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时间:2022-01-04 09:53:00
导语: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14年天津市秋季公务员考试备考大战已悄然拉开,针对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考试提供了申论热点话题供广大考生参考。本篇为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热点——经济话题。同时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一、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快天津工业建设
近年来,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工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节能降耗,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总量突破万亿大关,形成了一批优势支柱产业、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一批知名品牌,为下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工业对全市的经济作用显著,形成了“四五六七八九”的拉动格局,即全市固定资产投入的40%、GDP和利用外资的50%、税收的近60%、节能降耗的70%、出口的80%均来自工业,工业拉动全市GDP增长9个百分点以上,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和拉动力量。
当前,天津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更好地发挥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现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对实现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把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为重中之重,提出了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加快发展三个层面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战略部署。下一步,天津工业将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继续把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聚集发展,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工业的科学发展。
1.加快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壮大化工、汽车、现代冶金等优势产业规模,振兴和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加快从产业链的中低端向高端转移,由天津制造向天津创造转变,尽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支柱产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结构。
届时,化学工业将形成以石油化工为主、从石油勘探开发到炼油、乙烯、化工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集3500万吨原油开采、27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于一体和百万吨级PTA、百万吨级PVC、百万吨级聚乙烯、百万吨级聚丙烯、百万吨级烧碱、百万吨级纯碱等一批规模超百万的石化产品基地,成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进一步向高端化发展,构建起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及半导体材料生产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建成国内最大手机生产基地,移动通信产品在3G等高端产品上保持领先地位。航空航天产业初具规模,成为国内唯一的集飞机、火箭制造为一体的重要的航空航天产业制造基地。汽车产业将形成100万辆轿车生产能力,电动汽车研发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成为国内重要的轿车生产基地。冶金工业板管比提高到50%以上,钢管公司成为世界一流无缝钢管生产企业。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传统产业将得到进一步的改造提升。同时,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在滨海新区建设7~8个标志性的产业聚集区。大集团发展迅速,培育30个过百亿大集团,10个过千亿大集团。
2.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
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搭建10大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国家级、市级、企业级三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30家,企业技术中心300家,企业级4000家,有针对性地解决产业、产品和工艺创新。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增加自主知识产权比重,力争在重点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的突破。加大自主品牌建设,在培育产品品牌的同时,下大力量培育集团品牌和区域品牌,打造一批百亿品牌,培育若干个千亿品牌。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一批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3.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
以结构降耗为根本,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用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决淘汰“两高”和“五小”企业。以技术降耗为支撑,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加强节能技术改造,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以管理降耗为保障,加强节能管理,严格用能审批,加强能源审计,实行节能问责。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实施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弃物、工业余热余压及废气、海水和可再生资源等八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到“十一五”末,确保工业万元GDP能耗下降20%。
4.进一步推动三个层面联动,实现工业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滨海新区的龙头作用,建设8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滨海化工区、102平方公里的临空产业区、150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区、158平方公里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区、37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中心城区大力发展都市工业、创意产业、总部经济,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都市工业园(楼宇);各区县通过与滨海新区和中心城区实施规划、产业、项目、工业基础设施和人才五对接,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资源集约的原则,建设一批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新的产业基地,构建起三个层面良性互动、共同支撑的新的工业发展格局。
5.全面加快项目建设
重点实施好总投资2648亿元的大乙烯、大炼油、大飞机、大火箭、大造船等40项重大工业项目。“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工业投入6000亿元以上。同时,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提升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紧盯世界500强、中央大企业、国家大院大所、国内大集团和民营企业、已在津投资企业的增资扩能,继续策划一批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始终做到投产达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储备报批一批,确保工业发展有源源不断的项目支撑。在项目的策划、实施和建设中,坚持“三高”(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严把“三关”(技术水平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做到“三个不论”(不论大中小、不论内外资、不论所有制)、体现“三个效应”(聚集效应、带动效应、引领效应)。发扬“吃三睡五干十六”的创业精神,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每一个工业项目都建设成为精品工程、绿色工程、阳光工程、节约工程和安全工程。
到2014年,天津工业总量达到18000亿元,2014年突破2014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40%,优势产业比重达到80%。确立天津制造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国家战略产业中的重要地位,把天津建成产品一流、技术领先、规模效益明显、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工业基地。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趋势
伴随着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和中国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调整,环渤海区域以其独有的区位优势和政治文化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研发能力等特质,将成为21世纪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经济增长中心之一。
达到上述目标,环渤海区域要加快推进环渤海经济圈的协调发展,用一体化的思维重构区域内的各种资源配置,优化环渤海城市群的功能与结构,降低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运行成本,全面提升区域整体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环渤海区域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在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之际,一个既熟悉又新鲜的区域概念——“环渤海经济圈”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个迄今为止面积最大,占全国经济总量近30%的经济区域里,包含着诸多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题材”。
——2014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高度重视和期望。2014年3月《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获得了国务院的正式批复。批复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在金融、土地、行政改革等方面的改革试点,安排在滨海新区进行先行先试。随后,国家各部委陆续表明了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态度,并不断下发框架性先行先试支持政策。
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天津乃至环渤海区域的发展必将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引擎。
(二)地方政府协调博弈的关键词
在环渤海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词必须贯穿始终,即地方政府、协调合作、区域发展。
1.谁是推进区域协调的主体
在中国现有的体制下,参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体既有市场,也有地方政府。市场主体一般为厂商个体,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竞争发展产业和扩大交易。而地方政府主体则可看作是地区整体利益的代表,其功能一般在于参与区域内重要资源的配置与整合。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竞争机制对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本地的要素资源,激活本地的要素资源活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竞争收益呈现日益递减的趋势。
2.区域协调日见端倪
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放弃单纯的竞争战略,通过一种竞合战略谋求共同发展。在竞合战略之下,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既有竞争,又有协调合作的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见端倪。
区域内部的协调与合作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形成,也可以通过区域政策人为地构建。经验表明,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区域协调成本很高,因此,通过地方政府之间的策略互动,积极推进地区间共同利益的形成,是加快区域协调合作的有效途径。我国东南沿海的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区域的相继崛起,为其他区域提供了有益的示范。
(三)解决协调问题的治理方案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要依赖参与博弈的地方政府之间通过互动达成共识与互信,也依赖于地方政府行为更加规范化。地方政府之间协调合作得以实现的方案是:
1.信息沟通
博弈中的沟通对于协调成功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在我国的实践中,可以看到沟通和信息流畅对于克服协调问题的效率。目前风行的“市长峰会”、“一体化论坛”等活动,这些都为各地政府的沟通提供了方方面面的信息。
2014年京津冀三省市在廊坊召集经济交流与合作会议。其间,三省市政府达成了协调发展的共识,简称“廊坊共识”。它可以成为一个标志,或是一个宣言,甚至是一面镜子,起到监督和促进地方政府行动的作用。
2.利益共同体
环渤海区域某些成功的合作案例给予我们的启示,还不仅是地方政府之间必要的沟通和妥协,真正使各地方消除隔阂,实现互信还需要有利益共同体的建立。最近在国内形成的构建城市群或区域一体化的热潮中,湖南省的“长株潭城市群”获准进入新实验区的行列。此次为了争取“试验区”的政策机会,长株潭三个地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联合起来,形成了通力合作的格局。在环渤海未来的发展中,通过建立利益共同体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很大。
三、天津市推出九项举措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2014年是天津市建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开局之年,为进一步推进该市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体系、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着力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构建社会循环经济体系等,市有关部门确定了9项重点举措,为实现天津市循环经济搭桥铺路。
据悉,这9项重点举措为:
一是编制落实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天津市实际情况,市有关部门将抓紧编制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方案的重点工作按部门、区县进行责任分工,逐一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区县,推动试点城市建设;
二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努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零排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立支撑生态城市建设的服务业产业体系,按循环经济理念建设和改造传统服务业产业结构;
三是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如工业园区要抓好项目布局和产业链接,形成集约利用的公用工程,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企业集中布局、污染集中处理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发挥好开发区、汉沽电水盐联产、临港工业区、天津子牙工业园等国家级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大港石化、海河下游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华苑生态工业园等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下力量选择培育一批新的市级试点园区。经过1至2年的努力,使该市国家级、市级试点园区达到20个;
四是着力推进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在废旧物资回收、再生资源利用、机电产品再制造、废弃电子电器回收拆解、包装物回收等领域,加快建立区域性的集散交易市场、加工基地,支持一批规模化再生利用项目和企业。
五是着力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重点抓好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化工、建材、轻工等重点行业和企业循环经济发展,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高资源生产率、低污染排放率的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形成示范效应;
六是着力构建社会循环经济体系。加强重点行业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降低废物最终产生量,促进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推进华明镇循环经济试点小城镇建设经验,在社区、医院、学校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建设;
七是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推动地方循环经济立法。抓紧出台《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管理办法》,着手制定《天津市循环经济条例》;
八是构建技术支撑体系。重点研究开发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平台性和共享性新技术,研究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之间的共生网络链接技术以及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生态工业优化设计技术,研究建立天津市循环经济促进中心,加紧建设市循环经济信息化平台,为全市各区县、行业部门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
九是加强循环经济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 上一篇:班主任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总结
- 下一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