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疾病护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09:18: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骨科疾病护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骨科脊柱疾病患者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中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1600例骨科脊柱疾病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康复锻炼时间、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术后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2.02±1.14)分低于对照组的(3.03±1.05)分、睡眠时间及康复锻炼时间分别为(4.28±1.22)h、(49.47±13.33)min,显著长于对照组的(4.08±1.06)h、(41.19±18.3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0%、住院时间(26.6±7.4)d及切口恢复时间(31.2±13.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3.5±8.2)、(40.2±1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52.2±11.7)、(64.5±13.3)、(54.5±11.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5±11.4)、(42.6±23.3)、(45.6±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中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骨科脊柱疾病;规范化疼痛护理;效果
骨科脊柱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需为患者加强护理干预。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规范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疼痛作为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主诉,受到临床重视[1]。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600例骨科脊柱疾病患者,分析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00例骨科脊柱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0例。实验组男352例,女448例;年龄40~93岁,平均年龄(60.5±10.9)岁。对照组男348例,女452例;年龄41~92岁,平均年龄(60.8±10.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严格按照本院常规护理流程执行,为患者采取基础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常规检查及伤口清洗,及时补充蛋白营养,及时调整患者至合理体位等。1.2.2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护士需为患者宣教规范化疼痛知识,指导患者积极参与疼痛管理,护士需在患者入院8h内完成疼痛教育,促使患者初步认知疼痛及疼痛治疗方法等,对患者疼痛进行准确评估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超前镇痛临床意义,评估患者疼痛次数,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在患者入院8h内首次完成疼痛评分,采用Wa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进行疼痛评估。每天上午,护士需为患者提供常规疼痛评估,评估3次/d。另外,护士需为疼痛评分>1分患者实施疼痛护理,与患者加强沟通,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及无痛操作、环境干预等。护理期间,护士需采用数字等级对患者疼痛感进行准确评估,给予存在严重心理困扰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找出患者负面情绪诱发原因,制定应对对策,鼓励患者,关心患者,倾听患者主诉,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护士需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日常生活中叮嘱患者禁烟禁酒,叮嘱患者禁食刺激性食物及油炸食物,告知患者需进食清淡食物、多进食蔬菜水果。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康复锻炼时间、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术后康复情况。①护理满意度[2]:采用本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统计。②术后康复情况:包括切口恢复时间、运动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的作用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因各类骨科疾病于我院进行治疗的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序列发生法产生序列结果对所有对象进行分组研究。其中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接受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程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对骨科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相较于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的选择更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骨科;并发症;满意程度
随着近年来我国科技、建设的飞速发展,因外界暴力引发的骨科疾病逐渐增多,骨科作为各大医院中最为常见的科室之一[1]。各类骨科疾病的产生不但会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对患者生命产生一定程度威胁。因而,临床中针对骨科疾病患者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早治疗,提高患者预后。许晶晶[2]就在研究中指出,在骨科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时,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我们为探讨针对骨科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最有效的护理方式,共选取近期收治的多例骨科疾病患者,就预见性护理指引与常规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差异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各类骨科疾病患者,共91例,参考随机分组结果将所有对象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5)。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最大年龄61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47.83±6.3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最大年龄63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年龄(48.21±6.08)岁。所有研究对象中,骨折43例,骨关节结核14例,骨质增生13例、骨肿瘤4例,关节脱位15例,股骨头坏死2例。两组基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对照组在入院后均参考院内相关护理规范行常规护理,其中包括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的监测,对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状况变化进行记录分析,同时在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指引,具体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入院后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若患者病情极为危重,则需为患者开通气道并建立静脉通道,治疗过程中还需做好抗休克、心肺复苏、止血及吸氧等准备工作。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时,护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第一时间了解其心理状况,针对存在严重消极心理的患者应及时与其进行心理沟通,最大程度的缓解患者消极抑郁的心理状况,提高其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多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对问题较多的患者应耐心解答,仔细聆听患者真实想法,并予以适当鼓励,帮助患者建立治愈信心。患者出院当天,应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按照医嘱及时服药,同时还需嘱咐患者家属,密切观察患者情况,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入院复查。1.3观察项目。对比两组并发症及护理满意程度的差异。护理满意程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在患者出院当天发放,并当日返回。其中主要包括对护理人员专业素养、解决问题能力、态度及健康宣教实施情况等项目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服务越满意。1.4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t值检验两组差异,(%)表示两组数据率差异,2为组间对比检验标准,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老年骨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体会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同时,社会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老年骨科患者的收住率急剧上升。多数老年患者因脊柱、关节等退行性疾病住院,或因外伤或意外事故导致四肢、脊柱等骨折而入院[1]。这些患者多高龄,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视力减退及肝肾功能减退等;部分患者因外伤而并发其他脏器的损伤。无论是因脊柱、关节疾病入院,还是因骨折等外伤入院,老年患者本身固有的这些内科疾病加上骨科疾病,都使病情复杂多变,并使骨科疾病的病程、卧床时间延长[2]。这些骨科疾病外的内科疾病有时候更具有危害性,老年患者入院后,详细了解既往病史与治疗情况、治疗效果间的关系,合并内科疾病与骨科疾病治疗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等问题至关重要。做好骨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尤为重要。现将老年骨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容易存在的问题总结汇报如下。
1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1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的不安全因素
(1)高危风险评估能力差。因护理人员流动性较大,护理队伍组成不稳定,新入职护理人员相对较年轻,由于经验不足,专科理论知识缺乏,对老年骨科患者中潜在或已存在内科疾病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缺乏预见性评估,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多发伤、复合伤或病情变化较快的老年患者的护理更具有特殊性,颈椎手术后容易发生呼吸道堵塞而危及生命,腰间盘突出老年骨科患者因视力减退或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而容易跌倒等。这类可能发生风险或意外的老年骨科患者,对护理人员预见性和评估能力要求更高,而多数护理人员因理论知识缺乏,只机械地执行医嘱,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2)责任心不强。临床护理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不能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落实核心制度;对患者病情的观察不到位、不细致,对病房的巡视工作不到位,仅留于形式,导致未能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如老年患者体温调节能力差,骨科手术出血多,术后体温容易发生波动,护理人员如观察病情不到位,患者可因高温而容易发生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并提醒主治医生采取相应措施,严重时可危及老年患者生命。(3)业务水平缺陷。部分护理人员因缺乏专业的、科学的理论知识,导致他们的临床护理工作缺乏预见性,而老年骨科患者原发疾病迥异,处理方法各不相同,如在护理老年骨科患者时,不能对不同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在致命并发症发生时,护理人员措手不及,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4)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对于因意外损伤而入院的老年骨科患者,患者及家属情绪往往比较激动、急躁,护理人员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服务态度不好,不能合理、耐心地给予相应解释,会导致护患间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如老年骨科患者合并糖尿病而造成手术伤口愈合延误导致家属不满时,护理人员应依据专业知识,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高血糖容易造成伤口延迟愈合、严重时可造成感染而危及生命的情况,避免因误会而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5)法律意识淡薄。护理人员由于法律知识不足,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和应急防护措施,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潜在的隐患。病房护士流动性大,其护理专业素质也存在较大差距。当患者较多,加之病情复杂时,部分护士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未能按要求严格护理、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未能严于职守。
1.2引起跌倒的外部因素
(1)环境因素。因老年骨科患者多为外伤入院治疗,此类患者多行动不便,病房内拐杖、助行器等障碍物较多,患者夜间均留有陪人,因陪人床摆放不规范,造成病室内通道狭小、拥挤;床头呼叫器故障而不能及时与护士沟通;保洁员清洁地面时地面湿滑,未能及时放置警示牌;以上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患者跌倒或滑倒。(2)药物性因素。腰麻、神经阻滞麻醉术后的患者,由于神经阻滞,其肢体疼痛消失,自行下床时因肢体感觉弱且无力而造成跌倒。部分老年患者也可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跌倒,如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容易发生低血糖而晕倒。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或体位突然改变发生低血压。使用抗心律失常、强心、利尿、血管扩张药或任何对平衡造成影响的药物都会引起跌倒。(3)骨科辅助支具使用情况。如轮椅、助行器、拐杖都是老年骨科患者辅助步行的主要工具,若支具维护不当,如拐杖底部防滑垫损坏、丢失、拐杖支架连接松动,致其性能存在问题但未及时发现,可使患者失去平衡导致跌倒。(4)其他因素。老年骨科患者多数长期卧床,因患侧肢体疼痛,活动受限,不能自主运动,卧床通常超过2周,突然起坐,可因出现眩晕导致跌倒。
护理安全管理对骨科护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0例骨科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n=55)与研究组(n=5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状况和护理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各项护理管理质量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64%)、患者投诉率(1.82%)、风险事件发生率(3.64%)均低于对照组(16.36%、10.91%、14.55%),护理满意率(96.36%)高于对照组(85.45%),两组间差异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骨科患者实施一般护理管理措施后,加强护理安全方面关注,并落实相关措施,可提升整体护理管理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骨科护理管理;风险事件;满意程度
近年来,随着骨科患者增加,使得相关骨科整体工作量提升,同时受骨科患者住院时间长、行动不便与并发症等因素影响,易增加患者风险,影响住院安全性和疾病恢复效果。因此,患者住院期间应重视相应护理管理措施利用,并将临床护理风险作为护理研究重点,落实各项相关措施[1]。有关研究表明,将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骨科患者风险护理中,不仅利于降低护理纠纷和风险事件发生率,而且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方式使用安全性,患者认可度高。这就需要加强安全护理防范,并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护理操作[2]。此次研究中将我院收治的110例骨科疾病患者作为护理管理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在骨科病房中护理安全管理方式应用及实施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骨科患者中选取110例作为护理管理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9.31±2.62)岁;疾病类型:肋骨骨折15例,四肢骨折17例,腰椎间盘突出13例,其他疾病10例。研究组: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8.25±2.33)岁;疾病类型:肋骨骨折14例,四肢骨折16例,腰椎间盘突出14例,其他疾病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患者均确诊为骨科方面疾病;对骨科中相关治疗方式无禁忌证;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研究;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传染性疾病患者;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患者;多发性骨科疾病患者;存在沟通障碍、精神认知障碍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严重骨质疏松;遗传性疾病。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方式,主要措施包含为患者创造安全护理环境,并安装紧急呼叫系统,便于及时为患者提供相应护理;注意床护栏、暖瓶、锐器使用和放置;做好氧气装置、呼叫装置以及负压吸引装置等系统检查工作,确保可及时满足患者需求;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做好对患者饮食、用药、镇痛和健康教育等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体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为:①组建护理安全管理小组。选择具备高综合素质和护理能力的护士作为组员,并针对参与骨科护理安全的管理人员展开针对性专业培训。②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分析骨科患者病历资料和治疗护理方式,结合患者预后和护理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具体护理措施,并建立相应安全管理体系。③病房安全管理。对骨科患者病房中相关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包括床垫、地板,有序摆放各种物品,并为患者预留足够活动空间;叮嘱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在对患者进行换药或创口检查中,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定时观察患者心率和血压等指标;对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时帮助患者翻身,防止出现压疮,并做好病床护栏加固工作;对患者受压位置实施减压护理,防止发生压疮。对于采取手术治疗患者,应严密监测切口愈合情况,并注意做好感染等并发症预防工作。结合患者恢复状况,早期指导其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确保运动量和运动难度应控制在可承受范围。④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情绪进行综合性评估,提升患者护理安全意识,消除其负面情绪,使其主动配合进行相应护理。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服务态度、护理技术、仪器操作、无菌操作和风险控制等护理管理质量指标评分,使用医院自制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表,每项指标评分均为100分,分数与护理管理质量成正相关。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其中,满意率指标采用科室自拟满意度评价问卷进行评价[3],根据患者意愿填写,总分为100分,以评分大于70分为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骨科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患者51例,随机分为预见组(26例)和常规组(25例),分别给予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预见组过去24h及术后经历的最严重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生活质量总评分、各功能量表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可有效提高骨科患者的镇痛效果,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骨科疾病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生活质量;疼痛
近年来因各种事故、长期累积病症造成的骨折、骨损等骨科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疾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且并发症情况较多,调查显示,血栓、肺感染、褥疮和疼痛是骨科术后主要的并发症[1],其中疼痛会伴随疾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康复锻炼和日常生活。有报道显示,对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2]。本研究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收治的骨科疾病患者进行干预,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51例骨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预见组。常规组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1~68岁,平均(44.23±5.07)岁;疾病类型:创伤性骨折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颈椎病4例,骨髓炎3例。预见组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2~68岁,平均(43.90±5.87)岁;疾病类型:创伤性骨折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颈椎病5例,骨髓炎4例,骨肿瘤1例。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执行本次研究。两组患者排除严重性肝肾疾病和全身系统性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例数和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骨科患者51例,随机分为预见组(26例)和常规组(25例),分别给予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预见组过去24h及术后经历的最严重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生活质量总评分、各功能量表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可有效提高骨科患者的镇痛效果,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骨科疾病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生活质量;疼痛
近年来因各种事故、长期累积病症造成的骨折、骨损等骨科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疾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且并发症情况较多,调查显示,血栓、肺感染、褥疮和疼痛是骨科术后主要的并发症[1],其中疼痛会伴随疾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康复锻炼和日常生活。有报道显示,对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2]。本研究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收治的骨科疾病患者进行干预,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51例骨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预见组。常规组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1耀68岁,平均(44.23依5.07)岁;疾病类型:创伤性骨折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颈椎病4例,骨髓炎3例。预见组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2耀68岁,平均(43.90依5.87)岁;疾病类型:创伤性骨折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颈椎病5例,骨髓炎4例,骨肿瘤1例。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执行本次研究。两组患者排除严重性肝肾疾病和全身系统性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例数和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的意义和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科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9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而对于实验组提供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术后恢复程度和护理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恢复程度也比对照组患者高,二者产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护理中运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率,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长,值得临床推广。对患者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价值;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意义
我国的人性化护理其实目的就是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有效的护理模式可以使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心理方面和生理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降低了患者不愉快的程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由于目前人们对于医院的护理要求不断增加,因此骨科护理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为了探究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院就选取在我院进行骨科治疗的患者,发现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很大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科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9例。其中,对照组男32例,女27例,平均年龄12~54岁;实验组男29例,女30例,平均年龄10~52岁;有腰间盘突出症患者1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例,骨质疏松症患者22例,非手术患者3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给患者分组之后,对患者实施护理工作,对于位于对照组的患者来说,医护人员应该为他们实施常规普通护理,而对位于实验组的患者来说,给予人性化护理。并且在治疗结束之后向患者发放调查统计表,综合统计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人性化护理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2.1生活护理。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时,应该保证患者病房的安静、舒适,可以在病房内为患者准备报纸、杂志等书籍为患者提供阅读,在日常生活中要协助患者洗漱、饮食、翻身等,晨起清洁患者的被褥、病房,保持患者病房的干净整洁,尽可能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鼓励患者经常饮水,预防护理过程中患者泌尿系统的感染。1.2.2心理护理。骨科疾病患者存在的一个共性就是发病比较急,会导致患者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焦虑、压抑的状态。因此,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该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认真分析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难处,用激励的方式引导患者放松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应该为患者营造出温馨、放松的住院环境,做好患者病房的清洁工作,必要时还应该在患者的病房中防止植物,不仅仅可以美化病房环境,同时还可以帮助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最后,医护人员还应该做好患者家属情绪的安抚工作以及患者的陪护工作,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同时还应该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解有关骨科疾病的知识,使患者及患者家属对骨科疾病有大致的认识,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1.2.3饮食护理。要对骨科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应该食用些有助于患者恢复的食物,以清淡为主,如新鲜蔬菜,豆制品等,促进肠蠕动。等到患者的病情稳定、食欲增加之后,可为患者提高食物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含量,比如,医护人员可以为患者准备骨头汤、鸡汤等。护士要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体制、病程为患者提供适宜的饮食指导。1.3观察指标。对患者满意程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可以采用医院自拟的满意调查表进行,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住院费用,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骨科护理价值探讨
骨科疾病需要根据患者的生理与病理变化进行判定,现代医学界一直在不断提升骨科疾病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水平,以为骨科患者提供有效、更满意的临床服务。预见性护理干预则是一种优质的、高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模式,以预防及预估危险因素为核心原则[1]。具相关实践调研显示,在临床骨科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为显著,有利于提高护理有效率,还能够降低并发症率[2]。基于此,本次研究特以选取骨科护理患者100例为探讨对象,对比分析了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本院骨科临床护理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常护组和预见组,各50例。其中,常护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1.32±2.39)岁。预见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1.28±2.24)岁。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精神疾病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分组进行不同方式的护理,常护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科临床护理方式,而预见组患者则同时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1.2.1常规护理。50例常护组患者接受常规骨科护理。1.2.2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50例预见组患者加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有:1)预见性心理干预:提前做好加强护患沟通工作,以预防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给予更多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提高护理配合度。2)预见性危险干预;预先告知护理注意事项;床旁设置床栏,防止患者坠床[3];保持各区域地面干净、整洁,避免患者跌倒。3)预见性并发症干预:协助患者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指导家属为其轻度按摩,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鼓励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利于早期康复;定时开窗通气、定时换洗床品、定时空气消毒并嘱患者保持个人生理卫生,避免感染发生;以及给予一些其他可预见性的临床护理。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总有效率的对比。预见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4%(47例),常护组为74%(37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护理满意率的对比。预见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47例),常护组为64%(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并发症率的对比。不同护理方式的两组患者皆出现一些相关并发症,但相比较而言,常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6%(13例)及病症状况较为严重,预见组为6%(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其对患者满意度的提升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的8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实施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依从性,同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开展前后心理状态,使用健康教育护理满意度评估表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依从率(97.56%,40/41)高于对照组(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健康教育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53±3.62)分,高于对照组的(80.46±4.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实行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认知水平,提高患者依从率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骨科护理;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应用效果;满意度
骨科创伤性疾病患者术后骨质生长速度缓慢,使骨折愈合减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1],因此加强骨科护理保障措施十分必要。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模式是根据患者个体化差异,针对性实施的辨证健康教育干预,从而提高宣教计划的针对性、整体性和连续性,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为疾病康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治疗护理满意度[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20年3月—2021年1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治疗的8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实施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为23~75(49.12±12.02)岁;前臂骨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9例,股骨骨折6例,胸腰椎骨折5例,软组织损伤10例;初中以上学历26例,初中以下15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为24~77(49.23±12.35)岁;前臂骨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8例,股骨骨折5例,胸腰椎骨折5例,软组织损伤11例;初中以上学历27例,初中以下14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模式,主要以口头教育为主的形式,提升骨科患者对自身疾病、功能性锻炼相关注意事项和护理内容的认知水平。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向患者说明手术治疗的相关事项。指导患者使用便盆,防止术后出现尿潴留。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目的,使患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手术相关知识,提升患者在术中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患者麻醉清醒后,护理人员在术后1h对患者疼痛状态进行评估,耐心讲解,第一时间将手术治疗情况告知患者。如果患者出现疼痛难以忍受的表现,及时采取镇痛治疗措施,按照医院常规护理服务系统开展护理服务[3]。观察组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1)根据骨科患者的特点,组织骨科相关护理人员接受新型人性化护理健康教育内容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对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内容的熟悉程度,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开展新型人性化健康教育[4]。(2)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向患者推送健康教育内容,使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全面、多样[5]。使用微信公众号推送骨科健康教育的信息,结合图片、视频、案例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患者可随时查阅信息。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特点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提升患者认知,同时对健康教育的内容,如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进行健康教育[6]。对患者进行健康饮食教育,根据骨科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7]。(3)开展骨科门诊健康教育。运用电子屏幕及现代视频手段,宣传健康教育内容,提升骨科患者对功能性锻炼的认知程度,保障在患者出院后也可以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功能性锻炼,提升患者健康生活状态。(4)利用智能床旁多媒体幻灯片对骨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应用PowerPoint、Word等软件,整合图片和视频内容,直接向患者演示健康教育内容,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针对患者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干预,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对医院治疗环境的舒适度感受,告知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也会影响骨科疾病的治疗,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控制负面情绪,建立积极治疗的信心,提升患者对负面情绪控制重要性的认知[8]。为患者讲解治疗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使用剂量、使用时间以及患者服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告知患者合理用药的重要性,提升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意识[9]。提高患者对康复锻炼重要性的认识,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知识宣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提升宣教的效果,根据疾病不同部位制定个性化康复锻炼方式。护理人员初期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并监督和协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10]。(5)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的过程中,收集并评估患者意见,总结新型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合理调整健康教育方案,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需求,保障健康教育模式的顺利开展。1.3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实施不同健康教育模式的依从性,根据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表现评估划分等级[11]。完全依从: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可以依照医护人员的指导,正确服用药物,坚持开展功能性锻炼。一般依从:骨科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对医护人员开展的治疗护理措施依从性达到了75%,能够在护理人员监督指导下开展功能性锻炼。不依从:骨科患者对医护人员临床采取的护理和治疗措施出现抵抗态度,安全用药意识不足,不能坚持开展功能性锻炼。骨科患者依从率=(完全依从+一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患者依从率越高,说明健康教育效果越好。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the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12]评估2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开展前后心理状态,2个评估量表均有20个条目,每个量表的总分为80分。得分越高,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越严重。使用健康教育护理满意度评估表比较2组骨科患者在临床采取不同健康教育模式的满意度[13],量表评分总分为100分,需要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客观地评估。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的临床应用
在骨科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为骨折,主要是由于机体受到外部巨大创伤及交通事故所致,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行业及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从而导致我国骨折患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严重影响了患者身体健康。而实施一项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1]。以前临床上常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但由于该种护理模式仅对患者日常生活进行照料,未对患者心理进行护理,因此不被临床应用[2]。因此,本文对2016至2017年收取的骨科患者进行客观的研究,并选择一项合理的护理方法,详情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本院骨科患者,收取例数为100例,收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日至2017年1月20日期间,将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即观察组、对照组这2组,每组分别有50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无严重脏器疾病、精神疾病以及内分泌疾病者。排除标准:伴有意识障碍及语言障碍者。观察组患者年龄在(43.21±1.54)岁,年龄范围上限值:72岁,下限值14岁;男女性比例各占32例、1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43.58±1.85)岁,年龄范围上限值:72岁,下限值15岁;男女性比例各占33例、17例。将两组骨科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各项临床资料实施对比,对比结果发现两者之间未发生明显差异,可实施对比,采用P大于0.05表示。1.2方法。1.2.1对照组本组骨科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其主要内容包括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及基本的心理护理干预等。1.2.2观察组骨科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患者发病突然,且加之受到的创伤较严重,从而导致患者产生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告知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促进骨折尽快恢复[3]。此外,护理人员还需向患者讲解有关骨折的相关知识,如发病因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预后情况等,使其能对自身疾病有初步的认识,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还可通过邀请恢复成功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力性,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以此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2)生活护理:由于骨折患者行动不便,且身体机能较差,部分患者缺乏自理能力,因此,应对患者实施生活护理干预[4]。即按时更换患者床单及被套、温湿度调整适宜、按时开窗透气。此外,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身体状态制定一份合理的饮食干预,并叮嘱其在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清淡等食物,有利于促进患者骨骼尽快愈合,缩短患者病程[5]。对于病情恢复较好者,应鼓励其进行早期下床活动,并于早晚帮患者肩胛部及腰椎部位进行按摩,使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3)并发症护理:由于患者伴有下肢静脉血栓、便秘、压疮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工作,并保证病房内的空气新鲜,对病房内按时消毒,从而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及压疮等并发症的形成。1.3观察指标。分析2组骨科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2组骨科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肺部感染、压疮、便秘)。1.4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核对与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来表示两组骨科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本院研究的2组骨科患者各项指标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则采用P<0.05来表示。
2结果
2.1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骨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0%,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如表1:表1对比2组骨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组别例数满意(n)较满意(n2.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骨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