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实践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4 00:1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政治课实践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思想政治课是把国家规定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的过程。课堂课教学负担着以上知识传输的任务,是一种强化认知过程。受教育者要对教师传递的教学内容加以反映并内化为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研究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殊性,在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认为思想政治课是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教学包括教学和实践教学。
在国家的不断推动和教育界的不懈努力下,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从最早的课堂实践性学习活动,如简单的课内讨论、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了多种多样的课外教学形式,如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参观实践基地、“三下乡”、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同时,有越来越多的校内部门,如团委、学生处、各系部等加入到这样的实践教学中来。
内容、形式和管理上的不断总结创新,使得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越来越具有自身独立的价值和功能,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式、教学载体,而是在独立特征的基础上更加接近于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我们有必要对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课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澄清认识,掌握规律,以促进思想政治课进一步发展。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
和教学是统一的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从最初提出到今天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平行存在,越来越表现出独立性,自成体系的趋势日益明显。但是,我们应看到,作为共同提出的一对范畴,二者首先是统一的。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的学科,严谨认真、具有逻辑性的教学是整个教学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必须要以教学为指导,在目标、内容、环节设置上保证不脱离整体大局。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水平和发展,是实践教学的载体。
实践教学是在教学基础上实现和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部分,用来印证教学的正确性并发挥的指导作用。实践教学在教学的基础上,把居于被动受众地位的学生转变为活动主体,将思考加以深化和升华,达到和实践相结合。同时,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活动反过来可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发展。
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实践教学二者在育人功能上相互配合,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构成完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独立性特征
总结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大量案例都是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和社会实际出发,以主题形式开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得比较好的案例,严格按照问题提出、研究、资料搜集、数据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对策、实施、效果考核的程序作为项目开展起来,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虽然是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依托,但从某些方面看,它已超越了一般知识体系,实现了与其他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与教学已经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在教学目的、教学规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变化。
(一)教学目的方面的不同
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与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教学目的上又存在不同。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提出不仅仅是从思想政治课的角度,而且是从整个高等教育的角度。因此,不能将思想政治课的一般教学目的直接迁移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目的。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一种过程性活动,其教学目的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学实践本身即是教学目的,具体的教学目的仅仅是过程的外化表现。在对不同的院校进行调查中,我们发现,各高校均制定了自己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目的,不一而同,但总体来说,是院校综合社会相关情况制定出来的,体现了过程和目的的一致性。
(二)教学规律方面的不同
思想政治课教学强调对既定知识的正确反映,在教学中强调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内在逻辑结构,要求以科学和文化基础知识为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坚定信仰、加强修养、发展思维、提高能力。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包含多个层次的立体教学,一般课上和课下实践活动简单、普遍、易行,能够经常性开展,通过一些特殊案例的分析来引导学生对周围生活世界的问题、现象或事件等进行探索,对热点时事形成正确认识;校外项目实施过程往往真实、复杂,强调过程研究和知识的分析应用,学生主动获取直接经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将科学内化为自身的信念与修养。思想政治课教学主要强调间接经验的获得,步骤简单直接,而实践教学的整个实施过程存在着更多的环节和因素,已明显具有了不同的教学实施规律。
(三)教学内容的变化
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内容上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任务,主要是进行国家思想体系、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工作。虽然在教学中也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但多是用作支持、辅助。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实施过程更具体,环境更真实,各类影响因素更多,使得其覆盖的学科范围也更加广泛,延伸到诸如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是一种更具综合性的学习过程。虽然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其他科目知识的学习没有列在教学目的中,但究其实施过程来看却是必需的,没有这些科目知识和能力的支撑,就无法很好地完成实践教学项目。这也就使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内容自发地扩大,而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复制。
(四)教学方法的差异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学习。为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要在学生意识领域镌刻上知识内容,虽然是间接知识的掌握,但要求越直接、越迅捷越好,其内容也要求越正确越好。而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过程性教学,通过实践过程达到目的,这就使得实践教学项目不是直达目的的,而是要通过摸索、探究,要在很多的偶然、不可控因素中发展。过程不确定,结果多元化,学生在实践项目中既要研究归纳,又要进行演绎,是一种研究型学习,同时也是建构主义学习,能够推动和开放学生的思维。即便是在最简单的课上讨论实践中,为了强化过程学习,也可以故意制造弯路来加强其过程性,实现能力训练的目标,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五)评价的区别
思想政治课教学多以试卷问答作为成绩考核形式和学生水平评定依据。在考核中,不仅仅考核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会通过时事问题、材料分析题目等方式来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水平。但是,这些题目的滞后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更多反映的是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对社会的了解,而不是学生的分析能力。由于题目没有真实环境,也难以体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过程的非确定性、答案的多元性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偶然、变化、分歧或错误的发生,使得考核能够更准确地展现学生的真实水平。但这种考核也变得更加艰难,更多的主观判断会直接影响到客观公正性,对教师水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内在地推动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的提高。
思想政治课是教育“人”的工作,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面向真实社会的教学。在不断的创新与实践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越来越展现出不同于教学的独立性特征,在研究这些新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课程改革;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课程考核方式
思想政治课考核是提高本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我校课程改革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然而,长期以来,其考核方式的深刻含义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挖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考核方式的变革就成为当前思想政治课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思想政治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
目前,我校思想政治课属于理论课程,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考核也是理论考核,主要通过理论考试而实现,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由以下几方面构成:政治课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笔记、单元小实训。因此,不管这个学生平时是否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如何,是否参加社会实践,即便受到学校的处分,只要学生期末考核能达到60分,思想政治课就能通过,修到学分。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课与其自身行为规范是两码事,把思想政治课只是当成一门“课”来对待,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对其自身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指导作用。这种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脱节,一份试卷就决定了学生成绩高低的考核结果,显然没能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的。
二、思想政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即在考核的各部分中,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地位,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思考、研究和创造的时间与空间,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真正地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透明原则。
2.“三全原则”,即全面、全过程、全员参与。思想政治课涉及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及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取向,这一切都可通过日常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只有全面、全过程和多角度考核,才能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促进学生平时的自律和他律,有效地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3.综合考核原则。改变单一、片面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学生潜力发挥和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既重视总结性评价,也重视过程性评价;既重视核心知识的评价,也重视伴随知识的行为评价;既注重考核基本的理论知识,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思想政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思想政治课考核分理论教学考核和实践教学考核两种方式,按两科成绩登记在学生档案之中。
1.理论考核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期末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主要考核点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法治观念,以及掌握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的考核要从过去只是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拓宽到教师所能接触到的各个方面,如班级活动、专题研讨是否积极参加,发言是否踊跃,态度是否端正,是否有集体荣誉感等。
2.实践教学考核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假期的社会实践、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行为表现和政治口试。(1)假期的社会实践考核。思想政治课任课教师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制订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大纲及学生实践课题。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学生需提交2000字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任课老师根据社会实践过程中录制的VCR和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评定成绩。如,举办深圳十年变化的摄影展览,采访先进人物等。教师给学生提供知识背景,让他们获得更多信息,给他们提供实践结合,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根据思想政治课有关实践活动的要求,可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基地联系,自己组织调查访问,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知识、品德、能力等素质方面得到全方位的体现。(2)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表现成绩,依据《技工学校学生操行评定》由各班班主任组织进行测评。(3)组织口试。口试要求学生当面回答问题,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备考、动口回答,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现场应变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口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机会,也为学生毕业答辩和就业面试做了必要的演练和准备。为保证口试效果,我们抓住两个环节:一是把好命题关,包括:命题内容要坚持专业课与基础课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时政热点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减少记忆性命题,加大理解性命题,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将试题规范地制作成卡片,每张考试卡上的考题难易程度大体相当,并做出参考答案,要留给学生理解答案和发挥的空间。二是把好组织关。由任课老师研究制订日程安排、考试规则和评分标准,对学生答题的内容、逻辑、语言、仪表、考纪各个方面有明确的规定,确保考试的公正公平。在抽签、问答、评判等环节分别安排教师负责,确保口试工作顺利进行。(4)实践教学考核分数分配:假期的社会实践成绩考核占30%,学生在校的日常行为表现成绩占40%,政治口试成绩占40%。
篇3
关键词:高中教育;思想政治;教学意境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作为文科的思想政治课,它为学生打开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审美天地,从这里人们领略到那历史上政治策略,也享受这魅力无穷的政治风光。新课标下的思想政治课学习赋予人们一种轻松、灵活、妙趣、生活的学习氛围,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政治课教师要以审美的意境去率领学生走进具有丰富多彩和生活气息的教学意境中。在那“景中生情,情中会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的氛围下学习思想政治课。那么,作为政治课教师如何去营造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意境呢?下面就略谈一下感触。
一、鲜活的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把抽象和理论性很强的政治课上得生动,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就要设置好开头导语的趣味性,这样才能营造美好的教学意境。当有了良好的开端,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氛围中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政治课教师要研究探讨导语的生动性、趣味性。研究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以及他们的逻辑关系。比如,在讲高二哲学时,可以灵活地使用蕴含深刻的名人名言、古训、漫画、幽默、笑话、故事等等来增强课堂的教学气氛;还可以用实例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引用名言导入法等,吸引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课堂的呆板和枯燥就会活跃生动起来,教学意境会提升,教学效率也就会提高了。
二、多媒体的使用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主要是靠老师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来讲课,学生也在老师的干巴苦涩的说教下艰难地听着,老师滔滔不绝的大道理使学生昏昏欲睡,犹如摇篮里听着催眠曲的孩童一样。由此而出现的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可想而知了。自从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的出现,它给教学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以集形、声、光、色、图、动于一体,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为兴趣的优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兴趣感和创新思维都是一种极大的促进和发展,并且还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视野能力。
总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意境的创设还有很多招数,它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深入研究和探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实
验,最后形成比较丰富的理论,为广大的师生总结更好、更切实可行的经验。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师素质;思想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43-01
从教学实践来看,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加之各方面获取的信息量日渐丰富,知识日渐更新,随之对思想政治教师的要求也日渐提高。通过调查发现,他们不喜欢照本宣科、教学呆板、对学生缺乏热情的老师。而是希望教师能知晓天下事,能抓住学生关注的问题给以解答,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做到这些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断研究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做一名学生喜爱的政治课教师。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认为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政治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具备相互支持团结互助的品质
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和教学,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渠道的协作才能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同其他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家长相互联系,团结协作。要使学生间建立起和谐有爱、互相共勉的关系,同时结合校外的社会资源,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控程度。
政治课教师教育的主要手段是“言传身教”,示范性极强。对于可塑性、模仿性很强的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和熏陶作用,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政治课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确立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威信和地位。因此,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政治课教师应该首先做到。
二、教师应树立正确思想政治素质和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
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成部分,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首先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是政治课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的政治素质是教师整体素质的灵魂,所以政治课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品德和政治作用。使自己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自觉地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和把握未来。
教师应从自身的行为规范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当学生的表率,凡是教师提倡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做的自己更不能做,所以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言行要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高尚的人格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高尚的道德品德作风要求教师要培养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平等待人、为人师表、清正廉洁和艰苦奋斗。思想品德老师只有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带着一颗爱学生的心,才能成为学生心灵中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温暖的阳光。
三、政治课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文化素质
要成为受学生尊敬、欢迎的政治课教师,需要有过硬的本领、渊博的学识去征服学生。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要有更高的目标追求,要投入更大的精力,精通学科知识,充实和更新业务知识,做到教一知十或教一知百,从而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要想教好思想政治课,就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教改和教研活动,研究和总结经验,不断拓宽知识面。作为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多读文史类书籍,还要多关注科技新发展和当前国际形势。教师的知识越广泛,学生学习所付出的时间和劳动就越少,才能真正地把学生吸引到政治课上来,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师,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不断学习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师要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去面对学生,新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而是和学生一个互动的过程。在现代教育体制中,教学和科研是分不开的。信息时代要求政治课教师必须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否则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另外,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是在不断实践、大胆的创新中进行的,每个政治课教师都处在探索试验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学后的反思尤为重要。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老教师要迅速更新旧观念,新教师要尽快进入角色,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知识体系等方面来充分提高、完善自己,以适应教育的发展、时代的需求。
四、政治课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又是人才素质的竞争。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政治课教师的脑力劳动日益繁杂,心理压力也逐渐增大,这就要求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作保证,才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创造性地学习、工作。为此,平时政治课教师就应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有关心理学知识,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纠正心理偏差,才能有旺盛的精力、积极向上的心境投入教学、教研中,从而更好地培养新的人才。
篇5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课;实效性;问题;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2-002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22.015 [本刊网址]http:∥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影响,我国教育机制得以改革和创新,形成了一大批卓有见地的研究成果。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社会人才的大量集聚,人才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有待提高。基于此背景下,思想政治课作为高等院校的主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在校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与教学成效密切相关,直接决定着最终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因此,研究和探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可行路径,显得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内涵与意义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考评指标,实效性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来讲,其意义十分重大。相关学者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含义进行研究,得到一系列研究成果,笔者经过概括、总结,认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主要体现在价值层面,作为评估与考核教学成果的主要方法和重要指标。通过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能够从本质上满足高校教育需求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需求,最终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良性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作为高等院校乃至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核心问题,也是我国教育部门所长期研究和探讨的重大课题。通过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和实效性,能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提升教育质量与教学水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满足在校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形成需求。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提高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过于陈旧
尽管思想政治课作为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基础课程之一,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绝大多数高等院校教学理念过于陈旧,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整个教学过程和方法十分死板,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差甚远,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在传统教学思维理念之下,教师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整个课堂完全接受教师的全程讲解,并不需要学生参与交流和互动,只需要聆听并做好笔记即可,这种教育教学理念和思维,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情趣的培养,而且将会影响到思想政治课教学成效,阻碍着教师与学生的即时交流和沟通。
(二)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尽管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十分重视对在校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与培养,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院校并没有严格落实相关教育政策,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单项工作,在这种单一的管制形式下,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无法更深层次的发掘思想政治课潜在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受到教师授课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影响,部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长期处于低下水平。由于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传统,导致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标准,教师与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程的积极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师资建设水平较低
思想政治课作为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必修课、基础课之一,其教育意义深远而重大,这就赋予思想政治授课教师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然而,就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来看,与预期标准相差甚远,大多数高等院校并没有抽调精英、骨干,部分思想政治授课教师身兼数职,仅仅将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项副课来对待。同时,大多数思想政治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基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尚需要得以提升,更无法谈及教育学生。在这种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较低,教育质量不高,成为影响和制约高等院校毕业生综合道德素养和人文组织情操形成的主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师资力量过于薄弱,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较低,根本无法满足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基础所需。
(四)缺乏科学的考评机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在对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估过程中,一方面根据教师的日常表现和学生考试成绩;另一方面根据教师的职称级别和教学经验。这种考评机制下,高校思想政治授课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和理论能力,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应付当下教育考核机制,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自己的教育生涯增添色彩,大多数思想政治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形式化手段,忽略了学生实践性教育与培养,导致学生表里不一,言谈与行为反差较大,出入社会之后,必将暴露出思想道德方面的缺陷,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路径探析
(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强化教师教育地位的同时,必须突出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学生作为整个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环节中的主要构成者,教师在授课的同时,必须要深层次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需求和现实状况。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充分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知名教授的授课经验,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从学生专业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操守。此外,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一个双向过程,即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相互交流和探讨的过程,因此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进来,进行相关系统性问题的交流和探讨,以此来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从某种层面来讲,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有机交互过程。
(二)运用先进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方式不断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随之产生巨大变革,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不难看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长期处于低下水平,根本无法满足教学实效性所需。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不断改革和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需要由传统单一、落后的方式逐渐实现信息化、现代化,跟随时展的步伐,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先进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好、用好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运用现代化、信息化学习方法,充分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最终满足教学成效,实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效性。
(三)提升师资建设水平
对于高等院校来讲,师资力量的强弱与师资队伍建设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院校的教育质量和综合实力。由于思想政治课作为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基础课程之一,所以更加需要得到院校的高度重视,配以高标准、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力量。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参差不齐,人才专业知识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教师存在兼职行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升,更无法谈及去教育学生。基于此背景下,笔者认为,我国高等院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对思想政治课教育标准和要求,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力度,提升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增强师资力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职能作用,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奠定坚实基础。
(四)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估机制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在对教职工绩效考核过程中,通常以职称等级、从业经验以及学生的考试成绩等作为考评要素,并没有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和社会行为等因素考虑进去,这种片面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很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投机行为,过分重视形式化教育,从而造成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本质提升。因此,笔者建议,我国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绩效考核机制,通过科学、可行的绩效考核机制来激发教师的教学潜力,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进而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社会培养出符合信息化、现代化发展和创新的实践型、复合型人才,最终满足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需求。
篇6
1.1中职学生自身特点决定
中职教育的主体即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不高,其大多数表现为自信心不足,缺少学习的兴趣。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肯定无法到达目的,往往还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在中职中实施思想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把作为一门关于社会生活学科的思想政治课还原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体验到课堂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同时又在生活中有所感悟,更好地学习思想政治课,无疑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1.2当前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墨守成规式的新课程老教法,教师只以教完课时为目的,不以好教为出发点。较少关注学生对课程的消化量和反馈效果,没有收到实际效果。第二,课本内容的局限性。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本,大多数以理论知识为主题,缺少对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感觉到思想政治课刻板、机械,从而缺少兴趣。
2实现中职实施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1教师角色转变和教学语言生活化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不只是传统上的教师“授”和学生“受”,而是师生间共同交流、一起成长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而应转向创造公正、平等课堂学习环境的“组织者”,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建立融洽、民主、平等的亦师亦友的新时期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中来,使其主动学习,同时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给学生提出否定意见的权利,让学生从内心上感受到课堂是展现自我、与人沟通的舞台。总之,就是让学生感到课堂学习就像生活一样。良好的教学语言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输工具,也是连接师生间心灵的桥梁。中职政治课本来思想性、政策性、理论性等就较强,教师再一味用空虚高大理论教学就会使学生相当反感。因此,在职专的政治课教学中除了用条理性、科学性、逻辑性语言之外,还应逐步增强趣味性、灵活性、生活性的语言使用频率。教学实践表明,利用源于日程生活的名人名言、歇后语、民谣俗语、网络时尚语等来授课,特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化的语言,不仅会使教师的亲和力增强.同时还会活跃课堂气氛。
2.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也就是说教学中不应该只注重课本的内容和事例。联系到中职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中,教师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活资源引入到课堂。这些资源可以涵盖时事政治、网络、音像、人力等范畴,既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有足够吸引力,又能起到让学生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例如给学生讲解就业指导面试技巧的时候,教师跳出教材中的框架理论,在网上搜集相关面试视频,剪辑成短片让学生观看,让学生在观看完每个面试案例之后都进行集体讨论。让他们分析、总结出短片主人公的表现如何?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学生肯定会积极踊跃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再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结合教材理论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最大化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真实案例中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
2.3创作生活化情境
中职生活化教师要倡导开放式的现代课堂教学,有选择有重点的进行教育情境营造,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最后触景生情,让知识融合于体验之中。生活化情境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演讲辩论、歌曲活动、小品表演、角色扮演等。例如讲理论联系实践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组成两组进行辩论。“不下水怎会游泳”和“不会游泳怎能下水”辩论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让学生明白了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再如在讲公民文明礼仪时,单纯的讲怎么做是正确的是很难增加学生印象的。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分成两组,模拟乱扔乱弃的情境,和几个环卫工人打扫的情境。做完这一切之后,学生就会自己总结出不爱护环境卫生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和没素质的行为。至此,模拟情境的效果自然达到了。类似情境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的体验中多一份感悟,提高了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使思想政治课堂少了些枯燥的说教,多了些有吸引力的真实。
3结束语
篇7
【关键字】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对中学教育的各个学科来说,都是一项艰苦的任务,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尤为重要,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对其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直接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体质量。所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那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1 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是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在:
1.1 思想政治课能培养学生不迷信不盲从的良好品质。思想政治课由于自身学科的特点,时代性强,不断推陈出新,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掌握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更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认识世界。
1.2 思想政治课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就思想政治课而言,对学生来说,创新思维的结果更多的是他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在学习政治理论的过程中,更注重对知识规律的理解、接受;对社会及身边的各种思潮、观点、行为具有分析鉴别评价是非的能力,决不墨守成规人云亦云。
1.3 思想政治课还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这样的学生,不仅看待问题与众不同,在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2 利用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1 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
创新思维作为思维的一种形式,具有积极主动、发散、独创等鲜明的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进行创新思维精神的培养。因为这不仅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素质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他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动力。在创新过程中,创新者所具有的创新思维的品质,其中主要包括有远大的理想、强烈的求知欲望、良好的个性品格、勇敢的探索精神等等。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创新活动,更是一个巨大的铸魂工程。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精神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首先,加强科学的世界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思想政治信念。理想是创新的动力,信念是创新的精神支柱。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在深刻理解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和道德观。
第二,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人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创新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还要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教育,是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是提高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克服思维固定性的制约,促进发散性思维的产生。
2.2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精神品质的基础上,要注重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素质的核心内容。所谓创新思维也可叫创新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它主要包括准备、酝酿、阐明和证实四个阶段。所以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课外实践,都要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来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任务驱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谐、快乐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索取知识,逐步培养和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所谓的“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思考,通过培养创新思维来搜集有关信息、形成概念、,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根据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自由讨论、辩论,不管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还是扩散性思维,都要让学生有新角度、新构思、新方法,充分活跃学生思维。对学生总结的概,归纳的问题,提出的新观点及分析问题的不同思路,教师要加以“集中”证实与评价。教师“集中”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坚持“激励性”原则,挖掘学生身上创新思维的闪光点,给予正确评价。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能,摆脱妄自菲薄,畏葸自缓的心态。扩散性思维与集中思维相互统一,不断拓宽思维的空间,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篇8
关键词:构建;学生向往;职业中学思想政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36-01
新课改后思想政治课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对中职的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使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呢?个人认为,教师必须牢固掌握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采用多种方法来构建课堂,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让思想政治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课堂。
一、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如临其境”。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堂这棵“生命之树常青”的重要法宝。积极打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化课堂,实现生活实际与学生成长和教材理论的有机结合,是优质课的重要特征。如果教师能利用课堂知识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明白思想政治课所学内容不是远离现实的,而是与自己实际生活以及未来工作密切相关的,那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对思想政治课堂产生向往。理论源于生活,生活蕴藏知识。思想政治课教师如果能设计出既贴近实际生活,又与授课的教材内容密切相关,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参与积极性,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就能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如临其境”产生对思想政治课堂的向往。例如《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的道理尽管抽象,但无一不是从日常生活中概括归纳而来,又无一不是通过丰富多彩的经济现象表现出来的。其实经济不仅是“经国济世”的大谋略,也是一家一户、摊贩厂商的“精打细算”的小计划;政治也不都是与同学们相隔遥远的国家大事,它也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与你我息息相关;由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编织成的社会我们更是每天工作和学习在其中。例如讲“商品”就把同学们司空见惯的“超市”搬进课堂让“超市购物”展示商品;在“价值规律”的授课中,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的事件,精心加工设计,让班上是生姜种植农家的学生表演种姜农民的喜与忧,将教学内容以小品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在上“消费和消费观”时统计学生一周的消费清单,调查身边人对金钱的看法形成科学消费观;在“改善民生”一课将发放中职助学金场景搬入课堂,使学生思考关注改善民生政策出台的政治知识……以生活场景为媒介,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巧妙自然地引领学生进入课的学习,生活化元素的引入,为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课堂设计要有创意色彩,令学生“如沐春风”,让学生为思想政治课堂的新奇吸引而产生向往。
有新意的课堂才有吸引力,有创意的设计才有生命力,创新是课堂灵动的“魂”。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最大技巧在于集中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课堂设计新颖,浑然一体,耳目一新学生才会为思想政治课堂的新奇吸引而产生对它的向往。如《职业生涯规划》中“性格及其调适”的教学,以学生表演“咖啡厅里的故事”为导入,以“林黛玉葬花”“张飞大战长坂坡”电视片断为载体,以自主探究、交流(思考性格与职业性格的联系)分组讨论为课堂推进形式,以性格调适成功案例动画总结提升性格可以调适,职业与性格可以达到匹配。这样课堂才能牢牢抓住学生,吸引学生,锻炼学生,发展学生。
三、课堂活动体验实践,让学生“各显其能”“乐在其中”,使学生为思想政治课堂提供的成功、愉悦而产生向往。
争强好胜是学生的天性,不断获取成就感是激发一个人潜能的重要手段。课堂活动形式丰富(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创设情景、实践活动)且不断变化让思想政治课堂成为学生参与的舞台,在课堂的活动体验实践中显示才能、获得成功,从而为思想政治课堂提供的成功而产生向往。利用书上或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开展“体验践行”、“师生互动”、“我能行”、“心理咨询”、“现场表演”等活动;在《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中通过学生采集、市场供求变动信息、以新闻会形式重大国际国内时事;讲“储蓄存款”内容时,让学生事先准备定、活期存折和存单,收集当前的银行存款利率的情况,让学生计算定期、活期的利息,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上《职业道德与法律》时学生编排演示本专业需要的职业道德,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懂法、用法教育采用法律行为模拟,准备案例成立模拟法庭――开庭审判――自我警醒……在 “学中做,做中学”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和实践环境,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学,学有所得,使每位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四、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有效,“润物无声”让学生“水到渠成”的向往思想政治课堂
篇9
关键词:幼儿师范 案例教学法 思想政治课
一、案例教学法的涵义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教学基础的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设置一个具体的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析,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探究,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幼儿师范学校思想政治课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增强课堂趣味性
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比较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为学生创设情境,强化学生感性认识,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2、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堂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或是模拟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根据案例素材提供的相关信息,学生直接参与到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3、有效地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把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拿到课堂教学上,在真实的案例面前让学生融入到案例的情境中,体验角色,利用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分析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概念具体化,加深学生的理解,调动学生大脑思维活动,使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更加地深刻、记忆牢固。
三、幼师学校政治课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步骤
1、精选案例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教师在精选案例过程应注意:(1)要有明确的目标性。即要紧紧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选编案例,要让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2)要有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既要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要包含一定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判断、推理、论证,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能。(3)要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这要求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尽可能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政治学科特点。
2、呈现案例
以呈现方式而论,有印发政治文案材料、教师描述、电教手段展现、模拟再现实际情景、学生表演等。以呈现时机而论,一般应在理论知识的讲解前呈现。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热情,学生身临其境后,教师及时进行启发诱导,让学生从情境材料中去感悟、探究、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
3、分析讨论
这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积极思考;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一些见解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要打破几个学生包场的现象,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鼓励不同观点展开争论、辩论,变“几言堂”为“群言堂”,使学生在互相启迪中、师生多边互动中达到以“例”析“理”,用“理”解“疑”的目的。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个人准备、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充分发挥政治案例教学功能,提高政治课教学实践。
4、总结评述
这是对前一个阶段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是案例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一般由教师来完成,可以对政治案例讨论作出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后续的政治课堂教学打好基础;也可以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政治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提高性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在教师指引下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受到更多的锻炼;或者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篇10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0-0059-04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情景
“思想政治课没意思,都是些大道理,一看就头痛”,“思想政治观点特别抽象,不太好懂”――不少中学生这样形容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不少教师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也面临着诸多困惑:德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有机结合;“课程标准”落实与校本课程开发如何整合;如何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这样三维目标与学生思想实际、生活体验如何对接等。
(一)当代德育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政治诉求变得愈加鲜明,思想观念越发开放,文化追求日趋多元。正处于身心发育“成型期”的中学生,他们在对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中对传统教学模式陈旧单一的政治说教产生了种种冲突与不适。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也在影响着他们接受主流价值观。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教育部提出了“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的要求。
(二)课程教材改革带来学科教学体系的新变化
教材是教学的支撑要素。课程教材改革给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预留了较大空间。尽管如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时政信息的大量涌现,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生活体验的时政事件不断发生。因此,相对固定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显然不能满足学生“鲜活的自我体验”,无法解决与学习目标的矛盾;教材呈现出“陈述性教学资源”集中和“研究性资源”、“生成性资源”滞后的缺陷。这向教师提出了更大的课堂生成度和更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的要求。
(三)学生思想政治学情的复杂性
当代学生精神生活的丰富性与多元化,正日益增加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困难:许多教师面对“00后”新一代、有着独特思维的“新新人类”,常感到教学越来越无从下手或“施展不开”。今天的学生在想些什么、追求些什么,该以什么样的手段来落实“课程标准”等问题,都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一些教师囿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不愿俯下身子去了解学生,脱离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致使他们的教学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出现了“老教师低效率”现象。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缺失表现
受应试教育和片面教育教学质量观的影响,当前不少中学为争取高升学率,打造“学校品牌”,竭力推行以“优秀率”、“合格率”评定教师优劣的、带有“泰罗主义”色彩的教育评价与管理机制,而对课堂生成性资源,重视不够,开发不力,导致了教师长期忽视对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的反思与总结,忽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体验,挫伤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生成教学资源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生成性学习的意识、能力和创造力。当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种种困惑及生成性资源的缺失是对课程实施的严峻挑战。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学生是教学资源,可以而且必须进行深度开发”的观点,并将课程资源分为基础性资源、互动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原始性资源、方案性资源和研究性资源等六类。她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指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这些是在教学活动前不能预设的、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都是生成性资源。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开发的意义
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的在于更好地在新课程背景下大力推进实施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在新课程的思想政治课大力提高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能力与素养,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尝试利用生成性资源大力培养教师的研究精神和创新教学的能力,以进一步提升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实现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结果”到全面地“注重过程”的转变。
(一)丰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资源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有利于形成各种“教学契机”,帮助课程开发,丰富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资源。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资源的‘创生者’,教学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主动开发与创生。”生成性资源中的各种情境和体验能满足学生主体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那些有机的生成往往成为教师有效教学的起点,成为指点迷津的“金手指”,成为学生用已有经验去感知、建构新知识的“新机会”。例如,在教学《可持续发展》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邀请一位擅长画画的学生,对照教材上的生态循环图,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绘出一幅现代城市“市井图”,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我是城建专家”的大讨论。由于学生对这幅“共同生活经验凝固的音乐”能产生普遍共鸣,所以在讨论中能有效深化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较好地达成三维目标。教师再对这些新鲜的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进行归纳整理、系统总结,就能够丰富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资源。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潜能的人,只有潜能没有充分发展和发挥的人。”成功的教师大都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营造。对于学生来说,有了合适的学习情境才能更好地激发学习潜能,主动地探索新领域、获取新知识。比如,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先行引导学生进行:“用手挖土到铁锹挖土再到用大型挖掘机挖土”的对比,并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竟有学生想出“用水移地”的创新思维。显而易见,这种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资源生成”,是帮助学生理解政治概念的“金手指”,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催化剂。
(三)有助于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在关注思想政治课生成性资源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作为资源开发者的教师与学生。因为,能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取决于教师能否从教育实际、学生现状和社会需求来准确地拟定“课程目标”,能否充分利用各种生成性资源准确地把握动态的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发利用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有助于教师调控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视界的拓展。大量生成性资源的出现使教师增强了“对症下药”的准确性,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许多专家型教师不但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生成的经验,而且他们往往能高效运用这些资源,巧妙地达成教学目标。
四、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开发的几种途径
(一)教师预设的情境生成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育、教学的环境对学习者有充分的影响和刺激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体验的情境,引导他们主动地体验学习,促使其强化积极的心理体验,有利于学生产生情感认同,从而去主动学习。这种情境包括:课程和教师预设的情境和社会实践情境。
1.在师生互动中开发。课程资源的开发更明显地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存在于教学情境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之中。生成性资源是在课堂动态体验过程中被激活的。一名教师在教学《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一课时,先发动学生搜集反映当地三十年前后变化的图片;再通过图片对比来引发感悟,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了自己家乡的变化;最后,引导小组探究、讨论、交流使学生充分认识:改革开放与党的领导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与人民的艰苦奋斗的原因,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师生互动开发的资源既能满足教师的教学要求,学生又乐于接受。师生互动开发的课堂资源打开了学生们的思路,引发了他们多维度的思辨,培养了创新思维与归纳能力。再如,教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时,一位教师这样引导生成:先引用“我来当市长”的小活动,通过对“走资源消耗式的‘发家路’”与“发展新兴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两种思路的对比与权衡,增强了学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认同与行动内化。这个小活动从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体验实际出发,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故而较好地达成了本课的三维目标。
2.在资源整合中生成。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而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又决定了教材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认为:“教学就是组合与整合”。所有这些理论与观点都是生成性资源提出的理论基础。教师应将教材的每一个框题作为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整合、迁移、深化,把课程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等整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开发教材以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要使思想政治课“活”起来,实现新课程培养目标,我们应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比如,在教学《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一课时,可以先熟悉课文内容,后鼓励学生说出以前学过的几个相关的重要概念:人民、我国的国家性质、民主、法律等,再让学生带着教学设计中的的问题去学习,引导他们提出问题,促使他们深入理解。又如,以“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具体环节是怎样的”,“依法行政的行为主体就指各级人民政府吗”这一系列问题,能够促使学生在对以往知识的整合中进一步拓展与生成,可谓“温故知新”。
(二)巧用“教学意外”的生成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所以说,错误是极具课程意义的课堂资源。怎样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就需要教师将其与预定目标巧妙对接,“将错就错”,以多种方式组织学生予以辨析并改错。教师知错就改的精神、师生改错及发现真知的过程,都会在学生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利用学生的错误,课堂会因错误而引发发现、探究、进步,课堂就充满活力。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疑问”的设问和追问中生成。“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能引发创新思维,有深入探索的欲望才能有所创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应积极而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勇敢发问的环境与平台,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质疑能力。同时,也要充分而敏锐地把握教学中学生随机生成的问题,启思、引导学生整合新知。比如,我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学是这样设计的:课前先由“时事播报员”播报神舟九号成功发射的消息。这时有位小组代表提问:为什么火箭要造成长筒型?为什么不能造成椭圆型?他这一问立即引发热烈的全班大讨论,最后演变为“小组辩论会”,我也顺水推舟地成为辩论会的主持人,最后我还找来中央电视台相关纪录片当场播放,进一步巩固了本节辩论的成果。本节课,学生们在思辨与讨论中深刻理解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另外,课堂上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差异中生成。发展性教学认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正视学生差异,尊重学生差异,重视和巧用“课堂不同声音”,在意外的差异中生成新知。
(三)在社会实践中生成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调查、走访是一种重要的实践形式。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实践活动来生成新知,完成课程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对其内容理解得更具体、更深刻,我组织了“绿色调查、绿色行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形式,了解所在村庄在生态现状和发展规划方面的新举措,使学生既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雄心,又深深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的道理和情势。再来看一位农村教师对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师以学校所在村庄的一条河的变迁为例,通过组织学生课余进行实地考察活动,先让学生亲近社会,在实践体验中发现问题,引发了思维,同样高效地唤起了学生们的环保意识。所以,思想政治课不但要重视课堂,更应重视社会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到“思想政治课目标和德育要求习惯化”。
(四)在网络应用中生成
与传统课堂相比,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思想政治课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和丰富性等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设计中关注课程目标与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联系,可以利用网络获取资料,主动交流,对政治学习生成自己的观点,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恰当地融入思想政治课中,利用生动、有趣的动画、图片、音乐、视频等,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在新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我们要开拓新的教学领域,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最佳整合。可以尝试建立丰富有效的资源库,把学生典型的生活素材等都作为一种课堂生成资源,入库存档、备用。另外,多媒体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具互动性、开放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让民主、平等、自由、快乐实实在在地融入课堂,从而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史建元.简论语文教学贯穿荣辱观教育[J].教育与实践研究,2006,(20):6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思想动态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