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毕业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6 18:11: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古筝毕业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论文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发展迅速,但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严重错位,学生学历与能力不相匹配,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流失或改行等现象仍然十分普遍。这显然是,与大学生实践性能力较差的现状一方面与其自身的自我要求较低外,另一方面却是与我们在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不无关系。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这一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体,职业教育主要体现为技能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是高职教育中最有特色的内涵。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异军突起,成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是在江苏省扬州商校的基础上组建的,旅游管理专业是该校最能体现高职特色的专业之一。该专业目标是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能从事旅游基层管理、独立进行旅游服务与管理、项目开发、市场推广的经营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需要通过实验、实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熟悉未来职业及获得新知识等教育目标的主要教学形式这一,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保证,是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制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例
旅游高职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包括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三大板块组成。基础课以“必需、够用”为前提而设置,专业课强调职业基础素质及相关知识的教学,实践课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实践性教学要改变过去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现状,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例如我校设立理论课时为42%,实训、专业岗位实习课时为58%,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除单独制定总体的专业技能等级目标及实训课程的实训计划外,还在涉及实践环节较多的课程教学大纲中单独列出各门课程的课堂训练计划,在计划中明确指出某一课程及该课程涉及的有关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样,不仅确定了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专业技能标准,而且还有阶段性的实践教学安排,内容包括各个阶段的实训目标、训练内容、考核标准等,有利于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高职班主任工作要点
一、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近阶段,随着“浙江温岭虐童幼师”事件的曝光,整个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关注程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同样作为将来要走上小学工作的师范专业高职生,更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班主任工作的首要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对大一新生的一项职业认同感调查中发现,百分之七十的学生选择师范专业已不再是为了教书育人这一神圣目的,而更多的原因是他们高考时尴尬的分数或父母的选择,从而造成了学生职业认同感不高的情况,基于以上分析,可以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1、提高学生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一般认为是一个人内心真正的认为从事某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并且从中能够找到乐趣。据张芬只和郑高洁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调查发现,师范生明确愿意从教的仅占35.6﹪。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改变。前苏联老一辈革命家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列宁的话:“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种对老师的盛赞在当代90后高职生的心目中已渐渐淡化它的光环。现阶段师范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甚至使部分学生对将来的就业去向存在迷茫的状态。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不强,班主任在思想上要引导学生,其工作方法可通过班级主题班会,以开展主题班会的形式,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对教师职业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充分利用大学一年级学生见习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与小学生交流,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热爱小学生。使他们在思想上形成认识,激起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思想是行为的指南,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行动上进步。2、加强纪律观念教育,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良好的道德意识的形成,离不开自身行为的约束。高职师范生将来的工作对象为小学生,他们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师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和道德品质的发展,因此培养高职师范专业学生良好地纪律观念关系着合格毕业生的培养。基于以上原因分析,作为班主任,在管理班集体的时候,要把握“严”和“松”的关系,更好的以“严”来约束班级成员,使他们通过三年的纪律约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笔者担任班主任的实践经验而论,在一年级新生刚开学时,就要严格制定班级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班干部职责,并严格按照规章执行,使他们在开学初就形成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意识。此外,在班集体的日常管理中,要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在纪律上改变学生懒散的生活习惯。定期开展班级纪律总结大会,使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以“松”带“严”,以“严”为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养成良好地行为习惯,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二、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前提,同时职业素质技能的培养也密不可少。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师范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主要有口语表达技能、文学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和班主任工作技能。[2]根据以上高职师范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班主任要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这一要求。笔者主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包括抓好晚自习实践安排,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晚自习的时间安排表,如每周安排五名学生讲课,使学生提早走上讲台,锻炼自己讲课能力。此外每周安排一次时间去图书馆,根据学生专业课特点,每学期布置阅读书目,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使学生在有限的在校时间中扩充更多的知识量,养成主动的学习习惯。师范专业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边远地区,学生的方言较为明显,学习普通话有一定的难度,基于这一情况,规定班级集体训练普通话的时间。学生职业训练的途径是多渠道的,在实践经验的积累上,可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对贫困留守儿童义务补课活动,或是学生在做兼职工作时多鼓励学生找与授课有关的工作。最主要的是倡导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深入到幼儿园或部分培训学校代课等形式丰富学生实践经验工作。
三、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从而树立自信心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而无形的精神力量,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健康成长;错误的自我评价只能让学生引向消极的极端。高职师范生年在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自卑感,但“为人师表”的特殊职业又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自信心,去传道授业解惑,否则正常的教学任务将不能完成。据一项问卷调查和随机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在学习上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1、学习过度焦虑与学习动机缺乏。2、学习方法不当与学习能力低下。[3]当然这一调查结论是就整个高职学生的普遍问题而言,作为高职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以上问题的出现。以上两点直接导致学生自信心低。但事实上也有一部分较为优秀的学生,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的特点可以从树立榜样、自我定位和自我评价以及加强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树立自信心。1、榜样作用。高职学生从高中学生转变成一名高职生,尽管在心理上他们又了一定的独立性,但在日常的行为中他们往往以群体为活动方式,一个宿舍、一个家乡、一个小组等都有可能使他们结成一个群体。在他们形成的群体中又表现出一致的行为习惯,比如有的群体积极,遵守纪律;有的群体纪律观念较差,以自我为中心;有的群体热心班集体活动。在这些他们组建成的群体中,又有一些学生具有较好的理论学习基础,在各项专业课上学习刻苦认真,纪律性较强,有很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他们应该是高职学生的佼佼者。这些学生为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班主任在平常的工作中要善于利用这些个别学生优势,因势利导使他们成为各自活动群体的典范,在他们的带领下使更多的学生向这一群体靠拢。在实际的工作中,笔者主要是通过让这些优秀的学生担任班级管理人员的方法,更好的督促其他成员的学习。平时通过个别学生谈话的方法让优秀生影响其他学生的意识行为,此外,在每学期评选“班级学习标兵”,并给与适当的物质奖励。在学习过程中,组织学习内部交流学习经验与心得体会,由学生自发组成课程学习小组,组织课外学习活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交流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2、自我定位和自我评价。毋庸置疑高职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填报的志愿基本上不是他们所理想的,他们可能是某一学科出现偏差或整体分数稍低而与本科院校失之交臂,部分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基本上是“被迫的”,因此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失落感,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的现象。从另一层面来看,高职师范生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他们有灵活的生活方式,充满活力,甚至有的还具有某方面的特长。例如开学初对初等教育系初语1106班50名学生特长调查统计中,有25名学生具有一定的特长,其中有5名具有绘画方面的特长,13名学生分别在舞蹈、古筝、钢琴等器乐上专长突出,1名西藏生擅长口技,2名学生普通话优异具有主持专长,1名学生书法优异,3名学生文学写作文笔优美,有丰富的文学知识。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优势在思想上加以指导,使高职师范生更新就业传统观念,树立自信心在职业技能上寻找自己的自信点。根据自己的能力寻找各自发展方向,重新找到自我定位,正确评价自己。
高师钢琴教学思考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和实施背景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肇始于1903年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工程系和土木建筑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也实施了与英国基本相同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并称之为“合作教育”。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在美国成立,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土顿的东北大学,协会成员来自40多个国家,每年召开一次国际性会议,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发达国家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发展的重点是跨国安排学生的工作实践,以达到教育国际化的目的。2000年协会理事会经讨论决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以进一步从名称上凸显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便于理解。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学校。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对于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各国都有一些自己习惯的称呼,如:美国称之为“合作教育”或“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英国称之为“三明治教育”,中国则称之为“工学结合”或“半工半读。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习国外合作教育的经验,于“八五”和“九五”期间在全国进行了试点,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定位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现代高职院校教育已由“教师本位”阶段发展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融合”的多元化发展时代。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把未就业的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之中,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2014年6月,针对现代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指示,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放在重要凸显的位置。同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相关文件下发,标志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已经迈入改革、创新时期。而“工学结合”模式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途径。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中探索实施“工学结合”模式适应时展,是响应国家号召、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有益尝试。
二、高师钢琴教学实施“工学结合”模式意义
(一)体现高师“以就业为导向”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不能与招聘职业岗位相适应,进而导致毕业生就业日趋艰难。高师钢琴教学的“工学结合”模式要求紧密结合职业特点,关注职业需求的动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强调高职高专钢琴教学中课本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培养弹、唱、跳、编、讲、教全面发展的“通才”。(二)促进教学改革,推动协同创新意识。“工学结合”模式强调教学内容与工作需求相对应。要求教育者必须深入工作岗位考察、调研,了解当前音乐专业就业的方向及岗位的需求,分析岗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基层基础教育师资及相关基础音乐人才市场所具备的钢琴技能要求引入教学内容中。同时,邀请用人单位走进课堂,与一线教师交流,提出可行的建议,创建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工学结合”模式鼓励“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思路,与行业、企业第一线的专家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授课和指导实践教学环节,相辅相成,促进高师钢琴教学创新发展,推动用人单位的协同创新意识。(三)促进教师“成长”,推进优质教学团队的构建。实施“工学结合”模式要求强化教师专业技能与实践教学能力,教师不但具有良好的钢琴教学能力,且能以演员的角色活跃在舞台实践表演中,能以文艺工作者的身份担当相关的音乐工作。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专业知识,通过进修、集训、校企交流提高专业素质,通过观摩课、研究课的形式让教学团队共同研究实践,从而进一步促进科研与教学并进,推进优质教学团队的构建。(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就业能力。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的行业特点较突出,职业任务较广泛,将工作任务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岗位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工作适应力,提高学习能力。教学与实习、实训基地相对接,能让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师钢琴教学具体实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工学结合”模式是以工作岗位需求为职业导向,以服务市场经济需求为中介,在教学中贯穿职业岗位内容,在实训中把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成为工作能力,以“工”带动“学”,实现“学”用于“工”。在高师音乐专业培养方向及钢琴教学目标确立过程中,教育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高师音乐专业培养什么方向的职业人才,当前相关的工作岗位需求,职业行业的标准,在钢琴教学中担当的任务,因此要到基层基础教育、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只有深入相关行业研究才能明确教学目标。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要具备钢琴基础弹奏,同时熟练掌握歌曲伴奏编配、即兴演奏及自弹自唱的能力。在与用人单位交流与探讨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学生所掌握的钢琴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情况,所产生的困难与疑惑值得教育者进行教学反思,促进其在教学内容中进行更新。(二)更新教学内容。在“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中,教学内容必须与工作内容紧密联系,课程教学服务职业岗位需求。在调研中发现,基层音乐教育钢琴技能主要表现在:幼儿园教学中应掌握幼儿趣味性强的歌曲弹奏,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大风车》《丰收之歌》等,并能即兴弹奏时下流行的动画片音乐网络游戏音乐,如《冰雪奇缘》《熊出没》《植物大战僵尸》等,还能改编一些经典名曲,使之简化。以上弹奏的乐曲可以运用在游戏活动睡前提示上下课提醒蒙式教学中,不仅启发幼儿的音乐思维,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建立愉悦的师生关系。小学教学中应掌握少儿歌曲的伴奏,包括独唱合唱,如《小红帽》《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共产儿童团歌》《幸福拍拍手》等,掌握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的弹唱,如《小马保莉》《你是我的小苹果》等,并能在少先队主题活动、校内外音乐活动及比赛中担任相关的弹奏任务,同时具备指导学生演奏一些初、中级的钢琴独奏曲的能力。从事基层文化站工作中,能以钢琴演奏的基础、良好的内心听觉、优雅的演奏审美观来审视、展开服务工作,如指导学员欣赏层次稍浅的古典音乐,欣赏钢琴伴奏的歌曲,以达到净化心灵、提高审美、激发热情的具有“正能量”精神的目的。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组织的工作中,能以钢琴练习时散发的“坚韧不拔”“一如既往”的毅力来完成相关工作任务。结合以上列举的工作岗位,高师钢琴教学应该渗入多学科、多元化的内容。从心理方面介入,培养学生平衡手指运动系统的生理操作协调能力与大脑认知系统的心理能力,克服演奏中焦虑、紧张的心理。从教育心理学介入,帮助学生改善音乐记忆,丰富内心听觉,发挥音乐想象力,提高谱视奏能力。从文学介入,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从美术学介入,帮助学生改进手指触键的感觉,提高音质和音色。从计算机学介入,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辅助学生学习钢琴。从音乐学介入,通过视唱、乐理、和声、曲式分析、中外音乐史、合唱指挥、古筝、舞蹈等本学科课程的渗入解决演奏中触键音色、歌唱线条、音乐构造、节奏、听觉等问题。加大即兴伴奏的编配能力,强化歌曲伴奏的弹唱能力,增加钢琴艺术发展史和钢琴教学法内容。(三)改进教学形式与方法。目前,高师的钢琴教学形式为一对一的个别课,一对三、一对四、一对六的小组课及一对十几或二十几的集体课。“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教育者应根据模式的特点增加更多样的教学形式,如观摩课,即让学生观摩有经验的行业一线教师的授课,从中领会专业授课的要领,从相互交流中吸取教学经验,让学生观看、欣赏以“剧团演出”形式的观摩课程,让他们感悟行业工作的特点、任务、内容;实践课,音乐专业学科的特点是专业性强、技能技巧性突出,往往得通过舞台实践的历练才能形成;研究课,通过行业或企事业的参与,针对学生工作中的实践操作问题,发挥教师和企事业技术人员的智慧和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教学质量;评价课,让行业或企事业对教学进行指导与评价,让学校了解行业人才需要,推进校企合作。高师钢琴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示范法、练习法、欣赏法、实践法。“工学结合”模式实施下,可根据“行动导向”教学的要求,开创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针对工作项目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符合项目需求、见效性强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对工作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与总结,通过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工作技能的方法。(四)提升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软件资源,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让钢琴教师到行业或相关企业进行短期的工作,参加各类文艺演出、专业课程及学历进修,积极引进文艺团体具有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和高职称演员资格证的人才,主动选用学前教育、中小学的“名师”,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引进外校专家,通过专题讲座、教学指导,发挥其客座教授的作用,使教师从能力上既有胜任教师工作的能力,也有指导学生工作实践的能力,所具备的证书,既有教师资格、职称证,也有演员、编导等技术职称、资格证,以满足“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钢琴教学需要。提升教学硬件资源,加强和完善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把相关企、事业单位引入学校,创建校企合作、产教学研一体化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与用人单位挂钩,拓宽与行业的深度合作,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实习与就业一体化,保障“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学习实践需求。(五)改变考核评价与方式。传统的高师钢琴考核评价通常是让学生背奏一首练习曲或乐曲,教师根据其熟练程度、音乐表现、音色音质给出分数,如此考核方式使得学生“闭门造车”,只单纯掌握演奏技能,不具备高师钢琴人才“多面手”的特点。“工学结合”模式,推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采用笔试、口试、操作、舞台实践、职业应用、教案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让企、事业单位参与到考核评价中,让考核学生的评价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
民族化下现代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
摘要:钢琴教学是艺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化背景下创新现代钢琴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中国钢琴作品的热爱,也实现了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从民族化背景下现代钢琴教学创新的意义、路径和实施保障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提高民族化背景下现代钢琴教学水平。
关键词:民族化;钢琴教学;教学模式;创新
鸦片战争后钢琴作为西方典型乐器传入我国,并逐步并入我国的艺术教育体系中。民族化指的是某个事物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民族特点或是民族内涵。中国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如何结合民族文化并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西方舶来的钢琴教学的变革和创新,在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钢琴教学效果,是钢琴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民族化背景下现代钢琴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一)提高钢琴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需要。一些高校教师缺乏钢琴教学民族化的观念,且许多教师因自身的学习经历,长久以来对国外作品弹奏较多,加之国内作品文本不够丰富,导致了目前大多数高校钢琴教学偏重西方钢琴作品,对学生的审美培养也偏重于西方音乐。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好的弹奏国外作品的能力,但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时,却因民族化音乐素养不足而缺少对作品韵味和意境的理解与表达。在四年大学钢琴学习过程中从未接触过中国钢琴演奏作品的也大有人在。因此,钢琴教育工作者应在授课内容中结合国内优秀钢琴作品,丰富钢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挖掘钢琴与我国民间器乐的融合点,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的民间音乐艺术,提高钢琴课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钢琴专业人才。(二)传承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的需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重要载体,承载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以及艺术文化。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因为其地域特征、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和艺术。音乐作为不同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中极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对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丰富的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立足世界、享誉全球的根本保障,同时也为中国钢琴作品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三)丰富高校钢琴教学内容的需要。高等院校钢琴教学是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前沿阵地,民族化的钢琴教学也顺应了国际音乐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多种多样,素材繁多,这就要求高校钢琴教育工作者在钢琴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民歌、民族乐器、民族旋律等为教学内容增加新的题材和魅力,进一步丰富演奏技巧。如:可以用颤动的手腕模拟鼓点忽快忽慢的节奏韵律,可以用平稳的手腕、用指尖触碰模拟笛声。这样可使中西文化在碰撞中带给学生以创作的火花。
二、民族化背景下现代钢琴教学模式创新路径
音乐教育社会实践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论说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作用和意义。论说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途径和怎样参与到社会实践。最后,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与社今实践的关系,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社会实践;分析与研究
一、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概述
1、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社会实践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环节。1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在校内有民乐团,合唱团,歌舞团,各种音乐会及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等。在校外有社区,企业,学校及农村等各种文艺晚会和公益活动。在中小学进行的教育实习,更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2、社会实践的作用和意义。对于大学生来说,要想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参加社会实践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大学生对书本上的内容进行学习并理解,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实现书本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实现书本和社会实践的联系中要通过实践反过来检验理论,从而可以对理论知识加深把握。例如在研究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只通过教育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有扎实的教育理论为基础。当然教育理论的确定和修改是在实践中一步步的完善更新的。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发展。理论学习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学而学,更是将其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例如:在学习即兴伴奏这门课程时,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在合唱团中可以为其进行钢琴伴奏,学生从中得到了锻炼。2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培养综合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在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组织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学生在进行舞台表演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舞台大小,灯光效果,不同的表演主题,表演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表演进行更改,这对表演者的随机应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通过表演经历,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在演出的过程中可以结交到许多专业上的朋友,相互交流,共同进步。3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看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提升自己的整体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清楚认清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有利于大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4
二、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如何参加社会实践
1、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1)校内的课外实践活动学校在安排课程中,不仅仅给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安排了合理的专业课,比如:钢琴课,理论课,合唱指挥课。还安排了专业兴趣课供学生选择。例如:唱歌课,民族乐器排练课等。学校成立了合唱队和民乐队等专业性较强的团体。学生可以在团里和老师同学一起排练,掌握合作的乐趣并且跟随学校参加一些演出和比赛,可以获得演出的经验,这些都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还有班级音乐会,毕业晚会,专场音乐会,各种不同主题的音乐会,这些都是给学生锻炼的好机会。(2)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大学中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中一般都安排有短期的见习和为期三个月的教育实习。在见习和实习的过程中,让同学们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接触课堂。听一听看一看其他的老师是怎样上课的,如果是你自己你又会怎么做。通过见习和实习,把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并锻炼成为合格的老师。(3)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社会上有很多让在校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积极参加宣传部、文联、文化局、社区、企业和农村组织的各种文化建设活动,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52、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如何参加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实践的途径多种多样,学生应当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选择参加合适的实践活动。(1)举办音乐会,学生们不仅在专业技能上能有提高和突破,而且还学到很多与演出有关的综合知识。例如:在租音响设备时,到底怎样的是更适合的,价位怎样是更加合理的,在演员的服装上怎样才能更加符合主题,学生还会自己去拉赞助,邀请老师等等。(2)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例如:参加扶贫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可以贫困地区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又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给他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在这个过程当中,同学们提升了道德情操,又学到了劳动知识技能,还增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3)参加实习工作,体验老师生涯。在此期间,我们将成真的老师。这个时候我们要给学生们上课,不仅仅要教授他们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做人,关心他们的心理。在给他们上课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你应当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级,教学方法就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教低年级的同学唱歌时,首先要了解他们,低年级的同学好动,纪律性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活泼的课堂气氛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你需要把自己当成是他们的朋友,需要有亲和的笑容,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进步。在此期间,我们不仅仅要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例如:老师与老师的关系,老师与学校的关系等。我们还会接手学校的各种活动,需要对活动的内容方案等进行合理的安排,这些是在大学课堂里接触不到的。(4)勤工俭学做兼职,既巩固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又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实现了专业价值和劳动价值。
语文教研组工作小结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校全体语文教师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勤学——新课程标准为指针
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意识,以及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正是应时代要求,全面阐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构建了新的语文目标体系,也使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再次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此,我们在开学前夕,组织学科骨干人及二年级名教师参加了处教研室举办的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培训,并责成靳淑英、陈肖琳、耿晓娟人于学期初在校内分学段进行了二次培训,使老师们明确《语文课程标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是对修订大纲的新发展,明确所教学段的阶段目标及教材修订的意图,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本学期,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贯彻、落实上各教研组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低年级的课前分钟演讲交流、新闻快递、儿歌擂台赛、课文故事续编;中年级的课外阅读反馈、每日成语接轮、定词编讲故事以及高年级的循环日记竞赛、想象作文阅读等均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更为可喜的是我们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验方面也迈出了新的步子,在多次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确定了实验教师——钟青、靳淑英、王丽荣、陈肖琳、耿晓娟、孙晓静等,组织了实验课题的评审论证,并于月中旬举办了开题报告,通过交流,大家更加明确了各自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更加完善了实验方案。月初,举办探究性学习中期小结,实验教师人人编写案例,并将活动成果进行阶段展示。现已选送优秀案例篇——陈肖琳的《了解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诗作》耿晓娟的《给废旧电池找条出路》孙晓静的《乱花钱对小学生的危害》参加省级评比。学期末了,我们又召开了结题大会,各课题实验教师认真撰写出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就各自研究的课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详细地介绍了各自研究探讨的过程,展示了研究的成果,有的还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课题研究中的小插曲,充满自信地提出了对已有现象的思考及建议,并谈了活动的收获及切身感受。我们的探究性学习实验还在起步、摸索阶段,但它已留给我们许多的思考——学生是课题研究中最活跃的小主人,更是研究性活动中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年龄虽小,但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动口、动脑,他们录音采访、跟踪调查、图片展览、宣传接力、利用课余时间在家中、阅览室、图书室、书店、网上搜集资料,对生活中的事情多了一份关心,多了一份思考,远远突破了预期设想的效果,拓宽了活动的主题,使之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去。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身上所蕴藏的智慧与潜能是无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正是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氛围、一个情景,使其如鱼得水,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家庭,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将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转到对社会现象的关注。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为其在未来的时光热心服务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善思——教学节展示为契机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为使大家对更多的模式教学课进行更深入的研讨,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办学宗旨,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我们组织了第六届教研组课题共研活动,各教研组在组长带领下,凭借教材,紧扣新的课程标准及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模式,精心设计,公开轮讲,认真听评,反复修改,提炼推敲出一个个独具年段特色的精彩案例。在月中旬举办的第六届教学节活动中,位教师代表教研组进行了展示,一、五、六年级组共人被评为优质课。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市陶研会上观摩,六年级《草原》一课在省第五届示范小学课堂教学展示中获一等奖。执教者客观的自评介绍,看课人真切的评价交流,热烈的讨论争议,学生家长由衷的赞许,都使我们欣慰地感受到本届教学节所体现出的我校语文课堂教改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⒈更加重视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把阅读教学作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分挖掘人文因素,陶冶学生情感,提高其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如《草原》一课,教师运用电脑课件出示中国地图伴着悠扬的旋律向学生简介内蒙古大草原的位置,并请他们同老舍一起走进草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方法,学习和探讨自己喜欢的知识和内容,自由读、大胆想、尽情说、登台表演小品,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体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小学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总结汇报
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党的建设一项经常性工作。半年来,在县教育工委的直接领导下,我校按照教工委《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党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以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以“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收到了初步的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以“创先争优”为目标,开展学习活动,提升队伍素质
我校党支部紧紧围绕县教工委“创先争优”的“五个好”“五带头”的基本要求,以“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为目标,以培养“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的教师队伍为重点,突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教育质量提升”这一主题,扎实有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努力开创学校教育工作新局面提供优质的人才保证。
1.宣传发动,健全机构
为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管理效能,规范办学行为,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严格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要求,把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广泛宣传发动,认真健全机构,确保活动扎实开展、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一是制定实施方案。七月下旬,学校党支部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会议通知要求,迅速成立了“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负责协调相关工作。学校办公室第一时间着手开始宣传工作。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方案》,对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方法步骤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5篇
第一篇:提升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意义
一、微公益活动对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促进作用
“志愿者”概念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大学生正处于热血年华,心系社会,比一般青少年乐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每年的三月“学雷锋活动”以及寒暑假的“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高校经典志愿项目。近年来,随着志愿服务活动在高校中的迅速发展,以志愿精神为内涵的“微公益”在高校园内逐渐风行。微公益,由传统志愿服务演化而来,强调的是从细微之事入手,“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地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无偿贡献。例如校园内义卖活动中,除了组织者外,作为卖方或买方都属于微公益活动参与者。相对于传统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微公益因具有参与门槛低、信息传播广、影响力大等优势,更易得到大学生的青睐和信任。据调查数据表明,70%以上的大学生相信微公益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的特点,社会实践活动比重较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倡导微公益活动,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和综合能力提供广阔的实战平台,弥补目前职业教育中“重技能、轻品德”的缺陷,促进高职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的提高。
1.微公益活动可以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直接影响着将来从业领域和发展方向。一直以来,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内容仅仅聚焦于眼前的毕业就业,而忽视了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高职学生学习水平较低,一直以来处于弱势地位,自卑心理较重,缺乏全面的自我认识。职业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森(ErikH.Erikson)将人的生命期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必须完成。这些任务可被视为一种挑战或危机。危机解决的成功与否,对个体将来的发展及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青少年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自我认定”,即清楚解决两个重要问题———“我是谁”以及“我在哪里”。关于“我是谁”的问题,包括了兴趣、能力、价值、人格特质等重要内涵;而“我在哪里”的问题,则涉及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群体、工作世界等。微公益活动给了高职学生一个公平平等的社会实践平台,只要有善心,就可以为社会、为人民做出一点贡献。在这个宽容广阔的空间领域,高职学生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付出,收获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对自我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另一方面,近年来网络文化的迅速崛起,高职学生们可以从网络上收集所需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已越来越依赖于他人攻略而缺乏自我总结经验。在微公益活动平台中,学生们可以接触和体验不同的服务岗位,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更新原有的知识储备量,更加明确自我能力、兴趣、人格特质并有针对性地培养提高,为职业生涯发展尽早地做出规划筹备。再者,微公益活动平台也为高职学生进一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很好的通道,使得象牙塔中的学生们对真实的社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在成长过程中就能更主动地去迎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增强职业意识,转变就业观念,客观规划职业生涯。
2.微公益活动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含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职业道德素质理论上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修养、组织纪律观念方面的素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大力宣传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薄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这26个字也是目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衡量杠杆,其中甘于奉献是职业道德素质的核心内容。然而,市场经济发展衍生的功利性、拜金性风气慢慢渗入校园,迷惑青少年尚未成熟的社会认知和价值取向。只靠课堂口口相传不能有效对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给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带来的误导。幸运的是,新兴的具有大众化、低门槛特质的微公益平台给高职学生道德素质培养提供了一个锻炼养成的平台。微公益活动与就业活动虽然是两个概念,却也有共同之处:两者都是一种实操实践活动,过程都包含着自我发展,最终归宿都是服务社会。两者的不同点是微公益活动是属无偿贡献,而就业属有偿贡献。高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微公益平台中蕴含着的积极社会意义有利于他们耳濡目染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得他们能够养成自身的良好价值标准。通过参加微公益活动,高职学生能从中收获到奉献的快乐,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乐于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追寻和实现自我价值,并愿意将这种奉献精神作为一种内在道德标准,延续到工作岗位中去,其职业道德素质自然而然也会随之提升。
3.微公益活动可以优化高职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随着社会发展逐渐文明化,企业的招聘标准除了过硬的专业技能,还有应聘者良好的职业行为与习惯。从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看,专业技能是其硬实力,以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为核心素质的职业行为习惯是助推其走向成功事业的软实力。目前高职教育体系中,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在课堂教学及专业实训活动中对其进行训练;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以团体或个人方式自主完成各式校园文化项目,包括了文艺竞赛、体育竞赛、技能竞赛、微公益等内容,从中引导学生自觉培养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近年来微公益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各种志愿服务基地成为大学生锻炼自身职业行为习惯的广阔平台。微公益活动由于是一种无偿奉献活动,无常规关系网和利益链的支撑作用,组织者需要做好团队内的沟通协调工作,同时还需去动员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宗旨,这非常锻炼人的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此外,在组织或者实施微公益活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能预料到的突发事件,而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高职学生具有追求成功的本质心理特征以及较强实践能力,会想方设法去解决困难,从而提高了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抗挫折的能力,强化了心理素质,毕业后面对工作压力也能迎难而上。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专题10篇
第一篇: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同志也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通过近阶段对师德师风的学习,本人深刻地体会到,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民族高校声乐专业特色课程建设探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学进行分析研究,探究民族高校声乐特色教学的发展道路,构建民族高校声乐特色课程,使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也符合了世界文化发展多样性的潮流,都显示出巨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运用价值。
[关键词]民族高校;声乐;特色课程
民族地区高校一般坐落在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区,笔者通过近十多年在民族地区高校的声乐教学实践,认为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育应该利用当地区域音乐文化资源的优势,探索声乐教学特色化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在我国多样化的声乐教学发展中独辟蹊径,独树一帜,探索出一条声乐发展特色之路,寻求声乐教学的新的发展方向。“少数民族地区专业艺术院校在学校教育传承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应努力构建起传承地方民族特有音乐文化遗产的教学、科研和实践体系,形成各具特色的多样性保护格局。”[1]已经成为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方式。以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为例,我校处在科尔沁音乐文化风格区,当地丰富多彩的声乐艺术门类,为民族高校声乐特色化课程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艺术根基,如科尔沁民歌、乌力格尔说唱艺术、呼麦、安代歌舞等,还有多种器乐艺术形式,如四胡、马头琴、三弦等,这些声乐和器乐艺术的形式,也为我校综合性艺术的构建,提供了艺术来源,如:蒙古族歌剧、蒙古族音乐剧、蒙古族歌舞剧等。所以,民族地区高校应该研究当地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结合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艺术形式,整合发展形成独具特色声乐艺术发展之路,这样才能在多元化声乐文化发展的今天,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不断发展的声乐教学特色路径。
一、声乐教学现状
作为民族地区高校,我院在声乐教育方面,从领导到老师层面,都十分重视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在声乐教学上,除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方向,还开设了呼麦和蒙古族长调的演唱方向,部分蒙古族教师在教学中还传授当地科尔沁民歌、蒙古族民歌和创作歌曲以及蒙古国歌曲等。还增设了科尔沁无伴奏合唱团和呼麦乐团的排练乐团,在区内外的艺术展演和比赛中,获得了众多荣誉,具有一定的艺术影响力。除此之外,我院还组织声乐教师到相关院校参与声乐教学观摩,并邀请声乐专家来我院讲学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声乐教师的教学手段,开阔了艺术视野。个别教师还通过出国访学形式,借鉴国外先进的声乐教学经验和理论,还有教师自发到当地农牧区下乡采风,挖掘当地的传统音乐资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院组织督导组安排听课制度,加强对教师声乐教学活动的评价和督导。每学期还举办声乐教研室互相听课制度,借助这种形式,交流声乐教学经验和方法。所以,从师资层面来讲,只有老师们的艺术眼界开阔了,声乐审美提高了,教学手段和技能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能力。同时,我院也特别重视声乐学生的声乐艺术实践,每年举办学院专业大赛,以及每个月的月季音乐会,并鼓励声乐学生举办专场音乐会,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区内外的艺术展演,如合唱展演,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比赛,等等。总而言之,我院在声乐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艺术探索和尝试,并逐步走出了一条有自身发展特色的声乐教学之路。
二、结合当地传统音乐资源构建声乐特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