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课程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2 21:09: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国际金融课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研讨论文
摘要: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既掌握本国金融运行特点和规律,又通晓国际金融业务运作和政策法规,能够适应国际竞争的高素质金融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因此,精通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技巧,教授学生掌握国际金融的理论体系和精髓是国际金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分析了该课程的课程特色以及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并提出国际金融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金融;实践性教学;多媒体教学
1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各行各业都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压力。大到如何分析国际金融变化的规律,防范金融危机,维护本国金融秩序的稳定;小到如何防范汇率波动的风险,参与国际证券市场投资等等,知识都是我们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必须掌握的内容。
国际金融学正是研究国际金融诸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国际金融学》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对开放经济的认识,系统而扎实地掌握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外汇与汇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体系等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掌握国际投融资、外汇交易和国际结算的基本技能以及防范外汇风险、利率风险的技巧,并在实际业务中进行一定的运用;了解我国涉外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学会在实际工作和个人理财中贯彻执行。通过对国际金融的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2在《国际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几个现象
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痛点改革措施
摘要:地方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但地方高校普遍开设的双语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不佳。本文以地方高校《国际金融(双语)》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地方高校的特点,列举地方高校《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教学“痛点”,剖析课程教学开展中的主要瓶颈及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课程创新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国际金融;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本文以地方高校为研究对象,因为地方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但地方高校具有地域和经济局限,财力薄弱,师资匮乏,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等共性问题,对其研究具有普遍意义。《国际金融》是各高等学校经管类专业主干课程,其主要研究跨国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规律,因课程自身属性特点,各高校纷纷陆续将《国际金融》课程开设成为双语课程。《国际金融》课程的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在理解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专业英语表达,使其具备双语的案例分析、问题解决及沟通表达的能力。地方高校实行有效的《国际金融》课程双语教学,需将已有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思考存在的瓶颈、问题和规律,找出对应的创新教改措施,才能为今后的《国际金融》双语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指导。
1地方高校的特点
根据2020年6月教育部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统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计2740所,其中部属高校126所,地方高校2614所(其中地方本科高校1132所,地方专科高校1482所)。地方高校占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95.4%。可见,地方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地方高校立足地方经济,突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特色,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目的在于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行业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地方高校虽数量众多,但普遍处在弱势地位,与部属高校相比存在明显差距。诸多因素制约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及教学效果。一是地方高校财力有限。地方高校经费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及学生支付的学费。地方高校总体科研条件较弱,科研场地、实验室及设备条件有待提高,对教师申报项目支持力度有限,无法充分调动教师申报课题的积极性。二是地方高校自身优势及特色深挖力度不够。地方高校普遍存在与地方产业结合不够紧密,专业发展定位不够清晰,自身学科优势深挖力度不够,办学特色不够突出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一流专业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三是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及科研能力有限。高质量的教师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和核心,一流的师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高校的学术科研、教育教学的能力。但地方高校由于较难享受中央政府政策和经费支持,在全国知名度及社会认可度不高,缺乏区位优势,较难引进高层次高质量人才。地方高校教师学历层次、职称水平不高,且绝大部分教师精力集中于承担大量教学、社会服务工作,挤占了其科研时间,导致地方高校教师申报高层级教改及科研项目能力有限。
2地方高校开展《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教学“痛点”
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对我国高校培养具备国际化视角的金融领域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及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内容充实、重要且于国际现实经济问题接轨,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本文讨论了开设国际金融双语课程的必要性,并结合已开设的国际金融双语课程的教学经验,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
关键词:国际金融;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一、开设《国际金融》双语教学课程的必要性
中国2003年加入WTO以来,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扩大,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国际金融及国际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迫切需要金融理论扎实和英语技能突出的复合型人才,也对我国高校培养具备国际化视角的金融领域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金融》双语课程作为金融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立足国际视角,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综合性、逻辑性和国际性,内容环环相扣且与现实经济问题密切相关。在国际金融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学生在掌握国际金融必备的专业理论的同时积累国际金融专业英语词汇,有助于学生获取和分析国际金融时事资讯以及提升国际金融交流的能力。
二、《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在国际金融双语课程实际的教学实施中,面对的最大障碍就是学生的自身英语基础薄弱的问题。学生英语基础良莠不齐,授课教师在教学时做到面面俱到、顾及所有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具有一定难度。英语基础好的同学认为教师授课中为减少双语教学的难度,降低英文授课的占比,不能满足其专业性英语词汇的学习;英语基础一般的同学,吃力背诵英语专业词汇,无法真正融入双语课程的学习,疲于应付考试;英语基础差的同学从小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抵触情绪阻碍其学习热情,认为自己无法适应双语教学的内容,选择主动放弃课程学习。英语基础的参差不齐大大增加了实施双语教学的难度。(二)全英原版教材存在问题。国内高校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普遍选用全英文原版教材,因为原版教材由英语母语国家学者编写,英语表达更加规范、学术和准确,有利于学生使用英语正确的表达国际金融相关知识理论。但是,全英原版书也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英文原版教材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提出更高要求。双语课很容易沦为英语翻译课,学生疲于查询不懂的英语生词,从而忽略学习国际金融课程的核心目的及内容。二是英文原版书版本更新较慢。国际金融课程是一门与国际金融时事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原版教材更新频率较慢,引用的案例年限较长,不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分析当下时事热点。三是英文原版教材多介绍作者所在国的国际金融问题,未结合我国国际金融热点事件及案例,不利于学生了解我国国际金融的现状和发展。(三)课程教学手段缺乏创新。国际金融双语课程教学因为涉及两门语言,难度高于普通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花更多时间投入课程的学习。虽然多数教师已尽可能多的采用PPT展示、视频播放等多媒体手段将理论、新闻和案例相结合,以讲授法为主,力求课堂氛围生动活跃,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但结合课程改革实践经验分析,讲授法授课忽略学生知识接收效果,师生之前缺乏有效交流互动,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多数同学缺乏主观能动性。单纯引出案例,要求学生之间讨论互动,学生投入性不高,尤其是全英文的案例严重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影响教学效果。(四)缺乏合理的成绩考核体系。国际金融双语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养成课程学习中学生的活学活用、使用发散性思维独立思考和分析国际金融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但简单粗暴的仅用传统的期末试卷考核所有学生一学期的课程学习效果有失偏颇。期末试卷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传统理论知识的掌握,采用双语出题,但是针对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而言,并不能客观的反映其课堂学习态度和效果,且容易造成学生临考前死记硬背专业英语词汇及知识点,偏离了双语教学的初衷。
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论文
1当前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1.1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大部分高职国际金融专业采用的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老师填鸭式的教学,不但没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而且制约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阻碍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1.2专业课程构建不合理,实践课教学内容滞后传统的国际金融专业实践课程的体系,大多按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来进行。一部分高职院校甚至是在专科或本科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减少课时,删除部分专业知识,来简单地进行实践课程的课程设计及内容编排。这样做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适应不了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
1.3缺乏学生参与的实践教学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用型人才越来越被社会和企业所推崇,企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也随之增高,社会实践是检验学生专业学习新成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高职院校由于师资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及其缺少学生参与实践的教学环节,教学中基础课程占据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使得学生缺少到证券公司、期货交易所、银行、投资公司等相关企业参与专业实践活动的机会,影响了学生对工作岗位、业务流程、专业操作的认知,使其难以构建对专业相关岗位的认知。
2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途径
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老师的讲授,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操作,进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所以,改革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务必要从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入手,转变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变被动听为主动参与,基础课程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创新教学模式的具体途径如下:
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建立在案例基础上的教学方式,它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性,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法,它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本文总结了教学案例法的优势,分析了在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国际金融;应用
1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由于高职国际金融课程中存在很多理论化的知识点,抽象化且不贴近生活实际,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单方向地讲述观点,就易使课堂显得枯燥无味,致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而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将众多个知识点囊括于一个生动有趣的案例中,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以人为本地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并且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与整理,提高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1]。
2案例教学的实际应用
2.1精心挑选金融案例。案例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所经历的典型事件陈述,其中通常包含了组织的背景材料和人物以及决策者的决策信息,对于人们的学习、研究和生活借鉴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案例教学,首先要根据教学需求,精心挑选出具有针对性的案例,让高职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讨论与分析,学会运用课堂理论解决现实金融问题。因此,挑选出一个良好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实践的基础。案例的选择贵在精,不在于多,为了保证所选用的金融案例是经典案例,教师就需要精心备课,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在设计案例时,要注重知识点的运用,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出一系列具有较强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案例,让学生可以在案例分析中掌握和复习知识与技能。一般来说案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印证型,案例内容较为简单,其主要功能是介绍知识点。例如用“ALASKMARU号轮案”来印证“预借提单”的知识点。第二类是综合性案例,主要内容是医用实例将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能够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把握新知识,并对案例做出综合分析。例如选用飞利浦诉中国节能灯倾销案教学“非关税壁垒措施”的知识点[2]。2.2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模拟教学。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增强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开展模拟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所谓的模拟教学就是在导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种角色投入于虚拟环境中,把现实的情景微缩于课堂的一种非传统的教学模式。而金融模拟教学,就是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真实金融环境模拟,使得学生可以感同身受地思考,从而将对金融的认识运用到实际的金融市场中,提高对金融环境的理性认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教学途径从课堂延伸到了虚拟网络,也为高职金融学习提供了网络途径。学生可以去相关的网站自行注册登录,而后就可以自由地运用网络制造的虚拟金融环境进行学习体验。目前存在着一套叫做“外汇交易金融模拟仿真教学系统”的网络实验系统,可以模拟全球金融市场变动。其通过互联网24小时监控全球各国的外汇金融情况并进行外汇的动态模拟,学生可以在其中模拟操作交易计算盈亏情况。这种模拟教学通过“实战”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金融操作过程,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为其能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2.3注重实践教学。经过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学生已经能够掌握较多的金融理论知识,而后则应该注重实践教学。众所周知,毕业生的普遍对口专业就业率不高,一方面在于毕业生的数量庞大,竞争性强;另一方面在于大学期间课程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也导致许多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岗位。而国际金融课程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十分重视,因此,高职金融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际金融操作,例如对外汇的风险管理和贸易融资的运用等。这就要求学生在校内的相关实践操作,由此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对于学生的相关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学生可以进入证券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实践学习,通过亲身经历感受投资风险、直观地认识到金融操作流程,学生将在工作实践中面临许多比课堂复杂多变的难题,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能力。由此培育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4]。
国际金融课程教改及革新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当今世界金融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金融发展趋势,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金融知识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在我国当前经济开放程度较高和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学好《国际金融》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政策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各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等,而且有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业务等相关工作。但由于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实务性、综合性都很强,要学好本课程就需要教师运用科学、务实的教学方法来教好这门课程。
一、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目标与教学要求
1.教学目标。
1.1促进学生理解和重点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
1.2培养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国内外有关国际收支失衡、汇率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资本流动动向、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国际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国际金融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提高学生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树立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金融一体化的理念,掌握扎实的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国际结算、西方金融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经济体制的飞速发展,使现代经济不但掌握着金融理论上的知识,又对国际金融实务有所掌控,能够适应社会现展的金融人才非常稀缺,因为金融人才不仅要适应时代的体制,还要适应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国际金融的教育课程被拉上序幕,培养更多的高能力综合型金融人才,做好金融教育的改革工作,已经当前当务之急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国际金融;教学;改革途径
一对国际金融课程进行改革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提高国际金融知识的内涵。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化,就业似乎已经成为了目前社会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造成就业困难这个问题的主要一个原因就是企业的要求较高,人才难以满足其发展需求。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这个问题,就要从实际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是基于这个目标,力图把学生都培养成符合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金融优秀人才,不仅是掌握好书本的理论知识就可以了,还要求学生了解实务操作的过程,了解和金融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使学生的国际金融知识水平整体上升,帮助其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二)有利于国际金融相关企业行情的发展。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就说明它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其服务,尤其是世界经济在这些年不断的出现大危机,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国际金融人才更加的稀缺,既要求能够适应当下的经济环境,又要求能够帮助到企业面临来自世界经济的危机,同时还要考虑国内的一些经济挑战。国际金融课程的改革有助于培养拔尖的金融业人才,其能够给国家金融行业提供坚实的人才后盾保障,可以不断的为其输送新鲜血液,对国际金融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创造更多的价值[1]。(三)有利于满足国际金融不断发展的需求国际金融的不断变换,风起云涌,一些新发展,新观点,新问题,源源不断的被挖掘提出,以本国际金融教材已经包揽不了全部的知识点,国际金融的教学改革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及全面的融合理论,一些实际案例的运用,也显示了国际金融领域源源不尽的新观点,因此教学改革是针对瞬息万变的金融经济形势的最正确选择。
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国际金融教学思想虽然一直在实行改革,但是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国的高校国际金融教学的思想意识还是停靠在传统理论知识的层次上较多一些,主要方式仍旧以分析式教学为主,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依旧是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较老师多少有些被动,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笔者调查,现在全球化进程加剧运行的状态下,学生已经对金融知识提高了不少兴趣,但是教学模式上的单一,始终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这也是影响国际金融人才培养的一大障碍因素[2]。(二)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国际金融的课程教学内容应该要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国际金融教学理论的任何一套的诞生,都是需要有案例基础的,通常都是由发生过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案例所决定,但是经济形势的另外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发展变化快,瞬息万变也不足为怪,因此国际金融教材的内容更新是一大问题,如果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呆板教条,那么肯定是不利于学生对金融知识的学习积累的,也不利于学生提高其金融水平。(三)缺少优秀教师团队。学生主要就是依靠老师的讲授来了解国际金融课程,所以学生能不能很好的利于好国际金融的理论知识,较好的与现实的经济情况结合起来有效运用,就是考验教师教学水平与专业高低的时候了,虽然我国的优秀金融教师不占少数,但他们大多数都集中在国家的重点高校,一般的学校虽然有这类课程,但并没有符合配套的教师资源[3]。在我国,优质的教师资源得不到大家的共享,已经是常态之事,什么样的教师学生们都可以接受,任其发展,因此,在优秀师源上我国并没有发挥好其作用,教师资源也严重的被浪费掉了,这对国家金融业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
高职开设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国际金融学是财经和管理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针对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知识更新快等特点,再结合高职高专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本文认为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实用性与时效性,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利用模拟软件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优化对学生的考核手段。
关键词:国际金融;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软件
国际金融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国际货币金融活动的基本理论与实务。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和其它经济类课程相比,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由于高职高专的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往往觉得该课程抽象难懂,最后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如何探索一套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1学好国际金融学的必要性
20世纪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并且日趋全球一体化,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金融机构的服务日趋多元化,金融交易迅速膨胀。金融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优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大大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也增加了市场风险,金融危机频发[1]。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金融管制的放松,我国的经济发展甚至百姓日常生活都日益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因此,掌握一定的国际金融相关知识,不止是从事金融行业所必须,也是日常理财的必要条件。
国际金融学是经济类学科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研究对象为国际间金融活动及其本质与规律性,介绍国际范围内货币金融活动的基本理论与实务,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实现经济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一门学科。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较系统地了解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融资工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外汇与汇率、外汇交易和国际结算的原理和操作;理解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的内涵以及和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分析和判断国内外的金融问题;把握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提高自身的理财能力。
兵团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论文
一、兵团高校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
石河子大学是兵团高校的代表,始终坚持“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辐射中亚”的办学定位,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构建“多样化、高素质、强应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为边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形成“以兵团精神育人,为屯垦戍边服务”的办学特色。兵团高校主要是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因此,培养目标应定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好地贴近市场需求,服务兵团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特点。国外和国内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很大不同,在国外,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所述学院的不同讲述的侧重点不同,主要分为“国际财务管理”和“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两个层次,而国内开设的国际金融课程则融汇两个层次的内容,并且以后者为主。国际金融课程有三个特点:1.难度高。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要求学生具备会计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及扎实的数学功底;2.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国际金融学概念抽象,理论内容必须在现实问题中得到检验,学生才可以认识深刻、具体;3.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教学内容与当今世界金融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金融发展趋势紧密联系。(二)教学要求。学生要对西方国际收支理论及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西方汇率理论及人民币汇率改革、外汇管制目的及意义、外汇风险管理办法、国际资本流动及金融危机的相互关系等有所了解。理解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各自的优缺点、常用外汇交易的特点与用途及保值增值的原理等。重点讲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项目及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外汇交易的各种方式、各种外汇风险的概念、种类、外汇管制的概念及内容;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金融危机的类型及危害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相关数据库、政府网站和学校图书资料等查找教师布置的课外学习材料,结合国内外及兵团现实情况,应用国际金融的知识和理论,剖析当前重大国际金融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引导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兵团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是以应用性为目的,帮助学生认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运行,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外汇、汇率、国际收支、国际货币制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在实践中运用;了解国际金融宏观理论,学会解决说明和解决当前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把握国际金融与国内经济的相互关系,为国际经济合作奠定理论业务基础。
三、兵团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1.理论内容。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比如热钱流入的途径及盈利模式、资本外逃的方式及危害、货币国际化路径等,同时还应详细介绍学生理解困难的知识点,比如货币升值的定义、汇率变动幅度的计算、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计算和区别等。2.案例内容。在国家金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以相关理论为基础,站在国际金融的视角认识国际金融运行的特点,从金融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途径,采用“小知识”模块方式将国际金融的原理与当前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阅读、分析与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国际金融课程的兴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播放视频资料,选取专业的视频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激发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理论依据的热情。比如《货币战争》视频介绍了人民币、英镑、美元、日元等发展历史,内容丰富,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该视频轻松掌握国际货币的发展史,初步了解国际货币体系。(二)教学方法及手段。1.开展讨论课。学生对国际金融课程具有畏惧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消除距离感,快速进入新的情景,是高校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高校教师可以采取关注当前金融热点,在相应章节开始前提前布置辩论主题,一个教学班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观点,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中由教师主持开展辩论或讨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充分共享网络资源。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了解国际收支的知识点,通过浏览金融机构的网站查看人民币汇率行情了解外汇与汇率的知识点等。3.课中采取互动方式。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式教学方式,先让学生回答,再根据回答情况将知识点逐渐展示出来。提问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引申出来的知识比讲述出来的知识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力。(三)拓展学习空间,注重实践环节。教学不应只是课堂上的90分钟,整个教学环节应该包括提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实习。课前预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课堂学习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介绍应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而课后实习是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高度关注和探索课后学习的有效方式,对一些重点章节可以布置一篇论文,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数据、形成观点并书写成文。课外多开展社会实践教学。高校应多建立实习基地,与银行、证券公司、期货交易所等金融机构签订实习协议,还可以积极联系企业,特别是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通过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和利用假日参与社会调查,深入企业单位学习,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学习,同时邀请校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金融主管开展讲座。(四)考核方式改革。课程考核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环节之一,进行考核改革是促进教、学、管等过程的全面变革,从而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教师不应局限于试卷考试,过程化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课堂、论文、实践三方面建立立体化、过程化的考核模式,这样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控制,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论国际金融双语教学障碍和对策
摘要:随着双语教学在高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双语教学实施到国际金融课程中,国际金融学双语教学出现的障碍和困境不容忽视。根据学生的专业和英语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合适的教材以及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选择是解除障碍、保证和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双语教学;国际金融;教学方法
AbstractBilingualteachingininternationalfinancehasbeenintroducedbymoreandmoreuniversitiesandcolleges。Variousobstaclestothebilingualteachingininternationalfinanceshouldnotbeignored。Inordertoeliminatetheseobstaclesandimprovetheteachingquality,wehavetochooserightcontents,booksandteachingmethodsandmodesforstudentswhomajoreddifferentsubjects。
Keywords:BilingualTeaching;InternationalFinance;TeachingMethods
1。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学的课程建设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不少高校鼓励老师采用双语教学讲授国际金融。可是,和其它学科一样,国际金融双语教学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在一些高校学生害怕甚至抵制双语教学,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对于每门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共同难点,许多学者已经发表论著阐明自己的观点,不需要笔者在此文中赘述。本文的目的在于从国际金融学的课程内容、课程特点出发,找出国际金融学双语教学中特有的障碍和难题,供同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