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13:24: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海洋经济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加大广电服务海洋经济力度
2012年2月,浙江省印发《浙江省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要求紧紧围绕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统筹推进浙江海洋事业发展,为实现海洋经济强省目标奠定坚实基础。面对这样一个崭新的海洋经济发展时代,广播电视作为最重要的传播工具和媒体力量,不仅不能缺席,而且应该加大服务海洋经济的力度,为这个宏伟大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广播电视要进一步加大海洋经济发展宣传力度
广播电视在宣传海洋经济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应该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工作大局,充分发挥传播优势,把握宣传的时机和节奏,全方位宣传海洋经济,大力营造发展海洋经济的浓厚舆论氛围,促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1.积极做好新闻宣传报道。目前海洋经济建设方兴未艾,省级和沿海市县广播电视媒体要精心组织海洋经济发展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为支持海洋经济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这方面已有成功的例子:浙江卫视贯穿2011年的大型新闻行动《走向蓝海》获得成功。2011年3月25日,《走向蓝海》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启动。《走向蓝海》以一组国际视野、浙江视角、专家解读的“电视调查报道”为主体,一系列“结对海岛”公益活动以及以“海洋主题”歌会为载体,全面展示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宏伟战略构想,见证浙江蓝色国土的神奇壮阔,感受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激情,展现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生动实践。
2.着力办好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专题栏目。省级和沿海市县广播电视媒体要创新广播电视宣传海洋经济的形式、载体手段和机制方法,大力培育和打造具有社会影响的海洋经济品牌节目栏目(专题),积极宣传推进海洋经济建设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成功的例子是2011年4月开始,浙江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新蓝网承办的大型新闻行动“浙江海岸线”。该行动通过采制播出数十篇系列主题报道,全景式展示我省推动海洋经济建设的发展历程,多角度报道我省发展海洋经济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立体化展现浙江人的海洋精神,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取得了明显的宣传效果。
3.认真组织各种重大宣传主题活动。省级和沿海八市广播电视媒体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组织实施各种宣传海洋经济发展的活动,形成声势,制造热点,让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成功的例子是2011年7月31日,浙江卫视在舟山的秀山岛举办的“中国蓝秀山岛?边防情”文艺晚会。晚会上,浙江卫视和秀山岛宣布结对共建,浙江卫视授予秀山乡“中国蓝”品牌,秀山乡对外宣传可称为“中国蓝?秀山岛”。双方确定三项合作项目,除“边防情”文艺晚会外,浙江卫视还对秀山岛进行航拍,航拍作品作为“中国蓝助力浙江海洋经济”大型新闻宣传的片花和秀山岛宣传片。秀山岛上建起永久性的“中国蓝?秀山岛”大型宣传牌。
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研究
一、产品设计专业海洋文化方向教学探索
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产品设计专业源于工业设计文科艺术类,由于地处广东,凭借地域经济的有利条件,设计教学以广东密集的产品生产制造企业和设计公司为依托,以地方特色产业为抓手,以海洋大学的办学特色为方向。目前,产品设计方向主要以螺钿艺术产品设计、珍珠首饰产品设计、旅游产品设计、文创产品设计为主要方向,突出海洋特色,丰富学校海洋文化内涵、为学校海洋特色办学增光添彩。本论文主要挖掘海洋文化与产品设计创意的交融碰撞空间,探寻以海洋大学为背景,以海洋文化为核心,以设计创新为途径的设计教育发展模式,构建具有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体系。
二、产品设计专业构建海洋应用研究特色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从学生角度看,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构建海洋应用研究特色的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体系,能够为教学和专业发展提供研究方向和拓展空间,在常规教学传授通识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海洋文化有的放矢地展开设计研究和实践,避免了空洞宽泛的学习方式。(二)从教师角度看,有利于形成特色鲜明的海洋文化设计科研团队。以海洋文化为核心,综合学校的地域特色和优势,构建海洋应用研究特色的教学体系,能够整合各个教师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展开海洋科研和实践,为教师的科研提供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奕为凸显海洋类高校特色拓展更多的发展空间,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涉海高校的设计学学科研究路径。(三)从专业角度看,有利于加强各个专业的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中歌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目前有五个专业,分别是产品设计专业、视觉传达专业、环境艺术专业、服装专业、美术学专业,各个专业虽在课程中有挖掘海洋文化与设计创意的交融碰撞空间,但尚未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而且由于没有稳定的专业培养方向,教师之间缺少合作与沟通,因此整合专业方向成为必然。如以海洋文化创意方向为依据,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建立起以滨海景观设计、滨海旅游纪念品设计、海洋文衍产品设计、贝雕、珍珠、珊瑚饰品设计、海洋主题绘画设计为主的设计学科体系,并建设相应的教学与科研团队,必能使各专业间齐头并进、互相支撑、共同发展。(四)从学校角度看,有利于构建多学科互共建的海洋文化研究平台。目前广东海洋大学涉海类专业主要有水产养殖、海洋生物、海洋渔业与科学技术、海洋科学、轮机工程、航海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可见学校的涉海专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海洋产业,而与海洋经济发展软实力密切相关的应用型专业以及品牌、特色专业相对缺乏,与人文学科专业联系也不多[3]。海洋文化与产品设计专业教学的融合,能够将学校的海洋研究成果以可视化和物质化的形式呈现,通过与其他涉海专业的交流及合作,形成多学科互共建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海洋文化研究机构系统,有利用学校各学科的协调发展和有机融合,促进海洋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如图1)由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前身)与海洋工程专业、机械专业联合创新团队设计的作品“Sea-Rhyme海韵”,荣获第六届海星杯全国大学生游艇设计大赛一等奖。
三、产品设计专业海洋特色教学体系构建
(一)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产品设计专业将依托海洋文化创意设计中心为平台,在突出特色办学的指导思想下,把握学校海洋特色专业发展方向,把产品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海洋文衍产品的研究等方向上,将设计学学科的教学方式与海洋文化、学科背景、资源优势等结合起来综合考量,探求独具特色的海洋大学的设计学学科教学模式,突破常规、凸显特色、定位明确、发展合理,构成以海洋文化和地域文化研究为特色的教学体系。(二)课程培养目标。探索利用海洋材料、海洋文化特色工艺和海洋文化的创造实践精神丰富产品设计教学,通过开发特色课程,探索一种教学模式。促进学校打造海洋特色,将海洋文化的研究成果以物质化和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构建科学合理的海洋文化研究平台与展示窗口,培养一批具备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适应能力强、创新能力强,能在企业事业单位、设计公司、科研、教育单位从事文化产品创新设计、饰品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三)海洋应用研究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1.增设体现海洋特色的设计理论课程。广东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研究为特色的高等院校,产品设计专业也应该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从海洋文化的角度构建产品设计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既应兼顾产品设计专业知识,又应具有海洋应用研究特色。目前,产品设计专业涉海类的课程主要集中在专业拓展课程上,包括饰品设计(螺钿、贝雕、珍珠、珊瑚饰品设计)、文房清供产品设计、海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地域文化产品设计、滨海旅游设施设计、包装设计(滨海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设计)等课程(如表1),课程开设的时间集中在第5、6、7学期(如表2)。2.加强具有海洋应用研究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1)积极组织参与设计竞赛:通过设计比赛将学生引入到实际项目中去,加强学生对海洋应用知识研究的综合能力。学校每年投入一定专项经费用于学生设计竞赛活动,以项目组队形式替代分散指导,遴选竞赛项目指导团队,鼓励学生参加海洋文化创意大赛、全国游艇设计大赛、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珠宝设计大赛等国家和省级学科竞赛项目。近年来学校参与设计竞赛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2017年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覆盖面超过60%,并获取了大量的奖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训、赛的良性循环(如图2、3、4)。同时,学校还要鼓励师生相互配合,申请国家、省、校等级别的海洋应用研究背景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或科研课题,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外观或实用新型专利(如图5)。(2)建立科研平台和中心:目前,广东海洋大学已成立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海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而中歌艺术学院的海洋文化创意设计中心暨艺术设计创新创业基地(简称海洋文化创意设计中心)也已成功获批,这将是产品设计专业建设的一次历史性进步,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教学改革发展机遇。海洋文化创意设计中心的成立能为教师的科研和学生的设计实践提供硬件设施和场地保障,更重要的是通过成立设计中心,以政府扶持文化产业为推力,发挥学校优势,以产学研项结合为纽带,打造有特色、有示范性、有辐射力的海洋文化产业产业产学研基地,使融合海洋特色的设计学研究更具可行性和现实性。(3)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产品设计专业要将地方特色与专业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要依托地方、服务地方经济,校企合作是一个双赢的模式,既增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了解市场动态和产业需求,锻炼他们的设计执行力,体验政企工作作风,提升学生应对大型综合性设计实践的能力和水平,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发展和关注市场需求的社会责任感[4]。又能让企业很好地利用高校的文化资源和科研教育平台推动企业的创新,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校—企—学”的三赢。湛江是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海鲜之都,旅游行业的庞大需求催生了学校与企业的对接,目前,广东海洋大学产品设计专业与湛江信佳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广州三剑渔具公司、海大珍珠公司,以及当地的一些旅游产品开发公司、文创产品设计公司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企业设计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校将学生设计课程作业向企业进行展示,企业将具有开发价值的作品进行深加工,学生、工作室、企业共同参与到项目中去,其收益由企业、学生、工作室共同分成。(如图6)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和湛江旅游产品开发公司共同合作开发的旅游纪念品——湛江蚝画与蟹螯画,一经上市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4)创办设计工作室:产品设计专业以学校工作室为契机,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设计实践中,锻炼自己相应领域的专业应用能力。广东海洋大学成立了陶瓷陶艺工作室、四维空间工作室、创客工艺品作坊、首饰设计工作室等。工作室有明确的设计方向,学生结束了一年级的基础课课程学习后,可以选择性地加入上述工作室,接受专业方向教师的指导,参与相关工作室的设计实践(如图6)。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把工作变成一个项目,教室变成一个工作室,课程成为一门学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环节的凝聚力(如图7)。
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提升对策
[摘要]结合当前河北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现状,构建了基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结构、创新基础四个一级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全局熵值法分析评价了河北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绩效,并与辽宁省和天津市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比较明确了河北省海洋经济在创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差距及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河北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绩效的对策:完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体系,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加大海洋经济创新投入,提升创新产出规模;统筹优化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实现均衡协调发展。
[关键词]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全局熵值法;提升对策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随着深入实施,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持续增强,海洋经济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河北省作为海洋大省,虽然近年来海洋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增长,但是与其他沿海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当前准确把握制约海洋经济发展是关键问题,提升其发展绩效并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河北省亟待解决的问题。创新发展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必然要求。因此通过结合自身海洋经济发展实际不断提高创新发展的能力,最终实现河北省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转型,是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海洋经济,一般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产业活动。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创新发展是依靠创新实现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传统发展模式的特征是依靠资源扩张规模,即用等量投入获取等量产出。也就是说,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增加投入。与传统发展模式相比,创新发展是发展的高级形态,其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更多是依靠技术、科技等手段。
二、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绩效指标构建及方法
(一)指标体系构建
海洋科普调研报告
**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地质地貌独特,气候环境宜人,物种资源丰富,地处我国长三角经济最发达地区,海洋产业特色鲜明,科普市场潜力巨大。本文详细分析了**海洋科普事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海洋科普事业的六条措施。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对未来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我国著名的具有鲜明特点的海洋和海岛型城市,不仅有着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和海洋人才资源,而且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教育优势,具有国家海洋类重点大学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研院所、涉海博物馆、海洋科技馆和众多的涉海企业等。这些都为开展海洋科普教育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决条件。调查研究我市海洋科普事业面临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机遇,明确今后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对于制定海洋科普发展规划,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建设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海洋科普教育基地,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市科技局组织力量到市属8个部门和4个县区开展调研形成这份报告。
一、**海洋科普事业发展现状
**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以来,我市党政各级领导积极履行《科普法》赋予的神圣职责,切实发挥领导作用,注重科普工作的制度建设,为我市海洋科普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对科协工作领导的意见》,建立了**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展了19家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区建立健全了科学普及网络和科技咨询网络,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通过近几年来的科普建设,据**年统计,全市共有科普专兼职人员1628人,科普场馆9个,非场馆类科普基地19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个,省科协命名的省级科普示范基地3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3个,科普网站16个,其中专业海洋科普类网站1个,共接待公众和青少年学生15万人次,十五期间共举办科技讲座900多次,专题科普(科技)展览1200多次,科普专题活动90多次,1000人以上的重大科普活动30多次,通过各种形式接受科普教育达50多万人次。全市每年科普投入经费已超过1000万元。
1.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我市拥有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生物演示中心和**博物馆2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几个较有特色的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占地5552.56平方米的**博物馆是集陈列、研究、保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及自然标本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事业机构,有**史迹、**传统民居、**海洋知识和海洋生物标本等不同形式和类别的展厅和展品内容,其250平方米的“科技展厅”是**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趣味的陈列内容常吸引中小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轻松领悟各种科普原理,受到科学启蒙。**海洋科技馆位于朱家尖大桥南边海洋文化旅游区内,与普陀东港开发区隔海相望。该馆2003年10月3日开馆,一期工程是市重点建设项目,占地60亩,主体建筑面积11276舟平方米,总投资5192万元。馆内设有海洋科技展区、海洋水族区、会展中心、休闲娱乐区、购物区,配置绿化、人工湖、雕塑等设施,是一座公园式展馆。**海洋科技馆由浙江广远有限公司实施建设,目前可供5000人同时参观,年接待能力可达700万人次。被授予"科普教育基地"称号的东港绿洲海洋科普船—"创业2号"是我市也是全省建立的第一个海上科普教育基地。此外,市水产研究所在朱家尖建设的养殖基地及小沙的海水种苗养殖基地、嵊泗的贻贝育苗养殖加工基地、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和海参规模化养殖基地已经成为重要的特色科普基地。市气象局投资100多万元建设的科普展示厅,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展示**气象灾害知识、预防检测手段等科普内容,还增设了青少年的互动游戏,至今已吸引了1000多名青少年前来参观。
海洋科技创新理论研究
1海洋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
1.1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
海洋科学是指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变化规律,及其与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以及开发、利用、保护海洋有关的知识体,主要由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以及海洋生物学四大分支学科构成。海洋技术是研究海洋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所使用的各种方法、技能和设备的总称。依照功能属性,海洋技术大致可分为海洋环境观测/监测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海洋油气与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船舶设计与制造技术等。但随着长期的社会发展,海洋科学与海洋技术一体化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加强,海洋科学成为海洋技术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海洋科学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海洋技术进步。随着海洋科学与海洋技术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强化,人们较广泛地使用“海洋科技”概念对这个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表述。
1.2海洋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概念的提出与运用有它的历史必然性,是技术创新的深化与发展。技术创新是熊彼特于20世纪上半叶提出的经济发展概念。在熊彼特看来,技术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转化为可获利的商品及其产业[1]。在熊彼特的“创新”概念中,仅仅提到“技术创新”而非“科技创新”。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表现为“科学”与“技术”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征,所以就产生了“科技创新”这一新概念[2]。多年来,经过世界各国学者的研究发展,逐渐形成了技术创新理论、国家创新理论和区域科技创新理论。技术创新是指与新产品和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生产应用、进入市场销售并实现商业利益以及新技术扩散整个过程有关的一切技术经济活动的总和。技术创新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现,因而它不属于单纯的科技范畴,亦不属于单纯的经济范畴,它体现的是科技经济的一体化[3]。国家创新理论的提出,是由于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及在创新过程中,都无可避免地受到创新活动赖以进行的国家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影响。于是,此后的经济学家开始注重从社会经济的宏观角度来考察各国技术创新活动的不同,逐步演变成为对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而区域科技创新理论起源于技术创新理论和国家创新理论,是一个相对新兴的研究领域。库克对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系统,而这种系统支持并产生创新[4]。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海洋科技创新既是与海洋相关的技术创新,又是以海洋为“区域”的区域科技创新。因此,可将海洋科技创新的概念界定为:是指与海洋新产品、海洋新体制、海洋新文化和海洋新技术的产生、研发、应用相关的一切技术经济活动,以及在海洋开发与管理事务过程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体制的实践活动。
1.3海洋科技创新的构成要素
海洋渔业经济转型升级路径
摘要:营口是一所海滨城市,海洋经济是营口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点内容,近年来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海洋渔业自然资源逐渐衰退,加之创新驱动力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产业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营口市相关渔业产业的发展,海洋渔业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对发展海洋渔业经济的优势进行了说明,对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实现海洋渔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
关键词:营口;海洋渔业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由于地理原因,营口市具有丰富的海洋产业资源,海洋渔业作为营口市海洋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深入研究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是提升营口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对促进营口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营口发展海洋渔业经济的基础条件
(一)海洋自然资源丰富
海洋空间(主要包括海域、近岸滩涂和海岛)是海洋渔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也是发展海洋渔业的基础,海洋自然资源丰富,营口市位于辽河入海口,咸淡水汇集,天然地适合海洋渔业的繁衍,拥有122公里海岸线,管辖海域面积1185平方公里,海洋渔业自然资源丰富,近海有鱼、虾、贝类等经济生物400多种,毛虾、海蜇是营口市地方性渔业资源。因此,营口市具有发展海洋渔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管道保温节能技术研究
1利用保温介质保温的节能技术
随着保温层厚度不断增加,保温层热阻增大,而保温层外表面热阻降低。由此推断,热损失存在一个最大值,此时热阻最小。即存在一个临界半径使得热损失最大,总热阻最小。由此得出:当保温层半径小于临界半径时,保温层越厚热损失越大;当保温层半径大于临界半径时保温层越厚热损失越小。对于油气管道保温而言,当保温层半径大于临界半径时保温层厚度越厚热损失就越小,但保温层越厚造成投资越大,这就提出了保温层经济厚度的概念。所谓经济厚度,即在考虑年折旧率的情况下,保温设施的费用和散热量价值之和为最小时的厚度。在选择各种油气管道保温层厚度时为了节能降耗,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考虑。首先必须避免“保温层越厚保温效果越好”的认识误区,务必要结合具体尺寸大小进行计算确定。“经济厚度”计算方法应是工程设计人员确定保温层厚度的基本方法,除非此方法无法满足散热要求或根本无法使用,才考虑使用其他方法。电伴热是以电能向管道提供热量,当提供的热量与管道的热损失量相当时,管道即可在该条件下保持温度相对恒定。管道电伴热主要包括阻抗伴热系统、电磁感应伴热系统、自限温(自调控)电伴热系统、恒功率电伴热系统、集肤效应伴热系统。电伴热系统安装技术要求较高、运营管理科学细致,否则不仅达不到保温目的,而且会带来巨大的能源浪费。
2海洋石油平台管道保温节能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良好的海洋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海洋石油平台管道保温节能是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海洋石油平台管道保温节能体系,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目前的海洋石油平台管道发展新能源与保温节能融为一体。此种体系有利也有弊,以下即为其中几点弊端。第一点: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地区极为重视经济的发展,为使海洋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建设能够做到步伐一致,就容易导致重开发新能源轻保温、节能研发的现象发生。大量资金投入管道保温、节能新科技中,就会致使保温、节能科技研发的资金不足甚至短缺,科技研发工作难以进行。第二点:我国海洋石油平台管道保温节能技术并不成熟,机械化程度不高,需要加强科学化的保温节能。为使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加强科学化的保温节能的建设势在必行。海洋石油开采量过大以及管道超载运输都致使海洋石油平台管道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行的状态下,在此状态下海洋石油平台管道受损的严重性以及频率也就不言而喻了,致使海洋石油平台管道保温节能不佳现象的出现也就不难被解释了。超载运输是平台管道输处于超负荷工作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平台管道超载运输,平台管道的改装等现象都屡见不鲜。产生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国家有关海洋石油运输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市场经济的恶性发展。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行业迅速崛起,同时此行业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些能源公司为谋得利益的最大化,通过降低价格的方式来在竞争中获取优势。能源公司通过超载运输的方式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获取利益的最大化。除此之外,我国海洋石油平台管道在施工过程中或是在使用过程中缺少必要以及定期的检查。缺少使用前前和使用中定期检查的意识,以及检查设备的落后和检查手段的匮乏,导致海洋石油平台管道保温节能技术的落后,也给石油开采行业带来了诸多的不便。
3提高海洋石油平台管道保温节能技术的方案
首先,平台管道研发新能源与保温节能技术的研发分开执行将我国洋石油平台管道保温节能的模式进行改变。这样能避免出现重开发新能源轻开展保温节能技术研究的现象。不会将大量资金用于开发新能源而导致开展保温节能技术研究所用资金不足。加强了开展保温节能技术研究方面的建设,得以引进更多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方法。对海洋石油平台管道进行及时定期的检查。在使用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磨损、泄露等现象。因此要对海洋石油平台管道做出定期的评估以及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有损坏做到及时修补,防止损坏进一步扩大而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后果,也防止造成保温过程中能源的浪费。完善有关海洋石油运输的一系列法律,防止一些物流公司利用法律漏洞进行超载运输,致使海洋石油平台管道运输处于超负荷状态。对海洋石油平台管道建设及使用中一些细小的问题要提高重视。一些细小的病害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例如对管道表面上的一点裂缝,或是一些浅显的腐蚀,也早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不仅如此还要追其根源,找到出现问题的源头,做到从根本上处理掉隐患,从而大大延长了海洋石油平台管道的使用寿命,也增强了其保温节能的能力。其次,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加强他们的海洋石油平台管道保温节能科学研究水平。由于大多数员工所掌握的技能和技术仍处在他们所学的基础专业知识的范围内。为达到更高的水平,拓展员工的专业素养,培训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应加强对一线工作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使他们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养护基础管道设施,还具备养护高级管道设施的水平。我国海洋石油平台管道保温节能技术并不成熟,机械化程度不高,需要加强科学化的技术研发。为使石油开采利用的建设顺利进行,加强科学研发技术的建设势在必行。加强科学研发保温节能技术需要引进更多专业的人才,开发创新出自己独有的一套合理的科研管理方案。多去学习借鉴,更多地了解世界各国海洋石油平台管道保温节能的技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完善档案制度,建立具体的管道保温节能技术档案。档案包括:有关施工文件,质量检测,检查记录,维修加固记录等技术信息。只有拥有完善的档案系统,才能最迅速准确的掌握每一条管道的情况,从而做到大大延长海洋石油平台管道的使用寿命,也增强了其保温节能的能力。最后,在开发海洋石油平台管道保温节能技术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国内相应技术的发展,对该项工作要做到了然于心。收集足够多的相关资料,这对保温节能技术工作的进一步的进行的利处不言而喻。注意节能工作研发每个环节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企业也效益、环境效益等等。在保证各方面效益的同时,采取措施进行节能技术的研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方面利益的最大化。最重要的应注意的问题即是:对海洋石油平台管道保温节能技术的研究和管理。
海洋文化发展策略研究
广西北部湾地区海洋文明历史悠久,从古至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架起通往东南亚的桥梁,筑起了“海上万里长城”,抵御外侵,保卫祖国边疆,形成文化深厚、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当代北部湾海洋文化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现实困境,寻求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的发展路径,推动广西沿海城市的开发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概况
海洋文化作为引领时展的“蓝色文化”,伴随着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有关海洋文化的研究成为热点。广西具有独特的沿海沿边区位优势、一系列国家开发开放战略平台优势,如北部湾大开发、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与东盟国家及东南亚的区域合作等,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发展及研究势在必行。1、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概述。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是由北、钦、防三个沿海城市构成的新月形中枢地带。近来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成为研究热点,各沿海城市积极实施以海洋文化名城的发展战略,倾力打造海洋文化产业品牌。那么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的代表性文化符号是什么呢?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不仅包含海湾、海滩、海洋生物等自然生态资源,还包括海洋历史人文遗迹、海洋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海洋人文历史资源。能够代表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精髓的主要有:以北海疍家人为代表的渔猎文化,以京族为代表的海洋少数民族文化,以山口红树林为代表的海洋湿地文化,以三娘湾海豚为代表的海洋生态文化,以涠洲天主教堂为代表的海岛宗教文化,以北海骑楼老街为代表的开埠通商文化,以合浦珍珠为代表的南珠首饰文化,以合浦大汉古港为代表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等,以上北部湾海洋文化精髓不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且极具广西各沿海城市历史文化中海洋活动的地方特色,能够反映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的基本概貌。2、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的特点。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有哪些独特之处呢?总的来说,广西北部湾文化呈现兼容并蓄、外向开放、多元异质等特点。追溯历史,北部湾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汉代的合浦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是最早的对外开放的窗口,又是汉王朝在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文明交流的中心,曾经的繁荣辉煌奠定了北部湾海洋文化的深厚底蕴;广西北部湾地处中国南海的西北端,西邻越南,被中越两国的陆地和海南岛所环抱,是一个半封闭的海湾,沿岸岛屿繁多,有平原也有山地,形成别样的海疆风貌特征;广西北部湾地区多民族杂居,多元文化交融,中原文化、高原文化、外来文化和海洋文化长期共生互荣,在地缘、方言、习俗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那么作为精神层面的海洋文化,应该以怎样具体的“性格魅力”来更好地服务于北部湾海洋经济的开发?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的发展现状又是怎样的?
二、现阶段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的发展困境
当今时代,北部湾海洋文化面临着创新与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面临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海洋文化内在逻辑角度看,北部湾海洋文化发展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海洋文化意识不强。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长期以来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其独特价值无法充分彰显,北部湾地区的民众也缺乏对海洋文化品牌的足够了解和重视,造成了社会对海洋文化意识的缺失。同时,广西属于后发展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结构失衡,工业化城市发展模式破坏了生态环境和精神生态,影响到主体海洋文化的发展观念和创新意识,直接导致了北部湾海洋文化的发展滞后。2、海洋文化发展专业人才匮乏。专业人才在海洋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如果海洋文化发展的人才体系建设滞后,势必成为制约北部湾海洋文化发展的绊脚石。当前,广西海洋高等教育发展落后,涉海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较少,与发达省份差距很大。海洋文化科研人才也无法跟上北部湾海洋文化发展形势,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都无法令人满意;海洋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数量较少,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强;政府的决策和规划缺乏前瞻性,项目策划缺乏新意和创意,无法做大做强海洋文化品牌,对企业而言,也缺乏熟悉文化产业运作及经营管理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缺乏竞争力;对文化创意创作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健全,降低了创意创作的热情和质量。3、海洋文化开发水平不高。北部湾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存在急功近利、涸泽而渔的情况。主要表现在:(1)传统优秀海洋文化品牌日渐没落,缺乏创新,竞争力弱;(2)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盲目性较强。地方政府和企业缺乏对本地海洋文化现状的充分调研,定位不准,盲目借鉴发达地区海洋城市开发的经验模式,忽略了本地海洋文化特色,造成海洋文化内涵缺失,可持续性发展遭破坏;(3)对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遗迹的保护重视不够,缺乏对海洋文化资源内涵的挖掘,科技附加值低,如海洋休闲运动项目的开发形式单调,层次低端,游客的部分高端需求无法满足。以上现实问题是广西海洋文化发展的重大障碍,也是构筑当代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的重大挑战。
三、延续海洋文化的生命活力,积极探寻北部湾海洋文化发展的策略
县海洋与渔业局年度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海洋经济的发展,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加快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思路与工作目标
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两大工作重点,处理好三方面关系。即以建设海洋经济强县为目标,实施海洋综合开发与海洋综合管理,正确处理好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保护的关系、渔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关系、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与提高服务水平的关系。2006年全县海洋经济总产出和海洋经济增加值同比增加15%左右,预计渔业总产量20.3万吨,产值12.8亿元,其中捕捞产量12万吨,产值6亿元;养殖产量8.3万吨,产值6.8亿元。渔民人均收入8300元。
三、具体措施
2006年,海洋与渔业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县“提升文化力,再创新优势”的战略目标,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加快发展我县海洋经济。
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一、渔业内部产业结构演进
我们将渔业产业划分为渔业第一产业、渔业第二产业、渔业第三产业。渔业第一产业是狭义的渔业,主要包括捕捞和养殖;渔业第二产业是指渔业工业和建筑业,包括与鱼产品有关的精深加工与销售、渔港鱼货贸易、加工生产、鲜活运输等;渔业第三产业是指渔业流通和服务业,包括水产流通和运输,渔村的旅游,渔家乐、游钓业、休闲渔业等等。近年来,我国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到“十一五”末,水产品总产量中养捕比例由“十五”末的67:33发展为71:29;渔用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8%,水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加工能力提高了30%。
(一)基于“三轴图”法的渔业内部产业结构演进分析
在统计口径中,缺少单独对海洋渔业三次产业产值的统计,因此在这里采用的是《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渔业产值对我国整个渔业的产业结构演进来进行分析,即包括海洋渔业部分,也包括淡水渔业部分。运用三轴图法,分析我国渔业产业1986~2012年间的结构演进情况。三轴图法,即在平面上建立一个X1、X2、X3轴的三轴空间坐标,三轴成两两相交成的120°夹角射线。用某一年度的海洋渔业三次产业产值占产业总产值的百分比作为这三个轴的刻度,在各自相对应的轴上得到A、B、C三点,连接这三点得到一个年度的结构三角形,不同年度分别对应一个年度三角形,这样可以形象地通过三角形的变化来考察三次产业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求出每个结构三角形的重心,将结构三角形的重心在仿射坐标系中描绘出来,根据重心在坐标区间的位置来判断该年度产业结构的比重情况,其变化轨迹即为这一时期内三次产业比重关系的动态反映,进而展示了产业结构演进和变化的过程。仿射坐标轴以及120°轴角的平分线将该平面坐标体系平分为6个区间,不同区间表示不同的产业结构状况。
(二)海洋渔业产量变化分析
海洋渔业水产品的产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海洋渔业三次产业的变化。这里选取1986年至2012年我国海洋渔业水产品产量数据进行分析。从我国海洋渔业水产品产量变化图可以看出,我国海洋渔业水产品产量明显分为1986年-1996年和1996年-2012年两个阶段,与渔业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