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课程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7 09:58: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管理课程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管理课程总结

市场营销专业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运营管理课程是经济管理专业类的核心课程,教学难点多,教学难度大,相关教师进行了多方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成绩,然而,部分情况还不令人满意,存在的问题还有,特别是教学改革理念和组织问题等需要斧正,同时新时期的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系统化、多元化和配套化的进行。

关键词:运营管理课程;课程教学改革;系统化配套化教学改革

一、引言

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将运营管理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充分显示了运营管理课程的重要性。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运营管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知识理念、技能方法和流程,并能根据市场需求实施有效、柔性和快速反应的管理。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和教学改革,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都有进步明显,但是不足的地方仍然还比较多,此外,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对管理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高校,需要继续不断地进行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以常熟理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运营管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为例,对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举措进行综述,由此对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市场营销专业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综述

多年来,常熟理工学院强调以应用型本科为特色,注重课程教学改革。与此同时,作为市场营销专业运营管理课程教学相关教师积极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近几年来,主要举措有:1)以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运营管理实务为方向,改革教学内容。通常,现代运营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繁杂,大而全,由于市场营销专业学时的限制,再考虑到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同时,在抓住运营管理课程核心主线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运营课程内容改革,基本逻辑脉络为:现代企业生产运作方式—计划—组织—控制,涉及的重点核心内容有:需求预测、综合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网络计划和库存管理等。这样教学内容既反映了运营管理课程的精髓,通过教学,有能够满足学生工作后的需要,既学到知识技能,又能够在工作中够用。此外,每个年度,教师还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调整,以保持与时俱进。2)强调课堂教学效果,改革教师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方法上,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针对不同内容,分别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在理论教学方面,注意师生交流互动,让学生既学理论知识,有锻炼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配套软件辅助教学。现代运营管理,强调对计算机的应用,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软件辅助教学,例如,在需求预测教学中,我们使用了SPSS和EVIEWS等软件,在物料需求计划教学中,使用了ERP软件,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运用软件能力。4)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管理,改革课程考核办法。现代管理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5)安照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梳理相关课程群,为运营管理课程的学习打厚基础。要作好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先期课程进行教学,打下厚实的基础。这样,可以大大减低学生学习运营管理课程的困难。6)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定期与不定期地进入企业顶岗实践实习运营管理知识技能。教师以半年甚至以年的时间深入企业,能够学到最新实用的管理方法和技能,这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非常有益。以上所有这些关于运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查看全文

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多样性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项目国际化合作越来越多。项目管理在国际项目合作过程的运用几率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更多的掌握项目管理思想的学子加入各项实践当中。作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不同学科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通识;项目管理;教学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项目国际化合作越来越多。主席向全球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战略思路在未来也将不断增加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程项目合作机会,同时,“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的思维模式的不断推进又将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更多的创新性项目。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之下,项目管理思想作为工程管理国际化的重要思想之一,会为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增长及发展新征程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项目管理》是高校工科专业的重要的一门课程,如今它也逐渐成为文科专业的重要选修课,面对高校教育体系的新变化,项目管理课程作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门通识课程,面对不同专业,其教学模式多样性的创新性探索与研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项目管理这门课程,涵盖项目技术方法、风险管控、法律法规及经济管理科学等多学科理论,是一门集理论、规律、方法为一体的管理综合性学科。项目管理课程在高校课程序列中的开设,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项目管理理论水平以及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然而,目前各高校各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课时设置长短不一,课程理论体系和主体内容也不完全统一。另外工科类专业和经管类专业采用的项目管理课程的教材也千差万别,很多教材在编纂内容方面有专业性侧重,这样就造成了课程的条理章节在具体教授环节上差距很大,完全不统一。事实上,传统工科专业和经管专业在具体课程讲授上就应该体现教师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侧重的不同。然而,目前的项目管理课程对各类专业的授课模式较为死板,无法充分调动不同专业对于项目管理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笔者认为对于项目管理课程作为各类专业的通识课程,其教学模式应该采取多样性,以适应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顺应社会对于各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最近五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本校各专业项目管理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课程模式的多样性,期望通过自己的实践研究,为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多样化模式的研究做一点个人的努力。以下是笔者的一点研究心得,与各位同行交流。

1案例互动式教学模式

[1]案例互动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它也是研究型教学的本质所在,主要适合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教学。它的主要方式是:1)首先模拟项目团队构建学生案例学习团队,因为团队作业是项目管理的突出特点之一,而合作教学也离不开工作的团队;2)授课老师通过环环相扣的模块化知识讲解,精选课程案例,以文字叙述、PPT、视频播放等方式强化视觉展示,加深学生对项目管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3)在知识教授和精彩互动案例的展示同时,鼓励学生基于知识体系化平台,以项目团队协作形式完成项目范围管理、进度管理及质量管理等重点知识模块的案例作业;4)甄选学生案例进行课堂展示,发动学生对项目案例积极进行评价,并对难点献计献策。项目管理的经典案例有很多,比如我国古代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丁渭修复皇宫“一举而三役济”、华罗庚先生“烧水泡茶”经典案例、北京地铁网络、长江三峡大坝、上海中心大厦及港珠澳大桥等。

2互动合作式教学模式

查看全文

体验式教学在绩效管理实验教学的运用

一、构建绩效管理课程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为一名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不仅要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还应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更应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2.学生就业的保障。随着企业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对有较强绩效管理能力人员的需求会不断增加。为了能在职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外,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在此,提高绩效管理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绩效管理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与难点

1.绩效管理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实验教学方法在理工学科用得较广泛,而在管理学科则近几年才开始。相较于其他模块,绩效管理的实验教学发展则更缓慢。在一些高校中已有针对人员素质测评开发的测评软件等。而绩效管理课程实验大多还停留在以单一案例教学的阶段上,其原因在于绩效管理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开展难度较大。2.绩效管理课程实验教学的难点。绩效管理课程和企业绩效管理工作实践的特点,决定了绩效管理课程实验教学还面临着一些难点:(1)绩效管理场景建立困难。从内容上看,绩效管理的哪个环节都以真实的工作为背景。对于缺乏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经验的教师和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建立这种真实的企业工作场景有一定的难度。(2)指导教师自身缺乏绩效管理经验。目前讲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是毕业后直接从教,缺乏工作经验。教师实践能力的欠缺导致在设计和开展实验教学时过于理论化且针对性较差,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3)常用教学方法不适用于绩效管理实验教学。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是模拟软件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虽然可以将绩效管理环节的流程梳理并以模拟软件的形式展开,但是绩效管理的内容和方式都无法软件化。因此,模拟软件在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效果非常有限。而用案例教学也存在问题:一方面,案例质量较低,影响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下降;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更多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对技术性和实操性非常强的绩效管理实验教学关注较少。

三、多情景角色模拟在绩效管理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程实践中,情景模拟要求围绕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某一问题,设置情景模拟实验,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各种角色,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操作过程看,通常分为五个步骤:即情景设计、角色分工、情景分析、仿真演练和总结评价。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意识地将多情境角色模拟运用到绩效管理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建构真实的绩效反馈环境。在企业绩效反馈工作的实践中,重点通常是主管如何与不同类型的下属进行绩效面谈。在该环节实验教学中,为了能让所有学生对绩效面谈中不同角色都有亲身体验,在此采用多重角色扮演方式进行绩效面谈。1.情景设置。在绩效面谈的实验中,设置三个角色,分别是:领导,面谈中的主导者;下属,被面谈者,针对可以设定不同类型的人物,但必须有具体的人物描述;第三,观察者,对观察者在面谈过程中所要进行观察的内容需要进行详细说明。观察者的主要任务是作为第三方,根据观察者的角色说明,来观察领导和下属在绩效面谈过程中的表现,并做记录。在实验教学中,笔者在绩效反馈环节设置了如下背景:“公司的年终综合绩效考评要求各个部门按照10%的S类员工,30%的A类员工,50%的B类员工,10%的C类员工的比例来考评员工。这无疑给管理者做员工的绩效面谈工表2绩效面谈总结作带来了难题。”上级领导的角色如下:“研发部经理陈某就正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假如你是陈经理,在刚刚结束的年度综合考评后,面对下面几位员工,该如何进行绩效面谈?”在已设定的公司考评背景下,再设置不同类型的下属角色,包括考核为A、考核为B和考核为C的员工类型。而对观察者的所要观察的问题则从观察上级开始谈话的方式、观察谈话是怎样进行的和观察、评价谈话的结果三个方面来设计。2.角色分工。以每组6人为例,代号分别为A、B、C、D、E、F,组内三人为一个角色组。一共进行3轮不同的面谈,在这3轮面谈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分别扮演上级、下属和观察者的角色,具体操作如下表所示。在角色互换的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以将不同小组的学生互相穿插进行角色扮演,例如第一小组的领导和第二小组的下属进行面谈等。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对此进行调节。3.情景分析。两位领导熟悉角色,可以商讨面谈提纲;两位下属熟悉角色,可以讨论并准备如何应对接下来的绩效面谈;观察者熟悉观察对象的角色和观察者自己的角色说明,做好观察者的准备工作。4.仿真演练。在这个过程中,观察者需要保持沉默,同时要依据观察者角色说明为指导,记录主要内容,并在谈话结束后就面谈双反在绩效面谈中的表现给予反馈。5.总结评价。面谈结束后的总结与分享,总结内容见下表所示。

查看全文

应用型本科薪酬管理课程探析

摘要:为了有效达成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薪酬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构建理论学习、操作训练和实践体验“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学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开展模块化教学,同时改革课程考核办法,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薪酬管理;教学;创新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薪酬管理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应用型本科而言,薪酬管理课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薪酬管理的相关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初步形成从事薪酬管理工作所需的薪酬体系的设计能力、薪酬水平的决策能力、薪酬结构的构建能力、员工福利的设计能力和薪酬日常管理工作(预算、控制和沟通)能力等专业技能。为达成课程的教学目的,应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兼顾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讲好理论知识,训练专业能力。笔者常年在地方二本院校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薪酬管理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对薪酬管理认识不清、兴趣不浓、理论不熟、能力缺乏的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笔者结合薪酬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薪酬管理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薪酬管理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搭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是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对于薪酬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也是如此。但在过去的薪酬管理课程教学中,往往只有理论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缺乏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实际管理工作的体验,不能很好地达成课程所要求的系统掌握理论、培养学生技能的教学目标。为此,我们对薪酬管理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了新的构建,依据应用型本科薪酬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从理论学习、操作训练和实践体验三个方面搭建了薪酬管理课程的知识体系,每一部分设置相应的教学模块,形成统分结合、相互联系的知识系统。(一)薪酬管理理论部分。此部分是本课程的基础部分,由薪酬管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组成,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系统掌握薪酬管理的基础知识,为操作训练和实践体验打下坚实的基础。该部分由以下内容模块构成:(1)基本概念。主要包括:薪酬、薪酬管理、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水平、薪酬政策等。(2)基础理论。主要有:薪酬的构成理论、薪酬管理的公平理论、薪酬管理的有效性理论、薪酬管理的合法性理论以及薪酬管理原则和战略性薪酬管理理论等。(3)基本方法。包括:薪酬结构的构建方法、薪酬体系的设计方法、薪酬水平的决策方法、员工福利的设计方法和薪酬日常管理方法等。(二)薪酬管理操作技能部分。此部分是薪酬管理理论的具体应用,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薪酬管理的常用技术和方法。我们主要采用在线实验课的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薪酬管理技能的教学:(1)职位评价方法训练。主要包括排序法、归类法和要素记点法。(2)薪酬调查训练。要求学生运用薪酬调查的原理和方法,对给定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完成调查报告。(3)基本薪酬管理训练。主要是基本薪酬的确定和调整方法和技术,要求学生运用薪酬体系相关理论,对某虚拟企业的薪酬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给出自己的评价和改进意见,提交实训报告。(4)可变薪酬管理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应用薪酬管理的相关理论,对虚拟企业包括个人奖励、团队奖励和组织奖励等各类薪酬奖励措施进行解读和诊断,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作出自己的评价,提出改进措施。(5)员工福利管理训练。由学生对给定的某企业的法定福利和企业福利计划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三)薪酬管理实践部分。此部分的教学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了解现实中各类组织薪酬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使学生获得对薪酬管理工作的感性认识,并学会运用专业知识,对现实中的薪酬管理问题作出初步的分析。以上理论学习、操作训练和实践体验“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学习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逐层递进,能引领学生对薪酬管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并在专业实践中锻炼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薪酬管理课程教学方式的选择

查看全文

高职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根据《高等职业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代物流管理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基于“三教”改革,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物流管理及其各核心功能的基础知识,了解各核心功能的业务流程,训练学生从实际工作角度思考分析问题,初步理清各项作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大局观,练就团队协作与管理能力。

【关键词】“三教”改革;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

一、高职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性质与任务

现代物流管理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从事仓储、运输与配送、采购、供应链管理等基层管理及物流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包括运输、仓储、配送、采购、企业运营和信息处理环节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正确把握物流领域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物流术语,了解将来可能从事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以及未来职业发展路径。通过相应的实训,使学生初步掌握物流各环节的基本业务操作,锻炼学生运用理论进行分析并将其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对所学专业有较全面的认识,牢固树立客户意识和服务理念。

二、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项目设置

现代物流管理课程面向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大一学生,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平台和丰富的课程资源,统筹考虑与课程同步讲授的教学内容和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等因素,选取教学内容,并对选取的内容进行序化和整理。教学内容包括“揭开现代物流的神秘面纱”和“奇妙的组合——现代物流作业计划与执行”两个项目。

查看全文

物流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以线上教育综合平台为依托,基于线下课堂教学探索物流管理课程更为高效的管理及教学方法。根据教育部对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分析新形势下混合式教学面临的挑战,结合课程实践暴露的问题,针对物流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关于教学资源结构、模块、考核方式及师生关系等方面给出改革建议,以期为混合式教学课程创新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物流管理;创新改革

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各高校不断深化发展“互联网+教育”,教师互联网学习指数在不断提高,混合式教学也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模式[1]。线上教学具有空间、时间等方面优势,线下教学具有互动丰富、课堂反馈及时等优点。但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单一的线上或线下教学难以满足当前教学需求,混合式教学能够使两种教学模式优势互补,更高效的保障教学效果。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学情和教情,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调整优化迫在眉睫

一、混合式教学面对的新挑战

(一)线下线上教学内容侧重点新转变。现阶段是线上教学蓬勃发展时期,也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重要过渡期。全面线上教学中对教学平台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直播授课、课程作业布置、课程拓展知识在线学习等较为简单的方面,线上教学资源以拓展知识为主,教学形式单一、较为枯燥、因材施教体现不足。采用“全覆盖式”和“打补丁式”的线上教学方式显然不能保障教学质量,难以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如何针对线上线下教学目标,进一步明确教学侧重点,协调好线上线下教学内容,使线上线下教学不是简单组合,而是有机结合,是下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调整的首要方面。(二)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新模式。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往往过于简单化和形式化,与教学环节深度融合不足。经常出现“学生线上学习不认真,线下学习跟不上”现象,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授课存在知识脱节,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对线上知识真实掌握程度[2-3]。混合式教学仍然面临着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创新性体现不足、课程教学效率低等难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未来混合式教学在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方式、方法、节奏及教学活动结束后对学生能力获得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仍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三)线上线下教学课程质量新要求。根据2019年10月,《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课程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传统教学侧重对知识的讲授,通常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常常出现“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现象,易忽视学生能力培养问题。在各高校积极打造金课背景下,课程建设显然不能停留在教学任务完成度上,结合“两性一度”教学要求,应将重点放在学生学会了多少、能够掌握多少、是否具备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社会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以学生能力获得为成果导向,落实OBE教育理念,着重调整教学设备、教学组织形式、线上线下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物流管理中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查看全文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改革论文

【摘要】文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目标,规划、设计中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体系,对课程的实施配套条件进行说明,开发具体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实施方案,“物流信息系统类型”为蓝本设计学习情境。

【关键词】工作过程;物流信息管理;学习情境;能力要素

1引言

物流信息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基于物流行业的基本管理流程,其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能在物流管理的流程中高效地采集信息、储存信息、传输与共享信息,并将信息用于管理决策与经营分析”。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的主要培养方向就聚焦于学生用于岗位工作流程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与职业应用能力。

2研究背景

我国拥有非常广阔的物流信息化市场应用前景,随着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对物流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物流信息技术不仅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成为物流行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而市场上对于物流信息化相关人才的需求缺口也很大。但在目前传统教学模式下,中职学校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往往存在着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手段单一与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等问题,仍然在普遍采用理论与实践互相分离的二元化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欠佳。

查看全文

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日益增强,国际商务管理课程在本科教学中成为专业核心课程。本文主要探讨大数据时代国际商务管理课程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改善国际商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国际商务;国际商务管理;问题;方法

1前言

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中论述了国际分工的重要性,探讨了各国出口劳动生产率高的产品,进行交换,能够获取更大利益。1817年,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之间的贸易不仅存在于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只要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根据“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的原则,各国出国劳动生产率更高(即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进行国际贸易,就可以获得比贸易前更大的产品数量,无论是劳动生产率高还是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都能实现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1,2]。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各国之间商品、信息、技术、资金、服务、咨询等方面的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如何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抓住商机,在全球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国际商务管理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根据经济全球化的现状,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就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提出构想,旨在提高国际商务管理活动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2国际商务及国际商务管理课程简介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国际商务的定义及国际商务管理课程进行探讨,一般而言国际商务是指为满足个人及组织需求而进行的跨国界交易活动,包括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商品、劳务、技术和资本)的国际转移[1,2]。我国学者马述忠等主编的国际商务包括绪论全球化与国际商务、国际商务环境篇、国际贸易与投资篇、国际金融体系篇、国际企业管理篇[1]。薛求知等主编的国际商务管理教材将国际商务课程分为导论、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国际商务环境、外国经营环境、国际商务经营方式、国际经营战略、国际商务的营销管理、国际商务中的进出口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组织与控制、中国企业的国际经营共十二章[2]。符正平编著的国际商务教材主要探讨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国际商务环境,跨国公司形成的宏观、微观原因,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国际企业战略等内容[3]。通过诸多学者对国际商务的探讨分析,可以发现国际商务涉及到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营销、国际财务、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等多课程的理论知识,而国际商务活动经营环境、经营决策的复杂化,使得国际商务管理的理论课程教学方法亟需改变,以适应全球化的经济环境。

查看全文

食品安全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与评价

摘要:在传统理工科的教学中借鉴和应用沙盘模拟理念,可以有效补充理工科中管理课程纯粹理论教学的不足,通过阐述基于沙盘模拟的食品安全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重要意义,结合食品安全管理课程教学目标,设计3个教学案例。沙盘模拟教学模式把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融合,突出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使学员在亲身参与、亲自体验中把课本知识转化成职场技能。通过对传统组与设计组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传统组教学效果总分平均得分71.8分,而设计组总分平均得分78.3分,设计组高于传统组6.5分,两者对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基于沙盘模拟方法,进行高校食品安全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设计,可为理工科中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探索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

关键词:沙盘模拟;应用型高校;食品安全管理;教学设计;评价

2017年,国家教育部“十三五”规划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基于人才培养定位可设置为研究型普通高校、应用型普通高校、职业技能型高等职业院校三大类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食品安全管理课程与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食品企业管理等课程均有内容交叉,如何突出该课程的特色,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成为这门课程授课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沙盘模拟以体验式的教学为主要特点,比传统教学更加灵活,比案例教学更贴近实际,是培养实战能力的一种创新教学方式。基于沙盘模拟的理念,教师可以设定各种各样与工作职责相关的场景,促进学员查找相关法律法规并提出对策,拓展学员的食品安全管理理论知识,强化学员的食品安全管理实践技能,注重提高学员综合素质。沙盘模拟教学模式把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融合,突出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使学员在亲身参与、亲自体验中把课本知识转化成职场技能[1]。

1 基于沙盘模拟的食品安全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重要意义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既可以是一门课程,也可以是代表几门密切相关的课程。食品安全管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2个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可以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学、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毒理学、食品标准与法规等。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该课程的学时分配通常设置为理论课占2/3,实践课占1/3,传统的实践课教学内容和方式是开设微生物检验、农药残留检验、重金属检测等实验操作训练。但这类实验内容又与食品微生物检验学、食品分析实验、食品生物化学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内容相重复,造成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实践课程因与之前学习的实验内容相重复而被取消,全部改成理论课[2]。这就违背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理论兼顾实践的学时分配,无法体现应用型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课程与学时设置特色,很难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食品安全管理课程对于教学的实践性有较高要求,因此在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时需要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设计。而沙盘模拟则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性的问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内容、方法、条件等方面同质化的局限,拓宽了实践教学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这种集体验性、实践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教学方法为应对工作职场复杂多变的场景打下牢固理论和实践基础,使实践教学课堂更具吸引力、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战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沙盘模拟的应用型高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将更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 应用型专业食品安全管理课程教学目标

查看全文

物流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以线上教育综合平台为依托,基于线下课堂教学探索物流管理课程更为高效的管理及教学方法。根据教育部对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分析新形势下混合式教学面临的挑战,结合课程实践暴露的问题,针对物流管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关于教学资源结构、模块、考核方式及师生关系等方面给出改革建议,以期为混合式教学课程创新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物流管理;创新改革

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各高校不断深化发展“互联网+教育”,教师互联网学习指数在不断提高,混合式教学也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模式[1]。线上教学具有空间、时间等方面优势,线下教学具有互动丰富、课堂反馈及时等优点。但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单一的线上或线下教学难以满足当前教学需求,混合式教学能够使两种教学模式优势互补,更高效的保障教学效果。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学情和教情,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调整优化迫在眉睫

一、混合式教学面对的新挑战

(一)线下线上教学内容侧重点新转变。现阶段是线上教学蓬勃发展时期,也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重要过渡期。全面线上教学中对教学平台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直播授课、课程作业布置、课程拓展知识在线学习等较为简单的方面,线上教学资源以拓展知识为主,教学形式单一、较为枯燥、因材施教体现不足。采用“全覆盖式”和“打补丁式”的线上教学方式显然不能保障教学质量,难以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如何针对线上线下教学目标,进一步明确教学侧重点,协调好线上线下教学内容,使线上线下教学不是简单组合,而是有机结合,是下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调整的首要方面。(二)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新模式。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往往过于简单化和形式化,与教学环节深度融合不足。经常出现“学生线上学习不认真,线下学习跟不上”现象,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授课存在知识脱节,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对线上知识真实掌握程度[2-3]。混合式教学仍然面临着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创新性体现不足、课程教学效率低等难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未来混合式教学在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的方式、方法、节奏及教学活动结束后对学生能力获得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仍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三)线上线下教学课程质量新要求。根据2019年10月,《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课程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传统教学侧重对知识的讲授,通常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常常出现“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现象,易忽视学生能力培养问题。在各高校积极打造金课背景下,课程建设显然不能停留在教学任务完成度上,结合“两性一度”教学要求,应将重点放在学生学会了多少、能够掌握多少、是否具备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社会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以学生能力获得为成果导向,落实OBE教育理念,着重调整教学设备、教学组织形式、线上线下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不断探索。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物流管理中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