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版北京市申论考前冲刺试卷含答案_经济与环境

时间:2022-05-01 06:49:00

导语:科技版北京市申论考前冲刺试卷含答案_经济与环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技版北京市申论考前冲刺试卷含答案_经济与环境

目: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

答卷一

经济环境某市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某小区居民与邻近一家工厂一直因噪声污染问题而存在矛盾。一位居民因脑溢血而住院并留下了后遗症,经查那家工厂的噪声便是罪魁祸首之一。事后该居民申请赔偿并得到批准,工厂不服,将批准方环保局送上法庭,而后该居民因不服法院作出的撤消决定又进行了上诉,双方“你来我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居民认为厂方的噪声污染使其致病,赔偿理所应当;而厂方认为两事无因果关系,而且为了国家经济发展,居民也应理解支持。一时之间,法院也难下结论。其实事情并不复杂,可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活环境谁应该先行一步呢,这还真是个难题,合理的观点是两者应该和谐统一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社会主义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就难以离开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是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但发展经济就可以将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置之不理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先从发展经济的目的说起吧,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归根结底,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而人民的生活环境如果是恶劣的,人民的心情不是愉悦的,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从何谈起呢?这样的教训世界上曾有过许多。60年代的日本,畸形儿的比例很高,原因就是不注意保护环境,水中含有过量的重金属元素,现在日本好多中老年人还在谈“汞”色变。

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经济转型的时期,完善法律法规,保障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十分重要。环境如此的重要,是否为了保护环境就一定要牺牲经济呢?那也未必。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大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产业也都找到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新方法,就拿冬天的取暖来说吧,已经经历了从烧木头到烧煤再到烧油几个阶段,现在北方的一些城市甚至还采用了天然气、电等无公害能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阳能、核能说不定也会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

另外,从另一个角度看,优美的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古代有人“归隐山林”,现代人热衷于外出旅游,热衷于花钱买健康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良好的环境能使人精神愉快,身体健康,会以更充沛的精力、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经济建设中去,这样说来,清新的空气、静谧的氛围、优美的环境本身就是带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一种保证。

那么,如何解决现实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使它们和谐统一呢?

首先,要使保护环境的思想深入人心。一方面要加强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更加普及,使人人具有保护我们周围环境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使环境保护有法可依,同时也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其次,要积极发展有利于环保的技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出现更多的环保产业、无污染产业,尽快淘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再次,要推动环境产业化的进程,利用环境发展经济,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等无公害经济。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环境的保护,这就好像人的双腿一样,只有共同发展,共同努力,我们才会少跌跟头,少走弯路,大踏步地奔向美好的未来。

中国公务网2014-6-1223:46:12

【评析】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也是第3题(作“文章”)检测的重点。如果在“文章”中抛开“测试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一味写联想、发感喟,那就偏离了撰写申论文章的目的。这篇文章抓住了一个应该申而论之的大问题——“经济与环境”——发表见解,立意很可龋

考生起笔交代了谈这个问题的缘起,与“测试材料”挂了钩,很有必要,“文章合为事而著”才有现实意义。考生在文章中不仅力陈“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意义,而且实例说明这项艰巨的大工程是可以进行和完成的。文中也注意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虽未详解,但总比不提要好。从整体上看,这篇文章基本符合申论作文的要求。

答卷二:

试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综合国力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含糊地说,没有改革这场革命,就没有当前我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然而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点,我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应当一分为二的,改革也不例外。改革使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经济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便是在有些地方、某些领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调的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

(一)经济发展规划中的盲目性与城市不断扩大化所产生的矛盾

一些地方急功近利,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未制订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及其合理布局,而且也没有考虑到工业生产区与居民居住生活区的合理划分问题。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工厂数目的增多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势必会导致工业区和居民生活区界限模糊。如前文资料中的红星新村,原本位于城乡结合部,后来由于当地政府未制订切实可行的经济社会发展方案,导致错综复杂的H一案。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法制建设不同步所产生的问题

改革在我国是一场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也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两者之间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经济的平稳、快速、健康发展,可以为我国政治制度的完善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各项政治制度的不断充实、完善又能积极引导、保障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中心环节,各项法规、政策应与经济发展相配套。而现在在我国有些地方,法制仍很不健全,法制的完善步伐仍然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一方面是企业、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仍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是各项法律配套措施仍不健全,人民法院在处理涉及到经济改革中的新问题、棘手问题时往往无恰当、准确的法规予以运用。

以上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当前我国某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所失调的主要表现。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中出现这样的问题,既有其必然的原因,也有其偶然的一面。

首先,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事物的发展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式的上升、波浪型的前进。改革过程中也是这样,难免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与改革总的成就来讲仍是微不足道的,这便是此问题产生的必然性原因。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处理问题缺乏长远的眼光,急功近利,是导致此问题的偶然性因素。而这些弊端都是可以经过我们的努力去克服的。

综上所述,解决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

(1)通过教育、培训,增强有关部门人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的大局观。切实落实各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按部就班,克服贪图眼前利益的狭隘眼光。

(2)在社会上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使人民群众在改革进程中自觉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3)完善各项法规、规章制度。对各地区经济布局结构、发展规划进行严格审查,努力消除经济与社会失调发展的现象。只要我们切实积极行动起来,采取严格有效的各项措施,我们就一定能够消除诸如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调等改革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将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评析】

这篇文章,从语言表达方面来说,确属一类。突出的优点是“条理清晰”。考生将在阅读“材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梳理和排序,围绕如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的思路,用简洁的语言逐一陈说,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提出问题的文字,准确严谨,包容了关键性信息,指向性十分清楚。如“第(1)个问题,经济发展规划中的盲目性与城市不断扩大化所产生的矛盾”,用精简的文字把问题的本源提挈出来。“盲目性”与“扩大化”对举而出,十分醒目。

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时,以“测试材料”为实据,“理、据相谐”,为“解决问题”部分的写作作好铺垫。

文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语句模式一致,符合内容的需要;两个问题从不同层面反映了“经济发展”中值得注意的社会问题。显然,考生在关注写好内容的同时也认真思谋、设计了表述方式。文章题目中“社会”一词有特指意义,应当在开头部分加以诠释。

答卷三:

经济发展!环境污染?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在这二十年中,我们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让我们自豪。但从另一方面看,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工厂喷吐出的浓烟、排出的污水,污染着天空、湖泊、河流和土壤。城市中各种各样的噪声、粉尘、汽车废气,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人们的健康。难道经济发展一定要以环境污染为代价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这一片明净的天空更值得我们去珍惜。

有些地方的领导对环境保护不重视,认为用环境被破坏来换取经济快速发展是值得的。岂不知这样正是在重蹈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其结果只能使以后的环境治理与保护难上加难。发达国家曾为了经济快速发展而破坏了生态环境,当他们意识到这一点时,又对环境下大力气予以整治,树立全民环保意识,甚至不惜放弃一部分经济利益。既然发达国家已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我们又为什么要重走这条老路,不从一开始就对环保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呢?经济利益只是暂时的。好的生态环境才是人类永远的利益所在,也是我们可以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最好的遗产。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两者难道没有办法共存,必须舍弃其中的一个吗?

当然不是,党和政府对环境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把环境保护作为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来抓。这从政府下大力气治理淮河、太湖的举措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也为本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它们生产工艺差,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淮河,造成严重污染。政府没有局限于经济利益上,而是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坚决关停淮河流域没有污水处理能力的小造纸厂,还淮河一片清澈。这一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边发展、边治理的决心。

所以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完全可以同步进行,而且环境保护应该处于较之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地位,必要时还应不惜牺牲一定的经济利益。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已经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世界各国政府都把环保工作列为政府工作中重要的事务而给予足够的重视。人民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如今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都会遭到社会的谴责、法律的制裁,这在客观上对环境保护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边发展经济,一边保护环境,这才是我国能够长期快速发展的根本之所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说是对这一关系的最好诠释。我们要的是可持续性的快速发展而不是毁灭性的开发。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真正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把对环境的保护放在第一位,这样我们的经济发展才有意义,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如果我们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我们就必须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简评】

这篇文章在观点、内容和布局上还是不错的,但语言表达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少。写文章忌讳一上来就说一番看似恢弘实际上与主体内容不甚相关的“套话”。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就是套话。其实,只用一句话就可以引出第二段来。简明,永远比繁冗拖沓受欢迎。

申论作文,用语要特别注意“度”,说过了头,反而不能把问题搞清楚。文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一句,就超过了应有的“度”。

另外,行文要注意前言后语的逻辑关系。在第二段,作者描绘的生态环境是糟糕到了极点的,但段尾结束句又说“这一片明净的天空更值得我们去珍惜”,前后矛盾。当然,他说的意思我们懂,那就是得珍惜“曾经”是“明净的天空”。但在专门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场合,怎能原谅这种失误呢!不去优化表达质量,就是在贬损内容的价值,这点请备考者一定要注意。

答卷四:

加强环保,时不我待

读罢红星新村居民被噪声污染、迟迟得不到最终的一个说法的案例,不由得对红星新村居民感到同情,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些许的忧虑。

联想昨日《今日说法》中的案例,与所给材料如同出一辙。讲的是一居民老太太家附近新建了一幢饭店,其一面墙安装的全是玻璃,玻璃将太阳光集中反射,正好全部照进了她的卧室,打破了老太太的平静生活,整得她即使挂上厚窗帘也夜夜坐卧不宁。相比之下,这两个案例竟有多处相似之处:其一,事情的根源都是客观存在的无形污染,或光,或声,都对居民造成了事实危害;其二,肇事者对客观事实均反应冷淡,以己方的利益为出发总,没有切实的行动,居民老太太现仍生活在不该有的强烈的日照下;其三,两个案例都悬而未决,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公正答案,《今日说法》也仅是在最后做了几声呼吁,至于有没有人理会和响应,将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几多艰难,几多无奈,是该认真反思一下的时候了。

不容置疑,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各个企业、经济实体愈加清晰其目标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从这个角度出发,也就不难理解××印刷总公司“一心一意”“旁若无人”地“认真”抓效益,其用心真的是可谓良苦。然而,规律总是无情的,不认真加以遵循必将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印刷总公司的效益是上去了,但客观上却把代价转移给了附近的居民,其做法是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前提来实现自身的利益。其实,从本质上讲,××印刷总公司是不顾整体利益而只顾个人利益,一桩、两桩可能危害并不明显,可一旦积少成多,其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

事实上,人们已经在为这种短期行为而付出代价,土地沙化、洪水泛滥、地震频繁……接踵而至的一个又一个灾难在不断地向人们敲响着警钟。事实一再证明,人类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如不从大局出发,不照顾到生态效益,人们将侵害同类、损坏自然,从而最终毁灭人类自己。殊不知,红星新村居民所遭受的痛苦正是这种只顾自身的短期行为造成的。

人先立而后凡事举。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正是因为受物质利益的利诱,人们往往难以从大局出发,真正做到先整体再局部。如果说××印刷总公司的全体职工能够认识到噪声的危害,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相信就不会有居民H的不幸、人们的怨声载道了,但这也只是一相情愿。事实告诉我们,从人们的思想意识抓起,加强环保意识,已经时不我待。然而,思想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是一种“软”科学,还需我们辅之以必要的“硬”措施。众所周知,法制建设是目前我国的主要任务之一,而类似这种环境污染的案例也是因为执法者找不到一定的法律依据、无章可循而造成的。这说明我们的法制建设还有很多不够健全的地方,需要我们采取切实的补助措施。更进一步,立法是一个环节,要想法律观念深入人心,又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了。综上,事实不容乐观,还有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但前途是光明的,我们应该充满信心。让我们少做点儿虚的,多干点儿实的,拿出行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