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湖南申论热点--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时间:2022-04-25 04:26:00
导语:2014湖南申论热点--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湖南公务员考试申论
一、对发展模式的再认识
20多年来,我们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成就举世瞩目。现在有几个世界经济大国的会议。什么叫世界经济大国呢?这有个标准,就是要有三个数字占到世界的5%以上。第一个数字是国家的GDP要占到世界经济生产总值的5%以上;第二个数字是外贸,一个国家的外贸总额要占到世界外贸总额的5%以上;第三个数字是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要占到世界外汇储备总量的5%以上。我们国家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0%,这三个数字就算达到5%也不算先进。我们现在属于什么情况呢?距离这三个5%并不很远。到2014年,我们国家的GDP已经占到全世界的4.8%,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居第四位,到2014年将超过德国变成第三位,2020年会提到第二位。在外贸方面,2014年我国已占世界的6.5%,超过5%,是世界第三,2014年将变成世界第二。现在我国的外汇储备是9411亿,已经是世界第一。
只看这几个数字,我们国家的情况似乎不错,但需要冷静的分析。我们这20多年来经济的成就一定程度上靠的是基本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靠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靠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另外是靠着人为投资拉动,还有就是靠大量引进国外技术和使用国内大量廉价劳动力。前20年,这些要素对于我们的经济增长起了很大作用,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美国经济学家波特写了一本书,说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是“要素导向型”,即靠几个要素导致了一个阶段经济的快速增长。这种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注定了它是不可持续的,是低门槛的经济,增收不增利。有人说中国出口8亿件衬衣才能买一架飞机。这样的增长模式,一旦资源出现制约,经济可能就会遭受到重创。现在我们国家每日耗水量、污水排放量都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第二。大家总的来说钱多了,但是污染又导致人民生活品质、健康状况的下降,这种情况要给予足够重视。
除了“要素导向型”的模式外,还有一种增长模式,就是“创新导向型”。“创新导向型”的特征是什么呢?我概括的不一定完全。第一是主流产业和企业要有创新能力,产品附加值要高,专利要多。第二是产业链脱离了粗放形态,走向了集约化、专业化,竞争能力强。第三是现代化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再有就是具有更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和教育体系,并与企业密切联系、互动互强。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在世界上,已经有从“要素导向型”的模式转变为“创新导向型”模式的成功例子。比如芬兰、韩国。芬兰国家小,520万人,现在它的竞争力进入了世界前列,原因是抓住了微电子发展的机遇。我们的邻国韩国人均GDP在1962年只有82美元,还不如我们现在的1/10,但是现在已达到人均1万美元。其成功的秘诀就是对研究、开发的投入很大,它的研发投入占经济总投入的2.96%。当然也有不成功的例子,比如阿根廷。阿根廷人均GDP曾经达到美国的2/3,但就是特别依赖外资,依赖美国的资本,依照这样的方式走下去,必然导致大量债务和通货膨胀。
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力求从“要素导向型”的模式转变为“创新导向型”模式。以胡主席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这一系列思想全面、深刻地阐明了关于发展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兼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这些思想标志着我们对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的新的觉醒。那么如何科学发展呢?如何从“要素导向型”转变为“创新导向型”呢?我想,我们国家实现这种转变的途径就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
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能源,可以说能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瓶颈问题.
二、中国能源的供需现状、发展预测和存在的问题
1978年至2014年,我国靠能源翻一番支撑国民经济翻了两番,这是巨大的成就。我们国家的能源消费不断增长,从1992年开始,消费量已经超过了我们自己的生产量。就是说,在1992年以前,我们的生产多于消费,但是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消费逐渐多于生产,我国成了能源不能完全自给的国家。目前能源自给率大约93%,有7%的对外依存度,这7%主要是石油。1985年石油净出口3540万吨,1993年开始转为净进口,2014年净进口达到1.4亿吨,这占了我们石油总需求的40%以上。
到2020年,GDP要比2014年翻两番,但绝不能靠能源也翻两番来支撑这个发展,况且中国的能源也翻不了两番,不论是自己生产还是进口,都不行,此外还有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必须降低能源消耗增长的速度。前20年我们以能源翻一番支撑了国民经济翻两番,我们在未来实现经济翻两番,仍然要尽可能把能源消耗控制在翻一番多一点。2014年全国能源消耗13.6亿吨标准煤。据专家估计,在采取各种措施以后,我们可望到2020年经济翻两番时,只用29亿吨到33亿吨来支撑。
根据这样的预测,我归纳一下,中国能源存在三大问题:
第一,人均能源资源少,供需有差距,这个矛盾会越来越尖锐。我们国家能源探明可采存储量和世界排名是这样的:煤,1145亿吨,占世界的11%,排名第3位;石油,33亿吨,经过这几年开采已经没有33亿吨了,只有25亿吨,占世界的2.3%,排名第11位;天然气3.5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2.5%,排名第20位。但是,中国人口众多,能源矿产人均储量低:煤,世界人均160吨,中国人均90吨,占世界人均的56%;石油,世界人均23吨,我们只有2.5吨,占世界人均的11%;天然气就更低了,世界人均天然气23200立方米,我们只有1080立方米,占世界人均的4.6%。
中国是世界能源大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都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消费水平并不高。以标准煤为例,中国2014年消费12.14亿吨,居世界第二位(第一是美国,为31.24亿吨),但是我们人均才消费0.96吨,比美国(11.08)、日本(5.8)、俄罗斯(5.32)都低。但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像美国那样消费能源呢?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我们真的达到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费水平,那是什么概念呢?全中国13亿人,就等于人均能源消费再高10倍,全世界的能源都给中国也不够用。所以这个路是死的,中国不能照搬美国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走美国道路走不通,全盘西化、什么都学美国不行。
第二,能耗强度高、效率低,浪费大。近20年,我们国家在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2014年与1990年相比,全国每万元GDP能耗下降45%,应该说成绩很大。但是由于迅速工业化阶段的产业结构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善等原因,中国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GDP占世界GDP的4.8%,可我们对煤和石油的消耗却分别占全世界的31%和7.5%,单位GDP能耗仍然偏高。比如住房,现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9%属于高能耗建筑,新建筑也仍然有95%属于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为发达国家的2到3倍,每年多消耗几亿吨标准煤。我国的发电、冶金、建材、化工、交通等产业消耗全部一次能源的80%左右,这几个行业是能源消耗的老虎,单位产品能耗平均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的20%到30%。2014年能源系统总效率为10%,约为发达国家的1/2。资源开采回收率只有32%(比如我们开采煤矿,有专家说,我们是开一个煤矿丢两个煤矿,把最好开采的煤挖出来了,其他的都扔了),能源使用效率只有33.4%。这两个数据分别比国际水平低10%左右。“十五”期间大家都已经很注意这件事了,但还是没有控制住,GDP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之比仍然高达1∶1。这样下去GDP要翻两番,能源消耗也要翻两番,长此以往无法承受。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三,结构不良,污染严重。中国能源的结构长期以来是以煤为主,煤炭过去在全部能耗中几乎占到100%,后来慢慢下降,现在占到68.8%;石油在能耗中的比重慢慢增加,从1952年的1.3%到了今天的20%。天然气也在增加。水电和核电是我们的发展方向,但现在合起来也只占到6.8%。这跟世界能源结构大不一样。世界能源结构是石油第一,煤占的比例相对小一些。我们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了大量污染物的排放,现在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世界第二和第一。
三、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基本战略
总的看,有四大战略:第一是大力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需求总量;第二是多元发展,改善能源结构;第三是加强国内资源勘探,适当利用境外资源;第四是大力推进煤的洁净化技术,减少污染。
第一,大力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需求总量。在能源形势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构筑节能产业体系是根本。现在,我们国家明确提出了降低单位GDP能耗的总体目标,这个目标就是:2020年降50%,2014年降20%,2014年要求降4%。但是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与去年同期相比不降反升,上升了0.8%,能耗增速与GDP增速接近1∶1。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那么,如何节能呢?我认为就是要靠产业结构节能,立法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就结构问题来看,先说我们的投资结构。二、三产业,也就是工业、服务业,在“十五”期间的投资增速分别是35%和28%。二产中,煤炭、油气、铁路、有色采矿等投资增速达到38%到87%。本来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偏高,而我们的投资还是向第二产业投入过多。再看产业结构。我们国家目前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2014年能耗高的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高达53%,而能耗低的第三产业仅占32%,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要使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50%左右。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高意味着,我们节能的。如何挖潜呢?就是要在技术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节能措施,就是要实施十大节能工程:一是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二是区域热电联产工程;三是余热、余压(余能)利用工程;四是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五是电机系统节能工程;六是能量系统优化(系统节能)工程;七是建筑节能工程;八是绿色照明工程;九是政府机构节能工程;十是节能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我们要通过这十大工程逐步实现“十一五”节能总目标:单位GDP能耗降低20%,节约2.4亿吨标准煤。
第二,多元发展,改善能源结构。中国要把节约能源放在第一位,除此之外,还应改善能源结构。如何改善呢?就一次能源来说,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煤炭在总能源中的比重要降低到60%或者还要少一点,而石油要保持在20%,天然气保持在8%—9%的样子,水电占到7%—8%,核电占到2.4%—2.8%,水电外的可再生能源超过1%。首先,要提高天然气和水电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已经探明的储量仅为资源量的6.5%;我国水电资源蕴藏量6.76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可开发容量3.78亿千瓦,占全世界16.7%,但开发利用率不到25%。水电的发展有相当潜力,但是要处理好环境问题,特别是移民问题。其次,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非常丰富,水电也属于可再生能源,另外还有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海洋能、潮汐能等。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国际趋势,世界各国都在为“后石油时代”及早做准备。瑞典早就在为“无油世界”做准备,确立了农林业是能源生产者的“能源农业”概念;巴西提出今年年底以前完全摆脱石油进口;美国政府和企业各投资50%大力发展农林生物液体燃料,计划到2050年要替代25%的中东进口油。我们国家也要早一点抓这件事情。最后,要大力发展核能。我们国家核电发展已经由“适度发展”进入“加快推进核电发展”的阶段。去年总的投资达到260亿,建造了两座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自主建设比例达到70%,核电发电量523亿千瓦时。再说长远一点,除了建核裂变电站,将来还要建热核聚变电站。现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要一起建一个热核聚变实验堆,本世纪后半期将有望投产,开始为人类的能源发展做贡献。核电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第三,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并适当利用国外资源。目前,我们国家资源勘探水平低,石油探明储量33亿吨,现在实际还剩余25亿吨。但是,专家们根据成油地质学原理推测,中国石油的蕴藏量应在150亿吨、甚至200亿吨以上,也就是说还有一大半以上没有被探明。我们国家沉积盆地面积比美国大,预计石油蕴藏量比美国要大,而中国石油探8%,探明储量仅为美国的23%。我们国家的其他资源,如煤炭、天然气等,探明储量都占实际蕴藏量的很小比例,所以要加强勘探。当然,我们在积极开发和利用国内资源的同时,还必须适当利用国外资源,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第四,大力推进煤的洁净化技术,减少污染。前面我已经谈到,到2014、2020年,我们的煤炭消耗在全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要下降,但是绝对量并不会下降,总的消耗量还是很大。因此必须推进煤的洁净化技术,减少污染。要加强超临界发电技术和燃煤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发展煤气化技术、分离和净化技术,开展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示范工程;开发以发电、液体燃料合成为主要目标的多联产技术,并进一步研究气化—发电—制氢—液体燃料和化学品合成等过程的合理结合。
四、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前景
通过实施以上四大战略特别是有效的节能措施,中国能源是完全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就电力结构而言,粗略地估算,到2050年,煤电所占比例将降至50%以下,而其他电力,包括水电、核电、天然气电、新能源发电,将占到50%以上。而在交通能源结构中,替代油、电动力会占相当比重。
看来,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有路可走的,但走好这条路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应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实现以下4个方面的转变:(1)从“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低经济效益”的“两高一低”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消耗少、环效益高”的“两低一高”模式;(2)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经济,转变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同增效的“绿色经济”;(3)从对资源掠夺式开发、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生态侵略型经济”,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和谐型经济”转变;(4)通过进行大规模的生态建设,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从“生态赤字”向“生态盈余”转变。同时,中国应有不同于西方国家的、非传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形成六大体系:低度消耗资源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经济体系;保证社会效益与社会公平的社会体系;不断创新,充分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实用技术体系;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的、更加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
邓小平同志早就说过,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要实现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就不仅要增强我们国家的“硬实力”,还必须增强我们国家的“软实力”,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为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在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注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内涵。发展是硬道理,节约也是硬道理,它要靠政府主导、法律强制和全民参与。节能要成为一项重要的国策,我们要在全社会提倡“节约立国”的观念,要把“节约立国”提升到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要使节约成为我们的法规、制度和习惯。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却是一个人口密度大的大国,是人均资源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必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