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学概念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20:23: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广告学概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广告学研究论文
一、广告学的研究对象
所谓广告学是关于各种社会组织进行成功广告活动的方法和策略的学科,是对广告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相应的广告理论的揭示。广告学具体研究以下问题:
(一)广告发展的历史
在广告学所涉及到的研究领域,要对广告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中每一阶段广告现象进行剖析,以探索广告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二)广告人与广告人培养
广告学要对广告活动中的主体策划者,即广告人的问题进行研究。广告人在广告业中存在了上百年时间,对于广告人的界定、广告人的素质分析和广告人的培养,都与广告发展紧密相联,也是广告学科进一步完善的重要问题。
广告学研究论文
一、广告学的研究对象
所谓广告学是关于各种社会组织进行成功广告活动的方法和策略的学科,是对广告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相应的广告理论的揭示。广告学具体研究以下问题:
(一)广告发展的历史
在广告学所涉及到的研究领域,要对广告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中每一阶段广告现象进行剖析,以探索广告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二)广告人与广告人培养
广告学要对广告活动中的主体策划者,即广告人的问题进行研究。广告人在广告业中存在了上百年时间,对于广告人的界定、广告人的素质分析和广告人的培养,都与广告发展紧密相联,也是广告学科进一步完善的重要问题。
广告传播理论分析论文
一、20世纪以来西方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西方广告传播理论的系统研究可以上溯至19世纪末广告理论的经典成果。美国在当时已经成为世界广告业最发达的地区,广告理论研究的最早成果也产生于美国。进入20世纪,伴随着美国经济的繁荣以及广告业的发达,美国的广告理论研究一直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进入20世纪,人们对广告的认识逐渐深化和丰富,广告学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在广告学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广告理论研究的内容、路径愈益丰富,同时,营销学和传播学作为广告学两个最重要的支撑的广告理论格局逐渐清晰。由此出现了广告传播理论与广告学理论之别。明确这一点在理论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广告传播理论”可分两层理解:一是指关于广告传播活动与过程的理论;二是指广告的传播学研究路径。两者共同构成广告传播理论的研究视野。前者限定了广告传播理论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后者则明确了广告传播理论的学科属性和研究方法。
依据上述理解,美国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的研究,大致可以将其发展过程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广告传播的角度看广告,传者中心论时期广告传播研究的典型特点是强调广告是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产品信息的灌输行为。这一时期,对广告传播效果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广告学本体理论,而且,对传播学理论也多所贡献,其中许多研究成果成为传播学理论的奠基性成果。在广告界内部所开展的理论探讨虽表现出明显的对营销功能的强调,但也用不同的言说方式总结了广告传播的说服策略。以约翰肯尼迪、克劳德霍普金斯、阿尔伯特拉斯克尔为代表业内人士提出“原因追究法”,强调广告必须以理服人,广告的信息策略应强调产品的销售理由和购买理由。西奥多麦克玛纳斯、雷蒙罗必凯等人则强调广告应用间接的提示或委婉的暗示来达到广告的说服目标,被称为“情感氛围派”。当然,这一时期的业内流行观点并无真正的理论自觉,只是一种自发的理论层面的总结。除广告效果研究之外,对广告传播过程的研究并没有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更谈不上采用传播学的研究路径。
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这一时期,传播学逐渐形成,为广告传播理论的研究提供了较坚实的理论支持。如卡尔霍夫兰关于态度改变的研究成果、拉扎斯菲尔德的“意见领袖”概念均已成为广告接受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的传播学研究已经走上自觉发展的轨道。
同时,这一时期的广告实务界人才辈出,涌现出一批兼通实务与理论的广告大师。他们针对广告实务提出的理论观点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这一时期关于广告传播过程的理论观点的共同之处是对信息策略的重视,并涌现出四大创意理论,即罗塞里夫斯提出的“USP”(独特的销售主张)理论、大卫奥格威的品牌理论、比尔伯恩巴克的“新广告”论、李奥贝纳的“内在戏剧性”理论。(朱丽安西沃卡,1999)
我国广告传播学理论构建探究论文
【关键词】广告传播理论;广告学;传播学
【摘要】建构中国广告传播理论是在我国广告业高速成长的背景下提出的重要课题。系统梳理西方广告传播理论发展过程可以对我国广告传播理论的建设提供参照。全面研究我国广告传播理论建设的现状有利于对构建我国广告传播理论的任务形成更为全面理性的认识。由于我国的广告传播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建构中国广告传播理论的任务十分明确,即:首先要明确中国广告传播理论的研究对象、范围以及研究方法,其次是面向未来的广告传播实践,在把握学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分步骤展开。
近年来,广告学的学科发展问题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尤其是广告研究的规范性、学术性、科学性问题愈益受到重视,广告学理论的本土化构建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本土广告理论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因素,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广告环境的变化。中国加入WTO以后,广告环境已由面对本土环境转向面对全球环境,广告也成为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因此成为广告研究必须面对的问题。其次,我国广告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备受瞩目的朝阳产业。广告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理论的解释与指导,而我国广告理论的研究已在实际上滞后于实践的发展。第三,近年来我国广告教育发展迅速。全国数百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广告学专业,而广告学的专业性、学术性研究缺乏,广告理论研究的滞后已不能适应广告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第四,本土广告理论的缺乏使得西方广告学理论成为本土广告界的唯一理论参照,这显然是不够的。西方广告理论是西方广告业和西方社会的产物,没有任何一种西方理论能够完全契合中国国情。
但是,一种理论的成熟显然不可能在旦夕之间完成。就广告传播理论而言,我国本土广告传播理论的建设还需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根植于本土的创新与对西方成功的研究传统的借鉴都是必需的。
一、20世纪以来西方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西方广告传播理论的系统研究可以上溯至19世纪末广告理论的经典成果。美国在当时已经成为世界广告业最发达的地区,广告理论研究的最早成果也产生于美国。进入20世纪,伴随着美国经济的繁荣以及广告业的发达,美国的广告理论研究一直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进入20世纪,人们对广告的认识逐渐深化和丰富,广告学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在广告学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广告理论研究的内容、路径愈益丰富,同时,营销学和传播学作为广告学两个最重要的支撑的广告理论格局逐渐清晰。由此出现了广告传播理论与广告学理论之别。明确这一点在理论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广告传播理论”可分两层理解:一是指关于广告传播活动与过程的理论;二是指广告的传播学研究路径。两者共同构成广告传播理论的研究视野。前者限定了广告传播理论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后者则明确了广告传播理论的学科属性和研究方法。
我国广告传播理论论文
【论文关键词】广告传播理论;广告学;传播学
【论文摘要】建构中国广告传播理论是在我国广告业高速成长的背景下提出的重要课题。系统梳理西方广告传播理论发展过程可以对我国广告传播理论的建设提供参照。全面研究我国广告传播理论建设的现状有利于对构建我国广告传播理论的任务形成更为全面理性的认识。由于我国的广告传播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建构中国广告传播理论的任务十分明确,即:首先要明确中国广告传播理论的研究对象、范围以及研究方法,其次是面向未来的广告传播实践,在把握学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分步骤展开。
近年来,广告学的学科发展问题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尤其是广告研究的规范性、学术性、科学性问题愈益受到重视,广告学理论的本土化构建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本土广告理论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因素,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广告环境的变化。中国加入WTO以后,广告环境已由面对本土环境转向面对全球环境,广告也成为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因此成为广告研究必须面对的问题。其次,我国广告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备受瞩目的朝阳产业。广告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理论的解释与指导,而我国广告理论的研究已在实际上滞后于实践的发展。第三,近年来我国广告教育发展迅速。全国数百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广告学专业,而广告学的专业性、学术性研究缺乏,广告理论研究的滞后已不能适应广告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第四,本土广告理论的缺乏使得西方广告学理论成为本土广告界的唯一理论参照,这显然是不够的。西方广告理论是西方广告业和西方社会的产物,没有任何一种西方理论能够完全契合中国国情。
但是,一种理论的成熟显然不可能在旦夕之间完成。就广告传播理论而言,我国本土广告传播理论的建设还需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根植于本土的创新与对西方成功的研究传统的借鉴都是必需的。
一、20世纪以来西方广告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西方广告传播理论的系统研究可以上溯至19世纪末广告理论的经典成果。美国在当时已经成为世界广告业最发达的地区,广告理论研究的最早成果也产生于美国。进入20世纪,伴随着美国经济的繁荣以及广告业的发达,美国的广告理论研究一直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进入20世纪,人们对广告的认识逐渐深化和丰富,广告学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在广告学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广告理论研究的内容、路径愈益丰富,同时,营销学和传播学作为广告学两个最重要的支撑的广告理论格局逐渐清晰。由此出现了广告传播理论与广告学理论之别。明确这一点在理论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广告传播理论”可分两层理解:一是指关于广告传播活动与过程的理论;二是指广告的传播学研究路径。两者共同构成广告传播理论的研究视野。前者限定了广告传播理论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后者则明确了广告传播理论的学科属性和研究方法。
广告学专业课程设计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广告学专业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必定会对广告学专业课程的设计环节进行改革,以适应形式的变化。本文就当前广告学专业课程的设计环节教学遇到的一些问题作出了相关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改革途径。
关键词:广告学;专业课程;设计环节;教学改革
一、广告学概念
广告学是在借鉴其他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的基础上,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对广告活动的过程以及规律进行研究,最后成立一套自己理论的综合性的学科。广告学这门学科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在设计色彩、艺术设计以及设计素描等专业之后开设的一门学科,该课程能够从整体上对广告活动的理论、广告的历史、广告的策略与制作以及广告事业从开始的发展规律作一个全面的介绍,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对于广告的写作技巧,能够对广告运作的流程达到非常熟悉的程度,能够初步建立起广告研究的系统观与整体观,以保证后面对于广告方面的文案写作、创意和策划、管理与经营以及为广告设计的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当前广告学专业课程设计环节的教学现状
(一)缺少了实践教学的平台
影视广告制作广告学论文
摘要:同样的课程面对不同知识结构与学科背景的学生,其教学内容应做适当调整,以充分衔接前期基础课程的不同进度、学生的知识面与行动能力。作为一门专业实践类课程,明确培养目标,找到课程的精准定位,才能够在短短一学期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影视广告制作》这门课程作为基本的论述对象,探讨其在广告学专业教学体系下如何实现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设计上的变革与更新,以更好地适应媒介格局变化条件下对于复合型广告行业人才的新要求。
关键词:影视广告制作;内容更新;教学体系
《影视广告制作》作为广告学、影视学在实践层面的交叉与融合应用案例,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教学体系中被同时设定为广播电视、广告学两个专业的实践性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两个专业拥有不同的前置知识结构体系,合班教学的效果远逊于分别设置不同教学大纲的独立教学。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影视广告制作》这一课程在广告学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定位与内容更新。
一、课程的具体定位与教学难点
在我院广告学的专业教学体系中,《影视广告制作》是独一无二的:从教学内容来讲,它是唯一关注于视频作品内容创作生产的课程。这个“唯一”对课程的教学设置了不小的难度:经过之前系统化的专业学习,三年级广告专业学生已经普遍积累了一定的广告创意思维能力,同时也具备良好的平面广告表达技巧,但对于视频制作的基本知识技能掌握则相对欠缺。广播电视专业学生的状况截然相反:视频的创作方面已经比较成熟,创意性训练相对不足。如果两个专业合班授课,无论教学内容如何优化,对两个专业的学生来说都会存在大量的重复教学内容,这种重复几乎没有中间过渡,呈现明显二元化。笔者认为:设置为两门独立课程,采用两套相互独立的教学大纲与训练方案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理想的解决方式。本文探讨的是广告学专业教学体系下该课程的定位与内容更新。笔者认为本课程的定位应该直接瞄准广告学专业学生们最薄弱的短板——影视广告的具体执行层面展开。笔者将原有教学大纲中创意类部分做了极大简化,只保留专属于影视类动态广告的一些特殊类创意技巧;剩下的内容全部围绕课程关键词“制作”展开。能否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化的学习各种制作环节的知识点并同步在实践过程中融会贯通,形成具体的创作能力成为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难点与挑战。从近些年国内的学生广告大赛来看,其视频类获奖作品也普遍存在执行效果欠佳。评委们对这种执行层面的不足抱有极大的“宽容”:判断一则视频类参赛作品的优劣基本上都取决于创意层面。一方面,在业界的传统认知中,大学生广告比赛的出发点就是创意的比拼;执行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依赖于执行预算等客观因素,很难获得一个相对公正的评价基点。另一方面,如果提升执行层面的考察权重,像平面设计、影视创作等应用型更强的专业学生其表现恐怕要整体优于广告学专业一个层面,这不是举办方想要看到的局面。最后还有一个关键环节往往会被人忽略,或者说不敢为人所正视,那就是国内的视频广告执行层面教学体系建设还十分薄弱,具体体现在教学形式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教学目标眼界不足甚至不敢提出实验教学与业界一线接轨。最终结果是课程始终停留在基础验证性实验教学阶段,无法进一步开展应用与创新型训练。如果拿戛纳、幼狮这样的广告节获奖作品跟国内做个比较就能发现双方执行方面的差距有多大。以下是国内大学生广告比赛不好比、不想比、不敢比执行层面的原因。在这里让我们先解决最关键的“不敢比”。
二、强调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大纲调整与更新设计
“广告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
摘要:文章结合“广告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经验与教学思考,指出了教学目标要保证思政目标与课程目标相统一,教学范式从传统教学模式向因材施教转变,设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融合的评价机制。提出以“三贴近”为驱动,营造课程思政生态;以“两型课堂”为阵地,形成课程思政张力;以“双向动力机制”为杠杆,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广告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创新方法
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国高校的特色,又是办好我国高校的优势,高校课程要与思政理论课协同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相关研究在近两年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1],在思政大旗的引领下,广告专业课程纷纷开始启动思政建设。
一、广告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现状
以“广告”和“课程思政”为篇名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共查到37篇文献,其中涉及“广告学概论”课程的文章仅4篇,从教学研究的角度可见,广告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国平面广告设计源流初探
1979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决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被称作经济晴雨表的广告业也随之复苏,全社会对广告的认识也逐渐从陌生到熟悉,对广告的理解也从“资本主义产物”变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中国广告业迅速发展壮大。二十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人民生活方式在经历了10年浩劫后,发生巨大变化。在市场竞争意识下,一些企业重新意识到广告对于开拓销售渠道的作用,真正意义的商业广告在中华大地上兴起。在西方现代广告观念的影响下,中国广告人作出有益的探索。但是,原有对广告的认识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使这一时期广告混杂着政治意识与朴素的商业风格,与此同时,中国广告人没有停止学习国外先进广告经验的步伐,把所学转化在自己的广告实践中。尽管“广告创意”一词时常出现在当时的某些文章中,但是在广告创作实践中,广告设计却一直都是广告活动的重点,特别是在视觉表现方面。广告创意与广告事件之间产生理论指引和具体操作的偏差,这一时期广告创作的主要特点是对形式美的追求掩盖了广告创意。
广告设计与广告创意概念
首先,我们对广告设计和广告创意分别从狭义、广义两个范围进行定义。狭义的广告设计指广告创作中的视觉呈现环节,广义的广告设计包含围绕广告创作的一系列调研、审美、表现等相关环节。广告创意是广告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驱使广告讯息战略制定并实施的力量,同时也是广告运作中最难以描述和阐释的环节。[1]狭义的广告创意是指围绕广告作品,采用某种出人意料的想法完成广告的传播目的。广义的广告创意包含在整个广告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在二十世纪80年代,广告创意作为理论先被提及,但在实践环节却受制于现实;而广告设计的实践性更符合1980年代中国商业恢复与杂乱生长的时代特征,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十世纪80年年代中国广告的理论导向
1959年,在上海召开了21个城市的商业广告工作会议,会上初次提出“社会主义的广告”问题,并对“社会主义广告”作出定义:“广告是通过美术的手法,向人们介绍商业知识,并指导人们的基本消费,起促进城市与农村的物质交流、商品生产、以及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任务”。后来又提出“商业广告通过商品宣传与政治宣传一体化,表现社会主义的思想、政策、真实性、艺术性和民族性。”这种广告观对中国广告发展进程影响深远。整个1980年代中国广告业基本都在这样一个广告认识框架内运行。出于对于广告创作的迫切需求,20世纪80年代出版了大量广告书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广告学”为专题的书籍,其中包含广告设计章节或者偶尔提到广告创意,另一类是直接以“广告设计”为主题的书籍,而以“广告创意”命名的论著几乎没有,从中可以看出1980年代广告设计在广告实务中的重要性。1979年丁允朋在《为广告正名》中写到:广告表现,要有冲击力,要有创意,工作人员就要呕心沥血。之后,丁允朋又撰写《现代广告设计》一书,反映出广告界对广告设计实践的迫切需求。80年代初,中国还出版了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两本基础广告学专著,《广告知识与技巧》和《实用广告学》,其中专门有“广告设计”一章。而后一系列从国外引进的广告书系通过翻译传播到国内。1981年中国工商出版社出版了崔岩峙编译的美国广告学者邓肯•沃森的《广告与商业》一书,对于当时中国的广告业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促进了当时中国广告理论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中国广告研究人员也出版了自己的广告专业期刊和专业著作,如1981年中国第一本专业广告杂志《中国广告》在上海刊行,成为我国广告业恢复与发展的重要理论阵地。1985年中国对外贸易协会主办的《国际广告》杂志在上海出版发行,该刊引入国际新鲜的广告作品和理论知识,对当时的中国广告业具有很大的开拓作用。
广告创作人才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艺术专业广告教学革新
一、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广告时刻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成为社会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带给人们异常丰富的各类信息,有力地冲击着我们的感官系统,直达心灵深处。但广告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强,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等特点。《市场营销策划》作为广告学的一门核心课程,对于广告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这门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如何讲好这门课,特别是面向艺术类学生的时候,一方面,要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好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的与实践联系起来,这是身为一个广告学的教师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这种情况下,分别从教学体系、学生提升等两个方面对《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策略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对《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建议
(一)教学体系层次
1.制定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设计就缺乏方向性的指导,后续内容设计也变得盲目。高等院校的课程教学中,教授一门课程的知识不是根本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达到学以致用[1]。《市场营销策划》作为广告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不仅承担着传达广告基本知识的任务,还具有培养学生的宏观广告意识和微观广告操作实践能力,树立品牌意识和广告意识的任务。本文认为这应该成为艺术类广告学专业总的教学目标,在具体操作中,各课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调整。
2.强化对于课程内容的建设应当调整先前一本教案常年用的手段,借助一主多辅等模式,来有效的贯彻教育规划。《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包括的知识非常全面,各个领域知识框架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要按照相关标准科学合理的设置教育内容。再比如,市场营销专业非常强调广告和营销策略实现有机统一,工商管理专业非常强调在广告运行及控制[2]。而笔者认为,艺术专业则应该在阐述营销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清楚了解广告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同时应强调广告创新还有设计。首先,从课程之内部分知识点没有价值循环进行传授,不然能够给学生积极性造成沉重打击,要根据教学目标方面的差异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来维持其科学合理性。比如,艺术专业《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之内,创意理论从另外的课程之内有所包括,若依旧在理论方面进行传授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其次,教学内容应当不断延伸。作者普遍采纳的手段为:开放网络课程,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来当成延伸资料等等。这种手段除了实施难度比较低,能够快速搜集有用的信息,同时可以调动学生自身积极性,推动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不断健全完善,更加趋于科学合理。