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会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06:16: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国际金融会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际金融会计

金融经济风险及其防范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风险对社会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金融资本经营的相对集中和把金融资本做为直接经营对象的“金融创新”形式的出现,造成了人为操纵金融资本的现象日渐增多。金融资本的日益集中也使得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金融风险越发显现,一旦风险爆发,不仅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破坏,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秩序。下面笔者就对现代金融经济风险的主要表现方式和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和阐述。

二、现代金融经济存在的风险

(一)金融会计风险

金融会计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核算风险,主要是在会计核算的许多环节中出现的失控而带来的风险。主要以虚报利润、不按操作规程操作现金业务或者是虚报列支使银行利润不属实等形式出现的风险;二是监督风险,是指金融监督职能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而造成的风险。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盲目追求存款规模放松了监管和财务管理混乱无人监管或者监管职能软弱等方面;三是人员风险,人员风险是指由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造成的风险。

(二)金融创新风险

查看全文

金融会计风险防范论文

面向21世纪,中国金融会计改革与发展正处于跨世纪的关键时期。改革的重点之一,将是增强金融会计风险意识,强化其风险防范的对策和措施。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层教训,为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的未来改革提供了重要启迪。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和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加强金融会计跨世纪改革的步伐提供了契机。研究金融会计风险与防范的跨世纪发展趋势,对提高金融会计信息系统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新的姿态迎接新时期金融会计风险的全面挑战,确保金融事业的稳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表内业务金融会计风险与防范的未来发展

金融会计风险是风险在金融会计业务工作领域中的一种表现。风险的说法很多,存在多种不同的定义,如:1.可测定的不确定性损失;2.出现损失的可能性;3.损失出现的机会或概率;4.实际后果可能与预测后果存在差异的倾向等等。风险是与损失、不确定性相联系的概念,如果损失的概率为0或l,即不存在损失的不确定性,那么风险当然也就不存在了。因而,一般将风险定义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在这里作为风险要素的损失是一种非故意的,非预期的,非计划的,可用货币衡量的经济价值的减少。金融会计风险是指金融会计业务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即金融会计业务可能带来损失的风险。

金融会计风险与金融业务的会计处理方式有着密切联系。按照现行制度安排,金融业务的会计处理方式可分为表内业务会计处理和表外业务会计处理两种方式。金融业务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同,从而金融会计风险所涉及的业务领域,风险的表现及防范的方法也不相同。

表内业务会计处理要求对资产、负债、权益的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都能在会计报表中得到体现,具有规范性、连续性、透明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表内业务所涉及的业务领域十分宽广,除存款、贷款、外汇业务之外,大量涉及投资业务,如证券投资、信托投资、租赁、房地产投资和风险投资等。其中房地产和风险投资业务将可能成为跨世纪金融资本扩张的重要业务领域。

房地产经济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适度投资房地产是提高收益,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房地产投资业务具有数额大、周期长、周转慢、流动性差、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的业务领域。房地产投资风险十分复杂,一般有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灾害风险和意外事故风险等。这些风险普遍存在于房地产直接投资、借款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各种方式之中,应谨慎对待。

查看全文

国内外金融学教育改革比较论文

[摘要]:本文说明了国内高校金融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在介绍和分析国外高校金融学教育特点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国内高校金融学教育理念,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金融金融学金融学教育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因此金融学是一门具有特殊地位的学科,具有极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全面开放,中国金融业不但面临着外资金融企业在国内的强大竞争压力,还必须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显然,当前形势下国家必须加大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金融人才的力度。未来的金融业从业人员不仅要懂现代金融实务,熟悉国际金融市场惯例,而且要懂得金融投资管理和金融企业管理,能够进行金融创新产品设计,通晓英语、计算机、法律、电子商务等相关知识。金融网络化与工程化的发展,给新世纪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我国的金融教育是一种建立在传统金融产业,特别是传统银行业基础上的金融教育,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将原目录中的“货币银行学”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合并为“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既反映了这样的认识,也是当前国内金融学教育改革的最大障碍。而现代金融学教育的开展还面临着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高校培养的大多数金融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最终必将影响我国金融业的业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的高校迫切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的金融学教育模式,在和国际接轨的同时改革金融学教学方法,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和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学教育体系。

一、国外金融学教育的特点

尽管西方各国不同高校的金融学本科教程在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亦有共同点,例如都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宽广而扎实的理论基础(既包括通识教育的知识,也包括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特别是面向实际工作的能力,强调本人学识和能力的增加与对经济和社会做贡献两者的结合。西方高校的金融学教育特别强调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不少西方国家的高校就直接以“所培养的学生满足社会上各种组织不同层次的需要”或“能够在争取良好的职位时有足够的竞争力”作为培养的目标提出来,这其实真正体现了高等本科教育的实质目的。而反观我国高校的金融学教育,正是由于这个目标不够明确,才会过多的给学生灌输一些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脱节的无用的知识,而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以后也不能很好发挥作用,实现自我价值。

多数西方国家的大学都认同本科阶段的教学应该是一种专业基础教育,因此,它们的教学计划都十分注重通识教育,即培养学生广泛的文化意识,这当然也会反映在金融学这样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中。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会要求金融系学生在头连年里学够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类的基础课程,甚至还需要学习文学、写作、数学、生物和物理。然后才是是公共核心课程部分和金融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主要由经济学类、金融类、会计类、管理类及市场营销类等课程组成,其金融学专业课程包括金融会计、公司金融、投资学、衍生证券和金融中介机构等。这样的教育模式强调基础和能力的培养,辅以良好的教学,就能把学生培养成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与国内金融学教育的一个很大不同在于,国外大学的金融学专业都是以微观金融,即金融市场、投资和公司财务为主,而不是以宏观金融,即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为主的。

查看全文

国外金融学教育与国内金融学教育比较论文

[摘要]:本文说明了国内高校金融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在介绍和分析国外高校金融学教育特点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国内高校金融学教育理念,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金融金融学金融学教育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因此金融学是一门具有特殊地位的学科,具有极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全面开放,中国金融业不但面临着外资金融企业在国内的强大竞争压力,还必须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显然,当前形势下国家必须加大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金融人才的力度。未来的金融业从业人员不仅要懂现代金融实务,熟悉国际金融市场惯例,而且要懂得金融投资管理和金融企业管理,能够进行金融创新产品设计,通晓英语、计算机、法律、电子商务等相关知识。金融网络化与工程化的发展,给新世纪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我国的金融教育是一种建立在传统金融产业,特别是传统银行业基础上的金融教育,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将原目录中的“货币银行学”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合并为“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既反映了这样的认识,也是当前国内金融学教育改革的最大障碍。而现代金融学教育的开展还面临着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高校培养的大多数金融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最终必将影响我国金融业的业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的高校迫切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的金融学教育模式,在和国际接轨的同时改革金融学教学方法,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和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学教育体系。

一、国外金融学教育的特点

尽管西方各国不同高校的金融学本科教程在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亦有共同点,例如都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宽广而扎实的理论基础(既包括通识教育的知识,也包括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特别是面向实际工作的能力,强调本人学识和能力的增加与对经济和社会做贡献两者的结合。西方高校的金融学教育特别强调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不少西方国家的高校就直接以“所培养的学生满足社会上各种组织不同层次的需要”或“能够在争取良好的职位时有足够的竞争力”作为培养的目标提出来,这其实真正体现了高等本科教育的实质目的。而反观我国高校的金融学教育,正是由于这个目标不够明确,才会过多的给学生灌输一些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脱节的无用的知识,而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以后也不能很好发挥作用,实现自我价值。

多数西方国家的大学都认同本科阶段的教学应该是一种专业基础教育,因此,它们的教学计划都十分注重通识教育,即培养学生广泛的文化意识,这当然也会反映在金融学这样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中。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会要求金融系学生在头连年里学够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类的基础课程,甚至还需要学习文学、写作、数学、生物和物理。然后才是是公共核心课程部分和金融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主要由经济学类、金融类、会计类、管理类及市场营销类等课程组成,其金融学专业课程包括金融会计、公司金融、投资学、衍生证券

查看全文

我国金融学教育与改革研究论文

[关键词]:金融金融学金融学教育

[摘要]:本文说明了国内高校金融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在介绍和分析国外高校金融学教育特点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国内高校金融学教育理念,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思考和建议。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因此金融学是一门具有特殊地位的学科,具有极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全面开放,中国金融业不但面临着外资金融企业在国内的强大竞争压力,还必须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显然,当前形势下国家必须加大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金融人才的力度。未来的金融业从业人员不仅要懂现代金融实务,熟悉国际金融市场惯例,而且要懂得金融投资管理和金融企业管理,能够进行金融创新产品设计,通晓英语、计算机、法律、电子商务等相关知识。金融网络化与工程化的发展,给新世纪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挑战。我国的金融教育是一种建立在传统金融产业,特别是传统银行业基础上的金融教育,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将原目录中的“货币银行学”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合并为“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既反映了这样的认识,也是当前国内金融学教育改革的最大障碍。而现代金融学教育的开展还面临着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高校培养的大多数金融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最终必将影响我国金融业的业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的高校迫切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的金融学教育模式,在和国际接轨的同时改革金融学教学方法,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和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学教育体系。

一、国外金融学教育的特点

尽管西方各国不同高校的金融学本科教程在培养目标上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亦有共同点,例如都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宽广而扎实的理论基础(既包括通识教育的知识,也包括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特别是面向实际工作的能力,强调本人学识和能力的增加与对经济和社会做贡献两者的结合。西方高校的金融学教育特别强调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不少西方国家的高校就直接以“所培养的学生满足社会上各种组织不同层次的需要”或“能够在争取良好的职位时有足够的竞争力”作为培养的目标提出来,这其实真正体现了高等本科教育的实质目的。而反观我国高校的金融学教育,正是由于这个目标不够明确,才会过多的给学生灌输一些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脱节的无用的知识,而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以后也不能很好发挥作用,实现自我价值。

多数西方国家的大学都认同本科阶段的教学应该是一种专业基础教育,因此,它们的教学计划都十分注重通识教育,即培养学生广泛的文化意识,这当然也会反映在金融学这样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中。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会要求金融系学生在头连年里学够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类的基础课程,甚至还需要学习文学、写作、数学、生物和物理。然后才是是公共核心课程部分和金融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主要由经济学类、金融类、会计类、管理类及市场营销类等课程组成,其金融学专业课程包括金融会计、公司金融、投资学、衍生证券和金融中介机构等。这样的教育模式强调基础和能力的培养,辅以良好的教学,就能把学生培养成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与国内金融学教育的一个很大不同在于,国外大学的金融学专业都是以微观金融,即金融市场、投资和公司财务为主,而不是以宏观金融,即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为主的。

查看全文

金融风险内控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的金融业长期是国有经营,行政干预过多,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能力较弱,金融风险更具特殊性和隐蔽性。因此,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对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促进金融业的健康运营,保证社会经济的有序、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金融风险;会计行为;金融经济

一、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问题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由于金融活动的杠杆效应和金融风波的快速传递,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金融风险,是指金融资本在经营与交易过程中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即投资人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的偏差。金融风险的存在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害巨大,它不但能使个别金融机构蒙受巨额损失。而且还可能破坏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引发社会动荡。在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为:(1)信贷风险。当前部分企业趁兼并,合资、分立等改革、改组、改造之机,采取各种方式逃债、废债、悬空银行贷款。导致金融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信贷质量持续下降,成为当前最为突出,最为严重的风险;(2)信用风险。就是借款人不能依约偿还借款本息的风险;(3)流动性风险主要体现在金融企业不能变现资产,无力清偿到期债务。对客户提取现金支付能力不足。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虽未显现。但潜在的支付困难因素日益增多;(4)经营风险。是指由于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形成的风险:(5)外汇风险。随着各行经营外汇业务的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外汇风险成为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6)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证券市场不规范和金融市场秩序混乱引发的种种风险。在市场发育不全。投资渠道狭窄的情况下。巨额的社会游资利用不成熟的证券市场兴风作浪,导致股市风险变得极为突出。此外,一些地方的金融机构乱集资、乱抬利率、乱设机构等时有发生,潜在风险很大:(7)犯罪风险。金融业是巨额货币资金的集散地,容易滋生经济犯罪,也是抢劫、诈骗等犯罪活动的重要目标。目前,经济越是发达地区金融犯罪案件越多;(8)金融国际化风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外资大量进入我国,金融风险在不断升温。如何防范和化解以上金融风险已经成为政府、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以及居民个人等各方面都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内部控制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整体联动机制,确保内部控制贯穿于业务和管理的全过程。风险贯穿于整个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阶段之中,涉及方方面面。因此,每个业务部门要设置风险管理岗位,做到风险管理关口前移,实现对各个业务领域风险的“源头化管理”。二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增加内部控制的前瞻性。应建立一套严格的、先进适用的风险预警机制,努力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风险判断表面化和风险滞后的状况,加强风险搜索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并对风险的波动趋势做前瞻性的判断,争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的主动性。应从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的战略高度出发,推进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三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内部控制的长效机制。应制定专门的内控管理奖惩办法,对违规违章情节严重的,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人的责任,扣发该单位当年目标管理中安全指标的领导者抵押金,或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组织调整,包括调整岗位、降职等。对内控出色的员工,采取通报表扬、提拔任用、物质奖励等方式给予鼓励,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从而达到教育一片的目的;相反,如果内控管理部门工作失职,不能及时地发现风险并做出反应,无论它事后如何进行质量评价或责任认定,对降低和化解风险的作用都微乎其微,所以对查而不实、纠而不严、惩而不力的单位负责人及有关人员要追究其相关责任。分应建立违规问题台账,落实违规机构和责任人,全面实现对各项检查查出问题的录入、查询、分类统计、问题整改的动态跟踪,为各级领导和管理者及时了解风险提供决策参考综合信息平台。

查看全文

银行财务缓冲机制构建对策

摘要:2020年以来,肺炎疫情在全球此起彼伏,严重危害生命安全的同时也对世界经济产生破坏性冲击。为维护金融市场正常运行、助力实体经济脱离困境,各国央行纷纷出台一系列效果显著地货币政策,但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容易产生不可忽视的隐患。本文藉由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面临的财务风险来探讨构建完善中央银行财务缓冲机制的重要性,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验证其必要性,尝试提出对策建议来提升我国央行财务实力水平,全面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央行财务状况;财务缓冲机制;对策建议

后危机时代各国央行面临的财务风险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日益恶化并产生一系列危险的连锁反应,各国央行为缓解局势、抑制衰退,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虽然效果显著,但使其潜在财务风险剧增,在复苏经济的同时埋下巨大隐患:

(一)央行资产规模急速扩张

在危机爆发的一年内,各国央行为刺激经济纷纷使用较为激进的货币政策手段释放流动性,致使资产负债规模急速扩张,其中美联储及欧洲央行资产规模更是翻倍增长,而在此之前增速还是较为缓慢的。资产规模扩张同时所带来的资产质量下降问题同样令人堪忧,从2008-2016年各国央行的收益情况中可以看出,各国央行资产在九年间的收益率水平都很低,特别是印度尼西亚央行甚至一度出现负收益,为此在金融危机后各国央行不断提升黄金及外汇储备等“硬通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从而提高资产质量来应对潜在的财务风险。

查看全文

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创新策略

摘要:银行金融资产的管理必须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要求执行,以保证所有管理活动的合法合理,降低金融风险,强化管理体系。本文首先对新会计准则进行了解读,然后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后银行管理工作的影响,最终提出了几点可操作性较强的创新管理策略,希望能够为提高银行金融资产管理质量以及加快新会计准则的普及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银行金融管理;管理策略

与新会计准则对应的准则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早前发布的IAS32和IAS39两套标准,采用了既定损失的减值模型作为核心框架。然而在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使得该标准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周期性和滞后性严重拖累了经济改革,影响了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因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再次发布了新的金融会计准则IFRS7和IFRS9,用于调整和完善现有的金融管理制度。我国财政部也紧跟国际形势,于2017年发布了新的金融会计准则,旨在推动国内银行以及企业进行金融资产管理改革。本文通过分析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提出了具体的创新策略,希望能够为填补国内相关的研究空白以及促进金融产业的升级发展作出一份微薄的贡献。

一、新会计准则概述

与原有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进行了部分的修改升级,从原有的既定损失的减值模型转向预期损失的减值模型,该模型能够将资产预算的周期扩展到整个资产存续期,间接降低了监管成本,增加了部分期望损失。更重要的是,采用预期损失模型之后,银行可以收集到相当数量的预期信息,以此来优化银行抵御风险的应急方案的合理性,维持银行金融活动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预期损失模型可以细分为三类:预期信用损失、已发生损失和贷动态拨备,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对可回收性的金融资产进行分析,以资产的负债信息为依据预估潜在损失,包括整个资产存续期内影响金融资产管理的所有因素都会被纳入预算范围之内。已发生损失模式是针对已经发生的事实上的减值情况进行分析,对已经造成的损失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预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预期损失模型相比于原有的模型,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更加突出,很好地提高了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新会计准则对银行业的影响

查看全文

高等教育国际化金融人才培养探讨

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得到较好的发展。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意识,具备能把国情特点和国际通行规则结合起来的金融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趋势。文章以美国著名常青藤高校———康奈尔大学为例,介绍其应用经济学金融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明确金融学科人才定位,突出金融人才培养的差异性;适当增加金融定量分析的内容,合理布局金融知识点,推进金融课程体系重构以及充分发挥课程组织者的能动作用,提高课程学习的效率的建议,以期对我国金融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金融教育;国际化;课程模块

一、概述

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自此,我国经济全面步入全球化的轨道。我国高等教育顺应经济全球的要求,实时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节奏。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国际化得到较好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于1983年首先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其中面向世界为教育国际化指明了方向。随后,中共中央于1985年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我国大学要积极借鉴国外大学的办学规律和经验,促进了我国大学国际化步伐加快进行。2010年7月20日,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瞄准世界教育发展变革前沿,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我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各省教育厅设立留学项目,鼓励大学教师跨国研修、学习。同年9月,教育部出台《留学中国计划》。2015年3月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设立“一带一路奖学金”,每年向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中国大学每年吸引不少的留学生,拟于2020年,让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达到15万人。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当前金融创新工具不断出现,金融自由化趋势不断加强,不同金融市场风险相互传染,金融国际化已经成为未来不以个人意志转移的趋势。金融国际化具有世界范围内金融融合的特征,指不同国家(或经济体)的金融活动的主体跨越国界(或行政区划)参与到另一国(或经济体)的金融活动中去的状态和过程。金融业的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特征要求国内外高等教育相互交流,尤其是我国需要学习借鉴国外知名大学的经验。金融人才是金融国际化的主导因素,国际化过程中其涉及的金融风险监管需要人才参与,不同国家的金融合作需要人才推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强,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意识,具备能把国情特点和国际通行规则结合起来的金融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美国著名常青藤高校———康奈尔大学为例,介绍其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以期对我国金融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康奈尔大学以及金融学科简况

康奈尔大学(CornellUniversity)于1865年建立,校训为:“这是一所任何人可以学习任何知识的学校”。主校区位于美国纽约州伊萨卡(Ithaca),另有两所分校位于纽约市和卡塔尔教育城,历史悠久,学术氛围浓厚,是著名的常春藤联盟(IvyLeague)名校成员,一所位于的世界顶级私立研究型大学。康奈尔大学办学理念曾影响了整个美国高等教育,规模为当时全美高校之最。截止2017年,共有56位康奈尔大学的校友或教研人员曾荣获诺贝尔奖,在全球高校中列第12位,居全美第十位,目前有在校生12904人,有教授1648人,教工共2718人。康奈尔大学名列2017-18年USNews全美大学本科排名第14。2017年世界大学排名机构CWUR排名世界第12;2017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第13;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1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19、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23,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第6。康奈尔大学正式开学的第三年,亦即1870-1871学年,学校即开设了中文课,曾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有卓越贡献的人才,包括中国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中科院奠基人赵元任,近代外交家施肇基等,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康奈尔大学是中国问题的科研重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居世界前列。经济领域的研究覆盖广泛,包括农村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和房地产市场、消费者行为和市场改革、国际金融和贸易、以及环境和能源问题。康奈尔大学金融学科属于商学院,后者是全美最佳商学院之一。学院建立于1946年,随后于1984年更名为约翰逊管理学院研究生院。2016年康奈尔大学校董会投票通过,合并酒店管理学院(SchoolofHotelAdministration,SHA)、查尔斯•戴森应用经济和管理学院(CharlesH.DysonSchoolofAppliedEconomicsandManagement,Dyson)和塞缪尔•柯蒂斯约翰逊管理研究生院(SamuelCurtisJohnsonGraduateSchoolofManagement,Johnson)院,成立全新的“康奈尔商学院”(CollegeofBusiness),提供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全阶段各种人才培养服务。商学院已经成为美国学科最全面的超级商学院。康奈尔商学院有145研究教师以及近29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2018年美国USNews商学院排名第16名。

查看全文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论文

一、国际金融体系的演进与中国地位的发展

国际金融体系是指国际间的货币安排,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系列规则、惯例以及相关组织机构的总称。20世纪以来,国际金融体系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最终确立了现有的牙买加体系。

(一)国际金本位制(TheIn-ternationalGoldStandard)

在国际金本位制下,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大卫·休谟的物价——现金流动机制得以实现,汇价稳定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以至于1870-1914年这段古典金本位时期被称为金本位制的黄金时代(GoldenAge)。一战的爆发破坏了金本位制的基础:黄金的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入均难以实现,最终于1914年走到了尽头。一战后各国又试图对金本位制进行恢复,但因缺乏稳定性而难以维持。1931年9月英格兰银行停止英镑和黄金的兑换,标志着金本位制的彻底破产。

这一阶段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各阶层正忙于救亡图存:对外要推翻帝国主义侵略,求得民族独立;对内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实现人民自主。在国际金融格局中,中国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WoodsSystem)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