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1 16:46: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国际货币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论文
一、国际货币体系概念及演变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1]。国际货币体系具有三方面的内容和功能:一是规定用于国际间结算和支付手段的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及其来源、形式、数量和运用范围,以满足世界生产、国际贸易和资本转移的需要。二是规定一国货币同其他货币之间汇率的确定与维持方式,以确保各国间货币的兑换方式与比价关系的合理性。三是规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确保世界经济稳定与平衡发展。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进历程
1.一战前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制度。黄金是最主要的国际储备,国际间支付原则、结算制度是统一的,各国货币都有各自的含金量,因此都必然是固定汇率制。没有一个公共的国际组织的领导与监督,各国自行规定其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办法。
2.一战后二战前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建立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时的汇率制度仍然是固定汇率制,国际储备除黄金外,外汇(主要是英镑和美元)占有一定比重。黄金仍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具备金本位的基本特点。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论文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条件性(Conditionality)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对成员国进行资金融通。但是,这种融资与一般的商业贷款不同,具有较为苛刻的条件和鲜明的政策性。例如,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为国际金融领域重要的协调和仲裁者,对各国进行了经济援助和干预。但是,在IMF和各国达成的援助协议中,附加了以下条件:(1)整顿金融秩序,勒令部分金融机构破产,并对金融机构进行重组,使其尽快达到“巴塞尔协议”的资本金要求,但在此过程中必须保护存款者和债权人的利益;(2)开放金融市场,取消对外资参与本国金融机构的限制;(3)削减财政开支,紧缩经济,提出新年度的宏观经济预测指标(包括降低GDP增长率、遏制通货膨胀水平、改善国际收支);(4)调整经济结构,进行市场化和私有化改革。
事实上,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一个以稳定各国间汇率关系为行动宗旨的国际组织来说,它提出的调整方案,或者说贷款的条件性,主要考虑的是危机国的外部经济均衡,同时总是从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出发,鼓励各国经济开放和金融自由化。以韩国为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紧急援助的条件是:采取停业破产等手段整顿金融机构,开放贸易和金融市场,将1998年GDP的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将经常项目赤字控制在GDP的1%以内,通货膨胀率控制在5%以内,为稳定市场提高利率水平等等。
基金组织认为,以上的措施有助于危机国家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首先,整顿金融部门、保护存款人利益是恢复市场信心、提高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其次,开放金融市场可以吸收国际先进的管理水平和先进技术,引进外资,同时可以在外国金融机构的竞争下,加速本国金融机构与国际接轨,加大改革步伐,提高经营效率;再次,削减财政开支、紧缩经济能够缩减有效需求,减少进口,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保持币值稳定;最后,调整经济结构能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从本质上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的竞争性,而市场化和私有化改革、减少政府的干预则能使各国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从理论上讲,这些措施无可厚非。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危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援助,并要求这些国家进行金融改革,目的是使受援国得以避免更加严重的灾难。然而,IMF的救援引起了国际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褒贬不一,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救援方案,国际经济界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1.IMF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元凶
国际货币体制论文
我们在这里将要讨论的主要议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三极化的货币群;中国的经济增长和人民币汇率;经济自由指数;亚洲货币区是否可行以及国际货币改革等相关问题。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让我们先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些主要趋势。鉴于人们对这些内容的熟悉程度已很高,这里我将只作比较简单的介绍。首先是全球化。在全球化条件下,人类是自由的,国与国之间没有界限,人们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到任何地方进行工作,自由地进行贸易、商品交换和在国与国之间的迁徙都成为可能。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就有一场关于全球化的大运动。尽管由于一战后全球化框架受到破坏以及受到二战后东西方之间冷战的影响,全球化新的形式还是在冷战结束以后出现了。人们一般把它称作“美国道路”,它允许更大范围更大程度的生产要素交换。许多国家在日益加速的全球化过程中获得了利益,成为了成功者。中国这个自1978年以来就是世界最大市场的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就获益匪浅。但还是有许多国家没有在这个进程中获利。如果仔细地进行分析,它们都是一些远离全球化的国家。全球化就是要涉及到变化,要涉及到规则的制定。如中非的一些国家,它们在参加全球化上是具有一定困难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全球化”都是好的,如SARS的“全球化”和欧洲“疯牛病”的全球化就不是什么好事情。人们还可以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抵制全球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对于全球化也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们通过全球化获得的肯定比他们失去的要多得多。
第二是信息技术革命。我们过去也称它为新经济,我想对于这一点更加不需要多加阐释。它在美国的股票市场上得到过巨大的扩张。信息技术革命是十分重要的。有的人认为,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紧接着蒸汽机和电的发明之后的革命。信息化也可以说是把打印机的发明和电的发明结合起来的一种革命。尽管信息化技术革命在全球的发展有所减慢,资本市场上的泡沫也破裂了,它的主流地位却没有改变。世界范围内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使得世界生产力得以增强,这对于那些贫穷的国家尤其显得重要。
第三是亚洲的崛起。如果在一个世纪以前讨论这个问题,人们会说美国是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部分。到了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这个过程只用了短短的一个世纪,这是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扩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经济总量比排名在其后三位国家的经济总量之和还要多。然而,现在亚洲的崛起显得是如此的重要。尽管在18、19世纪,亚洲还不是重要的经济力量,但是如今就其经济地位而言,亚洲与欧洲、美国的重要性是平行的。
第四是欧元的出现和新的货币区域。在1971年以前美元和黄金是挂钩的,而1914年以前,世界上实行的是金本位制。少数的几个国家如中国不是实行金本位制,中国当时实行的是银本位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元成为本位货币,成为了最重要的国际货币。但是,那些曾经是世界重要力量的欧洲国家想要恢复他们已经失去的地位和权力。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欧洲货币区域的建立来恢复往日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欧元的出现使得欧洲再也不用使用美元标准,因为美国已经不是其中的一份子了。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胜利,没有国家愿意再回到原来的状态中去了。在以下这些地区,如中非、南美洲等,人们也正在讨论不同的区域货币的可能性。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与亚洲区域货币问题有关的情况讨论了。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论文
摘要:本文回顾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各国为求自救所寻求的两条路径,即建立某种货币联盟和重新实行美元本位制。在分析美元本位制利弊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对于亚洲国家来说,唯一的出路在于效法欧洲,积极推进亚洲货币的一体化进程。而且,无论今后的亚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可能采取怎样的形式,扩大人民币在大中华地区、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的使用范围,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美元本位制,汇率金融危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一个被国际社会热议了半个多世纪但迄今尚无结论的问题。广大非关键货币国家(地区)一直在抱怨如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合理”。但是,这种主要基于道义理由的责难不可能产生实质性效果,因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及其演化,一向就只相信经济和金融的实力:在国际金本位时期,拥有大量黄金储备的国家可以主宰世界;而在不兑换的法偿货币时代,则是那些在全球生产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能够让自己的货币走遍全球,为其他国家使用和持有,并且以此来左右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动态。基于这样的道理,今天我们所以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问题列为中国进一步发展的主要议题之一,也正是因为,本世纪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的长达20余年的高速增长,已大大改变了这个世界的实力对比--实力格局的这种变化,必然会引发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诉求。
一、从亚洲金融危机谈起
亚洲金融危机10周年的时候,曾经有很多国际组织和研究者担心,金融危机将重返亚洲。例如,著名的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在一篇题为《2007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经济和社会概览》的研究报告中就宣称:在亚洲金融危机过去整整十年的时候,金融危机可能重返这个地区,而其主要的触发因素,将仍然是货币汇率危机。今天来看,危机复归的预言固然过于凶险而且完全没有兑现,但关于汇率问题将始终困扰亚洲国家国内经济运行和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的论断,则确实触及了广大亚洲国家(地区)的心头之痛。
汇率是国际货币制度的中心环节;发生汇率危机,折射出的是国际货币制度的不利影响。因此,如果说亚洲的问题出在汇率上,那么我们可以等价地说,亚洲国家的经济运行强烈受到如今国际货币制度的不合理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论文
内容摘要:当前的全球经济不平衡,其实是历史上几次国际经济不平衡的重演,产生根源都是主权货币作国际货币为特征的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只是顺差先后集中于不同国家,曾经是西欧和日本,现在是中国等东亚国家。一般性政策会在一段时间缓解失衡,但由于失衡产生的根源仍存在,以后同样甚至更大程度的失衡还会出现,只是那时顺差国可能变成印度或巴西。我国是本轮全球经济失衡的“局中人”,要深刻认识失衡的国际货币体系根源,不要局限于表面现象讨论,防止调整责任再次转移。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全球经济失衡,历史重演,“特里芬难题”再现
一、当前的全球经济不平衡从性质上讲只是历史的某种重演
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问题,一是充当国际清偿力的本位货币的确立,并保持其适度增长;二是围绕本位货币的国际收支协调机制。第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国际本位货币的确立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国际收支的协调机制,是自动协调还是政策协调?是责任分担式的协调还是责任不对等的协调?当各国还处于封闭状态时,对国际本位货币没有需要;对国际本位货币的需要是同国际经济和金融交往的日益扩大相联系的,而国际本位货币的选择和构成变化,则主要是同国家间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相联系。
国际本位货币曾经采用实物形式。用实物来充当国际货币本位面临的矛盾是: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的无限性、国际贸易和金融往来的无限性,决定了对国际清偿手段无限增长的要求,而任何实物的供给总是有限的,难以满足这种要求;另一方面,任何实物在全球地域分布上肯定是不均匀的,造成支付能力在起始点上的不公平分配,会引发地区矛盾和冲突。
在金本位的黄金时期(1870-1914年),就包含着实物充当国际货币本位所面临的矛盾。但存在一个缓解矛盾的因素:金本位实际运行中,金本位往往被遵循金本位的模范国家的关键通货所替代,而这种关键通货往往已具备了信用货币特征,不受实物有限的约束。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英国是关键通货国,英镑是关键通货货币,英国通过贸易逆差实现的平均资本输出占其GDP的5%,个别年份高达7%-9%,英国政府承诺英镑可以自由兑换成为黄金。其它国家通过贸易顺差积累的以黄金和英镑为主的国际储备增长迅速——俄罗斯和比利时的国际储备翻了两番,印度和瑞典翻了一番,美国的储备也大量增加。但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图景是:英镑得以充当国际本位货币的起因,在于这个国家模范地遵守了金平价自由兑换,但一旦英镑获得这样的地位和声望,便产生滥用的冲动并最终危及金本位自身。金本位后期,巨额的境外英镑结存已经对金本位制度构成严重威胁。
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体制论文
【内容简介】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学家们一直认为资本账户自由化——资本在各个国家间自由地无限制的流人与流出确实是有益的,它对债务国有益,同时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然而,过去几十年中所发生的银行投机和金融危机——从拉美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金融危机,斯堪的纳维亚地区1990年的危机,到后来发生的墨西哥、东南亚、俄罗斯以及最近的阿根廷金融危机彻底打破了这一观念。在这本文笔简练、分析透彻的著作中,欧洲经济学家的杰出代表之一让?梯若尔分析了上述危机的特征,防范危机的制度改革,以及为此而进行的全球金融体制的重建等重要问题。
?让?梯若尔首先分析了关于金融危机以及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普遍观点。他认为,大多数的改革建议只注重表象而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并且无法协调建立有效的融资限制条件与确保借款国自行改革之间的目标冲突。他强调指出,正确识别市场失灵对于重建IMF的目标责任是十分必要的。然后,他将公司金融、流动性供给以及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个体国家的借款问题。建立在“双重”和“共同”的基本分析框架之上,他重新审视了通常建议的政策,并且考虑了多边组织如何帮助债务国在开放本国资本账户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收益。
【前言】
经济学家对于以下观点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即资本账户的自由化——允许资本在各个国家间无限制地自由流人和流出——确实是有益的。它对于债务国是有益的,对于世界经济也是有益的。资本流动的两个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第一,资本流动创造了较好的保险机遇,并促进了投资和消费的有效配置。资本流动使得家庭和企业能够在世界范围的市场上对本国的(流动性)冲击进行保险,消费者因而得以平滑他们的消费,而企业则可以更好地管理它们的风险。商业周期受到抑制,完善的流动性管理促进了投资和经济增长。第二,除保险作用外,资本流动允许储蓄从低回报国家流向高回报国家,这种资本转移提高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增长…
【序言】
探析主权基金与国际货币互补性研究论文
摘要:主权财富基金是指一国政府所有的投资基金,它具有主权性、来源于超额外汇储备、无负债、资本市场中的长期投资者等特性。主权财富基金的崛起来源于当今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的霸权地位和美元长期贬值的趋势直接促成了主权财富基金的成立。
关键词:主权财富基金;外汇储备;国际货币体系;美元
一、定义及特征
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WealthFunds,SWFs)''''又称主权基金,与私人财富相对应,是指一国或地区政府通过特定税收与预算分配、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收入和国际收支盈余等方式积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与支配的,通常以外币形式持有的公共财富。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并没有对主权财富基金的定义形成共识。IMF认为主权财富基金是一种基于许多宏观经济目标而建立的政府所有的基金,通常靠投资于长期海外的外汇资产转移形成。主权财富基金机构对它的定义为:一种国家所有的投资基金,通常由股票、债券、房地产或其它金融工具所组成的金融资产,外汇资产为其提供资金。这些外汇资产包括,国际收支盈余,官方外币运作,私有化收入,财政盈余以及商品出口收入。摩根士丹利的StephenJen认为:主权财富基金有5个特征,即主权性、很高的外币暴露、无负债、高风险容忍度、长期投资。美国财政部对其的定义为:一种由外汇资产融资的政府投资工具,它(SWFs)管理那些从货币当局(中央银行和财政部的储备相关职能)的官方储备中分离出来的那部分资产。
在现实中,目前没有哪个国家的类似基金取名为主权财富基金,有的叫投资公司,有的叫控股公司,有的甚至叫养老基金。因此,主权财富基金是一类活跃在国际社会里的以国家或地区为所有者的投资基金的总称。尽管各支主权基金在投资管理、投资渠道、资产来源等方面都有不同。在本文中,笔者所指的主权财富基金应具有以下方面的共同特征,即所有权归政府所有、资产来自拥有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或自然资源出口、无负债、致力于长期投资,杠杆化较低、追求可容忍风险下的收益最大化。论文
二、当前的规模
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固有风险暴露无遗,对危机调节乏力、主要储备货币国家利用其国际货币优势而相继开动印钞机,将危机损失向其它国家转嫁等等不和谐现象再一次证明现代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的要求。推进主要储备货币稳定汇率机制、探索区域货币一体化和改革IMF使其更公平更加强力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特里芬难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凭借利益和责任不对等的国际货币地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美元、欧元相继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控制风险,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着诸如外汇储备贬值、危机转嫁、货币错配、货币政策两难困境等风险,充分说明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引起了更多人对美元地位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变局的思考。
一、国际货币体系概念及演变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1]。国际货币体系具有三方面的内容和功能:一是规定用于国际间结算和支付手段的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及其来源、形式、数量和运用范围,以满足世界生产、国际贸易和资本转移的需要。二是规定一国货币同其他货币之间汇率的确定与维持方式,以确保各国间货币的兑换方式与比价关系的合理性。三是规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确保世界经济稳定与平衡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影响论文
摘要:当前金融危机对美元和欧元地位的影响目前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两大经济体谁能够率先走出危机,实现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增长重返正轨,谁就能够在主导货币的竞争中占有先机。我国实施的对策是积极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进程,具体做法如下:建立有利于实现人民币区域化的各类机制;推动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步伐;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金融危机,汇率,人民币区域化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了专门委员会研究国际货币制度改革问题。1976年1月,参与专门委员会的20个国家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的会议上签订达成《牙买加协议》,奠定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基础,因此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也被称为“牙买加体系”。《牙买加协议》的要点可以归纳如下:一是黄金非货币化,以及强调特别提款权(SDR)的国际储备地位。二是允许会员国自由选择、制定和调整汇率,使浮动汇率合法化。三是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的总份额,扩大基金组织在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困难和维持汇率稳定方面的能力。
实际上,《牙买加协议》签订后,国际货币体系并未完全按照其规定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自由选择汇率制度的规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汇率制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汇率政策也成为一些国家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手段之一。另一方面,特别提款权并未取代美元成为新的国际货币,美元保持着其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它既是全球范围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也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计价和结算货币。需要指出的是,美元在“牙买加体系”中主导地位的确立,是各国政府和交易商、投资者的选择,而不是像在布雷顿体系中一样作出明确规定的。从相关参与方享有对汇率制度、储备和结算货币等的自由选择权这一角度来说,“牙买加体系”可以概括为“无规则”的体系。实际上,随着欧元的推出以及欧洲央行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操作,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地位逐步确立并呈上升趋势。这一变化从IMF对各国官方储备的统计数据中得到清晰反映,从2000年末到2008年第二季度末,在可明确币种的官方外汇储备部分中,工业化国家的美元储备比率从73%下降到68%,欧元储备比率从17%上升到23%,发展中国家的美元储备比率从70%下降到59%,欧元储备比率从19%上升到29%。
二、金融危机对美元国际主导货币地位的影响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管理论文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条件性(Conditionality)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对成员国进行资金融通。但是,这种融资与一般的商业贷款不同,具有较为苛刻的条件和鲜明的政策性。例如,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为国际金融领域重要的协调和仲裁者,对各国进行了经济援助和干预。但是,在IMF和各国达成的援助协议中,附加了以下条件:(1)整顿金融秩序,勒令部分金融机构破产,并对金融机构进行重组,使其尽快达到“巴塞尔协议”的资本金要求,但在此过程中必须保护存款者和债权人的利益;(2)开放金融市场,取消对外资参与本国金融机构的限制;(3)削减财政开支,紧缩经济,提出新年度的宏观经济预测指标(包括降低GDP增长率、遏制通货膨胀水平、改善国际收支);(4)调整经济结构,进行市场化和私有化改革。
事实上,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一个以稳定各国间汇率关系为行动宗旨的国际组织来说,它提出的调整方案,或者说贷款的条件性,主要考虑的是危机国的外部经济均衡,同时总是从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出发,鼓励各国经济开放和金融自由化。以韩国为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紧急援助的条件是:采取停业破产等手段整顿金融机构,开放贸易和金融市场,将1998年GDP的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将经常项目赤字控制在GDP的1%以内,通货膨胀率控制在5%以内,为稳定市场提高利率水平等等。
基金组织认为,以上的措施有助于危机国家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首先,整顿金融部门、保护存款人利益是恢复市场信心、提高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其次,开放金融市场可以吸收国际先进的管理水平和先进技术,引进外资,同时可以在外国金融机构的竞争下,加速本国金融机构与国际接轨,加大改革步伐,提高经营效率;再次,削减财政开支、紧缩经济能够缩减有效需求,减少进口,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保持币值稳定;最后,调整经济结构能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从本质上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的竞争性,而市场化和私有化改革、减少政府的干预则能使各国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从理论上讲,这些措施无可厚非。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危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援助,并要求这些国家进行金融改革,目的是使受援国得以避免更加严重的灾难。然而,IMF的救援引起了国际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褒贬不一,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救援方案,国际经济界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1.IMF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