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规划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15:19: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国民经济规划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民经济工作规划
前言
**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规划。制定和实施好**规划,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步伐,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纲要》根据中央**精神和自治区关于**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在《**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纲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统揽全局,远近结合,突出特色,从战略上、宏观上、政策上提出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向,阐述党委的战略部署,明确政府的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方向,是**期间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规划指标具有预测性、指导性。
一、**时期发展环境和条件
(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期间,自治州党委、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州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自治区战略部署,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富民强州为目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紧紧依托特色农业、矿产、口岸、旅游等优势资源,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是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全州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1、经济保持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报告
各位代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经提交大会。现在,我向大会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请同“*”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振兴*老工业基地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过去的五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经过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提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14.9亿元,年均增长*;人均达到13328元。五年累计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1500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82.7%。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的台阶,畜牧业、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较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提高到160%,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5%。海关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6%。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3.4%。
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制订并组织实施了《振兴*老工业基地规划纲要》。通过改制、改组、改造和分离办社会职能等,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完成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任务,有130万名职工实现并轨。在全国率先实施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全面加大投入力度,投资增长率从全国后位进入前列,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或启动。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着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大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利用外资、引进内资取得显著成绩。对外经贸合作、劳务合作、科技合作不断扩大,与14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各级各类开发区较快发展。大力培育创业文化,推动全民创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21%。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兴业战略。五年累计取得科技成果2301项,获得授权专利8672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与中国农科院共建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农村教育得到加强,“两基”成果不断巩固,职业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较快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毛入学率达到28%。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集安高句丽遗迹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完成全省城镇体系规划和中部城市群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进展顺利。人口数量得到控制,人口素质有新的提高。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生态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以及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等事业不断发展。民族、宗教和军民共建、优抚安置等工作扎实推进。地震、气象、测绘、人防、史志等工作取得新的成果。
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交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二00六至二0一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1)“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提出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们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成功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从容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变化,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2)“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资源丰富,国民储蓄率较高,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科技教育具有较好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这些都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3)“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市国民经济五年规划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市市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
制定“*”规划,事关市中区全局和长远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区政府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分析区情、立足发展、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市市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之后,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经区委九届五次全委会审议,原则通过。现在,连同这个报告一并提请人大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富强文明,环境优美”的新市中为目标,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立足区情实际,坚持科学发展,圆满完成了“*”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预计2005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08亿元,比“九五”末增长208.9%,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完成1.98亿元、53.5亿元、152.52亿元,比“九五”末分别增长18.5%、199.1%、214.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8126亿元,初步实现由“吃饭”财政向发展财政转变;各项税收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7%。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年至2010年是**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时期,根据党的**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现制定本规划纲要。
序言
**期间,**地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与决策部署,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排难而上,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进步,全面完成了**计划的主要指标和各项任务,全地区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各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期间,全地区国民经济快速稳步增长,**年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48.78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下同),年均增长8.7%,比“九五”期间年均0.2%的增长速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实现人均生产总值2700元,年均增长9.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达到2.32亿元,年均增长16%。全地区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工农业生产势头良好,**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1.7亿元,年均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9.7亿元,年均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7.4亿元,年均增长13.2%,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年的56:13:31调整到44:20:36,基础产业得到加强,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比重明显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26亿元,**期间累计完成投资79.54亿元,年均增长38%,以乌鲁瓦提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天然气综合利用工程、农网改造工程、315国道改扩建工程等为主的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建设,使**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年全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3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00元,分别比**年增加543元和2785元,全地区累计有4.9万户22万特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帮助25.26万人口越过了低收入贫困线。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3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全地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全面发展,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得到认真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就,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推进,社会政治大局保持持续稳定。
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地区向**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当前全地区还面临着五大突出矛盾:一是人均资源要素占有率低与农业人口相对较多的矛盾比较突出;二是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与城市就业压力巨大的矛盾比较突出;三是人口素质不高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的矛盾比较突出;四是环境恶劣、条件差与基础建设投入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五是分裂与反分裂斗争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制约**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需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期间下大力气予以逐步克服解决。
第一章指导思想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预期目标;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主要内容包括:执行情况,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项目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新区建设展露形象,“四大组团”全面启动、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园区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服务业实现较快发展、外贸出口实现正增长,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果、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融资工作实现重大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其他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节能减排取得成效,环境保护不断加强、民生工程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以沿江沿海经济带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发展布局、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快速增长、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加快构建大旅游格局,大力发展城区经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加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能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全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市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狠抓落实,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初步测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320亿元,增长20.9%;第三产业增加值249亿元,增长12.5%。
(一)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预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1.2亿元,增长10%。粮食生产获得丰收,产量88.3万吨。肉类总产量21万吨,增长17.8%。水产品产量59.5万吨,增长11%。完成板栗良种嫁接13.5万亩。植树造林16.3万亩。新增安全农产品生产面积25万亩。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03个。新建农村沼气模式2256户。推广新型节能住宅1058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万亩。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5座。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0家,累计达到220家,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国民经济工作发展规划
**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编制好**规划,对加快**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本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现状、适当超前的原则,在总结分析历史经验和面临的发展机遇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期间**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主要奋斗目标及实现各项目标任务的措施,体现了规划的宏观性、协调性和战略性,是今后五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一、**计划回顾
**时期,**地区各族人民群众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得到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540.2亿元,年均增长12.86%,比预期目标高出0.8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6%;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年的55.7%:13.6%:30.7%调整到**年的44.1%:20.6%:35.3%。地方财政收入累计达到29.48亿元,年均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117.9亿元,年均增长12.8%。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1.64亿美元。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地区农业总产值累计完成438.3亿元,年均增长11.8%。其中:种植业产值年均增长7.4%,林业产值年均增长24.9%,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16.6%。农业产业布局目标基本完成,确保了粮食安全,全国最大的地区级优质商品棉基地基本建成,特色林果基地初具规模,设施农业稳步发展,畜产品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天然林建设、天然草场保护、退耕还林工程进展顺利。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业发展步伐显著加快。全面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建立健全粮农直接补贴制度,地区国有企业初步完成了多种形式改革,推动了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规范了流通秩序,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工业发展进程加快,**年工业增加值完成11.1亿元,较**年翻一番以上,形成了以电力、水泥、纺织、轻工、粮油饲料加工等五大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目录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2)
(一)发展基础………………………………………………………………(5)
(二)发展机遇………………………………………………………………(5)
(三)面临挑战………………………………………………………………(5)
二、**规划总体发展目标…………………………………………(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评价
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在中国实施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扮演着重大角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势必对环境等产生影响,而环境质量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环境质量的优劣无疑应成为评价生活质量是否提高的标准之一。同时,保证资源具有可持续的支撑能力更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决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了达到预期的环境目标,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的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对资源环境认识的不断深入,环境规划的作用与地位与日俱增。将环境规划切实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是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发展历程
社会或区域规划按规划所涉及的对象,可分为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和项目规划。专项规划是专门为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某一关键问题而制定的规划。它可以是某些产业的规划,某些区域的发展规划,也可以是解决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中某一“重大课题的规划”。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经济经过三年恢复,从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到现在已经制定和实施了11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改革开放前,国家或地区发展规划的内容是用“国民经济计划”这一术语涵盖的,国民经济或地区被定义为“某一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体”。“国民经济计划”虽然涵盖内容很广,但主要是关于“经济发展”的,即单纯的追求GDP的增长速度,并没有或很少考虑对环境、资源的影响,从而对我国的环境、资源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实际上“五五”计划之前的规划内容也确实如此。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发展范围远远超越物质生产领域,非物质生产领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原来主要指物质生产活动的“国民经济”概念似乎难以表达国家发展现划的内容范围。于是从“六五”计划开始改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意思是国家发展规划的内容不仅包括“国民经济”(物质生产活动),而且涵盖“社会发展”(非物质生产活动),又由于其中科学技术发展的特殊性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特殊重要作用,所以又将之从“社会发展”中独立出来。这样,国家或区域发展规划的内容范围体系就归结为包括经济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这样所谓“三位一体”的规划体系。之后,由于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以及越来越明显的资源可提供能力对加快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约束,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使国家的发展走上健康、良性、持久的发展道路。
“六五”计划第一编第一章基本任务第十条提出:加强环境保护,制止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发展,并使一些重点地区的环境状况有所改善,并且第三十五章“环境保护”明确了环境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机构建设的具体内容。“九五”计划明确提出“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环境污染防治、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并重,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在“十五”计划中,“人口、资源和环境”自成一篇,包括“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节约保护资源,实现永续利用”、“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治理环境”三部分内容,并且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水利发展和能源发展包括在十个专项规划之中,成为其中的三个专项规划。在“十五”计划中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水利发展和能源发展包括在十个专项规划之中,成为其中的三个专项规划。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意见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科学编制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利于合理有效地配置公共资源,引导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更好地发挥规划在宏观调控、政府管理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立健全规划体系
(一)建立三级三类规划管理体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行政层级分为国家级规划、省(区、市)级规划、市县级规划;按对象和功能类别分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
国家总体规划和省(区、市)级、市县级总体规划分别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由同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起草;专项规划由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编制;跨省(区、市)的区域规划,由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区域内省(区、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