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导论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08:54: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国际商务导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日益增强,国际商务管理课程在本科教学中成为专业核心课程。本文主要探讨大数据时代国际商务管理课程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改善国际商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国际商务;国际商务管理;问题;方法
1前言
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中论述了国际分工的重要性,探讨了各国出口劳动生产率高的产品,进行交换,能够获取更大利益。1817年,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之间的贸易不仅存在于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只要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根据“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的原则,各国出国劳动生产率更高(即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进行国际贸易,就可以获得比贸易前更大的产品数量,无论是劳动生产率高还是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都能实现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1,2]。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各国之间商品、信息、技术、资金、服务、咨询等方面的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如何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抓住商机,在全球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国际商务管理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根据经济全球化的现状,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就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提出构想,旨在提高国际商务管理活动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2国际商务及国际商务管理课程简介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国际商务的定义及国际商务管理课程进行探讨,一般而言国际商务是指为满足个人及组织需求而进行的跨国界交易活动,包括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商品、劳务、技术和资本)的国际转移[1,2]。我国学者马述忠等主编的国际商务包括绪论全球化与国际商务、国际商务环境篇、国际贸易与投资篇、国际金融体系篇、国际企业管理篇[1]。薛求知等主编的国际商务管理教材将国际商务课程分为导论、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国际商务环境、外国经营环境、国际商务经营方式、国际经营战略、国际商务的营销管理、国际商务中的进出口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组织与控制、中国企业的国际经营共十二章[2]。符正平编著的国际商务教材主要探讨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国际商务环境,跨国公司形成的宏观、微观原因,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国际企业战略等内容[3]。通过诸多学者对国际商务的探讨分析,可以发现国际商务涉及到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营销、国际财务、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等多课程的理论知识,而国际商务活动经营环境、经营决策的复杂化,使得国际商务管理的理论课程教学方法亟需改变,以适应全球化的经济环境。
基于CLIL理念的高职商务英语论文
一、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概览
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呈现多样性特征。汪双飞[2]提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观点。孙翠兰和鲍文[3]、李玲玲[4]以及贺宇涛和靳惠玲[5]提出基于需求分析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强调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与企业需求对接,以学生为本,以“能力本位”为导向。冯敏和宋彩萍[6]认为在改革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时应当借鉴欧美发达国家高校的做法。文晶[7]则具体讨论了财经院校商务英语学科的专业课程设置,将财经类院校的商务英语学科归于“经济学”之下,以培养出更多从事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文拟在CLIL(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理念指导下结合高职院校的生源现状探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二、CLIL教学理念
CLIL(contentandlanguageintegratedlearning)是由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的外语综合培训专家DavidMarsh教授基于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和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理论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8]DavidMarsh教授指出:“内容和语言融合式教学法指通过一种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另一种学科,并且通过一种基于内容的科目来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9]CLIL理念与模式重在强调专业知识学习和二语学习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使两者共同发展。以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二语学习,反过来,又通过二语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专业知识的扩展。[10]该教学理念在国外外语界受到普遍重视并被广泛用于第二语言教学中。国内对CLIL理念的研究不多,在这方面进行过系统研究的当属严明教授,在其著作《高校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外语教育视角》中,严教授从CLIL的背景与概念出发,介绍了欧洲CLIL教学现状,CLIL教学模式及其相关理论,尤其详细讨论了CLIL模式的教学目标、教学框架、五个维度、教学方法和模式实施要求等。国内学界对该理论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四个领域:大学外语教学[8][10]、英语专业视听课[11]、商务英语课程教学[12][13])和双语教学[14][15],其中又以双语教学的讨论居多。CLIL教学理念的实质是让学生将目标语作为工具来探索知识,最终促进目标语语言能力的发展。我国商务英语教学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对既会英语又懂商务人才的客观需求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合理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管理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能在国际环境中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16]该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既具备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商务专业知识,这与CLIL理念的实质一致。将CLIL理念运用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无疑是可行的。
三、基于CLIL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一)目前我省部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摘要:“1+X”证书制度是新时代我国深化职业教育制度改革、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而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上做出的重大举措和重大创新。这一制度的推行能够大力提升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该文以“1+X”证书制度为研究视域,对当前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就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如何对接“1+X”证书制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1+X”证书制度;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摇篮。2019年,为了深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国务院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下称“职教20条”),正式提出了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的重大创新,对于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1+X”证书制度的指导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改革和创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1“1+X”证书制度概述
所谓“1+X”证书制度,是职业院校学生“1个学历证书+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简称,它是对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制度的创新和升级,旨在强调学历证书价值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和强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地位和重要性。其中,“1”是“X”的前提,而“X”是在“1”的基础上所获得的职业技能的提升,它能够促进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从而进一步提升“1”的价值和含金量。也就是说,“1+X”证书制度既强调了职业院校学生要努力获得学历证书,同时也要求他们在确保成功取得学历证书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职业技能学习,并获得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1+X”证书制度是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大创新,它与我国以往实行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学历学位证书+资格证书”等制度具有显著不同,突出表现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迭代升级方面。一是证书的具体要求更高。虽然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都是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反映,但是职业资格证书只是职业院校学生能够在某一特定岗位工作的前置条件,证明该学生已经具备了从事这一特定岗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仅包括了职业资格证书所反映的内容,而且更进一步反映了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实际水平,它可以划分为初、中、高三个不同的等级。二是证书的内容具有显著不同。以往的双证书制度中,职业资格证书对于每个学生而言是相同化、单一化的,学生只能满足某一类型的岗位需求。而“1+X”证书制度中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包括“X”个,每个学生可以持有证书的数量不一定是相同的,而且各个证书的等级也可以是不同的,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能够达到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要求,从而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2]。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与“1+X”证书
商务英语语言经济学特性分析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商务英语起到了突出的语言沟通作用,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商务英语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商务英语语言的经济学特性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首先,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入手,进而分析此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商务英语语言的经济学特性分析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本文通过梳理商务英语语言经济学特性,从中总结诸多有益于商务英语语言发展的经济学资源,可引导我们实现商务英语语言的经济学特性的供给需求和创新转化。
[关键词]商务英语语言;经济学特性;分析
国际化的商业发展与接轨越来越显示出商务英语的重要性,它成了国际化接轨的桥梁和纽带。本研究在理论上试图全面评析其对商务英语语言的继承与发展,为进一步开拓商务英语语言经济学特性的诠释空间奠定基础,实践上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商务英语语言经济学特性的内涵与外延,从而为商务英语语言经济学特性的创造性转化、语用性的现代化转型奠定基础,以指导当下专业转型时期商务英语语言经济学特性秩序的建设与发展。
1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在全球化国际贸易过程中,商务英语起到了突出的语言沟通作用。大批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商务英语进行研究,形成了一股新的学术思潮。它立足语言学,同时吸收国外的一些思想学说,回应现实问题。专家学者均比较重视商务英语教学和商务英语语言方面的研究,因此有必要系统考察他们的研究成果。同时,国外的一些研究也会纳入本研究的视野。具体而言,相关学术梳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务英语教学方面涉及的相关研究。这方面的研究著述颇丰,我们认为具有代表性的有刘永厚著的《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张佐成著的《商务英语理论与实践》、蒋景东著的《商务英语教学论》、莫再树著的《中国商务英语教学发展史研究》、袁林著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研究》、朱文忠著的《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庄玉兰著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研究》等。这些著述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很有启示意义,作者都是从教学和课程论角度,对商务英语教学及其内容、课程体系进行研究,探讨了商务英语的定位、教学发展和研究状况,有高屋建瓴作用。作者们都用力甚深,尤其是张佐成著《商务英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蒋景东著《商务英语教学论》。他们写的这两本专著出版时间较早,提出了商务英语语言(专门用途英语)与普通英语之间的区别,从不同视角对商务英语教学的方向、内容构建、理论应用及发展提出了具有引领作用的思想观点,有开山之功,惜其未能关注商务英语语言的经济学特性研究。除此之外,国内外还有一些有关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方面的论述,虽也涉及本方面的研究,但相关性不大,在此就不考察了。(2)商务英语语言专论方面涉及的相关研究。关于此方面研究的代表著述有陈建平著的《商务语言学》和《商务英语教师学养丛书》中的《商务话语》《会话分析与专门用途语言》及李晓坤著的《商务英语语言及其教学研究》。这些著述中,陈建平的《商务语言学》论述了语言学与国际商务学科相结合产生的交叉专用语言学学科———商务语言学。其他著述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涉及本研究的内容,从专业话语和专门用途英语方面,分析了商务英语语言的语用性,这些都值得学习借鉴,遗憾的是都没有具体提出商务英语语言的经济学特性。黄少安、张卫国、苏剑著的《语言经济学导论》,提出了语言和人们的语言行为所蕴含的经济学的规律和经济意义,但从商务英语语言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度的测度来看,商务英语语言经济学特性还没有完整的、逻辑严密的体系。此外,还有一些论文也涉及本研究的相关内容,尤其是王立非的《论商务话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构建》、莫再树的《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育研究》、徐欣的《关于商务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研究》(黄思荧,2015)。这些论述或从语言学的理论体系构建方面进行研究,或用语言经济学理论来研究商务英语教育,值得学习和借鉴,但都没有具体分析商务英语语言的经济学特性。除此之外,国内还有其他一些文献,限于篇幅,就不列举了。国外方面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语言作为人力资本、语言与经贸的关系、移民及相关语言政策上,以及语言经济学具有跨学科属性而受到经济学和语言学的共同关注,研究方法以话语分析和引力建模等实证方法为主,但对商务英语语言的经济学特性研究仍未系统化(王立非等,2013)。
2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改探索
摘要: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应深化创新教育理念。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及实践存在不足,应探索融入创新创业理念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打造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更好地契合新时代对于创新创业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改革
一、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现状
1.课程体系设置创新性不足
目前,多数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虽融合了一定的时代元素,设置了英语语音、综合英语、英语听说、英语口语、英语泛读、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谈判、商务英语笔译、商务英语口译、外贸函电、跨文化交际、国际商务导论、商务英语写作等课程,但是未能充分体现创新创业的内涵。即使部分高校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到商务英语专业总的课程体系之中,课时数较少,而且多停留在通识性课程范畴内,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结合不足,缺乏创新性。
2.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实践能力较弱,效果不佳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本文以南京晓庄学院与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设的商务英语3+4合作办学为例,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特点,对中职本科衔接项目中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一体化建设进行了分析,指出两阶段必须设置既各有特色又前后衔接的培养目标;同时,七年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也应遵循“横向模块化”“纵向层次化”以及“突出实践化”的原则进行贯通设计。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是保障商务英语专业中职与本科分段贯通培养项目质量的根本。
关键词:商务英语;中职;本科;3+4合作办学
中国的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一方面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常态”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使得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但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在现实中却由于我国“重学轻术”的传统思想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有限、人才出路狭隘、以及办学条件薄弱等原因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认可度较低,基本游离于传统主流教育体系之外。《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中提出,“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因此,改革现有的职业教育模式已刻不容缓,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分别对此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和政策,大力倡导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12年,江苏省首次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力图贯通中职、高职以及应用型本科教育,改变职业教育断头路现象。至2016年,试点项目数量从开始时的71项发展至616项。由于各个学校办学环境不同、定位各异,每个专业又有着不同特点,项目的开展既是学校与专业发展的机遇,又面临很多挑战,合作双方都是边摸索经验,边总结教训。2014年南京晓庄学院与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设商务英语专业3+4合作办学,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中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3+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前段与后续专业均为“商务英语”。项目运行两年多以来,中职阶段招收了三届共165名学生。本文即以此合作项目为例,结合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意图探讨中职本科衔接项目中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这两点也是中职与本科衔接培养项目质量的根本保障。
1.明确衔接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商务英语本身为商务与英语相结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仲伟合等,2015),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商务知识与技能,以及英语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基于商务英语的专业特点,结合对行业的调研、企业的走访和对毕业生的调查,两校邀请企业专家,经沟通商讨共同制定了既各自独立、又衔接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提出: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中起到“基础性作用”,注重基础型技能培养。在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原则下,商务英语专业中职阶段需培养的是既掌握对外经济贸易和商务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专业英语水平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能型初、中级专门人才。而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协作组制订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试行)给出的定义,本科阶段“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结合这一商务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培养目标国家标准,3+4分段衔接培养出的学生更应强调商务应用、外贸操作等实践能力的加强,以及较高的社会适应性,其思辨和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集成性创新,而非学术理论创新。中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则是高层次、应用型、管理型人才,是现代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杨铎等,2016)。总体来说,商务英语3+4项目的中职阶段既要考虑学生未来升入本科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素养,又要兼顾部分可能无法继续升学的学生就业时必需的文化与技能,其培养目标是在夯实学生语言技能应用的基础上培养商务专业核心技能与素质,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满足升本转段需求和中职毕业后承担跟单员、商务助理等阶段性、基础性工作的就业要求,即“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术”。而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应该既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加强提升,也着力于培养具有良好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对外商务及外贸业务整体流程和操作能力,具有创新、创业和管理能力,具备较高综合文化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可担任外贸专员、商务管理、商务翻译、涉外谈判等相关工作。
2.设置衔接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一、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太原理工大学外语系自1993年成立以来,其人才培养目标一直以传统的英语语言为主,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较强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宽广的知识面,并能熟练地用英语在教育、经贸、农业科技、文化、旅游、涉外企业及外事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研究、管理、文化交流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国际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企业需要商务英语方面的专门人才,而传统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知识以英语语言文学为主,商务知识欠缺且零散、僵化,学生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2〕。
2.教学体系及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传统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太原理工大学外语系目前的教学体系及课程设置仍以英语语言文学为主,主干课程包括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法、英汉口笔译、英语写作、英美文学、语言学导论、英语教学法、科技英语翻译等。“综合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的学分数占总学分的比例为70.9%。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太原理工大学外语系也开设了商务英语选修课程,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外贸函电、商务沟通、经贸报刊阅读、经贸口译,这五门课程仅10个学分,占专业方面课程总学分的20%。商务英语教学主要侧重于商务知识的传授,且总课时数偏少,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系统、完备,再加上缺少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商务技能没有得到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
商务英语特色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使得跨国商务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从而使得社会对专业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及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针对特色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提出了要做好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等具体改革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设计
1研究背景
“一带一路”建设不但使沿线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提高了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水平[1],而且贯通了整个欧亚大陆的市场,给沿线国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中华文化正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倡议诠释了世界人民共同富裕、繁荣的美好愿景[2]。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可以提升能力、开拓视野、丰富阅历,也能够为中国未来更深入地参与全球活动、参与全球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讲,除了帮助学生了解通识意义的商务概念、思考和认识商务活动的内在逻辑和研究方法、构建学科知识体系[3],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还应当在国家级战略背景下,与时代共振,融“一带一路”倡议及其丝路精神于课堂,提高服务“一带一路”的商务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2现状分析
2.1商务英语专业课堂中关于“一带一路”相关知识的研究数量极少
跨境电商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等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随着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特色方向建设试点的提出,以及跨境电商在全球经济中的话语权逐渐加重,各高校也应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管理层面上,改革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以期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
关键词:商务英语;跨境电商;改革;英语教学
2018年5月,国标指导下的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与质量评价研讨会在扬州大学举行。其中的一个议题就是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特色方向建设试点方案。可见,跨境电商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得到教育部专家的认可。其实,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网络化、信息化如火如荼行进中,国际贸易和交流日趋频繁,社会对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1]为应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2007年教育部就批准增置商务英语本科专业,2012年将其列入本科专业基本目录。根据统计,到2016年4月底,全国共有293所本科高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在这近十年中,中国的社会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跨境电商的发展模式也经历着从B2B向B2C的海淘代购方向转变,继而见证着垂直电商的全面崛起,并向着多元化和品牌化的方向行进。同时,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也在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以期培养出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贡献的优秀毕业生,服务社会需求。
一、商务英语课程现状
如何保证商务英语的教学质量?《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商英国标》)为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建设和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商英国标》要求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应具备五种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实践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2]而各高校可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培养方案和专业特色,同时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以及行业动态等,开设各类和商务英语专业方向相关的课程,如通识类、商务技能类等类别,为各层次、各类型高校,特别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结合地方资源,找准发展特色,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助力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上述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应具备五种能力中,除去必备的,也是最为基础的英语应用能力外,商务实践能力应是培养目标中的重中之重,这是该专业区别与其他专业,如英语和翻译等的重要标准,也是用人单位,特别是跨境电商行业在招聘员工时看重的能力之一。根据《商英国标》,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中商务知识和技能模块主要含盖以下7门专业核心课程:经济学导论、管理学导论、国际商法导论、国际营销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实用电子商务,占专业课比例的25%到30%。从内容上看,这些课程又与国际贸易专业的部分课程互为重叠。相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同学,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可能面临着商务知识学不深的局面,而相对于英语专业的同学,他们又面临着英语基本功不扎实可能带来的困境。同时,授课的教师可能由于缺乏行业实践的背景,授课内容没有与时俱进,学生又缺乏行业实践的锻炼,纸上谈兵,这都对本科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总之,在跨境电商飞速发展,对人才有迫切需求的行业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具有企业注重的英语语言优势,但普遍缺乏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营销与推广的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跨境电商背景下企业对人才多样化、复合化的要求。[3]
二、跨境电商现状及高校人才输出困境
高校商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研究
摘要: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为重庆地区的外贸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机遇,对具备商务英语能力的国际经贸人才需求在逐步上升。为了达成重庆的区域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商务英语教师必须自觉提升信息素养,密切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国情现状,借助信息技术与工具,不断地更新、丰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信息资源,确保满足新时代学生的知识要求,并能结合现有的技术条件信息化教学模式,以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一带一路”;商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向全世界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经济合作倡议,以期促进沿线各国的互利共赢。如何进一步融入这一国家发展战略,进行深度开发、开放是各地政府经济规划的重心。西部第一大经济城市重庆地处“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依托“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努力打造联通欧亚的“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大通道,持续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交流。重庆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5792.8亿元人民币,高出同期我国整体外贸进出口增速7.6个百分点。而重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1596.6亿元,增长32.1%,占重庆外贸总值的27.6%。在“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期间,“商务英语能力成为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重庆的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对具备商务英语能力的国际经贸人才需求必将逐步上升。为了更好地满足重庆的区域人才需求,积极培养国际化商务英语人才,提升人才竞争力是重庆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面临的迫切任务。商务英语教师主要毕业于英语语言文学、国际贸易、经济管理等文科专业,能够游刃有余地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于课程教学的老师只占少数。要助推重庆地区“一带一路”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商务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问题不可忽视。
1信息素养的含义及要素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最初指的是“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构建问题解决方案的技术和技能”。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素养的内涵也在不断延伸、变化。我国学者陈坚林认为,信息素养是人的一种综合能力,具体是指一个人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并且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提炼、创新,从而获得新知识的综合能力。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要素构成。这四要素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信息意识是提高信息素养的前提;信息能力是提高信息素养的核心,也是狭义的信息素养,主要是指人们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理解、加工、整合的能力,也包括传递和创造信息、用信息交流和研究的能力。
2商务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