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0 08:21: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国贸实训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跨境电商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的实践
摘要:新文科建设理念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为例,探索了四年一贯制、全方位的跨境电商产教融合新模式。实践表明,跨境电商专业深化产教融合,需在认知层面秉持一致的合作理念,需在实践层面构建多层次递进式的人才培养体系,需在发展层面拓宽合作领域。同时,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包括利益共享机制、项目运行机制及协议约束机制。
关键词:新文科;跨境电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新业态,成为我国稳外贸促转型的重要抓手与新引擎。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教育部先后在中职、高职、本科增设跨境电商专业,以破解人才短缺的困境。跨境电商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新兴专业,走产教融合之路是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在新文科建设理念的引领下,产教融合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跨境电商专业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
1跨境电商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及意义
1.1新文科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2018年8月,中共中央发文提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简称“四新”建设),正式提出“新文科”概念。2020年11月,在山东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将对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新文科建设对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化教学在国际贸易实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国际贸易实训是应用经济领域内实操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近年来,各大高校在谋求转型的过程中纷纷展开了对这门学科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尝试。项目化教学以其“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核心理念在多门应用型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该文将项目化教学的理念引入到国际贸易实训的教学研究中,并借助Simtrade实训平台将这一教学方法系统地加以应用,更从前期的实践教学中总结出应用提升的方法和渠道。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国际贸易实训;Simtrade实训平台
1项目化教学的涵义
项目化教学就是以一个“任务”为驱动通过完整的项目工作来进行实践教学和培训的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学生围绕目标来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在其中扮演监督员、辅导员和总结人员的角色协助学生圆满完成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学习内容的充分掌握。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建设性将充分的得到发挥,而教师将从传统的讲授教学活动中脱离,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主导的教学模式。1)教师活动采用项目化教学,教师需要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对整个教学方法有深刻的认识,更要对所操作项目有全盘的掌握。期初,向学生说明项目的目标、具体完成任务的要求、预期的困难等,引导学生进入项目执行阶段;中期,则主要围绕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好辅助和指导工作;后期,对学生的项目进行效果测评和总结分析,便于帮助学生从项目中获取知识,并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最为关键的就是实现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一部可供学生随时查阅的百科全书或者滔滔不绝的传道者,而要退居次要位置,成为为学生的向导和顾问。2)学生活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贯穿始终,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和最终的评价等都由学生全权负责。学生可以独立的完成一项任务,也可以在团队合作中扮演某个角色承担某一部分的工作,但无论是哪种模式,都要对整个项目的全过程进行了解,并为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在这样一路摸索一路总结的过程中最终实现项目化教学的终极目标——对项目背后隐藏的知识进行挖掘和消化。项目化教学起初理论的提出是在构建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且多用于工科的教学改革和探索,但其后很多应用型学科在实践教学的活动中也逐渐意识到项目化教学对于传统教学的革新,因此也在近年加以尝试和应用。国际贸易实务本身就是一门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学科,因而项目化教学引入到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实践中也就势在必行。
2国际贸易实训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校外实训条件受限国际贸易的学习需要与企业及相关部门的工作对接才有实际的意义,无论是贸易磋商、合同签订,还是报关报检、外汇核销,单纯地依靠教师讲授决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然而,云南省相较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贸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处于滞后的状态,尤其是我校处于滇中地区,不具备口岸带来的地缘优势。玉溪市内专门开展对外贸易业务的企业屈指可数,在为数不多的外贸企业中,其从业经验、标准规范都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硬伤。此外,相关的海关、银行、检验检疫机构等配套服务自然也大大受限。因此,受外贸企业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学生想要进入企业和相关部门进行实习也就变得较为困难,寻找能替代或者弥补校外实训的方法也就迫在眉睫。2)校内实训软件种类繁多,实训教学方法与软件设计不匹配近年来,受制于校外实训的条件,很多高校纷纷青睐于校内模拟的实训平台和软件。目前,国内包括Simtrade、TDT、亿学等在线或离线应用总计多达100多种,种类繁多,而且偏重不一,这为学校在选择合适的软件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此外,即使是采购了合适的外贸实训软件,很多学校由于没有相应的师资,不重视教学方法的更新,使得软件的作用大大折损。由此,探索一套科学合理并与软件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就成了现阶段解决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习难、就业难的一条路径。
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教育改革探讨
一、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还未完全确立。体现在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观念、目标定位、专业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还遗存过去专科教育的痕迹,对应用型本科的教育思路、教学规律、人才培养模式等关键问题尚未透彻理解和深刻把握,对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及专业的路径和方法还处于摸索之中,对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行动才刚刚起步。国贸专业的应用型本科建设,大多依照20世纪90年代的专业目标进行设计,只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补,对专业面对的行业(企业)缺乏针对性,还没有确立科学的、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专业培养方案还未能达到应用型本科的要求。国贸专业课程建设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还存在诸多差距:很多主干课程仍然是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些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致使课程异动现象比较突出;还有一些专业课程设置与培养规格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同时,专业教材建设比较滞后,由新建院校教师编撰的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不多;盲目选用重点大学推荐的教材,对此类教材是否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往往考虑的较少;存在所选教材与教学大纲符合度不高的现象。教学方法仍以传统的讲授型为主,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效率较低,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力度明显缺乏。
(三)专业教育对实践性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较快,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则相对滞后,师资队伍、实验设备、试验实训场所、校外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等办学条件基本达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水平还不高,专业教育中必修课的比重高、理论课程的比重高,实践、实训、实习课程的比重严重偏低。很多国贸专业的实践课程在总教学量中不足20%,有的专业课程甚至没有安排课内实践,从而变成了纯理论教学。由于受实践经验不足和指导能力不强的制约,大部分教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课程教学的应用性不够突出,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与提高。新建院校的资源缺乏也限制了国贸专业实践课程的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很多新建院校的实训设施严重不足、现有设备老化,有的实训设备甚至是二十年前的,很多已经无法使用、无法满足教学需要。还有一些专业课程因为实训软件昂贵而没有购买,如外汇交易软件,使得课程实训无法进行,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图书资料数量少、质量不高,网络资源建设滞后,相关经费投入严重缺乏。另外,产学研相结合缺少重要的实习基地,很多学生根本无法到相关单位实习,达不到培养和锻炼实践技能的要求。
(四)专业教育过程中未能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气
1、新建院校尚未形成教风引领学风、学风促进教风的良性机制。专任教师、管理人员、后勤职工等全员育人的良性互动机制尚不完善,齐抓共管的合力有待进一步凝聚。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尚需进一步营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仍需付出艰苦努力,主动服务学生的意识还需要增强,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荣辱观教育、社会责任感培养任重道远。
高职国际贸易顶岗实习教学综述
论文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顶岗实习教学体系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安排是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在论述该专业顶岗实习必要性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该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1引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培育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为达到这一目的,技能培养是关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则是有效途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教育部并且制定出台了《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不少高职院校也已开始探索与实践,学生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则是“工学结合”精神的实践表现之一。
2顶岗实习的内涵
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具体工作岗位上,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一边学习,一边在生产一线的诸多岗位与一般职业人一样,从事生产性劳动,其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员工。也就是说,岗位实习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岗位上按照“准员工”要求实际操作,进行岗位实训的实践教学活动(刘合群等,2005)。
高职国际贸易教师的自主发展综述
论文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师自主发展
论文摘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面对工学结合给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师带来的新挑战,教师们应该适时进行知识调整,积极学习,自主发展,以期自如应对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更高要求。
一、引言
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因此,职业教育应具有开放的办学理念。主要包含了体系开放、机制开放和模式开放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教育要真正面向全社会,要求高职教育体系的开放;二是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要求高职教育机制的开放;三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要求高职教育模式的开放。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国外较为广泛,比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以美国(社区学院)、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是当今世界上较流行的工学结合模式。在我国,“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的模式可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半工半读,至今也形成了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工学结合”模式。
二、我国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学的现状
1.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教师虽然有较好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功底,可一旦置身于工学结合的教育改革之中,与他们原有的教育教学观念便存在着很大的反差。首先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观追求的是“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本”“以能力为本”而传统“三中心”的教育观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两者在教育目标、理论基础、教育要求、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其次传统教学倡导的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工学结合倡导的是“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观。
商务英语教学中中西文化融合
一、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
商务英语(BusinessEnglish)通常是指人们在各种商务活动中使用的英语,在我国,商务英语也称外贸英语(ForeignTradeEnglish)。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中国也在更深层次的融入到国际社会生活当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趋繁荣。商务英语作为大学里的一门独立专业应运而生。然而,在实际中,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却遭遇瓶颈期,主要表现为学生语言能力不足以及跨文化知识的欠缺。首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从入学便接受专业课程训练,不仅包括英语精读、泛读、口语、听力、写作等基础课程,还包括外贸函电、国贸、市场营销等进阶课程,可即便这样也无法保证学生能够准确的遣词造句,更别说时时保证语言的得体运用了。据调查研究显示,在一些常常使用英语的外企中,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都有超过一半人数无法在商业谈判和磋商中遇到冲突时自如地运用英语据理力争,维护公司利益;还有很多毕业生不知如何在一些诸如商务宴会等正式场合运用得体的语言和恰当的语气与客户进行交流。其次,语言专业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还应该多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跨文化意识对于国际商务活动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个人素质,它可以促进商务活动中交际双方的思想沟通,有助于消除由于文化差异形成的误解。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不快数不胜数。在国际贸易交往中,不同国家的文化相互碰撞,如果不理解其中的差异,轻则会闹出笑话,重则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是损害国家的利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极其重要。
二、坚持语言教学为基础,将文化教学融入到语言课堂
作为一门外语的学习,首先应该打好语言这一基础。扎实的语言基础不仅包括语音语调等语言知识,还包括听、说、读、写、译的语言使用能力。“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讲,英语是他们的看家本领:不论研究什么,英语这个看家本领不能丢。”坚持语言教学为基础,就是最大程度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使用能力,主要从句法层面、语义层面和文本层面来表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高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才能使用地道的搭配进行听、说、读、写、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不同文本不同情境之下的语言使用,从而整体提高英语语言水平。然而,语言学习必须要与文化学习相融合才能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水平,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并时间外国文化”。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主动有意识地将外国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以交换名片为例,教师不应该只满足于教授学生一些常见的称谓和专业词汇,也不应该仅仅是“Mynameis…,thisismycard.”\“Pleaseallowmeto…”等这些常见的句型,而应该更深一步地引导学生去探究其背后的商务文化和礼仪规范。
三、对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1.树立教师的文化意识,明确文化和语言教学相融合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必须时刻走在科学最前沿,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明确新时代的商务英语教学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语言教学,教师本人首先就要树立一种文化意识。2.转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锻炼学生的商务交流能力。商务英语教学一定要打破以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说学生听的哑巴式英语”,多利用情景教学展现商务英语的交际性,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增加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比如通过任务教学法,教师在课前设置任务目标,学生围绕要完成的任务做出相应的对策和计划,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并且得出总结。教师在设置任务时尽可能还原真实的企业环境,让学生体验不能商务情境下会使用到的商务沟通技巧;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出现的语言上和非语言上的差异,教师需要及时组织讨论并且给予正确指导。任务完成后需要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的问题进行总结,避免再次犯错。同样的,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来丰富商务英语课堂,通过设置一些由于跨文化所产生的问题案例给学生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改善教学环境。如今已经有部分高校建立起了配合语言实践教学的实训室,如英语情景教室、礼仪实训室、模拟商务接待室、模拟商务谈判室和商务英语资源数据库等,这些实训室的设施配套齐全,实训目标明确,能够最大程度模拟真实的商务情境,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可想而知。然而,现在已经建立语言实践实训室的学校还是不多,尽早在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的院校普及语言实践实训室也是当前一大迫切需求。
高职国际贸易教学体系探究
论文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顶岗实习教学体系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安排是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在论述该专业顶岗实习必要性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该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1引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培育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为达到这一目的,技能培养是关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则是有效途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教育部并且制定出台了《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不少高职院校也已开始探索与实践,学生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则是“工学结合”精神的实践表现之一。
2顶岗实习的内涵
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具体工作岗位上,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一边学习,一边在生产一线的诸多岗位与一般职业人一样,从事生产性劳动,其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员工。也就是说,岗位实习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岗位上按照“准员工”要求实际操作,进行岗位实训的实践教学活动(刘合群等,2005)。
国贸专业资格认证的重要性论文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贸易资格认证可行性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专业资格认证是从事外经贸业务活动的基础,是包含认证咨询、考试报名、组织培训、证书颁发、注册登记在内的一系列组织实施的过程,社会上通常也把这一系列过程简称为相关范围的某一资格考试。在入世后的新环境下,国贸专业资格认证已经成为衡量毕业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测评模式,无论对学生求职、企业招聘还是独立学院自身的发展都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国贸专业资格认证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影响
入世后,我国对外贸易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各种贸易活动、争端都更为频繁,对从业人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专业资格认证的作用也日益突出,从独立学院学生培养的角度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入世后随着进出I:1经营权的放宽,大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企业、零售企业纷纷进入外贸行业,对国贸从业资格的要求也越来越具体,往往需要毕业生通过一种或多种专业资格考试。
(2)随着机会的增多,企业为了考察毕业生的专业功底,更注重其专业资格认证的成果,对其在业务熟练程度、外语水平、产品知识、贸易争端问题等方面都有很切实的要求,希望“来即能用,用既有效”。
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
一、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推动“双语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适应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的需要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教高字[2001]4号)中就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贸易、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005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的要求。
2.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是适应WTO的要求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世界文化的融合,要求通过提高高校国际贸易学的双语教学,培养既有丰富专业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又有较好外语水平,精通WTO规则和世界经济的国际化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在国际贸易学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推进专业英文教学,其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商务人士、创业者,应用外语在工作中交流,或应用外语在专业上学习,更新知识,自我提高能够具备同合作伙伴、国际竞争对手沟通和对抗的能力,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与国际先进教学模式的接轨,离不开对西方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和借鉴,更离不开英语这一国际贸易通用语言的运用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国际贸易实务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
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论文
一、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推动“双语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适应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的需要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教高字[2001]4号)中就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贸易、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005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的要求。
2.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是适应WTO的要求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世界文化的融合,要求通过提高高校国际贸易学的双语教学,培养既有丰富专业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又有较好外语水平,精通WTO规则和世界经济的国际化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在国际贸易学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推进专业英文教学,其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商务人士、创业者,应用外语在工作中交流,或应用外语在专业上学习,更新知识,自我提高能够具备同合作伙伴、国际竞争对手沟通和对抗的能力,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与国际先进教学模式的接轨,离不开对西方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和借鉴,更离不开英语这一国际贸易通用语言的运用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国际贸易实务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