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学历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16:20: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国民学历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终身教育观念与终身教育机制
作者:苏国柱单位:泉州师范学院
终身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非学历教育。第四,学习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现代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内容除了职业教育外,越来越注重人的个性珠全面发展,满足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极力倡导,也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产生巨大的冲击。于是,发展终身教育,推进终身学习,不仅成为一种思潮在国际社会中广泛传播,而且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21世纪教育与社会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2]。同时各国也开始通过立法的形式将终身教育思想付诸实践。我国也适时地调整了教育战略,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建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体系;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明确地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见,我国政府已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终身教育体系是国家为使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而建立的促进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制度系统。就是要建立起一种能为所有人的各个阶段,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提供教育的体系,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和机制。
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成教非学历培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作为终身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及终身教育的主要方式,成人教育是践行终身教育最直接、最现实、最重要的渠道,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和主体性价值。因此,要建立起终身教育体系,必定首先要依靠成人教育的发展。但过去那种单纯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成人教育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终身教育体系,取而代之的将是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线的成人教育。就目前来说,与终身教育体系相适应的非学历成人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对发展非学历教育普遍不够重视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具有巨大教育实力的高校普遍存在对发展非学历教育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没有在终身教育的框架内去认识成人教育。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是专业人士仍然认为成人教育只是普通教育的一种学历补充或替代,而不是一种独立的办学形式。一些普通高校的领导层往往认为学历教育才是学校的主要任务,把非学历培训看成是学校创收的副业,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培训的观念还未根本上转变。表现在成人教育的办学形式上,高校目前大量进行的是学历教育(脱产、业余、函授);在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上,主要还是一些普通高校全日制的本专科的“翻版”或“缩身版”。所以,高校目前直接参与的非学历培训项目占有的市场份额还相对较小,还不能较好地满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
(二)非学历教育的办学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我国成人教育的非学历培训的发展之所以不尽如人意,固然有认识不到位,政策支持力度不大的原因,但与自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也有很大关系。成人教育的培训对象是在职的从业人员,既然是为成人学习服务,就必须建立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但遗憾的是,在成人教育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些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单位蜂拥而至,造成培训市场十分混乱,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就是一些普通高校举办的非学历培训,也存在着只讲经济效益,不顾培训质量,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严重,个别地方出现只管理培训班的招生,对教学过程不闻不问,无法满足学习者的要求。因此,高校非学历教育在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仍有待于进一步理顺。
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农村服务论文
1学习型新农村是我国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学习型新农村的内涵特征
“学习型社会”的概念自1968年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钦斯首次提出后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许多学者相继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使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丰富和充实。归纳起来,学者比较认同的“学习型社会”理念应该包含个体、社会、个体与社会相结合三个层面的内容。所谓学习型社会就是要通过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和保障社会个体都参与学习,始终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贯穿于人生的每个阶段,作为个体应把学习当成一种伴随生活的日常事,并在其一生中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有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社会要为每一个公民个体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让他们无障碍地终身享受教育服务体系的优质服务;在学习型社会中,人人均有全面发展自我和自我实现的机会,社会因其个体的良好发展而获得自身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最终达成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学者普遍认为,学习型新农村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农村社会的学习气氛,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农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农民学习的欲望、农村管理机制、农村社会环境达到和谐统一(鲁秀美,2007)。在学习型新农村,所有的农村居民在其一生中的每一个不同的阶段,都会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学习成为了他们的兴趣和一生的需要。而村委会应为居民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资源共享、方便快捷、能满足各种层次需求的、连续的、低门槛的学习支持服务;农村居民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一定的文化技术素质、具备一定的市场意识、经营管理与产业开发能力和比较科学的环保理念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农民,而农村社会也会因为村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各种技能的提升而全面发展,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和谐农村社会,实现“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国家十二五规划》)。
1.2学习型新农村是我国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6.7亿,占总人口数的50.3%)。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关键在农村,重点是要关注中国农村的发展与变化。同样地,要实现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战略任务,不仅要构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的学习型城市,更要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建设适合中国农村实情的学习型新农村。在中国,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和谐社会,就没有全国的和谐社会;没有学习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在我国构建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2学习型新农村服务体系的构成
社区教育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大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高瞻远瞩提出的战略决策。当今人类社会无论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还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则在于教育与学习。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区在实施“两加快,一统筹”战略,建设大都市中心城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更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对于培育城区人文精神,提高城区品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下,近年来我区推进社区教育发展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也受到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2004年被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首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主要的工作和成绩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宣传理念,提高认识
2002年区教育局、区文明办共同策划举办了江干区社区教育论坛,邀请省、市专家作专题发言。区领导、各部门、镇、街道以及基层有关干部参加论坛,初步了解社区教育的概念及其意义,逐步引起重视。2003年部分街道社区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开展了社区教育节和社区教育宣传咨询活动。2004年区教育局与街道联手开展了大型广场社区教育宣传周活动。通过文艺演出、板报宣传、咨询活动、现场书画等多种形式,宣传理念,营造氛围。活动中有180多名专兼职和志愿者参加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参观。还在江干教育网建立了社区教育网页,宣传社区教育,报导社区教育信息和在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先进事迹。通过这些活动和载体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区教育在我区上下渐入人心。
二、构建社区教育三级网络
构建网络是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基础。2003年10月我区社区教育在原成人教育培训中心的基础上筹建并经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社区学院定名为江干区社区学院(筹)。闸弄口街道、采荷街道、凯旋街道在此前后成立了社区学校。基层社区先后成立市民学校,至今全区49个基层社区成立市民学校41个。4个镇则依托成人文化学校,拓展社区教育的功能。全区46个村也均建立了村民学校,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城乡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
三、建立专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工作队伍
我区重视社区教育、成人教育队伍建设。已建立起由专职、兼职和志愿者三部分组成的干部师资队伍。目前全区有专职人员16名,其中区社区学院6名,各镇6名、街道4名。15名干部是由区教育局委派。1名由镇解决。兼职人员主要由各基层社区、村文教委员担任。目前社区文教委员49名,村文教委员46名,共计95名。2004年通过举办两期文教干部岗位培训班,提高了他们的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能力。其余是外聘的师资和志愿者,根据教育活动的内容需求,随时聘请参与工作。
社区教育调研报告
江干区社区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江干区社区教育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大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高瞻远瞩提出的战略决策。当今人类社会无论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还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则在于教育与学习。社区教育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区在实施“两加快,一统筹”战略,建设大都市中心城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更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对于培育城区人文精神,提高城区品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下,近年来我区推进社区教育发展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也受到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2004年被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首批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主要的工作和成绩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宣传理念,提高认识
2002年区教育局、区文明办共同策划举办了江干区社区教育论坛,邀请省、市专家作专题发言。区领导、各部门、镇、街道以及基层有关干部参加论坛,初步了解社区教育的概念及其意义,逐步引起重视。2003年部分街道社区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开展了社区教育节和社区教育宣传咨询活动。2004年区教育局与街道联手开展了大型广场社区教育宣传周活动。通过文艺演出、板报宣传、咨询活动、现场书画等多种形式,宣传理念,营造氛围。活动中有180多名专兼职和志愿者参加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参观。还在江干教育网建立了社区教育网页,宣传社区教育,报导社区教育信息和在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先进事迹。通过这些活动和载体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区教育在我区上下渐入人心。
二、构建社区教育三级网络
开放大学下高校音乐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摘要:开放大学是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全民终身教育的新型高校。在此视域下,高校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更加多元。依据开放大学的教育现代化要求,以开放教育、开放理念、开放方式为前提,以受教者为中心,在教师的教育专家职责之外,构建高校音乐教师艺术教育普及推广者、各类平台沟通者、双师队伍建设者的多主体角色系统。
关键词:开放大学;教师角色定位;课程核心;高校资源;双师结构
开放大学是基于终身教育体系的理念之下,以打造终身学习和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己任的新型大学。在这个前提下,教师的角色已经不仅是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或长或短地致力于知识的耕耘的“知识人”[1],而是兼任知识型教育和普适性教育双重身份的教育者。知识型教育相对传统,是包含理论和实践教学,以课程为核心的教育体系。而普适性教育立足于普及推广,以激发全民学习兴趣,构建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的新型文化社会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在开放大学建设的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定位会产生新的解读,在以往的身份基础上,衍生出教师的第三重身份———综合型教师。综合型教师不仅能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构想并解决问题,同时视角更加开阔,会就全民教育推广、各平台沟通和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探索。综合型教师既是科研成果的获得者,也是新方向的研究者和开拓者,更是将开放大学推进到更高层次的助力。在音乐艺术教育领域,数位一体的角色定位是趋势,但要将每个角色精准定义并合理融合,首先要讨论开放大学的音乐教学现状。目前,开放大学的音乐教学主要由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构成,教育对象以小教、学前教育和老年教育、社区教育为主,因此侧重普适性和应用实践性。而开放大学的教师主要来自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和技术职业院校,大多教师偏重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研究,忽略了根据行业实践的需求展开针对性的业务培养。根据学习对象的不同,改变教学方式,调整依赖已久的知识系统和管理理念,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具备综合实力才能适应开放大学教学的需求。这种综合能力是基于开放大学视角下的再整合,前提是以全民终身教育为目的,以普及推广为己任。总之,是在知识型、普适性和研究型相融合的背景下,塑造集普及推广者、平台沟通者、队伍建设者为一身的教师角色。
一、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的普及推广者
开放大学艺术类教学的组成由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块组成,学历教育的完成依靠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课程的构建、资源库的完善和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成果的评价来构建教学体系。其教学方式可以由信息技术、互联网和现场面授构成。目前涉及到艺术教育课程的学历教育以学前和小教的音乐课程为主,课程知识点主要是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教学法以及弹唱。其课程定位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定位,即要达到示范性和师范性。虽然在课程设计上与高校相关的音乐教育专业有重合,且兼任开放大学的教师会依托多年高校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经验和自身专业素养开展教学,但在学历教育的专业课程设计过程中,还是要根据课程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实际情况,来构建知识体系和选择教学方式,最理想的方式是以课程专业性为核心,围绕核心设定难易程度,把握实践性和针对性,采取面授联合网络平台共同进行、小课结合集体课交叉进行的教学模式,及时示范解惑并调整教学计划。而非学历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开放大学音乐艺术教育的重点。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需求成了新的消费模式和精神追求,希望通过艺术来陶冶性情、修身养性的人群逐渐壮大,这些教育受众涵盖了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社会培训教育等,和学历教育一样,教师要承担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职责。当前非学历教育的师资来源,除了开放大学自身少量的主讲教师,大多还是依托高校教师资源。而教学对象却覆盖了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各种需求,有时以社区为单位,有时以某项目为单位。教学目的的繁杂和师资的匮乏,使非学历教育不得不与学历教育共享课程资源和师资。虽然学历和非学历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建设会有交集,但课程的目的和管理却有所不同。学历教育的学科性和专业性更强,并且课程是由多门课程构建的课程群,教学设计要关照到各学科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在于理论教学结合实践应用;而开放大学的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等非学历教育,侧重于应群体需求提供的相应培训课程,包括面授辅导、网络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其需求和模式更加多样化。因为全民艺术教育受到师资和场地的约束,怎么普及推广成为关键,网络教学以易于传播的特点成为新的教育模式,但网络教学只是载体,在具体实施上,如何平衡专业性和普及性是要把握好的尺度,忽视专业核心的普及教育会脱离艺术教育的本质,而过度强调专业性的普及则不符合全民教育特点。因此整体教学应该建立在以课程为核心,以教学设计运营为过程,以普及推广为目的基础之上。根据教学对象的能力和需求将专业渗透进课程,并依托网络教学实现,这是兼顾专业性和全民教育的新方向:既可以普及推广,将每个可能的学习者吸引到共同的艺术教育中来;也可以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别的课程,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还可以获得直接的反馈,及时修订教学内容和设计,在学生基础差、业余时间少的情况下,也能获得明显的进步;最后还能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网络与线下结合,远程和面授结合,让学员在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满足感中进行学习,使得普及推广落到实处。开放大学的全民终身教育的模式,要求教育必须要具备互动、智能和便利性。作为艺术教育的推广者,教师除了抓住课程,还要担任指导、分析、示范、陪伴、组织和激励的角色,良好的教学支持与课程核心联合起来,才能构成科学的学习支持体系。不管课程的目的和重心如何发生变化,课程必须以专业性为内核,这样才能不偏离艺术教育的实质,但教学过程的设计还是要依靠教师的观察和经验。及时增减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路径,才能达到有效互动。无论是面授或者远程教学,其教师定位不能脱离专业计划设置及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等角色[2]。以课程为中心,以普及推广为重点的教师角色定位,会对课程的开发设计、课程教学、学习支持、课程评价有帮助,让课程呈现可实施、可应用、可普及的特点。
二、以高校等资源为依托的平台沟通者
电大党委书记校长会讲话
同志们:
很高兴参加今年的全省电大党委书记和校长会议。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借此机会向辛勤工作在全省各地电大的教育工作者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批示创办广播电视大学*周年,又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由试点转入常规办学的第一年,还是我省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高的关键一年。这一次全省电大党委书记、校长会议非常重要,对于研究电大教育的新形势、理清新思路、进一步促进电大开放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年初,中央电大召开了全国电大党委书记、校长会,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她的讲话阐述了当前我国教育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大力发展远程教育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就今后一个时期电大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这次会议就是要传达全国电大党委书记、校长会议精神,总结交流我省电大近几年来的办学经验,研究进一步加快电大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具体措施,安排部署我省电大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20*年度的工作。下面,我想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肯定电大教育为我省高等教育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的高等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和创新,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20*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35.52万人,在校生109.52万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9.28万人,在校生24.94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提高到19.68%,实现了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在我省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创办29年来,先后培养本专科毕业生41.68万人,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省高等教育的升学压力,部分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促进了教育公平,为我省实现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适应不同学习需求,多样化教育服务新模式初步建立。长期以来,我省电大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满足了各类社会成员在职学习的不同需求。我省电大在校生中,有超过65%的学生来自基层和农村,超过90%的学生来自在职人员。电大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
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意见
九五“以来,在县委领导下,经过全县干部教育管理、培训部门和广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促进全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了确保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并使之逐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根据中央、省、市、县“十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总体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1、坚持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县委领导下,由县委组织部主管,县级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协作、分级分类管理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具体分工是:县委组织部负责研究制订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的有关政策、规划,协调、指导、检查县级部门和乡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组织承办县委管理干部及其后备干部、部分中青年干部的培训。县委宣传部负责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指导全县干部理论学习,并组织承办宣传政工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培训。县委农工部负责全县从事农村工作干部的培训。县委统战部负责指导和组织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县委政法委负责政法系统干部的培训。县级机关党委负责县级机关党务干部的培训。县人事局负责全县公务员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县工业局负责全县经贸系统经济管理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县科技局负责组织、指导科技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队伍的培训。县文教局负责教育系统干部的培训、教师继续教育以及全县干部的国民学历教育。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分类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本系统干部的教育培训。同时,各乡镇、县级各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培训职责,切实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
2、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协调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县委组织部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牵头抓总、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作用,定期召开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及培训机构参加的干部培训协调会议,通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协调、指导、安排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研究解决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二、明确干部学习培训工作的有关要求
3、严格领导干部轮训制度。科级领导干部每五年内参加政治理论培训学习时间不得少于一个月,参加业务、专业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5天,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每五年内必须到县委党校或其他各类培训学校进修一次。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必须经过党校、行政院校或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3个月以上的培训。
学习型城市建设数字化案例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一)数字化学习概述
数字化学习可以实现资源的全球共享,它的出现使得学习不再是仅仅在学校完成的事情,人们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随时随地进入学习环境。
1.数字化学习的概念。所谓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使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手段,自主获取和学习数字化资源、进行互动和交流的过程。
2.数字化学习的特点。首先,数字化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自主自发的获取学习资源,根据个人需要有选择的获取知识。其次,数字化学习能够实现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学习者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与其他学习者交流与协作,创设网络学习共同体。再次,数字化学习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学习者随时随地可进入学习环境。最后,数字化学习有利于学习者终身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提升。
3.数字化学习的要素。数字化学习包含三个要素: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手段[1]。其中,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指学习者进行数字化学习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包括设施、工具、平台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信息技术手段加工而成的供学习者使用的学习资料,如视频、音频等数据;数字化学习手段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环境获取学习资源所使用的方式或方法,如自主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
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思路3篇
第一篇
一、行业人才现状与市场需求
根据《2006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及《2009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05年底全国地质勘查从业人员为234,582人,2009年底全国地质勘查从业人员达到610,424人。短短的4年时间,从业人员数量增长为原来的2.6倍,充分说明了地勘行业人才需求的旺盛。但在行业从业人员中,存在严重的学历结构不合理现象,以2005年数据为例,在全国46,335名地质科技人才中,博士研究生学历者占0.22%,硕士研究生学历占1.98%,本科学历占35.69%,大专学历占27.98%,中专及以下学历占34.07%。地勘行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高技术人才的引领,因而地质科技人才缺乏是当前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是高学历人才的供不应求,目前高校培养地质类人才规模有限,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另一方面,在职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学历教育的需求也远远不能满足由于技术发展而造成的落差。这两方面的情况都要求通过在职人员继续教育来满足一线单位对科技人才的需求。
二、继续教育的工作定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其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把原来相互割裂的各种教育及其因素、资源加以统合化、一体化,从而使需要获得继续教育的人们能够便捷地根据需要获得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机会。面对新的形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审时度势,以机构调整为突破口,整合校内外继续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与地域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行业发展,打造全线程的行业继续教育品牌,努力构建地勘行业的终身教育体系。学校高度重视继续教育的发展,确保继续教育与其它教育类型同步发展。多年来,学校继续教育工作坚持“服务于地勘行业、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以需求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求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思路;采取需求推动、面向市场、强化服务、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发挥整体优势,注重突出特色,推动资源优化,提高教育质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挖掘办学潜力,以服务行业和社会效益为先,学历、非学历、专业学位教育并重,稳步扩大办学规模,以加快科技成果在地勘单位一线的推广为已任。
三、发挥学科与专业优势,助力学习型行业和学习型组织建设
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环境分析
摘要:远程教育自1999年作为试点项目实施16年来,宏观环境良好,对远程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也存在许多竞争力,就内蒙古地区远程教育来说发展具有很多机遇。
关键词:内蒙古远程教育;宏观环境;波特竞争力;机遇
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是教育部1999年启动的,目前已有67所普通高校网络学院和中央电大被批准进行远程教育,设立校外学习中心(点)8000多个[1],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办学管理服务模式,吸引了众多的从业者和企业投身这个行业。虽然从规模上来看,远程教育学生相当于2000多所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招收的成人学生,但是在目前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下,远程教育的发展空间有多大,未来发展战略如何确定并不明朗,亟须对远程教育的战略环境进行系统分析。
一、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远程教育的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要素主要包括政策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
(一)政策法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