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分享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6 14:57: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分享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程分享总结

篇1

关键词 分享式教学 经管类课程 高效课堂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1.059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Sharing Teach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fficient Class of Higher Vocational and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urses

CHENG Hanhua

(HuBei Water Resource Technical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he primary concern is how to ensur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er, th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the inefficient classroom with low degree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facing man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the cours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urses,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 sharing teaching which emphasizes the students' main position and arouses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lassroom. Based on thi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sharing teac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hared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courses,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shared teaching.

Keywords sharing teachi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urse; efficient class; application

1 问题的提出

1.1 高职教师的教学现状

虽然有关推动高职传统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但是环顾周围,在我们的高职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课堂教学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灌输的知识中,有很大一部分并未被学生消化掌握。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想法、思路去教学。一些思维价值较高的问题,往往也是一讲而过,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一手包办”;一些本可以鼓励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权威而被扼杀。因此,只有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需要。

1.2 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理论基础较弱,但是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动手能力强。他们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内容,其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枯燥乏味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比如,现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海量的最新资讯均可以在智能手机上随时获取,课堂上,学生倦于教师生硬的教学方法,使得高职学生分散注意力,课堂上玩手机现象非常普遍。对于玩手机这样的现象,不能单纯地靠“堵”的方式来解决,要善于用“疏”的方法来解决。

因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矛盾,势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久而久之,也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那么,该怎么样来缓解教与学的矛盾呢?笔者作为一名经管类专业教师,在致力于改善n堂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的过程中,发现分享式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

2 何为分享式教学

所谓“分享”,从字面上解释是和别人分着享受,它指的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分享智慧,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经验,实现共同成长p享受认同与尊重的愉悦过程。

人们为什么乐于分享?我们认为人主要有四大天性: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人们对未知世界是好奇的,一旦产生了好奇心,总希望能够一探究竟。那么,这种探究到什么程度为止呢?感到世界在一个统一的秩序中,自己能够解释并与他人分享,内心也得到了慰藉,这体现了人们的求真、求善、求美。

而所谓“分享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感知、质疑、探究、创新,得出思考成果,然后在全班进行分享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促进学生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经过交流分享和思维碰撞,擦出火花,萌生灵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每个人都是乐于分享的,高职学生也不例外,虽然他们在传统的课堂上表现比较被动甚至消极,但是只要教师做好了充分的教学设计,生动进行教学展示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令人惊喜的精彩表现。

3 经管类课程与分享式教学的有机结合

经管类课程属于社会科学,无论是其理论基础方面,还是社会实践方面,都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理工类课程。经管类课程知识,是对千千万万具体的实际经济管理现象及活动的共同规律的总结、归纳、概括、提炼、抽象和一般化,而往往这些经济管理活动就来自学生的生活,这就决定了其始终是和个人、企业、政府等各种市场与非市场主体的活动紧密联系的。

正因为经管类课程理论知识大多来自对周围经济管理现象的总结,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理论知识都是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或现象;所以经管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辨,举一反三,迁移升华。

基于以上的特点,经管类课程适合开展分享式教学。教师成为课堂上的引路人,课堂上花小部分时间指出理论的一个“点”;学生则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大部分时间用来分享,用他们各自不同的见解带动基于理论的延伸拓展并形成一个“面”。

4 分享式教学在经管类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4.1 教师讲解阶段

正如高职教育中强调“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教学特点,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将课程第一阶段的理论讲解进行必要的删减和提炼,将更多的有关理论的作用、原则、特点等放在授课第三阶段进行总结归纳。进入课堂讲授,教师则简要将该知识点抛出,结合身边案例加以适当讲解,接着从不同角度提出有关此知识点应用的各种疑问,并布置学生执行有趣的、操作性强的分享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为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做铺垫。

4.2 学生分享阶段

接下来,学生进入分享阶段。在分享形式上,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特点,以团队或者个人形式开展分享。

个人分享:如果是简单并且随处可见的经济现象类分享,则可以以个人“头脑风暴”的形式展开,鼓励每个同学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比如:在上《渠道管理》这门课时,有关于“大众渠道与特殊渠道”的知识点,简要介绍该知识点后,笔者会要求每位同学结合身边的经济现象,从不同角度抛出三个问题:“观察身边,走商品大众渠道和特殊渠道销售商品分别有哪些?大众渠道为主的商品有没有开发特殊渠道的案例?特殊渠道的商品可以开发大众渠道吗?”其中有学生分享:“血压计原来走医院的特殊渠道,现在开始走大众渠道,任何人都可以购买了。”这样的分享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容易找到鲜活的案例,学生既深入理解了知识点的内涵,又能在分享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团队分享:如果是需要进行深入讨论和挖掘的方法、实践的分享,则可以以团队探究的方式进行。一般团队分享,笔者都会选取一些可模仿性强,具体可行的任务要求学生来分享。比如,在“电子商务”课程中,有关于电子商务网站逻辑结构设计的知识点,笔者会在讲网站的逻辑结构时展示一些大家熟悉的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阿里巴巴等),让大家找到网站结构的共性与个性,进而安排团队分享任务为:为自己团队网站设计出有特色的名称、LOGO和逻辑结构图。并且每个小组发一张白纸及彩色画笔,要求学生将最后设计的网站结构呈现在纸上,然后上台展示分享。学生完全可以结合自身经验,利用手机等工具查询相关网站,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出具备团队特色的网站,顺利完成任务并愉快地与其他团队分享。分享过程中,各团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4.3 师生总结阶段

在总结阶段,教师要继续扮演好课堂的引路人角色,学生依然是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对分享过程中的正确或错误表述进行思辨、总结,实现理论的升华。比如,对于学生分享中的错误表述,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再次带动全班同学一起分析思考,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让学生找到错误的根源。而对学生分享的闪亮点、创新点则要及时予以鼓励支持,再次将创新之处予以强调,带动其他同学学习。能够实现围绕学生的分享,最终回到教学内容上,进行实现知识点的巩固和强化,甚至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一节课下来,学生收获颇丰。

5 分享式教学对经管类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5.1 分享中学生的高度参与,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分享式教学模式影响下,一个教学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仅有少部分时间是教师的引导,更多的是学生主动参与谈论,实战演练,分享观点和成果。这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得到较大提升,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课堂效率自然得以提高。

5.2 分享中学生的思想碰撞,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分享环节,通过对某一现象、某一成果的分享,每个学生之间的思想也在相互碰撞。总结环节,分享中的正确或错误内容也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展开思辨和讨论,学生在此过程中不再认为老师教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开始学会质疑,学会思辨,学会独立思考,产生独立的见解。笔者认为这才是高职教育的精髓,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被咏邮苁楸局识。

5.3 手机也将成为促进课堂分享的学习工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也得以普及。因为分享任务的需要,需要收集各种案例及观点,学生们就会利用智能手机有目的地检索相关信息。原先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也可以变“堵”为“导”,让学生不再视手机为娱乐工具,而是将其作为检索资讯、促进课堂分享的学习工具。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体验 体验式教学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教学

现代学习观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想学、会学、学得好、会用。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被动接受、忽视内省及内化、对课堂感觉枯燥无趣等现象。因此,如何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投入,使课堂教学目标最终得以实现,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含义和特点

关于体验,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理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体验是个体对所接触到的事物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情感,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教育学意义上的体验则是指主体在亲身经历中感受情感并获得认识,它包括实践体验和心理体验。因此,体验式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中的具体活动,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进行理解与感悟,并通过与团队成员之间的分享和交流达成共识,最后通过反思和总结,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体系,并把它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具有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善待生命的自主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及关照生命的整体性等特征。与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相比,体验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 亲历性。体验式教学法强调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亲身处于某种活动中而获得知识和感悟,也有心理上产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新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2. 情感性。体验式教学法关注了学生经验感受的差异性,需要学习主体的情感投入,同时还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即时情感体验。

3. 主动性。体验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去“做”去“感受”,注重在学生的在学习过程的领悟和体会,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有别于传统教学中学生是被动地“学”,它强调学生的“主动”。

4. 趣味性。体验式教学法要求教学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情境既能反映教学目标,也能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寓教于乐”使得教学过程具有趣味性。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一)情感教育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而教学则是由教师和学生的知情意活动构成的,它是知识教学与情感发展的结合。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非常强调“情境”的重要性。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帮助和指导学生在各种情境或直接经验中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认知、体验和感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学习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和知识构建的基础上的。

(三)体验式学习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大卫・库伯提出了“体验式学习圈” 的体验式学习模型,他认为有效的学习是“体验――发表看法――进行反思――总结形成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循环过程。该理论强调让学习者从“做中学”,以分享总结经验和解决问题为导向,重视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独特体验和领悟,要求学习者全情投入,以使学习者的潜能真正发挥出来,并获得最大的价值。

三、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环节及实践意义

(一)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法包含“创设情境、参与体验、交流分享和体验反思”四个环节

1. 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通过对真实情境或虚拟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思维,为学生提供亲历体验的场所。从呈现形式上,可采用虚拟、真实的情境。从活动形式上,创设情境的方式有语言描述、视频呈现、心理剧的表演、主题活动等方式。

2. 参与体验。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把学生分成小组或团体,在已有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进入活动。教师在活动过程需要进行有效的引导与控制,以引发学生主动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本环节的关键所在。

3. 交流分享。通常先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组内分享,使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内心体会。在分享自己的经历同时吸收他人的经验,使学生在交流分享中,对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小组分享结束后,可在班级上进行分享,最后再由教师对分享进行总结。

4. 体验反思。体验反思是体验式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反思与总结,把活动参与和交流分享中收获的知识和感悟内化到自己的认知体系中,并能够在课后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关注学生心理成长,集知识、体验和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体验式教学法的轻松深刻、启迪学生思维、直抵内心的教学风格,更适合于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易达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的。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能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主动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维护和改善自身的心理健康。

四、建议

体验式教学法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情境与教学目标的统一以及情境氛围的有效性,并确保学生对情境的正确理解,学生是否对情境有正确的解读,也是体验式教学法有效实施的基本前提。教师在真诚、信任、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教学氛围中,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及自我评价,以更好的促进学生潜能的实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晓岚. 体验式教学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2,12(1):78-80.

篇3

关键词:课程教学模式;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013-01

一、模拟演练+反思+吸收式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提出

最近几年,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课程的改革进展得如火如荼。无论是课程改革指导理念方面,还是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排序,教学方法的创新,乃至新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归纳提炼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创新研究和实践探索。作为代表目前高职课程改革方向――课程教学模式的指导理念和主导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笔者在我校经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发现,由于经管类课程区别于其他理工科课程的最大特点是课程本身的工作过程改造或者能力本位课程改造的难度更大,有些课程甚至很难改造,因此仅仅生搬硬套目前所流行的课程改革模式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经管类课程由于其知识内容庞杂无序,理论逻辑思路和经管决策行为都充满“变数”和复杂外部因素的扰动,更多的体现为一种非线性的混沌状态。并且很多经管类技能本来也并非显性的动作技能,更多的是隐性的智慧技能。因此,很难构建象工科课程那样具体明了的物理情境。许多理论基础性课程需要同学熟悉经济现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体会去理解和感悟,并引起升华和提升自己技能的。

因此,围绕怎样改造高职经管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造,笔者在市场营销等课程中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一方面吸纳了目前流行的一些先进的课程改革思想,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归纳提炼出一种适合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模拟演练+反思+吸收式的课程教学模式。

二、模拟演练+反思+吸收式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内涵

1、模拟演练+反思+吸收式课程教学模式的定义

模拟演练主要指老师暂且抛开西方经济学等一系列经管课程繁琐的数学推理证明理论,直接将书本上的理论和结论用通俗的语言教导给同学,自身用例子去说明这个结论,去引导大家感悟这个结论,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书本上的经典假设设置一系列模拟演练的情景,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自我设置角色,自己定位,然后演练。通过这种行为实验和行为教学模式让同学去感受西方经管理论的奥妙。

模拟演练后不能草草结束,而是要借助学生自身的感悟带着学生去反省,去总结,从而将学生的能力提升,这个过程也是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商量,相互讨论和总结的。

吸收指的是教师进行课程的总结,概念的讲解,定义,再次稳固和提升学生的经管类理论基础,同时,鼓励课后学生必须多读一些书,多听一些财经新闻,多听一些行业专家和能者的经验交流和学术讲座,这样的话才能多听多读多思考,自己的思维才能深化和更加活跃,从而自身更好的反省。

三、模拟演练+反思+吸收式课程教学模式指导理念与目标设定

“模拟演练+反省+吸收”课程教学模式的指导理念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整个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选择收集好与课程能力目标相吻合,但能激发起学生兴趣的素材显得尤为重要。高职学生基本上都缺乏在第一线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因此脑海中缺乏对具体经管问题情境的经验。一方面所收集的素材的难易程度与学生有限的经验现状相符,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实实在在的内心情境,为后续教学活动构建起一个实实在在可供研究讨论、思考和行动的场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行动导向的教学思想。另外教学过程中强调分组讨论合作,也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坐而论道,也有起而行,更有行而思。 三、“模拟演练+反省+吸收”课程教学模式实施步骤“模拟演练+反省+吸收”课程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步骤一共分为3阶段,往往表现为互相交缠影响,螺旋式上升,彼此促进。

第一阶段:学生,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围绕教学主题展开讨论和反思。这一阶段,每个学生都有围绕主题的相对比较具象化的内心情境。大家在课堂上分享知识,分享经验,反思经验,激荡脑力,形成知识的集聚。在这一阶段,每个成员的脑海中都有一个经验的世界,相当于每个成员都有一个具体的内心情境。彼此互动的课程教学活动中,不仅仅分享显性知识,甚至可以通过反思和激荡,可以分享传统课堂很难实现的默会知识的分享。在这一阶段,突出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直接参与行动,可以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做出论证决策,并直接实施,展开行动,通过行动一方面验证既有的经验知识,另一方面进入新的经验世界,拓展新的经验知识。

第二阶段:学生针对课堂模拟演练时的学习进行总结提炼,相互讨论和交流,以报告的形式进行演示。

第三阶段:主要是通过讲座的形式,以多媒体,黑板板书,实物示范等形式对学生传授概念性知识。如果概念为学生既有的自然经验能比较容易理解,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以讲授的方式进行。如果概念相对比较抽象,也可以在教学活动进行到恰当的阶段归纳讲授。概念性的讲座是教师自己掌控。

考虑到高职学生实际从事经济管理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具体的实践经验也比较匮乏。因此,可以通过相关的案例素材的提供,指导学生阅读,增加学生的间接经验,拓宽对教学主题的了解范围。当然,案例素材除了以上功能,也可以作为对抽象概念的具象化表述。

四、“模拟演练+反省+吸收”课程教学模式的配套支持

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的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模拟演练+反省+吸收”课程教学模式需要特定的配套支持。具体在教室内部布局上最好能采用围成一圈,方便互动发言的座位布局。并能提供相关图书资料和电脑上网设备等。同时能提供相关模具,相关经济管理实务公文篮等实物资料。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1.引言

自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引起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在21世纪,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过十余年的深入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体系。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随后,大量学者和一线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教学法上,已不拘泥于教师对学生的简单讲授,而是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技能运用。因此,教育部在2011年专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在该文件中,要求该课程要“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体验式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

2.体验式教学法

2.1体验式教学的含义及特点

体验式教学即教师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学习者在情境中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进行验证,在体验中主动建构新的知识,提高技能。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体验式教学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的灌输,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和技能的形成。

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但并非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减弱。相反,体验式教学对教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创造性,这体现在体验式教学流程的设计上,根据库博1984年建立了体验学习循环模型

2.2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从课程性质上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课程目标除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外,还应掌握自我认知、人际沟通、自我心理调节等技能。

因此,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课程中,是这样一个过程:教师创设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领悟与理解情境中的丰富内容,获得亲身体验和感受,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交流、分享体验达成共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理念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教学形式来说,体验式教学一般有游戏体验、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现实体验(社会实践);从教学过程来说,心理健康课堂上体验式教学大致经历这几个流程:(1)体验,根据教师预先创设的问题情境,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中,全身心去体会情境的中的问题和冲突,形成自我体验。(2)分享,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认真倾听他人的体验,由于每个人的背景、动机不同,对相同情境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就不同。(3)总结,在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揭示问题本质,讨论今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形成可行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预防或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4)内化,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摧毁旧的不合理信念,建构新的理性信念,在学习、生活中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在课堂上,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某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其中,“分享”和“内化”环节尤为重要。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享,在分享的过程当中,学生的体验汇集起来,基本形成了课堂所要传授的知识框架,这会让学生体会到强烈的成就感。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去感悟。一堂心理课是否成功,关键看学生在走出教室后,内心是否有所触动,有所感悟。

3.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课堂中应用的优点与不足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教学效果较好。银星严(2010)随机选取了400名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平均分成2组,分别使用体验式教学和传统讲授式教学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学”课程教学,随后,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等四个层面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接受体验式教学法的学生在四个层面均优于接受传统讲授法教学组的学生。学生普遍认为,体验式教学形式新颖、充满活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得深刻体验,从而使认知发生改变。因此,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心理健康课堂上被广泛应用,采取的形式有团体心理辅导、角色扮演、案例法、小组讨论、学生讲课等等。其中,运用较多的是团体心理辅导角色扮演及案例法,据研究者报告,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作者通过阅读前人的报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认为体验式教学法在实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尚存在以下局限:

3.1课堂活动流于形式。

体验式教学主要按照“体验——分享——总结——内化”的流程进行,这几个环节缺一不可。其中,“分享”是最重要的环节,尤其在实践课上,分享的时间要占相当大的比重。分享是教师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心理体验。通过分享、交流,学生把从自己的角度所经历到的体验呈现出来,每个学生就能从各个角度看到问题的面目。在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由于课堂人数、时间等限制,而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分享。目前,我国高校大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常是几个班合成一个大班来授课,人数一般都在100以上。这就使得在实践课上,教师要按照所设计的活动程序去开展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而分享环节则是草草了事,基本上只有几个学生简单陈述自己的感受。从整个课堂过程,给人的印象是气氛活跃,参与度高,而实际上,只是相当于做了个游戏,下课之后,学生的头脑中并没有增加什么。这就使得课堂流于形式。这就使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实际上,在“分享”的过程中,有些人的心理冲突就得到了解决。例如,作者在一次以信任为主题的教学中,设计了“盲行”活动,在分享的时候,有一位学生A流着泪说自己被蒙上眼睛后,认为自己的好朋友一定会很快来带领她,但是等了很久,感觉自己身边的“盲人”都被带走了,只剩下自己一个,感到恐惧和失望。后来听到另一位同学B分享自己被蒙上眼的时候也非常恐惧,正在自己焦虑、恐惧的时候,忽然一只大手紧紧地抓住她的手,带领她走出教室,她感到那只手很温暖。听了学生B的分享,学生A忽然感到自己一直在埋怨朋友,却忘了感谢在自己万分焦急时向她伸来援助之手的同学。可见,如果没有充分地分享,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的体验就无法进入自己的认知结构,更谈不上认知重建。

3.2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参差不齐。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构成相对复杂,教师心理学知识的层次不同,教学水平不同,因而对体验式教学的课堂掌控能力也参差不齐。体验式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中作为辅助者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减弱。实际上,与传统教学相较而言,体验式教学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传统教学是教师按照一定的程序完成对学生的知识灌输,教学程序是基本上是统一的,教师只需按部就班地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要在情境中体验,从而形成知识结构。因此,教师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及对学生的引导就尤为关键。如果没有适当的情境设置,就不能让学生产生适宜的体验,就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具有创造性思维,体现了教师能力水平的差异,而能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则与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把握及教师的人格魅力有关。因此,体验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创新思维及人格魅力提出极大的挑战。

3.3教学效果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价标准。

目前,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应用研究较多,而对其教学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教学效果如何,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从评价方法来说,大部分研究仅仅根据课堂气氛,学生参与情况等认为教学效果较好,具有较强的主观性。银星严则设计实证研究,通过问卷法比较接受传统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的两组学生在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等四个层面上的差异,但目前这类实证研究还较少。从研究工具来说,主要SCL-90,SDS,SAS等问卷,对体验式教学前后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对比。

4.建议与展望

4.1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班级人数多,分享不充分,体验式教学流于形式的问题,建议进行实践课时,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分别由几位老师带领。这样,每位老师带的学生就由100多人降到30至40人,从而保证每个人都能分享。

4.2针对体验式教学对教师能力带来的挑战,建议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采用体验式培训法,让受训教师充当学生角色参与到活动中,体验学生的体验,并学习培训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能力。

4.3未来应多开展体验式教学法有效性的相关研究,形成理论,制定良好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使教师能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不断改进以臻于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志红.体验式教学的实践运用.教育与职业.2011(9):140-141.

[2]银星严.高校心理课体验式教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教育与职业.2010(5):153-154.

[3]黄永坚.体验式心理教育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广西教育.2011(9):78-79.

[4]卢春宏.户外体验式培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5-67.

[5]李明.论高校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服务体系.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97-100.

篇5

培训有效性的界定

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1)完成项 目培训层级传递的完整性,即国家骨干教师、省级主讲教师、学科教师三级培训的完成情况,达到既定的培训人数指标。(2)提升受训一线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而促进我 国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3)影响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表现在教师接受培训后,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教学科研能力、利用信息化资源改善教学等方面。

增强培训有效性的建议

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为教师培训、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要延续这股活力,笔者认为应该在培训过程中采取如下策略以增强培训的有效性。

1.坚持平等开放的培训方式,为学员创设真实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

培训者在培训过程中首先要放低心态,充分做好参训学员的学习特征分析,处理好学员自主学习与教师主讲之间的关系,给学员充分交流、探索、讨论、自学 、反思和展示的空间,使每个学员都能在培训者的指导下对课程有全面的体验和理解。培训者可以引导学员进行诤友式的反馈,鼓励应用 3-2-l的交流模式;可以在进行教学法讨论的时候,让更多的教师学员进行实践反思,分享教学经验。

2.帮助学员深刻理解项目式教学法,并引导其灵活运用

让学员掌握项目式教学法是该项目的核心目标之一。对于大多数学员来说这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因此,比较容易激发学员的参与热情。要掌握项目式教学法的技巧和策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1)在完成大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培训者要运用恰当的技巧让所有小组成员参与到项目的计划、操作 检查排演与分享环节当中来。例如,集体推选小组长 、培训者参与到合作不是很好的小组、给予进度慢的小组以时间和规则提醒等。(2)重视计划环节的审核工作。培训者一定要就每个小组的计划给予明确具体的审核意见,并在全体学员面前进行审核公示。(3)充分利用倒计时程序提醒学员安排好项目的完成时间。(4)鼓励所有小组到教师机前进行排演。(5)让每个小组明确分享规则,强调该环节是大家共同分享成果的时刻,注意观察值得借鉴的地方。同时,要鼓励学员从欣赏的角度提出反馈建议。(6)在大项目活动体验完成后,主讲教师要注意总结开展项目式教学的技巧、教师角色及恰当的策略,促进项目式教学更好地开展 。

3.创设氛围,充分运用角色扮演、换位思考等教学策略

让教师当一次学生是帮助教师体验“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的最佳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掌握教学策略。笔者认为,角色扮演的方法是帮助学员掌握新技能、接受新方法的有效途径。例如,教材中让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们为什么可能会喜欢以自己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这样的问题和策略能有助于教师态度、观念和方法的转变。

4.严格要求学员遵循作品创作流程,帮助他们体验其中的益处

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成功技能课程都贯穿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培训者要鼓励学员按照制定计划一动手操作一认真检查一交流分享的规范流程进行作品创作,并帮助他们体验这样做的好处。例如在制定计划环节,引入“痛苦曲线”的实例,引发学员认同;在动手操作环节,及时指出没有进行动手操作所错过的技能训练和方法;认真检查环节一定要给学员足够的时间去完善,不流于形式;交流分享环节要鼓励学员多进行技术交流,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按照作品创作的规范流程来做不仅可以帮助学员习得不同的技能和方法,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

5.重视故事教学法、小组合作、头脑风暴等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

培养学员的高阶思维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它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发展。在教师培训过程中,笔者发现学员虽然都是成年人,但是高阶思维能力并不活跃,表现在讨论问题时无话可说、不能对话题给予准确定位、讨论总结观点比较局限。笔者认为,在骨干教师高级研修中的“故事教学法”是促进高阶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此外,小组合作、头脑风暴等都是帮助拓展学员高阶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因此,重视这些方法的运用是保证教师能力形成的关键。笔者建议基础课程培训中要加大高阶思维活动的内容,加强该方面的强化训练。

6.给学员提供自治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是 2 l世纪教师必备的关键技能之一。培训课程给学员提供 了很多自治的机会。例如,模块总结、家庭作业的结对分享、自主阅读、规划行动计划等。笔者在培训成功技能课程的过程中,与学员们讨论成功技能课程教学法的环节时,运用了说悄悄话的方法,给学员 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书中的教学方法悄悄评说这个教学方法怎么样,对于你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有怎样的借鉴作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员对于该教学方法的兴趣 ,而且有助于促进教师开展教学应用。实践证明,这个小环节对于促进教师尝试应用新教学方法有很明显的作用 。

篇6

临近年末,作为年度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学校都会要求教师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然而,许多学校对教师年度工作总结仅做例行公事的归类、存档,缺少交流分享,导致教师采取应付的态度,粗制滥造,网上搜索、粘贴、复制或将自己去年的总结改头换面,缺少“自我”,缺少“新我”……致使教师年度工作总结起不到总结提炼与反思改进的作用。笔者认为,教师年度工作总结的内容与方式亟待改进,不妨采取以下三种方式呈现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一、微课程式的工作总结

基本要求:以年度工作总结为蓝本,按照“提炼素材、梳理观点、形成脚本、背景设计、图片插入、视频导入、音乐选择”七步制作一个微课程。力求符合下列六个原则:精美——音乐、画面、文字都极精、极简、极富美感;简洁——时间5分钟左右,一事一议,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直抓关键词;具体一以小见大,直指原因或对策,将理论暗含于问题、故事、策略中;意外——巧妙设疑,有悬念、层层递进,总有让人想不到的地方,又总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深刻——能看到问题背后的问题,引发对问题本质的思考;情感——有情感共鸣,令人不知不觉地产生亲近感与认同感。

二、现场交流式的工作总结

要求教师言简意赅地对自己的年度工作进行盘点、梳理,接受同行年度评议。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以课件形式汇报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时间5分钟左右,不穿靴戴帽,直奔主题,介绍“自己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将要做什么”,或阐述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或解剖自己的教育教学典型案例,旨在让同事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探索或给同事以启迪、警示,让其学习借鉴并少走弯路。

三、集中答辩式的工作总结

许多学校已经建立了学习型组织,教师群体已形成教学、研究合作共同体,已达成共同的愿景目标,因此学校不妨以学科组、年级组为单位,进行集中答辩式的工作总结。采取组长综述、组员分述或组员举例验证的组合报告模式。组合报告重在阐述小组改革创新、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典型事例,回顾、总结取得的成绩,反思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策略;同时以互动、答辩的形式接受学校评审团的提问、质疑,体现小组工作总结突出全体参与、共同分享的团队意识,让小组工作总结反映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篇7

周  洛

(刚察县民族寄宿制初级中学,青海  海北  812399)

   

摘  要:新课改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会提升。本文从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分别阐述了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培养;学习习惯;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只有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才能够获得持久性、良好的学习效果。作为学校和老师,即学生的引导者来说,为了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和更好的学习效果,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首要前提。不要为了盲目的追求一时的学习效率,而忽略了持久性的持续性发展的习惯战略。

对于初中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好习惯的养成是更加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其思想处于懵懂阶段,还不具备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成熟的思考能力,导致他们的学习无法持久高效的进行,此时,为了督促他们的学习,需要有老师的教导,然而,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则需要一个好的习惯来使得他们的学习更加高效。数学,是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要养成这方面的学习习惯,首先要使得学生有学习的欲求和兴趣,才能促使学生开始学习。就习惯的养成而言,以课堂为分界点可以分成三个板块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计划。主要是,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的连贯性的学习惯性上的习惯养成。

一、课前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前的学习最主要的就是预习的部分,如何进行高效的预习,使得学生在上课之前就能获得知识和激发上课时的专心程度及持久程度。

数学,尤其是初中课程中比较浅显易懂的数学教学内容,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得让学生将学习和生活联系到一起。以半知不透的课本教程部分来吸引学生继续学下去。在学生还没有这样的预习习惯和思维时,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可以用课堂的时间来教导学生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在看书的过程中,老师首先不教学,即不上课。相反的而是,在学生看书的时候,适当的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同时,让同学们将自己看书预习过程中的问题写下来,以及看不懂或者有疑惑的部分做上标记,上课时进行探讨,解疑。关于课后习题的部分,应当鼓励学生在老师没有讲的情况下先自己进行解答,一方面如果解答正确的话会起到鼓励学生的效果,使其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如果解答错误的话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在上课期间更加认真的专心听讲。

课前预习中通过以上教学方式就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思考、自主解答以及学会联想三个方面的学习思考习惯。

二、上课时的习惯培养

老师作为一个已知者来说,对于课本上的内容有着太过固定或死板的教学意识。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要做一个观察者,观察学生在这样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年龄所思考、所想到的问题。

在上课时,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来教学。将班上同学分组讨论,得出每一组的讨论结果。首先,每个同学将自己所思考、所疑问、所发现的内容写到纸上,小组内部成员进行分享,针对于疑问的部分,小组成员一起解答,针对于发现思考的内容则是抱着分享的态度来进行探究总结,同时,每个小组选出一位报告者将小组所得进行总结,在班上进行分享。在讨论分享是也要制定一定的纪律来进行行为规范。在班上同学分享完毕时,可以采取奖励性提问环节,促使学生们能够专心的听同学的分享。当然,上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当然是由老师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和改进,以及提出鼓励和表扬的部分。

在上课时通过以上教学方式就可以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习惯、与朋友共同分享所得的习惯、学习思维竞争的习惯、认真聆听其他人的表达的习惯以及自身表达沟通交流等多方面的学习习惯。

三、课后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后的学习最重要的无非是针对于学习内容梗概的总结和概括,当然长久性的学习习惯不应该只是教学内容的总结,针对自己自身方面的总结也是比如可少或者说更加重要的。

学习内容的总结方面就在于家庭课外作业的完成方面来进行考核,一方面使其得到实战,在真正的题目中了解自己是否真的将本课程的内容学习了解透彻,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习更加清楚自己的学习方向。个人修养方面的总结,因为无法考核,比较抽象的缘故,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适当提醒学生进行思想总结,这方面的总结是一个比较长远性的习惯养成。

在课后这方面的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上的方式培养了学生自我总结和反省的学习习惯。

以上三个连贯性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万能之法,是针对于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大致的方向。通过课前的预习思考,习题提前做,课中的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积极思考并且沟通交流分享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自我思考反省等方式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数学学习习惯,如:自主预习、自主思考、自主解答以及学会联想、团队合作学习的习惯、与朋友共同分享所得的习惯、学习思维竞争的习惯、认真聆听其他人的表达的习惯以及自身表达沟通交流、自我总结和反省等多方面的数学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只有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得学生更加高效持久并且坚定的学习下去。萨克雷曾经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培根也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得学生一生受益,不仅仅是学习这一个方面的获得,更是人生路上很多未名的重大收获。

参考文献:

[1]李扬.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A,2011,(03).

篇8

【关键词】体验学习;必要性;运用过程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的体验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活动,通过体验学生能够感受美丽与丑陋、善良与恶毒。对于十八九岁的高中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他们的性格和价值取向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成功的体验学习能够使学生养成积极自信的性格,那么什么是体验学习呢?

1.体验学习的含义及特征

体验式学习是指在学习中实践的过程,不仅包括动作和体验还包括内心的感受和体会。具体是指学生进行体验、想象、总结等,从而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过程。体验式学习要求老师必须营造特定的氛围,学生必须亲自体验。高中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式学习的含义是指语文教师在教授高中阶段学生过程中,运用体验式学习理念,通过相关的情景指导学生去体验、想象和感知,进而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一项新技能或是一种新方法。体验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运用中必须要求学生结合其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必须做到让学生自己亲自体会某一教学过程并进行体验和感悟,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2.体验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首先,从古至今,中国人就认为学习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在学生看来老师一定是正确的,所以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不是主动积极地探索知识,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形成。其次,对于学生家长及学校领导和老师都更希望学生的成绩好,往往忽视了让体验和实践的过程,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差。再次,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推广,部分老师在课堂中愿意进行体验式教学,但是老师们对于体验式教学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够在教课过程中正确指导学生且达不到预期的标准和效果。

3.体验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必要性

第一、高中语文课堂中大多是老师在讲台传授课程内容,学生被动接受,而且老师主要教导学生如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不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第二、语文是一种人类沟通用的工具,如果学生不亲自体验,语文知识一种停留在书本上的文字,不能起到帮助学生沟通的作用,所以体验式学习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第三、体验式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采用体验式教学。

4.体验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的过程

4.1为学生营造特定的氛围,让学生亲身体验

为学生制造特定的情景是体验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第一步。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设定具有开放性和差异性的情景,在特定的氛围中,学生能够被感染进而积极参与体验,进而学生可以感受体验的快乐,并对学习产生兴趣,给出不一样的答案。

4.2鼓励学生分享所见所感,拓宽思路,加深印象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会是体验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第二步。通过分享体验者自身的感受和体会,体验者能够加深对体验内容的印象,有助于体验者进行记忆。而且,通过分享,每个学生都能了解其他很多同学的感受和心得,这便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不会导致学生固步自封。

4.3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巩固学习内容

归纳总结是体验学习的第三步。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对学生自己的及其他学生的体验和心得进行归纳总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这种方法,会对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4.4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

帮助学生把所学内容运用到实践当中是体验学习的终极目标。如果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学到的内容,那么说明学生真正掌握了所学的东西,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才是社会所需要的教学。

5.用案例说明体验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当老师回顾中国历史上不同派别的诗人的时候,不要站到讲台就滔滔不绝地说婉约派的代表诗人是柳永和李清照,并直接告诉学生他们的写作特点和代表作。老师应该先问学生: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然后让学生自己回答。在学生回答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和李清照后,给学生们播放配有音乐的《雨霖铃》诗朗诵,问一问学生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感情,然后让学生结组在组内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如果学生有在全班同学面前分享自己的感受的欲望,老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总结根据高中生和高中阶段课程的特点,体验学习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高中语文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有很大帮助,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不断提高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学习的能力,但是要注意对于一些生僻字较多,难于理解的文章,老师应该先为学生做一定的知识铺垫,再进行体验学习,这样才能达到体验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肖丽."体验学习"在美国高校教育中的体现及对我国的启示[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24(4):60-62.

[2]胡蓉.在体验学习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2,(8):68,14.

篇9

关键词:“阅读”的翅膀;自然拼读法;分享阅读法;KWL阅读教学法

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听说读写)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那么,我们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所提出的要求呢?本文拟就如何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目前,广州市使用的新编小学英语教材词汇量大,信息获取量大,对学生素质要求比较高,此外,由于我国母语是汉语,所以小学英语教育缺少自然习得语言的社会环境,他们英语知识的获得,就只能更多地依靠课堂教学以及课外的阅读。因此,一定量的课外语言信息资源补充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二、运用各种阅读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学会阅读

开展阅读教学,运用各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促使学生学会阅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发展的特点,我们建议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自然拼读法;在低年级开展分享阅读教学;而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则运用KWL阅读教学法。

1.自然拼读法(phonics)——引领学生进入英语阅读的门槛

自然拼读法是英语phonics的中文译名。它是西方国家儿童母语阅读的一种最为古老、传统的方法,是引领儿童进入英语世界的门槛。在美国,教师始终认为,自然拼读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途径。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阅读应从辨认单词开始,然后到句子阅读,再过渡到一些简短故事的阅读。例如,学了a/ei/后,就让学生整体认读单词apple;学完第一组字母(s,a,i,t,n,p)后,就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读音来朗读It is an apple. It is an ant.等句子,并利用图片或实物来导入句子的意义。此外,还可以编写一些押韵的句子,让学生朗读与阅读。自然拼读法教学专家Blevins(1996)认为:自然拼读法包含了字母音和形之间的关系,能向学生讲授英语中最普遍的音形关系,使之能够解读或拼读单词。这种解读单词的能力是阅读成功的关键因素。

2.分享阅读法(share dreading)——分享阅读快乐的安全桥梁

分享阅读法是教师(或者是家长)与学生一起利用学生喜爱的故事书,通过互动式阅读活动,分享阅读快乐的阅读教学方法。为了使所有参与分享阅读的儿童都能看到并喜欢故事书中的文字和插图,故事书的尺寸设计得较大,所以分享阅读又被称为“大书阅读”。分享阅读已成为国外儿童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主要方式,它是一种适合在小学低年级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1)营造分享阅读的氛围

小学生需要在与同伴分享阅读的时候感到舒心,乐于分享想法、提出问题、共同冒险。因此,我们务必要营造一个分享、交流、温馨、平等、亲密的环境来分享大家的阅读经验、分享大家的阅读体会。如我们可以建一个“分享网页”,让学生把这星期看的书推荐给同学一起来分享。

(2)体验分享阅读的乐趣

用于分享阅读的材料一般是配图故事,既可以是原版英语故事,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改编、续编或根据插图自编故事,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PowerPoint呈现,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使他们能够把阅读的故事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被动的课堂英语阅读过渡到主动的分享阅读,效果很好。广州版小学英语的Story time和Let’s go further就是采用分享阅读法的好材料。

例如,在执教广州版小学英语第一册Unit 18 Let’s go further关于图形circle,square,triangle,rectangle的阅读故事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改编故事:让学生去猜测形状,可以做成什么物品,在读到故事结尾时,教师向学生提问:“What can you make with circles\

squares\triangles\rectangles?”学生纷纷用所学的英文表达自己的预测,有的说:“There is a cat.”有的说:“There is a cow.”有的甚至说:“There are trees.”在一次次的猜测活动中,同学间能够交流合作,一起想象故事,使故事得到延续,学生兴趣盎然,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体验到分享阅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三、KWL阅读教学法———有效扩充学生的阅读图式

KWL是Ogle于1986年提出的一种指导阅读的策略。K是“What I know”集体讨论、引导学生获取对某个课题的已有知识,并从别人的说法中增进自己的知识;W是“What I want to know”,引导学生利用问题,在分享各种问题之后提问心中所渴望知道的知识,问题便成为学生阅读的目的;L是“What I learned”,学生默读时,尝试从文章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并总结自己在文章中学到的新知识。

KWL教学法主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理解能力,是一种结构式的思考、阅读及资料归集策略。通过使用KWL阅读策略进行阅读训练,能最大程度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了人文、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信仰、生活习惯、文学艺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将受益终身。

例如,在教完广州版小学英语第七册Module 6后,发现学生对“Festivals”这个topic(话题)有浓厚的兴趣,于是指导学生使用KWL方法进行阅读有关中外“Festivals”的系列文章,特别是中国的几大节日(Spring Festival春节、Lantern Festival元宵节、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Mid-Autumn Festival中秋节),由于学生对我国的节日比较熟悉,因此使用KWL阅读方法尤显其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技能和兴趣。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答案,并填入“What I Learned”栏中,除此之外,在组织学生讨论从阅读中还学到哪些新知识,从文章中找出来也填入“L”栏中。对于一些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则鼓励学生通过进一步的阅读获取,如查找报刊、上网浏览中外节日的网站等等。

总之,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认真总结,积极探索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训练方式,注意消除阅读技能的障碍,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王家骥.谈英语阅读与写作训练.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01).

[4]胡澄宜.重视小学英语阅读,讲究阅读教学方法.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6).

篇10

    笔者调查了一些高等院校开设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以其中3所院校的课程内容为例,院校1和院校2的课程内容基本上是物流知识的重复和再现,与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物流管理概论》课程内容近似;院校3的课程内容考虑到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工作职责--采购与配送管理,该课程包含了物流专业中的《采购管理》和《配送管理》课程的内容,但相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工作过程而言,针对性还显欠缺。总之,从目前各高职院校开设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内容没有完全从电子商务工作岗位出发,没有依据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工作过程构建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导致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从该门课程中难以学到有利于职业发展的技能,从而普遍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重构高职《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必要性分析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是广大网商群体企业,或者自主创业成为网商。因此,我们依据网商群体的岗位需求开发《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依据网商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岗位工作任务,构建课程内容。本文所提网商,是指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在互联网上进行商业活动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包括企业家、商人和个人店主)。网商是2004年始正式浮出水面的一个具有划时代特征商人群体,网商在近8年多时间中充分的运用网络创造着一个个财富的神话。自网商群体正式浮出至今,“网商”已经作为一个新的商人群体的代名词[1]。网商大多是一些小微企业或个人创业者,他们需要大量的会网络营销、能客服、懂物流管理的“复合型”高技能电子商务人才,本文主要分析网商对物理管理的需求。网商中的物理管理岗位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以什么样的品质向电子商务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由谁实施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如何控制电子商务物流成本?如何监控物流服务质量?如何评估和管理电子商务物流活动?依据网商对物理管理岗位需求,分析网商中的物理管理岗位工作任务为:会策划物流服务细则、会选择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模式和电子商务物流供应商、控制电子商务物流成本、监控物流服务质量、评估和管理电子商务物流活动。以上分析可见,当前高职院校开设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不能满足网商的需求,当然也就无法实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因此,依据网商对物理管理岗位需求和网商中的物理管理岗位工作任务构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势在必行。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内容设计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课程大纲打破了传统学科的体系,采用倒推的办法,完全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课程体系按照知识、技能和态度构成的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具体包括6个模块:电子商务物流知识、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细则策划、电子商务物流成本控制、电子商务物流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电子商务物流售后服务、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质量评估与绩效管理。

    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设计

    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设计每一堂课,每一个工作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任务讲解与布置、调研与分享、总结与反思、撰写报告这样五个工作步骤,每一堂课都严格按照这样五个工作步骤来进行。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大量的网商群体为学习和调研的样本,针对每一个学习模块都要求学生组建团队,去发现网商群体在物流方面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估与综合鉴定两种。形成性评估,占60%,综合鉴定占40%。形成性评估中,课堂考勤占10%,项目调研与分享占20%,总结与反思占10%、撰写报告占10%,团队合作占10%。调研与分享子项目要求学生能够思路清晰、口齿清楚、表情自然的到讲台展示并讲解自己的调研发现;团队合作子项目主要考查团队构建,参与度与完成任务的质量等内容。综合鉴定是应用试卷测试对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