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热点话题

时间:2022-02-25 04:27:00

导语:公务员申论热点话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公务员申论热点话题

背景知识:辽河流域包括两大水系和一条河流,即辽河水系、浑河水系和北沙河。国家环保总局的全国地表水水质报告显示:在全国7大水系、175条河流中,珠江、长江的水质较好,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而辽河、淮河等河流污染严重。

核心对策:

1、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坚持生态治理与工程治理相结合,坚持河道生态恢复和城市段景观化建设相结合。

2、要切实加强对辽河流域水质的监测,随时掌握治理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工作。

3、要创新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降低成本,确保运行效益。

4、坚决巩固关停污染企业的成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止反弹。

5、加大河道两岸和河滩地的生态工程建设力度,大面积种植蒲草、芦苇、柳条等草本植物和矮科灌木,实行生物治理,净化水体。

6、加快两岸绿化美化建设步伐。

7、实现辽河流域城市段景观化建设,在河岸两侧开展植树造林,美化城市环境。

8、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协调解决辽河流域治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焦点话题二:辽宁省的节能减排位于全国前列

核心对策:

1、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调整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把监督检查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地方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

2、加大执法监管工作力度,严肃查处严重违反国家节能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和领导者的责任。

3、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强化节能减排舆论监督,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环境。

4、对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行业和领域采取强有力措施,综合运用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等手段。

5、在重点行业和部门实行统筹编制节能减排规划,统筹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统筹节能减排监控监管措施,确保实现节能生产,达标排放。

6、建立健全严格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业技术升级步伐。提高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准入门槛和排放标准,并且根据技术发展水平滚动调整,用标准推进节能减排。

7、加大政策调控力度,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加快理顺资源型产品价格关系,用政策引导节能减排。

8、加快建立市场、社会、政府三方联动机制,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充分运用循环经济试点积累的成功经验,加快推广企业内部循环、企业之间循环、生产和消费领域循环的做法,努力在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循环生产上寻求新的突破。

9、建立节能减排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建立面向社会和市场需求的节能减排实用技术成果数据库与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焦点话题三:棚户区改造

背景知识:辽宁棚户区改造工程,是国务院副总理在担任辽宁省委书记期间促成的辽宁最大的民生工程。

核心对策:

1、政策优惠,阳光操作。妥善处理棚户区中历史遗留的产权问题,对已经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依法赔偿。充分考虑棚户区居民的承受能力,做好与各项住房政策的衔接,妥善安置被拆迁居民。实行产权调换或者货币补偿。

2、破解复杂问题,必须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创新工作思路,用好、用活、用足政策;

3、加强棚户区居民安置用房的建设质量管理。尽可能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有实力的单位参与建设,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回迁安置房屋的建设质量,防止因质量问题引发矛盾纠纷。

4、要完善棚户区改造后的公共服务功能。

焦点话题四:经济适用房、廉租房

核心对策:

1、不断完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切实搞好建设的选址、规模、户型、价格和结构等工作

2、进一步调整经济适用房建设销售思路,探索出售与出租相结合路子,规范建筑质量标准

3、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

4、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和管理体制,合理分配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责任指标。

焦点话题五:实施“阳光工程”和普惠制培训

背景知识:据辽宁省农业厅调查,目前全省有农村劳动力1016万人,外出务工的达286万人,其中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40万人,尚有667万人驻留农村从事第一产业。按照一般经营规模,还有近200万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培训。辽宁省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20万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60万人,培训转移就业率达到90%以上。

核心对策:

(1)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长效机制。从5个方面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长效机制,即强有力的政府支持机制、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面向市场需求的培训机制、农民接受培训的动力机制和规范的农民培训监管机制。

(2)增加投入力度,确保农民实惠。政府应起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大培训资金支持力度。扩大“阳光工程”的覆盖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对用工量大、技能要求高的工种,适当延长培训时间,提高培训质量。

(3)整合培训资源。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多头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效。

(4)改善培训办法。根据培训对象分散、培训机构地点和条件的限制,以及培训时间的差异等,努力实现转移培训与农民的对接。

(5)逐步实现公益性培训。政府应该加大投入,重点加强培训基地建设,逐步实现公益性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