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5 21:37: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政治课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把握时代脉搏,使政治课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尝试,我认为时事政治教育可以水融地“化”时政知识于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原理之中,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我在讲述“世界上各大国与中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时,联系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在讲述“联合国的千年首脑会议”时,联系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及其联合国的作用;在讲述“朝鲜半岛的和平曙光和印巴之间的核冲突”时,联系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和平问题;在讲述“中美撞机事件”时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此同时,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明日黄花。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共同活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辩论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步骤:选定论题。第一教时:就这一命题,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供全班学生讨论正确与否,并阐述理由,认为正确的一方为正方,认为错误的一方为反方,要求双方学生各推四名代表就各自的观点加以论证,并对对方可能提出的观点加以反驳。第二教时:正反双方代表分列在讲台两侧,正式展开辩论。第一步,先由正反双方各推一名代表分别在五分钟内,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二步,双方自由辩论十分钟,在第一步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并对对方观点提出质疑;第三步,由其他学生补充正反双方的观点,时间为十分钟;第四步,由教师根据双方观点提出的理由充足与否,论证是否严密来裁定那方获胜,在双方优缺点的同时,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2、专题讨论。活动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如在学因果联系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克隆技术将会把人类带往何处”,让学生在对克隆技术利弊的分析中,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把握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预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组织学生制定理财方案。活动目的:让学生运用高一经济学所学的股票、债券、储蓄等知识,结合家庭经济收入或个人零用钱制定一个理财方案,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回家后和家长商量如何把家里的经济收入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每一种投资方式的有缺点是什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许多家长改变了对政治课的传统看法,一直认为这些活动非常好。
4、社会调查。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走出书斋、走向社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不只是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沸腾的社会生活。调查式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调查课题,寻求符合实际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步骤,明确社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开展调查,掌握大量的和课题有关的数据和材料,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然后再一次走向社会,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第三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一方面使书本知识得到检验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为改造社会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篇2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思考;关注生活;鼓励交流
新课改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的理念和要求,它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能将知识与实践、知识与生活、知识与能力有机的结合,以使知识更鲜活、更生动,更具生活的启迪力和熏陶力以及智慧的吸引力和知识自身的磁性,使学生体验受到启迪和拥有回到具体的现实环节,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怎样切实地作到这些要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我感到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拥有以下两种认识和坚持五种做法。
1 两种认识:
1.1 政治课原理,不论其深奥与浅显,它都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智慧的结晶。因而,政治课理论只有回归到社会生活中,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增强知识与学生的亲近感,从而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习。不论是经济常识的价值规律,还是哲学常识的唯物论、辩证法等等,它们都来源于对生活和生活现象的思考与科学的总结,就是说政治理论皆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对社会生活与知识原理之间建立了联系,学生才能感之深而爱之切。如此才能使政治课回归社会生活,让生活更为精彩地阐释政治课理论。
1.2 社会生活是使政治课生动鲜活的最好注释。社会生活是政治原理的来源,社会生活会使政治理论丰满而有血有肉。离开社会生活的政治理论对于任何人来讲,都会是遥远而无聊的、枯嘈而乏味的,因为孤立的政治理论使人坚信:它(孤立的政治理论理论)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只有政治理论的来源-社会生活,才会使政治课理论丰满、生动、鲜活,实用、切近。
2 五种做法是:
2.1 政治课本的许多事例因为课本更新周期长、选例大而远等原因往往显得旧、大、遥远,使学生感到空而虚,说教味浓。因而,作为政治课教师要善于搜集生活中、学习中以及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内的、离学生近的、学生感受实实在在的相关资料,用鲜活生动的生活来阐释政治课,让政治课回归实际生活,使之鲜活生动。如在学习矛盾的知识时,可就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管理、学生与学生食堂等关系引入,从矛盾的两个方面全面地去看问题。既使哲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显得生动鲜活,使学生切实地感到知识“有用”、“贴近”、“实实在在”,又从一定程度解决了学生思想上的一些问题。真正使政治课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让生活更为精彩地阐释政治课理论。
2.2 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政治课知识关注社会生活。许多人文学科的知识其实离我们很近,就是因为我们从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的这种联系、关系,因而使政治课显得“无用”、“大话”、“空”、“假”。如高一政治课中多年的高考考点----调整产业结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关注研讨身边的工厂、企业、村组、个体以至学生个人家庭的收入、经营结构,使学生清楚什么是结构?什么是产业结构?为什么要调整?调整会怎样?不调整会怎样?……随后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业结构的分析。这样既学了知识,又学会这种思维方式,同时使学生感到知识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和相关的。对于某一社会生活和现象的小社会调查、小研讨、小搜集、小论文等都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生活的好方法。还有如教学中哲学部分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关系,我通过引导学生使学生对易于混淆的知识深切理解:我问:“班上一个学生感冒了是班级的特殊性还是普遍性?”“10多个同学感冒了呢?”“班级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还是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呢?”……这部分的一个教学难点在与具体生活联系中会迎韧而解,且学生会终生牢记与理解。通过关注社会生活更好地理解、注释理论,使理论有血有肉、鲜活生动。
2.3 鼓励学生多交流。讲身边事、家中事的交流,既通了信息,又使学生丰富了知识。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他们就各有异于别人的生活认识、生活感受。交流的过程既是陈述与阐释的过程,又是思考的过程。课前几分钟的“我最想向大家说的事”活动,既有国际大事、又有生活琐事......使学生在感知、思考、联系中把生活与政治原理等联系在一起,生动鲜活地使学生自我认识到:政治理论就是生活的升华!从而更生动、更具体地理解二者关系。
2.4 挖掘地方历史、思想资源,让政治课回归实际生活,让生活阐释政治课理论。每个地方的历史和思想都与本地的经济发展、社会心态紧密联系。更是学生的易兴奋点和易关注点。同时,这个历史与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本身就是一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最好的阐释。如:古陈仓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源地,既有秦祖先千渭之汇时要让子孙“饮马于河”的宏伟理想,又有统一中国的壮丽诗篇;理想与现实、理想与未来、;自身与环境;物产与国富;七国的利益纷争,外交与伐谋……一桩桩、一件件无不是对经济、政治、哲学的最生动、最鲜活的注释。
篇3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73-01
初中思想品德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抽象、枯燥的学科,极少数学生会感兴趣,因而在这种情形下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便是首当其冲的事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个人认为课本是学生学习、阅读的根本,是中考题目答案的依据。根据现在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水平,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采用阅读教学的方法。结合《忠实履行义务》一课,试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方法提出一点看法。
一、注意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
每堂课首先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就本节课而言回顾《公民的义务》第一课主要知识点,即公民的义务的含义、履行公民义务的原因、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履行基本义务的原因、道德义务的含义、履行道德义务的原因。分析总结这以框题都在讲含义及原因两个方面的知识点,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两个方面的内容,那么,接下来根据政治课本所有的课都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知识分布顺序来启发学生猜猜本框题要讲什么内容,让学生能够把框题转换成问题,即本框题转换成“如何履行义务”,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本。
二、看框题的“目”,读懂课文的“骨架”
我们政治课本的知识框架由单元、课、框、目四个部分组成,单元包括课,课包括框,框包括目,“目”是最小的一部分,同时“目”又是每一节课的“骨架”,在教学中教师针对每一框题的主要知识点,让学生先看“目”,就能大致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忠实履行义务》这一框题中,由分析知识点的前后联系知道本节课要讲“如何履行义务?”这个问题,看本框题有三个目,即“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 ,我们坚决不做”,看了这三个目,我们就知道这三个目即是本框题的主要内容。
三、概括段意,分析细节
一个段落,往往就讲解一个问题。指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政治课文的每一段文字,都是由几个不同但又相联系的句子组成。一般地,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概括了该段的段落大意或观点。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在阅读政治课文时,首先应留心第一句或最后一句。但有时整段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句子可以概括出该段的段意。这时,就要求我们指导学生自己用精练的词句把该段的大意概括出来。
课本在知识的叙述上,往往“目”是接下来几段的概括,而接下来的几段往往是“目”的具体阐述,一般是在解释这个“目”,比如第一个“目”――“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而接下来的两段内容在阐述为什么要“法律鼓励的,我们积极去做”,这样去启发学生看书,就能把握书本的细节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理清了线索,有助于构建网络,减轻记忆,帮助学生记忆基础知识。
四、联系“实际”地读,把课本读活
(一)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
政治课源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必须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服务。教学时,引导学生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来说明政治课本上的观点、原理,或用政治课本上的观点、原理去说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就能把政治课本教活,让学生把政治课本读活。
(二)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学校不是真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总会传入学生的耳中。有时,社会上的一些言论还会在学生的大脑里产生疑问,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但这正是政治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进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加深对知识重点的理解,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忠实履行义务》这课可联系社会中的事例作为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联系自己的生活情况──加强教学的说服力
联系教师自己的亲身经历,去说明政治课本上的观点、原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让学生自己列举他们自己的生活情况,去说明政治课本上的观点、原理,其说服力更强,学生会更感兴趣。本课可结合我个人义务献血的经历,来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
五、以媒体为手段
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理解教学内容,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在本节课教学当中,多媒体又发挥了这一项功能。在讲述每个“目”的时候,我用多媒体播放一个相应的视频,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鲜活的认识,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篇4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32-02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定位现状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学生在教师帮助下,自主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在与同伴交流中获取相应政治能力,培养政治参与感的国家级必修科目,也是教育部明确规定建设的重点学科。该科教师在新课改中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认知程度不同,容易在角色认知、教师态度以及师生关系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定位缺陷。
(一)教师角色认知失衡
在新课程理念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将高中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固守传统教学“驾驭者”和“灌输者”角色,难以结合时展及时地进行角色调整,具体体现在:第一,片面驾驭课堂,忽略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发挥;第二,缺乏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固守传统教学桎梏;第三,教师角色意识有待加强,个人能力亟待提升。
(二)教师态度表征不明
教师态度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审慎利用肢体和行动语言对学生进行关心和指导,才能有效维护教学秩序。态度表征不明具体表现在:其一,教师从业态度。教师工作的冗杂性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其二,教师学科态度。思想政治课程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实际教学应结合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并时刻保持教学兴趣和热情,逐步完善更新课程内容。态度表征不明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往往会在整个教学工作中产生惰性,对课程教学环境知之甚少。
(三)师生关系发展不均衡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课课堂上学生的参与以及思想政治课后学生的生活辅导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在师生共同打造高效课堂时能否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秩序。后者主要是考虑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能否注重学生感受。事实上,在师生互动环节,教师会因为谈话主体或者流程的变更忽略学生感受,主导谈话内容,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留于形式,很难真正的充当“倾听者”的角色,这既是师生关系不平等的体现,也是教师个人角色定位迷糊的表达。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定位模糊的原因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定位模糊可以归因于诸多方面,无论是教师内部结构还是外在的教师教育环境都是教师角色定位模糊必须找准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舆论导向偏颇
教师是社会人,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教师是必须依附社会群体生活的单独存在,也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舆论对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定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社会地位难以适应社会要求。社会提供给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难以适应思政课程教师肩负的社会期望,不利于教师角色发展的需要。在信息化时代,人们接受资源的范围和能力愈来愈高,教师仅仅对书本知识进行讲述显然难以符合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需要。第二,课堂效果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高中思想政治课能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获取政治素养。这些知识内化为学生行动需要充裕的时间和必要的场合,这正是思想政治课课堂效果潜伏性和滞后性的表现。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理想和现实生活的嫁接中容易产生角色差距。但社会舆论只关注教师教授的知识对学生的实际作用,负面舆论正是来源于这个契机,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创设可有可无,这种错误观念会形成一股强烈的社会洪流引起教师队伍的恐慌。思想政治课教师会在已经获得的社会角色中徘徊质疑,对未获得的社会角色逐渐失去兴趣,由此导致教师角色紊乱。
(二)教学环境纯度失调
教师只有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够顺利适应各种角色,发挥角色作用,保障教学实效。思想政治课内容庞杂使得教学环境在各种文化交流与摩擦中失去应有的纯度。具体表现在:第一,趋利型科研目的。教师这一岗位的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相对稳定,这种稳定虽能够保障基本家庭生活,但也会制约家庭财富的累积。在经济利益多元化的今天,部分教师通过科研来获得自身所需利益,由此在“教学者”和“研究者”这两种角色的协调时影响到教学效果。第二,升学型学校氛围。现代社会的竞争机制渗透到各行各业,学校也未能幸免。为了保障学校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学校会片面追求升学率,这对教师教学形成压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念引导上进行自身角色定位。前者符合升学率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系统的指导书本必修模块相关知识。后者是思政课有别于其他科教学的特殊之处,但在严峻的升学压力和学校综合评定中,难免受到牺牲,这样虽可以保障教学效果,但对教师个人和学生成长有碍,引发教师角色调适的不平衡。
(三)教师个人能力有限
从教师个人能力对帮助自身角色定位的角度看,思想政治课教师会在角色认知、角色体验和角色扮演这三个方面陷入误区。首先,教师角色认知有误。角色认知主要体现为教师面临角色时形成的意识观念和行为指导。思政课教师角色认知的错误之处在于由于角色责任的弥散性和模糊性使教师角色缺乏责任感。弥散性就是教师对多种教学任务的完成很难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握,多种角色间没有明显的边界,这样教师在完成角色责任时容易得不偿失。模糊性是指多种教师角色之间的共通性和细微差别很难形成清晰的认识。但因时间、空间不同产生的不同程度的角色责任本身没有对错之分,所以也不存在是非观念。其次,教师角色体验不良。思政课教师因为课程实际需要,常会充当“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但教师本人知识和能力与专业心理辅导师存在差距,而该差距是因为传统教学中的思维定势导致的,在其影响下的高中思政课教师对自身角色的体验容易产生不良隐患,加剧教师自身角色定位负担。最后,教师角色扮演失当。教师角色的边缘化和不同价值碰撞导致教师在面临多重角色的选择和扮演时因为个人能力偏差导致角色观念淡薄,角色表征不明。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定位
(一)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基本角色要求
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的基本要求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教学精髓的同时融入新课程改革相关理念做出的概括总结。其一,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以“教学相长”的教育原则为开端,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今,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全面成长。其二,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师生关系的营造者。新课改要求在师生间的对话合作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鼓励其积极思考,尊重不同见解,营造积极稳健的教学氛围。其三,思想政治课教师是自我完善的学习者。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完善即是指教师主动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究,逐步成为具备自我教育能力的自我教育者,以此提高学术水平,为教学服务。其四,思想政治课教师是课程开发的研究者。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开发主要是任课教师结合学校和地方特色,对优秀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充分发挥校本资源优势,进一步开发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与学习资源。
(二)学校积极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学校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活跃的主要环境,需要明确该科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的开展教学;教师要恰当关心学生,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情绪的表达,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教师要认真理解学生,一是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造成学生某方面不足的原因;二是理解学生内在潜伏的心理状况,发挥教师的主体意识,帮助并指导学生表达情绪,选择适合的个体行为。其次,创造平等自由的师生关系。要端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高度信任学生、师生之间要相互交流,尊重事实,服从真理。再次,构建发展型教学评价体系。选择“多元化”评价主体,确立“促进发展”的评价目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实现评价重点的转移。
(三)教师积极提高自身角色能力
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积极落实课程改革要求,树立角色意识,加强角色适应和扮演能力,调整角色间关系,准确定位角色意义。一方面,积极参加培训,提升角色认知水平,加强角色扮演能力,实现角色间转换。教师角色扮演能力的前提是教师对自身诸多角色形成认知,了解各角色行为和适应范围,教师需要正视自己这一职业面临的多重角色以及诸多角色已然存在的客观事实,认识角色困境,对相应的解决路径应进行初步探索,恰当整合多重角色,形成自身角色系统。另一方面,调整角色关系,重视自身心理调适,教师应承担教授学生知识的基本角色,注重自身的心理素养,加强自身心理调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促进稳健的角色关系服务。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角色定位是面临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艰难选择,教师需要在自身认知和外在环境保障的前提下积极完成自身角色定位,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延,刘书林,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3]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胡田庚,罗燕.研究型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成长路径[J].教师教育论坛,2014,(03).
篇5
摘要: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留得住,学得好,顺利找到合适的职业。在教育教学的系列环节中,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主阵地,至为关键,而政治课教学对学生的成人、成才的培养举足轻重。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的基本环节和主渠道。特别是职业中学,政治课所担负的责任和任务更多更重。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相当部分计算机专业的职高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自己的学业不感兴趣,再加上所学习的内容脱离生活的实际和部分政治课老师陈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就不在乎对政治课的学习,对政治课不感兴趣,上课时心不在焉。怎样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怎样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怎样探索适应学生就业需要的实用性的政治课堂是每一个政治教师面临的问题。实用性政治课堂就是要把教学与专业融为一体,相互渗透相互补充,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政治课堂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支撑自身专业发展的路走得更长。实用性的政治课堂就是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所学专业,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在课堂上开展协作性、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和创造性和专业密切相关的教学活动,以达到学生发展的德艺双丰收。
一、改革教学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
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的政治课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职业高中的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这就为政治课课程内容的改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政治课的内容而言:传统的职业高中的政治课主要由经济政治、哲学、法律基础等课程构成。这些教学内容一方面与现在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存在很大的差距,其实用性较差;另一方面内容的理论性比较强,缺乏可读性,无法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认为学习政治课没有任何意义。这些教学内容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政治课教学。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准备上,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德育课服务于学生将来的就业,服务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根据每个年级的教学的特点和需要,确定教学方向,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发展和就业作好准备。例如:我们学校的政治课改革就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具体的做法是在借鉴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及专业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把教学内容确定为职业生涯、安全法制和心理健康这三个方面,然后把这些内容细化到相应的教学内容中。通过这样的改革,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成了学生所关心、感兴趣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以前的政治课教学,大多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结果是教师在上面讲得是眉飞色舞,下面昏昏欲睡。一节课下来,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老师讲了些什么。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将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的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开展讨论、组织相关活动、使用多媒体等,用不同的方式去刺激学生的神经,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的形式上,我在每节课开始时向学生讲一个职场寓言故事,让学生去讨论,自己去发现其中的寓意,并结合我们的自身实际,我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应该怎样更好去做;就教学手段而言,我在《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课前调查同学们平时是怎样消费的,并用纸写下来,教师把学生的回答进行汇总,然后让学生们来归纳自己的消费方式,并找出这些消费方式的优点和缺点,自己去决定将来去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消费模式,为学生的将来的发展指明方向,并在调查实践中改变了自己的观念,明白了道理,这样的课堂比单纯的说教更让学生喜欢。
三、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往往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把教学的主体学生排除在教学之外。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只光靠老师的教,还要取决于学生的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学的效果来说就非常重要。例如:在《合作与沟通》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打破传统的模式,把课堂变成了训练场,借鉴拓展训练的模式,让学生组成团队,参加相关的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去总结,实现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合作的前提和合作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与人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游戏的课堂让学生备感兴奋,但其中领悟到的道理也让学生终生难忘。
篇6
关键词:价值观 知识传授 社会 实践
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把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摆在了核心地位,成为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下面笔者就此次新课改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要处理好知识的传授和培养价值观的关系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以往历次政治课改对价值观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传统的课程评价标准也过分看重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忽略学生的行为表现和价值取向,导致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这实际上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不仅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且与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总目标相背离,严重弱化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此次新课程改革无论在课程目标还是在评价建议上都强调了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是这次课改的一个大的亮点。但是笔者发现,在课程改革推行的几年中,许多政治课教师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整节课的教学完全以所谓的"学生活动"、"小组协作"、"合作探究"为主,几乎没有或很少有对知识的系统地归纳、总结和讲解。这种做法虽然表面上倡导了学生的课堂参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关注了学生的行为表现,但并没有真正教会学生怎样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价,怎样正确地做出价值选择。因此,这种做法与上面的做法并无本质的不同,是对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错误理解,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
出现上述两种极端做法的根源在于有些思想政治课教师并没有搞清楚知识的传授和培养价值观的关系。传授知识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获得对客观世界及人类自身实际需要的正确认识,而价值观的培养则是帮组学生在改造世界中做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因此,作为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主力军的政治课教师既要克服保守思想,又要避免搞形式主义。课程改革不是全面否定,而是扬弃,是继承中的创新,我们每一位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辩证的处理知识的传授和培养价值观的关系,避免走极端,把价值观的培养落到实处。
二、要处理好培养价值观与整个社会的关系
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是做出正确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评价不同于一般的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而是主体对于某种事物能否满足人们利益、需要的一种认识。因此,价值评价必须考虑主体的利益和需要。现实生活中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有差异的,如何使主体对自身实际需要有正确的认识,是形成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评价的必要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往往并不关注学生对自身实际需要的认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流于形式。他们的教学比较封闭,教学方法僵硬,经常照本宣科,教学脱离社会和时代背景,缺乏对国情、国策理性的分析和认识。
要使他们形成对自身实际需要的正确认识,必须把他们从个人利益的狭隘天地里解放出来,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意识,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要使他们认识到社会利益不仅是个人利益实现的前提,也是确定个人利益和需要的最高标准。
笔者建议,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尽量做到:(一)把教学内容置于整个社会和时代的大的背景中,形成教学内容和社会背景的有机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时代和社会的脉搏。(二)以进行时事演讲的形式锻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的意识。(三)教师要经常开展关于国情、国策的教育,以对国情、国策深入理性的分析,使学生形成为国家、为社会而奋斗终身的理想和信念。(四)以主题班会、辩论等形式开展个人发展与社会的关系的深入讨论,使学生明确个人需要和社会利益的和谐统一是价值观的最高标准。
三、要处理好价值观的培养与实践的关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途径,也是检验价值的根本途径。在实践中,不仅主体对客体认识的真理性得到检验,而且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和价值评价也得到确定和检验。一句话,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归根到底不是主观范畴内的事情,而是实践范畴内的事情。
此次高中政治课程改革首次提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不仅强调了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而且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到"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这无疑为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指明了正确的途径,那就是把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在课程改革推行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这么一种现象,有些高中政治课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学生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但没有找到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评价和做出行为选择的正确途径。他们经常以课时不够,进度紧,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由,很少或几乎不给学生提供和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这种做法追根究底还是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影响,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目标南辕北辙。
篇7
关键词:快乐课堂 高中政治
一、与时俱进、时代呼唤“快乐课堂”
经常同组老师在一起聊天的时候,都会抱怨我们的政治课不好上,内容枯燥,学生不爱听,学生又不重视,往往上课成为师生双方共同的负担和痛苦,大家都感觉很无奈。
以上这些情景让我陷入深思,我的学生又是怎样评价我的政治课的呢?我在政治课又是如何进行的呢?我的教学,是否也存在同样的教条和死板呢?如果有,我又应该怎么做,来使学生改变对政治课的看法?或者说,以上这些问题是否值得我们所有的政治老师去思考?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由此我想到了政治课首先是德育课,知识的传授应该的重要性应该是排在德育之后的,因此无论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政治课不应该是如此痛苦的,而应该是非常快乐的,因为我们没有如此沉重的知识传授与学习的负担。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们应该革新我们的思想,在政治课上,快乐的教、快乐的学才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成我们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思想政治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那么,如何实现我们的政治课成为“快乐课堂”呢?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点营造“快乐课堂”的方法。
二、多管齐下、巧妙构建“快乐课堂”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快乐氛围
这是政治课堂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不妨设想一下,专制、高压、充满火药味或冷冰冰的、唯师命是从的课堂气氛会不会有“快乐”的教学?所以老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臭架子,不要害怕学生“造反”,来挑战你的权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放胆在课堂上发表。总而言之,师生间平等了,课堂才能“快乐”起来。
(二)设计精彩、抢眼的课堂导入,创设初始的快乐体验
导语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刚上课的学生思想不集中,所以教师一上课进行的导语是否新鲜、合理,对本节课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学生可能因为一个枯燥的导语,而对本节课内容失去兴趣,一节课都处于游离状态。长期下来他自然觉得你教的无味,学习成绩也就不能提高。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这样才能尽快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从而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
总之,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三)利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刺激潜在的快乐神经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若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就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我总结出来以下一些幽默性语言艺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方法。
(1)极度夸张法:极度夸张法是“言过其实”,从形象、特征、程度、数量、作用等方面作夸大或缩小的描述方式。它是造成语言幽默和喜剧色彩的一种常见手段。
(2)转换套用法:转换套用法对脍炙人口的某种语言形式,如改变其内容,借用其文句、语气、格式来表达新的思想,即“旧瓶装新酒”,就会产生较强的幽默效果。
(3)故意曲解法:故意曲解法就是对名词、概念、观点表述书写故意出差错,歪曲它的本来含义,从而起到以误辅正的作用。
(4)以拙获巧法:以拙获巧法就是用笨拙方法去说明某一深奥问题,使人顿悟的一种方法。教学语言,为能获巧,虽笨拙亦可。
(四)穿插鲜活、敏感的时政材料,激发求知的快乐欲望
学生在学习政治课时,在感兴趣的肯定是时政知识,相信绝大部分政治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如有介绍时政知识,学生都会非常认真的侧耳倾听,也经常会碰到学生到下课时间到了还不愿意下课拉着让老师讲完时政知识的情景发生,可见学生对时政材料的感兴趣程度。因此,充分利用这一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资源,对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且有效的作用。
时政在高考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有的老师也很重视时政的教学,在高三专题复习的过程中单独进行时政的教学辅导。其实时政教学更在平时,原因在于时政具有鲜明的时效性特点,在事件出现的第一时间把握的效果要远远好于事件发生一段时间之后。更重要的是高中生有着对国家、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新奇感,教师不时的把时政教学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学生既能在第一时间了解重大时事,又能结合时政理解背后的理论原理,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内外兼修、从容玩转“快乐课堂”
(一)优化课堂管理,增强调控能力
“快乐课堂”要求政治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完全取决于课任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最好的剧本假如没有遇到一个好的导演等于白搭。教师就好比导演,一堂课准备的最充分,环节设计的多完美,如果没有一个较强课堂管理能力的老师来把握同样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
(二)强化课前准备,拓宽知识储备
“快乐课堂”要求政治教师课前进行充分备课、充分预测、充分研究、知识准备要充足。假如一堂课是一次战争,那备课就是战前的战略准备阶段。大家都知道没有充分的战略战术准备是要打败仗的。所以备好课是关键。
(三)发挥人格魅力,建立师生情谊
篇8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教学方法;探究
新的课程改革背景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因此,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教学方法一直以来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研究的课题,如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趣味化,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学方法是关键。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上的看法。
一、教师讲解不但要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要有新意。
初中思想政治课之所以让人感觉枯燥乏味,与有的初中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只是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思路有着很大的关系。其实,初中思想政治课本身除了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知识以外,大多数知识都是可以和学生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从中可以看出,理论联系实践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也许有的教师会反问,我在讲课过程中也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每堂课也都注意讲解范例,但是课堂气氛并没有多少好转,这是为什么?这就涉及另一个问题即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有新意。比如在讲《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关系》,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列举英雄事迹、好人好事,这样时间一长反而会遭到同学们的反感。教师可以就近举学生们身边的小例子。比如:值日生打扫卫生,可以具体到某个学生,讲解假如这天该同学不打扫卫生,那么学生们就要在又脏又乱的条件下上课。而正是因为该学生“个人”认真地打扫了教室才使得班级这个“集体”有了干净的环境上课。所以整个“班集体”应该为该学生辛勤劳动鼓掌致谢。反过来,再反问该学生,在听完同学们的鼓掌后是否因为自己的劳动得到了班集体的认可而内心里感觉到了尊重和满足。这样通过学生们身边的小事情就可以讲解“个人的贡献和付出可以得到社会的尊重”这样一个价值观。
二、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自学,培养探究的能力。
在这一阶段内,教师概括地介绍本单元的内容和自学探究的路线图,在学习目的、中心问题、参考资料、学习方法等方面给学生以一定的提示。这个提示的目的,在于给学生一种鸟瞰,作为学生自学研究的准备。所以不必详细说明,只要简单地提示一下,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自己去努力研究。学生则在教师指导之下,自行研究。这一单元中,我在“人性自私论”和“人生的真正价值”两个问题上给了学生一些提示,提供了大量具体事例材料,让学生结合教辅用书进行讨论、自学。在这一阶段,学生根据教师所指定的作业,从事阅读,搜集资料,作读书笔记,而教师则要搜集学生提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思维受阻的地方和独特新颖的思想方法等,为下一步重点讲授作准备。
三、教师要善于利用激励艺术,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首先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如果没有积极进取、奋力开拓的精神是难以胜任这门课程的。另外,为人师表是我国师德的优良传统,教师是学生理想中的道德形象;思想政治课教师一旦失去了学生在道德上的信任,他的一切教育都将丧失说服力。因此,思想政治n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使他们领悟做人的道理,同时,也使学生乐于上思想政治课,从深层次上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表扬激励为主,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友善的,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以激励和赞扬,这样,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有利于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学要以激励为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经过教育实践经验和心理学证实的正确的教育行为准则。为了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善于运用激励艺术。
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预习。
篇9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创新
政治课属于社会科学课,教材理论性强,较为抽象,不像其他课程具体、生动。政治课课堂教学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过多注重形式的现象,学习动机大都是为了考试的需要,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许多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出现了课堂上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政治课的功能没有得到实现。要想摆脱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初中思想政治课变得更有活力。就必须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而学生主动精神的调动和授课教师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则呈现出一种“正相关效应”。依据笔者多年的经验,要想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角色创新:做好“导演”与“演员”角色的定位。
要想让中学思想政治课活跃起来,就必须做到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与沟通。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不是一堂好的政治课。“要让政治课真正地生动、鲜活起来,教师如何作好导演,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都找到自己的角色,并扮演好角色,确实需要下一番苦功”。在初中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定位好自己与学生的角色关系:老师是导演,主要负责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认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关键要做好两点:一是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捕捉学生灵光一现的智慧火花,并给予积极评价,从而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更加积极地投入所应扮演的角色,强化课堂的愉悦氛围;二是教师要时刻注意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象、探索和创造,哪怕是在学生出现标新立异式的观念时也不要去打击。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星星点点的智慧之花”并不是总会产生的,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注意引导、创造。如果说“发现闪光点”是教师课堂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的话。那么“创造闪光点”就是评价一个教师能否教活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标准。也是教师应该密切注意提高自身能力的一个方法。
二、收放自如:善于把握课堂活跃度。
随着学生们创新自觉性的提高和创新自信心的增强,活跃的课堂气氛显然并不难以营造。但是,课堂气氛的活跃只说明学生们摆脱了枯燥无味的学习状态,并不等同于学生们完成了思想政治课程所要求的学习任务,掌握了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精髓。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政治老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气氛的活跃。为了提高课堂活跃度,教师可以对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式的观念不予打压。但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既要表扬学生思想中的闪光点与个性,又要善意地指出其思想中的不足,避免因为一些调皮孩子的起哄而造成课堂本身的混乱。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要求以后,能够做到“收放自如”,既要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又要符合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从而使课堂活跃度保持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畴之内。
三、讲解创新:理论不仅要联系实际,而且要有新意。
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提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明真正的学问是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之所以让人感觉枯燥乏味,与有的初中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只是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思路有着很大的关系。其实,初中思想政治课本身除了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知识以外,大多数知识都是可以和学生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从中可以看出,理论联系实践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也许有的教师会反问,我在讲课过程中也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每堂课也都注意讲解范例,但是课堂气氛并没有多少好转,这是为什么?这就涉及另一个问题即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有新意。比如在讲《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关系》时,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列举英雄事迹、好人好事,这样时间一长反而会遭到同学们的反感。教师可以就近举学生们身边的小例子。比如:值日生打扫卫生,可以具体到某个学生,讲解假如这天该同学不打扫卫生,那么学生们就要在又脏又乱的条件下上课。而正是因为该学生“个人”认真地打扫了教室才使得班级这个“集体”有了干净的环境上课。所以整个“班集体”应该为该学生辛勤劳动鼓掌致谢。反过来,再反问该学生,在听完同学们的鼓掌后是否因为自己的劳动得到了班集体的认可而内心里感觉到了尊重和满足。这样通过学生们身边的小事情就可以讲解“个人的贡献和付出可以得到社会的尊重”这样一个价值观的道理。
四、实践创新:动脑动手,课堂课外密切配合。
实践创新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一剂良药。首先,要注意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力争让课堂生活显得多姿多彩。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组成兴趣小组,要求学生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发言,然后由教师点评,确定优秀发言代表并予以表扬。2,开展辩论赛,由各个组的学生选派代表就某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要求尽可能的用上课本中的理论进行论证。最后由教师进行表彰总结。3,综合知识抢答。同样可以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分组,选择课本理论进行提问。各个小组的学生举手抢答,可以制定分值来评定优秀小组。4,即兴演讲,可以穿插到实际的课堂讲课中进行,要求给予每个同学机会,就某个课堂问题或理论进行即兴演讲,从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其次,要开创课外活动模式,充分引导学生们关心国家大事,参与社会实践。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教师带队,进行户外探索。如在讲《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时,可以带领同学们到周边河流、绿树、工厂地带进行现场讲解,加强同学们对知识的认识和深化。2,课余时间引导学生们关注国家大事,认真阅读报纸,观看新闻,并让学生们展开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们对祖国的关心和热爱。3,学写政治小论文,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所见所感发表评论,并能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把学生们好的文章推荐到广播站、报纸,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活动课 初中思想政治 实践 自主
一、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特点及重要性
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更加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实践性,加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更加偏向基础性和实用性,思想政治这门课程本身具有更贴近生活、更具实践性等特点,活动课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显现。相比其他课程理论性强、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特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更加注重实践与传统教学形式并重,尤其是新课标实施以来,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学科体系及理论知识都得以淡化和简化,而课程教学中的时代感及实用性逐渐得以重视。另外,从近年来的思想政治课程考核体系构架也可看出,活动探究考核内容占到整个考核内容10%的比重,可见,当前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不仅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上重视活动课教学,还要求学生对活动课教学内容的实际掌握和参与。
近年来,思想政治课程中活动课教学形式的兴起和广泛采用,为我国思想政治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新课程标准亦明确规定,要将活动课作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看待。唯有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及新考试大纲对活动课探究教学的要求及考核标准、充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积极探索活动课教学,才能切实提升活动课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实践
(一)活动课准备及整体构架设计
活动课教学不同于常规课堂教学方式,活动课的教学更需要教师充足的准备和精心的设计规划,只有在准备充分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到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来,更好地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应端正活动课教学思想,明确活动课教学目标及主体,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既不能过度“代劳”,又不能过分放任学生“自由发展”,笔者在活动课准备及规划之时,根据班级学生成长及学习特点,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并切实调研和总结当地及周边政治思想及地方习性,选取贴切、适当的教学内容及主题,并根据教学主体确定活动课教学组织形式。对活动课实际教学中的小组组织形式、小组分工、活动计划、组织及评定标准、资料参考方向、教师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另外,对活动课教学后期的动员及考核进行合理的设计,根据活动课的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主体确定调查报告、小组调研、专题探讨等不同形式的课后反思及考核方式,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和深入思考,真正达到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合理、灵活的活动课形式
活动课的教学目标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活跃学生思维,活动课形式则相应地更加多样化、活跃化。笔者在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角色扮演、小组调研、辩论比赛、主题班会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根据班级学生成长及学习特点,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并切实调研和总结当地及周边政治思想及地方习性,或引导学生模仿人尽皆知的《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既贴近生活又关乎思想政治的电视栏目,开展和进行活动课教学。
例如,在“青春期成长”内容的活动课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以大家都熟悉的《实话实说》栏目的组织形式开展了有关青春期成长问题的主题班会,鼓励学生更加放松、更加真实地发言和讨论,大胆质疑,独立思考,说事实谈体会,尽情表现个性,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尊重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个性化的过程。进而把思想品德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快乐而充满活力的课堂。为帮助学生认知社会、感受人生的重要责任,笔者在课前利用一小段时间进行“生活播报”活动,安排和组织部分同学进行最新的国内外时事播报,全体同学进行补充和纠正,并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对踊跃发言的同学应及时鼓励,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政治课的理解,并能很好地引入课堂教学知识。
又如,在“竞争合作求双赢”第一节的教学中,笔者组织全体同学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了一个个关于“合作与竞争”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这一节的教学,让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再组织学生分组提问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和交流,在整个活动课中,笔者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引导的过程中应悄无声息地把品德塑造、能力培养、应试训练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也提升了教学效率。
总之,要将活动课作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看待,唯有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及新考试大纲对活动课探究教学的要求及考核标准,充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积极探索活动课教学,才能切实提升活动课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创造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静娜.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9):64.
[2]焦红周.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之我见[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0(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