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鉴赏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8 23:32: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古代诗词鉴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初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技巧
摘要:初中语文古代诗词的教学一定要注意讲究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导学生学会把握好古代诗词的整体思路,对诗词的语言进行品味。同时,在对古代诗词进行赏析的时候,不能忽视对于诗词中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的方法以及作者想要通过诗词向读者说明的主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代诗词;技巧;鉴赏
一、理清文章思路,找出诗词的线索
在阅读或者学习诗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只有找到文章的整体脉络才能够有效把握文章的线索。对于诗词的深入阅读来说是十分有效的[1]。在初中语文的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诗词的整体脉络,并通过反复的阅读文本,以达到深入挖掘文本内容的目的。在对诗词文本的反复阅读中,学生能够利用现有的理论知识,以及先前的阅读经验等对诗词文本作出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
二、品味文章语言,理解文章的内容
语言的独特性是文章的基本特征之一。诗词具有的奇特魅力与其华美的词语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进行诗词内容解读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词,并且通过对文章的整体诵读把握文章的主要结构。在进行文章朗读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在还原文章中场景的基础上,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并对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感情有较为深入的理解。除此之外,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提出几点要求[2]。一种是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注意积极的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及其中心情感,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大胆的思考,并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另外,教师在要求学生对文章的主旨进行一定把握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相互之间进行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能够帮助学生逐渐发现事情的真相,对于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帮助。最后,阅读者的想象在阅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填充作者在诗词中的留白,对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对语文诗词阅读与学习的兴趣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阶段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中古诗词的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虽然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手段,但是基本的教学思路是不变的。诗词的教学重视对经典词句的运用和提炼,重视对文字的反复推敲,要求语言简练,能够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对高中的古诗词鉴赏教学进行阐述。
一、古诗词鉴赏历程
我国的古诗词鉴赏,在建国之前就有很高的水平,很多作品都阐述了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且有周密的鉴赏体系。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间,我国的诗词鉴赏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可以说是古诗词鉴赏发展的繁荣时期,而1983年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和1981年出版的《唐诗鉴赏集》都是这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对于后来的诗词鉴赏很有帮助。一些人受到这些作品的影响,将自己对诗词鉴赏的意见编写成文,虽然水平不一,但也促进了古诗词鉴赏的发展。古诗词鉴赏至今为止已经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文学成就,鉴赏作品和鉴赏大师层出不穷,为教师进行古诗词鉴赏的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一)选材与吟诵
对古诗词教材的选择和对吟诵古诗文本教材的选择要与教师的阅读和鉴赏水平保持一致,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进行教学。
电影与中学生古诗词鉴赏
摘要: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必须转变古诗词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与时俱进用更“时髦”的方式让学生领略到古诗词中的“美”及内涵。本文从中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切入,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在中学生古诗词教学中通过与当代电影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古诗词鉴赏,即形成“诗与画的对话”,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学古诗词;鉴赏;当代电影;教学效果
在中学语文教育体系中,古诗词的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古诗词的鉴赏教学,又是打开恢宏的中国古代诗词世界大门的“钥匙”。古诗词是一门艺术,是古人“美”的体现,古诗词鉴赏是“古代美”在“新时代”的重现,培养学生良好的诗词鉴赏能力,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国古代诗词的内涵和“美”,领略传统文化的“风采”,这对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培植,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的繁荣发展,古诗词对学生的吸引力逐渐下降。部分教师教学思路僵化,方式落后,不能与时俱进,还沉浸在传统的课堂知识灌输中,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对学生吸引力不足,教学效果甚微。机械式的背诵记忆,消磨的是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也不利于古诗词文化乃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因此,笔者一直在探索着用“时髦”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氛围;通过结合现在市场火爆的电影来进行古诗词鉴赏的教学,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参与度明显增强、氛围热烈,在考试中成绩也显著提高。笔者“抛砖引玉”,希望能为各位同行提供一点有用的参考。
1古诗词艺术与电影艺术概述
艺术是相通的。无论是古诗词也好,电影艺术也罢,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营造一种意境或者情景来抒发其情感,进而体现出自身艺术价值。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中有着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般的语言美;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般的韵律美;展现着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般的意境美;抒发着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般的情操美。古诗词通过典雅的语言、优美的旋律、“真实”的意境来表达诗词情感,感染众人;而当代的电影也恰恰与其类似,剧本语言精细、背景音乐紧扣主题;情感表达真实,“镜头语言”直观细致,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感官刺激来激起共鸣,达到升华主题的作用。既然古诗词与电影相同点这么多,那为什么境遇却大相径庭呢?古诗词受到学生冷落,“门可罗雀”;而电影市场却连创新高,“门庭若市”,原因何在?笔者认为,现在古诗词鉴赏之所以成为部分学生的“老大难”问题,我想可能正与古诗词其本身特质有关。(1)语言。古诗词文字优美、韵律感强,这与古文字的意义和用法习惯有很大关联,而这恰巧也是很多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词的障碍,由于古文字与现代文字用法差别大,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困扰——如通假字。(2)意境。古诗词文字语言美,其营造的意境更“美”。要想鉴赏好古诗词,学生就必须能够对“意象、意境”文字充分理解,然后在头脑中再现,而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许多学生无法再现“诗词情景”,也就无法准确鉴赏了。(3)情感。“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著”。一切语言文字都是为情感的抒发而使用,古诗词的鉴赏其根本在于作者情感的鉴赏,而一般诗词情感往往寄于“物”或“景”,甚至在整首诗词的字里行间,这对于学生鉴赏要求是非常高的。综上几点,要想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我们可以结合电影来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当代电影的语言、对白对于学生天然亲近,镜头语言直观地呈现意境场景,而演员精湛的表演功底、优秀的情感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情感的宣泄,体会其中滋味。
2当代电影与中学生古诗词鉴赏
诗歌鉴赏指导语文教案
第九节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十大置疑角度
诗歌的鉴赏资1988年以来,一直是高考重要考题。94年以前,重在考查排列、对偶、炼字、背诵、用典、文学常识等,94年以后,则重在对诗歌进行鉴赏评价。而真正侧重从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的是从1999年。自2002年起,则由客观题转变为主观形试题。题量也加大,分值也增多。下面结合相关试题,浅谈几点古典诗歌鉴赏题的置疑角度,以期为考生提供帮助。
一、从重点词语处置疑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只有充分地理解古典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才能较为准确地鉴赏诗歌。因而,理解重点词语便成为古典诗歌鉴赏题的置疑角度。
例如: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的试题。
暮江吟白居易
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第九节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十大置疑角度
诗歌的鉴赏资1988年以来,一直是高考重要考题。94年以前,重在考查排列、对偶、炼字、背诵、用典、文学常识等,94年以后,则重在对诗歌进行鉴赏评价。而真正侧重从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的是从1999年。自2002年起,则由客观题转变为主观形试题。题量也加大,分值也增多。下面结合相关试题,浅谈几点古典诗歌鉴赏题的置疑角度,以期为考生提供帮助。
一、从重点词语处置疑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只有充分地理解古典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才能较为准确地鉴赏诗歌。因而,理解重点词语便成为古典诗歌鉴赏题的置疑角度。
例如: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的试题。
暮江吟白居易
小学语文诗词赏析教学研究
摘要: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化艺术瑰宝,虽然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所占比例并不大,但是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一般以背诵默写与诗词赏析这两种形式的考题出现,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语文诗词赏析教学的主要要求及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词赏析;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内容,主要以唐诗宋词为主,诗歌内容涉及到抒发爱国之情的题材、抒发思乡之情的题材以及赞美友情、惜别等题材。由此可见,古诗词中多以情感的表达为主,写景写人为辅,这也是诗歌的主要特点之一。那么在关于诗词鉴赏的突破口、着手点上应该结合诗词特点展开。
一、诗词鉴赏的基本要求
1、审美鉴赏
诗歌也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诗歌的语言艺术自“诗三百”而始,自唐而盛。那么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题材,其语言文字的特点就是审美鉴赏的一个重要方面。审美鉴赏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关键,通过删选被选用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词内容都是有较高的什么价值的,教师应该在诗词赏析教学中充分挖掘诗词中的“美”,充分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互联网背景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探讨
【摘要】现如今,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互联网+教育的优越性日益突出,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互联网技术辅助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理解古诗词之美,利用互联网技术鉴赏古诗词,对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大有裨益。本文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切入点,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渗透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分析了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常见问题,重点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以期指导教学实践。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常见问题;教学策略
一、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渗透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互联网对教育领域的渗透日益深入,古诗词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使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充实初中语文教学,意义深远。主要有三大意义:一是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互联网背景下,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赋能,赋予了古诗词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可能,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中,集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为一体,声情并茂展示古诗词文化韵味,展现古代文人的文学造诣,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和多元。可以带给学生更为全面和立体的古诗词意境感知,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二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古诗词,受限于古文表达的自限性,加之自身的认知水平不高,理解古诗词时存在诸多困惑,学习起来觉得较为枯燥和乏味。互联网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带给学生对古诗词的多样化理解渠道,如微课、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三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古诗词教学难度较大,其中丰富的情感和凝练、深邃的语言,难以在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课堂上直观呈现,互联网背景下,文本资源、音频资源、视频资源海量,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让学生借助互联网各种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古诗词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词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常见问题
(一)古诗词的意境理解难度大
高职古诗词鉴赏人文教育论文
一、古诗词鉴赏在高职人文教育中的作用
自我国在上世纪末颁布科教兴国战略计划以来,国家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发展,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人文教育列入高等院校的基础课程之一,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除了要培养面向社会不同领域的专业性技能型人才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只有专业技能而缺乏人文素养的学生是不合格的社会主义年轻人。古诗词鉴赏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高职人文教育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古诗词鉴赏传承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样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追求的不应该仅仅是语文理论知识,而是要通过语文课程追求其中的内涵,追求价值层面上的内在涵义———真、善、美。在语文课程上,高职生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够分析古诗词的意境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增加对古诗词的认识,提高鉴赏作品的能力,拓展自己的视野。在文学层面上,古诗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通过对古诗词的解读,可以分析作诗当时的社会背景,对研究历史有很高的价值,是一项重要的文献史料。而在价值层面上,古诗词鉴赏的价值更加体现在传承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精神等方面,古诗词不仅仅是折射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而且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大学生从古诗词作品中可以学习到作品的意境,从中升华到人文精神层面上,而且古诗词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文化,对其进行鉴赏和学习这一过程就是一个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从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在这学习过程中再升华到精神层面,传承人文精神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例如通过对宋代诗人苏轼的著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可以读出当时是中秋节,表达的是对亲人的无限思念,表达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从中体会《水调歌头》的深刻意境。
(二)通过古诗词鉴赏提高高职生的审美水平
人文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鉴赏古诗词是一个发现美体会诗词之美的学习过程,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环节。古诗词鉴赏通过对古诗词作品的鉴赏和学习,在教师的领带下走进作品的意境中,亲临其中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诗词作品所体现的美,在这一鉴赏过程中,增强大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从诗词作品中升华到欣赏层面上,理解诗词作品中的深刻意境和内在涵义,从日积月累的学习和鉴赏中提高审美能力。中国古代诗人追求的“博雅”中的“雅”是指“典雅而方正”,具体而言就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旨趣和审美能力。在如今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很容易在物质生活中迷失自我,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一直盛行着,功利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功利化现象和拜金主义已经蔓延到高等院校中,尤其是在一些高职院校中的拜金主义更为严重,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生活环境比较复杂、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就业竞争大等因素所造成的。在拜金主义越来越盛行的背景下出现部分高职生审美情趣低俗的现象等问题十分值得我们去深思。在高职院校中审美教育这一环节比较薄弱,有时候我们会忽略学生在这方面的教育,而审美教育如果真的能起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将对高职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帮助。而古诗词鉴赏是高职生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课堂上通过细细品味一些古诗词佳作,从作品中品味其中的意境和感性认识,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艺术细胞,从而提高审美水平,体悟生活中、人生中的旨趣,而不会去追随那些低俗的志趣。
古诗文阅读赏析题答题策略
从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看,全国卷的古代诗文考题分值为32分,其中文言文阅读题19分,诗歌鉴赏题8分,古诗文默写题5分。文言文阅读与诗歌鉴赏题是高考考生考试复习的重点、难点,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现笔者将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古代诗文阅读鉴赏题应试策略总结如下。
一、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的应试策略
文言文堪称当代学生学习语文的头等难题,而高考试题中这部分最难的就是文言句子翻译题。文言句子翻译题是按“点”给分,在做题时考生一定要本着一个“细”字认真答题。1.把句子放到原文中了解大意,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语。2.看看句子有无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如果有,按还原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后的意义用法翻译。3.逐字翻译句子,句中不理解的词语要根据上下文,借助已有的词汇储备为该词选一个恰当的解释。以2009年全国高考II卷的文言文阅读翻译题为例.
(1)“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此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句中要注意的词是“施”、“颠沛”、“乃”、“立”。首先,把整句话放到原文中了解其大意;其次,发现此句无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第三,逐字翻译全句,“施”可译为“施舍”,“立”可译为“建立”、“树立”等,再根据语言习惯,确定为“建起(小桥)”,虚词“乃”套用它常见的两种用法:一是表转折,译为“竟然”;二是表承接,一般译为“于是”、“就”,这里应该是表承接关系。则全句译为:自认为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2)“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句中要注意的词是“其”、“耋齿”、“比室”。“其”是指代自己的用法,在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学过“而予亦悔其随之”。“耋齿”则可以联想“耄耋老人”一词,可以判定此处意思为“老人”。古人习惯用“发”、“齿”一类的词表示年龄,比如《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祭十二郎文》中的“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比室”的“比”在《促织》一文中学过“纳比笼中”,意思是“并在一起”,还有“比肩接踵”、“天涯若比邻”等,那么“比室”就是“在一起的人家”。则全句译为: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止是我一人而已。
二、古诗词鉴赏题的应试策略下面笔者谈谈古诗词鉴赏题的选材规律和应试策略。
中职古诗词教学策略及路径
[摘要]古诗词有着精练的语言艺术,是古老的文学,是文学的精华。古诗词教学是语文课程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在语用学视域下,针对学生囿于字面意思、似懂非懂,缺乏深入探究兴趣,缺少个性生成等问题,通过梳理古诗词的鉴赏路径,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确立相关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率,实现诗教课堂的文化传承及育人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诗词;中职教学
一、中职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陈旧,难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动机较弱,缺乏系统的学习方法与实践,在课堂上往往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畅通,古诗词鉴赏资源呈现泛在化趋势,课本里的古诗词看似浅显易懂,但真正能让基础薄弱的中职生对其动容的古诗词却寥寥无几。中职语文课堂常见的古诗词鉴赏课忽视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需求,缺乏问题意识,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二)教学效率低下,古诗词中的人文精髓难以传承教师在教学中对古诗词中点与量的把握不当是古诗词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而不是将收集到的鉴赏资源都一股脑地教给学生,或只让学生来来回回地读,却缺乏点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想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也是有难度的,因为学生对古诗词不理解,就不会深入思考,从而激发不了自身的独立思考意识。这导致古诗词中蕴含的精神品质、文化基因,难以真正从学生的心里“生长”出来。(三)审美浮于表面,鉴赏活动流于形式体会诗词之美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回味,但是传统课堂往往依循传统的审美套路,就文字赏文字,学生在未调动深层情感体验的情况下,也能侃侃而谈。但是深究起来,缺乏生命体验的学生是难以认同作者追求生命纯粹的“固执”或人生大彻大悟之后的“退忍”的。脱离自身情感体验的审美终究是在复制他人的审美体验,学生体验不深,就会导致学而不得。所有的审美必然从个体的审美趣味开始。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精辟地指出了文化中个体与整体的关系问题,她说:“没有个体所参与的文化,个体就根本不可能去接近他的潜在的那些东西。”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二、语用学视域下的古诗词鉴赏路径
语言的生命全在情感思想,而语言也可能因僵化为文字而失其生命。[1]所以,古诗词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感受鲜活的、有生命的语言而非固化的文字,打破传统的语义教学——翻译或过度讲解。古诗词鉴赏需要真正感动于诗词“多于画面的含义”,从语用主体角度,关注读者的理解及阅读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作品,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古诗词鉴赏路径如图1所示。语用学视域下的古诗词鉴赏路径图示将文本、语境、作者、读者、对话、传承结合起来,包含以下信息。(一)古诗词鉴赏是一种作者与读者对话的互动制约的言语行为读者能够读出古诗词中的滋味,感受到审美愉悦,理解其中蕴涵,是一个话语产生效果的过程,是一个说者(作者)与听者(读者)相互作用(读者理解、感动、再创造)的过程。古诗词鉴赏不是说者一人所为,而是说者和听者两人合为,一首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必须是一个成功的言语行为。(二)古诗词鉴赏离不开文本内容,更依赖于读者的再创造古诗词所产生的精神财富不仅是文本的内容或者读者的感受,还是由文本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产物。[2]古诗词鉴赏时再现的意境并非完全还原,而是包含读者的重新阐释。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和文本与物理世界、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相联系。[3]物理世界是指诗词文本中的时间和空间的指称关系;心理世界主要涉及作者与读者由生活经历而形成的性格、情感、信念、意图等心理因素;社交世界是指诗词涉及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传统文化等内容。这三者都可渗透出读者对此所产生的基础知识、情感态度等。(三)古诗词鉴赏的终结在于读者的审美感动,更在于心智启发与文化传承首先,启发源自古诗词本身。古诗词的解读没有标准答案,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解读。古诗词鉴赏从“文”到“质”,需要品读语言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也需要将古诗词的意境、哲思、启迪与现实相连,进行不同的认知和解读。其次,传承根植于读者心理并产生行为变化。描述世界或传递语义信息并不是话语的唯一功能,话语完成之后还可以产生取效行为,即说话行为和施事行为。[4]所以,古诗词鉴赏一定要基于读者的心理,且能够产生取效行为,是读者建立新感受、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调整三观并影响行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