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术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8 21:10: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国际学术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际学术论文

中文期刊论文英文摘要质量分析

摘要:中文期刊英文摘要是体现中文刊国际化水平和能力的关键要素,但当前中文期刊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有中英文摘要不一致、词类误用、语法表达不规范等。其原因在于学生论文撰写者英文水平参差不齐、期刊编辑部不够重视、相关规范不明确。因而,应当进一步提高学术论文作者的英文水平、编辑部要把关好英文摘要质量,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中文期刊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质量监管,以切实提升中文期刊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质量。

关键词:中文期刊;英文摘要;质量控制

摘要是学术论文的概括性内容摘取,是读者迅速了解论文研究内容、研究成果、研究意义的窗口。随着我国学术研究的国际交流不断深入,中文期刊的英文摘要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英文摘要既是中文学术期刊国际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也是体现我国学术发展的重要指标。

一、中文期刊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一)中英文摘要不一致。从国际学术惯例来看,摘要是体现学术论文研究内容、研究成果、研究意义的核心段落。中英文摘要的区别仅在于语言形式的区别,在内容上应当保持一致,以防止因信息增减导致的认知差异。然而,通过对中文期刊英文摘要案例分析,中文期刊学术论文仍然存在着大量中英文摘要不一致的情况。其中,篇幅过短是最为突出的一类问题,即英文摘要的字数和内容并没有完全展示与中文摘要同等的意思,往往只是通过一些概念性的字句,简要翻译了中文摘要,缺乏对结论、过程的准确阐述。如中文摘要中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内容的案例实证过程,在英文摘要中往往不被重视。此外,英文摘要也存在内容过长的现象,有些英文摘要没有忠于中文摘要,而是增添了一些辅助理解的“简单句”——由于中英文语法差异,英文摘要使用简单句过多而带来的篇幅过长问题较为普遍。(二)词类误用。与中文一样,英文作为一种讲究语境、语气和语法的语言,同样需要考虑词类使用的场景、状态和顺序。中文期刊学术论文的作者虽然是具有一定英语表达能力的研究者,但是其在英文文献阅读和英文学术写作方面还较为薄弱,用词不准确的现象十分普遍。在英文摘要撰写过程中,作者往往通过翻译软件或者基于个人词汇储备进行直译,忽视了其实际使用语境,因而极容易导致读者的误解。如在我刊录用的某论文摘要中,有“经费保障机制”一词,作者原稿译为“financialsupportmechanism”,但是根据语境,“mechanism”常用来表达实体的机械装置,并不适用于管理学中的“体制”“机制”。最终建议作者将“mechanism”修改为“policy”,这样就能够较为贴切地表达出中文的含义。又如英文中有大量的形容词,在翻译中需要选择最为准确的词汇才能实现有效表达,否则就容易产生误解。在中文中常用的“解释力”一词,许多作者翻译为“interactive”,意在体现能够有效交互,但是这一词汇常用于社交场合,而在学术领域,则常用“responsive”来表示较强的解释力。(三)语法表达不规范英文表达有一套完整的语法表达体系,不恰当的语法表达会产生病句,会大大影响读者的理解。在摘要翻译中,最常见的是双谓语的语法错误。在英文语法中,一句话只能出现一个谓语,或者通过连词连接,其余的动词可通过伴随状语或不定式的形式出现。但是,由于中文摘要中常常存在单句话多个动词的现象,就容易导致英文直译过程中的双谓语或多个动词的现象。

二、中文期刊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

查看全文

中医院校博士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1中医院校博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

培养目标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和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需要各院校根据地区差异和专业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调整和完善。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博士研究生英语技能的培养与所从事的职业和科研工作不相关或不实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博士英语课程亟需进行改革。山东中医药大学每年招收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约70人,涉及15个中医相关专业,英语课程为其必修学位公共课程,开课时间为博士一年级两个学期,课时分别为90和54学时。为了解博士研究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本研究对2012级68名博士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博士生希望英语课程教授的内容依次为: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能力(43%);国际会议英语口语表达能力(26%);中医典籍翻译能力(23%);英语听说能力(8%)。该调查结果表明博士研究生非常注重英语课程的实用性,希望通过课程学习解决学历教育和职称评审当中的论文写作和发表难题。另外,博士研究生也希望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和翻译中医典籍,将中医文化传播至世界范围。这种层次较高的需求在以前的教学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博士英语课程备受冷落的原因。鉴于此,有必要对中医院校博士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改革进行探索,重新确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

1.1培养目标

根据中医院校博士研究生的专业特点和需求,确定其培养目标为:

1.1.1中医英语和医学英语阅读、翻译能力

能熟练阅读和翻译英文医学文献,掌握中医英语翻译技巧,能将中医文化和中医知识翻译成英语,传播到国外。

查看全文

藏医药期刊数据库简介

目前国内外发表于各类不同期刊的藏、汉、英文藏医药学术期刊有26种,论文约有32000篇。由于大多均为纸质版,存在语言障碍、出版周期长、读者面狭窄、传播途径窄、信息传递速度慢、论文资源散乱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藏医药学术研究与交流需求。

藏医药学术的继承、创新,始终是藏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是藏医继承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藏医药学术论文是藏医药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的重要凭借,是藏医药工作者在藏医药基础理论或原理应用实际上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科学总结。也是真实、全面、系统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和传播学术信息的主要载体。代表着藏医药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在世界的普及,电子期刊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电子期刊具有体积小,存贮密度高,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泛,利用率高,检索方便快捷等特点,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国内已建立的大型期刊数据库有维普、中国知网、万方等,由国家统筹建设的大型综合性中医药数据库有《中医药期刊数据库》、《中药数据库》等,在满足中医药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藏医药数据库建设相对滞后,为适应国际和国内活跃的藏医药研究在网络化时代的需求,我们拟借鉴成熟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开发与应用技术,引进先进的信息网络设备,结合藏医药的特点和优势,自主开发基于信息网络技术,藏汉英互相兼容的藏医药学术期刊数据库,深度整合国内外藏、汉、英文相关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对藏医药学术期刊进行数字化研究,建立方便、快捷、准确和具有检索功能的藏医药学术期刊数据库,形成面向国内外藏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和销售企业及国内外医学界、文化界、学术界和广大患者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网络实现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的广泛覆盖与快捷检索,为藏医药的长远发展与重点突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有效满足国内外对藏医药学术论文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藏医药事业取得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现有藏医药医疗机构近4000家、科研院所120多家、大专院校50余家、藏药生产和销售企业80余家,藏医药产业已经成为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区特色支柱或优势产业,为促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国际上绿色化学、环保产品、回归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提倡,国内外医学界、文化界、学术界和广大患者对藏医药深入了解和研究需求日益迫切,项目实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藏医药》杂志是2007年通过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的不懈努力,在全国期刊审批基本冻结的情况下,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我国首部面向国内外藏医医疗、藏医药科研、藏医学院校、藏药企业广大藏医药工作者公开发行的藏医药学术专业期刊,由青海金诃藏医药集团主管,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青海省藏医院、青海大学藏医学院主办,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市19家藏医药骨干单位协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截止2016年,累计出版发行杂志40期,收稿1355篇,596篇,总发行量达46000册,办刊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展示和传播藏医药最新研究成果,代表国内外一流藏医药学术水平、有丰富文化内涵、珍贵史料价值和鲜明使用价值的藏医药学重要学术期刊,为传承和弘扬优秀藏医药文化,促进藏医药学术繁荣与进步,推进国内外藏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发挥着积极作用。数据库开发与应用技术日趋成熟,在现代信息网络社会得到广泛应用。藏医药数据库开发与应用起步较晚,至今国内外尚无藏医药专业学术电子期刊数据库。项目拟借鉴成熟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开发与应用技术,深度整合国内外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结合藏医药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自主开发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的广泛覆盖与快捷检索,实现藏医药学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高度共享。

以《中国藏医药》杂志已发表的论文为基础,搜集整理国内外相关的藏医药学术论文,深度整合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对藏医药学术论文进行原文扫描、内容分类,组织形成具有一定格式的期刊电子文档。《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标准体系:为进一步完善期刊数据库建设与数字化规范,在电子论文整理的基础上,解析完善藏医药电子期刊的内容和结构,建立制定论文筛选、论文分类、数据结构、数据库模型等内容的《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标准。基于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的结构和内容,对藏医药学术论文按照篇名、作者(第一作者)、关键词、机构、摘要、全文、刊名、刊期、分类号、年代、主题词等进行元数据的深度加工,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入库。《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根据《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标准和数据资源的结构,采用目前最先进成熟的数据库MicrosoftSQLSERVER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藏汉英多语言互相兼容的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应用:采用服务器/浏览器(B/S)开发模式和国际Unicode编码,建立藏汉双语的《中国藏医药》电子期刊数据库共享平台,通过Internet实现藏医药学术论文资源的检索服务功能。

查看全文

广播电视学术论文写作论文

编者按:

鉴于从四川省第六次广播电视学术论文评奖中发现,送来参评的论文大都不很规范。我们分析其原因后,觉得有必要让广大广播电视工作者掌握学术论文的撰写法则,因此委托林之达教授为此撰写《谈谈广播电视学术论文的写作》一文,在《西部广播电视学刊》总第73、74、75、78、79期上连载。第七届四川省广播电视学术论文评选后,决定出论文集,觉得林教授的这篇文章很有参考价值,故刊载以飨读者。

第六届四川省广播电视学术论文评选委员会共收到论文82篇,是历届收得最多的一次。这说明我省广大电视工作者认识到了理论在指导实践中的作用并亲自投身到理论研究中来,这是令人非常鼓舞的。理论的充实和提高会带动实践的跃进,它预示着四川省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在不久的将来会上一个新台阶。

这次评奖过程中发现不少好论文,也发现不少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不了解学术论文或科学论文与普通议论文的区别;二是不了解学术论文或科学论文的写作规范。下面就这两个问题作些浅显、简要的介绍。

我们通常见到论文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学术论文或叫科学论文;另一类是议论文。学术论文是论证某一新论点或某一新的总论点极其分论点得以成立的证实性论文;议论文是那些谈自己的观感、意见、主张甚至奇想的陈述、阐释性论文,我们在报上看到的政论、时评以及《古文观止》所收集的那些论文就属于这一类。这两种论文的区别如下:

查看全文

项目驱动下英语论文写作能力锻炼

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国际化的新时代,各国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仅限于经贸领域,而且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包括学术领域。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已经成为科学技术最前沿信息的载体。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来说,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一、早在1999年,语言学家Flowerdew就指出:“在全球化时代,用英语以外的任何语言发表文章都是一方面把自己隔离于国际社会之外,另一方面为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不利。”[1]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将建设国际性知名大学视为发展目标,“教育国际化的潮流成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动力,也为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2]在国际刊物上,特别是在诸如SCI、Ei等国际检索刊物上的多寡已经成为衡量各高校学术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参数。研究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精英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及时将自己的研究推向世界,实现专业学术信息的国际交流。

近年来,国内教育界对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2005年召开的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生外语教学研究会明确指出: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一定要“以需为本”。“应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提高研究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要提高研究生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领域的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3]为适应这一新的要求,国内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选修课程,其中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被视为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目前选修课课时相对较少,大班授课,同班学生专业差异大,教师大多沿用传统的全堂讲解模式,教材较为陈旧,学生无法充分体会授课内容和自己专业的关联性,因此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大,缺乏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现在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和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很多研究生已经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有着较为扎实的英语基础。另一方面,作为高层次学术精英,他们也拥有相当量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如果课堂上仍采用“满堂灌”的形式,仅仅强调对语言的讲解,就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们要尊重研究生的认知特点,探索一种能够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观察、体验、交流、学习、总结,在实践中更新知识结构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形下,目前国外较为盛行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项目驱动教学及理论基础

项目驱动式学习是“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围绕某一项目而进行的探究性学习。”[4]项目驱动教学目前在西方国家颇为流行,不仅用于语言教学,还广泛地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该模式模拟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注重语言的实用性,让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相互协作、讨论,亲自操作,积极探索,主动研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在此过程中主动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并在将来的工作中顺利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查看全文

期刊论文摘要英译研究

论文摘要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加深,我国已有许多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逐渐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和重视。当前,各类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无疑给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较为方便快捷的学术交流场所和方式,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资源的多样化和获取途径的便捷性,都使得这种交流更为国际化。中国的学术论文如果想得到国际关注和认同,使用通用的语言和规范的方式进行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国际上学术交流的通用语言一般为英语,而快速了解一篇学术论文,阅读其摘要是主要的着眼点,国外同行或者是学术领域的专家们通过阅读论文的英文摘要才能够对文章的研究内容有所了解,才能对文章的价值和质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判断,因此,国内学术期刊刊登论文英文摘要与其中文摘要有着一样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英文摘要,学术论文走出去是一件不可完成的任务,英文摘要是学术论文国际交流的一个窗口,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论文摘要是学术期刊质量的一个晴雨表,而其英文摘要则是国内学术走向国际的主要途径。

一、国内外论文期刊摘要规范的差异

通过分析社会科学版的多篇学术论文,总结出中文摘要的如下几个主要特点:1.中文摘要以较为精准的语言表述,陈述力求做到客观理性。2.中文摘要各个句子往往通过各种逻辑关系的表达构成段落,组成语篇,对全文进行概括。较少的内容往往可以表达较多的意思,有时候一个句子,一个短语都可能表述出论文的某一部分内容。3.在句子结构方面,中文摘要中较多使用省略主语的无主句,并列句、四字词以及对仗风格的短语和句子使用较为频繁。

二、中英文论文摘要差异产生的原因

根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文体学理论,语篇特征要结合语篇产生的情景语境来进行解释,而情景语境可看作文化语境中沧海一粟。所谓文化语境,即受社会结构制约的语言系统宏观环境。中文摘要所处文化语境应该为东方文化,英文摘要的文化语境可归为西方文化,正是中西方文化语境的不同造成了中英文摘要差异:东方文化以“善”为本,而西方文化则以“真”文本;东方文化强调“和谐中庸”之道,而西方文化则更崇尚“个体”;东方文化更看重“群体关系”,而西方文化突出“个人取向”。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我们在很多论文摘要中可以看到,中文摘要的研究目的中往往更倾向以“群体本位”来概括和描述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英文摘要则更喜欢详细地罗列各家理论的代表人物,对代表人物的研究成果做出个体肯定;在研究价值方面,中文摘要对于他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缺憾之处往往会十分客气地指出,而对于自己的研究成果则十分谦虚地提及,努力做到顾及他人面子,通过弱化自己等方式来实现关系的和谐,而英文摘要在这一点上则明确和直接得多,作者对他人研究的不足往往明确指出,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也毫不避讳,毫不谦虚;在表达对他人的批评时,中文作者往往通过先扬后抑的方式,先把他人的价值和成就热情洋溢地表扬一番,再提出一点点不同意见,而英文摘要的作者往往会对正面评价一笔带过,直接切入主题,进行个体批评。以上差异因中西方文化语境的不同而产生,在阅读过程中会给读者带来不同感受,在《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一书中,作者认为东方人看重悠久持续统一的历史,而西方人眼中的历史只是文艺复兴以后的短期政治组织。基于这个原因,西方人讲话时总是力图尽快切人正题,而东方人则善于进行冗长、循序渐进的解释。不了解这些差异,在我们进行中文摘要英译时往往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三、论文摘要英译的策略及建议

查看全文

中医学科评估数据分析论文

1评估指导思想和中医学科参评高校情况分析

评估按照“提高质量、优化结构、鼓励特色、协同创新”的思路,强调质量,淡化规模,建立了新的评估指标和体系。全国中医学科共有21个学位授予单位自愿申请参评,共有博士授权学科14个,硕士授权学科7个。其中,博士一级12个(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二级1个(青海大学),硕士一级6个(河南中医学院,湖北民族学院,重庆医科大学,西藏藏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硕士二级1个(中央民族大学)。全国中医国家重点学科有11个,“国家重点学科”参评率为100%。全国有中医博士一级学科的大学是14个,其中12个参评,2个未参评(福建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博士一级学科”参评率为85.7%。

2评估指标分析

2.1一级指标分析

在本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共有4个,分别是“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声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由这4项一级指标得分按指标权重计算得出。高于“学科整体水平”的一级指标为“学科声誉”和“师资队伍与资源”,低于“学科整体水平”的一级指标有“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说明我校中医学科“学科声誉”和“师资队伍与资源”实力较强,是我校长期积淀的结果,“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相对较弱,表明我校在这2个方面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2二级指标分析

查看全文

学术论文社交媒体可见性分析

1引言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社交媒体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学术信息交流,学术论文、著作等出版物也得以在社交媒体中广泛传播。学术出版物的社交媒体可见性有助于学术成果的传播同时增强公众感知[1],也有利于学者提升学术声誉和获取信任[2]。同时,社交媒体拓展了传统基于被引量的学术影响力评价体系[3],使得科研产出的社会影响力也受到学者关注。当前,学术成果的社会影响力主要通过其社交媒体可见性进行衡量,各类基于社交媒体的Altmetrics指标,本质都是探究观测对象是否被社交媒体提及或分享,即科研产出是否在社交媒体中可见。学术论文作为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其影响力是衡量学者及科研机构影响力的关键。学术论文的社交媒体可见性反映前沿知识从学界向更广受众的传播和扩散,体现了在学术界以外更为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预测学术论文的社交媒体可见性有助于理解其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力和客观探讨学术论文的社会影响力。学术论文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是科学的社会传播途径之一,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探讨传播模式和传播路径[4],也有学者探究学术论文传播平台的差异以及社交媒体用户分享论文的动机[5]。然而,鲜有学者对学术论文在社交媒体中是否可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学术论文作为一种信息,其传播受到本身的多维特征影响[6]。基于此,本文以预测学术论文在社交媒体中的可见性为目标,从论文、作者与期刊三个方面探究学术论文社交媒体可见性的影响因素,并以糖尿病相关论文为例,采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其在推特中的可见性,对比分析不同算法的性能差异和各影响因素的贡献大小。

2相关研究

2.1学术文献的社交媒体传播模式。学界使用社交媒体人数的增加,加速了学术论文的传播,使得学者、论文、出版物的社交媒体可见性得以增强[7-8]。学术论文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模式以及传播所带来的社会关注度的提升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不同类型社交媒体平台的功能与受众存在明显差异,较多研究针对单一平台传播特征进行探讨,或对比不同平台的传播差异。推特(Twitter)与脸书(Facebook)作为面向公众的社交媒体平台的典型代表,是主要的关注对象。Alperin等以推特中得到广泛传播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其转发者粉丝网络的构成,发现大多数学术论文主要在单连接的社区中传播,并且向公众的传播较为有限[4]。Zhang等则发现论文相关推文(Tweet)的时机和推特帐户类型会影响其在社交媒体上的受关注程度[5]。以学者为主要用户的学术型社交网络如Mendeley、ResearchGate等同样备受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探究平台中被广泛传播的论文的特征、传播效果[9]以及传播受众类型[10]等。另外,学术论文在不同类型社交媒体平台中的传播差异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Holmberg和Vainio就以推特和Mendeley为例,探究了影响学术论文在不同社交媒体中引起在线关注的原因,发现Mendeley上的关注是由于学术界的读者而引起的,而推特上受到关注的原因则与更广泛的社会受众有关[11]。综上所述,鲜有学者关注学术论文在社交媒体上是否可见这一问题,亟需探究具有怎样特征的学术论文能够在社交媒体中可见。2.2面向影响力预测的学术论文特征。针对文献被引量预测的研究对学术论文的特征选择与描述的关注较多。Tahamtan等从198篇相关文献中识别出28个与引用频次相关的学术论文特征,并将其分为论文相关、作者相关与期刊相关三个维度[12]。Xie等则从论文相关、作者相关、参考文献相关以及引文相关四个维度构建学术论文特征描述框架,该框架共包含66种可能与引文数量相关的特征,其中46个特征被证实与论文被引量具有显著相关性[13]。尽管学者针对学术论文特征类别的划分方式不同,但总的来看可分为论文、作者以及期刊等三个方面。论文相关特征的研究关注点大多是与论文知识内容无关的“外部特征”,如文章长度[14]、关键词个数[15]、文章的类型[16]、文章的语言、出版时长、参考文献数量[13]、资助基金[17]以及开放获取情况[18]。也有部分学者考察了能够表征文章知识内容的特征,诸如论文质量、创新性、研究主题[19-20]等。然而,如何科学合理地量化相应特征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其次,作者数量、作者基于引文的学术影响力(如h指数)、作者发文量以及作者所属机构等作者相关特征[21]也得到学者广泛关注。随着国际合作论文的日益频繁,学术论文是否存在跨国合作、作者的国别数量是否与论文影响力、质量相关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22]。学术论文期刊的级别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论文的质量,期刊相关特征也成为相关研究讨论的重点。其中,期刊影响因子[23]、出版语言[24]、出版形式[25]等特征与论文被引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此外,一些Altmetrics指标,如提及数、读者数、下载数等,也被用作学术论文特征[26-27]。2.3数据驱动的学术论文影响力预测。学术论文的影响力包括学术影响力与社会影响力两方面。针对论文学术影响力的预测较多,相关研究主要利用论文的多维度特征建立模型预测论文的被引频次[28-29]。例如,Yu等使用论文的外部特征、作者、出版物以及引文的特征,基于逐步回归分析预测论文的被引量[30]。Cao等提出了一种利用论文出版后短期(3年)的被引量预测其未来被引量的方法[31]。Singh研究了论文早期引用者的影响力对论文长期的被引频次的影响[32]。也有学者将论文所在学术网络的相关信息用于预测其未来的被引频次。例如,Sarigöl等利用科学家的合著网络和作者集中度的方法来预测高被引论文[33];Pobiedina等使用引文网络的频繁图形模式挖掘提高了论文被引频次预测的准确率[34]。常用的预测论文被引频次方法包括经典的机器学习方法、时间序列模型、复杂网络的链路预测等方法。用于预测被引频次的机器学习方法包括逻辑回归、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35]和人工神经网络[28]等分类算法模型,以及分位数回归[36]、半连续回归[37]、梯度提升回归树[38]等回归模型。而时间序列模型的方法侧重于对论文被引频次累积过程的分布进行建模[39-40],并基于不同的分布模型确定论文未来的被引频次。复杂网络的链路预测方法则是利用论文的引文网络,常采用基于节点的相似性和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方法预测论文之间的引用关系[41-42],从而达到预测论文被引频次的目的。学术论文的社会影响力比其学术影响力更加难以衡量。目前,学者对于如何客观评价学术论文的社会影响力仍缺乏统一认识,针对论文社会影响力预测的研究较少,相关方法也存在不足。考虑到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都受到论文本身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借鉴论文学术影响力预测的相关方法,来预测学术论文社交媒体可见性。

3论文社交媒体可见性预测方法

3.1学术论文特征框架构建。基于以往针对学术论文特征的研究,本文从论文、作者和期刊三个方面构建学术论文多维特征框架,选择了26个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用于后续的机器学习算法模型。(1)论文特征论文相关特征主要包括研究内容、形式结构和学术影响力三方面的多个特征。在研究内容方面,使用主题类别和WebofScience类别两个特征来揭示论文的内容。论文形式结构的特征是指与内容无关的外部特征,包括论文的语言、文章类型、开放获取状态、论文长度(页数)、关键词数量、资助基金、出版时间等属性。论文的学术影响力特征是之后一段时间内,所获得的使用次数和被引频次等。论文相关特征如表1所示。为确定论文的主题类别,本研究将论文题录数据中每一篇论文的标题、摘要、关键词等文本进行连接,形成语料库,对语料库进行清洗并转化为文档-词频矩阵,在此基础上设置不同的主题数分别训练LDA(LatentDirichletAllocation)主题模型,并计算模型的困惑度,根据最小困惑度原则确定最佳主题数,通过最佳主题模型确定每一篇学术论文的所属主题。(2)作者特征论文作者及科研机构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也对其传播有一定影响,权威机构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更容易获得媒体的报道和公众的关注,也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可见。本文从学术论文作者影响力和作者合作程度两个方面确定了12个作者相关特征。其中,作者影响力方面的特征包括作者发文量、被引量及H指数[43]等指标。考虑到全部作者对论文均有贡献,而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通常更加重要。因此,本研究分别从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和全部作者(团队)的角度计算了以上作者影响力指标,合计9个特征。作者合作程度方面的特征包括作者数量、作者机构数量和国别数量,这些特征反映了学术论文的国际合作程度和论文被主动传播的机会。作者相关的特征如表2所示。若论文的题录信息中未注明通讯作者,视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以避免相应特征出现缺失值。此外,针对同名作者,本文以文献[44]中的方法为基础,根据作者的orcid、姓名、地址等信息按图1中规则进行作者消歧。首先对比两个作者的orcid,若不一致,则判定为不同作者;若作者的orcid信息缺失,则对比两位作者的标准姓名缩写[45](缩写形式为姓在前、名在后,且只缩写名而不缩写姓)。若标准姓名缩写不一致,则判定为不同作者;否则,继续对比两位作者的完整姓名,若出现不一致,则判定为不同作者;否则继续计算作者通讯地址的相似度,若两位作者的地址相似度大于0.8或两个地址存在包含关系,则认为通讯地址一致,判定为同一个作者。为检验作者消歧方法的有效性,本文通过解析WOS数据集中的作者字段,得到全部作者记录,从中随机抽取274组共1004条同名作者,分别检索每位作者对应的原论文并通过文章详情页进入相应作者的WOS个人主页,通过对比每组同名作者的主页链接及内容是否完全一致,对作者身份进行人工判别。同时,根据图1中的消歧方法编写Python程序进行自动消歧试验,对比人工判别和机器判别的结果后发现,本文提出的作者消歧方法的准确率达到98.3%。(3)期刊特征期刊是学术时的重要载体,期刊的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论文的研究质量和学术价值。高影响力的期刊往往对论文的质量和创新性要求更高,也更加受学者关注。因此,发表在高影响力期刊上的论文可能更容易被关注和传播,期刊的影响力对学术论文的社交媒体可见性也存在影响。为客观表征期刊影响力,本文选取了JournalCitationReports中3个较为重要的指标,分别是总被引量、影响因子和特征因子分值,它们从三个方面反映了期刊的特征。其中,总被引量这一绝对统计量反映期刊在当年总体规模上的影响力。影响因子则消除了不同期刊发文量的差异,是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相对统计量。而特征因子分值还考虑了引文所在期刊的质量,并排除了自引。通过对三个指标的各年数据进行平均,可以消除同一期刊的影响力在时间维度上的差异,使不同期刊的影响力对比更为客观。基于这3个JCR指标分别计算年平均值形成的期刊相关特征如表3所示。3.2基于分类的论文社交媒体可见性预测模型。(1)分类模型整体流程社交媒体可见性主要用于表征学术论文是否能够在社交媒体上被提及与传播,本研究将学术论文的社交媒体可见性预测问题转为二分类问题,分类模型的整体流程如图2所示。首先,基于学术论文的特征框架从原始数据集中提取论文的多维特征,并将论文在推特上的总提及量作为其社交媒体可见性的评估指标,由此得到每一篇论文的类别标签。若论文的推特总提及量大于0,说明是社交媒体可见的,标记为正类,若推特总提及量等于0或论文在altmetric.com平台无任何记录,则标记为负类。其次,将论文样本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选择适当的分类算法在训练集上拟合模型,在测试集上对各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及对比。最后,使用性能最佳的预测模型,对新论文的类别标签进行预测,对以达到利用论文、期刊和作者等多维特征预测学术论文社交媒体可见性的目的。(2)特征编码与标准化特征编码。对于论文相关特征中的主题类别、WebofScience类别、语言、文章类型、开放获取状态等5个离散特征,使用基于Python的机器学习工具scikit-learn进行one-hot编码,将其全部转化为向量形式,便于参与机器学习模型的计算。特征标准化。使用z-score标准化将全部特征保持在同一尺度上,并使得转换后的数据符合标准正态分布。计算公式如下:𝑧−𝑠𝑐𝑜𝑟𝑒=𝑥−𝜇𝜎(1)其中,𝜇为特定特征列的样本均值,𝜎为对应特征列的样本标准差。(3)分类算法选择与训练结合学术论文数据集的特征和二分类任务的特点,本研究选择了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LightGBM、AdaBoost、随机森林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等7种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分别实现分类模型。将经过预处理的学术论文数据集随机划分为80%的训练集和和20%测试集,并在训练集上采用k折交叉验证的方法调整超参数。已有研究表明,10折交叉验证提供了在偏差与方差之间的最佳平衡[46],因此实验中k设置为10。各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完成后,分别调用模型对测试集中的学术论文样本的社交媒体可见性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其真实的类标签对比,以评估各个分类器的性能。选择常见的二分类模型性能评估指标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估,包括模型的准确率(Accuracy),模型的精确率(Precision)和召回率(Recall)以及F1-得分(F1-score)。

查看全文

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进路径研究

摘要:应用型本科建设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面临着重要改革。尤为突出的是,毕业论文(设计)被更改为毕业设计(论文),彰显了以“毕业设计为主、毕业论文为辅”的应用型培养方案。鉴于此,一方面,可将毕业论文(设计)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写作》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主线,其它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为辅线,从授课内容、教学进度、课程考核形式、教学目标、教学材料这五方面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可鼓励一部分学生先尝试毕业设计形式,并由具有校企合作经验的教师先行指导。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进路径;应用型本科学校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多省份相继了促进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内许多高校也陆续提出了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方针,在教学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方面更偏重实践性。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该专业侧重培养学生商务方面的英语应用能力,与经济、管理、法律相交叉[1]。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将原先的“毕业论文(设计)”改为“毕业设计(论文)”,突出了以“设计为主、论文为辅”的应用型培养方案。该方案沿着“学术论文”———“实践报告、学术论文并重”———“以实践报告为主、学术论文为辅”的思路进行变革。该环节最相关的课程是《学术论文写作》,其它课程如《商务英语单证》、《国际贸易实务》等也均为课堂选题来源。《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应在常规教学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提前确定选题方向,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建设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

就全国来看,大部分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正面临着重要改革。尤为显著的是,许多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正逐渐转向毕业设计,但目前还未有专门针对该专业的毕业设计教材。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商务实践、思辨与创新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应用复合型英语人才[2]。单纯的毕业论文形式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及专业培养目标不符。当然,仍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毕业论文,但其论文必须与商务方向相关,如商务翻译、商务语言学、商务文化交际等。作为最直接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课程,《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也应立足于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以应用实践为导向,努力达到以下三点课堂教改目标:首先,引导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过程中坚持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价值取向,争取与本土商务活动相结合,提高应用价值,使之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其次,引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解决方案具有实践价值,能够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再次,引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具备实践性、创造性、综合性等特点。实践性是指自主设计、调研、撰写。综合性是指综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如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学等。创造性是指方案、方法、内容、结论创新等。

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改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查看全文

期刊编辑视角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探讨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1]。《意见》还强调,要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1]。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既是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学术论文既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表现形式,也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期刊编辑的视角,对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问题成因及策略等进行探讨,为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写作提供帮助和规范,以期提高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的专业表达能力。

一、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的常见问题

作为一名学术期刊的专职编辑,笔者在多年的审稿工作中发现,部分中小学教师的论文有鲜明的、丰富的个人认识或见证叙述,但缺乏学术论文的规范表达。学术论文除了个人认识、见证叙述外,还要进行逻辑论证。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的常见问题有:一是理论不自恰,主要表现为有实践无理论,或者理论表达不完整;二是实践不落地,主要表现为有理论无实践,或者实践操作性不强;三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主要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关性或因果关系不明显。

(一)理论不自恰

中小学教师学术论文的理论不自恰,主要有两种具体表现。一种是论文内容多是教育教学中的个人认识或见证叙述,并没有对个人认识或见证叙述作理论提升,未揭示出客观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比如,关于“丛林造屋”的论文,原文只是描述了幼儿“丛林造屋”的游戏过程,作者没有阐述游戏的设计理念、游戏的价值,也没有对幼儿完成游戏后进行经验总结或问题反思。另一种是论文中有理论视角,但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理论视角的功能不明显,抑或只是作为一个独立词语存在。比如,《体教融合理念下高中排球教学改进措施研究———以发球与接发球为例》一文从学生发球、接发球技术是体教融合的重要任务,做好体教融合需要教师转变思路,做好体教融合还需教师在教学之外主动作为三个部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进行论述,但“体教融合”这一理论视角仅在引言的第一句话以及各层级标题中有所提及,它的内涵、特征或价值等未做单独论述,对教学实例的分析也没有体现“体教融合”的理论。

(二)实践不落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