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3 01:32: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汉语教育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汉语教育论文

汉语拼音教学教育论文

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之一。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如何把枯燥的教学法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和教学手段来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圆满地解决好这个难题,首先就要从了解一年级新生的认知特点入手。

从儿童的心理上看,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

依据一年级新生这样的认知特点,我在拼音教学中重点开发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以达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营造活跃欢乐的课堂气氛的目的。让儿童在不拘一格的学习方式中积极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br><b>大量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具,开发直观性教学。

由于汉语拼音无法进行实物直观,所以它的直观性教学的开发,其实就是开发课堂教具。因为与汉语拼音教学配套的教具不多,所以许多教具都得教师自己来制作。下面我介绍几种教具制作的方法,以供。

(一)依葫芦画标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教具制作方法。主要用于第一课学习新声母、新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把与新授拼音相对应的图片,照教材上的样子画下来,贴于黑板一即可。这一方法一般都用拼音卡片代替,但拼音卡片有一个缺陷,它是图片拼音同时出示的,而且色彩也不够鲜艳,若教师自制图片的话,就可避免这些缺陷。不过自制图片需要一些时间,且较为麻烦,所以这一教学手段主要用于一些在字形或发音上较难掌握的拼音上。如:单韵母o、u;声母b、d;f、t;p、q;复韵母等。

查看全文

统计方法对汉语教育论文

关键词:统计方法对外汉语教学中国论文职称论文

[摘要]本文对2000年至2001年三种汉语类核心期刊发表的446篇论文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统计方法的运用还不普遍,有相当数量的论文仅采用简单统计方法;运用统计方法研究的领域比较狭窄;运用统计方法的人员数量少,相对集中。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

为了了解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在科学研究中运用研究方法的状况,本文仅以统计方法的运用为对象,对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界所发表的论文进行调查,了解现状,分析问题,提出建议。

1总体调查《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三本刊物是中国语言学-汉语类中文核心期刊,所刊论文内容主要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语言学习和语言研究、语言与文化研究、汉语言文字研究等,在2000年至2001年的两个年度中三本期刊共446篇,我们认为从这些刊物的学术地位、的时间及论文数量考察,这个范围内的论文基本可以反映出对外汉语教学界科学研究的现状。三本期刊两年间共446篇,其中使用了统计数据的论文70篇,占总数的15.7%。在这70篇论文中,只进行了简单算术统计的论文有47篇,占使用统计数据论文总数的67%;对数据进行过统计处理的论文,我们姑且称之为使用复杂统计方法的论文,有23篇,占统计类论文总数的33%。如果将这两个年度使用统计方法论文的篇数相比:2000年29篇,2001年41篇,增长率为41%;而使用复杂统计方法的论文:2000年为9篇,2001年为14篇,增长率为56%。从总体情况看,不使用统计方法,不依赖数据的论文占有绝对优势,因此,统计方法的使用还不够广泛。但是从走向上看,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统计方法的使用呈上升趋势。

2统计方法调查在前面的统计中,我们将论文所运用的统计方法分为简单统计方法和复杂统计方法两大类。所谓简单统计方法,我们将其定性为使用算术方法进行统计的方法。在被考察的70篇论文中有47篇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属于此类,其统计结果一般表现为数字统计和百分比。这些论文又可以根据统计对象的不同分为两种:一是以一定数量的文字资料或被称做语料库的语料为基础,根据研究专题的需要,对语料进行穷尽性统计,进而依据统计数据再进行具体研究,或做更具体的计算统计。比如《对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甲乙级词声调规律的调查》(尚秀妍2000《,世》)。此类论文有30篇,占总数的63.8%。二是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所得结果亦为数字统计、百分比。比如《韩国留学生口语中使用介词“在”的调查》(丁安琪2001《,语》)。此类论文有14篇,占总数的31.1%。另外还有3篇,如综述等,统称其他类,占总数的6.4%。所谓复杂统计方法,实际也包括两类,一类是利用数据库进行统计,得到数据;一类是利用统计学方法处理过的数据。在我们划定的23篇文章中,有2篇属于第一类,占总数的8.7%,有21篇属于第二类,占总数的91.3%。我们认为,复杂统计法中第一类论文所得数据,与一般的语料库所得的数据有质的差别。比如《现代汉语词典》专题数据库,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语料库,在形式和结构上都是经过特别处理的,在每个词条下分别设立了各种字段,可根据需要灵活使用。尽管我们在论文中看到的数据也是统计数字和百分比,但这种计算机数据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参见苏新春2001《,世》)。

另外对于使用了经过精加工的语料库的数据统计,我们也将其归入此类,以有别于为某一专题研究建立的纯个性化的语料库(参见邢红兵2000《,语》)关于第二类,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统计学方法。为了进行心理实验或者认知方面的验证,通过设计实验、建立模式,取得数据。在现有论文中,我们见到的方法,主要有描写性统计方法集中量数-平均数、离散量数-标准差,方差分析,相关系数t检验,双元相关分析与显著性检验、点双列相关系数与卡方检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及显著性检验等。下面我们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初探》中的一段文字为例加以说明:“107名被试在6个分量表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一(本文略)。对被试在各个分量表上的平均数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策略的主效应是非常显著的(F(5,530)=56.356,p<0.01)。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被试在社交策略、元认知策略、补偿策略上平均数都显著大于被试在认知策略上的平均数(p<0.05)⋯⋯。”(江新2000《,汉》P.63)在这段话中涉及到以下一些术语和方法:平均数:把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相加,然后再除以该组数据的个数,得到的值即为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把每个原始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值加起来,得到的是每个原始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用这个平方和再除以数据个数所得的值。标准差:因为方差值相对比较大,一般使用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分析:在实验中,有多种因素起作用,寻找主因素时,用方差分析。主效应:各种因素造成的影响,统计学称为主效应。交互作用: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F(5,530)=56.356,F检验,通过查F分布表对比可知影响是否显著。(5,530)为分子与分母的自由度。p<0.01:显著性水平overallsignificancelevel。交互作用:两因素方差分析,可检验出因素与因素相结合共同发生的影响(交互效应),这是两因素方差分析的最主要的功能。当一个因素的水平(情况)发生变化时,另一因素的效应也发生变化。我们知道,统计计算过程通常是利用计算机完成的。我们在这类论文中常常见到标明各种数据是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的。所谓SPSS是“StatisticalPackagefortheSocialSciences”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它由多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分别具有完成某一方面统计分析任务的功能。调查发现,虽然现在利用统计学方法的论文不多,但是论文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是较高的。

查看全文

文言文教学取向管理论文

中学文言文教学究竟要把握在什么样的位向上?对这个问题,必须提出明确的界释和可操作的要求。因为这是关涉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为此,我们先看看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有关界述。

1963年教学大纲规定:“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978年拨乱反正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1986年教学大纲规定:“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992年新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此外,1986年和1990年的大纲,都在“阅读能力”部分列出各年级阅读文言文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梯层分明的不同要求。不过,1990年前的四个教学大纲,都把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作为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共同取向,只是1992年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提法与前四个大纲略有不同,但基本要求和1990年前的大纲没有差别。

那么语文界的先辈们为文言文教学又提出过什么要求呢?这里,我们不妨听听吕叔湘先生的话:“教学文言文的目的,……有四种提法:一、为了了解现代文章里出现的成语和典故;二、为了欣赏古典文学作品;三、为了接受文化遗产;四、为了写好白话文。”(注:引自《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全国中语汇编,开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吕先生在评议一、四两种的提法颇有不妥之处后,全然肯定“应该认真考虑的是二、三两种提法。”至此,我们综合教学大纲的界定和语文前辈的论述,同时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确切取向是:学习必备的文言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努力接受和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初步学会赏析优秀古典文学作品,积极吸收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精神,全面提高青少年文化素养,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这也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总体目标要求。

如何实现为文言文教学设定的目标要求呢?这要靠教学全程的切实有效的操作来实现它。吕老先生说:“接受文化遗产非具有自由阅读古书的能力不可,也就非有基本训练不可。”(注:引自《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全国中语汇编,开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吕先生把是否具有“自由阅读古书的能力”作为能否“接受文化遗产”的先决条件,而能否具有“自由阅读古书的能力”则全靠“非有基本训练不可。”这就是说,“基本训练”是培养“自由阅读古书的能力”的必由之径,而“自由阅读古书的能力”的形成,则是“基本训练”的必然结果,它们二者之间是互为依存密不可分的。文言文教学正应从这里起步,在教学中,着力不懈地抓实抓好下面几项基本训练。

抠紧字词认读

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文言文字词的构成,除与现代文相同的常用字词外,教学中最应重视的是:通假字、古今异读字词、古今相异字词、古代专用字词、冷僻字词。这五类字词,是学生自由阅读文言文的拦路虎,教学中必须首先解决它们。当然,阅读文言文,要用普通话读准字音,这是无疑的。但是,一些特殊字词的读音,仍要按古字音认读,如“可汗”(kehan)、单于(chanyu)等,都要指导学生准确认读,切不可读错。其次,要精确认准字形。辨认字形,注意力要放在通假字、象形字、形声字上,尤其要重视形声字的认读。指导学生通过辨析字形结构,准确把握字意。再次,要准确理解字词义,这是抠紧字词认读的目的。吕叔湘先生指出:“难字固然要注意,常见的字更需要注意。常见的字大多数都不止一个意义,而这些字又常常有时代限制不但不能用现代的字义去理解古书,并且同是古义也不能用后起的字义去理解时代在前的文字,特别要留意的是与习见的意义相近而又不同的意义。”(注:引自《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全国中语汇编,开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吕先生的话为我们理解文言文指明两个要点:一是要注重大量存在着的一字多义的理解,二是要特别留意古书字义的时代变化,切不可用今义解古义。这一点正是现今文言文教学必须加强的薄弱环节。

查看全文

文言文教学研究论文

中学文言文教学究竟要把握在什么样的位向上?对这个问题,必须提出明确的界释和可操作的要求。因为这是关涉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为此,我们先看看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有关界述。

1963年教学大纲规定:“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978年拨乱反正的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1986年教学大纲规定:“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992年新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此外,1986年和1990年的大纲,都在“阅读能力”部分列出各年级阅读文言文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梯层分明的不同要求。不过,1990年前的四个教学大纲,都把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作为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共同取向,只是1992年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提法与前四个大纲略有不同,但基本要求和1990年前的大纲没有差别。

那么语文界的先辈们为文言文教学又提出过什么要求呢?这里,我们不妨听听吕叔湘先生的话:“教学文言文的目的,……有四种提法:一、为了了解现代文章里出现的成语和典故;二、为了欣赏古典文学作品;三、为了接受文化遗产;四、为了写好白话文。”(注:引自《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全国中语汇编,开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吕先生在评议一、四两种的提法颇有不妥之处后,全然肯定“应该认真考虑的是二、三两种提法。”至此,我们综合教学大纲的界定和语文前辈的论述,同时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确切取向是:学习必备的文言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努力接受和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初步学会赏析优秀古典文学作品,积极吸收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精神,全面提高青少年文化素养,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这也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总体目标要求。

如何实现为文言文教学设定的目标要求呢?这要靠教学全程的切实有效的操作来实现它。吕老先生说:“接受文化遗产非具有自由阅读古书的能力不可,也就非有基本训练不可。”(注:引自《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全国中语汇编,开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吕先生把是否具有“自由阅读古书的能力”作为能否“接受文化遗产”的先决条件,而能否具有“自由阅读古书的能力”则全靠“非有基本训练不可。”这就是说,“基本训练”是培养“自由阅读古书的能力”的必由之径,而“自由阅读古书的能力”的形成,则是“基本训练”的必然结果,它们二者之间是互为依存密不可分的。文言文教学正应从这里起步,在教学中,着力不懈地抓实抓好下面几项基本训练。

抠紧字词认读

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文言文字词的构成,除与现代文相同的常用字词外,教学中最应重视的是:通假字、古今异读字词、古今相异字词、古代专用字词、冷僻字词。这五类字词,是学生自由阅读文言文的拦路虎,教学中必须首先解决它们。当然,阅读文言文,要用普通话读准字音,这是无疑的。但是,一些特殊字词的读音,仍要按古字音认读,如“可汗”(kehan)、单于(chanyu)等,都要指导学生准确认读,切不可读错。其次,要精确认准字形。辨认字形,注意力要放在通假字、象形字、形声字上,尤其要重视形声字的认读。指导学生通过辨析字形结构,准确把握字意。再次,要准确理解字词义,这是抠紧字词认读的目的。吕叔湘先生指出:“难字固然要注意,常见的字更需要注意。常见的字大多数都不止一个意义,而这些字又常常有时代限制不但不能用现代的字义去理解古书,并且同是古义也不能用后起的字义去理解时代在前的文字,特别要留意的是与习见的意义相近而又不同的意义。”(注:引自《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全国中语汇编,开明出版社出版,1995年版。)吕先生的话为我们理解文言文指明两个要点:一是要注重大量存在着的一字多义的理解,二是要特别留意古书字义的时代变化,切不可用今义解古义。这一点正是现今文言文教学必须加强的薄弱环节。

查看全文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定位不明,地位低下,教学内容繁杂、难易程度不合理,教学理念缺失,教学方法单一,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师资单薄,很多是思政、历史、新闻等专业出身的兼职老师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少之又少。能够讲出经典国学、传统素养的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有限的师资中,更新教学理念不及时,对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当下最新教学理念极度匮乏。高职院校创新课程舍本逐末。针对这些弊端,笔者试提出以下几点措施: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关注力度;大学语文课程师资、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教育主管部门开展教育论坛、教学会议;课程创新性开发。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

大学语文这门公共课程自开设以来,历史悠久,但是近年来,对语文课程的关注点多放在中学语文课程上,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思考浅尝辄止。然而,大学语文旨在面对普通高校,对文(汉语言文学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专业学生开设的素质教育课,大部分高校的名称设置为传统文化素养课,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表达能力尤为重要。然其地位却极其低下,更没有发挥其作用。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定位不明,地位低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和本科大学语文不同,在重视程度上明显不足,多被“演讲与口才”“文学欣赏”“电影艺术赏析”等选修课所替代,或者是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特点所编撰的课程所取代,如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的航海人文素养选修课。更有甚者,大学语文完全被泯灭,连替代者都不见身影,已然分不清楚是思政课还是文化素养课。(二)教学内容繁杂、难易程度不合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与本科大学语文在教学内容选择和难易程度、教学方法上都应有所区别,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标准过高或过低。过高在于向本科看齐,不考虑学生实际接受能力;过低在于跟中学传统语文课程没有太大差别。例如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以下简称青船院)的演讲与口才、文学欣赏等课程,近10年教学内容不变,在信息化课程建设下未见课程开发,但是学生的入学成绩已经远远不及以前,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方法单一,不足以吸引学生。而部分以阅读课为主的选修课,教学目标设定太过简单,学生蜻蜓点水般地阅读就结束了。因此,这些“替代课”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教学理念缺失,教学方法单一。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师资单薄,很多是思政、历史、新闻等专业出身的兼职老师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少之又少。能够讲出经典国学、传统素养的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有限的师资中,更新教学理念不及时,对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当下最新教学理念极度匮乏,属于闭着眼睛教。教学方法单一,仅用讲授法灌输整堂课,学生最后都昏昏欲睡。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不能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媒体手段调动课堂积极性。从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也可以看出,大学语文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还不够普遍和全面,甚至有的老师连最基本的说课也不会,整个教学步骤随心所欲地设定,更不清楚导语、结语,分不清教学重点和难点,等等。(四)高职院校创新课程舍本逐末。很多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完全被取代,但是此类课程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不得已被“创新”课程取代。例如青船院的航海人文素养课,教材由本院自编,模块化明显,体系不够严谨,没有以大学语文课程为基础,并且只在航海专业中授课,没有在全院普及。作为部分专业的选修课,航海人文素养具有鲜明的专业特征,但是它不可以完全替代大学语文课,只追求创新课程而忽略原本大学语文基础课,是舍本逐末。

二、针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实践过程中突出问题的措施

查看全文

小议语文诵读创新教学法

国家教育部2001年、2003年相继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都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而诵读教学法是我国古人阅读探究和实践的结晶,强调积累、培养语感、提倡精思、讲究体味、注重自学正是其根本宗旨。

一、传统汉语教学的一个显著民族特色是对诵读教学法的格外重视

这里所谓的诵读,与现代语言教学(包括外语教学)中所强调的诵读的含义、功能不同。现代语言教学中强调诵读,是指在理解词语、句篇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达到培养语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的目的,其教学程序是先教后(诵)读。而传统汉语教学强调的是先(诵)读后教,甚至只读不教;而且,诵读的意义不仅为了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更在于通过反复诵读,达到感悟、品味从而理解语篇意义的目的。诵读是传统汉语教学史上的共识,是汉语教学最显著的民族特色。

二、诵读一般包括熟读、背诵和吟诵

熟读就是在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中心思想,解决字词句、段篇章的问题。背诵主要是解决记忆,吟诵是通过“品味”进一步理解,体会文章音韵美、节奏美和文章的气势、风格、神韵等,从而加深加强记忆。传统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读得熟、记得住,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说它有效,是因为通过熟读背诵,能让学生留下深刻而系统的印象。书读得多了,记得多了,就会在脑子里形成一个信息网、一个知识储备库,当受到外界刺激(运用)时,知识点就会象火花儿一样,一个个迸发而出。巴金先生在谈到他早年所受的教育时说:“我背诵的较熟的书中有一部《古文观止》。这里两百多篇散文的选集……里面有一部分我背得出却讲不清楚,有一部分不但懂而且喜欢……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体会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我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脑子里面了,纵然我对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自,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我仍然得感谢我那位强迫我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巴金《写作生话的回顾》)许多学问大家都说过学问得力于背诵的话,这是经验之谈。

正因为汉语语音具有直接表意的功能,所以,人们在诵读汉语文本的过程中,即使脱离文本语词意义的导引,仅凭这些语词在诵读时的音韵特征,就可以获得对全文或个别语句的情感韵味的总体把握。可见,“读书百遍”,“其义”之所以能够“自见”,正是由于人们每诵读一遍,即可获得一次对词语音韵所象征的情景对象、韵味含义的真切体会,诵读遍数越多,体会越真切,领悟越深刻,韵味越深长。例如岳飞的《满江红》是一首用词音综合象征人物情态、环境特点甚至抽象情感的优秀词作:“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词中直接表现人物情感意志的语词如“怒”、“怀”、“恨”的语音都从喉咙深处流出,伴随一定程度的胸腔共鸣,与忧愁悲愤的情感寓藏并发自心灵深处之情意相符;“激烈”突出情感的强烈,故发音时气息虽有双齿的合并抗阻,但仍然用力挤出;“空悲切”之“悲”,发音轻弱而短促,正如人因悲痛而几乎说不出话来。“潇潇雨歇”中“潇潇”状风雨交加,“歇”音微而短,状事物的运动渐渐停息。由“潇潇”而“雨歇”的词音流动,使人感受到风雨交加到渐渐停息的过程。而最能表征词音象征功能的是表现人物情态动作的语词音韵。如读“冲”时,气流从口中用力喷出,使人感到怒气冲天,仿佛要把帽子都掀掉。人凭依时的身体重量主要靠地面支撑,对凭依之物只是稍稍依偎,故“凭”音轻盈。“抬”、“仰”是向上的动作,且克服一定的下沉阻力,所以音量宏大,声调上扬。“望”的视野辽阔,故发音时口型大,口腔内空无阻拦。总之,通过对以上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词音韵的诵读体会,不仅使我们对诗人所处的骤雨初歇后的亭台环境、凭栏远望仰天长啸的情态形象以及重愁迭恨悲愤交加的浓郁情感,获得比一般意义上的阅读理解更深刻的体会;而且因诵读伴随气息、口腔、喉咙、胸——风格的音韵旋律,从而对整个作品或局部作品所表现的整体情境物象和感情意蕴起到有力的烘托作用。

查看全文

语文诵读创新教学法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以诵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审视了传统教学法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并试图从语文本身的个性特点出发,探求适合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一种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还结合了适当的教学应用进行剖析,力求使之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诵读法语文教学

国家教育部2001年、2003年相继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都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而诵读教学法是我国古人阅读探究和实践的结晶,强调积累、培养语感、提倡精思、讲究体味、注重自学正是其根本宗旨。

一、传统汉语教学的一个显著民族特色是对诵读教学法的格外重视

这里所谓的诵读,与现代语言教学(包括外语教学)中所强调的诵读的含义、功能不同。现代语言教学中强调诵读,是指在理解词语、句篇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达到培养语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的目的,其教学程序是先教后(诵)读。而传统汉语教学强调的是先(诵)读后教,甚至只读不教;而且,诵读的意义不仅为了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更在于通过反复诵读,达到感悟、品味从而理解语篇意义的目的。诵读是传统汉语教学史上的共识,是汉语教学最显著的民族特色。

二、诵读一般包括熟读、背诵和吟诵

查看全文

创新母语写作教学培养自主学习

一、“作文量表互改法”项目评价和推广基础

香港大学岑绍基博士的《作文量表互改研究与实践》是一部创新意识较强、体现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汉语写作教改专著。在实验研究的数据统计中,他提出了一个汉语写作教学中谁都无法回避、但又没有认真系统地展开研究的课题:如何提高中小学生作文批改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这还仅仅是表层的话题,更深的题旨是:怎样在汉语文教学和写作教学中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施自主学习、教会学生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是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岑绍基博士的这项研究有坚实的学理基础,他不但引证了大量的中外同类研究资料,而且还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引进项目研究中。他坚持了十几年的调查研究,还亲自在三个中四实验班开展教改实验,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中归纳总结理论,这个课题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真正有水平的教育论著就是这种做法。真正符合教学规律、具有较大推广价值的教改成果也是这种做法。可以在中国内地推广这项成果,特别是结合信息化校园中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基于网络的大学系列写作教改。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策划的立体化教材的编写中,可以考虑用这个理论和方法作为课程网站建设的一个功能来开发。

《作文量表互改研究与实践》较为全面地探究了目前存在的四种作文批改法:教师精批细改法;教师符号批改法;学生量表自改法;学生量表互改法。通过长期的实证研究和试验观察,岑绍基博士发现了每一种批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和不可避免的弊端。

如果采用教师精批细改法,那么教师的权威的引导作用可以实现,学生如果重视了教师的批改、领会消化了教师的批改,学生获得的效益将不可低估。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这种批改法里会得到充分的实现,一个优秀教师的智慧会在这种有生命的书面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但是,这种作文批改法也有致命的不足,譬如,在批改过程中教师常常指出的是学生的负面的问题和错误的地方,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可能会被抑制;同时教师的批改工作量很大,一般的教师会有沉重的工作压力和教学负担。

教师符号批改法相对于教师精批细改法在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上有很大的进步。它启发和培养了学生那种“文章是改出来的”写作观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且教师投入的工作量只是精批细改法的一半。但是这种方法仍未能培养出学生对文章好坏的判断能力,在教师的“符号”指挥下学生学习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量表自改法从调动学生主动性方面来说是最好的一种。它引导和鼓励学生按一定的文章写作模型重组、重写自己的文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孕育学生的写作快乐感将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是否具备了自改作文的知识和能力则是一个不能不引起关注的地方,而且学

查看全文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对省级开放大学的启示

摘要: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公认的核心要素,学生国际化、教师国际化以及课程国际化在美国高校优势明显。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注重与境外高校、机构交流,签订友好协议,积极资助教师在国际舞台亮相,支持学生赴境外留学深造,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但国际化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国际化的合作面偏窄,形式不够多样化“,走出去”多“、引进来”少,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有待加强,基础设施亟待完善,资金管理及效率不足方面等因素,制约了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应加强师资“引进来”力度,利用自身优势创新留学生来源,共享共建课程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省级开放大学;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2015年10月4日至10月17日,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团一行15人,赴美国接受为期两周的教育信息化培训。此次培训是该校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2015陕西教育信息化、国际化年”的号召,经学校决定,并呈报省教育厅、省外专局、国家外专局、陕西省外事办公室批准的重要项目之一。培训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课堂授课,一部分为参观交流。其中课堂授课集中在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两所学校。通过课堂集中讲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及发展变迁、美国大学的课程体系、美国高校信息化教学运用、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学的教师管理、运作模式等。

一、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

作为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高等教育也处于领先地位。作为全球高等教育的重要引领者,美国教育界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明确建议政府要密切关注国际化带给高校的深刻影响,并以此提出教育也要加快国际化,通过在教育领域进行综合变革,培养具有全球战略视野的世界公民,以此加速美国经济社会国际化,提高其在全球的影响力。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公认的三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国际化、教师的国际化和课程的国际化在考察的几所大学中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学生的国际化

查看全文

课程改革下语文知识教学论文

[摘要]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需要一定的科学化手段,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需要语文知识的指导,语文教育需要语文知识来沟通和提高。语文课程知识教学应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对语文规律的归纳,注重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综合应用和感受体验。

[关键词]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综合实践;感受体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并且取消了在原来语文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基础知识”这一专门条目。这在语文教育界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如何看待语文知识问题?要不要廓清语文知识的范围、层次,让师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语文知识如何进行教学?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知识教学。

一、语文知识教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语文知识系统本身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的语文教材都是文选型教材,没有形成完整的教材价值体系,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教材价值。呈现在师生面前的教材实际上只是“素材型”的教学用书,而不是具有明确价值体系的语文教材。一篇选文的教学不仅包括文章内容、文体知识、相关语文知识等教学内容,还要进行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听说训练,还要渗透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语文课程体系不是学科性的,整个教学不是引导学生对某个学科对象的认识,所以语文课程不可能像数学、物理等课程那样直接依靠本学科的知识系统来支撑,通常采取的是文选式的安排。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一个相对应的成熟的学科基础之上的,与之相对应的学科为本学科课程的理论建构提供了系统、准确、明晰的基本结构。现在的语文课程主要是偏重于从文献的角度研究语言文字,我们也确实拿不出一套真正为中学语文教学所学的语文系统知识。”[1]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