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能力测试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2 04:15: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汉语能力测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汉语能力测试

谈论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培养对策

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适应性为走向,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融为一体,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并不断多样化为培养目标及方向,这对以培养高级医学专门人才为己任的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汉语应用能力是医学生最基本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素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转变理念,认识汉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学校的支持和重视是前提

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社会评价体系与社会需求体系的脱节,导致医学教育偏重于自然科学,忽视医学的社会属性,忽视对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不强。医学生将来要面对的工作对象除了疾病,还有患者(人)。医学教育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知识,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汉语应用能力,使他们善于与患者、家属沟通,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适应新时期医学模式的转变。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医疗事业发展和医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摆正医学教育中人文类课程的位置,打破以单一医学为主的学科体系,重视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增设培养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方面的课程,如:大学语文、实用语言艺术、口才训练、阅读学、交流与沟通、应用写作等课程。

2.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是关键

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相当数量的专业老师认为那只是大学语文老师的事,自己只要教好专业知识就行,其实不然。汉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是靠几个大学语文老师和几堂大学语文课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长期培养才能形成。所以,专业老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要在专业知识的教育中锻炼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始终牢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汉语应用能力,用良好的知识修养、生动流利的教学语言感化每一位学生,并适时地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当然,作为承担培养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主要任务的大学语文教师,更要坚定信念,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汉语学习的魅力,为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感到自豪,从而愿意、乐意学习汉语。

查看全文

论英语应用能力测试技巧

英语应用能力测试(PracticalEnglishTestforColleges,简写为PRETCO),主要是测试高职高专类院校非外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其考试内容主要以应用类试题为主,题型包括听力、单项选择、单词变形、阅读理解、英译汉和写作,写作为应用文写作。从整体来看,英语应用能力测试的难度不大,但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要通过考试还是比较困难的。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要帮助自己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测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不仅要传授英语知识,应试技巧也是教师应向学生传授的重要内容之一论文。

就英语应用能力测试中的英译汉试题来讲,考生得分的机会较大,这跟该题的评分方式有关。英译汉主要有两种题型,一种是选择题,即一句英文下给出四个中文翻译的选项,要求考生进行选择;另一种是段落翻译,要求考生完整地翻译出一则篇幅较短的文字。在这两种题型中,第二种题型考查考生的英语综合水平,而第一种题型则比较注重答题技巧,具体如下:

1.英译汉选择题型共四题,总分值8分,每小题2分。

2.每小题的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所做出的翻译与题目所给出的英文内容是最相符合的,如选择该答案,可得2分。

3.剩余的三个选项中,仍有两个选项可以得分,但是这两个选项与上述最佳选项相比,在某些内容上有偏差或错误。根据选项给出的翻译与原文内容之间差别的不同程度,选择这两个选项中较佳的一项可得1.5分,另外一项可得1分。

4.如选择翻译效果最差的选项不得分。如:

查看全文

教师职能论文:医学院校教师的职能简析

本文作者:孙洁王丹范忠李亚南工作单位:湖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师语言文字工作普及的现状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落实全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的精神,在医学院校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广大教师已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对临床教学的重要性,自觉参加普通话的培训和水平能力测试,自觉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培养规范书写的意识和能力。截至2010年12月,90%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以上,普通话基本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教材用字,教学、公务和校园环境用字基本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和要求。不足之处近年来,由于医学院校中担任临床课和基础课的教师大多毕业于医学院校,过分强化对专业课的学习,在英语上也占用大量的时间,缺乏对中文、普通话方面的系统培训,加之部分医学院校强调临床专业学科的建设,疏于对任课教师语文水平的培养和监管,造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语言、书面文字表达等方面不如中文系毕业的老师。而且,近年来网络语言的滥用,社会上的词语的“滥造现象”,以及大街小巷的错别字等等也给汉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冲击,污染了人们的用语习惯,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代教师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水平。

提高教师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对策

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刘延东国务委员在批示中指出“希望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同志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创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这对于我们开展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学校搞好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前提。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语言文字工作机构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执行语言文字法规、规章和规范标准,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尊重语言文字自身的发展规律语言是一个开放的、能够自我修整的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文字也可能会发生变化。正确、规范、健康地使用语言文字,要注重语言文字体系和语言运用的规律,结合社会发展和交际需要,不断更新,清除语言污染,保持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健康性。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墨守成规[4]。强化语言文字的法制建设对于国家机关来说,重新提高对学习母语认识的重要性,引导每一个公民热爱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协调好母语和外语的关系,重视汉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5],加强监督和引导作用,不能过分强调外语,净化语言环境,对媒体、网络上不规范的现象要及时纠正和正确的引导,遵循语言发展规律,客观理智地应对汉语使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教育部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有关精神,有计划地开展普通话培训及测试工作。对于学校来说,要建立健全语言文字工作机构,组织、协调、开展学校的普通话运用工作,还必须加强对任课教师语言文字水平的培养和监管,包括普及普通话的,优化语言文字方面的课程设置,开展语言文字方面的文艺活动,转变学生对母语的认识,设置文学社,营造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积极开展普通话的培训和测试工作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有利于提高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和交换的效益和水平,加大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力度,对适应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具有重要作用。认真贯彻对普通话要“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工作方针,坚定普通话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法定地位,坚持普通话培训和考核的方针政策。按照《<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新教师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对于老教师来说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提倡使用普通话。并且要定期组织对任课教师普通话的培训和考核工作[6]。学校要定期举办普通话培训班,对普通话表达能力较差的教师进行强化训练,提高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教学质量。在教学环节上,也要把讲普通话的规范化纳入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促进教师在课堂上和实验中使用普通话教学,督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普通话。结合医学院校的特点开展工作对于医学院校的广大教师来说,从自身讲普通话开始,在授课的时候规范书写医学名词术语,避免常见的误用字、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准确使用语法,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用规范、得体、优美的语言去激发学生对医学知识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查看全文

茶文化与对外汉语教育专业研究

摘要:本文在研究分析后发现,对外汉语主要是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国家或是民族的学生为对象的教学,其也被称为外语教学或是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自我国上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掀起,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也随之发展起来,在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发展中,学术界已经进行了意义重大的讨论。在探讨中发现,茶文化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当前世界上诸多国家都在不断强化自身的语言传播能力,我国在发展中也逐渐提起了重视。

关键词:茶文化;对外汉语;教育专业融合;探讨

中华文化拥有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含中国的传统思想,茶文化是其中最独特的代表之一,无论其是在种植、采摘,还是加工工艺等环节都包含着悠久的历史,在饮茶的礼仪中、饮茶技艺也有着较为独特的内涵。所以选择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茶文化,来进行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和教学的探讨分析,同时选择茶文化教学传播的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内容等一些主要问题进行探究。

1对外汉语中的传统文化

1.1传统文化的内涵

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内涵,我国的大部分学者研究分析后得出了自身的结论,但我国在对其的定义中也缺少明确性,各学者也只是将其整理后分析,使其拥有一个较为系统的模型,但是即使是分类,也会有诸多涉及不到的内容,其存在于中华文明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明之中,而且无处不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追溯,寻找其发展的特性以及特定的含义,物质文明的发展给予了人们特定的传统文化寄托。在人们的精神文化发展中,无论是我国古代的文化,还是中国古代的哲学,中国传统的宗教艺术等都是精神文化传承的载体,其中也蕴含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理念。虽然,我国目前的传统文化节奏与近现代生活的节奏不符,但是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思考模式、行为以及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对于传统生活的向往也是逐渐被提起,这些与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并随着中华民族的性格逐渐演变而成。

查看全文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理念研究

摘要:词汇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语境+双通道输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将认知经济理论运用于词汇教学,通过词汇在语句等语境环境中的呈现,听音填写练习中所缺的单词,实现视觉依托,语境理解,听觉刺激三途径来完成词汇习得。在语言经济原则基础上,通过改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特殊情况下减课时不减教学质量以及实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语言经济原则;语境+双通道输入

随着本科大学成立或升级为应用型大学,大学英语的学分和教学课时大幅度减少。以项目小组所在的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为例,按照最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大学英语每学期课时为40节。如果培养听说读写译五项能力,每项技能每学期的课堂培训时间只有8节。2017级新生英语入学摸底测试成绩显示,多数学生只掌握了35%左右的中学词汇量。因此,如何能做到减课时而不降教学质量,如何解决学生英语词汇量低制约其英语各项技能,尤其是听力技能,是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词汇研究现状

词汇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核心知识领域。传统主流语言学理论的研究重心在于语言中的语法结构分析,词汇仅被看作语法结构的填充物。随着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勃兴,认知科学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结果展示了两种不同目的的外语培养程序:(1)英语基本能力培养程序:词汇—语法—听—说—读—写;(2)英语高分能力培养程序:词汇—读—写。词汇均位于这两种培养程序的第一位,故词汇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词汇知识心理范畴的讨论从1911年延续至今。音位、句法类别、词素、语义(包括外延义与内涵义)及与其它词的搭配被认为是每个词汇均有的五个心理维度。随着理论不断的深入,有大批学者进行研究并修正,提出了此框架中词义的范畴广度、典型效应与基础节点效应假说,以及启动效应的存在。Nation(2003)提出直接式与间接式两种词汇学习类型,中外学者从多方面对词汇知识的广度、强度、深度、复杂度、丰富度等进行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检验方法。据调查,我国研究大都集中在硕士论文中,期刊论文比较少见,表明词汇的强度与深度尚未得到在职教师的重视。我国张少林等(2012)进行了类似复杂语词形态处理机制探索的研究。总之,词汇研究已经从单纯语言学角度的研究转向针对学习者的语言心理、记忆贮存、提取通道等认知领域的研究。我国外语界在此领域的研究还比较弱。

二、感知学习风格与认知经济学理论

查看全文

07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变化

浙江省公务员考试

07行政能力测试真题+

从07年浙江省公考大纲来看,今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五个组成部分有了很大变化。往年的公共基础和常识判断部分直接改为常识部分,主要侧重法律基础知识的考核。由于这一改变使得考试的分值和题型题量的分布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分值由原来的120分改为100分,与中央国家机关完全匹配。题量上原来有两部分内容构成的常识部分题量肯定减少,其他部分的题量也会随着变动。考试的重点更加能力测验。难度也有很大的增加。

数字推理不再是简单直接的等差、等比、和差积商、平方、立方数列,而侧重考核的是多次方综合变化、分段组合变化、多数列组合、跳跃组合数列等等。数字数列幅度变化相对加大,数列变化更加丰富。

数学运算更加注重数列拆分求和,剩余定理、统筹与配套、简单概率问题以及基本的应用题型综合演变的能力考核。计算能力不是考核的重点。

图形推理更加注重类比型、演绎型变化的推理以及空间和视觉多图形综合变化推理。要注意平面旋转和轴对称以及中心问题。演绎推理改为逻辑推理,要特别注意可能性推理的解题方法,有削弱型、加强型、前提与预设型、解释型、评价型和结论型等等变化。

查看全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研讨论文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时代背景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远离社会,它就没有生命力。传统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的讲解传授成为教学和考试考查主题内容。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的现象十分普遍,由此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相当严重。在市场经济社会背景下,本专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挑战。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普遍困难。经济社会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在谈判、公关、策划、教学、写作等活动中,运用美好的、得体的、雄辩的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通过语言能够进行广告宣传和公司企业形象设计等。由此,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文学观念、语言观念发生了变化。文学的认知功能、宣传教育功能在弱化,而潜移默化的心理疏导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等在增强,社会要求通过文学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不再是认识社会历史或某个集团阶级利益,而是培养熏陶人的人品人格、提升人才的审美品位。在专业教学中,语言的符号学性质得到确认,它不再只是工具性的,它更是思想性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越来越普及,社会对通过语言进行交际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母语交流的水准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社会对写作人才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要求。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规律,改变中文教育观念,只有通过能力教育,才能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立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力全方位的培养,紧密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来思考,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和改造,设计新型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完成由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和转变,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的必然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巨大冲击,80、90年代以来改革在不断进行。文学观念和语言观念的变化,导致了课程内容的巨大变化。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课程体系也在调整,普遍增设了新闻类、影视艺术类课程,加大了实践性课程的比重,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指导,删减了部分过时了的课程,在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素质上进行过大量的实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武汉大学於可训主持的“拓展教学空间,构造多维平台,综合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中国现当代文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但本专业基本内涵在“五四”时代初步确立,50、60年代借鉴苏联模式,形成了到目前为止公认的课程体系。由于时代的局限,其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知识型的。能力培养只是知识传授的衍生物,能力本身不是它的目的。目前所用教材、考试方式、授课方式等,仍然将人才培养模式中主体内容限定在知识点的传授上,传统的死记硬背、掉书袋、照本宣科的书呆子式教学模式依然存在。这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时代需要,明显不适宜于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专业人才。改革势在必行,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积淀相当深厚,它是一股强大的因循守旧的保守势力。大型的历史悠久的重点大学中文系,大多意识到了本专业改革必然趋势,但由于历史的传统因袭负担重,作整体性的专业调整相当艰难,尾大不掉,而一般的地方性院校又没有实力(师资力量、教学经验、学术储备不足)从事这方面的专业调整和改造。根据我校中文系的实际,从整体上改造汉语言文学专业,对本专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和改造,选择从目前社会对本专业人才所急需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入手,全面提升本专业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从而形成自身鲜明的特色,是既切合实际又顺应时势的。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思路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规律,本专业特色建设的基本思路可以确定为:

查看全文

医古文阅读教学实验研究

文选阅读是《医古文》课程教学的核心环节,但长久以来,医古文阅读教学都存在困境:一方面,学生欠缺阅读经验技巧,自主阅读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传统模式下的医古文阅读教学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有限。因此,有必要对医古文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而近年来兴起的翻转课堂模式为此提供了良好借鉴。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的概念在2000年由美国学者J.WesleyBaker率先提出,这是一种基于自主学习理念的教学模式。目前,翻转课堂已经在国内全面展开,并且产生了多种适应我国教学实际的变式。本文以《扁鹊传》为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旨在探求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的医古文阅读教学方法,并为学者提供案例参考。

一、以《扁鹊传》为例的教学实验

(一)实验文本、对象与时间。《扁鹊传》节选自《史记》,是现存最早的一篇医家传记,也是医古文阅读课程中的经典篇目之一,文中提出的“六不治”和“随俗为变”思想,对如今的医疗实践仍有指导意义。本次实验对象为全日制高校中医学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共396人,分4个班级,其中2个班为实验组,共196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另外2个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后对所有学生以相同题目进行测试,并检查教学效果。实验安排在大一下学期中段进行,4个班级的任课教师、教学进度及教学内容均保持一致,尽可能地排除与实验无关的变量,以便客观反映实验效果。(二)实验前期准备。教学铺垫方面,教师需在前期教学中讲授古汉语基础知识,并介绍相关辞书和检索工具,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与检索能力。此外,还需讲解一篇文选,为学生示范文本解读流程和表述规则,作为自主学习阶段的参考。教学资源和平台方面,教师需针对本次实验编写相应的导学案,制作微课视频等,为学生提供其所需的学习资料和文献目录,并建立课程群、讨论组、网络考试平台和问卷调查平台,以便进行答疑互动、作业测试和教学反馈。课堂准备方面,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明确学习要求和小组任务分工。学生自由结成4—6人的讨论小组并自主推选组长、决定组内分工。其次,小组成员根据任务分工,自主设计讨论题目,并形成阅读任务单。这一阶段,教师主要提供自主学习资源,协助学生完成分组,并指导学生拟写符合课堂讨论要求的阅读任务单。(三)教学活动组织。第一,自主学习阶段。各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和自拟的任务单开展自主学习。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根据小组意见决定课堂分享议题,填写并上传任务单。教师全程指导,审查各组任务单,并设计自学测试问卷。第二,课堂讨论阶段。课堂讨论安排4课时连堂进行,分为自学测试、文本解读和观点分享3个环节。首先,教师5分钟在线测试问卷,以检测自学效果。其次,学生根据自主讨论和自学测试结果提出问题,教师逐一解答。最后,各小组以PPT演讲形式上台展示本组讨论成果,回答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点评、纠错和补充。第三,总结反馈阶段。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对讨论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再课后作业和调查问卷,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深化理解,并收集反馈意见。

二、实验结果分析

本次教学实验中形成了34个阅读小组,回收纸质任务单34份。实验组回收能力测试卷、教学反馈问卷各196份,对照组回收能力测试卷200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更为重视词句解析和内容细节问题(如图1),这说明学生能够按照教学要求,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把握自主学习的方向,这为组织课堂讨论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在课堂互动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进行有效互动,其中63.16%的学生能够倾听他人观点,能提供补充和质疑意见的学生分别占比60.53%和47.37%(如图2)。且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有效互动频率大为提高,说明翻转课堂确能更好地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感。对课堂测试和课后作业的成绩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基础知识、文意理解能力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如表1,测试满分50分,及格≥30分,优良≥37分,高分≥45分),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切实提升教学质量。课堂反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7.37%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提升学习效果。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理解文意方面具有更大优势。

三、研究结论

查看全文

英语交际教学教育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我国英语教学界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学生提高交际能力的因素。学生的主观努力固然重要,但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不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是不容忽视的。过分注重英语书面语大大减少了学生交际实践的机会。更糟糕的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与当代交际教学的相适应。这是一个非常急迫的,我们必须予以关注。以下我就根据自己在上课、听课、评课过程中的一点经验体会,浅谈一下英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问题:

(一)思想

由于不正确的思想,学生不敢说英语。在英语交际方面,正确与流利似乎是矛盾的。许多人持这样一种观点,正确第一,流利第二。这对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弊大于利,原因是它导致了学生因害怕犯错而不敢张嘴。其实只有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学会如何正确的表达。根据我的经验,学生在做交际练习时,我们应鼓励他们,而不是为了纠错而打断他们的话,否则就会挫伤他们的说话热情。显而易见,“正确第一”只能导致学生宁愿闭嘴也不愿犯有时看似十分幽默的错误。

(二)话题

教师或教材事先定好的话题往往使学生不知说什么好。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最容易的是那些他们熟悉且生动有趣的话题。只为了语法教学而编辑的材料不能使学生说。比如“Tomisaboy.”“Kateisagirl.”等句型有语法意义,但缺少练习价值,很明显,学生会很快厌倦它们。另一个学生不配合的原因是教学材料脱离现实,“TotheTibet”,“ToGuilin”等话题只能帮助学生学点语法。另一方面,材料应主要反映英美文化。只有有吸引力的文化背景才能使学生学到地道的英语。如果我们把文化与语言分开,交际练习就会失去光彩。

查看全文

语文问题对策管理论文

[内容]

1995年高考语文试卷总体框架稳定,测试内容比较科学地反映了学科的内容联系和基本规律,题型结构、赋分比例、试卷长度、最低书写量等项指标都有很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全卷题量适中,除作文题外的31道试题中,难易题比例适当,从而保证了试卷总体难度的适宜和稳定。

1995年高考语文试题以其测试目标明确,注重应用性,突出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特色,较好地处理了考查基础知识和考查各种能力——识记、理解、分析、应用、综合——的关系,考查语言和考查文学的关系,考查低层次能力和考查高层次能力的关系;并且创意设问角度新颖,表述平实、准确。干扰项设置巧妙、隐蔽,使多数题目拥有理想的区分度。应该说是一份较好的选拔性考试试题。

一、语基试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语基试题包括第一大题和第五大题,主要考查掌握和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和现代汉语句子的表达能力。两题共42分,占总分的28%。在400份抽样试卷中,两题得分率分别为52.69%、45.62%,及格率为34.33%、31.5%。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