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考场及参考答案 (4)

时间:2022-04-30 02:29:00

导语: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考场及参考答案 (4)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考场及参考答案 (4)

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

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D3.D4.C5.C6.A7.D8.A9.B10.C11.C12.C13.D14.C15.D

16.C17.B18.A19.D20.D21.B22.C23.B24.B25.A26.C27.C28.A29.A3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D3.ACD4.ABC5.ABCD6.ABCD7.ABCD8.BC9.ABCD10.ABC

11.BCDE12.CDE13.ABCDE14.CDE15.ACD16.CD17.ABD18.BC19.ABCD20.ABD

三、判断题

1.╳2.╳3.╳4.╳5.√6.√7.╳8.╳

9.╳10.√11.√12.√13.√14.╳15.√16.√

17.√18.√19.╳20.╳

四、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小王与小李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成功。

小王曾是公务员,辞职后又想回到公务员系统,他的报考需经原来部委任免机关之批准,取得报考资格后,才能参加新一轮的竞争,只要考试通过且各项手续齐全,他就会重新成为一名公务员。

小李因从事机要工作,涉及保密问题,他的离开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并符合某些条件。按规定,小李应当离开机密岗位到保密期限以后,才可以离开机关到某企业任职。因此,调离一方面是主观同意,另一方面客观上会有限制,所以,小王、小李经过努力,达到一定要求、符合一定条件后,都是可以成功的。

2.答案要点:所谓行政诉讼是基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不服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而引起的诉讼。行政诉讼的被告只能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这就是说:首先,只有行政机关才能作为被告,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不在行政机关的范围之内;第二,法院对案件依法做出裁判,不是具体行政行为,而是行使国家审判权的行为;第三,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机关而不是个人。所以说,任何人都不能对法院或其审判人员提出行政诉讼。如果孙某认为法院的处理不当,则可以依法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在法院决定进行再审之前,必须履行法院的判决。

五、公文改错题

①缺少标题;

②缺少发文号;

③结语应以“特此函告,请复”字样;

④发文机关缺少印章;

⑤发文机关的落款位置应右置;

⑥内容上,第一段应为发文的原因;

⑦语言应言简意明,力戒套话、空话,讲究用语分寸。

六、综合分析题

同志在2014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产物。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基础,对于我们准确地把握这一理论的科学性,深刻认识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更加自觉地运用这一理论指导全党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全面性,决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和发展是整体性的。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13年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不仅战胜了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巩固、祖国统一以及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政治风险,成功地抵御亚洲金融风波对我国的严重冲击,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战胜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13年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成为全党理论创新的总概括。

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开拓性、探索性,这就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伴随着思想解放的进程。13年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所经历的变革实在是太深刻了。因此,同志一再强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要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其他创新。新的实践呼唤着新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创新品格,这首先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无古人的崭新实践的开拓性、探索性所决定的。

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也是尊重群众创造,集中全党智慧的结果。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主体是群众,是广大党员和干部。同志指出:“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感召力、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既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过程,也是实践群众路线的过程。正因为这些思想的提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因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很高的自觉性,这就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正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自觉实践,努力探索,不断总结,并逐步通过量的积累而达到质的飞跃的历史过程。

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继承性、连续性,这就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思想、邓小平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承载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寻求自身解放而进行的不懈斗争,特别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尽探索和艰辛实践。正因为它有着极其丰厚的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基础,因而才厚积薄发,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表现出我们党在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上达到新的高度,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13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开放性,它不囿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直接实践,而是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及各国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广泛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这就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有现实实践的基础,更有历史实践的支撑,不仅有直接实践基础上的认识升华,也有间接实践基础上的深刻思考,蕴含了极为丰厚的历史经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新的实践,形成新的认识,实现认识上的不断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它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必将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