舞蹈效果。
3.3体育舞蹈的风格独特
体育舞蹈的风格是由很多舞蹈因素构成的,所以在表现上呈现出难度大的特点,既要有深厚的舞蹈功底,在表现的过程中还需要具备强大的表演力。同时,体育舞蹈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在表演的过程中,应该体现出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特点。
4体育舞蹈个性化教学方法
4.1语言传授法
语言传授法主要是要求教师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同学讲述口头传授舞蹈知识的方法,语言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也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教学开展的基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语言传授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深刻的记忆,并很好地应用到实践当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应该注重学生情绪的培养,把自己对于体育舞蹈积极热爱的情绪传染给学生,通过有趣的教学形式,增加学生对于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教师通过讲解一些复杂体育舞蹈的舞步,教会学生2个舞伴之间配合的技巧,通过教师的动作示范,增强学生对于舞蹈细节处理的能力,示范后要求学生进行练习,有不明确的地方随时可以向教师提问,增强学生体育舞蹈的功底。
4.2练习法
练习法是高中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具体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示范性动作的展示,让学生自行进行练习的过程,意在巩固学生的舞蹈知识,并通过练习增强表演的能力。其主要的练习方法有如下3种。
4.2.1循环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指渐渐地增加舞蹈的难度和运动量,并且由深入浅地完成每项动作,通过反复对一个动作的练习,使这个动作达到熟练的状态。
4.2.2比赛练习法
比赛练习法主要是在班级或者学校内部组织舞蹈比赛,通过赛前的准备工作,提升舞蹈的表现能力,让学生深入掌握比赛的技术要领,并巩固已经学习的体育舞蹈技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进行比赛练习的兴趣。
4.2.3分组练习法
分组练习法主要是把学生分成几个组,组成练习团体,让小组内部成员在一起进行舞蹈练习,练习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进行自由探讨,并且互相借鉴和学习,吸取其他组内成员的优秀表现方法。
5结论
要想实现高中体育舞蹈个性化教学模式,必须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个性化教学法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了正确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并且制订相应的教学规范,充分培养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积极性和体育综合素质。
作者:刘颖颖 单位: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临泉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多元化 民间舞蹈 实践方法及总结 自然运动法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引言:
1,中国现代舞蹈课程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在现代舞蹈教学课程中存在着流于表面的普遍现象,大多数的舞蹈课程教学都是在于追求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动作”,而这些动作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固定的程序化动作,导致了填鸭式教学模式随处可见。
2,指出新时代舞蹈课程教学的存在问题
新时代舞蹈课程教学是将一种强迫式的思维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压抑学生的艺术特性以及舞蹈创造性,教学观念上的偏差造成了学生形成了消极的学习态度。
3,民间舞蹈课程教学方案应用的必要性
民间舞蹈课程教学法是通过和谐的教学方法和情境熏陶法,通过培养学生的体态动律,注重学生自身对于音乐的第一反应,注重鼓励学生自主创新,跟着自己的身体反应来定义新的舞蹈概念。
一、研究民间舞蹈课程教学的意义
1.1简述民间舞蹈课程教学的特色
民间舞蹈教学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和对于舞蹈的思想摩擦中找到最适合学生的舞蹈模式,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新型模式提升每个学生的美学情趣。
1.2概述民间舞蹈课程教学的精髓
民间舞蹈教学课程主张摆脱僵化固定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最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通过舞蹈来表现学生真实情感,同时在每个舞蹈动作的最细微处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艺术创作力。
1.3应用民间舞蹈课程教学的目的
应用民间舞蹈教学课程能够通过改变僵化固定以及强迫式的教学模式,在舞蹈传授过程中,体现出舞蹈本身的意义,体现出人的自然天性以及最自然的能动反应。逐步培养学生自己的舞蹈创造性以及协调性,能够在无老师指导情况下,能够自主学习,自己根据自己对舞蹈的第一反应创造出一套符合自身情感和自身个性特征的艺术舞蹈原创作品。
二、探讨民间舞蹈课程的教学方案
2.1方案一,掌握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
载歌载舞的形式,利用道具歌而舞之的特点,形象生动和情节生动的亮点,自娱自乐与表演相统一的模式,这些都是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掌握并其运用到具体的舞蹈教学中,我们就能够体会到多元化舞蹈教学带给学生以及老师的质的飞跃。
2.2方案二,挖掘民间舞蹈的音乐节凑
节奏――被称为是民间舞蹈的“魂”,这句话原原本本的道出了音乐节奏对于舞蹈本身的意义,曾经有为艺术家说过:节奏之于个体,是人的性格,节奏之于艺术,是作品的风格。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民间舞蹈的音乐节奏,明确每一个鼓点的沉重及拉长的节奏落脚点,注重每一个音符的轻重缓急,注重每一段音乐之间的间隔长短等等,在挖掘的同时掌握民间舞蹈的音乐节奏,将对音乐节奏的理解体现在舞蹈动作中。
2.3方案三,发扬民间舞蹈的情感表达观念
民间舞蹈是充分的允许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赋予到舞动动作本身,以符合自然运动的规律传达学生的艺术天分。民间舞蹈重在向观众传达一种冲破传统束缚的自由奔放的情感,从每一段舞蹈动作中去体会舞蹈本身意义的升华,在动作的定点出看去每一个学生真实的内在情绪以及思想情感,去了解民间舞蹈传到的自然天性的特点。
2.4方案四,充分发挥民间舞蹈的精髓
民间舞蹈的思维自由模式就是民间舞蹈的最大精髓,充分发挥民间舞蹈的精髓,注重每一个身体对于音乐第一感觉的反应,尊重第一体会,将自己的感悟和民间舞蹈的音乐节奏完美结合,每一个暂停点,每一个起步点,学生可以自主变更音乐本身的意思和音乐动作的固定模式,选择最适合你的动作,表达你最想从舞蹈中体现的思想。
三,民间舞蹈教学课在实践中的应用
3.1实证分析
通过实验培养每个学生能偶勇敢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自己创新舞蹈动作,能够和教师交流情感,一定要懂得在舞蹈展现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艺术创造力。
系统搜集了每个学生对于本次民间舞蹈教学模式的看法,总结出学生对于多元化民间舞蹈教学的优点: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出自己对于舞蹈动作的选择的看法和舞蹈伴奏的异议,老师开始欣赏并开始采取我们的意见,无论是从无到有本身来说还是心理层面来说,无疑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我们 开始敢于表达,开始敢于创新,开始敢于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艺术。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让每个人对于舞蹈的第一感觉,看法,创意,在相互的交流合作 过程中,汲取精华去除糟粕。让每个人对于舞蹈的看法都能够得到发展,在舞蹈中得到体现,在观众那收获赞许的眼神,更能够得到新的心灵感悟。
3,在多元化的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可以不急于去学习舞蹈动作,舞蹈教学课程可以从一首舞蹈歌曲开始,在舞蹈歌曲播放的过中,记下你最真实的情感,在老师传授舞蹈动作的时候,加入学生对这个舞蹈的第一理解,随心而动,无处最美的。
4,在多元化舞蹈课程教育实践过程中,学生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征。
5,在多元化舞蹈课程教育实践过程中,老师不在是一味的强调训练性和系统性,而是改进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体态动律和颤动律,通过和谐教学法和情境熏陶法去教会学生注重掌握每一段旋律的音乐节奏。
3.2实践方法
本次实验通过选择一个在固定思维模式教学影响下的一群学生,通过多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逐步的大胆创新教学进程中,原本固定舞蹈思维模式,僵化舞蹈面部表情,毫无大胆创新和个性艺术特征的学生,在多次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在一次的实验中表现非凡。她们能够在听到音乐的第一时间给出相应的动作,而且每一动作都是他们自身最最真是的情感反应,动作的柔和度和连贯性完全比在固定舞蹈教学模式下变现的更加符合他们最真实的年龄特征和学生的生活实践最合乎最贴近。
3.3得出结论
多元化的民间舞蹈课程教学改进了缺乏创新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了错误的教学观念,通过和谐教学的方法和情境熏陶的方法,展开合作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舞蹈学习方法,赋予学生个性特征的展现,允许学生艺术创造,结合符合学生自身的情感发展,遵循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将做美的动作,最有心而发的感受展现的淋漓尽致。
结束语:
多元化的舞蹈课程教学方法是针对现有的、普遍的、含有弊端的现代舞蹈舞蹈教学模式,旨在改变教学观念的偏差,将强迫式的、僵化性的、固定的程序式动作变更为符合自身第一反应的舞蹈动作,将自然运动法则和创造性艺术相结合。树立一种多元化的舞蹈学习思维模式和多元化的舞蹈教学思维模式,并逐步促进中国多元化舞蹈教学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敏,节奏――民间舞蹈之“魂” 音乐生活,2005年05期[D]
篇5
舞蹈表演及编创能力是幼儿教师的必备能力,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教育人才的主要专业,其舞蹈课程的设置与教学的科学性十分重要。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应以培养为目标,从实用性出发,在课程内容、手段和方法上大胆改革。另外,舞蹈教学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课程内容要生动丰富,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实现从“连续学习”向“创新学习”的转变。
关键词:
师范类;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幼儿舞蹈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体,承担着教育和培养幼儿的重任。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舞蹈专业课是一门专门培养学生舞蹈表演及编排能力的科目。然而,就舞蹈教育的现状而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是一种连续的教学模式,主要运用传统的教学经验、手段和原则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缺乏对过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总结,发展很慢。因此,学前教育应抓住机遇,从“连续学习观”切换到“创新学习”的高等教育所需的概念,确定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培养目标,注重实用性。本文笔者将根据自己的舞蹈教学实践,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
一、建立“两个重点”舞蹈专业训练的教学模块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不应仅仅局限在教授学生几个简单的舞蹈或者传授几个基本的技巧,而应把重点放在锻炼学生编创舞蹈游戏、节目、活动等的能力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舞蹈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情况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充实的课堂上掌握多种形式和风格的幼儿舞蹈,学会不同典型材料的获得方法,以及提升自身的指导设计和创造能力。根据这一设想,我们可以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学习的“两个重点”。在任何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基础训练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素质训练可以达到舒展学生身体的效果,使后续舞蹈教学更加轻松,也是学生舞姿更加自然流畅。在基础训练中应坚持先简单后难、由浅入深的训练原则,减少技能训练的控制能力和跳跃,旋转、翻转的传统训练。借用现代舞蹈作为头、颈、腰、臂、腿等部位的训练手段,以手腕和手掌为切入点,并结合短动作顺序组合练习,从单一身体部位的运动到身体全面的锻炼,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使学生提高身体协调性,拉伸身体韧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要承担教育和培养幼儿的责任,因此具备相当的幼儿舞蹈的知识和能力是必要的。与舞蹈院校的专业训练相比,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幼儿舞蹈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课前活动来锻炼学生交替学习幼儿舞蹈和民族民间舞蹈。在平时的课程中注重对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幼儿舞蹈知识和幼儿舞蹈教学能力对于幼儿工作者来说就如同老师手中的课本和粉笔,只具备知识而不会教学的幼儿工作者就是失去了粉笔的老师,空有满腹才华却不会分享,将严重影响到对幼儿的教育。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块的重要内容,其中设计,组织和指导幼儿园舞蹈等活动的能力培养是重中之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以不同年龄段为前提编创小舞蹈,指导学生按照儿童舞蹈教育活动的特定规则制定舞蹈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舞蹈理论知识,同时通过舞蹈活动的组织积累经验,总结方法。在舞蹈教学中,应将幼儿舞蹈活动的基本要求,以及组织活动的形式和方法贯穿于课堂始终,是学生熟记于心,用正确理论去指导实践,从而从“技能发展”到“智力发展”,真正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转变。
二、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并非专业的舞蹈特长生,舞蹈于他们而言更多的是将来工作中对幼儿的培养和教育的手段。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通过巧妙运用教学手段规避学生舞蹈技巧差,舞蹈知识不全面的不足,利用学前教育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多组织富有创造性的舞蹈教学活动。任何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舞蹈课虽是一门动态性很强,看似脱离了书本的课程,但其作为一种几千年来人类文明的精华,还是具有丰富内涵和原理的。舞蹈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得十分直观。对于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舞蹈课是第一次接触。传统舞蹈教学主要集中在模拟教学,任何在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能力在学习、理解和成像方面是好的,但他们的模拟能力就稍稍孙色了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动作的内涵,并耐心讲解动作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素,通过规范的动作示范使学生掌握舞蹈动作的每个细节,最后留出使学生自己实践体验动作要点的时间,使其充分掌握。准确的教学和适当的教学内容。舞蹈是人体艺术,是帮助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通过对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相信他们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浅显的几个肢体动作或是冷冰冰的舞蹈理论,更多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运用自己的身体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同时也是我们作为舞蹈老师所想要达到的效果。在舞蹈中没有多与少,没有快与慢,没有好和坏,因此,那些在舞蹈教学中盲目追求成果的教学做法是不可取的。坚持稳中求进,才会使学生收获最大,舞蹈教学才会充实成功。
三、幼儿教育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在将来的工作中都将被运用到幼儿舞蹈教育上去。因此,单一的舞蹈能力培养并不能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幼儿工作者还需具备更加全面的能力。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舞蹈技巧,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在学习、思维和思维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训练,如幼儿的节奏创作。当前社会最需要的时创新型人才,幼儿教育工作者作为培养下一代幼苗的主力军,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刘芸.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几个问题[J].艺术研究,2011,04:144-145.
篇6
舞蹈技巧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不同的阶段变化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没有一个科学、严谨、目的明确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根本达不到预想效果的。这就要求技巧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利用时间,不断变化教学组织形式,提高课堂利用率。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纪,阶段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目的明确,张弛有度,实现课堂利用率的最大化。举例说明:在每学期的开学初期,体能恢复课时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增加课堂密度,通过专项能力训练及普通能力训练等手段进行体能恢复,整体教学,不需过多强调动作质量。等到步入的正常教学时就应变化组织形式,进行分组教学,逐一教学,比赛形式等方法,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过程。而学习新动作时应该变化课堂组织形式,以讲解并让学生充分理解体会为主。通过变换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让枯燥的舞蹈技巧课变得不再乏味。
二、“变”的精髓: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
所谓“变”的精髓,也是舞蹈技巧课必须遵循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虽然教学原则里也有因材施教原则,但在舞蹈技巧课中它体现的更为到位。因为,在舞蹈技巧课教学中所有的动作学习都需要在老师保护下完成,它与其它舞蹈类的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其它课程学生可以一起学,一起跳,但舞蹈技巧课却不能,它必须是一个一个的做,一个一个的保护,所以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因材施教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拥有一双“慧眼”
在教学过程中,拥有一双“慧眼”是技巧课老师要有的本事。要想上好技巧课,老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身体条件及实际情况而定,只运用一套教学模式或照搬照抄是不行的,因为每个班级及每名学生的实践情况均有差异,这就需要老师拥有一双“慧眼”。举例说明:在完成空翻动作时,同样的三名学生在动作落地时都出现失误,那就说明在三人在技术要领的掌握上都有不足的环节,但并不是所有的失败动作都是一个错误所造成的,而可能是一名学生在空翻“起法”时没有起跳动作,另一名学生则是在空中的摆腿速度过慢所导致的结果,而第三名则是动作“起法”时的带臂与蹬地摆腿时机配合的不对所造成的。老师的“慧眼”就是要一下指出学生错误动作的关键环节,并在下一次完成动作时只要在此环节上加以注意,就会有明显的改变。而这个环节所指出的“变”就是指对错误动作技术要领的判断,并应一针见血的指出,万不可一概而论。
(二)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一点则是重中之重。任何一名舞蹈技巧课老师如果坚守这一原则进行教学,其所教课程均会非常出色,那么“变”的精髓部分也均由此处体现出来。举例说明: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好,能力强,协调性好,掌握技术要领快,头脑灵活,这样的学生可在教学中给予更多的教学内容,不可压制学生的能力。而有的学生则不太具备这样的条件,甚至连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都有相当大的难度,这同样也需要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计划上进行调整,这就是在教学计划上因材施教的一种“变”。
三、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篇7
在开展大学拉丁舞教师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根植于拉丁舞课程,尤其是当前的课程改革;其次,教师要积极从自身找寻原因,即通过研习拉丁舞教学思路、方法,探究适合本校、本班级与每一位学生的科学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取得进展,学生们才能在拉丁舞学习中掌握精髓。比如,教师可以运用认识和区别某些舞蹈动作貌似相同的“不同类比法”,同时使用加深认识和理解、区别正误的“对比法”,帮助学生们“举一反三”,掌握舞蹈基本功。结合使知识有机联系和系统化的分析综合和归纳总结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归纳总结,形成对拉丁舞技法、技巧的反思,形成实际能力。
二、坚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推动教学朝着实践性方向发展
在大学拉丁舞教学中,学生无疑是教学的主体,更是决定教学成败的主要因素。同时,大学拉丁舞课改的要求指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拉丁舞练习、感悟和思考,是拉丁舞教学的关键性目标。在大学体育课改的持续影响和推动下,现阶段大学拉丁舞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拉丁舞精神的塑造和引导,更加强调教学的实践性,不断提升教学的积极作用。其实,大学拉丁舞课改对教学的影响正是表现为课改要促进教学的均衡发展,其结果就是教师教学更加均衡、有效,学生的学习也会更加高效,学生的拉丁舞素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如,在课外拉丁舞教学中,教师可以真正让学生们自主练习,以基本功训练为主,根据不同舞蹈形式开展学习,贵在坚持。
比如伦巴、探戈、桑巴等,都要让学生们掌握实践技巧。总之,新时期的大学拉丁舞教学一方面要兼顾拉丁舞课程、大纲的基本要求和属性,同时要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另一方面,拉丁舞教学的推进要考量大学生们的压力和要求,故而要务实推进教学的发展。对于广大大学拉丁舞教师来说,仍然要坚持培育学生积极的运动思维和拉丁舞学习兴趣,贯彻、落实大学拉丁舞课程改革的精神,践行大学拉丁舞教学的核心要求,促进拉丁舞教学创新发展。
三、教学创新要体现拉丁舞的乐趣与吸引力,教师必须做到“身体力行”
大学阶段拉丁舞教学的推进,教师不仅要“身先士卒”,而且必须“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激发教学的活力和吸引力,同时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感受、领悟拉丁舞的魅力,从而引导学生们树立对拉丁舞的浓厚兴趣。培养大学生对拉丁舞的兴趣,要采取“先易后难,层层递进”的策略,学生们先从简易的舞蹈入手,可以感受成功的乐趣,从而循序渐进地进入到拉丁舞的舞蹈世界。如,教师可以采取把拉丁舞中的恰恰恰作为第一个舞蹈训练,这是因为恰恰恰欢快活泼,音乐旋律快,容易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愿望。先学习恰恰,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信心,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意义极为重大。
篇8
关键词:舞蹈;基本功;训练;高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5-0153-01
舞蹈是人们在自然活动的基础上对人类生活,生产劳动、娱乐等动作的加工提炼,用规范化有节奏的动作,通过人体的手势、舞姿、造型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舞蹈基本功教学是对学生身体技能进行训练的一门课程。学习舞蹈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很难准确的表现舞蹈形象。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有意识的增加基本功的训练的比重显得尤为重要。
一、舞蹈基本功训练的目的与内容
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要能驾驭舞蹈表现的三大要素――情感、节奏、构图,运用自己的手、眼、腰、腿的表情和动作,去表现美,享受美,传播美。舞蹈基本功训练内容一般分为把上和把下两部分。把上动作可分:擦地、控制、蹲、跨掖蹲、划圈、腰、压腿、下叉、大踢腿等;把下动作可分为:擦地、大踢腿,蹲或控制、转、腰或翻身、跳、手位或身段、步或圆场步等。
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不但要训练腰、腿的软度,身体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松弛的控制能力,还要训练身体各关节的柔韧性和力量。舞蹈基本功扎实的人在舞蹈中肌肉拉紧保持平衡,就能在表演中调整、控制、恢复人体平衡和稳定,能够迅速地改变身体某些环节的位置和方向。
二、高校舞蹈基本功教学现状分析
舞蹈课已经称为部分高校舞蹈专业与费舞蹈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主要进行形体与舞蹈的教学,但舞蹈教学安排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大部分学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舞蹈,身体条件和形体上差异较大,容易丧失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另外高校舞蹈教学的课时少,这对于要系统学习的舞蹈来说是不够的。加上学校经常要举办一些演出活动,这样每周一次课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编排一些舞蹈节目,忽视了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使得学生自身的舞蹈素质得不到提高。
三、舞蹈基本功课堂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一)提高形体素质,加强形体可塑性
人体的各部位都是舞蹈表现的工具,每个部位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在相互协调中形成完整统一的表现力。只有通过形体训练才能真正理解正确、优雅、合理的形体语言,并将之融入艺术表演中去,最终在表演上形成内、外部的完美统一。
(二)提高课堂组织密度与训练强度
课堂组织密度与训练强度是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内容的关键。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完成一定强度的训练,就要有效结合并协调搭配好课堂组织密度和训练强度,将动作训练难度和艺术表现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例如,准备活动、课堂进度的快慢、每一个停顿等时间的安排都应做周密的考虑,做好课堂训练中的停顿处理,动作进行中需要多久的讲解提示等;在处理训练密度的时候,要观察学生的体能、精神状态及接受能力是否达到所要求的训练效果。进而使学生的精力保持集中,充分调动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关节、肌肉的积极因素,从而达到预期的训练强度的要求。
(三)提高舞蹈基本功训练的系统性
舞蹈基本功训练如不经系统、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学生必跳不好舞。舞蹈基本劝调练要求形成的专业素质包括:柔韧性、控制力与稳定性、协调性与灵活性。很多学生在入校前从没有受过舞蹈熬本功训练,或是说没有经过正规调练,其身体条件达不到舞蹈教学的要求,缺乏表演艺术所需要的“稳定性”、“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活性”。
(四)完善舞蹈基本功训练的规范性
舞蹈的动作是经过美化、夸张、条理化了的,最具有典型性的动作。舞蹈动作必须具备规范性和技巧性。例如,在芭蕾基本功训练课里对手位训练中,有从一位手到七位手的训练过程,训练过程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不允许出现失误。
因此,在舞蹈基本功的训练课中,我们首先要使学生弄清楚动作的基本要领和含义,弄明白规范的点位和要求。在反复的、单一的训练中,学生会产生懈怠和厌倦,训练中动作和形体可能会产生变形。我们的一时的疏忽可以造成学生动作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不规范教学带来的后果,是会严重损害舞蹈艺术发展的。
四、结语
舞蹈表演的成功来自于长期刻苦的严格规范、系统科学的基本功训练。探讨规范舞蹈基本功训练的方法与途径,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舞蹈教学训练的效率,使舞蹈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积极探索,认真把握教学规律,不断总结经验,在高校舞蹈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扎实舞蹈基本功的学生,展现出更加美妙的舞姿。
篇9
所谓目标管理,其核心理念是在管理中心目标的指导下,使用合理的体系,对下属进行授权,最大程度的提升组织中个人的工作努力程度,最终达成组织目标。任何组织必须坚持明确的组织目标,否则该组织就没有凝聚力。舞蹈教学领域同样如此,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并采用目标管理模式。
二、舞蹈教学目标模式的本质
学校领导首先要明确人才教育的目的,深入理解教育理念。教师进行教学计划安排时,要依据学校的既定流程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按部就班的向学生授课,在各个时间节点还要做好总结,还因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自身情况,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只有这样,学校制定的教学大目标,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目标管理模式逐步完成。
三、目标管理模式在舞蹈教学中如何应用
首先,设定目标。要想幼儿艺术教育舞蹈专业设置合理,必须进行合理的教学目标设定。通过建立清晰的舞蹈教学目标管理体系,把艺术教学的大目标层层分解为各位老师的详尽舞蹈教学课程目标,最大程度的提升舞蹈教学层次,这是目前大部分的舞蹈教学组织所采用的方式。其次,分解目标。在不违背艺术教学大目标的前提下,采用更加合理的方式层层化解艺术学校舞蹈教育目标,采用合理科学的方式分解目标,前提是严格遵循目标管理的原则。目标分解的过程是以专业课和课程目标为起点,向舞蹈教育目标的转化。然后,实施目标。由于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管理模式,与舞蹈教学大目标是有区别的。该目标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六方面的内容:幼儿艺术教育理论、民族舞、外国民族舞训练、基本步法的练习、幼儿舞蹈训练、编排与表演。舞蹈课程目标的实现,正是基于各种各样的舞蹈专业的目标分解来完成的。最后,评价与反馈目标。使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可以准确判断幼儿艺术教育课程目标模式的安排、细分和执行的合理性。完善的教育活动必须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评比,其结果也会对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产生重要作用。对于幼儿艺术教育工作者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评估,构成了该领域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教学评估活动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方面。积极作用是:通过对老师的工作表现进行评比,促使舞蹈老师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消极方面是评价活动可能不全面,也不能做到客观公正。综上所述,对舞蹈老师的教学评估方式要多种多样,从而保证教学评估工作的客观公正,促进舞蹈课程教学改革。舞蹈教学的目标管理要从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舞蹈教学课程进行合理的管理,使幼儿舞蹈教学工作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四、目标管理模式对舞蹈教学的意义
(一)加强舞蹈教学目标网络的形成
在舞蹈教学领域采用合理的目标管理模式,从学校、课程安排、舞蹈专业、舞蹈老师和舞蹈专业学生的学习角度,根据科学合理的原则,设定各个阶段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还要制定相关的管理监督者,整合全体师生的目标,统一到学校舞蹈教学的全局目标中。教学的整体目的明确后,体系的参与者在不违背整体目标的原则下,设定个人的计划,包含教师的授课、学生的学习、分阶段的学结、评价考试日期等。通过以上活动,才能最终完成舞蹈教学目标网络。
(二)加强完善考评制度
目标网络形成后要完善考核机制。通过该评价制度,客观公正的对老师的课堂表现、舞蹈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从舞蹈教师方面来分析,在保证考核行为是采用科学的方式,过程客观公正的基础上,评价考核的结果好坏会影响舞蹈老师的升职加薪,促使舞蹈老师会全心全意的做好教学工作,积极备课,提升教学水平。
(三)加强学校与老师、老师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篇10
1.1高校舞蹈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育理念相悖我国的舞蹈教育最开始是在20世纪70年代,并逐渐地深入到大学教育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专业性的舞蹈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体制。但是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不良的态势,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对于舞蹈技艺的教授远远超过了对于舞蹈的研究,使得舞蹈专业的教学成了一种仅需要较低的文化素质和单一的艺术综合能力以及简单思维的艺术形式,与科学的教学形式形成出现了很大的背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的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当引入更多的教学模式,在专业技能课程设置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启发性,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的了解学生的舞蹈这一具体的概念,而不是单纯地将学习舞蹈作为自己的目的和思维方式。
1.2高校的舞蹈专业教育与其他的人文学科的教育出现了互相违背的状况舞蹈作为一门运用肢体语言表现艺术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十分重视对于学生肢体协调能力的训练等。但是与此同时,学校不能忽视对于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不断忽视学生评价能力和洞察能力的锻炼,这正是现阶段高校舞蹈专业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校的舞蹈专业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上严重与人文社会学科的脱离,致使学生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明确地阐释自己的感受,只是单纯地将舞蹈作为一种表演结构进行演绎。
1.3高校舞蹈专业的优秀的舞蹈教育人才十分的稀少任何一门学科要想取得十分明显的进步,其所有的研究人才都必须是十分专业并且敬业的,在这一方面,高校专业的舞蹈教师人才的缺乏恰好使得高校的舞蹈专业教育水平一直处在很难提升的状况下。目前已有的高校舞蹈教育者在教学思想方面僵化,很少有高校舞蹈教育者能够将民间舞蹈的艺术真实地展现出来,创造性的舞蹈教育者缺乏的状况非常的严重。
2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现状
由于高校的舞蹈专业所处的现状并不乐观,给民间舞蹈的传承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此外,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环境等因素也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下文将分析民间舞蹈艺术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现状:
2.1民间舞蹈艺术传承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地变化经济的迅速发展造就了现阶段市场的不断变化,文化市场也是处在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可见民间舞蹈艺术所处的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民间舞蹈的艺术特征的科学价值也正逐渐被人们所忽略,很多与民间舞蹈艺术有关的历史文化也处在不断消亡的过程中,民间舞蹈艺术的市场正在被占领,所以为了继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改善其传承方式是势在必行的。
2.2民间舞蹈在传承的过程中缺少应有的保护机制做其后盾由于新的文化形式的出现,民间舞蹈艺术已经渐渐地被人们所淡忘,而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文化社会对于民间舞蹈艺术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缺少一定的保护措施的执行,不仅限制了民间舞蹈的发展空间,对其的资金投入还在不断地缩减,使得优秀的民间舞蹈逐渐地被青少年所忽略,精于研究民家舞蹈艺术价值的专家也逐渐地稀缺。
3高校民间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具体措施
上文中已经详细地阐述了我国高校民间舞蹈专业存在的教育现状,也分析了民间舞蹈艺术传承过程中面临的阻碍。但是民间舞蹈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遗产,其艺术价值是绝对的,是不能忽视的,所以高校舞蹈专业一定要担当起传承民族舞蹈艺术价值的责任,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学现状,使得民族舞蹈的价值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扬。
3.1舞蹈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念民族舞蹈作为舞蹈专业中最具特色的舞蹈表现形式之一,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现代人受到多种文化形式的冲击,对于民族舞蹈的文化认知已经逐渐的淡化。这时,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应当积极地改正观念,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念,教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教会学生品味其中的民族文化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民族责任意识,在这一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产生民族自豪感,在表现舞蹈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拥有更强烈的感情蕴藏在肢体动作之中,丰富了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
3.2高校的舞蹈专业应当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进行合理的安排舞蹈专业不同于普通的文化课程的研究,在教学的过程中,舞蹈专业的教师也不能完全地照搬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然只会使得民间舞蹈课程的教育显得过于的僵化,缺乏人性化。在设置民间舞蹈专业的课程的时候,教师应当选择最合适的教材,结合舞蹈教材,教授学生学习舞蹈技艺,促使学生掌握基本动作的同时,使得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培养学生对于民间舞蹈的兴趣,丰富民间舞蹈的趣味性。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应当杜绝重技巧、轻理论的现象,在民间舞蹈教学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的舞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开设相应的辅修课程,大大的增强叙述对于民族舞蹈的兴趣。
3.3高校民族舞蹈专业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独地采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而是要将多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其中,顾及民间舞蹈课程教学的全面性和灵活性,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舞蹈的动作、步伐以及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感悟的过程中产生自由的感悟。其中,感性教育法是民间舞蹈教育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感悟到民间舞蹈的本质,使得学生产生学习的毅力和激情,在民间舞蹈表演过程中学生也能充分地展现出自己的情感,使得民间舞蹈的表演更加精彩。不仅如此,教师在使用感性教育法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能激发出学生创作的热情,使得学生在学习民间舞蹈的同时对民间舞蹈有所感悟并深入研究。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