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特殊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09:58: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孩子特殊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孩子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管理研究

摘要:目前特殊教育学校的寄宿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特殊教育学校的寄宿管理水平,因此研究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管理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管理;探索

一、特殊教育学校寄宿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观念存在偏差。在特殊教育过程中,教师观念存在偏差是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普遍认为教育对象存在特殊性,教育对象数量少,影响小,社会覆盖率低,特殊教育工作者不仅工作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还难以获得成就感以及自豪感[1]。致使教师的观念存在偏差,缺乏不断学习,革新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的动力,放松了对自己以及学生的要求,缺乏进取心,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要学生不出现事故,能够正常生活就算完成了任务,产生错误的教学观念,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水平。因此,教学观念存在偏差是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二)家庭教育不恰当。一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较为急躁,缺乏耐心,由于并不能与孩子有效的沟通,无法理解体谅孩子的真实困难,聋哑孩子由于不能听见不能言语,无法与正常人有效的沟通,生活环境也与正常人不同,存在特殊性,其具体表现为交往圈子小,周围环境不同,具有特殊的性格特征,比如胆小,怯懦,敏感,多疑等,由于聋哑儿童的此种特点,致使家长越发的没有耐心,没有信心,出现急躁情绪,并为孩子定下标签,认为孩子没有出息,影响孩子的发展,使孩子的性格更加极端化。二部分家长认为由于自己的原因导致孩子成为聋哑儿童,存在内疚感以及负罪感,并不能理智的教育孩子,关心孩子,过分溺爱孩子,百般迁就,希望以此种方式。作为补偿,使孩子受到更多的关爱,但此种教育方式并不科学,容易使聋哑儿童更加难以管理,任性妄为,从而导致出现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管理问题[2]。(三)学校常规教育不科学特殊学校的常规教育与普通学校还是存在极大的差别,聋哑儿童由于身体残疾,在性格特点上难免敏感,自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但是当前,特殊教育学校的常规教育不够科学,忽视对聋哑儿童心理的疏导,按照普通学校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导致易出现寄宿管理问题。

二、解决特殊教育学校寄宿出现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个人管理。特殊教育的个人管理主要表现在卫生,着装,发型,就餐等方面,其中卫生包括自身卫生,生活区卫生以及教学区卫生等卫生的处理,着装要求是不能穿着奇装异服,发型要求是不能留古怪的头发,礼仪需要使用文明用语,就餐需要文明就餐,节约粮食,根据这几方面建立一套标准的制度,并为学生制定一本记录本,做到周周小总结,月月大总结,并在家长会上通报相关情况,做到加强聋哑学生的个人管理。(二)加强生活区管理。加强生活区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生活区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区域,是最容易出现寄宿管理问题的场所,因此,加强生活区管理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价值。加强生活区管理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自行规定宿舍管理制度,宿舍卫生评比制度进行监督,提高监管力度。二加强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加强生活区管理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加强生活教育。加强生活教育是指家长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够急躁缺乏耐心,忽略孩子教育,放任自由以及溺爱孩子,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加强生活教育。加强生活教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家长需要保持较好的耐心以及信心,对聋哑孩子家长需要耐心的教育,体会孩子存在的困难,学习手语,与孩子较好的进行沟通交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使孩子形成健康的性格,以便以后的教育管理。二家长需要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过分溺爱孩子与严厉教育孩子都是不提倡的家庭教育方式,应融合两种教育方式,在孩子出现道德问题以及较严重的问题时必须严厉教育,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帮助孩子纠正问题,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孩子脆弱时,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温暖,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消除自卑。因此,加强生活教育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意义。(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能够提升聋哑儿童的能力,陶冶聋哑儿童的情操,实现聋哑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聋哑儿童能够回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因此,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十分重要,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开展适合各类残疾学生的娱乐活动,如刺绣、篮球、绘画、缝纫、手语歌、下棋等娱乐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解决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能力。

查看全文

建校周年大庆发言提纲

书记贺信:值此两校建校周年之际,特致信向两校全体师生员工表示热烈地祝贺!市启音学校、市盲童学校在年的办学历程中,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秉承"一切为了残疾孩子,为了残疾孩子的一切"的办学目标,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形成了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以及各具特色的办学风格,逐步发展成为在国内颇具影响的特殊教育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残疾学生,为我市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是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重视、对残疾儿童少年关怀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平安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希望两校广大干部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以不懈的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流的、现代化的特殊教育学校,推动我市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健康、快速发展,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更多残而志坚、残而有为的高素质人才。

市长贺信:值此两校共庆周年华诞盛举之际,谨向全校师生员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热烈的祝贺!六秩春秋勤耕耘,教书育人写华章。建校年来,你们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挖掘个性潜能,培育自强精神,掌握一技之长,回归社会主流"的办学宗旨,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和育人环境,逐步形成了自身优势和特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受到特殊培养的特殊孩子走向社会,正常生活。正是大家艰苦创业、无私忘我的奉献,才使我市特殊教育事业不断走向辉煌。喜看今日奋发图强跻身先进行列,展望未来与时俱进再创名校新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希望你们以校庆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激励斗志,继续努力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残疾学生学习基础文化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摇篮,办成全省一流的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为我市特殊教育事业、为社会弱势群体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厅长贺信:建校年来,你们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求实奋进,严谨治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进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身残志坚、残而不废、自强自立的有用之才,为全省特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殊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门,也是提高残疾人素质的重要途径。希望你们以周年校庆为契机,继承优良办学传统,牢固树立现代特殊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发展,再接再厉,让残疾少年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为促进我省特殊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优异的成绩和更大的贡献!

市人大副主任对全市特教事业发展提出三点希望:

(1)加强领导,统筹发展。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贯彻《残疾人保障法》、《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依法履行工作职责,切实加强对特殊教育事业的领导,统筹规划和发展特殊教育事业,不断完善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康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等特殊教育体系,巩固已经形成的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格局,确保特殊教育事业继续领先全省,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2)加大投入,建设新校。各级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要依法逐步增加特殊教育经费,不断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要确保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高于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要按照政策规定及时发放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的特殊岗位补助津贴,要继续组织发动社会各界为特殊教育办实事办好事。要做大做强我市特殊教育,举全市之力,在朝阳地区新建一所占地90亩、在校学生达人、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全国示范性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

查看全文

特殊教育办学质量督导评估研究

摘要:特殊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国家文明进程的标志。构建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符合当前国家教育形式的需要;符合家长教育期待的需要;推动教育公平的需要。当前特殊教育学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缺乏独立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估体系;评估过程特殊教育研究者参与度低;评估指标缺乏弹性等问题。根据问题提出了提升评估指标的科学性;提高评估方式的灵活性等建议。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指标体系

2017年7月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这是先前成果和进一步提高残疾人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特殊教育的不断关注,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质量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特殊教育教学是促进特殊儿童康复发展的重要手段,尽管融合教育被日益提上日程,然而,特殊儿童的大部分教育来自特殊教育学校,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个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影响着残疾儿童父母的期待值。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估的研究较少。

一、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一)符合当前国家教育形式的需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指出:“加强督导检查。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对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各地要建立督导检查和问责机制,将提升计划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体系。”足以见得构建专门的特殊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是对各项法规政策的积极落实也是特殊教育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二)符合家长教育期待的需要。几十年前,大多数特殊儿童,特别是智障儿童,在家中封闭,与外界没有交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特殊教育的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特殊孩子的父母,自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当地的特殊教育学校就学,反映出这些家长意识到了让自己的孩子学习知识的重要性。随之,家长也自然会产生教育期待,期待自己孩子功能的改善、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是满足家长需求的重要方式。(三)推进教育公平的需要。虽然特殊教育被放置于从未有过的高度然而在实际的发展中仍存在:特殊教育发展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的特殊教育水平几乎与国际水平接近,而西部偏远地区特殊教育发展较为缓慢、水平较低的现象。目前中国有些偏远地区仍旧没有建立相应的特殊教育学校,导致大量特殊儿童无法入学。因此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是吸引国家和社会关注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二、当前特殊教育学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残障儿童、青少年而言,特殊教育学校是他们接受正规、正常教育的最佳场所。在特殊教育体系中,语文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语文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但由于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主体的特殊性,使教学教材、方法、模式都与非特殊学生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育中要尤其注重对教育主体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人文关怀;家校融合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变革,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特殊教育也不例外。通常而言,特殊教育的学生在生理上或多或少存在缺陷,或是听力障碍,或是语言障碍,或是智力障碍等,这些都给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难度,不少小学生会因为自身生理缺陷而产生心理扭曲,丧失学习语文的动力。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高度重视对小学生的人文关怀,给予小学生足够的关心和爱护。然而仅仅依靠学校和教师是不够的,家庭方面的关怀具有学校和教师无可比拟的效果。因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校与家庭要形成合力,携手共育,重视生理有缺陷的学生的精神教育。

一、正视家校融合教育的必要性

2015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纲要》,对各年龄阶段的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全国家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将家庭教育上升至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点出了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但一直以来,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仍有一些学校、教师、家长未能深刻认识到家校共融合教育对于学生教育质量的影响和重要性。一部分校方认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师是专门的教育力量,家长只是配合学校完成任务的附属力量。大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未能深刻认识到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乏沟通融合,甚至是存在矛盾与冲突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殊不知,在特殊教育中,精神层面上的教育力量大于知识层面上的教育,家校融合的无声的人文关怀比有声的语言教育更能激发小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社会的期望和生活的热爱,给予他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念。

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融合的对策

查看全文

西藏特殊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摘要:特殊儿童即残障儿童,他们应当平等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但残障儿童在接受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往往会遭遇到很多问题。文章通过从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和家庭情况三个维度来研究其生存现状,发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着某些问题,就此笔者提出了一些改善的建议。

关键词:拉萨;特殊儿童;现状

特殊儿童专指残障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虽然现代文明社会让残疾人平等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但是残障儿童在接受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中,可以清楚的感觉到在教育、工作,甚至在日常生活当中,残疾人和非残疾人的不平等待遇,社会对他们的保护也并不能面面俱到,特殊儿童的生活现状和学习现状令人担忧。文章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整理了拉萨市特殊儿童生存现状方面的资料和数据,并从特殊儿童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和家庭情况三个维度来研究,发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着某些问题,就此笔者提出了一些改善的建议。

1特殊儿童的生存现状分析

1.1关于特殊儿童生活的现状分析。1.1.1学校的生活。2000年12月1日,在没有教学经验、教育资金相当紧缺的情况下,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挂牌成立,成为西藏自治区历史上的第一所,也是目前为止惟一的一所公立特殊教育学校。[1]经过17年的发展,学校现有8个聋班,3个视障班,2个培智班,每个班的人数在10人左右。全校共有来自全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200人左右,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7-18岁。其中农牧民子女占学生总人数的97%,全部都享受了免费教育、助学金以及“三包”政策。2016年,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搬至新校区(教育城),扩大了规模,学校的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设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老师和学生的配比达到了1:3的比例,配置了15间功能教室,康复器材齐全,但部分设施因为残疾程度和康复课程等原因还未启用。特殊儿童在进入特校之后,他们在生活自理方面有较大的进步。比如聋哑生自我保护和自己物品的管理意识都有明显提高;盲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之后,也基本能够自理;但培智班的学生通过学习、互动、交流等方式取得了进步,但仍然不能完全自理。1.1.2家庭的情况。特殊儿童大部分来自偏远的农牧区,只有暑假和寒假期间会回到家中。因此,学生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远没有学校多,而且,本校的大部分家长都来自农牧区,文化水平有限,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不重视,几乎很少询问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只有每学期的家长会上,才能大致了解到孩子在校时的基本情况。笔者对特殊儿童家庭情况作了大致分析。特殊教育学校共有约200名学生,我们随机抽取了57名(4份问卷因填写不完整作废)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详见表1、表2。由表1可知,特殊儿童家庭人均年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52.83%,年均收入4000元以下的占75.47%.由表2可知,5.66%的家长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其他主要是农牧民和工人,收入来源不稳定。可见,大部分特殊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理想。因此,在特殊儿童身上所花费的费用也并不多。笔者也在调研中发现,有大部分的家长表示,最开始并不知道特殊教育学校这一机构的存在,后来经乡里和朋友的推荐下,才知道这一机构,这说明特殊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够。1.1.3社会的眼光。有特殊学校的老师提到过,社会大众的眼光往往会对特殊儿童这一弱势群体造成很大的影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别人的歧视,因此结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并不了解特殊儿童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有些人甚至对他们有一些误解。譬如,就特殊儿童的心理状态如何这一问题上,大多数人认为他们的心理状态不健康,其实他们的心理状态大多都是偏积极健康的。据了解,超过50%的人认为阻碍人们参加此类公益活动的因素是没有组织者,笔者认为,学校方正是最好的组织者,见表3。1.2关于特殊儿童学习方面的现状分析。在学习上,学校将班级划分为三个类别:聋部、盲部和培智部。聋部主要是听力障碍、语言障碍和肢体障碍的学生,盲部主要是视力障碍的学生,培智部主要是智力障碍的学生。聋部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因为他们的视力和智力方面是正常的,相对来说,老师的教学压力较小,但依然存在手语不能很好地表达的情况。有些来自农牧区的学生,经过在特殊教育学校里的学习之后,回到家乡还能给比自己小的、正常的孩子辅导作业。盲部的学生由于本身视力的缺陷,尤其是全盲的学生,虽然有盲文的存在,但教学上依然存在较大的困难,学生们往往因为概念不清晰而很难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譬如一名盲部老师所说的一朵花或者一本书时可以买来让学生通过触摸去感受这个物品的形状,但是对于飞机这种庞然大物或者景色等,却无法拿到他们面前。因此,带来极大的教学困难。每当这种时候就非常苦恼,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给学生讲解。可喜的是,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与南京、上海的个别特校有相关合作,每年成绩优异的前五名同学可以到内地去继续完成高中学业,甚至之前还有考上大学的案例。培智班起步较晚,如今第一批学生还未毕业。培智班的学生基本都是脑瘫、唐氏综合症,有认知性障碍,在生活自理上更是有很大的困难。由于师资问题等原因,目前培智班并不能做到一对一教学,所以培智班的学生大部分有家长陪读。在教学上,学习进度十分缓慢,几个汉字都可能会花费一两周的时间才能教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重点也放在了生活自理等方面的引导上。

2基于Logistic模型的实证分析

查看全文

英国特殊教育论文

一、英国特殊教育服务体系的现状

目前,英国特殊教育服务体系涵盖学校行动计划(SchoolActionPlan,简称SA)、学校行动加强计划(SchoolActionPlusPlan,简称SA+)和特殊教育需求声明(SpecialEd⁃ucationNeedStatement),它们在层次上依次递进(详见图1)。[3]若主流学校教师或特殊教育需求协调员(SpecialEducationalCoordinator,简称SENCO)发现有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理解力差的现象,并在学习中没有获得进步,就可征求家长同意启用SA,从而为这些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师资、特殊教学方法、特殊教育教学评价等支持。但如果SA不能帮助学生获得进步、满足他们的发展要求,学校则可以启动SA+。在学校加强计划中,学生可以从地方教育当局、地方服务机构以及卫生机构获得额外帮助。若SA和SA+都不能帮助这些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取得进步,或者不能满足他们的发展要求,地方教育当局就会对这些学生进行评估,并征求家长的意见是否做出特殊教育需求声明。声明包括:儿童的基本信息、所需的特殊教育服务、如何获得服务支持等。在家长收到特殊教育需求声明后,如果不满意,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负责特殊教育服务的官员说明,也可以向特殊教育需求和残障法庭(SpecialEducationalNeedsandDisabilityTribunal,简称SENDIST)上诉。[4]英国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虽然已经形成了包括SA、SA+以及特殊教育需求声明在内的三级服务体系,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程度选择服务体系,但在这个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第一,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制度不完善,特殊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偏低。由于工党政府倾向融合教育,即将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纳入主流学校(mainstreamschool),导致许多主流学校乘机挪用特殊教育经费,造成特殊教育发展缓慢。

第二,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各自分离,影响效率。1978年的《沃诺克报告》(TheWarnockReport)基于古利佛(Gulliford)的特殊教育观念指出,只要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能取得学习进步,则表明该学生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用这种评估来代替原来的医学检查,或者残疾人分类,[5]这就割裂了教育与医疗健康的关系。2011年3月,英国政府的《咨询提案》进一步分析了目前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服务体系过于复杂,各种服务机构过于分离,造成与特殊教育有关的教育、健康、照顾三大服务机构缺乏整合。

第三,主流学校的教师、课程、评价体系对特殊教育需求学生考虑不足。2001年11月,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出台法定指导框架《全纳教育——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InclusiveSchooling:ChildrenwithSpecialEducationalNeeds),明确要求开发新的教育系统,将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纳入主流学校,[6]这给主流学校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此受到了主流学校部分教师的抵制。导致出现抵制的原因在于,在课程设置和评价上,课程内容缺少对特殊教育需求学生的考虑,不能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也无法根据不同的要求对不同类型特殊教育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

第四,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存在官僚主义作风,家长和具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的意愿与要求未充分得到尊重。[7]家长对孩子的特殊需求最明了,如果能重视家长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将可以帮助特殊教育决策部门制定合适的特殊教育计划,从而为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恰当的特殊教育服务。但在目前的特殊教育体系中,由于特殊教育服务体系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无论是在特殊教育经费分配,还是在家长申诉的过程中,家长的要求往往被忽视。

查看全文

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策略分析

一、融合教育给学前特殊教育带来的考验

融合教育是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1994年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首先重申了《世界人权宣言》提出的“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进而通过的《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中规定:“作为全纳性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而不考虑其身体、智力、社会、情感、语言及其他状况。”[3]由此可见,融合教育为特殊儿童提供了可接受教育的机会。1990和1994年国家分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中以法律和法规形式对随班就读予以规定。此后,随班就读成为我国推行融合教育的主要方式。[4]但是融合教育并不仅仅是为特殊儿童提供入学的机会,而且要求保证所提供教育的质量水平。因此,在这种融合教育的背景下,对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的挑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幼儿园融合环境的创设。在融合教育的主流背景下,幼儿园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否自觉接纳特殊儿童。这里自觉接纳特殊儿童不只是让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也包括让他们享受和普通幼儿同样的教育,形成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和教育活动,这里的儿童是包括特殊儿童在内的所有儿童。第二,是否创设适合特殊儿童的融合环境。幼儿园的建筑安全性和楼层的高度,占地面积的使用和户外活动区域的规划,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否满足特殊幼儿的需要。第三,管理方式是否满足特殊儿童的需要。在特殊儿童的安置方式上,根据特殊儿童的障碍类型和障碍程度,是否需要资源教室辅助教学。家长的参与是保障特殊儿童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与家长合作教育?如何让家长参与到特殊儿童个别教育计划?这些都是幼儿园融合教育所要面临的挑战。(二)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特殊儿童被纳入普通幼儿园,幼儿之间的差异就会增大。幼儿教师将会面临如下考验:第一,教师的融合教育观念和态度。特殊儿童作为人,享有人的基本权利和平等的受教育权。已有幼儿教师对融合教育态度和幼儿园融合教育现状等等研究表明,幼儿教师对特殊儿童类型存有差异性的接受态度,幼儿教师较容易接受言语与语言障碍、学习障碍以及肢体障碍的儿童,而较难接受情绪与行为障碍以及多重障碍儿童。第二,教师的融合教育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仅停留在普通幼儿的领域,如何了解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如何发现并满足特殊儿童的身心需要,以及如何与特殊儿童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如何为特殊儿童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对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一定的挑战。第三,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在融合教育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学习目标和教学进度,为特殊儿童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实施适合于各类儿童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面对不同障碍类型的特殊儿童,也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和沟通技能,比如盲文、手语等。(三)幼儿同伴接纳态度的转变。融合教育既给特殊儿童提供了正常化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但是这样的环境也对他们提出了挑战。当今社会对特殊儿童的歧视态度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特殊儿童在融入普通学校的环境中仍然承受着被排斥感,甚至拒绝融入普通幼儿园,面对生活中与普通儿童相处学习的处境,就需要他们调节自己的心态,主动适应环境,并不卑不亢地与普通幼儿合作学习,共同处理生活游戏中的困难。而作为普通儿童,融合教育不仅帮助他们认识世界的多样性,也为他们认识人类的差异性提供一个机会。除此之外,对幼儿在学前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因此,融合教育是特殊儿童如何融入普通幼儿园和普通儿童如何接纳特殊儿童共同需要面对的挑战。

二、学前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从目前融合教育视角下学前特殊教育的相关研究中,发现我国以随班就读的学前特殊教育面临着融合理念、资金投入、师资培养、家长支持等方面的诸多困境,影响着学前融合教育的健康发展。(一)融合教育理念缺乏。融合教育在国际上盛行,是基于平等自由、尊重差异、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从人权和平等的角度强调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然而目前,我国在学前特殊教育发展中融合教育理念仍然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特殊儿童视为需要同情和帮扶的弱者。这容易导致有些轻度障碍的特殊儿童产生自卑感,不利于这类特殊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第二,幼儿园缺乏权利意识。通常认识不到特殊儿童享有和普通儿童同等的基本权利,尤其是受教育权,在儿童入学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第三,教师过于注重教学效果的呈现。没有根据特殊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对特殊儿童的专门练习,超越特殊儿童身心承受的能力,这样反而会出现反面效果,不利于特殊儿童的生态化成长。(二)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不平衡。我国财政投入是特殊教育经费的最主要来源,但在学前特殊教育方面却没有得到与之相匹配的特殊教育经费。我国专门服务于学前特殊教育学生的资源教室或资源中心数量有限,而且康复设备设施应用率较低。长期以来我国的幼儿教育财政投入只占整个教育经费投入的1.2%—1.3%,学前教育中特殊儿童教育的资金投入要比普通学前儿童的教育经费要高,然而现在的投入比例在整个教育中比较低,经费投入比例失衡是影响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前特殊教育中的教学设施不足,教学设备配置较低会影响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三)师资培养存在不足。学前特殊教育教师是提高学前特殊教育质量的关键,关系到特殊需要儿童的长远发展,目前,据调查研究显示,学前师范生对特殊幼儿融合教育的态度比较消极,是否学习过融合教育或对特殊教育课程对特殊幼儿的接纳态度有着显著影响。学前特殊教育在职教师队伍中,有部分教师仅是学前教育专业,对特殊教育认识不够,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和普通幼儿一样的教学方法,可是这样的教学措施并不一定适应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导致出现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实践能力欠缺,主要表现如下:1.缺乏独立的特殊儿童观,不能较好地尊重差异进行个别化教育。2.特殊教育教师职前专业认同感较低、专业知识不够坚实。3.教师不注重自身教学的反思评价,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评估的能力不足。除此之外,教师性别比有所差异,女性教师居多、男性教师偏少,这对教学安全问题有所影响。由于教师专业能力较弱,教师培训力度又小,师生比例失衡,教师的教学效果往往不能满足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需要。(四)家长的支持力度低。关于特殊儿童家长,一方面,不愿承认孩子的特殊性,以致错过了孩子可以干预康复的关键期,导致残疾幼儿在某些器质性障碍方面,产生器官萎缩、功能丧失。而且认为在普通幼儿园中,孩子会受到同龄人的嘲笑冷落。另一方面,家长把孩子送到融合幼儿园,就把孩子的一切发展都交给幼儿园,家长较少参与幼儿的学习进程中,对儿童的评估测试也没有向老师咨询结果要求解释,造成老师和家长之间对儿童的教育难以达到一致性,影响了特殊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策略的构想

以融合教育为导向,以生态理论为基础,关注以特殊儿童为中心的生态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多元支持,[5]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策略提出构想。(一)融合教育理念———指导思想。转变对特殊儿童的观念,营造宽容、接纳的社会环境,深化社会大众对学前特殊儿童的认识。首先,从发展的幼儿观来看,遵循幼儿身心成长的规律,关注幼儿生长敏感期。学前期是儿童认知、技能、情感等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因此针对学前特殊儿童在学龄前的教育更是有利于弥补其缺失的功能、发展其潜力。[6]而特殊儿童在某些个体机能有所丧失,并不能否认其他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其次,幼儿园增强特殊儿童权利意识。保障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权是其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2014年1月出台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提出的“全面推进全纳教育,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接受适合的教育”也着重强调了实现保护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最后,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面对有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儿童,教师应该遵循特殊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更新教育观念,给予适度的教育材料,安排适宜的教学进度,转变对特殊儿童的消极态度,为学前特殊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融合环境是发展学前特殊教育的关键。(二)教育经费保障———发展前提。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经费支持,尤其是特殊教育的发展,资金的保障是发展的前提,因为我们特殊儿童教育需要的教育资源不同于普通儿童所需的教育条件,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特殊性实施特殊的教育方法。特殊的教育支持。在特殊的教育工具上,譬如听障儿童在器质损伤不大的情况下可以佩戴助听器,助听器的花费很大,这就需要政府的帮助支持才能满足需要。在教育环境的设置上,为了保障特殊儿童的安全,在室内室外环境都尽量避免尖硬材质的建设,房屋装修材料也要环保干净,以免儿童误食影响生命安全。所以,首先在学前特殊教育中总的投入要加大,根据国家GDP的增长速度及财政支出的总额,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学前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学前特殊教育正常有序的发展。教育经费的投入结构要合理。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比例要均衡。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投入比例占全国应该较低,因为当地政府的经济发展较好,有能力提供更多的教育资金。而在西部经济发展欠缺的地区,国家要增加经费投入比例以环节地区发展慢资金短缺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农村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当然还可以提倡东部带动西部,以发达地区帮助扶持西部欠发达地区。扩大经费来源渠道。鼓励民办特殊学前教育,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各种力量基金投入为辅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像宣传、募捐等方式积累更多资金,开展行之有效的助学活动,帮助特殊学前儿童积极健康的发展,享受和谐社会带来的温暖。(三)专业教师培养———质量关键。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我国学前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水准的教育。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升计划》规定“鼓励高校在师范类专业中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的全纳教育理念和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文章关于提升学前特殊教育的师资培养也提出以下几点构想:增加高校学前特殊教育师范生人数,缩小师生比,增加专业教师数量。但是数量的增加并不能保证良好师资的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还需要提高教师能力,加强对学前师范生融合能力的培养。第一,整合专业课程。整合学前专业与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使学生共享课程,加深对特殊儿童的了解;第二,强化相关课程设置。在学前教育专业除开设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的必修课之外,增开融合教育课程,加强学生对融合教育知识的学习;第三,增加实践课程。让学生到特殊教育机构或融合教育幼儿园进行见习或实习,使其亲身接触各类特殊儿童,进一步加深对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的理解。[7]实行资格认定制度,借鉴学习美国“双证式”人才培养模式,[8]调整课程设置,重视学生对特殊教育知识技能的掌握,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对于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既需要掌握学前儿童教育的知识技巧,还需要掌握特殊儿童教育技能。强化专业知识,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加强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的职后培训,是提高教师特殊教育专业能力的重要活动,目前世界各国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加强对教师进行定期集中的职业培训,有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融合能力。复合型师资的建设既需要内部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外部环境条件的支持。提高特殊学前教育教师的待遇,缓解职业倦怠,改善生活环境和提高教学水平。教师的职前职后培训要定期进行,不断充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建立稳固优秀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四)融合环境创设———外界支持。融合教育背景下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融合幼儿园内环境的创设,其中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在物理环境方面,强调保护特殊儿童的身体安全,在周围环境和空间设施内不能存有不安全的设备、污染、暴力等危险因素。不管在饮食还是日常活动中,应该保障基本的卫生措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出“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等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便利。”一方面,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充分做好招收特殊儿童入学的准备,使其受教育的环境达到无障碍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提高特殊儿童学习活动的参与水平。[9]另一方面,改进设备和教材以便在具体教育活动中满足儿童的特殊需要,为特殊儿童适时提供康复活动。在心理环境方面,强调整体环境能为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一种归属感和愉悦感。[10]同时也要提供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积极互动的机会来实施教育活动,激发特殊儿童探索发现的潜在能力。(五)家园合作发展———人力保障。为特殊幼儿提供一个健康的融合环境,必须在家园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健全交流机制,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引导家长参与,形成教育合力。学前特殊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根据特殊儿童的特殊性提供个别化教育,根据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育以达到教育的最优效果,同时也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教育决策、教育计划和教育过程中,提供家庭咨询、家长培训、家长辅导。家长也有权参与评价孩子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可以查阅对儿童的评估测试记录,对评估结果进行评价并要求学校做出合理解释。为改善家长对特殊儿童的观念,使家长正视特殊儿童的缺陷,学校可以建立“学前特殊教育家长委员会”来更好地进行家校合作,以提高学前特殊教育的质量现状。[11]

查看全文

残疾儿童教育调查情况汇报

根据市委主要领导视察特殊教育学校时的指示和中残联、教育部《关于做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调查统计工作的通知》(中残联[2011]65号)精神,市残联、教育局共同下发了《关于做好学龄残疾儿童少年及学龄前残疾儿童调查统计工作的通知》(肥残联[2011]8号),6月2日至20日对全市0—15岁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情况进行了分类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根据义务教育法第四条、第十一条规定,重点登记应入学接受义务教育,但因各种原因未入学的各类6-15周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同时,实名统计6-15周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就读情况和0-6岁学龄前残疾儿童情况。

对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人证)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直接确认登记;未办理残疾人证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首先动员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办理残疾人证,之后予以登记;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本人或其监护人不自愿办理残疾人证的,特别是轻度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等,在登记时注明相关情况,并做好资料保密工作。对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直接填写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情况统计表。对0-6岁学前残疾儿童,直接填写学龄前残疾儿童情况统计表。

各级残联组织主要负责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及学龄前残疾儿童调查登记和统计工作,组织村(居)残疾人工作者对辖区内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和学龄前残疾儿童进行调查、核准,填写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调查登记表、统计表和学龄前残疾儿童调查统计表。教育部门主要负责统计6-15周岁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情况,分别对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情况进行统计,填写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调查统计表。调查情况统一由残联组织负责逐级汇总。

二、全市0—15岁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情况

查看全文

特殊教育教师工作态度思考

1.把枯燥无味的工作变为特殊的兴趣和爱好

有的教师有崇高的理想,而有的教师只注重精神生活,只要自己生活充足,高尚与不高尚、崇高与不崇高无所谓。有崇高理想的教师会不断有高追求,如特殊教师面对的是三残学生,有的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没办法处理,这样的工作给老师心理直接压力,我接触智障孩子已有十七年,每天面对长不大的孩子,教与不教一个样,每天反复训练,没有进步,感觉浪费时间,现在面对一群弱智孩子,心理感受压力更大,后来细想起来光着急没用,还要改变工作方法,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改正自己的教育方法,总想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我每天查阅资料,学习现代特殊教育,紧跟弱智孩子,掌握孩子的生活特点,了解孩子存在的困难,如弱智孩子有轻有重,只有深入孩子中间,真正与弱智孩子接触,课余时间经常读专家的书可以在书里与专家对话,像与专家面对面交流,这样的特殊教育教学工作可以使原来枯燥无味的工作变为崇高理想的追求。当孩子第一声叫“妈”时,我激动得说不出话,任泪水不停地流,这种成就感让原来无味的工作变得很阳光,使我踏踏实实地工作,以学习特殊教学为主线,找到解决心理障碍的办法。

2.把教师被动心理变为主动心理

有的教师工作积极性高,有的教师工作积极性显得消极。消极性表现为本身不了解特殊学生需要什么,认为他们没有前途,浪费精力等。积极性表现为深入学习、融入学生、接纳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如学校里的生活老师每天面对不同程度残疾的学生,脏、乱、好动、大喊大叫,没有安静的时候,教师工作积极性很快回到原点,是失败的教育,没法继续,说明老师没有足够心理准备,教师需要有爱心、关心、耐心、细心。(1)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人们常说热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神圣,这种爱是纯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爱。如刚入学的弱智孩子可以说是一片茫然,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来学校。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从事三年的特殊生活老师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育人首先要育心,了解学生各不相同的心灵并给予关爱是教师教育学生工作的重要前提。面对有着不同缺陷的学生,我总是从不同方面爱护和关心他们,如有的鞋子穿反了,扣错衣扣了,帮助他们纠正;衣扣掉了,裤子裂了,给他们补上;学生裤子湿了教他换、洗等,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和家一样温暖。他们虽特殊,但我总把他们看做完整的人、正常人,从“人的发展”角度审视特殊的教育,“以人为本”地开展特殊教育,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课题。当良心发现,人的这种被动心理才变为主动心理,从而提高工作效能。这类学生在家里被忽略,出社会被冷落,消除各种障碍心理,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情,并努力完成它,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让自己有成就感。(2)耐心培养耐性。古人讲:“授之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则可解决一生之求。”面对不同年龄、不同程度残疾的学生,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差,甚至有的学生不知道早晨起床要先洗漱,往往直奔食堂吃早餐,要使他们有意识地完成每天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如生活指导,我采取一对一负责制,会生活自理的同学教不会生活自理的同学,这些同学每天要做的事是起床后把蚊帐挂好、棉被叠整、穿衣、洗漱等,这样安排,教的同学认真教,学的同学认真学,他们由不会到会、由会到自觉地完成每天应该做的事情,这种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让学生享受到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帮助是一种快乐、幸福;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使手脑得到发展,使学生感觉到劳动的创造美。(3)细心找到学生的亮光。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老师用细腻的眼光观察,就会发现弱智学生的亮点,弱智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弱,但他们也有积极性,如见老师到学校门口,会主动开门,帮你拿东西等,如小袁同学语言障碍比较严重,常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惊人的一面,如主动扶行动不便不小心摔了的同学,他们有障碍的程度有轻有重,重的往往只会吐一个字,常把老师叫做“姨”,轻的能说出一些简单的话,如“老师好”、“老师早上好”等,他们的声音总是甜美的,他们是真心叫你,他们的语言、行为和心灵给人美感。他们这种语言、行为一天可以重复十几次,他们没有怨烦,当你细心记住学生这些重复语言、重复动作时,你感到心悦,悟出教育弱智孩子要心细,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3.把教师意志薄弱心理变为意志品质高尚

意志品质高尚的教师在工作中迎难而上,反之在困难面前选择逃避。选择逃避表现在特殊学生难教,接受能力差,长得不那么可爱。能知难而进的教师经常换位思考,有持之以恒的心理意志,弱智学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爱跟着老师,老师到哪儿他到哪儿,假如老师有耐性地教,即使再难的特教工作也会得到解决。特殊教育是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我们虽然没能把他们培养成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尽自己的能力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我认为解决困难的方法是找准目标和方向。(1)明确对象目标和任务。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能只挂在嘴角,要把它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教育教学中展现出来,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境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公民是特殊教育教师的重大责任。(2)明确对象的需求。特殊教育的教师要密切联系群众,急家长之所急,急家长之所需,急家长之所求,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位置思考问题,把家长和学生的意愿需求摆在第一位。经常与家长沟通子女在学校的表现情况,研究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这就要教师博学多艺,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注重教书育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在工作和实践中共同成长。(3)明确自己的职责。教师必须做到爱岗敬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忠诚特殊教育事业,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身作则、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以党性铸师魂,以党风促教风,踏踏实实工作,不走偏路,端正自己的思想,必须强化忧患意识,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立足平凡岗位,恪守神圣的职责,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刻苦钻研业务,以敢于负责的精神、锐意进取的品格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这是特教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查看全文

个人先进事迹:残障儿童心中的太阳

当你的孩子呀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候,当你的孩子背着书包,走进学校大门的时候,你是否想到,还有许多孩子,他们由于各种原因,成了残障儿童,无法正常地学习和生活。是特殊教育,为他们提供了茁壮成长的环境,是特殊教育,使他们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是特殊教育,使他们走出了心灵的孤独,是特殊教育,使他们残而不废,重新获得了自信和自尊。

溧水县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与*这个名字分不开的。他已经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奋斗了半生。当年,他曾是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所带的班级在全乡会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可是,当他看到村里的聋哑儿童因为残疾而不能入学时,他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14年前,当他听说县里决定在柘塘镇筹建聋哑学校的消息时,便毅然报了名,决心当一名聋哑教师。当时许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认为他简直中了邪,老父亲也骂他昏了头。但他想到聋哑儿童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便决心将一生奉献给特殊教育事业。

1986年10月,秦淮源头溧水县有史以来第一所聋哑学校终于在梅山脚下建立起来了。说是学校,其实可怜,总共只有三间不足40平方米的旧平房,三名教师和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从全县各乡镇召来的18名聋哑学生。入学第一天,一名学生竟将大便拉在了被窝里。他怕被老师发现,硬是捂在被子里不肯起床,*忍着臭味,清洗被污染的衣服被褥。

残疾儿童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有着先天或后天的各种缺陷,在教学上和生活管理上花费的心血不知要比正常儿多多少倍。有的残疾儿童不习惯学校的集体生活,夜里会偷偷跑出去闲逛。*便安排教师24小时值班,随时处理突发事件。一天夜里,一名聋哑儿私自溜出校园。*得知以后推起一辆自行车就冲了出去。时值深秋,夜雾弥漫,*心中着急,只顾埋头蹬车,一不小心,撞到了路边的石头上,手掌和膝盖全都破了,弄了满身的血,天亮了,孩子没有找到。一个上午过去了,孩子还是有找到。中午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他的儿子遭遇车祸,正在县医院抢救。*只觉得"嗡"的一声。脑子里一片空白。他家四代单传,儿子是葛家唯一的独苗,如果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向父母交待?他撂下话筒,拨脚便往车站跑。没走出几步,他突然想到:我是校长,失踪的学生还没有找到,我怎么能在这种时侯离开自己的岗位。他竭力镇定下来,继续去寻找失踪的学生。一直到晚上7点多,才找到这名学生的下落。

为了工作,他付出了很多很多。但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残疾儿童能有出息。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教育残疾儿童要自尊、自爱、自强、自立。为了使学生能有一技之长,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又开设了缝纫、手工制作、机械修理等课程。办起了纸箱厂,还承包了全县的红领巾制作,也为学校创造了一些经济效益。当一届届学生毕业的时候,许多福利厂主动上门要人,还有的学生己经不满足于县城的小天地,到南京、无锡等地谋求新的发展。

有这样一种人,他把工作当成最大的幸福,把迎接挑战作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这样的人,他并不满足已有的成绩,建议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兴办培智教育。在原先只有一个聋哑部的基础上增设了培智部和语训部。建立了南京市唯一一所县级特殊教育学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