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经济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23:39: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国际市场经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对外直接投资状况和走势
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是我国市场经济同国际市场接轨的一种标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断上升,人们对于对外投资的兴趣也越发的浓厚。本着同国际市场逐步接轨的战略规划,我国对于对外投资的行为予以在政策上的支持。要发展对外投资,需要对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有所了解。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行为大多还停留在货物出口和技术引进方面。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国际资本和外商对于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功不可没。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形势。我国企业和资本需要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对外贸易的途径。为此,在资本流通的动因上,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对外投资的前期条件。
1、我国货币的稳定和升值在美国信贷危机对国际市场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以后,国际市场内的原有投资者的投资能力出现了问题。而我国人民币在货币稳定和升值上的潜力被许多金融运作者所相中。随着人民币的稳步升值,对我国外贸投资产生了巨大的动力。由于美元在国际市场当中稳定货币的地位下降。使得在国际市场当中人民币的购买力和储藏价值稳步上升。而我国货币的升值带动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流通的价值也就随之上升了。总金额为我国对外投资提供相当良好的环境。
2、我国工业化生产的需求随着我国工业化事业的逐步发展,工业生产对于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也在不断的增加。而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对于扩大我国国内能源开采的行为不予提倡。这时,投资国外能源产业,特别是国际发展中国家的能源产业对于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和进程都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样的,通过对外投资专业我国国内多余产业的重复建设与优化我国产业链条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贸易摩擦。近些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摩擦在不断上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开放,我国特色企业在国际市场当中出色的竞争实力被各国所关注。这导致近几年来国际市场当中对于我国的贸易壁垒逐渐增多。如何减少对外贸易当中摩擦,将产业生产转移到国外进行是良好的方式。不仅能够保证我国贸易出口产业的良好发展,同时也能够为国内市场创造更为开放和先进的竞争环境,保证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当中的稳步发展。
小议出口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
摘要:文章以中国出口产品遭遇的反倾销为研究对象,透过中国成为反倾销最大受害国的现象,从企业角度剖析了中国产品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得出了提高中国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水平是应对反倾销的有效举措的结论,并提出了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关键词:中国出口企业;国际市场营销;反倾销
反倾销是由产品进口国政府针对产品出口国企业的倾销行为而采取的行政措施,如征收反倾销税。反倾销是WTO赋予产品进口国免受不公平贸易冲击、保护本国经济和产业安全的一个手段,其宗旨是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但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关税壁垒的降低、传统非关税壁垒的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反倾销有越用越滥的趋势。
一、中国商品遭遇I$I外反倾销的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GDP增长创造了连续15年保持7%以上的经济奇迹,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108.9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4221亿美元。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国际贸易更是迅猛发展,进出口总额于2004与2005连续两年突破10000亿美元,其中2005年贸易顺差达到了1018.8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机会与风险并存,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对外经贸磨擦日益频繁,我国产品遭受外国的反倾销愈演愈烈。由图1看出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外国反倾销立案调查和被执行反倾销措施的数量从1995年至2005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数量增多的背后进一步分析得出我国出口产品遭受的反倾销呈现以下特点:
(一)发起调查的国家越来越多据中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提供的数字,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仅2005年中国就遭遇15个国家和地区提起反倾销调查,其中印度和欧盟对我国的反倾销呈高发态势。
(二)产品范围不断扩大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的范围涉及动物商品、蔬菜、加工食品、矿产品、化工商品、塑料制品、皮革、纸浆及纸张、纺织品、鞋类、玻璃及陶瓷制品、基本金属、机电设备、车辆、仪器、其它工业制成品等,20世纪90年代被调查产品以低附加值或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近年来一些技术产品也开始遭到外国的反倾销指控。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思考
【摘要】作为高中生,我们在学习之外,还应重视生活与社会事件的了解,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针对于此,下文分析我在课余生活中了解的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见解,以供同学们参考。
【关键词】“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思考
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较为严重,主要受到国际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非市场经济现象严重。那么,作为高中生,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应该如何定位呢?下文进行详细的分析。作为高中生,我们在学习之外,还应重视生活与社会事件的了解,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针对于此,下文分析我在课余生活中了解的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见解,以供同学们参考。
一、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分析
对于市场经济而言,属于历史中的经济制度,具有内在规定性特点,也就是社会生产与流通过程中,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自发调节。此类内在规定性特征的表现形式较为丰富,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基础特点以及文化传统特征等不同,所以,市场经济的内容存在差异,无法进行市场净化的标准绝对化处理。作为高中生,我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我国已经加入了WTO,但是,还有着“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相关问题。主要原因为:其一,在冷战时期西方资本注意国家出现了贸易待遇以及相关反倾销的歧视现象,也存在社会主义的阵营问题,做出了一些较为特殊的做法。之后很多国家都开始消防,创建了非市场经济方面反倾销机制,形成了多变贸易的相关规则。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市场化水平全面提升,但是还是存在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被其他国家认作是非市场经济的国家,导致对外贸易期间,很容易受到反倾销方面调查,待遇缺乏一定公平性,甚至出现严重的损失。其二,我国在国际谈判的过程中,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特定的条件之下,遭受到其他国家的非市场经济认定。当前,在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成员中,只有我国受到了歧视待遇,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进步,难以在新时期社会背之下,形成良好的国际经济发展模式。我们高中生在学习以及探索的过程中,还需不断的了解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目标,正确进行探索,总结丰富经验以及学习规律,更好的完成目前学习任务,以此提升学习质量以及水平,充分发挥各方面学习方式的积极作用,达到预期学习目的。与此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我们高中生仍需改正自身的观念意识,充分意识到各方面学习的重要性,在合理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下,不断的增强自身学习效果,更好的参与到相关学习活动中。我认为我国在非市场经济地位方面,除了与其他国家传统计划经济国家防范相关之外,还在政治方面的排斥存在直接关系,属于冷战时期的产物,具有延续性的特点。我们高中生在研究以及学习的时候,应当做出全方位的分析与考察,了解我国的非经济市场地位问题原因,科学的进行学习,总结丰富经验,积极参与到各方面学习活动中。我们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了解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实际情况以及特点,明确为什么国际上会有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看法,在合理分析的情况下,可以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综合性的参与到探讨中。作为高中生,我在研究中发现,由于我国在以往的国际市场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非市场经济地位,各个国家的相关观念都根深蒂固,导致我国在出口贸易的过程中,很难拥有自身独特的领域,也无法更好的控制出口贸易成本,甚至会发生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观念,了解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分析与交流,更好的完成当前的任务。
二、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解决建议
对外贸易投资措施研究
一、对华反倾销现状分析
世界贸易组织(WTO)奉行公平竞争原则,反对在国际贸易中使用倾销手段抢占和垄断国际市场,扰乱国际市场秩序。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WTO成员,在国际贸易中是最讲信誉的国家,决不会公开违背WTO公平竞争原则而采取倾销手段去损害进口国利益的,更无实力对国际市场发动一轮又一轮倾销风潮。既然我国出口企业没有采取倾销行为,那么,为什么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发动一轮又一轮反倾销风潮(参见表1),这实质是他们对我国对外贸易人为设置的连环陷阱,企图削弱我国出口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迫使我国出口企业接受“自动出口限制措施”,取消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享受的普惠制待遇,损害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声誉和形象,并使我国出口企业深深陷入贸易纠纷之中而难以自拔。我国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从下述对华反倾销案件可以看出,中国入世前后变化是巨大的。1979-2000年,对华反倾销为411起,平均每年18.68起;2001-2010年,对华反倾销为564起,平均每年56.4起,入世后为入世前的3倍(300%以上)。必须说明的是,在1979-2010年的32年间,美国是发动对华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欧盟紧跟其后。现在的问题是,我国出口产品没有对进口国构成倾销行为,也没有对进口国同类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因为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并非低于国内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出口规模也较小。然而,为什么总是被他们提起反倾销指控。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出口产品屡次遭到反倾销的“围攻”,成为国际反倾销的重点对象,中国对外贸易环境进一步恶化。
二、对华反倾销原因分析
令人深思的是,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体制正式确立为市场经济体制,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已有10年市场经济的实践,然而,WTO并没有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而是把中国作为“经济转型国家”,并规定中国出口企业自动获取市场经济地位或待遇,需要经历15年(2001-2016年)的转型期。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正是依据《WTO反倾销协定》有关“非市场经济国家不能使用本国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作为正常价值与其出口产品价格进行对比,而只能采取替代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作为正常价值与其出口产品价格进行比较,以此确定是否构成倾销的规定,肆无忌惮地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指控。
首先,他们把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反倾销调查中总是以生产成本或价格大大高于我国出口产品的替代国的产品为依据,进而征收高额的临时反倾销税。
其次,当我国出口企业在反倾销应诉时,他们以我国出口企业未能按国际会计准则建立生产成本核算体系为由,否定我国入世协定书15条有关“当某一WTO成员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时,若被调查的中国企业能够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有市场经济条件,则该WTO成员在确定价格可比性时,应当使用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或成本进行比较”的规定,从而使我国出口企业的应诉以败诉而告终。
现代商业企业会计管理战略
一、会计管理战略的必要性
(一)经营环境变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壮大,给我国现代商业企业造成了空前的压力。在改革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的三十年里,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我国逐渐向国际市场的核心区迈进,而在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已经迈向了国际市场,而在国内的一些商业企业,则不会这么顺利,一方面是没有雄厚的国家资本支持,另一方面是因为商业企业所要面对的生存竞争压力,必须要承受住国内大型企业的垄断压力以及国际企业巨头的技术和资本压力。因此,现代商业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的变化,促使企业改变自身的生存方式。而在企业经营中,最为关键的部门则是会计部门,会计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无需讨论,而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传统的会计结算、监督等职能也在弱化,因为随着商业企业不断的扩大,企业规模的扩大必然造成会计部门在很多职能的使用上会出现局限,所以,现代企业必须建立起战略性的会计管理部门,这不仅是出于对自身财务工作的考虑,也是针对在国际市场上信息更新快速、数量巨大的特点而通过建立战略性的会计管理来处理这些信息。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企业良性的运转,也能保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不至于因为信息滞后而导致溃败现象的发生。
(二)经济发展方式变化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逐渐从体制经济向自由经济发展,从商品经济逐渐过渡到了市场经济。这也就是说,在短短三十年内,我国实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跨越,这样的速度,使得很多商业企业发展的速度跟不上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这就从一个方面说明,现代商业企业必须通过不断的改革来实现自身不断的发展进步。而在当前这个发展阶段,会计管理的战略性方式,也就必然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尤其是在市场自由经济的大环境下,现代商业企业必须通过不断的改革,调整公司内部的结构,增强每一个部门的综合实力,则是现代商业企业不断发展进步,保持屹立不倒的不二法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市场经济不同于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可能对信息的掌握与处理不会有市场经济信息传播的这么快,因此,在面对现如今信息爆炸的状态,必须通过改革或者说是增强会计管理的职能而迎接来自于信息方面的挑战。
二、会计管理战略的可行性
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分析论文
一、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对外贸易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我国也是国际市场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世界贸易组织于2006年5月公布的数字显示,2005年下半年,世贸组织成员共发起了69起反倾销调查,其中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就有33起。欧盟自2006年10月7日起对我国皮鞋正式实施的为期两年的16.5%的反倾销关税,使得温州皮鞋在之后“广交会”上的订单数量锐减了三至四成之多,而中国彩电企业1988年在欧盟遇到的反倾销事件,导致中国企业丧失全球1/4的彩电市场达15年之久。
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外国反倾销立案调查和被执行反倾销措施的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首先,发起调查的国家越来越多。从地域上看,对中国出口商品实施反倾销的国家不断增加。1988年以前,仅有美、澳、加和欧盟四大发达国家和地区,但此后,对华反倾销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现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其中不仅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其中印度和欧盟对我国的反倾销呈高发态势。其次,产品范围不断扩大。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调查的范围涉及服装、鞋类、动物商品、蔬菜、加工食品、矿产品、化工商品、塑料制品、皮革、纸浆及纸张、纺织品、玻璃及陶瓷制品、基本金属、机电设备、车辆、仪器、其它工业制成品等,近年来一些技术产品也开始遭到外国的反倾销指控。国外此消彼长的反倾销指控,是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严重威胁。
二、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的主要原因
(一)滥用反倾销作为排斥国外产品保护本国产业的最佳办法
1、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随意立案,认定构成倾销后采取的临时措施往往致使我国产品丧失打开市场的良机。
融入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关系论文
经济转轨是整体性的制度结构变迁,这里特指20世纪末许多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运动。对经济全球化则有不同的解释,在俄罗斯比较普遍认同的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全球化意味着:第一,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社会主体、经济主体和其他主体之间建立关系的可能性;第二,这些关系与国家法律和规范相比,其重要意义增长得更快。”(注:[俄]Π.И.阿巴尔金主编:《俄罗斯发展前景预测——2015年最佳方案》,中译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上述定义的第一个方面是指全球性经济和生产关系的加强,各国各经济主体之间商品、生产要素和信息等各种交易的空前迅速的发展;第二个方面则强调了全球性制度结构在市场经济原则下的一定程度的趋同,经济主体所确立的跨国家边界关系的规则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有人提出经济全球化将朝着5个方向发展:金融全球化、跨国公司形成、经济地区化、世界贸易集约化、趋同发展趋势。(注:[俄]В.库兹涅佐夫:《什么是全球化?》,载《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1998年第2期。)有的经济学家则强调各国经济国际化与全球化的区别,提出:由于战后生产、技术、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金融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开始成为整体性的全球经济,导致各国经济越来越紧密联系的纽带不仅是市场作用下的国际分工,还有规模巨大的世界性的生产和销售结构、全球性的金融体系和信息网络等,使经济主体的运行空间扩大为整个世界。(注:[俄]Ю.希什科夫:《20世纪的对外经济关系——从衰落到全球化》,载《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2001年第8期。)在此前提下,上述两个方面的发展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基于以上对经济转轨和经济全球化的理解,我们对经济转轨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可以在许多不同层次上进行,如在全球范围的、国家的和企业的层面上分析。这里,将以经济转轨大国俄罗斯作为研究客体,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转轨与融入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应该指出的是,这种关系是受各类复杂因素影响的,既有国际环境的因素,也有国内条件的因素;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因素又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各个方面。本文侧重分析政府的经济转轨政策是如何使经济转轨和经济运行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并使经济全球化因素作用于经济转轨过程的。
预期与现实
20世纪的最后10年,既是世界上大多数原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又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期。这绝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反映了经济转轨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向市场经济转轨,就是要使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性调节由原来的计划机制转换成市场机制,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在现代经济中,资源的有效配置不仅在一国范围内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为此,经济运行机制的市场化转轨内在地要求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也实行市场化趋向的体制转型,由封闭经济的体制转变成开放经济的体制,使国民经济运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才能利用国际市场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所以,经济转轨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层面上,表现为国内经济转轨与对外经济体制转型在目标模式上的一致性及其相互联系和制约。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在经济体制过渡时期形成国内经济转轨与国际接轨之间的互相配合和互相促进,对外经济开放有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与此同时,经济转轨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紧密关系,还反映在经济全球化因素作用于经济转轨过程的机制方面,进而反映在经济实际运行方面。以融入经济全球化从而利用世界市场为目标的对外经济体制改革,和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国内经济转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旧制度下无法得到的潜在利益,提高全国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供制度性基础。因此,经济转轨与融入经济全球化之间的良性关系,就国内经济运行的效果看,应该表现为经济转轨所带来的国内经济发展和居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并为本国经济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物质基础;而开放型对外经济体制所创造的国际贸易和其他国际经济交往关系的扩大和优化,又对本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产生各种积极的促进效应。
俄罗斯在转轨初期,正是出于对经济转轨和经济开放的美好预期,采取了所谓“休克疗法”的激进方式,同时进行国内的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市场。它在迅速推进国内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的同时,也立即摧毁了阻隔俄罗斯与世界市场联系的几乎所有藩篱和障碍。这一转轨战略的实际效果是众所周知的,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在制度转换和经济实际运行两个方面都没有取得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的预期效应。在建立市场经济制度方面,尽管私有化任务已基本完成,价格和市场自由化程度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相应的立法也在积极进行,一般说来,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初步建立,但是,无论在国内经济制度还是对外经济关系的制度方面,都经历了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进展极不顺利。而且,在整体上,很难发挥市场经济体制应有的经济效应。所以,至今,许多俄罗斯经济学家认为,俄罗斯的市场经济是“扭曲的”市场经济,甚至是“假市场经济”。
连锁品牌在国际贸易的管理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企业想要把品牌发展壮大,最主要依靠自身品牌和管理。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相比,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战略性资产,也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竞争手段,也是企业的战略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可口可乐公司的国际化经营管理现状,并阐述品牌建设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介绍相关管理经验,从中积极寻找相关措施为我国自主品牌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连锁品牌;国际贸易;经营管理;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实体经济的核心已经从产品过渡到品牌,品牌日益成为当前重要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知识产权之间的壁垒日益显著。在我国贸易品牌的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激烈的品牌竞争。
1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品牌的现状
1.1世界级品牌少且价值低。世界品牌实验室制定了世界500强名单,这一名单反映了相关品牌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2012年,我国有23个品牌进入世界五百强,但是美国有超过200个品牌进入世界五百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企业的相关品牌价值与发达国家的品牌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世界五百强中,大多数是科创类品牌,由于掌握了较多的核心技术,通过对其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够较大程度的维护其地位,因此我国当前品牌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打造高价值品牌。1.2当今世界其他国家品牌的发展。当今世界品牌遍布全球,从西方发达国家到非洲的部落,品牌文化和品牌产品的冲击,世界品牌的影响力来源于其深厚的经济实力和相关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名牌品牌所占的比例不足3%,但是相关产品却占40%,销售额更是超过50%,世界品牌的持有者大多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1.3我国国际品牌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取得了巨大成就,相关贸易出口额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推动下,我国的对外经济发展面临着21世纪最大的机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深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储备,我国出现了较多的世界品牌,且所占比例不断增加,但是与美国相比,相关的竞争力尚且不足,在国际市场中还处于不利地位,在世界五百强中民营企业的数量还较少,发展势头不足,在国际品牌的打造中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2连锁品牌国际贸易经营管理的意义
国际贸易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探讨
摘要:在开放经济环境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国际贸易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密切,本文将深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并提出战略上的建议以推动中国产业升级。
关键词: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平衡
一、当前中国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现状
随着我加入WTO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十分迅速。我国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一定地位。进出口额增长速度之快大大增强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的自信。总体而言,我过产业结构总体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失衡现象严重。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如何在竞争中保持独立性,对市场的过度依赖必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一旦某国经济出现波动就会波及我国市场,导致整个产业的发展都受到干扰。我国外贸产业受到次贷危机影响过后,国内不少企业纷纷倒闭,随之而来的便是中国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在激烈的竞争和恶劣的形势下,我国优化产业结构,走中国特色化道路,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回升和进一步转型。当前中国的第一产业占据了过大的比例,其低竞争力和低效益给我过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巨大挑战。第二产业缺乏足够的创新力与科技水平,第三产业发展还很薄弱。我国的国际贸易处于引进材料技术加工再出口的局面,在整体上依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对外贸易一方面有助中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但是另一方面导致国内经济发展依赖性大大增加,国内环境压力加剧。中国经济结构问题从一开始就存在,产业规模增大进一步导致产业结构失衡。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拓宽视野,时刻关注国际市场的变化,增加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我国应遵循国际市场竞争原则,着力拉动内需,投资进行设备改进,从宏观上调整传统产业结构从而真正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间所存在的关联性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主要构成,充足的劳动力带来的是廉价商品价格优势。当然,广大的劳动力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市场经济变幻莫测,我国技术水平在近几年取得成果,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产业结构形式。人力劳动逐渐被机械化取代,由此产生了第三产业的崛起,如教育、旅游等行业的兴起。改革开放加深给中国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春风,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始终将贸易发展战略放在首位。
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发展
摘要:本文以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发展为研究主题,从国际视阈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挖掘与分析,包括国内中小企业目前的营销发展基本现状,以及销售渠道、市场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等。重点从营销模式上进行探讨,包括服务营销、绿色营销、网络营销等方面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国际经济一体化;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创新;发展;对策
在目前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谋求更好的生存、更多的发展,就必须学会创新,创新的与时俱进的最完美体现,只有坚持创新发展机制才能时刻认清在市场营销发展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不足与问题。本文主要阐述在当前市场国际化的新发展时期环境中,国内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从创新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其解决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客观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实施所面临的困难
首先,中小企业所出口的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产品,而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则来源于科技创新。就以目前的国内外市场发展形势来看,严重阻碍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的最大因素就是在科技创新发展领域。在这一发展领域,我国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体现在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所使用的先进的技术设备较少,再加上技术创新能力偏低,从而决定了企业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也较低,这样就很难在国际市场谋求一席之地。与上述高新科技产品相比较而言,我国中小企业所出口的一些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却很畅销,牢牢占据着国外市场份额,但主要还是表现为低价低廉的产品,包括低价取胜的市场营销策略,因而导致了近些年来很多国外市场针对中国产品进行了“反倾销”行为。其次,国际化市场信息不够通畅,营销渠道受阻碍。从这一点就足以说明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对国际市场进行深入了解,当然,这可能也是由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者、决策者的主观性、封闭性的经营战略所造成的,再加上国际市场信息与国内市场信息的传播渠道、资料来源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一些关于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信息资料分析、处理以及反馈功能都凸显的比较薄弱,总而言之,就是对国际市场缺乏一种全方位、全动态的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