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审计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2 00:46: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管理审计报告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企业管理审计内容及模式思考
一引言
1932年,英国管理协会、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和生产工程师协会会员罗斯在其《管理审计》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管理审计”一词,其内容主要是对业务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判。此后其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扩展,20世纪70年代,随着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管理审计已成为独立的崭新的审计领域,是由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业绩和管理工作等全方面进行的审查和评价。目前,管理审计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审计方式,诸如管理导向审计、管理经营业绩审计、3E审计(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5E审计“(3E”增加Equity,Environment)、货币价值审计、综合管理审计等都是管理审计的某种形式或某个侧面。管理审计自引入我国以来,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重视,然而,由于起步较晚,缺少现成的经验,方法体系及审计机构等还不够完善,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管理审计缺乏系统规划和方法体系、缺少全方位的审计领域、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技术手段落后、缺乏相关人才等。[1]
笔者主要从管理审计的内容和方法着手,探寻企业管理审计的新思路。管理审计是一种内向型的审计,属于企业的内部审计,以改善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从企业战略、组织结构、计划及内部控制等方面入手,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管理各职能的发挥程度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提出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从系统整体的高度充分挖掘企业生产力诸要素的潜在能力,优化整体结构,改进企业管理。管理审计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以改造管理为先导向,有别于传统财务审计的审计类型,它在改善经营管理,促进企业良性循环发展方面发挥其独特而有效的作用。
二、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
管理审计在内容上不以财务资料为基础,而是主要审查企业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管理职能上的表现。
(一)审查企业战略
我国高校公共管理创新路径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快速发展,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高校公共管理各个部门的日常管理和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高校公共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从管理审计视角出发,对高校公共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促进高校的稳定运行。
一、高校管理审计的内涵
管理审计是对高校各种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和剖析,从而帮助管理者提高经营效率。通过管理审计,能有效地剖析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检查和评价高校管理的目标是否合理、管理方式是否妥当、各项资源配置是否科学合理。现阶段,高校管理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对管理制度的审查,使各项经济活动能够有章可循;②对各项经济活动结果进行审查,评价各项经济活动是否对经营目标有利;③评价各项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④检查各项费用是否都花在了刀刃上;⑤剖析是否有更多的渠道进行办学经费筹集;⑥检查各部门所进行的经济活动是否对学校利益有利等。高校的管理审计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实施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报告阶段。其中,在准备阶段,审计人员要对审查对象有全方位的了解,包括审查对象背景、审查对象的各项业务内容、审查对象的管理劣势等内容,通过掌握以上内容,审计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审计计划,采用相应的审计方法开展审计工作。在实施阶段,要仔细检查和剖析审查对象的各项管理活动,从而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在报告阶段,审计报告对格式没有特殊要求,也不需要华丽的词汇,但一定要将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存在的问题完整、真实地表达出来,并根据检查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因此,在最终形成审计报告之前,要与审计单位的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从而使审计报告对审计单位更具参考价值。
二、管理审计参与高校公共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高校规避管理风险,提升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高校也在与时俱进进行着相应的改革,包括整合和扩招等。高校不仅进行教学科研活动,他们还要进行对外投资等很多经济活动,为了更好地扩大招生,他们建立新校区,但是国家给予的资金支持是有限的,这就需要高校通过其他的渠道进行资金筹集,从而满足新校区的支出,这笔费用每年需要很多,少的几千万,多的几十亿。高校随着时展在不断变化,但其管理模式还处于传统阶段,没有建立完善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很多经济活动都没有完善的制度做保障,也没有成本核算和科学的监督机制,这种情况下高校进入市场,肯定会面临很多挑战。而管理审计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管理审计可以更好地帮助管理者对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等,从而将高校的管理风险降到最低,促进高校健康持续发展。(二)推动高校审计活动深入开展的本质要求。管理审计的目的在于促使高校管理得到改进和优化,从而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其本质是审查与评价高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是否对经济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是否合理节约成本,经济活动结果是否理想,从而促使高校今后更好地开展经济管理活动。管理审计是为了使高校不断改善管理从而满足不断发展的需求,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审计活动,它不同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是一种现代化的审计手段,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管理审计在高校风险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三)高校促进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根本需要。教育内部审计应是配合国家对高校进行科学的审计,从而促进高校良性发展,但现在教育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有限,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在高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就要突破自我寻找新的审计形式。高校内部审计能参与到高校的风险管理中去,提高内部审计在高校中的地位,使其在高校管理中发挥出重大的作用。内部审计离不开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科学的审计制度能使审计工作开展得更顺利,审计工作更廉洁高效,在促进高校管理不断完善的同时,还能有效预防风险,进一步促进高校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管理审计促进高校公共管理创新的路径建议
建筑业施工风险监督评价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开展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的自身特点和现状;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一般原则和审计步骤;建筑工程项目的几类风险管理审计;审计报告;工程风险管理审计的注意事项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审计的前提和基础、其功能和最终目的都是减少组织风险损失、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的自身特点、我国开展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现状、一般原则、审计步骤、工程风险管理体制审计、工程风险管理机制审计、工程风险管理程序审计、工程风险管理对策审计、注意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与组织其他部门的信任、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要求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及时、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文章分析了项目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的关系以及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自身特点和现状,阐述了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的一般原理和审计步骤,对几类工程风险管理审计进行了探讨。
风险是指组织内部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建筑工程项目一般具有投入资金多、规模大、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易受自然条件及地质水文情况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等特点,在工程建设期间,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随着现代建筑工程项目逐步大型化,国内一些管理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末不断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以使工程项目最大程度上避免各种风险给工程带来的损失,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经济效益。
本文论述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是指业主内部审计部门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工程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工程质量、工期、造价、技术等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处理等管理行为的一系列审核活动,是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控制、监督及评价的过程。
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人员对可能导致损失的项目不确定性进行预测、识别、分析、评估和有效地处置,以最低成本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科技管理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
一、引言
在意大利上市的前100家大型企业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25%的企业未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67%的企业只在年度审计计划编制过程中采用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只有8%的企业在年度审计计划编制过程和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都采用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可见,风险导向审计并未在具体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广泛运用。而在理论研究方面,有关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也多停留在介绍基本概念、分析其必要性上,虽然提出了一些推广运用的设想,但多数较为笼统,缺少实践案例,对实际操作的借鉴性不强。鉴于此,我们以科技管理审计实施为切入点,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为在具体审计项目中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开展了积极探索。
二、风险导向审计实施过程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主要分为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三个阶段。
(一)审前准备。风险导向审计的一大特点是审计重心前移,在现场审计前需充分了解被审计对象的情况,分析、评估其面临的风险,这是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决定了审计的成败。
1、风险识别
为了识别被审计对象科技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我们在审前采取询问被审计对象内部相关人员、咨询其上级主管部门、收集内外部相关资料、审计组内讨论等方式,收集了被审计对象科技管理和信息系统基本情况、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状况、被检查和考核资料等相关信息,为进行风险识别准备好了数据原料。对于科技管理的风险,可从风险源、风险影响和风险行为等多个角度来分类。由于考虑到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完善风险控制,因此从风险控制措施的角度来看,同一风险源可能采取多种攻击方式,不同风险源也可能产生同样的危害,不便于提出控制措施;而从风险的影响来区分较为笼统,也不便于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因此在审计中,我们从风险行为的角度,将科技管理风险主要分为操作失误、滥用授权、行为抵赖、身份假冒或密码分析、黑客攻击、恶意代码和病毒、泄露信息、篡改数据、破坏系统、系统意外故障、系统环境威胁、物理攻击和管理不到位等十多类。我们以以往开展的科技管理审计获取的数据和所收集到的被审计对象科技管理情况为基础,明确科技管理的目标,分析威胁目标实现的风险,依据风险分类方式,进行风险识别。由于风险不可能穷尽,为抓住主要矛盾,仅识别较重要的风险,共识别出7类、24个风险域、49个风险点,形成了科技管理风险清单。
会计毕业论文-论民营企业管理审计的应用基础
会计毕业论文
强化内部审计是所有成长型民营企业家的当务之急,成功的民营企业已不满足于内部审计常规性的工作内容,管理审计发挥着其他管理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应用基础前提包括,明确管理审计的实质目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必要的审计程序和标准及特殊的技术方法。
管理审计的实质目标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从内审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工作职责权限、工作内容和范围、审计效果等重要方面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实验”过程,在这个艰难的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和民营企业家终于确立了民营企业设立内部审计的目标就是增加企业效益和提高工作效率。
效益和效率可以理解为绩效,它来自于过程。企业的运营过程就是一根完整的循序不断的链条,只有健康、高速运转,过程才能确保创造绩效。而过程控制本身是管理职能,不是内部审计的职责,管理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介入管理又不参与管理,事实上很难严格做到。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就是医院里的专职外科门诊大夫,仅限于验病开方,不兼卖药品和参与手术开刀,以发现风险和转移风险为己任。内部审计找准切入点和摆正这个位置有三个必要条件应同时具备。第一,高度独立的体制。最适合国情的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受企业的董事长领导,特点是确保独立性和有效性。第二,内部审计机构应确保有能力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第三,能够实现审计目标——增加效益,提高机构工作效率。
基本条件和主要内容
民营企业管理审计应用基础论文
强化内部审计是所有成长型民营企业家的当务之急,成功的民营企业已不满足于内部审计常规性的工作内容,管理审计发挥着其他管理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应用基础前提包括,明确管理审计的实质目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必要的审计程序和标准及特殊的技术方法。
管理审计的实质目标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从内审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工作职责权限、工作内容和范围、审计效果等重要方面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实验”过程,在这个艰难的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和民营企业家终于确立了民营企业设立内部审计的目标就是增加企业效益和提高工作效率。
效益和效率可以理解为绩效,它来自于过程。企业的运营过程就是一根完整的循序不断的链条,只有健康、高速运转,过程才能确保创造绩效。而过程控制本身是管理职能,不是内部审计的职责,管理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介入管理又不参与管理,事实上很难严格做到。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就是医院里的专职外科门诊大夫,仅限于验病开方,不兼卖药品和参与手术开刀,以发现风险和转移风险为己任。内部审计找准切入点和摆正这个位置有三个必要条件应同时具备。第一,高度独立的体制。最适合国情的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受企业的董事长领导,特点是确保独立性和有效性。第二,内部审计机构应确保有能力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第三,能够实现审计目标——增加效益,提高机构工作效率。
基本条件和主要内容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较大且具杂乱感。这是由企业高层高度信任或直接授权所造成的。一般情况下,常规审计很难进入规范化审计程序,企业高层也不关心你内部审计的工作过程,只问结果。这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特点。但就管理审计而言,没有明确的审计对象和开展内部审计的基本条件,搞管理审计很难操作。一方面很难跳出常规财务审计的圈子,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很难开创新局面。因此开展管理审计必须解决以下审计环境问题。
审计概念内容形式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内部审计管理审计问题
[论文摘要]企业内部开展管理审计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用到的一些主要概念做一简略探讨,以期理顺思路,服务实践。使企业内部管理审计在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作用中逐步完善,稳步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迫使企业管理者更加讲求管理力度,防范风险,追求经济效益,并且建立富有生机活力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部审计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开展管理审计就成立一种必然趋势。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中国内审协会五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上指出,今后内部审计要开展对经营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事项的监督和评价,实施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为改善组织的运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服务,为管理层当好参谋。
管理审计在我国开展时间较短,规范化的实践经验尚显不足。对一些在实践中必须清楚的重点问题讨论颇多,这些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管理审计的有效开展及发展方向。本文对管理审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注意点作一概念性的探讨,以期对开展企业管理审计有一清晰的思路。
一、管理审计的概念、内容、形式
企业内部管理审计概念性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内部审计管理审计问题
[论文摘要]企业内部开展管理审计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用到的一些主要概念做一简略探讨,以期理顺思路,服务实践。使企业内部管理审计在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作用中逐步完善,稳步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迫使企业管理者更加讲求管理力度,防范风险,追求经济效益,并且建立富有生机活力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部审计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开展管理审计就成立一种必然趋势。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中国内审协会五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上指出,今后内部审计要开展对经营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事项的监督和评价,实施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为改善组织的运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服务,为管理层当好参谋。
管理审计在我国开展时间较短,规范化的实践经验尚显不足。对一些在实践中必须清楚的重点问题讨论颇多,这些问题的认识直接影响管理审计的有效开展及发展方向。本文对管理审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注意点作一概念性的探讨,以期对开展企业管理审计有一清晰的思路。
一、管理审计的概念、内容、形式
内向型管理审计基本特征论文
197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了第3号“内部审计师责任说明书”,将内部审计定义为检查组织内部的各种业务活动,这是一份关于管理审计的“独立宣言”,自此开始,内部审计就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内向型管理审计。例如,197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95%的被调查者都在实施内向型管理审计,所用时间占整个时间的51%。198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内部审计师将63%的时间用于内向型管理审计。1983年IIA调查了美国1687个内部审计机构,结果发现有70.8%的机构在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审计,同期,英、日等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机构也在大量地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审计。
(一)
有学者认为,内向型管理审计不是一种独立的审计类型,其代表人物就是BradfordCadmus,他在《业务审计手册》中指出:内向型管理审计与其说是一种独特的程序和方法,倒不如说是一种思维方式,内向型管理审计与内部审计完全相同,只是态度、探究、分析、思考的方式不同而已。1987年,DavidKowalozyk再次重申了上述观点,他指出:“内向型管理审计的特征是由审计师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决定的,而不是由独特的程序和方法决定的”,“由于内向型管理审计的价值取决于审计师而不是审计程序,因而就必须认真选择审计师,……那些缺乏想像力的审计师,是不可能搞好内向型管理审计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内向型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的扩展与修正。
(二)
大多数学者认为:内向型管理审计是一种独特的审计类型,不仅在态度上、思维方式上有别于传统内部审计,而且在原则上、实际操作上也明显地区别于传统内部审计。长期从事管理审计研究,并取得重要成就的英国伯明翰城市工学院的JanuszSantocki教授,曾向工商界的董事长、总裁、高级经理、会计公司合伙人、管理咨询公对的咨询师、学术界专家等发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内向型管理审计是客观地、独立地对管理者实现公司目标和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以指出公司内部所有的业务和职能部门现有与潜在的薄弱点,并提出改进这些薄弱点的办法。所以,内向型管理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有着很大的区别。WilliamLeonard认为内向型管理审计“是对公司、公共机构或政府机构及其处室的组织机构、目标、计划、经营方式以及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的综合性和建设性的检查”。WilliamGreenwood认为内向型管理审计是“检验组织的整体状况以发现现存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建议”。在WalterKell主编的《现代审计学》中,则引用了这样的表述:内向型管理审计是评估组织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向适当人士报告评估结果及改进建议的一种有系统的过程。
Raph·S·Polimeni认为:内向型管理审计的整体目的在于从四个方面为各阶层管理当局提供信息,协助他们有效地履行受托责任,这四个方面是;①客观地分析;②评估;③建议;④适当的说明。Polimeni进一步指出了内向型管理审计的主要目的,即:①确定存在的问题;②评估管理上的适当性;③使管理创新所产生的利益最大化。
医院药品采购管理论文
摘要: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药品的使用是一个重点,用药安全性关系到患者的诊疗效果,以及医院的长远发展。以药品采购环节为例,研究发现存在较多的问题,对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首先概述了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性,然后指出药品采购管理问题,最后阐述了风险管理审计的具体应用,谨供参考。
关键词:风险管理审计;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应用
一、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概述
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背景下,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更为激烈。医院药品采购具有种类多、资产高的特点,是医疗服务的基础保证。考虑到采购环节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影响因素,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内部审计能够监督医院的风险管理工作,只有充分发挥监督和评价作用,才能够对医院各个部门进行审查,通过查缺补漏降低管理风险。具体到药品的采购上,风险管理审计能够保证采购活动科学、合理,提高药品的使用效率,重要性有以下三点。第一,能够及时发现风险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完善相关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重视风险管理工作。第二,能够对采购、管理等部门进行审查,评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合理性,同时发现新的风险点,发挥警示作用,降低风险损失。第三,风险管理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包括思路、内容、职能等要素。和传统的审计模式相比,不仅提高了内部审计的作用,而且在多个方面均有明显改进。在医院中,内审部门是独立的,有利于内审工作的开展,站在客观、全局的角度上,通过识别风险、防范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二、当前医院药品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药品的销售主要依靠医疗机构,调查数据显示其占据85%以上的市场。基于这种背景,医院作为买家在药品市场中占据优势,因此药品的采购存在较多的安全风险,成为管理漏洞形成的首要因素,常见问题如下。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6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