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税收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02:34: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国际税收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际税收管理

两税合并国际税务定位

2006年年12月24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草案)》被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明年初将进行再次审议,至此两税合并已经是大势所趋,由于重大分歧已不复存在,明年三月正式通过的可能性很大,乐观估计在2008年将正式实施。两税合并以后国际税务管理部门作为内设机构将如何定位,是撤消,合并还是继续留存,成为众多关心人士的热门话题,作为一名国际税务工作者,通过对国际税收与涉外税收区别的研究,认为合并后国际税务管理部门作为一个内设机构不但不该被取消,相反还应该继续加强。

关键字:两税合并国际税务定位

一、涉外税收与国际税收的区别

涉外税收是对外资企业和外籍个人征收各种税收活动的总称,是我国适应对外开放需要而产生的一个特定税收概念,世界上只有几个国家对外资和外籍个人单独建立一套专门的涉外税制体系。而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主权国家和地区,对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纳税人行使税收管辖权的而引起的一系列税收活动,体现了主权国家或者地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由此可见,涉外税收与国际税收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决不能混为一谈。主要区别在于一是概念不同。涉外税收只是一个国家税收体系分支,是相当于内资企业和个人税收而言,但国际税收则不是分支,国家税收征管体系不能分为国内税收和国际税收。二是内容不同,涉外税收是一个主权国家和地区对外资企业和外籍个人征收的各种税收,一般情况下是以对外资企业和外籍个人建立相对独立的税收制度为前提。而国际税收则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对跨国纳税人行使税收管辖权引起的一系列活动,涉外税收征收税种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国际税收处理协调的是包括对跨国纳税人行使居民和来源地管辖权,避免国际重复征税,防止国际避税,税收协定执行和情报交换为主要内容;三是范围不同。涉外税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处理对外资企业和外籍个人就来源于本国或者本地区收入的外国企业和个人征税,国际税收是两个和两个一上国家或者地区因行使不同税收管辖权引起的纳税问题。四是存续时间不同。涉外税收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吸引外资需要而产生,是以建立相对独立的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为存在前提,一旦统一合并取消单独税种时,涉外税收作为单独的税收管理活动将消亡,而国际税收则不同,只要世界上存在国家和地区,存在行使不同的税收管辖权,存在跨国交易,国际税收就将继续留存。

二、当前国际税收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和加强国际税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2]1153号),国际税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查看全文

两税合并思考

**年年12月24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草案)》被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明年初将进行再次审议,至此两税合并已经是大势所趋,由于重大分歧已不复存在,明年三月正式通过的可能性很大,乐观估计在2008年将正式实施。两税合并以后国际税务管理部门作为内设机构将如何定位,是撤消,合并还是继续留存,成为众多关心人士的热门话题,作为一名国际税务工作者,通过对国际税收与涉外税收区别的研究,认为合并后国际税务管理部门作为一个内设机构不但不该被取消,相反还应该继续加强。

一、涉外税收与国际税收的区别

涉外税收是对外资企业和外籍个人征收各种税收活动的总称,是我国适应对外开放需要而产生的一个特定税收概念,世界上只有几个国家对外资和外籍个人单独建立一套专门的涉外税制体系。而国际税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主权国家和地区,对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纳税人行使税收管辖权的而引起的一系列税收活动,体现了主权国家或者地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由此可见,涉外税收与国际税收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决不能混为一谈。主要区别在于一是概念不同。涉外税收只是一个国家税收体系分支,是相当于内资企业和个人税收而言,但国际税收则不是分支,国家税收征管体系不能分为国内税收和国际税收。二是内容不同,涉外税收是一个主权国家和地区对外资企业和外籍个人征收的各种税收,一般情况下是以对外资企业和外籍个人建立相对独立的税收制度为前提。而国际税收则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对跨国纳税人行使税收管辖权引起的一系列活动,涉外税收征收税种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国际税收处理协调的是包括对跨国纳税人行使居民和来源地管辖权,避免国际重复征税,防止国际避税,税收协定执行和情报交换为主要内容;三是范围不同。涉外税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处理对外资企业和外籍个人就来源于本国或者本地区收入的外国企业和个人征税,国际税收是两个和两个一上国家或者地区因行使不同税收管辖权引起的纳税问题。四是存续时间不同。涉外税收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吸引外资需要而产生,是以建立相对独立的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为存在前提,一旦统一合并取消单独税种时,涉外税收作为单独的税收管理活动将消亡,而国际税收则不同,只要世界上存在国家和地区,存在行使不同的税收管辖权,存在跨国交易,国际税收就将继续留存。

二、当前国际税收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和加强国际税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2]1153号),国际税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税收协定的执行。包括居民认定及中国居民身份证明的出具、常设机构认定及管理、限制税率认定、税收管辖权判定及税收管理、境外税收抵免审核认定及管理、协定特殊条款的执行、研究制定税收协定执行的管理办法、对滥用税收协定的专项调查与处理等。

查看全文

国际化税收思考

一、经济国际化战略下我省利用外资呈现新的趋势

以跨国纳税人和跨国交易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期间,**大力推进经济国际化战略,进一步加深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实际利用外资额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二,到**年累计利用外资超过578亿元,占全国总额的比重达到19%。在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利用外资呈现出新的趋势:一是外资来源更加广泛。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我省投资,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投资逐步增多,并在经济总量上占据绝对优势,打破了90年代初期基本为港、澳、台投资的格局。二是投资领域全面拓展。由传统的电子、建筑、纺织、轻工等行业向电子信息、电信通讯、光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行业延伸,几乎渗透了第二产业的所有行业,并逐步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三是大型跨国公司更多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70多家来我省投资,外商投资主体快速升级,由中小企业零散投资向大公司、大集团系统化大额投资转变。四是外资进入更倾向于股权控制方式。**年以来外商独资企业增速最快,年均增幅281%,到**年底已达6071家,占外商投资企业数的354%。

上述变化实质上是密切相关的,即在我省开放政策稳定、投资环境良好的背景下,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加大了投资力度,拓展了投资领域,改善了我省利用外资的质量与规模。随着我省国际化战略的推进,跨国公司将逐步成为我省经济运行中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我省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二、经济国际化战略的推进使税收管理面临新的课题

经济国际化战略吸引着外资特别是跨国公司更多进入,不仅改善了我省利用外资的质量和规模,也使税收管理面临新的课题:

1、税收管理与服务如何适应跨国公司的需要,以提高企业的税收遵从度。传统的税收服务立足于税务机关,以方便纳税人、优化投资环境为出发点,主要采取政策宣传与咨询、积极落实优惠政策等措施。而跨国公司普遍拥有较强的财务核算能力和纳税意识,有些企业还拥有企业的税收政策研究人员,传统的税收服务对它们来说显得层次低且适宜性不强。它们更倾向税收服务以规范、高效的行政行为体现出来,税收管理不仅要解决企业日常涉税事项,而且应有助于促进企业更规范的财务核算及提高其税法遵从度。

查看全文

企业涉外税收报告

大企业专业化管理是无锡市国家税务局今年国际(涉外)税收工作的一项新内容,这是我局为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和实施企业分类管理的工作内容和方法,着力统筹国际税收事项管理和涉外企业税收管理,强化税收征管,全面提升国际税收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一项新举措。从2003年起,通过积极地探索和实践,涉外大企业管理已初显成效。

一、试行大企业管理的初衷

1、将分类管理新理念运用到税收征管中,解决“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无锡国税外商投资企业的征管户数有2900多户,2003年完成涉外税收收入45.79亿元,今年的指导性计划是55亿元,占全市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其中70%的税收收入是由5%的大企业贡献的,大企业在税收贡献中的突出位置不言而喻。而在日常税收征管中一贯的做法是不分大小,同样对待,“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对大企业情况了解不够、税源变化监控不力、纳税服务不到位等状况。2002年国税总局在上海国际税收会议上提出了分类管理的新理念,对税收征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大企业管理的现实性思考。经过多次讨论,以分类管理理念为引导的大企业专业化管理在无锡国税国际税收工作中实行,把大企业管理放在突出位置,进行专业化管理,集中最优势资源对大企业实行重点监管和最优化服务,把大企业管住管好,是我们的初衷之一。

2、适应税收征管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的需求,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疏于管理,淡化责任”在近年的税收工作中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大问题,如何加强税源税基监控、提高征管水平,保证国家税收足额按时入库,成为新形势下税收征管必须研究的问题。过去的粗放型、低层面的税收征管显然无法适应新的征管形势,尤其是大企业,对税收、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成为我们税收征管的重中之重,通过深入企业、强化分析、实时监控、纳税评估等征管手段,提高征管工作质量。我们试图通过实行大企业管理,探索一条税收征管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的路子。

3、强化服务意识,解决“管事制”下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服务纳税人、服务经济也是我们税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管事制”下我们对纳税人的服务往往浮于表面,对企业并未产生较大的影响。加强对大企业的纳税服务,为其提供个性化、贴近式服务能够更好地加强税企沟通,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4、适应无锡外向型经济发展,解决国际税收事项管理与涉外税收管理统筹发展的问题。无锡地处“长三角”经济开发区、沿江开发区,近年来招商引资热势不减,外商投资蓬勃发展,大型跨国公司纷纷抢滩落户,日资高地、韩资板块应运而生,世界500强企业在无锡设立了50家公司。这些大企业大多具有跨区域经营、整体规模大、内部结构复杂、信息化程度高、兼有专门税收筹划等特点,我们的国际税收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在涉外税收中尝试大企业管理,就是要探索一条集日常征管、审计、反避税等多项外税特色工作于一体的立体式管理方法,着力统筹国际税收事项管理与涉外税收管理,强化基础工作,全面提升国际税收管理和服务水平。

查看全文

国税局税收管理科工作意见

20*年,是分局机构改革后的第一年,也是“国际税收管理科”成立的开局之年。根据市局和分局的部署,结合我局国际税收管理工作实际,制定“国际税收管理科”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20*年全市地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巩固、完善、规范、提升”的发展思路,坚持做到“六个不动摇”,强化外籍个人档案管理,实施国际税收情报交换,按照上级要求履行行政事务管理线的“综合、服务、协调、督察”四项职能,提高依法治税工作水平,推进我市涉外税收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

20*年国际税收管理科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是: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和市局相关科室的工作联系,制定联席会议工作制度,为加强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税收管理形成外部保障和业务支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外籍个人“*”源泉控管工作,全面详实准确地收集外籍个人有关档案,力争归档率100%;严格核查涉外经济合同内容,严格把握对外国企业“售付汇”的征免权限,防止税款流失;积极探索适应于我局实际情况的税收情报交换工作方法,深入研究国际间反避税工作技巧,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在行政事务管理方面围绕收入中心,服务大局,协调科室间关系,当好参谋。

三、措施和要求

查看全文

非居民税收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国际税务管理部门开拓思路,以大额售付汇项目为切入点,采取逆向追溯和正面把握的办法,狠抓大企业跨国税源控管,积极探索非居民税收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全市预提所得税连年大幅上升,2007年达到4106万元,是2005年的2.3倍。

一、非居民税收管理存在的诸种风险

非居民税收管理涉及面广,管理的难点在于繁、乱、杂、散、变。“繁”是涉及事项多,涉及外国公司或外籍个人在中国境内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或劳务所得,以及取得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投资性所得或财产转让等收益。此中,既有单纯的投资、服务、劳务,又有混合、兼营业务,要弄清事情发生的原委本不容易;“乱”是涉及的业务联系多,境内外所得清分难,管理部门多,信息归集处理和实际形成合力难;“杂”是涉及的知识面宽,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懂国内财务又要精国际税收,既要熟悉外语,又要会合同、外汇、贸易知识;“散”是税源大小不均衡,地域分布零散,具体业务发生时间、空间不固定,突发性、偶然性强,税源监控管理的可预见性差;“变”是非居民税收管理对象多变,涉及具体个案情况复杂多变,征免税判定的政策规定往往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难以及时找到准确对应的依据、标准,没有一劳永逸的管理措施、方法、手段,需要随机应变。对非居民税收管理而言,不仅有涉税事项发生时空的不确定性和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带来的固有风险,还存在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税收政策规范的滞后性,征免税职业判断准确性等不确定风险。稍有缝隙,很容易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和外国企业或外籍个人对我国法制环境和投资环境的负面评价。

为了防范和降低非居民税收管理的风险,**市国际税务管理部门确定从大企业的跨国经济业务和其大额付汇项目入手,把大企业大额付汇项目的跟踪管理作为非居民税收管理的重点。

二、加强部门沟通构建协作网络把握非居民税收管理信息

掌握信息是加强非居民税收管理的关键。没有及时、真实、有效的信息作导航,非居民税收管理就找不到着力的方向。为切实有效地化解涉税风险,我们注意加强与地税、外管、外贸、外汇,外事、发改委等涉外经济管理部门的联系、沟通和合作,建立了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换国地税售付汇税务凭证开具信息、外汇收支排名和非贸易付汇项目信息、大型技改项目备案、技术贸易审核备案信息、外籍专家来华工作和指导等信息,努力构建完善非居民税收管理协作网络。到目前为止,**市国际税收管理部门一是建立了国地税征管信息交换制度,定期交换在中国境内从事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的外国企业、常驻机构和外籍个人的征管情况和有关数据等,努力实现对同一跨国涉税项目管理的一致性,提高征免税判定的准确性;二是建立了定期售付汇信息交换制度,要求专业银行在中国居民向非居民支付外汇时,查验由国地税部门开具的征、免、不征税的税务证明。在目前无法进行付汇电子信息交换的情况下,我们与外汇管理部门协调,要求按季提供《外资外债流入规模及地区分布前十家企业排名表》和《外汇收支前十家企业排名表》,通过外汇收支项目掌握付汇大企业名单切实了解到2007年我市非贸易付汇3753.32万美元,开具售付汇税务凭证459份,其中完税后支付3190.86万美元,免税支付2044.35万美元;三是加强与外经贸局、发改委的联系,查询技术、服务贸易合同、股权变更等备案情况以及大型建设、施工项目的立项、审批、开工、投资、融资等信息。

查看全文

税收管理分局基层建设交流材料

机构改革以来,我们涉外税收管理分局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科技加管理”三篇文章,认清形势、强化措施,把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作为抓好分局基层建设的着力点,以此促进和带动分局涉外税收整体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认清形势、准确定位,确立基层建设的重心和抓手

入世后,**开放型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涉税税收管理如何坚持依法治税,服务对外开放、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如何做到尊重国际税收惯例,切实维护国家权益、不断加强国际税收事项管理成为我们工作中面临的新的课题。十年扎实的基层建设基础和外税管理经验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与发扬外税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面对新形势,特别是外税在拓展国际税收管理职能的同时,要加强跨国公司避税问题的调查,强化对资本弱化、避税港避税、预约订价等重要事项的管理、加大对跨国交易的审计力度,需要我们外税干部不仅要善于对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纳税人进行“零距离”的管理,还要善于同国外税务机关进行合作和竞争;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现实的要求,我们感到抓好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是做好一切外税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机构改革以后分局基层建设工作的重心和抓手。经过对分局干部队伍现状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分局干部队伍中大学生多、平均年龄轻、知识层次高。但是,由于年纪轻、工作时间不长、工作经历简单,也存在着缺乏处理棘手问题的经验等不足。在业务上,因为干部年龄结构差异、知识层次不同、过去从事岗位不同,一部分同志仍是涉外税收管理工作的新兵,外资管理的基本技能参差不齐;在思想上,部分同志在适应外资管理服务的思想观念仍有差距,没有提升到是涉及国家权益与尊严以及**整体投资环境的高度,从而降低了自身对涉外税收管理的标准与要求,在处理与涉外人员接触、涉外事务过程中,存在着认识上的不到位,处理问题欠妥等一些问题。

为此,分局进一步明确当前基层建设的重心,就是要立足现有干部素质基础,加大挖潜增能力度,面向未来提升外税干部综合素质的目标,努力形成外税干部、涉外分局两个层次的核心竞争力。分局明确提出要在3-5年时间内,从整体上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业务技能、法律意识、工作作风、文化素养”的外税干部队伍;在个人上,要力争培养出1-2名国际税收专家型的复合人才,5名左右兼有较高综合素质和扎实专业知识的国际税收骨干人才,30名左右的国际税收合格人才。同时,以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依托,把分局的基层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联系实际、落实措施,努力提高外税队伍的整体素质

查看全文

涉外税收管理分局基层建设交流材料

机构改革以来,我们涉外税收管理分局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科技加管理”三篇文章,认清形势、强化措施,把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作为抓好分局基层建设的着力点,以此促进和带动分局涉外税收整体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认清形势、准确定位,确立基层建设的重心和抓手

入世后,**开放型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涉税税收管理如何坚持依法治税,服务对外开放、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如何做到尊重国际税收惯例,切实维护国家权益、不断加强国际税收事项管理成为我们工作中面临的新的课题。十年扎实的基层建设基础和外税管理经验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与发扬外税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面对新形势,特别是外税在拓展国际税收管理职能的同时,要加强跨国公司避税问题的调查,强化对资本弱化、避税港避税、预约订价等重要事项的管理、加大对跨国交易的审计力度,需要我们外税干部不仅要善于对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纳税人进行“零距离”的管理,还要善于同国外税务机关进行合作和竞争;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业务技能,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现实的要求,我们感到抓好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是做好一切外税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机构改革以后分局基层建设工作的重心和抓手。经过对分局干部队伍现状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分局干部队伍中大学生多、平均年龄轻、知识层次高。但是,由于年纪轻、工作时间不长、工作经历简单,也存在着缺乏处理棘手问题的经验等不足。在业务上,因为干部年龄结构差异、知识层次不同、过去从事岗位不同,一部分同志仍是涉外税收管理工作的新兵,外资管理的基本技能参差不齐;在思想上,部分同志在适应外资管理服务的思想观念仍有差距,没有提升到是涉及国家权益与尊严以及**整体投资环境的高度,从而降低了自身对涉外税收管理的标准与要求,在处理与涉外人员接触、涉外事务过程中,存在着认识上的不到位,处理问题欠妥等一些问题。

为此,分局进一步明确当前基层建设的重心,就是要立足现有干部素质基础,加大挖潜增能力度,面向未来提升外税干部综合素质的目标,努力形成外税干部、涉外分局两个层次的核心竞争力。分局明确提出要在3-5年时间内,从整体上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业务技能、法律意识、工作作风、文化素养”的外税干部队伍;在个人上,要力争培养出1-2名国际税收专家型的复合人才,5名左右兼有较高综合素质和扎实专业知识的国际税收骨干人才,30名左右的国际税收合格人才。同时,以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依托,把分局的基层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联系实际、落实措施,努力提高外税队伍的整体素质

查看全文

简述经济全球化对税收法制的影响

19世纪末,随着资本输出的不断扩大,货物、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经济要素的跨国流动日趋频繁,从事跨国投资和其它经济活动的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和财产日益国际化。与此同时,所得税制度和一般财产税制度在各国相继确立。在此背景下,各国为了避免对纳税人跨国收入和财产的征税所产生的国际重复征税问题而采取适当措施协调彼此之间的税收利益分配关系,国际税法因此逐渐形成和发展。显然,国际税法是国际经济交往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调整国际税收关系的一个新的法律部门。国际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所引起的国际税收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国际税法的发展变化。20世纪90年代,人们习惯于使用“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来描述由于资本扩张和科技进步所引起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国界等关系到国家主权的因素相对减弱,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国际税收新问题,相应地,对由国内法和国际条约和习惯构成的国际税收法律体系的未来发展也必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国际税收新问题

(一)各国的税收主权受到侵蚀

主权是国家具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对内和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税收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税收领域内的体现。税收主权可直接表现为国家有权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其税收政策,对国家的税收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及自主、独立地参与国际税收利益分配关系,以增加自己的财政收入,维护自己的税收权益。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之下,上还的国家税收主权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蚀,其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家税收主权的侵蚀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结果之一是产生各种形式不一、程度不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些一体化组织通常设有统一机构,调节或者管理一体化组织范围内的有关事项,各成员国必须服从和遵守统一机构的调节和管理。这意味着一个超国家的权力主体产生,成员国以承认该主体并向其让渡部分主权(包括部分税收主权)为条件,以被管理者而非管理者的身份参与该一体化组织。由于该一体化组织所追求的是体现各成员国全体利益的整体性目标,与各成员国的直接利益目标是有距离的,因此国家向其转让部分主权,将直接导致自己原有权力的减少和削弱。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家税收主权的侵蚀,欧盟是最好的例证。欧盟成员国虽然是主权国家,但是在处理包括税收领域的国外各个领域的问题时,必须遵守建立欧盟的各项条约,并且服从理事会所的各项指令。

查看全文

企业税收管理现状调查

党的*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注重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作为一个经济繁荣的外向型开放城市,近年来对外投资的步伐逐步加快,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呈现出方兴未艾的蓬勃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着眼于国际市场的拓展,实行跨国经营,寻求新的发展机遇。随着“走出去”企业的增多,由此带来的跨国纳税事务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使*“走出去”企业能够维护其在税收协定缔约对方国的合法税收权益,为了维护我国税收管辖主权,*市国税局切实加强了对“走出去”企业的日常税收管理和纳税服务工作。

一、*市企业境外投资基本情况

截止*年12月底,全市累计批准境外投资项目209个(子公司155个,办事处53个,分公司1个),项目投资总额25833.95万美元,其中我市企业投资总额18320.42万美元。从我市境外投资母体企业性质看,囊括了国有、集体、外资、民营企业,其中民营企业投资所占比重最大,达95%;从投资地区看,共涉及马来西亚、阿联酋、澳大利亚、泰国等43个国家和港澳地区,以上地区均与我国签订了税收协定(安排);从投资行业类别看,涉足纺织、陶瓷、贸易等36个行业,其中以*传统行业纺织、陶瓷为主。

根据调查分析,*企业赴境外投资创办企业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占领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将企业做大做强,如宜兴市丁蜀水利农机实业公司、*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等;二是规避贸易堡垒,突破配额许可限制,规避高额关税,提高产品竞争力等;如江苏新世纪机车科技有限公司在菲律宾投资摩托车生产企业,注册自己商标“SINSKI”在当地销售,直接避开了菲律宾政府对进口摩托车成车的高关税限制;三是避开反倾销限制,扩大产品出口,如“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反倾销第一案”最大涉案方和第一被控方的*凤凰画材有限公司在其产品油画布出口美国受到反倾销调查后,及时调整战略,迅速在越南创办凤凰画材越南责任有限公司,实施生产国际化,突破了美国的贸易围堵;四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优势,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收益,如*光明(集团)有限公司在柬埔寨创办了三家服装企业,既充分利用了当地充裕的廉价劳动力,又绕开了出口欧美配额问题。五是股权、市场置换,强强联手,组建跨国企业,如*市兴达尼龙有限公司在其刷丝产品占领国内市场95%以上后,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杜邦公司主动与其合作,共同在美国、荷兰、中国组建三家合资企业,在全球形成三家单丝生产中心。

*市境外企业经营状况差异较大,呈现二极分化趋势。部分企业经营效益良好,市场份额占领较大,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创立了国际品牌,如宜兴市丁蜀水利农机实业公司先后在马来西亚创办了四家境外加工贸易企业,企业生产的陶瓷产品占马来西亚市场的70%—80%,实现利税500万元。但是,也有部份企业已名存实亡,如*某股份有限公司在印度尼西亚投资的公司已在1998年印尼骚乱中被烧毁,但投资者基于各项原因未申请投资损失。

二、境外投资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