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年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6 04:52: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生学年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研究生学年个人总结

篇1

关键词 导师 汽车 实践能力 知识结构 研究方法 论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国、日本、德国、瑞士等国都高度重视培养创新实践人才,它们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活动、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①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加之我国加入WTO,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是和国际企业的竞争,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为提高产品技术水平、突破技术难关,对研究生的需求日益增加,因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但是这些企业认为,目前的研究毕业生素质与企业要求有很大的差距,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②因此,对于我国汽车类专业学生而言,在不忽视理论能力的同时,更应加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汽车类硕士生导师就面临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变化,汽车类专业硕士生导师应该如何及时实现角色转换,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担负起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重任,这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仅就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谈几点体会和想法,以供大家参考。

1 提高导师自身创新实践能力

1.1 提高导师自身的创新实践意识

自身具有创新实践意识是研究生导师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前提,是引导学生发挥创新实践潜力的首要环节。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主要源自导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因此需要导师的具有创新激情及实践的意识。③

1.2 提高导师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由于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格精神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同时,研究生教学与本科生教学相比,没有系统和严格的评价标准和操作规范,因此导师的责任心就更为重要。

1.3 提高导师自身的专业能力

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良好的专业能力无疑是重要的。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了保持处于学科研究的前沿位置,导师不仅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要有扎实的基础,还要时刻关注学科前沿研究,并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的专业能力。

1.4 提高导师自身拿项目和取得成果的能力

汽车类导师由于专特殊性,特别强调和产业的结合,因此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不断地拿新的研究课题及经费,从而有条件带动学生的学习与研究,使他们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培养,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丰富充足的科研经费是科研活动的动力燃料,是研究生导师做出创新成果、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支撑条件和坚实基础。④除此之外,还要善于总结、及时总结,把研究过程中的新思路,新成果通过论文、专利、奖项的形式表达出来。

2 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1 了解相关制度及流程

首先要了解自己学校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规定、条例以及相关操作流程,对这些规定、条例及流程,研究生导师要心中有数并能够按规完成。除了学校相关规定外,研究生导师也要有符合自己研究方向的一套“流程”。不同类的学生,具体的“流程”也应有所区别。

2.2 熟悉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及时间节点

(1)首先要求学生按照相关规定修满相应课程的学分,打好专业基础。良好的基础是提升创新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也是研究生学习的基本要求。(2)指导学生广泛地查阅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料。鼓励学生利用好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阅相关文献,多渠道地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开阔学术眼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文献综述。(3)帮助学生学习研究课题开展需要用到的软件,在课题开展中形成科学可行的研究问题。让指导的学生参与到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从中选取某个小的方面作为具体的研究问题。(4)针对汽车类专业的特点,知会学生三年3个阶段,获得3个阶段性成果。通过第一学年的课程学习、文献阅读、软件学习,第一学年底撰写开题报告;第二学年开展课题研究,撰写中期报告;第三学年使学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课题研究成果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文章,并撰写毕业论文,进行毕业答辩。

2.3 加强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

在目前的新形势下,研究生导师必须转换思维,将自身的科研成果与社会相联系,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努力走出去,利用自身的学术理论优势,和工矿企业中的工程师联合起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自身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导师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以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使自身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⑤

3 掌握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具体方法

为了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优质高效地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需要在方法上不断地创新和探索,我们课题组认为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经常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学科背景不同,个人能力不同,研究方向不同,性格不同,沟通的方式也应不同,导师要采用学生喜欢的沟通方式,不宜居高临下。(2)在入学时给一个完整的培养方案,让学生了解整个流程,在每学期初给每一位学生安排具体的计划,并检查和督促他们的执行情况。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对学生要进行适当的管理,但是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安排不同的计划。(3)给研究新生灌输理念,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过程和原来传统教学有所不同,不完全是一个“我教你学”的过程。汽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应着重培养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导师并不能手把手地将创新能力交给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除了需要导师的指导,也需要学生自己不断领悟并提高。但是不管怎样,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导师和学生应互相探讨,互相促进。研究生导师要在和学生的互动中不断提升自己,和自己的学生一起成长。(4)导师应把学生放到实际课题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5)在课题研究阶段给予学生一定的研究补贴,能让学生做到基本生活费用自理。(6)了解学生以及他们的职业目标,给予他们最好的建议,帮助他们做准备。在就业过程中导师要积极主动为研究生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教改项目(JG1342)

注释

① 戴敬,王石,马斌.新形势下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与影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473-475.

② 张亚丽.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多元化的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4):65-67.

③ 谭源渊.研究生导师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3:49-51.

篇2

[关键词] 临床药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复合型人才;科研

[中图分类号] R9-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1-0129-03

临床药学(clinical pharmacy)是指以药学知识为基础,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研究及干预药物在患者体内的药效动力学及药代恿ρЧ程,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及经济性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本概念最初于1957年由Donald Francke首次提出[2],并于1966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UCSF)率先创立临床药学专业[3]。临床药学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1989年由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建立了我国首个临床药学本科专业,至2014年全国共有32所高等院校具有临床药学专业,其中有12所院校具有硕士培养点,9所院校具有博士培养点[4-6]。作为首都医科大学的教学医院,我院于2014年申请并获得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和培养点,负责培养本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部分七年制在校生的实习带教。在培养过程中,通过与临床科室的交流及毕业生的反馈,笔者发现,现普遍实施的临床药学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临床对药学人才的需求,临床不仅需要临床药师提供药物咨询、指导服务,更需要临床药师提供设计、分析、实施药物试验的科研服务。据此,经导师组调研与讨论,决定对在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对科研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对本单位对该学科的学科建设、课程安排及人才培养方案做一总结,以供同仁参考。

1 培养对象与目标

临床药学是以向临床提供具有药学、临床、科研能力的临床药师为培养目标的学科,故本学科的培养对象须具有临床药学的本科教育背景,但由于我国临床药学起步较晚,各高校的临床药学本科教育规模普遍偏小,而现今社会对临床药师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可将招收条件放宽至具有药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学历。在培养过程中,不仅需使研究生掌握为患者提供合理化用药方案的能力,还需以研究生可独立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药物问题、分析药物问题、解决药物问题为最终培养目标。

2 培养模式

2.1 培养时限

临床药学的培养时限一般为3学年(6学期)。但由于本培养点的规模有限,本校报考人数较多,故目前仅招收本校临床药学5年制本科生,根据培养方案,可将本校临床药学本科的第五学年与研究生阶段打通培养,这是由于临床药学第五学年本为临床实习,而本培养点即是临床单位,故将本科与研究生阶段打通,在保证本科质量的前提下使总学程达到3年。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接触临床一线,更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连续性,并可压缩培养周期,即“5+2”培养模式。

2.2 培养方式

2.2.1 导师组负责制 为保证培养质量,由本校临床药学系负责32个月实践培养计划的制定与轮转编排,并由导师、药学部的相关专家组成导师组,对研究生的实践培养进行有效指导。在培养过程中,再由临床药学系集中组织安排进行阶段考核、结业考核、学位论文开题与答辩。

2.2.2 专科定向培养 研究生在首都医科大学完成必修课学习后,导师根据课题背景、优势学科、研究热点及学生个人兴趣对其专科方向进行定位。研究生将以个性化的专科方向进行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

2.2.3 药学实践 在进行临床实践前,研究生需对本单位的药物品种、药事管理细则、科研课题及药学部运转模式有一定的认识。故在临床实践前,研究生需进行为期10个月的初级临床药学实践,在药学部门诊药房、病房药房、静脉配液中心、药检室、实验室及药库等各个岗位进行轮转培训,培训包括对药品的检验与调剂、静脉配液方式、用药干预、治疗药物监测及用药咨询等。在轮转期间,药学部还会安排各岗位负责人对研究生进行统一的讲座培训,使学生快速的、正确的了解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

2.2.4 临床实践 在完成药学实践后,研究生将进入为期1年的高级和专科临床药学实践阶段。学生按照自身专科方向进入各临床科室,在临床药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在此期间研究生需掌握本专科用药品种、适应症与药物遴选方法、用药原则、用药时限及药物不良反应辨别方法等内容,并在本专业临床药师及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的初步的用药监护。

2.2.5 科研实践 本培养点推荐研究生住校学习,研究生自入学始,即对其进行科研培养。在临床实践及科研实践期间,布置工作量较小的相关科研任务,嘱其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并安排研究生对老师及学长的实验及科研进行观摩,使其在观摩期间迅速掌握相关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标书及论文撰写等相关科研内容。

在完成初级临床药学实践后,研究生进入为期1年的临床高级和专科药学,以及科研实践阶段。导师根据其专科方向、课题背景及学生个人兴趣围绕当前临床研究热点及难点进行科研选题。选题需具有一定的高度,并应涉及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循证医学等多个学科,从而使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对相关科研方法及手段有更深的理解,并通过实验结果对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及数据支持。

2.2.6 培训及交流实践 为加速临床药学的学科建设,本培养点着重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沟通及言语表达能力。研究生在学期间,导师组努力为学生争取参加各种学术讲座、专业培训及学术会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在会议过程中进行汇报、发言及交流。另外,导师组每两周安排的一次学术交流会,研究生定期进行数据汇报,并对研究内容及难点、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这不仅可使导师了解每个研究生的实验进程与实验问题,还可使研究生拓宽眼界,了解其他专科的相关知识与研究现状。

3 成果

3.1 熟悉药学业务工作

据了解,部分临床药学培养点忽略药学实践过程,从而加大临床实践幅度[7-10]。这虽可加深学生对临床药学的认识,但研究生在实践中却不了解自身科室的药品品种、药事管理细则及科室运转模式,从而在临床实践中面对医生、护士及患者所提出的问题无从解答[11-13]。由此可见,药学实践是临床药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本培养点研究生在药学部轮转过程中,不仅熟练掌握本单位用药目录,更对各岗位工作内容及职责有了深刻的认识,使研究生在查房过程中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药品信息及药事管理细则。

3.2 临床药学能力增强

在本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在临床中发现及解决药物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据相关临床科室反映,对于药物品种、适应症、用法用量等常见问题,学生可根据已有知识或用药手册迅速给出结果;而对于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辨识、非常规用药等复杂问题,学生可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等方式获取正确信息,再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反馈于临床。由此可见,专科培养下的研究生已得到各临床科室的肯定与认可,这不仅为临床合理用药做出了贡献,还为临床药学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3.3 科研水平提高

在此培养模式下,研究生的科研思维与科研能力均有显著的提高。研究生不仅可以按时高效完成论文开题、中期汇报、论文答辩等环节,还在与同学的相互帮助与合作中,对其他专科有了一定的了解。2015年以来,本学科点已毕业和在读的4名硕士研究生,共发表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其中有2篇论文分别获得2014年和2016年北京药学年会优秀论文的二等奖和三等奖。由此可见,在此模式培养下的研究生不仅拥有了良好的科研思维与写作能力,还加深了对专科药物的理解与感悟,临床药学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3.4 交流沟通能力增强

在众多的科室会议、用药宣教、学术会议中汇报及发言中,研究生的言语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及沟通技巧均有显著的提高。在不断地锻炼中,学生渐渐从中找到了自信,办事能力及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4 总结

4.1 专科培养的优势

本培养点研究生在第二学期即明确自身的专科方向,有助于学生尽早对专科知识进行学习与梳理。通过对专科药学知识的研究,不仅能对该学科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为特定人群提供更加专业的药学服务;还能更为快速的掌握临床药学的工作内容及研究方法,在学习其他专科时也可触类旁通,提高自身学习及工作效率。此外,专科培养也为科研课题指明了研究方向,使临床与科研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避免科研与临床脱钩的现象。

4.2 加强科研培养的优势

目前,临床需要精通药学、临床及科研的复合型药学人才,而传统培养模式下的临床药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无疑是其短板[14-17],故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加深其对专科药学知识及问题的理解,还能切实分析、解决临床中的药物问题,提供可靠的理论及数据支持,使药学与科研真正服务于临床。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及专长,也成为其就业的敲门砖[18-20]。

4.3 展望

诚然,本单位展开的临床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刚刚起步,各个方面的建设均处于摸索阶段,在某些培养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正与临床药学在国内的学科现状相一致。但笔者相信,在大家对临床药学教学的不断尝试、探索与挑战下,最终会摸索出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临床药学的特色发展道路,临床药师也会随着工作的深入得到医生与患者的认可和信赖。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College of Clinical Pharmacy. Acute care clinical pharmacy practice:Unit-versus service-based models[J]. Pharmacotherapy,2012,32(2):35-44.

[2] Bond CA,Raehl CL,Franke T. Clinical pharmacy services, hospital pharmacy staffing,and medication errors in United States hospitals[J]. Pharmacotherapy,2002,22(2):134-147.

[3] T雪雷. 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2015.

[4] 张琴. 临床药学现状和发展研究[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6):750-752.

[5] 吴永佩,颜青. 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的内涵、范畴和发展趋势[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4,23(3):133-159.

[6] 吴永佩,颜青. 临床药学学科建设与相关概念的探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4,23(2):69-72.

[7] 龙萍,吴方建. 临床药学与临床药学学科建设[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11):884-886.

[8] 赵奎君,续畅,王秀娟,等. 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7):136-139.

[9] 杨志海,张幸国,马葵芬,等. 我国临床药学学科发展现状调研分析及思考[J]. 中国药学杂志,2015,50(17):1553-1557.

[10] 张凤,夏天一,高守红,等. CNAS-CL01准则在临床药学教学和科研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药业,2016,25(18):11-14.

[11] 马葵芬,张幸国,王融溶,等. 基于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申报数据分析临床药学科研现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6,33(1):94-97.

[12] 刘耀武,印晓星. 临床药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 西北医学教育,2015,23(3):427-429.

[13] 张文悦,翟所迪. 临床药学本硕连读六年制的实践和科研模式探索[J]. 中国药房,2008,19(13):1028-1029.

[14] 赵宇昊,唐燕,李书珍,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中药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 28(12):1891-1892.

[15] 高小明,姜春梅,夏淑霞,等. 浅议临床中药学学科内涵建设[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1):139-140.

[16] 蒋学华,李喜西,曾仁杰,等. 临床药学学科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J]. 中国药房,2008,19(13):965-968.

[17] 颜海弟. 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改革对策[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5):143-147.

[18] 张冰,金锐,吴嘉瑞. 基于现代中药师知识框架构建临床中药学课程[J]. 药学教育,2011,27(5):23-25.

[19] 李晓平,邵宏,唐忠婷,等. 国外52所大学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教学体系的比较[J]. 中国药事,2007,21(11):934-938.

篇3

一导师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责要求与优势

第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导师职责的应有之义。导师负责制是当前高校采用较多的一个模式,是由导师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的人才培养制度。《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明确规定,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因此导师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专业知识和研究视野方面,引导研究生向纵深方向发展;二是在道德品质、个人修养上引导研究生健康成长。这些都凸显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的教师的本质和要求。

第二,研究生的现状要求导师必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上看,广大研究生主流是好的,他们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努力学习、独立意识强、思维活跃、积极进取。但是,在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增加和社会多元化思想影响下,研究生群体不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社会阅历等方面存在差异,思想基础、价值观念也表现出多样化,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有些研究生信念淡漠、情感迷惘、公德缺失、责任感不强;注重个人利益,功利性色彩严重,集体观念淡化,组织纪律性差,生活无动力,学习无目的;许多研究生面临包括来自生活、学习、发展、人际、经济、工作、恋爱婚姻、家庭和就业等多重压力,一些心理承受力比较差的研究生感到不堪重负,产生忧郁、自闭、孤独、失落、茫然、焦虑等心理疾患,甚至由于绝望而选择结束生命;有些研究生认为自己交了学费是教育消费者,学校应该提供像商家对顾客一样周到细致的服务,他们对学校的一些管理规章制度和做法表现出一种盲目性、极端性地怀疑和抵触,甚至逆其道而行之;社会对研究生评价更注重他们的业务能力、外语水平,部分研究生自觉不自觉地表现为重业务技术、轻思想政治的状况。[1]在新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研究生,如果不重视他们的现实状况,不切实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必然会形成高学历层次不稳定的人群,无疑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而研究生对所遇到的困难挫折和认识上的迷茫,也迫切希望有人,特别是阅历丰富的、他们最为敬重的导师能给予指导或提供解决问题的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需要从思想观念、工作机制、教育内容、方法途径以及队伍建设上进行改革,使之适应并服务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帮助研究生解决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发挥好专职队伍、研究生骨干队伍、导师队伍三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作用,而其中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地位与作用尤其重要。

第三,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引领方面更具优势。研究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科研工作的,在长期一对一的教育模式中,接触最多、对个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导师。导师也因此比较容易掌握研究生的情况。[2]绝大多数研究生在和导师的接触和交流时,都能够主动跟导师谈心,包括倾述自己的苦恼和不解,这时导师可以有的放矢,采取有效方式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从而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而导师对研究生来说有极大的权威性,导师的人品、学识、道德对研究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些知识渊博、教学有方、道德高尚、富于人格魅力的资深导师深得学生崇敬,导师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导师和其他教育力量相比,如专职辅导员、教务员等其他管理人员,更具有智慧、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权威。当研究生中出现一些消极苗头和言论时,导师的一席谈话往往更能让他们欣然接受或认真反思及时修正。因而,相对于辅导员和其他任课教师而言,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长期以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工作机制中并没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在组织体制上,研究生培养规模较大的高校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实行二级管理:在组织机构上学校设立专门的部门,如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或在研究生院(部、处)设立研究生党委(党总支);在院系层面,则由党委(党总支)负责。在队伍上,校级有专门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副书记,院系有负责研究生思想工作的副书记和研究生专兼职辅导员。在这种体制下,传统教育体制中长期存在的工作“两张皮”,即“德育归学工口,业务靠培养口”现象仍普遍存在,导师只负责专业指导,专兼职辅导员具体负责研究生日常事务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因他们工作分工职责不同而分离。

第二,相当部分导师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上有偏差,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思想。他们认为导师职责就是负责研究生的学业发展,指导研究生学会“研究”、学会“做学问”,往往把自己限定在指导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层面上,更多关心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的导师甚至公开反对研究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思想教育主题活动以及学术活动,认为研究生要专心搞学术搞科研,其他活动最好少参与或不参与。对其所带的研究生中出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受到感情、生活、工作问题困扰产生较大的思想波动,心理问题突出等情况掉以轻心,置之不理,认为研究生都是成年人了,而且还是高层次人才,本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自行解决,自己插手就是干涉学生的自由,侵犯他们的隐私。就算要管,那也是辅导员的事。

第三,一些导师责任心不强,忽视自身的道德修养,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导师除了指导硕士、博士,还要指导本科生以及其他专业学位的学生,加上其自身有科研、教学任务,还经常外出开会、讲学,一学期下来跟学生见不了几次面,专业学习方面都指导不了,更别说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了;研究生导师虽然都是本专业领域的专家,但有的导师知识结构与时代脱节,缺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知识和经验,没有掌握研究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也不愿意补充学习相关知识,处理问题态度粗暴、方法简单,不但没有效果,反而激化矛盾;有的将自己和研究生的关系定义为“老板”和“打工者”的关系,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力;有的导师学术道德低下,浮躁而急功近利,带头搞学术腐败,剽窃别人的劳动成果或随意篡改科研数据;有的自诩权威,吹嘘自己的学术成果和学术地位,打压他人的研究等等,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导师的形象,在研究生中造成极坏的影响,让学生们对导师的人格道德产生怀疑和不信任。

第四,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约束机制和评价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很多高校虽然出台了关于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及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条例等文件,对导师要成为学生生活上的关心者、学业上的指导者、思想上的引导者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作了相关规定,但大多都是宏观的空洞的内容,对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无相应的有效评价机制,可操作性不强,对于不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是成效差的导师也无切实可行的惩罚措施,结果干好干坏一个样,起不了奖勤罚懒的作用。

三创造条件,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第一,加强导师师德建设,确立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导师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制,明确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职责与要求,强化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要求导师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理念,在培养、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要将培养研究生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放在首要位置,并贯穿于教学、科研等具体培养环节的全过程。导师自身也要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则,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并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术学风等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同时也要加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特点、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第二,明确并量化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建立操作性强的考核奖惩制度。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培养研究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修养,关心研究生的思想、学习、科研、生活,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良好的学术道德。导师每个月至少要与研究生进行1次思想交流,以及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每学期要与各培养单位分管领导或研究生辅导员联系2至3次,及时反馈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对研究生每学年1次的思想政治表现进行了解和考核,并把评语和考核结果写入研究生的学年总结鉴定表中,存档备案;参与研究生违纪处理、疾病、事故、心理健康等突发事件的处置;积极参与并组织、督促研究生参加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要建立研究生德育工作评估制度,把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落实情况和效果作为评价和衡量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并列入研究生培养工作评估体系。对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的考核由各培养单位负责,各单位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制订具体的考核办法,定期检查“研究生导师工作笔记本”,了解导师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情况,每学年或者每届所指导的研究生毕业时对导师进行一次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向学校提出是否继续聘用为导师的建议。其中,对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责不力、各方面反映意见较大、出现重大问题或事故的导师,由各单位提出处理意见,经学校审核后给予相应处理。学校每年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业绩突出的研究生导师进行表彰,并考虑拨专款设立“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奖励金”,每2年举办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研究生导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以营造教书育人的浓厚氛围。

第三,搭建导师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拓宽导师工作渠道。一是网络平台。现在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导师应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充分重视并善于利用网络构建交互式的徳育平台。要建立导师个人主页,用QQ、MSN、微博等与学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便于指导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即使导师外出,也可使用移动网络与学生沟通,这样就能有效解决导师由于工作忙而难于与学生见面联系的问题。二是交流平台。学校要定期召开导师德育论坛,专门就导师如何有效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以拓宽导师的工作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实践平台。安排党员导师兼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或负责联系一个研究生党支部,直接参与指导和组织研究生的党建和思政活动;安排导师带队参加研究生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要求导师必须担任1至2个研究生社团的指导老师等等,尽量为导师创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机会,这样导师的思想政治思想工作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解决研究生思想问题的同时要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要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研究生心理发展规律,充分考虑研究生的内在心理需要,充分考虑研究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3]首先要坚持文以载道,做到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通过组织学术沙龙、学术交流,将研究生吸收到导师的科研项目团队,或从科研经费中抽出部分资金专门用于研究生科研资助,以解决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问题,同时加强思想教育与专业教学的相互渗透,实现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有效统一。其次,要将心理教育和就业指导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就业指导,开展“成功观”、“就业观”教育,解决研究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研究生提高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解决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鹏.研究生思想特点研究文献综述[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3:(55-56).

篇4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为培养本国高端国际化人才参与全球竞争,招收优质来华留学生,服务于国家外交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学生的国际流动则是评估一个高校国际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在分析国内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新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南昌大学实际情况,提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发展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若干策略及建议。

关键词: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策略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为给国家培养更多能参与全球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同时吸引大量外国优质生源到我国接受研究生阶段教育,服务于国家外交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明确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通过各种形式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要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体系和模式,不同层次高校国际化发展水平极不均衡,国际化项目形式较单一,受益学生范围小,来华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数量少,生源质量还有待提高,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尤其如此。

一、全球学生国际流动情况概述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国际间的学生流动(studentmobility)日益频繁,但流动目的国仍然集中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2013年的权威信息,2011年,全球430万国际流动学生选择的流动目的国中,赴美、英、澳、加、法、德六国学生数占53%,其他所有国家占47%。国际学生的大量招收给上述六国带来了丰厚的“外交红利”,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招收国际学生的学费收入缓解了本国政府对国民教育财政投入的压力。同时,大量招收国际学生给本国高校创造了长期稳定的多元化校园文化氛围,与将其本国公民培养成全球公民的目标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学生双向流动,成为了新兴的留学目的国。韩国提出要使其国际学生人数在2020年达到20万,并为此在签证政策、奖学金、质量保证等方面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日本也计划到2020年使其外国留学生数量从目前的13万人扩大至30万人。马来西亚政府也通过向外国学生提供奖学金、放宽勤工俭学政策和移民政策等优惠条件,吸引留学生。

二、国内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新趋势

1.研究生全球流动更加频繁2014年,我国留学生输出人数约为50万人,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国地位。根据国际教育协会IEE的《2014美国门户开放报告》数据显示,2013-2014学年,留美中国学生人数总计有27.4万余人,其中40.3%学生攻读本科,42.1%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与此同时,来华留学人数逐年递增,2014年,作为亚洲第一大留学目的国,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万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我国留学,较2013年增加了5.77%。其中,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人数仅占4.8万,约占全部来华留学生的12.73%。来华外国研究生的增多,与中国学生一起进行学习和科研活动,对校园国际化氛围的形成大有裨益。2.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形式更丰富与以往相比,研究生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除赴国外继续攻读更高学位外,利用寒暑期学习短期海外课程,通过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项目或学分互换项目,到国外进行一学年或一学期的交流学习、课题研究或实习,出国参加国际会议等多种交流形式在我国高校广泛开展。3.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发展迅速通过国外著名高校在中国建立校区,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外优质课程等方式,学生不出国门,用更少的花费就可以接受国外高校相同质量的研究生教育。4.研究生师资国际化程度逐步提升外教的聘请不再仅限于语言类专业,担任专业课外教数量增加,国外院校高水平学者教师来华短期授课次数增加。同时,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本国教师数量逐年提升,为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提供了师资保证。5.学生个人对接受国际化教育的需求日益高涨除政府及高校的统一规划和布局外,更多的研究生向往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国际化教育,参与国家交流活动,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三、南昌大学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现状

南昌大学作为江西省唯一一所省部共建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作为江西省内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学校非常重视国际化办学,先后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8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国际化,除积极争取国家留学基金委及江西省支持选派优秀研究生赴国外学习外,也为在读研究生设立了出国深造奖学金。结合学科优势,学校成立了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中德研究院、中法中心等,并与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成立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选派优秀研究生赴合作院校或实验室与国外导师共同进行科研项目。学校重视通过合作办学项目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1996年,与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合作举办了硕士层次企业管理专业教育项目。截至目前,已有1000余名学生通过该项目赴法留学。设立南昌大学奖学金,广泛招收硕士和博士来华留学生。注重利用已有国际交流与合作资源助力于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如我校人文学院在国际交流学院及海外两所孔子学院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实习基地,使该专业学生毕业前100%具有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经验,30%具有海外教学经历。当然,与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相比,我校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数量少,形式单一,学生受惠面小,双语或外语授课硕士课程少,来华外国研究生数量和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欠发达地区高校提升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策略与建议

1.大力推动与国外顶尖高校在线教育除少量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学校资助项目外,对于普通研究生来说,无论是出国进行长短期学习,还是在国内就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其家庭的经济条件都有较高要求,这也是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研究生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以及国外名校提供的远程教育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在线优质课程。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可以尝试利用有限的教育国际化经费购买类似教育产品和设备,提高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2.实施教师海外培训计划和国外优质师资引进计划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离不开国际化的师资。一方面,我们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大外籍教师特别是专业类外籍教师的聘请力度。另一方面,应有计划地选派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深造和开展科学研究,并与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加强对紧缺课程师资、骨干师资的培训。出台激励措施鼓励这些归国教师开发双语或外语授课课程。南昌大学与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进行了深度的合作,每年互派师资进行深度的科研合作,特别是在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方面签订了年轻教师的联合培养与继续深造的合作协议。

3.结合学校学科优势,深化合作办学项目的深度和广度注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和内涵建设,着眼长远,真正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校相应学科的发展作为合作办学的首要任务。南昌大学的临床医学作为优势学科,具有大批的高层次人才在南昌工作,通过这批高层次人才与国外顶尖高校合作,从而能够结合本地优势与国外高校的先进教育资源,打通临床医学类留学生从本科至硕士、博士的贯通式培养模式。

4.大力招收优质外国留学生,增强学校国际化氛围结合学校学科优势,通过开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外语授课课程吸引优秀外国留学生前来进行研究生阶段学习,加强中外学生交流,增强学校国际化氛围。通过与国家教育部、外交部、省外办等政府机构的合作,南昌大学与多个国家的省州政府签定了留学生外派计划,吸引了南非、约旦、印度、俄罗斯等国家的留学生来华学习,其专业覆盖面涵盖了医学、工程、语言、经济,以及基础科学等各个方面,多元的文化碰撞,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有不少留学生在汉语大赛、专业竞赛中崭露头角。

五、结束语

在教育全球化的今天,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不断总结其过程,因为授课语言的制约,我国在制订相关政策时不可完全照搬英语国家发展模式,而应借鉴一些官方语言非英语国家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成功经验。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出现了一种新的态势,即学生流动更加频繁,国际化形式更加丰富,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日益迅速,师资国际化程度逐步提升,学生个人对接受国际化教育的需求日益高涨。南昌大学作为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所综合性高校,在学校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削减本科生数量,2020年研究生数量占全部学生数的1/3”的目标下,提升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对学校的发展尤为重要。但因为基础薄弱等原因,目前学校的研究生培养国际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建议采取大力推动与国外顶尖高校在线教育,有计划地实施教师海外培训计划和国外优质师资引进计划,结合学校学科优势,深化合作办学项目的深度和广度,大力招收优质外国留学生,增强学校国际化氛围等措施,使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得到更大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2010-2020)

[2]韦薇.试析韩国留学政策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J].科教导刊,2014(5上).

[3]日本文部科学省官方网站.[EB/OL].[2010-7-29].

[4]马联.马来西亚教育联盟推出一系列留学优惠政策[J].侨(113):27-28.

篇5

    1我国护理学学位授予情况

    1.1我国的学位制度我同学位制度是在1980年建立的学位分学上、硕上、博士_一级。围家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规定,授丁学位的学科门类为12类,医学为其中之一。医学门类一级学科有8个,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巾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同内、外、妇JL等临床学科一样,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1.2学研究生培养类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8年下达“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嚣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规定学研究生培养类型分为“医学科学学位”(科研型)和“医学专业学位”(临床)两种。医学科学学位主要侧重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目标是培养从事基础理沦和应用基础理论的人员;而学专业学位主要侧重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实际丁作能力,目标是培养高级临床医师、口腔医师、牛防疫和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应人才。

    2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方法

    2.1培养目标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护理教育、科研和临床能力,在护理专业领域学有专长的高级专业人才。该目标与护理本科生、博士牛的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别。相对言,本科牛毕业后是面向大临床的专业人才,而硕士生更强调专业特长,博1:生更侧晕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2.2招生学制脱产学习和在职学研究生学制有所不同。前者为3~4年,研究生入学需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科目为英语、政治、基础课(内外科护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专业基础课(基础护理学)。在职学者入学考试科目为英语、护理综合(内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成绩合格者6年内可申请在职硕士学位。

    2,3培养流程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在3年的培养时间内,须按期完成下列任务:第一、二学期制定培养计划,参加学位课程学习;第三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继续专业课学,完成预实验和开题;第四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开始课题研究,发表文章,进行中期考核,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提前攻博;第五学期继续课题研究;第六学期撰写论文,完成毕业答辩。

    2.4获得学位条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授予医学硕士学位,获得学位的条件包括:(1)学分积满:科研型学位、专业型学位的学分均不得低于34分,且各类课程学分均不能低于规定标准;(2)答辩合格;(3)通过国家大学生英语6级考试;(4)。

    3提高培养质量的主要环节

    3.1建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整个专业教学汁划的核心,因而构建科学的、富有护理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提高护理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2004年,我们调整课程设置,力争逐步建没和形成体现护理发展主流、符合高层次护理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课程体系,开设公共必修课4门、专业必修课、专业课、选修课9门。鉴于部分专业必修课教材存在知识老化、内容简单、不符合研究生需要等问题,我们编写专业教材3本,其中《危重症护理学》获2004年国家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3.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要培养出高层次的跨世纪护理人才,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选好导师,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关键。

    3.2.1严格导师遴选和资格审杏,确保导师质量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必须严格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资格审查。首先,导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献身护理事业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有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其次,导师要求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在研科研项目和研究经费;最后,实行导师资格的滚动管理,改革导师终身制,以保持导师队伍的高水平,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2.2加强导师培养,提高导师质量教育乃终身之事,并}一劳永逸。导师也要不断接受教育才能适应指导研究生的需要。因此,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导师纠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和学习,以加强其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提高其综合素质。我们提供的培训途径包括:(1)面上培训:1—2次/年;(2)学历教育;(3)出国进修:3—5人次/年,时间3个月至两年。这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导师的视野,丰富完善了导师的知识结构,提高r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

    3.3规范课程学存研究生课程学习当中,选课是关键,突出一个“用”字;学习是重点,突出一个“思”字;教学是保障,突出一个“精”字;考试是检验,突出一个“活”字。

    3.3.1选课开学一周内,导师根据研究生所学具体专业要求,以加深基础、拓宽知识面、构建研究生最佳知识结构为准则指导研究生选课。选课在网上进行,不得随意变更。由于特殊原因必须变动已选课程,研究生需在开学1个月内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部(院、系)批准后方可到研究生院办理。

    3.3.2教与学提倡研究型学习,鼓励学员多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以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张开放性教学,实行教授负责制,授课形式多采用小班课、方法多采用PBL、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3.3.3考试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形式灵活多样,一门课程综合运用几种考试方式。常用的考试方式有:(开)卷、撰写论文、口头答辩、小组竞赛等。学员即使免修某些课程但仍须参加该门考试;无故缺课时间超过规定学时三分之一或研究生院抽查点名2次不到者取消其考试资格。

    3.4严格培养流程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是全程管理,也是有重点的管理。从第二学年开始,管理主抓3个环节:开题、中期考核、答辩。

    3.4.1注莺选题,使研究生迈好科研第一步研究生在广泛阅读文献,把握本研究领域内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和导师商定具体研究课题。开题在护理学科内集中组织,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委员会成员至少5名,而且其中至少1名为外校专家。委员会成员根据开题报告表和研究生本人的报告从课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可行性4个方面对课题进行评价,判断研究生是否能够研究该课题。

    3.4.2按期进行中期考核,提高研究生科研过程质量考核的内容主要为政治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水平、科学研究工作情况。考核的方法是由护理学科成立中期考评组,然后集中进行考核。考核程序为,首先导师介绍研究生简历、培养情况,并对研究生进行评价;其次研究生汇报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情况;冉次考评组在广泛听取意见和查看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生进行评议。综合评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不合格者按照考评小组的意见进行整改。半年后再次考评,若仍不合格,则终止培养或延期毕业。

    3.4.3认真把好答辩关,保证研究生终末质量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最后和最莺要的一个环节,把好答辩关对保证研究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把答辩关时我们主要守住两个关口:申请答辩条件审查和答辩。

    3.4.3.1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条件(1)修满规定学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开题通过,资料齐全;(3)中期考核合格;(4)专业课考试7O分以上;(5)完成研究论文;(6)论文盲审通过。论文评阅对论文答辩能否通过起重要的作用。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论义,保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审核质量,我们聘请校内外在护理学上有较高造诣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并实行匿名评审机制,由研究生院在申请答辩的论文中随机抽取并送外单位匿名评审。经评阅专家认真评阅审核后,未达到答辩基本要求的论文,要认真修改,经修改仍达不到要求则不予答辩。

    3.4.3.2答辩的组织形式在科室或教研室安排预答辩的基础上,护理学科集中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7名成员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名。研究生导师在答辩委员会成员中指定2名书面评审员,以进一步详细审阅论文。答辩时采取导师回避制度。委员会成员提出各种问题必须由研究生回答,以考核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等。答辩结束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获半数以上通过时,才能通过答辩。

篇6

关键词:研究生;德育工作;实效性

在当今多元文化激荡、并存的国际社会环境背景下,国外社会思潮不断涌入我国,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更有甚者会对国家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造成不利的局面。党在十报告中又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党首次将“立德树人”理念上升到教育根本任务的高度上来,足显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高度重视。现今,我国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效果不显著,如何更好的增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成为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是指教育者开展德育实践工作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与教育目标相吻合的程度。也就是说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中,教育者根据人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设定教育目标与内容,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实际状况,把握德育工作的运动和发展规律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德育工作,根据德育工作结果考察德育工作(过程)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提升造成的具体的有效的正面影响,是一种具有衡量德育工作与教育目标相吻合、相接近、相一致程度的肯定意义的关系。

二、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现状

1.育人模式单一与育人者非“育人者”

近年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各高校都在提倡将“教育、管理和服务”三者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来开展高校的德育工作,呈现出大势所趋之势。然而,高校的德育现状依然是延续传统单一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开展。对于研究生来说,这种教育方式忽略了研究生群体具有年龄跨度较大、不同社会经历、需求层次较高、自我意识较强等特点,对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研究生,采用一样的说教内容,老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受到压制,没能形成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德育课对于老师来说就是说教着“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思想上对德育工作几乎没有产生任何情感体验,反倒催生厌烦情绪。

德育工作的开展有赖于教师的组织和实施,因此,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结果与教师的理论素养、个人魅力和施教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能够主动、积极的调查研究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能够及时有效的掌控、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效预测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发展变化情况,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如果教育者在德育工作中对学生所面临的德育问题总是处在被动应付地位,尽干一些“亡羊补牢”的事情,或是忙于自己其他方面的事情,这与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不符。而在高校德育中,部分研究生德育教师未能承担起研究生德育这一重要职责,几乎很少关注研究生的思想和行为状况,没有进行及时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更有甚者,将德育工作这份教师主业变为“副业”,将搞科研项目这个副业变为“主业”。这就是所谓育人者非“育人者”之所在。

2.研究生德育层次、目标不明确

研究生德育这种层次与目标的不明确性包括两个方面:研究生群体内部之间和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德育延续上。首先,研究生群体包括硕士与博士研究生,两者在年龄上跨度较大,加之研究生还有在职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之分,这就导致研究生群体具有不同社会生活背景和不同社会经历等特点,这也决定了研究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呈多元化的趋势,在多元化的思想观念指导下,其对社会行为的认知、感受、体验和实践方式也有不同,个人内在发展所需的较高精神需求也呈现出不同层次,这对德育工作者来说针对不同较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制定相应的德育目标是一个重大挑战。其次,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从教育角度来说,具有延续性、阶段性和层次性等特点。两者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本升硕、本硕连读和本直博。三者的共性在于都是由本科生进入研究生学习,这也正是问题出现的关键点。在本科教育阶段主要接受的是“老师教——学生学”的教育模式,在学习的问题上,老师总是已经将问题一一解答送给学生;在生活上,有辅导员为其指导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而研究生学习讲究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老师引导学生,学生自我思考,与本科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刚进来的本科生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引导是很有必要的;在生活上,研究生的生活环境与本科生相比也发生了巨大转变,由于研究生自我意识较强、心理比较成熟、人员比较分散,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绝大部分由自己支配,强调自我管理,这与本科生的辅导员管理有着显著差别。

3.研究生精神世界深层次的思想问题难以触及

对于多数研究生来说,正处于社会心理、人格特征已经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中不乏有丰富的社会工作经历,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对于这样一个自我意识较强、心理成熟的群体,“常人”是很少触及他们精神世界的灵魂深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经济生活和就业,二者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体。在经济生活方面。目前,就在校硕士生来说,其每月的经济补贴只有两三百块钱,远远不够生活费,加上研究生的自我意识强,碍于自尊心,不愿向家里要钱,为了生存只能找份兼职工作,承受着较大身心压力,对研究生学习和科研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在就业方面,据统计,2009年到2011年,本科生的就业率均高于研究生,说明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不是很乐观。自从2002年研究生扩招以来,十年间招生人数翻了一倍,2012年研究生招生达58.4万余人。可以发现,目前研究生就业竞争压力大是不争的事实,对此研究生的心理相比以前发生微妙变化,部分研究生出现的自信心受到打击、思想波动大和情绪浮躁等情况。出于那颗“爱荣拒辱要面子”的心理,很少有人愿意将其内心深处的心灵之窗向外人敞开,而是竭力防范保护着。比如有的研究生由于自身能力素质的问题,鉴于当前的就业压力,对研究生就业前途产生困惑和迷茫;有的研究生根据市场就业薪资情况,对研究生学习期望值下降,产生失望、自卑心理等。

三、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实效性思考

1.坚持主导性教育和集体自我教育

坚持主导性教育就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意识形态教育,它规定着高校人才培养、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发展方向,防止多元文化背景下一元性主导与多样性共同发展的现象发生,引导和规范其它多样文化朝着符合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的不断改造、丰富和发展。

坚持主导性教育对一个国家、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要想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仅靠这种正面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发挥自我教育的功效。研究生是一个知识文化水平较高、自主意识较强的群体,说明研究生的理解认识能力和自觉学习能力较强,这符合自我教育开展的基本要件。由于研究生有博士和硕士、全日制和在职之分,其社会经历和背景差异性很大,这种差异性通过沟通交流能够达到互补的功效,这为开展集体自我教育提高了可能。由研究生自行组织或是导师组织,以聚会、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集体自我教育活动,由于参与者都是受教育者,这为自我教育提供了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发生在校内外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研究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这场“小型研讨会”上参与者的思想价值观念都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影响,这种“影响”更加能够得到研究生思想情感的认同和内化,教育实效性强。

2.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分阶段重点施教

德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高,为研究生德育工作分阶段、有重点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多年来,本科生、研究生不断扩招,导致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吻合,导致本科生、研究生就业出现一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解决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着手,可以适当延长研究生的在校学习时限,分阶段、有重点的培养。比如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时限统一调整为三年制或更长,在研究生学习期间,避免将研究生的专业学习课程全部安排在研究生第一学年全部完成,可以适当分散部分课程在第二学年完成,组织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使研究生有更多的时间研习学习课程,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际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由于研究生毕业的下一站就是步入社会,因此,研究生的德育工作应当针对当前国际、国内的社会发展要求和时代精神,有针对性地加强研究生关于创新精神、拼搏精神、科研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重点培养,使研究生毕业结束后能够尽快与社会发展要求接轨,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事业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事业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加强沟通交流,解决研究生思想深层次问题

由于研究生是一个思想价值观念趋近成熟的群体,一些内心深处的思想心理问题不愿向外人提及,研究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身心健康成长受到一定影响。思想上的问题只能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来解决,而在沟通交流的这个环节中,“关心”的因素不可或缺。无论在言语还是行为上,长期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是打开研究生内心深处心灵枷锁的钥匙。加强沟通交流来解决研究生思想深层次问题的德育工作主要落在研究生导师身上。对于研究生导师来说,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已经结婚且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对人生的领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对研究生学习期间乃至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的思想心理状况等有着丰富的体验,这对于解决研究生的思想心理问题是非常宝贵的无形教育资源。研究生导师要定期与研究生进行沟通交流,多关心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和掌控研究生的思想行为状况,在师生之间逐渐建立起一座互信的桥梁。在对研究生长期的细致关心基础上,根据研究生所反映的思想心理问题,亦或是根据自己多年来德育工作的经验总结,将研究生可能面临的相关思想和心理问题对研究生进行一一耐心解答,解答研究生的思想问题,疏通其心理障碍,正确引导研究生的人生发展方向和目标,促使研究生在思想情感上实现认同。

参考文献

[1] 刘济良.德育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刁承湘.研究生德育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 石书臣.主导轮: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主导性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

[4] 林宁.从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的转化[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4).

篇7

一、产生背景及活动开展概况

湖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同时也是研究型大学,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征程中,理应发挥其独特的人才培养优势,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大批栋梁之才。在指导学生生涯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湖南大学主要依靠思想政治辅导员制和全员导师制,辅助以班级(全程)导师制的模式来实施,通过千年学府文化熏陶、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科研兴趣培养、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以及高年级学长学姐的帮扶等实际工作或活动来支撑,形成了一个面向全体本科生的庞大的生涯发展指导体系。实践证明,这种机制是可行的,也是有效地。但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时代带来知识和信息的大爆炸,加上学校扩招而致的学生人数增加,使得学校在教育、管理和培养学生上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大的背景下,研究生参与指导本科生开展生涯规划这一辅助的人才培养方式应运而生。

自2008年起,湖南大学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2008年开始)、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09年开始)两院系先后在本科学生中开展了选派优秀研究生到本科班级参与生涯指导的工作,在院系中取得了良好反响。

笔者所在的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于2009年开展一项名叫“优秀研究生担任本科班级学习指导员”的生涯发展指导活动,当年即有32名研究生被选聘至2009级17个班级担任学习指导员。2010年9月至10月,由当时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肖月华老师牵头,分团委张佳老师负责组织,学院五位助管具体负责,在2009年第一批学习指导员活动开展的基础上,面向全体研究生选聘本科班级学习指导员,活动开展年级扩大至2008级、2009级和2010级等三个年级,学习指导员群体也由原来的32人增至现今的59人。这些学习指导员在选派至本科班级后,以朋辈的身份迅速融入本科班级中,积极引导学生培养有效学习方法、指导本科生开展生涯发展规划、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科研,在参与指导和实施的过程中,他们与学生结下了深厚友谊,为班级建设和学生个人发展做出了努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活动开展的现实意义

1.指导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各阶段的学习、工作、生活,帮助学生合理制定生涯发展规划。研究生与本科生由于经历相同、年龄相似等特点,与本科生交流沟通更容易,其学习经历、工作经验、社会认知和人生体味更能让本科生接受,使本科生信服,其成功经历也让本科生更易实现。可以说,研究生参与指导本科生这一工作,有立竿见影之效。

2.引导本科生认识科研、热爱科研、参与科研,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辅助培养研究型精英人才。作为传统的工科院系,电气学院在科研上具有强大的优势。如何发挥出优势,培养出人才,笔者认为仅靠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是不够的,需要发动我们的研究生群体,有效利用该群体具有的科研优势,在遵循以“导师制”教学为主的人才培养方式下,辅助进行研究生帮带本科生的人才培养工作,从本科生入学开始抓起,组建各种形式的帮带小组和科研团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研潜力。

3.实现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在研究生参与指导本科生这一过程中,不仅能让本科生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有所收获,也能使研究生实现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在交流、指导过程中,研究生自身不可能是百科全书,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在这样一种环境和氛围中,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均不同程度的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因此,该项工作是一个能让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实现双赢的工作。

4.辅助思想政治辅导员和导师开展工作,使学院在本科生培养工作上更加全面,更加到位。思想政治辅导员和班级导师由于身份的不同,时间的限制,与本科生交流不能完全对接,而研究生由于本身就是学生身份,而且与学生同吃同住,因此与学生交流沟通、开展工作更加容易和方便,能更真实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心理问题等,对学院培养人才起辅助支撑作用。

三、实施方案和思路

研究生参与指导本科生生涯发展规划活动,是一种朋辈之间的互帮互学的学习活动。国内外目前还尚未形成完善的实施体系[2-3],也鲜有该类的学术研究成果见诸报端。以电气学院开展的学习指导员活动为例,学院对此项活动的具体实施模式和工作开展机制仍处在探索阶段,其当前的总体思路和做法是:

①前期——在学院组织下,积极发动优秀研究生参与,通过面试和组织考核,确定选聘人员,结合学习指导员自身特点,再将其分派至本科班级;

②中期——学习指导员在分派至各班后,根据班级特点和学生个性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生涯规划指导活动;

③后期——对学习指导员进行工作考核和总结表彰,对考核通过的在本人自愿原则上予以续聘(其中对特别优秀的进行宣传和表彰),对不合格的则撤销该研究生与对应班级的学习指导员身份。

四、实践效果

在学院领导的重视,以及全体辅导员老师、参与该活动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对研究生指导本科生开展生涯发展规划活动的实践与探索,该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基本上达到预期效果,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可贺的成绩。该项活动的继续深入开展也获得了学院领导、辅导员老师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同学们的拥护和好评。

1.依托具有科研优势的研究生群体,学院了成立电气院创新创业团队。为最大限度的发挥研究生的科研优势,学院分团委于2008年牵头成立了电气院创新创业团队。创立该团队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研究生的引导和帮扶下,使我院本科生群体的整体科研水平得到提高,同时积极利用国家和学校给予的扶助政策,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国家和社会服务。事实证明,这项举措是正确的,也是成功的。在电气院创新创业团队的帮助下,我院孵化出了6支创业团队,获得了包括“挑战杯”在内的20多项科技大奖,在这其中,我们处处能看到本科学生活跃的身影,这也为本科生的将来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参加学校组织实施的SIT项目人数以及“主动跑关系,找学长求帮助,找导师要项目”的学生逐年增加,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得到锻炼与加强。在全国大型科技比赛中,参赛的本科生队伍已成为我院学生获奖群体中的一支生力军。在2009年第四届和2010年第五届全国“飞思卡尔杯”智能车比赛中,由导师指导,研究生帮带的本科参赛学生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2010年全国“电脑鼠走迷宫”比赛中,本科生参赛队伍也收获颇丰。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研究生参与指导本科生活动的深入开展是密不可分的。研究生进入本科班级指导学习生活、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已成为我院人才培养的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3.本科生在学习、工作、生活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指导与帮助,生涯发展规划更加务实,人生发展路线更加清晰。参与指导本科生活动的研究生大多是研究生群体中的学习尖子、工作能人、科研牛人和社交强人,他们的学习经验、工作心得、科研收获和生活体会是在学习与实践中一点一滴积淀下来的,正是本科生求之不得的宝贵财富,能够让本科生在求知、求职、做人等方面少走许多弯路。与此同时,在研究生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本科生的生涯发展规划在好高与平庸中找到了平衡点,达到理想远大,脚步务实的效果。

4.研究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社会交际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得到了锻炼与提高,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研究生参与本科生生涯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教学相长的过程,研究生需要交流自身心得体会、指导学生个性发展、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其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考验,也得到了锻炼。参与该项活动后的研究生都有很深的感触,他们的各项能力与素质得到提高,受益匪浅。在2009—2010年学院“两争两为”总结表彰大会中,张永旺、王玲和刘建成等三位学习指导员因工作能力突出,荣获“优秀学习指导员”荣誉称号,他们是研究生参与指导本科生生涯发展规划这一特殊群体中的先进代表,其先进事迹是广大研究生甘于奉献、勤于探索的缩影。

5.促进了学院良好院风、学风的形成,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学院优良的育人氛围。良好院风、学风的形成需要大批能让同学切实受益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载体来支撑,需要大量积极且较易让本科生接受的思想作为助手来推动。研究生在参与本科生生涯发展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沉稳的为人风格,势必影响和熏陶本科生的求学态度和人生观,对学院良好学风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学校实施“本科生—研究生”贯通培养的进程中,对一定限度的缓解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对巩固育人氛围和深化人才培养改革,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由于该项工作在国内还没有成熟,也无具体的机制来规范其操作,因此我院在开展该项活动时是抱着“边探索,边学习,边总结”的态度来实施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的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总结和深思。

1.学习指导员的选拔、管理和考核制度还有待进一步细化。由于学习指导员活动在我院还是刚起步,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大部分规章还不十分明晰、不很规范到位,甚至存在制度的“盲区”,在具体执行和落实过程中无章可循,无据可依,对学习指导员开展活动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这些都不利于该项活动规范化、高效化、精细化开展。

建议学院在总结前期学习指导员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听取各级领导和老师的看法,收集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建议,对规范学习指导员活动开展的各项制度进行一次修订和完善,使该项活动尽快步入正轨,最大限度发挥该活动的作用。但也应该注意的是,学习指导员活动是一种志愿者形式的互助活动,在制定制度时,要考虑到研究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分寸,同专业化的导师队伍区别对待。

2.参与活动的研究生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工作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突出。通过对我院学习指导员活动在本科班级开展情况的抽样调查,我们发现:有少数学习指导员在应聘后不能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长期不与学生见面,不与学生交心,不给学生指导,学习指导员的身份形同虚设;有部分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敷衍塞责,流于形式,传授的心得无指导意义,开展的活动无实质内容,对学生的学业生活、生涯发展等起不到任何帮助作用;有个别人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由于自身经历和能力限制等因素,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如果任由学习指导员队伍中这些不好的现象、风气存在和发展下去,势必影响学习指导员队伍的形象,最终导致学习指导员活动的破产。

鉴于学习指导员队伍与学生会队伍存在一定的共性,建议学院可以借鉴学生会的运行模式,引导学习指导员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此同时,学院应进一步加大对学习指导员队伍的指导、管理、培训和考核力度,使学习指导员明白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义务,做到尽职尽责。

3.研究生参与指导本科生生涯发展活动还没有真正形成“分级实施、因材施教”的机制。学院在选聘学习指导员活动后,对学习指导员活动开展的分级实施工作还有待加强。开展学习指导员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大学学业、制定生涯规划。众所周知,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四个学年(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都有不同的课程学习计划和个性发展需求,学校制定专业培养方案也是考虑到这一点的。学习指导员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学生在成长的各个时期的需求规律,深刻领会学校的育人方案,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做到对四个年级分级实施,对学生个人因材施教,使具备不同特质的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发展、健康成才,真正发挥学习指导员的“指导”作用。

4.活动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深入人心的氛围。研究生参与指导本科生生涯发展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形成品牌效应,需要长期宣传,力争让广大的老师、同学认识、接受并参与其中,在全院范围树立一种“人人都说这个活动好”的良好口碑,藉此打造我院人才培养品牌。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这种宣传效应,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享受其乐,得到实惠,健康成才。

五、结语

研究生指导本科生开展生涯规划是一项长期工作和系统工程,需要各级领导、老师,以及全体同学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需要规范化的制度和一定额度的经费支持作为保障,更需要作为最大受益主体的本科生积极参与,才能有效实施,深入推进。

但是,在开展该项活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由于研究生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加上自身学业和科研任务繁重、社会经验和认识不成熟等诸多因素的限制[4],因此研究生参与指导本科生生涯发展这一活动只能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一种辅助支撑,不能将其作为学院培养人才的主要开展者和实施者,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不会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参考文献]

[1]于永,高艳阳,仪建红.本科生导师制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10):109-110.

[2]范新南,黄波,朱昌平等.研究生模式在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3(1):89-92.

[3]俞晓菁,叶志清.研本互动式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J].学校管理,2009,11:26-28.

篇8

关键词 能力;教改;实践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由单个教师进行教学,存在的缺点是:(1)教师在完成上课,辅导、改作业后,已没有时间追踪科学的发展前沿,了解数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情况,因而在教学中难以体现出数学在科学和工程中的应用。(2)当今高等数学的教学是在这样一种条件下进行的: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s、ansys等高速发展,使得数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变得很方便,数学渗透到了产品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中,一个教师在时间、精力、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做不到会用各种数学软件,精通一种软件也很不容易,无法有效的指导学生编程。(3)由于一个老师对多个学生,因此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存在沟通障碍,沟通方式单一。(4)高等数学的教学是在一个学年完成,一年的时间中,同一个老师进行教学,学生会产生审美疲劳,有部分学生会对对老师产生厌烦的感觉,这种情绪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5)教师不容易发现自己课堂讲授的缺陷,学生不喜欢听也只能被动的听,时间长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传统教学存在的这些缺欠应怎样解决?

一、教学团队的组建和团队成员的职责

针对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采取的措施是成立教学团队进行高等数学的教学。用教学团队进行教学的实践从2006学年开始,得到学校、理学院的支持,由数学系牵头组织教学团队进行高等数学的教学。团队成员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高学历的青年教师、不同专业的在校研究生构成。一般是由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青年教师和在校研究生担任辅导教师。团队成员的选择和团队成员的职责有如下的特点:

(1)主讲教师:由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主要的工作是讲授好每一节课。主讲教师对高等数学的核心是无穷小分析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能紧扣怎样用无穷小分析来描述运动和变化这个中心,讲课时不能就概念讲概念,就推导讲推导,而要通过细致的讲解让学生体会到用高等数学的方法描述运动的妙处。帮助学生将无穷小分析方法融入到他们的思维中,帮助他们逐渐习惯于用无穷小分析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运动和变化。主讲教师是团队的当然负责人,因此主讲教师除了完成自己制定教学计划、备课、讲课任务外,还要帮助团队成员充分理解教学目标,充分了解自己的任务就是协助主讲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团队成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主讲教师要及时帮助,支持团队成员提出的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的想法。

(2)助教:由青年教师或在读研究生担任。主要的工作是辅导学生、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难,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不愿学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认为学数学没有用处,由于课时少教学内容多,主讲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讲清数学的应用是不可能的,泛泛的介绍又达不到效果,高学历的青年教师或在读研究生在这方面正好有优势,他们针对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实际问题在辅导时讲解,使学生体会了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强大功能。他们还组织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成立课题小组,在业余时间指导课题小组的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建模方面特别是编程方面给予学生的指导非常具体细致,学生在研究课题中长了见识,开了眼界,激发了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虽然参与的学生按比例很少,但这些学生在班上起到了带头的作用,改善学习氛围,使主讲教师的课堂讲授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3)教学团队的运作:每周集体备课一次,集体备课的内容主要是对上周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交流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各样情况,讨论教学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并研究提出解决方案,调整安排下周的教学工作,确保下周的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集体备课时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或看法,特别在怎样讲述概念、选择习题、确定解法等关键问题上达成统一的观点,使团队的教学活动能促进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实现。集体备课激发了团队成员的智慧才能,使之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团结协作。集体的力量能够战胜教学中的重重困难,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集体备课,成员间增进相互了解,消除了许多误会,团结在一起,一心一意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团队的教学目标

我们的教学团队不但要在教学中完成高等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了更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是:

(1)要让学生认识到:目前人类整个的思维系统是由5个层次构成,由低到高分别为:图像思维、语言思维、文字思维、符号思维、硅基电子思维。人类的思维形式是与人类的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语言思维是与渔猎社会相适应;文字思维与农耕社会相适应;符号思维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硅基电子思维与信息社会相适应。就目前的发展水平而言,符号思维和硅基电子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形式。这两种思维的核心是数学思维。与文字思维不同,数学思维要经过有意识的、长时间的甚至是痛苦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养成。而学习高等数学是训练数学思维最重要的也是基础性的手段。

篇9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 复试 临床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6.023

Clinical Skills Assess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nrollment Re-examination

ZHANG Haoxuan[1], ZHAO Yuanqin[1], LU Dongbing[2], YAN Faping[3]

([1] Bengbu Medic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ffice, Bengbu, Anhui 233030;

[2] Bengbu Medical College Graduate School, Bengbu, Anhui 233030;

[3] Bengbu Medical Colle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Center, Bengbu, Anhui 23303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master's degree graduate enrollment re-examination of clinical skills assessment. Methods 2012-2013 apply for my school master's degree in clinical medicine and graduate survey by the re-examination of the present times, questionnaire,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and graduate professional degree in undergraduate clinical ability. Results graduates in the subject was more than time graduates, students of different ability for clin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management of beds and served as chief resident time. Conclusion graduate enrollment in medical work, but also to the greater proportion of re-examination. Re-examination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selection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assessment of candidat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erms of ability of clinical practice, the use of scientifically correct way to test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ndidate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 medicine specialty degree; graduate; re-examination; clinical skills

在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于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的教育以及学位等有重要意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指在通过一系列的培养后,使得该类学生成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①②我国在2009年开始招收应届本科生为医学专业的学位硕士研究生,对于我国的医学研究教育结构有很大的调整优化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以及生源结构均发生了变化。一个合格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非常重要,不管在复试中还是之后的研究生培养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次对于我校两个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复试情况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复试临床技能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选取2012-2013年报考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并通过复试的研究生为本次的调查对象。

(2)调查方法:针对所选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生随机发放180份问卷,平均每个年级发放90份。问卷内容主要是针对一些会影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临床能力培养、生源、临床实习安排和科研能力等内容设计。总共收回问卷156份,其中有效问卷有12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82.05%。

(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显著。

2 结果

(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一般情况:对于收回的128份有效问卷中,女生为60人(46.88%),男生为68人(53.12%);其中历届本科生为24人(18.75%),应届本科生为104人(81.25%)。

(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的科研能力培养情况:由于在2009年我国开始招收应届本科生为医学专业的学位研究生,使得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以及生源结构均发生了变化。对于回收的128份有效问卷中,在本科阶段便进行基础研究的为3人(2.34%),进行研究与临床相结合的学位为17人(13.28%),有27位(21.09%)学生主要从事临床应用的研究,进行临床实践总结的学生为8人,占6.25%,有18位学生,即占14.06%的学生在本科期间主要攻读的是临床病例的分析研究,多数学生即55人(42.97%)主要在本科期间是对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对于应届毕业生以及往届毕业生在本科期间对于所做研究的时间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明显看出应届毕业生从事课题的时间明显多于历届毕业生。占33.65%应届毕业生从事课题研究占8~12个月,而对于24个月以上长时间的课题研究不管是应届毕业生还是历届毕业生均无,这可能与本科生的课程以及学年的设置有关,这使得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没有大量的时间(≥24个月)来专门从事相关课题的研究。

(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的临床能力培养情况:由于一个合格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非常重要,故在研究生复试中对于学生的临床能力的考核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128份有效问卷反馈的数据的调查分析,发现不同的生源对于临床能力在管理床位和担任住院总时间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别,即P<0.05,而在工作时间,管理床位数以及独立操作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别,即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得,对于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且通过复试的学生中,每天的工作时间小于6h的占16.41%,而每天的工作时间≥6h的则占83.59%。可以独立管理床位的学生达55人,占42.96%,而不能独立管理床位的占57.04%,共73人。在128名学生中占75.78%的学生能都独立管理床位大于4张,而仅有24.22%的受访者独立管理床位的数量小于4。有66.4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时常或者经常自己独立进行医疗操作,而仅有43名受访者表示他们偶尔或者很少进行独立的医疗操作。有48.44%的学生表示在医院的总时间小于3个月,而又51.56%的受访者在医院的总时间均大于等于3个月。

3 讨论

至2009年起,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生源主要由应届毕业生本科以及历届本科生组成,主要来自应届本科毕业生,在本研究中受访应届本科毕业生为104人(81.25%),历届本科毕业生为24人(18.75%)。学校从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出发,即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临床实践技能的应用型医疗人才,必须严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关,另一方面也更应强调在复试中对学生临床能力的考察、考核。③但是由于不同的学生的毕业院校、考生的个人经历、理论功底以及临床实践经验等的不同均会造成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参差不齐,在加上现行社会上就业压力大,许多学生以考研来躲避就业的压力便会花大量的时间在考研上,从而忽视了本科的临床实践能力的锻炼,在正式成为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前他们的主要临床实践的锻炼基本来自本科教育的临床实习。故在复试中考核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非常有必要。因此本校从2012年开始,在复试中对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考生统一要求进行临床技能考核。根据实际情况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组织各学科专家组,确定各学科临床技能考核内容,编制统一的考核评分标准和详细的考核用表,制定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临床技能标准化考核办法。通过在复试阶段进行临床技能考核,不断完善与生源特点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选拔质量。

在本研究中发现不同的生源对于临床能力在管理床位和担任住院总时间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别,而在工作时间,管理床位数以及独立操作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别。一般来讲,如果学生能够在取得国家执业医师资格后再攻读相关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生源质量,其原因就在于历届本科生对于临床有较为扎实和透彻的了解,对于自己的薄弱方面以及感兴趣的方面更加明白。在某一方面也说明历届本科生源在某些临床技能方面优于应届本科生源。

许多医学院在培养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时往往认为科研比临床更为重要,这也使得许多同学在研究生阶段花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埋头于科研事业中,而无法从事相应的临床实践技能的锻炼,这对于研究生将来从事相(下转第58页)(上接第47页)关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不管在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学校都应该注重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强调临床技能的培训以及考核,聘请专业的教授以及医师专门指导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实行科室的轮转责任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本研究中受访者每天的工作时间小于6h的占16.41%,而每天的工作时间≥6h的则占83.59%。不能独立管理床位的占57.04%,共73人。在128名学生中占75.78%的学生能都独立管理床位大于4张。有43名受访者表示他们偶尔或者很少进行独立的医疗操作。

总之, 在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复试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复试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考核手段,应强化考生在临床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采用科学正确的考查方式,针对考生的特点,确保生源质量。在复试中增加临床技能考核,可以推动我校本科临床实践教学及临床技能考核改革,强化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发现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和规范临床教师带教培训;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临床技能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对我校临床实践教学、临床技能培养和临床技能考核能起到推动作用。

课题名称:校级课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临床技能考核的探讨”,课题编号:jyxm1157

注释

① 董靖竹,薄红,周佳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考试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2):163-164.

篇10

关键词:就业压力;地方师范院校;文科类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266-02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代表高等教育高层次水平的研究生在就业竞争中已不再具有绝对优势,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在研究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则更是雪上加霜。就目前地方师范院校文科类研究生就业类型来看,总体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种:最理想的状态是进高校,哪怕是专科院校或职业技术学院;其次是进国家级、省市级重点中学或通过招考进入公务员系统、企事业单位;如果以上途径都不行,就选择去公司、企业等,或者为暂时缓解就业压力准备考博继续深造,抑或暂时待业在家以寻求更多的求职机会。在这种就业压力较大且就业途径呈现多元化趋势的现状下,地方师范院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该何去何从?下文拟从地方师范院校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研究生四大能力的培养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多层次分类培养研究生

我国开始实施学位制度以来,至今已有三十二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之初,社会急需人才,然而当时条件非常有限,只有少数德高望重、具有欧美留学经历的老先生才能培养少量研究生。当时的中国硕士研究生只能按三年制全日制,强调综合研究能力的精英化模式来培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国力不断增强,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开始对高层次研究生人才提出了新的多层次的需求。如自1991年工商管理硕士专业研究生(MBA)应运而生,是我国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开始,经过22年的发展,我国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已由面向企业管理的MBA一种发展为教育、法律、公共管理等覆盖很多行业和领域的在职研究生教育体系。从2009年开始,地方师范院校开始招收教育类的全日制两年制专业学位硕士,往后的研究生的扩招也都主要集中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扩招上。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更应不断探索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以地方普通师范类院校为例,虽然在学研究生的比例在学校学生构成中所占比例较小,学校主要以本科教育为主,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仍是地方师范院校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在就业压力面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采取多层次分类培养的方案来缓解就业压力。如学生在经过一年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后,第二年根据自愿原则,按理论研究型人才和实践应用型人才两个模式进行分类培养。

选择理论研究型硕士生,安排学生在第二学年进一步加强理论专业课学习并参与课题研究,锻炼科研能力,积累学术经验。通过接触课题研究,使学生在具体的科研实践中审视自己,并准确定位。在学生自我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分流,对适合且愿意从事学术研究活动的研究生群体加以引导,鼓励他们考博,进入更高一层的学习和研究,对喜欢从事学术活动但暂不准备考博的研究生则继续开展若干课题研究,在实践训练中掌握较好的理论研究方法,积累较为丰富的经验,也可后期适当选修部分应用课程。

选择实践应用型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生,在第二年可以通过修读若干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将第一年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理论应用能力。聘请一些具有相当经验的专家学者教授,为学生创造尽量多锻炼能力的机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完成也强调密切联系实际问题,不强调理论的创新性,而是注重灵活应用理论分析并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

二、注重地方师范院校硕士研究生四大能力的培养

(一)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研究生需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科研能力主要包括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分析科技文献探索来解决科学问题的科研实践能力,研究论文的写作能力三方面。大学是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不管是从事教学、管理还是学生工作,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尤其重要。即使是待在中小学和职业学院也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将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相结合。

学术交流活动可以使研究生在与他人的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构思、新的设想,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为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首先学校要从制度的层面积极创建活跃的学术交流氛围,规定研究生每年或每学期应该参加学术活动的次数,并进行考勤计入学分。其次,导师要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内部交流,组织讨论,交换信息,共同提高。多给予研究生一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参与或承担导师的课题申报工作,直接参加项目的研究,在实践中逐步提升科研能力。再次,学生工作者可以创设一些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学生活动。例如在研究生中定期举办学术评比活动,鼓励研究生科技创新。专门为研究生设立科研项目,并配以一定的科研经费,以此吸引并激励研究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术活动中来,使研究生在参与具体的学术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步提高科研能力,为日后从事科研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研究生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师范院校研究生的基本技能。师范院校毕业研究生大多走向教学岗位,不管是大学、中小学抑或职业学校,具备较高的课堂教学能力是顺利就业的基本条件。“教学能力是指以一般能力(智力)为依托,通过特殊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工作并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效果的个体心理特征。”[1]从教育学角度看,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以及教学研究能力。

为了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能力,研究生教务管理部门可以在研究生实习前一学期安排学生试讲,研究生先分组练习,给每组分派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集中训练一段时间后再由学院领导和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试讲验收小组进行严格检验,并总结经验教训。试讲验收合格后,在研究生中举行竞教比赛,可分中学组和大学组,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对教学能力突出的研究生加以表彰。这样不仅增强了研究生群体的竞争意识,而且使广大研究生在比赛中不断充实提升自己。

导师是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同时也是研究生课程教学的主要承担者。硕士生导师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提高师范院校研究生教学能力的问题,并将这个目标贯穿于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安排等。师范院校的研究生导师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外,还应重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设置一些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环节,并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教学实践机会。

(三)培养研究生综合能力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前,研究生与本科生形成了“抢饭碗”的就业局面,研究生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的基础上,着重彰显各方面较高的综合能力。作为地方师范院校,应该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努力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

首先,注重研究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从在读研究生所处的人际群体来看,研究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生同导师、辅导员所构成的人际关系,二是研究生之间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人际关系,三是研究生同学校、社会其他成员交往所构成的人际关系。鼓励研究生勤读书,但不死读书,要懂得从书本中走出来,将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多与老师、同学交流探讨,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深化问题,并解决问题。懂得将书本上的理论和成果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特别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的应用型研究生更应该多走向社会,走向基层教育单位,在实践中检验成果。

其次,注重培养研究生组织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为人处事的技巧等。鼓励研究生多参加学生活动,将部分同学吸纳到研究生会组织中,在研究生会这个平台上,通过组织各种研究生活动,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在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协调沟通能力,在实践中学会一些为人处世的技巧。

(四)培养研究生就业能力

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是研究生顺利就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就业能力是指个体能够满足组织需要,获得并且保持工作、在工作中发展以及应对工作中出现变化的能力。”[2]概括起来主要包括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获取就业信息的能力、面试能力和正确的择业心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升研究生的就业能力,促使毕业研究生成功就业。

第一,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它包括如何在一个职业领域中得到发展,打算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等问题。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3]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成功就业的第一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客观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并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

第二,积极开展求职技能培训。求职技能包括获取就业信息的能力、擅于抓住机遇的能力、自我推销能力、面试能力等。获取就业信息的能力是成功就业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第一时间内获取到相关就业信息。面试能力是成功就业的关键,在较短的面试时间内,尽展自身特长和优势,扬长避短,通过得体的姿态语和言语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通过开展求职技能实训课,培训研究生的自荐、面试、礼仪等求职技巧,使学生掌握撰写自荐材料、获取就业信息渠道、学会与用人单位谈判的技巧。

第三,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就业心态。始终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是成功就业的保障,研究生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打破行业和地域限制,实现多元化就业。当然,对于师范生来说,教学能力强也是成功就业必不可少的条件。

综上所述,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地方师范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应在采取分层、分类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着重加强研究生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四大能力的培养,在提升地方师范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上,促进研究生的有效就业。

参考文献:

[1]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