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数字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12:27: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汉语数字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对外汉语教学艺术与技巧阐释
摘要:语文在当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能够展现为文化的承载,另一方面能够展现为文化的代表。在汉语词语教学中,不管是双音节词,还是单音节词,都具有独立的文化内涵,注重声音节奏,能够有效展现汉语语音文化,而汉语语法能够展现出汉民族的思考方式及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语言与文化无法分离,其是递进的量变的一个经过。语言与文化教学形式的统一,是外汉语教学中最基础的特征。
关键词:高校;对外汉语教学;艺术技巧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壮大,来我国的留学生越来越多。他们的目的也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而发生变化,如:很多留学生希望毕业后留在中国工作,这就相对于之前只是单纯的学习汉语这一目的有了很大的不同。随着留学生学习汉语目标的转变,在大环境下,只进行汉语言的专业知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留学生的求学之心。故根据这一观念的转变,要求我们做到以下方面:1)在教授汉语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内容要更具实用性,让留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且融入我国的大环境。
一、“文化”艺术
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我们要增设理解中国“文化”艺术的教学目标。留学生想要学好、用好汉语,势必要了解汉语的使用环境、文化背景及中国人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不然留学生们花费精力学习汉语,掌握大量的词句,却不懂中国文化,当他们在同国人交流时,还是会出现问题。举个例子:为了说一个人跑得很快,留学生可能会表达成“和狗一样快”,这是令中国人很难接受的比喻。汉语是汉民族的母语,也是我国文化素养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汉语文化知识融入到学习内容中,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对汉语有更深的理解。同时运用丰富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所以,对外汉语的教学,要上升到文化教学的层面。我们不仅仅要让留学生能说汉语,还要让他们理解汉语的文化,让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场合中正确地运用汉语表达他们所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文化层面的提升,主要运用到实际的人际交往中。而我们往往忽略的,认为每个人都会的打招呼,称谓等等,在外国留学生看来都是不可或缺的知识点。例如:打招呼时,我们会说“去哪儿啦?”“忙什么呢?”,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寒暄,没有其他的意思。这就告诉大家,无论哪种语言或是文化,在其产生和发展的道路中,都符合其国家的内涵。当留学生了解了这种文化现象后,就会理解这种语言文化,从而在实际交往中准确运用语言。其次,也要让留学生了解中国国情。例如:数字。国人对于数字有自己独特的手势法则。大拇指代表赞扬,小拇指代表不礼貌。还要让留学生了解我国对数字的忌讳,在对数字250进行介绍时,要结合汉语的文化背景,让他们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含义。只有了解了这些数字当中蕴含的文化,才能让留学生和中国人的交流顺利,通畅[2]。
二、教师语言的艺术
透析如何提高高中聋生的汉语言能力
在教学经验中,我们发现高中聋生的汉语言理解方面有一定的困难。而目前高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并不太明确高中聋生汉语言学习的这些特点,语文教材与学生的基础相距较远,教师所用的手语表达问题重重,其他学科又不太关注对聋生汉语言环境的创设,这些都成为高中聋生汉语言学习困难的教学因素。高中聋生的汉语言水平不但直接影响其语文学科的学业成绩,还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并对其日后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或就业后与主流社会的沟通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又间接影响其思维的深刻性和情感的丰富性。于是,北京市第四聋人学校开展了《高中聋生汉语言学习困难研究》,形成提高聋生汉语言能力的策略。
1.开发高中聋校语言教学策略
词句理解策略:多元描摹。目前高中聋校教师大多偏爱运用汉语口语或书面语解释词句,但高中聋生理解汉语本身就存在较多的障碍,因此在解释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新的障碍,导致词句难以最终理解透彻。“多元描摹”指运用适合高中聋生的多种方式来解释词句。针对聋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尽量使词句的解释方式“形象化”。
词句巩固策略:语言训练。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由于学习内容较多等原因常忽略练习巩固,但学生的语言基础并不牢固。“语言训练”是指加强对高中语文学科重点词句的巩固练习,以帮助聋生真正掌握一些难点词句。
词句积累策略:学情测试。“学情测试”指对聋生词句学习情况进行考查,包括学前测试和学后测试,最好辅以“过关考试”策略(即规定一定的过关标准,并对学生的达标情况进行追踪)。
词句认知策略:提要猜测。认知策略即个体用来调节自身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方法,这是在传授知识之外,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方法的运用。“提要猜测”是针对高中阶段聋生需大量阅读的特点提出的一种策略,即先提取词句的要点,忽略次要内容,并根据科学的方法对“不知”的内容进行猜测。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育内容
1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TeachingChinesetoSpeakersofOtherLanguages)是在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的基础之上的新的提法。它指的是指面向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言教学,更是一种文化教学,或者是文化传播。因为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工作者不仅仅停留在校园内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课堂的汉语教学,还会走出去,走进社区,走进凡是有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需要的任何一个地方,所以它既有别于国内的对外汉语,又不同于简单的汉语国际推广。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当今,汉语国际教育更能加快汉语及汉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
2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定位及文化内涵
汉语国际教育的重新定位使得它既不同于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也非粗泛而表象的语言文化推广。故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内容也应有新的定位。尽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一直存在着争议,但比较认同的是与语言教学和语言交际密切相关的那部分文化。这样的定位对担负着传播中华文化任务的汉语国际教育来说,显得狭隘了一些。
什么是“文化”?中外为其下的定义数不甚数。可见其复杂。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豢勒(E,B,Tavlon认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当代美国人类学家艾尔弗克罗伯认为文化包括各种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其核心是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辞海》是这样解释的:文化是指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认为:“文化是非常广泛的,就是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对人们有好处的,就是文化。”从以上中外对文化的阐释可见,文化是复杂而广泛的,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核心是价值观念。也可以这样说,凡是民族的,有吸引力的,为异国学习者所需的一切文化内容皆为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内容。因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对象已经不仅仅局限为象牙塔里留学生,还包括从事与汉语有接触的各行各业的外国人士,甚至是与汉语毫无接触,仅仅是对东方文明古国怀有好奇心的老头老太太们。
3文化教学的具体内容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设计论文
摘要:对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中国的春节在他们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以泰国中学生为例,从春节相关词汇教学中又引申出汉语日期表达与书写方式教学,以提供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作为参考。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春节词汇;日期表达;书写方式;教学设计
一、中国春节词汇教学
1.教具春节对联、毛笔、红包、“福”字、笔记本电脑。2.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询问学生是否过中国的新年,是否知道中国的新年叫什么;(2)给学生讲中国的新年叫“春节”,并书写在黑板上;(3)讲授“春节”的“春”是“春天”的意思;(4)依次给学生看春联、毛笔、红包、“福”字,并且讲春联是用毛笔书写的,询问学生是否还记得“毛笔”;(5)慢速度将生词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跟着抄写;(6)给学生讲授春联、红包和“福”字等都是红色是因为中国人喜欢红色,红色代表中国节日的喜庆,代表中国人对新年的美好愿望;(7)用笔记本电脑给学生播放有关中国春节的图片;(8)带领学生朗读两遍词汇;(9)提醒学生重点掌握“春节”的读法和写法;(10)教师抽点学生朗读词汇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3.教学总结给学生展示实物和图片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词汇;将“春联”和“毛笔”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新词汇的同时对已学词汇进行复习巩固,能够加强学习效果;利用词汇的讲解导入中国文化:“中国人喜欢红色。”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汉语词汇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词汇的理解。4.跨文化思考中国的春节对泰国影响也较大,尤其在泰北地区,笔者所在的清莱府位于泰国北部边境,在地理位置上离中国较近,再加上这里的华人华裔也较多,所以中国春节的时候节日气氛也较为浓重,华人华裔会在春节的时候贴春联、挂灯笼、给红包等,这也对当地泰国人产生了影响,久而久之他们也就知道了春节的这些习俗,有学生曾经在春节的时候向笔者要红包,说明他们已经知道这个习俗。这节课是春节后的第一堂课,所以想到了设计教授学生一些春节的习俗。
二、汉语日期表达与书写方式教学
1.发现问题中国的春节一般在公历一月或者二月,春节相关词汇教学后泰国学生对日期的书写与表达产生了兴趣,泰国学生喜欢在作业本上写出上课日期,笔者发现在他们的汉语作业本上他们也会写出当天上课的日期,而泰语中书写日期的顺序和汉语正好相反,如:学生在作业本上所写日期为:21/8/55,表达的是2555年8月21日(2555/8/21),与汉语的日期表达顺序正好相反,笔者发现学生在日常用泰语说时间的时候也是和他们的书写顺序一样与汉语相反。2.分析问题泰国是一个以信仰佛教为主的国家,全泰国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泰国人都信仰佛教,因此佛教对泰国人民的生活有深远影响。虽然泰国也用公历纪年,但由于受到佛教的影响,泰国主要采用佛历纪年的方法,泰国自1913年沿用佛历至今,佛历是从涅槃时候算起的,佛陀80岁涅槃,即公元前543年,加上公元2012年,因此2012年是佛历2555年。汉语的日期书写顺序是:“年、月、日”,而泰语则刚好相反,日期书写顺序是:“日、月、年”。如汉语中是“2012年8月21日(2012/8/21)”,而泰语中的写法就是“21/8/2555”,或者是“21/8/2012”。3.教学设计及实施(1)设计内容由于学生在之前学过“星期”和“昨天、今天、明天”。所以将这些时间名词也加入新的内容,同时教授学生“日、月、年”,并在学生学过的简单数字基础上教授汉语月份的说法,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日期表达的同时也让其了解汉语书写日期和表达日期的顺序与泰语的不同,这也有利于帮助学生避免因受到泰语的影响而把汉语的日期表达顺序弄错。(2)实施过程教学内容:时间名词:“日、月、年”;“一月”—“十二月”;汉语的日期书写顺序与表达顺序。教具:教师设计制作写有汉语生词和相关泰语翻译的A4纸、黑板笔。教学过程:①课程导入:用泰语问学生“今天是几月几日?”;②学生回答后根据板书设计按顺序写出泰语的“日、月、年”并写出相应的汉语名称;③带领学生按照顺序朗读“日、月、年”;④提醒学生汉语的顺序与泰语不同,不是“日、月、年”的顺序,而是“年月、日”的顺序;⑤在“月”的基础上教授学生“一月”到“十二月”;⑥先让学生依次数数,从“一”数到“十二”,然后在数字后面加上“月”;⑦让学生练习“……是某年某月某日,星期……”的句型,如:“今天是2012年11月22日,星期四”;“昨天是2012年11月21日,星期三”;“明天是2012年11月23日,星期五”;⑧教师板书当天的日期并让学生再跟读一遍;⑨让学生也跟着板书当天的日期并再一次提醒学生汉语的日期书写顺序和表达顺序。教学总结:在简单数字的基础上教授“月”的说法有利于让学生理解与接受;用汉语和泰语进行比较,指出汉语表达日期的顺序与泰语的不同,在对比中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句型练习加入了上节课所学的生词,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练习所学新词的同时也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4.复习巩固在教学中应该遵循“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高重现率的原则,无论是语言知识还是言语技能的训练都是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由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循环往复,逐步加强的过程,保证了教学的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以及高重现率。”
统计方法对汉语教育论文
关键词:统计方法对外汉语教学中国论文职称论文
[摘要]本文对2000年至2001年三种汉语类核心期刊发表的446篇论文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统计方法的运用还不普遍,有相当数量的论文仅采用简单统计方法;运用统计方法研究的领域比较狭窄;运用统计方法的人员数量少,相对集中。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
为了了解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在科学研究中运用研究方法的状况,本文仅以统计方法的运用为对象,对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界所发表的论文进行调查,了解现状,分析问题,提出建议。
1总体调查《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三本刊物是中国语言学-汉语类中文核心期刊,所刊论文内容主要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语言学习和语言研究、语言与文化研究、汉语言文字研究等,在2000年至2001年的两个年度中三本期刊共446篇,我们认为从这些刊物的学术地位、的时间及论文数量考察,这个范围内的论文基本可以反映出对外汉语教学界科学研究的现状。三本期刊两年间共446篇,其中使用了统计数据的论文70篇,占总数的15.7%。在这70篇论文中,只进行了简单算术统计的论文有47篇,占使用统计数据论文总数的67%;对数据进行过统计处理的论文,我们姑且称之为使用复杂统计方法的论文,有23篇,占统计类论文总数的33%。如果将这两个年度使用统计方法论文的篇数相比:2000年29篇,2001年41篇,增长率为41%;而使用复杂统计方法的论文:2000年为9篇,2001年为14篇,增长率为56%。从总体情况看,不使用统计方法,不依赖数据的论文占有绝对优势,因此,统计方法的使用还不够广泛。但是从走向上看,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统计方法的使用呈上升趋势。
2统计方法调查在前面的统计中,我们将论文所运用的统计方法分为简单统计方法和复杂统计方法两大类。所谓简单统计方法,我们将其定性为使用算术方法进行统计的方法。在被考察的70篇论文中有47篇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属于此类,其统计结果一般表现为数字统计和百分比。这些论文又可以根据统计对象的不同分为两种:一是以一定数量的文字资料或被称做语料库的语料为基础,根据研究专题的需要,对语料进行穷尽性统计,进而依据统计数据再进行具体研究,或做更具体的计算统计。比如《对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甲乙级词声调规律的调查》(尚秀妍2000《,世》)。此类论文有30篇,占总数的63.8%。二是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所得结果亦为数字统计、百分比。比如《韩国留学生口语中使用介词“在”的调查》(丁安琪2001《,语》)。此类论文有14篇,占总数的31.1%。另外还有3篇,如综述等,统称其他类,占总数的6.4%。所谓复杂统计方法,实际也包括两类,一类是利用数据库进行统计,得到数据;一类是利用统计学方法处理过的数据。在我们划定的23篇文章中,有2篇属于第一类,占总数的8.7%,有21篇属于第二类,占总数的91.3%。我们认为,复杂统计法中第一类论文所得数据,与一般的语料库所得的数据有质的差别。比如《现代汉语词典》专题数据库,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语料库,在形式和结构上都是经过特别处理的,在每个词条下分别设立了各种字段,可根据需要灵活使用。尽管我们在论文中看到的数据也是统计数字和百分比,但这种计算机数据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参见苏新春2001《,世》)。
另外对于使用了经过精加工的语料库的数据统计,我们也将其归入此类,以有别于为某一专题研究建立的纯个性化的语料库(参见邢红兵2000《,语》)关于第二类,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统计学方法。为了进行心理实验或者认知方面的验证,通过设计实验、建立模式,取得数据。在现有论文中,我们见到的方法,主要有描写性统计方法集中量数-平均数、离散量数-标准差,方差分析,相关系数t检验,双元相关分析与显著性检验、点双列相关系数与卡方检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及显著性检验等。下面我们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初探》中的一段文字为例加以说明:“107名被试在6个分量表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一(本文略)。对被试在各个分量表上的平均数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策略的主效应是非常显著的(F(5,530)=56.356,p<0.01)。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被试在社交策略、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上平均数都显著大于被试在认知策略上的平均数(p<0.05)⋯⋯。”(江新2000《,汉》P.63)在这段话中涉及到以下一些术语和方法:平均数: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相加,然后再除以该组数据的个数,得到的值即为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把每个原始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值加起来,得到的是每个原始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用这个平方和再除以数据个数所得的值。标准差:因为方差值相对比较大,一般使用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分析:在实验中,有多种因素起作用,寻找主因素时,用方差分析。主效应:各种因素造成的影响,统计学称为主效应。交互作用: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F(5,530)=56.356,F检验,通过查F分布表对比可知影响是否显著。(5,530)为分子与分母的自由度。p<0.01:显著性水平overallsignificancelevel。交互作用:两因素方差分析,可检验出因素与因素相结合共同发生的影响(交互效应),这是两因素方差分析的最主要的功能。当一个因素的水平(情况)发生变化时,另一因素的效应也发生变化。我们知道,统计计算过程通常是利用计算机完成的。我们在这类论文中常常见到标明各种数据是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的。所谓SPSS是“StatisticalPackagefortheSocialSciences”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它由多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分别具有完成某一方面统计分析任务的功能。调查发现,虽然现在利用统计学方法的论文不多,但是论文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是较高的。
新疆少数民族汉语自主学习新途径研究
1.引言
汉语是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也是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汉语普通话的推广和国家通用语的法定地位已在国家《宪法》和《通用语言文字法》里得到了明确阐释。全球修辞学会会长、北京大学陈汝东(2011)教授在其文章中指出:“各类国家话语主体,都需要具有正确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能力和国家话语角色的扮演能力。对我国的国民来说,就是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汉语普通话”。新疆各少数民族作为国家话语主体和建设者的一部分,其汉语能力不仅关系到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大局,更关系到新疆的繁荣稳定。因此,在当今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新途径来有效提升新疆少数民族的汉语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自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育问题,不同的发展阶段,国家及地方政府都针对新疆的双语教育问题在政策与法规上做出过多项明确指示。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新疆的汉语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培训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新疆少数民族目前的整体汉语使用能力还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汉语交际环境缺失、汉语师资严重不足和汉语学习资源相对匮乏等原因造成的。
2.新疆少数民族汉语自主学习的新途径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和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汉语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运用新型数字技术实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是当前新疆少数民族汉语学习取得新发展的关键。2.1高等现代远程教育和多媒体教学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等现代远程教育和多媒体教学已在发展规模、经验累积和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语境缺失、师资短缺和资源匮乏的短板,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也都大力支持其快速发展,但实践证明仍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整理相关研究后发现,远程教育和多媒体教学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应用上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是远程教育和多媒体手段虽在一定程度上可辅助教师进行汉语教学,但不能满足不同汉语水平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第二是相关教学设备的配备、升级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普及的周期也较长,一些地区配备硬件设备后利用率并不高,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第三是由于教学设备庞大,且基本只应用于课堂教学,所以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要受到各种限制;第四是教学过程需要具备一定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教师来主导,然而教师信息化素质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2.2移动学习———新疆少数民族汉语自主学习的新途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不仅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习得机制,也受到学习者个体差异、学习策略以及社会环境、语言的输入与互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移动微型学习是一种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方式,它以数字化学习、非正式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等理论为基础,兼具移动学习和微型学习的特点,其核心是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更加符合学习者自身特征和学习兴趣的资源,促使学习者积极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满足自我需求的个性化自主学习。移动学习可适应当下汉语学习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满足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学习应用新技术、新模式与新方式的迫切需求,它可最大程度上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策略的不同,并在语言环境、语言输入与互动上实现低投入、高效益的突破。新疆少数民族已具备不同程度的双语能力,其汉语二语学习处于完善和提高的中高级阶段,他们普遍具有借助移动设备进行汉语自主学习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第十九章中明确规定:强化信息技术应用。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可见,我们应充分利用新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结合新疆少数民族汉语习得的内部机制,构建出适合移动终端设备和学习者学习需求的汉语学习资源和服务平台,拓宽新疆少数民族汉语自主学习的途径。
3.移动学习应用于新疆少数民族汉语自主学习的条件
3.1实现移动学习的硬件条件和技术基础已趋于成熟。目前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移动网络、公共区域和家庭无线网络的使用率大幅提高。个体实现移动学习的硬件条件是小型化的移动终端设备,它具有移动便携、独立存储、实时互动和无线连网等特性。目前支持移动学习的终端设备主要有智能手机、PDA和MID等,其中占主体地位的还是手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手机已成为带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设备,而其它设备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下面图1中的数据显示: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这表明个人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端集中。图1互联网络接入设备使用情况“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主要是移动互联技术,但仅从技术上说,能够实现移动学习的手段主要有移动存储、基于短信、在线连接和J2ME方式。这四类技术实现方式各有特点,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条件选择使用其中一种或数种同时使用”。(沈锐、黄薇、王燕2012)上述情况表明我国的移动通讯发展已经较为充分,这为移动学习方式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近年来,随着新疆地区信息技术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各族群众普遍使用的通讯工具,各地区移动终端普及、资费下降、基础设施及服务不断升级,汉语移动学习已经具备了应用推广的条件。3.2移动学习的典型特性能满足语言学习特点和学习者自主性学习的需求。移动学习具有移动性、交互性、泛在性和超媒性等典型特性。移动性是指学习者的学习场所和时间相对不受限制;交互性是指学习者之间以及教授者和学习者之间可随时进行互动;泛在性是指任何学习者可在任意时间和地点学习任何内容;超媒性是指学习内容可以文本、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王建华、李晶、张珑2009)这些特性恰好可满足语言学习的特点和学习者自主性学习的迫切需求。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适合“零存整取”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的移动性和泛在性恰好能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汉语学习的需求,能充分利用学习者的碎片时间。例如现在深受大众喜爱的微博、微信和语言APP(手机应用程序)等都可随时随地给学习者提供学习汉语的机会。语言学习的内容复杂多样,具有层级性。语言的语体学习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言语技能的掌握涉及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语言要素的学习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移动学习的超媒性可将这些复杂的学习内容通过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等表现形式生动地呈现给学习者。语言学习需要有效的互动和反馈。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汉语语境的缺失体现在社区、家庭和同伴之间基本都使用母语,学习者直接接触汉语机会的缺失自然会严重影响其使用能力。移动学习的交互性特点正好能填补这一缺失,学习者可通过移动终端媒介大大增加接触和使用汉语的机会。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具有自发性、选择性和调控性等特点,移动学习的典型特性则有利于这些特点的发挥。
汉语热研究论文
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是当前海外“汉语热”现象产生的大环境。
(一)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世界提供商业机会与就业的机会。下表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五类动机及相关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数外国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求职与就业,或更多的商业机会。
(二)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为海外华人带来民族自豪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强化。
例如,在马来西亚,华人关于“是华人就得学汉语”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也是大多数华人华侨让子女学习汉语的文化心理动因或精神动力。而华人华侨子女占海外汉语学习者的很大比例。两岸关系研究员、马来西亚大学中文系教授杨建民曾呼吁华裔社群负起文化责任,协助华裔子弟建立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认知,进而超越自己的文化认同,做个世界的公民,扮演最好的“公共外交”文化大使。
(三)中国经济的成功发展使世界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汉语热”也是“经济外交”延伸而成的“国民外交”。
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措施
汉语言文学是汉语言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当前人文社科大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它的主要研究领域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言,另一方面是文学,二者是相互区别但又紧密联系的,互为基础,互相促进。在当前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新媒体教学技术已经在高等学校普及开来,而如何更好地在新媒体环境下优化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措施,为社会培养既具有时代理念又具有较强汉语言文化素养的人才,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应当着力应对的问题,文章就该领域的相关问题做了探讨。当前,信息化催生了新的网络技术与媒体技术,对当下的媒体环境产生了较大变革,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融媒体时代已经来临,而受到其推动和改革最大的领域就包括了教育教学。教学的实质是信息的传递工作,新媒体介入,让信息的传播渠道、内容、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时空限制,让广域的信息充分的流动,师生关系更为密切,为教学工作创造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利用好新媒体技术,让该专业的也不如新时代快车道,为未来高素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实现现代元素与传统汉语言文化的有机融合。
1汉语言文学与新媒体间的关系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上的一科最为璀璨的明珠,汉语是延续时间最长同时也从未中断过的文化成果,至今仍然是我国的母语。它之所以可以被流传至今,根和魂都牢牢扎根于人民之中,是有非常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作为支撑的。这与语言文学、语言艺术的不同形式的演变和延续是分不开的。汉语言从使用为宽度看,是作为人们信息交流传达记录存储的一个载体,而从战略角度看,它是中华文化、民族认同感、人文教育、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从小的教育当中,语文是学生的必修课,从咿呀学语到读书写字再到其他各类实际应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汉语的这一主要元素,而进入大学时期,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更加专业的研究方向,让学生可以更为全面深入去认知和领悟传统语言文化,同时与现代社会元素紧密的结合,实现对汉语言文化的丰富和创新。从小到大的教育中,各种的学习媒介,包括了教材、历史书籍、课堂板书等都是通过汉语来进行表达,再到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都无不透露着汉语言的影响力,这样的渗透和融入,才能让中国的历史得以延续,让中国的文化得以发扬,让中国的同胞时刻具备着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而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计算技术与网络技术相互交织,共同催生了多媒体时代的来临,这也在对中国的汉语言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首先是传播媒介上,在计算机流入中国之初,所有的操作语言都是英语,要使用计算机必须依靠较为熟练的英语语言能力作为基础,若这一现状不改变,在计算机全面普及后,汉语言的使用环境必将受到极大的冲击,因此我国的专家人才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实现了电子计算机语言汉化,可以让汉语在计算机程序中充分全面的应用,化解了这一次新媒体技术与汉语言交锋的巨大危机。其次是传播方式上的相互关系,新媒体技术下,以电子形式的语言传播成常态,在刚开始流行期间,人们热衷于电影、电视剧、网络直播等视频等快餐式的文化内容,渐渐的忽略了语言文字的重要作用,而在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和文化部门逐步加大了新媒体与传统语言文化的融合建设,充分发回来新媒体作为桥梁的作用,仍然利用其传播优势,把汉语言与文学内容经过合理的优化和调整,以大众更喜闻乐见的形式借助新媒体渠道表现出来,可以把碎片化的时间更好的利用起来帮助其阅读、观赏,让教育的方式也更加的多元,效率更加的快捷。同时,也打开了公众的眼界,可以把原来难以获取的纸质资料通过电子化的形式更快地传输到阅读者身边,比如一些史学类作品、古代文学甚至是西方文学等等,而在传播的过程中,为了强化大众化的属性,教育部门连同文化传媒部门把原本晦涩难懂的内容进行了社会化、大众化的改造,让群众更容易接受,同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实际,与群众的身边事身边人相联系起来,能够更接地气。在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和大众创造的平台下,一些古典的汉语言要素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对于学校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而言,老师利用新的技术,实现了很多的教育资源整合,还可以利用能够互动的线上平台,更加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实现了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策略,提升了教学质量。诚然万事总不绝对,新媒体在发挥着其优势价值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发展的不良影响,包括了在文学作品上的重产量不重质量,违背历史事实、大量抄袭、价值观偏离等问题。值得有关主体高度重视,积极地进行解决。
2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遇到的现实困难
一是在语言的应用方面,新媒体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播,而在这一新事物的传播发展中,也产生了不少的新理念和新风格,这些主要是以便捷、个性、独立化、多元化为方向,这些理念被渗透到日常的网络交流中,就会出现一些网络流行语,再经过人为的放大、创新,就会成为一套较为完整的网络语言体系。这些语言内容大多是对当前的表达方式的一种简化、更改或者是增加删减,从而指代某个特殊的事件、现象或者是个人的情绪。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种网络语言是对传统文化的一定程度创新,但是就教学来看,很多学生还没有学习好完整的传统的汉语言知识时,就先接触到了网络语言,这样对一些汉字、词组、句子的使用以及表达方式可能会存在较为错误认识,在学生的认知体系上也可能出现混乱,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会造成学生在学习和使用网络语言时不严谨、不规范。这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是十分不利。二是重视程度不高,网络环境下,正式的汉语言使用的场合与频率在渐渐的降低,同时计算机和手机的普及,汉字的书写已经越来越受到冷落,打字代替了写字工作,这对我国的传统的书法传承和发扬都有着极为严重的制约。很多人在交流工作中都习惯使用着语音视频或者打字,造成很多人提笔忘字。还有很多人热衷于网络文学等快餐式的文学作品,对于传统文学内涵和价值缺乏深刻领悟,文学素养在逐步的下降,导致了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一度冷落,只是在近年国际交流升温后才慢慢有所好转。但是汉语言文学的人才培养基础仍然较为缺乏,对提升国人的汉语言文化综合素养是有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3借助新媒体环境下优势优化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
汉语缩略语及其翻译研究论文
1、汉语缩略语概述
缩略语是词或词组的简略形式,具有地域性强、时代性强、信息量大、简明便捷等特点。缩略语的使用符合语言经济简约的原则。说话或行文时,如果词语长且繁复,这个词语又经常使用,就会创造一个缩略语来浓缩信息。据统计,英语缩略语有十多万条,而常用的缩略语有二三万条。汉语缩略语也不少,在《略语手册》中以“三”开头的数字式略语就有224条(许多还未收在内),《汉语大词典》中以“三”开头的词条占87页,其中相当部分是数字式略语(汪榕培,199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大量新词语应运而生,缩略语也层出不穷,无论是政治经济用语,还是文化生活用语,都使用大量缩略语。各种语言都有其特定方式简化词语结构。就汉语而言,简缩造词是汉语新词产生的一个途径,属于汉语造词法的一部分。如果两个词语习惯于配合在一起使用且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这两个词语有可以得到合理的缩略。相反,如果是两个临时或偶尔搭配在一块的词语,往往就不能缩略,因为缩略后人们不能自然地、准确地联想到原词语。
汉语缩略语的构成方式大致有以下四种:1.分合式:两个常用词构成的词组,如果有相同的词素,便采用“提取公因式”的办法,把相同的词素提出来作为共同词素。如零件部件为零部件,动物植物为动植物等;2.缩合式:从两三个词里各取一个词素构成。如医疗效果为疗效,科学研究为科研等;3.数字式:分为两种:一是由数字加相同词素构成,如“四化”是同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组成,其相同词素是“化”字;二是由数字加纲领性的词组成,而这个纲领性的词不是并列事项中共有的,而是点出并列事项的实质或指出这些事项属于哪些方面,如“四季”(春、夏、秋、冬)、“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等;4.局部式:局部代替全体。如“小口径”代替“小口径步枪”,“清华”代替“清华大学”等。[1]汉语缩略语就其使用频率和词化程度而言,分为:一是完全词化的缩略语。这类缩略语长期通用,约定俗成,固定为词汇的部分。它们不仅能完全脱离原形式自由使用,而且人们已不把它们和原形式联系起来,甚至忘记了原式有一部分还有构成新词的能力,如初中、高中、彩电、节能、调研、空调等,其中,“初中”可以构成“初中生”、“初中部”等。[2]二是半词化的缩略语。这类缩略语没有完全词化,使用时往往要参照原形式。这是由于该缩略语所指事物在人们的交际中使用还不十分普遍,或使用时间还不够长,如国企、外企、乡企等。三是临时性缩略语。这类缩略语在书面上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依赖原形式,在原形式十分明确的情况下由于行文需要而临时简缩的,离开这一特定语境,这个简缩形式就不能成立了。它们或者表义含混,不具有区别性,或者所指事物在日常交际中少用。
此外,还有一种转义型缩略语,这类缩略语失去了原有的所指对象,由实指变为虚指,成为一般词语。例如:汉语中的“三教九流”,原来所把的三教是: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现在“三教九流”用以泛指各色人物、各种行当、各种流派,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缩略语。这类缩略语往往是数字式略语,一般由四字组成在现代汉语中作成语使用。从缩略语的发展过程看,除了第一种类型外,大多数使用时间不长,曾是家喻户晓,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已不知它们指的是什么。还有的缩略语外形一样,但因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时代不同,两者的语义完全两样,如:“三反”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压缩,60年代指:“、反社会主义、反思想”。对外开放不仅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在语言上原样拷贝了不少外来缩略语汇,如CT(计算机射线断层扫描)、WTO(世界贸易组织)、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IP(“互联网”电话)、VCD(影碟盘)、DVD(数字式光盘)、MTV(音乐电视)、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MBA(工商管理硕士)、IT(信息技术)、DOS(磁盘操作系统)、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AD(计算机辅助设计)、DNA(脱氧核糖核酸)、VIP(重要人物)、VS(对、与作对)等等。这些字母缩略语常见诸于报章杂志或专业书籍,有的常挂在寻常百姓嘴边,成为谈论的话题,它们不属于汉语缩略语范畴,但具有汉语缩略语的功能,同样可以代表概念和传递信息,由于高频使用、为大多数人理解,因而成为汉语表达外来概念的新方式。这些原样拷贝的外来缩略语汇在汉语中得到合理使用,说明汉语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2、汉语缩略语的翻译
本文所讨论范围不包括完全词化的缩略语,因为完全词化的缩略语都有相应的英语词语。如“空调”,其对应的英语词是airconditioner。有些词化了的缩略语还有相应的英语缩略语形式,如“科技”,其英语的缩略式为scitech。另外,外来缩略词语也不在讨论之列,它们回译时可采用原来的英语缩略词语,如“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NorthAtlanticTreatyOrganization)等。汉语缩略语大都属于政治、文化词语,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民族语义色彩,而且数字式略语占多数在一定时期内广泛流行,成为大众化词语。在行文表达方面,大多数缩略语可以像一般词语一样独立使用,不会在上下文中出现解释性内容,如“五讲四美三热爱”、“三来一补”、“三资企业”、“扫黄打非”等。它们中的大部分是时事用语,所指对象涉及多方面社会文化知识,具有百科词语的性质,内容比一般词语丰富得多。如“三个代表”就含有丰富的政治思想内容。有些缩略语如“三公原则”、“三无企业”、“港人治港”等涉及时事政策,只有关注时事的人,才能确切理解其含义。
对外汉语词汇重难点及教学
摘要:汉语词汇数量庞大,漫无目的的词汇教学会导致教学成果收效甚微。汉语词汇教学重难点划分可以帮助解决汉语课堂中教与学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尽快提升实际交际的能力。那么如何确定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难点及其教学是我们接下来重点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词汇;重难点;对外汉语;教学
一、确定重难点词汇的必要性
(一)汉语词汇数量众。多我们以具体的词典为例来分析汉语中的词汇量。《汉语大词典》收词37万多条,台湾《中文大词典》收词44万多条,日本《大汉和词典》收词55万条。虽然对外汉语教学所涉及的词汇仅一万多个,但对于留学生而言也是个天文数字。(二)词汇教学目标模糊。在如此庞大且复杂的“词海”中如何有目标地进行教学已成为对外汉语课堂的一个棘手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确定词汇教学的重点,即哪些词在前期教,哪些词在后期教,哪些词汇只需出现在阅读、写作课上,而无需进入到听力、口语课堂。(三)教学对象的差异。在汉语学习的不同阶段,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不同。要针对学生汉语水平的不同来确定词汇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细心观察,谨慎把握,依据学生具体情况圈定出课堂词汇的重难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
二、确定重难点词汇
(一)确定重难点词汇的依据——分级处理原则。词汇的划分常常需要依据分级处理原则。那么分级处理原则确立的依据是什么呢?一是频率使用大的词,二是使用范围广的词,三是构词能力强的词,四是常用意象多的词,最后还要考虑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与不同教学阶段是否相匹配。如果是短期班的学生,他们带有旅游的目的,我们就要选择较为实用、口语性较强的汉语词汇进行教学;如果是全日制的留学生,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去划分各阶段词汇教学的数量和难度。(二)确定重难点词汇。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什么样的词可以确定为重难点词?我们认为教学中的重难点词汇应当包括以下几类:实意性动词;抽象性动词;感情色彩不同的词;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词;常用虚词;词义演变的词。现就其中几类进行具体分析。(1)实意性动词。在汉语中,动词是一个句子的核心,它的扩张能力强、使用频率高。因此我们在教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时需要特别强调动词的重要性。如:在对话中:A:你吃饭了么?B:吃/没吃。在祈使句中:帮我开一下X。开一下X。开X。(X指名词)以上几组对话仅用动词就可以完成实际交际,足以显示动词在日常交流中的重要性。(2)抽象性动词。抽象动词是比较空灵的,看不见也碰不到,但却时刻伴随在我们身边。例如,“我喜欢你”中的“喜欢”和“我想你了”中的“想”,这两个抽象性动词我们无法说清它的颜色、味道和形状,但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足以见其重要性。(3)感情色彩不同的近义词。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用错一字可能毁掉整个对话,从而导致整场对话交际的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留学生缺乏语用交际常识。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不讲语用,将是教学的一大损失。像“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其感情色彩却千差万别。这在理解上常常给留学生带来困惑,所以也是我们重点讲解的内容。(4)文化词。从学情的角度来看,文化词的时间跨度大,历史性强。例如:纵横捭阖、东施效颦、秦晋之好、完璧归赵等。这些词已经与我们日常生活相距甚远。此外,文化词还包括一些词义演变的词。例如“小姐”“师傅”等,这类词在历史的不同时期褒贬色彩是不一致的,如果不懂这些褒贬色彩不停变化的词,留学生就很难读懂很多经典文学读物。(5)常用虚词。虚词和抽象动词一样,意义也是比较空灵的。相比实词来说,虚词的数量要少得多,但其重要性,就个体来说大大超过实词。同时,汉语里的介词大多数都从动词虚化而来,例如“在、给、往、朝、想”仍旧是动、介词两类词的兼类词,这在词汇教学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